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总是留给想象跟现实极人的卒间 什么意思

鲁迅的《野草》全文如下: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直至于死亡洏朽腐

我以这一丛野草, 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我将大笑我将歌唱。忝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野草》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e68a84e8a2ade79fa5e1343061,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剖等。

其中也涵盖着生与死、梦与醒、友与仇、爱与恨、过去与未来、光明与黑暗、爱者与不爱者、沉默与开口、眷念与决绝等一系列对竝统一、希望与绝望、爱抚与复仇、激烈斗争又在斗争中融合的概念和形象

《野草》区别于鲁迅其它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特征,是它隐藏嘚深邃的哲理性与传达的象征性不满足于当时一般闲话或抒情性美文来传情达意,而将从现实和人生经验中体悟的生命哲学赋予一种美嘚形式创造一种特异的“独语”式的抒情散文诗。

《野草》将诗意和哲理相结合为新的文学形式带来了特有的艺术光彩;它不再借助於诗的韵脚,使散文诗从新诗中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中国现代哲理散文诗的良好开端。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洇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鈈能我以这一丛野草, 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與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嘚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野草》是一部充满着象征主义的散文诗集,象征主义作为一个自觉的文艺流派运动是从19世纪80年代法国作家让·莫瑞阿斯在《费加罗报》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时开始发展起来的到20世纪20年代形成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卋界范围的现代派文艺运动。

从1918年到1924年《新青年》《晨报副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文学周报》《学灯》《觉悟》《语丝》等刊物上。

陆续发表了刘半农、沈颖、周作人、两谛(郑振铎)、沈性仁、张定璜、苏兆龙等人翻泽的屠格涅夫、波德莱尔的散文诗有的刊物还专门发表了介绍和讨论散文诗的文章。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陆续发表了23篇散文诗编成《野草》。

20世纪初期中国政治时局动荡不安,军阀混战段祺瑞政府把持了北京政权后,中国陷入了五四运动之后最黑暗的时期军阀政府“既摧残全国学生工人争取自甴运动,惨杀无辜又主使川湘桂粤东南东北数次战争,扰害闾阎”

五四新文化运动出现了逆转和挫折,《新青年》团体散掉后鲁迅囿种在沙漠中孤军奋战的感觉。他把自己描写成在旧战场上徘徊的余零兵卒找不到目标和意义。

而与周作人的失和7afe58685e5aeb162以至决裂使鲁迅极仂维持的完整的家的概念不复存在,鲁迅精神家园最后的整合的依托四分五裂再者,女师大事件也给鲁迅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作者鲁迅为了记述这一过程,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军阀混战及内心苦闷的散文诗

这部诗集所收的23篇散文诗,作于1924年至1926年北洋军阀统治下的 北京莋者鲁迅在1932年回忆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變化。

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作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寫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嘚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

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咜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洎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丛野草

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鈈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

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魯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当我沉e68a84e79fa5e5656662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 

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朩,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哋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 

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嘫,我先 

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朂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6]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夲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將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

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媄,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嘫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盡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洳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

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

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峩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

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答案

}

这个问题我接下了虽然没什么囚关注。首先话说在前评价两个年代离我们如此近的名人,本来是一件很可笑的事因为我与他们素不相识,而且他们的许多朋友甚至金庸本人都还健在照理说,武侠资历还不满二十年的我是没什么资格的但作为一个看了他们几乎所有作品(包括社论散文),看过他们绝夶多数访谈看过他们很多版本的传记的无聊读者加粉丝,我实在很想谈谈这两个人
所以,这个答案是基于一些版本的金庸传(包括冷夏蝂傅国涌版等),古龙传(钟晓毅版彭华版等),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及相应序言后记(虽然题主不希望谈作品,但离开作品不容易全面认识他们)来闡述的
为免只是单纯成为大自然勤劳的搬运工、资源整合师,我希望尽可能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抛出屁股,除了著名武侠小说家及汢豪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感情上的渣男。不同点则是:金庸还是商人是政客。古龙一直是个浪子
作品上,金庸是毫无疑问的王者但是,我更喜欢古龙
友情提醒:此答案巨长多图,慎入


他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当然,他的出生年份还有等说法细枝末节,不去计較
众所周知,金庸出自曾经"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的海宁查家,同辈族人包括诗人穆旦(查良铮)查良钊等,表兄是同为渣男的徐誌摩琼瑶还是他的远房亲戚,可能叫他叔叔吧
按海宁查家第七世起“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的族谱他是查家二十②代,我们抽出其中的“继”字辈不得不提一下查继佐,在鹿鼎记第一回里他又叫伊璜先生(字)。
在鹿鼎记中高风亮节的查继佐被附庸风雅、私修明史的庄廷鑨列入明史参校,受连累入狱后被大力将军吴六奇救出。
当然在金庸笔下,先祖是无辜的可是在一些史料、笔记里,如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里提到查继佐被列入参校后,与陆圻等人一同当先检举发难庄家以财力摆平后,却又被吴の荣告发中招明史文字狱越闹越大,查继佐入狱却因先前检举之功,反而保得性命

江浙名士列名书中者皆死,刻工与鬻书者亦皆同時被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 圻,当狱初起即首告谓廷鑨慕其名,列之参校以故得免于罪。


这里我不想考据孰真孰伪因为容易掐起架来,我只是觉得以金庸这等职业老贼(中性词)的本事,文过饰非、把先祖的呵呵行径全部推给吴之荣什么的并非不可能
接下来是"嗣"芓辈的查嗣琏及弟弟查嗣庭。前者卷入清代长生殿案(自行百度)后改名慎行。没错就是那个让金庸优越感爆棚的大诗人查慎行。但是查慎行命运是很悲催的弟弟查嗣庭因为亲近隆科多被雍正找个文字狱借口干死了,连累自己被流放查家伤亡惨重,朝廷还因此停止了浙江乡试会试三年这段剧情,金庸是这么描述的:

我自己家里有过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我的一位祖先查嗣庭,于清雍正四年以礼部侍郎被派去做江西省正考官出的试题是“维民所止”。……有人向雍正皇帝告发说“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出这试题用意是要杀皇帝的头。雍正那时初即位皇位经过激烈斗争而得来,自己又砍了不少人的头不免心虚,居然凭了“拆字”的方法将查嗣庭全家逮捕严办。查嗣庭大受拷掠死在狱中,雍正还下令戮尸儿子也死在狱中,家属流放浙江全省士人不准参加举人与进士的考试陸年。查慎行后来得以放归不久即去世。
  另有一种说法是查嗣庭作了一部书,书名《维止录》有一名太监向雍正说“维止”两芓是去“雍正”两字之头。又据说《维止录》中有一则笔记:“康熙六十一年某月日天大雷电以风,予适乞假在寓忽闻上大行,皇四孓已即位奇哉。”“大行”是皇帝逝世皇四子就是雍正,书中用到“奇哉”两字显然是讥刺雍正以不正当手段篡位。《维止录》中叒记载杭州附近的诸桥镇,有一座关帝庙庙联是:“荒村古庙犹留汉,野店浮桥独姓诸”诸、朱两字同音,雍正认为是汉人怀念前奣至于查嗣庭在江西出的试题,其实首题是《论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第三题是《孟子》:“山径之蹊间介然用の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这时候正在行保举,廷旨说他有意讪谤三题茅塞于心,廷旨谓其“不知何指居心殊不可问。”
  雍正的上谕中说:“查嗣庭……朕令在内廷行走后授内阁学士,见其语言虚诈兼有狼顾之相,料其心术不端紟阅江西试录所出题目,显系心怀怨望讽刺时事之意。……着即拿问交三法司严审定拟。”雍正所公开的罪名是:看其相而料其心术鈈端;讽刺时事;日记中记录天灾
节选自《鹿鼎记》第一章附注

第一种说法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辟谣了,第二种说法更贴近史实最后,是金庸在连城诀后记提到的祖父

我祖父文清公(他本来是“美”字辈,但进学和应考时都用“文清”的名字)字沧珊,故乡的父老們称他为“沧珊先生”他于光绪乙酉年中举,丙戍年中进士随即派去丹阳做知县,做知县有成绩加了同知衔。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丹阳教案”
我祖父被参革之前,曾有一番交涉上司叫他将为首烧教堂的两人斩首示众,以便向外国教士交代但我祖父同情烧教堂嘚人民,通知为首的两人逃走回报上司:此事是由外国教士欺压良民而引起公愤,数百人一涌而上焚毁教堂,并无为首之人跟着他僦辞官,朝廷定了“革职”处分

在金庸描述中,祖父是捍卫丹阳教案中烧教堂的百姓而被参革的好官但是,清末教案遗留后世的原委沝分并不少这里我并不是要引导大家去黑金庸,的确是诚心求知真相而已
之所以把这几段很多人都知道的掌故着意强调,是为了简单說明两点一,金庸出自名门书香世家,不难理解他出众的国学造诣二,金庸是个嗯,对自己的家世门楣有着严重认同感归属感的囚(这里我尽量注意措辞吧),太上不辱先这当然没什么不对,也算不上什么黑点对祖先深陷文字狱的执念以及身为海宁查家的无上荣耀,峩想大概是金庸武侠以反清题材始又以反清题材终,以及第一个男主角就是海宁人的缘由之一吧(当然,鹿鼎记并不是彻底的反清了)
怹在海宁袁花的大家族待了十余年,钟鼎诗书之家耳濡目染,自小接触经史又积累了明清、西洋小说等阅读量,其中他喜欢三国、喜歡大仲马后来的连城诀简直是《基督山伯爵》的致敬之作。值得一提的是时值民国武侠盛行,他在家中书室第一次受到了顾明道《荒江女侠》的启蒙,之后还爱上了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及还珠楼主等作品这便是金庸之后写作武侠的一夶缘由。再然后他离乡前往嘉兴中学读书,又遇到日寇侵华战乱与师生千里奔徙,辗转至碧湖期间母亲因病逝世,葬于庵东镇(钱塘江南岸)号称盐都。
也就在他迁往碧湖读中学的那年古龙在香港出生。
延续之前说法金庸浓重的家乡情结,使得他在后来的作品裏不难得见幼时的影子。罔论射雕、神雕里的嘉兴、烟雨楼就算是倚天屠龙记,也有几分对生母的追思

这日已到浙东钱塘江之南。怹迈着大步急行一阵路径渐窄,靠右近海一面常见一片片光滑如镜的平地,往往七八丈见方便是水磨的桌面也无此平整滑溜。俞岱岩走遍大江南北见闻实不在少,但从未见过如此奇异的情状一问土人,不由得哑然失笑原来那便是盐田。当地盐民引海水灌入盐田晒干以后,刮下含盐泥土化成卤水,再逐步晒成盐粒俞岱岩心道:“我吃了三十年盐,却不知一盐之成如此辛苦。”
《倚天屠龙記》第三回 宝刀百炼生玄光

照这个进度下去本篇答案应该会成为不入流的传记,所以我接下来拣要紧的说
我说过,金庸是个商人这個特点在他年幼时便可体现,他出版的第一部书并不是《书剑恩仇录》也不是什么社论散文,而是与其他两个同学合编的《献给投考初Φ者》是一部报考中学的tips参考书,当时考学艰难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成功抓住消费者需求的商业案例也为金庸带来了第一笔财富。
接下来的历程我们通过百度百科简单过渡一下:在壁报写下讽刺训导主任的《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衢州中学(后来碧血剑里重点描繪了衢州石梁)——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投诉校内党员被勒令退学——杭州《东南日报》任外勤记者——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上海《大公报》——调往香港分社,这一年是1948年。
回到开头的结论金庸是个政客。事实上他是一个有政治情懷乃至抱负的人,他文学素养极高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便即一炮打响,但此前他并未像古龙一样,在公开场合发表文艺作品他年轻时除了业余阅读,基本所有的专业储备都指向政治这条道路解放前夕,据说他还发表了《从国际法论中国人民在海外的产权》阐明铁路蔀门在香港的资产应归共和国所有,倘若此事为真不得不说这显而易见是一桩政治投机,次年为圆心中周游列国的外交梦,他北上中囲外交部谋职却因查家的旧社会地主地位,及在国民党旗下学校的学习背景根不正苗不红,而被拒之门外来年生父在土改运动中惨遭枪决,金庸心灰意冷回到报社逐渐开始其创作生涯。
金庸的创作生涯与题主的问题关系较小且同样很多人知道,我们简单概括
在《大公报》的时候,金庸认识了来自广西的同事——陈文统


1952年,两人相继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他们志同道合,同样爱好武侠、琴棋书画相识相知相……咳咳,同年香港武术界太极门与白鹤门发生冲突,并于54年设擂比武为推波助澜,总编罗孚说服陈文统撰写武俠小说《龙虎斗京华》发表于《新晚报》笔名:梁羽生。在取得不错反响后罗孚又把矛头对准了查良镛,并赶鸭子上架地催产出了《書剑恩仇录》笔名金庸。从此两人走上了武侠创作的不归路。56年于《香港商报》连载《碧血剑》,57-59年连载《射雕英雄传》……
当嘫,各位看官可以打起精神了这个时期,我无意描述他们的创作心路我只想八一八金庸的感情史。
后来金庸又从《新晚报》调回《夶公报》,编辑“大公园”栏目以林欢、姚馥兰等笔名发表大量影评。为此利用编辑身份,他接触了大量影业公司及电影工作者我們揪出其中的长城影业,因为金庸认识了或许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女人:夏梦。

57年随着内地反右运动愈演愈烈,左派《大公报》的莋风让金庸愈难适应同年冬天,他离开了陪伴他十余年的公司

“我离开左派报纸,是因为那里不能发表反对当时’大跃进‘错误路线嘚意见这是在太违反我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本意。”——引自艾涛《金庸新传》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版

离开大公报,何去何从他做了一個决定,就此进入了长城影业
我曾经看过《档案》节目做过金庸感情史的专题视频(后面附地址),那个节目将金庸的每个女人、甚至楿处细节都讲得言之凿凿事实上,在金庸与夏梦的绯闻直至现在仍然长盛不衰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理智看待这个问题,金庸在公开场合從未谈及夏梦(或许仅仅是我没看过)他对此讳莫如深,因此金庸追夏梦的八卦是否真实,严谨来说我们应该是存疑的。
但是从我看过的这么多材料——至少我个人相信是真实的
在绝大多数金庸的传记里,一般都会援引以下论据:
1、沈西城在《金庸与倪匡》里的文嶂附图如下:


图片拍自费勇所著《金庸全传》,华夏出版社2008年出版
简单来说,是由倪匡口中“好像追过夏梦”得到的证实
2、金庸离開长城影业创立《明报》后,原本以政治为主小说为辅的报刊却立即为夏梦专门开设专栏,刊登其国外旅行学习的游记之后夏梦移民加拿大,更花了颇大篇幅报道此事且还发表一篇《夏梦的春梦》社评:

……对于这许多年来,曾使她成名的电影圈以及一页在影坛中奮斗的历史,夏梦定会有无限的依恋低徊可是,她终于走了这其中,自然会有许多原因在我们的想象跟现实之中,一定是加拿大草原的空气更加新鲜能使她过着更恬静的生活,所以她才在事业高峰之际毅然抛弃一切,还于幽谷遗世独立,正是“去也终须去住吔不曾住,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另外刊载金庸、梁羽生、百剑堂主当年论道琴棋书画等散文的《三剑楼随笔》里,有一篇《快乐和庄严——法国影人谈中国人》摘录一段:

有人向石慧开玩笑说:“怎么他老是说夏梦,不说石慧呢”大家都笑了,因为在法攵中表示“动人、可爱”等意思的Charmant声音就像在叫“夏梦”。几位法国先生在谈话中大赞中国与中国人所以不断听到“夏梦、夏梦”之聲。

诸如此类夏梦的影子在金庸的身边,实在出现得太多


所以人们甚至传出,金庸进长城作编剧只是为了追夏梦,所撰写的《绝代佳人》等剧本所参与导演的《王老虎抢亲》,可谓为佳人量身定做而金庸后来出现的“姚嘉衣”笔名,更是因为夏梦觉得“姚馥兰”呔娘笑称“姚家阿姨”而改称。GT吗
这是为何后来读者把这段经历,当成是段誉追求王语嫣的原型
回到开头的论点之一:在感情上,金庸是个渣男
有些人对“渣男”的称呼并不太舒服,没关系这只是用词偏好,换一个提法就是不负责任花心。反正我不会改的
40年玳末,金庸在东南日报认识杜冶芬并结了婚。这是他第一任妻子

后来遭到妻子的背叛,结束了此段婚姻原因在《档案》里的视频有說。
第二段婚姻是在1956年跟张幼仪二世朱玫后者为他生下两男两女。


而查男镛不对,查良镛在长城跟夏梦暧昧不清的时候却是53-58年。即昰在认识朱玫乃至结婚后他的绯闻仍未消停。59年金庸创立明报仍然大篇幅刊载夏梦的消息,的确是个痴情男子呵呵。
而朱玫却是金庸的患难之妻她是新闻记者出身,在明报运转上她义务跑腿、写稿,并照料金庸的饮食生活可以说金庸创业的成功离不开这个贤内助。然而最后他还是抛弃了她。尽管古话说糟糠之妻不下堂。
明报成功后两人摩擦不断,76年在美国的大儿子查传侠因感情问题(┅说因金庸朱玫的家庭矛盾)自杀,这对夫妇两人而言不啻晴天霹雳。后来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这么说道:

事实上这部书情感嘚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然而,張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是1977年3月
不管他感情经历如何,那时候他终究只是个平凡的父亲。
写到这我已不忍再继续黑他。但是金庸因大兒子之死郁闷伤怀的时候他遇到了林乐怡。那时候是一家饭店的服务生同时,是他的忠实读者没错,之后金庸发生了婚外情

76年,金庸与朱玫正式离婚之后与小他29岁的林乐怡缔结第三段姻缘。刚烈的朱玫始终没有与金庸往来并于1998年病死,晚景凄凉
写下这部分,其实我心情很矛盾因为我开头说没有资格评价金庸,更多为此
我认定金庸是渣男,很大一部分也是给朱玫打了许多同情分终究是因為患难之妻不可弃的观念。但是这毕竟是旁人的私人领域,我这么絮絮叨叨似有翻旧账攻击的意思,但终究一去多年而且,是我们無权过问的东西而且,两人相处感情这种事,毕竟没那么简单草率
对朱玫,金庸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他的惭愧不管经过多尐风雨,不管两人结合到分手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他还是承认,他是对不起朱玫的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他的失败婚姻及丧子之痛而轉移

“别人怎么看我不管,但我对不起她我的爱情观不够道德。一个人一辈子的爱情只爱一个人,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我做不到。” ——金庸

是啊不管你现实中多少举案齐眉白头到老,我就是这样汉子又能奈我何?与其回避不如公开金庸还是蛮坦荡的。

尽管對于要不要八卦别人感情生活很矛盾但我的立场并没有变,我对他在感情上的经历还是不以为然。但必须要强调的是那确实是他的私人领域,与社会无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除了花心,还包括他身为商人的逐利与世故身为政客的“趋炎附势”,这些很多是为苼活、形势所迫,都无损于他的个人成就及社会贡献简单而言,瑕不掩瑜键盘侠声名俱灭,也不废江河万古长流
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時候,乏人关注所以我只是出于兴趣。知乎也是个各取所需的地方
这么明确表态后,我才敢继续写下去啊==!
前面花了太多篇幅讲述褙景、援引出处、八卦爱情,接下来可能才是更正面评价武侠作品之外的金庸
我们不再按时间轴线,现在按照政客+商人的基本思路的阐述真实生活中的金庸
因为内容敏感,只好把原答案大幅删减
金庸与人合办明报之后,几乎靠一己之力将明报发展成规模,再通过自巳出众的领导才能、经商水平将明报推向了股市。
明报能够站稳脚跟主要依靠之前《射雕英雄传》所创造的人气,金庸得以响应市场需求发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作品。
但是明报发展壮大,武侠小说读者并不是唯一受众这时候,金庸将他卓越的政治見识付诸笔端,成了另一个金字招牌:查氏社评
明报当初成立,正值左右势力潜涌金庸只好和稀泥,摆出“公正”、“善良”的口號说白了就是两不得罪。倒也靠着武侠小说不温不火。
但是三年灾害引发的“逃亡潮”里他不同以往,却派出所有骨干记者前往一線采访并一连发表十多篇社评,对TG口诛笔伐
其后,十年和谐期这段期间,明报头版基本全在报道此事他特地开辟“北望神州”专欄,此后明报几乎成了香港人了解内地政局变化的主要信息来源
不得不说,金庸的社评是出了名的洞若明火而且,许多都是具有高度湔瞻性的他一针见血指出此次事件的根本目的,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太宗一脉
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香港处于鞭长莫及的大环境下但金庸对政治敏锐的嗅觉,对大局的推测除了天赋、才能,我真的没什么可挑的
这期间,正是他连载《笑傲江湖》的时候这也是为何笑傲成为政治寓言的原因所在。
金庸以他炉火纯青的笔触将自己送上了左派势力的暗杀名单,为自己送来了“豺狼镛”的名号却将明報事业推向了巅峰。后来明报陆续创立《武侠与历史》、《明报周刊》、《明报晚报》等刊物成为香港大报,1991年3月明报正式挂牌上市。91年底金庸与智才公司的于品海合创明智控股,出售股权正式交出控制权,退隐报业江湖这是后事,不再提
金庸曾经以周游列国為政治抱负,并未实现但也可以说,他实现了

而早在1973年,他便以明报记者的身份访谈过蒋经国和严家淦。
1981年由于金庸在和谐期对峩党小平同志始终如一的支持,他接受我党邀请在新时期得还旧土,并得到了小平同志同意接见的批示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鄧小平同志接见从DYJ到WG都对我党有微词的金庸,传递了我党的胸襟表现出新时期我中央政府开明的政治风度。以及通过金庸这个大报媒介,向香港人传递我党面临香港未来所采取的立场政策。中央特别优待提供官方消息明报负责任地传达到位。是的金庸不负众望地莋到了。
此外金庸还接受了时任港澳办主任廖承志宴请,并于1984年得到了胡总书记的接见
金庸的步履,终于迈入了政坛
三、参加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
1984年9月26日,中英政府代表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5年4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决议成立基本法草委會,由于与中方多年融洽关系金庸受邀参加基本法草委会,正式走向参政议政的道路

金庸,在后排左二倒数第二排左五,认出是谁叻吗
同年9月21日,在中外政坛风起云涌、国家前路变幻莫测的同时在红尘中人仍为案牍所劳形的同时,台北的三军总医院天涯一隅的浪子,终于孑然一身地、走到了江湖的尽头
古龙,原名熊耀华终年48岁。
香港基本法起草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金庸是政制小组的负責人负责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设计一套政制形式。政治制度这种东西历来是无数键盘侠发生口水战的话题。
此次政制拟定从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关系及职责,吵到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等三司长官如何产生
在煎熬一般的辩论、争斗后,主流方案终于拟投产——
其中行政长官产生方式是:第一二三届的行政长官由间接选举产生在第三届任内,由香港全体选民投票决定第四届是否由普选产生
很快地,金庸荿了众矢之的香港数十名学生游行,火烧明报表示金庸的方案减缓民主进程,扼杀香港下一代的政治权利并指责他是“做主流方案包装经销商的韦小宝”。
金庸毫不示弱立马写就社评《没有一国的行政首长是直选产生》回应:

这方案公布后,引起了一部分人士的批評认为发展民主的脚步太慢。民主促进会等若干社团更表示不能接受要求在1997年7月1日政权交接以前即举行选民普及的投票、直接选出行政长官。他们所持的主要理由是:今日世界上所有民主国家的行政长官都是通过普及的直接选举产生的香港却要到2012年才有可能普选行政長官,未免太落后了在15年中抹杀了香港人的政治权利。
其实以我们粗浅的历史知识与国际政治知识所知,古往今来从无一个国家曾鉯普及的直接选举选出行政长官。
直接选举选出行政长官在古希腊城邦政治时期,有些城邦曾实行过一段时候不过那不是普选,因为呮有自由民才有投票权人数极多的奴隶没有投票资格。
在今日有些国家的行政长官不是经由选举方式产生的,那不用说了至于采用選举方式的,全部是间接选举无一例外。(或许有极少例外希望读者来函指教)

是不是觉得这个议题很熟悉?
我只在最后引用金先生嘚社评说一句:太阳底下并无新事许多事情似乎很现代化,其实其真正本质和三十年前的事并无多大分别。
最后金庸请辞草委会,退出了这场风波而经过多次会议后,行政长官的选举方式也终于确定了下来并于2014年发生改动,这就是后话了
金庸的身影在近二十年來,仍然频繁在大众视野出现
他卖明报、辞退草委会,大家都觉得是大侠做派金盆洗手,独善其身事实上,他一直都是一个极度积極入世的人
接下来,是距离我们年代最近的故事至此,金庸部分也终于到了尾声大家可以舒口气了。
1、94年金庸受聘北大名誉教授後,浙大、杭大、南开等高校相继以名誉教授相赠受聘仪式上,金庸要演讲人文学术观众却纷纷鼓噪讲武侠。舆论界表示各高校不过借金庸名气造势;
2、98年与金庸关系密切的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调任浙大党委书记,次年聘金庸为人文学院院长;2000年金庸正式嘚到导师认证资格,受聘为浙大人文学院博导引发学界争论,几场学术演讲下来各学者教授相继发声批评;
3、2001年,三联书店版权到期金庸提出大幅提高版税的要求,争执不下双方终止协议,金庸改签广州出版社即大家同样熟知的花城版;然而,在央视提出拍摄笑傲时金庸却收取了象征性1元钱的费用,央视制作牌匾感谢金大侠侠义心肠。这里我不是黑因为金庸商人的本性的确仍在。在港台版武侠剧风靡时内地并没有一部知名武侠剧,此举更像是利用央视招牌打开内地影视市场;
4、金庸为在内地构筑商业帝国屡屡奔波为所歭股杂志《金庸茶馆》赴杭演讲,与各武侠迷学者上华山论剑……
5、05年金庸入剑桥大学,07年卸下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头衔浙大愣是在他頭上装了名誉院长。09年入中国作协,并成为名誉副主席10年,完成博士论文获颁荣誉院士及博士学位
以上一连串的事多在近几年发生,不再援引出处如有误,请指正谢谢。
针对以上事件我要再说一句。如果大家还记得我开头引用了一大段篇幅介绍了金庸的家世,并下了这么一个观点:金庸是个对自己的家世门楣有着严重认同感归属感的人我并不是摆弄诚意,而是要解释金庸近几年的奔波劳碌
金庸是个家学渊源的人,而且一直以祖先为豪但是他靠武侠小说驰名海内外,却经常受到争议因为武侠小说一直作为通俗文学,难叺大雅之堂而且,经常受到一些业界人士的白眼诸如王朔论战。
我不想辨明孰是孰非也不想讨论武侠文体的艺术价值,我针对这个問题再说一点老生常谈的东西海宁查家出身的金庸,太渴望被精英文化所认可只要业界专家一个冷笑,就够他耿耿于怀半天这也是怹何以出入各大高校,出任各色教授发表各类学术演讲的原因吧。
当然也可能,只是兴趣罢了个人意见而已,不用介怀
我最后再丅个结论,不仅在武侠创作在生活上,金庸的确是一个顶尖的传奇人物他混迹商界、政界、学界,不敢说一帆风顺但的确风生水起。不得不说我是极佩服他的,因为他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而且所追求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世上恐怕没有几个人做得到。
毕竟是叺世的富商、政客、师长、前辈虽然写下了他的武林体系,却算不上闲云野鹤江湖中人


因为最有江湖味道的,是古龙
关于古龙的篇幅,可能远远不如金庸因为他的故事,并不像金庸那么多姿多彩他的生活,实在简单纯粹得多
他生活不羁又放浪形骸,金庸办报的時候,他在写书喝酒玩女人金庸封笔的时候,他跟倪匡写书喝酒玩女人金庸从政的时候,他还在跟倪匡写书喝酒玩女人
而且,他英年早逝找不到他什么访谈资料,后人为他立传又寥寥切实材料又实在太少。
但我还是想谈谈他我从《血海飘香》第六章第七句话被他嘚作品吸引,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中学六年,他陪伴了我宝贵的四年时光
再这么讲下去,似乎在感情上就有厚古而薄金的嫌疑了咳咳,收拾情绪谈谈作品外的古龙。

以上两人的青年、中年、晚年的状态差距相当明显,金庸也经过跌宕起伏但整体来说是意气风发的,而古龙这些年的日子似乎过得不是太好当然与他的身体状况有极大关系。
关于金古前人已经对比太多我不再赘述,就题主的问题而訁金庸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在不同的时空里他一直走位风骚、话题万千,而古龙也认识道上的人他社交能力并不差,只是更多的他是处于又摘桃花换酒钱、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状态。
外表看金庸谦谦儒雅,古龙其貌不扬甚至有几分猥琐。
但金庸像书生像師长,像领导古龙则像我们的兄弟,像中路相逢、倾盖如故的好兄弟尽管相逢义气、痛饮一番后,就要各奔东西
他有很多缺点,也囿不少优点他勇敢、浪漫、自由、豪迈,他是闪逝于边城凛冽的刀是吟咏于天涯寂寥的诗,他是瘦马关山道的西风是晚来天欲雪的烮酒。
怎么说起古龙文风都变了。不好意思我收起感性,正经一点

国共内战时,熊家从江西南昌迁至香港之后熊耀华在这里出生,出生日期其实说法不一我们便用1938年。国军败退台湾后形势难测,熊耀华一家于1950年迁至台湾
父亲熊飞,后有外遇抛妻弃子,古龙與之断绝关系并独自离家在外打拼,期间曾加入黑帮(四海帮)伤痕累累。
勤工俭学时古龙以文发家,终成一代武侠宗师后因吟松阁事件,再加上生平嗜酒好色身体一落千丈,于1985年病逝
古龙生平,大致如此在评价古龙的时候,我不会再啰嗦一大堆有兴趣的鈳以去看传记,但遗憾的是我还没有看到哪篇靠谱的古龙传记,很多几乎说得天花乱坠却没有实际考证材料真实来源。(推荐散文集《笑红尘》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附古龙大事记较靠谱)
这里,我想用另一种简单的形式评价古龙就像我最喜欢的《欢乐英雄》,不按时間轴按事件脉络。
如果说金庸重心还有商界政界古龙的一生事业,则未曾分心他顾(后创宝龙、群龙影业但极为仓促),他全神贯紸凝聚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上而且,一辈子念叨着“求新、求变、求突破”却不去回头好好修整既有的作品。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古龙粉會说如果古龙像金庸一样好好整理,定是登峰造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云云。(当然我的意见是,即便古龙整理或许会多一些读者,但终究无法在作品的整体质量、境界上超越金庸)
古龙作品当初重复连载甚繁台湾、香港、大陆也授权了不少出版社,加上后来的几個子女不断为版权掐来掐去的确非常乱,所以我们不去细谈这块
我所敬重的是古龙对武侠小说创作的态度,这是我喜欢他的点之一

早期我写的是《苍穹神剑》、《剑毒梅香》、《孤星传》、《湘妃剑》、《飘香剑雨》、《失魂引》、《游侠录》、《剑客行》、《月异煋邪》、《残金缺玉》等等。
  中期写的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传》(铁血大旗)、《情人箭》(怒剑)、《浣花洗剑录》(洗花洗剑)、《绝代双骄》有最早一两篇写楚留香这个人的《铁血传奇》。
然后我才写《多情剑客无情剑》再写《楚留香》,写《陆小凤》写《流星·蝴蝶·剑》,写《七种武器》,写《欢乐英雄》。
而一部在我这一生中使我觉得最痛苦,受到的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
因为那时候我一直想“求新”、“求变”、“求突破”,我自己也不知是想突破别人还是想突破自己可是我知道我的确突破叻一样东西——我的口袋。我自己的口袋
在那段时候唯一被我突“破”了的东西,就是我本来还有一点“银子”可以放进去的口袋
——古龙《大旗英雄传》序《一个作家的成长与转变》

按这个思路,其实《欢乐英雄》后还有一个未提及的晚期:那就是《圆月弯刀》、《英雄无泪》、《猎鹰赌局》时期。
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他的创作历程
熊父曾在年轻时写过武侠小说,他的书房里有不少武侠作品古龍便是那时受到的启蒙。他看清代近代武侠小说喜欢《三侠剑》,“二十年前我看这本小说时只要一看到蒋伯芳亮出他的盘龙棍,我嘚心就会跳”同样的,幼时的武侠阅读经历在他心底埋下了种子
但是,求学的时候古龙第一次卖稿费的,却是纯文学创作的文艺小說《从北国到南国》
早期几年,他都是进行纯文学创作但是反响一般,当时囊中羞涩正好台湾文坛武侠小说风生水起,几乎可说唯諸葛青云、司马翎、卧龙生“三剑客”马首是瞻三人在出版界呼风唤雨,结盟组织武侠作家沙龙呼朋引友,古龙本是武侠迷便混了進去,之后通过自己的酒量及豪爽个性,征服了三剑客

从左至右,周瑞标(报业奇才周宝振之父)、卧龙生、诸葛青云、古龙
在了解叻古龙的武侠造诣及文笔后三剑客由于常年约稿不断,难以一一应付古龙便顶替上阵,捉刀代笔并趁机请教学习。尤其是诸葛青云可以说是他的入门老师。
代笔一阵时机成熟,1960年他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苍穹神剑》,并在这一年接连写下《月异星邪》、《剑气書香》、《湘妃剑》、《剑毒梅香》和《孤星传》在当时,古龙的散漫个性已展现无遗他虽然出手不凡,产作甚丰但质量一般也就罷了,其中《剑气书香》、《剑毒梅香》还是个坑出版社不得不让墨余生、上官鼎分别代笔续完。这个新人实在是……||
几部书的出版为古龙带来不少收入他决定正式踏上武侠这条不归路。在接连几部反响一般的作品试水后他终于推出了《浣花洗剑录》、《名剑风流》、《大旗英雄传》等佳作,与三剑客齐名奠定了台湾“四大天王”的地位,此后主编明报刊物《武侠与历史》的倪匡瞄上了台湾市场,主动向古龙约稿古龙出手不凡,便写出了名作《绝代双骄》此后,更与倪匡成了一生挚友也结识了明报的武林前辈:金庸。
浣花 夶旗 绝代的成功为古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豪掷千金购买了豪宅“三福公寓”,而且不改风流本色红袖添香夜读书,他步入了创莋的高峰期而且,这个时候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洋小说日本小说。
如果说第二阶段的作品虽然成功却难脱前人窠臼第三阶段的巅峰作,则基本树立了古龙的风格他模仿007塑造楚留香陆小凤,他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以情节曲折离奇见长。而且这个时期,他多写浪子他寫李寻欢“平生最厌恶的就是寂寞,却时常与寂寞为伍”他还塑造了叶开、傅红雪、孟星魂、谢晓峰、萧十一郎,他们有的万花丛中过有的只身行天涯,这一些都是古龙幼年遭遇父母离异、自己离家出走漂泊于黑道的缩影,他骨子里的反叛性格及天性中的不安全感,都是他家庭观念淡泊、时常感到孤独的原因所在这一切,都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最本真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直至如今还能咑动我们的原因之一:人生在世,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孤独的因子。

他不愿阿飞再想这件事忽然抬头笑道:你看,这棵树上的梅花已開了
李寻欢道:你可知道已开了多少朵?
李寻欢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冻结。
他了解一个人在数梅花时,那是多么寂寞——《多情剑愙无情剑》

他还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楚留香传奇之《午夜兰花》“论战飞战”章节)
大多数文学家都会把亲身经历融入作品中,如金庸书剑中的家乡情结,碧血剑里的乱世愁思射雕三部曲可见的感情脉络,潜心佛学时的天龙文革时期的笑傲,以及面临香港回归前的迷茫期——鹿鼎记。古龙则相应的把自己的浪子心境诠释在他的小说里。
他是一个矛盾结合体既容易感到孤独,却又性情豪迈、慷慨洒脱因为他一直在寻求一个永恒的港湾,而且充满信心(尽管事与愿违)所以他虽然写彻人性的变态,却也着意强调人间嘚温暖他虽然写痛苦,却更渲染快乐因为他“真的希望每个人的人生能变得快乐”(《三少爷的剑》前言),他说:

我总希望能为别囚制造些快乐总希望能提高别人对生命的信心和爱心。
假如每个人都能对生命充满了热爱这世界岂非会变得更美丽得多?
——古龙《關于武侠》见散文集《笑红尘》原文题目《谈我看过的武侠小说》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段话:

谁说英雄寂寞?我们的英雄就是欢乐的 ——《欢乐英雄》

所以金庸爱虐心,古龙多喜剧所以沈浪在笑,楚留香在笑陆小凤在笑,花满楼在笑叶开在笑,郭大路在笑所以静夜之时,逆旅之时绝境之时,我们总能在古龙小说里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回到我开头所说的我喜欢他的创作态度。这个态度并不是說他四处挖坑再让别人填坑,而是说他在早期满足经济需求后不断做出的尝试和创新。
金庸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师从书剑到射雕到天龍到鹿鼎记,他把“侠”的内核挖掘得一干二净几乎断了后人武侠创作的后路。我们说古龙仍在求新求变主要说的是他剑走偏锋,在形式上不拘一格
他多用诗化的短句(当然也有可能是当时台湾出版界多按行而非按字数计稿费,见林清玄在《开讲啦》的视频)武打時不再拘泥细腻招式,而是渲染气氛集中爆发,一招了账其次,他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模式多采用电影中蒙太奇的镜头剪切手法。

白玊京并不在天上在马上。
他的马鞍已经很陈旧他的靴子和剑鞘同样陈旧,但他的衣服却是崭新的
他的剑鞘已经敲着马鞍,春风吹在怹脸上
——七种武器系列之《长生剑》第二章“天上白玉京”

当然,这是他的风格我不会捧上天,因为仍是“我买账你们买不买账峩不知道”的问题(为免旁人拿电影剧本手法说事,我必须要强调编剧出身的金庸,在运用剧本手法的小说叙事模式里已经是炉火纯圊,重点不是分镜而是大高潮的铺陈、大场面的情节安排人物调度。所以评论金古作品高下,真的没什么意义)
只是再这么下去,叒要变成古龙作品风格分析文了我们重心放在古龙身上。
他是很喜欢冒险的人而且乐此不疲,以事件为线而非时间的《欢乐英雄》先有剧本再创作小说的《萧十一郎》,都让他像个孩子一样在序言里沾沾自喜。甚至于晚年——

“我计划写一系列的短篇总题叫做‘夶武侠时代’,我选择以明朝做背景写那个时代里许多动人的武侠篇章,每一篇都可以独立来看却互相间都有关连,独立的看是短篇;合起来看,是长篇在武侠小说里这是个新的写作方法。”
  之所以想到这种改变是一来自己的体力也无法熬着写长篇;二来是時代变了,现代人的生活已经没有人有耐心看连载的长篇
  “以前写连载,有时写到八百多天才登完一个故事写的人有稿费可拿都佷烦了,何况是看的人呢武侠小说不得不变,短篇可能是一条路它可以更讲结构,更干净、更利落”
——林清玄《古龙的最后境界與愿望》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超越自己尽管最后还是没有完成那个《大武侠时代》(即《猎鹰赌局》。
为什么古龙如此执意求新求变答案也很简单:

在很多人心目中,武侠小说非但不是文学不是文艺,甚至也不能算是小说正如蚯蚓,虽然也会动却很尐有人将它当做动物。 ——古龙《欢乐英雄》序
武侠小说既然也有自己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趣味若能再尽量吸收其它文学作品的精华,豈非也同样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独立的风格,让武侠小说也能在文学的领域中占一席地让别人不能否认它的价值,让不看武侠小说嘚人也来看武侠小说!
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序

简单来说,他一直希望武侠小说能够不再像民国旧派一样被划入三俗的鸳鸯蝴蝶派而是正式入大雅之堂,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一席之地
相比之下,梁羽生也做着这样的努力在加入作协后,怹不止一次为武侠小说发声正言
再相比之下,那个几乎摘下武侠小说领域所有荣耀的宗师金先生却一直对武侠小说的地位持和稀泥的態度。正如我之前所说金庸渴望精英阶层的认可。底下也有知友说了他有儒家士人希望“立言”的情结,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他的确洎负自己在武侠小说上的成就,但经过了无数人对武侠小说在文坛价值的口诛笔伐他其实更渴望学界权威的加冕。
金庸甚至对武侠小说嘚后续发展表示漠然古龙有徒弟(尽管没啥成就),“大陆新武侠”崛起时梁羽生为《昆仑》题词,温瑞安与后辈同台竞技(尽管写嘚一般)黄易设立文学奖,就算是台湾的武侠爱好者温世仁兄弟也以温世仁过世后的部分遗产,成立了奖金极其丰厚的温世仁武侠小說大赏(现今已被迫中止)可金庸,除了轻描淡写地打打口水战批评现在武侠写得烂,以及在大陆捞捞钱并没有太大作为。
这其实昰个富争议性的问题(如果你们有看到金庸勉励武侠后辈记得留言拍砖),因为金庸有他的自由武侠新生代自己不争气,我们无权逼怹出面助推或许他觉得不需要多费唇舌,武侠的文学价值已摆在那或许他觉得他已经把武侠的变化写尽,不可能后有来者……
我——呮是我在看到武侠小说式微会觉得气沮无奈而已。

在武侠创作上我们用了很大篇幅谈论古龙,却很少讲金庸的创作历程因为金庸生活中实在八面玲珑,有太多东西可写而若连小说创作也不讲,古龙就只剩喝酒玩女人了……
在爱情方面古龙切身证明了没有最渣,只囿更渣的特点——他简直是个大种马没有错别字,就是这个种
他对女人的态度,在中期作品随处可见不管是好女人坏女人,动辄脱咣投怀送抱
他说“白马非马,女朋友不是朋友”(古龙《不是集》散文集“不是玫瑰”章节)
我们说他因为早年的孤苦经历,造就了咹全感的缺失这或许可以解释他的一部分浪子秉性,却决计无法为他的好色洗地
即便是百度百科,也很容易查到他比较知名的五个伴侶:郑月霞(又名郑莉莉同居)、叶雪(结婚未登记)、千代子(日本留学生,同居)、梅宝珠(结婚)、于秀玲(结婚而未登记)其他还有逛夜店逛窑子的,投怀送抱的花钱买的,不计其数
他真的是个花心浪子,我觉得讨论对谁有没有付出真心并没有意义段正淳说他对每个女孩子都是认真的,也不能掩盖大渣的事实
郑月霞是一个舞女,在一些传记里都描述她是古龙的初恋。当初古龙与朋友詓交际场所玩乐认识了她当时古龙还在求学,与郑相爱后甚至从淡江英专(淡江大学前身)肄业。他们一同住在台北瑞芳镇郑家此後古龙从事武侠小说创作,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谋生
古龙将未得到的家庭温暖,寄予在女性身上他们很快有了爱情的结晶:熊小龙(1967年)。
但是古龙自小父母不和、待己冷漠的经历又养成他我行我素的反叛性格,他实在太没有安全感尽管郑月霞勤俭持家,还是没能拴住古浪子的心
短短三年,古龙便抛弃了她离开瑞芳镇,重新踏入了都市郑月霞不得不独自一人带着郑小龙(改名)过活。

第二段還是一个舞女,她叫叶雪
那一年,古龙已步入第二阶段、名声鹊起的阶段他已受倪匡之邀,写下了《绝代双骄》风头正劲,为了满足饥渴之欲他可以一掷千金。所以他在交际场所碰到了叶雪
很快地,两人又干柴烈火地同居了叶雪又为他生下了一个男孩(1973年),後来名字叫叶怡宽这里有一个说法,叶雪要一个名分有的说他们结婚了(未登记),也有一个说法是古龙并没有答应。
不管怎么样最后古龙日久生厌,再次抛弃了她继续他的武侠创作,叶雪不得不拖着儿子重新过活

后来,古龙在《幽灵山庄》里的女主角也叫葉雪。
中间有个插曲他与日本籍的千代子又同居了一段时间,又抛弃掉然后,终于迎来了公认的妻子三福公寓的第一个女主人:梅寶珠。


当时古龙名闻天下他一向风流成性,这个新闻自然轰动了整个台湾
梅宝珠是个高中生,出自正统人家论学识、修养,都相当鈈错古龙终于萌生了结婚的念头,友人以为浪子终于有了归宿纷纷前来道喜。文坛名宿陈公柔赠联曰:
“古匣龙吟秋说剑宝帘珠卷曉凝妆。宝靥珠铛春试镜古韬龙剑夜论文。”
三福公寓有酒,有朋有美人。古龙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也是最高产的日子
梅宝珠佷快为古龙生了第三个儿子:熊正达(1977年)

后来古龙创立宝龙电影公司,便是以两人的名字契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古龙的宝龙影业连曇花一现都没有便匆匆倒闭。
按这个剧情本来浪子应该圆满了,可是古龙本性难移依然故我地花天酒地。终于梅宝珠忍受不了古龍的生活习惯,携子正式提出离婚(1980年底)
后来古龙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还是遇到了陪伴他余生的读者(跟金庸有点像……):高中苼于秀玲

综上所述,古龙的确是一个视老婆如衣服的人我还没有提他与女明星们的花边新闻。他对太多女人始乱终弃这也是他最值嘚诟病的地方,我压根不会说半句好话
倪匡说古龙是个聪明的人,什么事都想得通透唯独对爱情有点想不开()。古龙并不是傻瓜怹也了解最理想的爱情,他毕生也在追求属于他的幸福可是他的性格,终究没能让他在爱情上得到圆满结局不客气地说,完全是咎由洎取
后来他三个宝贝儿子为了遗产版税对薄公堂,现在已经和好这是后话。
古龙曾有流传很广的遗言说:“怎么我的女朋友都没来看峩”让广大古迷唏嘘不已。
拜托你那时跟现任太太在医院,你的ex eeee……eeex就算余情未了又怎么厚的下脸皮去看你?
这大概是我们最喜欢古龙的一点
关于朋友的妙语,古龙说了实在太多我们把《不是集》中“不是玫瑰”篇章摘录一段:

有人说:世间唯一无刺的玫瑰,就昰朋友
我并不十分赞成这句话。
朋友就是朋友绝没有任何事能代替,绝没有任何话能形容——就是世上所有的玫瑰再加上世上所有嘚花朵,也不能比友情的芬芳和美丽

古龙是个漂泊的浪子,只有与朋友一起才真正找到了归属。兄弟如手足这是任何一个情人,都無法替代的
所以李寻欢有阿飞,楚留香有胡铁花陆小凤有花满楼,郭大路有王动、林太平以及,可爱的燕七
没有经历过肝胆相照嘚友情,很难写出那些令人共鸣动容的桥段
古龙生性豪迈,对朋友两肋插刀仗义疏财,这是尽人皆知的所以,他有许多朋友
倪匡昰生死之交,他们相识以后共谈风月,共饮烈酒古龙与楚原相识,并由后者拍摄《流星蝴蝶剑》便是倪匡牵的线。古龙在去世前躺茬病床上曾对倪匡说若有人拿刀子杀倪匡,能够挡在前面的只有他古龙。
丁情曾是影视圈的不良少年叛逆轻狂,古龙与他喝酒相交相逢义气,待他极好收了他当徒弟,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

从左至右,倪匡、古龙、丁情
古龙从淡江英专肄业后来结识学姐冯娜妮(漫画家李费蒙的夫人),并与李氏夫妇(又称牛哥牛嫂)相交堪称莫逆。牛哥牛嫂极欣赏古龙豪爽的性格及酒量当时他一文不名,叒年少轻狂惹是生非,夫妇俩帮了他实在不少古龙后来的朋友,三剑客之一的诸葛青云曾说:“如果古龙死过一千次牛嫂一定救他⑨百九十九次”。所以冯娜妮又称为“古龙的妈”

从左至右:司马翎、冯娜妮、李费蒙、卧龙生
他如同笔下的李寻欢、胡铁花、陆小凤,他生性嗜酒如命时任编辑的好友林清玄每次向他约稿,总要被逼着先喝上一摊后来,林清玄回忆:

“其实我不是很爱喝酒的。”古龙说:“我爱的不是酒的味道而是喝酒时的朋友,还有喝过了酒的气氛和趣味这种气氛只有酒才能制造得出来!” ——林清玄《古龍的最后境界与愿望》

古龙未服兵役,不能出境即便如此,他还是与相隔千里的金庸成了朋友金庸封笔后,为《明报》向古龙约稿古龙写下了《陆小凤传奇》。宗师传位堪称佳话。
很久以后金庸接受采访,谈及故人说道:

他是江西人,个性有点侠气我就没有。他喝酒多年所以年轻时就去世了与他交往,我认为他与武侠生活相近有次他不愿与一帮日本人喝酒,结果被人砍伤手臂而我是规規矩矩的做学者,他与我平时谈天说地很好要生活在一起不容易。 ——《金庸访谈录》之中大学生见面会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金庸提及的,便是“吟松阁事件”
这几乎扭转了古龙一生命运的事件,事实上一直没有真相传出我也只能根据所看过的一些书籍,将大致剧情复述如下:
1980年当年宝龙影业的开业影片刚刚杀青,古龙手下一个小弟提议去北投吟松阁(风月之地)喝酒恰好武行出身的柯俊雄(自行百科,有黑帮背景)也带着一帮小弟在场古与柯各处一室,小弟们守在外面双方喝高了之后,柯的小弟让古龙去敬酒因古龍名气远大过柯,双方一言不合便吵了起来当时台湾黑道多以日本武士刀和扁钻装备,古龙在雅室内听到动静出来柯底下的小弟一紧張亮出扁钻,伤到了古龙臂上大动脉登时血流不止昏死过去。据说古龙送往医院后失血太多,医院库存不够不得不往黑市购血,误輸入混有肝炎病毒的血液就此感染(一说1977年即染肝病,此次加重病情)却终于捡回一条命。后来与柯的过节由李氏夫妇出面调停(當然,此段剧情如果有不符科学依据的地方帮忙提出)
倪匡、古龙、三毛曾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生死之约,附文字如下:

“生死之约”名副其实听来十分骇人,实际内容也确然有点怪异
三人都对死亡存有不可解之处,却又咸认为人死后必有灵魂只是人、魂之间,无法突破障碍沟通也认为要突破这种障碍,人所能尽力者少魂所能尽力者多。所以约定三人之中,谁先离世其魂,需尽一切努力与囚接触沟通,以解幽明之谜
约定之后,每次共聚都互相提醒,不可忘记
没有多久,古龙谢世 ——倪匡《长沟流月去无声》

没有多玖,古龙身染肝病依然任性妄为,嗜酒好色尽管到最后还有未竟的愿望,却还是与世长辞留下绝笔:“陌上花发,可以缓缓醉矣忍把浮名,换了低斟浅唱”下刻印章“一笑”二字。

好友们恸心无已倪匡写了那篇著名的讣告:

我们的好朋友古龙,在今年9月21日傍晚离开尘世,返回本来在人间都留了四十八年。
本名熊耀华的他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天,浪漫过人他热爱朋友,酷嗜醇酒迷恋美女,渴望快乐三十年来,以他丰盛无比的创作力写过了超过一百步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作品,开创武侠小说的新路是中國武侠小说的一代巨匠。他是他笔下所有多姿多彩的英雄人物的综合……
未能免俗,为他的遗体举行一个他会喜欢的葬礼。时间:1985年10朤8日下午一时地址:第一殡仪馆景行厅。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请大家来参加

乔奇还写了那副经典挽联: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鈈见楚留香
郑月霞母子、梅宝珠之子参加(梅在南部,叶雪在美国)好友悉数出席,好友王羽购买了四十八瓶XO由倪匡带头,放于棺材内侧伴古龙下葬。

倪匡痛哭失声左为三毛。
葬礼当晚倪匡与三毛在台北小楼燃烛一晚,却未等到古龙的魂灵赴那“生死之约”

沒有多久,三毛也谢世了
这一下,魂方面力量增强应该有希望可获得来自他们方面的确切信息了?谁知道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依然信息杳然竟然连梦中都未出现,别说是确切真实的沟通交流了!
噫!难道真是幽明阻隔无可逾越?这谜团看来要等到三人再次齐聚,才能有解答了然而,到时即使有了答案又如何让世人得知?念及此不由得悲从中来。 ——倪匡《长沟流月去无声》

我们回到这个問题做个总结,按我的思路金庸在生活中圆滑世故、追名逐利,花心痴心像段誉中年晚年像韦小宝,甚至岳不群而古龙,除了同樣花心还慷慨仗义,潇洒不羁我开头就说喜欢古龙,所以肯定会有人说我偏颇。
其实当我们冷静地重新思考,以非武侠爱好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他们两人时甚至会觉得,金庸实在是一个才华绝顶的人他每分钱都靠自己一手努力,未伤天害理不说而且他办报、参政,在混乱的WG期间为读者拨云见日为香港基本法政制的拟定传递思路,我们还可以说他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应该是高于古龙的之所鉯圆滑、世故,只是身处其位不得不为,总而言之是怀抱不同罢了
评价两个人始终不能笼统以“好坏”冠之,有时候难免会受箌个人喜好左右。
我们喜欢古龙的这类人大抵是由于深陷武侠太深,有一天突然发现金庸并非如他笔下主角一般而大失所望。这时與江湖侠气更接近的古龙,便成了我们的理想寄托
或许我们都曾经是那样的人,我们曾经像古龙那样叛逆而孤独,我们憧憬像古龙那樣落拓江湖载酒行,我们憧憬像他那样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我们不爱世故圆滑不爱心为形役,我们憧憬逍遥方外、慷慨洒脱我们憧憬了太多东西,可是许多年以后却发现依然一事无成。
说到底我们很可能眷恋那份得不到的江湖情怀,因而爱屋及乌而已
泹是喜欢一个人,本来就是件任性的事啊
谢谢 提醒。 严禁非授权转载谢谢大家。原答案已修整
我还是别叫言少,改名叫“话多”吧。
再三强调认可一个人的成就不代表非喜欢他不可。
我偏好古龙为人但已经在最后承认,这个答案有感性的成分在我尽可能在整匼佐证材料时公正客观,至于这两人的评断部分看官们共鸣也好,反对也好反正自行把握,保留自己意见可若是断章取义,甚至连原文都没好好看只是为了喷而喷,我也只能呵呵了
没错,我手贱点了日报评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象跟现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