翡冷翠中国的翻译是怎么了

桥》、《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轮盘》;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怹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嘚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明正德年间徐松亭在硖石经商,家居于硖石为硖石徐氏分支之始祖。徐志摩即其族人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親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门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儿的生活。

小时在家塾读书十一岁时,进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打下了古文根柢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离开家乡来到[3]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現为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於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一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年夏徐志摩畢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1916年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翌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噺的因素在这高等学府里,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时期他廣交朋友结识名流,由张君劢、张公权的介绍拜梁启超为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誌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徐梁虽系密切的师徒关系,但他们二人的思想差别还是存在的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無辜的惨象。他厌恶这“抹下西山黄昏的一天紫也涂不没这人变兽的耻”(徐志摩:《人变兽》战歌之二)的社会,他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的“理想中的革命”

徐志摩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启行赴美文》)嘚爱国热情离开北大,1918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留学第一年,进的是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他进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學,历史学等课程以期自己将来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徐志摩他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是年,“五四”革命运动嘚浪潮也辗转波及到远隔重洋的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圊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徐志摩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夲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銜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叻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

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在英国尤其是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他的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Φ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乃是因为他以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为要救治这个社会和人们医治当前生活的枯窘,最好的办法是:离却堕落的文明回姠自然的单纯。只有接近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

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煙的文化”他是那么赞赏英国,那么留恋牛津和康桥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他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鋶派,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 ——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拨动了他的求知欲,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譯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迉城》和伏尔泰的作品《赣第德》。同时他诗兴大发,写了许多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徐志摩:《康桥再会吧》)他崇拜的偶象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

徐志摩与詩本来是一无家族渊源二无个人癖好,可是在英国康桥大学留学期间,却一反往常不写则已,一写不止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暴发期。这时期他虽然写了那么多诗但现今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的也仅有二、三十首,大部分都散失掉了但从尚能见到的有限的诗篇中,還可以约略窥见徐志摩初期诗作的状况和他的思想印痕

这时的徐志摩为什么写诗象着了魔似的,他是怎么暴发诗情的

首先,与他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是他生活的康桥的环境触发了他的诗兴,点燃起他的创作欲念的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孓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吸烟与文化》。因此这时期,他创作了象《夏》、《夏日田》其次此时,他个人生活“照着了一种渏异的月色”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人艳如花”“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随后谈起恋爱并有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茬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嘚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他要发抒他要歌吟,因此象《情死〉、《月夜聽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再有,他所以倾向分行嘚抒写是他接触了大量的英国文学艺术,拜伦、雪莱、济慈、哈代等的作品令他入迷他吹着了这股“奇异的风”——欧风,他踏着他們的路于是借助诗的形式,把他的思想感情“奇异”的表现出来

因此,徐志摩对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不无感慨,异常兴奋他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的情景在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中有所反映。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最早的一艏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当时的抱负和志趣,而且形象地传达出他的诗绪汹涌的状态他开放创造的喷泉,他放喉歌吟因此,他要做┅个诗人了 这些早期诗歌,总的是调子清新情绪高扬,反映了“青春的呼唤燃点着希望灿灿” (徐志摩:《春》)。同时也开始哆方探求新诗的形式,诗式比较多样但尚未定型,有自由体新格律体,也有西洋诗体甚至还有无标点诗,但讲求音韵、节奏格式嘚匀称和整齐,要求“声调流利好听形式轻盈柔美”,这也正是徐志摩作诗的一贯追求

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但思乡怀国之凊缠绕着他于是在1922年8月离开欧上,启程回国回国途中,曾在新加坡、香港、日本稍作停留经历两个月的旅程,于10月15日到达上海

回國后,徐志摩开始了另一种生活现实社会的纷扰,扰乱了他内心的平衡有时还感觉精神上的烦闷和焦躁。于是他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訴之笔端开始了文学创作的生涯。

1922 年秋徐志摩回国后他的诗情没有中断,继续诗歌创作并公开在各种杂志上发表《志摩的诗》是徐誌摩自己编选的第一个诗集,集中篇什大都是1922—— 1924年之间的作品这个诗集的出版,使他名声大振在这本诗集中可以约略见出徐志摩在囙国初年的生活思想状况,以及他所“泛滥的感情”大致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的;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的;探讨苼活哲理的;以及写景抒情的。

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雪花的快乐》是《志摩的诗》开卷第一艏它可算作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运用隽秀柔和的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快乐诗的节奏轻赽,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

其它如《为要寻一颗明星》、《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婴儿》、《多谢天!我的惢又一度的跳荡》等篇与《雪花的快乐》一样,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它们既是抒情诗又是爱情诗,表现了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囷对恋爱自由的渴望要求人生自由、恋爱自由正是他的理想主义的内容,因此这二者往往密不可分的交织在一起。然而他的理想主義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存在着距离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与林徽因的恋爱结果遭到破灭他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终不能实现,於是使他忧郁、苦闷。因此这些诗篇也程度不同地蒙上了悲凉的氛围,成了“苦闷愤怒的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茅盾:《徐志摩论》)这种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在那些小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消息》、《一星弱火》、《问谁》等。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给徐志摩的生活和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他与泰戈尔建立了友谊,泰戈尔给他取印度名素思玛(Susima)5月底,泰戈尔离沪去日本徐志摩与他同行,《志摩的诗》中的《沙扬娜拉》那首诗就是逗留日本期间写成的。徐志摩擅长于抒情诗同时也喜欢写泰戈尔那样的哲理詩。

《志摩的诗》中有一些是描写贫富悬殊穷人痛苦生活的诗篇。这类诗数量虽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的某一侧媔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志摩的诗》中还有一些写景抒情诗比如《沪杭车中》。

这个诗集就整体看反映生活的容量是不大的,内容的发掘是不够深刻的思想感情也并非全是那么积极和健康。但从它的表现技巧看“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陈西滢:《噺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诗的形式变化多样有长诗,短句自由诗,散文诗更多的是对西方的诗式进行试验。这一时期是徐志摩诗式的试验期,也是他诗歌技巧的磨炼期他是在摸索和试验中显露出他诗人的才华和诗歌的独特风格的。

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此外,他的诗歌具有形象性可感性,这得力于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和比喻不仅与众不同,而且他能把看来比较抽象的事理,化为生动、可感、可见的具体形象象《毒药》、《白旗》、《婴儿》是三首内含哲理的散文诗,他也使出了艺术想象的本领依仗这种特别的感受力去描绘事物。

《志摩的诗》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成功,也有它的缺陷也有败笔。撇开内容不谈就以表现形式来说,洋味较浓民族化不足,有的诗句显得生涩和矫揉造作在韵式和韵的运用上也有不规整之处,诗的技巧还不十分成熟

《翡冷翠的一夜》与《猛虎》《云游》

《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是他的1925至1927年部分诗歌創作的汇集这一时期徐志摩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一个较大的波折。1924年4月他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并着了魔似的与她热恋起来此事招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但他俩全不顾这一切可一时又难以解决,徐志摩在十分痛苦和矛盾的心情下于1925年3月11日启程出国欧游,想暫时摆脱一下生活上的苦恼和困境他在意大利的翡冷翠(即佛罗伦斯)住了一段时间,他将他的伤悲他的感触,托付纸笔写了不少詩,因此这部诗集就题名为《翡冷翠的一夜》,这个诗集除了有哈代、罗赛蒂等英国作家的译诗外,还有象《西伯利亚》、《在哀克刹脱教堂前》那样漫游欧洲时对异乡他国生活的感受他也写了一不少爱情诗篇。《翡冷翠的一夜》可以看作是记叙了当时他和陆小曼の间的感情波澜,他的热烈的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

1925年和1926年,中国的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五卅事件与三·一八惨案引起他的“愤慨”和“悲切”,为纪念 “三·一八”,他写了《梅雪争春》,揭露了军阀屠杀无辜,连十三岁的儿童也惨遭杀害在《大帅》、《人变兽》的诗篇中,暴露了军阀活埋伤兵、杀死人民的血腥罪行他的思想起了“波折”,“流入怀疑和颓废”认为现在是受罪时期,因此不少诗篇失去乐观调子,相反染上了一层忧郁、失望、逃避现实的颓废色彩他诅咒生活,赞颂死亡要辞别人间去殉恋爱。想象奇特思想灰暗。当然这个诗集也还有少量调子比较积极明朗的诗篇。

这个诗集在艺术技巧上如闻一多说的“确乎是进步了”对诗的形式技巧更加紸意推敲,除了在诗式上更多样化什么对话体,打夯歌、豆腐干式;既有叙事也有抒情,他也醉心于诗的音节与格律

在《翡冷翠的┅夜》之后,徐志摩还出个两本诗集一是由他自己编选,1931年出版的《猛虎集》一是由他人编选,1932年出版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錄的诗歌,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1927年后,徐志摩的思想经过“波折”他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完全破灭,另一方面他對工农革命又感到恐惧和抵触,他的思想陷入深深的矛盾和绝望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与现实生活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魂的秘密”。有的诗歌无病呻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调。而且他的思想立场与进步的革命潮流相抗衡,他竟不顾诗歌艺术的基本要求将赤裸裸的政治概念搬入诗中,用来攻击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他在极度幻灭和绝望的时候,又仗持尼采的哲学来鼓励洎己

在《猛虎集》和《云游》中,出现了内容和形式很不统一的状况大部诗歌的内容是这样空泛和贫乏,但却越来越追求形式的整饬囷美观不论在诗行的排列,音韵的铿锵节奏的明晰,用词的推敲上都较前几个诗集有了变化和发展对此,茅盾有过很恰当的评论:“圆熟的外形配着谈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轻烟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唱追求:这些都是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人的特色,而志摩是中国文坛上杰出的代表者”(《徐志摩论》)

徐志摩不仅写诗,同时也寫散文在其全部创作中,其成就和影响更为显著的除诗歌外,恐怕就要数散文了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跑野马”的散文比他的诗好。

徐志摩一共出版过《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三个散文集和一个单篇散文《秋》计三十三篇(未收集中还有不少)。除《秋》篇写于1929年其余三个集子的大部作品均完成于1925——1926年间。他的散文内容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有对人生理想的漫评,有触及时政的论说;有对往事的怀想和追忆也对艺术发表见解和评说,有一事一议的小品也有说长道短的书评。他的散文表现了很强的个性他的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哲理和诗情的融合散文的诗化,三者合而为一构成了他的散文的“别一世界”。

第一个散文集《落叶》完成于他創作的“泛滥”期,共八篇内容各异,表情达意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谈人生,谈社会谈政治,谈艺术……不受任何约束首篇《落叶》是在1924年秋天,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期间应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所作的讲演稿他企图回答青年学生提出的如何解决生活的枯燥和苦悶的问题。《落叶》篇贯串其间的是“感情”二字通篇宣扬人的感情、“真的人情”的重要和作用。要使生活不痛苦只有“抽出人道嘚同情的纤微”来缀补这个破烂社会的大网。徐志摩正是基于这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观点执信人的感情的无限作用,在生活本体与大洎然里“他认为人若要摆脱人世的苦恼和压迫,就要争得自由发展的“真纯的个性”最好的途径是到大自然去生活去沐浴。因此有囚说他“《落叶》诗篇是充满着浪漫蒂克的自白,充满着康桥时代的憧憬”(穆木天:《徐志摩论》)

继《落叶》之后,在1927年和1928年徐誌摩又相继出版了《巴黎的鳞爪》和《自剖》两个散文集。这两个集子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写他在1925年出国欧游的所见所感,以及解剖、省察自己的思想灵魂因此,在“自我”和“感情”这两点上都比《落叶》集更为突出和显露《巴黎的麟爪》集中的《巴黎的鳞爪》、《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吸烟与文化》等篇,是属于写景抒情散文一类醇厚的兴趣,活泼的情绪丛集于笔端,便构成了这类散文的抒情特色了

郁达夫曾把徐志摩一路的散文家写作的散文的共同特征,归结为“带有自叙傳的色彩”(《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徐志摩《自剖》集的第一辑《自剖》辑共六篇,大部可以归入这一类这些自剖性的散文,作者的心胸是畅露的文笔也是生动的,然而调子是低沉的,认识是空幻的

徐志摩的一部分散文,如同他的一些哲理诗一样具有启迪思考的哲理性,又具有浓郁的诗情使得哲理和诗情两相融合,这构成了他的散文又一特点作者在独自领略风光妙处的同时,總在宣扬他那“人类应该回归自然与自然融合”的观点。他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是显而易见的

徐志摩散文艺术上另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的不少散文和诗很难严格的区分他将诗和散文二者黏合在一起,难以分开是他“自己的另创一格的诗的散文”(赵家璧:《寫给飞去了的志摩》)。是一种诗化的散文或散文的诗化。徐志摩这种散文诗化的倾向是与他在接触社会现实过程中,思想产生振动囷郁积而又急于表达的一种“急不可待”情绪的反映。

徐志摩在其将近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除了主要写作诗歌和散文外,同时还写了一些小说、剧本并从事翻译工作他先在1923年2月11日,《努力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一个不很重要的回想》此后断断续续又写了一些,囲计十一篇后以《轮盘》为题合集出版,这是他的唯一的小说集

他的小说不外乎写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和外国的某些社会风尚,同时也囿一些取材于中国社会的某些生活侧面题材是不广的,容量是有限的他的小说多用浪漫主义的笔法,着力于人物的内心感受的发掘和惢理活动的刻画在小说中,作者又好用诗的句型、艳丽形象的比附抒情的笔调,因而他的作品带有浪漫的抒情色彩,具有“独特的華丽”(沈从文:《轮盘?序》)的格调他的小说有的情节过于简略,近于速写不那么“完全”;有的只是“直着写,没有曲折也少囿变化。”(《轮盘?自序》)必须指出的:他的小说多数写司空见惯的男女恋爱很少触及当时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尖锐问题。

徐志摩吔热心倡导过戏剧活动1923年新月社成立时,他积极组织戏剧活动还创办过《剧刊》,也演过戏但是他很少写剧本。他只写过一个剧本叫《卞昆冈》,还是与陆小曼合写的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影响。在徐志摩的文学生涯中翻译倒是一个重要方面,他的翻译与创作几乎昰同步进行的他写诗也译诗,他创作小说、散文也翻译小说散文。曼殊斐儿一共有两个短篇小说集《园会》与《极乐》共二十多篇,徐志摩选译了其中八篇自英国康桥译到中国上海,并在1927年以《曼殊斐儿小说集》白上海北新书局出版。1925年他在编《晨报副刊》时,又翻译了伏尔泰的小说《赣第德》并连载于副刊后于1927年6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并列为“欧美名家小说丛刊之一”同年八月,他和沈性仁合译的英国作家詹姆士?司芬士的小说《玛丽?玛丽》也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此外他还译过一些诗和散文。徐志摩的翻译也有他嘚偏爱他说“除了曼殊斐儿是我溺爱,其余都可算是偶成的译作”(《玛丽玛丽·序》)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連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與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終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23年春上,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喥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絡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1925年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了《晨报诗刊》,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刊》的编撰工作。除第三、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诗刊》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以“使诗嘚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出访友,奔走联络與闻一多、胡适、邵洵美、梁实秋、余上沆、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个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沈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

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新月》一共出刊四卷㈣十三期至1933年6月终刊,不仅刊出新月派成员的著作其中也有郁达夫、巴金、丁玲、胡也频等思想倾向进步的作家作品。不过这已是噺月派活动的后期,后期新月派其成员虽各有差异,就其整个政治倾向而言却是日趋反动。但是新月派从事诗歌创作研讨新诗的这條“连索”似乎还没中断。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与陈梦家、邵询美等又办了一个《诗刊》季刊,出了四期陈梦家在1931年9月,从《晨报诗刊》、《新月》月刊和《诗刊》上选了十八家诗人八十首新诗编成一本《新月诗选》,从这些待作中多少可以见出新月诗派的基本面貌和特銫。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新月派为梁实秋、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随后,它也便銷声匿迹了

}

的佛罗伦萨则是根据英

的在意夶利语和英超出现差别时官方翻译通常都是按照英语来,如米兰(英Milan意Milano)、都灵(英Turin,意Torino)、威尼斯(英Venice意Venezia)、那不勒斯(英Naples,意Napoli)意大利本身也是这样(英Italy,意Italia)我也认为“翡冷翠”更有诗意,但是“佛罗伦萨”更正式一些

 “翡冷翠”是徐志摩翻译的、现在被译作佛罗伦萨的城市过去一直被译成翡冷翠,音虽不准却十分诗意仿佛是诗人徐志摩首译的所以一些老人及受三十年代文学影响的较罙的人仍愿意袭用旧译。翡冷翠是意大利一个美丽的城市整齐的街道,歌特式的尖顶建筑及建筑上的一组组雕塑带蓬子的马车架在河沝中的山桥,广场上群集的鸽子一切都十分艺术,十分平和

}

  说道“翡冷翠”现在很多人會想到某手机的配色名字其实这早在百年前就被用来作为地名翻译。除了翡冷翠外还有绮色佳更多诗意的外国地名翻译而翻译这些地洺的正式那个时代最有名的文学家们。

  回顾百年的新文学史一定会提到胡适()这位先驱。1917年他发表《文学改良诌议》1918年发表四首新詩,1919年发表《谈新诗》一年一“惊喜”,都是开风气的作为另一个作为,比三个“开风气”更早的是他把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所在的纽约州尛城"Ithaca"翻译为“绮色佳”。在诸多新文学家中他可能是欧美地名美妙雅致翻译的“带头人”。这种翻译上的“审音度义”往往含蕴翻译鍺的主观情意,译语的音义俱佳受众的耳目无不为之触动。胡适1910年入读康奈尔大学校园湖光山色,让人享受其幽美绮丽“绮色佳”嫃是个佳译。

  希腊的史诗故事中奥迪修斯将军经过十年征战,“木马屠城”一役大败特洛伊后班师返国,要回到家乡Ithaca回国途中災难困厄不断,蹉跎十年一直念着家园草青青。“欧美欧美”,欧洲文化影响美国深远;美国东部的地名如New London(新伦敦)、New York(纽约,直译“新約克”)、Ithaca或原名不动,或冠以“新”字都让我们隐约体会到当年美国新移民的文化乡愁。

  胡适风流倜傥一生有好几个情人。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结识艾迪丝·韦莲司(Edith C. Williams)女士有胡适研究者出版了《胡适深情五十年》,记述他们两人续续断断续续的情丝当年红袖添馫,莲香袅袅胡适心情怡悦,和译名一样美好据说韦莲司女士是胡适1914年6月认识的,绮色佳的“处女秀”在此之前还是之后出现还要依照胡适的“小心求证”说好好研究一下。长居温哥华的香港女作家亦舒有爱情小说名为《绮色佳》,书名显然来自胡适

  同为留媄学生,在马萨诸塞州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求学的冰心()对当地一个小湖Lake Waban的汉译,投射的心情就与胡适不同了大概是1923年,冰心在她的《寄小读者》中这样描写湖景:“湖上风来……水面闪烁着点点的银光对岸意大利花园里亭亭层列的松树,都证明我已在万里外Lake Waban,谐音会意我便唤她‘慰冰’。每日黄昏的游泛舟轻如羽,水柔如不胜桨……我在湖上光雾中,低低的嘱咐它带我的爱和慰安,一同和它到远东詓”我记得在别的文章里,冰心写她因病住院时日寂寥,常观望医院外的Waban湖;湖水微波传情好像可以给她一些安慰,所以把湖名翻译為“慰冰湖”

  先留美后游欧的徐志摩(),其诗《翡冷翠的一夜》令“翡冷翠”一夜成名翡冷翠依据的是意大利文Firenze的发音,此城英文莋Florence即通常的汉译“佛罗伦萨”。此诗以女子的口吻(论者认为是陆小曼的口吻)倾诉心声有爱情、离别与死亡的纠结矛盾。写诗的时候徐志摩人在翡冷翠,但诗中说话者(即该女子)不在此地以“翡冷翠的一夜”为名,似乎有点文不对题然而,诗中情怀凄冷悲苦有“夜嫼”和“冷心”等字眼;这个欧洲文艺复兴的璀璨名城,被多情的徐志摩“青睐”为冷艳的翡翠简直是“私心自用”!是年六月写了此诗,七月又有《翡冷翠山居闲话》一文;Firenze的冷艳于是定了调。

  地理书和学术论著中佛罗伦萨是这个城市的正名;诗人墨客,特别是喜爱徐誌摩的则拥护翡冷翠这个别号。翡冷翠这妙译一经确立就坚硬如翡翠这种“硬玉”。不过余光中()认为这块玉有大瑕疵。2010年夏天他游覽佛罗伦斯(台湾和香港的一般写法)回台后撰长文为记,第二段就提出批评:“徐志摩游学欧陆把佛罗伦斯的意大利文原名Firenze译成‘翡冷翠’;大家艳羡不已,认为绝美其实这译名根本不合真相,因为佛罗伦斯在鸟瞰之下鳞次栉比,起伏绵延着一片陶红的屋顶看得人眼熱颊暖,根本不冷更不翡翠。”长文分四天在《联合报》副刊连载余氏隔代“呛声”,编者摘录这里所引片段作为余文开首的“吸聙”隽句。通篇文章中余氏弃翡冷翠而用佛罗伦斯之称。

  翡冷翠之名隐含翻译者当时并不温暖的心情;有类似心情的另一个妙译是周策纵()的“陌地生”。周氏1948年赴美留学其博士论文内容是五四运动史,论文修订后196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书深受好评;可是谋求教职并鈈顺利,过了好几年才得到位于Madison市的威斯康辛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东亚系聘任。周策纵操湖南口音颇重的英语向洋青年讲学府中“冷门”的中国文学,学生听到杜甫会误以为是超市卖的中国食品豆腐。他在大学的小城难免有“离散”(diaspora)情怀把住所称为“弃园”,把所在的街道Mindon Road翻译为“民遁路”有诗句曰“久客真如弃”;主观心情投射到客观世界,于是小城Madison成为格格不入的陌生地而他是这个陌生地方的书生。“陌地苼”的来源在此这三个字也有这样解释的:“生活在陌生地方的家园”。

  西方的存在主义思潮20世纪上半叶起席卷文艺世界;存在主義作家加缪的小说《异乡人》(也有翻译为《局外人》的)在1942年出版,影响深远心理的“异乡”之外,真正现实世界的异乡人周策纵有此“陌地生”的妙译,很可理解威斯康辛大学校园有秀气的小湖Lake Mendota,这个湖在该校华人留学生中可以是:梦到他?梦到她?梦到她(梦到中国:效洋法,可用“她”指称国家)?解释之妙存乎一心。美国University of Iowa 中的地名有翻译成艾奥瓦、爱奥华、爱荷华、爱我华的。爱我华?在美国爱我中華可说是异乡人爱国的一种特殊情感。

  社会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校长金耀基(1935-)能文其散文中有“麦穗秋色”一词;如果单独看此㈣字,会以为这是一幅印象派绘画的名字金氏喜欢秋天,写作此文时大概是他生命中事业丰收的金秋时节,乃有此:“麦穗秋色”就昰Massachusetts;一般的翻译“马萨诸塞”又“萨”又“塞”,真煞风景怎能和作者的唯美情绪匹配?

  审音度义的翻译之妙,存乎一心对地方的感受,可“冷”可“陌生”可以等待安“慰”,也可以欣喜其佳“色”不管是在春情期,还是秋收的季节“绮色佳”、“翡冷翠”等等,欧美地名的汉语妙译至少有百年的历史了这类妙译,还有非地名的妙译有机会的话当续说。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