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高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是说周朝还有救?

问鼎中原的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
问鼎中原的成语典故
楚国是南方一大国,经济、军事力量都很强。楚在周初以子男爵位受封,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 年)要求隋国向周王请求,提升他的爵位。隋国君向周桓王转达楚人的要求,周桓王不准。楚王熊通生气说:“我的先祖鬻熊还是你文王的老师哩,成王封我子男土地,现在蛮夷都归服了我,你不提升,我自己提升。”于是在他即位的第37年(公元前704年)自立为王,死后后人加一谥为武王。这是除周王外,诸侯国称王之始。代表楚要与周王抗衡。楚国的北上先后受到齐桓公和晋文公两位霸主的打击,一直未能如愿。鲁文公十四年,楚武王的四世孙庄王侣继父穆王即位,楚国在中原才得以一显身手。楚庄王上台时,晋文公、秦穆公均已死去。齐国没有什么作为。楚庄王虽是少年即位,却是有心计、有作为的一位能人。他即位之初,不大讲话,以观政治动向,有“三年不言”之说。他的老师斗克和公子燮专政,与令尹子孔、将军潘崇争权。庄王利用庐大夫戢黎杀掉斗克、公子燮,内乱才稍平定。庄王即位初年还遇着两大问题:一是天灾,百姓缺粮;二是西北部的戎人不断进逼。庄王决定先解除戎族的威胁。在楚庄王三年(前611年)秋,起兵伐戎族人中为害最大的庸人。庸人居住于今湖北竹山县境。楚军缺粮,官兵同吃一样的饭食,急行军到达战场。楚军根据庸人轻敌的弱点,先伪装失败,以麻痹敌人。庸人认为楚军不堪一击,不设防。楚大军突袭,一举灭掉庸人。庸人被灭,其他跟着叛楚的部族,又纷纷归顺楚人。楚国内部安定,戎族归服,庄王于是北上争夺霸主。楚庄王六年(公元前608年)进攻陈国、宋国。晋赵盾率军相救,在北林(今郑州市西南)与楚军相遇,楚人活捉了晋大夫解杨,晋被迫迅速退兵。次年春,楚国指使郑国进攻宋国,大败宋军。晋国在这年夏天纠合宋、卫、陈三国军队准备攻郑,以为宋报仇。楚人闻讯后,将大军开到郑国都城下等待晋国联军,赵盾率领的四国联军竟不敢前来就退了回去。楚军两次对晋国占上风,庄王也就掌握了晋国的虚实,大胆北上。楚庄王八年(前606年),楚庄王率领楚军进攻地处伊洛地区的陆浑之戎,顺势将大军开进周王室的国土上,列好阵势。周定王忙派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却向他打听周王九鼎的大小轻重。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用意甚明,是企图取周而代之。王孙满知庄王的用心,于是就用话去折服他,说:“在德不在鼎”.并批驳他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听到王孙满的话来得硬,楚当时也无力取周而代之,就退兵回国。庄王十七年(前597年)夏,又在邲之战中一举击败当时楚国以外最强的诸侯晋国,自此楚国强盛一时,不再有敌手。庄王二十年(前594年)冬,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鄫等十四国于蜀(今山东泰安西)会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这次楚国是真正的问鼎中原了,所以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
来源:益智故事
来源:一千零一夜
Copyright &答案:解析:
  答案:(1)国家政权的象征。
  (2)用意: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现实: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公开挑战分封制。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理解“鼎”的含义——王位和权力的象征;其次,结合教材中有关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公开挑战的表述,明确楚庄王问鼎的含义及说明的问题。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四 军机处内景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该机构设立后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材料二& “开放……、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重庆、……、杭州为商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材料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 ——以上材料均摘自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课文
(1)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应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呈现的内容他们分别出自近代史上哪些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日本投降时
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2000多万人
5000亿美元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2分)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材料二& “开放……、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重庆、……、杭州为商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材料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
——以上材料均摘自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课文
(1)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2分)
                                    
                                    
                                      
(2)应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呈现的内容他们分别出自近代史上哪些不平等的条约?(3分)这些条约的签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11分)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四
军机处内景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分)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
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1分)该机构设立后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周德虽衰 , 天命未改 , 鼎之轻重 , 未可问也_战国yy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9贴子:
周德虽衰 , 天命未改 , 鼎之轻重 , 未可问也
天子之剑 , 以燕溪石城为锋 , 齐岱为锷 , 晋卫为脊 , 鲁宋为镡 , 韩魏为夹 。诸侯之剑 , 以知勇士为锋 , 以清廉士为锷 , 以贤良士为脊 , 以忠圣士为镡 , 以豪桀士为夹 。风驰电逝 , 蹑景追飞 。 凌厉中原 , 顾盻生姿 。白刃交于前 , 视死若生者 , 烈士之勇也 。臣之剑十步一人 , 千里不留行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 以不教民战 , 是谓弃之 。 夫战 , 勇气也 , 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三而竭 。 兼弱攻昧 , 武之善经也 。兵者 , 国之大事 , 死生之地 , 存亡之道 , 不可不察也 。未战而庙算胜者 , 得算多也 ;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 得算少也 。 势者 , 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 , 诡道也 。 攻其无备 , 出其不意 。不战而屈人之兵 , 善之善者也 。 上兵伐谋 , 其次伐交 , 其次伐兵 , 其下攻城 。小敌之坚 , 大敌之擒也 。兵形象水 , 水之形 , 避高而趋下 ; 兵之形 , 避实而击虚 。进而不可御者 , 冲其虚也 ; 退而不可追者 , 速而不可及也 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创维OLED-S9D
以后鼓励大家以文文言文发言!提倡战国文化!加1
以后鼓励大家以文文言文发言!提倡战国文化!加1
庄子左传孙子。。。
说得好啊,陛下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