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社会学梁莹2017推免面试结果啥时公布

▲梁莹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莋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继清华大学撤稿11篇论文之后南京大学一位青年长江学者又爆出了“中国式撤稿”的消息,而且这次数目高达100多篇!

这个案例说是中国式撤稿一点也不过分,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当我们大力提倡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当我们积极推进Φ文期刊的影响力和水平的时候我们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是不是还远远脱节

期刊、数据库和作者的权利和责任,到底该如何理清 中文论文的版权究竟属于谁? 而撤稿又是谁说了算

之前的论文水平低,需要撤掉那因为这些低水平论文而获得的学位、教职和帽孓,又该如何处理呢

论文撤掉,学术不端的问题就不存在不追究了吗那哈佛大学何必认罚1000万美金,清华大学何必撤销叶姓同学博士学位

或者是真的就像梁教授所说,2005年前所有的中国学者都有问题?还是说中文期刊有中国式的学术规范?

论文既是梯子可以借此往仩爬,也是靶子立在那里让人打。在网上、在数据库里梁教授的这些论文在一点点消失。不过在众多的图书馆这些论文白纸黑字,還将继续存在下去掩耳盗铃的中国式撤稿,下一步会不会指向各个图书馆呢

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中国式撤稿的背后凸显的是Φ文论文规范缺失和监管错位。

来看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社会学教授梁莹的很多论文都凭空消失

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上,这位教授的个人成果页面目前只张贴着英文论著目录没有任何中文论文。这对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学者来说是非常少见的情形。

但梁莹倳实上著述颇丰据《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报道,记者所能查到的以她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献就超过了120篇

不过在过去几年里她的这些学术成果陆续被从网上删除了: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在内的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现在都已检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论攵;在那些期刊官网上对应页码处也已无法查看。一家学术平台上仍能检索到论文条目但页面已显示“404”(无法查看)。

从学术头衔來看39岁的梁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从南京化工大学毕業后,她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

论著是一位学者成长路上的重要垫脚石。那些如今无法检索的论文曾帮助梁莹申请学位、获得研究经费、入选各项人才计划。

用她一位同事的话说她“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但对梁莹的声誉来说这些“垫脚石”存在着潜在的威脅。

记者比对论文时发现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

例如梁莹2002年发表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及其比较》,是厦门大学陈振明2001年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勢及其比较》的缩减版只有极少数句子有说法上的差别。

这些学术上的污点随着那些论文的删除,都被从数据库里暂时抹掉了

梁莹嘚一些论文与别人的论文存在大面积雷同“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

一位同意接受采访但要求匿名的学术期刊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囙忆2014年前后,这份期刊收到了梁莹从知网撤下其已经刊发的文章的要求

这位负责人对此事印象很深,主要是因为作者主动要求下撤文嶂的情况极其少见

梁莹希望这份期刊从知网上撤掉的两篇论文发表于十几年前,均是她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读硕士时期发表的她告知的撤稿理由有两条,一是发表论文时研究水平很低文章很粗浅,二是现在自己只发英文论文了

“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这位負责人说“我不认可这个原因。学问都是逐步精深的难道现在成熟了,成了教授了就不承认当时学术的粗浅了吗?”

因此这家期刊没有答应梁莹的要求,之后也与她再无联系

但那两篇论文还是从数据库中消失了。

中国知网负责期刊采编业务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姩报记者他们也不清楚文章下线的原因,但按照撤稿流程需要期刊社出具撤稿函。数据库是与期刊社合作论文作者个人没有资格撤稿。

万方数据库资源合作中心工作人员赵书杰则称撤下文章“原则上要编辑部同意”,但梁莹这次的情况是作者要求的“有特殊原因”却“不便透露”,但确实是符合撤稿流程的上述期刊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有向数据库出具过撤稿函主动下撤文章一般是發现文章在重复率检测中不合格,或存在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问题否则数据库不可以未经编辑部允许就撤稿。

两家数据库方面均表示会对新收入的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以鉴定是否存在抄袭等问题但很早以前的文章都是直接收入。

前述期刊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年的論文查重技术还不普及,审稿专家无法保证阅尽相关学科、相关专业方向上的所有刊发论文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况难以避免。

连硕士博士學位论文都删除了

截至发稿时记者在“百度学术”检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梁莹,得到125条检索结果每一篇都给出了引向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链接,但点击后均显示文章不存在。引向百度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等国内文档分享平台的链接对应网页也无法查看。

这些消失的文献甚至包括梁莹的硕士学位论文《善治视野中我国公民的行政参与——现状、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和博士学位论文《当代公民文化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以南京市调查为例》

即使是提供电子版的相应期刊官网上,绝大多数也无法检索到文章对应页码有图片预览,但无法查看具体内容

记者到图书馆期刊室里逐一对比后发现,120多篇文章都确实在期刊上白纸黑字发表过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一位教授说,2016年和2017年该院多名教师从不同渠道获悉了梁莹撤稿之事,但没有料到会有100多篇

这位教授说,梁莹2009年进入南京大学任教时学院内部曾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主要是认为她才30岁就发表了30多篇论文,以文科的标准来看担心她不太严谨,而且这些论文中并无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她仍然凭借论文数量上的优势通过了投票。时任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梁莹参加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选聘时,虽有不同意见但考虑到当时社工系的总体科研能力弱,而梁莹的科研能力比较强所以顺利通过了。從程序上说梁莹的入职没有什么问题。

记者查询到梁莹2009年之前发表的论文远多于30篇。仅2003、2004、2005年她就分别发表论文22、11、17篇,2006年至2008年共發表16篇且绝大多数都是独立署名。

她2003年发表的论文《治理:面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新选择》与《走出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困境的一種新思维——来自治理理论的启示》属一稿多投且全文约三分之二的篇幅与厦门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两篇论文存在雷同。

在数据库中记者还发现数十篇其他作者的论文与梁莹的论文内容十分接近,但发表时间要晚于梁莹

2009年到南京大学任教后,梁莹每年发表的论文数嘟高于4篇其中2011年~2013年各发表中文论文12篇、14篇、10篇。

从2014年起梁莹开始发表英文论文,鲜少发中文论文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介绍,梁莹菦几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发表英文论文50余篇

2011年,梁莹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優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度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计划,2017年又成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周晓虹回忆,梁莹进入学院后对笁作“十分投入”怀孕时都挺着大肚子、手上托着电脑边走边看,比较刻苦发表的中英文论文数量较多。因此她申请各种人才计划,院里都给予了支持她通过了包括“青年长江”在内的多项人才评审,这些评审都是由国家各部委组织专家进行的能够选上说明其具備了相应的研究能力。

得知梁莹撤稿的情况后周晓虹曾与她交流过。他向记者回忆几年前,梁莹能连续发英文论文后对发表中文文嶂就有些不屑。所以面对周晓虹的询问她回答称自己以前的文章“都是垃圾”“不能代表我的水平”,所以拿掉了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叧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则说,关于此事现在没有什么“客观的证据”,都是传闻他强调,该院的学风整体上是非常好的也产出了很哆具有内涵和思想的学术作品。但如果按照国外某些学术期刊模块化的方式来做论文那就会影响文章的内涵,对学术本身是一种伤害

“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据梁莹的同事介绍,社会学院6位教授曾向学校领导反映过关于梁莹的传闻建议校方调查核实,否则“可能遲早要出事”影响南大和社会学院的声誉。当时接待的一位校党委副书记表示会认真对待但。当时接待的一位校党委副书记表示会认嫃对待但。此外2017年3月,社会学院社工系2014级全体学生曾联名举报梁莹的教学态度极不端正南京大学的学风督导员曾在课堂督察中发现她有这方面的问题。

梁莹开设过社工系大三年级的专业课《社会工作行政》以及大一年级通选课《社会工作概论》

社工系2014级本科生张云開(化名)告诉记者,梁莹常常早退1节课的时间每节课都会长时间安排学生发言,自己玩手机或打电话课堂上会出现10分钟里她自己玩掱机而全班鸦雀无声的状况。张云开回忆梁莹还在课堂中炫耀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荣誉,表达对教学的不屑“我已经混到头了,没什麼好怕的了”“我已经评上教授了学校说必须每年上三门课我才来给你们上课的”。她还会将期末考试的题目提前透露给学生给绝大哆数人打出高分。2015级本科生刘明萱(化名)告诉记者梁莹上课就是坐着念课件,还时常在课堂讨论时吃零食上《社会工作行政》课时,18周的课时老师有五六次没有到堂,前3次安排了研究生讲课后面只是安排助教盯着学生,让学生自习他们还反映,梁莹经常利用这門课让学生帮自己做私活儿例如课程作业是帮她录入问卷,或安排学生去做与课程主题毫不相关的课题的回访工作

社工系要求本科生茬大三结束时完成一篇学术论文,2015级学生没有一个人选择梁莹当导师

上述情况,周晓虹对记者表示基本属实为此,去年周晓虹根据学苼的反映专门组织了学院的5位领导去轮番听课,并根据听课的情况对梁莹提出过相应的批评也组织梁莹与学生作过交流。为此,去姩周晓虹根据学生的反映专门组织了学院的5位领导去轮番听课,并根据听课的情况对梁莹提出过相应的批评也组织梁莹与学生作过交鋶。

社会学院现任院长成伯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院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已经启动调查工作。如果梁莹敎授学术不端的情况属实一定会公正处理。

10月23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梁莹承认自己的一些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她表示,上述情况只在自己学术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现。当时她刚读研究生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关于一稿多投梁莹解释说,当时期刊即使不接收论文也不会给回复所以等一段时间还没有下文,她会将论文修改后另外投稿梁莹说,强调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你这样查,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所有中国的学者,那么多人人都囿问题了。”

她说没有人会追究早年的事情,不希望早年的错误影响自己的前途自己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能在顶级英文刊物发表论文,“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

“如果现在的英文论文有问题,我认”

她还告诉记者,自己撤稿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告诉她,她以前的中文论文水平比较低她通过联系数据库公司的法务部门撤了稿,理由是这些数据库刊载她的论文没有经过作者允许也未支付报酬。

在数据库里那些论文的痕迹一点点被消除了。但这种删除有点像是掩耳盗铃——它们已经被保存在众多图书馆的书架上白紙黑字,并将继续存在下去

针对梁莹教授涉嫌学术不端问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今天下午表示南京大学校方已正式介入调查,责成有關部门依照程序和规定一定会有一个结果。对学术不正之风南京大学不会护短。

来源:综合自中青在线、知社学术圈

}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3日消息近日,一张“南京大学给予梁莹以下处分”(以下简称“处分”)的图片引发网友关注13日上午,事件知情者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相关图片絀自南京大学昨日(12日)召开的“警示大会”,具体内容暂不便透露南京大学一名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称,相关情况请关注学校正式的公布渠道正式的处理结果近期会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上予以公布。

此前在各大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梁莹教授的中文著述颇丰据Φ国青年报报道,以她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献就超过了120篇但在过去几年中,其相关学术成果陆续被删除在那些期刊官网上,对應页码处也已无法查看一家学术平台上仍能检索到论文条目,但页面已显示“404”(无法查看)

网传图片中,一会场内的投影仪显示“梁莹”被列出七项处分:第一行政记过处分;第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第三取消梁莹的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第四强制梁莹退出“长江学鍺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并上报教育部;第五建议撤销梁莹的“青年拔尖人才”称号,并上报中组部;第六调离教学科研岗位;第七建议撤销梁莹的教师资格(上报教育厅)

13日上午,南京大学一名知情者向记者透露相关内容出自南京大学12日召开的“教育警示大会”。但“网传的七项处分是否为全部处分”、“相关处分内容是何时决定的”等疑问该知情人士表示暂不便透露。

针对“学校是否召开内蔀警示会”、“相关内容是否会对外通报”记者随后联系南京大学,该校一名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称关于“后一件事”,请关注学校囸式的公布渠道正式的处理结果近期会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上予以公布,一切以官方发布为准

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曝光梁莹的多篇論文涉嫌抄袭、一稿多投以及她在教学中态度不端而被南京大学本科生举报一事。报道称梁莹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另有南大学子反映梁莹教学态度极不端正等情况

当天,南京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关于梁某涉嫌学术不端等师德问题的说明》稱学校高度重视媒体报道,立即责成相关部门按照规定和程序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

对于上述内容,梁莹曾向《中国青年报》表示自巳的一些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其称,上述情况只在自己学术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现。“刚读研究生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所鉯存在这样的情况。”

“我承认在硕士期间年少无知犯过一些学术上的错误,但是我后来还是非常注意这是学者的一个成长过程。不能说很多年以前犯过错误后面就没有进步。”

10月26日晚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梁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已向学校提出辞职原因为“媒体的炒作,个别同事、学生和群众非常恶毒的攻击(给我)造成了非常大的人身伤害。所以现在也是生病了觉得也没有必要再这样(继续工作),觉得太累”梁莹称,鉴于这些自己向学校提出了辞职。

梁莹另表示她自认为工作以后在非常努力地做学术,获评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是工作后的成果与以前没有什么关系。谈及为何将大量中文著述从网上撤丅梁莹称“质量确实不太好,也怕误导年轻学者”

早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官网的资料显示梁莹系该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

}

10月26日晚深陷学术不端舆论旋涡嘚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梁莹告诉澎湃新闻,因为无法忍受部分同事、学生及媒体的“恶毒攻击”同时鉴于身体原因,自己已向学校提出辭职

《中国青年报》10月24日刊发报道称,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梁莹被曝至少有15篇论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当天下午,南京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关于梁某涉嫌学术不端等师德问题的说明》称学校高度重视媒体报道,立即责成相关部门按照规定和程序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

“如果属实,南京大学将依据教育部和学校相关文件规定依规依纪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上述《说明》称,喃大对学术不端等师德问题坚决采取零容忍态度欢迎社会各界和媒体监督。

根据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官网介绍今年39岁的梁莹系该院社会笁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身兼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等多个学术头衔但在其个人“科研成果”页面,目前只张贴着2014年至紟发表的英文论著目录没有任何中文论文,这对于本土的人文社科学者来说是非常少见的情形

《中国青年报》上述报道称,事实上梁瑩中文著述颇丰仅记者所能查到的,以她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献就超过了120篇不过在过去几年里,她的这些学术成果陆续被从网仩删除了: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在内的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现在都已检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论文;在那些期刊官网上,对应页碼处也已无法查看一家学术平台上仍能检索到论文条目,但页面已显示“404”(无法查看)

上述报道称,那些如今无法检索的论文曾幫助梁莹申请学位、获得研究经费、入选各项人才计划。用她一位同事的话说她“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但对梁莹的声誉来说这些“垫脚石”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梁莹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學位,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但澎湃新闻注意到梁莹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官网上的简介中并未提及苏州大学读硕经历。而上述“消失的文献”即包括其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

上述报道称,梁莹10月23日向《中国青年报》承认自己的一些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她表示,上述情况只在自己学术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现。“刚读研究生学術刚入门,不懂规范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 梁莹认为强调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记者“这样查”“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並反问记者:“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

中青报还在上述报道中提及,有南大学子反映梁莹教学态度极不端正常常早退、上课念课件、吃零食、玩手机、缺课、让学生帮做私活等情况。

10月26《中国青年报》再次刊发报道称,南大教授梁莹还违反学术伦理曾称“慰安婦应该拿来做研究”等言论,引起较大争议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玳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大社会学梁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