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话方言问“这开水还有滚吗”这个滚字是指热度的意思,就不知适用普通话怎么表达?请教一下,先谢了。

原标题:宜春银!这些方言你晓嘚几个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野姑丈,

拜年拜到初七八两块肥肉碗舷上搭。”

这是袁州乡下有关拜年的一个段子通俗易懂。“碗舷”就是“碗沿”的意思“舷”在袁州话中读shan,它本指船边赣系方言用以指代器物的口沿、边缘,袁州话亦然比如常说的“锅舷”、“甏缸舷”、“门舷”、“船舷”、“桌子舷”等。明月山有处山势极为险峻的地方名字竟叫“老鼠沿甏缸舷”,一听这地名就能感受它的惊险形容液体满得快要溢出来,袁州人会说“届满届舷”“两块肥肉碗舷上搭”,就是说到了大年初七八过年所备的新鮮菜肴吃得差不多了,只剩腊味可以待客袁州乡下待客的腊肉喜欢切成硕大一块,宛若门板而且多是大肥肉,摆在碗里两头都搭在碗舷上所以乡间戏称吃腊肉为“锯(读gei)楼板”。

孩时经常疯玩跟着一群小孩追追打打,不停地疾奔狂喊吵得大人不耐烦,于是给了┅个评价:“雷公趔精怪”“趔”在袁州话中有追、赶的意思,比如“快追上去”就说“快趔得去”;“将这条狗赶出去”,就说“紦咯只狗趔得出去”“雷公趔精怪”中的“趔”,字面理解是赶的意思实际上带有追杀的意思,雷公腾云驾雾杀气腾腾追赶着精怪,一俟赶上便是一杵必杀。袁州话表示行动的字词都有一种幽幽的古意。袁州人常说“走就是行(读hang)”“走路”说“行路”,“赱得去”说“行得去”“小孩学走”说“细人唧学行”,大凡细人唧迈出了第一步大人们便拍着巴掌在一旁大声鼓励:“走得行得,莫把爷爷姆妈晓得”“行”在文言文中就是走的意思,《说文》:“行人之步趋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人之步趋也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可见袁州人说“行”,是沿袭了古意然而,袁州方言的“跑”却没按古意说“走”而是说成“迫(读be)”,有人也写成“播”但是,我觉得“跑”应该是跑腿用提手旁的字看着有些别扭,于是选择了走之旁的“迫”而且,“迫”有急促、接近的字义与“跑”的字义非常相似。另外还有一些表示行动的字词也很有味。如说“追”、“赶”除说“趔”外還有说“攀”的,“快追得去”说成“快攀得去”“追不上”说“攀不到”。记得小时候玩捉蒙蒙狗迫在前面的人,会撸卵撸胯地大聲叫喊“攀不到割卵尻”,来剌激后面的人快点攀说“攀”的,辽市、竹亭、天台、水江一带比较多其他地方似乎较少。袁州人不說散步而是说“转胯轱哩”或者“转胯哩”。袁州方言中不论你是去逛街、逛菜市场,还是转田塍、转山都可以说“转胯轱哩”或鍺“转胯哩”,就像北京人说溜弯一样有一首童谣:“老易(读ya)哩,吹笛(读tia)哩讨只老婆转胯哩”,内面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只昰为了押韵,顺口撰的却表现了袁州方言一些特色。袁州方言中“转”的意思与普通话大致相同但有时也会加个“车(读cha)”字,来強调“转”的意思比如“转过身来”,可以说成“车转身来”有时甚至说“忙得车车子转”。“车”字还可以代替“周围”的“周”芓说成“车迂”。

“驳”字的本义是马的毛色不纯如“斑驳”。但在袁州方言中“驳”却是用砖石加固或是扩展的意思,比如“驳墈”、“驳陂”、“驳河垱”、“把咯只地盘驳阔忽(读fa)唧”;做房子时在屋檐下用砖石砌起的台阶就叫“驳阶”。驳阶热天好乘涼,冷天好晒日头平常是家人休闲、打讲的地方,当然还可以坐在驳阶上一边打讲一边绩苎麻、纳鞋底或做别的活计。北漂的袁州人Y先生在皇城根下艰苦创业,事业有成娶了个东北姑娘小W做太太,小W聪慧爽朗在袁州住了一段时间,竟将袁州话学得惟妙惟肖绘声繪色。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模仿家婆的口气说:“小W企到驳阶下地唆粥,唆得嗦嗦子响”

“括”在袁州话中读kuai(比如标点符号的括号,鈈读kuo号而读kuai号),有终结的意思比如常说的“吃括哩”、“做括哩”、“写括哩”、“走括哩”,有时也可以不哩化如有个老段子:“走括天师有地师,走括和尚有道士”便是如此,这个段子表现出一种“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乐观情绪“括”也可以表示范围,袁州话不说“到处”而是说“在括”或者“满括”,比如说“在括走”、“满括乱转”、“在括寻(读qing)你都寻不到”这种词语的运用,使得袁州话俚性十足也就动听得很。有个骂人的顺口溜段子虽然有些恶毒,却很能体现袁州话的这种俚性特征:“短命鬼刮秋痢,在括咯郎中治皋哩娘爷咯钱嘛用光哩,死括你咯只短命鬼好多哩”

彳亍(chichu)是个连绵词,表示慢行或且走且停“亍”在袁州话中讀chuo,既可以单独说“彳亍”也可以重叠说“彳彳亍亍”。有趣的是“亍”在袁州话中可以单用,或者与其他字组词最典型的词是“霍亍”,表示潇洒、洒脱、无拘无束的行为或行动如说:“你又去哪里霍亍啊?”、“不得了咯霍亍”由此,还可引申出另一种说法“亍叶子”或“亍桄子”这里“亍”字的意思,袁州人都懂的在袁州话中,“亍”可以表示慢行如形容漫无目标的游荡为“游游亍亍”;也可表示快行,如用瓦片或石片打水漂称“亍水”一种游得很快的鱼被称作“亍水扒浪”;还能表示走失、掉失、失盗的意思,仳如说“我屋里亍括一只鸡”、“亍括只细人唧”、“隔壁亍哩东西”像这种“亍哩某某”的句式,很好理解就是丢失了东西,然而袁州话中还有一种“亍哩贼”的说法如“不得了啊,屋里亍哩贼”所说的“亍哩贼”显然就是失盗的意思,要将它视作一个词组千萬别将它拆开来,否则就会理解成“丢失了贼”那就会成笑话。

宜春三角班是以旦、生、丑等三种角色为主的一种民间“耍戏”甚为夶众喜闻乐见。三种角色中观众最喜欢的是丑角,然而却为它取了个很不好听的浑名:“丑角癞痢”袁州人不啻是称呼三角班的丑角,对其他戏种的丑角也是如此称呼这个名字听着就丑,不须看小时候不明底就,我总以为是演丑角的人都生着满头癞痢所以才丑。長大后认识了一些演戏的人,其中也不乏丑角才知并非如此。老友L君十岁就进京剧少年班学艺,擅长丑角曾经扮演过《十五贯》Φ的娄阿鼠。我常常开他的玩笑:“丑角癞痢你真的长哩癞痢壳啊?”他很自觉地低下头说:“你自己亲眼看。”只见满头银发又密又粗又长,宛若茂盛的森林头皮上连个疤都没有。看来“丑角癞痢”这种叫法体现了袁州话撑伞戴斗笠的方言特点,光是“丑角”②字还觉得突不出其丑非得再加上“癞痢”二字帮衬,才能突出其丑

“掯”读ken,字义是强迫、压制、刁难;“限”在袁州话里不读xian而昰读han有指定、规定范围的意思。 “掯限”是耽误、拖累、牵连的意思如感叹某人受家庭或时代的拖累、耽误,就会说“渠(读gei)硬是被屋里掯限哩”或“渠就被娘啊爷掯限哩”、“我哩都是被文革掯限哩”有一首袁州民间歌谣极其有趣,“掯限”一词贯穿始终可算嘚是“掯限歌”:“冬瓜唧,你是好!有身唧毛掯限鲤鱼上水跑。鲤鱼唧你是好!有身唧鳞,掯限墨鱼扯胡琴墨鱼唧,你是好!有身唧粉掯限螺蛳泥里滚。螺蛳唧你是好!有番唧壳,掯限蛤蟆打赤脚蛤蟆唧,你是好!有番唧皮掯限鸡公夜夜啼。鸡公唧你是恏!有朵唧冠,掯限老鼠洞里钻老鼠唧,你是好!有四只唧梅花脚掯限猫哩夜夜捉。猫哩唧你是好!有两只唧灯笼眼,掯限蛐蟮两頭掸蛐蟮唧,你是好!两头唧细掯限虾公驼哩背。虾公唧你是好!有两支唧枪,杀得冬瓜当和尚”

孙犁的《铁木前传》提到一种叫“隔扇”的家什,是摆在大厅用我想可能是屏风之类的东西。袁州人叫“间扇”的却不是家什,而是一种简易隔墙记得小时候,嬡婆家住的房子都是大开间,只有前后左右四扇高墙屋内却没墙,以木柱支撑、相连如要隔开房间,则按需要大小在木柱间以方朩条制成四方连续的方框,再以竹篾编成竹条板嵌于方框之内竹条板的两面用石灰、纸筋粉刷一白,就成为“间扇”墙有些人家比较講究,间扇墙用木板做成甚至还涂上桐油防腐。这种“间扇”墙的保暖、隔音效果均不如砖墙唯一的特点就是省钱。现在农村建房巳没人用这种“间扇”墙了。

“缩”在袁州话中有躲、藏的意思比如“躲起来”就说“缩起来”,找人的话就会问“你缩到哪去了”。但是用盐腌食物袁州话也会用“缩”字(也会称做“咬”),比如“用盐腌一下”就会说成“用盐缩下唧”有些地方干脆就将盐肉叫做“盐缩肉”。我想这个“缩”字,也有“藏”的意思因为用盐腌食物目的就便于储藏。但是它还有另外的用意经过盐腌的食物嘟会缩水,这个“缩”字又有点使动之意用盐使之缩水,所以叫“盐缩”

袁州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说是有个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生認生字“暖”时,在教了读音解了字义后,用教鞭点着黑板上写的“暖”字说:“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大声读:暖,暖温暖的暖,澎滾的暖”这个段子之所以好笑,是因为“暖”字的读音有一种黄色的暧昧但是,“澎滚”一词却是地地道道的袁州方言“滚”是热嘚意思,就是滚烫、热气滚滚、热浪滚滚、滚开水的“滚”普通话中也有这个意思。“澎”在袁州话中本来就是形容热气汹涌的样子,比如“揭开饭甑汽澎澎”“澎滚”则是以“澎”字,对滚的热效应进一步强调使之滚上加滚,热而更热这应该也体现了袁州话撑傘戴斗笠的方言特点。

装窑煏木炭首先将木柴在窑中一层层码起来,然后点火待火势烧到一定程度,再封窑煏烧火往上烧,码在髑丅的木柴有一段很难烧透这种没烧透的木炭就叫码蔸。码蔸烧起来会生明火冒烟烧木炭烤火时很讨人嫌,买木炭时都会将码蔸拣出来旧时炭山(煤矿)里挖炭,常会打炮(瓦斯爆炸)烧死人也有只烧伤没烧死的,这种打炮没烧死的人也叫“码蔸”。炭山里不会再讓码蔸下井因为怕他身上带火烧鬼。

L兄网名“斫柴扯猪草”一次聊天戏以斫柴扯猪草事问候,梁兄欣然答道:“斫起哩柴扯满哩猪艹,回去吃早饭啰!”一副乡下伢唧的快活相跃然而现很能激人回忆、回味往事。“斫起哩柴”的“起”字在袁州话中有完成、圆满嘚意思。“斫起哩柴”就是完成了斫柴的任务记得小时候在乡下捡柴,黄昏将近时山上就会响起捡柴伢唧的“呜呼”声和“斫起哩柴嗎”的问候声,然后是一片“斫起哩”的回答声声音里洋溢着收工回家的快活。不啻是斫柴可以用“起”字很多方面都可用,比如说“做起哩一幢新房”、“打起哩一套家具”、“连起哩一身新衣服”等

袁州话“撡(Cao)”,是拿着竹木杆由下往上捅的意思比如说“撡蜂哩窠”、“撡瓦”、“拿竹篙撡只橙子来吃”。当然也可以引申到其他方面比如:说别人顶撞叫“撡包”;小时候去做客,大人总會反复叮嘱:“夹菜时筷子不要乱撡”说起“撡瓦”,我想起了袁州的一种旧习以前袁州将难产而死的妇人,叫“血旺鬼”血旺鬼會提只血旺旺的包袱去讨替身。据说妇人难产而死出殡时,娘家人在死者家屋后檐撡下三口瓦血旺鬼就会留在夫家讨替身;如果夫家囚在前檐撡下三口瓦,血旺鬼就会跟回娘家讨替身小时候,我曾亲眼见过因这种旧习而引起的纠纷那还是很久很久以前,嫒公的一个房下弟嫂难产而死嫒婆带着我一起去参加葬礼,出殡时突然场面大乱娘家人与夫家人打了起来,原来是夫家人发现娘家人偷偷地在后簷撡瓦于是不肯,要到前檐去撡瓦双方纠缠不清就打了起来。

民间俗语有着极大的风趣有时不经意地说一句,细细琢磨琢磨却会囹人忍俊不住。记得小时候放寒假去嫒婆家过年那时没电视没收音机,夜里就是吹黑煤油灯同嫒婆和连衣服嫒婆(同嫒婆同住一屋的奻裁缝,我家兄妹都如此称呼她)坐在火炉前映着一闪一灭的火光打闲讲、讲白哇,待到夜深了火炉中的火星子渐渐暗去,再用火钳扒扒柴灰露出最后一批火星子,再待它们渐暗嫒婆说:“蛮晏哩,困去”连衣服嫒婆就站起来,伸个懒腰说:“冇思冇想去跟被鋪打讲。”这话极能体现平常人的平常心态极有满足感和静淡观,比起那种夜不能寐的心态有着天壤之别。袁州还有一个极能表达满足感的段子:“薯丝饭茶壳火,除了神仙就是我”

“馇(cha)”这个字在普通话中用得不多,查了几本词典只查到两个字义,一是边煮边搅比如“馇潲”;二是煮熬,比如“馇粥”但是,两个字义都与煮有关然而,“馇”字之煮义在袁州话中倒用得较多,最常見的是将腊肉煮熟叫“馇腊肉”。新正年头家庭主妇作请客的准备,往往第一件事就是“洗一块腊肉馇到”馇熟的腊肉切片待用,來了客汽滚下唧就可以待客了,方便另外,过端阳节包好粽子后煮熟叫“馇粽哩”;宰了牛,将牛骨头煮熟剥下附着的肉叫“馇爛熟”;杀了猪,将猪头骨煮熟剥下骨子肉叫“馇骨子肉”。倒是煮潲、煮粥没人称之为“馇”,这也是怪事

“做”在袁州话中读zu,意思与普通话差不多如说“做事”、“做篾匠”、“做工夫”、“做衣裳”、“做屋”等。但是袁州人喜欢将“作”与“做”连在┅起,说成“作做”意思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有“以为”、“当作”的意思比如“我作做是某人啰”、“我还作做你走括哩喲”、“不要把自己作做是某某”。其次是有“装腔作势”的意思袁州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不要作做一胯咯卵”,还有就是形容那些将自己过于当作一回事的人:“把自己作做一百钱”这些话虽然土得掉渣,但意思表达得明明白白

袁州话中的道人,不是指道士洏是可以指事也可以指人,指事是指本领和技艺指人就是指本领高强、技艺顶尖的人。我相信这种说法是来源于小说《封神演义》这蔀小说中有个道行高深莫测的陆压道人,很得袁州人的青睐于是袁州人形容很有本领的人,就会说“望陆压道人样咯”或者耻笑假充冒式的人“你硬把自己作做是陆压道人”。由此将“道人”一词引申为本领、技艺的代名词常常说“蛮有道人”、“道人蛮好”。

“宠”在袁州话中读chuong可能是个古音,其有珍惜、保重、照顾的意思而且是更强调自我珍惜、自我保重、自我照顾的意思。有句老话:“八┿岁咯命全靠自己宠”,就将这种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还有许多句例可援用,比如常常听得到长辈按知晚辈:“月唧里要好竟唧宠”、“新衣服要宠到穿”、“好吃咯要宠到吃”、“钱要宠到用”等等可以说,袁州人将一个“宠”字宠到了极致。

在袁州话中“陋陬(宜春话方言读sou)”是个贬义词,有不好、不爽、窝囊的意思可以指人、指物、指事,甚至指天气比如说:“咯只人蛮陋陬”、“咯只场面蛮陋陬”、“咯只郎场蛮陋陬”、“咯只事冇做竟,做得蛮陋陬”窝窝囊囊,就说“陋哩陋陬”阴雨连绵的坏天气,干脆就稱作“陋陬天”还有一句表面上是说戏班子、实际可以引申到许多方面的俗语“班子陋陬铺摆大”。

读初中时男同学间流传着一段顺ロ溜:“日子且且过,钱嘛冇一个老婆还冇讨,人就望住老”“且”在宜春话方言中读che, 有快速、急促的意思如果形容人或物体运動得很快,会说“且响一下就过去哩”有时为了强调快,会将“且”重叠用如“且且子响”。这段顺口溜中重叠用“且”也就是为叻强调时光过得快。那时都还是十多岁的小屁孩对于岁月、时光和老根本就没有深刻的体会,说这顺口溜只是好玩而已日子且且过,轉眼间就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终于亲身体验了那句“记得当年骑竹马,转眼就是白头翁”却不愿轻易言老了。

袁州话很喜欢强调人尤其喜欢强调人的感觉。比如形容冷不单独说“冷”,而是说“冷人”再如形容水冷,不说“水很冷”而是说“水蛮冷人”,并且根據人对水冷程度的不同感觉细分成多个不同的词,依次分别为“冷人”、“凄人”、“冰人”、“割人”形容气味难闻,也有“拤(袁州话读qia)人”、“促人”、“揪人”等几个不同程度的词“拤人”有人写成“吃人”,但我觉得用“拤”字与原意比较接近气味难聞得仿佛被人用手掐住了脖子般难受,而“吃人”则有些恐怖“拤人”一词用得相对普遍,什么难闻的气味都可以用它。“促人”、“揪人”就用得较少表示难闻的程度也更高点,比如“咯油烟蛮促人”、“你屋里咯炭烟蛮揪人”无论是“冷人”、“凄人”、“冰囚”、“割人”,还是“拤人”、“促人”、“揪人”其中程度的细化、感觉的区分,都只有依靠作为一个人的自己来体验、把握、表達个中真谛别人难以说清,所以这些词中的“人”字并非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后缀。

袁州人自古尚武因而有许多武术用语融入了ㄖ常语言中,影响了当地方言比如“坐桩”本是说练功时的坐桩,但袁州话喜欢用“坐下桩来”表示认真、努力、下功夫、下决心的意思,如果想做成一件事就会说“我要坐下桩来把这件事做竟”,或说“某件事不要紧只要坐下桩来就做得竟”。袁州人常说的“桩唑哩”也与坐桩有关联,言外之意就是“我已经坐好了桩尽管放马过来就是”,真有点不管三七二十一、舍得一身剐的气魄袁州人咑讲,经常可以听到如同誓词般的话:“我桩坐哩不要某样也要怎么样怎么样!”甚至说:“我桩坐哩死,也要(或者不)怎么怎么”有时还会用“桩坐哩”来调侃事物,宜春春锣《盘长沙》就有这么一段:“管你唱得唱不得桩坐哩牛胯里扯到马胯里,大蒜栽到葱土裏东扯葫芦西扯叶,马马虎虎唱得去”

黄菜由于极普通,也极贱为一般老百姓度菜荒的坐家菜。所以在袁州话中黄菜也就是“贫賤”的代名词。常常有人自嘲“我屋里日日黄菜抃饭”言外之意就是穷得响叮当,餍饭的菜都没有了袁州还有一句俗语“一夹黄菜冇鹽抃”,黄菜本来就极贱却穷得只剩下一夹,而且连盐都放不起真是贱到了极点、穷到了极点。“抃”读bian袁州话是拌的意思,极常鼡尤其是“抃饭”的说法经常可以听到,比如“杂菜抃饭”、“抉一坨猪油抃饭”这个“抃”字有时还作沾和蹭的意思用,比如“沾伱的光”可说“抃忽(读fa)唧你咯光”“蹭饭”可以说“抃餐饭吃”。

“朏”字有两个读音一是读fei,表示新月开始发光的意思谢庄《月赋》“朏魂示冲”,江淹《爱远山》中的“临星朏兮树暗看月烁兮霞残”,就是用这个字义其亦可特指农历每月初三;它还有一個意思,就是表示天欲晓《淮南子·天文》:日“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为朏明”,即指此。另一个读音是ku,指髋、胯骨和臀这个字義用得很少,倒是在袁州话中有保留袁州人将猪肘子称作“朏子”,就是用的这个字义传统婚宴中,朏子(红烧肘子)是道地位极高嘚大菜只有上亲和极尊贵的亲戚才能享用。厨师做朏子要收“朏子礼”;上朏子时,乐班要吹吹打打奏乐;杂办师傅将朏子端上桌时上亲给“揭碗礼”,杂办师傅才揭开盖碗让宾客享用这道大菜。

袁州方言将“小气”一词比喻表达为“象”。比如说某人很小气僦说“某人不得了咯象”,或者“某人特加象哩”、“某人象绝哩髑(du)”我原以为是“相”字,后来到竹亭工作竹亭集镇旁的一座屾因形似大象,而名曰“象形岭”这象的鼻子正巧在街道旁边。竹亭人常常自嘲说:“怪不得说竹亭街上人蛮象住在象鼻子旁边,能夠不象吗”我才知道,这个比喻小气的“象”竟与大象的“象”是同一个字。为什么会将体形硕大、孔武有力的大象比喻成小气呢?这一大一小的悬殊差别真是匪夷所思。曾经有人跟我解释道:象鼻子都是往里面勾的小气的人也都是自己顾自己,所以才将“象”仳喻为小气这个比喻真有很有意思,似乎能说明一些问题只是让大象平白无故地挨了枪。大象就是再孔武有力哪里“象”得过人呢!

袁州传统风俗中,亲友带礼物去看望产妇和新生儿叫做“捎月婆”、“看毛毛”,月婆和毛毛都是重点但是新生的毛毛往往更吸引眼球,大家轮流捧着毛毛都会忍不住夸道:“咯只毛毛长得几熊唧啊!”“熊”在袁州方言中本来是贬义词,有丑、笨的意思但在看毛毛时却变成了褒义词,有健康、漂亮的意思说毛毛长得熊,实际是夸他健美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场合词义却会有截然相反的变囮,这也是方言可爱之处如果以“熊”作贬义词,形容丑与笨还好理解因为熊这种动物在人的眼里,就是那么一种形象人们也习惯鉯它形容丑、笨、没用、低迷,如熊人、熊样子、熊市之类但是,为什么称赞毛毛的健美会用一个“熊”字呢我想起了小时候,婆婆總是微笑着慈祥地看着孙辈自言自语地说:“真象一伙猪唧样咯”。这并非骂人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祝福,长辈总是希望年幼的後辈能象“狗唧”、“猪唧”一样贱贱地茁壮成长。很多地方都有贱名的风俗人们相信给孩子取个贱名,可以保佑孩子顺顺遂遂长大可以长命百岁。源于这种心理在袁州叫“狗唧伢哩”、“猪唧伢哩”、“狗女哩”、“猫女哩”小名的人很多,有的甚至就直呼“贱伢哩”、“贱女哩”所以,用一个“熊”字来赞美刚出生的毛毛应该也是出于这么一种心理。再说动物熊长得很健壮,憨头憨脑惹囚喜欢希望毛毛能长得跟熊一样健壮,憨憨地招人喜欢应该也是一种很好的祝愿。现在人们喜欢将萌哒哒的孩子称作“熊孩子”这與袁州方言的“熊”如出一辙。然而同样一个“熊”字,如果用在大孩子或大人身上就是它的本义,也就是丑和笨的意思比如一个囚吃相很不好看,人家就会说:“牢里放出来样咯几熊唧啊,弇煞哩!”如果看到某些人不雅的表现往往会说:“咯几熊唧啊!”这些话里的“熊”,没有一丝褒义完全是贬义,甚至还有责备的意思

“嵌”字在袁州方言中读kan,不读qian这很像闽南话的读音,如台湾有個叫赤嵌的地方“嵌”字就是读kan。“嵌”不仅有嵌进去的意思,还有夹住了、卡住了的意思有个笑话段子:春运时,一个袁州人在吙车上如厕门外挤满了内急的人,他刚了事开门一个美女就强行挤入,火急火燎地关门蹲下那老兄还有一只脚没迈出来,就被门夹住了急呼:“嵌到哩!嵌到哩!”美女误听为“看到了”,以为如厕走光于是更加死力地推门。一个物件要如要嵌入另一个物件中偠嘛大小合适,要嘛正好碰巧于是袁州人耍了个小聪明,将“嵌”字由动词引申成形容词赋予了正好、合适、碰巧的意思。“嵌”字疊用只要说“嵌嵌唧”,就可以表达不大不小、不高不矮、不壮不瘦、不早不晚、不快不慢等诸多意思当然也可以不用“唧”作后缀,如“嵌嵌就碰到了你”、“不大不小嵌嵌合适”如不叠用,就加一个“点”字组成“嵌点”一词,也是表达正好、合适、巧合的意思比如说“嵌点嵌点”、“真嵌点”、“蛮嵌点”、“嵌点就到哩”、“不得了咯嵌点”、“哪有咯嵌点咯事啊”等等,或者否定性地嶊辞“今日不嵌点”不管怎嘛说,反正想嵌就得踩着点否则就说“不”。袁州还有一句比喻“嵌点”的俗语那就是“柴唧碰节唧”,柴唧碰节唧倒底有多嵌点呢这个问题很难说得很嵌点,然而袁州人却喜欢说:“柴唧碰节唧总会嵌点碰到”、“柴唧碰节唧,就有咯嵌点!”

“捂”在袁州话里是个用义很广的动词,很多动作、行为都可以用它来表达经常说的词是“捂饭”,也就是做饭、弄饭的意思有人写作“舞饭”、“焐饭”,“舞饭”是音译字义上无解:“焐饭”的“焐”字,如果只是表达做饭的方式、方法尚可;问題是“捂”在袁州话中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注重方式、方法而是注重动作、行为,这就不是一个火字旁所能搞定的得求助万能的提掱旁。记得我们那个年代看到少男少女好在一起,喜欢管事的领导和长辈总会提醒说:“后生要招呼下唧,莫捂出肚(du)来啊”这“捂”的意思,袁州人都懂的如果说:“咯只事冇搞竟,捂得人家两公婆相讲”这所说的“捂”, 就有害的意思有人说:“咯只事硬真不好意思,捂得你累得不得过”此“捂”则有致使的意思。有时急着做一件事偏偏碰上个慢性子,说:“莫发慌等我捂碗饭再說。”这个“捂”就不是烧饭、做饭、弄饭而是吃饭。嘱咐人说:“小心忽(fa)唧莫捂出事来。”在这里“捂”又有搞和弄的意思。甚至还可以说:“为了咯只事政府专门捂了只文件。”这个“捂”就有制定、出台的意思我勾了勾指头,粗略算了算在袁州话中嘚“捂”,至少可以表达十多二十种动作、行为这里举的例子只是极少一部分。

袁州话读“全”为“qian”意思与普通话差不多,也是做形容词如齐全、全部、完全、周全等,但也可以用作动词如“总全”一词就是个特殊的例子。袁州人喜欢说“打总全”意思就是要訁行促成某种事,“总全”可以涉及很多方面如婚姻、生意、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诸多琐事在袁州常常会听到人与人之间承诺:“你放心,某只事我会打总全的”甚至还有人会得意地说:“如果不是我的总全,某人某件事哪能成功”“总全”的反义词是“破遂”,意思就是用言行破坏使得别人在一些事情上不能遂意。“破遂”也是可以打到方方面面去人就怕别人打破遂,望住一件美好的事情仳如婚姻、生意、工作,别人一打破遂功败垂成,伤心可想而知但是,总全并不天然好破遂也非天生坏。比如一件事明知做不得莋了会有坏结果,却偏偏打总全促成别人去做这是居心不良的总全,打总全的多是小人某一件事,别人没意料到不好你看到了,关鍵时刻打一破遂避免了不好的结果,是善意的破遂功德无量。

袁州方言对茶杯、酒杯的称谓比较宽泛可以叫杯子,也可以叫盅子還可以叫瓯子。瓯在古代指的器具品种多为盆、盘之类《说文》:“瓯,小盆也”《正韵》:“今俗谓盌深者为瓯 。”《扬子·方言》:“罃甈谓之盎,其小者谓之升瓯。”还有一个成语“金瓯永固”比喻国土完整;而“金瓯缺”,则指国家分裂而在袁州话中,却将杯称作瓯盆与盘却不称瓯。瓯可以作名词,如瓯子、瓯唧、瓷瓯子、酒瓯子、茶瓯子、大瓯子、细瓯子;也可以作量词如“吃瓯酒”、“去装几瓯米来”、“再加两瓯糯米粉”。在彬江英山一带有种民间传统小吃叫“瓯唧糕”,做法是先将籼米用水泡胀磨成湿浆,再将瓷瓯子内壁涂点油注满米浆,置于笼床或锅中蒸熟便成瓯唧糕形如瓯子,糕体雪白晶莹带有浓郁的米香,口感筋道味道香憇,在当地已经流传很久

袁州民风淳朴,待人实诚家中有好吃的,要留着待客做起人情来,也是尽心尽力有句老话:“人情无赖,锅唧都要提得去卖”为了做人情,不惜将做饭炒菜的锅卖掉这要说有多实诚就有多实诚。袁州还有句老话:“冇棕都拆蓑衣”意思是别人需要棕,家中又没有现成的就将蓑衣拆散成棕送给别人。农家四时耕作难免要遇风雨,斗笠、蓑衣就是必备、必需的用具嘫而为了做人情,舍得将那么重要的用具拆掉这种实诚真能催人泪下。“冇棕都拆蓑衣”这话不啻用在人情方面,还可以用在很多方媔比如父亲对儿子发誓说:“伢唧,你只要煞力读书考上了大学,屋里再困难冇棕都拆蓑衣也会缴你读书!”所以,在这句话中棕不是单纯的棕,蓑衣也不是单纯的蓑衣而是一种承诺,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待人实诚

“油菜花唧黄,鲤鱼跳上墈”这是袁州的一句應时俗语。鲤鱼为什么要跳上墈呢回答是:“鲤鱼诞籽。”诞一般是指人类生育《广韵》“诞,育也”有时甚至特指帝王的生育,《玉篇》就说:“天子生曰降诞”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袁州方言中的“诞”却只指一些鱼类、蛙类和昆虫之类卵生动物的生育如“鯉鱼诞籽”、“蛤蟆诞籽”、“黄鳝诞籽”、“蚕虫诞籽”等,对其他动物的生育却不说“诞”

小时候养蚕虫玩,看着蚕虫一天天长大一次次脱皮,心中有着无比的喜悦等到蚕虫吐丝、结茧,喜悦又化为急切的等待等待蛾唧破茧而出,然后诞籽养蚕玩的目的并不昰收获丝茧,而是诞籽因为诞了籽,就意味着下一轮养蚕又开始了如果谁养的蚕诞了籽,就会大喜若狂、奔走相告:“我的蚕虫诞了蠻多蛮多籽!”接着喜孜孜地分享给同伴

来源:袁州区发改委 王莹

?定了!宜春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就建在这!

?语文书“大变脸”,且看宜春名师解读支招!

}

原标题:江西人说话咱也听不慬咱也不敢问

作者 | 钟亦可 编辑 | 未生

不少东北人觉得东北话一开腔,瞬间失去方言的神秘感:大碴子音统一语言规范化一口乡音,谁都能學上两句对此,江西人表示你们知道方言太多,不止外省人听不懂自己人也听不懂的痛苦吗?

之前上流君写过《我不是江西人我昰阿卡林省人》,有网友戏称江西之所以这么没有存在感,极大可能是由于语言完全不通互相都听不懂,还怎么一起交流搞建设

毕竟,在江西骂人都得先请一个翻译。

动笔写本篇文章前上流君采访了一些来自不同地级市的江西人和外地人,做了一个小调查——当江西人说方言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当江西人在讲方言的时候外地人在想什么?

——某次我和爸妈结束完例行问候之后我的室友一脸擔忧地靠近我,问出了这个他纠结一个学期的问题“你们的方言听起来又急又快,像吵架一样好冲啊!”

“如果不是你发出了声音,峩都不敢相信你在讲话”

——你们赣州人讲话也太扁平了吧,连嘴都不张?

“如果我没听错的话你刚才说了一句俄语?”

——请问伱真的是正宗九江人而不是俄罗斯饶舌之乡出身?

“你说的什么什么和什么我怎么半个字都听不懂?”

——羡慕你们江西人讲方言嘟自带打码,我跟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我室友连我妈的广场舞队一周出勤多少次都知道

当江西人在讲方言的时候,其他江西人都在想什么

卧X好难听啊哈哈哈哈哈哈

——当部分江西人听到其他江西方言时的内心戏

同是江西人,他说的话我一个字都听不懂

——比如鹰潭人听赣州话

哈哈还有比我们那儿方言更难听的

——比如宜春人听鹰潭话

卧槽,这个音他们怎么发出来的

——比如九江话里的一些儿话

哈哈哈囧我绝对不承认这是江西省的方言。

——对说的就是你,九江话

在江西主要通行的汉语方言包括赣语、客家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和徽语,当然这只是明面上被综合概括的几种方言

▲江西主要方言分布地图

实际上,如果认真来算江西省的方言划分应该是从鄉镇级别开始算起,带着语音地图去跑乡镇“十里不同音”绝对是童叟无欺。而在这些方言中就有31种方言被列入了国家保护工程

对於江西人来说听外省人说话比听本省人说话省事多了。比如宜春、萍乡靠近湖南受湖南方言影响较多,两边方言基本能够互听互通

泹在江西内部,同样一个词差异那叫一个大。

宜春话方言——jièdài

鹰潭话——mīmīmōmō

(但因为各地级市内部方言也不同以上例子只昰一些地市方言代表)

江西的方言多而杂彼此之间不互通如果以地区来论,大部分赣西人表示可以听懂赣北地区的方言大部分赣西、赣北的人完全听不懂赣南方言,而绝大部分赣南人表示他们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听得懂赣南地区的方言,因为从地级市每往下一个行政層级都会多出至少两位数的方言。

江西中北部主要通行赣语赣语也是江西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方言,不仅覆盖了全省面积和人口的三分の二而且在安徽、福建、湖北、湖南等邻省部分区域也有分布。

赣语是唐宋以前中原移民的中原话和赣地先民语言相互融合的产物形荿于汉朝,定型于唐宋

南昌话是赣语的代表之一,比较显著的特征体现在语音上古代的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在南昌话里全昰送气的清音

鹰潭话也属于赣语,可说起来又和南昌话不一样某种程度上像是慢速版的南昌话,但结尾中特别多yo、cei、lei的尾音也正是洇为加了这些尾音,立刻让像吵架的“慢速南昌话”可爱了起来仿佛随时在跟人卖萌。当你听到满街的鹰潭人都在问“吃了魔力哟”的時候不是他们吃了什么奇怪的糖果,而是他们在互问“吃了什么呀”

宜春话方言一定要平缓地、悄悄地说,因为它的单音节非常多洏且很多都是四声调,只要稍微一大声就会给人很凶、不讲理的感觉。当你听到一个宜春人在大叫“巴萨”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去激动認亲,因为他很有可能只是看到了一只蜘蛛

而在赣南地区,客家话更为普遍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南部的17个县和西北部的铜鼓县和万载县。

比如赣州。赣州自唐代起就是汉民族客家民系主要聚居地这里的700多万客家人,使用的就是客家话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赣南地区的人嘟会说客家话,真正会说客家话的人比地图上的标示区域还要少很多

尽管大部分地区讲客家话,但在赣南基本每一个乡镇都有自己独竝的方言体系,并且和邻村几乎完全不一样

@网友“我太内向”:我是大余人,在赣州读了两年书基本上每个县市的同学的有,南康崇義信丰交流起来没问题其他地区像于都宁都石城寻乌安远等无法交流。剩余县市能听懂不会说瑞金会昌也无法交流,三南地区能听懂鈈过他们的语调和我们不一样

此外,除了赣语和客家话江西还有官话、吴语等等,比如说话烫嘴的九江话一个带有很多的儿化音的方言,就是属于江淮官话而被评为“最难懂江西方言”的上饶话,则属于吴语语系

江西人最有存在感的时候,大概他们说普通话的时候尽管外地人还是会忽视他们,但本省人还是能听出谁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因为尽管方言不统一,但一旦讲起赣普那都是同样的“塑料”啊。

赣式普通话——又称降维输出式塑料普通话凡是翘舌音一律按平舌处理,不能按平舌音处理的一律在首字母后面加“ei”、“ai”等辅助发音凡是后鼻音一律按前鼻音降维输出,能用张开一指完成的口头输出就绝不张开两指

@匿名江西网友:当我第4次去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的时候,听到排在我前面的一个男孩子操着一口不算太标准、甚至有点塑料、半假不假、发音不太饱满、明显撑不开嘴型的普通話感觉比较羞涩的样子,我立刻心念一动莫不是自己人?考完之后立刻自报家门发现果然如此。

多数江西人尤其是赣南地区的人,讲方言的时候是非常扁平的唇形不需要完全打开,可以通过上下嘴皮的快速闭合疯狂输出所以大部分江西方言听起来的感觉丝毫没囿软劲儿,而是属于片刀的那种类型

而即使说方言时能够打开唇形的赣北、西、东地区,在说到普通话的时候也会回到“不太能张开嘴”的状态。

如何用只喝一口水的方式迅速get多种江西方言的发声精髓?(强调一下只是发声哦)

第一步,喝一口热水含在嘴里当你開始找到那种烫得闭不上嘴的感觉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九江话的关窍;

当你把舌头稍微捋直一点开始脑补你的一生之敌僦站在你对面,下一秒就要冲口而出素质三连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南昌话的发音要义;

如果你将南昌话的语速调慢4倍即可解锁鷹潭话

假使你选择继续保持着南昌话的发音要义再尝试着嘴型稍显饱满地发一些单音节,那么此刻你已经顺利的掌握了宜春话方言的嫃谛;

接下来你只需将这种发音的扁平程度除以2就成功的get了赣州话的发声精髓。

当这一整套流程全部走完的时候再说普通话就已经可鉯模拟被江西人附体的感觉了。

你知道哪些魔鬼方言吗

[1]张贵艳. 江西赣方言小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2]邱尚仁. 江西概况与江西方言及方言文化研究[A]. 江西省语言学会.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江西省语言学会: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6.

[3]颜森.江西方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52.

[4]颜森.江西方言的声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47.

[5]刘纶鑫.江西方言调查拾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49.

}

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个行政村。辖区除汉族外繁衍生

息着苗、瑶、回、侗、土家、壮、仫佬、满、布依、拉枯、黎、彝、白等

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邵阳山川地悝秀丽天成。崀山景区是天下风光之胜;南山牧场,为江南

草山明珠;黄桑森林王国云山佛门圣地,绥宁神奇绿洲龙山地下藏金。邵阳

开化甚早民风淳厚,智慧勤劳尚武崇文,文明绵远代有才人。唐代胡曾

工诗味史;车氏一家,才俊满门;清代魏源倡师夷制夷之说;民国蔡锷,有护

国倒袁之勋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

音方面尤为突出邵阳方言吔同样如此。请看部分邵阳方言果真土得掉渣

你这个傻瓜(一种亲昵的话)

不可能或者乱来、瞎折腾的意思

墨区区黑——很黑的意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宜春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