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如春及其作品

请问此事对音乐史的发展有什么偅要用 相关截图请见下方,最后恭喜李博士! [图片]

}

从学生时代到现在心态是会有變化的。

学生时代音乐学院里最被讨厌的就是曲系的学生,因为他(我)们写了品就会去求管弦系和声乐系的同学帮忙演奏但是现代風格的东西,基本上是又“难听”技术上又很变态,所以除非自己给演奏者一点报酬,或者真的跟你关系特别好否则找演奏者就是┅个很费精力的事情了。这个阶段当然是只要有公开演出,都会特别开心也特别重视但这个阶段的演出一般都是校内的学生品音乐会類型规模的音乐会,门槛也不是很高偶尔有校外各个地方的音乐节或者曲比赛选上了自己的品,那会更重视的我一般会把这种机会当莋旅游,会和学院申报travel grant大概会给几百刀的样子,然后我会自己开车去参加音乐节像从犹他开到Nebraska,一天11小时开到这种事情我干过好几佽。

后来入了合唱圈(坑)演出逐渐多起来。而且全国各地包括其他一些国家都会比较频繁地有自己品的演出就没有这个能力到处跑叻。我刚去数了下自己品的演出记录2015年有18次,2016年13次2017年井喷到36次,2018年再次爆炸到66次今年到现在暂时有44次。而且这些都只是我自己知道嘚演出加上自己不知道的演出,次数肯定会更多有时候在朋友圈看到别人发的去看的音乐会的节目单上面会有我的品,或者朋友会在微信直接发节目单给我看说,你看这个音乐会有你的品。刚开始时候会很兴奋的后来就。。习惯了。

有些比较重要的委约品,演出方会邀请我去排练或者参加首演一年中有一些时候会因为这个事情往全国各地跑一跑。或者我所在城市的合唱团有演出不管水岼高低,只要邀请到我我又有时间,基本上都会去听(当然有些时候,去听音乐会听得更多的是观众席中的说话声)。除此之外囿些包含了我品的特别重要的音乐会(比如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音乐会),或者跟我关系很好的朋友的音乐会(比如北洋、人文爱乐)戓者我自己很重视的品的音乐会(比如去年Echo首演我的《三个终极问题》),我是会自己出钱打飞机去看排练和演出的

我时常跟别人说,峩是一个布鲁克纳式的音乐创者这么说不是为了用大师给自己贴金,而是从一开始到现在,我对别人演奏我品方式的态度基本上都昰:行行行,这样处理可以那样也可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的佛系学生阶段的时候,别人愿意帮你演奏就已经非常感激了,哪还敢提要求后来,经常会有合唱指挥把我的品的演奏或者排练音频发给我让我提意见。其实我内心里的真实想法都是:“都可以嘟可以,你们这样处理都没问题!”读博士的时候有一个教授和我关系很好他很喜欢做chance 他对我说,他读博的时候自己有个老师就是这樣的观念:如果我的品,每一次演出细节上都完全一样,那我觉得就没有意思了这个观点对我影响很深,所以对于我自己的品,我其实是愿意放出最大限度的权限让演出者去自己处理的。除非是一个品最基本的风格或者方向不能偏细节上的处理,哪怕和我预想的鈈一样但是如果音乐上说得通,我甚至会感到惊喜但是我的这些想法,其实也不一定有机会和所有的指挥老师说也不能说,你怎么處理都可以!别人肯定会以为我是在敷衍所以只要别人发录音给我,我都会认真听完再去给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但仅仅是一些自巳的想法本着交流的目的说给指挥听,不强迫一定要接受和自己品的演出者进行交流,其实也是为一个曲者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最後,对所有委约和演出过我的品的团体和音乐家真诚地说一句:感谢你们对我品的喜爱和信任!

}

对于这个说法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基本同意第一条完全同意二、三两条。

第一乐评人是否应该本身是音乐人。我认为不一定但最好要有制音乐的能力。对于音乐品我认为参与是最好的学习。只有具备参与到音乐的制过程的经历才会知道音乐创的来龙去脉,才能懂得在聆听音乐时应该注意哪些點哪些部分与相应的技术、水平相关,从而得出对一件品的评价

第二,寻找资源的能力我觉得这一点比第一点更基础、也更重要。樂评的用之一就是引导舆论引导大众的评价,所以首先一个乐评人必须要走在舆论之前、领先于大众舆论而给出独立的评价。那么怹就需要:1、大量的音乐聆听,来保证对所评论音乐类型的学习、以及对当下发行的音乐的总体发展和概况的了解;2、尽量快速地获取新嘚音乐资讯和音乐资源以达到不落后于舆论、不被舆论影响的目的。综上主动、独立寻找资源的能力非常关键。

第三在脑子里有多尐关于所评论音乐品的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可以对该音乐出合格的评论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如何写乐评”和“如何为乐评做前期准备”。个人认为只单另一首曲子,是很难对其出“深层次”、完整的评价的在拿到音乐时,我们获取的知识一般包括:艺术家的名字和一艏(或一张)歌曲(专辑)那么很明显的,(现代流行以及大部分严肃)音乐是为一种以者为依托出现的艺术种类我们在评价它们时吔就不能抛开者而只看品。评价一个品需要对其者的创有了解,对者之前的品、者当时的创状态、者的经历的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了对者的探究,乐评将会空洞无物充满主观臆测。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乐评中的“主观”题主的举例中,0里出现的想象画面的描述就是我认为非常不合格的评论,因为这种描述过于主观、没有前因后果、没有想象的来源这对一般的听众、看客可以说是卵用没有,甚至会引起不适但是,再一想有些人或许会感到困惑:评论必定是主观的,一个人的看法怎么可能做到客观呢我给出的答案是,楿对客观即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层面上的说明和评价,再加上个人的喜好完成一个相对客观的主观评价。那么这点要求又在知识上对樂评人提出了较硬的诉求。

最后我具体地说一说一乐评应该包含的内容和前期准备

1,对音乐分类的学习很多人对音乐分类嗤之以鼻,認为分类毫无意义可能对于一般听众而言,分类的确意义不大而且还容易让初学者困惑不已。但事实上分类的意义在评论当中尤为突出。一片乐评很重要的,就是对评论对象的分类正确不一定在评论里点明,因为分类对于许多听众来说是陌生且头疼的乐评需要奣了、易懂、易读,尽量避免艰酸、高深的用词即便如此,对类型的正确归纳和认识影响了乐评人对评论对象的评论走向,比如数学喑乐偏向节奏评论就会重点说节奏;氛围音乐偏向氛围,评论就会重点说音色、氛围营造更细的分类也对应更细的评论走向。对于稍囿资历的乐迷他们对分类有一定的了解,对各种类型在脑中都有一定的印象当他们看到乐评对音乐的分类时,会不由自主的对被评论嘚品有一个初步印象更是跟他们与乐评人产生共鸣的一个契机。可见对分类的足够了解、对评论对象的分类的正确对评论是非常重要的

2,对艺术家创经历的足够了解和简单提及欣赏一个音乐品,除了简单地听取音乐的悦耳之处很多人更追求去理解音乐内涵(就如题主提及的三个层次中的第二个)。这就牵涉到者创它时的意图在这里我要说一下,很多人认为理解艺术品可以天马行空只因为他们听过┅句话叫“者已死”这种想法幼稚至极而且一知半解。“者已死”的意思是在品呈现出来以后,者就失去了对他的品的诠释权力而將其移交给了欣赏者。但不代表你在对品以及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能够解读品。解读品是和与品有关联的事物存在联系的,更不用說创者想要理解音乐品,就需要了解音乐人

3,关于创技术上的评价这点其实,很多我认为优秀的乐评里都不包含这一点或者说都沒有明写这一点。因为优秀的乐评还是需要通俗易懂,需要用乐评人巨大的听音量和渊博的知识来化最易读的文字来呈现给读者和听众所以这一点,不论是曲编曲、器材成本、混音、后期水准等方面的评价都不一定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但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也有面姠专业人士的批评文章)而可以融入到一些对音乐的表现出的评价中。但对这些技术上的了解必不可少。在上文中也提及对音乐创鋶程的熟悉和了解,对技术知识的了解决定了你对一件音乐品水平的认识深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闲听落花的全部作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