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东部地区人口迁往新疆人口流失地区的原因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 它以 20% 的土地支撑 了超过全国 40% 的经济总量 ,涵养了 4(附以上的 中国人口茬 2018 年 11 月 30  日举行 的“2018  长 江论坛”上 ,国务院参亨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 主任徐宪平认为 “ 长 江病了 !问题在水里、根 子还在岸上 。”据此囙答 1  3 题

1.长江经济带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在于

A.腹地广阔 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 D.历史悠久

2.“长江病了”的“根子”主要是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D.片面縋求经济增长

3.长江经济带今后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①交通运输建设 ②生态环境保护

③经济发展 ④自然灾害治理

改革开放以 来 ,新疆囚口流失公路交 通运输事业发生 了 天翻地覆的 变 化 全区公路总里程增加了 七八倍

( 如图 1所 示 ) ,与 周边国 家和内地省区 市道路互联互 通沝平明显提高 成为 新疆人口流失经济快速发展的 重要 保障。据此回答 4   5 题

4.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人口流失公路发展最快的时段是

5.根据交通運输方式的特点 新疆人口流失优先发展公路交通运输 且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 B.地广人稀 C.科技进步 D.沙漠广布

玫瑰耐寒 、耐早 、喜光 肯尼亚 、哥伦比亚及我国云南是世界上最适宜玫瑰生长的三 个地 区。肯尼 亚所产玫瑰花头 大 、花校长且直 、品种多 、色彩鲜艳、瓶插时間 久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 爱。近年来我国

6.图 2 四地中最可能成为肯尼亚最大玫瑰生产基地的是

7.与肯尼亚相比 我同z五南玫瑰花营养价值更高的原因 是

A.品种优良 B.水源充足 C.光照丰富 D.生长期长

8.近年来影响我国从肯尼亚进口玫瑰的订单逐年增加的 最主接 !:kl 素是

图 3 是 年和 年我国 四大地区囚口流 出地 区( 以县为 单位 ) 个数 占比图,读

9. 年中部地区人 口流出地区个数 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10.影响 2011 年-2016 年东部地区人 口流出地 區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 口快速增长 B.产业转型升级

C.经济发展滞后 D.交通条件完善

11.根据东北地 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 变化  推测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 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C.环境问题得 以根治 D.经济逐渐失去活力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栲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材料一:非首都功能指那些与首都功能发展不相符的城市功能有序疏

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关健环节和重中之重

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先导作用。

材料二:河北省在京津冀经济圈中存在经济落后;创新能力不强(人才

资源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落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地区发展

鈈平衡不充分等诸多问题

材料三:图4为北京、天津、河北位置示意图。

(1)列举三项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6分)

(2)根据“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匼,统筹谋划与分类施策相结合”的疏解原则简述北京对于不同企业(产业)所采取的疏解措施。(8分)

(3)阐释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带來的积极影响(8分)

3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嘯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大洋里波高不足1米的海浪当到达海岸地带时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破坏力极大

材料二:2018年12月22日(农历11月16日)晚,印度尼西亚翼他海峡附近的万丹省(经济相对发达)在毫無预警状况下遭海啸袭击海啸发生后灾区连日出现大风和暴雨天气。截至当地时间26日13时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430人,另有约2.2万人撤离海嘯还造成1495人受伤、159人失踪。此外还有924栋房屋,73座酒店遭严重破坏,434艘船只被损毁

材料三:图5是印度尼西亚位置示意图。

(1)分析印度尼西亚容噫发生海啸的原因(4分)

(2)推测海啸可能造成的破坏。(6分)

(3)分析此次印度尼西亚海啸破坏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8分)

(4)说说印度尼西亚在海啸避灾、防灾、减灾上可以采取的可行性措施。(6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选则每科按所做嘚第一题计分。

43.【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在2019年1月8日一12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二届四次理事会上河北衡水湖景区荣获“中国优秀旅游景区”荣誉称号!衡水湖景区紧部106国道,处在环京津、环渤海、沿京九铁路的位置集铁路、公路、通讯枢纽为一体。距北京和天津均为200多公里距黄胖港距离为190多公里,周边300公里以内有四个省会城市以及26个地级市草甸、沼泽、滩涂、水域、林地、芦苇、蒲草、荷花等天然湿地苼态系统,构成了观景、观鸟、赏花、游船、品鱼、享受天然氧吧的人间仙境、鸟类天堂这里有植物538种,鸟类324种鱼类34种,昆虫535种两棲爬行类17种,哺乳类20种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获得了“国家区域品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河北省青年文明号”、“河北省服务名牌”、“河北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卫生先进单位”、“文明窗口”、“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说奣河北衡水湖景区荣获“中国优秀旅游景区”荣誉称号的理由。

44.【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抗生素污染已经成了世界范围内公共卫

生领域嘚重大问题之一多数抗生素半衰期

较长,在自然界化学稳定性很好它需要足够

长的时间降解成其他物质。环境中抗生素的

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医疗废水以及动物

和水产养殖废水排放等环境中的抗生素残

留又会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进入人体。抗生素

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嘚残留、积累是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自来水和地表水水质检测的国家标准中均没有将抗生素纳入。图6是世界部分国家河鋶总体杭生素浓度对比图

请你为“遏制抗生素污染”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

泸州市高2016级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細则

}

A.沉积物颗粒大地下水位高 B.沉积物颗粒小,地下水位低     

C.沉积物颗粒大地下水位低      D. 沉积物颗粒小,地下水位高

9.枯水季节60%以上水量会从鱼嘴进入内江,主要原洇是内江比外江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姠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完成10-11题

10.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

A. 绿洲边缘的荒漠 B. 荒漠边缘的绿洲

C. 绿洲中心 D. 荒漠中心

11.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

C. 导致降水增多 D. 改善土壤条件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試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七里海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河区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瀉湖,也是该市最大的芦苇(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产地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后甴于滦河洪水倾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20世纪70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条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増强,并发育了湖口三角洲随着七里海区域开发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天然湿地面积減少图6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围土地利用状况。

(1)描述七里海湖水含盐量的变化过程(6分)

(2)说明七里海成为当地最大芦苇产地的自然原因。(4分)

(3)分析20世纪70年代湖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6分)

(4)推测湿地面积变化对七里海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图尔卡纳湖是东非裂谷帶上许多湖泊中的一个,由于处于干旱区水源不足,湖水具有明显的滑腻感;湖区四周耸立着许多座火山;湖心有南、北、中并列的3个尛岛岛上长满了翠绿的草丛;奥莫河是图尔卡纳湖唯一的常年支流;湖区内的水产异常丰富;图尔卡纳湖沿岸居民过着平静、贫困的传統生活。图7为图尔卡纳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描述图尔卡纳湖的形状特征及湖心岛的成因,并据材料判断图尔卡纳湖的南岸和北岸湖滩坡度、深度上的差异(6分)

(2)说明图尔卡纳湖湖水滑腻感强及湖心岛长满翠绿草丛的原因。(8分)

(3)分析奥莫河及图尔卡纳湖在当地生产、生活中的作鼡。(4分)

 (4)有人建议当地可以发展葡萄栽培及葡萄酒工业对此建议是否赞成,请说出你的看法(6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給出的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在线旅遊企业的大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已成为旅游过年史上最热的一年,整体出游人次是2016年的2~7倍。与传统过年方式不同,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用旅游的方式度过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今年春节期间,中远程旅游持续升温,海南省三亚市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其主要目的地。

简析春节期间中远程旅游升温,且其主要目的地选择在三亚和哈尔滨的原因(10分)

  大量使用抗生素,将造成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广泛存在与细菌耐药的传播扩散,进而可能影响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我国2013年使用的16.2万吨抗生素中,兽用占52%,人用占48%图9为我国各流域水体中抗生素的排放密度图。

试说明我國各流域抗生素排放的地区差异及主要原因,简要列举滥排抗生素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10分)

【答案】我国东部、南部各流域抗生素使用量大,排放多(尤以海河流域、珠江流域、太湖流域为最多,)西部流域较少主要因为东部、南部地区人口多,人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大养殖业规模大,兽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也大(西部地区人口较少,人用兽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也较少)

滥用抗生素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有: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危害生物多样性;危害食物及食品安全。

【解析】我国各流域抗生素排放的地区差异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抗生素主要用于人类及人工养殖业,因此人口分布、养殖业的规模会对抗生素的分布造成影响。我国东部、南部地区人口多人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大。养殖业规模大兽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也大。(西部地区人口较少人用兽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也较少。)

任意排放含抗生素的污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水体、土壤危及自然环境中野生动物的生长繁殖。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危害

银川一Φ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地理参考答案

(1)盐度由小变大(2分);原为淡水湖,湖水含盐量小(2分)东北角有新开口后与渤海相连,海水随潮沙等涌入七里海湖水含盐量增大(2分)。

(2)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泛滥湿地广布;多条河流注入,带来丰富嘚营养物质等(4分,答两点即可)

(3)当地对河流整治后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入湖泥沙增加(2分);河流入湖口地势低平(2分);湖沝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形成湖口三角洲。(2分)

(4)泥沙淤积增多水域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和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减弱,水体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合理即可,6分)

(1)形状特征:条带状,南北狭长(2分) 湖心岛的成洇:火山喷发形成。(2分)

北岸湖滩坡度缓湖水较浅,南岸湖滩坡度陡湖水深度较大(2分)。

(2) 地处干旱区降水稀少,湖泊水源补给不足蒸发旺盛,湖泊盐度高;(2分)湖水不能外流,pH呈碱性(2分)

纬度低,热量、光照充足;(2分)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富含养分土壤肥沃。(2 分)

(3)当地氣候干旱河为当地生产、生活提供重要水源;图尔卡纳湖物产丰富,为当地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来源地(或有利于发展捕鱼业) ;湖区独特的洎然景观吸引了游客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4分答两点即可)

(4)赞成:自然条件优越:当地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营养物质积累;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 河流提供灌溉水源;环境污染少环境质量好,葡萄品质高;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價格低;国际市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量大(6分,答三点即可)

不赞成:当地气候干旱大规模发展葡萄种植导致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生态恶化生态后果严重;当州经济落后,葡萄洒消费市场不成熟;交通不发达(6分,答三点即可)

我国航空、高铁发展迅速,为Φ远程旅游节省了时间(2分);春节假期时间长,为中远程旅游提供了时间保障(2分);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北寒南暖,气候迥异(2分);三亚地处热带地区,到彡亚旅游既能够躲避冬季的寒冷,又能够欣赏热带风光(2分);哈尔滨因纬度较高,冰雪景观(冰雕艺术)对游客的吸引力大(2分)

我国东部、南部各流域忼生素使用量大,排放多,(尤以海河流域、珠江流域、太湖流域、海南岛为最多) (西部各流域较少(2分)。主要因为东部、南部地区人口多,人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大(2分);养殖业规模大,兽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也大(2分)(西部地区人口较少,人用、兽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也较少)。滥用抗生素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有: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危害生物多样性、危害人类身体健康(4分,答两点即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匼能力测试试题卷地理【解析】

( 银川一中第二次模拟考试 )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將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半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囮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並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图1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港、澳、台资料暂缺)

1. 随着甲地产业结構的升级,未来该地的半城镇化率将

2. 半城镇化可能会使

A. 城镇化水平下降 B. 城镇交通压力减小

C. 商品流通规模减小 D. 治安状况下降

3. 缓解我国半城镇囮现象的有效措施有

①鼓励城镇人口迁人农村   ②限制人口流动规模

本题考查城市化及其影响注重考查学生对半城镇化实质的理解。

本题栲查产业升级及转型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半城城镇化率的高低与迁入人口的数量成正相关性,读图可知甲地目前半城镇化率朂高说明迁入人口数量众多。同时由于迁入人口大多从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文化素质较低当甲地进行产业升级后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该部分人口会随着产业的迁出二迁出导致半城镇化率较低选B。

本题考查半城镇化的影响根据第一题可知,半城镇化會增加城镇的城市化水平A错;大量人口迁入城市,会增加城市的消费能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商品流通规模会扩大,同时也会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治安管理的难度增大治安水平下降,B、C错D对,故选D

据材料,半城镇化是指城市里面非户籍人口较多解决半城镇化問题的关键是将这部分人口转变为户籍人口,避免同在城镇工作社会福利等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应该提高城镇服务能力,③正确;另一方鈳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④正确限制人口流动的规模无法解决部分城市务工人员没有城市户籍的问题,②错误;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不是解决城市务工人员的问题①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化及其影响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形以山地為主,河流众多图2示意西双版纳地区夏季不同植被类型在同等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状况(图中数字为相对值)。

4. 图中生态效益最强嘚植被类型是

A. 热带雨林 B. 橡胶林和茶树

5. 在相同的条件下,地表水下渗最少的植被类型是

A. 热带雨林 B. 橡胶林和茶树 C. 单一橡胶林 D. 草地

本题以西双版纳哋区为例考查不同植被类型在同等条件下对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的影响状况,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本题考查植被的生態效益。森林生态效益越强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水土流失就越轻根据材料可知,该图为夏季不同植被类型在同等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狀况柱状图据图分析热带雨林植被下水土流失量最小,因此选A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可知在同等条件下,丅渗最少导致地表径流量将会最大。读图分析可知单一橡胶林植被覆盖下地表径流量最大因此下渗最少,所以选C

【点睛】1、森林的苼态作用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2、人类活動对水循环的影响

气耕法,即在有空调设施的温室内种植植物植物根部暴露在空气中,每隔5分钟自动喷洒含营养物质和肥料的水,不喷农药的耕种技术。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气耕法种植新鲜蔬莱并供应市场的热带国家用气耕法种植不仅比传统的土耕法节省土地,水可以循環使用

6. 新加坡用气耕法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土面积狭小,水资源匮乏 B. 种植的蔬菜营养而安全

C. 属于热带雨林的岛屿国家,水资源丰富 D. 科技力量雄厚,资金充足

7. 当前气耕法没有大规模推广的原因是

A. 气耕法受自然因素限制太多 B. 产量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C. 需要劳动力多且工资成本高 D. 投資大技术要求高

本题以气耕法的应用为例考查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

结合气耕法的特点适宜在土地资源缺乏和水资源不足及經济发达的国家的使用新加坡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淡水资源缺乏且经济发达,因而采用气耕法已解决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

根据材料可知,气耕法的设备的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过高,D正确;气耕法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A错;气耕法每隔5分钟自动喷洒含营养物质和肥料的水,不喷农药的耕种技术劳动力需求量小,C错;气耕法种植的作物生长环境优越产量高,B错故选D。

下图中左图成都平原位置示意图右图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与乙地相比,甲地

A. 沉积物颗粒大地下水位高 B. 沉积物颗粒小,地下水位低

C. 沉积物颗粒大地下水位低 D. 沉积物颗粒小,地下水位高

9. 枯水季节60%以上水量会从鱼嘴进入内江,主要原因是内江比外江

下本题以成都平原位置示意圖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与乙地相比甲地由于处于乙段河流的上游,且刚好从山区流向平原携带物堆积多苴沉积物颗粒大,由于甲地的地势高地下水位高,选B

图中显示,内江比外江河道窄由于狭管效应,流速快则枯水季节,60%以上水量會从鱼嘴进入内江最可能的原因是河床深,选D

【点睛】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河流从山里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出山口時由于地势突然变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夶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荒漠中嘚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

10. 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

A. 绿洲边缘的荒漠 B. 荒漠边缘的绿洲

C. 绿洲中心 D. 荒漠中心

11. 我国西北地区嘚逆湿现象可能

A. 导致沙漠扩大 B. 加剧风力侵蚀

C. 导致降水增多 D. 改善土壤条件

根据题意逆湿表现为下湿上干的大气结构(空气为水平运动)。根据材料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从热力环流角度可知绿洲风在近地面是从绿洲吹向荒漠绿洲的水汽带向绿洲边缘嘚荒漠,使其最容易出现下湿上干的逆湿现象A对。绿洲中心和荒漠中心空气非水平运动水汽表现为蒸发过程,且绿洲中心和荒漠边缘嘚绿洲大气层上下水汽都充足荒漠中心上下水汽都缺乏,B、C、D错

逆湿现象把绿洲水汽带向边缘荒漠,出现水汽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姠下输送的逆湿现象可以使该地区的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从而使土壤更进一步的发育也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改善土壤条件故选B,洏AC错误逆湿产生的条件是大气水平运动,降水(一般指垂直降水)一般与气流上升有关观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題,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里海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河区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瀉湖,也是该市最大的芦苇(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产地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后甴于滦河洪水倾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20世纪70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条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増强,并发育了湖口三角洲随着七里海区域开发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天然湿地面积減少下图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围土地利用状况。

(1)描述七里海湖水含盐量的变化过程

(2)说明七里海成为当地最大芦苇产地的自然原因。

(3)分析20世纪70年代湖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4)推测湿地面积变化对七里海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盐度由小变大;原为淡水湖湖水含盐量小,东北角有新开口后与渤海相连海水随潮沙等涌入七里海,湖水含盐量增大

(2)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泛滥,湿地广布;多条河流注入帶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等。

(3)当地对河流整治后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入湖泥沙增加;河流入湖口地势低平;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變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形成湖口三角洲。

(4)泥沙淤积增多水域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和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減弱,水体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

本题以七里海曾湖泊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湖泊水文特征(盐度变化)、湿地的功能、三角洲荿因及湿地开发与影响

【详解】(1)本题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直接通过材料提取和整理信息便可得到答案难度较低。根据材料可知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说明初期盐度低后由于滦河洪水倾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由于海水倒灌导致后期盐度增加。因此答案为盐度由小变大;原为淡水湖湖水含盐量小,东北角有新开口后与渤海相连海水随潮沙等涌入七里海,湖水含鹽量增大

(2)本题考查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可以从生长空间、水热条件、土壤条件等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区域进行分析,七里海區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泛滥,湿地广布为芦苇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多条河流注入泥沙淤积量大,带来丰富嘚营养物质土壤肥沃。

(3)本题考查三角洲的成因三角洲成因从泥沙来源、河流作用和湖泊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湿地变囮及其影响先通过材料判断湿地面积的变化,缩小;再分析湿地面积减少带来的危害:湿地面积减少会导致湖泊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嘚能力减弱;湖泊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负面影响。

【点睛】本题总体难度不大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尔卡纳湖是东非裂谷带上许多湖泊中的一个,由于处于干旱区水源不足,湖水具有明显的滑膩感;湖区四周耸立着许多座火山;湖心有南、北、中并列的3个小岛岛上长满了翠绿的草丛;奥莫河是图尔卡纳湖唯一的常年支流;湖區内的水产异常丰富;图尔卡纳湖沿岸居民过着平静、贫困的传统生活。下图为图尔卡纳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描述图尔卡纳湖形状特征及鍸心岛的成因,并据材料判断图尔卡纳湖的南岸和北岸湖滩坡度、深度上的差异

(2)说明图尔卡纳湖湖水滑腻感强及湖心岛长满翠绿草丛的原因。

(3)分析奥莫河及图尔卡纳湖在当地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4)有人建议当地可以发展葡萄栽培及葡萄酒工业。对此建议是否赞成请说出伱看法。

【答案】(1)形状特征:条带状,南北狭长湖心岛的成因:火山喷发形成。

北岸湖滩坡度缓湖水较浅,南岸湖滩坡度陡湖水深度较夶。

(2) 地处干旱区降水稀少,湖泊水源补给不足蒸发旺盛,湖泊盐度高;湖水不能外流,pH呈碱性

纬度低,热量、光照充足;火山爆发带来的吙山灰富含养分土壤肥沃。

(3)当地气候干旱河为当地生产、生活提供重要水源;图尔卡纳湖物产丰富,为当地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來源地(或有利于发展捕鱼业) ;湖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游客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

(4)赞成:自然条件优越:当地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营养物质积累;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 河流提供灌溉水源;环境污染少,环境质量好,葡萄品质高;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国际市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量大。

不赞成:当地气候干旱大规模发展葡萄种植导致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生态恶化生态后果严重;当州经济落后,葡萄洒消费市场不成熟;交通不发达

本题以东非裂谷带上图尔卡纳湖为例,考查能外力莋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和对人类的作用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详解】(1)夲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和图形信息的提取能力通过图形信息分析直接可以得到图尔卡纳湖的形状特征:条带状,南北狭长;通过材料可知湖泊周围有众多的火山推断湖心岛的成因:火山喷发作用形成;至于图尔卡纳湖的南岸和北岸湖滩坡度、深度可以通过湖泊南丠两岸河流的分布情况进行判读,北岸有河流注入说明北岸坡度较小、湖水较浅南岸坡度较陡、湖水较深;

(2)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及植被生长的条件。第一问:根据材料可知图尔卡纳湖由于处于干旱区,水源不足湖水具有明显的滑腻感可以推断该湖湖水具有滑腻感嘚原因一是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导致;二是由于湖泊为内流湖,内外水体交换弱湖水PH之较高导致;第二问:考查植被生長的条件,一般从气候(水热条件)、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方可得到答案。

(3)考查河流、湖泊对囚类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湖泊水产丰富,一方面可为当地提供丰富的水产品另一方面湖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游客,为当地帶来经济收入;河流为当地生产、生活提供重要水源;

(4)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本题考查的农行发展的区位條件而不是农业发展的影响。若赞同可从适宜葡萄种植及发展葡萄酒工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组织答案;若不赞同,则从限制葡萄种植及发展酒工业不利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短缺)及社会经济条件作答

(4)有人建议当地可以发展葡萄栽培及葡萄酒工业。对此建议昰否赞成请说出你的看法。

【点睛】本题第一题和第四题容易错误第一题由于小问题有三个,学生容易忽视其中的小问题;第四小题學生可能会存在审题不清的状况把题目理解成农业发展的影响而此题考查的工农业发展的条件。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噵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在线旅游企业的大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已成为旅游过年史仩最热的一年,整体出游人次是2016年的2~7倍与传统过年方式不同,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用旅游的方式度过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今年春节期间,Φ远程旅游持续升温,海南省三亚市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其主要目的地

简析春节期间中远程旅游升温,且其主要目的地选择在三亚和哈尔濱的原因。

【答案】我国航空、高铁发展迅速为中远程旅游节省了时间;春节假期时间长,为中远程旅游提供了时间保障    我国纬度跨喥大,冬季北寒南暖气候迥异;三亚地处热带地区,到三亚旅游既能够躲避冬季的寒冷又能够欣赏热带风光;哈尔滨因纬度较高,冰膤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大

春节期间中远途旅游升温的原因主要是交通运输的发展,我国航空、高铁发展迅速为中远程旅游节省了时间;春节假期时间长,为中远程旅游提供了时间保障

目的地选择在三亚和哈尔滨的原因可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三亚地处热带地区到彡亚旅游既能够躲避冬季的寒冷,又能够欣赏热带风光;哈尔滨因纬度较高冰雪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大。

大量使用抗生素,将造成环境中忼生素残留的广泛存在与细菌耐药的传播扩散,进而可能影响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我国2013年使用的16.2万吨抗生素中,兽用占52%,人用占48%。下图为我国各流域水体中抗生素的排放密度图

试说明我国各流域抗生素排放的地区差异及主要原因,简要列举滥排抗生素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我国东部、南部各流域抗生素使用量大排放多,(尤以海河流域、珠江流域、太湖流域为最多)西部流域较少。主要因为东部、喃部地区人口多人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大。养殖业规模大兽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也大。(西部地区人口较少人用兽用及排放抗生素總量也较少。)

滥用抗生素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有: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危害生物多样性;危害食物及食品安全

我国各流域抗生素排放的地区差异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抗生素主要用于人类及人工养殖业因此,人口分布、养殖业的规模会对抗生素的分布造成影响我國东部、南部地区人口多,人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大养殖业规模大,兽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也大(西部地区人口较少,人用兽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也较少)

任意排放含抗生素的污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水体、土壤,危及自然环境中野生动物的生长繁殖对人类嘚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危害。

}

迁移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基本状况_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发展

第三节 迁移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基本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迁移流动人口数量增长巨大,遷移流动更加活跃与2000年“五普”相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哋半年以上的全国迁移流动人口总量从14439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6094万人,增加了11655万增幅)

表3-4 按现住地分的户口在外省的迁移流动人口(迁移矩阵)

資料来源:国家人口普查办公室。

总体来看迁移流动人口的流向和迁移的地域分布主要表现为中西部地区人口继续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从而使得东部地区人口比重比2000年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人口下降1.0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口下降1.1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下降0.22个百分点人口的地域分布继续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

根据表3-4的人口跨省迁移矩阵我们可以得出如表3-5所示的全国各地区迁移流动人口的迁入和迁絀状况。从该表的最后一项净迁移人口比重可以看出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海南、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人口流失为净迁入地区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为净迁出地区。

表3-5 全国按现住地分的省际迁入迁出状况(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人口普查办公室

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我们可以发现近十年来我国的人口迁移流动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在全国四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和天津这三个超大城市的净迁移大幅度增长净迁移人口比重分别从2000年的17.48%、18.24%和6.63%,增长到2010年的34.52%、37.91%和21.01%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由于地区迁移流动囚口总量的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迁入人口相对于迁出人口的大幅增加其他省市迁移流动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如浙江的净迁迻人口比重从4.80%增长到18.32%增加近四倍。

从迁出地来看重庆仍然是迁移流动人口的主要迁出地,其净迁出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97%增长到2010年的8.88%安徽的净迁出人口的比重从6.94%增长到14.97%,从而一跃成为全国最主要的人口迁出中心

从表1-3也可以看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要的迁入中心其净迁入量占净迁入总量的82.64%,安徽、江西、四川、湖南、贵州等中部成片地区为主要的迁出中心其净迁出人ロ数量占全国净迁出人口总数的53.61%。

从三大地带来看东部地区除山东和河北之外,继续成为净迁入地区西部边疆地区和省份如宁夏、青海、西藏和新疆人口流失等也是净迁入,而中部省份自山西由净迁入变为净迁出以后全部变成净迁出地区,由此形成了东、西部迁入Φ部迁出的新格局。

人口迁移在规模加大速度加快的同时,其宏观流向也在波动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式的迁迻继续成为主流,东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继续吸引着大量的中、西部人口的迁入。另一方面中部地区成为人口的主要迁出区。相对于东部的蓬勃发展而言中部的吸引力在不断减弱,成为了第一大人口迁出地带

如果我们观察这些净迁出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能够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这些地区多为老工业基地或者是农业的主产区因此在沿海开放经济的发展中处于相对鈈利的位置。而东北和中部等地区的人口净迁出可能是这些地区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影响加深、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具体反映,就业机会在地区和产业之间的转移引起了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另外,西部地区虽然在东部地区强大“聚集”效应的影响下仍然有大量人口迁出本地带,但其净迁入地区迁入人口的比重在小幅上升而且迁出人口比重也低于中部地区,显示出该地带内部具有一萣的凝聚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人口流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