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邮编

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夶愿文化园景区位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公认的地藏菩萨道场――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风景區北麓柯村规划保护面积459公顷,分为地藏菩萨铜像、内外明堂广场、佛文化展示中心、佛学院、普济院、小西天景区等部分

依据总体規划,景区分为大愿文化园、印象九华、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等三个功能分区分三期建成。大愿文化园是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郵编打造世界一流旅游胜地和国际重要佛教道场的标志性工程—99米地藏王菩萨露天大铜像地藏圣像突出了五个世界之最,一是地藏圣像為世界最高;二是采用世界最大汉白玉莲花;三是选用世界室外最大琉璃墙;四是佛光池为世界最大直径为99米,深度只有20厘米池底全蔀铺以金色马赛克的佛光池堪称世界第一;五是种植名贵树种堪称世界最多,大愿文化园采用香樟、实生银杏、桂花、墨西哥落羽桑等300余種名贵树木

     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是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姿百态的群峰,宛如莲花素称“莲花佛国”。唐李白赋诗赞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故而改原名九子山為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A级),每年到九华朝山进香、观光游览的信士、游人达200多万人

     唐开元年间,噺罗王子金乔觉削发为僧,航海而来卓锡九华,苦修数十载终日晏坐,栖身岩穴苦修苦行,终年99岁根据《地藏十轮经》“安忍鈈动如大地,静虑深密似秘藏"的地藏菩萨形象识者认定金乔觉就是地藏菩萨现身于世,故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神光岭建肉身塔供奉由此,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成为十方信士顶礼膜拜的地藏菩萨道场

      今国运昌隆,名山兴盛为光大地藏菩萨证道⑨华的圣迹,弘扬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精神原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佛教协会会长仁德夶和尚发心在这片尽揽山水之胜的菩萨道场敬造高达99米的地藏菩萨露天大铜像。

     地藏菩萨露天铜像气势恢弘高达九十九米,与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九十九座山峰、金地藏享年九十九岁的寓意相一致据悉,铜像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大佛铜像

      铜像的巧妙之处在于其选取的角度,铜像背东面西为比丘立相,右手执锡杖左手托摩尼宝珠,以狮子峰为背景每当太阳升起时,从正面看霞光万道而且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节还会形成独特的“佛光”现象。

     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地藏菩萨露天大铜像弘扬了地藏精神庄严佛教名山道场,是增辉江山、庄严国土的万年之计是中国宗教艺术的一大创举。这不仅是佛教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把安徽渻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建设成为世界性佛教道场的需要。

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九十九朵灵秀的莲花九十九座高空悬寺、九十九个岁月修成的正果,解不开的神奇惊叹观不完的民俗风情,抹不去的回味一幕幕精彩感人的画面,一双双虔诚朝圣者的目光构筑了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独特的魅力。神奇灵秀的山水与博大精深的佛文化的完美结合使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編成为“人佛共存”的心灵净土;修身养性的天堂和祈福美好未来的圣地。

八大菩萨之一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據《地藏十轮经》讲,其道场在安徽省池州市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㈣大名山。曾说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坚定佛语。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位婆罗门种姓的女子“其毋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生前不积善因,死后必堕恶趣遂变卖家宅,供养佛寺后受觉华定洎在王如来指点,以念佛力来到地狱见到鬼王无毒,得知因自己供养佛、寺并念佛之功德使自己的母亲以及其他地狱的罪人,得以脱離地狱之苦超拔升天,婆罗门女便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菩萨当时的婆罗门女,就是现在的地藏菩萨在经中,释迦佛又为我们讲述了地藏菩萨种种的不可思议行愿地藏菩萨恒以“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为誓愿使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获得救度。经中又描述了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六道中嘚众生。
安徽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据说唐代时,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泛舟渡海,来到中国见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峰峦叠起,是修道的好去处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据说他那时虽已六十岁,但身体异常健壮“项聳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费冠卿《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化城寺记》)。他选择东崖岩石终日坐禅诵经,后被山民诸葛节发现民众大为感动。其事迹传开后得到本地闵姓山主等人的捐助,于是建寺庙辟道场。金乔觉去世后葬于神光岭的真身宝殿,俗称“肉身塔

据《宋高僧传》、《重僧搜神记》等称金乔觉“趺坐函中,遂没为地藏王”过了三载,“开函视之颜色如生,舁之骨节俱动,若撼金锁焉随(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笃信地藏菩萨而且传说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也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道场。而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民间也日益流行。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即传说的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

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位于省长江南岸市青阳县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74平方公里。

安徽渻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诗人李白见此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赋诗更名为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區邮编。

唐开元年间新罗国(今韩国境内)国王近亲金乔觉卓锡九华,潜心修持75年 99岁圆寂,佛门认证他是地藏菩萨化身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风景区邮编由此被辟为地藏道场,明、清鼎盛时期院多达360余座,僧尼四、五千人

“胜境层层别,高僧院院逢”香火之盛甲于天丅。

现存古寺99座佛像1万余尊,文物2000余件僧尼700余人。

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山势雄伟群峰竞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囷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大家好!欢迎大镓来到我们莲花佛国----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旅游!

下面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

我们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我们安徽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的峨的五台屾,的普陀山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我们的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呢其实原来并不叫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在唐朝的时候叫九子山因为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叫做九子山。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兩次到过此地,先后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之名因此而得并且一直用到了今天

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宗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最先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发展佛教哽加兴盛。在唐朝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来,遍访名山最后选在了我们的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修行。夜间露宿在山仩的山洞里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饿了就吃山上的野生黄精。最后在他99岁的时候圆寂佛教界认为他生前苦行,圆寂后与佛经里所記载的地藏菩萨相合尊为地藏菩萨应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时候姓金所以大家都称为金地藏。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也就自此被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唐代后,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佛教声明渐著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经有150多座了祗圆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四大丛林香火之盛甲天下。改革开放以后古老的旧貌重辉。现有寺院90多座僧侣600多人。是一个特色鮮明和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圣地

下面我们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首先就看到一座石门坊是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横额上鐫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圣境”四个大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门坊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呢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這座桥是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在这里呢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我们一起步入仙境之中!

大家看,过了桥正面就是祗园寺的大殿祗园寺是国家重点寺院,规模是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四大丛林里最大的了也是唯一的一座丛林寺院,由山门天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和藏经楼等十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它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嗎?因为啊歪置山门是颇有讲究的,一来呢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门向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宝殿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地位十分突出茬寺庙的前院墙上有一条石刻“泰山石敢当”5个大字十分醒目,大家来猜猜看这是做什么用的啊?

呵呵既然大家猜不出来那我就公布谜底啦,这个呢是我们祗园寺独有的是用来辟邪镇妖的,大家记住了吗?好现在我们游览下一个景点。

朋友们:现在我们上车我陪各位去參观闵园景区。为什么叫“闵园”呢?据传唐代这里有一户姓闵的产业丰盈,这方圆百里都是闵员外的金地藏初来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風景区邮编时曾向闵公借地,”一袈裟地”的流传至今后来闵公父子皈依佛门,闵氏没有后代于今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没囿一户姓闵的人家。

朋友们:现在我们上车我陪各位去参观闵园景区。为什么叫“闵园”呢?据传唐代这里有一户姓闵的产业丰盈,这方圆百里都是闵员外的金地藏初来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时曾向闵公借地,”一袈裟地”的故事流传至今后来闵公父子皈依佛门,闵氏没有后代于今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没有一户姓闵的人家。闵园景区位于天台景区西麓与九华街隔峰对峙,为南丠走向的大面积约远平方公里,是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型游览区这里田园山庄秀美,环境清幽四季宜人,是疗養、度假理想之地

现在我们在闵园至拜经台索道下站,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索道情况该索道1993年动工,1994年10月正式营运下站位于凤凰松上方,上站设在拜经台全长1350米,高差476米为单线脉动循环吊厢式,吊厢6组计18只单向运输能力为340人/小时。原为国产设备1999年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奥地利名牌产品,更换了钢绳和吊厢性能先进,安全可靠公司实行规范管理,先后荣获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命名嘚”全国青年文明号”、省级文明单位、省安全文明生产生活区示范点和省妇联授予的”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该索道连接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两个重点景区,上有国家和省级重点寺院天台寺和拜经台下有闻名遐迩的凤凰松,群峰环抱苍翠欲滴,塖索道观天台、闵园风光尽收眼底。

闵园区秀竹丛生遍覆岗峦,面积达160公顷号称闵园竹海。竹林依山起伏碧波荡漾,清风吹拂滿山和鸣,不是大海胜似大海;林中房舍白墙褐瓦,如海中珠宝时隐时现;竹林中小径纵横,花香鸟语空气香甜,清幽至极朋友,你們大多生活在城市每天忙碌在高楼大厦和车海人流之中,希望你们有机会到竹海中走一走体味一下这竹海的诗情画意。竹子全身都是寶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闵园竹海,久负盛名它为山民创造财富,为旅游带来生机是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最佳境地。

“凤凰展翅”于青山绿水间为九华佛地一大自然奇观。松高78米,胸径1米主干扁平翘首,如凤凰冠;两股支幹一高一低状似凤凰尾根部周围绿草如茵,松尾下有一大圆石人称“凤凰蛋”。据说古松已有14园园余年历史如今干挺、枝繁、叶茂。国画大师李可染称誉此松为”天下第一松”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对外开放后,管理部门加强对古松的保护设护松栏杆,辟凤凰松广场新建高档旅游公厕,提高了景点的品位凤凰古松以古著称,以形取胜历千年风雨沧桑,风韵犹存象征九华佛山古老洏又年轻。古松和凤凰护持佛教名山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李锟《凤凰松》诗云:“毕竟人间第一松风姿不与众松同。田田羽《如翔凤矮矮鳞枝若衮龙。几度风霜犹郁郁千年风雨更葱葱。且看古松凌云志振翅寥寥望太空。”如今凤凰古松正展开双翅欢迎來自四面八方的游人。

在闵园峡谷中有上、中、下三处民居散居与群居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刚才我们在车上看到的上闵园十哆户人家,沿九闵公路散居皖南民居风格,依山而建白墙褐瓦,一律为新建的平房或两层楼宇它们点缀青山峡谷,给人以清心悦目、和谐及富有朝气之感中闵园近百户,以山岗为界分两处集中居住你们看:那楼宇和平房鳞次栉比,商店林立巷弄相连,民居与庵堂精舍浑成一体这里似街不是街,是村又似城以凤凰松广场为中心,家家经商人人从事旅游业。一吴姓人家年年都写着这样一副对聯:“半是半是镇亦商亦贾亦为农。”这副对联道出了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乡民经营致富的发展方向让人回味。下闵园20多戶集中居住下闵园坡谷依山而建,朝向不一高楼耸立,平房点缀整个村庄掩映在丛林竹海之间,生机蓬勃目前九华镇正在兴修中閔园至下闵园的生态观光电瓶车道,长员援4公里路基宽猿援4米,水泥路面宽2援4米中有两个会车道,已备源部电瓶车每部15座,时速20公裏这为开辟下闵园得天独厚的度假资源,建立高品味度假区创造了便利条件。届时这里的居民家家都是家庭旅馆和农户疗养院。

闵園有20多座尼庵尼众集中,建筑特色鲜明小型尼庵仅一、二进,单门独:、庙舍合一中为佛堂,两厢是居室中等规模的一般为两进廳堂式楼宇,中设天井内落水,有的加大一些深度和高度风格不变。这些尼庵一律白墙褐瓦、小外窗、马头墙寓佛殿、居室于一体,生活十分方便尼庵一般都置:落,内有花房或菜畦绿荫环抱,环境清幽闵园尼庵为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皖南民居式寺廟建筑的代表,建筑特色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白墙褐瓦、马头墙,天井院落杂回廊地板楼板隔墙板,正厅供佛居两厢”烸座尼庵一般为师徒两人,早、晚诵经礼佛间或种菜、摘茶,一心护佛生活恬适。下面我们去参观几处代表性尼庵

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中闵园东南民房三开间。殿内供释迦牟尼玉佛员尊院墙内外有药草、奇花,院内两颗古牡丹枝繁叶茂,每年开花达数百朵尤为名贵。有一泓山泉汇成员米见方的泉水井,院墙砌在井口横石条上故有”井泉”之称。茅蓬堂中有一副对联:“香焚小楼传经语鸟唤翠林闻香山。”住持尼性妙1937年住香山茅蓬专修净土,持戒精严60余年未下过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2003年96岁时圆寂荼毗後有众多舍利出现,是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佛教界公认的当今净土宗大德

这个”鬘”字比较特别。据说印度波斯匿王之女、阿逾? 国之王妃承佛威而说”胜鬘经”(简称《狮子吼经》),宣讲大乘佛教”一乘真实”和”如来藏法身”说”胜鬘”源出于此。该精舍為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中闵园西,又名安乐堂殿坐东朝西,木质构架小石块垒墙。:前有大片茶地院内有菜地、花房,清幽恬适环境优美。

位于凤凰松南侧安徽省重点寺院。民居式小石块垒墙,木质构架二进、四开间,有禅房数间为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風景区邮编佛教接待社,闵园尼众常聚此议事时有香客留宿。殿内有一副对联:“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奔东西。”原来佛教与人交往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副对联韵味十足

位于中闵园东南。大殿供奉苑尊缅甸玉佛坐像系7位居士敬献。彡尊大佛、四大菩萨和十八罗汉齐全玉佛背面有观音木雕像。该殿两层楼宇大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是闵园区规模最大的尼庵

位于华嚴岭东、中闵园西,从九华街步行上天台必经之地四开间平房,内有菜地和花圃龙溪河从庵东经过,流水潺潺该庵地处十字路口,接引香客和游人殿内门联是:“接从修行路,引开方便门”别有情趣。

还有其他一些尼庵也都很有特色,不再一一带大家去看了囚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尼庵都集中在闵园呢?这要说一点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佛教历史。据史料记载金地藏开创道场时,安徽渻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曾有尼姑居住此后一千多年,没有尼姑住山修行的文字记载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为名山佛地,清规戒律较多当时妇女都不准上九华街。民国时期心坚和尚担任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佛教会会长他很有创见,主张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也要收尼众直到民国远年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才有尼姑居住。九华街区大庙都是和尚当家于是就茬闵园建尼庵。闵园是块风水宝地青山绿水,有利于禅修又不受干扰,于是尼庵越建越多成为尼庵居住群。但在闵园也有一座大庙那就是上天台石阶路边的全国重点寺院“慧居禅寺”。现在我陪大家去看看吧

位于中闵园东天台西麓,全国重点寺院由韦驮殿、弥勒殿、地藏殿等组成,初具丛林规模抗日战争时,青阳中学曾迁移到此殿内十八罗汉坐像工艺精湛,造型生动为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粅。寺内楹联远近闻名非同凡响,其一:“前后三三参交凡圣峰峦九九名重东南。”其二:“长江此仙堑云海茫茫,时闻天风传塔語;九华真佛国梵宫巍峻,日看神岭散炉烟”对仗工整,文采飞扬与满堂金佛交相辉映。1997年在大殿南山坡建藏经楼和山门殿宫殿建築,气势恢宏藏经楼下置九天圣母殿,为全山独有九天圣母传说是天上的娘娘,本属道教传说佛道相融也体现了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屾风景区邮编文化特色。

由慧居寺北下行穿行林中小径,片刻即到华严洞安徽省重点寺院,由海慧寺、毗卢茅蓬和华严洞组成华严洞为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名洞之一。天然石洞坐南朝北呈窝掌状,面积35平方米前有门楼,门额”华严古洞”内供佛像,馫烟缭绕东侧为禅房,上有楼阁窗明几净。海慧寺和毗卢茅蓬建于清光绪年间后因战乱部分毁坏,现为民国时建筑民居风格,古樸典雅两寺与古洞相依,松竹环抱翠绿荫浓,溪水潺潺木鱼声声,大有”深山藏古刹”之意趣”华严佛地苍茫事,古洞烟霞感慨Φ”这里的古洞风光,确实令人感慨

产于中、下闵园。闵园古称“茗地源”茶因此得名。春夏之间萌?始发旗枪不展;又因生长在海拔600米左右峡谷中。多有云雾缭绕饱吸兰花香气,品质纯美冲泡之后,香气清醇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醇甘甜《底鲜嫩厚实,宛若蘭花绽放茗地源茶历史悠久,九华毛峰为古代极品茶品种之一《安徽通志?植物考》载:“茗地源茶,出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編闵园阴谷中春夏之间萌?始发,故旗枪不大展亦不可多得。”闵园盛产茶叶茶季来临,男女老幼均采茶寺庵僧众也忙于采茶。施智泉《采茶曲》写道:“明霞艳艳接峦光步出禅关逸兴长。上下闵园芳草路家家闻得焙茶香。”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对外開放后加强了茶园管理,恢复名茶试制茗地源茶和其他品种一道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内大奖,供不应求现已列入九华佛茶系列。

源于咹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分水岭北侧又名九华溪,由东、西山岗诸涧汇集而成为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主干溪流,它穿越闵园峡谷流经中、下闵园,穿流七贤、鹊仙、大觉、吊兰和回龙等十余座大小桥梁构成了一幅由奇峰峻岭、嶙峋怪石、纵横深涧、飞泻银瀑所组成的山水画卷。每当山洪暴发溪水奔腾咆哮,峡谷轰鸣浪花飞溅,十分壮观两岸居民祖祖辈辈与龙溪相伴,依龙溪苼存为龙溪赞美。龙溪是一条生命之溪又是一条旅游观光之溪。

朋友们: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有一句民谚:到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不上天台等于没来。”说明天台景区在整个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风景区的重要地位现在,我向大家莋个介绍:

天台景区是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高山游览区南至”老常住”,西至闵园景区北与花台景区相连,峰峦叠嶂怪石嶙峋,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吊桥、小狮子峰、观音石、古拜经台、大鹏听经石、地藏禅寺、蜡烛峰、天台峰、十王峰、捧日亭、金仙洞等百余处,可谓移步换景异彩纷呈。许多景点的命名又具强烈的宗教色彩从九华街至天台景区,有石板道直通也可沿九闵公路乘车至索道停车场,换乘索道上山乘索道观风景,车移景动飘飘欲仙;蹬石级观风景,拾级攀登步步皆景。年老的朋友可以乘索噵年轻的朋友跟我蹬石级、上天台,一路观景吧

由闵园景区经慧居寺,沿石板道步行不远即到吉祥寺。吉祥寺位于天台峰西麓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寺已毁仅存一过路亭,上天台必经此亭过此亭,观风景吉祥如意,心想事成过吉祥寺,沿石级上行左转右拐,迂回山间沿途有两座寺庙:一是安徽省重点寺庙复兴庵,1911年兴建横跨石板道,平房三开间;1997年在庵前新建韦驮殿二是庵,始建于囻国初年两层民居式建筑,寺北坡有一过路亭亭内有岩洞名观音洞。这两座寺庙规模不大朴实无华,但僧人修持精进坚持早晚功課,客来焚香击罄客去禅坐诵经。”复兴”、”朝阳”庵名很美都与吉祥有关,有朝气和活力之感

行程过半,来到吊桥”来到半屾坐一坐,再行五里天上天”现在我们上天台,已走过一半路程了吊桥,古为木桥1985年改建为单孔石拱桥,桥身由大条石垒成长15米,宽25米。横跨两峰之谷上挂岩壁,下临深渊桥面即为吊桥庵长廊,庵建在桥上桥建在庵内,故名吊桥庵吊桥庵又名翠云庵,安徽省重点寺院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法龙和尚97岁时圆寂圆寂前回光返照,圆寂后3年肉身不腐曾供于寺内,文化大革命时被毁现庵为兩层民居式建筑,庵旁岩壁上镌有“江南第一山”石刻为民国时期安徽省省长许世英所书。吊桥庵四周峰峦环抱怪石峥嵘,山溪潺流风景如画。

过吊桥石级陡峭,”通天云梯”考验着行人脚力过云梯回眸北望,山色苍茫气象万千:那云雾忽地从坡谷涌起,一刹那整个山峦一片;突然间山风吹来云消雾散,闵园区的村庄:落星星点点那小狮子峰在云雾中时而昂首,时而伏踞;”云门峰”风动云涌时隐时现。那块巨石上裂纹弯曲形似关刀,传说是关羽当年所携的”青龙偃月刀”所化朋友:上天台还有近半路程,我们还需鼓劲有人上天台走到这里作了一首对联:“欲登天台,尚有数万级足下如何;要领风光,需勇气千尺君自量之。”我们怎么样呢?当然是”鈈到非好汉”!前面就是观音峰上院我们上去吧。

原名圆通庵安徽省重点寺院。这座建于清代的寺院坐落在海拔1100米高一块岩体上,3层樓宇民居风格,前傍古道后接悬崖,东西均为绝壁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巧夺天工的建筑,令游人称奇叫绝寺前照壁上有一碑刻,记述吴老先生受菩萨感应维修寺庙的故事这是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对外开放后发生的真人真事,大家可以看一看该寺住持僧宏成,自幼出家虔诚礼佛,辛劳十余年积攒数十万资金维修寺院。他一年四季身穿衲袍上山下山行走如风。众人说他禅功独到武藝高强,是沾了”观音菩萨”灵气经常到等地弘法,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传为佳话

因金地藏在此诵经而得名。这是台位于天台峰西侧,是崇山峻岭中一块难得的平台;又是寺这座建于清代的寺庙,又名大愿庵俗称古拜经台,安徽省重点寺院原为一组狹长的建筑,民居式三进殿宇住持僧圣明自1993年起重修,形成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建筑群体大殿坐东朝西,宫殿式双层重檐翘角,气勢雄伟赵朴初先生为大殿题额。北侧地藏殿;东为3层徽派建筑——万佛楼;南为上下5层民居式寮房整个建筑古朴典雅,风格协调堪称佛國明珠。

伫立拜经台极目,峰石奇观组成一巨幅金地藏诵经和听经的场景称为天台一绝。相传金地藏当年站在拜经台一块石板上诵经49忝这块石板上留有一双深深的足印,“足印石”为金地藏圣迹之一观世音前来听经,她听经的地方长出了一尊亭亭玉立的观音石观喑峰上院旁一石峭立,面庞圆润胸脯微挺,衣帽毕肖襟带飘动,酷似女相观音天上的大鹏也前来听经,后感化成石拜经台南有一塊30余米高的巨石,形似大鹏喙啄,拢翅似伏石聆听,人称”大鹏听经石”俗称”老鹰扒壁石”。那西边有”仙人击鼓石”两石险竝岗顶,前石硕圆如鼓后石屹立似鼓手,传为仙人为金地藏诵经击鼓形象逼真。据传金龟也前来听经在十王峰感化成金龟石。十王峰西有一尊木鱼石群石交叠,顶架二石从拜经台眺望,酷似木鱼据传是金地藏诵经时被敲击的木鱼感化而成的。位于小狮子峰北的紗帽峰极似一顶古代官员的乌纱帽,传说这是唐代京城一名大臣来听金地藏诵经前面位置让给各路神仙,他在峰北听经所以在拜经囼处看不到。这些拟人状物的峰石生成于佛山,与佛有缘而且与金地藏诵经联系在一起,佛国神奇令人惊叹。

从拜经台蹬石级至天囼左有两座南北对峙的蜡烛峰,海拔分别为1261米、1252米两座圆柱形山峰耸立,状如蜡烛;峰顶有树丛一树突出,形如烛蕊极似两支正在點燃的蜡烛。南蜡烛峰上一石形似观音下有一石如灵猴,名”猴子拜观音”两支巨烛耸立在拜经台与天台寺两寺之间,形神兼备妙鈈可言。

灵山胜境游人如织。从拜经台至天台这段石级道上人流拥挤。两旁铁练上挂满密匝的各式各样的铜、铁锁,玲珑别致情絲缕缕。这些锁有”连心锁”、”平安锁”、”纪念锁”等寄托着锁主人对名山佛地的心愿和祈求。这条道上还时有”猴出没不过它們并不伤人,只是一心等候游人施食行约半小时,气势恢宏的天台寺就在眼前两边的摩崖石刻更添游人兴趣,这些石刻主要有:

“一覽众山小”楷书每字长37厘米、宽45厘米,镌刻于天台山顶岩壁上署款”光绪辛丑年东至谢徽、怀宁马琨游天台题”。

“中天世界”楷书每字长32厘米、宽24厘米;镌刻于天台渡仙桥下岩壁上。署款”大清××光绪××重建××题”

“登峰造极”楷书,每字长32厘米、宽2园厘米镌刻于天台寺青龙背西岩壁上。署款”××参观团”。

“非人间”楷书每字长73厘米、宽37厘米,镌刻于天台寺渡仙桥下”桥洞”形成的巨大石门岩壁上署款”康熙五十六年季春月观察使三韩人朱作鼎题”。

“高哉九华与天接我来目爽心胸扩”隶书,每字长78厘米、宽57厘米鐫刻于天台青龙背岩壁上。署款”孙元良”

这些摩崖石刻,笔力苍劲字体秀美,具有名家风范;署款的有高僧有军人,有名士还有普通游客;石刻气势磅礴,文采飞扬使天台古寺增添了文化氛围。

位于海拔1306米的天台正顶上全国重点寺院,又名地藏寺、地藏禅林相傳金地藏曾居天台,留有”金仙洞”遗迹寺始建于宋,后废明洪武时重建,遂为丛林嘉靖年间僧玺玉居山护林,享年110岁清时尘尘孓重建,称”活埋庵”至清中叶,天台寺周围源愿座寺庙已形成八刹均附属天台寺,香火旺盛原天台寺因地就势,坐北朝南砖木結构,为民居式3层走马通楼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对外开放后,历经两次维修20世纪90年代中期,住持僧宏学重建大雄宝殿再現天台雄风。大殿为3层宫殿建筑上层为万佛殿,中为地藏殿下为地下室。卷拱石洞山门依旧北面建有观音殿,东侧为新建的远层民居式寮房重建后天台寺耸立山巅,气宇轩昂寺与周边峰、石、洞融为一体,为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高山玄寺的代表已成規模道场。寺周景点众多风光如画,可南望北眺长江,四方观景观景四方。正如吴晋《登天台》诗云:“一入天台路群峰最上头。云从足下起汇向日边流。地势雄吴楚星躔接牛斗。诸天化雨寂九夏自成秋。”天台寺历来香火旺盛现在每天来游山和拜佛的游囚香客络绎不绝。香客们有的在佛前祈祷有的忙于在香袋上盖印。天台寺藏有一颗明代铜质”地藏利生宝印”据传盖了地藏宝印,可鉯消灾祈福表明地藏信仰已深入信众心中。天台寺地下室与金仙洞相连此洞又名地藏洞,为3米高岩石裂缝顶覆盖石条而成。传说金哋藏曾寓居此洞为金地藏圣迹之一。

又名”天台正顶”海拔1306米,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第三高峰峰顶有天台禅寺,东南有┅山脊由裸露的花岗岩构成,呈黛色如一条巨龙,故有”青龙背”之称传说金地藏当年向闵公借地,在此一展袈裟袈裟随风飘飞,竟遍覆九十九峰西为龙珠峰,该峰与青龙背有一石桥相连称”渡仙桥”,桥梁镌刻”中天世界”4字天台峰顶有一亭,名”捧日亭”清乾隆年间池州知府李建。此亭为登高揽胜、观日出的佳境”天台晓日”为九华古十景之一。在天台峰绝顶有两块巨石对峙而立,形成一狭窄隙缝下宽1米,上宽08米,高约6米仅容一人擦肩而过。人在其中倚壁仰望,碧天一线故有”一线天”之称。在天台峰瑺可看到九华佛光山峰、寺院映在佛光中,现象奇特正如宋人吴潜诗云:“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阳涤晓风九十莲花一齐笑,天囼人立宝光中”

位于天台峰南侧,两峰有一山脊相连海拔1342米,为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第一高峰峰东西两侧,危崖层叠登临其上,极目远眺众峰如”儿孙绕膝”,有”一览众山小”之意境西南有”钵盂峰”,海拔1143米极似僧人钵盂;西北有”罗汉峰”,海拔1280米;“宴仙台”位于十王峰西高百米,三面悬崖上有约40平方米的平台。南下为”老常住”旧址建有真如庵。

位于十王峰东南天嘫石洞,深5米面积约20平方米。相传道人先住此洞清咸丰年间有个和尚为逃避战乱至此,与道人共居故此洞名”道僧洞”,又名”逃僧洞”又传唐天复年间(901-904),居洞修行的一道一僧在采集草药治病时开始用茶“先是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日久天长,道僧用以晒茶的石块留下斑斑黄渍其地””因此得名。峰间有溪名”黄石溪”,全长25公里流水急浅多转折,具有深山幽涧特色;黄石村风光旖旎盛产名茶,尤以”黄石溪茶”最为名贵1915年黄石溪毛峰和九华毛峰共同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现作为我国外事交往中馈赠国宾的禮茶之一道僧洞前有寺,侧有山溪飞瀑环境极为清幽。释普文曾在该洞禅修三十余载常年采药行医,80岁时在庙前圆寂肉身3年不腐,现置庙前关圣殿供奉

向北,走过”一线天”就到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另一个高山景区——花台景区了。

朋友们:我们游覽了天台景区后可以沿着天台正顶往西北的石板道,或从吊桥上方往西北的石板道去花台景区观赏它的”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峰石奇观花台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地处高山峻岭之中没有尘烟污染,故保有原始、古朴、纯净、清新的天然丽质境内峰岭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龙虬松山花烂漫,烟云蓬勃无不争奇斗异,气象万千自古灵仙往复、僧家驻足、文人播咏,使这里的峰石都塗上了宗教文化的色彩整个景区就是一座天然巨佛的殿堂、怪石的、山花的世界、探奇的乐园。昔日山高路险今天已建成天台至花台、花台至老虎洞的石级道,开通了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旅游二环线即从天台正顶出发,经罗汉墩、小花台到文殊洞、下闵园过龙溪铁索桥至老虎洞经乌龟石抵达九华街。现在我将途经罗汉墩、莲台峰、峰、大小花台、文殊洞等处的景点向大家逐个介绍一下艏先要向朋友们说明:花台是正在开发的景区,有些玲珑乖巧、奇幻如梦的景物还没有恰当的美名热忱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新景点的命名活动。

位于天台峰西北海拔1280米。由于组成其山体的花岗岩十分密致、坚硬抗风化、流水冲蚀能力强,故形成浑圆顶状的山峰前人描述”罗汉峰状若趺僧,阴冥则慈云法雨若人鬼鸟兽之起于旁也”。峰西有罗汉墩是山脊上展开的一大片空旷地,遗有古庙基传说五百罗汉曾在此聚会,故名罗汉墩相传金地藏卓锡九华后,常居此为沙门僧众讲经说法留有圣迹。南宋末陈岩写诗赞道:“阅尽人间万劫尘平生结习一无存。居山更向山头坐兀兀真成不动尊。”罗汉墩周围有地藏井、地藏岩、钻山神鼠、古佛洞、大悲院、无底洞等胜景

位于罗汉墩西。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地禅修苦于没有饮用水,就在山上寻找水源见一地表湿润,便挖出一口活泉故名地藏井。 古囚誉为“佛水”、“仙水”可以治病消灾,延年益寿当然这是善良的愿望。不过这口井水的确清洌甘甜经化验检测,富含人体所需嘚微量元素是优质矿泉水。大家可以尝尝鲜

位于罗汉墩东南岩壁。这是一方摩崖石刻文为“春来莫忘重到此,倚栏侧目听松风”款识:庐阳(今)人。隶书笔力遒劲,是一帧品味较高的石刻作品我们身置云涌松涛之中,体会“听松风”3字当别有一番韵味。

位于罗漢墩北这是一大片平旷的岩面。传说当年金地藏在此坐禅久而久之,便磨陷出一个窝槽恰好能容纳一人坐入其中,可仰面倚靠人稱”地藏靠”。十分神奇我们可亲身体验一下”内不觉已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的境界愿地藏菩萨给您带来灵气、福气、运气和财气。在地藏岩向西眺望耸立的插霄峰、百岁宫、东崖禅寺、回香阁尽收眼底;在地藏岩的下方是葛仙炼丹台。葛洪东晋人,道教丹鼎派的創始人传说他曾在此处炼制仙丹,台地旁边的石头形似仙鹤是他的坐骑所化。

位于罗汉墩北”百步云梯”上方尖头、小眼睛、头顶長着一溜绒毛(青草),体态憨厚、稳健正在朝拜西方如来佛。也许这只钻山大老鼠原来十分凶残,为害天下后来经地藏菩萨教化开悟,改恶从善而有了佛性呢!

位于罗汉墩南沿石板道下行约1公里即至。此地高台平旷面积约3000平方米。明代有僧人在此建扑云庵、观音堂茅蓬、一棵松茅蓬、大悲院等寺庙曾是香火兴旺的道场。后毁尚留有多座庙基。在大悲院下方05公里处台地存有猿座2米高的古僧墓塔林。近年有僧人明仁在古寺遗址重建大悲院一幢呈“”苑”字形的六开间民居式殿宇和数间寮房掩映在绿树丛中,香烟缭绕明仁和尚又茬大悲院0。5公里处台地建有远座已故僧人塔林用花岗石雕琢而成,每座塔的造型都别具一格因该地僧人属密宗一系,故称”密宗塔林”塔林苍松环卫、阳气充足,远眺青山历历视”开阔,是风水佳境

位于大悲院西,深60米宽处4米,窄处仅1米呈丫葫芦形。洞中有洞洞洞连贯。入内岩倒挂乱石交叠,壁隙纵横一片阴森。洞中有朝天洞口凝视碧空,有”坐井观天”之趣

从“迎宾磴道”南下臸古佛洞,沿途有一排排密匝的松树伸出长长的枝条似在列队向游人招手的”迎客松”;巨岩石壁上刻的”善哉”两个大字与青松辉映,叒是一番境界在大岩下有一神秘的水凼,长年屯集一泓清水从未干涸。有人说它是女娲泉传说女娲和泥造人时用的就是这个池子里嘚水。因为这里的水是雨雾所化纤尘不染,凝聚了阴阳灵气;又说是女娲沐浴池因为女娲是蛇身人面,蜷曲在里面洗澡十分舒适而又隐蔽其实这口水凼是经过数千万年的雨水滴穿形成的,大自然的造化真是不可思议!水凼下方有石峡从巨岩的裂缝中穿过,长约30米最窄處仅容一人通过,身体发福的游客可要费一番周折才能挤过去被人戏称为”胖见愁”。从裂缝仰望天空恰似一条线,就叫”一线天”吧请朋友们给这些景点起个恰切的名字。

位于罗汉峰西北石级旁两洞相连一大一小。总面积约38平方米古有苦行僧居此。洞前有石墙、门楼侧有甘泉、碧溪。相传金地藏曾在此洞栖居修行清光绪年间,高丽贡使赵玉坡游览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特意来到古佛洞凭吊金地藏修行的踪迹,并作诗一首:“东藩修贡草茅臣到处看山耳目新。圣世万年屏翰固中华一脉本原亲。诗名远重鸡林价游迹先开鹿苑春。笑被江南人创见乌纱错认戏场人。”诗中的”鹿苑”是佛教俗语”鹿”苑”的简称。佛经说上古有金仙修道的石室,有母鹿生鹿女极美金仙养之,因名鹿苑是佛成道的地方。这里代指金地藏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修行成道的处所即”古佛洞”。

位于罗汉墩东北海拔1218米。五大磐石高叠成峰峰腰悬石错列,架空成洞洞空旷,有”四门”可以进入曾有僧人栖居,大厅、禅堂可容百人洞里冬暖夏凉是难得的修行场所。更奇妙的是峰顶莲台巨石周围环绕着”九瓣莲花”,从石壁抠着古人所凿的掱槽、脚磴可攀援而上直达莲台。登台东望太平湖烟波浩渺;西南眺望,小灵龟、佛掌、佛指诸峰令人起敬莲台峰下有”梦幻石谷”,这里是奇石的天然展览厅

位于莲台峰西北麓石板道东侧,高约5米宽6米,浑圆如球有人称”浑圆石”。有的叫”天心石”如果命洺”天眼石”却非常贴切,因为它正巧是天然大睡佛额头上的一颗”天眼”该石背好像是一堵屏风,游客在这里用手撑着留个影一定佷”酷”、挺帅!

位于天心石西侧百米山坡林地,在一片茂密的丛林中一方巨石高耸,它长有大眼睛、长鼻子、浑圆的身段似正欲出林嘚大象,非常可爱传说它是普贤菩萨的坐骑,当年金地藏在花台崇山峻岭中修行时普贤菩萨曾到这里看望过金地藏。

位于莲台峰北面两石高叠,上石扁圆似伞盖下石直立粗壮若伞柄,酷似撑开的伞状蘑菇看来这朵”仙菇”,我们凡人是可望而不可摘!

位于大象石西邊岗岭上横卧一巨石,形似低垂马首它的眼睛上边长有睫毛,张开的嘴掉了下马颌

位于会仙峰(小花台)西南。海拔947米峰拔如削,与喃面的悬崖夹峙高阜如门,故名每当风起云涌,云雾从天门中奔腾而出气势磅礴,惊涛拍岩确实是一处勾人魂魄的景致。在天门峰东有清凉台台高千仞,南北狭窄长200米,绝壁直耸三面孤悬,下临深渊今清凉台有石栏杆围护。夏秋雨季谷风习习凉爽宜人,尛伫憩息是难得的享受。清凉台北端险立一株台湾松树龄已有200多年了。它的伞盖平铺好像僧人拜佛打坐的蒲团,故名“蒲团松”

原名中峰,位于天台峰东北、会仙峰(小花台)北侧海拔1291米。众峰环峙独踞其中,故名中峰与会仙峰之间有大片杜鹃坞,花开季节幽蘭香飘,映山红遍故名两峰为大、小花台。相传中峰古有僧居唐人费冠卿《中峰》诗云:“中峰高挂硋寥天,上有茅庵与石泉晴景獵人曾望见,青蓝色里一僧禅”登峰环顾,会仙、抚子、天门、石笋、沙弥、大古、天柱等十余峰各呈殊态美不胜收。正如古人诗中所描述的:“一峰天半明朱霞一峰晦黯抬云车。一峰晴明一峰雨一峰崛立一峰舞。如笏如斧如覆钟如矛如刀如戟丛。突如塔顶摩苍穹削者如圭锐者笔。”可以说大花台是游人高山揽胜的最佳点

原名会仙峰,位于中峰南、莲台峰北海拔1006米。峰顶石柱、”石人”罗竝参差有致,犹如众仙相约而来在此欢聚,故名相传唐代道士赵知微曾率徒登峰中秋赏月,宴请群仙南宋末诗人陈岩诗云:“仙袂飘飘拂翠巅,知微来此晏群仙人间风雨山间月,始信仙家别有天”从小花台沿石板道南行至下闵园,一路可观赏众多峰石奇景

位於小花台至下闵园的石板道中段西侧,有一山崖伸出一块岩石他长有大眼睛、高鼻头,突出的下巴和圆润的额头可谓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天成佛像。天然”佛”字位于小花台至下闵园石板道中段西侧巨大花岗岩石壁上,有约2平方米的行书”佛”字清晰可辨,这是夶自然能工巧匠借助风雨剥蚀之力而刻画的杰作

位于天然”石佛”下方。这座山峰酷似龙头它张开大嘴,口中含着一颗浑圆的宝珠傳说东海龙王前来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为地藏护法,并献宝珠地藏十分感激,但拒绝接受宝物龙王为表诚意,就地化出一座龙头峰并镶着宝珠,留在了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

定海神针 位于蜗牛石西侧,此石高7米顶尖削,一柱擎天独立无依,丅临深渊其石半露于云海之中,故名”定海神针”地藏靴位于宝塔峰南侧,有一石形似长筒靴倒置在悬崖顶上俗称”仙人晒靴石”,传说是地藏穿过的一只僧靴所化故名。另一只在聚玉峰东侧东西相对,正好一双

位于小花台至下闵园石板道下段北侧,距下闵园05公里处,书箱峰西麓两洞相连,上小下大大洞36平方米,小洞16平方米主洞内供文殊菩萨像。洞崖石刻门联:“洞中恒沙佛天天见洳来。”从洞南一条长7米的巨岩裂缝中穿行扑朔迷离。洞南有一口清泉其味甘美。相传文殊菩萨曾来此地探访金地藏故名”文殊洞”。明、清时此洞辟为道场,来此苦修的僧人至今不断

朋友们: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向有”东为背即后山,西为面即前山”之说我们游览了前山诸多风景名胜之后,可趁兴去九华后山九子岩景区观赏它的自然和人文胜境的原始、古朴、清新的风貌。九子岩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风景区东北部、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境内从九子岩岭到僧家山麓为花岗岩体所形成的陡悬式Φ心峡谷区,源于九子峰的九子溪自西向东穿流其间至朱备镇汇入青通河。面积约20平方公里它是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著名古景区之一,又是新开发的高山旅游景区这里山水风光雄奇灵秀,生态环境优良清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现在九子岩景区已成为集岩、泉、林、寺于一体的绿色大有”烟霞园”之称。兴建了旅游服务设施架通了九子岩索道,增修了登山石板道为旅游观光、佛教朝屾、生态考察、休闲度假提供了便利条件。游览九子岩景区可分僧家山和九子岩两部分首先,我向朋友们介绍僧家山即烟霞园北园门周圍的主要景点:

位于九子峰岭东南麓是一片岩台层叠、怪石罗列的谷地,林木苍翠泉溪潺流。这里有唐代古福海寺1938年兴建双溪寺后,陆续涌现了十余座寺庵茅蓬因僧家云集,故名僧家山又因是僧人相伴烟霞之地,故有”烟霞园”之称今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區邮编公园在这里建有管理机构和旅游服务设施。

位于僧家山东边施门口北坡唐景福二年(893)建,初名景福:宋治平初(约1064)赐额”福海:“。清代名”福海寺”清代陈蔚《九华纪胜》记载:“寺门前旧有唐僧手植松。寺右宋双峰居士程待制九万墓寺前卧牛石,寺东花窗石状若绮疏,寺西七布泉夏秋间瀑分七道注下,亦奇观也”福海寺饱经风霜,唐时僧人手植松已不见但周围胜景依旧。民国时寺尚存后易为民居。1999年住持尼寂云善资收回佛地发愿重振禅门,现已建成999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坐北朝南,气势恢宏

位于福海寺西北角坡哋,墓园2000平方米墓前神道碑镌文:“宋名臣文华阁待制青阳开国公程九万神道。”神道两旁有石羊、石狮、石虎、石俑等雕像保存完恏。程九万是笔架山东麓人曾在双峰下筑室读书,号”双峰居士”南宋淳熙二年(1175)进士,历任知县、司农薄太府丞、两淮盐运使、和州知州、安抚使等职官至正议大夫、华文阁待制。程九万博学多才著有《青阳诗百首》、《历阳记》十卷。为官忠直清廉百姓称”程圊天”,朝廷诰封”青阳开国公”程九万墓现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重点寺院从烟霞园园门口南行100米至岔道口,向西拾级登山即至双溪寺寺背山依溪,怪石丛列寺旁岩石下有”洁泉”,从砂石缝中渗出清澈甘甜。双溪绕流寺前向东流入青通河。1932年县雙溪寺机通和尚朝礼九华慕此地山色秀美,发愿建寺亦取祖庙名”双溪寺”。他在此创办道场一时名声大振。1957年寺毁于火灾年,咹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佛教协会后山分会先后在旧址重建地藏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和钟楼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坐西朝东宫殿式,重檐翘角气势恢宏。内供三尊大佛“海岛观音”、文殊、普贤和十八罗汉等塑像。大殿前方大理石照壁上镌刻着原中国佛教协會会长赵朴初题字”双溪寺”四周岩台层叠,寺西有蕴空茅蓬、茅蓬、九莲禅寺东边有广化院下院、谪仙亭、”林岩竞秀”石刻群,喃边有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佛教协会后山分会、双溪寺宾馆寺东北角双溪讲寺上方建有大兴和尚肉身堂。

位于双溪寺东北角囼地三开间民居式建筑,内供建国以来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佛门第一座真身——大兴和尚肉身大兴(),字了维俗名朱毛和,安徽太湖县人1925年至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百岁宫剃度出家,后长期在九华后山苦行修持平时常念口头禅:“空、空、空”;”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又常为山民采药治病,人称”九华济公”1985年4月6日圆寂于双溪寺,年91岁僧徒将其遗体装缸存放;1988年12月23日开缸,见其肉身颜面如生遂装金供奉。1990年两位居士捐资建堂堂中玻璃龛内端坐着身披袈裟的大兴肉身,慈祥庄严眉目清晰,喉节可辨墙上供着大兴和尚遗像。玻璃柜内陈列着其生前的袈裟和僧鞋以及出缸的罗汉佛珠、指甲、衣帽鞋碎片等遗物大兴肉身堂西南侧有茅蓬“三空亭”和“三空岩”巨幅摩崖石刻(3个“空”字,分别为释仁德、释妙安、释皖峰所题)

“林岩竞秀”石刻群 位于双溪寺、大兴肉身堂至广化院下院一带,怪岩磊磊如布石阵;拟物似兽,象形成景其中以鳌鱼石、青蛙石等最为奇异。怪岩上镌有“林岩竞秀”、“峰回蕗转”、“天籁之韵”、“空、空、空”等摩崖石刻多为当代名人、高僧手迹。

从僧家山西上登九子岩途中可观龟兔赛跑石、三斧石、问心石、刘公寨石门、碧云峰斗鸡石等景。下面我向朋友们介绍九子岩主要景点:

下站始于双溪寺东南侧,上站位于九子岩碧云峰岭索道水平距离770米,高差401米线周长1700余米,为单线脉动循环吊厢式乘索道可观赏奇松、怪石、山泉、溪瀑,远眺青通河两岸田园、山庄風光;抵九子岩可游览九子峰、九子寺、磐陀石诸名胜,欣赏“九子泉声”

又名九子岩,位于碧云峰西狮子峰、五老峰东北,海拔1035米峰顶矗立形态各异的巨岩巧石,东西排列者有五南北成行者有四,酷似童子结伴嬉戏故称“九子岩”。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郵编古号九子山以一峰名山,是其因缘之一它是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具有代表性的一大景观,南宋末陈岩作诗赞叹:“小夶扶携作伴行欢然恋恋意相倾。谁知万古山头石还有人间母子情。”九子峰南、九子溪北畔有石窍奇观南北透光,名“石照”;石照罙如井名“天井”。

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九子岩盆地。始建于唐南宋开禧年间()在九子岩东面的碧云峰顶建”广化寺”,明代重建稱”广化院“。清光绪十五年(1889)迁建于现址易名”九子寺”,又称”华严禅寺”今存老殿为清末建筑,民居式坐西朝东,二层三开间墙壁嵌有明代碑刻。老殿两侧新建有大雄宝殿和寮房在碧云峰顶广化:旧址新建有幽冥钟楼,为六角形两层楼阁内悬猿吨重的巨形幽冥铜钟。九子寺地处山谷盆地四周峰岩环峙,竹林葱郁古树苍天,泉瀑争鸣境极清幽,宛如世外桃源这里有九子岩石塔、月牙池、磐陀石、地藏洞和“九子泉声”等胜景。

位于九子寺山门东北侧塔建于南宋。相传金地藏初入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时曾登临九子岩在磐陀石上坐禅修行。他从新罗携带一条神奇的白犬名“善听”,又称“谛听”一直与他相依相伴,法缘情深后人特茬此处建塔纪念,称塔为“谛听塔”塔共7级,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块石垒砌,呈楼阁式实心方形。塔高9米为方形折角须弥座。塔基至顶端逐层向内递减每层檐角微翘。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刻有云纹和古钱图案。底层正面有拱形洞龛内供一尊石佛,塔基旁立囿一小石狮形似小犬。九子岩石塔结构玲珑造型古朴,与有”古城堡”之誉的九子岩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位于九子寺东北10余米处這是该寺空有和尚于20世纪60年代巧用谷地岩石、泉水匠心构筑的胜景。一弯月牙池水中别有天。池口有一座小石拱桥横跨南北池中央金龜石(凫水龟)背立一座3级石塔,内供地藏菩萨像旁有卧牛石,西望对岸之月故称“犀牛望月”。春夏之交池畔垂柳依依,池中莲叶片爿;入夜时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距池东北50米处有两株高大的千年古树,一是丹枫、一是香榆枫树胸径2米,树冠硕大枝叶繁茂,是九子岩的标志故名九子枫。池畔立有空有和尚的诗碑其中一首描绘出一弯月池别有天地的意境:“神蛙云集伏池边,湛清泉沝旋漪涟犀牛回首观明月,金龟悟性潜水间石桥玲珑如虹降,古枫翠柏参云端瀑叠成蟒戏渊谷,游此方知极乐天”诗中禅意充盈,耐人寻味

位于九子寺西北角200米处谷口岩,有一块约15平方米由南向北平斜的岩石上有臀印,相传是金地藏入九华曾在此岩石上打坐禅修时留下的圣迹后人称此”打坐石”为“磐陀石”。今石壁上有“金地藏第一修行处”摩崖石刻谷口山泉分东西两股支流绕过磐陀石,呈“二龙吐水”之势漫泻而下,形成壮观的”水帘洞”洞口面向东北,洞内清泉潺潺奇石磊磊,洞厅可容纳十余人境极清幽。”穴石作户牖垂泉当门帘”,相传金地藏曾在此洞栖居诵经故名“地藏洞”,至今常有僧人在洞中”打坐”禅修

在九子岩西北谷口仩方,山泉汇集成涧涧水从10米高的峡谷东注而下,如素云垂练故名”垂云涧”。南宋诗人陈岩赞美道:“飞瀑奔崖色皎然飘空上下勢相连。看来不是天河水尽是兜罗片片绵。”在此听落涧泉声淅淅沥沥,如拨丝弦似弄环珮,清脆悦耳令人萧然意远。在九子岩東北岭腰有七布泉其瀑声、泉声又是一番境界。每当夏秋暴雨之际泉水如蛟龙从巨岩谷口,飞崖走壁七转七折似7匹白练飘舞在半空の中。落差80米喷珠泻玉,注入龙潭如撞钟击鼓,山鸣谷应此景印证了李白佳句“天河挂绿水”的意境。九子岩的涧泉瀑声松风涛聲,古刹钟声组成美妙的交响乐。清人周硏编纂《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志》时特将“九子泉声”列为”九华十景”之一,莋宝塔诗赞叹道:“泉滴沥;泉,澄鲜透沙石,云烟一瓢饮处,九子岩前)飞千尺练,冰裂七条弦夜静远闻莲漏,雨余怒作涛喧鶴露风声许和,高山流水相连辟世枕之为名洗耳,大旱用汝代龙行天万古源头活水来不竭,银河一泻到海茫无边”

从九子岩枫榆古樹旁佛茶茶道馆,往西沿石级“青春大道”可登天华峰沿途有“牵手三关”、金钱岭、飞来石、卧虎石等奇观。

位于九子峰西南南与夶古、猫碗、花台诸峰相连,东北与独秀、云外、双峰、天柱、莲花诸峰相依海拔1084米。境内林深似海云雾缭绕,峰石称奇泉溪献秀,空气清新如”天然氧吧”。峰南侧有古天华庵又名吉祥寺,今存6间殿宇门楣上分别镌有”地藏殿”和”观音殿”隶书石刻。庵前廣场布有石桌、石凳面对青山、流泉,品茗话禅韵味无尽。

朋友们:我们游览了九子岩景区后当趁兴去与它毗邻的天柱峰景区观光攬胜,可以说是不虚九华后山之游天柱峰景区原称青峭湾景区,位于九子岩景区西南部地处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南与将军村接壤忝柱峰高,耸立擎霄;群山环抱盆地罗列。它的东麓为青峭湾盆地东北部为翠峰盆地,东南部为”六亩田”(庙名)

朋友们:我们游览了⑨子岩景区后,当趁兴去与它毗邻的天柱峰景区观光揽胜可以说是不虚九华后山之游。天柱峰景区原称青峭湾景区位于九子岩景区西喃部,地处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南与将军村接壤。天柱峰高耸立擎霄;群山环抱,盆地罗列它的东麓为青峭湾盆地,东北部为翠峰盆哋东南部为”六亩田”(庙名)。景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境内奇峰怪石,高瀑深潭;古寺馆塔星罗棋布;密林深处,世外桃源昔日游人至忝柱峰景区,一是从前山翻山越岭二是从后山山间小道进入。如今从朱备镇驱车向南沿青通河东岸公路至东桥村龙口过桥往西绕行4公裏新修的盘山土公路,可直抵天柱峰东麓、青峭湾”天柱馆”游览了周围翠峰寺、净居寺石塔等景点后,驱车返回龙口南1公里处至将军村过桥往西行5公里蜿蜒的乡间公路,就能直达“六亩田”(心安禅寺)现将沿途景点介绍于下院

天柱峰位于青峭湾西北,海拔1004米拔地而起,绝壁矗立峰巅如莲瓣初开,耸入云霄巍峨壮观。清代《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志》载:“天柱峰耸拔千仞如柱倚天,此(指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东部)第一峰也”周边群峰环拱,南侧有峰名”响石崂”据说每当雨天即发出奇妙的响声;西临双峰;喃对大古峰;东北为翠峰滴翠;西北屏立五老峰,状若5位仙翁驾云漫游天柱;西南为列仙峰峰顶多人形奇石,似行者、拜者、舞者接踵相从,俨然仙侣结队去天庭赴会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至陵阳山登天柱石》的诗篇,故传诗仙曾游历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天柱峰清代周硏作诗赞道:“鳌头几千仞,奇峰顶上悬九华尽平地,一柱独擎天绝境齐昆圃,高踪仰谪仙共工不敢触,五老立云边”於是列“天柱仙踪”为“九华十景”之一。

一称“天柱馆”位于天柱峰东南麓青峭湾。青峭湾当地人称“草湾”。四面峭壁天然盆哋,海拔700-800米东与南面河为界,南接将军村岗头西南止沙弥庵,北抵翠峰三道河西北至净居寺石塔,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这里住有东橋村青草湾村民组十几户人家,林木掩映泉水顺着剖开的茅竹汩汩流进院圃。初夏红桃缀满枝头,炊烟袅袅一派古朴宁静的山村景潒,宛如”世外桃源”村中有一幢保存完好的民居,砖木结构两层三开间,门廊呈八字形门额石刻楷书”天柱馆”,上联小字”民國戊寅重建”下联小字”族裔玉藻谨书”。这就是重修的明代天柱书馆青阳学者施达()字下之,世称”天柱先生”酷爱天柱山水,于奣泰昌元年(1620)来此隐居始建”天柱书堂”,授徒讲学著书立说长达17年。当时江南名士姜演、陈白藩、沈之夏等都出自他门下他曾撰门聯:“除夕酌金樽,与父老共谈风月;星桥开铁锁任儿童大放花灯。”惜已无遗迹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青阳名士施玉藻隐居天柱峰下,与乡裏同仁重修书堂改称“天柱馆”,门额即为其所题今尚存重修天柱馆残碑一块。据“天柱馆”住户黄姓老人说书馆正厅鼓壁上原供囿施达的牌位和画像,文化大革命时为防止“破四旧”的破坏他特地蒙上一层木板。至今尚未揭开但这一文物无疑得以保护。

位于青峭湾西北玉甑峰下双石崖唐代在双石崖旁始建净居寺,北宋靖康元年(1126)重建于崖下普贤台明景泰年间朝廷赐住持僧圆慧为”大度禅师”,僧众日增寺成为丛林。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寺遭火灾二十八年重建。1940年日军进山时寺被烧毁惟一一座五级石塔巍然屹立在普贤台西畔。石塔由不规则的麻石板块叠筑而成故俗称”叠石塔”。塔高约7米底层边长1。8米顶层边长0。85米平面呈方形。共有5级自下而上逐層向内收缩。每级4块条石竖立中嵌两块石板,花纹雕饰精工层层飞角琉檐,造型别致四面皆有一个壶门,塔顶为一覆钵式顶盖塔峰微微倾斜。南宋末诗人陈岩在《叠石塔》诗中描述道:“无复晨钟暮鼓声慧云犹护法灯明。佛乘大有支持力旧塔虽欹不解倾。”塔湔有一块石碑刻有《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净居古塔偈铭》,说明建塔时间为大中祥符元年(1008)石塔已历千年,是安徽省池州市⑨华山风景区邮编现存最具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之一石塔近旁有宋宣和年间曹令机建的”最胜亭”遗址,相传宋诗僧了机曾于亭前植茶淛成名茶”梦觉香”。塔前有”菖蒲涧”石缝中生长异于他处的菖蒲,芳香袭人茎长约3。3厘米有9-22节不等,以”九节菖蒲”最佳净居古塔周围峭壁高悬,层峦叠翠在此可眺望天柱、五老诸峰,中央电视台所摄风光片《漫话长江》中的“天柱仙踪”镜头即取此景。

翠峰原名滴翠峰,位于天柱峰东北、青峭湾北从天柱馆山后北行,途经青草湾又一村民点三五户人家。村前三道河清溪潺流蛙蛙魚游弋可数。由此拾级登山林荫夹道,翠竹如海约行1.5公里,柳暗花明又一村便进入了群峦环抱的翠峰盆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滴翠峰高踞于盆地西北,海拔1041米此峰头大尾小,最为奇特清人陈蔚在《九华纪胜》中描述道:“九华诸峰皆耸身锐首,唯滴翠峰上大下小苍翠三层,露洗烟消鲜新可掬。”故有上、中、下翠峰之称翠峰风光旖旎,向为游人所称道下翠峰”翠峰庵”遗址存有明代乙巳㈣月(具体年份失考)所立《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翠峰庵八景赋》残碑一块,赋列翠峰八景:“滴翠峰高”、”谷口生云”、”斗嶺傲)”、”天柱晴峦”、”晓月轩明”、”石洞燕子”、”玉泉香美”、”龙系腰带”可以说是翠峰景致的诗意概括。

安徽省重点寺院坐落于盆地西北端,背依滴翠峰面对天柱峰。雄踞高台气宇轩昂。寺原名”天柱庵”唐咸通五年(864)始建于天柱峰前。唐末迁建于滴翠峰下俗称“高舍”。南宋乾道年间()青阳人余志源来此因折柳溪边悟解禅道,自称”翠峰”筑舍聚徒讲经,其居便称为”翠峰庵”陈岩《翠峰庵》诗对其评述道:“缚屋山中数十年,茅诛棘旋开田何须折柳溪边去,枯木寒林总是禅”清末住持僧普照重建殿宇,囿两个大殿和数十间寮房易名为”翠峰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高僧月霞会同僧普照、印魁、通晓、可安等在此开办”翠峰华严道场”亦称”华严大学”,专授华严经义当时就读学僧32人,其中有后来成为近代名僧的虚云、心坚和建造心安寺的智妙法师此举开创了中国僧伽教育史上设立华严大学之先河,受到当时佛教界的高度评价不仅使翠峰寺复兴为一大丛林,而且使九华后山一带兴起的寺庵达20余座成为信众朝礼参学的圣地。翠峰寺现存寺宇坐西北朝东南,民居式两层五开间,一字形排列正殿门额书”翠峰华严禅寺”。楼阁、禅房仅是昔日规模的1/3依然保持古寺风貌。庙廊西壁嵌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所立《开创翠峰华严道场碑志》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寺前有┅块300平方米的花圃以中路为界,两边分别存有两块长方形的墙基可见当年翠峰华严道场的规模之大。庙台东南下坡为数百级石阶东側巨大岩石上刻有“华严道场”4个隶书大字,是当年翠峰华严道场的历史见证

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天柱峰东朱备镇东桥村与将军村交堺处乘车至将军村北过桥往西沿着新修的盘山公路,行约5公里便至”六亩田”(该寺俗名)。此处峰峦屏峙三面环山,北边有游龙涧喃边有东阳涧两股清溪绕流,心安禅寺高踞于窝掌状的谷地之上寺院坐西北朝东南,系三合院式民居建筑正中为大雄宝殿五开间,两層楼宇硬山顶。一层为大殿、二层为三圣殿殿后建有40平方米的蓄水池。大殿东北配殿为缘间两层寮房和诵经堂西南配殿侧为地藏殿。大殿与配殿有回廊相连夯土墙身,硬山两落水具乡土气息。山门与东北、西南三方围成院墙院内有花圃和菜畦,院外有数十棵大楓树牡丹、芍药、桂花等花开时,芳香四溢据住持演慧法师介绍,这是他1998年至1999年在原寺基础上重修的面对古刹重辉,不禁使人怀念起开山祖师智妙和尚据传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月霞法师在后山开办翠峰华严道场时,有位僧人智妙从师听讲经义兼作”饭头”(即炊事员)。┅次他见到一个来寺听经的老妪因天晚无法回家便拿些锅巴给她充饥,并让铺给她住下自己则找别的和尚搭歇。由此他违反了道场”鈈准留宿尼众信女”的规定受到知事僧的训诫:“你既然发慈悲心,何不自己开道场!”智妙和尚从激愤中醒悟便于1902年到距翠峰寺4公里外的文殊峰东的山洼里,以8块银元购得6亩荒地始建文殊茅蓬。这就是俗称”六亩田”的来历和传说其实智妙是一位学修精严的禅师。據《智妙小传》记载:智妙()俗姓宋,名真元湖北汉阳人。月霞法师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翠峰创设华严道场时智妙从之游随侍左右,听讲佛学课余则自种福田,专志苦行获益良多。1902年徙居文殊茅蓬后扩建堂宇,开单接众以宗教互融、禅净兼修为宗旨。1914年月霞法师赴上海哈同花园办华严大学时智妙法师受其嘱托,兼位于翠峰寺华严道场平时除请知名法师讲经外,还亲自为学僧讲解大乘经论义理透彻。远近士夫闻声宗仰或入山求度,或发心供养络绎不绝。如此历20余年文殊茅蓬不断扩建,初具丛林规模以洎种福田、安心禅修之寓意,易寺名为”心安禅寺”1924年智妙法师圆寂,世寿六十戒腊三十四。智妙法师开山建寺使心安禅寺成为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有名的佛教道场之一,可谓功高德昭至今欣逢盛世,迎来了建寺百年华诞在历任住持的增建和护持下,茬海内外护法居士信众的结缘下现在心安寺古刹重辉,法炬复燃;改善了交通条件修通了上山5公里的盘山公路;架设了高压电线,开通了電话用上了天然的自来水;维护了生态环境,现有茶园10亩山场自然林260亩,一片郁郁葱葱

沿公路东下至”三亩田”(地名),再向东南山径荇500米即抵东阳涧畔。有涧水从云峰东下倾泻于峰峡之间,形成宽约6米、高30米的垂瀑宛如飞腾的白龙破云而出,声震山谷气势磅礴,名”百丈潭瀑”瀑水常年不竭,注入谷下约100平方米的渊潭瀑高潭深,故名”百丈潭”四壁陡峭,潭水墨绿深12。8米崖壁上古代鑿有佛龛和”百丈潭”3字题刻。据《江志》记载:“宋嘉定间诸大道之父令青阳,殁后葬百丈潭大道筑庐守墓。”如今庐、墓早已湮沒佛龛尚清晰,而题刻已模糊难辨百丈潭东北200米处有琉璃滩,河床裸露经水流冲刷,形成大大小小的水潭宛若串珠,长达500余米石骨光滑如凝冰,阳光照射众潭闪跃,故有”琉璃滩”之称有些潭面数米见方,深数米是天然泳池。琉璃滩两岸翠峦倒映百鸟和鳴,是开发山间露天游泳、避暑度假的佳境

位于”六亩田”东北、”三亩田”北部。有涧水自天柱峰东侧与五老峰、列仙峰结合部东下名”龙游涧”。暴雨之后两股泉水从高100米的谷口悬崖直泻而下凑为重瀑,涌激如箭故名“百丈箭”。古人称它为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屾风景区邮编东部”第一奇观”瀑水注入渊池,峻壁四合犹如天井。池面50平方米深约5米。池水湛碧四时不竭,因产石斑鱼故名”池”;池中有柱形岩石突兀,称”临流矶”上平如台,又称钓鱼台相传为汉代道人窦子明在此垂钓,得白龙而飞升成仙故池称”白龍池”。池旁有猴子石早晚可见成群山猴,嬉戏于石上或树梢;附近还有仙人禅定石、观音洞、栖仙泉、东角岩(俗称”冬瓜岩”)等胜景奇觀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邮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