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地表土壤和地表体数字化数据库中,我说的是地表,最多的金属矿物质是什么,钾?钙?求排名或名称

   小编我有时候在品鉴同时都会思考一些和葡萄相关,譬如:各个国家的葡萄酒庄以及葡萄园是怎么样的、葡萄酒酿制的品种是有哪些、葡萄酒怎么品鉴才正确等等,你们有想过吗?今天小编我先不说这些了,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旧产区中的土壤是怎么影响葡萄酒的口感吧!你们都知道吗?

   风土一直是个颇有些神秘色彩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玄学,却也有具体的因素构成,比如气候,土壤,这些对葡萄酒口感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旧世界中那些具有独特风土的产区,土壤是如何赋予葡萄酒独一无二的品质。

  作为法国经典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波尔多从地理上可分成左岸、右岸及两海之间(Entre-Deux-Mers)三个主要区域。位于加龙河(Garonne)及吉伦特河口(GirondeEstuary)以南的产区为波尔多左岸,受河流冲蚀作用,葡萄园的土壤里遍布着颗粒较大的砾石,个别村庄还分布着大如拳头的鹅卵石。

  砾石土壤具有极好的排水性,能在雨季迅速排干积水,避免葡萄树根部因水分过多而腐烂;还能促使葡萄树扎根,以汲取更多的养分;此外,砾石土壤会在白天吸收太阳热量,在夜间将这些热烈释放出来,滋养葡萄树的根系。相比于其它类型土壤,砾石土壤出产的葡萄酒风格会更为宏大,酒精度也略高。

  香槟产区位于法国北部,纬度较高,整体气候凉爽甚至寒冷,已接近葡萄种植的极限。香槟产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是白垩土,由海洋微生物的外壳所形成的方解石颗粒组成,呈白色疏松的粉块状或碎岩状,带有较多的钙离子,为软质的碱性土壤,出产的葡萄酸度较高。白垩土不仅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同时也能在干旱季节保持足够的水分,滋养葡萄树。

  在说到法国勃艮第(Burgundy)时,人们往往会遗漏夏布利产区。作为勃艮第最北端的产区,夏布利产区紧挨着香槟产区,二者有着颇为相似的风土。

  启莫里阶土是夏布利优质葡萄园中比较典型的土壤,这种土壤与香槟产区的白垩土有些类似。启莫里阶土的钙质含量较高,主要混合了石灰岩、黏土和海洋生物化石,表土坚硬,葡萄树比较不易扎根,但常能为葡萄酒带来独特的矿石风味,还赋予了夏布利葡萄酒迷人的酸度。

  博若莱毗邻勃艮第的马贡(Maconnais)产区,二者气候条件相似,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由于适宜的气候条件,与独特的花岗岩土壤,博若莱99%的葡萄园均种植了佳美(Gamay)。

  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岩浆岩,葡萄树需要深入扎根才可以汲取水分和营养。因此,花岗岩土壤非常适合种植佳美,使酿造出的葡萄酒风格细腻、层次丰富,具有不错的陈年潜力。

  德国摩泽尔产区以优质的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闻名于世,其最好的葡萄园大多位于坡度较大的摩泽尔河(River Mosel)两岸,园内土壤以板岩为主。板岩颜色较为深邃,可以很好地吸收、储存和反射热量,帮助葡萄成熟。摩泽尔产区的板岩土壤主要有蓝板岩和红板岩,红板岩区域多黏土,生产的雷司令葡萄酒口感较为丰富,而蓝板岩区域的酒则带有更多的花香。

  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Catalonia)的普里奥拉托产区,是除里奥哈(Rioja)之外的另一西班牙DOCa级产区。这里所种植的红葡萄品种主要以歌海娜(Garnacha)和佳丽酿(Carignan)为主,两种葡萄都属于晚熟品种,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使之成熟。

  普里奥拉托独特的红板岩土壤呈暗铜色,养分贫瘠,中含有细小的云母片,能反射光照热量,使葡萄得以充分成熟。此外,红板岩还能储蓄水分,为炎热气候下的葡萄树输送水分。因此,这里出产的歌海娜和佳丽酿葡萄酒往往风味集中,酒力强劲,有着较高的酒精度。

Sauvignon)产区,以“红土地、桉树叶”而闻名,红土地即指其特别的“TerraRossa”土壤,意大利语中“红色土壤”之意。红土是一类由石灰岩风化产生的红色黏土,具有极佳的排水性,表层易碎,比较贫瘠,非常适合葡萄树的种植。库纳瓦拉产区的表层土壤为红土,底土即是白色的石灰土,在此环境下出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味凝练,其酿造的葡萄酒强劲坚实、单宁充沛且风味浓郁,还有着独特的桉树气息,陈年潜力佳。

  西西里岛是意大利重要的葡萄酒产区,其东岸坐落着埃特纳(Mount Etna)活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岩经人力破碎或风化后,成为西西里岛产区典型的种植土壤。火山土多孔,排水性和蓄水性良好,能储存和反射热量,种植的葡萄树生长态势良好,果实成熟度佳。此外,火山土中矿物质含量较高,含有镁、铁和钾等多种元素,常被认为能给葡萄酒带来烟熏、铁锈和矿物味。

  在不同产区的葡萄园里,葡萄树的种植土壤组成成分不尽相同,不会出现只用一种土壤来种植葡萄树的情况。但在特定产区里,一些独特的土壤对葡萄树的生长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因此也会赋予葡萄酒独特的“风土”之情。

  拉芳酒庄、拉古斯酒庄、弗朗梅诺酒庄等等这些都是小编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都有介绍过的葡萄酒庄,这些酒庄里的葡萄园小编我也有跟大家介绍过,你们都记得多少呢?今天上述小编我就跟大家说了旧世界产区中的土壤是怎么影响葡萄酒的口感,你们是不是都有所了解了呢?今天就到这里了,下期我们同一时间再见吧!

}

【摘要】:为了解毛竹林地表覆盖后翻耕对土壤总有机碳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山地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连续覆盖2年翻耕,连续覆盖2年未翻耕和自然生长样地(对照)3种不同管理方式下地表覆盖的毛竹林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覆盖2年未翻耕处理和覆盖2年翻耕处理0~50 cm各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比对照样地分别增加了8.7%~43.8%和22.2%~90.8%;土壤轻组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2%~111.0%和36.7%~238.5%;覆盖2年翻耕处理和对照样地相比,0~50 cm各土层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分别增加了21.9%~97.5%,而覆盖2年未翻耕处理下的土壤易氧化碳含量0~20 cm土层较对照样地增加明显,20~50 cm土层则有减少的趋势;3种处理下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除10~20 cm土层差异性显著外,其余的土层变化都不明显;对照样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高于覆盖2年处理的毛竹林地,而易氧化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则表现为0~20 cm土层覆盖2年未翻耕覆盖2年翻耕对照样地,20~50 cm土层对照样地覆盖2年翻耕覆盖2年未翻耕;3种处理下土壤各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种处理方式下,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与土壤养分(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罗治建,陈卫文,鲁剑巍,陈防;[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高志勤;;[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陈志龙;李冰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丁九敏;卜晓莉;刘胜;徐涵湄;汪家社;徐自坤;阮宏华;;[J];生态学杂志;2010年03期
孙棣棣;徐秋芳;田甜;刘卜榕;;[J];林业科学;2011年07期
刘广路;范少辉;漆良华;杜满义;肖复明;;[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张奇春;王雪芹;楼莉萍;王光火;郑洁敏;;[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5期
刘效雨;刘益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志勤;谢锦忠;傅懋毅;格日勒图;;[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高志勤;谢锦忠;傅懋毅;格日勒图;;[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怡;[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

【摘要】:以日光温室黄瓜为研究对象,以地膜、玉米秸秆、不同厚度玉米秸秆覆膜的不同地表覆盖为处理,研究不同地表覆盖特别是秸秆加地膜的双元覆盖条件下对日光温室黄瓜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等环境因子和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不同覆盖促进黄瓜生长的内在机制,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地表双元覆盖条件下土壤较为合理的水、肥供应条件。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 1.与对照相比,温室黄瓜经过不同地表覆盖处理后,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多种养分含量,降低土壤水分蒸散量和容重,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促进黄瓜地下部根系生长和地上部植株生长,最终促进黄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与单一的秸秆和地膜覆盖相比,不同厚度的玉米秸秆加地膜的双元覆盖可促进植株的生长及果实品质和产量指标提高,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土壤容重及电导率,提高结果前期0—-20cm和20—-40cm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前后期土壤0—20cm全钾含量。和地膜覆盖相比,单一秸秆覆盖可提高根际土壤结果前后期0—-40cm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而地膜覆盖在提高土壤地温、根际放线菌数量、降低水分蒸发及促进黄瓜生长和发育指标方面优于单一秸秆覆盖。 2.对于不同厚度玉米秸秆加地膜的双元覆盖处理,3cm秸秆覆膜和5cm秸秆覆膜对温室黄瓜绝大多数的植株生长、果实品质、产量等指标优于1cm秸秆覆膜,此外,在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表C02浓度,减低电导率值,提高团粒结构,提高根际纤维分解细菌和固氮菌数量,提高结果前期0—20cm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及20—-40cm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方面的效果也优于1cm秸秆覆膜处理。3cm厚度秸秆覆膜和5cm厚度秸秆覆膜两种处理在促进黄瓜生长发育、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等环境因子方面的差异大多不显著。综合考虑,以地表3cm玉米秸秆加地膜覆盖处理效果最佳,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价值较大。 4.在3cm秸秆加地膜的双元覆盖条件下,经过不同施肥量试验发现,与经验施肥相比,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并不会明显减少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反而会促进一些生长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土壤中一些酶活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果实中P、K含量利于果实品质提高。综合各方面的状况,处理2(N:68kg/hm2, P2O5:30kg/hm2, K2O:90kg/hm2)效果较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在黄瓜单株产量和总产量差异并不显著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果实硝酸盐含量12.98%,在结果盛期显著提高黄瓜茎粗8.66%、叶片数15.67%、净光合速率18.96%、气孔导度13.59%、蒸腾速率21.53%、根冠比24.02%、表面积9.83%、根体积16.10%,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细菌数50.41%、固氮菌数24.07%、放线菌数25.50%、纤维分解细菌数23.22%而降低土壤真菌数量,显著提高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14.00%、脲酶活性13.91%、蔗糖酶活性30.20%。 5.在3cm秸秆加地膜的双元覆盖条件下,经过不同滴灌水量试验发现,处理2(每次灌溉水量258m3/hm2,从定植缓苗后到采收结束共灌溉12次)的效果较为明显,与对照相比,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差异不大,可节省40%水资源,并且根系数、根冠比、根总表面积和根总体积分别提高12.87%、21.65%、14.40%和19.31%,土壤非根际全钾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根际细菌、固氮菌、放线菌、纤维分解细菌和真菌指标分别显著提高24.09%、13.58%、17.21%、53.78%、30.17%、51.43%、45.98%和165.87%。 6.综合相关性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地表秸秆和地膜双元覆盖后,可明显增加黄瓜根际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从而促进根际土壤中细菌、固氮菌、纤维分解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多,同时,还可提高地表土壤温度并有效控制水分蒸发,从而促进了黄瓜根系生长,进而影响并促进植株地上部分生长,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最终促使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影响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是根系生长指标、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有机质含量,其次是根际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固氮菌、真菌数量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4


王智广,王杰;[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0年01期
李萍萍,夏志军,胡永光,毛罕平;[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和地表体数字化数据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