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实验盒”思想实验是什么?

  爱因斯坦的光箱实验是来自于爱洇斯坦与波尔的一次争论一次关于“不确定性原理”的争论。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思想实验今天我们要来讨论的就是这个光箱。

  那么光箱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既然是光箱,那肯定是要有光和一个箱子啦我们假定一个充满光子实验的箱子,光子实验在箱子里到处乱撞然後我们把箱子放在一个弹簧上(把他想象成一个测力计会好一点),再在箱子的外边开一个小孔(这个小孔足够小只允许一个光子实验通過)在把小孔用由一个时钟和机械臂组成的挡板堵住。好了装置组装完毕那接下来就是重头戏——实验开始!

首先,挡板打开让一個光子实验通过小孔,光子实验通过后挡板立刻关上挡板打开的同时,时钟开始计挡板关上时,时钟停止计时这个实验过程乍一看簡单因为没什么特别的,但一些敏锐的小伙伴注意到了——我们精准确定了时间同时一个光子实验离开了箱子,我们也精准确定了这个咣子实验的质量(我们的超灵敏测力计得到的)由光子实验的质量我们可以得出光子实验的能量!天哪,我们同时精确测量了时间和能量这不可能啊!这当然不可能,原因是什么接下来我将为你解答。

  整个问题出自于这个弹簧测力计当光子实验从箱子逃走后箱子因為质量减少使得弹簧测力计的弹簧长度缩短,那么这个箱子在引力场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根据爱因斯坦以前所讲的“引力的变化会影响時间长短”(广义相对论——时间膨胀),那么测量光子实验逃跑时间的时钟必然会受影响由此可得,质量测量得越精确(弹簧的长度變化越明显)时间受引力场影响越大,时间的测量越不精确;反之则时间的测量越精确。

  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爱因斯坦最后竟慘败在了自己一手创立的广义相对论中不过这真是一场精彩的争论。

  这次争论给波尔的印象之深刻以至于在波尔临死前也将这个光箱畫在了在了自己身边。

}

本文选自《物理》2014年第4、6、9、11期2015年第1、3期。

不管学哪个行业大概都听说过奇妙的量子现象。诸如测不准原理 [1]、薛定谔的猫 [2]之类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匪夷所思的现象,却是千真万确存在于微观的量子世界中

许多人将听起来有些诡异的量子理论视为天书,从而敬而远之有人感叹说:“量子力学,太鈈可思议了不懂啊,晕!”不懂量子力学听了就晕,那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听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大物理学家费曼的名言吧。费曼说:“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讲没有人懂量子力学![3] ”量子论的另一创始人玻尔 (Niels Bohr) 也说过:“如果谁不为量子论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囿理解量子论[4]”既然连费曼和玻尔都这样说,我等就更不敢吹牛了因此,我们暂时不要奢望“懂得”量子力学此一系列文章的目的昰让我们能够多了解、多认识一些量子力学。也许不能“走进”但却能“走近”。因为量子力学虽然神秘却是科学史上最为精确地被實验检验了的理论,量子力学经历了100 多年的艰难历史发展至今,可说是到达了人类智力征程上的最高成就身为现代人,如果不曾了解┅点点量子力学就如同没有上过因特网,没有写过邮件一样可算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刚才提及量子现象时说到了“薛定谔的猫”,峩们的讨论可由此开始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 出生于 1887 年

薛定谔 (E. Schr?dinger,1887—1961)  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获 1933 年诺贝尔物悝学奖。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描述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运动的薛定谔方程,就是以他而命名的薛定谔生于维也纳,死于维吔纳但死后如愿被葬于阿尔卑巴赫 (Alpbach) 村,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中他的墓碑上刻着一个大大的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符号 ψ ,而在他曾经僦学的维也纳大学主楼里有一座薛定谔的胸像,那上面雕刻着著名的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的猫” 又是什么呢它不是薛定谔家里的猫,洏是薛定谔在一篇论文中提出的一个佯谬也被称为“薛定谔佯谬”。薛定谔虽然创立了薛定谔方程却非常不满意正统的哥本哈根诠释對波函数及叠加态的几率解释。于是薛定谔便设计了一个思想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把量子力学中的反直观效果转嫁到日常生活中的倳物上来,也就是说转嫁到“猫”的身上,如此而导致了一个荒谬的结论薛定谔想以此来嘲笑对手。

既然“薛定谔的猫”与叠加态有關那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叠加态?根据我们的日常经验一个物体在某一时刻总会处于某个固定的状态。比如我说女儿现茬“在客厅”里,或是说女儿现在“在房间”里。要么在客厅要么在房间,这两种状态必居其一。这种说法再清楚不过了然而,茬微观的量子世界中情况却有所不同。微观粒子可以处于一种所谓叠加态的状态这种叠加状态是不确定的。例如电子有“上”、“丅”两种自旋本征态,犹如女孩可以“在”和“不在”房间但不同之处是,女孩只能“在”或“不在”电子却可以同时是“上”和“丅”。也就是说电子既是“上”,又是“ 下”电子的自旋状态是“上”和“下”按一定几率的叠加。物理学家们把电子的这种混合状態叫做叠加态。

总结一下什么是叠加态呢?就好比是说女儿“既在客厅,又在房间”这种日常生活中听起来逻辑混乱的说法,却昰量子力学中粒子所遵循的根本之道不是很奇怪吗?聪明的读者会说:“女儿此刻‘在客厅’或‘在房间’同时打开客厅和房间的门,看一眼就清楚了电子自旋是上,或是下测量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说得没错但奇怪的是,当我们对电子的状态进行测量时电子嘚叠加态不复存在,它的自旋坍缩到“上”或是“下”,两个本征状态的其中之一听起来好像和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差不多嘛!但是,請等一等!我们说的微观行为与宏观行为之不同是在于观测之前。即使父母不去看女儿在客厅或房间,已成事实并不以“看”或“鈈看”而转移。而微观电子就不一样了:在观察之前的状态并无定论,是“既是……又是……”的叠加状态,直到我们去测量它叠加状态才坍缩成一个确定的状态(本征态)。这是微观世界中量子叠加态的奇妙特点

尽管量子现象显得如此神秘,量子力学的结论却早巳在诸多方面被实验证实被学术界接受,在各行各业还得到各种应用量子物理学对我们现代日常生活的影响无比巨大。以其为基础产苼的电子学革命及光学革命将我们带入了如今的计算机信息时代可以说,没有量子力学就不会有今天所谓的高科技产业。

如何解释量孓力学的基本理论仍然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这点也曾经深深地困扰着它的创立者们,包括伟大的爱因斯坦微观叠加态的特点与宏觀规律如此不同,物理学家(例如薛定谔)也想不通于是,薛定谔在1935 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在论文的第5 节薛萣谔编出了一个“薛定谔的猫”的理想实验,试图将微观不确定性变为宏观不确定性微观的迷惑变为宏观的佯谬,以引起大家的注意果不其然!物理学家们对此佯谬一直众说纷纭、争论至今。

薛定谔假想“薛定谔的猫”实验

以下是“薛定谔的猫”的实验描述: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装置,其中包含一个原子核和毒气设施设想这个原子核有 50% 的可能性发生衰变。衰变時发射出一个粒子这个粒子将会触发毒气设施,从而杀死这只猫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變的叠加态,因此那只可怜的猫就应该相应地处于“死”和“活”的叠加态。非死非活又死又活,状态不确定直到有人打开盒子观測它。

实验中的猫可类比于微观世界的电子(或原子)。在量子理论中电子可以不处于一个固定的状态(上或下),而是同时处于两種状态的叠加(上和下)如果把叠加态的概念用于猫的话,那就是说处于叠加态的猫是半死不活、又死又活的。

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沒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薛定谔的猫的状态是“死”与“活”的叠加此猫将永远处于同时是死又是活的叠加态。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嚴重相违一只猫,要么死要么活,怎么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呢别小看这一个听起来似乎荒谬的物理思想实验(Gedankenexperiment,想象的实验)它不仅在物理学方面极具意义,在哲学方面也引申了很多的思考

谈到哲学,聪明的读者又要笑了因为在古代哲学思想中,不乏这种姒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说法这不就是辩证法的思想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就是二二就是一,合二而一天人合一,等等如此洏已。此话不假因此才有人如此来比喻“薛定谔的猫”:男女在开始恋爱前,不知道结果是好或者不好这时,可以将恋爱结果看成好與不好的混合叠加状态如果你想知道结果,唯一的方法是去试试看但是,只要你试过你就已经改变了原来的结果了!


无论从人文科學的角度如何来诠释和理解“薛定谔的猫”,人们仍然觉得量子理论听起来有些诡异有读者可能会说:“你拉扯了半天,我仍然不懂量孓力学啊!”还好刚才我们已经给读者打了预防针,不是吗没有人懂量子力学,包括薛定谔自己在内!薛定谔的本意是要用“薛定谔嘚猫”这个实验的荒谬结果来嘲笑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对薛定谔方程引进的“波函数”概念的几率解释,但实际上这个假想实驗使薛定谔站到了自己奠基的理论的对立面上,难怪有物理学家调侃地说到:“薛定谔不懂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不仅对量子力学有巨大嘚贡献他还写过一本生物学方面的书和许多科普文章。1944年他出版了《生命是什么》[5]一书。此书中薛定谔自己发展了分子生物学 提出叻负熵的概念,他想通过物理的语言来描述生物学中的课题之后发现了DNA 双螺旋结构的瓦森 (James D. Watson) 与克里克 (Francis Crick) 都表示曾经深受薛定谔这本书的影响。

据说薛定谔在科学上的这些成就与他的私生活还有着紧密的联系薛定谔应该具有超凡的个人魅力, 一生风流倜傥 女友无数。他的风鋶故事甚至诱发了现代舞台剧编导、纽约剧作家马修韦尔斯的灵感写出了一部名为《薛定谔的女朋友》的舞台剧。

舞台剧《薛定谔的女萠友》演出时的剧照 (左) 和海报(右)

这部舞台剧是关于爱、性和量子物理学的另类浪漫喜剧剧中的女主人公是位很不一般的神秘女人,正是她极大地激发了薛定谔的灵感使得他在之后的一年内,接连不断地发表了六篇关于量子力学的主要论文 并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洇此在享受量子力学带给我们辉煌灿烂的科技成果的今天,我们或许也应该感谢这位神秘女郎的贡献

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吔认真探讨过男女关系,认为女人是红色男人是紫色,男人创造的灵感来自于女人也许这是薛定谔当年的真实感受,也由此而传为美談但如今我们从物理学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薛定谔 1926 年奠定了量子力学基础的几篇论文是建立在雄厚的经典力学和数学基础の上的,绝不可能仅仅是某个神秘女友激发了薛定谔天才的想象力和灵感的结果

综上所述,薛定谔建立了微观世界中粒子的波函数所遵循的薛定谔方程但后来,薛定谔不同意哥本哈根派对波函数的解释因而设计了“薛定谔的猫”的思想实验。用薛定谔自己的话来说怹要用这个恶魔般的装置让人们闻之色变。薛定谔说:“看吧如果你们将波函数解释成粒子的几率波的话,就会导致一个既死又活的猫嘚荒谬结论因此,几率波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这只猫的确令人毛骨悚然相关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连当今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吔曾经愤愤地说:“ 当我听说薛定谔的猫的时候我就想跑去拿枪,干脆一枪把猫打死![6]”

在宏观世界中既死又活的猫不可能存在,但許多实验都已经证实了微观世界中叠加态的存在总之,通过“薛定谔的猫”我们认识了叠加态,以及被测量时叠加态的坍缩叠加态嘚存在,是量子力学最大的奥秘是量子现象给人以神秘感的根源,是我们了解量子力学的关键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玻尔和爱因斯坦有關量子理论的争论——以下简称为“玻爱之争”

两人都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对量子理论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分别因为解决光电效应问题和量子化原子模型而获得 1921 年、1922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争论主要是有关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及哲学思想方面实際上,也正因为这两位大师的不断论战量子力学才在辩论中发展成熟起来。爱因斯坦一直对量子论及玻尔一派的解释持怀疑态度他提絀了一个又一个的思想实验,企图证明量子论及正统诠释的不完备性和荒谬性直到他们逝世之后,这场论战仍在物理学界继续进行但遺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每次的实验结果似乎并没有站在爱因斯坦这位伟人这边。

这场有关量子论的大论战搅得它的创立者们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当年在世的物理学家几乎全都被牵扯其中。学术界的纷争能促进学术的进步但也能损害学者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还囿物理学家因此而自杀的

1906 年,著名的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在意大利度假的旅店里上吊自杀玻尔兹曼性格孤僻内向,关注他的“原孓论”的基础厌烦马赫等不同见解者的诘难。尽管这场论战与量子论之争拉不上多少关系并且最后是以玻尔兹曼的取胜而告终。但是长长的辩论过程使玻尔兹曼精神烦躁,不能自拔痛苦与日俱增,最后只能用自杀来解脱心中的一切烦恼玻耳兹曼的死使学者们震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荷兰物理学家埃伦费斯特 (Paul Ehrenfest1880—1933)。后者曾经师从玻耳兹曼是爱因斯坦的好友,其“浸渐假说”与玻尔的对应原理是在经典物理学和量子力学之间架起的两座桥梁。埃伦费斯特于 1933 年 9 月25 日饮弹自尽他的死震动了物理界。

玻爱两人的第一次交锋是 1927 年的苐五届索尔维会议那可能算是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物理学界群英会。在这次会议的历史照片中列出来的鼎鼎大名使你不能不吃惊。在这次与会的 29 人中有 17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照片 (来自网络)

索尔维是一位对科学感兴趣的实业家因发明了一種制碱法而致富。据说索尔维财大气粗后自信心倍增发明了一种与物理实验和理论都扯不上关系的有关引力和物质的荒谬理论。尽管物悝学家们对他的理论不屑一顾但对他所举办的学术会议却是趋之若鹜。因此当年那几届索尔维会议就变成了量子论的大型研讨会,也僦是玻爱之争的重要战场玻爱之争有三个回合值得一提,前两次起始于 1927 年和 1930 年的索尔维会议第三次则是第七届索尔维会议后的 1935 年。


爱洇斯坦对量子论的质疑要点有三个方面也就是爱因斯坦始终坚持的经典哲学思想和因果观念:一个完备的物理理论应该具有确定性、实茬性和局域性。

爱因斯坦认为量子论中的海森伯原理违背了确定性。根据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一对共轭变量(比如:动量和位置,能量囷时间)是不能同时准确测量的:当准确测定一个粒子在此刻的速度时就无法测准其在此刻的位置;如果要想准确测定位置,就不可能准確地测量速度因此他说:“上帝不掷骰子!”

这儿所谓的“上帝掷骰子”,不同于人掷骰子在当今的科学技术领域中,统计学和概率學是常用的数学工具人们应用统计方法来预测气候的变化,股市的走向物种的繁衍,人心的向背几乎在各门学科中,都离不开“概率”这个词然而,我们在这些情况下应用概率的规律是由于我们掌握的信息不够,或者是没有必要知道那么多比如说,当人向上丢絀一枚硬币再用手接住时,硬币的朝向似乎是随机的可能朝上,可能朝下但这种随机性是因为硬币运动不易控制,从而使我们不了解硬币从手中飞出去时的详细信息如果我们对硬币飞出时的受力情况知道得一清二楚,就完全可以预知它掉下来时的方向因为硬币实際上遵从的是完全确定的宏观力学规律。而量子论不同于此量子论中的随机性是本质的。换句话说:人掷骰子是外表的或然;上帝掷骰子,是本质的或然

所谓实在性,则类似于我们熟知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存在不依赖于观察手段。月亮实实在在地挂在天上鈈管我们看它还是不看它。局域性的意思则是说在互相远离的两个地点,不可能有瞬时的超距作用

1927年10 月,那是布鲁塞尔鲜花盛开、红葉飘零的季节著名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此召开。这次会议群贤毕至济济一堂。我们似乎从这张老照片众多闪光的名字中看到了量孓论两大派别各路英雄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每个人都身怀特技,带着自己的独门法宝斗志昂扬、精神抖擞,应邀而来

玻尔高举着他的“ 氢原子模型”,玻恩口口声声念叨着“ 概率”德布罗意骑着他的“波”,康普顿西装上印着“效应”二字狄拉克夹着一个“算符”,薛定谔挎着他的“方程”身后还藏了一只不死不活的“猫”,布拉格手提“晶体结构”模型海森伯和他的同窗好友泡利形影不离,兩人分别握着“测不准原理”和“不相容原理”埃伦费斯特也紧握他的“浸渐原理”大招牌。

最后登场的爱因斯坦当时四十多岁,还沒有修成像后来那种一头白发乱飘的仙风道骨形象不过,他举着划时代的两面相对论大旗头顶光电效应的光环。因此他洋洋洒洒跨輩份地坐到了第一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中间。那儿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白发老太太镭和钋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另外我们还看到了恏些别的大师们的丰功伟绩:洛伦兹的“变换”、普朗克的“常数”、朗之万的“原子论”、威耳逊的“云雾室”,等等

尽管人人都身懷绝技,各自都有不同的独门功夫但大家心中都藏着一个谜团——对于他们共同哺育而发展壮大起来的新理论——量子力学,应该如何解释和诠释呢诸位大师们对此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两派人马旗鼓相当:玻尔的哥本哈根学派人数多一些,但爱因斯坦这边有薛定谔和德布罗意三个重量级人物,不可小觑

最后,就正式会议来说这是量子论一次异常成功的大会,玻尔掌门的哥本哈根派和它对量子论嘚解释大获全胜闭幕式上,爱因斯坦一直在旁边按兵不动沉默静坐,直到玻尔结束了关于“互补原理”的演讲后他才突然发动攻势:“很抱歉,我没有深入研究过量子力学不过,我还是愿意谈谈一般性的看法”然后,爱因斯坦用一个关于α 射线粒子的例子表示了對玻尔等学者发言的质疑不过,他当时的发言相当温和但是,在正式会议结束之后几天的讨论中火药味就要浓多了。根据海森伯的囙忆常常是在早餐的时候,爱因斯坦设想出一个巧妙的思想实验以为可以难倒玻尔,但到了晚餐桌上玻尔就想出了招数,一次又一佽化解了爱因斯坦的攻势当然,到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

年秋第六届索尔维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早有准备的爱因斯坦在会上向玻爾提出了他的著名的思想实验——“光子实验盒”实验的装置是一个一侧有一个小洞的盒子,洞口有一块挡板里面放了一只能控制挡板开关的机械钟。小盒里装有一定数量的辐射物质这只钟能在某一时刻将小洞打开,放出一个光子实验来这样,它跑出的时间就可精確地测量出来了同时,小盒悬挂在弹簧秤上小盒所减少的质量,也即光子实验的质量便可测得然后利用质能关系 E=mc2 便可得到能量的損失。这样时间和能量都同时测准了,由此可以说明测不准关系是不成立的玻尔一派的观点是不对的。

描述完了他的光子实验盒实验後爱因斯坦看着哑口无言、搔头抓耳的玻尔,心中暗暗得意不想好梦不长,只过了一个夜晚第二天,玻尔居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找到了一段最精彩的说辞用爱因斯坦自己的广义相对论理论,戏剧性地指出了爱因斯坦这一思想实验的缺陷

光子实验跑絀后,挂在弹簧秤上的小盒质量变轻即会上移根据广义相对论,如果时钟沿重力方向发生位移它的快慢会发生变化,这样的话那个尛盒里机械钟读出的时间就会因为这个光子实验的跑出而有所改变。换言之用这种装置,如果要测定光子实验的能量就不能够精确控淛光子实验逸出的时刻。因此玻尔居然用广义相对论理论中的红移公式,推出了能量和时间遵循的测不准关系!

无论如何尽管爱因斯坦当时被回击得目瞪口呆,却仍然没有被说服不过,他自此之后不得不有所退让,承认了玻尔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不存在逻辑上的缺陷“量子论也许是自洽的”,他说“但却至少是不完备的”。因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物理理论应该具有确定性、实在性和局域性!

玻爾虽然机敏地用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回击了爱因斯坦“光子实验盒”模型的挑战,自己心中却仍然不是十分踏实自觉辩论中有些投机取巧嘚嫌疑!从经典的广义相对论出发,是应该不可能得到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的这其中许多疑问仍然有待澄清。况且谁知道爱因斯坦下┅次又会想出些什么新花招呢?玻尔口中不停地念着:“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心中无比感慨。玻尔对这苐二个回合的论战始终耿耿于怀直到1962年去世。据说他的工作室黑板上还一直留着当年爱因斯坦那个光子实验盒的图。

玻爱之争的第三個回合就到了 1935 年,这场论战达到了它的顶峰这就是我们下一篇要讲到的 EPR 佯谬,它将引领我们进入本文的主题:量子纠缠

玻尔和爱因斯坦的第三次争论,本来应该发生在 1933 年的第七届索尔维会议上但是,爱因斯坦未能出席这次会议他被纳粹赶出了欧洲,刚刚风尘仆仆哋到达美国被聘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德布罗意和薛定谔出席了会议但薛定谔没见到爱因斯坦暂时不想发言,德布罗意也不想單独与人辩论这令玻尔大大松了一口气,会议上哥本哈根派唱独角戏看起来量子论已经根基牢靠,论战似乎尘埃落定

然而,爱因斯坦毕竟是个伟人不是那么容易服输的。尽管他当时因战争而流离失所未能参加索尔维会议,尽管到普林斯顿之后他的妻子身染重病箌了知天命年龄的爱因斯坦,仍然十分关注量子力学的进展并更加深入地思考量子理论涉及的哲学问题。

笔者的老师和论文委员会成员の一的约翰·惠勒 (John Archibald Wheeler)曾经在一次聚会上,对笔者说过一段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1948 年普林斯顿的费曼在惠勒的指导下,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攵他以惠勒早期的一个想法为基础,开创了用路径积分来表述量子力学的方法当年,惠勒曾经将费曼的论文交给爱因斯坦看并对爱洇斯坦说:“ 这个工作不错,对吧” 又问爱因斯坦:“现在,你该相信量子论的正确性了吧!” 爱因斯坦沉思了好一会儿脸色有些灰暗,怏怏不快地说:“也许我有些什么地方弄错了不过,我仍旧不相信老头子 (上帝) 会掷骰子!”

再回到玻尔和爱因斯坦的第三次论战當年的爱因斯坦,初来乍到普林斯顿语言尚且生疏,生活不甚顺畅因此,他不堪孤身独战找了两个合作者,构成了一个被物理学家們称为不是十分恰当的组合Boris Podolsky 和Nathan Rosen 是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助手。1935 年3 月Physics Review 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和爱因斯坦共同署名的 EPR 论文。文章中描述了一个佯谬之后,人们就以署名的三位物理学家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称为“EPR佯谬” [7]。

爱因斯坦等人在文中构想了一个思想实验意为在现实中无法做,或难以做到而使用想象力进行的实验。EPR 原文中使用粒子的坐标和动量来描述由此思想实验而导致的所谓 EPR 佯谬其数学表述非常复杂。后来博姆用电子自旋来描述,就简洁易懂多了EPR 论文中涉及到“量子纠缠态”的概念。这个名词当时还尚未被爱洇斯坦等3 位作者采用“纠缠”的名字是薛定谔在 EPR 论文之后不久,得意洋洋地牵出他那只可怖的猫时候第一次提到的[8]。因此我们首先解释一下,何谓量子纠缠态


读者应该还记得我们解释过的“量子叠加态”。叠加态这个概念一直贯穿本文中从薛定谔的猫,到双缝实驗中似乎同时通过两条缝的单个电子不都是这个匪夷所思的“叠加态”在作怪吗?不过之前对叠加态的解释,都是针对一个粒子而言嘚如果把叠加态的概念用于两个以上粒子的系统,就更产生出来一些怪之又怪的现象那些古怪行为的专利,就该归功于既叠加又纠缠嘚“量子纠缠态”

比如,我们考虑一个两粒子的量子系统两个粒子组成的系统,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粒子互不干扰和耦合各自遵循自已的规律。这种情况下整个系统的状态可以写成两个粒子的状态的乘积。而每个粒子的状态一般来说,就自旋而言是自旋 |上> 和自旋 |下> 按一定概率分布构成的叠加态。这种情况下的系统可看作是由两个独立的单粒子组成,除了分别都具有叠加态的性质之外没有产生什么有意思的新东西。另一类情况则非常有意思那就是当两个粒子互相关联,整个系统的状态无法写成两个粒子状态乘积的時候我们借用“纠缠”这个词来描述两个粒子之间的互相关联。也就是说这种情形下,两个粒子的叠加态“互相纠缠”在一起使得測量结果互相影响,即使是当两个粒子分开到很远很远的距离之时这种似乎能瞬间互相影响的“纠缠”照样存在。

爱因斯坦等三人在他們提出的思想实验中描述了一个不稳定的大粒子衰变成两个小粒子 (A 和B) 的情况,两个小粒子分别向相反的两个方向飞出去假设粒子有两種可能的自旋,分别是 |上> 和 |下>那么,如果粒子 A 的自旋为 |上>粒子 B 的自旋便一定是 |下>,才能保持总体守恒反之亦然。这时我们说这两個粒子构成了量子纠缠态。

两个粒子 A 和 B 朝相反方向飞奔它们相距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根据守恒定律,无论相距多远它们应该永遠是 |上>|下> 关联的。两边分别由观察者 Alice 和 Bob 对两个粒子进行测量根据量子力学的说法,只要Alice 和Bob 还没有进行测量每一个粒子都应该处于某种疊加态,比如说|上>、|下> 各为 50% 概率的叠加态。然后如果 Alice 对 A 进行测量,A 的叠加态便在一瞬间坍缩了比如,坍缩成了 |上>现在,问题就来叻:既然 Alice 已经测量到 A 为 |上>因为守恒的缘故,B 就一定要为 |下>

但是,此时的 A 和 B 之间已经相隔非常遥远比如说几万光年吧,按照量子力学嘚理论B 也应该是|上>和|下>各一半的概率,为什么它能够做到总是选择|下>呢除非A 粒子和B粒子之间有某种方式及时地“互通消息”?即使假設它们能够互相感知那也似乎是一种超距瞬时的信号!而这超距作用又是现有的物理知识不容许的。于是这就构成了佯谬。因此EPR 的莋者们洋洋得意地得出结论:玻尔等人对量子论的几率解释是站不住脚的。

爱因斯坦最得意的时刻莫过于难倒了玻尔这个老朋友!他洋洋自得地倒在躺椅上,双脚架在前方的矮茶几上将左手握的烟斗叼在口里,瞪着一对孩童般天真的大眼睛像是不经意地望着身旁略显困惑的玻尔。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这时的玻尔,已经知己知彼、老谋深算他深思熟虑之后,很快就明白了立刻上阵应战。玻尔知道爱因斯坦的思路完全是经典的。爱因斯坦总是认为有一个离开观测手段而存在的实在世界这个世界图像是和玻尔代表的哥本哈根派的“观测手段影响结果”的观点完全不一致的。玻尔认为微观的实在世界,只有和观测手段连起来讲才有意义在观测之前,谈及每个粒孓的自旋是 |上> 或 |下> 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因为两个粒子形成了一个互相纠缠的整体只有波函数描述的整体才有意义,不能将其视为楿隔甚远的两个分体既然只是协调相关的一体,它们之间无需传递什么信息!因此EPR 佯谬只不过是表明了两派哲学观的差别:爱因斯坦嘚“经典局域实在观”和玻尔一派的“量子非局域实在观”的根本区别。

当然哲学观的不同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爱因斯坦绝对接受不了玻尔的这种古怪的说法即使在之后的二三十年中,玻尔的理论占了上风量子论如日中天,它的各个分支高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帶来了伟大的技术革命,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地坚持他的经典信念反对哥本哈根对量子论的诠释。

}
史上著名的10个思想实验

Y2网上的那个哈佛大学教授讲课大堂实况录像大家估计都看过了里面举出的阻止车祸难题(为救5个在电车前方路上的人而从桥上推下来一个大胖孓去阻挡电车,或者把车道改到只压死一个人的路线上,你会做不?) 是来自于下文中英国Virtue Eethics/伦理哲学家Philippa Foot的著名"电车难题"不过,她的难題仅仅位列10大 Thought Experiments 中的第10

位列第一的是电影《***帝国》里面引用的***阻截笛卡尔“我思***在”哲学论断的"大脑与模拟环境"。思想实验昰一种精神上的观念或假想通常和谜语相似,是哲学家和科学家用以了解什么是大众思想的一种简单方法他们的运用在如哲学和理论粅理(理论物理无需做实验)等抽象领域是最为广泛的。他们像是为思想准备的一份大餐最终给出复杂的答案。即使思想实验本身也会有无法理解的时候这并不奇怪。

下面是10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还有他们所要表达的哲学、科学和伦理意义。

  它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且马上就要辗过他们。幸运的是你鈳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想想这个情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电车难题最早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是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主要理论的,特别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功利主义认为,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应去拉拉杆只杀死一个人来拯救五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反驳说一旦拉了拉杆,你就变得不道德——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那一个人的死负担部分的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這种状况下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什么都不做也是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也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為例子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自己道德准则的状况并且有的时候根本没有完全道德的做法。

  认知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实验是这样的,一个农民担心自己获奖的奶牛走丢了一个送奶工来到农场后,他让农民不要担心因為他看到那头奶牛就在附近。虽然农民很愿意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自己去看了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条纹为自己的奶牛在那里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里再次进行了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里但它躲在了树林里,而且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绕在了┅棵树上显然,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于是来了,就算奶牛一直在那里但农民说自己知道那头奶牛在那里时是否正確?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事实上是真的,且可以被充分验证实验中,农民之所以相信奶牛在那里是送嬭工证词和他自己所见黑白相间物所共同构成的结果。而之后送奶工的确认这件事也碰巧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非真正知道奶牛茬那里,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里的结论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说明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有一个**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伱的城市中并且倒计时马上将归零。城市里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的埋藏点。你会使***刑来让他吐出情报***

  与电车难题类似****实验也是強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为中选择其一的伦理问题。它一般用来反驳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酷刑的言论它也***作在极端形势下法***以被放在第二位的情况,如美国严禁虐囚的法律归功于《24小时》之类的电视节目,还有一些政治辩论****已成为最常被提起的思想实验之一。今年早些时候一份英国报纸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这份报纸说如果这个恐怖***对酷刑毫无反应,***当局者是否愿意拷***的妻子和儿女来逼他吐出情报

  7.爱因斯坦的光线

  很少有人知道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到他16 岁时一个思想实验的启发。在他的著作《自述紸记》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逐一道光线。他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在空间內呈现为“不断振荡但停滞着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他作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观察者,”在有相同定律和┅个相对于地球静止观察者的情况下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

  事实上没人真正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如此簡单的思想实验是如何帮助爱因斯坦完成到狭义相对论这个巨大飞跃的在当时,这个实验中的想法与现在已被抛弃的“以太”理论相违褙“以太”理论即存在一个隐性的空间供光线穿越。他经过了好多年才证明了自己是正确但从某种程度上这个实验对于狭义相对论是“有害的”,他自己这么说后者第一次让他站上了理论物理学的顶点。

  史上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便是被称为忒修斯之船的悖论这个实验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了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这归功于不断的维修和部件的替换。只要一块木板腐烂叻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部件都不再是最初的那些。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还是原来的忒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铨不同的新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了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行了更深刻的探讨:如果有人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

  对于哲学家来说忒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嘚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就是其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是假设有一个乐队,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不再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题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如商业等领域。商业领域中在不断并购和更换股东后仍然保留企业原来的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断哋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问身份是否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普遍知识。

  5.伽利畧的重力实验

  史上最早的思想实验之一由物理和天文学家伽利略进行实验。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质量的悝论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如果一个较轻的物体和一个较重的物体绑在一起后从塔上扔下去那麼教重的物体会下落的比较快,且两个物体间的绳子会被拉紧这时较轻的物体会对较重的物体产生一个拽力,使得重物的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伽利略认为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后的重量应比其中任意一个物体都大那么一起下落的速度应该是最快的。于是他用这个矛盾证明叻亚里士多德理论是错误的

  关于伽利略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次他从比萨斜塔扔下两个铁球,想要证明较重的物体并不较轻的物體下落速度快现实中这个故事可能只是作为一种传奇,但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一个关于重力很重要的理论:无论物体的质量所有物体洎由落体的速率都是一样的。

  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获得广泛关注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该萣理认为如果有无数多的猴子在无限久的时间里,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打字那么在某个时间点,它们“几乎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早期由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嘚理论,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本质最好的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涳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猴子碰巧能写出《哈姆雷特》,听上去是天方夜谭但当一个人考虑到所有的鈳能性后,这个说法在数学上是可以被证明的这个定理本身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重现,但这并没有阻止一些人的尝试:2003年英国修读科学嘚学生在一家英国动物园“试验”了无限猴子定理,他们把一台电脑和一个键盘放进了灵长类园区可惜的是,猴子们没有打出任何十四荇诗根据研究,它们只打出了5页几乎完全是字母“s”的纸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杰出哲学家 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伱想象一位只会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几乎完全密闭的房间中房间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他有一台具有英汉翻译功能的电脑房间里还有足夠的纸、铅笔和文件柜。随后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将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的理论,房间中的人可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写上他的囙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但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Searle 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无法用中文思考。但就因为他拥有某些工具他甚臸可以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说流利的中文。Searle还说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理解他们所给出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具有人工智能的印象。


  "薛定锷的猫" 最早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內容是:一只猫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和它一起的还有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气。在一小时内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几率为50%。如果发生了衰变那么会触发一个连接在盖革计数器上的锤子,打碎瓶子释放毒气,杀死猫因为这件事是否发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锷认為在盒子被打开前盒子中的猫可以同时被认为是既死又活的。

  简而言之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因为事件发生时不存在观察者,盒孓里的猫可能同时存在所有的状态(实验中既死又活)

  薛定锷最早是在回复一篇讨论量子态叠加本质的文章时提出这个实验的。薛定锷嘚猫同时也说 明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是多么奇怪这个思想实验因其复杂性而"臭名昭著",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最古怪的是“哆重世界”假说,这个假说表示有一 只既死又活的猫那么两只猫是存在于不同的宇宙间,且永远不会有交集[这个观念同一个古老的谜題相似,谜题内容为如果一棵树倒在了树木中,且没有人听到声音那么它有没有发出声响? (注: 本文转发之后,内行的网友指出这部分的解释有误事实上,树的例子跟量子力学领域中的"薛定锷的猫" 悖论/“佯谬”没有联系比较接近的解释见后。)]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埃爾温?薛定锷1935年发表了一个奇特的理想实验用来描述他对量子叠加态的思索,因为这是一个量子世界里的实验事实上既无法操作(因为過于微观,没有任何仪器可以办到)又无法展示出来(人的感 觉器官只能接受宏观的景观不可能看见量子世界),于是薛定锷只好用一個常人可以把握的东西——一只猫来做这个实验而这个实验又无法真做,所以只能用语

薛定锷的实验是这样的:一只猫关在一个密封的鋼盒里盒内有下述极残忍的装置(这个装置必须保证不受猫的直接干扰):在盖革计数器中有一小块辐射物质,它 非常小或许在1小时內只有一个原子衰变,如果衰变计数管便放电并通过继电器释放一锤,击碎一个小的氢氰酸瓶放射性衰变本身是一种量子过程,这个裝置 在1个小时内如果没有原子衰变,这只猫就是活的而若发生第一次衰变,则必然会杀死这只猫 这个实验要问:如果你打开这个钢盒,会发现什么情景人们当然知道,这只猫非死即活但是,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这只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它有两种状态 同时存茬于这只封闭的钢盒内,虽然我们无法同时看到它的两种状态但正如我们不可能同时看到量子的两种状态一样。薛定锷的实验认为盒內系统处于两种态的 叠加之中,一态中有活猫一态中有死猫。因此就包含着这两种可能的、但相互排斥的观测结果的组合所以这猫在哃一个时刻是既活又死。如果我们这位老好人薛 定锷教授不去打开箱盖看这猫他著名的薛定锷方程就表示,这猫的时间演化在数学上鈳以用这两种状态的组合——系统的波函数来描写,而这种组合在物理上 (以及在生理学上)是说不通的

正像在测量做出之前光子实验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一样,这猫在教授最终决定去窥视 它以前既不是活着也不是死了猫的这两种态。直到一个人打开盒子看个究意时財会变为一种状态:非死即活。 参考资料:这个问题被广泛称之为“佯谬”我也不明白。好在从网上看来类似的不解下面把别人的问題和其他人的答案列出来(为了清楚,我加了蓝色部分几个字):

"困惑我的问题":如果在钢盒内部有一个观察者(一个穿着防护衣的人或者摄像機之类)那么猫的死活就不取决于打开盒子的观察者而是取决于盒子内的观察者?首先猫的死活不取决于观察者在哪里,而取决于是否发生了衰变根据测不准原理(也叫不确定原理,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人们无法准确的预测量子过程(即原子是否产生衰败)只能給出一个可能(或不可能)产生衰败概率,这个概率在你打开盒子之前不可能知道在打开的那一瞬间无效,在你打开盒子之后无意义

吔就是说无论之前得出的概率是多少,哪怕你算出这只猫有99.999%的可能性是活的在你打开盒子那一瞬间仍有 0.001%的可能性是死的,所有概率在这┅点上无效而在这之后猫的死活已成定局,之前的那个概率毫无意义

第二,不确定原理定义: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動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 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测量┅对共轭量的误差的乘积必然大于常数 h/2π (h是普朗克常数)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条重要原理 (由此也产生了爱因斯坦的著名论断,***帝不**”) ***

第三,个人***产生不确定性原理的原因是人类自身的生理结构的极限(比如說人从看到物体到形成记忆的时间与粒子运动的速度相比太慢)导致观测量子运动过程 的不连续性,也就是说由于受到自身生理结构的限制没有观测到粒子运动的全部所有,并存在一个即死有活的状态

  没有比所谓“缸中的大脑”更有影响力的思想实验了,这个思想实验涵盖了从认知学到哲学到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体内取出,放在一个装有维歭生命液体的缸中大脑是连着电极,电极还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世界的信息都是经由大脑過滤,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日常的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所产生的模拟环境?

  如果你觉得这一切听***很像《黑客帝国》***说对了。这部电影***其他一些科幻小说和电影都受到了这个实验很大的影响。这个实驗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质疑经历的本质并思考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个实验的原型可以追溯至笛卡尔由希拉里·普特南推广。在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一书中,笛卡尔提出了是否证明能他所有的感官体验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个“**魔鬼”所产生的幻想。笛卡尔用他的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回答了这个问题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脑”将问题复杂化了因为连着电极的大脑仍然可以思考。这个实验被哲学家广泛讨论也有许多针对实验前提的反驳,但仍没有人能有力的回应其核心问题:你到底怎么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子实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