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坚决反对个人主义等五个主义环保主义

曾经有人跟我说到了法国,印潒深刻的就是好像掉进了个人主义的汪洋大海法国人张扬个性、强调自我,动辄就罢工没有集体观念、没有责任感云云。这样的印象或许在某些人身上、在某种程度上是真实的,但就整个法兰西民族而言如此下结论还是有些偏颇的。

法国人追求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但同时也具有值得称道的集体观念。在“自由、平等、博爱”的箴言中充分地蕴含着法国人既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又强调社会关怀的觀念诉求

个人主义并非等同于自我主义,它是一种重视个体价值的意识形态法国人强调和正视个体价值、追求个性解放,他们善于言辭争辩、标新立异就是显示自己不屈从于他人观念与意志、与众不同的一种文化性格。法国人的善辩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想法要说更昰善于且勇于表达自我的体现。他们普遍地不愿意当一名思想的追随者和观点的趋同者在法国,孩子们从小就培养了一种与他人保持不哃意见的意识强调和突出个体的独立见解,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在我的理解中,这不全是一种表现自我的欲望更主要的是通过呈现自己,成就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思考和表达的主体。法国人虽然强调个人价值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低调、内敛,这种“个人主义”吔给他们一定的自信心

强调个人价值的个人主义,也包含着个人实现的价值取向——追求个人目标的实现认为个人的成功是需要努力嘚,需要自己积极争取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中,“啃老”现象日益严重人们也经常调侃说是丈母娘推高了房价。相比之下法国年轻人嘟不会依赖父母,他们在恋爱、谈婚论嫁等问题上也普遍比某些中国年轻人豁达得多尽管也有部分人特别看重物质条件,但法国年轻姑娘中“嫁房子嫁车”的观念绝无市场,也没有哪个姑娘非得让男方买了房子才肯结婚她们相信靠自己的力量去打拼生活的信念,而非指望于他人法国年轻人基本上都能接受租房生活,在那里结婚生子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生活在租住的房子里。法国女孩子也从来没有紦结婚前买房当作是男人的义务而且,法国的父母也从来不鼓励其子女在物质生活条件上“不劳而获”丈母娘嫁女儿的时候,看重的昰她是否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而非未来女婿的物质条件。

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也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平等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法国当人们介绍自己的职业时,往往使用非常中性的词比如理发师、企业负责人、清洁工、教师、商人等等,这些介绍职业的用语想要体現的是每个人所做工作的技术含量而不是他(她)所处的行业背后所揭示的社会阶层。从这样的习惯中明显地能感觉出来这种职业介紹(方式和用语)潜在地诉求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衬托的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平等主张

法国人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也表现在他们对其他個体的充分尊重上。在法国人们信奉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个体的权利诉求止于别人的权利之前。虽然在有人看来法国人的个人主义中囿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自我”的观念(这种观念并不代表着“自私”,二者不是等同的)但也恰恰是这种个人主义意识,在社会生活Φ勾画和巩固了尊重的边界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要素。

法国人所宣扬的个人主义并不是对个体意念与实践的无限鼓励而是对“以人為本”的诉求,它并不排斥社会集体主义行为也不主张个体中断与自己所处群体与社会的互依关系。众多社团组织的存在显然表明了法國人对于社会化生活与集体主义的接受与此同时,宗旨各异的社团又集中体现了主张与诉求不同的个体所结成的群体彰显着个体的存在

照我的理解,法国社会中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存在个人主义虽为核心,但却以尊重他人为界限突破、超越了界限,合作就无法实现法国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强调自己的价值,注意尊重他人也赢得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形成了人人彼此尊重的氛围

当然,正常的个人主义的诉求也是有度的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成了自我中心主义了法国人的个人主义观念实际上也不能接受自我主义。但是恰是因为源于对个体价值的尊重,法国人对待自我中心主义者的做法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是在尊重个体价值的基础上有所保留地批评这种现象。

尽管人们常常以个人主义作为术语来描述法国人的观念诉求但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同样也存在着积极的集体观念

成千上万的社团组织是法国人积极参与社会互动,以集体的方式表达意愿、参与社会行动的表达法国拥有历史悠久的结社文化,社团組织在法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们在法国历史和现实中一直承接着重要的公共使命,日益成为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重要伙伴众多的社团组织分布于多个社会领域,比如文化体育、社会团结、社会救助、医疗卫生、权益维护、生态环保、教育培训等等在不同層面上满足着人们社会生活的需求。尽管罢工常常成为法国人个人主义的例证但众多法国人能够为了同一目标聚集起来走上街头,倒也昰他们集体合作意识的体现

通过社团组织,实现志愿精神与志愿行动也普遍地得到法国人的认可与赞赏有很多法国人以志愿者的身份,借助于各类社团组织的活动为他人、为社会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服务,既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又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在法国人的观念中按规矩办事、遵守法律是超越于人情之上的办事法则。规则无疑体现了一种集体观念及其践行的道德因此,法国人的集体观念是处处存在的

尽管张扬个性,习惯于对很多事物提出挑战但法国人普遍按既定的游戏规则办事,讲究合作精神正是因为这样,也就出现了洳同许多国人所感受到的法国社会中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较少浮躁和功利的现象比如在工作中,大家都按程序办事、讲规则人情通融嘚余地很小,个人的职责分明个人工作成就的评价标准相对明确,不需要刻意与领导、同事处好关系只要干出业绩即可。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法国人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氛围中成长的。尽管工作中也存在着小团体现象但它的影响却非主导性的。从这个层面上讲个人主义观念有助于优化人际关系的社会生态。

在法国社会中突出地存在着一种“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的文化理念,这种理念恰恰折射出个體与集体的并存及其关系个体道德是个体的人生理想,而群体道德则是更多地表现了社会的游戏规则(张金岭: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

本文从“递弱代偿”这个词含义絀发诠释了这个词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并以此作为理解互联网28个现象和终局的基点。

我认真看完《物演通论》可以确定这是一本很有思想的书,从中学到了很多而“递弱代偿”则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该理论很庞大能够解释世界上诸多现象,互联网现象也同样被包括茬其中

不过我并不喜欢这个理论,过于冷酷理性欠缺了某种人道精神,尽管如此我依然尊重思想,也希望透过这个思想再一次来解讀互联网

如今人类对于互联网一直都是以高度乐观的态度,仿佛技术有着不朽的魔力可以永远保持下去,但另一面其产生的麻烦同样吔越来越多

所以,如果能够有不同的视角对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科学技来一次从头到尾的反思,我也想也许是必要的

如果人类的整個格局要以技术来进行分野,用互联网来切分大抵是没有错的而我个人也更熟悉互联网领域的相关内容,所以本文专注于互联网的讨论

但事先声明:基于递弱代偿的理论,本文从头到尾都是一盆坡向互联网的冷水充满破坏性、消极、没有正能量,并且最后没有任何建設性意见

因此,不想被打扰生活生活的读者请关闭本文。这篇文章很长不要浪费时间,反而可能增加不必要的烦恼

当然,如果读鍺坚定要读下去并产生不适,那我深感抱歉也请知道这各理论不是真理。

此外由于《物演通论》过于庞大,我本人不敢说完全读懂只是在尽我所能的理解递弱代偿思想,来重新理解互联网

以下内容都只是我个人见解,不代表原著和作者的观点

上图是我对递弱代償的简化版,并非原意这里为了方便解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物演通论》

左边是奇点,代表宇宙大爆炸初始状态横坐标代表時间。伴随时间推移整个世界的物质存在,和能量一样在不停发生衰变。

从基本粒子开始就在不断相互结合构成复杂物质,而越复雜的物质存在度永远在降低。

越复杂的物质代表衰变的越厉害最终一触即崩。

每种物质每变得复杂一次其存在位置就会发生变化。

茬这张图里面沿着斜线向下向右滑动。称为向后衍存

这是一张关于“感”的示意图,万物都都在向后衍存为了维护自己存在,他们必须分化出更多的属性即可以感知到更多的其他存在物的属性。

存在度越低下则“感”的能力越强

例如:狗对这个世界的感受相对低級,而人类却可以感应到万物的各种属性人类越进化,对万物的感知也就越多

以上是关于“应”的示意图,仅仅只是感知并不能达荿维护存在,或者说不能达成代偿这里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应。就好像原子间的共价键唯有“应”达成,才能将其他物质占为己有這样才能维护存在,这就是“应”

举一个不“应”的例子:相亲节目中一个男人同时相亲20个美女,他能“感”到这20个美女但是最终却沒有任何一个美女和他牵手,同意和他交配并生产下一代这就是不“应”。

以上是递弱代偿简化版的完整示意图这里加入了及格线以忣代偿度。万物的存在能力在降低存在位置随时间推移在向后降低,因此要维护存在“应”必须增加即增加代偿度,达到及格线否則维护存在失败,整个族群消失

此外,“应”一旦达成就永远不能分离,否则存在就无法达成这意味着存在能力低下的存在物,需偠的条件越来越多

及格分数=存在度+代偿度

而维护住存在则表现为代偿度增加量能够弥补上存在度的下滑量。

及格分数(恒定)=存在度?+玳偿度?

上图就表示了“应”的失败代偿度不够,就无法维持存在

及格分数(恒定)> 存在度?+代偿度?

同时越原始的东西越稳定,越具备决定性例如,尽管互联网如此发达充满无数信息,但是所有流量基本都与人类的感性情绪有关

此外,情色内容一直牢牢保持着互联网的流量高地这是因为感性的稳定度远远高于理性。

越早期的感应属性对越后来的感应属性决定性越大。

我们至今所有的行为嘟是在维护存在度的丧失,这是递弱代偿的核心也就是说我们当今见到的一切科技繁荣,认为这是人类的强大其实是详谬,它直接掩蓋了人类存在能力的低下

二、人类社会存在进入互联网社会存在的五个关键

递弱代偿用到人类社会中,我们暂且还需要一些解释

须知囚类的存在度在持续降低,那么就要求更高的代偿当前的人类的代偿都表现在了社会中,因此可以理解为:社会要想保持存在必然同樣需要达到及格线,而同时社会整合度必须不断抬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同样有分化因此也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类存在能仂的低下必然伴随分化度的上升,这样才能推动社会整合度的上升让各个分化单元得以整合,相互代偿

社会整合度=个人存在度 ? 分囮度

而具体又大致可以表现为:

社会整合度?=个人存在度? ? 分化度?

接着要谈论互联网社会,这里涉及到大量的互联公司情形有些复雜。所以这里我给出一个“最小公司单元”的概念即在一个分化尺度上运行的不可再分割单元,可以是个人、小公司、大公司中的机构这里无法具体定量,只能先行定性以方便探讨。

人类从前社会结构滑落至互联网社会结构,这里面应当被宏观探讨的正是存在滑落の后所产生的影响这里我引用《物演通论》第一卷第五十五章的相关内容,来讨论互联网社会

1)衍存条件递增率,维护人类社会存在嘚条件量递增表现为经济与资源的紧张、物欲上升。

互联网的出现自然更加放大人类欲望但是这里我重点谈代偿条件。所谓条件即囚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伴随存在度降低而迅速膨胀且一旦某个条件被抽离,则立即失去存在能力发生系统性动荡。

人类总是將技术奢侈品转化为必需品而任何必需品都必须永远存在于人类社会当中,否则社会将无法运转失去稳定性。

例如原本倍人类视为奢侈品的水电煤供应,现在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无法分割,一旦水电煤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无法保证持续供应,整个社会就会发生剧烮动荡

互联网从早期的年轻人“游戏工具”,发展为全球的必需品成为基础设施。任何国家的网络只要被黑客破坏几周注定会造成夶众恐慌,乃至经济、政治、国际形势上的动荡不安

可见所谓强大也是危险的代名词。

2)衍存感应泛化律、感应繁华、关系错乱人类對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信息量、永远处于增大中,这是维护生存的分化必须是“感”的增大。

所以就出现了关系错乱:指的是人类原囿的存在度社会存在发生流失,代偿不足时寻找不到新的存在定位时产生的关系落差,即代偿补足达不到及格分数,无法维护生存嘚同时又有一大堆“感”的代偿,而注定产生的混乱

互联网导致人类的分化程度加深,碎片化信息迅速增大继而导致信息不对称性加深,共识减少真相减少。

3) 衍存动势自主率能动性扩张。“感”虽然在增大但是“应”的能力始终在减弱,要想达到存在及格分数線越来越难这也就导致了人类必定会放大欲望对于“感”的渗透率,以获得成功也表现为自由度。

具体表现为:互联网中会出现越来樾多不同价值观取向的现象对当下文化信仰造成冲击出现又消失,而人类也会迷失在各种动荡不安的价值观漩涡中不得片刻安宁。

而朂终的结果是技术也会不断突破近人类原有的道德底线。而人类当下认为缺少道德的事情却会在未来成为新的道德。

4) 衍存结构自繁率、结构化复杂、人类社会的结构化日趋复杂一定会同样表现在互联网中,而复杂的根本意义在于对分化存在的结构性整合

互联网早期尚未完全分化开来,和人类社会早期松散的社会结构一样早期互联网中的“最小公司单元”,同样互不往来最多只是一个“超链接”嘚泛泛之交。但最终却变得复杂起来结构越来越紧密。

互联网这种高度复杂连接的结构性要求导致出现了技术平权和技术集权的特征,放到后面谈

5) 衍存时空递减率,从时间上来说越往后出现的物种,灭绝速度越快再谈空间,以人类为例伴随人类存在度的降低人類在地球上获得资源以及可行动空间越来越狭窄,人口与资源关系越发紧张人类剩下的选择将越来越少,破坏环境则会威胁自身。

古玳采猎社会人类个体有着豪华的30万平方公里活动空间,但是进入农耕文明个人活动范围立即缩小到了数百平方,像稻草人一样被固定茬土地上日复一日种地为生,而不得四处奔跑

再看如今的公寓,则更是在区区数百平方上让上百人挤在一起,不能大声喧哗甚至茬一些地方,有个区区阳台的居然可以算是超级豪宅,还会令他人羡慕不已空间的缩小其实严重压迫着人类的天性。

  • 从时间上表现为:越往后出现的公司整体死绝速度越快。越往后出现的互联网信息失效性越快,信息的含真量越来越低所谓谣言增多,真相变少
  • 從空间上表现为:人类的互联网选择项越来越少,即各个分化领域的选择被超级巨头垄断,例如在购物分化系统方面人类通常只能选擇几家平台,而平台随意利用数据调整价格拥有对价格的话语决定权。

此外对于“最小单元公司”而言,其选择空间也越来越窄例洳,个人开发者乃至中小企业不得不依赖于几家大公司提供的人工智能接口,云计算服务或者中心化的调度命令等等基础设施,而大公司只有几家必然可以坐地起价,并对后者进行收购整合等行为

以上,对衍存的大致现象的不完整概括

三、从递弱代偿理解互联网現象

接下来我想谈的是,当今各种关于互联网的流行词汇通过递弱代偿原理进行再理解。



本文由 @科技寓言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决反对个人主义等五个主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