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作文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小题1:首联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小题2: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生活景象?小题3: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6分)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小题1:首联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1分)小题2: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生活景象?(3分)小题3: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1: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由近到远的手法、“动静结合”,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小题1:诗人捕捉到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新历等意象,(1分)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描绘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健康饱满的图景(2分)。小题1:诗人面对这春天田园景象,想开怀畅饮,可是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2分)。小题1:评分标准:1分。答出“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由近到远”“动静结合”中任一点则可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溪&居①柳宗元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①该诗作于元和五年,是柳宗元贬到永州的第六个年头。②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③榜,此指船。此句意思是说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有声。小题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叙写了作者的哪些生活内容?请分别概括。(4分)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在、归隐山林的乐趣;有人却说它寄托了作者被贬后的内心苦闷。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诗歌谈谈自己的理解。(7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台 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寄 人[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注:谢家:代指女子的家。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小题2:上面两首诗的后半篇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采桑子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小题1:全词是围绕着哪个词语加以展现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中用哪些景物和情景展现了这个词语的特点?(4分)小题2:通过这一情景,词人展现了怎样的生活?面对这一情景,词人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送裴侍御归上都①&&&&&&唐&&张谓楚地劳行役②,秦城罢鼓鼙③。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注:①上都:古代通称京都为“上都”,指长安。②劳行役:因公务而在外跋涉。③秦城:指都城长安。鼓鼙:大鼓和小鼓,借以指军事。小题1: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称为“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五、六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当?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小题2:曾有人说,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并未着重渲染离别的凄然和伤感。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阐述。(2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小题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下文的“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小题2:从写法上看,“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注】赊(shē):远。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颈联。(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8分)昼居池上亭独吟刘禹锡日午树阴正, 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 闲想鹤仪形。法酒①调神气, 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 几杖复何铭②?【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几杖复何铭: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汉代刘向曾有《杖铭》诗:“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诗是&&&&&&&&&&。(1分)小题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恬静优雅环境,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B.颈联借法酒清琴,形神兼备地刻画自已美好情操。C.“浩然机已息”,作者于平静之语中表现旷达风度。D.“几杖复何铭”,用反问直接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小题3:颔联“静看蜂教诲, 闲想鹤仪形”颇有意味,请简要评析。(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诗文阅读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小题1:赏析这首词在摄取景物上的特点,并探究词人在词中蕴含的情感。(4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早梅齐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⑴首联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性?“万木冻欲折”在全-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早梅齐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9:00:00
早 梅齐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⑴ 首联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性?“万木冻欲折”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颔联中的“一枝”,看似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传说原为“数枝”,后作者求教于郑谷,郑谷建议改为“一枝”。请简要说明你对上述改字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河南省期末题
&&试题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高中
&&考察重点:古诗词阅读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⑴对比。“冻欲折”既反衬梅花的“孤根独暖”,又点出“早梅”之题。 ⑵“一枝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即“诗眼”)。既突出了诗题中的“早”,又因为“一枝”显得奇丽而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惊喜之情。(意对即可)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早梅齐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高中古诗词阅读”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高中古诗词阅读”。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文章中常见的写作手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章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上传于||文档简介
&&老师,您像一支蜡烛,
照亮别人燃尽自己。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1)首联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生活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尾联与前三联写法有何不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写作技巧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运用什么手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