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为什么不上课本

在线咨询&&&
河洛文化与宗教
     《河洛文化与宗教》:国家社科规划基本项目  
河洛宗教是中国古代宗教的一部分。中国上古时代,一直以史官文化与儒家学说为信仰的中心。我们的祖先并没有创造出一种影响世界的宗教,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文化在西域、东北亚及东南亚的传播。但是中国在扩展中,对异域文化和宗教并不排斥,而是采取了兼容并蓄的立场。温玉成编著的《河洛文化与宗教》是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研究丛书之一,对洛河文化与宗教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丛书总序之一
丛书总序之二
原始社会至?商周时代的河洛宗教概说
一、河洛原始社会的自然宗教
二、河洛夏商周时代的宗教
秦汉时代的宗教概述
一、秦汉神仙方术
二、西王母神话
三、嵩山神的信仰
东汉至西晋的河洛佛教
一、汉明帝“永平求法”
二、东汉至西晋的佛教经典翻译及信仰特征
(一)东汉译经
(二)三国译经
(三)西晋译经
三、信仰特征
十六国至北朝的河洛佛教
一、佛图澄及其影响
二、跋陀、菩提达摩与少林寺
共有0人开贴评论 
0人参与评论 
0人参与打分
用户平均打分
相关图书推荐
其他地域文化
同类热销商品
您的浏览历史
订单处理配送
北京奥维博世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china-pub,All Rights Reserved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阳盆地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本课程主要讲解了河洛地区的古都史、河洛地区的思想文化、河洛古代史、河洛地区的古代文学以及宗教和丝绸之路与洛阳的关系。
吴涛,男,1973年生,河南郑州人。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同时还是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组成人员。主要从事于秦汉史、中国经学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和河洛文化的教学与科研,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2部,其中《“术”、“学”纷争背景的西汉〈春秋〉学》获201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主持完成两项省部级项目。先后多次获得“洛阳师范学院十佳最受大学生欢迎老师”称号。郭炳洁,女,河南新乡人,1972年生。洛阳师范学院河洛国际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讲《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史学史》等课程。多次获得洛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巾帼标兵、文明教工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秦汉史、中国教育史研究。在《史学月刊》、《东南文化》、《理论月刊》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主持省、厅级项目十多项;出版《汉代教育问题研究》专著一部。毛阳光,男,河南郑州人,1973年生。先后在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现为河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目前主要从事隋唐经济史、墓志石刻以及唐代洛阳城市与社会的研究。在《唐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考古与文物》、《《中原文物》、《华夏考古》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完成《唐宋时期黄河流域外来明》(与石涛教授合作)、《危机与应对: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与阎守诚教授合作)、《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主编)、《宁波通史·元明卷》等著作4部。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获得省厅级社科成果奖及教学奖3项。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传说公元690年武则天当了皇帝后,在隆冬时节大雪纷飞,长安城里披上了洁白的银装,大臣们讨好武则天说:“万岁治国有方,威震四海,如今天下太平,瑞雪照丰年,明年一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武则天听后非常的高兴,和大臣们饮酒、赏雪作诗,武则天借酒作诗,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之;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
& &上苑的百花都在这隆冬的时节休养生息,准备春天献花,接到武则天一首诗的圣旨,命令她们连夜开放。百花谁也不敢抗旨,纷纷开放,而惟有花王牡丹不予理睬,牡丹仙子说花儿开放自有规律,武则天在厉害也是人间凡王,看她能把我这花中仙子怎么样?她仍然在雪中静养,不作开花的准备。
& &第二天早上宫女们打开功门,到上苑一看,百花连夜开放,姹紫嫣红,满园春色,宫女们兴奋的禀报“启禀皇上,上苑的百花连夜开放了!”,武则天也觉得奇怪,大冬天何来的百花盛开?她走到案前看到自己写的诗歌,明白了,皇权就是至高无上,无人敢违,就连百花也是言听计从。她在宫女的陪同下到上苑赏花,她看到百花傲雪开放,只不过是&酒后戏言&,没想到百花真的奉旨开放了。来到上苑。举目一望,满园的桃花、李花、玉兰、海棠、芙蓉、丁香等全部怒放了,一丛丛,一簇族,绚丽多彩,争芳斗艳。灿烂的朝霞映着花朵,皎洁的白雪衬着绿叶,随风摇曳,时俯时仰,婀娜多姿,妩媚动人。
& &武则天心理非常的高兴,仔细的观赏,发现花木从中,惟有牡丹没有开放,看到此,武则天勃然大怒,说:“大胆的牡丹,抗旨不遵,竟敢在我的领地不开花。随之下令将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的邙山,让牡丹在邙山与无数的坟墓为邻,永远不得开花。
& &武则天把牡丹贬到洛阳后,可怜的花王牡丹在邙山上与无数的陵墓为邻,但洛阳人爱花,看到邙山上又新增添了一种新花,都纷纷来移栽。牡丹不负洛阳人的厚爱,次年各色牡丹竟象开放,邙山上到处是花的世界,这正是牡丹知恩图报,姹紫嫣红报春来。
& &此时武则天也来邙山春游。当他看到山上的人非常多,非常的热闹,她也想看个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了一跳,牡丹不但没死,反而开的更加艳丽,在仔细看时,洛阳的牡丹与长安的牡丹不同,千层的叶瓣,多种颜色,小的犹如月季,大的犹如葵花,这一看,可是看得武则天怒火中烧,好你个牡丹竟然抗旨在洛阳开花,而且竟然开的如此艳丽无比,招蜂引蝶,买弄风骚!我要把你烧死!叫你断种绝代,永世不得翻身复活。于是下旨放火烧山。
& &放火烧山后的第二年春天,武则天再一次来到洛阳邙山,,本想看看牡丹的焦枝枯叶,而映入她的眼帘是,牡丹开的更加妩媚、娇艳,赏花的人比去年还多。武则天仔细看牡丹的枝叶,虽然带有火烧的印迹,但根茎粗壮,花叶茂盛,生机盎然,这也许就是我们现在看的牡丹根茎,好象是被火烧的痕迹的由来。当时洛阳的百姓告诉她,牡丹被烧后,生命力更加旺盛,变成了焦骨牡丹。牡丹开的更加妩媚、娇艳。
& &武则天被牡丹的精神屈服,她叹到,“牡丹不屈服,焚后犹自开,这就是天意,这正是“天意不可违,民意不可欺……。
先祖主也 宗人之所尊也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2公里处,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与少林寺、相国寺、风穴寺一道,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寺”。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
厥美帝功 万世载之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而炎黄与河洛有何关系?走进深邃的历史,凝眸河洛文化,我们就会发现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炎黄二帝的主要活动区域,是炎黄文化的肇兴之地。华夏文化源自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证实,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形成的直接源头。河洛地区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可以说是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4925个未注明姓氏来源,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二者合计7149个,占1%,下余4820个为汉族姓氏。根据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对这4820个姓氏逐一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为: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4820的38%。但是,仅有姓氏数量,尚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每个姓氏拥有人口数大不相同。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郑州:学界论剑河洛文化
郑州:学界论剑河洛文化
来源: &&nbsp&&责任编辑:郝菁&&
内容提要:12月6日,以“深化河洛文化研究”为主题的河洛文化研究高层论坛.论坛由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办。
  【图语:河洛文化代表人物】
  12月6日,以“深化河洛文化研究”为主题的河洛文化研究高层论坛(2014)在郑州举行。论坛由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办。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顾问徐光春、王全书,常务副会长邓永俭、陈义初等参加会议。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洛文化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是连接海峡两岸、凝聚海内外华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桥梁和纽带。河洛文化研究从1989年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海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在本次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围绕新时期河洛文化研究的历史使命、当前河洛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建议、河洛文化研究的当代价值以及传承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六个弄清楚”
  徐光春
  (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共河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河洛文化的深入研究,要弄清六个方面的问题。一、弄清河洛文化的“源”。即解决河洛文化到底从哪里来,从什么地方产生。二、弄清河洛文化的“脉”。即对河洛文化的脉络、演变、衍生等问题要进一步研究清楚,梳理清楚。三、弄清河洛文化的“形”。即河洛文化的基本形态、具体构架要弄清楚。四、弄清河洛文化的“核”。即河洛文化的核心思想、基本精神是什么?河洛文化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魂是什么?五、弄清河洛文化的“位”。即河洛文化的地位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河洛文化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河洛文化不是地域性的文化、阶段性的文化,而是一种国家文化、主流文化、综合文化、永续文化。六、弄清河洛文化的“力”。即河洛文化的影响力、带动力、辐射力。弄清河洛文化在历史上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对河洛文化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有四条建议:第一,要有组织。不仅是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发挥作用,真正组织起来。第二,要有规划。即近期、中期和长远规划,明确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一定要有经典性的标志性成果。第三,要有一支队伍,既有骨干人员又要有辅助力量,对外形成合力。第四,要有一定的支持。现在有国家层面的支持,还要有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地方党政部门的支持。
  回顾与前瞻
  陈义初
  (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河洛文化的研究需要加强合作。河洛文化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与周围的岭南文化、闽台文化、客家文化、赣鄱文化、华侨文化等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河洛文化的研究要加强豫、闽、粤、赣、台之间的区域合作,加强专业领域合作,史学、语言学、人类学、考古学等专家,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独立学者联合攻关。
  下一步提升河洛文化研究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升学术会议的质量,把河洛文化的研究同当今现实密切联系起来,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河洛文化研究有利于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深入,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河洛文化研究有益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有益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中华“根”文化
  喻新安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性;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以洛阳古都所凝聚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性。河洛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的“根”文化,在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侨华人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河洛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河南,河洛文化研究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和政府的支持,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河洛文化研究呈现出积极、广泛、深入的发展势头,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刘庆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河洛文化中蕴含着完成、实现“中国梦”的核心思想,通过河洛文化弘扬国家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当前河洛文化研究的重要历史使命。
  河洛文化研究支撑“国家统一”的“政治文化”认同。河洛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政治文化”,这种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历史相始终。从时间上而言,河洛文化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王朝的“政治文化”,它是历代王朝“政治文化”中的“最大公约数”,它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基因”,不是中国历史上某个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河洛文化更不同于古代各种“区域文化”(如巴文化、夜郎文化、滇文化等),它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特定时期的地方性政治文化”(如楚文化、燕文化等),河洛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同王朝的共同“国家文化”。河洛文化是古代中国国家“政治文化”的历史载体。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王朝的都城物质文化,其核心的“政治文化”形成于河洛文化之中。河洛文化是古代中国国家“政治文化”的“软件”——思想文化、人文文化物化载体之源。
  河洛文化开启了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新时代。
  复合生态优势
  宋豫秦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洛文化具有“辐射效应”。体现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的建立,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和基础奠定的。中原地区先秦时期已形成中国最早的城市群。中国、中原、中州、中华均源于“天地之中”理念,其蕴含的哲学观、自然观、治国之策和行为准则,对研究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现实借鉴意义。河洛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基础。
  河洛地区复合生态系统之特征具有“生态过渡带”及其“边缘效应”。河洛地区环境适宜性,经济多样化,形成文化优胜心理。
  当前要重新认知中原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重新认知中原地区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中的地位。
  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新斌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在深化河洛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一、河洛文化研讨活动要灵活多样。二、河洛文化研究要提升研究队伍的学术水平。三、河洛文化研究要推出标志性学术成果。要推出河洛文化的各类读本,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四、河洛文化研究要扩大共识。组织专家对学界已形成的共识进行梳理,尽量避免重复研究。加强河南与外省、与海外学界的交流,扩大共识,并力争在交流中不断提升研究的层次。
【本文责编:郝菁】
相关新闻: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总根源
14:13:00&&& 作者:&& 来源:洛阳网
&&&&作为中国的诸经之源,《易经》广大精微、深奥难懂,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国学大师曾仕强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中,用拉家常式的语言、简单易懂的事例讲述了《易经》的奥秘,拥有众多粉丝。&&&&9月11日、12日,来洛参加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洛阳中心支公司和新绩效训练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太平洋保险’文化论坛暨蓝海中国经营管理论坛”的曾仕强在授课之余参观了关林、上清宫、下清宫和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在信息化的时代,在数字时代,我们究竟如何做人和做事?就这些读者朋友关心的问题,他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关键词:外婆菜的味道&&&&《洛阳晚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您对洛阳的感觉如何?&&&&曾仕强:我此前来过几次,对洛阳很有兴趣,牡丹花很美。&&&&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洛阳我能吃到“外婆做的饭菜的味道”。我最喜欢吃外婆做的饭菜,但外婆去世后就没这口福了。台湾的闽南人吃流水席,汤汤水水,味道很美,它就是从洛阳水席传承过去的。&&&&现在,每次来洛阳吃饭,我都感觉很幸福。&&&&我上次来时还没有洛阳新区,这次来就住在环境优雅的洛阳新区。洛阳是帝王之都、龙脉之地,洛阳的明天会更美好。&&&&关键词:河洛文化是总根源&&&&记者:你如何看待河洛文化?&&&&曾仕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我们说中华民族,更多地说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什么是文化?就是花样。&&&&中华民族的花样从《易经》来,《易经》从黄河来,从洛河来,即从《河图洛书》来,中国文化最早的渊源是河的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总根源,内涵丰沛,影响深远。河洛话是相当古老的语言,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有一个省叫福建,是一个不以山川、河流命名的省份,为什么?就是因为元朝时期,不让说河洛话了,河洛郎南迁,在闽南一带形成了独特的“闽南话”,闽南话就是河洛话,大部分台湾人都讲闽南话。事实上,虽然南迁但河洛人还想恢复新昔日的辉煌,就有了“复建”这个省,以后改“复”为“福”,就是现在的福建省。&&&&洛阳人吃的“炸油条”,台湾叫“油炸棍”,条棍相通,说法相近。&&&&关键词:文化传承&&&&记者:您说过“地球村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冲突”,那么,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中国的文化是一脉传承的,不论周秦,不论汉唐,不论明清,它从没有中断过;只要大同不灭,中华民族就永远存在。&&&&中华文化无所不包,有很好的包容性。拿宗教来说,佛教、道教、儒家三教并存,互不侵犯,各自发展,友好相处。&&&&所以,只要我们发扬好中华文明,我们就会继承好中华文明。&&&&关键词:家教&&&&记者:如何教育孩子?&&&&曾仕强:中国的道有三个层次:一是可以说的,二是很难说的,三是根本不可说的。&&&&比如第一个层次,就可以给孩子好好说说,让孩子明白;但像“如何生孩子的问题”,对于六七岁的小孩子来说这是很难说清的道理,那就不用说,孩子长到一定年龄自然会知道,真要说也应到那时候说才好。&&&&现在的家长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给他定下上北大、上清华的远大目标,让他学英语,学电脑,学绘画等,这是孩子最大的悲哀。孩子连母语还不会说,就让他去学外语,结果肯定是什么都学不好。&&&&怎么办,只有到了能确定孩子发展方向时再给孩子说学习的内容是最好不过的。&&&&关键词:经营家庭&&&&记者:如何经营好家庭?&&&&曾仕强: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女人所能做的,就是抓住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家是什么?家是人海茫茫中一艘最温暖的航船。在家里,夫妻吵架是必然的,不吵架就不是夫妻。和谁不吵架呢?和客人。如果夫妻双方的关系走到客人的地步,那就该离婚了。&&&&关键是该如何善后“吵架”的事。最好的办法是:不吭不哈地给对方倒杯水,给她准备好外出要带的东西,很快问题就化解了。&&&&关键词:处事圆通&&&&记者:如何理解人生应该讲究圆通,但又不是圆滑?&&&&曾仕强:内圆且外圆者小人,内方且外方者粗直。怎么办?就是要讲妥当的话。&&&&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然,中国人很讲究“推、拖、拉”的技巧,“推、拖、拉”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要寻找最合适的人、最合适的方法,其实就是圆通。明明直来直去只有死路一条,那么,就要学会迂回,转个圈子就绕过去了。&(记者&陈小伟&见习记者&高亚恒&实习生&陶军&文/图)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河洛文化又添四部新典籍_新浪新闻
河洛文化又添四部新典籍
  □记者段伟朵通讯员吕土旺
  本报讯昨日,记者从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获悉,由该办承担的《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整理出版项目又有新成果,清康熙《洛阳县志》、乾隆《洛阳县志》、《洛阳龙门志》、《河洛精蕴》四部典籍(影印本)先后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加上之前出版的几部典籍,近两年来该丛书已出版文献典籍14部。
  据介绍,洛阳市从2009年开始筹划历代旧志为主的历史文化典籍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先后从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地复制引进了大量有关洛阳的历史文化典籍,经过整理后将陆续出版发行,集成为《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已经出版的10部典籍分别为《元河南志》,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河南府志》,嘉庆《洛阳县志》以及《洛阳古今谈》、《洛阳存古录》、《唐两京城坊考》、《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  (原标题:河洛文化又添四部新典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洛文化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