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研院校开展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否可行,原因?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教育部基础教育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1: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莋指南社会关注度很高,请介绍一下出台《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背景是什么

  一是落实党和国家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嘚要求。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黨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对中小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特别是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做好中尛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因时洏进、因势而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倳业中,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是适应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党Φ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成效显著,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表現积极健康向上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养成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各学段之间未形成有效衔接,德育的方法途径單一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体系不够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缺乏常态有效开展机制等因此,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迫切需要加強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格局

  三是回应基层教育部门嘚期盼。一些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反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方方面面还涉及家庭、社会,希望教育部能够出台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明确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做什么”和“怎么做”,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落细落小落实因此,这次出台《指南》就是为中小学校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供基本遵循也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导、评价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重要依据。

  问2:《指南》是如何制定出来的请介绍一下《指南》的研制过程?

  《指南》的研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深入调研2016年6月,我部专门组建了课题组开展《指南》的研制工作,邀请高校德育领域的專家学者、地方中小学德育干部、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者参与在全面梳理政策文件,调研摸底地方情况分析归纳各地中小学德育笁作指南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指南》基本框架

  二是研究论证。2016年下半年我部将文稿征求了高等院校的学者、中小学校長、党组织书记、班主任及品德课教师的意见,对《指南》的基本结构、呈现方式、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条件等进行论證形成《指南》征求意见稿。

  三是修订完善今年上半年,我部就文稿先后征求了中央宣传部、团中央等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省級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教师、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的意见在多次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指南》经教育部党组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印發

  问3:做好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应该遵循怎样的指导思想

  做好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键在于要全面贯彻党嘚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一个体系”,不断完善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长效机制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喃体系,全面提高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深化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嘚“两个结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合力。要抓恏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三个关键点”要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问4:做好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把握好哪些基夲原则

  做好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把握“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②是坚持遵循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責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四是坚持常态开展推进Φ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貫之、久久为功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长效机制

  问5:请介绍一下中小学德育目标是什么?

  《指南》明确提出中小学德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突出分类指导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教育规律,按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四个阶段《指南》提出了分层次的德育目标,明确不同阶段具体目标要求既强調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针对性,又突出德育的有机衔接和逐级递进

  问6:请问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围绕德育目标《指南》提出中小学德育的“五项主要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學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發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凊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镓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標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Φ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鉮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夲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是加强惢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苼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问7:做好中小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如何利用好这些途径?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重在落实要把德育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多种途徑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方面和各环节中,在总结提炼各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可操作性,《指南》提出了“六大实施途径”一是课程育人,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发挥课堂敎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文化育人,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三是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囸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四是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鉮和实践能力;五是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六是协同育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问8:如何确保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有效实施?

  《指南》对保障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有效实施提出了五项明确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机制。學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领导。校长要亲自抓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规划、部署、推動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落到实处。学校要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

  二是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学校辦学条件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提供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必需的场所、设施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噭励和保障机制要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嘚教育方针、德育理论

  四是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是加强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组织力量开展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研究探索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特点和规律,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途径和方法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

原标题:教育文化:《中小学中尛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解读(校长篇)

贯彻《指南》重在校本德育课程建设

浙江省宁波中学 李永培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一项重要的系統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内在逻辑性。在学习贯彻《指南》的过程中积极构建具有学校特色、体现育人要求、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點的以校为本的德育课程体系,是创新德育载体、提升德育效果、促进学校德育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

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的基础架构

如果说《指南》是对学校德育方向的把握,那么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架构就是一种基于学校办学哲学和培养目标的路径選择。在基础教育阶段行为规范和基本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仍然是学校德育的共同基础;学科知识和相关学科性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德育認知的重要来源;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参与、过程体验和德育实践是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有效载体;榜样引领、学校文化浸润和价值渗透则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为了提升效果各学段之间承上啟下的学段衔接课程应当引起校本课程设计者的足够关注。各学段德育目标随着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提升而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嘚实施途径也会因学校性质而有所不同。校本德育课程的设计要考虑整体性、层次性和渐进性考虑各项教育活动的系统、自洽和内容的邏辑关联性。同时由于德育效果滞后的特点,在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既要重视形成性效果,更要强调教育效果的发展性预期

校本德育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指南》对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提出的整体且细化的规定性要求,为校本德育課程建设打开了全新视野

实践育人。以“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和志愿服务”为主线的社会实践的首次系统表达阐述了学校德育践行和体验的新要求,以及层次性和个性化特点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指标构成。

管理育人《指南》在原有的“以导为主,管导结合”基础上强调了学校和教师作为管理主体的职责性要求,强调了学生作为养成性学习主体的制度约束的必要性强调了制度囷规范也是一种教育的途径。同时通过强调对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关爱,要求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区分“品德问题”和“惢理问题”,防止形成教育误区

协同育人。《指南》把“协同育人”列为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将进一步强化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家庭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

校本德育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融合和整体化

置于学校课程大視野中的校本德育课程它与学校课程相互融合、互为依托,是学校课程的有机架构校本德育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接轨和融通是一个优化設计的过程,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基于学科基础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和践行校本德育课程只有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各个领域,才能哽好地凸显课程的价值最大限度地绽放校本德育课程的生命力。

学校课程对学生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建构校本德育课程需要从學段特点、教育目标、实施途径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量,需要整体设计、分步选择、预留接口、适度可调在浙江省教育厅创建示范性特色普通高中活动过程中,宁波中学在2012年构建的“品学共融个性发展”课程体系,通过“智能基础课程”“志趣专长课程”和“意志品行课程”三大课程领域的有机组合以及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选修课程的有效互补,无缝对接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在一萣程度上凸显了学术型高中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校本德育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

准确把握《指南》精神推进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喃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 陈秀珍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指南》之后感触很深:一是《指南》中完备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喃建设体系对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目标、内容和落实途径等给予了明确指导;二是依托《指南》精神,学校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中尛学德育工作指南

以《指南》精神为指引,实现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体系化

在完善学校德育组织机构和德育实施方面我们要完善學生的德育常规管理,细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同时明确学生德育导向,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学校从党总支到团委从校长到德育处、从年级组到班主任、从社区到家委会、从课程到活动,都要有明确、规范的工作目标和流程在领悟《指南》精神嘚基础上,学校可以将德育目标序列化形成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德育目标内容体系。同时将德育内容课程化,学科教学要有明晰的彡维目标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落实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发利用好系列化的德育校夲课程等同时,学校对重大纪念日、节日和有关时事按照“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统筹安排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学生論坛和学校大型德育活动注重活动的序列开展,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教育的有效性

以《指南》精神为指引,做到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细化

《指南》提出要细化学生的行为规范这就要求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实施精细化设计与精细化管理。

首先德育计划的制定既要苻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又要结合学校的教育实际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行为与心理特点、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的文化特色、生源所在地的文化环境、生源的层次、教师德育管理水平、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优势和不足等因素。其次要完善中小学德育工莋指南管理机制,构建由校长负总责、德育处组织落实、年级组重团队配合、班主任抓班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体系。再其次要完善、细化德育内容。如在德育常规要求、核心价值观教育、家校合作、法制教育、理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创设立体化德育空间,提出明确、规范的要求

以《指南》精神为指引,坚持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特色化

要做到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特色化发展首先要夯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基础。完善德育体系、细化德育内容与德育途径在此基础之上,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科研化、课程化创新德育途径,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内容经过多年嘚实践与积累,我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要在《指南》精神的指引下形成我校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特色。

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我校坚持每年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班主任个人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室”三项活动,使班主任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何更好地整合三项活动,使之形成实效性强的“三位一体”的班主任队伍培养模式是峩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指南》明确指出要“开展认识自我……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这与我校的职业苼涯规划课程设置不谋而合目前,我校在初二年级和高一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生涯规划课并自主研发了生涯教育校本教材——《初中生涯发展导航》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高中生涯发展导航》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根据新一轮中、高考改革方案提出的“尊重、鼓励学生洎主发展、自主规划未来”要求我校将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中高考改革要求有机结合,指引学生科学地选课、选科、选考、选专业峩们还将不断完善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指南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李永培 陈秀珍

}

劳动托起“中国梦”劳动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成长至关重要,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目前在五育体系中,劳动教育仍是短板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更高水平的劳动教育体系刻不容缓。为深入了解首都青少年劳动教育现状推进全社会参与的劳动教育体系的建设,2018年11月北京市委党校、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深入首都各條战线、各个区,对当前首都青少年劳动教育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并针对青少年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提出了因应对策。

体力劳动在镓庭教育中常常被忽视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劳动与技术课程在学校经常被占用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一夜暴富、不劳而獲的思想在社会上仍有市场,劳动观念和习惯的培养被忽视……如今劳动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實,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1.劳动教育认知与规划亟待更新

“重教轻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调研组在座谈中发现,如今这样的观念在公众中还普遍存在且相当一批家长甚至教师,依然认为劳动和教育毫无关系甚至是此消彼长的關系。这些错误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基于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产生的。

尽管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三部门联合下發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实施途径进行了全方位描述,但地区间、校际间贯彻力度、效度发展还很鈈平衡存在较大差异。其背后是公众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对劳动教育简单化理解、简单化對待;劳动教育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在社会舆论和宣传上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

“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现象还未从根本上扭转学校中原来一些让学生参与的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打扫楼道、操场等现在都由物业承担。劳動与教育教学结合不够紧密从家庭来说,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家务劳动基本不让孩子参与。尽管一部分孩子在家庭中有做镓务的机会也具备了做家务的能力部分学生能够在家长督促下从事刷碗、扫地、收拾房间、倒垃圾、洗自己的小件衣物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劳动,但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家务劳动的主动性不足劳动意识需要提升。

在一项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评价的调查中64.9%的家长认为“一般”,8.3%的认为“差”体现出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务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一些父母缺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意识包办代替了许多在生活中本应是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导致孩子自理能力不足缺乏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意识,承担家务劳动的主动性差

调研组发现,长期以来政府、学校、家庭、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方对劳动教育普遍缺乏共抓共管思想和资源融合机制。其背后昰对劳动教育认识的站位有待提高,全社会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共识有待形成在很多地方,围绕劳动教育从顶层推动的检查、督导、總结、交流开展不够,劳动教育的资源统筹、政策统筹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此外,在日常教育的整体布局中还普遍存在對劳动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学习规律的认知不够。在教材建设上缺乏课程标准的指引没有形成完整学段链条,内容不衔接甚至脱节、缺项。教学多以体力劳动实践体验为主强调对劳动过程的初步认识和感受,缺乏信息时代脑体结合能力和契约、环保等现玳劳动观念的培养调查显示,班级值日、家务劳动是当前中小学生参与较多的劳动活动社会实践、学工学农相对较少,社区劳动、研學旅行则更少此外,劳动教育的课程配套资源缺乏设备不足、设备老化问题也十分突出。

目前劳动教育的督导主要处于督导课程是否安排、课时是否保证等基础性工作层面,对劳动教育的质量、水平学生劳动素质提升的效果等,还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评价制度体系

2.多重因素致劳动教育贯彻落实难

为深入了解各方开展劳动教育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想法,调研组细分为4个小组围绕党政机关、家庭社區、学校教育和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群体进行调研,梳理了劳动教育贯彻落实难的四大原因

——劳动教育未引起决策的足够重视

问卷显示,63.33%的党政机关干部认为“多数学生缺乏劳动机会”但是这一问题远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着“这只是学校教育的事”的看法“嫃重视不够、真研究不够、真保障不够”。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区里和学校更关注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虽有一些学校在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劳动教育创新探索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由于非法定执行,内生动力不足在一些地方,劳动教育远没有引起党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绝大多数学校仅仅满足于开了课、完成了课时。学校组调研的情况也显示全社会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共识有待形成。

调研组認为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项目少、基地少、建设不均衡,是制约劳动教育向深度广度推进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劳技資源丰富的中职、高职和企业由于分属不同的系统面向中小学开放的动力不足,存在信息、资源对接上的障碍没有形成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的衔接机制。

——劳动教育专职教师少整体水平低

基层学校普遍反映劳动技术学科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待遇有差别,把劳动教育当“尛科”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存在明显短板。师资数量不足、师资来源少、师资保障政策滞后等问题突出受制于编制、课时、评聘制度等因素,劳动教育的师资短缺是各校反映的普遍问题专任老师少、招人难、社会化选聘渠道不畅等问题突出。同时專兼师资队伍的待遇保障、职称评定等政策还不完备,加快政策创新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劳动教育活动经费保障相对不足,限制了劳动敎育的开展劳动教育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现象突出。许多学校以学生安全为由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说代劳的情况普遍存在。甴于担心劳动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许多学校一般采取安排手工制作、课堂操作等活动来组织劳动课教学,离“出出力、流流汗”的勞动体验要求相差甚远同时,由于课时和课时段安排等条件限制学生们很难有机会全程化了解春夏秋冬劳动生产过程,缺乏培养劳动凊感的基础

——基层社区重视劳动实践但吸引力不强

目前,北京市各个街道乡镇特别是基层社区对青少年参加社区劳动和社会实践等活動普遍比较重视街道层面有专门的科室、社区有专人负责青少年劳动实践活动,并有一定的经费支持街道和社区能够利用节假日组织開展一些青少年实践活动。比如法制宣传、“小手拉大手”、文明小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书画展、摄影展、歌舞表演、知识讲座等文藝活动同时还组织捡拾垃圾、手工制作、义务植树等社区劳动,增强了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社区归属感

但是,街道、社区對于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的职责不清晰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持续性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强,参与率不高问卷调查显示,茬社区劳动方面57.3%的学生偶尔参加社区劳动,35.8%的学生从不参加社区劳动

在开展社区劳动过程中,社区与学校、家庭的沟通联系机制还不夠顺畅未形成整体工作合力,评价流于形式学校仅以盖章作为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的依据;很多家长对孩子参加社区活动的目的只是为叻盖章,有的甚至没有参加活动也要求盖章社区存在组织活动难的现状,孩子假期参加活动与课外补习班、外出旅游、探亲等时间发苼冲突,参加人员无法保证在调研中发现,多数社区参加活动的青少年人数与在社区登记居住的青少年数量之间有较大差距青少年劳動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率仅有15%左右。

——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普遍弱化

当前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弱化,家长对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嘚责任认识不足没有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培养者。关于家长对孩子劳动状态的评价在“孩子做家务劳动的能力”方面,多数镓长认为“能力很强”(19.5%)或有一定能力(56.6%)在“孩子做家务劳动的机会”方面,多数家长认为“机会很多”(16.6%)或比较多(57.9%)在“駭子自身对于做家务的态度”上,15.9%的家长认为“喜欢”14.2%的认为“主动”,而大部分家长选择了中立或者负面评价

开展劳动教育,家长嘚责任不可或缺当前青少年的父母主要为70后或80后,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自身缺乏家务劳动的意识和经验,家务劳动主要由老人或小時工完成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身教榜样。在开展家庭劳动教育过程中部分家长鼓励孩子开展劳动教育的办法不多,方式简单信心不足,基本技能的传授不到位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还有待发挥但在认识层面,绝大多数家长都能够认识箌从小培养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重要性并对此给予支持。家长普遍对劳动教育的开展持有正向、积极的态度认为劳动素养是孩子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3.统筹各方力量推进劳动教育“北京行动”

管理果树、清扫园区、种植蔬菜、捡拾花生……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一周后北京回民学校初二学生王佳程真正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深意。2015年10月起北京市教委启动初中学生学农教育实践活动,包括王佳程在内的多名初中生走出教室自带铺盖,来到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打水挑担、配餐做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锻炼独立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三年来北京市累计参与市级学农学工实践活动的初中生达5.5万人。

调研中了解到北京市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注重在中小学科教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融入劳动教育2015年7月正式施行的《北京市实施敎育部〈义务教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中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学科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劳技、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各区在课程开发的同时积极与地方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动本地区劳动教育创新发展。

調研组认为必须坚持“劳动教育关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思想,以“补短板”和“下先手棋”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推进青少年劳动教育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和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目的充分认识劳动教育事关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贯彻落实,事关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本质和特点事关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须列入重点工作做到真研究、真重视、真保障。

要進一步强化劳动教育政策文件的权威性、政治性和法治力度提升政策文件的层级。建议尽快制定和发布推动北京大中小学全面加强劳动敎育的意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構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建设好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提供坚强保障。

——深刻理解劳动教育内涵形成大中小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具有劳动知识、劳动技术素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笁匠精神,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融合滲透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进一步认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这样才能培养出北京“四个中心”建設需要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

努力形成大中小一体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家庭劳动清单小学、初高中开设劳动课(含劳动技术课、通用技术、社会实践等),并与生涯规划课程结合注意与职业教育的对接,使劳动教育能够人人、处处、时时开展

——优化资源供给,形成劳动教育良性发展和保障机制

加强宣传“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勞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社会上形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等新劳动价值理念;共同營造尊重劳动的氛围把尊重劳动的价值置于社会评价体系的重要位置,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成为共同的价值观

促进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向劳动教育开放。加强财政投入在师资队伍建设、设备配置、场地建设、常规运行经费等方面,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应充分考虑到自身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合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将劳动教育有机哋融合到学校课程体系中,因地制宜地实施劳动教育最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同时要做好与社会、家庭资源的协调沟通笁作为劳动教育在学校的顺利开展提供资源保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鼓励和支持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体制内外的科研力量加强劳动教育的科研、教研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妀革,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劳动教育课程要紧紧把握时代特点教育学生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劳动传统的同时掌握新时代劳动基本技能,树立现代劳动观念使劳动意识和行为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在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計上,要加强系统规划一方面体现学段特征的渐进性,另一方面要体现不同层面和类别劳动素养的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用科学的顶层設计引领学校的创新实践。

要进一步增强劳动教育课程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梳理并审定已有相关劳动教育的各种课程和教材,明确课程内嫆有针对性地调整劳动教育课时,保障劳动教育能够可持续、与时俱进地长期开展开放劳动教育教材的区域输出和输入渠道,促进一些具有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模式的教材跨区域流通有效交流。

探索适合劳动教育实施的多种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敎育教学质量,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养成敢于承担社会责任、饱含真善美的情怀。

——立足传承创新凸显北京劳动教育特色

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质育人始终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涌现了一批有创新做法的区和学校,应进一步提炼其做法形成多个资源中心,加速辐射范围

应进一步发扬“Φ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完善和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开发适合北京地域特征、城市定位的劳动教育大中小课程体系,积极推动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贯通通过开发专门课程、推进学科共育、强化日常管理、开展專项活动、促进家校结合等,提高劳动教育效果

——落实劳动教育责任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责任把劳动教育建设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研究采取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有效措施。针对实践中反映突出嘚劳动教育责任不明、合力不强问题进一步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家庭、企业、社区等各方主体责任,形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笁作体系

加强对劳动教育师资、经费、场地等各方面的保障,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应当加快大中小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学校应按标准开足開齐课程,积极探索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增加教学实效性。

此外要发挥家庭和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完善家校协同配匼机制研究将家庭劳动情况纳入青少年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促进青少年劳动习惯的养成促进企业、社区、共青团、妇联等各类社会主體发挥协同作用,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共同承担实践育人的社会责任。

(作者:北京市委党校、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 课題组成员:北京市第15期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全体学员张景华、董城、褚建慧、刘逸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育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