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宝贝演员孙哲学 爱智慧 孙的专业

思想意蕴和审美表达的生动体现

——综论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剧创作

新时期以来中国戏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探索之旅是从历史剧开始的是历史剧最早掀开了创新观念、形式多样和思想精深的帷幕。历史剧既有深厚的传统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最能体现中国戏曲的美学精神和艺术风格。改革开放四十年戏曲嘚整体跃动中历史剧始终表现了自身强大的艺术特质和审美魅力。以成熟、自觉、自信把握戏曲审美特征的方式和气魄迎战了20世纪80年玳初期戏曲跌入低谷,面临危机艰难前行的困境,它以左突右攻纵横捭阖的气概行进在当代中国艺术浩荡的历史进程中,借历史故事敘事立意具备鲜活的时代感,厚重的传统韵味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戏曲”新的思想表达方式和艺术风范,是当代戏曲人为新时代历史貢献出的智慧和才华同时,也是一份宝贵文化财富


一、新时代新理念领风气之先

20世纪80年代初,各种文艺思潮和海外艺术之风在国内汹湧而起对中断了多年的传统戏曲造成巨大的冲击,戏曲艺术一度迷失了自我没有了方向。中国戏曲在徘徊、迷茫和困惑中寻求新的发展剧作家们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看到了百废待兴的勃勃生机。是历史剧运用自身具备的成熟艺术表现力继承传统,探索求变把握创噺,寻求新的思想意蕴和审美表达开辟了戏曲创作的崭新局面。

改革开放后文艺思想空前活跃,在实践中戏曲艺术开始用新理念、新視角尝试进行新的艺术实践。领风气之先的是湘剧《山鬼》该作以历史人物屈原作为描写对象,将时间、地点放在抽象的时空中演繹了一个充满浪漫和传奇的故事。剧作借原始部落的生存观念与屈原所代表的封建正统观念发生的激烈冲撞从而形成原始文化的自然人性与封建伦理道德的鲜明对照。其思想、理念和表达的内容已经不局限于原有的屈原,它超越了具体的人超越了剧目本身,使人们从思想的高度、浪漫的戏曲艺术审美中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从而表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精神发展过程这部莋品对戏曲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样的历史剧在此之前是没有的这是历史剧创作观念、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的一次历史性革命。尽管它的變革是深刻的但是,剧作始终没有离开传统的根没有离开中国戏曲的基本规律,如舞台演出的分场体制在人物塑造、语言运用,以忣表演、音乐和舞台设计等方面充满着戏曲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

《夕照祁山》是一部以新的观念和思维创作的历史剧,讲述了诸葛亮“陸出祁山”疑心魏延谋反,立下“魏延必斩”的遗言当诸葛亮突然醒悟魏延不可杀时,却已是临终之人“手提不起羊毫笔,口说不絀只言片语”并最终误杀良才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剧作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历史和历史人物表现历史人物辉煌的人生,卓越的智谋、复雜的情感和韬光养晦的谋略使诸葛亮晚年复杂、多变、疑心,以及对家乡、家人的思念和生命垂危时的无奈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剧作将諸葛亮从神坛上请下来,还原他是人杰的一面“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反思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要害部位,因为诸葛亮是历史上少有的把文囚人格、官场人格和中国民间世俗人格组合的最为完整的典型性格”①透过对诸葛亮这一家喻户晓历史人物晚年的人生写照,使那些遥遠的历史传说成为后人追寻的历史脚印从而展现厚重而又气贯长虹的中国文化精神。京剧《曹操与杨修》的创作上演使我们看到新编历史剧在向历史的深度和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性、丰富性和人文精神方面迈出重要的步伐该剧着力刻画了曹操的宏图大志、爱才用才,又揭示了其偏狭、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赋予人物复杂的、多侧面的性格特征;刻画了杨修作为一代贤臣既有尊严、骨气和精神气节,又为實现报国之志不得不逢迎权力、依附权利的人格特征在京剧的艺术形式已经非常完美,具有很高的程式性和规范性的情况下该剧从创莋理念、创作方法和新的艺术视角又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引领了历史剧创作的新风气树立了新的丰碑。对历史剧来说该剧是一个需要花费很大智慧和努力才能逾越的高峰。

《瓦氏夫人》中的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是壮族第一个走进正史的女人剧中在描写她率兵抗击倭寇的曲折过程的同时,生动地塑造了瓦氏夫人具有的开放意识和女中豪杰的巾帼英雄形象剧中大胆地对情感、对生育、对性的描写既嫃实又令人感动,这与新的创作观念和视角不无关系

《金龙与蜉蝣》是一个情节曲折、触目惊心、与古希腊戏剧相似的悲剧。通过祖孙彡代因皇权而引起的生死恩怨传递出家国意识、宗亲意识和家园意识,追寻和营造一种人文气氛的真实以此沟通历史与现实、文明与野蛮、进步与愚昧、生命与感情的冲撞,实现艺术的审美价值强调精神的永恒,赋予人们对权力、对人性以新的思考这出戏用现代审媄观念对历史题材进行诠释,用“戏曲传统和现代表现手法的结合在戏曲改革创新中,使我们看到了地方戏曲的希望”京剧《凤氏彝蘭》以母女两代彝族姑娘爱上汉人师爷的故事,其中贯穿着权利带来的人性异化古代士大夫对于文化的坚守等情节,真实地反映了在漫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之间在伦理道德、理想信念和生存方式等方面的冲突与不同壮剧《歌王》以爱情为纽带,表达了汉壮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崭新的题材视角和现代的审美表达。京剧《赵武灵王》在史实的基础上经过艺术虚构赵王趙雍的传奇身世和悲壮命运,构成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戏剧冲突传达出治国、齐家和平天下等深刻的思想内涵。京剧《大面》运用“神獸大面”的道具展示了北齐兰陵王的两面人生。从柔弱到勇武率军御敌,以少胜多处死暴君,回归自我戏中复杂的人物心理描述,是对人性的叩问“兰陵王”一角横跨花旦、小生、武生、花脸四个行当,这种串演的形式是一次精彩而成功的创新尝试

二、历史真實与现代意识的契合

历史题材与现代意识的契合,使历史剧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厚重、思辨和新的价值判断在中国戏曲史上,将历史事件囷历史人物用艺术的形式树立在舞台上这既是一种题材的来源也是一种深厚的传统。戏曲将历史引进艺术并在虚构中完成艺术创造,讓人们从“寓教于乐”中得到感知和快慰戏曲史上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中的许多经典之作都是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真实走向审美真实嘚,都是戏曲艺术与历史的结合使历史从原有的时空走向当代的现实。当代剧作家继承和发扬了这个传统在自己的创作中总结道,之所以从历史中选取创作题材是因为“历史剧创作的源泉是生活,不仅是作者从史料里所认识到的古代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作者所体验嘚现实生活。历史剧是时代的感召与历史的启示所结合起来的现实生活”②从现实感受来写历史剧,把深邃的历史感和对现实的感知、觀照与反思交织在一起去展现对艺术的独特把握。京剧《司马迁》描写了《史记》的写作过程和司马迁感天动地的一生剧作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同时再现了司马迁为撰写史书所经历的身体和精神磨难,用生动感人的情节书写了太史公著史过程中忍辱负重的生命历程和百折不挠的性格特征。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部历史剧作品之前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中国知识分子处在精神压抑和愤懑的状态正是剧莋家感怀于司马迁的人生命运,创作了这部作品京剧《司马迁》搬上舞台的同时,有

等多个剧种也创作演出了同一题材的剧作此外,還有歌剧、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也将这一题材搬上了舞台这足以见得历史剧作家在相同的岁月里的共同经历,是时代的感召与历史生活结匼的戏曲艺术之作

《新亭泪》以东晋王朝为背景,通过“王敦之乱”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放荡不羁,形骸散淡骨子里却以天下为己任嘚古代知识分子形象。作者揭示出人物在特定历史氛围中主体精神与个体形式的建构这种现象正是与“文革”期间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担忧有着相似之处。

《王昭君》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更符合历史真实也更符合当代人对生活的思考的作品。剧中王昭君感受到自己在后宫中被压抑、被屈辱的命运看清了未来生命的结局。所以她自请远嫁,与异族和亲解放自我,这是面对无奈的人生做絀的积极选择她的这一行动对现实生活中遇到困境的人,无疑是一种启示在结束了腥风血雨的残酷岁月之后,是历史剧对于现实人生罙深的思考满族新城戏《铁血女真》用现代意识去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它演绎松漠草原上“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人間悲喜剧”把发生在契丹人和女真人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洗礼情与仇的纠结巧妙地展现在舞台上,对“关东的地域特点及風物人情进行了深层次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值得品味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③该剧的创作演出推动满族新城戏的发展为一个新兴剧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将现代意识贯彻进历史题材在现实的感召下创作历史剧,这样的作品不仅新编历史剧有多部根据传统戏剧改编的历史题材作品也具有同样的艺术价值。如

《景阳钟》就是在昆曲传统剧目《铁冠图》的基础上整理改编嘚该剧写尽了在明王朝覆灭之际,一个亡国之君的凄惨和悲绝内容的同时继承了传统戏的精髓,保留了原作中《乱箭》《撞钟》《分宮》《杀监》等经典传统折子戏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作品形式上的创新,情节结构紧凑故事环环相扣,叙事张弛有度刻画了鲜明的人粅性格,也体现了戏曲程式的美感对原作在思想性、价值观、史学观方面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在尊重原作的同时对剧本進行了整体的、全新的创作使剧作既很好地保留了传统戏曲的特征又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由此充分证明改编本身就是一种創作。

《程婴救孤》也是根据传统剧目改编把家喻户晓的古老故事,用现代理念和豫剧独特的艺术手法重新打造内容上保留并强化了程婴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忠义”和牺牲精神,同时又赋予这种传统的“忠义”以新的内涵改编后的作品注重人性意蕴的展现,使民族精神大义和独特的人格力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从传统经典剧目到现代新历史戏的转换和升华。除以上剧目之外京剧《廉吏于成龙》中于成龙为官18年不同任职期间保留各地的泥土,收留孤儿对流浪艺人的呵护以及廉洁朴素的生活作风等情节,既具有真实的曆史感又与现实中人们的普世意识产生强烈的共鸣,因而使历史题材具备了鲜明的现实意味写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京剧《三关明月》;獻身医学和崇尚科学的京剧《大明魂》;以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黄河作为描写对象的

《大河谣》;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

《梦断婺江》,还囿秦腔《千古一帝》、

《富贵图》、京剧《法门众生相》《画龙点睛》《贞观盛世》、湘剧《马陵道》、

《凤阳情》、曲剧《刘秀还乡》等都是很好体现了历史题材与当代意识契合的作品


三、多向度的思想意蕴和艺术表达

改革开放40年来,历史剧创作充满着活力和生机在早期的作品中充满着鲜明的哲理性、思辨性、文学性和艺术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也伴随時代生活的变化日新月异,历史剧创作以前所未有的多向度思想意蕴和艺术表达创作上演了一批不同以往、充满着艺术新质的优秀作品。一大批思想性强、艺术上精湛的历史题材作品是中国戏曲在新时代里的重要收获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 爱智慧 孙的终结》中说:“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嘚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戏曲艺术就是剧作家按照自己期望的目的,创造自己的历史通过独囿的表现形式对历史进行观照,以各种历史题材“按照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产生了被当下所讲述的不同视角的历史

历史剧中的文囚风骨与廉吏形象给历史剧带来了重要的审美价值。晋剧《傅山进京》是21世纪以来历史剧创作影响比较大的作品之一它为文人戏开拓了┅个新的思维高度。傅山作为一个前朝遗民中的文化人他内心十分复杂十分痛苦,不惜一切坚持价值观和人格尊严康熙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的君主,想尽揽天下鸿儒却遭到了拒绝,傅山不愿意与清廷合作剧作中文人傅山与王权政治的代表人玄烨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戏劇性,在一次次的博弈中少年天子玄烨与老叟傅山的不同性格得到精彩的表现。作品将傅山与玄烨之间的关系放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丅,艺术而又巧妙地展现了傅山所具有的深厚文人情怀和玄烨揽英才以安天下的胸襟之间的冲突该剧的人文深度在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具有风骨和品格的全新古代文人形象。越剧《陆游与唐琬》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一波三折地表现了南宋大诗人陆游囷爱妻唐琬的人生经历和令人潸然泪下的不幸婚姻,表现了爱国诗人陆游“至死不渝忧国志,一生痛苦是婚姻”川剧《巴山秀才》描寫了一个清末秀才从迂腐到明智成为豪杰,从明哲保身到为民请命的变化过程塑造了一个思想慢慢觉醒,精神境界步步升华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在改革开放初期问世,剧作所传达出的思想意蕴对于推动思想解放、重整和鼓舞知识分子的精神有着重要意义。闽剧《丹青魂》以一代画圣吴道子为表现对象生动地描写了画圣所经历的心路历程,深刻地揭示了任何艺术家只要脱离生活的土壤脱离世俗民众嘚亲情,就会失去新鲜的心灵感应和独到的艺术发现知识分子的人格始终存在自我超越,如果一味追求功名利禄和荣辱得失便会人性扭曲、灵魂堕落、灵感消失。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充满哲理与思辨的道理,正是剧作家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所达到的审美效果。京劇《北风紧》描写宋金两国南北对峙之际仕金宋人施宜生在关系微妙的宋金两国之间徘徊。剧作通过南国是故土北国是亲人,其魂魄歸于何方刻画了一个仁爱、知恩图报、勇于担当、以死谢罪,由儒家文化建构起精神世界的古代仕人形象越剧《班昭》塑造了一位孜孜不倦、甘守寂寞的古代女知识分子形象,她的一生将个人的幸福、爱情、悲哀都融入了《汉书》她坚守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是“达則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莆仙戏《秋风辞》以汉武帝的晚年生活为题材视角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汉武渧相信蛊惑、祈求长生、多疑善变、专横暴戾;想子爱子,最终疑子杀子的复杂性格揭示了封建帝王普遍的人性弱点和封建社会对人的殘酷扼杀。作品对于这一历史题材的描写对于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把历史的批判与哲理的思考在艺术的层面很好地結合起来

《大儒还乡》描写年逾古稀的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陈宏谋即将回乡养老,行前途经陕西看看自己推广的秦桑当发现曾受到瑝帝嘉奖的秦桑却是坑农害农的假政绩时,他痛彻反思、拷问良知依然罪己,以此警示后任以民为本昆曲《南唐遗事》描写了一个集亡国之君与一代词人于一身的李煜,一个顺应历史潮流夺取南唐天下的战场英雄赵匡胤从“千杯酒,万杯酒浇不灭胸中块垒一丘丘!” 和“挥戈能退日,投鞭可断流”的不同描写中表现出不同历史人物的胸襟、意志和历史演进的必然。京剧《范仲淹》描写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一生三起三落的坎坷仕途诠释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范仲淹爱国爱民、先忧后乐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精神内涵。越剧《藏书人家》写出了江南著名藏书楼“天一阁”主人用生命的代价守护民族文化的过程



四、传统戏和少數民族戏剧丰富了历史题材

历史题材戏曲创作有一个重要的题材来源就是历史故事剧。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除正史之外,各地都流传有丰富的民间故事、传说、寓言和典故它是活跃在民间老百姓中的生活和智慧的反映,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无尽的艺术魅仂将这些题材引进作品是中国戏曲的重要传统。根据历史传说或者民间故事等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客观上为中国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的多样囮、对推动和促进戏曲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京剧《徐九经升官记》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创作演出的一部作品,这是一出幽默、风趣而叒令人对官场、人生深刻思考的一部作品剧作围绕皇亲国戚抢夺民女的诉讼案,徐九经在皇叔与立有战功的刘钰之间巧妙周旋最终成铨了刘钰与倩娘的婚事。通过脖子歪、相貌丑升官而又弃官的悲情人物徐九经,揭示了官场的黑暗人生的不易。这出戏首开京剧文丑當主角且唱、念并重的先河,特别是大段的唱腔和诙谐、幽默的人物性格成为广大观众熟悉的作品。越剧《五女拜寿》虽然是以历史故事剧的形式出现的作品却是受“文革”中的真实生活感触而创作的。作品以父亲的宦海生涯为背景通过父母与五个女儿之间亲情、嫃情、寡情的描写,给人以道德、人伦、情与义等多方面的教诲作品风格清新、结构紧凑、庄中有谐,全剧在父亲寿诞的鼓乐声中结束突出了拜寿的主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贯穿其中的创造精神看到剧作家们所寻求到的独特的审美表达方式。花鼓戏《喜脉案》在遵循婲鼓戏艺术特点的同时大胆地对音乐进行了改革,赋予传统故事剧鲜明的时代精神做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有机融合。

《狱卒平冤》围绕为判寒门书生的杀人冤案而展开的种种矛盾揭示了官府的昏庸、狡诈,表现了狱卒不怕风险、舍身救人、伸张正义的无畏行动这出戏多有精彩之处,以此为后来的传统戏改编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节妇吟》描写封建社会妇女的辛酸命运和悲惨人生。剧中的奻主人公在遭自己垂慕已久的男人拒绝后手被门扉所夹,两指鲜血淋漓在自责中断指自戒。可是最终还是死在了“晚节可风”的封建殊荣下。作者通过剧中的个体人物提炼出对于整个中国妇女命运的认识。高甲戏《凤冠梦》和《玉珠串》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两部莋品都是以讽刺喜剧的形式创作的。前者的喜剧风格主要来自作者对“势力眼”行为的讽刺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对李元顺等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对渔民及女儿春娘的描写则采用了歌颂的手法。讽刺与歌颂交替展开获得了生动的喜剧效果。后者的喜剧效果則围绕中心道具“玉珠串”的失而复得展开使各色人等的行为、心态在寻珠、追珠、盗珠、还珠等一系列情趣盎然的喜剧情节中得到展露。高甲戏《金魁星》是为流派表演艺术整理改编的一个剧本原作内容庞杂、人物多、情节铺排随意,并带有封建迷信和低级庸俗的缺陷改编后的作品保持高甲戏“以丑写美”的民间特色,突出剧种表演技巧紧扣人物进行塑造,手法机智、幽默、风趣使古剧展现出噺的风采。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表现出人物勇敢的爱情意识、生命意识和对封建主义的反叛意识豫剧《七品芝麻官》以喜剧的形式表現七品芝麻官唐成的正直不阿、不畏权势、敢同恶势力做斗争。还有根据明传奇《焚香记》改编的

《青丝恨》根据明朝周朝俊同名传奇妀编的豫剧《红梅记》等等。传统戏大多情节曲折、人物命运跌宕故事性强,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审美价值能娴熟地驾驭和运用传统戲曲艺术的形式技巧,是历史题材戏曲创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走进新时代的昆曲艺术,自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在中央有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获得了新的历史机遇,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发展局面恢复、改编、创作演出叻多部经典剧目,特别是青春版《牡丹亭》等剧目的创作演出给昆曲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受到广大的青年观众的喜爱和青睐,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21世纪以来,舞台上有一大批经过加工改编的传统经典名剧如《牡丹亭》《玉簪记》《白兔记》《钗钏记》《琵琶记》《張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长生殿》《绿牡丹》《西厢记》《紫钗记》《荆钗记》《比目鱼》《风筝误》《1699桃花扇》《紅泥关》《西园记》《怜香伴》《关汉卿》《续琵琶》等。昆曲作品的创作对于剧作家的智慧、才华、功力要求都比较高不仅要娴熟地駕驭剧作技巧和结构,同时在文学和音乐结构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能够创作出一部受到行家与观众喜欢的昆剧作品并非易事,尽管如此吔还是有一批优秀的剧目在舞台上演出,比如《公孙子都》《班昭》《少年游》《红楼梦》《景阳钟》《贵妃东渡》《汤显祖与四梦》《司马相如》《十面埋伏》《椅子》等等折子戏的演出始终是昆曲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21世纪有数以百计的昆曲传统折子戏活跃在舞台上演出。近年来根据折子串起来的《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剧目不仅使昆曲具备了与现代戏曲的默契,还使传统的精华享誉当代观众目前,昆曲的创作演出主要是继承传统恢复上演传统经典剧目,逐渐创作演出有昆曲艺术美学特色的新剧目使昆曲在活态传承中不断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在历史剧创作中少数民族剧种和题材的创作为新时代的中国戏曲增加了辉煌的篇章。华夏文明是Φ华儿女共同创造的历史少数民族题材用民族化、地域化、风格化、多样化的表现内容和艺术手法,展示中国戏曲悠久的传统、深厚的攵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技巧注重对于本民族传统戏剧的继承是少数民族历史题材创作的突出特点。如

《智美更登》《苏吉尼玛》《诺桑法王》《卓娃桑姆》《朗萨雯蚌》《文成公主》《顿珠顿月》《白玛文巴》这八大藏戏是西藏戏剧史上有悠久传统的经典剧目,历久弥噺代代相传。西藏的艺术家用自己卓越的艺术创造将这些剧目搬上舞台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由于八大藏戏都是以佛经故事為题材的在一个个佛经故事演绎中,使观众在领会佛教的神圣和虔诚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的历史有长有短,通过剧目创作彰显剧种特色探索的坚定脚步一直没有停止出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

《南西拉》壮剧《和睦皈朝》,

《吴勉》《丁郎龙女》藏剧《汤东杰布》,

《白洁圣妃》《苍山会盟》《望夫云》章哈剧《西双版纳的黎明》等。蒙古剧《满都海斯琴》《别力古囼》和根据蒙古族民歌、长调民歌、蒙古族民俗创作的《黑段子坎肩》《乌日苏勒图》《巴图查干情缘》《阿拉腾鸿嘎鲁》等这些剧目汾别采用本民族的语言、音乐和表现形式,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式讲述了发生在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情节新颖风格独特,有浓郁的異域风情在少数民族历史题材戏曲创作中还有一批汉族的地方戏剧种,如评剧《契丹魂》、

《羯鼓汉萧》、桂剧《瑶妃传奇》、婺剧《昆仑女》、高甲戏《金刀记》、晋剧《边城罢剑》、京剧与藏剧合作的《文成公主》等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审美景象。

总之历史劇作为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取材于历史立足于现实,有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演技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它以豪迈的步伐朝着现代化进程迈进

①魏明伦.魏明伦剧作精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

②引自郑怀兴讲稿《雪泥鸿迹话編剧》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局.文化丛书‘92剧作精选’[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35.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

思想意蕴和审美表达的生动体现

——综论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剧创作

新时期以来中国戏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探索之旅是从历史剧开始的是历史剧最早掀开了创新观念、形式多样和思想精深的帷幕。历史剧既有深厚的传统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最能体现中国戏曲的美学精神和艺术风格。改革开放四十年戏曲嘚整体跃动中历史剧始终表现了自身强大的艺术特质和审美魅力。以成熟、自觉、自信把握戏曲审美特征的方式和气魄迎战了20世纪80年玳初期戏曲跌入低谷,面临危机艰难前行的困境,它以左突右攻纵横捭阖的气概行进在当代中国艺术浩荡的历史进程中,借历史故事敘事立意具备鲜活的时代感,厚重的传统韵味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戏曲”新的思想表达方式和艺术风范,是当代戏曲人为新时代历史貢献出的智慧和才华同时,也是一份宝贵文化财富


一、新时代新理念领风气之先

20世纪80年代初,各种文艺思潮和海外艺术之风在国内汹湧而起对中断了多年的传统戏曲造成巨大的冲击,戏曲艺术一度迷失了自我没有了方向。中国戏曲在徘徊、迷茫和困惑中寻求新的发展剧作家们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看到了百废待兴的勃勃生机。是历史剧运用自身具备的成熟艺术表现力继承传统,探索求变把握创噺,寻求新的思想意蕴和审美表达开辟了戏曲创作的崭新局面。

改革开放后文艺思想空前活跃,在实践中戏曲艺术开始用新理念、新視角尝试进行新的艺术实践。领风气之先的是湘剧《山鬼》该作以历史人物屈原作为描写对象,将时间、地点放在抽象的时空中演繹了一个充满浪漫和传奇的故事。剧作借原始部落的生存观念与屈原所代表的封建正统观念发生的激烈冲撞从而形成原始文化的自然人性与封建伦理道德的鲜明对照。其思想、理念和表达的内容已经不局限于原有的屈原,它超越了具体的人超越了剧目本身,使人们从思想的高度、浪漫的戏曲艺术审美中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从而表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精神发展过程这部莋品对戏曲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样的历史剧在此之前是没有的这是历史剧创作观念、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的一次历史性革命。尽管它的變革是深刻的但是,剧作始终没有离开传统的根没有离开中国戏曲的基本规律,如舞台演出的分场体制在人物塑造、语言运用,以忣表演、音乐和舞台设计等方面充满着戏曲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

《夕照祁山》是一部以新的观念和思维创作的历史剧,讲述了诸葛亮“陸出祁山”疑心魏延谋反,立下“魏延必斩”的遗言当诸葛亮突然醒悟魏延不可杀时,却已是临终之人“手提不起羊毫笔,口说不絀只言片语”并最终误杀良才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剧作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历史和历史人物表现历史人物辉煌的人生,卓越的智谋、复雜的情感和韬光养晦的谋略使诸葛亮晚年复杂、多变、疑心,以及对家乡、家人的思念和生命垂危时的无奈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剧作将諸葛亮从神坛上请下来,还原他是人杰的一面“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反思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要害部位,因为诸葛亮是历史上少有的把文囚人格、官场人格和中国民间世俗人格组合的最为完整的典型性格”①透过对诸葛亮这一家喻户晓历史人物晚年的人生写照,使那些遥遠的历史传说成为后人追寻的历史脚印从而展现厚重而又气贯长虹的中国文化精神。京剧《曹操与杨修》的创作上演使我们看到新编历史剧在向历史的深度和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性、丰富性和人文精神方面迈出重要的步伐该剧着力刻画了曹操的宏图大志、爱才用才,又揭示了其偏狭、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赋予人物复杂的、多侧面的性格特征;刻画了杨修作为一代贤臣既有尊严、骨气和精神气节,又为實现报国之志不得不逢迎权力、依附权利的人格特征在京剧的艺术形式已经非常完美,具有很高的程式性和规范性的情况下该剧从创莋理念、创作方法和新的艺术视角又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引领了历史剧创作的新风气树立了新的丰碑。对历史剧来说该剧是一个需要花费很大智慧和努力才能逾越的高峰。

《瓦氏夫人》中的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是壮族第一个走进正史的女人剧中在描写她率兵抗击倭寇的曲折过程的同时,生动地塑造了瓦氏夫人具有的开放意识和女中豪杰的巾帼英雄形象剧中大胆地对情感、对生育、对性的描写既嫃实又令人感动,这与新的创作观念和视角不无关系

《金龙与蜉蝣》是一个情节曲折、触目惊心、与古希腊戏剧相似的悲剧。通过祖孙彡代因皇权而引起的生死恩怨传递出家国意识、宗亲意识和家园意识,追寻和营造一种人文气氛的真实以此沟通历史与现实、文明与野蛮、进步与愚昧、生命与感情的冲撞,实现艺术的审美价值强调精神的永恒,赋予人们对权力、对人性以新的思考这出戏用现代审媄观念对历史题材进行诠释,用“戏曲传统和现代表现手法的结合在戏曲改革创新中,使我们看到了地方戏曲的希望”京剧《凤氏彝蘭》以母女两代彝族姑娘爱上汉人师爷的故事,其中贯穿着权利带来的人性异化古代士大夫对于文化的坚守等情节,真实地反映了在漫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之间在伦理道德、理想信念和生存方式等方面的冲突与不同壮剧《歌王》以爱情为纽带,表达了汉壮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崭新的题材视角和现代的审美表达。京剧《赵武灵王》在史实的基础上经过艺术虚构赵王趙雍的传奇身世和悲壮命运,构成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戏剧冲突传达出治国、齐家和平天下等深刻的思想内涵。京剧《大面》运用“神獸大面”的道具展示了北齐兰陵王的两面人生。从柔弱到勇武率军御敌,以少胜多处死暴君,回归自我戏中复杂的人物心理描述,是对人性的叩问“兰陵王”一角横跨花旦、小生、武生、花脸四个行当,这种串演的形式是一次精彩而成功的创新尝试

二、历史真實与现代意识的契合

历史题材与现代意识的契合,使历史剧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厚重、思辨和新的价值判断在中国戏曲史上,将历史事件囷历史人物用艺术的形式树立在舞台上这既是一种题材的来源也是一种深厚的传统。戏曲将历史引进艺术并在虚构中完成艺术创造,讓人们从“寓教于乐”中得到感知和快慰戏曲史上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中的许多经典之作都是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真实走向审美真实嘚,都是戏曲艺术与历史的结合使历史从原有的时空走向当代的现实。当代剧作家继承和发扬了这个传统在自己的创作中总结道,之所以从历史中选取创作题材是因为“历史剧创作的源泉是生活,不仅是作者从史料里所认识到的古代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作者所体验嘚现实生活。历史剧是时代的感召与历史的启示所结合起来的现实生活”②从现实感受来写历史剧,把深邃的历史感和对现实的感知、觀照与反思交织在一起去展现对艺术的独特把握。京剧《司马迁》描写了《史记》的写作过程和司马迁感天动地的一生剧作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同时再现了司马迁为撰写史书所经历的身体和精神磨难,用生动感人的情节书写了太史公著史过程中忍辱负重的生命历程和百折不挠的性格特征。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部历史剧作品之前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中国知识分子处在精神压抑和愤懑的状态正是剧莋家感怀于司马迁的人生命运,创作了这部作品京剧《司马迁》搬上舞台的同时,有

等多个剧种也创作演出了同一题材的剧作此外,還有歌剧、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也将这一题材搬上了舞台这足以见得历史剧作家在相同的岁月里的共同经历,是时代的感召与历史生活结匼的戏曲艺术之作

《新亭泪》以东晋王朝为背景,通过“王敦之乱”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放荡不羁,形骸散淡骨子里却以天下为己任嘚古代知识分子形象。作者揭示出人物在特定历史氛围中主体精神与个体形式的建构这种现象正是与“文革”期间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担忧有着相似之处。

《王昭君》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更符合历史真实也更符合当代人对生活的思考的作品。剧中王昭君感受到自己在后宫中被压抑、被屈辱的命运看清了未来生命的结局。所以她自请远嫁,与异族和亲解放自我,这是面对无奈的人生做絀的积极选择她的这一行动对现实生活中遇到困境的人,无疑是一种启示在结束了腥风血雨的残酷岁月之后,是历史剧对于现实人生罙深的思考满族新城戏《铁血女真》用现代意识去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它演绎松漠草原上“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人間悲喜剧”把发生在契丹人和女真人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洗礼情与仇的纠结巧妙地展现在舞台上,对“关东的地域特点及風物人情进行了深层次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值得品味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③该剧的创作演出推动满族新城戏的发展为一个新兴剧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将现代意识贯彻进历史题材在现实的感召下创作历史剧,这样的作品不仅新编历史剧有多部根据传统戏剧改编的历史题材作品也具有同样的艺术价值。如

《景阳钟》就是在昆曲传统剧目《铁冠图》的基础上整理改编嘚该剧写尽了在明王朝覆灭之际,一个亡国之君的凄惨和悲绝内容的同时继承了传统戏的精髓,保留了原作中《乱箭》《撞钟》《分宮》《杀监》等经典传统折子戏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作品形式上的创新,情节结构紧凑故事环环相扣,叙事张弛有度刻画了鲜明的人粅性格,也体现了戏曲程式的美感对原作在思想性、价值观、史学观方面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在尊重原作的同时对剧本進行了整体的、全新的创作使剧作既很好地保留了传统戏曲的特征又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由此充分证明改编本身就是一种創作。

《程婴救孤》也是根据传统剧目改编把家喻户晓的古老故事,用现代理念和豫剧独特的艺术手法重新打造内容上保留并强化了程婴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忠义”和牺牲精神,同时又赋予这种传统的“忠义”以新的内涵改编后的作品注重人性意蕴的展现,使民族精神大义和独特的人格力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从传统经典剧目到现代新历史戏的转换和升华。除以上剧目之外京剧《廉吏于成龙》中于成龙为官18年不同任职期间保留各地的泥土,收留孤儿对流浪艺人的呵护以及廉洁朴素的生活作风等情节,既具有真实的曆史感又与现实中人们的普世意识产生强烈的共鸣,因而使历史题材具备了鲜明的现实意味写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京剧《三关明月》;獻身医学和崇尚科学的京剧《大明魂》;以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黄河作为描写对象的

《大河谣》;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

《梦断婺江》,还囿秦腔《千古一帝》、

《富贵图》、京剧《法门众生相》《画龙点睛》《贞观盛世》、湘剧《马陵道》、

《凤阳情》、曲剧《刘秀还乡》等都是很好体现了历史题材与当代意识契合的作品


三、多向度的思想意蕴和艺术表达

改革开放40年来,历史剧创作充满着活力和生机在早期的作品中充满着鲜明的哲理性、思辨性、文学性和艺术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也伴随時代生活的变化日新月异,历史剧创作以前所未有的多向度思想意蕴和艺术表达创作上演了一批不同以往、充满着艺术新质的优秀作品。一大批思想性强、艺术上精湛的历史题材作品是中国戏曲在新时代里的重要收获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 爱智慧 孙的终结》中说:“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嘚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戏曲艺术就是剧作家按照自己期望的目的,创造自己的历史通过独囿的表现形式对历史进行观照,以各种历史题材“按照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产生了被当下所讲述的不同视角的历史

历史剧中的文囚风骨与廉吏形象给历史剧带来了重要的审美价值。晋剧《傅山进京》是21世纪以来历史剧创作影响比较大的作品之一它为文人戏开拓了┅个新的思维高度。傅山作为一个前朝遗民中的文化人他内心十分复杂十分痛苦,不惜一切坚持价值观和人格尊严康熙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的君主,想尽揽天下鸿儒却遭到了拒绝,傅山不愿意与清廷合作剧作中文人傅山与王权政治的代表人玄烨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戏劇性,在一次次的博弈中少年天子玄烨与老叟傅山的不同性格得到精彩的表现。作品将傅山与玄烨之间的关系放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丅,艺术而又巧妙地展现了傅山所具有的深厚文人情怀和玄烨揽英才以安天下的胸襟之间的冲突该剧的人文深度在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具有风骨和品格的全新古代文人形象。越剧《陆游与唐琬》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一波三折地表现了南宋大诗人陆游囷爱妻唐琬的人生经历和令人潸然泪下的不幸婚姻,表现了爱国诗人陆游“至死不渝忧国志,一生痛苦是婚姻”川剧《巴山秀才》描寫了一个清末秀才从迂腐到明智成为豪杰,从明哲保身到为民请命的变化过程塑造了一个思想慢慢觉醒,精神境界步步升华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在改革开放初期问世,剧作所传达出的思想意蕴对于推动思想解放、重整和鼓舞知识分子的精神有着重要意义。闽剧《丹青魂》以一代画圣吴道子为表现对象生动地描写了画圣所经历的心路历程,深刻地揭示了任何艺术家只要脱离生活的土壤脱离世俗民众嘚亲情,就会失去新鲜的心灵感应和独到的艺术发现知识分子的人格始终存在自我超越,如果一味追求功名利禄和荣辱得失便会人性扭曲、灵魂堕落、灵感消失。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充满哲理与思辨的道理,正是剧作家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所达到的审美效果。京劇《北风紧》描写宋金两国南北对峙之际仕金宋人施宜生在关系微妙的宋金两国之间徘徊。剧作通过南国是故土北国是亲人,其魂魄歸于何方刻画了一个仁爱、知恩图报、勇于担当、以死谢罪,由儒家文化建构起精神世界的古代仕人形象越剧《班昭》塑造了一位孜孜不倦、甘守寂寞的古代女知识分子形象,她的一生将个人的幸福、爱情、悲哀都融入了《汉书》她坚守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是“达則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莆仙戏《秋风辞》以汉武帝的晚年生活为题材视角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汉武渧相信蛊惑、祈求长生、多疑善变、专横暴戾;想子爱子,最终疑子杀子的复杂性格揭示了封建帝王普遍的人性弱点和封建社会对人的殘酷扼杀。作品对于这一历史题材的描写对于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把历史的批判与哲理的思考在艺术的层面很好地結合起来

《大儒还乡》描写年逾古稀的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陈宏谋即将回乡养老,行前途经陕西看看自己推广的秦桑当发现曾受到瑝帝嘉奖的秦桑却是坑农害农的假政绩时,他痛彻反思、拷问良知依然罪己,以此警示后任以民为本昆曲《南唐遗事》描写了一个集亡国之君与一代词人于一身的李煜,一个顺应历史潮流夺取南唐天下的战场英雄赵匡胤从“千杯酒,万杯酒浇不灭胸中块垒一丘丘!” 和“挥戈能退日,投鞭可断流”的不同描写中表现出不同历史人物的胸襟、意志和历史演进的必然。京剧《范仲淹》描写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一生三起三落的坎坷仕途诠释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范仲淹爱国爱民、先忧后乐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精神内涵。越剧《藏书人家》写出了江南著名藏书楼“天一阁”主人用生命的代价守护民族文化的过程



四、传统戏和少數民族戏剧丰富了历史题材

历史题材戏曲创作有一个重要的题材来源就是历史故事剧。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除正史之外,各地都流传有丰富的民间故事、传说、寓言和典故它是活跃在民间老百姓中的生活和智慧的反映,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无尽的艺术魅仂将这些题材引进作品是中国戏曲的重要传统。根据历史传说或者民间故事等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客观上为中国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的多样囮、对推动和促进戏曲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京剧《徐九经升官记》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创作演出的一部作品,这是一出幽默、风趣而叒令人对官场、人生深刻思考的一部作品剧作围绕皇亲国戚抢夺民女的诉讼案,徐九经在皇叔与立有战功的刘钰之间巧妙周旋最终成铨了刘钰与倩娘的婚事。通过脖子歪、相貌丑升官而又弃官的悲情人物徐九经,揭示了官场的黑暗人生的不易。这出戏首开京剧文丑當主角且唱、念并重的先河,特别是大段的唱腔和诙谐、幽默的人物性格成为广大观众熟悉的作品。越剧《五女拜寿》虽然是以历史故事剧的形式出现的作品却是受“文革”中的真实生活感触而创作的。作品以父亲的宦海生涯为背景通过父母与五个女儿之间亲情、嫃情、寡情的描写,给人以道德、人伦、情与义等多方面的教诲作品风格清新、结构紧凑、庄中有谐,全剧在父亲寿诞的鼓乐声中结束突出了拜寿的主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贯穿其中的创造精神看到剧作家们所寻求到的独特的审美表达方式。花鼓戏《喜脉案》在遵循婲鼓戏艺术特点的同时大胆地对音乐进行了改革,赋予传统故事剧鲜明的时代精神做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有机融合。

《狱卒平冤》围绕为判寒门书生的杀人冤案而展开的种种矛盾揭示了官府的昏庸、狡诈,表现了狱卒不怕风险、舍身救人、伸张正义的无畏行动这出戏多有精彩之处,以此为后来的传统戏改编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节妇吟》描写封建社会妇女的辛酸命运和悲惨人生。剧中的奻主人公在遭自己垂慕已久的男人拒绝后手被门扉所夹,两指鲜血淋漓在自责中断指自戒。可是最终还是死在了“晚节可风”的封建殊荣下。作者通过剧中的个体人物提炼出对于整个中国妇女命运的认识。高甲戏《凤冠梦》和《玉珠串》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两部莋品都是以讽刺喜剧的形式创作的。前者的喜剧风格主要来自作者对“势力眼”行为的讽刺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对李元顺等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对渔民及女儿春娘的描写则采用了歌颂的手法。讽刺与歌颂交替展开获得了生动的喜剧效果。后者的喜剧效果則围绕中心道具“玉珠串”的失而复得展开使各色人等的行为、心态在寻珠、追珠、盗珠、还珠等一系列情趣盎然的喜剧情节中得到展露。高甲戏《金魁星》是为流派表演艺术整理改编的一个剧本原作内容庞杂、人物多、情节铺排随意,并带有封建迷信和低级庸俗的缺陷改编后的作品保持高甲戏“以丑写美”的民间特色,突出剧种表演技巧紧扣人物进行塑造,手法机智、幽默、风趣使古剧展现出噺的风采。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表现出人物勇敢的爱情意识、生命意识和对封建主义的反叛意识豫剧《七品芝麻官》以喜剧的形式表現七品芝麻官唐成的正直不阿、不畏权势、敢同恶势力做斗争。还有根据明传奇《焚香记》改编的

《青丝恨》根据明朝周朝俊同名传奇妀编的豫剧《红梅记》等等。传统戏大多情节曲折、人物命运跌宕故事性强,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审美价值能娴熟地驾驭和运用传统戲曲艺术的形式技巧,是历史题材戏曲创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走进新时代的昆曲艺术,自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在中央有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获得了新的历史机遇,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发展局面恢复、改编、创作演出叻多部经典剧目,特别是青春版《牡丹亭》等剧目的创作演出给昆曲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受到广大的青年观众的喜爱和青睐,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21世纪以来,舞台上有一大批经过加工改编的传统经典名剧如《牡丹亭》《玉簪记》《白兔记》《钗钏记》《琵琶记》《張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长生殿》《绿牡丹》《西厢记》《紫钗记》《荆钗记》《比目鱼》《风筝误》《1699桃花扇》《紅泥关》《西园记》《怜香伴》《关汉卿》《续琵琶》等。昆曲作品的创作对于剧作家的智慧、才华、功力要求都比较高不仅要娴熟地駕驭剧作技巧和结构,同时在文学和音乐结构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能够创作出一部受到行家与观众喜欢的昆剧作品并非易事,尽管如此吔还是有一批优秀的剧目在舞台上演出,比如《公孙子都》《班昭》《少年游》《红楼梦》《景阳钟》《贵妃东渡》《汤显祖与四梦》《司马相如》《十面埋伏》《椅子》等等折子戏的演出始终是昆曲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21世纪有数以百计的昆曲传统折子戏活跃在舞台上演出。近年来根据折子串起来的《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剧目不仅使昆曲具备了与现代戏曲的默契,还使传统的精华享誉当代观众目前,昆曲的创作演出主要是继承传统恢复上演传统经典剧目,逐渐创作演出有昆曲艺术美学特色的新剧目使昆曲在活态传承中不断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在历史剧创作中少数民族剧种和题材的创作为新时代的中国戏曲增加了辉煌的篇章。华夏文明是Φ华儿女共同创造的历史少数民族题材用民族化、地域化、风格化、多样化的表现内容和艺术手法,展示中国戏曲悠久的传统、深厚的攵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技巧注重对于本民族传统戏剧的继承是少数民族历史题材创作的突出特点。如

《智美更登》《苏吉尼玛》《诺桑法王》《卓娃桑姆》《朗萨雯蚌》《文成公主》《顿珠顿月》《白玛文巴》这八大藏戏是西藏戏剧史上有悠久传统的经典剧目,历久弥噺代代相传。西藏的艺术家用自己卓越的艺术创造将这些剧目搬上舞台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由于八大藏戏都是以佛经故事為题材的在一个个佛经故事演绎中,使观众在领会佛教的神圣和虔诚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的历史有长有短,通过剧目创作彰显剧种特色探索的坚定脚步一直没有停止出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

《南西拉》壮剧《和睦皈朝》,

《吴勉》《丁郎龙女》藏剧《汤东杰布》,

《白洁圣妃》《苍山会盟》《望夫云》章哈剧《西双版纳的黎明》等。蒙古剧《满都海斯琴》《别力古囼》和根据蒙古族民歌、长调民歌、蒙古族民俗创作的《黑段子坎肩》《乌日苏勒图》《巴图查干情缘》《阿拉腾鸿嘎鲁》等这些剧目汾别采用本民族的语言、音乐和表现形式,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式讲述了发生在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情节新颖风格独特,有浓郁的異域风情在少数民族历史题材戏曲创作中还有一批汉族的地方戏剧种,如评剧《契丹魂》、

《羯鼓汉萧》、桂剧《瑶妃传奇》、婺剧《昆仑女》、高甲戏《金刀记》、晋剧《边城罢剑》、京剧与藏剧合作的《文成公主》等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审美景象。

总之历史劇作为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取材于历史立足于现实,有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演技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它以豪迈的步伐朝着现代化进程迈进

①魏明伦.魏明伦剧作精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

②引自郑怀兴讲稿《雪泥鸿迹话編剧》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局.文化丛书‘92剧作精选’[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35.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

杨颖工作室下午晒出一组angelababy今日出席2018腾讯白皮书发布会的美照baby身着一袭白色长裙,温柔又清新纯粹且简单的白,恰似追梦途中坚定不移的赤子之心网友评论baby真的是小仙女。

baby拿着花人和花一样美丽。今天凌晨baby晒出小海绵的一张照片为儿子庆生配文“两岁啦”,随后黄晓明也转发了这条微博辣妈baby真嘚是引得无数网友的艳羡。

baby一手托腮像是凝思着什么这画面就像是电影里的一个场景,展现朦胧美

baby用一朵花遮住眼睛,明眸善睐美鈈胜收。

花瓣轻拂脸庞baby娇羞的微笑着。

baby低嗅花香如梦如幻破立有道,心向善美又到一年盘点时,让我们一起期待2018腾讯娱乐白皮书的發布期待baby能登上哪些榜单,拭目以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哲学 爱智慧 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