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平衡的标志时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咋求?

&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知识点 & “T℃时,将3mol气体A和1mol气体B...”习题详情
19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0.9%
T℃时,将3mol气体A和1mol气体B通入容积为2L且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此时容器内剩余了0.8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速率为0.2mol/Lmin&;x=4&;(2)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amolC,在T℃达到新的平衡,此时B的物质的量为n(B)=(0.8+0.2a)mol&;(3)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对原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作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D&;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0.4mol&&&D.均减少0.4mol(4)若上述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B(g)?xC(g);△H=-QKJ/mol&(Q>0)①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体系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左移&(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②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则体系温度将不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③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A,则△H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T℃时,将3mol气体A和1mol气体B通入容积为2L且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此时容器内剩余了0.8molB,并测得C的浓...”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A、B反应生成C,则平衡时C的浓度即为增加的浓度,利用浓度和时间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再计算B的化学反应速率,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确定x;(2)根据温度不变,再充入amolC,则化学平衡为等效平衡,利用平衡时B的百分含量与原平衡中B的含量相同来计算;(3)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的特点来分析均加倍、均减半时化学平衡不移动,再利用都增加或减小0.4mol时来分析等效平衡及平衡移动;(4)根据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并注意△H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而与加入的A的量无关来解答.
解:(1)2min达平衡时,容器中剩余0.8molB,则消耗0.2molB,c(C)=0.4moloL-1,v(C)=0.4mol/L2min=0.2moloL-1omin-1,v(B)=0.2mol2L2min=0.05moloL-1omin-1,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B)v(C)=1x,解得x=4,故答案为:0.2mol/Lmin;4;&&(2)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amolC,在T℃达到新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 &3A(g)+B(g)?4C(g),开始3&&&&&& 1&&&&&&&&&&&& 0转化 0.6&&& 0.2&&&&&&&&& 0.8平衡 2.4&&& 0.8&&&&&&&&& 0.8此时B的含量为0.8mol2.4mol+0.8mol+0.8mol×100%=20%,设有4xmolC转化为B,达平衡时n(B)=(0.8+x)mol,则有(0.8&+&x)mol(4+a)mol×100%=20%,解得x=0.2amol,即再充入amolC,在T℃达到新的平衡,此时B的物质的量为n(B)为(0.8+0.2a)mol,故答案为:(0.8+0.2a)mol;&&(3)由于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选项A、B,调整后相当于将原平衡起始量均减半或均加倍,而比例不变,达平衡时仍与原平衡等效;选项C,将均增加0.4mol分两步完成:先加入0.4molC,这与(1)相同仍为等效平衡,再加入0.4molA和0.4molB,此时使得反应体系中n(A):n(B)<3:1,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化学平衡要向逆向移动;选项D,将均减小0.4mol分两步完成:先减小0.4molC,这与(1)相同仍为等效平衡,再减小0.4molA和0.4molB,此时使得反应体系中n(A):n(B)>3:1,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选D.&&(4)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左移),故答案为:增大;左移;&&&&&&&&&& ②由于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增加压强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不变;&&&&&&&&&&&& &&&& ③由于△H表示3molA(g)与1molB(g)完全反应释放出的热量,所以达平衡后再加入A,对△H无影响,其值也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本题较难,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学生能利用等效平衡来分析(2)、(3)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T℃时,将3mol气体A和1mol气体B通入容积为2L且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此时容器内剩余了0.8molB,并...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T℃时,将3mol气体A和1mol气体B通入容积为2L且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此时容器内剩余了0.8molB,并测得C的浓...”主要考察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与“T℃时,将3mol气体A和1mol气体B通入容积为2L且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此时容器内剩余了0.8molB,并测得C的浓...”相似的题目: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HI(g)?H2(g)+I2(g)△H>0,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增大氢气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缩小体积&⑤增大HI的浓度&&⑥减小压强.①③⑥③⑤⑥①③⑤②④⑤
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气态物质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图1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t/minX/molY/molZ/mol1.001.000.0010.900.800.2030.750.500.5050.650.300.7090.550.100.90100.550.100.90140.550.100.90(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图2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②&&&&③&&&&.&&&&
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0.1mol&A2和0.2mol&B2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2mol&AB2达平衡后,升高温度,B的转化率增大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T℃时,将3mol气体A和1mol气体B...”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催化剂CO2(g)+H2(g)△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2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催化剂2CO2(g)+S(l)△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3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2CO2(g)+6H2(g)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可逆反应①X(g)+2Y(g)?2Z(g)、②2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2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H<0,g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
3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T℃时,将3mol气体A和1mol气体B通入容积为2L且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此时容器内剩余了0.8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速率为____;x=____;(2)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amolC,在T℃达到新的平衡,此时B的物质的量为n(B)=____;(3)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对原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作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____;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0.4molD.均减少0.4mol(4)若上述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B(g)?xC(g);△H=-QKJ/mol(Q>0)①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体系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②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则体系温度将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③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A,则△H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T℃时,将3mol气体A和1mol气体B通入容积为2L且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此时容器内剩余了0.8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速率为____;x=____;(2)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amolC,在T℃达到新的平衡,此时B的物质的量为n(B)=____;(3)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对原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作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____;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0.4molD.均减少0.4mol(4)若上述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B(g)?xC(g);△H=-QKJ/mol(Q>0)①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体系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②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则体系温度将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③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A,则△H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相似的习题。中南大学物化课后习题答案
4章 化学平衡热力学原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南大学物化课后习题答案
4章 化学平衡热力学原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无机及分析化学重点课程
课程申报表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
<FONT color=#、简述晶体、晶胞的含义;晶体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FONT color=#、6C,7N,8O的2p电子有几个,如何排布?24Cr的3d电子有几个,如何排布?
<FONT color=#、分子能级和原子能级有何异同?分子能级怎么产生?
<FONT color=#、比较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异同。试写出铁和氧反应的两种不同腐蚀的反应方程式。这两种不同腐蚀的腐蚀速率各受哪些因素影响?
<FONT color=#、原电池、电解池的两极名称各是什么?各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FONT color=#、已知化学反应方程式: H2+ N2=NH3,试问:当反应过程中消耗掉2molN2时,该反应的反应进度为多少?分别用H2,N2,NH3进行计算。
<FONT color=#、已知化学反应方程式: O2+2H2=2H2O,反应进度 =0.5mol时,问消耗掉多少H2,生成了多少H2O?
<FONT color=#、写出下列配位化合物的名称,指出配位中心、配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FONT color=#)K[Pt(NH3)Cl3]&& (2)Na2[Zn(OH)4]&& (3)[Ni(en)3]SO4
<FONT color=#)Co(NH3)5Cl]Cl2
<FONT color=#、比较简述原因:
(1)&&&&&& 纯水在10℃,20℃,50℃时的pH值大小。
(2)&&&&&& 0.1mol?kg-1,0.2mol?kg-1,0.5mol?kg-1Na2SO4溶液的渗透压高低。
<FONT color=#、在25℃时,若1L某气体混合物中,O2,N2和CO2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21,0.78,0.01,求在总压为100kPa下各物质的分压。若容器扩大到2L,CO2的分压是多少?
<FONT color=#、下列对原子核外电了运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a)核外电子运动是完全自由的,所以不能同时确定它所处的位值和能量;
(b)核外电子运动是受束缚的,它只能在核外空间某个允许的范围内出现;
(c)电子运动是受束缚的,所以它有一定的轨迹,这轨迹就是原子轨道。
<FONT color=#、通过表格形式分别写出22Ti,24Cr,28Ni,29Cu的外层电子排布式和未成对电子数;写出Ti4+,Cr3+,Ni2+,Cu2+的外层电子排布式和未成对电子数。
<FONT color=#、分别近似计算第三周期Na,Si,Cl三种元素的原子作用在外层电子上的有效核电荷数,并解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FONT color=#、分别近似计算第四周期K和Cu两种元素的原子作用在4s电子上的有效核电荷数,并解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FONT color=#、比较Ti,Fe,Ca,Co,Ga,Mn,Br的金属性强弱。
<FONT color=#、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6,最外层电子数为1,原子半径是同族元素中最小的,试写出:(1)核外电子排布;(2)外层电子排布式;(3)+3价离子的外层电子排布式。
<FONT color=#、丁二烯CH2=CH-CH=CH2分子中σ键和π键各有多少?
<FONT color=#、近似计算反应:CaCO3=CaO+CO2在1222K时的△rGm值,若此时的p(CO2)为100kPa,判断其能否自发进行。
<FONT color=#、将锡和铅的金属片插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盐溶液中组成原电池,其浓度分别为
(1)c(Sn2+)=1.0 mol?L-1,c(Pb2+)=1.0 mol?L-1
(2)c(Sn2+)=1.0 mol?L-1,c(Pb2+)=0.10 mol?L-1
分别绘图表示上述电池,注明正负极;写出电池的符号表示式,两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并计算出它们的电动势。
(1)&&&&&& 若在氯电极溶液中加入一些AgNO3溶液,电池的电动势将如何变化?
(2)&&&&&& 从Ey和△Gy,分别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
<FONT color=#、已知下列反应均按正反应方向进行。
<FONT color=#FeCl3+SnCl2=SnCl4+2FeCl2
<FONT color=#KMnO4+10FeSO4+8H2SO4(稀)=2MnSO4+Fe2(SO4)3+K2SO4+8H2O
指出这两个反应中,有几个氧化还原对,并比较它们的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从大到小列出次序)。
<FONT color=#、欲配制pH=6.80的KH2PO4-Na2HPO4标准缓冲溶液500mL,并使溶液中KH2PO4的浓度为0.0500mol?L-1,问需KH2PO4和Na2HPO4各多少克?如何配制?
<FONT color=#、25℃时,PbCl2在饱和溶液中Pb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74×10-5mol?L-1(即溶解度),试25℃时PbCl2估算的溶度积。
<FONT color=#、在不断振荡下,向10mL含Cl-和I-浓度均为0.10mol?L-1的溶液中逐渐加入0.05mol?L-1的AgNO3溶液,(1)定性说明将有什么现象产生?(2)AgI沉淀完全后,若30mL溶液中含有Cl-浓度为0.03mol?L-1,此时需溶液中Ag+浓度达到多少时才能使AgCl沉淀析出?(3)此时溶液中残留的I-浓度为多少?
<FONT color=#、试通过计算,说明:
(1)&&&&&& 在100mL浓度为0.15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mL浓度为0.10mol?L
的KI溶液,是否有AgI沉淀产生?
(2)&&&&&& 在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100mL浓度为0.20mol?L-1的KCN溶液,是否有AgI
沉淀产生?
<FONT color=#、氢键具有&&&&&&& 性和&&&&&&&& 性,缔合水分子呈&&&&&&&&& 状排列,加热使缔合度&&&&&&&&& ,充分发挥水分子&&&&&&&&&& 端和&&&&&&&&&&& 端作用。
<FONT color=#、质量摩尔浓度的符号用&&&&& 表示,它的意义是&&&&&&&&&&&&&& 中所含有的溶质的物质的量。
<FONT color=#、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时的&&&&&&&&&&&&& 及&&&&&&&&&&& 不能同时确定,这叫电子运动的不确定性。
<FONT color=#、主量子数的符号用&&&&& 表示,当其为4时,角量子数可取&&&& 个数值,与最大角量子数组成的组态符号是&&&&&&&& ,它有&&&&&&&&& 个轨道。
<FONT color=#、电子是静止质量的微粒,实验证明它存在&&&&&&&&&&&& 现象,所以&&&&&&&&&&& 是电子、光子等微粒的最基本特性。
<FONT color=#、填写下表
<FONT color=#p
<FONT color=#s
<FONT color=#d
<FONT color=#p
<FONT color=#f
<FONT color=#s
轨道(个数)
最多可容纳电子数
<FONT color=#、用正确内容的标号填入空格内,使下述说法完整无误。
(1)元素电负性是指&&&&&&&&&&& ,如果两元素的电负性值相差大于1.7,它们的化合物是以&&&&&&&&&&&&&& 键结合的。
& (a)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 (b)原子失去电了的能力&&
(c)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d)共价键
(e)配位键&&&&&&&&&&& (f)离子键&&&&&&&&& (g)金属键
(2)原子轨道叠加成分子轨道时,&&&&&&&&&& 构成成键轨道,&&&&&&&&&&&& 构成反键轨道,分子轨道为&&&&&&&& 所有,分子轨道&&&&&&&&&& 是化学键。
& (a)正正叠加&&& (b)负负叠加&& (c)正负叠加&&& (d)整个分子
(e)电负性强的原子&& (f)就&&& (g)只有填充了电子后才
(3)杂化轨道是指&&&&&&&&& 的轨道,杂化轨道中不能参与和其他原子成键的一对电子称为&&&&&&&&&&& 。
& (a)同一个原子内能量相近的轨道叠加&& (b)与其他原子的原子轨道叠加
(c)整个分子的&&&&& (d)孤对电子&&&&& (e)成对电子&&&&&& (f)成键电子
<FONT color=#、填空(1)用数学语言来说,能量是&&&&&&& 的单值函数。(2)金刚石、石墨、无定型碳中最稳定的单质是&&&&&&&&& ;O2,O,O3中最稳定的单质是&&&&&&&&&&& 。(3)热力学温度的符号用&&&&& 表示,它使用&&&&&& 温标,它的单位是&&&&&&&& 。(4)△fHm(H2O,l)表示&&&&&&&&&&&&&&&&&&&&&&&&&&&&&&&&&&&&&&&&&&&&&&&&& ;
△rHm(298.15)表示&&&&&&&&&&&&&&&&&&&&&&&&&& &&&&&&&&&&&&&&&&&&&&&&&&。
(5)△H在&&&&&& 上等于&&&&&& 条件下的热效应。
<FONT color=#、已知一难溶电解质AB的溶度积为W,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
<FONT color=#、&&&&&&&&&&&&&&&&&&&&&&&&&&&&&&&&&&&&&&&&&&&&&&&& 叫反应的热效应。
<FONT color=#、根据体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热力学体系分为以下三种:&&&&&&&&&&&& 、
&&&&&&&&&&&& 、&&&&&&&&&&&&&&&&& 。
<FONT color=#、描述系统状态变化时的热力学能变化量与功和热的关系是&&&&&&&&& ,系统从环境&&&&&&&&& 吸Q为正值,系统对环境作功时,W为&&&&&&&&& 值。
<FONT color=#、恒容反应热QV=&&&&&&&&&&&&& ,恒压反应热QP=&&&&&&&&&&&&&&&&&&&& 。
<FONT color=#、任何一个可逆反应, aA+bB=pC+qD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的平衡浓度[A]、[B]、[C]、[D]之间应有如下关系:Kc=&&&&&&&&&&&&&& ,Kc为该温度下该反应的&&&&&&&&&&&& ,这个关系称为&&&&&&&&&& &&&&&&。
<FONT color=#、在反应体系里,凡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其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组成却没有变化的物质叫&&&&&&&&&&&& ,它之所以能改变反应速率,是由于改变了&&&&&&&&&&&&&&& ,降低了反应的&&&&&&&&&&&&&&&&&&&& 。
<FONT color=#、电子在核外排布应遵循以下三个规则:&&&&&&&&&&&&&&&&&&&&&&&&&&&& ,
&&&&&&&&&&&&&&&&&&&&&&&&&&&& ,&&&&&&&&&&&&&&&&&&&&&&&&&&&&& 。
<FONT color=#、化学键包括: &&&&&&&&&&&&&、&&&&&&&&&&&&&& 、&&&&&&&&&&&&& 。
<FONT color=#、根据组成晶体的质点间作用力不同,晶体可分为&&&&&&&&&&&&& 、
&&&&&&&&&& 、&&&&&&&&& 和&&&&&&&&&&& 四种基本类型。
<FONT color=#、 Cu-Zn原电池中,负极发生&&&&&&& 反应,反应式为&&&&&&&&&&&&&& ;
正极发生&&&&&&&&& 反应,反应式为&&&&&&&&&&&&&&&&&&&& 。
<FONT color=#、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称为&&&&&&&&&&&&& ,它由&&&&&&&&&&&& ,
&&&&&&&&&&&&&& ,&&&&&&&&&&&&& 组成。
<FONT color=#、描述体系混乱度大小的物质的量是&&&&&&&&&&&&&&&&&& 。
<FONT color=#、主量子数的符号用&&&&& 表示,当其为4时,角量子数可取&&&& 个数值,与最大角量子数组成的组态符号是&&&&&&&& ,它有&&&&&&&&& 个轨道。
<FONT color=#、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
&&&&&&&&&&&&&&&&&&&&&&&&&&&&&& &&&&&&&&&&&&&&&&&&&&。(1分)
<FONT color=#、在沉淀滴定中,佛尔哈德法使用的指示剂是&&&&&&&&&&&&&& 。法扬司法使用的指示剂是&&&&&&&&&&&&&&&&& 。
<FONT color=#、△H在&&&&&& 上等于&&&&&& 条件下的热效应。
<FONT color=#、在压力为p,温度为T时,某理想气体的密度为 ,则它的摩尔质量M的表示式是(& )
(a) && (b) && (c) && (d)
<FONT color=#、适用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真实气体所处条件是(& )
(a)低压和较高温度&& (b)高压和较低温度&& (c)高压和高温&& (d)低压和低温
<FONT color=#、下列物质中,常用溶度积来表示其溶解能力大小的是(& )
(a)AgNO3&& (b)AgCl&& (c)C6H12O6&& (d)Ag2CrO4&& (e)C6H6
<FONT color=#、20℃时已知Ka=1.75×10-5,则0.01mol?L-1(HAC)溶液的[H+]和电离度a分别为(&&& )
A& 1.3×10-3, 1.3%&&&&&&& B& 4.2×10-4, 4.2%
C& 1.3×10-3, 4.2%&&&&&&& D& 7.1×10-5, 1.3%
<FONT color=#、已知反应N2(g)+3H2(g)=2NH3(g)若要使反应向右移动,则要采取以下措施(&&& )
A& 增大压力&&&&&&& B& 增大NH3的浓度
C& 减小压力&&&&&&& D& 减小N2的浓度
<FONT color=#、已知反应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p,则反应1/2N2(g)+3/2H2(g)=NH3(g)的平衡常数为(&&& )
A& Kp1/2&&&&&&& B& Kp&&&&&&& C& Kp2&&&&&&& D& 2Kp
<FONT color=#、BaSO4在下列何种溶液中溶解度最大(&&& )
A& BaCl2&&&&&&& B& K2SO4&&&&&&& C& H2O&&&&&&& D& H2SO4
<FONT color=#、已知25℃时,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则AgCl溶解度为(&&& )
A& 1.3×10-4&&&&&& B& 1.3×10-5&&&&&&& &&&&&&C& 1.8×10-10&&&&& D& 2.6×10-5
<FONT color=#、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主要原因是(&&& )
A& 增加分子总数&&&&&&&&& B& 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C& 降低反应活化能&&&&&&& D& 使体系向吸热方向移动
<FONT color=#、下列物质分子间没有氢键的是(&&& )
A& HCl&&&&&&& B& NH3&&&&&&& C& HF&&&&&&& D& H2O
<FONT color=#、下列几种条件中,能引起反应速率系数(k)值改变的是(&&& )
A& 反应温度改变&&&&&&& B& 反应器体积变化
C& 反应压力改变&&&&&&& D& 反应物浓度改变
<FONT color=#、碳族元素的价电子结构是(&&& )
A& ns2np5&&&&&&& B ns2np4&&&&&&& C& ns2np2&&&&&&& D& ns2np1
<FONT color=#、CO2的晶体属于(&&& )
A& 离子晶体&&&& B& 原子晶体&&&& C& 金属晶体&&&&& D& 分子晶体
<FONT color=#、已知φy(Fe3+/ Fe2+)=+0.77V,φy(Fe2+/ Fe)=-0.44V,则φy(Fe3+/ Fe)的值为(&&& )
A& -0.037&&&&&&& B& +0.55
C& +0.40&&&&&&&&& D& +1.65
<FONT color=#、下列对原子核外电了运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核外电子运动是完全自由的,所以不能同时确定它所处的位值和能量;
B& 核外电子运动是受束缚的,它只能在核外空间某个允许的范围内出现;
C& 电子运动是受束缚的,所以它有一定的轨迹,这轨迹就是原子轨道。
<FONT color=#、反应C(s)+H2O(g) CO(g)+H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分子数相等,故体积缩小,平衡不会移动;
B 达到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一定相等;
C 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
D 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加,平衡禹右移动。
<FONT color=#、某温度下,反应2NO(g)+O2(g) 2NO2(g)达到平衡是因为:(&& )
A 反应已停止&&&&& 工&&&& B 反应物中的一种已消耗完
C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 两种反应物都刚好消耗完
<FONT color=#、反应2A(g)+2B(g) C (g)+2D(g),△H<0,为使A达到最大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低温、高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低压
<FONT color=#、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
(1)使用有缺陷的砝码;(2)称量时试样吸引了空气中的水份;(3)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4)重量法测定SiO2时,试样中硅酸沉淀不完全;(5)天平零点稍有变动;(6)用含有杂质的基准物质来标定NaOH溶液。
<FONT color=#、下列数值中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57&&&&& (2)1500&&&& (3)5.24×10-10&&
(4)0.0037&&&& (5)0.0230&& (6)pH=5.30
<FONT color=#、分光光度分析法误差的主要来源是(&& )
A显色剂过量&&&&& B存在干扰物质&&&& C单色光不纯&&&&& D读数不准
<FONT color=#、用有效数字规则对下式进行运算51.38÷(8.709×0.01200)×1/2正确的结果应是(&& )
A 245.8&&& &&&&B 2×102&& &&&&&&C 2.46×102&&&&& &&D 2.458×102
<FONT color=#、由于指示剂选择不当而造成的误差属于(&& )
A方法误差&&&&&& B试剂误差&&&&&&&& C操作误差&&&&&&&& D偶然误差
<FONT color=#、在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间的关系是(&& )
A两者含义相同&&&&& B两者必须吻合&&&&&
C两者愈接近,滴定误差愈小
D两者的吻合程度与滴定误差无关
<FONT color=#、在用EDTA滴定Ca2+、Mg2+离子时,下列何种掩蔽剂可以掩蔽Fe3+离子(&& )
A三乙醇胺&&&&&& B抗坏血酸&&&&&& CNH3&&&&&&&&& D乙二胺
<FONT color=#、在滴定分析中,所使用的滴定管中沾有少量蒸馏水,使用前(&& )
A必须在红外干燥器中干燥
B必须用滴定剂荡洗2―3次
C必须用被测溶液荡洗2―3次
D不必进行任何处理
<FONT color=#、在用HCl标准溶液滴定NaOH溶液时,四个学生记录的消耗HCl体积如下,哪一个正确?(&& )
A 24.1ml&&& &&&B 24.2ml&& &&&&C 24.0ml& &&&&&&D 24.00ml
<FONT color=#、用硼砂作基准物质标定HCl溶液时,如果硼砂中含少量中性杂质,则标定出的HCl浓度将会(&& )
A偏高&&&&&& B偏低& &&&&&&C无变化&&&&&&& D不能确定
<FONT color=#、EDTA滴定达终点时,所显示的颜色是(&& )
A金属指示剂的颜色&&&&&&&&&&
B金属指示剂与被测离子生成的配合物颜色
C EDTA与被测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的颜色&&&&
D上述A和C的混合色
<FONT color=#、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KMnO4滴定一般在酸性介质中进行
B 在KMnO4滴定中无需另加指示剂
C KMnO4标准溶液可长期放置
D配制KMnO4标准较复杂,可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
<FONT color=#、计算反应:2NO+2CO=N2+2CO2在298.15K时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并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FONT color=#、已知室温下BaSO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是1×10-5mol?L-1,试计算BaSO4
(Ba Cl2)=0.00 1mol?L-1的溶液中的溶解度。
<FONT color=#、测定某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时,6次平均测定的结果是:20.48%,20.55%,
<FONT color=#.58%,20.60%,20.53%,20.50%。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FONT color=#、(1)计算0.100 mol?dm-3HAC溶液中H+的浓度、PH值和HAC的解离度;(2)计算含有0.100 mol?dm-3HAC与0.100mol?dm-3 NaAC的缓冲溶液中H+的浓度、PH值和HAC的解离度。
<FONT color=#、试计算石灰石 (CaCO3)热分解反应的△G0 (1273K),并分析该反应的反应自发性。
已知&&&&&&&&&&&& &&&&&&&CaCO3(s)=CaO(s)+CO2(g)
△fH0 (298.15K)/KJ?mol-1&& -1206.9&&&& -635.1& -393.5
S0 (298.15K)/J?mol-1?K-1&&& 92.9&&&&&&& 39.8&&& 213.7
<FONT color=#、称取0.1572g草酸样品用蒸馏水溶解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消耗了24.38mlNaOH标准溶液,计算样品中草酸(H2C2O4)的质量分数。
<FONT color=#、单质的标准生成焓都为零。
<FONT color=#、反应的热效应就是反应的焓变。
<FONT color=#、海水结冰的温度比淡水低(&& )
<FONT color=#、热和功均为状态函数(&& )
<FONT color=#、物质的混乱度越大,其对应的熵值越大(&& )
<FONT color=#、改变浓度和压力只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平衡常数不变(&& )
<FONT color=#、已知25℃时,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O3的溶度积为8.1×10-12, 则前者的溶解度比后者大(&& )
<FONT color=#、两种酸有同样的PH值,则两种酸的浓度相同(&& )
<FONT color=#、电极电势大的电对,其氧化态和还原态是强的还原剂和强的氧化剂(&& )
<FONT color=#、电负性越大的元素越易获得电子(&& )
<FONT color=#、非极性分子是只有非极性键。(&& )
<FONT color=#、σ键只能由s-s轨道形成。
<FONT color=#、sp3杂化轨道是指1s轨道与3p轨道混合而成的轨道。
<FONT color=#、Hg原子在基态时,最外层2个6s电子已成对,所以不能形成共价键。
<FONT color=#、HCl溶于水生成H+离子和Cl-离子,所以HCl是以离子键结合。
<FONT color=#、HBr的分子间力较HI的小,故HBr没有HI稳定(即容易分解)。
<FONT color=#、SiO2的熔点高于CO2,是由于Si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力大。
<FONT color=#、极性键组成极性分子,非极性键组成非极性分子。
<FONT color=#、键的极性越大,键就越强。
<FONT color=#、氢键就是氢与其它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
<FONT color=#、稀有气体固化后是由原子组成的,属原子晶体。
<FONT color=#、主量子数为1时,有两个方向相反的轨道。
<FONT color=#、主量了数为2时,有2s、2p 2个轨道。
<FONT color=#、主量子数为2时,有4个轨道,即2s、2p、2d、2f。
<FONT color=#、因为H原子中有1个电子,故它只有1个轨道。
<FONT color=#、当主量子数为2时,其角量子数只能取1个数,即l=1。
<FONT color=#、任何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只与主量子数有关。
<FONT color=#、ATB双键键能是A―B平均键能的两倍。
<FONT color=#、所谓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将溶液中某一种离子除净。
<FONT color=#、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分子,其分子间力越大。
<FONT color=#、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力,仅存在于分子之间。
<FONT color=#、全由共价键结合的物质只能形成分子晶体。
<FONT color=#、原子晶体中只有共价键,故凡是以共价键结合的物质一定都形成原子晶体。
<FONT color=#、有共价键存在的化合物不可能形成离子晶体。
<FONT color=#、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FONT color=#、溶于水能导电的晶体必为离子晶体。
<FONT color=#、将NaOH和NH3?H2O的溶液各稀释一倍,两都的OH-浓度均减少到原来的1/2。
<FONT color=#、设盐酸的浓度为草酸的2倍,则前者的H+浓度也是后者的2倍。
<FONT color=#、将1×10-6mol?L-1的HCl冲稀1000倍后,溶液的[H+]=1×10-9mol?L-1。
<FONT color=#、使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的。
<FONT color=#、根据 ,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小,解离度 越大,所以酸越稀,溶液的酸性越强。
<FONT color=#、由于CH3COONa的水解常数(5.7×10-10)大于HCOONa的水解常数(5.7×10-11),因此前者的碱性一定大于后者。
<FONT color=#、两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溶度积小的,其溶解度也一定小。
<FONT color=#、欲使溶液中某离子沉淀完全,加入的沉淀剂应该是越多越好。
<FONT color=#、在晶态高聚物中,通常可同时存在晶态和非晶态两种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当物质的基本单元为下列化学式时,它们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如括号内所示。与NaOH溶液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物质是(& )
A.H3PO4,(Na2HPO4);&&& B.NaHC2O4×H2C2O2,(Na2C2O4); C.H2C8H4O4,(Na2C8H4O4);& D.(RCO)2O,(RCOONa)
2、标定HCl溶液用的基准物Na2B4O7×12H2O,因保存不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标定出的HCl溶液浓度是(& )
A. 偏低;&&&&&&&&&&& B.偏高;&&&&&&&&&&&&& C. 准确;&&&&&&&&&&&& D.无法确定
3、在锥形瓶中进行滴定时,错误的是(& )
&&&&&& A.用右手前三指拿住瓶颈,以腕力摇动锥形瓶;
&&&&&& B.摇瓶时,使溶液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溶液不得溅出;
&&&&&& C. 注意观察液滴落点周围溶液颜色的变化;
&&&&&& D. 滴定时,左手可以离开旋塞任其自流。
4、用同一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H2SO4和HOAc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说明H2SO4和HAc两溶液中的(& )
&&&&&& A.氢离子浓度(单位:mol×L-1,下同)相等;& B.H2SO4和HOAc的浓度相等;
&&&&&& C.H2SO4浓度为HOAc的浓度的 ;&&&&&&&&&&&& D.H2SO4和HOAc的电离度相等
5、某弱酸HA的K =2.0×10-5,若需配制pH=5.00的缓冲溶液,与100mL1.00mol?L-1NaA相混合的1.00mol?L-1HA的体积约为(& )
A.200mL;&&& B.50mL;&& C.100mL;&&& D.150mL
6、已知K (HA)&10-5,HA是很弱的酸,现将amol?L-1HA溶液加水稀释,使溶液的体积为原来的n倍(设a(H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H+)变为原来的1/n;&&&&&&&&&&& B.HA溶液的解离度增大为原来n倍;
C.c(H+)变为原来的a/n倍;&&&&&&& D.c(H+)变为原来的(1/n)1/2
7、计算1mol×L-1HOAc和1mol×L-1NaOAc等体积混合溶液的[H+]时,应选用公式为(& )
A.[H+]= ;&&&&&& &&& B.[H+]= ;&&&&&&&&&&&& & C.[H+]=KHOAc× ;&&&&&&&&&& &&& D.[H+]=
8、NaOH溶液保存不当,吸收了空气中CO2,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标定浓度后,用于测定HOAc。测定结果(& )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定
9、将0.1mol×L-1HA(Ka=1.0&10-5)与0.1mol×L-1HB(Ka=1.0&10-9)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为(& )
A.3.0;&&&&&&&&&&&&&&&&&& B.3.3;&&&&&&&&&&&&&&&&&& C.4.0;&&&&&&&&&&&&&&&&&& D.4.3&&&&&
10、Na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为:
&&&&&& A.[H+]+[H3PO4]+[Na+]=[OH-]+[HPO42-]+[PO43-];&&& & B.[H+]+[Na+]=[H2PO4-]+[OH-];
&&&&&& C.[H+]+[H3PO4]=[HPO42-]+2[PO43-]+[OH-];&&&& &&&&& D.[H+]+[H2PO4-]+[H3PO4]=[OH-]+3[PO43-]
11、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 含量为99.9%的铜片;& B.优级纯浓H2SO4;&&& C. 含量为99.9%的KMnO4;&&&& D.分析纯Na2S2O3
12、右图滴定曲线的类型为:
&&&&&& A.强酸滴定弱碱;&&&&&&&&&&&&&&&&&&&&&&&&&&& B. 强酸滴定强碱;
&&&&&& C.强碱滴定弱酸;&&&&&&&&&&&&&&&&&&&&&&&&&&& D.强碱滴定强酸
13、某弱酸HA的Ka=1&10-5,则其0.1mol×L-1溶液的pH值为(& )
A.1.0;&&&&&&&&&&&&&&&&&& B.2.0;&&&&&&&&&&&&&&&&&& C.3.0;&&&&&&&&&&&&&&&&&& D.3.5
14、某水溶液(25°C)其pH值为4.5,则此水溶液中OH-的浓度(单位:mol×L-1)为(& )
&&&&&& A.10-4.5;&&&&&&&& B.104.5;&&&&&&&&&&&&&&&& C.10-11.5;&&&&&&&&&&& D.10-9.5
15、已知H3PO4的Ka1=7.6&10-3,Ka2=6.3&10-8,Ka3=4.4&10-13。用NaOH溶液滴定H3PO4至生成NaH2PO4时,溶液的pH值约为(& )
A.2.12;&&&&&&&&&&&&&&&& B.4.66;&&&&&&&&&&&&&&&&& C.7.20;&&&&&&&&&&&&&&&&& D.9.86
16、在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有如下四种记录。正确的是(& )
滴定管终读数/mL
滴定管初读数/mL
<FONT color=#.10
<FONT color=#.00
<FONT color=#.10
<FONT color=#.08
<FONT color=#.00
<FONT color=#.08
<FONT color=#.05
<FONT color=#.02
<FONT color=#.03
<FONT color=#.10
<FONT color=#.05
<FONT color=#.05
17、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各离子中,既可做酸,又可做碱的是 (& &)
A. H3O+;&&&&&&&&&&&&& B. [Fe(H2O)4(OH)2]+;&&&&&&&&&&&&&& C. NH4+;&&&&&&&&&&&&&& D. CO32-
18、应用式 的条件是 ( &&)
A.只适用于饱和H2S溶液;&&&&&&&&&&&&&&&& &B.只适用于不饱和H2S溶液
C.只适用于有其它酸共存时的H2S溶液;&&&&& D.上述 3 种情况都适用
19、向 0.10 mol.dm-3HCl溶液中通H2S气体至饱和 (0.10 mol.dm-3 ),溶液中 S2-浓度为(H2S: Ka 1 = 9.1×10-8 Ka 2 = 1.1×10-12 &(& &)
A. 1.0×10-18 mol/L;&&&& &B.1.1×10-12 mol/L;&&&&& C.1.0×10-19 mol/L;&&&&& D. 9.5×10-5 mol/L
20、酸碱滴定中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是(& )
A.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等当点完全相符;&&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和部分落入滴定的pH突跃范围之内;
C.指示剂应在pH=7.0时变色;&&&&&&&&& D. 指示剂变色范围完全落在滴定的pH突跃范围之内。
二、填空题
1、2.0&10-3mol×L-1HNO3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
2、盛FeCl3溶液的试剂瓶放久后产生的红棕色污垢,宜用_____________做洗涤剂。
3、在写NH3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式是,应取H2O,___________为零水准,其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物质共轭酸的化学式:(CH2)6N4________________;H2AsO4-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K (H2S)=1.32×10-7,K (H2S)=7.10×10-15。则0.10mol?L-1Na2S溶液的c(OH-)=________mol?L-1,pH=________。
6、已知 KHAc=1.8×10-5 ,pH 为 3.0 的下列溶液,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它们的 pH 值为: HAc 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 HCl 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HAc-NaAc 溶液 ________________。
7、由醋酸溶液的分布曲线可知,当醋酸溶液中HOAc和OAc-的存在量各占50%时,pH值即为醋酸的pKa值。当pH&pKa时,溶液中___________为主要存在形式;当pH&pKa时,则__________为主要存在形式。
8、pH = 9.0 和 pH = 11.0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 pH =______________;pH = 5.0 和 pH = 9.0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 pH =___________。(上述溶液指强酸、强碱的稀溶液)
9、同离子效应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________;盐效应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_______;后一种效应较前一种效应_______得多。
10、酸碱滴定曲线是以&&&&&&&&&&&&& 变化为特征。滴定时,酸碱浓度越大,滴定突跃范围&&&&&&&& ;酸碱强度越大,滴定突跃范围&&&&&&&& 。
三、计算题
<FONT color=#、有一混合碱试样,除Na2CO3外,还可能含有NaOH或Na2CO3以及不与酸作用的物质。称取该试样1.10g溶于适量水后,用甲基橙为指示剂需加31.4mLHCl溶液(1.00mLHCl0.01400gCaO)才能达到终点。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时,同样质量的试样需15.0mL该浓度HCl溶液才能达到终点。计算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
(MCaO=56.08g×mol-1, =106.0g×mol-1, =84.01g×mol-1,MNaOH=40.00g×mol-1)
<FONT color=#、用酸碱滴定法分析某试样中的氮(M=14.01g×mol-1)含量。称取2.000g试样,经化学处理使试样中的氮定量转化为NH4+。再加入过量的碱溶液,使NH4+转化为NH3,加热煮馏,用50.00mL0.2500mol×L-1HCl标准溶液吸收分馏出之NH3,过量的HCl用0.1150mol×L-1NaOH标准溶液回滴,消耗26.00mL。求试样中氮的含量。
<FONT color=#、将100.0mL0.200mol?L-1HAc与300.0mL0.400mol?L-1HCN混合,计算混合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K (HAc)=1.75×10-5,K (HCN)=6.2×10-10)
<FONT color=#、今有 1.0 dm3 0.10 mol?dm-3 氨水,问:
<FONT color=#) 氨水的[H+]是多少 ?
<FONT color=#) 加入 5.35 g NH4Cl后,溶液的[H+] 是多少? (忽略加入NH4Cl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FONT color=#) 加入NH4Cl 前后氨水的电离度各为多少? (NH3 :Kb =1.8×10-5 )(原子量: Cl 35.5 , N 14 )
<FONT color=#、氢氰酸 HCN 电离常数为 4×10-10 . 将含有 5.01 g HCl的水溶液和 6.74 gNaCN 混合,并加水稀释到 0.275 dm3 ,求 H3O+,CN- ,HCN 的浓度是多少?(MHCl =36.46 g.mol-1,MNaCN=49.01 g.mol-1)
<FONT color=#、测得某一弱酸 ( HA )溶液的 pH=2.52,该一元弱酸的钠盐 ( NaA ) 溶液的pH=9.15,当上述 HA 与 NaA 溶液等体积混匀后测得pH=4.52,求该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 KHA 值为多少?
<FONT color=#、在血液中,H2CO3-NaHCO3 缓冲对的功能之一是从细胞组织中,迅速地除去运
动产生的乳酸( HLac : KHLac = 8.4×10-4 ).
<FONT color=#)已知K1 H2CO3 = 4.3×10-7 ,求 的平衡常数K;
<FONT color=#)在正常血液中,[H2CO3]=1.4×10-3mol.L-1,[HCO3-]=2.7×10-2 mol.L-1,求pH值;
<FONT color=#)若 1.0 L 血液中加入 5.0×10-3 mol HLac 后,pH值为多少?
一、选择题
BADCB,DCCBC,ABCDB,DBDAB
二、填空题
1、2.70;2、粗HCl溶液;3、NH3;[H+]+[NH4+]=[OH-];4、(CH2)6N4H+&;& H3AsO4;5、0.094;12.97。
6、3.1; 3.3; 3.0;7、HOAc& ; OAc-;8、10.7;7.0;9、降低(减小);升高(增大);大。10、溶液pH值;大;大。
三、计算题
1、cHCl= mol×L-1=0.4993mol×L-1;V甲HCl=31.4mL;V酚HCl=15.0mL
V甲&2V酚,,可见混合碱中含Na2CO3和NaHCO3而不含NaOH&&&&&&&&&&&&&&&&&&&&&&&&&&&&&
= =72.2%&&&&&&&&&&&&&&&n,&&&&&&&&&&&&&&&&&&&&&&&&&&&&&&&&&&&&&&&&&&&&&&&&&&&&&&&&&&&&&&&&
= =5.3%&&&&&&&&&&&&&&&&&&&&&&&&&&&&&&&&&&&&&&&&&&&&&&&&&&&&&&&&&&&&&&
w杂质=100%-(72.2%+5.3%)=22.5%&&&&&&&&&&&&&&&&&&&&&&&&&&&&&&&&&&&&&&&&&&&&&&&&&&&&&&&&&&&&&&&&&
2、有关反应如下:
NH3+HCl===NH++Cl-;NaOH+HCl(余)===NaCl+H2O
wN= =6.66%
<FONT color=#、混合后
c(HAc)= mol?L-1=0.0500mol?L-1c(HCN)= mol?L-1=0.30mol?L-1&&&&&&&&&&&&&&&&&&& 因为K (HAc)&&K (HCN),所以H+主要来自HAc的解离。&&&&&&&&&&&&&&&&&&&&&&&&&&& &&&&&& c(H+)= mol?L-1=9.35×10-4mol?L-1&&&&&&&&&&&&&&&&&&&&&&&&&&&&&&&& c(Ac-)=c(H+)=9.35×10-4mol?L-1&&&&&&&&&&&&&&&&&&&&&&&
&&&&&&&&&&&&& &&&&&&&& &&&& HCN & H+&& +&& CN-
平衡c/(mol?L-1)&&& 0.300-x& 9.35×10-4+x& x
&&&&&& 6.2×10-10= &&&&&&&& x=2.00×10-7& && c(CN-)=2.00×10-7mol?L-1&&&&&&&&&&&&&&&&&&&&&&&&
<FONT color=#、7.7×10-12 mol?L-1;5.6×10-10 mol?L-1;0.018%。
<FONT color=#、1×10-5(mol?L-1); 1×10-5 (mol?L-1); 0.498 (mol?L-1)。
<FONT color=#、1.5×10-5。
<FONT color=#、(1) 2.0×103 ;(2) 7.65; (3)6.91。
一、选择题
1、下列两个原电池在标准状态时均能放电:& (1)(-)Pt&frac12;Sn2+,Sn4+ Fe3+,Fe2+&frac12;Pt(+)
&&&&&& (2)(-)Pt&frac12;Fe2+,Fe3+ MnO4-,H+,Mn2+&frac12;Pt(+),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E (MnO4-/Mn2+)&E (Fe3+/Fe2+)&E (Sn4+/Sn2+);&&&&&
B.E (MnO4-/Mn2+)&E (Sn4+/Sn2+)&E (Fe3+/Fe2+);
C.原电池(2)的电动势与介质酸碱性有关;
D.由原电池(1)、(2)中选择两个不同电对组成的第三个原电池电动势为最大。
2、已知E (Pb2+/Pb)=-0.126V,K (PbI2)=7.1&10-9,则由反应
Pb(s)+2HI(1.0mol?L-1) PbI2(s)+H2(p )构成的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 =(& )
A.-0.37V;&&&& B.-0.61V;&&& C.+0.37V;&&& D.+0.61V
3、用重铬酸钾法测定铁。将0.3000g铁矿样溶解于酸中并还原为Fe2+后,用浓度 为0.05000mol×L-1的溶液滴定,耗去40.00mL,则该铁矿中Fe3O4( =231.5g×mol-1)的含量计算式为(& )
A. ;&&&&&&&&&&&&&&&&&&&&&&&&& B. ;
C. ;&&&&&&&&&&&&&&&&&&&&&&&&& D.
4、已知: =+0.799V,而 =0.77V,说明金属银不能还原三价铁,但实际上反应在1mol×L-1HCl溶液中,金属银能够还原三价铁,其原因是(& )
&&&&& A.增加了溶液的酸度;&&&&&&&&&&&&&&&&&&&& B.HCl起了催化作用;
&&&&& C.生成了AgCl沉淀;&&&&&&&&&&&&&&& D.HCl诱导了该反应发生
5、为了使Na2S2O3标准溶液稳定,正确配制的方法是(& )
&&&&& A.将Na2S2O3溶液煮沸1h,放置7天,过滤后再标定;
&&&&& B.用煮沸冷却后的纯水配制Na2S2O3溶液后,即可标定;
&&&&& C.用煮沸冷却后的纯水配制,放置7天后再标定;
&&&&&& &&& D.用煮沸冷却后的纯水配制,且加入少量Na2CO3,放置7天后再标定
6、用间接碘法测定锌含量的反应式为3Zn2++2I-+2[Fe(CN)6]3-+2K+&K2Zn3[Fe(CN)6]2&+I2析出的I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Zn与Na2S2O3的化学计量关系nzn: 是(& )
&&&&&&&& A.1:3;&&&&&&&&&&&&&&&&&&&&&&&&& B.3:1;&&&&&&&&&&&&&&&&&&&&&&&&& C.2:3;&&&&&&&&&&&&&&&&&&&&&&&&& D.3:2
7、在K2Cr2O7测定铁矿石中全铁含量时,把铁还原为Fe2+,应选用的还原剂是(& )
A.Na2WO3;&&&&&&&&& B.SnCl2;&&&&&&&&&&&&&&& C.KI:&&&&&&&&&&&&&&&&&&& D.Na2S
8、已知在1moL×L-1H2SO4溶液中, =1.45V, =0.68V。在此条件下KMnO4标准溶液滴定Fe2+,其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 )
&&&&&& A.0.38V;&&&&&&& B.0.73V;&&&&&&&&&&&&&& C.0.89V;&&&&&&&&&&&&&& D.1.32V
9、用盐桥连接两只盛有等量CuSO4溶液的烧杯。两只烧杯中CuSO4溶液浓度分别为1.00mol×L-1和0.0100mol×L-1,插入两支电极,则在25°C时两电极间的电压为(& )
&&&&&& A.0.118V;&&&&&&&&&&&&& B.0.059V;&&&&&&&&&&&&& C.-0.188V;&&&&&&&&&&& D.-0.059V
10、以0.015mol×L-1Fe2+溶液滴定0.015mol×L-1Br2溶液(2Fe2++Br2=2Fe3++2Br-),当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Br-的浓度(单位:mol×L-1)为(& )
&&&&& A.0.015;&&&&&&&& B.0.015/2;&&&&&&&&&&&& C.0.015/3;&&&&&&&&&&&& D.0.015&2/3
11、已知 =0.54V, =0.16V。从两电对的电位来看,下列反应:&&&&&&&&&& 2Cu2++4I- 2CuI+I2应该向左进行,而实际是向右进行,其主要原因是(& )
&&&&& A.由于生成CuI是稳定的配合物,使Cu2+/Cu+电对的电位升高;
&&&&& B.由于生成CuI是难溶化合物,使Cu2+/Cu+电对的电位升高;
&&&&& C.由于I2难溶于水,促使反应向右;
&&&&& D.由于I2有挥发性,促使反应向右
12、在用K2Cr2O7测定铁的过程中,采用二苯胺磺酸钠做指示剂( =0.86V),如果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前,没有加入H3PO4,则测定结果(& )
&&&&&& A.偏高;&&&&&&&&&&&&& B.偏低;&&&&&&&&&&&&& C.时高时低;&&&&&&&&&&&&& D.正确
13、KBrO3是强氧化剂,Na2S2O3是强还原剂,但在用KBrO3标定Na2S2O3时,不能采用它们之间的直接反应其原因是(& )
A.两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相差太小; &&&& B.可逆反应; C.反应不能定量进行; D.反应速率太慢
14、0.05mol×L-1SnCl2溶液10mL与0.10mol×L-1FeCl3溶液20mL混合,平衡体系的电势是(& )(已知 =0.68V, =0.14V)
A.0.68V;&&&&&&&&&&&&&& B.0.14V;&&&&&&& C.0.50V;&&&&&&&&&&&&&& D.0.32V
15、对于反应n2Ox1+n1Red2 n1Ox2+n2Red1,若n1=n2=2,要使化学计量点时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以上,两个电对(Ox1/Red1和Ox2/Red2)的条件电位之差( )至少应为(& )
A.0.354V;&&&&&&&&&&&&&&&&&& &&& B.0.0885;&&&&&&&&&& C.0.100V;&&&&&&& &&&&&& D.0.177V
二、填空题
1、任何电极电势绝对值都不能直接测定,在理论上,某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 是将其与_________________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而得到的电极电势的相对值。在实际测定中常以_________________电极为基准,与待测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定之。
2、已知E (Cl2/Cl-)=1.36V和酸性溶液中钛的元素电势图为:&&& Ti3+ Ti+ Ti,则水溶液中Ti+_________发生歧化反应。当金属钛与H+(aq)发生反应时,得到______离子,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溶液中Cl2与Ti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
3、已知:E ,E ,将铜片插入Hg2(NO3)2溶液中,将会有_______析出,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上述两电对组成原电池,当增大c(Cu2+)时,其E变________,平衡将向_______移动。
4、已知:O2+2H2O+4e- 4OH-,&&& E =0.401V&&& O2+4H++4e- 2H2O,&&&& E =1.23V
当p(O2)=1.00&105Pa,E1=E2时,pH=______,此时E1=E2=________V。
5、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描述了滴定过程中电对电位的变化规律性,滴定突跃的大小与氧化剂和还原剂两电对的__________有关,它们相差越大,电位突跃范围越__________。
6、间接碘法的基本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用的标准溶液是_____________,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
7、用KMnO4法测定Ca2+,经过如下几步: &Ca2+与KMnO4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碘量法主要误差来源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间接碘法测定Cu2+时,加入KI,它起______ ____、_______ __、和________ _的作用。
10、反应:H2AsO4+2I-+2H+ H3AsO3+I2+H2O,已知 =0.56V, =0.535V,当溶液酸度pH=8时,反应向_______方向进行。
三、配平反应方程式(用离子-电子法配平并写出配平过程)
1、& PbO2+MnBr2+HNO3&Pb(NO3)2+Br2+HMnO4
2、& FeS2+HNO3&Fe2(SO4)3+NO2+H2SO4+H2O
1. 计算下列电池的电动势
SCE Na2C2O4(5.0&10-4mol×L-1),Ag2C2O4(饱和)&frac12;Ag
(已知 =1.1&10-11,ESCE=0.242V, =0.799V)
2. 已知298K时E (Ni2+/Ni)=-0.25V,E (V3+/V)=-0.89V。
某原电池:(-)V(s)&frac12;V3+(0.0011mol?L-1) Ni2+(0.24mol?L-1)&frac12;Ni(s)(+)
<FONT color=#)写出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计算其标准平衡常数K ;
<FONT color=#)计算电池电动势E,并判断反应方向;
<FONT color=#)电池反应达到平衡时,V3+,Ni2+的浓度各是多少?电动势为多少?E(Ni2+/Ni)是多少?
3. 已知下列电极反应的电势:Cu2++ e-= Cu+ Eθ= 0.15 V Cu2++I-+ e-= CuI& E= 0.86 V,计算CuI的溶度积。
4. 按国家标准规定,FeSO4×7H2O的含量:99.50%~100.5%为一级;99.00%~100.5%为二级;98.00%~10.1.0%为三级。现用KMnO4法测定,称取试样1.012g,酸性介质中用浓度为0.02034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消耗35.70mL至终点。求此产品中FeSO4×7H2O的含量,并说明符合哪级产品标准。(已知 =278.04g×mol-1)
5. 1.000gK3[Fe(CN)6]基准物用过量KI,HCl溶液作用1min后,加入足量硫酸锌,析出的碘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29.30mL。求Na2S2O3的浓度。主要反应:2Fe(CN)63-+2I-==2Fe(CN)64-+I2
<FONT color=#Zn2++Fe(CN)64-==Zn[Fe(CN)6]&&& I2+2S2O32-==2I-+S4O62-&&&&& (已知 =329.25g×mol-1)
一、选择题
BDCCD, DBDBD, BBCAD
二、填空题
1、标准氢;饱和甘汞。2、不;Ti+;2Ti+2H+ 2Ti++H2(g);TiCl3。3、Hg;Hg22++Cu 2Hg+Cu2+;小;左。4、7.00;0.82。5、电位差;大。6、2I--2e-=I2,I2+2S2O32-==S4O62-+2I-;Na2S2O3溶液;淀粉溶液。7、 = 。8、I2的挥发;在酸性条件下,I-被空气中的O2氧化9、还原剂;沉淀剂;配位剂10、正反应
三、配平反应方程式
1、(PbO2+4H++2e-=Pb2++2H2O)&7
+)(Mn2++2Br-+4H2O=MnO4-+Br2+8H++7e-)&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NT color=#PbO2+2Mn2++4Br-+12H+=7Pb2++2MnO4-+2Br2+6H2O
相应分子方程式为:
<FONT color=#PbO2+2MnBr2+14HNO3=7Pb(NO3)2+2Br2+2HMnO4+6H2O
2、& (NO3-+2H++e-=NO2+H2O)&15
+)FeS2+8H2O=Fe3++2SO42-+16H++15e-
&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frac34;
&&&&&& FeS2+15NO3-+14H+=Fe3++2SO42-+15NO2+7H2O
相应分子方程式为:
&&&&&& 2FeS2+30HNO3=Fe2(SO4)3+30NO2+H2SO4+14H2O
1. 解E-= +0.0592lg[Ag+]=0.799+0.0592lg =0.573V
E= =0.242V;E电池=E+-E-=0.573V-0.242V=0.331V
2. 解(1)2V(s)+3Ni2+ 2V3++3Ni(s)&&&&&&&&&&&&&&&&&&&&&&&
&&&&&& lgK = &&&&&& K =7.3&1064&&&&&&&&&&&&&&&&&&&&&&&&&&&& &&&&&& (2)E=E
&&&&&&&& = &&&&&& =0.68V&&&&&&&&&&&&&& E&0V,反应向右进行。&&&&& (3)设平衡时c(Ni2+)=xmol?L-1
&&&&&& c(V3+)= x)]mol?L-1=0.16mol?L-1
=K &&&& && &&& x=7.1&10-23
&&&&&& c(Ni2+)=7.1&10-23mol?L-1&&&&&&&&&&&&&&&&&&&&&&&& c(V3+)=0.16mol?L-1
&&&&&& 平衡时E=0V&&&&&&&&&&&&&& &&&&&
3. 9.2×10-13
4. 解:反应式:5Fe2++MnO4-+8H+==5Fe3++Mn2++4H2O
<FONT color=#
= =99.75% 属于一级品
5. 解: = =0.1036mol×L-1
网站ICP备案:陕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体反应平衡常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