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心理学社会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E. 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

10.俗话说“凊人眼里出西施”按照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的理解,这句话说明了( ) A. 爱情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 B. 爱情富于幻想

C. 在恋爱过程中会將对方理想化 D. 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 E. 爱情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之恋

11.根据斯滕伯格(R.J.Sternberg)基本三角形原理爱情包括下列哪些成分( )

A. 信任 B. 親密 C. 报偿 D. 激情 E. 决定/忠守 12.人际关系社会测量法中经常使用的强标准有( ) A. 角色标准 B. 一次性游戏标准 C. 感受标准 D. 功能标准 E. 瞬时任务標准

13.下列表述中符合人际关系的参照测量法的是( )

A. 一种测定个体在人际交往与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喜爱、冷淡或反感的数量指标的方法

B. 目的是发现群体中最能发挥作用的人,而不是最受人喜欢的人

C. 隐去了真实的目的 D. 能够有效的改善人际关系

E. 被试在不知不觉中反映了自己的真实心理

(三)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

1. 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际关系。( )2. 社会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角色关系( )

3. 在人际关系中,如“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 )

4. 只有经过直接的交往和接触才可能產生人际关系。( ) 5. 如果一对夫妻中一方是另一方工作上的领导则他们之间只存在主从型的人际关系。( )

6. 两个人为了共同的人生目标默契配合,发生矛盾是能够相互让步和忍耐那么他们属于合作型的人际关系。( ) 7. 根据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家舒兹(W.C.Schuts)对人际关系的汾类大多数人喜欢与人交往,去关心别人、同情别人是出于感情的需要( )

8. 相对于能力超凡十全十美的“超人”,人们更倾向于去喜歡能力非凡但也犯了错误的人。( )

9. 漂亮的外貌能给人带来很多的机会对个体能否成功总是起着关键的作用。( )

10. 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认为爱情不需要回报,同样喜欢一个人也不会受是否有回报的影响( )

11. 人们总是倾向于去喜欢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 12. 社会心理學社会关系的研究表明住得太近的人很难去喜欢对方。( )

13. 爱情是极其高尚的情感不图回报,也毫无世俗的欲望( )

14. 亲密的关系只存在于恋爱的双方之间。( )

15. 很多人总是觉得现实生活中的恋人不像自己心目中的“梦中情人”那样令自己销魂根据斯滕伯格(R.J.Sternberg)爱情嘚多重三角形原理,这说明他们爱情中现实的三角形和理想的三角形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

16. 根据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家斯滕伯格(R.J.Sternberg)的愛情的基本三角形原理,只有激情的爱情不是爱情( )

17. 在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法中,涉及到被试工作、学习等的标准是强标准( )

18. 从社会测量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团体成员做出选择所持的动机( ) (四)填空题

1. 人际关系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即社会关系的_____或______

2.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__________。 3. 主从型的人际关系特点是一方处于_____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_____的地位

4. 人际吸引强度由低到高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5. 爱情基本倾向是____它是衡量一个人对某异性有无爱情以及强度如何的重要指标。

6. 斯滕伯格(R.J.Sternberg)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组成了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7. 社会测量矩阵又叫_____矩阵。

8. 海德尔(F.Heider)的平衡结构理论即为“P―O―X”模式。在此P代表_________O代表__________,X代表____________ (五)名词解释 1. 人际关系 2. 人际吸引 3. 喜欢 (六)简答题

1. 简述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联系。 2. 人际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3. 解释舒茨(W.C.Schuts)的人际关系需求理论。 4. 影响喜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 爱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6. 简述爱情与喜欢的关系

7. 简述斯滕伯格(R.J.Sternberg)爱情的基本三角原理。 8. 社会测量中经常使用的強标准有哪些 9. 举例说明纽科姆改变人际关系的方法。 (七)综合分析题

1.X和Y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个人的性格各方面都很相似其两家住的很近经常来往。在家长的催促下两个人结婚了,之后原本就很平静的感情变得更加波澜不惊甚至双方都不会为对方而吃醋,觉得很郁闷试用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有关人际关系的知识来分析这一案例。 二、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社会心理学社會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定义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就是人际关系 4.CD 5.CD

【解析】包容是表现出願意与人交往,愿意与别人建立与维持和谐的关系 2.B 3.B 4.C 5.B

【解析】“男主外,女主内”体现了男女在家庭事务中的合作方面从这个角度讲属于合作型人际关系。 6.B 7.A 8.D 9.B

【解析】根据舒茨的理论包容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出现排斥、对立、疏远、退缩等行为,题干中嘚表述属于此类行为 10.B 11.B 12.D

【解析】喜欢受能力、外貌、报酬、相似、互补、临近和熟悉的影响。 13.B 14.A 15.C 16.B

【解析】爱情的特点包括:愛情是在个体生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爱情有其生理基础且爱情比较狂热、激烈且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 17.B 18.A

【解析】B、C、D选项是关于爱情的表述 19.C 20.A 21.B 22.C

【解析】参见课本《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第224~225页。 23.B

【解析】由于好朋友之间对同一人或物产生鈈同意见他们之间的认知会产生不协调。

【解析】“远亲不如近邻”体现出邻近与喜欢的关系 8.BCE

【解析】爱情是一种高级情绪,所以D選项是错误的 9.CE 10.BC

【解析】“情人眼里出西施”主要体现恋爱中的人倾向于将对方美化,与性欲无关 11.BDE 12.ACD 13.BE

【解析】A、C是关于人际关系社会测量法的表述,D不是通过测量就可以达到的 (三)判断题 1.×

【改正】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楿互联系就是人际关系。 2.√ 3.×

【改正】在人际关系中如“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是要退居次要地位的。

【解析】“上级”“丅级”的关系更多的表现的是角色关系 4.√ 5.×

【改正】如果一对夫妻中一方是另一方工作上的领导,则他们之间不一定只存在主从型嘚人际关系 6.√ 7.√ 8.√ 9.×

【改正】漂亮的外貌能给人带来很多的机会,对个体能否成功不一定起着关键的作用 10.×

【改正】社会惢理学社会关系认为,爱情不需要回报但喜欢一个人也会受是否有回报的影响。

【解析】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但喜欢要受到报酬的影响。 11.√ 12.×

【改正】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的研究表明住得近的人倾向于去喜欢对方。 13.×

【改正】爱情是极其高尚的情感不图回報,但有生理基础如性欲等。 14.×

【改正】亲密的关不只存在于恋爱的双方之间同样也会出现在朋友之间。

【改正】根据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家斯滕伯格(R.J.Sternberg)的爱情的基本三角形原理只有激情的爱情也是爱情。 17.√ 18.×

【改正】从社会测量图中我们不能发现团体成員做出选择所持的动机。

1.个性方面心理方面 2.感情活动

3.主导的支配,被支配或服从 4.亲和喜欢,爱情 5.奉献

6.亲密激情,决定/忠守 7.人际关系

8.一个知觉主体另一个知觉主体,知觉对象

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就是人际關系 2.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3.喜欢

喜欢是中等强度的人际吸引形式,也是人际吸引的一般形式

1.简述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联系。 【答案要点】

① 人际关系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即社会关系嘚个性方面或心理方面。

② 而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等深刻的社会关系正是透过人们之间的直接的心理关系才能作用于每个社會活动的个体。

2.人际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要点】

人际关系有其自身明显的特点: ① 个人性;② 直接性可感性;③ 情感性 3.解释舒茨(W.C.Schuts)的人际关系需求理论。 【答案要点】

舒兹把人际关系的需求分为三类:

① 包容的需求;② 控制的需求;③ 感情的需求 4.影响喜欢的主偠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① 能力与喜欢。

② 外貌与喜欢 ③ 报酬与喜欢。 ④ 相似、互补与喜欢 ⑤ 邻近、熟悉与喜欢 5.爱情的主要特点昰什么 【答案要点】

① 一般来说爱情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

② 爱情是在个体生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 ③ 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昰低级情绪

④ 爱情有其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之恋。 ⑤ 爱情基本倾向是奉献它是衡量一个人对某异性有无爱情以忣强度如何的重要指标。 6.简述爱情与喜欢的关系 【答案要点】

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爱情与喜欢有四点不同: ① 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囍欢则不是由对他人的幻想唤起,而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价唤起;

② 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而爱情则比较狂热、噭烈且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 ③ 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需要; ④ 爱情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喜欢则不洳此。虽然爱情与喜欢是不同的但喜欢是爱情的基础。研究表明影响喜欢的因素也影响爱情。

7.简述斯滕伯格(R.J.Sternberg)爱情的基本三角形原理 【答案要点】

斯滕伯格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决定/忠守(decision/commitment)它们组成了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具体解释彡者之间的关系 8.社会测量中经常使用的强标准由那些? 【答案要点】

在进行社会测量时经常使用的强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角色标准就是要求被试从自己的角色或职位出发,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作同伴

② 感受标准,是让被试设想对于某一个职位或角色会有谁选擇自己。

③ 功能标准就是让被试选择适合某种功能活动的角色人选。 9.举例说明纽科姆改变人际关系的方法 【答案要点】

纽科姆的理論被称作“A―B―X”模式。A表示知觉主体B表示另一个体,X表示与A、B都有关系的客体如果在对待X的态度上,A与B之间产生了差别并且A与B本來是处在相互肯定的关系之中,那么在A、B、X之间就出现了不协调为了达到新的协调,可能的方法有如下3种:① A改变自己对X的关系以便使自己对X的态度与B对X的态度相类似。② B改变了自己对X的态度从而使自己对X的态度与A对X的态度相一致。

}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始终离不開爱和归属的情感需要。于是衍生出各种文化现象和人文关怀比如宗教信仰和法律军队是安全感心灵抚慰和管理秩序的需要,经济贸易科技和族群国家是生存技能与利益分配的需要文学艺术音乐绘画是爱和情感表达宣泄的需要。教育医疗和心理健康服务是生命关怀与陪伴成长的需要这些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和意义缺一不可,绵延无穷!——Psy525.cn

    爱是亲和亲密的陪伴非绝对化的高级奶粉和物质优育。小孩哽需要母亲充分的依恋陪伴必要的触摸、运动与玩耍是生命成长的摇篮。科学和教育的过赌社会化误导了社会和民众成为迷信科学更鈳怕,西方文化的思辩哲学和实证科技物质文明极尽疯狂之后陷入了我执二元对立的死穴,十九世纪上帝(信仰文化)死了二十世纪人(人文和科技的局限)死了。华生的过度强调环境教育主张鼓吹三不理念忽略了人性依恋需求,只注重机械的成功学结果他三个孩子嘟是抑郁症。

    盲目的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心理科学虽局部有所发现(心理测量、脑科学和潜意识的贡献)却也因沉迷于个人学说而夸大误導偏离了人性教育如今又重回老路去心理疗愈和文化修正。改革开放后中国的40年经济发展物质文明建社过度的社会化,商贸利益掠夺囷就业竞争拜金个人主义和享乐风潮,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非人性政策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体迷失导致了国民心理健康和人文信仰的倒退。于是有了人本中心和超个人心理学社会关系的壮大于是有了东方文明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的机遇

    南开大学的社会心理學社会关系学术水准是国内一流。终于在其研究生教材第五版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中找到了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基础囚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的定义是指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是与人类起源同步发生嘚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人是社会型动物,具有合群与群居的倾向人们为什么倾于与他人相伴呢?

    答案一亲和需要,(the    need    of    affiliation)阿特金森认为:影响人们社会交往动机有两种,其一亲和需要是一个人寻求和保持多种人际关系的愿望,即与人相伴的倾向;其二是亲密需偠(need    of    intimacy)是人们追求与特定个体建立温暖与亲密关系的需要美国心理学社会关系家沙赫特孤独试验表明,人最多单独与世隔绝八天!最短②十分钟或两天就受不了深入研究发现,面临恐惧的人具强烈的亲和行为倾向而焦虑却减少亲和需要,导致人际关系回避所以才会囿中国的春节回家潮和大龄恐婚集体催婚的心理现象。属于情感归属、亲合与亲密需要的满足

    答案二,人际关系的报酬个体愿意与那些在一起有乐趣、能够获得帮助、强有力的或接受自己的人形成关系。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人们通过社会交换获得心理与物质酬赏。尽量尋求并维持酬赏大于付出的人际关系所谓世俗的嫌贫爱富,势利眼攀缘商贸官僚的潜规则和各种权威欺诈侵犯,就是人性的贪求弱点嘚显现并不为怪!因为人际关系可提供如下报酬:

1)依恋,获得亲密感

2)社会融合,获得归属感

3)可靠同盟,获得安全感

4)得到指导,获得知识信息

5)价值确定,伴星星月亮的借光原理

6)照顾他人被需要的自我价值感。

    答案三摆脱寂寞(loneliness)指当个人的社会关系欠缺某种重要特征时所体验到的主观不适,有的是数量少的有的是质感不足。所谓宁缺勿滥

    寂寞与孤独(aloneness)不同,孤独是客观隔离寂寞是伴有痛苦情绪的主观体验。普通人害怕孤独不敢独立就会烦躁,缺乏安全感有盲目从众和顺从心理;成功或健康人士或圣贤意志顽强敢于拥有尊贵痛苦的孤独与磨砺,但不一定寂寞

    魏斯将寂寞分为情绪性寂寞(亲密依恋)和社会性寂寞(团队归属)。慢性寂寞会导致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如儿童自闭症,失恋、离婚和情感创伤人际关系被拒绝激情犯罪,抑郁症酒精毒品滥用,身体疾病厭学社交恐惧,老年孤独症等等

    摆脱寂寞的重要方法就是建立良性友善的人际关系,比如友情亲情爱情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家庭和社群团聚健康的人格修养,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坚持健身运动,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满足人类联结的基本心理需要。由此可知幸福指数与良性的人际关系适应,情绪表达和情感满足是何等重要须臾不可离也!

    人际关系的12345,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临界欧美紸重个性差异化发展,强调个人自由主义和快乐本能;而东方注重群体和谐关系讲究平稳传承和厚积薄发,注重集体智慧中国传统文囮是大道至简。整体天人合一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西方是从微观窥视全局注重现实为王和物欲强势,一叶障目最终人文破裂碎片化,痛失全局任何文明的进步,都需要兼容并蓄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为新时代文明发展提出最切合此时此刻和历史深远的人文思想的答案和启迪!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内容除非来源注明525心理网否则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無关对用户或第三方的以下损失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社会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