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对菌液在水产养殖的作用有什么作用

作为温度计的液体,水银和酒精相比,各有什么优缺点?
回答如下:酒精温度计可以测低温,因为它的凝固点为-117℃,就是在地球上温度最低的南极洲(地球表面最低气温为-88.3 ℃),酒精温度计也能用.水银就不同了,在-39℃就凝固.水银凝固后,失去了流动性,即使周围的温度继续下降,水银也不能再指示温度了.在我国东北有些地方,冬季的气温常在-40℃,因此在这些比较寒冷的地方只适宜用酒精温度计.可是,酒精也有个大缺点,就是同样重量的酒精和水银,要使它们的温度升高1℃所花的热量,酒精比水银大得多.使酒精升高(或降低)1℃的热量,大约可以使水银升高(或降低)20℃.对于同样的温度变化,水银温度计比酒精温度计又灵敏得多.因此在作科学实验中,或是在测量人的体温时,一般都用水银温度计.水银温度计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用来测量高温,因为它的沸点高达357℃.当然,水银温度计还有一个缺点:在使用过程中,一旦不小心打碎温度计,内部的水银泄露,液体汞就会挥发到空气中对人体造成伤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水银比较稳定,沸点较高,凝固点较低,因此测量范围比较大,而且体积变化明显;但是本身具有危险性,具有毒性酒精本身无毒无害,但是沸点较低,78摄氏度就会沸腾,测量范围较小
扫描下载二维码私密丽安女性抑菌液有什么作用?_百度知道目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银【拼音名】Shuǐ Yín【别名】汞【来源】为液态金属汞,天然汞矿不甚多见,通常系用辰砂矿石加热蒸馏而得。【性味】辛,寒。有毒。【水银的功效与作用】杀虫,灭虱。用于皮肤疥疮,顽癣;灭头虱。【用法用量】外用适量,不宜内服。【注意】孕妇忌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水银【出处】《本经》【拼音名】Shuǐ Yín【别名】白澒(《淮南子》),姹女(《参同契》),汞(《别录》),铅精、流珠、赤汞、砂汞(《石药尔雅》),灵液(《纲目》),活宝(《药材资料汇编》)。【来源】为一种液态金属。主要由辰砂矿炼出,少数取自自然汞。通常用辰砂矿石砸碎,置炉中通空气(或加石炭及铁质)加热蒸馏,再经过滤而得。自然汞不甚多见。【原形态】①辰砂,详&朱砂&条。②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小珠,在-39℃时成等轴晶系之八面体,在350℃挥发成气体。固体时的条痕为银白色,具光亮的金属光泽。比重13.6(液体时)。易挥发。产于辰砂矿的氧化带,常成小珠球存在于矿脉及岩石的洞隙内和浮土中。【生境分布】产贵州、广西,云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性状】在常温下为不透明的重质液体,全体呈银白色,微有亮光,极易流动或分裂为小球,流过处不留污痕,遇热易挥发。以银白色、光亮、流动灵活、在纸面流过处无痕迹者为佳。不溶于水、乙醇、盐酸。能溶于硝酸、热浓硫酸中,形成汞盐。加白垩或脂肪可研至极细。能与多种金属形成合金。【炮制】同脂肪研成细粉或油膏用。《雷公炮炙论》:&在朱砂中产出者,其水银色欲红,收得后,用葫芦盛之,免致遗失。若先以紫背天葵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时,其毒自退。若修十两,止用煎二味汁各七镒,和合煮足为度。&【性味】辛,寒,有毒。①《本经):&味辛,寒。&②《别录》:&有毒。&【归经】入心、肝、肾经。①《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②《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水银的功效与作用】杀虫,攻毒。治疥痹,梅毒,恶疮,痔瘘。①《本经》:&主疥、瘘、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②《本草拾遗》:&利水道,去热毒。&③《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催生,下死胎。治恶疮,除风,安神,镇心。&④《本草衍义》:&治小儿惊热,涎潮。&⑤《本草蒙筌》:&和大枫子研末,则杀疮虫;佐黄芩为丸。则绝胎孕。&⑥《纲目》:&镇坠痰逆、呕吐、反胃。&⑦《本草汇言》:&点搽杨梅恶疮。&【用法用量】外用:和它药研末调敷。【注意】大毒之品,不宜内服,孕妇尤忌。外用亦不可过量或久用,以免中毒。①《本草经集注》:&畏慈石。&②《药对》:&畏砒霜。&③《本草拾遗》:&人患疮疥,多以水银涂之,性滑重,直入肉,宜慎之。&④《本草经疏》:&头疮切不可用,恐入筋络,必缓筋骨,惟宜外敷,不宜内服。&【附方】①治疥癣疮,经年不差:水银一两,白矾一两,蛇床子一两,雄黄一两,闾茹末一两。上药,入炼了猪脂半斤,都研侯水银星尽,便用敷之,日三两上。(《圣惠方》水银膏)②治燥癣:水银、胡粉。研令调以涂之。(《肘后方》)③治热疮疥癣,痒痛不可忍者:水银、芜荑。酥和涂之。(《近效方》)④治杨梅毒疮:水银、黑铅各一钱(结砂),黄丹一钱,乳香、没药各五分。为末,以纸卷作小拈,染油点灯,日照(熏)疮三次。(《纲目》)⑤治痔,谷道中虫痒不止:水银、枣膏各二两。同研相和,拈如枣形状,薄绵片裹,纳下部。若痛者,加粉三大分作丸。(《梅师集验方》)⑥治白癜风:水银拭之令热即消,数拭之,差乃止。(《千金方》)⑦治腋下狐臭:水银,胡粉。上二味,以面脂研和涂之。(《千金方》)【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水银【出处】出自1.《本经》。2.《本草图经》:水银,《经》云出于丹砂者,乃是山石中采粗次朱砂,作炉置砂于中,下承以水,上覆以盎器,外加火煅养则烟飞于上,水银溜于下,其色小白浊。至于西羌来者,彼人亦云如此烧煅。但其山中所生极多,至于一山自拆裂,人采得砂石,皆大块如升斗,碎之乃可烧煅,故西来水银极多于南方者。3.《本草衍义》:水银,得铅则凝,得硫黄则结,并枣肉研之则散。别法煅为腻粉、粉霜。唾研毙【拼音名】Shuǐ Yín【英文名】Mercury【别名】白澒、姹女、澒、汞、神胶、元水、铅精、流珠、元珠、赤汞、砂汞、灵液、活宝【来源】药材基源:为一种液态金属。主要由辰砂矿炼出,少数取自自然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Mercury or Quicksilver Hydrargyrum采收和储藏:通常用辰砂矿石砸碎,置炉中通空气(或加石炭及铁质)加热蒸馏,再经过滤而得。自然汞不甚多见。【原形态】1.辰砂 三方晶系。晶体成厚板状或菱面体,在自然界中单体少见,多呈粒状、致密状块体出现,也有呈粉末状被膜者。颜色为朱红色至黑红色,有时带铅灰色。条痕为红色。金刚光泽,半透明。有平行的完全解理。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2.5。比重8.09-8.2。性脆。2.自然汞 常温下为液体,-38.87℃以下为三方晶系晶体。晶体汞为菱面体状。液体呈小珠分散,或呈薄膜依附于辰砂等共存矿物表面及裂隙中,亦呈小水滴状集中于岩石裂隙。银白或锡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晶体汞相对密度14.26-14.4;液体汞相对密度13.546(20℃)。气化点356.58℃,蒸气有剧毒;常温下在空气中稳定为液态,受热易挥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产于辰砂矿的氧化带,常成小珠球存在于矿脉及岩石的洞隙内和浮土中。2.自然汞大多在火山地区或与温泉形成的辰砂相伴产出。常含银,还可能含铜、铁、铅、锑、锡等杂质。自然汞数量远少于共存的辰砂,且难采集。近年曾有自然汞产出于陕西(略阳)、湖南(省溪、新晃)、云南(蒙自)等地汞矿中。资源分布:1.产于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2.主产于贵州、湖南、四川及广西、云南、湖北;其他省区亦有产出。【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在常温下为质重液体。银白色;不透明;具金属光泽。易流动或分裂成小球。遇热易挥发,357℃成气体,在-39℃时凝固成锡样固体。不溶于水、乙醇、盐酸;能溶于硝酸、热硫酸中,形成汞盐。无臭。以银白色、具光泽、流动灵活、在光滑纸面上流过无遗留污痕者为佳。品质标志 (1)化学成分的定量指标 据《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1988年版规定:本品含汞(Hg)不得少于99.90%。(2)杂质限制 ①取本品数滴,置白纸上,滚动处不得留有污痕。②取本品5-10g,溶解于35-40℃硝酸(相对密度1.4)100ml中,溶液应无不溶物。【化学成份】为单体金属元素汞(Hg),并含有微量的银。【药理作用】1.元素汞不引起药理作用,解离后的汞离子能与疏基结合而干扰细胞的代谢及功能。元素汞不能自肠胃道吸收,但其表面暴露于空气中时可形成氧化物或硫化物,因而吞食后有时可引起轻度泻下、利尿。吞食水银的人,大多数并无症状,水银自粪便排出,少数人可有某些症状,而极少数(敏感或其他未知原因)可引起立即死亡。2.3.汞剂排泄主要由肾,其次是大肠。【毒性】汞剂对消化道有腐蚀作用,对肾脏,毛细血管均有损害作用。急性中毒多半由误服升汞引起,有消化道腐蚀所致的症状,吸收后产生肾脏损害而致尿闭和毛细血管损害而引起血浆损失,甚至发生休克。早期应用二巯基丙醇及其他对症措施,多数有效。慢性中毒一般见于工业中毒,发生口腔炎和中毒性脑病,后者表现为忧郁、畏缩等精神症状和肌肉震颤。【鉴别】取本品约1g,加硝酸与蒸馏水的等容混合液20ml,使其溶解,溶液照下述方法试验:(1)取本品硝酸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黄色沉淀。(检查汞盐)(2)取本品硝酸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调至中性,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猩红色沉淀,能在过量的碘化钾试液中溶解,再以氢氧化钠试液碱化,加铵盐即生红棕色的沉淀。(检查汞盐)【炮制】1.同脂肪研成细粉或油膏用。2.《雷公炮炙论》:在朱砂中产出者,其水银色欲红,收得后,用葫芦盛之,免致遗失。若先以紫背天葵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时,其毒自退。若修十两,止用煎二味汁各七镒,和合煮足为度。【性味】辛;寒;有毒【归经】心;肝;肾经【水银的功效与作用】杀虫;攻毒。主疥癣;梅毒;恶疮;痔痿【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擦。【注意】1.大毒之品,不宜内服,孕妇尤忌。2.外用亦不可过量或久用,以免中毒。3.《本草拾遗》:人患疮疥,多以水银涂之,性滑重,直入肉,宜慎之。4.《本草经疏》:头疮切不可用,恐入筋络,必缓筋骨,惟宜外敷,不宜内服。【附方】水银膏《圣惠方》:癣疮;小升丹《验方》:【各家论述】1.《纲目》: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煅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水银但不可服食尔,而其治病之功,不可掩也。同黑铅结砂则镇坠痰涎,同硫黄结砂则拯救危病,此乃应变之兵,在用者能得肯綮,而执其枢机焉。2.《本经》:主疥、痿、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3.《本草拾遗》:利水道,去热毒。4.《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催生,下死胎。治恶疮,除风,安神,镇心。5.《本草衍义》:治小儿惊热,涎潮。6.《本草蒙筌》:和大枫子研末,则杀疮虫;佐黄芩为丸,则绝胎孕。7.《本草汇言》:点搽杨梅恶疮。【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推荐中药材
相关中药资讯
相关中药材
功效: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外治用于湿疹,疥癣,聤耳流脓;内服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癫痫发狂。
规格:0.25g*10瓶
功效:清热,平肝,明目。用于惊风抽搐,外治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规格:1g*7瓶
功效:补血养颜、益肾壮阳。主治精血不足、血虚心悸、虚损腰痛、阳痿遗精、肺痿吐血,术后康复等症。
规格:温灸纯艾条(14.5g*10支)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通血脉。多供针灸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菌液制作方法_百度知道工作菌液储存期限验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工作菌液储存期限验证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m菌液 除臭 副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