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来重金属土壤污染现状事件有哪些

我国矿区土壤污染对农作物污染的研究现状

我国矿区土壤污染对农作物污染的研究现状

摘要: 通过从我国矿山地区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矿区土壤、农作物中重金属来源、土壤-农作物系统中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重金属污染控制措施4个方面概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为下一步开展云南矿山地区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

    “高污染超标率”“万亿级规模市场”“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初期的新兴行业”,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正贴着这些标签步入联合国首个“国际土壤年”。

根据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在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同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更加堪忧。面对土壤污染的严峻局面,国家立法速度明显加快。环保部除了在新《环境保护法》中增加了土壤修复的内容外,日前又公布了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的制定实施也被提上日程。土壤大范围污染超标加上国家立法的推动,业内预计将催生万亿级土壤修复市场。然而多位专家却表示,蛋糕虽大但不能盲目乐观,受制于技术、资金、商业模式等多重壁垒,土壤修复产业想在短时间内做大并不现实。

中国土壤污染已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产品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全国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农田已达3600万公顷,污染物类型包括石油类、多环芳烃、农药、有机氯等;因油田开采造成的严重石油污染土地面积达1万公顷,石油炼化业也使大面积土地受到污染;在沈抚石油污水灌区,表层和底层土壤多环芳烃含量均超过600mg/kg,造成农作物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全国受重金属污染土地达20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土地超过70万公顷,其中13万公顷土地因镉含量超标而被迫弃耕。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正经历着由实验室研究向实用阶段的过渡,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全面的治理时期。

    各种修复技术的特点及适用的污染类型:

成本低、不改变土壤性质、没有二次污染

耗时长、污染程度不能超过修复植物的正常生长范围

条件严格、不宜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

条件严格、不宜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

长效性、易操作、费用合理

治理深度受限,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重金属、苯系物、石油、卤代烃、多氯联苯等

长效性、易操作、深度不受限

费用较高、淋洗液处理问题,二次污染

重金属、苯系物、石油、卤代烃、多氯联苯等

效果好、长效性、易操作、治理深度不受限

费用高、需解决溶剂污染问题

效果好、易操作、治理深度不受限

使用范围较窄、费用较高、可能存在氧化剂污染

原位化学还原与还原脱氯

效果好、易操作、治理深度不受限

使用范围较窄、费用较高、可能存在氧化剂污染

成本高、处理后不能再农用

设备简单、费用低、可持续处理

筛子可能被堵、扬尘污染、突然颗粒组成被破坏

成本高,处理后不能再农用

成本高,处理后不能再农用

有机物、重金属等,低渗透性土壤

成本高、污染土还需处理

    近年来随着企业在土壤修复技术上投入力度加大,政策扶持预期加强,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去得了较快发展,市场规模与从业企业数量双增。2015年全国土壤修复合同签约额达到21.28亿,同比增长67%,从业企业数量也由2014年约500家增长至900多家,将近翻了一番,全国土壤修复工程项目超过100个。

    在环保行业发展相对较成熟的美国和欧洲国家,土壤修复行业总产值在行业起步和高峰阶段占GDP的比重分别为0.1%和0.5%左右,中国土壤修复行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不到0.01%,整个市场尚处在萌芽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土十条”落地将加速行业需求爆发,整个治理节奏及治理模式将会逐渐走向成熟,随着示范项目的加速落地,土壤修复每年投资需求将不会低于200亿元,相对当前年仅50亿元的投资额有质的飞跃。

    环保部2014年4月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我国土壤污染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土壤修复需求迫切。

中国各类型土壤污染比例(单位:% )

    土壤修复可以分为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农业耕地修复、矿山修复三大细分领域。我国的工业污染场地大约为30-50万块,以当前平均每块场地的处理成本300万元估算,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潜在市场空间为0.9-1.5万亿。

    根据《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全国耕地总面积为20.3亿亩,超标率19.40%,污染总面积约为3.9亿亩,每亩耕地的处理成本为1-2万元,则农业耕地修复市场空间大约为3.9-7.8万亿。

    我国损毁且未有效治理的矿山土地约为220万公顷,每公顷治理成本约为10万元,则全国的市场空间约为2200亿元。

    因此,我国土壤修复的市场理论上的总的市场容量为5.02-9.52万亿。

    从项目的类别来看,由于城市内的“棕地开发”所具有的土地开发价值,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略微领先于农业耕地的修复和矿山修复,预测在“十三五”期间,工业场地、农业耕地和矿山的修复比例分别为7%、3%和5%。

    工业场地修复技术及商业模式的成熟度高于农业耕地修复和矿山修复,当前从业企业数量多,所以工业场地修复价格下降速度预计会略高于农业耕地修复,预计,到2020年,工业场地修复、农业耕地修复、矿山修复的平均价格分别为270万元/块、1.4万/亩、9.5万元/公顷,也就是说2020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可达2600亿。

2020年中国地壤修复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由于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及其修复难度,以及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的迫切性和需要,污染土壤修复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与极具挑战性的领域。近二十多年来,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先后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深入开展了土壤污染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土壤污染的修复研究起步较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金属土壤污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