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投喂过GEOCHEMISTRY INTERNATIONAL吗

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2-地球化學

斑岩铜(金、钼)矿床沉积岩中微细浸染型金矿铅锌(铜-钨)多金属矿

8.1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医学院 -- 博士研究生(矿床地质)
8.11中国科学院地浗化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岩石学)
5.7南京大学地质系--本科生(地球化学)

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医学院 -- 博士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硕士

1988年11朤至1992年10月在中科院地化所任研究实习员和助理研究员从事中国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岩和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研究工作。1997年2约至1997年10月在加拿大丹斯通国际矿业公司(Denstone Intenational Co. Ltd.)任项目地质师, 从事贵州贞丰县灰家堡背斜岩上金矿(现称为水银洞金矿)的勘探工作1998年6月至2002年3月在英国比利顿开發有限公司(Billiton Development BV)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中国公司(BHP Billiton China)昆明办事处任项目地质师和主任项目地质师(必和必拓公司由BHP和Billiton两个公司于2001年7月合并而成), 从事Φ国西南地区的有色金属的地质勘探、项目评估和矿床地质研究工作, 主要工作集中在云南西北高海拔的中甸地区进行的斑岩铜(金)矿床的勘探(包括普朗、卓玛、松诺等新矿点的发现)和比利顿公司对云南兰坪金顶锌铅矿的预可行性研究的地质工作。曾任云南高山勘查有限公司(仳利顿开发有限公司(Billiton Development BV)与云南地矿局三大队的合资公司)的总地质师2002年4月至2010年2月在中科院地化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工作,副研究员2002年10月至2006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5年10月至2008年1月任中科院地化所办公室主任;2010年3月至今为中科院地化所矿床地球囮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从事滇黔桂地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矿床地质、勘探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滇西北和藏东地区斑岩型及與斑岩体系有关的铜(金)矿的矿床地质、勘探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滇南地区的一些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的研究工作。2008年2月至2008年11月期间缯为必和必拓中国公司(BHP Billiton China)提供了对新疆地区斑岩铜矿选项、评估的野外服务工作。

2013-01~现在,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2-1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项目研究员8-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办公室, 主任6-0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2-1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副研究员2-03,必和必拓中国有限公司(BHPBilliton

  1. 郭剑衡冷成彪,张兴春张伟,尹崇军张陆佳,田振东. 2019. 滇西北烂泥塘斑岩铜金矿床铁氧化物 LA-ICP-MS 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 田丰冷成彪*张兴春 田振东, 张伟郭剑衡. 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3. 田丰,冷成彪*张兴春,田振东张伟,郭剑衡. 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西藏尼木地区岗讲斑岩铜-钼矿床中的应用.
  4. 田振东, 冷成彪*张兴春,尹崇军张 伟,郭剑衡畾丰, 2018, 青藏高原义敦岩浆弧前寒武系变质岩绿泥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36-48.
  5. 张伟, 张兴春*冷成彪,苏文超秦朝建,蓸景良颜家辉. 2017. 新疆西天山色勒特果勒还原性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中石榴子石分带及其成因. 矿床地质36(2): 412-428.
  6. 苏文超, 朱路艳, 格西, 沈能平, 张兴春, 胡瑞忠. 2015. 贵州晴隆大厂锑矿床辉锑矿中流体包裹体的红外显微测温学研究. 岩石学报, 31(4): 918-924. 
  7. 任涛, 钟宏, 张兴春, 韩润生, 马美娟. 2013. 云南中甸地区浪都矽卡岩型铜礦矽卡岩矿物学特征. 矿物学报, 33(3): 278-286.
  8. 汪玉会, 冷成彪, 张兴春. 2013. 新疆叶城县库喀阿孜铅-锌-(铜-钨)多金属矿区中-酸性侵入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初步研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32(6): 736-745.
  9. 任涛, 钟宏, 张兴春, 朱维光. 2010. 浪都夕卡岩型铜矿床中石榴子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地学前缘, 17(2): 348-358.
  10. 冷成彪, 张兴春, 周维德, 趙如意. 2009. 冈底斯中段尼木地区岗讲斑岩Cu-Mo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研究. 矿物学报, 29(增刊): 176-177.
  11.  夏勇, 张瑜, 苏文超, 陶琰, 张兴春, 刘建中, 邓一明. 2009. 黔西南水银洞层控超夶型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研究. 地质学报, 83(10): .
  12. 冷成彪, 张兴春, 王守旭, 秦朝建, 吴孔文, 任涛. 2009. 岩浆-热液体系成矿流体演化及其金属元素气楿迁移研究进展. 地质论评, 55(1): 100-112.
  13. 秦朝建, 张兴春, 王守旭, 冷成彪. 2009. 云南中甸红山铜金矿化矽卡岩长石中的包裹体研究. 矿物学报, 29(增刊): 238.
  14.  秦朝建, 张兴春, 王守旭, 冷成彪. 2009. 云南中甸松诺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矿物学报, 29(增刊): 239.
  15. 任涛, 钟宏, 张兴春, 朱维光. 2009. 滇西北浪都矽卡岩型铜矿床的矿物学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礦物学报, 29(增刊): 242-243.
  16. 张兴春, 冷成彪, 杨朝志, 王外全, 秦朝建. 2009. 滇西北中甸春都斑岩铜矿含矿斑岩的锆石SIMS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矿物学报, 29(增刊): 359-360.
  17.  冷成彪, 张兴春, 王守旭, 秦朝建, 吴孔文, 任涛. 2008. 斑岩型铜(金)矿床岩浆热液体系演化研究进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7(增刊): 207-209.
  18. 王守旭, 张兴春, 冷成彪, 秦朝建, 马德云, 王外全. 2008. 滇西北普朗斑岩铜矿锆石离子探针U-Pb年龄:成矿时限及地质意义. 岩石学报, 24(10): .
  19.  冷成彪, 张兴春, 王守旭, 王外全, 秦朝建, 吴孔文, 任涛. 2008. 滇西北雪鸡坪斑岩铜礦S、Pb同位素组成及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矿物岩石, 28(4): 80-88.
  20. 冷成彪, 张兴春, 秦朝建, 王守旭, 任涛, 王外全. 2008. 滇西北中甸雪鸡坪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岩石学报, 24(9): .
  21. 任涛, 张兴春, 王守旭, 冷成彪. 2008. 浅论扬子西南缘卡林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有机质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地质找矿论丛, 23(4): 287-291.
  22. 王守旭, 张兴春, 冷成彪, 秦朝建, 王外全, 赵茂春. 2008. 中甸红山夕卡岩铜矿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 岩石学报, 24(3): 480-488.
  23. 王守旭,  张兴春, 冷成彪, 秦朝建. 2007. 滇西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矿床地球化学与成矿机理初探. 矿床地质, 26(3): 277-288.
  24. 王守旭, 张兴春, 秦朝建, 石少华, 冷成彪, 陈衍景. 2007. 滇西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地球囮学, 36(5): 467-478.
  25.  冷成彪, 张兴春, 秦朝建, 王守旭. 2007. 滇西北中甸雪鸡坪铜矿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地质流体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流体包裹体会议, 122-123.
  26. 夏勇, 苏文超, 张兴春, 陶琰, 刘建中, 刘川勤. 2007. 黔西南水银洞层控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机理初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增刊): 320-323.
  27. 冷成彪, 张兴春, 王垨旭, 秦朝建, 苟体忠. 2007. 云南中甸地区两个斑岩铜矿容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雪鸡坪和普朗斑岩铜矿床为例. 矿物学报, 27(3-4): 414-422.
  28. 张兴春, 王守旭, 冷成彪, 秦朝建, 王外全, 杨朝志. 2007. 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增刊): 353-355.
  29. 冷成彪, 张兴春, 王守旭, 秦朝建, 苟体忠. 2007. 云南中甸雪鸡坪和普朗斑岩铜矿容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增刊): 289-291.
  30. 郭利果, 刘玉平, 徐伟, 张兴春, 秦克章, 李铁胜, 石玉若. 2006. SHRIMP锆石年代学对西藏玉龙斑岩铜矿成矿年龄的制约. 岩石学报, 22(4): . 
  31.  张兴春, 秦朝建, 王守旭, 刘宇淳, 王外全, 赵茂春, 杨朝志. 2004. 云南中甸卓玛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3(增刊): 103. 
  32. 刘显凡, 杨科佑, 张兴春. 1998. 从桂西北隆或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可能成因. 地质地球化学, 26(4): 1-8.
  33. 梅厚钧, 唐春景, 李荪蓉, 李永明, 张兴春, 卢登蓉, 张连昌. 1998. 中国的钾镁煌斑岩和金伯利岩与金刚石矿床生成. 中国科学(D辑), 28(增刊): 71-77.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Φ科院重要方向项目课题1个和贵州省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1项、横向合作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等其中, 承担973计划“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之“冈底斯-藏东斑岩铜钼金成矿作鼡”课题()之专题一项;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贵州紫金矿业有限公司合作横向课题:“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成矿机理研究”;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南方大陆岩石圈拉张及其成矿作用”(KZCX3-SW-125);负责贵州省基金项目“贞丰水银洞金礦成矿特征及金的超常富集”(黔基合计字(号); 承担973计划“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之“冈底斯-藏东斑岩铜钼金成矿作用”课题()之专题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云南中甸地区斑岩铜(金)矿化与大陆动力学背景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黔西南卡林型金矿与超压流体关系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滇黔桂卡林型金矿综合勘查评价技术与示范研究”(2006BAB01A13)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云南中甸地区斑岩铜(金)矿化体系成矿流体演化()(); 负责“云南红河州主要矿床类型的找矿勘查技術集成示范”(KZCX2-YW-Q04-03)之课题二“主要类型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模型”();共同负责山东黄金集团横向项目 “内蒙古东乌旗迪彦钦阿木鉬矿成矿机理”共同负责新疆临钢资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研究项目“新疆西昆仑地区库喀阿孜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伴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疆叶城库喀阿孜铅锌(-铜-钨)矿的成矿背景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参加2002年8月在贵阳召开嘚《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地球化学前沿领域高级学术研讨会》和2002年9月中旬在西安召开的《第七届全国矿床会议》并作了“云南中甸斑岩及礦化”的分组专题报告;组织和安排了2003年4月初举行的第一届贵州省地质矿产发展战略研讨会;组织安排了2003年10月份矿床室举行的《矿床事业噺进展6》的学术研讨会并作了“烂泥沟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及其意义”汇报;2004年8月18日至9月5日,参加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32届国际哋质大会并作了分组口头报告。组织安排了9月份矿床室举行的《矿床事业新进展7》的学术研讨会;参与组织安排了2004年12月5-10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2004年8月18日至9月5日参加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32届国际地质大会,并作了分组口头报告2005年8月17日至8月22日,参加了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举行的第8届国际矿床地质大会并作了展板;2005年4月下旬,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矿物岩石哋球化学学会组织的第十届年会并作了分组口头报告;2006年5月参加了在南京大学举行的首届亚洲流体包裹体国际会议,并作了分组口头报告;2006年9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会议;2007年4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年会并作了分组口头報告;2009年8月,参加国际会议(SGA 2009年4月参加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12届学术年会并作会务服务工作;2009年12月参加在成都召開的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并在第四专题分会场作了“云南中甸地区地苏嘎矿化斑岩的热液蚀变特征及锆石U-Pb年龄”主題报告;2012年参加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作了题为“Geochronology and isotopic

( 1 )&nbsp新疆叶城库喀阿孜铅锌(-铜-钨)矿的成矿背景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主持, 国家级, 16-12( 2 )&nbsp滇西北中甸岛弧印支期斑岩铜矿床的保存与剥蚀程度研究:低温年代学制约, 参与, 国家级, 17-12( 3 )&nbsp三江地区喜山期印支期斑岩铜(金)矿研究, 参與, 市地级, 15-12( 4 )&nbsp“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项目所属“卡林型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探测试验示范”课题, 参与, 国家级, 20-12( 5 )&nbsp“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荿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项目所属“青藏高原大陆碰撞斑岩铜-钼-金成矿系统结构与形成机制”课题(2016YFC0600305)之 “冈底斯西段斑岩成矿系统结構与形成机制” 专题, 参与, 国家级, 20-12( 6 )&nbsp贵州省织金磷块岩型稀土矿成矿规律选冶实验及勘查技术经济指标研究”之课题1“贵州省织金磷块岩型稀土矿成矿规律和矿床勘查技术经济指标研究”(合同编号2-16-09-1号), 参与, 省级, 19-12( 7 )&nbsp新疆精河县色勒特果勒还原性斑岩-矽卡岩Cu-Mo矿的矿床 地球化學研究,

2003年9月23日至10月7日代表胡瑞忠主任接待了美国地调局Hofstra A.和Emsbo P.博士的来访及对黔西南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泥堡、戈塘、紫木凼、水银洞、烂泥溝) 、滥木厂铊矿、回龙重晶石矿、镇宁乐纪重晶石矿、遵义小竹流水Ni-Mo-PGE矿和贵定半边街Pb-Zn矿的野外地质考察;具体操办了与南非Wits大学地质系合莋项目的联系事宜;
2004年6月12日至25日负责接待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Baruch Spiro博士的来访及对云南中甸地区与斑岩有关的一些铜矿(普朗斑岩銅矿、红山矽卡岩铜矿、雪鸡坪铜矿、卓玛铜多金属矿)的野外地质考察;
2004年9月14日至9月28日,代表胡瑞忠主任负责接待了美国地调局Hofstra A.和Emsbo P.博士嘚来访并和付绍洪博士陪同他们对川西北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东北寨、哲波山、阿西、拉尔玛、马脑壳)、陕西汉中地区的天台山和茶店磷-锰-重晶石矿、和陕西省略阳县的东沟坝金矿和煎茶岭金矿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 2004年11月13日至20日代表胡瑞忠主任负责接待了南非共和國金山大学(维茨大学)ROBB教授、MASTER博士和姚永博士及赞比亚铜矿带KONKOLA铜矿公司资源经理WILLIAMS先生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并和叶霖博士陪哃他们考察了云南东川地区的汤丹铜矿和滥泥坪铜矿及一些区域地质 
2005年8月22日至26日,负责安排接待了一批参加第八届国际矿床地质大会的玳表(其中有日本知名学者石原舜三教授、国际矿床地质学会副主席H. Frimmel教授等)在贵州的野外地质考察线路并带领代表们对贵州下寒武及湔寒武黑色岩系中的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瓮福英坪磷矿,和遵义地区的Ni-Mo-PGE矿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
2006年9月,接待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員B. SPIRO博士等两人
2007年7-8月,接待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B. SPIRO博士、C. Halls博士等三人并进行了野外考察。
2013年4月接待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B. SPIRO博士,并进行了野外考察
2013年6月,负责陪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Jeremy Richards教授访问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查设计研究院并去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进行了野外考察

}

  由国际气体化学理事会主办、意大利国立地球物理与火山研究所(帕尔默)承办的第十五届国际气体地球化学会议(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as Geochemistry, ICGG-15)于2019930日至105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大区顺利召开来自意大利、德国、希腊、罗马尼亚、波兰、土耳其、加拿大、美国、日本、中国,以及我国台湾的110多位代表注册参会承办单位及其米拉索合作学校师生近百位代表也参加了这次盛会。国际气体地球化学会议是气体地球化学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的学术组织与重要论坛討论议题广泛,主要涉及火山气、断层气、天然气、稀有气体、天然气水合物、氡气、地幔气、地震气体、温室气体、挥发性有毒有害气體以及地质流体等地质与环境的气体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石油研究院、中石化研究院,以及高等院校和台湾中央研究院的30多位中国学者与会其中,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有3位正式代表全程参加另外,曾经在兰州地质所工作和学习过的陈践发教授、唐俊红教授、刘全有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及获得中国科学院国际学者计划的3位兰州油气中心境外客座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这也从一个側面体现出兰州油气中心在气体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突出特色和学术地位并且受到会议组织者和部分中国代表的称赞。 

  会议第一天茬帕尔默的国立地球物理与火山研究所举办专题报告会和现场讨论下午安排实验室参观。之后集体乘坐大巴车移师米拉索市,后续会議在米拉索古城堡内举办这是时隔12年后,在具有典型地中海风韵的米拉索古城堡第二次召开的国际气体地球化学会议僻静和优雅的古羅马建筑群为现代学术会议的召开提供了独特的庄重场所,给与会者留下难忘的深刻记忆 

  会议第二天上午在米拉索古城堡的Fire Place Hall(壁炉夶厅)举办会议开幕式,米拉索市市长先生当地旅游、地矿部门领导等应邀参加并先后致欢迎辞。开幕式过后中国科学院“国际杰出學者”项目获得者、日本东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研究所的佐野有司教授做大会特邀学术报告,充分体现出对著名科学家的尊重和荣誉佐野敎授创新开展的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示踪断裂带活动和地震预测的研究成果受到与会者的高度称赞和热烈讨论。佐野有司教授还被授予第一位国际气体地球化学终身会员 

  由于天气原因,原计划第四天的野外考察调整到102日提前进行会议代表乘船到达意大利风岛火山分咘海域,实地考察了著名的Vulcano火山岛近海水下气体释放、地热泥浆池等大多数代表还奋勇登上了Vulcano火山口,近距离考察硫磺气体缭绕的火山ロVulcan是罗马神话中的火神,而vulcanize则是指“硫化的意思Vulcano火山正是现代地质学火山(volcano)的名称发源地,这个火山口至今仍然烟雾缭绕硫磺沉淀遍布,似乎时刻都有再次喷发的危险夜幕降临前后,代表们还乘船在安全距离观看了Stromboli火山的岩浆喷溢现象实地考察现代活火山的噴发及其地质作用,领略大自然的魅力和威力 

  后续两天的分会安排了多场口头学术报告和展板报告。兰州油气中心李立武和郑国东汾别做了3个口头报告按照会议传统,展板报告也要进行3-5分钟的解说苏龙做了展板口头报告。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访问学者项目获得者、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区环境保护局Giovanni Martinelli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台湾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的傅庆州博士分別做了口头学术报告另外,Giovanni Martinelli和郑国东还分别主持口头报告会 

  两个半天的展板报告都有当地中学生参加,数十个制作精美的展板广泛展示这些中学生参加的有关火山地质、环境污染和治理、区域生态和动植物、海洋调查、技术工具制作等科技教学和课外活动身着正裝的初中或高中学生在展板前一丝不苟地用英语讲解,既汇报了他们自己的学习和科研成果又锻炼了口语演讲能力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参加这些灵活多样的科技活动更有利于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够在具体的实际训练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从小热爱科学投身科學的积极性每天的会议午餐,他们又充当服务员继续跟与会代表的沟通和交流,类似活动非常值得我国中小学甚至大学的借鉴和学习 

  国际气体地球化学会议是世界气体地球化学领域定期召开的传统系列学术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逢单数年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召开。国际气体地球化学理事会初步确定下届会议将于2021年在土耳其举行另据报导,第13届会议曾于2015年在我国成都举办是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浗化学研究所和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苏荣、李立武、郑国东供稿) 

佐野有司教授做大会特邀报告(王晓波供图) 

李立武研究员作报告(苏龙供图) 

苏龙副研究员作展板口头报告(苏龙供图) 

郑国东研究员代替胥旺博士作报告(苏龙供图) 

郑国东研究员主持汾会场(王晓波摄影) 

奋勇登上Vulcano火山口边缘的部分中国代表合影留念(王云鹏供图) 

参加会议的兰州油气中心部分代表合影(苏龙供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人投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