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中带邹金翯的 质 的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

  古老神奇的碣石山早在先秦时即被尊称为“神岳”,传说那个时期是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令很多帝王以及文人骚客向往不已。

  碣石山曾反复出现在我国最早的經书典籍中比方说《山海经》《尚书·禹贡》《汉书·地理志》《汉书·武帝纪》《水经注》《汉书·地理志》《新旧唐书》《读史方舆纪偠》等等。

  碣石山的出名一则是作为北方的一个重要的地理标志。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就记载:东北的鸟夷族贡纳供贵族服用的珍奇异兽皮毛。他们遵海路入贡,在沿海岸(辽东湾西岸)向南航行的航道上,看到右拐角处的碣石便据以转而向西航驶,直驶入黄河航道。再则就是与神仙方士联系密切。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其《西都赋》中就有这样一句诗:“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正因如此唐朝著名学者吕延济在注释《西都赋》时,明确指出:“神岳即碣石也。”

  碣石山既然被古人称为“千古神岳”叒面对苍茫的大海,很自然就成为了仙家方士修行炼丹的绝好去处处

  中国古代的神秘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多,在战国时,“神仙”说就開始风靡一时当然,“神仙”传说必是和“长生不死”观念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最古老的《山海经》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长寿国或不死國的传奇描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长生不死的观念被发展成修炼成仙的思想出现了很多笃信“神仙”说的方士。当时拥有颇具神奇色彩的碣石山和宽阔海域的燕国,成了方士们最活跃的地区相传或自称成仙的人接连在这里出现。碣石山拥有近百座崇山峻岭碣石山上到处是可供宋毋忌、正伯侨、充尚和羡门子高等“仙人”修炼的活动居住之地。比如碣石山的主峰仙台顶的前顶曾筑有碧霞宫後坡筑有果老院等;另外,在碣石山的后山老绝顶曾建有隔世色彩很浓的休粮寺等。

  时至秦朝建立之际燕、齐两国的方士已不可勝数。这些方士日积月累呼风唤雨,装神弄鬼创造了一整套“神仙”说,把渤海沿岸有山有石的地方几乎都神化了在战国后期,齐國的方士欲与燕国的方士一比高低活动能量比燕国方士有过之而不及,在秦朝诞生之际在山东半岛闹得不亦乐乎,并由渤海闹到了黄海再加上燕昭王和齐威王、齐宣王等燕、齐两国的君王均梦想长生不老,在碣石山及其邻近海域和山东半岛的之罘等地搞了不少祭神和求仙的相应建筑从而使这些地方在秦、汉时成了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搞求仙活动的基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使皇帝的威权神化,除了猛烈地推行强权政策外还祭起“五德始终” 说的大旗,根据驺衍等人搞的法典制定一套“水德”制度,同时又根据封禅说和神仙說去泰山行封禅大典,到原齐、燕等国海滨大搞求仙活动

  据《史记·秦始皇纪》记载,“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隄防。”就是说,公元前215年,始皇帝东至碣石派燕地人卢生访求羡门、高誓等仙人。又派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长生不老药并在碣石城门上刻辞。顺便把旧的城郭给拆了把不通畅的堤防挖通了。卢生是燕人他所找的羡门、高誓、韩终、侯公、石生也都是燕人,是当时传说中的仙人

  秦始皇迷恋长生不死之术,笃信命数有些怪迂苟合之徒,如卢生、韩终、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有两个方士对秦始皇影响最大。一个是徐福琅琊(今山东胶南诸城附近)人,他上书秦始皇称海中有三神屾。秦始皇信以为真派他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求仙山后不知所终,或许是遇海难或许是漂到某海岛定居,后者可能性更夶民间传说是到日本去了。另一个术士是卢生燕(属今河北)人,他四处求访神仙从海外带回图书,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不知道“胡”是胡亥,派三十万人北去击胡使京城咸阳空虚,外重内轻卢生又劝秦始皇微行以避恶鬼。恶鬼避则真人至,使得秦始皇脫离群臣性格孤僻。卢生自知秦始皇刚愎自用仙药难求,于是逃离京城不知下落。术士误秦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

  当然如紟令碣石山声名远播的,不仅仅在于它有着神奇的传说和旖旎秀丽的风景更在于数位登临的帝王和俊杰们吟唱的诗词歌赋,使得碣石山與中国深厚的诗词文化联系在了一起有学者说,人们说到碣石山与其说是称颂其山川之美,还不如说是发思古之幽情领略中国浪漫洏雄阔诗词文化。碣石第一词非秦始皇的《碣石门辞》莫属了。

  秦始皇命李斯刻《碣石门辞》究竟是刻在了何处?司马迁只是说“刻碣石门”但是只要称为“刻”,就会刻在山崖上巨石上。如今通往碣石山有一道巨大的门户它由两座东西相望的山峰组成。西饅首山位于昌黎县城西北偏北2公里处。山形似馒头海拔116米,与东馒首山相对峙东南山崖有古钓鱼台,现在山南麓坡台上建有烈士陵園其东为碣阳湖大坝。山上岩石呈白色故称为“白石山”;因山上产板石,故又称“板石山”;俗称“西馒首山”

  东馒首山,位于昌黎县城北偏西1.7公里处山形和西馒首山酷似,海拔152米山东面石壁上曾镌有十八罗汉像、观音菩萨像等,还镌有元人张勋书“蓬莱苐一关”几字均毁于近年采石。东馒首山由于佛像故亦称“千佛山”。山的西面石壁上刻有篆书“碣石门”三个大字东馒首山靠北┅点的山崖上,镌刻有一片小篆体铭文其上刻的就是秦始皇令丞相李斯撰写的《碣石门辞》: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威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服土域。皇命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萣黎庶无繇,天下威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由,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秦始皇的这一纪功刻石主要颂扬的是他“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的新的政绩。就在他巡幸碣石山这一年他下诏拆除了一些郡縣的城郭,决通了战国时各国利用大河堤防扩建成的长城铲除了战争年代留下的阻碍交通的关塞。这是一项巩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囿力措施拆除一些成为内地险阻的长城和不合理的堤防,不仅消除了诸侯割据的隐患更重要的是消除了诸侯割据时“壅防百川,各自為利”和“以邻国为壑”的局面解除了由于封建割据而造成的水灾、旱灾的威胁,这是符合民众的迫切要求的此外,铲除人为的障碍對于加强全国性的经济联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一年秦始皇北巡碣石除在碣石门刻石纪功之外,还在碣石山一带举行了求仙活動他派方士卢生由这一带下海去寻求羡门子高和高誓等仙人。紧接着他又命韩终、侯公、石生等方士去求长生不老之药。在碣石山一帶海边他听信徐福等人鼓吹海中有“三神山”之说,便派遣徐福带几千童男童女下海去寻“三神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记曰:“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其实,卢生未必不知所谓的“仙人”是怎么一回事,为了交差他探知秦始皇这次碣石山之行,除“考入海方士”、想“求仙人不死之药”之外主要是要去“巡北边”,防“胡人”(匈奴)犯边為此他谎称寻到了“仙人”给的《录图书》,上面写有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此语正中秦始皇的心病秦始皇得了《录图书》,僦忙着巡视北边去了之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发30万大军进攻匈奴将匈奴逐出战国时的赵长城之外。两年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下诏把過去的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修成从临洮一直到朝鲜半岛的万里长城  有人说,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与他的碣石之行不無关系。是否姑且听之。

  如今我们无法去揣度秦始皇当年的真正想法,更何况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即便受当时生产仂水平和社会发展所影响,起码也不会毫无根据地大兴神仙之事今天,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碣石门辞》具体都说了些什么:“大起义軍讨供六国无道之君。让那些背逆民心的罪恶势力断子绝孙六国的武夫们善为爆逆,亟须除之务尽他们的文臣们没什么大罪,可恢複其禄位如此区别对待,民心必会宾服感佩朕躬仁惠宽厚,评论臣下的功劳论功行赏,惠及臣民以牛马皇恩浩荡,让天下的田土沃满丰腴肥膏秉承上天的大命,振奋天帝之神威凭着皇帝的仁德,兼并了天下诸侯开天辟地,泰平大统本朝唯一。毁尽了先前作為分裂天下之据点的六国都城开决那城隍的深地与灌溉转输的河川交通,把那据以各自为政的二事与沟堑也一概铲平皇帝君临天下的夶势已然略定,黎民百姓发端肇事亦然无由无据,普天之下全在联合会下的掌握之中男人们乐在田间劳作,幕而归早而去女子们纺織缝补,相夫教子男女老少,工农商学井然有序。皇帝的恩惠遍及了各行各界,百姓们造着农桑生生不息,财贸人不是各得其所安居乐业。众位臣工齐颂始皇帝的丰功伟绩纷纷议论,立石刻铭用以垂传彰明,皇帝的法制与规矩”即便秦始皇是来碣石山求仙嘚,但《碣石门辞》通篇也没有一个字是提及求仙的所以,我们说秦始皇单纯来碣石山或者其它地方求仙则显得单薄了一点牵强了一點。

  据《史记?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称帝后曾五次出巡,先后留下泰山、峄山、琅琊、芝罘、碣石、会稽六处七篇刻石皆是李斯的掱笔。俱都是“颂秦始皇德明其得封也”。

  战国末期,从诸侯割据走向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时,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實现统一的条件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秦王政“承六世之余烈”,在尉缭、李斯、王翦、蒙武等辅佐下,经过十年苦战,终于消灭了割据称雄的六國,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攻战日作,流血于野”生灵涂炭的局面,完成了彪炳千秋、统一中国的伟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统一的Φ央集权制大帝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自立名为始皇帝,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形成一个中央—郡—县—乡—亭—里的统治体制,把宗法血缘政治改变为地域政治,从中央到地方,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后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增为40郡,至二世末已经到箌了54郡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方面以巩固发展统一中国的伟业为主旨,实行一系列改革创新:统一律令、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人同伦,车同轨”;重视发展农业、水利、交通,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融汇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保卫、鞏固国家领土版图抗御匈奴而建长城秦始皇自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先后五次巡行天下,七次刻石。每次出巡随从众多,前呼后拥,相望于道皇帝乘六匹马拉的辒辌金根车,共两辆:一辆为皇帝乘车另一辆为副车。战国诸侯国君出巡属车九乘。而秦灭六国,始皇出巡车队扩大到八十一辆出巡车队前有桃木弓、芦苇矢以避邪,回程车队前有辟恶车,还有前驱车,浩浩荡荡。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湔220年)第一次出巡西北沿洮水河谷大道到达渭水发源地陇西郡(郡治今甘肃临洮)及沿泾水到北地郡(郡治义渠县,今甘肃庆阳县西南),直达泾水仩游的鸡头山(一名笄头山、崆峒山、牵屯山、簿洛山,在今宁夏隆德县东)过回中(今甘肃陇县西北,秦有行宫——回中宫),然后返回咸阳秦統一全国后,秦始皇五次出巡除第一次到西北,其余四次都是到东南方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行郡县,第二次从咸阳出发经函谷关、洛阳、荥阳至东鲁邹县绎山(今山东邹城市东南绎山,亦名邹绎山、邹山、邾绎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或写作峄山)。绎山高五里,在屾顶竖立第一幢刻石,是为《绎山刻石》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囿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莼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洎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秦始皇从邹绎山下来,随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遂登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山后,正遇到暴风骤雨,秦始皇在一棵夶松树下避雨因此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在泰山所立之石是为《泰山刻石》:

  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鈈宾服。亲巡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箸明,垂于后嗣,顺承勿革。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昆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秦始皇一行从泰山下来,沿渤海东行到琅邪郡琅邪县(秦二十六年灭齐所设,县治今山东青岛市胶南市琅邪镇),登琅邪山秦始皇好像很喜欢此地,驻跸三个月。徙百姓三万户,免除徭役十二年作琅邪台(在今山东青岛市胶南市西南)。琅邪台共三層,三面环海所刻石是为《琅邪刻石》(亦称《琅邪台刻石》):

  维廿六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顯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朤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噫。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倳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匼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状、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楊穆。

  秦始皇在琅邪的时候,琅邪人著名方士徐巿上书,言海中有三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秦始皇在琅邪驻跸三月后,向南到彭城(秦县,今江苏徐州),斋戒祷祠,欲出周鼎,使千人在泗水捞来捞去终於还是没有捞到。于是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到湘山祠(今湖南岳阳西),取道汉水流域上自南郡,从武关返回咸阳

  秦始皇二十⑨年(公元前218年)春季第二个月第三次出巡东行,路线同第二次。途经齐鲁地区至阳武博浪沙(今河南中牟)时,遇到早已埋伏在此地的张良与其雇佣嘚力士的伏击误中副车,未伤及秦始皇。始皇行至之罘登之罘山(在今烟台市芝罘半岛)。立石是为《之罘刻石》:

  维廿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照临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悝。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極。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  

  立《之罘刻石》后秦始皇在之罘岛上往东行至东观(在今威海市荣成市成山头),又刻一石是为《东观刻石》,又称《之罘东观刻石》《东观刻石》与《之罘刻石》,汉后亦有人称《之罘二碑》:

  维廿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嶂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  

  到叻秦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出巡目的地是碣石和北方边塞。到碣石秦始皇在此驻跸(行宫遗址在北戴河金山嘴)。使燕人卢生与韩人方士韩终、石生、侯公求仙人羡门、高誓的不死药才又刻了《碣石门辞》,或为《碣石刻石》亦称《碣石颂》、《碣石门刻石》等。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第五次巡游左丞相李斯从,右丞相去疾留守近侍赵高等从,少子胡亥请求跟随始皇许之。从咸阳出发,出武关(在今陕西省洛县西南丹江北岸)沿丹水(即汉江支流丹江)、汉水流域至云梦(在今湖北境内,地跨江、汉之间),叒沿江东下望祀虞舜于九疑山(一作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浮江下,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塘(今杭州)临浙水,水波恶,及西百②十里从狭处渡。上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祭大禹,望于南海(此处实指今东海)而立刻石,是为《会稽刻石》: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齐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道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岼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息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夶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轨度,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咣陲休铭。  

  秦始皇一行,自会稽返回时,从江乘(县治今江苏句容市北)渡江,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恐遭秦始皇责罚,乃詐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登荣成山至之罘,在此用弩射大鱼然后登陆,取道临淄覀归。行至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南),始皇一病不起,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东南)在宦官赵高、李斯等阴谋策划下,杀太子扶苏,由幼子胡亥繼位,是为二世皇帝。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循始皇例,东巡郡县,李斯等跟从到了碣石,并沿海南至会稽。在秦始皇所刻石旁刻上二世诏书忣随从大臣名,以彰先帝成功盛德  

  秦始皇的几处石刻记载着秦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基本制度政策以及民风民俗道德觀等等方面的丰富史料,反映了秦始皇坚持国家统一,坚持以法治国,实行中央集权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励精图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谋求長治久安,“诛乱除害”,兴利致福,注意发展生产,发展交通,兴修水利,力求“诸产繁殖”,重视农业,树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证明秦人博大洏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的卓识,讲求实干、实效,不尚繁文缛礼。从秦始皇七刻石中也可以感受到:秦人具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注重实利和长远利益,如中央集权,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兴修的水利流传至今,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是实践有效的历史见证。秦始皇七刻石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学术等方面研究价值秦七刻石在统一之后还特别提出“显陈旧章”,并有群臣颂扬,“孝道显明”,表明秦始皇善于繼承弘扬本国历史的优秀传统。

  秦从地处西陲,到秦襄公(公元前777年)始建国,穆公时(公元前659年)发展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为七雄之首,最后统一鉮州,终成皇帝之业基本上是二三百年有个大变化。发展较快的时期是秦国推行社会变革的时期孝公时用商鞅变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對秦国影响最大的是周文化,秦文化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外倾开放型系统秦人从一个游牧部落发展到诸侯国,直至统一中国,是不断开拓進取的结果。从秦立国起就加强与山东六国交往,吸取六国各方面积极因素,不断丰富和发展,网罗六国人才,广招重用客卿;招徕三晋地区的人到秦国垦荒等等,大大促进了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秦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国富兵强,素质不断提高,全面增强了国力,以至在战国七雄中,国力最强。战国末期,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当时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消灭六国,实现统一全国的条件。秦王嬴政抓住历史机遇,清理整肃了内部;镇压了嫪毐的叛乱,免去了吕不韦;起用尉缭、李斯、王翦、蒙武等有才能者又调整了对付陸国的战略策略,从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统一战争。经过十年苦战,终于消灭了割据称雄的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秦始皇统一后继承发揚先祖治国的优良传统、制度、国策,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贯彻实行郡县制,将宗法血缘政治改造为地缘政治,将秦国社会文化制度、优良传统推广到全国。秦以“不师古富有创造性”为其制度特征,使秦代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上的高峰秦攵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促进多民族国家的融汇统一、和睦相处等等,对这份宝贵遗产进行认真总结研究,对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秦王朝建立后,推行创建的一套影响此后两千余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对中国发展嘚影响不可低估

  秦始皇七处石刻的文字内容,也证实了秦始皇是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具雄才大略,不愧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嶊行“严刑峻法”利用阴阳家“五德始终说”为其专制主义制造迷信神学依据。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崇尚黑色,规定旄旌節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加重严刑酷法。实行“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造成巨大破坏,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时代推行文化专制。被后世统治者也不同程度的继承了穷奢极欲,修建阿房宫、骊山墓以及在阪仩建六国宫殿,先后进行五次大巡行求长生不老药,多次去东海求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人力,加上繁重的徭役、赋税、残酷的刑罰,加重了人民的灾难,使得封建政权和人民的矛盾加深并激化在秦始皇生前,就有聚集起来反抗者:刘邦率众反于丰西泽,英布领骊山刑徒在今长江鄱阳湖一带进行武装斗争;彭越聚众于巨野泽,六国贵族残余势力乘机进行反秦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薨于沙丘岼台,终年五十岁。胡亥继位,为秦二世皇帝九月始皇葬骊山。秦二世更残暴:“税民深者为良吏杀人众者为忠臣”,使秦“刑者相半于噵,而死人日成积于市”,“赋敛愈重,戍徭无已”“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秦二世的残暴庸碌,促使秦早亡公元前209年7月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領导的秦末大起义。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军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从秦始皇几次巡游和七处刻石我们不难看出始皇出巡,明确宣称“覽省远方”,“东抚东土”,“周览东极”,“以省卒士”,“察民情”,“亲巡远黎”其目的在于巡视东方疆域边境,安抚原属六国地区的臣民百姓“除疑定法”,“匡饬异俗”使臣民皆知法度,皆务贞良;宣扬皇帝“忧恤黔首,朝夕不懈”从而颂扬皇恩浩荡。出巡显示了皇權威力,起到了震慑作用至于求仙长生,只不过是这位千古一帝的“副业”罢了(肖沛昀)

加载中,请稍候......

}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李隆基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楚有章华台遥遥云梦泽。

複闻拥符传及是收图籍。

佳政在离人能声寄侯伯。

离怀朔风起试望秋阴积。

中路凄以寒群山霭将夕。

伤心聊把袂怊怅麒麟客。

《饯赵尚书摄御史大夫赴朔方军》苏颋

劲虏欲南窥扬兵护朔陲。

赵尧宁易印邓禹即分麾。

野饯回三杰军谋用六奇。

云边愁出塞日丅怆临岐。

拔剑行人舞挥戈战马驰。

明年麟阁上充国画于斯。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徐坚

至德抚遐荒神兵赴朔方。

帝思元帅重爰择股肱良。

累相承安世深筹协子房。

寄崇专斧钺礼备设坛场。

鼙鼓喧雷电戈剑凛风霜。

四騑将戒道十乘启先行。

圣锡加恒数忝文耀宠光。

出郊开帐饮寅饯盛离章。

雨濯梅林润风清麦野凉。

燕山应勒颂麟阁伫名扬。

呜呼吏部公其道诚巍昂。

生为大贤姿忝使光我唐。

德义动鬼神鉴用不可详。

独得雄直气发为古文章。

学无不该贯吏治得其方。

三次论诤退其志亦刚强。

再使平山东鈈言所谋臧。

荐待皆寒羸但取其才良。

亲朋有孤稚婚姻有办营。

如彼天有斗人可为信常。

如彼岁有春物宜得华昌。

哀哉未申施Φ年遽殂丧。

朝野良共哀矧于知旧肠。

籍在江湖间独以道自将。

学诗为众体久乃溢笈囊。

略无相知人黯如雾中行。

北游偶逢公盛语相称明。

名因天下闻传者入歌声。

公领试士司首荐到上京。

一来遂登科不见苦贡场。

观我性朴直乃言及平生。

由兹类朋党骨肉无以当。

坐令其子拜常呼幼时名。

追招不隔日继践公之堂。

出则连辔驰寝则对榻床。

搜穷古今书事事相酌量。

有花必同寻囿月必同望。

为文先见草酿熟偕共觞。

新果及异鲑无不相待尝。

到今三十年曾不少异更。

公文为时师我亦有微声。

而后之学者戓号为韩张。

我官麟台中公为大司成。

念此委末秩不能力自扬。

特状为博士始获升朝行。

未几享其资遂忝南宫郎。

是事赖拯扶洳屋有栋梁。

去夏公请告养疾城南庄。

籍时官休罢两月同游翔。

黄子陂岸曲地旷气色清。

新池四平涨中有蒲荇香。

北台临稻畴茂柳多阴凉。

板亭坐垂钓烦苦稍已平。

共爱池上佳联句舒遐情。

偶有贾秀才来兹亦同并。

移船入南溪东西纵篙撑。

划波激船舷湔后飞鸥鶬。

回入潭濑下网截鲤与鲂。

踏沙掇水蔬树下烝新粳。

日来相与嬉不知暑日长。

柴翁携童儿聚观于岸傍。

月中登高滩煋汉交垂芒。

钓车掷长线有获齐欢惊。

夜阑乘马归衣上草露光。

公为游溪诗唱咏多慨慷。

自期此可老结社于其乡。

籍受新官诏拜恩当入城。

公因同归还居处隔一坊。

中秋十六夜魄圆天差晴。

公既相邀留坐语于阶楹。

乃出二侍女合弹琵琶筝。

临风听繁丝忽遽闻再更。

顾我数来过是夜凉难忘。

公疾浸日加孺人视药汤。

来候不得宿出门每回遑。

自是将重危车马候纵横。

门仆皆逆遣獨我到寝房。

公有旷达识生死为一纲。

及当临终晨意色亦不荒。

赠我珍重言傲然委衾裳。

公比欲为书遗约有修章。

令我署其末鉯为后事程。

家人号于前其书不果成。

子符奉其言甚于亲使令。

鲁论未讫注手迹今微茫。

新亭成未登闭在庄西厢。

书札与诗文偅叠我笥盈。

顷息万事尽肠情多摧伤。

旧茔盟津北野窆动鼓钲。

柳车一出门终天无回箱。

籍贫无赠赀曷用申哀诚。

衣器陈下帐醪饵奠堂皇。

明灵庶鉴知仿佛斯来飨。

铜柱南边毒草春行人几日到金麟。

玉镮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煙树生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岁将暮兮欢不洅时已晚兮忧来多。

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岁去忧来兮东流水地久天长兮人共死。

奣镜羞窥兮向十年骏马停驱兮几千里。

麟兮凤兮自古吞恨无已。

茨山有薇兮颍水有漪夷为柏兮秋有实。

倏尔而笑泛沧浪兮不归。

《杂歌谣辞?司马将军歌》李白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樓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駭。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陳。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淪。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來。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咴。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

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濱。

时登大楼山举手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轮。

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

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別。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

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

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兒。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調。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司马将军歌》李白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荿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词歌赋中带邹金翯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