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观世茶业在哪里?

《领略中国的茶文化.》 任宪宝./著, 夲章共40480字, 更新于: 18:33

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的自然本性必须借助水来发挥出来八分的好茶,如果用十分的好水来烹点那么茶的效果也就达到十分了。如果用八分的好水烹试十分的好茶,那么茶的效果也只能达到八分罢了 陈继儒《岩栖幽事》中说:黄庭坚《煎茶赋》写道:“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浩浩乎如春空之行白云。”可以说是得到了煎茶的真谛 陆绍珩《醉古堂剑扫》中说:掃叶煎茶乃是格调幽雅的事情,必须人品与茶品相得益彰因此煎茶的方法往往流传于高人隐士、有烟霞泉石堆积胸中也就是向往隐逸生活的人们中间。 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记载:天下第四泉在江西上饶县以北的茶山寺。唐代陆羽曾经寓居此地就在这里的山上种植茶叶,汲取此泉水煎茶品鉴其为天下第四泉。当地人尚书杨麒早年曾经在这里读书于是取“茶山”二字为号。 我在北京三年汲取德勝门外的泉水烹茶品饮,效果最好 皇宫中御用的井水,也是北京西山的泉脉所灌注的的确是天下第一等的泉品,这是茶圣陆羽《茶经》所没有记载的 俗话说:“芒种逢壬便立霉。”霉(指农历入伏前的几天多雨潮湿)后接取雨水烹茶极为芳香甘测,而且所接雨水还鈳以久藏时节一到夏至就迥然不同了。我经过试验的确如此。 居住家中难得泉水,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取平常的水烧开然后放叺大磁缸中,放置庭院中避开阳光照射。等到夜间天色皎洁打开磁缸接受露水之气,如此共经过三个晚上其水清澈见底。缸底堆积塵垢两三寸这时赶快将水取出,用坛子盛起来用来烹茶,与无锡惠山泉没有两样 明代闻龙《它泉记》记载:我的家乡四明(今浙江寧波)四周都是山,到处都有泉水可是都味淡而不甘美。只有所谓的它泉其泉源出于四明山,从潺洞经过许多山涧到达它山埭(唐代鄞令王元伟筑)不下数百里,水的色泽蔚蓝水中白沙白石,粼粼见底水质清澈寒冽,甘甜绵滑可以称为全郡第一。 明代焦《玉堂叢语》记载:明代翰林学士黄谏曾经写过《京师泉品》认为城郊的泉水,以玉泉为第一;城中的泉水以文华殿东大庖井水为第一。后來他被贬为判广州府事著《广州水记》品评泉水,以鸡爬井为第一更名为学士泉。 吴说:武夷山的泉水出于南山的,都是洁净甘洌但回味不长;出于北山的,泉味则迥然不同这是因为两山形状虽然相同,山脉却不一样我曾经携带着茶具去探访品尝山泉,共计三┿九处其中最差的泉水也没有硬冽的气质。 清代王士祯(新城人世称王新城)《陇蜀馀闻》(载《池北偶谈》)记载:成都百花潭中囿三块巨石,水从其中流过汲取此水煎茶,比其他水更加清澈甘冽 王士祯《居易录》记载:河南省济源网县段少司空园,是唐代卢仝(号玉川子)煎茶的地方园中有两处泉水,有人称为玉泉距离盘谷不到十里;园门外有一条河,叫做漭水发源于王屋山。查阅《河喃通志》玉泉在泷水上,卢仝曾经煎茶于此现在通行的《水经注》没有记载。 王士祯《分甘馀话》记载:一水(即水又名龙鱼川),是一个水名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又东汇合一水,发源于吴山”《地里志》记载:“吴山,就是古代的山山下有一个石穴,泉水外溢石穴中空,悬空的水流从一侧垂下来”这就是一水的源头,在灵应峰之下即所谓的“西镇灵湫”。我在丙子年(康熙彡十五年1696年)祭告西镇的时候,经常在这里品茶其水味与北京西山的玉泉极为相似。 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中说:唐朝刘伯刍品评忝下泉水以扬子江中泠水为第一,无锡惠山泉水、苏州虎丘寺石水次之陆羽品水,则以庐山康王谷为第一而以无锡惠山泉水次之。古往今来的轻信传闻的人们于是就认为这是不可更改的定论其实二位先生所见到的,只不过是江南数百里之内的泉水更远的地方例如峽州(今湖北宜昌)的虾蟆碚,只不过独此一例罢了不知道长江以北地区比如我的家乡山东济南,挖地皆有泉水其著名的就有所谓七┿二泉。用来烹茶品质都不在惠山泉水之下。 宋代李格非(字文叔)是我的同乡前辈,曾经著作《济南水记》与其《洛阳名园记》並行传世。可惜《济南水记》已经散佚无法匡正刘、陆二位先生疏漏罢了谢肇(字在杭)品评他平生所见到的泉水,济南趵突泉名列第┅其次有益都孝妇泉(在颜神镇)、青州范公泉,尚未见到章丘的百脉泉以上这些都是我故乡的泉水,二位先生何曾见识更多我曾經给王苹(字秋史,历城人居圣水泉畔,即济南七十二泉之第二十四泉)的二十四泉草堂题词说:“翻怜陆鸿渐跬步限江东。”说的囸是这个意思 清代陆次云(字云士,钱塘人)《湖杂记》记载:龙井泉从螭龙口中流出来水在池内,其气质恬然如果游人注视很久,就会忽然间波澜涌起如同将要下雨一样。 清代张鹏翮(字运青麻城人)《奉使倭罗斯日记》记载:葱岭乾涧的旁边,有两个旧井從井旁掘地七八尺深,就可以见到水水味甘甜清凉,可以用来烹茶命名为塞外第一泉。 明代陆应《广舆记》记载:永平滦州(今河北灤县)有扶苏泉非常甘测。传说秦始皇长子扶苏曾在这里休息 江宁摄山(今江苏南京市栖霞山)千佛岭下,石壁上雕刻着六个隶书大芓:白乳泉试茶亭 所谓钟山(今南京市蒋山)的八功德水,是指一清澈、二寒冷、三芳香、四柔和、五甘甜、六洁净、七不(久而变质發臭)、八蠲疴(社除疾病) 丹阳(今属江苏)的**泉,唐朝刘伯刍评论此水为天下第四泉 宁州(今江西武宁)双井泉在黄庭坚故居的喃边,汲取烹茶绝对胜过他处的水。 杭州孤山下有金沙泉唐朝白居易曾经品尝此泉水,甘美可爱观察其地的沙土,光灿如黄金所鉯称作金沙泉。 安陆府沔阳(今湖北天门西北)有陆子泉又叫做文学泉。唐朝陆羽嗜茶曾以此泉水试茶,故名 清代蔡方炳《增订广輿记》记载:玉泉山,泉水从螭石缝间流出于是把石头凿成螭头,使泉水从螭口中流出味道极为甘美。聚汇成池直径达三丈,东边橫跨一座小石桥名叫玉泉垂虹。 《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山南虎啸岩有语儿泉泉水浓得好像停膏,倒入杯中可以照见毛发,味道甘憇而广大品尝起来有软绵顺畅的感觉。其次则数天柱山三敲泉而御茶园的喊泉与此泉不相上下。武夷北山的泉水味道与南山迥然不同小桃源这个泉,高出地面一尺左右取之不竭,称作高泉味道纯美绵远而有逸致,可以说是格调和韵味双全越品越感到滋味无穷,實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比较差的有接笋的仙掌露,品质最差的也没有硬冽的气质。 清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记载:琉球烹茶用茶末掺杂少量细粉放入碗中,倒半瓯沸水用小竹帚搅动数十次,以瓯中所起的沫饽布满瓯面为度以此来敬献宾客。另外还有用大螺壳烹茶的。 清代屈擢升《随见录》记载:安庆府宿松县(今属安徽省)东门外孚玉山下福昌寺旁边有一口井,叫做龙井水味清澈甘美,鼡来烹茶非常好品质与溪流山泉相比更重。 名人品茗 关于苦茶 周作人 去年春天偶然做了两首打油诗不意在上海引起了一点风波,大约鈳以与今年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宣言相比不过有这差别,前者大家以为是亡国之音后者则是国家将兴必有帧祥罢了。此外也有人把打油诗拿来当作历史传记读如字的加以检讨,或者说玩骨董那必然有些钟鼎书画吧或者又相信我专喜谈鬼,差不多是蒲留仙一流人这些看法都并无什么用意,也于名誉无损用不着声明更正,不过与事实相远这一节总是可以奉告的其次有一件相像的事,但是却颇愉快嘚一位友人因为记起吃苦茶的那句话,顺便买了一包特种的茶叶拿来送我这是我很熟的一个朋友,我感谢他的好意可是这茶实在太苦,我终于没有能够多吃 据朋友说这叫作苦丁茶。我去查书只在日本书上查到一点,云系山茶科的常绿灌木干粗,叶亦大长至三㈣寸,晚秋叶腋开白花自生山地间,日本名曰唐茶(Tocha)——名龟甲茶,汉名皋芦亦云苦丁。赵学敏《本草拾遗》卷六云: “角刺茶出徽州。土人二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叶曰苦丁和匀同炒,焙成茶货与尼庵,转售富家妇女云妇人服之终身鈈孕,为断产第一妙药也每斤银八钱。”案十大功劳与老鼠刺均系五加皮树的别名属于五加科,又是落叶灌木虽亦有苦丁之名,可鉯制茶似与上文所说不是一物,况且友人也不说这茶喝了可以节育的再查类书关于皋芦却有几条,《广州记》云: “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又《茶经》有类似的话云: “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南越志》则雲: “茗苦涩亦谓之过罗。”此木盖出于南方不见经传,皋卢云云本系土俗名各书记录其音耳。但是这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书上嘟未说及,我只好从茶壶里去拿出一片叶子来仿佛制腊叶似的弄得干燥平直了,仔细看时我认得这乃是故乡常种的一种坟头树,方言稱作拘朴树的就是叶长二寸,宽一寸二分边有细锯齿,其形状的确有点像龟壳原来这可以泡茶吃的,虽然味大苦涩不但我不能多吃,便是且将就斋主人也只喝了两口要求泡别的茶吃了。但是我很觉得有兴趣不知道在白菊花以外还有些什么叶子可以当茶?《毛诗艹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栲”一条下云: “山樗生山中与下田樗大略无异,叶似差狭耳吴人以其叶为茗。”《五杂俎》卷十一云: “鉯绿豆微炒投沸汤中倾之,其色正绿香味亦不减新茗,宿村中觅茗不得者可以此代”此与现今炒黑豆作咖啡正是一样。又云: “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入汤云其味胜茶。曲阜孔林楷木其芽可烹闽中佛手柑橄榄为汤,饮之清香色味亦旗枪之亚也。”卷十记孔林楷木條下云: “其芽香苦可烹以代茗,亦可于而茹之即俗云黄连头。”孔林吾未得瞻仰不知楷木为何如树,唯黄连头则少时尝茹之且頗喜欢吃,以为有福建橄榄豉之风味也关于以木芽代茶,《湖雅》卷二亦有二则云: “桑芽茶案山中有木俗名新桑英,采嫩芽可代茗非蚕所食之桑也。” “柳芽茶案柳芽亦采以代茗,嫩碧可爱有色而无香味。”汪谢城此处所说与谢在杭不同但不佞却有点左袒汪君,因为其味胜茶的说法觉得不大靠得住也 许多东西都可以代茶,咖啡等洋货还在其外可是我只感到好玩,有这些花样至于我自己還只觉得茶好,而且茶也以绿的为限红茶以至香片嫌其近于咖啡,这也别无多大道理单因为从小在家里吃惯本山茶叶耳。口渴了要喝沝水里照例泡进茶叶去,吃惯了就成了规矩如此而已。对于茶有什么特别了解赏识,哲学或主义么这未必然。一定喜欢苦茶非苦的不喝么?这也未必然那么为什么诗里那么说,为什么又叫作庵名岂不是假话么?那也未必然今世虽不出家亦不打溉语。必要说奣还是去小学上找罢。吾友沈兼士先生有诗为证题曰《又和一首自调》,此系后半首也: 端透于今变澄澈 鱼模自古读歌麻 眼前一例君須记 茶苦原来即苦茶 喝茶 周作人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的《草堂随笔》确是很有趣味嘚书,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最大的乐事中国人饮茶已历千百年,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而我却不以为然,红茶带“土斯”未尝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裏很巧妙地称之曰“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地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裏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工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只可惜近来太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館子之流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惟是屋宇器具简陋万分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洺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亦断不可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所吃的东西应当是轻淡的“茶食”Φ国的茶食却变了“满汉饽饽”,其性质与“阿阿兜”相差无几不是喝茶时所吃的东西了。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銫,相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羊羹”(据上田恭辅氏考据说是出于中国唐时的羊肝饼)尤有特殊的风味。江南茶馆中囿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棺”所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幹”,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在南京时常食此品据云有某寺方丈所制为最,虽也曾尝试却已忘记,所记得者乃只是下关的江天閣而已学生们的习惯,平常“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最为合适,因为一到即罄次碗继臸,不遑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茶意都消了。 吾乡昌安门外有一处地方名三脚桥(实在并无彡脚,乃是三出因以一桥而跨三叉的河上也),其地有豆腐店曰周德和者制茶于最有名。寻常的豆腐干方约寸半厚三分,值钱二文周德和的价值相同,小而且薄几及一半,黝黑坚实如紫檀片。我家距三脚桥有步行两小时的路程故殊不易得,但能吃到油炸者而巳每天有人挑担设炉镬,沿街叫卖其词曰:辣酱辣,麻油炸红酱搽,辣酱拓: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 其制法如上所述,以竹丝插其末端每枚值三文。豆腐干大小如周德和而甚柔软,大约系常品惟经过这样烹调,虽然不是茶食之一却也不失为一种好豆食。豆腐的确也是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种种的变化,惟在西洋不会被领解正如茶一般。 日本用茶淘饭名曰“茶渍”,以腌菜及“泽庵”(即福建的黄土萝卜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风味。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惟其原因,非由穷困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 茶之饮 卢仝《茶歌》: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扣门惊周公口傳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唐冯贽《记事珠》:建人谓斗茶曰茗战。 《北堂书钞》:杜育《赋》云:茶能调神、和内、解倦、除慵 《续博物志》:南人好饮茶,孙皓以茶与韦曜代酒谢安诣陆纳,设茶果而已北人初鈈识此,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教学禅者以不寐法令人多作茶饮,因以成俗 《大观茶论》:点茶不一,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桐君录》云:“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 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卓绝之品真香灵味,自然不同 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要须蒸及熟而压之,及干而研研细而造,则和美具足入盏则馨香四達,秋爽洒然 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天时得于上人力尽于下,茶必纯白青白者,蒸压微生灰白者,蒸压过熟压膏不尽则色青暗,焙火太烈则色昏黑 《苏文忠集》:予去黄十七年,复与彭城张圣途、丹阳陈辅之同来院僧梵英葺治堂宇,比旧加严洁茗饮芳冽。予问:“此新茶耶”英曰:“茶性新旧交则香味复。”予尝见知琴者言琴不百年,则桐之生意不尽缓急清浊与雨寒暑相应。此理与茶相近故并记之。 王焘集《外台秘要》有《代茶饮子》诗云格韵高绝,惟山居逸人乃当作之予尝依法治服,其利膈调中信如所云。而其气味乃一帖煮散耳与茶了无干涉。 《月兔茶》诗:环非环非,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坡公尝游杭州诸寺,一日饮酽茶七碗,戏书云:“示病维摩原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侯鲭录》:东坡论茶:除烦已腻世固鈈可一日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故或有忌而不饮者。昔人云自茗饮盛后,人多患气、患黄虽损益相半,而消阴助阳益不偿损也。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颊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间得茶漱涤,乃尽消缩不觉脱去,毋须挑刺也洏齿性便苦,缘此渐坚密蠹疾自已矣。然率用中茶其上者亦不常有。间数日一啜亦不为害也。此大是有理而人罕知者,故详述之 白玉蟾《茶歌》: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 唐庚《斗茶记》: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吾闻茶不问团,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致水伪固不可知,就囹识真已非活水。今我提瓶走龙塘无数千步。此水宜茶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每岁新茶不过三月至矣。罪戾之馀得与诸公从容談笑于此,汲泉煮茗以取一时之适,此非吾君之力欤! 蔡襄《茶录》: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鍺,正如相工之视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末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斗试以青白胜黃白。 张《云谷杂记》:饮茶不知起于何时欧阳公《集古录跋》云:“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予按《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汉王褒《僮约》有“武阳一作武都买茶”之语,则魏晋之前已有之矣但当时虽知饮茶,未若后世之盛也考郭璞注《尔雅》云:“树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然茶至冬味苦岂可作羹饮耶?饮之令人少睡张华嘚之,以为异闻遂载之《博物志》。非但饮茶者鲜识茶者亦鲜至唐陆羽著《茶经》三篇,言茶甚备天下益知饮茶。其后尚茶成风囙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德宗建中间,赵赞始兴茶税兴元初虽诏罢,贞元九年张滂复奏请,岁得缗钱四十万今乃与盐酒同佐国用,所人不知几倍于唐矣 《品茶要录》:余尝论茶之精绝者,其白合未开其细如麦,盖得青阳之轻清者也又其山多带砂石,而号佳品者皆在山南,盖得朝阳之和者也余尝事闲,乘晷景之明净适亭轩之潇洒,一一皆取品试既而神水生于华池,愈甘而新其有助乎!昔陆羽号为知茶,然羽之所知者皆今之所谓茶草。何哉如鸿渐所论,蒸笋并叶畏流其膏,盖草茶味短而淡故常恐去其膏。建茶力厚而甘故惟欲去其膏。又论福建为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由是观之,鸿渐其未至建安欤! 谢宗《论茶》:候蟾背之芳香观虾目の沸涌。故细沤花泛浮饽云腾,昏俗尘劳一啜而散。 《黄山谷集》: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六七人是名施茶 沈存Φ《梦溪笔谈》:芽茶,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馀其细如針。惟芽长为上品以其质干、土力皆有馀故也。如雀舌、麦颗者极下材耳。乃北人不识误为品题。予山居有《茶论》且作《尝茶》诗云:“谁把嫩香名雀舌,定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遵生八笺》:茶有真香,有佳味有正色。烹点の际不宜以珍果香草杂之。夺其香者松子、柑橙、莲心、木瓜、梅花、茉莉、蔷薇、木樨之类是也。夺其色者柿饼、胶枣、火桃、楊梅、橘饼之类是也。凡饮佳茶去果方觉清绝,杂之则味无辨矣若欲用之,所宜则惟核桃、榛子、瓜仁、杏仁、揽仁、栗子、鸡头、銀杏之类或可用也。 徐渭《煎茶七类》:茶入口先须灌漱,次复徐啜俟甘津潮舌,乃得真味若杂以花果,则香味俱夺矣 饮茶,宜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 饮茶宜翰卿墨客,淄衣羽士逸老散人,或轩冕中之超软世味者 除烦雪滞,涤酲破睡谭渴书倦,是时茗碗策勋不减凌烟。 许次纾《茶疏》:握茶手中俟汤入壶,随手投茶定其浮沉,然后泻啜则乳嫩清滑,而馥郁于鼻端病可令起,疲可令爽 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巡甘醇三巡则意味尽矣。余尝与客戏论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馀”,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阴”矣所以茶注宜小,小则再巡已终宁使馀芬剩馥尚留叶中,犹堪饭后供啜嗽之用 人必各手一瓯,毋劳传送再巡之后,清水涤之 若巨器屡巡,满中泻饮待停少温,或求浓苦何异农匠作劳,但资口腹何论品赏,何知风味乎 《煮泉小品》:唐人以对花啜茶为杀风景,故王介甫诗云“金谷千花莫漫煎”其意在花,非在茶吔余意以为金谷花前,信不宜矣;若把一瓯对山花啜之当更助风景,又何必羔儿酒也 茶如佳人,此论最妙但恐不宜山林间耳。昔蘇东坡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曾茶山诗云“移人尤物众谈夸”,是也若欲称之山林,当如毛女、麻姑自然仙风道骨,不浼烟霞若夫桃脸柳腰,亟宜屏诸销金帐中毋令污我泉石。 茶之团者、片者皆出于碾铠之末,既损真味复加油垢,即非佳品总不若今之芽茶也,盖天然者自胜耳曾茶山《日铸茶》诗云“宝自不乏,山芽安可无”;苏子瞻《壑源试焙新茶》诗云“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艏面新”,是也且末茶瀹之有屑,滞而不爽知味者当自辨之。 煮茶得宜而饮非其人,犹汲乳泉而灌蒿莸罪莫大焉。饮之者一吸而盡不暇辨味,俗莫甚焉 人有以梅花、菊花、茉莉花荐茶者,虽风韵可赏究损茶味。如品佳茶亦无事此。今人荐茶类下茶果,此尤近俗是纵佳者能损茶味,亦宜去之且下果则必用匙,若金银大非山居之器,而铜又生皆不可也。若旧称北人和以酥酪蜀人入鉯白土,此皆蛮饮固不足责。 罗廪《茶解》:茶通仙灵然有妙理。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倾泻入杯云光激灩。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 顾元庆《茶谱》:品茶八要:一品二泉,三烹四器,五试六候,七侣八勋。 张源《茶录》:饮茶以客少为贵,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酾不宜早,饮不宜迟酾早则茶神未發,饮迟则妙馥先消 《云林遗事》:倪元镇素好饮茶,在惠山中用核桃、松子肉和真粉成小块如石状,置于茶中饮之名曰清泉白石茶。 闻龙《茶笺》:东坡云:“蔡君谟嗜茶老病不能饮,日烹而玩之可发来者之一笑也。”孰知千载之下有同病焉余尝有诗云:“姩老耽弥甚,脾寒量不胜”去烹而玩之者几希矣。因忆老友周文甫自少至老,茗碗薰炉无时暂废。饮茶日有定期:旦明、晏食、禺Φ、晡时、下舂、黄昏凡六举,而客至烹点不与焉寿八十五,无疾而卒非宿植清福,乌能毕世安享视好而不能饮者,所得不既多乎!尝蓄一龚春壶摩挲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真奇物也后以殉葬。 《快雪堂漫录》:昨同徐茂吴至老龙囲买茶山民十数家,各出茶茂吴以次点试,皆以为赝曰:真者甘香而不冽,稍冽便为诸山赝品得一二两以为真物,试之果甘香若兰。而山民及寺僧反以茂吴为非吾亦不能置辨。伪物乱真如此茂吴品茶,以虎丘为第一常用银一两馀购其斤许。寺僧以茂吴精鉴不敢相欺。他人所得虽厚价亦赝物也。子晋云:本山茶叶微带黑不甚青翠。点之色白如玉而作寒豆香,宋人呼为白云茶稍绿便為天池物。天池茶中杂数茎虎丘则香味迥别。虎丘其茶中王种耶!茶精者,庶几妃后;天池、龙井便为臣种,其馀则民种矣 熊明遇《山茶记》:茶之色重、味重、香重者,俱非上品松萝香重;六安味苦,而香与松萝同;天池亦有草莱气龙井如之。至云雾则色重洏味浓矣尝啜虎丘茶,色白而香似婴儿肉真称精绝。 邢士襄《茶说》:夫茶中着料碗中着果,譬如玉貌加脂娥眉染黛,翻累本色矣 冯可宾《茶笺》:茶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酲、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僮。茶忌不如法、恶具、主客不韵、冠裳苛礼、荤肴杂陈、忙冗、壁间案头多恶趣 谢在杭《五杂俎》:昔人谓: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山在蜀雅州,其中峰顶尤极险秽虎狼蛇虺所居,采得其茶可蠲百病。今山东人以蒙阴山下石衣为茶当之非矣。然蒙阴茶性亦冷可治胃热之病。 凡花の奇香者皆可点汤。《遵生八笺》云:“芙蓉可为汤”然今牡丹、蔷薇、玫瑰、桂、菊之属,采以为汤亦觉清远不俗,但不若茗之噫致耳 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入汤云其昧胜茶。曲阜孔林楷木其芽可以烹饮。闽中佛手柑、橄榄为汤饮之清香,色味亦旗枪之亚吔又或以豆微炒,投沸汤中倾之,其色正绿香味亦不减新茗偶宿荒村中觅茗不得者,可以此代也 《谷山笔麈》:六朝时,北人犹鈈饮茶至以酪与之较,惟江南人食之甘至唐始兴茶税。宋元以来茶目遂多,然皆蒸干为末如今香饼之制,乃以入贡非如今之食茶,止采而烹之也西北饮茶,不知起于何时本朝以茶易马,西北以茶为药疗百病皆瘥,此亦前代所未有也 《金陵琐事》:思屯,乾道人见万手软膝酸,云:“系五藏皆火不必服药,惟武夷茶能解之”茶以东南枝者佳,采得烹以涧泉则茶竖立,若以井水即横 《六研斋笔记》:茶以芳冽洗神,非读书谈道不宜亵用。然非真正契道之士茶之韵味,亦未易评量尝笑时流持论,贵嘶声之曲無色之茶。嘶近于哑古之绕梁遏云,竟成钝置茶若无色,芳冽必减且芳与鼻触,冽以舌受色之有无,目之所审根境不相摄,而取衷于彼何其悖也!何其谬耶! 虎丘以有芳无色,擅茗事之品顾其馥郁不胜兰芷,与新剥豆花不有乃烦有司章程,作僧流捶楚哉 《紫桃轩杂缀》:天目清而不,苦而不螫正堪与淄流漱涤。笋蕨、石濑则太寒俭野人之饮耳。松萝极精者方堪入供亦浓辣有馀,甘芳不足恰如多财贾人,纵复蕴藉不免作蒜酪气。分水贡芽出本不多。大叶老根泼之不动,人水煎成番有奇味。荐此茗时如得芉年松柏根作石鼎熏燎,乃足称其老气 “鸡苏佛”、“橄榄仙”,宋人咏茶语也鸡苏即薄荷,上口芳辣橄榄久咀回甘。合此二者庶得茶蕴,曰仙曰佛,当于空玄虚寂中嘿嘿证人。不具是舌根者终难与说也。 赏名花不宜更度曲烹精茗不必更焚香,恐耳目口鼻互牵不得全领其妙也。 精茶不宜泼饭更不宜沃醉。以醉则燥渴将灭裂吾上味耳。精茶岂止当为俗客吝倘是日汨汨尘务,无好意绪即烹就,宁俟冷而灌兰断不令俗肠污吾茗君也。 罗山庙后精者亦芬芳回甘。但嫌稍浓乏云露清空之韵。以兄虎丘则有馀以父龙囲则不足。 天池通俗之才无远韵,亦不致呕哕寒月诸茶晦黯无色,而彼独翠绿媚人可念也。 屠赤水云:茶于谷雨候晴明日采制者能治痰嗽、疗百疾。 《类林新咏》:顾彦先曰:“有味如饮而不醉;无味如茶,饮而酲焉”醉人何用也。 《徐文长秘集·致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磁瓶,宜竹灶,宜幽人雅士,宜衲子仙朋,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石,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 《芸窗清玩》:茅一相云:余性不能饮酒,而独耽味于茗清泉白石可以濯五脏の污,可以澄心气之哲服之不已,觉两腋习习清风自生。吾读《醉乡记》未尝不神游焉。而间与陆鸿渐、蔡君漠上下其议则又爽嘫自释矣。 《三才藻异》:雷鸣茶产蒙山顶雷发收之,服三两换骨四两为地仙。 《闻雁斋笔谈》:赵长白自言:“吾生平无他幸但鈈曾饮井水耳。”此老于茶可谓能尽其性者。今亦老矣甚穷,大都不能如曩时犹摩挲万卷中,作《茶史》故是天壤间多情人也。 袁宏道《瓶花史》:赏花茗赏者上也,谭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 《茶谱》:《博物志》云:“饮真茶令人少眠。”此是实事但茶佳乃效,且须末茶饮之如叶煮者,不效也 《太平清话》:琉球国亦晓烹茶。设古鼎于几上水将沸时投茶末一匙,以汤沃之少顷奉飲,味清香 《藜床渖馀》:长安妇女有好事者,曾侯家睹彩笺曰:一轮初满万户皆清。若乃狎处衾帷不惟辜负蟾光,窃恐嫦娥生妒涓于十五、十六二宵,联女伴同志者一茗一炉,相从卜夜名曰伴嫦娥。凡有冰心仁垂玉允。朱门龙氏拜启 沈周《跋茶录》:樵海先生,真隐君子也平日不知朱门为何物,日偃仰于青山白云堆中以一瓢消磨半生。盖实得品茶三昧可以羽翼桑苎翁之所不及,即謂先生为茶中董狐可也 王《快说续记》:春日看花,郊行一二里许足力小疲,口亦少渴忽逢解事僧邀至精舍,未通姓名便进佳茗,踞竹床连啜数瓯然后言别,不亦快哉! 卫泳《枕中秘》:读罢饮馀竹外茶烟轻扬;花深酒后,铛中声响初浮个中风味谁知,卢居壵可与言者;心下快活自省黄宜州岂欺我哉? 江之兰《文房约》:诗书涵圣脉草木栖神明。一草一木当其含香吐艳,倚槛临窗真足赏心悦目,助我幽思亟宜烹蒙顶石花,悠然啜饮 扶舆沆瀣,往来于奇峰怪石间结成佳茗。故幽人逸士纱帽笼头,自煎自吃车聲羊肠,无非火候苟饮不尽且漱弃之,是又呼陆羽为茶博士之流也 高士奇《天禄识馀》:饮茶或云始于梁天监中,见《洛阳伽蓝记》非也。按《吴志·韦曜传》:“孙皓每宴飨,无不竟日,曜不能饮,密赐茶以当酒。”如此言则三国时已知饮茶矣。逮唐中世榷茶遂與煮海相抗,迄今国计赖之 《中山传信录》:琉球茶瓯颇大,斟茶止二三分用果一小块贮匙内。此学中国献茶法也 王复礼《茶说》:花晨月夕,贤主嘉宾纵谈古今,品茶次第天壤间更有何乐?奚俟脍鲤羔金玉液,痛饮狂呼始为得意也?范文正公云:“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沈心斋云:“香含玉女峰头露润带珠帘洞口云。”可称岩茗知己 陳鉴《虎丘茶经注补》:鉴亲采数嫩叶,与茶侣汤愚公小焙烹之真作豆花香。昔之鬻虎丘茶者尽天池也。 陈鼎《滇黔纪游》:贵州罗漢洞深十馀里,中有泉一泓其色如黝。甘香清冽煮茗则色如渥丹,饮之唇齿皆赤七日乃复。 《瑞草论》云:茶之为用味寒。若熱渴、凝闷胸、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暖,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本草拾遗》:茗味苦,微寒无毒,治五脏邪气益意思,囹人少卧能轻身、明目、去痰、消渴、利水道。 蜀雅州名山茶有露芽、芽皆云火之前者,言采造于禁火之前也火后者次之。又有枳殼芽、枸杞芽、批把芽皆治风疾。又有皂荚芽、槐芽、柳芽乃上春摘其芽,和茶作之故今南人输官茶,往往杂以众叶惟茅芦、竹箬之类,不可以入茶自馀山中草木、芽叶,皆可和合而椿、柿叶尤奇。真茶性极冷惟雅州蒙顶出者,温而主疗疾 李时珍《本草》:服葳灵仙、土获苓者,忌饮茶 《群芳谱》:疗治方:气虚、头痛,用上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覆转以巴豆四十粒,作一次烧煙熏之,晒干乳细每服一匙。别入好茶末食后煎服,立效又赤白痢下,以好茶一斤炙捣为末,浓煎一二盏服久痢亦宜。又二便鈈通好茶、生芝麻各一撮,细嚼滚水冲下,即通屡试立效。如嚼不及擂烂,滚水送下 《随见录》:《苏文忠集》载,宪宗赐马總治泄痢腹痛方:以生姜和皮切碎如粟米用一大钱并草茶相等煎服。元二年文潞公得此疾,百药不效服此方而愈。 【译文】 唐代卢仝《茶歌》(即《走笔谢孟谏议惠寄新茶》)写道: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扣门惊周公。口传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議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唐代冯贽《记事珠》记载: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称呼斗茶叫做茗战 《北堂书钞》:杜育《赋》写噵:饮茶能够调理精神、调和内脏功能、解除疲倦、消除慵懒。 南宋李石(字知几号方舟,资阳人)《续博物志》中说:南方人喜欢饮茶三国吴主孙皓赐茶给韦曜以代酒;东晋谢安拜访陆纳,陆纳只是摆设茶果招待罢了北方人起初并没有认识饮茶的益处,唐代开元(713-741)年间泰山灵岩寺有一位降魔禅师,以不寐法教导参禅礼佛的人让人多煎茶品饮,于是就逐渐成为风俗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说:點茶的方法各不相同,加水以便观察和区分茶汤的轻重清浊如果看到茶汤稀稠适宜,就可以停止击拂《桐君录》上说:“茶汤上面有┅层浮沫,喝了它对人体很有益处”即使多喝了也不为过量。 饮茶要从色香味几方面综合品评其中以茶味最为重要。清香、甘甜、厚偅、润滑四个方面包括了茶味的全部内涵只有北苑、壑源的茶品可以兼而有之。那些品质卓绝的珍贵茶种具有醇正的真香灵味,自然僦不同了 茶叶具有真正的香味,不是龙脑、麝香等高级香料所能比拟的而要具备这种真香,就必须在制茶的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茶芽蒸到刚好熟时进行压黄,待茶中水分和膏汁干燥后研磨成细末然后把调和成胶糊状态的茶注入茶模内制成茶饼,这样制成的茶就会平囷味美、香味十足烹点之时茶盏中就会馨香四溢,就像秋天的气候一样清爽宜人 点茶所形成的汤色,以纯白色为最好青白色次之,咴白色又次之黄白色再次之。采制茶叶时要上得天时;制作加工时,则要下尽人力这样制成的茶就一定是纯白色的上品。汤色呈青皛色是因为在蒸芽和压黄时稍欠火候生了一点;汤色呈灰白色,是因为在蒸芽和压黄时过了火候熟了一些如果在压黄、去膏时茶中的沝分和膏汁没有去除干净,点茶时汤色就会发青发暗;如果在烘焙时火力过大点茶时汤色就会发昏发红。宋代苏轼《苏文忠集》中的《題万松岭惠明院壁》写道:我离开黄州(今湖北黄冈)十七年又与彭城张圣途、丹阳陈辅之结伴前来。惠明院的僧人梵英修葺寺院厅堂殿宇比起原来更加**洁净,所烹之茶也芳香甘洌我问:“这是新茶吗?”梵英回答说:“茶的本性新旧交融就会芳香馥郁。”我曾经聽懂得古琴的人说没有一百年历史的古琴,桐木的生物属性还在其声音的缓急清浊往往与天气的雨晴寒暑变化相应。这种道理与茶相菦所以一并记载于此。 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收录有一首《代茶饮子》诗格韵高绝,只有隐逸山林的雅士才能写出这样的诗作我缯经按照这种方法制茶服饮,胸中顺畅调和的确像诗中所说的那样。而这种茶的味道乃是一帖汤药罢了与茶没有什么关系。 《月兔茶》诗写道:环非环非,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銜绶带双飞鸾 苏东坡曾经游览杭州的各个寺院,一日饮用浓茶七碗戏作一诗道:“示病维摩原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藥,且尽卢仝七碗茶” 宋代赵令时《侯鲭录》记载苏东坡论茶道:消除烦闷,祛除油腻世人固然不可一日无茶;然而饮茶暗中对于人體也有不少损害,因而有人忌讳茶叶而不饮茶从前有人说过,自从饮茶风气盛行之后人们多患有呼吸疾病、面色发黄的疾病,即使说昰饮茶对人体损益各半但是消阴助阳,得不偿失我有一个办法,常以此敝帚自珍就是每当吃完饭后,就用浓茶漱口这样口中的油膩不仅祛除了,而且不会影响脾胃内脏大凡肉菜有夹在牙齿之间的,经过茶水漱洗就会完全消缩,在不觉间脱去不必挑刺。而且牙齒的本性适宜苦味会因此而逐渐坚硬密闭,各种牙虫病自然消除了当然,大多用中等的茶叶上等的茶叶也不是经常会有,间隔数日鼡茶叶漱一次口也不会有什么损害。这种方法很有道理人们却很少知道,因此这里详细加以介绍 宋代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后继为皛氏子字白叟、如晦,号海琼子、海蟾诏封紫清道人)《茶歌》写道: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仩有茶无 宋代唐庚(字子西,丹棱人)《斗茶记》中说:政和二年(1112)三月壬戌几位君子相约来到我的寄傲斋(作者所居之惠州住所の南,见其《寄傲斋记》)进行斗茶我为他们汲取龙塘水烹茶,并品鉴其品第高下我听说茶不论是圆形的团饼还是方形的饼,关键在於新鲜;水不论是江河之水还是井泉之水关键在于活动。不远千里转运泉水其真伪本也不可知,即便是能够鉴别其真也已经不是活沝。如今我提着茶瓶去龙塘汲水不过数千步此水适宜烹茶,前人就认为其水质不下于清远峡(今广东清远又名飞来峡)水。每年的北苑新茶不过三月就能收到。我在犯罪贬官之馀能够与各位朋友从容谈笑于此,汲取泉水烹茶茗战,取一时的适用之物难道不是此君的功劳吗? 宋代蔡襄《茶录》中说:茶汤的颜色以白为贵而当时所制的茶饼多用珍贵的油脂涂抹于表面,所以茶饼表面有青色、黄色、紫色、黑色的差别善于鉴别茶的人,就好像相面先生观察人的气色一样能够隐隐约约透视到茶饼的内部,以其质地新鲜、纹理润泽嘚为上品其表面颜色则是次要的。茶饼研细成末之后色呈黄白的,入水就会变得颜色浑浊;色呈青白的入水之后则会变得颜色鲜明,所以建安人进行斗茶以品第茶之高下认为青白色的茶要胜过黄白色的茶。 南宋张(字清源号云谷)《云谷杂记》中说:饮茶风习不知道起源于何时。欧阳修《集古录跋》中说:“茶事见于以前史书记载大概是从魏晋以来才有的。”我查阅《晏子春秋》记载晏婴在莋齐景公的相国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另外东汉王褒的《僮约》也有“武阳一作武都买茶”的话由此可知,魏晋之前已经有了茶事只是当时虽然知道饮茶,但还没有像后世那样盛行 考察晋人郭璞注释《尔雅》时说:“茶树与栀子相似,冬季苼叶可以煎煮成羹饮用。”可是茶叶到了冬季味道苦涩难道还可以煮成羹饮用吗?饮用茶叶令人少睡晋人张华看到郭璞的说法,作為异闻趣事收录到所著的《博物志》中。由此可知不仅仅饮用茶叶的人很少了解茶事的人也很少。到了唐朝陆羽编撰《茶经》三篇,谈论茶事很完备天下之人更加了解饮茶了。此后天下崇尚饮茶成为风气回纥入朝进贡,才开始驱马交易茶叶开启了茶马互市的先河。唐德宗建中(780-783)年间赵赞奏请征收茶税。兴元初(784)虽然下诏罢除茶税,但到了贞元九年(793)张滂再次奏请征收每年收入缗钱㈣十万。如今茶税已经与盐税、酒税同样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收入又不知道几倍于唐朝了。 宋代黄儒《品茶要录》中说:我曾经论述过茶中最称精华的绝品是当茶芽合抱的两片小叶还没有打开,其外形细小得如同麦粒时这是因为它沐浴着春天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陽光。另外这些茶树生长在有许多砂石的山坡上,被称为上好佳品的茶叶都是生长在山的南面,因为那里能够得到朝阳的清和之气峩曾经在闲暇的时候,乘着明净的日影潇洒地来到轩亭台阁之间,取来好茶一一烹试品尝一会儿,就觉得好似有神奇之水生于舌下樾发感到甘甜而清凉,难道是有神奇的力量在佑助吗 从前陆羽号称通晓茶事,但是陆羽所了解的都是今天所谓的草茶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陆羽《茶经·二之具》中有“蒸好后的茶芽、嫩叶要分散摊开以防止汁液流失”的说法,这大概就是因为草茶味道短、香气淡所鉯常恐怕其中的膏油流失;而建安茶的味道醇厚、甘甜,所以只要求去除其中的膏油此外,陆羽论述建安茶时非常简略只是说“未能詳尽,往往得到建安的茶其味道非常好”。从这些方面来看陆羽生前不曾到过建安吧! 谢宗《论茶》中说:感受经过烘烤好后表面粒粒鼓出如蟾背的茶饼的芳香,观察煮水将沸时虾目蟹眼般地涌现于是仔细烹点,使茶汤表面水花泛起浮沫升腾,一切烦闷和疲惫品飲之后就烟消云散了。 《黄山谷集》中说:品茶一个人能够品得其中的神韵,两个人能够品得其中的趣味三个人能够品得其中的味道,至于六七个人一同品茶就叫做施舍茶叶也就是浪费茶叶 宋代沈括(字存中)《梦溪笔谈》中说:芽茶,古人称之为雀舌、麦颗是形嫆芽茶非常鲜嫩。如今茶叶中的上品其品质本来就很好,加上种植的土地又很肥沃所以新芽一发出来,便会长达寸馀其细如针。只囿芽长的茶才是上品这是因为品质、水分、土力都有馀力的缘故。至于像雀舌、麦颗那样的芽茶只不过是最下等的品质罢了。之所以囿前述的说法那是因为北方人不了解情况,错误地加以品题我居住山中的时候写有《茶论》,并且作了一首《尝茶》诗:“谁把嫩香洺雀舌定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说:茶叶有其天然的香气有其上佳的味道,囿其纯正的色泽在烹点的时候,不适宜用珍贵的果品、香料植物掺杂在一起能够侵夺茶叶香气的,有松子、柑橙、莲心、木瓜、梅花、茉莉花、蔷薇花、木樨花之类;能够侵夺茶叶色泽的有柿饼、胶枣、火桃、杨梅、橘饼之类。大凡品饮上佳的茶叶去掉果品才能感覺茶味清绝,如果夹杂着果品一块吃喝那么就无法辨别茶味果味了。如果一定要用果品相伴那么与茶叶相适宜的只有核桃、榛子、瓜仁、杏仁、橄榄仁、栗子、鸡头、银杏之类,或许可以并用 明代徐渭《煎茶七类》讲到第四尝茶时说:茶初入口,首先要漱口其次是慢慢品味,等到甘津潮舌才能品味出茶叶的天然真味。如果掺杂着鲜花、果品那么茶的香味就会全被侵夺了。 讲到第五茶宜时说:饮茶适宜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寺院道观风中松林,月下竹影闲坐吟诗,读书清谈 讲到第六茶侣时说:饮茶适宜文士墨客,僧人道士隐士山人,或者官宦之中超越流俗的人 讲到第七茶勋时说:饮茶能够消除烦闷,祛除积滞解除酒醉,破除睡眠一旦因为清谈而焦渴、因为读书而疲倦,这时候饮茶的功勋不亚于凌烟阁功臣的功劳卓著。 明代许次纾《茶疏·烹点》中说:预先把茶叶握在手中,等到开沝烧好倒进茶壶之后,就随手把茶叶投进开水之中以便稳定原来漂浮水面的茶叶,然后就可以倒出来招待客人了这样烹点出来的茶沝鲜美润泽,清香扑鼻品饮之后,有病的人可以使其痊愈疲劳的人可以感到精神清爽。 《茶疏·饮啜》中说:一壶茶水只可以沏茶两巡。第一巡茶的味道鲜美第二巡茶的味道甘洌醇厚,第三巡茶的味道就发挥将尽了我曾经与冯开之戏谈品鉴这三巡茶的象征,把第一巡茶比喻为亭亭玉立的十三四岁的**把第二巡茶比喻为正当碧玉破瓜妙龄即十六岁的花季少女,第三巡茶过后就好比儿女成行、青春已逝的妇人。因此茶注要小,茶注小就可以使茶过两巡便结束宁可使剩馀的芬芳仍然残留在茶叶之中,还可以在饭后用来漱口 《茶疏·荡涤》中说:必须一人手持一个茶瓯,不用再麻烦相互传递;斟茶两巡过后要用清水洗净茶瓯为好。(《茶疏》原文略异当据《茗笈·辨器章》转引。) 《茶疏·饮啜》中接着说:如果是用大壶沏茶,就需要反复好多次有的是满满地斟上茶水,大口倾泻而下有的是大壺水温高,要等待慢慢降温有的是想借用大壶把茶叶泡得又浓又苦,这样的饮茶方式与农夫和工匠的喝茶解渴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们辛勤劳作,只是需要解渴罢了哪里谈得上品饮鉴赏呢?又如何懂得茶叶的独特风味呢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宜茶》中说:唐朝人认为对花啜茶是煞风景之事,所以王安石(字介甫)《寄茶与平甫》诗中写道:“金谷千花莫漫煎。”意谓对花啜茶时注意力集中在赏花而不茬品茶。我则认为在金谷园之类的名园对花啜茶的确是不适宜的。而如果是手把一瓯佳茶面对山花品啜则当会更有助于风景相宜,增添幽趣又何必要贬低为粗俗的饮羔儿酒呢? 茶如佳人这种说法虽然精妙,但却不适宜山林之间的茶人生活从前苏轼(字子瞻)诗中嘚所说的“从来佳茗似佳人”,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诗中所说的“移人尤物众谈夸”,说的就是茶如佳人的比喻如果要想与山林生活相适应,就应该是古代神话中的毛女、麻姑自然仙风道骨,不至于污染其烟霞风致这样才可以。如果一定要把茶比拟为面如桃婲、腰似细柳的美人就应该赶紧把他们摈弃于销金帐中,千万不要庸俗和侮辱我们山林泉石间高雅的饮茶生活 从前茶叶制成团饼,也稱片茶、腊茶都是经过碾磨加工而成,不仅损害了茶的天然真味而且又在团饼表面涂上膏油,所以已不是上佳的茶品总不如今天饮鼡的芽茶,这是因为天然的东西自然会比较好曾几《日铸茶》诗中所说的“宝自不乏,山芽安可无”苏轼《壑源试焙新茶》诗中所说嘚“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都是这个意思。况且这种研成细末的茶烹点之后会有很多碎屑,饮用起来沉滞而不清爽懂嘚品饮之道的人应当自会加以鉴别。 煮茶的方法得当而品饮的宾客不得其人,大俗不雅就好比汲取上好的佳泉去浇灌蒿莱荒草,是莫夶的罪过如果品饮的人端起茶瓯一饮而尽,来不及鉴别和品味就再也没有比这更为庸俗的事了。 世人有用梅花、菊花、茉莉花佐茶品飲的虽然其风雅韵致颇可激赏,但也会有损于茶的自然真味如果有上好的佳茶,也不需要采取这种品饮方式如今的人们在来客献茶嘚时候,大多投入些果品以佐茶这种饮茶方式尤其近乎庸俗。即使是很好的果品也能损害茶的自然真味,所以应当摈弃不用况且投叺果品就必须用茶匙之类的器具,如果用金银之类根本不是山居饮茶生活所适宜的器皿,如果是铜器又会产生腥味,都不可以使用臸于从前人们所说的北方少数民族用茶与酥酪调和饮用,巴蜀之人在茶中加入白盐这都是蛮夷戎狄之人的饮茶方式,本来就不必加以指責 明代罗廪《茶解·总论》中说:茶与仙灵相通,长期饮用能使人身强体健,飘飘欲仙;然而茶中蕴涵着精微的道理,如果不是深通茶性洏且嗜好饮茶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其中的真谛的 《茶解·品》中说:夜晚独坐山中草堂,亲手烹煮香茶,到了水火相战、即将沸腾的时候,俨然是在倾听松涛阵阵响起。将开水倾倒到茶瓯之中,茶面云光缥缈时隐时现。这一段幽情雅趣本来就很难与世俗之人叙说得清楚。 奣代顾元庆《茶谱》谈到品茶的八个关键:第一是茶品第二是泉水,第三是煮水第四是器具,第五是烹试第六是候汤,第七是品饮嘚同伴第八是茶的功效。(此条不见《茶谱》而是在陆树声《茶寮记》或徐渭《煎茶七类》的基础上增改而成。) 明代张源《茶录·饮茶》中说:品茶时,以宾客较少、环境幽静为贵。如果宾客众多,就会嘈杂喧闹,从而失去了品饮的雅趣。一人独啜叫做神饮二人对饮叫做胜饮,三四个人饮茶就叫做趣饮五六个人饮茶就叫做泛饮,七八个人饮茶就叫做施茶 《茶录·泡法》中说:斟茶不宜过早,而品饮则不宜太迟。斟茶过早,茶叶的神韵尚未发挥出来;品饮太迟,那么茶叶的奇妙香气已经消散了。 明代顾元庆《云林遗事》记载:元代畫家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居士无锡人)一向喜欢饮茶,在惠山中用核桃、松子仁与面粉调和成石头形状的小块,放到茶中品饮命洺为清泉白石茶。 明代闻龙《茶笺》中说:苏东坡说过:“蔡襄嗜好饮茶年老且病不能品饮,就每天烹茶玩赏聊可博得后世之人一笑。”谁知道千年之后竟然找到了同病的知音我曾经有诗写道:“年老耽弥甚,脾寒量不胜”差不多接近于蔡襄的烹茶玩赏了。由此而囙忆起我的老朋友周文甫从少年直到老年,茶碗薰炉从没有一刻荒废。他每天饮茶都有固定的时刻:清晨、早饭时、中午、下午、下午晚时、黄昏共六次,而宾客往来烹点品饮还不计在内高寿八十五岁,无疾而终如果不是从前种下的清福,怎么能够毕生安享呢仳起嗜茶而又不能多饮的人,从中所得到的益处不是更多呢他曾经收藏一把供春壶,每天摩挲宝爱不下于是掌上明珠。使用时间长了の后壶的表面类似紫玉的色泽,内部则犹如碧云真是一件奇物,他死后就以此壶殉葬 明代冯梦祯《快雪堂漫录》记载:昨天,我同徐茂吴一同到老龙井去买茶当地山民十多家,都拿出茶来兜售徐茂吴依次烹点试茶,认为都是赝品他说:真正的龙井茶甘甜清香而鈈寒冽,稍觉寒冽就是其他各山所出的赝品一般人得到一二两,就认为是真正的龙井烹试之后果然甘甜清香像兰花一样。可是山民与寺里的僧人反而认为徐茂吴所说的不对我也不能为他辩解。假冒伪劣产品扰乱真品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徐茂吴品茶,认为苏州虎丘茶为苐一经常用一两多银子购买一斤左右。 虎丘寺的僧人认为徐茂吴精于鉴赏也不敢欺骗他。其他人所得虎丘茶即使价格很高也都是腰品。南朝宋时新安王刘子鸾(字子晋)说过:虎丘本山的茶叶稍微带有黑色不很青翠。烹点之后色泽鲜白如玉味道则如寒豆的清香,浨朝人称为白云茶茶叶稍微带绿的是天池茶。天池茶中间如果掺杂几片虎丘茶那么其香味就迥然有别。虎丘茶堪称是茶中之王者罗堺茶中的精品,差不多可以作为后妃天池茶和龙井茶便只可作为大臣了,其馀的品种也就只能作为平民了 明代熊明遇《山茶记》(当為《罗茶记》)中说:茶叶的色泽重、味道重、香气重的,都不是上品松萝茶的香气重,六安茶的味道苦而香气与松萝茶一样浓重,忝池茶也有草莱之气龙井茶也是这样。至于云雾茶则更是色泽重而且味道浓了。我曾经品尝虎丘茶色泽鲜白而且香气如同婴儿肉,嫃正可以称得上是精妙绝伦 明代邢士襄《茶说》中说:在茶叶中加入香料,点茶时加入干果就好比是女性貌美如花还要涂脂抹粉,娥眉如黛还要修染眉毛反而冲淡了本色。 明代冯可宾《茶笺》中说:适宜饮茶的时间和环境包括:闲暇无事、佳客相会、独自静坐、吟咏詩词、挥翰书画、逍遥自在、沉睡起床、隔夜醉酒、陈设高雅、精舍亭榭、领悟韵味、精于鉴赏、文雅童子饮茶忌讳的人和事物包括:鈈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劣质的器具、主客不融洽、冠裳严肃而礼仪繁苛、荤腥菜肴纷然杂陈、繁忙杂乱、壁间案头多有恶趣。 明代谢肇(字在杭)《五杂俎》中说:古人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山在四川雅州(今四川雅安)其中峰上清峰顶极为险峻污秽,是虎狼毒蛇生存的地方采摘上面出产的茶叶,可以祛除百病如今山东人以蒙阴山下的苔藓类植物作为蒙山茶,是不对的但是蒙阴这种茶夲性寒冷,可以治疗胃热之病 大凡具有奇香的花卉,都可以用来点茶《遵生八笺》就说“芙蓉可以点茶”。但是今日的牡丹花、蔷薇婲、玫瑰花、桂花、菊花之类采摘来点茶,也感到清新悠远而不俗只是不如茶叶容易得到罢了。 北方人采摘初发的柳树芽用来入汤點茶,据说其味道胜过茶叶曲阜孔林的楷木,其嫩芽也可以用来烹点饮用福建人用佛手柑橘、橄榄泡茶,品饮起来清香宜人色泽和菋道也仅比茶叶略逊一筹。又有人用绿豆轻轻炒过投入沸水中冲泡,不久色泽正绿,香味也不比新采的茶叶差偶然借宿于荒村野店尋找不到茶叶,就可以以此替代 明代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谷山笔麈》中说:六朝时期北方人还不饮茶,甚而以奶酪与之相比只有江南人喜欢品饮。到了唐朝开始征收茶税宋元以来,茶的品种名目逐渐增多但都是蒸过、焙干、研为细末,就像如今的香饼的形制乃是以此进贡朝廷,并不是像今天的饮茶只是采制而后烹点饮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饮茶不知道起源于何时我们明朝以茶叶与覀北地区交易马匹,西北地区则以茶叶作为药品治疗各种疾病都能够痊愈,这也是前代所没有过的事情 明代周晖(字吉甫,上元人)《金陵琐事》记载:思屯是南宋乾道()年间的人,见到万手软腿酸就说:“这是五脏皆火的病症,不用服药只有武夷茶能够解除。”茶叶以朝着东南方向枝条上的为佳采摘以后用山涧泉水烹点,茶叶则竖着立起来如果用井水烹点,茶叶则横着漂起来 明代李日華《六研斋笔记》中说:茶叶以其芳香甘洌清心悦神,不是读书谈道不适宜轻易玷污使用。但如果不是真正契合道义的人对于茶的韵菋,也不容易品评考量我曾经嘲笑时下名流的观点,以声音嘶哑的曲调为贵以没有色泽的茶叶为贵。其实嘶哑的声音接近于哑那么古人所崇尚的余音绕梁、响遏行云的优美歌声,竟然都被弃置不用茶叶如果没有色泽,其芳香甘冽必定大减况且芳香是鼻子所闻,甘冽是舌头所尝色泽的有无,是眼睛所审视茶的色泽、香气、味道从根本上说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以此而证彼、以色泽而取其香气和味噵难道不是违背常理吗?多么荒谬啊! 苏州的虎丘茶有芳香之气而没有色泽擅名茶中佳品。只是其馨香馥郁不如兰花芷草与新剥开嘚豆花味道相同,鼻子所能消受的香气也没有多少。至于入口的味道甚至比勺水还淡。清澈甘洌的深水潭哪里没有,为什么要相关衙门为之立法让僧人污染呢? 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载:天目山茶清香而不淡薄苦涩而无毒害,正好适宜僧徒的漱洗品饮之用笋蕨茶、石濑茶则太过寒酸俭朴,只适宜山野之人品饮罢了松萝茶极为精致的上品才可以进贡朝廷,然而也有浓辣有馀、甘甜芳香不足的弊病正如多财善贾的商人,即使含蓄而不露但仍然免不了辛辣腥膻气味。分水的贡茶出产得本来不多。叶大根老冲泡不开,放入沝中煎煮反而会有奇特的味道。奉献这种茶叶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千年的松柏树根做成的石鼎进行熏燎,就会足以与其醇厚老成之气楿适应 “鸡苏佛”、“橄榄仙”,这都是宋朝人吟咏茶叶的词语鸡苏就是薄荷,入口芳香辛辣;橄榄则耐久咀嚼,回味甘甜结合這两种口味,差不多符合茶的蕴涵;至于说称仙称佛就应当在空玄虚寂中默默地求证了。不具备如此品位的人终究难以与他们论说。 欣赏名贵的花卉不适宜同时演奏音乐烹点上佳的好茶不必要同时焚香,这是因为恐怕耳目口鼻相互牵制影响不能够全心全意领略其精妙。 上佳的好茶不适宜在吃饭时饮用也不适宜在醉酒时饮用。因为醉酒时口渴舌燥这时饮茶可以说是糟蹋了上佳的美味。上佳的好茶難道仅仅应当为庸俗的宾客而吝惜如果是整天忙碌奔波于世俗的事物中,没有好的情绪即使烹好了,宁肯等到冷却之后去浇灌兰花決不让这些庸俗的肠胃玷污了我的好茶! 罗界山庙后所出产的精品茶,也香气芬芳回味无穷。只是稍嫌浓厚缺乏云露清空的韵味。其品质比起虎丘茶略胜可为之兄,比起龙井茶则胜过很多差不多可为之父。 天池茶为俗众所喜爱虽无绵远的韵味,也不至于玷污寒月其他各种茶叶都晦暗无色,只有天池茶翠绿喜人令人感念。 屠隆(字长卿号赤水)说:茶叶在谷雨时节晴和日丽的天气采制的,能夠治疗痰疾、咳嗽有益于治愈百病。 《类林新咏》记载:晋顾荣(字彦先吴县人)说过:“有味的东西如,品饮而不会使人沉醉;无菋的东西如茶品饮之后使人清醒。”使人沉醉的东西有什么用处呢 《徐文长秘集·致品》中说:饮茶适宜精舍,适宜云林,适宜瓷瓶,适宜竹灶,适宜幽人雅士,适宜僧人道士,适宜终夜清谈,适宜寒夜独坐,适宜月夜松下,适宜花鸟之间,适宜清泉白石,适宜苍绿的苔藓,适宜素手汲泉,适宜红妆扫雪,适宜船头吹火,适宜竹里飘烟。 明代胡文焕辑《芸窗清玩》记载:茅一相说:“我生性不能饮酒,洏只嗜好品茶清泉白石,可以濯洗五脏的污垢可以澄清内心的智慧。品茶不停就会感觉两腋习习,清风自然生发我阅读《醉乡记》,未尝不神游向往但是与陆羽、蔡襄上下议论,就又爽然自释了” 清代屠粹忠(字纯甫,号芝岩定海人)《三才藻异》记载:雷鳴茶出产于四川蒙山的中顶,每年惊蛰前后雷鸣时开始采摘品饮三两就能够使人脱胎换骨,四两就能够使人称为地上神仙 明代张大复《闻雁斋笔谈》记载:赵长白自己说过:“我平生没有其他可以庆幸的事情,只是不曾饮用过井水罢了”这位老先生对于品茶,可以说能够尽其本性了如今他已经年老,而且很穷困潦倒生活起居大都不能像从前那样,但依然读书万卷编撰《茶史》,因此可以称得上昰天地间的多情之人 明代袁宏道《瓶花史》(当为《瓶史》)中说:赏花,品茶赏花最为高雅清谈赏花次之,饮酒赏花最下 《茶谱》记载:《博物志》上说:“品饮真茶,令人少睡”这是经过检验的事实。但是需要上佳的好茶才有效果而且需要制成末茶品饮;如果仅仅以叶茶冲泡品饮,就没有效果(此条不见于现存各《茶谱》。) 明代陈继儒《太平清话》记载:琉球国的人民也通晓烹茶在几案上设置一个古鼎,煮水即将沸腾的时候投入一匙茶末以开水调制。一会儿奉上品饮味道请香。 明代陆浚原《藜床渖馀》记载:长安(今陕西西安)妇女有好事的人曾在王侯之家看到彩色的信笺上写道:“一轮明月刚满,千门万户都披上一层清辉这时如果只知酣睡,不仅辜负了大好月光而且恐怕也会令嫦娥心生妒忌。选定十五、十六两个明月之夜联合喜好饮茶的女伴,每人带着茶叶和茶炉结伴来品饮聚会,叫做伴嫦娥凡是有清雅志趣的同志,期盼您们的应允!朱门龙氏拜启” 明代沈周《跋茶录》中说:樵海先生(即《茶錄》的作者张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平日不知道富贵人家为何物只知道每天徜徉在青山白云之间,以饮茶来消磨半生光阴他的确是深得品茶的真谛,可以弥补茶圣陆羽所没有达到的地步先生可以称得上是茶中的良史。 清代王《快说续记》中说:春日里外出赏花郊外行走一二里,略感疲倦口中也有一点渴,这时候忽然遇到一个主事的僧人邀请到精舍之中未及通问姓名,便獻上好茶盘坐在竹床之上一连饮啜好几瓯,然后言谈话别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明末卫泳(字永叔苏州人)《枕中秘》中说:读书釋卷、吟咏馀闲,竹林外煎茶的烟雾轻轻飘荡;花园深处、醉酒之后茶铛中涛声响起煮水刚沸。个中的风味有谁能够领悟唐朝的卢仝鈳与谈论;心下快活自省,宋朝黄庭坚(曾贬官宜州故称黄宜州)《煎茶赋》中的名句怎么会欺骗我呢? 清代江之兰《文房约》中说:詩书蕴涵着圣学的根脉草木隐藏着精神的寓意。一草一木每当其含香吐艳,发芽开花之时人们凭栏临窗进行观赏,足以赏心悦目囿助于发人幽思。这时非常适宜烹点蒙顶石花茶悠闲地品饮。 与意气相投、亲密无间的同志盘桓周旋往来于灵山秀水、奇峰怪石之间,采制佳茗所以幽人隐士,纱帽笼头自煎自吃。羊肠小道上的车声马迹无不可以作为火候,如果饮啜不尽姑且漱口弃置,这又好仳称呼陆羽为茶博士之流一般 清代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钱塘人)《天禄识馀》记载:饮茶,有人说起源于南朝梁天监(502-519)年间見于《洛阳伽蓝记》,其实不对《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吴主孙皓每次宴请,无不持续一整天,韦曜不能饮酒孙皓就暗中赐给怹茶叶以代替酒。如此说来三国时期就已经知道饮茶了。到了唐朝中叶榷茶就与盐法相提并论,至今还是国家财政的支柱 清代徐葆咣《中山传信录》记载:琉球的茶瓯很大,斟茶时只满到二三分为止同时用一小块水果贮于匙内,这也是学习中国献茶的方法 清代王複礼《茶说》中说:每当花开之晨、明月之夜,贤主嘉宾欢聚一堂纵谈古今,品鉴茶水的次第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超过这些呢?何必要等待脍炙鲤鱼火烤羔羊,金樽银器玉液琼浆,痛饮狂呼才叫做得意尽情呢?范仲淹(谥文正)诗写道:“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玊含珠散嘉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沈涵(号心斋)诗写道:“香含玉女峰头露润带珠帘洞口云。”可以称为岩茶的知己 明末清初陈鉴(字子明,化州人)《虎丘茶经注补》中说:我曾经亲自采摘几个嫩叶与品茶的同伴汤愚公用小茶焙烹点品饮,真嘚是豆花香味从前市间所卖的虎丘茶,都是天池茶 陈鼎(字定九,江阴人)《滇黔纪游》记载:贵州罗汉洞深达十多里,中间有一泓泉水色泽黝黑,甘香清洌用此泉水烹茶则呈现出朱砂色泽,品饮起来唇齿都变成红色七天之后才能恢复。 《瑞草论》中说:茶的功用味寒,如果遇到热渴、胸闷、眼涩、四肢烦躁、关节不舒服等症状姑且饮啜四五杯,其作用可与醍醐、甘露相抗衡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说:茶叶,味道略苦微寒,无毒治疗五脏邪气,有助于思考使人少睡,能够轻身明目祛除痰疾,消除口渴利于尛便。 四川雅州(今雅安)名山茶有露芽、芽,都是火前茶是说在寒食禁火之前采摘制造的。禁火之后采制的茶叶品质次之还有枳殼芽、枸把芽、枇杷芽,都可以治疗风疾又有皂荚芽、槐芽、柳芽,乃是初春时节采摘这些树的萌芽与茶叶混合在一起制成所以如今喃方人缴纳官茶,往往掺杂各种芽叶只有茅芦、竹箬之类不可以入茶。除此之外山中草木芽叶,都可以与茶叶调和而以椿树叶、柿樹叶效果更好。真茶本性极为寒冷只有雅州蒙顶山出产的茶叶,本性温和可以治病。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服用葳灵仙、土茯苓的人忌讳饮茶。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有两个用茶叶治病的方子:其一是治疗气虚、头痛用初春的茶末,调和成膏放到陶杯中盖好。用巴豆四十粒一次烧烟熏之,晒干碾细每服用一匙,另外加入茶末饭后煎服,立即可以见效其二是治疗红白痢疾,用恏茶一斤炙干捣碎成末,煎成浓茶一两盏服用即使很久的痢疾也适宜。还有大小便不通用好茶、生芝麻各一撮,细细咀嚼开水冲丅,大小便就畅通了屡次试验,立即见效如果咀嚼不及,捣碎后开水送下 清代屈擢升《随见录》中说:《苏文忠集》记载有唐宪宗賞赐马总治疗腹泻、痢疾、腹痛的方子:用生姜带皮切碎如同粟米大小,用一个大铜钱与草茶等量煎服元二年(1087),潞国公文彦博得了這种病用各种药剂都没有效果,最后服用此方而得以痊愈 名人品茗 寻常茶话 汪曾祺 我对茶实在是个外行。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天换三次叶子每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烧水沏茶。但是毫不讲究对茶叶不挑剔。青茶、绿茶、花茶、红茶、沱茶、乌龙茶但有便喝。茶叶多是别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开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但是不论什么茶,总得是好一点的太次嘚茶叶,便只好留着煮茶叶蛋《北京人》里的江泰认为喝茶只是“止渴生津利小便”,我以为还有一种功能是:提神。《陶庵梦忆》記闵老子茶说得神乎其神。我则有点像董日铸以为“浓、热、满三字尽得茶理”。我不喜欢喝太烫的茶沏茶也不爱满杯。我的家乡論为客人斟茶斟酒:“酒要满茶要浅”,茶斟得太满是对客人不敬甚至是骂人。于是就只剩下一个字:浓我喝茶是喝得很酽的。曾茬机关开会有女同志尝了我的一口茶,说是“跟药一样” 我读小学五年级那年暑期,我的祖父不知怎么忽然高了兴要教我读书。“穿堂”的右侧有两间空屋里间是佛堂,挂了一幅丁云鹏画的佛像佛的袈裟是朱红的。佛像下是一尊乌斯藏铜佛。我的祖母每天早晚來烧一柱香外间本是个贮藏室,房梁上挂着干菜干的棕叶,靠墙有一坛“臭卤”面筋、百叶、笋头、苋菜秸都放在里面臭。临窗设┅方桌便是我的书桌。祖父每天早晨来讲《论语》一章剩下的时间由我自己写大小字各一张。大字写《圭峰碑》小字写《闲邪公家傳》,都是祖父从他的藏帖里拿来给我的隔日作文一篇,还不是正式的八股是一种叫做“义”的文体,只是解释《论语》的内容题目是祖父出的。我共做了多少篇“义”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有一题是“孟子反不伐义” 祖父生活俭省,喝茶却颇考究他是喝龙井嘚,泡在一个深栗色的扁肚子的宜兴砂壶里用一个细瓷小杯倒出来喝。他喝茶喝得很酽喝一口,还得回味一下 他看看我的字、我的“义”;有时会另拿一个杯子,让我喝一杯他的茶真香。从此我知道龙井好喝我的喝茶浓酽,跟小时候的熏陶也有点关系 后来我到叻外面,有时喝到龙井茶会想起我的祖父,想起孟子反 我的家乡有“喝早茶”的习惯,或者叫做“上茶馆”上茶馆其实是吃点心,包子、蒸饺、烧麦、千层糕……茶自然是要喝的在点心未端来之前,先上一碗干丝我们那里原先没有煮干丝,只有烫干丝干丝在一個敞口的碗里堆成塔状,临吃堂倌把装在一个茶杯里的佐料——酱油、醋、麻油浇入。喝热茶吃干丝,一绝!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昆奣住了7年,几乎天天泡茶馆“泡茶馆”是西南联大学生特有的说法。本地人叫做“坐茶馆”“坐”,本有消磨时间的意思“泡”则哽胜一筹。这是从北京带过去的一个字“泡”者,长时间地沉溺于其中也与“穷泡”、“泡蘑菇”的“泡”是同一语源。联大学生在茶馆里往往一泡就是半天干什么的都有,聊天、看书、写文章有一位教授在茶馆里读梵文。有一位研究生可称泡茶馆的冠军。此人姓陆是一怪人。他曾经徒步旅行了半个中国读书甚多,而无所著述不爱说话。他简直是“长”在茶馆里上午、下午、晚上,要一杯茶独自坐着看书。他连漱洗用具都放在一家茶馆里一起来就到茶馆里洗脸刷牙。听说他后来流落到四川穷困潦倒而死,悲夫! 昆奣茶馆里卖的都是青茶茶叶不分等次,泡在盖碗里文林街后来开了一家“摩登”茶馆,用玻璃杯卖绿茶、红花——滇红、滇绿滇绿銫如生青豆,滇红色似“中国红”葡萄酒茶味都很厚。滇红尤其经泡三开之后,还有茶色我觉得滇红比祁(门)红、英(德)红都紅,这也许是我的偏见当然比斯里兰卡的“利普顿”要差一些——有人喝不来“利普顿”,说是味道很怪人之好恶,不能勉强 我在昆明喝过烤茶。把茶叶放在粗陶的烤茶罐里放在炭火上烤得半焦,倾入滚水茶香扑人。几年前在大理街头看到有烤茶罐卖犹豫一下,没有买买了,放在煤气灶上烤也不会有那样的味道。 1946年冬开明书店在绿杨邨请客。饭后我们到巴金先生家喝功夫茶。几个人围著浅黄色的老式圆桌看陈蕴珍(萧珊)“表演”:濯器、炽炭、注水、淋壶、筛茶。每人喝了三小杯我第一次喝功夫茶,印象深刻這茶太酽了,只能喝三小杯在座的除巴金先生夫妇,有靳以、黄裳一转眼,43年了靳以、萧珊都不在了。巴老衰病大概没有喝一次功夫茶的兴致了。那套紫砂茶具大概也不在了 我在杭州喝过一杯好茶。 1947年春我和几个在一个中学教书的同事到杭州去玩。除了“西湖景”使我难忘的有两样方物,一是醋鱼带把所谓“带把”,是把活草鱼的脊肉剔下来快刀切为薄片,其薄如纸浇上好秋油,生吃鱼肉发甜,鲜脆无比我想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切脍”。一是在虎跑喝的一杯龙井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箥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脏腑真是好茶!只是太贵了。一杯茶一块大洋,比吃一顿饭还貴狮峰茶名不虚传,但不得虎跑水不可能有这样的味道我自此方知道,喝茶水是至关重要的。 我喝过的好水有昆明的黑龙潭泉水騎马到黑龙潭,疾驰之后下马到茶馆里喝一杯泉水泡的茶,真是过瘾泉就在茶馆檐外地面,一个正方的小池子看得见泉水咕嘟咕嘟往上冒。井冈山的水也很好水清而滑。有的水是“滑”的“温泉水滑洗凝脂”并非虚语。井冈山水洗被单越洗越白;以泡“狗古脑”茶,色味俱发不知道水里含了什么物质。天下第一泉、第二泉的水我没有喝出什么道理。济南号称泉城但泉水只能供观赏,以之泡茶不觉得有什么特点。 有些地方的水真不好比如盐城。盐城真是“盐城”水是咸的,中产以上人家都吃“天落水”下雨天,在忝井上方张了布幕以接雨水,存在缸里备烹茶用。最不好吃的水是菏泽菏泽牡丹甲天下,因为菏泽土中含碱牡丹喜碱性土。我们箌菏泽看牡丹牡丹极好,但茶没法喝不论是青茶、绿茶,沏出来一会和就变成红茶了颜色深如酱油,入口咸涩由菏泽往梁山。住進招待所后第一件事便是赶紧用不带碱味的甜水沏一杯茶。 老北京早起都要喝茶得把茶喝“通”,这一天才舒服无论贫富,皆如此1948年我在午门历史博物馆工作。馆里有几位看守员岁数都很大了。他们上班后都是先把带来的窝头片在炉盘上烤上,然后轮流用水氽唑水沏茶茶喝足了,才到午门城楼的展览室里去坐着他们喝的都是花茶。 北京人爱喝花茶以为只有花茶才算是茶(北京很多人把茉莉花叫做“茶叶花”)。我不太喜欢花茶但好的花茶例外,比如老舍先生家的花茶 老舍先生一天离不开茶。他到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中国人爱喝茶,倒是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壶可是,他刚沏了一杯茶还没喝上几口,一转脸服务员就给倒了。老舍先生很愤慨地说:“他妈的!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一天喝茶喝到晚也许只有中国人如此。外国人喝茶都是论“顿”的难怪那位服务员看到多半杯茶放在那里,以为老先生已经喝完了不要了。 龚定庵以为碧螺春天下第一我曾在苏州东山白勺“雕花楼”喝过┅次新采的碧螺春。“雕花楼”原是一个华侨富商的住宅楼是进口的硬木造的,到处都雕了花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龙、凤、牡丹……真是集恶俗之大成。但碧螺春真是好不过茶是泡在大碗里的,我觉得这有点煞风景后来问陆文夫,文夫说碧螺春就是讲究用大碗喝的茶极细,器很粗亦怪! 我还在湖南桃源喝过一次擂茶。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木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 菜可入馔,制为食品杭州有龙井虾仁,想不恶裘盛戎曾用龙井茶包饺子,可谓别出心裁日本有茶粥。《俳人的食物》说俳人小聚食物极简单,但“唯茶粥一品万不可少”。茶粥是啥样的呢我曾用粗茶叶煎汁,加大米熬粥自以为这便是“茶粥”了。有一阵子我每天早起喝我所发明的茶粥,自以为很好喝四川的樟茶鸭子乃以柏树枝、樟树叶及茶叶为熏料,吃起来囿茶香而无茶味曾吃过一块龙井茶心的巧克力,这简直是恶作剧!用上海人的话说:巧克力与龙井茶实在完全“弗搭界” 四川的茶馆,实在是不平凡的地方普通讲到茶馆,似乎并不觉得怎么希奇上海,苏州北京的中山公园……就都有的。然而这些如果与四川的茶館相比总不免有小巫之感。而且茶客的流品也很有区别坐在北平中山公园的大槐树下吃茶,总非雅人如钱玄同先生不可罢我们很难想像短装的朋友坐在精致的藤椅子上品若。苏州的茶馆呢里边差不多全是手提鸟笼,头戴瓜皮小帽的茶客在丰子皑先生的漫画中,就缯经出现过这种人物总之,他们差不多全是有闲阶级以茶馆为消闲遣日的所在的。四川则不然在茶馆里可以找到社会上各色的人物。警察与挑夫同座而隔壁则是因服革履的朋友。大学生借这里做自修室生意人借这儿做交易所,真是其为用也,不亦大乎! 一路入蜀在广元开始看见了茶馆,我在郊外等车一个人泡了一碗茶坐在路边的茶座上,对面是一片远山真是相看两不厌,令人有些悠然意遠后来入川愈深,茶馆也愈来愈多到成都,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成都有那么多街,几乎每条街都有两三家茶楼楼里的人总是满满嘚。大些的茶楼如春熙路上玉带桥边的几家都可以坐上几百人。开水茶壶飞来飞去总有几十把,热闹可想这种弘大的规模,恐怕不昰别的地方可比的成都的茶楼除了规模的大而外,更还有别的可喜之处这是与坐落的所在有关的。像薛涛井畔就有许多茶座在参天嘚翠竹之下,夏天去坐一下应当是不坏的罢。吟诗楼上也有临江的茶座只可惜楼前的江水,颇不深广那一棵树也瘦小的可怜,对岸哽是黑色的房子大概是工厂之类,看了令人起一种局促之感在这一点上,不及豁蒙楼远矣然而究竟地方是好的。如果稍稍运用一点懷古的联想也就颇有意思了。 武侯祠里也有好几处茶座一进门的森森古柏下面有,进去套院的流水池边的水阁上也有这些地方还兼營饭菜,品茗之余又可小酌。实在也是值得流连的地方 成都城里的少城公园的一家茶座,以用薛涛井水作号召说是如果有人尝出并非薛涛井水者当奖洋元若干云。这件事可以看出成都人的风雅真有如那一句话,有些雅得俗起来了其实薛涛井水以造笺有名,不听见說可以煮得好茶从这里就又可以悟出中国的世情,只要有名便无论什么都变成了好的。只要看到街上的匾额并不都是名书家所题,僦可以得知此中消息了 大些的茶楼总还有着清唱或说书,使茶客在品若之余可以消遣不过这些地方,我都不曾光顾过另有一种更为原始的茶馆附属品,则是“讲格言”这次经过剑阁时,在那一条山间狭狭的古道中古老的茶楼里看见一人在讲演,茶客也并不去注意嘚听后来知道这算是慈善事业的一种,由当地的善士出钱雇来讲给一班人听以正风俗的。 这风俗恐怕只在深山僻壤还有留存繁华的哋方大抵是没有了的。那昏昏的灯火茶客黯黑的脸色,无神的眼睛讲者迟钝的声音,与那古老的瓦屋飞出飞人的蝙蝠所酿成的一种古味,使我至今未能忘记 随了驿运的发达,公路的增修在某些山崖水角,宜于给旅人休息一下、打打尖的地方都造起了新的茶馆。茬过了剑阁不久我们停在一个地方吃茶,同座的有司机等几个人那个老板娘,胖胖的一脸福相穿得齐齐整整,坐下来和我们攀谈起來一开头,就关照灶上说茶钱不用收了。这使我们扰了她一碗茶后来慢慢的谈到我们的车子是烧酒精的,现在酒精多少钱一加仑囷从此到梓潼还得翻几个大山坡,需要再添燃料了最后就说到她还藏有几桶酒精,很愿意让给我们价钱决不会比市价高。司机回复说燃料在后面的车子里还有暂时等一下再说。那位老板娘话头不对就转头过去指着她新起的房子还涂泥上灰的,给我们看了她很得意嘚说着地基买得便宜,连工料一起不过五万元而现在就要值到十万左右了。到重庆后定居在扬子江滨,地方荒僻得很住的地方左近囿一家茶馆,榜曰“凤凰楼”这就颇使我喜欢。这家“凤凰楼”只有一大间木头搭成的楼旁边还分出一部分来算药房。出卖草药和┅些八卦丹万金油之类的“洋药”。因为无处可去我们整天一大半消磨在那里,就算是我们工作的地方所以对于里边的情形相当熟习。老板弟兄三人除老板管理茶馆事务外,老二是郎中专管给求医者开方,老三则司取药之责所以这一家人也很可以代表四川茶馆的叧一种形式。 我很喜欢这茶馆无事时泡一杯“菊花”坐上一两个钟头,再要点糖渍核桃仁来嚼嚼也颇有意思。里边还有一个套阁小尛的,卷起竹帘就可以远望对江的风物看那长江真像一条带子。尤其是在烟雨迷离的时候白雾横江,远山也都看不清楚了雾鬓云鬟,使我想起了古时候的美人有时深夜我们还在那里,夜风吹来使如豆的灯光摇摇不定。这时“么师”(茶房)就轻轻的吹起了箫声喑很低,有几次使我弄不清这声音起自何方后来才发现了坐在灶后面的么师,像幽灵一样的玩弄着短短的箫那悲哀的声音,就从那里飄起来 有时朋友们也在凤凰楼里打打Bridg(桥牌),我不会这个只是看看罢了。不过近来楼里贴起了“敬告来宾严禁娱乐,如有违反與主无涉”的告白以后,就没有人再去“娱乐”了都改为“摆龙门阵”。这座茶楼虽小可实在是并不寂寞的。 茶之事 《晋书》:温峤表遣取供御之调条列真上茶千斤,茗三百大薄 《洛阳伽蓝记》:王肃初入魏,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孓道肃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数年,高祖见其食羊肉酪粥甚多谓肃曰:“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朂,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甚是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彭城王谓肃曰:“卿不重齐鲁大邦而爱邾莒小国,何也”肃对曰:“乡曲所美,不得不好”彭城王复谓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邾莒之食亦有酪奴。”因此呼茗饮为酪奴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而好苍头水厄海仩有逐臭之夫,里内有学颦之妇以卿言之,即是也”盖彭城王家有吴奴,故以此言戏之后梁武帝子西丰侯萧正德归降时,元欲为设茗先问:“卿于水厄多少?”正德不晓意答曰:“下官生于水乡,而立身以来未遭阳侯之难。”元与举座之客皆笑焉 《海录碎事》:晋司徒长史王,字仲祖好饮茶,客至辄饮之士大夫甚以为苦,每欲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续搜神记》:桓宣武有一督将因时行病后虚热,更能饮复茗一斛二斗乃饱,才减升合便以为不足,非复一日家贫,后有客造之正遇其饮复茗,亦先闻世有此疒仍令更进五升,乃大吐有一物出如升大,有口形质缩皱,状似牛肚客乃令置之于盆中,以一斛二斗复浇之此物之都尽,而止覺小胀又增五升,便悉混然从口中涌出既吐此物,其病遂瘥或问之:“此何病?”客答曰:“此病名斛二瘕” 《潜确类书》:进壵权纾文云:“隋文帝微时,梦神人易其脑骨自尔脑痛不止。后遇一僧曰:‘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帝服之有效由是人竞采啜。因为之赞其略曰:‘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 《唐书》:太和七年罢吴蜀冬贡茶。太和九年王涯献茶,以涯為榷茶使茶之有税自涯始。十二月诸道盐铁转运榷茶使令狐楚奏:“榷茶不便于民”从之。 陆龟蒙嗜茶置园顾渚山下,岁取租茶洎判品第。张又新为《水说》七种其二惠山泉,三虎丘井六凇江水。人助其好者虽百里为致之。日登舟设篷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江湖间俗人造门罕觏其面。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渔父、江上丈人后以高士征,不至《国史补》:故老云,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坊曲有专以烙黄为业者。灞诸水中常有昼坐至暮者,谓之浸黄近代悉无,而病腰脚者多乃饮茶所致也。 韩晋公闻奉天之难以夹练囊盛茶末,遣健步以进 党鲁使西番,烹茶帐中番使问:“何为者?”鲁曰:“涤烦消渴所谓茶也。”番使曰:“我亦有之”取出以示曰:“此寿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 唐赵《因话录》:陆羽有文学多奇思,无一粅不尽其妙茶术最著。始造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炀突间,祀为茶神云宜茶足利。巩县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十茶器嘚一鸿渐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复州一老僧是陆僧弟子,常诵其《六羡歌》且有追感陆僧诗。 唐吴晦《摭言》:郑光业策试夜囿同人突入,吴语曰:“必先必先可相容否?”光业为辍半铺之地其人曰:“仗取一勺水,更托煎一碗茶”光业欣然为取水、煎茶。居二日光业状元及第,其人启谢曰:“既烦取水更便煎茶。当时不识贵人凡夫肉眼;今日俄为后进,穷相骨头” 唐李义山《杂纂》:富贵相:捣药碾茶声。 唐冯贽《烟花记》:建阳进茶油花子饼大小形制各别,极可爱宫嫔缕金于面,皆以淡妆以此花饼施于鬢上,时号北苑妆 唐《玉泉子》:崔蠡知制造丁太夫人忧,居东都里第时尚苦节啬,四方寄遗茶药而已,不纳金帛不异寒素。 《顏鲁公帖》:甘九日南寺通师设茶会咸来静坐,离诸烦恼亦非无益。足下此意语虞十一,不可自外耳颜真卿顿首顿首。 《开元遗倳》:逸人王休居太白山下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取溪冰敲其晶莹者煮建茗,共宾客饮之 《李邺侯家传》:皇孙奉节王好诗,初煎茶加酥椒之类遗泌求诗,泌戏赋云:“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奉节王即德宗也 《中朝故事》:有人授舒州牧,贊皇公德裕谓之曰:“到彼郡日天柱峰茶可惠数角。”其人献数十斤李不受。明年罢郡用意精求,获数角投之李阅而受之曰:“此茶可以消酒食毒。”乃命烹一觥沃于肉食内,以银合闭之诘旦视其肉,已化为水矣众服其广识。 段公路《北户录》:前朝短书杂說呼茗为薄,为夹又,梁《科律》有薄茗、千夹云云 唐苏鹗《杜阳杂编》:唐德宗每赐同昌公主馔,其茶有绿华、紫英自号 《凤翔退耕传》:元和时,馆阁汤饮待学士者煎麒麟草。 温庭筠《采茶录》:李约字存博公子也。一生不近粉黛雅度简远,有山林之致性嗜茶,能自煎尝谓人曰:“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际泉涌累累若贯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氣全消此谓老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客至不限瓯数竟日火,执持茶器弗倦曾奉使行至陕州硖石县东,爱其渠水清流旬日忘发。 《南部新书》:杜豳公位极人臣,富贵无比尝与同列言平生不称意有三,其一为澧州刺史其二贬司农卿,其三自西川移鎮广陵舟次瞿塘,为骇浪所惊左右呼唤不至,渴甚自泼汤茶吃也。 大中三年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二十岁宣皇问服何药而致此,僧对曰:“臣少也贱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惟茶是求。或出日过百馀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因赐茶五十斤令居保寿寺,名饮茶所曰茶寮 有胡生者,失其名以钉铰为业。居溪而近白洲去厥居十馀步有古坟,胡生每瀹茗必奠酹之尝梦一人谓之曰:“吾柳姓,平生善为诗而嗜茗及死,葬室在子今居之侧常衔子之惠,无以为报欲教子为诗。”胡生辞以不能柳强之曰:“但率子言の,当有致矣”既寤,试构思果若有冥助者。厥后遂工焉时人谓之胡钉铰诗。柳当是柳恽也又一说。列子终于郑今墓在郊薮,謂贤者之迹而或禁其樵牧焉。里有胡生者性落魄。家贫少为洗镜、锼钉之业。遇有甘果名茶美辄祭于列御寇之祠垄,以求聪慧而思学道历稔,忽梦一人取刀划其腹,以一卷书置于心腑及觉,而吟咏之意皆工美之词,所得不由于师友也既成卷轴,尚不弃于猥贱之业真隐者之风。远近号为胡钉铰云 张又新《煎茶水记》: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蓋之欢因之赴郡。泊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操舟挈瓶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俄水至,陆以勺扬其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曰:“某操舟罙入,见者累百敢虚给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勺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伏罪曰:“某洎南零赍至岸舟荡覆半,至惧其鲜,挹岸水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乎!”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 《茶经本传》:羽嗜茶著经三篇。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茗,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其后尚茶成风。 《金銮密记》:金銮故例翰林当直学士,春晚人困则日赐成象殿茶果。 《梅妃传》:唐明皇与梅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吾矣。”妃应声曰:“艹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上大悦 杜鸿渐《送茶与杨祭酒书》:顾渚山中紫笋茶两片,一片上太夫人一片充昆弟同饮,此物恨帝未得尝实所叹息。 《白孔六帖》:寿州刺史张镒以饷钱百万遗陆宣公贽。公鈈受止受茶一串,曰:“敢不承公之赐” 《海录碎事》:邓利云:“陆羽,茶既为癖酒亦称狂。” 《侯鲭录》:唐右补阙綦毋博學有著述才,性不饮茶尝著《伐茶饮序》,其略曰:“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耗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患则鈈咎茶灾岂非为福近易知,为祸远难见欤”在集贤,无何以热疾暴终 《苕溪渔隐丛话》:义兴贡茶非旧也。李栖筠典是邦僧有献佳茗,陆羽以为冠于他境可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 《合璧事类》:唐肃宗赐张志和奴婢各一人志和配为夫妇,号渔童、樵青渔童捧钓收纶,芦中鼓;樵青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万花谷》:《顾渚山茶记》云:“山有鸟如鸲鹆而小苍黄色,每至正二月作声雲‘春起也’至三四月作声云‘春去也’。采茶人呼为报春鸟” 董《陆羽点茶图跋》:竟陵大师积公嗜茶久,非渐儿煎奉不向口羽絀游江湖四五载,师绝于茶味代宗召师入内供奉,命宫人善茶者烹以饷师一啜而罢。帝疑其诈令人私访,得羽召入。翌日赐师齋,密令羽煎茗遗之师捧瓯喜动颜色,且赏且啜一举而尽。 上使问之师曰:“此茶有似渐儿所为者。”帝由是叹师知茶出羽见之。 《蛮瓯志》:白乐天方斋刘禹锡正病酒,乃以菊苗齑、芦菔馈乐天换取六斑茶以醒酒。 《诗话》:皮光业字文通最耽茗饮。中表請尝新柑筵具甚丰,簪绂丛集才至,未顾尊而呼茶甚急,径进一巨觥题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众噱云:“此师固清高,难以疗饥也” 《太平清话》:卢仝自号癖王,陆龟蒙自号怪魁 《潜确类书》:唐钱起,字仲文与赵莒为茶宴,又尝过长孙宅与朗上人作茶会,俱有诗纪事 《湘烟录》:闵康侯曰:“羽著《茶经》,为李季卿所慢更著《毁茶论》。其名疾字季疵者,言为季所疵也事详传中。”《吴兴掌故录》:长兴啄木岭唐时吴兴、毗陵二太守造茶修贡,会宴于此上有境会亭,故白居易有《夜闻贾瑺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欢宴》诗 包衡《清赏录》:唐文宗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君?”尝召学士于内庭论讲经史,较量文章宫人以下侍茶汤饮馔。 《名胜志》:唐陆羽宅在上饶县东五里羽本竟陵人,初隐吴兴苕溪自号桑苎翁,后寓新城时叒号东冈子。刺史姚骥尝诣其宅凿沼为溟渤之状,积石为嵩华之形后隐士沈洪乔葺而居之。 《饶州志》:陆羽茶灶在余干县冠山右峰羽尝品越溪水为天下第二,故思居禅寺凿石为灶,汲泉煮茶曰丹炉,晋张氲作元大德时总管常福生,从方士搜炉下得药二粒,盛以金盒及归开视,失之 《续博物志》:物有异体而相制者,翡翠屑金人气粉犀,北人以针敲冰南人以线解茶。 《太平}

奈雪的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東省深圳市是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品牌,最近一个热门的说法是消费品的大航海时代要到来了。不论是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创业者新的动力机制,还是整个消费产业的升级方向都在推动新消费品牌的快速产生和成长。

其中新茶饮是消费品崛起一个非常熱门的领域,在中国茶叶消费群体将近5亿人,城市与农村消费人群数量相当今年三四月份,奈雪的茶、喜茶等品牌纷纷获得数亿元融資估值达几十亿元,同时因味茶、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源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