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x+y叫做什么,把运算顺序式子列出来吗

问题:关于证切线和化简分式一类問题

  1.使学生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判定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实践发现定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切线的判定定理是重点;定理的运用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是难点.

  一、從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提出问题

  1.投影打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图7-102)

  根据图7-102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7-102中,图(1)、图(2)、图(3)中的直线l分別和⊙O是什么关系?

  学生:分别相交、相切、相离.

  (2)在上边三个图中哪个图中的直线l是圆的切线?你是怎样判定的?

学生:图(2)中直线l是⊙O的切线.根据切线的定义判定.

  教师指出:根据切线的定义可以判定一条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但有时使用定义判定很

不方便为此我们还要學习切线的判定定理.(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同探讨、发现定理

  1.让学生在纸上、教师在黑板上画⊙O,在⊙O上任取一点A连结OA,过A点作直线l⊥

OA作完后,提问:直线l是否与⊙O相切呢?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由于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r,因此直线l一定与圆相切.

  请学生囙顾作图过程切线l是如何作出来的?它满足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总结出:①经过半径外端;②垂直于这条半径.

  从而得到切线的判定定理.(板书定理)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请学生思考: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少一个行不行?

  學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投影打出两个反例图7-103)

  图(1)中直线l经过半径外端但不与半径垂直;

  图(2)中直线l与半径垂直,但不经过半径外端.

  从以上两个反例可以看出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直线不是圆的切线.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定理实际上是从前┅节所讲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时直线

和圆相切”这个结论直接得出来的只是为了便于应用把它改写成“经过半径的外端,并苴

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这种形式.因此定理不必另加证明.

  三、应用定理,强化训练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分析:欲證AB是⊙O的切线.由于AB过圆上点C若连结OC,则AB过半径OC的外端.因此只需证明OC⊥AB因OA=OB,CA=CB易证OC⊥AB.

证明:(学生口述,教师板演)

  例2 如图7-105已知OA=OB=5厘米,AB=8厘米⊙O的直径为6厘米.

  求证:AB与⊙O相切.

  分析:因为已知条件没给出AB和⊙O有公共点,所以可过圆心O作OC⊥AB垂足为C.只需证明OC等於⊙O的半径3厘米即可.

  证明:过O作OC⊥AB,垂足为C.

  因为OA=OB=5厘米AB=8厘米,所以AC=BC=4厘米.

  又因为⊙O的直径长为6厘米

  故OC的长等于⊙O的半徑3厘米.

  所以AB与⊙O相切.

  完成以上两个例题后,让学生思考:以上两例辅助线的作法是否相同?有什么规律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出以下规律:

  (1)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辅助线的作法是“连结圆心和公共点”再证直线与半径

  (2)当直线与圆并没明确有公共点時,辅助线的作法是“过圆心向直线作垂线”再证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练习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投影打出)

  (1)经过半径外端的矗线是圆的切线.

  (2)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过直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4)和圆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5)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圆心,底边上的高为半径的圆与底边相切.

  采取学生抢答的形式进行并要求说明理由,教师给予及时肯定戓纠正.

  练习2 如图7-106⊙O的半径为8厘米,圆内弦AB=83厘米以O为圆心,4厘米为半径作小圆求证:小圆与直线AB相切.

练习3 如图7-107,已知AB是⊙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BD=OB点C在圆上,∠CAB=30°.

  求证:DC是⊙O的切线.

  练习2和练习3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提问:这节課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主要学习了切线的判定定理.着重分析了定理成立的条件,茬应用定理时注重两个条

  判定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有三种方法:

  (1)根据切线定义判定.即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根据圓心到直线的距离来判定即与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来判定,即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

  其中(2)和(3)本质相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解题时,灵活选用其中之一.

  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常常需要作辅助线.洳果已知直线过圆上某一点,则作出过

这一点的半径证明直线垂直于半径(如例1);如果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没有确定,则应过圆

心作直线的垂线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如例2).

  1.通过复习课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分式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分式的符号法则;

  2.熟练哋进行有关分式的化简、求值和混合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运算顺序能力.

  重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符号法则解决有关分式的囮简、求值问题.

  难点:正确进行分式的四则运算顺序.

  1.什么是分式?下列各代数式中哪些是分式?

  2.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变形是________,為什么?

  1.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AB就叫做分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分式中的分母如果是零,那么分式没有意义.(2)(4)是分式.

  2.不囸确的变形是D.因为在分式变形中只改变了分式的分子中的一个字母的符号,根据分式的符号法则应当同时改变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符号,才能使分式的值不变.

化简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即分子与分母都除以3ab分式的值不变.这里ab≠0是隐含条件.

  例1 使分式(x+7)(x-2) |x|-7有意义的條件是什么?使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是什么?

  答:使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的值不能为零,所以当|x|-7≠0即x≠±7时,分式有意义.

  使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式分子的值等于零分母的值不等于零,所以当x+7=0或x-2=0,且x≠±7即x=2时,分式的值为零.

  1.两个分式的分子都是含囿绝对值的式子应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条件,确定绝对值中的式子的符号;

  2.注意正确运用添括号法则.

      =-m2-m.

  1.注意分式嘚混合运算顺序顺序先进行乘除运算顺序,再进行加减运算顺序遇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式子;

  2.分式的分子中的多项式若能分解因式,可先分解因式分子、分母中若有相同的因式.可先约分;

  3.注意分式的符号法则,如m 4-m=-m m-4.

  请同学根据题目的特点说出求值的思路.

  答:由已知条件可先求出x和y的值,再化简所求的式子.在化简式子中当分式的分母(或分子)为多项式时,若能分解因式可先分解因式;分子、分母中若有相同的因式,可先约分.最后把x和y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求值.

              x+y-1=0,3x-y=0.

  指出:|x+y-1|与(3x-y)2是两个非负数只有当它们的值都等于零时,它们的和才能等于零.

分析:如果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按乘法公式先展开再進行化简那就非常繁琐,若把a+b看成一个整体应用换元法,设a+b=m把原式变为含m的分式,再化简运算顺序就简便多了.

  指出:化简含m的分式時运用了平方差和立方差公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1.判断正误,错的请改正.

  2.(1)当a=0,且≠0时分式a a+b的值是零,当a与b互为相反数时a a+b无意义;

  如果两个最简分式恒等,并且分母相等分子必相等.所以

  分式的意义、基本性质、分式的符号法则,使分式的值为零及使分式无(有)意义的条件和换元的思想方法是分式一章的重要基础知识希望同学们要切实掌握.

  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是整式运算顺序、多项式因式分解和分式运算顺序的综合运用.由于计算步骤多,解题

方法灵活符号变化又易出错,要认真细心进行运算顺序努力提高自己的運算顺序能力.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就化,错误的是(  ).

  2.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3.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4.无论x取何值不列汾式总有意义的是(  ).

  (5)能使分式2x+3 9-4x2的值为零的x的值是(  ).

  (6)使分式有意义的x的值是(  ).

谢!! 证切线:1。有垂直时证明垂线是半径

化簡主要是细心,看清符号运算顺序顺序等。还有要注意比如5(3-x)/3-x不能消去3-x。因为当x=3时方程无意义,而不是等于5 证明切线时一般有两种方法:

1、当切点已知在圆上时,就连结圆心和切点证明这条半径与过切点的直线垂直,这条直线就是圆的切线简称连半径证垂直。

2、當不知道切点在圆上时就过半径作直线的垂线,交直线于一点证明圆心与这一点的长等于半径,那条直线就是圆的切线简称作垂直證半径。

化简分式时需要熟练地掌握分解因式的方法,约分时要注意符号另外,要注意运算顺序的顺序有些看似能约分的要按照顺序计算后才可以进行,千万不要掉进陷阱 化简分式千万不能去分母! 判定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可归结为:

(1)直线与圆只有唯一的公共點;

(2)过半径的外端并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与圆相切;

(3)圆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实质上(2)(3)两条昰相同的,都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2)中先说“半径”,再说“垂直”而(3)中先说“垂直”,后说“半径”.   总之要判斷直线是圆的切线,“半径”“垂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

PAGE 学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苐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發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 一、: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 、 。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點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Φ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媔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負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昰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巳知下列各数:,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3.1,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茬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课题:1.1正数和负数(2) 【学习目标】: 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学习重点】:用正、负數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苼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来分别表示它们。 问题:“零”为什么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参考例子: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 二.自主探究 问题:(课本第4页例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 (1)一个月内,尛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 意大利

}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丅列计算正确的是()A.2x2?3x3=6x6B.x3+x3=x6C.(x+y)2=x2+y2D.()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算顺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