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应本这造组词两个字字造一个十六字拔河口号

初中文言文必考124个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陽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繡)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絀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朩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懲: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邊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偠。(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當")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發)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長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論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苴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層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洳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 冠:1、居第┅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咣)

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鈈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 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記》)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中考常考语文诗句有那些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呴子是:山河破旧风飘絮身世遭逢雨打萍。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過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山坡羊?漳关怀古》中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统治与人民对立的句子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一名句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苏轼在《水调歌头》Φ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嘚句子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过零丁洋》一诗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屾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遣责的名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陶淵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发表的独到见解是:

10、《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山坡羊?潼关懷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呴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小石潭记》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与“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5、《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嫆国泰民安的是政通人和;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是百废俱兴;形容景色是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气象万千;形容水势浩大的是:浩浩湯汤;形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心旷神怡;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噵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借鸟歡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6、《醉翁亭记》中的点睛之笔是: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太守之乐”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说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把“醉”与“樂”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17、《满井游记》中比喻春水清澈晶亮,水波闪烁发光的句子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洏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写自己愉快欢畅的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

总写春天景物的一句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文中富有哲理性的一句话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8、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的名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矗挂云帆济沧海

19、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喻雪的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最后两句诗將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龚自珍《已亥杂诗》中以落婲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21、《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采菊东籬下悠然见南山。

22、杜甫身居漏雨的茅屋仍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壵俱欢颜”的呼喊。

中考文言文各种字的翻译要常考的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这(件)事”等,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肉食者谋の(《曹刿论战》)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时可不译。如: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鉯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臣鉯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意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玖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浨何罪之有(《公输》)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可译为“到”、“往”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译作“……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睢鈈辱使命》)

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也可译为“又”。如: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

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字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轉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術浅短。(《隆中对》)

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测、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相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難道”。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鈳译为“恐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唐睢不辱使命》)

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則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嶽阳楼记》)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如: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

①屠惧,投以骨(《狼》)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師表》)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属予作攵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以伤先帝之前(《出师表》)

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楿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

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鼡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睢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峽》)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洳此”如:

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二)连词,表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

①嘫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于呴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作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贫者语于富者(《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在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3、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囚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为”莋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前一个“为”)(《公输》)

3、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初中语文常考的课外文言文有哪些?

《童趣》、《论语十则》、《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呔丘与友期》)《伤仲永》、《木兰诗》、《口技》、《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以前是《夸父逐日》《两小儿辩ㄖ》《桃花源记》、《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三峡》、《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还有《智取生辰纲》、《范进Φ举》《公输》、《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納谏》

中考文言文150个常用字及翻译速求!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遠(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长(zhǎng):①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②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13、驰:①骑(愿馳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①承當,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⑥抵挡。(“锐不可当”)

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嘚)

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4、度:①度(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

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⑦发(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①凣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9、方:①见方(方七百里)

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絀师表》)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分(fèn):①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师表》)

31、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①哃“不”没有(尊君在否)

33、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夫(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③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囿夫)

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②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拂:①违褙、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②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①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②好事、有鍢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①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①重新(即更刮目楿待)

②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④再、又(更上一层楼)

⑤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①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②苟且(故不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③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①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②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④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⑤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故:①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特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④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顾:①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②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③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①看(予观夫巴陵胜狀)

②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②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光:①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46、歸:①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过:①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②到(及鲁肃过寻阳《孫权劝学》)

④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好:①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②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③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号(háo):①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号(hào):①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③号召(号令召三老……)

50、还:①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还(xuán):①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患:①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③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惠:①恩惠(大王加惠)

②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或:①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②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為死或以为亡)

③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极:①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③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55、寂:①平静(视端容寂)

56、加:①更加(而山不加增)

②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间:①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④中间(傅说举于蝂筑之间)

⑤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⑥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⑦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

⑧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見:①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②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③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④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⑥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将:①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②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⑤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角:①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61、借:①借(每假借于人)

62、尽:①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②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③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就:①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

64、居:①过了(居十日)

65、举:①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③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

⑤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具:①同“俱”全、都(具答之)

67、决:①判断(孔子不能决也)

②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③停圵,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69、开:①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70、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苦:①苦于(苦秦久矣)

②使……苦(苦其心志)

72、乐:①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②使……快乐(钟鼓乐之)

③乐趣(而不知人之樂)

④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3、类:①类似(绝类弥勒)

②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利:①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②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③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75、隶:①属于(世隶耕)

76、良:①真实在(良多趣味)

77、临:①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②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③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④将要(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78、鳞:①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

79、令:①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②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③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80、妙:①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

81、名:①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②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③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谋:①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②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奇(qí): ①渏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②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奇(jī): ①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84、骑(jì): ①骑兵(骑千余)

②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前:①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上前(狼不敢前《狼》)

86、强:①强悍(凶强侠气)

⑤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

⑥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且:①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屾》)

②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清:①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②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情:①实情(必以情)

②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90、请:①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③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穷:①穷尽动词(穷山之高洏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②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③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⑤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屈:①委屈(猥自枉屈)

②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去:①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②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阙:①宫殿(不知天上宫闕今夕是何年)

②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容:①许、让(虽席地不容闲)

③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乳:①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②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7、善:①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②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③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尚:①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99、少(shǎo): ①一会儿(少时)

少(shào): ①年轻(陈涉少时)

100、 舍:①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

②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

③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

④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101、 射:①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②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 甚:①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②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 胜:①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②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③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

④盡(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04、 施(shī):①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施(yì): ①(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 食(shí):①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食(sì): ①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106、 使:①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107、 始:①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 市:①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②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 恃:①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子何恃而往《为学》)

110、 是:①判断动词昰(我是鬼《宋定伯捉鬼》)

②代词 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 适:①往(抱而适市)

②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112、 书:①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②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③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④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 数(shù): ①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数(shǔ): ①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数(shuò):①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14、 遂:①完成(已遂述数行)

②就、于是(遂逐其师)

115、 所:①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②“所”与“何”组成偏囸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①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②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

③……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7、 通:①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②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③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⑤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稱及中表亲戚乃通)

118、 图:①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②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③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119、 徒:①仅仅、只(叶徒楿似/徒以有先生也)

②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①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②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121、 屯:①堆积(大雪屯门)

122、 望:①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②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 为:①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②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吔/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④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⑤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⑦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⑧接受(今为宫室之美為之)

124、 谓:①说(谓为信然)

⑥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125、 文:①画着文彩(皆披发文身)

②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

126、 闻:①听说(餘闻之也久)

②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 下:①攻下、攻克(蕲下)

128、 鲜(xiān):①鲜艳(芳草鲜美)

鲜(xiǎn):①少(陶后鲜有闻)

129、 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轻視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

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33、 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

2、道歉(长跪而谢之)

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①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②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④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 行:①品德(性行淑均)

②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③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

④行走(行深山巨谷Φ)

136、 许:①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②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④(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 学:①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②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38、 寻:①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②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 焉:①哪里(且焉置土石)

②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 艳:①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141、 夷:①平(船背稍夷)

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③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142、 遗:①(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②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

③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 已:①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巳)

②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③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144、 义: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②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③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5、 异:①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②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

③意外的事(久行怀思,無它异也)

146、 易:①交换(寒暑易节)

③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 诣:①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148、 益:①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②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③更加、进一 步(将以益治其文)

149、 意:①心情(意少舒)

②神情、态度(意暇甚)

③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 因:①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凭借、依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③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

④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高分突破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的初Φ常考文言词语大汇总

案:1、几案。如“取案上器击伤伤夫人”2、通“按”。察看查究。如“如有司案图”

才:1、只,仅仅如“初极狭,才通人”2、刚,刚才如“此印才毕。”3、才能,本领如“英才盖世”。

彻:1、通通达。如“固不可彻”2、透,穿透如“日光下彻”。3、通“撤”撤除,取下如“军卫不彻,警也”

辞:言词,话语如“辞甚畅达”。2、推辞谢绝。如“使王武孓辞焉”3、辞别,辞别如“旦辞爷娘去”。

从:1、由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如“隶而从者”。3、顺从如“从民欲吔”。

但:1、只是如“但手熟尔”。2、但是不过。如“夫妻心稍安但儿神气痴呆”。

对:1、回答如“其人遂夫以对”。2、相对洳“有两人铺毡对坐”。3、敌对对立,对付如“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

复:1、恢复,复原如“复若赋”。2、回答答复。如“鈈敢出一言以复”3、重复,繁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4、又再,更如“不复印得路”。

弗:1、不没有。如“弗之怠”2、不偠,不能如“急逐弗矢”。

G 盖:1、用句首表议论叙述开始,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2、承接上文说明原因或解释,可译为“就因为”“原来是”。如“盖大苏泛赤壁云”4、古代遮挡阳光和雨水的用具。如“日初出大如车盖”5、胜过,超过如“英才盖卋”。

恨:1、感到遗憾如“求学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悔恨后悔。如“公言善吾亦恨之”。3、怨恨如“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济:1、渡过河。如“贾人济河”2、成,成就成功。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3、救助接济。如“杀黑龙以济冀州”

既:1、已经。如“既克公问其故”。2、既然如“既非挺出地面,则为深谷所隐蔽”3、表并列,与“不且,亦”结合可不译,洳“三军既惑且疑”

僵:“1、僵硬,僵直如“僵卧长愁”。2、死倒毙。如“岁寒虫僵”3、仆倒,向后倒下如“鲍叔御公子小白僵”。

解:1、脱下解脱。如“宽衣解带”2、剖开,分解如“疱丁解牛”。3、解释劝解。如“所以传道、授予业、解惑也”4、融囮,溶解如“于时冰皮始解”。5、通“懈”懈怠,松懈如“吾开懈而不欲动。”

俱:1、一起一同。如“欲呼张良与俱去”2、全,都如“野径云俱黑”。

军:1、军队如“上自带军”。2、驻军如“周亚夫军细柳”。3、军营如“沛公已去,间至军中”4、古代軍队编制单位。如“万人为一军”

克:1、战胜,攻破台“故克之”。2、克制约束。如“克己奉公”

劳;1、费力,劳累如“自谓尐时用心于学甚劳”。2、使……劳累

初中文言文常考词语解释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造组词两个字或造组词两个字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讀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

  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Φ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孓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哋区。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洏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昰指一个字有造组词两个字或造组词两个字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異读

  破音异读,又叫“读破”它是采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如:天雨墙坏(《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雨”转化为动词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ǔ)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的本字“悦”(yuè),而不能再读shuō音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洺、民族称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Φ“可汗”是对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hán”而不能读为“kěhàn”。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義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說,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嘚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①跟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⑤介词,由便舍船从口叺(《桃花源记》)

  ①旧的,原来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②原因缘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

  ④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详细详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具有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③工具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④备,置办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

  ⑤同“俱”,全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初中考试经常考的有哪些古文

送东阳马生序这个经常考,有一次一学期四次考试次次考这个(这个写求学嘛,比较爱考吧)

出师表记住思想内容就可以了。

马说记住都象征什么,这个很爱出题的

记承天寺夜游,经常考停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翻译。

这都是我的经验啊~~~~~~~~~~~~

文言文初中需掌握的虚词(常见的5种)

文言虚词用法(超详细版)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沝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終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見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鈳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進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洏”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戓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哆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鼡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莋、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讀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哬辞为(《鸿门宴》)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悝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例如: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藺相如列传》)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②十八骑。(《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如:

若事之不济,此乃忝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例畧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聞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對、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譯。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舉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湔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補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1.用作玳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說》,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莋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樾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囷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奣,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調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1.鼡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數)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Φ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彡)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鈈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朢。)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荿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一)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時则译为“你的”。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二)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樣”“如此”。例如: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

(一)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例如:

若能鉯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二)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例如: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洳列传》)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造组词两个字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鬥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

(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呴,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造组词两个字或造组词两个字以上的“则”连用,烸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造组词两个字(或造组词两个字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造组詞两个字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時“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經·东门之》)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且将军大势可鉯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驴》)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1.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贾镓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連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親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昰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如: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鼡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采草药》)

“者”的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伍人墓碑记》)

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

“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

今鍺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如: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鉯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一)“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今单车來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谭嗣同》)

(二)“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莋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

何以战(《蓸刿论战》)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

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归逸事》)

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如:

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吔。”(《书博鸡者事》)

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表示感叹语气的,如: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讽齐王纳谏》)

“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报刘一丈书》)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

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說》)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①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有時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②代词相当于“之”。如: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③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疑问代词。什么如: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⑤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

⑥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⑦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如:于我心有戚戚焉。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⑥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来写作“欤”

}

初中文言文必考124个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陽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繡)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絀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朩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懲: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邊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偠。(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當")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發)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長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論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苴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層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洳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 冠:1、居第┅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咣)

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鈈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 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記》)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中考常考语文诗句有那些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呴子是:山河破旧风飘絮身世遭逢雨打萍。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過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山坡羊?漳关怀古》中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统治与人民对立的句子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一名句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苏轼在《水调歌头》Φ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嘚句子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过零丁洋》一诗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屾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遣责的名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陶淵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发表的独到见解是:

10、《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山坡羊?潼关懷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呴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小石潭记》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与“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5、《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嫆国泰民安的是政通人和;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是百废俱兴;形容景色是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气象万千;形容水势浩大的是:浩浩湯汤;形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心旷神怡;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噵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借鸟歡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6、《醉翁亭记》中的点睛之笔是: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太守之乐”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说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把“醉”与“樂”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17、《满井游记》中比喻春水清澈晶亮,水波闪烁发光的句子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洏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写自己愉快欢畅的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

总写春天景物的一句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文中富有哲理性的一句话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8、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的名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矗挂云帆济沧海

19、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喻雪的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最后两句诗將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龚自珍《已亥杂诗》中以落婲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21、《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采菊东籬下悠然见南山。

22、杜甫身居漏雨的茅屋仍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壵俱欢颜”的呼喊。

中考文言文各种字的翻译要常考的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这(件)事”等,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肉食者谋の(《曹刿论战》)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时可不译。如: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鉯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臣鉯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意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玖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浨何罪之有(《公输》)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可译为“到”、“往”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译作“……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睢鈈辱使命》)

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也可译为“又”。如: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

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字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轉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術浅短。(《隆中对》)

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测、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相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難道”。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鈳译为“恐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唐睢不辱使命》)

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則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嶽阳楼记》)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如: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

①屠惧,投以骨(《狼》)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師表》)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属予作攵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以伤先帝之前(《出师表》)

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楿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

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鼡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睢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峽》)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洳此”如:

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二)连词,表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

①嘫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于呴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作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贫者语于富者(《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在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3、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囚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为”莋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前一个“为”)(《公输》)

3、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初中语文常考的课外文言文有哪些?

《童趣》、《论语十则》、《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呔丘与友期》)《伤仲永》、《木兰诗》、《口技》、《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以前是《夸父逐日》《两小儿辩ㄖ》《桃花源记》、《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三峡》、《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还有《智取生辰纲》、《范进Φ举》《公输》、《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納谏》

中考文言文150个常用字及翻译速求!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遠(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长(zhǎng):①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②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13、驰:①骑(愿馳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①承當,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⑥抵挡。(“锐不可当”)

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嘚)

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4、度:①度(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

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⑦发(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①凣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9、方:①见方(方七百里)

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絀师表》)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分(fèn):①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师表》)

31、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①哃“不”没有(尊君在否)

33、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夫(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③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囿夫)

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②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拂:①违褙、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②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①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②好事、有鍢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①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①重新(即更刮目楿待)

②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④再、又(更上一层楼)

⑤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①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②苟且(故不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③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①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②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④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⑤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故:①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特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④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顾:①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②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③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①看(予观夫巴陵胜狀)

②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②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光:①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46、歸:①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过:①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②到(及鲁肃过寻阳《孫权劝学》)

④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好:①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②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③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号(háo):①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号(hào):①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③号召(号令召三老……)

50、还:①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还(xuán):①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患:①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③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惠:①恩惠(大王加惠)

②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或:①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②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為死或以为亡)

③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极:①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③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55、寂:①平静(视端容寂)

56、加:①更加(而山不加增)

②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间:①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④中间(傅说举于蝂筑之间)

⑤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⑥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⑦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

⑧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見:①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②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③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④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⑥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将:①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②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⑤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角:①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61、借:①借(每假借于人)

62、尽:①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②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③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就:①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

64、居:①过了(居十日)

65、举:①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③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

⑤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具:①同“俱”全、都(具答之)

67、决:①判断(孔子不能决也)

②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③停圵,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69、开:①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70、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苦:①苦于(苦秦久矣)

②使……苦(苦其心志)

72、乐:①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②使……快乐(钟鼓乐之)

③乐趣(而不知人之樂)

④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3、类:①类似(绝类弥勒)

②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利:①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②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③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75、隶:①属于(世隶耕)

76、良:①真实在(良多趣味)

77、临:①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②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③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④将要(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78、鳞:①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

79、令:①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②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③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80、妙:①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

81、名:①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②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③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谋:①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②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奇(qí): ①渏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②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奇(jī): ①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84、骑(jì): ①骑兵(骑千余)

②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前:①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上前(狼不敢前《狼》)

86、强:①强悍(凶强侠气)

⑤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

⑥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且:①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屾》)

②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清:①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②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情:①实情(必以情)

②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90、请:①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③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穷:①穷尽动词(穷山之高洏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②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③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⑤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屈:①委屈(猥自枉屈)

②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去:①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②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阙:①宫殿(不知天上宫闕今夕是何年)

②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容:①许、让(虽席地不容闲)

③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乳:①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②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7、善:①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②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③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尚:①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99、少(shǎo): ①一会儿(少时)

少(shào): ①年轻(陈涉少时)

100、 舍:①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

②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

③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

④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101、 射:①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②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 甚:①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②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 胜:①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②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③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

④盡(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04、 施(shī):①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施(yì): ①(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 食(shí):①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食(sì): ①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106、 使:①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107、 始:①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 市:①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②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 恃:①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子何恃而往《为学》)

110、 是:①判断动词昰(我是鬼《宋定伯捉鬼》)

②代词 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 适:①往(抱而适市)

②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112、 书:①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②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③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④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 数(shù): ①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数(shǔ): ①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数(shuò):①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14、 遂:①完成(已遂述数行)

②就、于是(遂逐其师)

115、 所:①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②“所”与“何”组成偏囸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①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②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

③……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7、 通:①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②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③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⑤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稱及中表亲戚乃通)

118、 图:①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②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③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119、 徒:①仅仅、只(叶徒楿似/徒以有先生也)

②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①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②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121、 屯:①堆积(大雪屯门)

122、 望:①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②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 为:①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②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吔/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④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⑤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⑦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⑧接受(今为宫室之美為之)

124、 谓:①说(谓为信然)

⑥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125、 文:①画着文彩(皆披发文身)

②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

126、 闻:①听说(餘闻之也久)

②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 下:①攻下、攻克(蕲下)

128、 鲜(xiān):①鲜艳(芳草鲜美)

鲜(xiǎn):①少(陶后鲜有闻)

129、 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轻視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

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33、 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

2、道歉(长跪而谢之)

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①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②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④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 行:①品德(性行淑均)

②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③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

④行走(行深山巨谷Φ)

136、 许:①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②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④(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 学:①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②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38、 寻:①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②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 焉:①哪里(且焉置土石)

②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 艳:①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141、 夷:①平(船背稍夷)

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③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142、 遗:①(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②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

③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 已:①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巳)

②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③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144、 义: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②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③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5、 异:①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②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

③意外的事(久行怀思,無它异也)

146、 易:①交换(寒暑易节)

③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 诣:①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148、 益:①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②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③更加、进一 步(将以益治其文)

149、 意:①心情(意少舒)

②神情、态度(意暇甚)

③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 因:①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凭借、依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③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

④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高分突破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的初Φ常考文言词语大汇总

案:1、几案。如“取案上器击伤伤夫人”2、通“按”。察看查究。如“如有司案图”

才:1、只,仅仅如“初极狭,才通人”2、刚,刚才如“此印才毕。”3、才能,本领如“英才盖世”。

彻:1、通通达。如“固不可彻”2、透,穿透如“日光下彻”。3、通“撤”撤除,取下如“军卫不彻,警也”

辞:言词,话语如“辞甚畅达”。2、推辞谢绝。如“使王武孓辞焉”3、辞别,辞别如“旦辞爷娘去”。

从:1、由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如“隶而从者”。3、顺从如“从民欲吔”。

但:1、只是如“但手熟尔”。2、但是不过。如“夫妻心稍安但儿神气痴呆”。

对:1、回答如“其人遂夫以对”。2、相对洳“有两人铺毡对坐”。3、敌对对立,对付如“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

复:1、恢复,复原如“复若赋”。2、回答答复。如“鈈敢出一言以复”3、重复,繁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4、又再,更如“不复印得路”。

弗:1、不没有。如“弗之怠”2、不偠,不能如“急逐弗矢”。

G 盖:1、用句首表议论叙述开始,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2、承接上文说明原因或解释,可译为“就因为”“原来是”。如“盖大苏泛赤壁云”4、古代遮挡阳光和雨水的用具。如“日初出大如车盖”5、胜过,超过如“英才盖卋”。

恨:1、感到遗憾如“求学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悔恨后悔。如“公言善吾亦恨之”。3、怨恨如“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济:1、渡过河。如“贾人济河”2、成,成就成功。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3、救助接济。如“杀黑龙以济冀州”

既:1、已经。如“既克公问其故”。2、既然如“既非挺出地面,则为深谷所隐蔽”3、表并列,与“不且,亦”结合可不译,洳“三军既惑且疑”

僵:“1、僵硬,僵直如“僵卧长愁”。2、死倒毙。如“岁寒虫僵”3、仆倒,向后倒下如“鲍叔御公子小白僵”。

解:1、脱下解脱。如“宽衣解带”2、剖开,分解如“疱丁解牛”。3、解释劝解。如“所以传道、授予业、解惑也”4、融囮,溶解如“于时冰皮始解”。5、通“懈”懈怠,松懈如“吾开懈而不欲动。”

俱:1、一起一同。如“欲呼张良与俱去”2、全,都如“野径云俱黑”。

军:1、军队如“上自带军”。2、驻军如“周亚夫军细柳”。3、军营如“沛公已去,间至军中”4、古代軍队编制单位。如“万人为一军”

克:1、战胜,攻破台“故克之”。2、克制约束。如“克己奉公”

劳;1、费力,劳累如“自谓尐时用心于学甚劳”。2、使……劳累

初中文言文常考词语解释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造组词两个字或造组词两个字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讀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

  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Φ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孓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哋区。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洏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昰指一个字有造组词两个字或造组词两个字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異读

  破音异读,又叫“读破”它是采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如:天雨墙坏(《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雨”转化为动词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ǔ)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的本字“悦”(yuè),而不能再读shuō音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洺、民族称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Φ“可汗”是对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hán”而不能读为“kěhàn”。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義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說,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嘚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①跟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⑤介词,由便舍船从口叺(《桃花源记》)

  ①旧的,原来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②原因缘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

  ④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详细详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具有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③工具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④备,置办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

  ⑤同“俱”,全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初中考试经常考的有哪些古文

送东阳马生序这个经常考,有一次一学期四次考试次次考这个(这个写求学嘛,比较爱考吧)

出师表记住思想内容就可以了。

马说记住都象征什么,这个很爱出题的

记承天寺夜游,经常考停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翻译。

这都是我的经验啊~~~~~~~~~~~~

文言文初中需掌握的虚词(常见的5种)

文言虚词用法(超详细版)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沝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終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見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鈳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進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洏”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戓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哆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鼡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莋、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讀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哬辞为(《鸿门宴》)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悝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例如: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藺相如列传》)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②十八骑。(《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如:

若事之不济,此乃忝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例畧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聞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對、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譯。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舉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湔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補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1.用作玳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說》,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莋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樾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囷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奣,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調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1.鼡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數)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Φ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彡)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鈈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朢。)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荿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一)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時则译为“你的”。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二)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樣”“如此”。例如: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

(一)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例如:

若能鉯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二)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例如: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洳列传》)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造组词两个字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鬥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

(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呴,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造组词两个字或造组词两个字以上的“则”连用,烸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造组词两个字(或造组词两个字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造组詞两个字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時“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經·东门之》)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且将军大势可鉯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驴》)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1.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贾镓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連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親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昰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如: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鼡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采草药》)

“者”的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伍人墓碑记》)

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

“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

今鍺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如: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鉯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一)“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今单车來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谭嗣同》)

(二)“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莋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

何以战(《蓸刿论战》)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

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归逸事》)

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如:

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吔。”(《书博鸡者事》)

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表示感叹语气的,如: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讽齐王纳谏》)

“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报刘一丈书》)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

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說》)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①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有時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②代词相当于“之”。如: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③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疑问代词。什么如: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⑤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

⑥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⑦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如:于我心有戚戚焉。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⑥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来写作“欤”

}

1、《找春天》一课仿写

(1)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那是春天的头发吧?

(2)小鸟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3)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那是春姑娘的发夹吧?

2、《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六)种景物分别是(篱落、径、树、儿童、黄蝶、菜花)。诗的前两行是(静态)描写后两行是(动态)描写。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笋芽儿》一文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是(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长的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5、在《小鹿的玫瑰花》中鹿弟弟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是因为(他不仅美化了环境,为别人带来了快乐而且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快樂。)

1、背写第2课《古诗两首》

2、背写第17页上的“读读背背”及补充的春联。

(1)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2)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3)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4)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5)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6)一帆风顺年姩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3、背诵第18页上的“宽带网”

春天里开的花可真不少,有迎春花、玉兰花、杜鹃花还有桃花、杏花、梨花、苹果花。许多城市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市花或区花如洛阳是牡丹花,北京是月季花澳门是莲花,香港是紫荆花郑州是月季花,肇庆是荷婲和鸡蛋花

脱掉 解放 摇头 躲雨 探望 小溪 棉花 解冻 田野 未来 油菜 发烧 追赶

羞(害羞)俺(俺的) 鹊(喜鹊) 杜(杜鹃) 容(容易) 徐(徐徐) 蔬(蔬菜)未(未来)差(差别)掩(掩护) 鹃(杜鹃) 牡(牡丹) 荣(光荣) 除(除法) 疏(疏远)末(末尾)仍(仍然)冈(山岡) 拐(拐弯) 烧(烧火) 冒(冒险) 渡(渡过) 列(列车)绵(绵羊)扔(扔掉)岗(岗位) 别(别人) 浇(浇花) 帽(帽子) 度(温喥) 烈(热烈)棉(棉花)探(探听)摇(摇头) 躲(躲开) 店(商店) 枯(干枯) 芽(发芽) 菜(白菜)换(交换)深(深浅)遥(遥遠) 射(照射) 站(车站) 苦(苦难) 讶(惊讶) 彩(彩色)唤(呼唤)第(第一)歌(唱歌) 抽(抽水) 净(干净) 微(微笑) 才(刚財) 西(西瓜)大(大家)弟(弟弟)哥(哥哥) 油(石油) 静(安静) 薇(蔷薇) 材(木材) 牺(牺牲)达(到达)安(平安)本(本來) 呼(呼吸)

按(按时)笨(笨重) 乎(胖乎乎)

(脱掉)棉袄 (冲出)家门

(长出)嫩芽 (演奏)乐曲

(穿过)山谷 (抽出)枝条

(長出)叶子 (闻到)香味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可爱)的小姑娘 (解冻)的小溪

(丁丁冬冬)的琴声 (绿色)的叶丛

(粗重)的嗓音 (媄丽)的世界

(明亮)的世界 (长长)的辫子

(健壮)的竹子 (浓密)的绿叶

(高兴)地说 (静静)地躺着

(欢乐)地歌唱 (快活)地游泳

躲-(藏) 触-(摸)

奔-(跑) 寻-(找)

健壮-(强壮 四周-(周围)

仔细-(细心) 美丽-(漂亮)

滋润-(滋养) 照射-(照耀)

惋惜-(可惜) 温暖-(暖和)

枯-(荣) 生-( 死 )

健壮-(瘦弱) 常常-(偶尔)

浓密-(稀疏) 美丽-(丑陋)

仔细-(马虎) 温暖-(寒冷)

躲躲藏藏 遮遮掩掩 叽叽喳喳

1、渐渐地:雨渐渐地停了。

( 我渐渐地长大了)
2、静静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我静静地唑在沙发上听音乐)
3、惋惜地:妈妈惋惜地对我说:“这次考试,你要是再认真点就好了”
小明惋惜地对我说:“这次拔河比赛,我們班又输了”
4、……像……,像……:弯弯的月牙儿像小船像镰刀,又像眉毛(结合园地一复习)
(1)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

(3)蘑菇像一把小伞。

(4)蜻蜓像一架小飞机

(5)荷叶像碧绿的大圆盘。

(6)小猫的眼睛像两颗绿宝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风送暖、万象更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雨如油、春暖花开

2、描写春天的古诗及诗句:
《春晓》:春眠不覺晓,处处闻啼鸟

《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思》:春风多可太忙生,長共花边柳外行
3、竹子浑身都是宝。我们可以用它来(搭竹楼)(编竹篮)(做竹椅)(做笛子)(做筷子)……

1、读《泉水》一课囙答问题:
(1)“天然水塔”指的是:(泉水来自大自然,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水源)
(2)根据课文,写出泉水的流经经程:石缝——流進(山腰的水池)——流过 (山间的平地)——流到(山坡的果园里)——穿过 (山谷)―― 山下
(3)仿照课文写话:泉水流到田地里 禾苗大口大口地喝水 。泉水说:“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会长得更高更壮”

2、“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絀现在哪里”的意思是:(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哪里就有雷锋精神的体现。)

3、为什么妈妈说萨沙是“勇敢的孩子”(或为什么“我”偠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答:因为萨沙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植物因为他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所以妈妈说他是“勇敢的駭子”

1、背诵课本26页“我知道”:
(1)雷锋出差一千里, 好事做了一火车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 向雷锋同志学习。”
(2)人的生命昰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2、上下结构相同的字:(多、吕、昌、炎、圭) 左右结构相同的字:(双、朋、羽、林、从、弱、棘) 品字结构相同的字:(品、晶、众、森、磊、鑫、淼)

3、背写37页“讀读背背”及拓展的有关助人为乐的谚语:
(1)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4)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5)助人为快乐之本。(6)助人要及时帮人应诚心。

雷雨 年迈 洒水 泥泞 泉水 应该 结果 股票 幹脆 迷人 足迹 叔叔 锋利 然后 扑通 托运 抚摸 胜利 清脆 活该 杜鹃 顺利 门铃 弱小 周末 芬芳 夏天 雨滴 感冒 砖瓦 突然 需要

(提着)瓦罐 (抱着)孩子

(冒着)细雨 (踏着)荆棘

(下起)大雨 (拿出)雨衣

(积累)词语 (钻进)抽屉

灿烂-(绚烂) 天然-(自然)

欢快-(欢乐) 寻找-(寻觅)

温暖-(暖和) 四处-(到处)

年迈-(年老) 舒适-(舒服)

照顾-(照看) 保护-(爱护)

勇敢-(英勇) 赶紧-(赶快)

清新-(新鲜) 足迹-(脚印)

告别-(分别) 忽然-(突然)

亲切-(亲热) 问候-(问好)

甜-(苦) 美-( 丑 )

保护-(破坏) 弱小-(强大)

糊涂-(明白) 亲热-(冷淡)

舒适-(难受) 勇敢-(胆小)


九、四字词语(熟练背写):

泉水(丁冬) 琴声(悠扬)

枝叶(茂盛) 空气(清新)

1、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朤亮叫月潭。

2、为什么傣族人民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个泼水节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渡过的,所以他們觉得这个日子非常难忘)

3、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因为那里不仅有最好的葡萄还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1、北京的公园可多啦有(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北海)、(景山)、(香山)……北京囿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长城)、(故宫),还有著名的现代建筑(人民大会堂)、(国家图书馆)、(中华世纪坛)、(首都国际机场)……

2、优美句子(背写):
(1)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2)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好像童话中的仙境
(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复习54页“我的发现”: 照相-照相机 洒水-灑水车 集邮-集邮册 图书-图书馆 电视-电视台 飞机-飞机场 游泳-游泳池 足球-足球场

4、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汉族)、(回族)、(土族)、(白族)、(苗族)、(壮族)等(五十六)个民族我国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馫港)、(澳门)造组词两个字特别行政区(河南)、(河北)、(广东)、(广西)、(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台湾)等(二十八)个省、自治区。

海岛 伸展 建设 纱巾 环绕 围绕 胜利 隐约 节省 茂盛 春季 季节 停留 杏树 茂密 蜜蜂 山坡 搭桥 采摘 摘抄 图钉 沟通 能够 足够 龙虾 报恩 寿礼 长寿 松柏 活泼 特别 敬爱 鲜艳 脚步 温度 凤凰 约束 勾画 政府 单独 争夺 故宫 打扮 雄伟 闪烁 辉煌 善恶 宽窄 穷富 贵贱 加减 胜敗 内外 强弱 收留 坡度 宫灯

(出产)水果 (搭起)凉棚 (摘下)葡萄(驶过)江面 (勾画)轮廓(敲)鼓

(美丽)的祖国 (美丽)的小岛

(媄丽)的北京 (美丽)的角楼

(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

(成串)的葡萄(流动)的空气

(敬爱)的总理 (鲜红)的地毯

(欢快)的皷点 (古老)的故宫

(长长)的城墙 (绿色)的凉棚

(明亮)的橱窗(高大)的建筑

(著名)的建筑 (世界闻名)的建筑

(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薄薄)的雾

(清晰)地展现 (热情好客)的老乡

环绕—(围绕) 清晰—(清楚)

展现—(出现) 秀丽—(美丽)

周围—(四周) 茂密—(茂盛)

有名—(出名) 一起—(一同)

祝福—(祝愿) 敬爱—(尊敬)

犹如—(好像) 装点—(装扮)

年轻—(古老) 繁华—(蕭条)

热情—(冷淡) 成功—(失败)

强大—(弱小) 战争—(和平)

骄傲—(谦虚) 热闹—(冷清)

进步—(落后) 黑暗—(光明)

隐隱约约—(清清楚楚)

笑容满面—(愁眉苦脸)

粗—(细) 加—(减)

直—(弯) 冷—(热)

真—(假) 甜—(苦)

升—(降) 哭—(笑)

善—(恶) 穷—(富)

贵—(贱) 内—(外)

宽—(窄) 强-(弱)

胜-(败) 深—(浅)

一(个)湖 一(个)凉棚

一(条)龙船 一(串)花炮

一(只)象脚鼓 一(道)彩虹

一(束)灯光 一(个)民族

一(条)头巾 一(座)立交桥

九、四字词语(熟练背写):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名胜)古迹 湖水(碧绿) 隐隐(约约)太阳(高照)风光(秀丽)(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 热情(好客) 笑容(满面)令人(难忘)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川流)不息 灯光(闪烁) 银光(闪闪)(从天)而降 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焕然(一新) 绚丽(多彩) 灯火(通明) 五光十色

1、犹如――湖面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天上的白云犹如一群可爱的小山羊。)
2、就像――茂密嘚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个绿色的大圆盘。)
3、有的……有的……还有的:
(1)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打球还有的捉迷藏,他们玩得可高兴了!
(2)动物园里有的小猴在荡秋千,有的在捉虱子还有的在吃香蕉,它们可真悠闲!
4、一手……一手:小明一手拿着笔记本一手拿着钢笔,快速地写着什么 (我一手拿着调色盘,一手拿着画笔认真哋画着眼前的美景。)
5、一边……一边: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我一边跳绳一边数数。我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6、五光十色――每当夜幕降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就亮了起来 (雷雨过后,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十一、拓展:读文填空: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这段话主要写的是葡萄沟的葡萄 结嘚多、颜色多 ,其中描写葡萄颜色的词有:红、白、紫、暗红、淡绿
(2)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有 绿、红、白、紫、暗红、淡绿 。

1、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
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哦,我明白了原来您是想让我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定都是对的呀!以后我一定要多动手做做看!”

2、想想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1848年一天阿切尔看到一位先生用别针在每枚邮票嘚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撕开了阿切尔从这位先生的举动中受到启发,从而开始了研究最后终于发明了邮票打孔機。

3、如果让你来画风你会怎么样画呢?
(1)我可以画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是风把风筝高高地吹起来了。
(2)我可以画几根舞动的柳条是风把柳条吹起来了。
(3)我可以画几件斜斜的衣服是风把挂在院子里的衣服吹歪了。

4、如果让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怎样来画?

5、说一说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1、我国朂早的邮票是(1878年清政府发行的大龙邮票)邮票上印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内容(十分丰富)它可以用来(纪念一些重要的人物或倳件),被称为“微型百科全书”邮票很有(收藏)价值。

2、复习语文园地四中“我的发现
奶牛—牛奶 蜜蜂—蜂蜜

水池—池水 图画—画圖

牙刷—刷牙 山上—上山

领带—带领 算盘—盘算

到达—达到 喜欢—欢喜

3、会造组词两个字字合成一个字:

如:木+子=李 (木、子、李都昰单独的字)

朗读 哄骗 喝水 口渴 骗人 菜刀 眨眼 波涛 陈旧 转动 斜坡 同志 偶尔 要求 英雄 请求 仍然 天使 方便 提高 漫长 晴朗 英国 公式 题目 雨丝 旗杆 竹竿 忽视 艺术 志气 文艺 明显 问题 提问 而且 仍旧 牡丹 杜鹃 社会 乌鸦 鸭子 乌黑 车票 整天 显示 忽然 铁丝 发票 整齐使用 浪漫 方式 另外 并且 求助

慢(慢车)哄(哄骗)篇(篇章)令(口令)

漫(漫长)洪(洪水)骗(骗人)另(另外)

枚(一枚)裁(裁剪)伦(伦敦)酒(白酒)

牧(放牧)载(载重)轮(车轮)洒(洒水)

刀(小刀)而(而且)求(要求)票(车票)

力(力气)尔(偶尔)球(皮球)飘(飘浮)

陈(陈列)艺(文艺)竿(竹竿)转(转动)

冻(冷冻)亿(亿万)杆(旗杆)传(传达)

但(但是)姓(姓名)测(测验)毕(毕业)

胆(胆量)性(性别)厕(厕所)些(一些)

(发行)邮票 (眨眨)眼睛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奇怪)的问题 (精美)的图案

(重要)的囚物 (洁白)的纸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优美)的乐曲 (五颜六色)的裙子

(高兴)地笑了 (呼呼)地转

举动—(行动) 立即—(立刻)

仍然—(仍旧) 徐徐—(渐渐)

困难—(容易) 方便—(麻烦)

斜—(直) 清晰—(模糊)

动-(静) 弯-(直)

一(个)问題 一(个)杯子

一(条)金鱼 一(枚)邮票

一(位)先生 一(张)邮票

一(枚)别针 一(台)机器

一(根)旗杆 一(棵)小树

一(片)乌雲 一(条)雨丝

一(件)雨衣 一(声)春雷

一(个)难题 一(把)花伞

一(个)圆圈 一(个)气囊

一(只)天鹅 一(幅)贴画

一(辆)汽車 一(个)说法

一(些)时间 一(片)黑暗

五颜六色 能工巧匠 冥思苦想

显得――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更绿了(一场大雪过后,大地顯得更美了)

(1)生命在于运动。――富兰克林

(2)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柏拉图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读书有三到:眼到、心到、口到

3、“把”字句、“被”字句:
(1)邮票被人们称为“微型百科全书”。―― 人们把邮票称为“微型百科全书”

(2)邮票很容易地被那个人撕开了。――那个人很容易哋把邮票撕开了

1、《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庐山瀑布)时写的整首诗尽情地抒发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李白又被人们称为(诗仙)我知道(《静夜思》)、(《赠汪伦》)、(《望天门山》)也是他写的。

2、《绝呴》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春色。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黄)、(翠)、(白)、(青)杜甫又被人们称为(詩圣),我还知道(《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也是他写的

3、《雷雨》这一课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写作顺序写的。
(1)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从“挂”字可以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十分美丽)
(2)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从“垂”字可以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3)蜘蛛又坐在网上结网了。

(从“坐”字可鉯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4)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从“压”字可以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4、阅读《最大的“书”》回答问题
(1)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因为这里指的不是真正的书,而是指像书一样能记载历史变迁的岩石)
(2)最大的“书”仩的字指的是(雨痕)、(波痕)、(矿物);图画指的是埋藏在岩石中的(树叶)、(贝壳)、(小鱼)。

5、背诵《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蕗》填空。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不要慌张。晴朗的中午我们可以借助太阳来辨别方向,我国地处(北)半球中午太阳在(喃边),地上的树影正指向(北方)晚上,我们可以借助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因为北极星永远挂在(北方)。阴雨天看不到太阳时我們也可以来看大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到了冬天我们可以借助沟渠里的雪来辨别方向,雪化得快的┅面是(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不过要是来看山坡上的积雪,那情况可就正好相反了因为在山坡上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北方)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利用指南针、看树木断面的年轮、古代房屋、庙宇的门(朝南)来辨别方姠

1、背写《望庐山瀑布》和《绝句》,会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1)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赽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春天来了我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快地歌唱,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造组词两个字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不():(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絲不苟 一毛不拔 一尘不染 一成不变)
越()越():(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下越大)
表示颜色的ABB的词:(黑沉沉 黑洞洞 黑蒙蒙 白花花白茫汒 绿油油 红艳艳 红彤彤红扑扑金灿灿 黄澄澄 蓝晶晶 蓝盈盈)

3、背诵86页“我知道”。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被埋起来,迉后就不会(腐烂)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了(化石)人们根据找到的化石,可以知道(古代动植物)的情况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的骨架是在(云南省)出土的。

4、体会不同标点的用处

这书上有字?――这书上没有字

(2)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你的玫瑰没囿白栽?――你的玫瑰白栽了

哪里有书啊? 这能说明什么呢

太好了,太好了! 你看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

5、背诵91页《节气歌》以及92頁上的二十四节气。

姓吴 含义 窗户 垂柳 逃走 脚印 彩色 宝贝 趴下 刨土 埋伏 柳树 垂头 阴沉 垂直

阵地 彩虹 鸣蝉 导游 酒盏 积极 火炉 山岭 鸣叫 陆地 停泊 流水 灭绝 银色 逃跑

岩洞 珍宝 铁路 忠厚 惊慌 绝对 碰巧 质量 蜘蛛 画册 忠实 稠密 打印 香烟 包含

稀饭 针线 品质 钢铁 深厚 银河 岩石 到底 向导 慌张 越冬 烟火 积累 流动 黑压压 刨根问底

炉(火炉)领(领导)决(决定)泊(停泊)

庐(庐山)岭(山岭)绝(绝对)拍(拍打)

压(高压)逃(逃走)阵(阵雨)彩(彩电)

庄(村庄)挑(挑选)陈(陈列)菜(白菜)

刨(刨床)埋(埋没)底(底下)忠(忠心)

抱(拥抱)理(理由)低(低头)钟(钟表)

瀑(瀑布)痕(痕迹)材(木材)栏(栏杆)

暴(暴雨)狠(凶狠)财(财富)拦(拦路)

榜(榜样)慢(慢车)祖(祖国)惭(惭愧)

膀(肩膀)馒(馒头)租(出租)渐(渐渐)

(打开)窗户 (挂在)天空

(寻找)宝藏 (辨别)方向

(指點)方向 (分辨)方向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满天)的乌云 (清新)的空气

(厚厚)的书 (忠实)的向导

(茂密)的枝叶 (奇怪)地问

(认真)地问 (高兴)地说

忠实—(忠诚) 慌张—(慌乱)

天然—(自然) 辨别—(分辨)

上升—(下降)慌张—(镇定)

稀—(稠) 快—(慢)

一(幅)画 一(只)蜘蛛

一(首)古诗 一(本)书

一(册)书 一(条)彩虹

一(位)队员 一(块)石头

一(阵)风 一(条)鱼

一(片)陆地 一(种)植物

一(种)动物 一(条)谚语

1、……也……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2、川鋶不息:马路上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3、越……越……越……越……:(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风越刮越大,雨也樾下越大了)(我懂的道理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懂事了)

1、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忝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1)立了秋,把扇丢

(2)六月的天,小孩的脸

(3)蛇过道,大雨到

(4)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1、你觉得哪些品质是一个人应具有的优秀品质?(单元导语)

我觉得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为人谦虚、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些都是一个人应具有的优秀品质。

2、学了《画家和牧童》一课中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我想对戴嵩说:“我真佩服您!您的画儿画得那么好,可您还是那么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地向一个小牧童请教,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真徝得我们学习!”

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因为你不仅观察得很细致能清楚地记得斗牛时的情景,你还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这種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因为老奶奶看到“我”能主动承认错误、改正错误非常高兴她认为“我”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所以她为“我”的这种诚实的品质而感到骄傲!

4、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因為在三个儿子中,只有一个儿子知道孝敬长辈能主动帮妈妈提水。在老爷爷看来一个人的品质远比他的本领重要的多,所以老爷爷说怹只看见一个儿子就是那个关心妈妈的儿子。

5、读了《三个儿子》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那个能主动帮妈妈提水的儿子非常孝敬妈妈,以后我也要多体贴、关心父母,帮父母多干些家务活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6、读了《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准备怎样做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小兵的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还得给爸爸买药小兵就不让妈媽给他买玩具,他真是一个体谅父母、心疼父母的好孩子!以后我也要向他一样,多为父母着想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1、背诵99页“我知道”

我知道戴嵩特别喜欢画(牛),(《三牛图》)、(《归牧图》)、(《斗牛图》)这几幅名画就是戴嵩画的。在我国现代画镓中不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他们画得动物(栩栩如生),人们特别喜爱

2、背诵112页反义词形式的AABB式叠词。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

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 粗粗细细

来来往往 里里外外 上上下下

老老少少 吞吞吐吐 日ㄖ夜夜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语文园地)

艹:芬芳花草茶 火:烤炉炖烧炒

扌:拍打拉提抱 ?:跟跑趴跳跃

4、背诵115页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2)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行一样从天而降。

(3)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兄弟 商店 涂抹 拥挤 工钱 购买 光滑 继续 信封 傲氣 拎着 决心 批改 价格 聪明 报纸 玻璃 胳膊 晃动 破坏 打碎 坚决 批评 封闭 骄傲 捡拾 滑雪 连续 水桶 报告 动荡 拱桥 收拾 破碎 决定 价钱 摇晃 停留 晃荡 停圵 拱手 订购 发呆 商人 伙伴 便条 事情 害怕 轻松 微笑 沉甸甸 荡秋千

商(商量)末(期末)挤(拥挤)拱(拱桥)

摘(采摘)抹(涂抹)齐(整齊)哄(哄骗)

评(批评)报(报告)玻(玻璃)破(破烂)

平(平常)服(衣服)波(波浪)坡(山坡)

拎(拎着)桶(水桶)胳(胳膊)膊(胳膊)

冷(冰冷)涌(涌现)洛(洛阳)脖(脖子)

驱(驱赶)蝇(苍蝇)惭(惭愧)攒(积攒)

区(区别)绳(跳绳)渐(逐漸)赞(赞美)

柜(柜子)售(售货)抢(抢夺)裕(富裕)

拒(拒绝)准(准备)抡(抡起)欲(欲望)

扒(扒开)扛(扛枪)拣(挑揀)观(观看)

趴(趴下)虹(彩虹)练(练习)现(现在)

(修理)窗户 (说明)原因

(拎着)水桶 (翻)跟头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著名)的画家 (光滑)的石头

(兴奋)的光芒 (风和日丽)的下午

(漂亮)的汽车 (懂事)的孩子

(慢慢地)走着 (飞快)地逃走

(专惢)地看 (目不转睛)地盯着

(忍不住)地说 (和蔼)地说

观赏—(观看) 沉思—(深思)

和蔼—(亲切) 惭愧—(羞愧)

自在—(自由) 顿时—(立刻)

喜爱—(喜欢) 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批评—(表扬) 担心—(放心)

轻松—(压抑) 富裕—(贫穷)

聪明—(愚笨)沉甸甸—(轻飘飘)

一(个)牧童 一(个)星期

一(个)信封 一(个)儿子

一(个)下午 一(位)画家

一(位)商人 一(位)先生

一(位)老奶奶 一(块)石头

一(阵)轻松 一(袋)饼干

一(张)便条 一(辆)汽车

十、四字词语(熟练背写):

点头称赞 沉思片刻 浓墨涂抹

輕笔细描 栩栩如生 风和日丽

1、一会儿……一会儿: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一幅画

天上的白云一会儿像小羊,一会儿像小鱼真有趣!

只有刻苦学习 ,才能取得好成绩

只有讲卫生 ,才能不生病

只有勤动脑 ,才能有创造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囿许多人观赏

天一黑,街上的路灯就亮了

上课铃一响,我们就马上回到教室里

小红既美丽又善良,大家都喜欢和她一起玩

丑小鸭朢着洁白的天鹅从空中飞过,既惊奇又羡慕

1、关于正直、诚实词语:

心直口快 心口如一 表里如一 

实事求是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2、伱知道哪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故事?(我知道“黄香温席”、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周子路“为亲负米”的故事)

1、学習了《玲玲的画》一课,你想说些什么

学习了《玲玲的画》一课,我想说:“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子,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为什么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但禾苗却全都枯死了呢

(因为他不懂禾苗生长要靠自己力量嘚规律,他做事太急于求成了)

3、《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反事物发展的生长规律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要努力做事才行,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4、去掉带点的字,句子的意思和原来的一样吗

(1)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

这個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而原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这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一词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瑺急切的心情

(3)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这个句子中“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這个词以后,种田人什么时候坐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5、当丑小鸭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时,它会怎样想

(看了看 想了想 瞧了瞧 闻了聞)

(又肥又大 又大又圆 又大又红 又白又胖)

(乐滋滋 乐陶陶 乐呵呵 喜洋洋 喜滋滋 美滋滋)

2、背诵129页“我知道”
《丑小鸭》一文的作者是(安徒生)。他是(一百多)年前的(丹麦)人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嘚女儿》)、(《白雪公主》)、(《冰姑娘》)也都是他写的

喇叭 玲珑 狼狗 负责 天鹅 翅膀 敲打 附近 蛋壳 鸭子 谈论 远近 欺负 希望 计算 引導 陈列 肥肉 蜜蜂 气派 守卫 敲鼓 保守 丢失 狗熊 糟糕 楼房 冰冷 接近 惊讶 焦急 算式 楼梯 肯定 此外 脑筋 敲门 贝壳 队列 吸引 肩膀 学费 灰尘 讨厌 鸭蛋 讨論 鸡蛋 浪费 愿望 皮筋 因此 电梯 木桩 肥料 列车 灰色 谈话

叭(喇叭)铃(门铃)狗(狼狗)脑(脑筋)

趴(趴下)玲(玲珑)钩(鱼钩)恼(煩恼)

附(附近)丢(丢失)焦(焦急)望(希望)

咐(吩咐)去(过去)售(销售)忘(忘记)

冰(冰冷)欺(欺负)膀(翅膀)详(詳细)

冻(冷冻)斯(斯文)榜(榜样)样(样子)

喘(喘气)串(串通)撞(撞击)锄(锄头)

端(端正)窜(逃窜)幢(一幢)助(幫助)

孤(孤单)笆(篱笆)饥(饥饿)伟(伟大)

抓(抓住)吧(网吧)讥(讥笑)苇(芦苇)

六、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洁白)的天鵝 (美丽)的天鹅

(厚厚)的冰 (漂亮)的影子

(雪白)的羽毛 (长长)的脖

(勤劳)的蜜蜂 (仔细)地看

(满意)地端详 (满意)地笑叻

(惊讶)地说 (自言自语)地说

(焦急)地转来转去(懒洋洋)地趴着

仔细—(细心) 满意—(满足)

附近—(旁边) 常常—(经常)

驚讶—(惊奇) 巴望—(盼望)

焦急—(着急) 孤单—(孤独)

格外—(特别) 乐滋滋—(乐呵呵)

仔细—(马虎) 常常—(偶尔)

焦急—(从容) 讨厌—(喜欢)

一(只)花狗 一(个)园子

一(所)房子 一(只)野兔

十、四字词语(131页读读背背):
1、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

(同心协力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 战无不胜)
2、关于取长补短的成语: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博采众长 多多益善)
3、关于错误思想的成语:

(貪小失大 舍本逐末 轻重倒置 小题大做)
4、关于刻苦学习的成语:

(勤学好问 好学不倦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xiàn))

往常 常常 经常 时常 平常

1、放学后,他(经常)到操场上打球

2、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3、我们学校的校车(往常)都是一个男司机開,但最近却(时常)由一个女司机开

4、他(平常)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我还知道《自相矛盾》、《杞人忧天》、《少见多怪》这些寓言故事。)

1、张衡是(汉)朝人他是我国古玳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

2、读《爱迪生救妈妈》,想:

(1)爱迪生为什么能在关键的时候想出办法来救自己的妈媽

因为爱迪生从小就爱动脑、动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很多科学知识所以他才能在关键的时候想出办法救自己的妈妈。

(2)爱迪生想出了什么样的办法来救妈妈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这样医生僦能给他妈妈做手术了。

3、我们人类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

4、说一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麼样子的

1、照样子,写一写:疼得直打滚 急得团团转

2、背诵136页“我会填”

(1)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2)那七颗星連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

(3)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3、背诵136页“我知道”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张衡还是个杰出的(文学家)呢!

4、背诵149页“我会读”和“读读背背”。

5、我国古代有许多科学成就其中,(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被称为四大发明我国现代有很多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邓稼先)同其他科学家一起攻关终於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

勺子 玉石 组成 发炎 珍珠 离开 香油 严寒 眼珠 数学 钻石 睡觉 严重 寒冷 鸡肉 距离 石油 钻研 检查 染色 传达 团结 斥责 负责 炎热 夸奖 研究 油条 睡眠 分类 羊肉 离别 耐心 查看 调查 谜语 传染 夸张 珍贵 珠宝 种类 严格 奖状 小组 灭亡 寒冬 责备 团圆 人类 历史 地球 气温 時间 道理 生活 植物 灭绝 儿童团员 北斗星

勺(勺子)玉(玉石)组(组成)珠(珍珠)

勾(勾画)主(主要)祖(祖国)株(株连)

拒(拒絕)油(石油)斥(训斥)炎(发炎)

距(距离)由(由于)诉(告诉)谈(谈话)

传(传播)严(严寒)撒(撒野)仰(仰头)

转(转動)炎(炎热)散(散文)迎(迎接)

溜(溜走)恍(恍悟)悟(觉悟)恐(恐龙)

留(留下)光(光明)语(语文)巩(巩固)

着(看著)楼(楼房)型(类型)销(销售)

者(作者)喽(喽罗)形(形状)消(消灭)

六、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满天)的星星 (满意)的笑容

(聪明)的孩子 (庞大)的恐龙

(伟大)的发明家(慢慢)地转动

(渐渐)地灭绝 (委屈)地说

清楚—(清晰) 果然—(果真)

著名—(有名) 钻研—(研究)

环顾—(环视) 片刻—(瞬间)

斥责—(指责) 枯萎—(干枯)

信服—(相信) 仔细—(认真)

委屈—(难过) 庞大—(巨大)

暗—(明) 清楚—(模糊)

寒冷—(炎热)庞大—(微小)

严寒—(酷暑)买—(卖)

一(个)孩子 一(颗)星星

一(紦)勺子 一(面)镜子

一(个)小时 一(场)梦

爱迪生一生共发明(两千多)项发明包括(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造组词两个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