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网络地址直接免费

(1) 计算机网络——地理上分散嘚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规定的通讯协议通过软、硬件互连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嘚系统。(注解——此条信息分为系统构成+5个系统功能) 
(2)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3个时代-----第一个时代——1946年美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第二個时代_20世纪80年代,微机的出现;第三个时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以及应用 
(4) 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它将要传送的报文汾割成许多具有同一格式的分组并以此为传输的基本单元一一进行存储转发。 
(5) 分组交换方式与传统电信网采用的电路交换方式的长處所在――线路利用率高、可进行数据速率的转换、不易引起堵塞以及具有优先权使用等优点 
(6) 以太网――1976年美国Xerox公司开发的机遇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原理的、用同轴电缆连接多台计算机的局域网络。 
(7) INTERNET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9年INTERNET的前身ARPANET的诞生到1983年這是研究试验阶段,主要进行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从1983年到1994年是INTERNET的实用阶段主要作为教学、科研和通信的学术网络;1994年之后,开始进叺INTERNET的商业化阶段 
(8) ICCC――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 
(9) 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11) OSI网络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 网络汾类方式――
a. 按地域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b. 按拓补结构――可分为总线、星型、环状、网状 
c.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交换网、信元交换网 
1.3网络体系结构以及协议 
(1) 实体――包括用户应用程序、文件传输包、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郵件设备以及终端等一切能够发送、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 
(2) 系统――包括一切物理上明显的物体它包含一个或多个实体。
(3) 协议――用来决定有关实体之间某种相互都能接受的一些规则的集合 
包括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以及信号电平)、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調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1.4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① 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嘚、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② 有关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① 在网络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過程; 
② 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① 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挤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它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層透明; 
② 根据传输层的要求来选择服务技术; 
③ 向传输层报告未恢复的差错 
① 提供建立、维护、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 
② 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 
③ 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① 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 
② 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 
① 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 
② 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1) 在LAN中数据链蕗层可分为哪两层? 
逻辑链路控制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

(2)LAN的层次功能详解――
① 物理层和OSI的物理层一样,主要处理在物理链路上的传遞非结构化的比特流建立、维持、撤销物理链路,处理机械的、电器的和规程的特性 
② 介质访问控制层主要功能是控制对传输介质的訪问,不同类型的LAN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法; 
③ 逻辑链路控制层可提供两种控制类:一种是无连接的服务另一种是面向连接的服务 
(1)特別注意!!!TCP/IP是一组INTERNET协议系列,而不是单个协议 
① 网络接口层,有时也称链路层其功能是接收和发送IP数据报; 
② IP层有时也称网络层。怹处理网上分组的传送以及路由至目的站点; 
③ 传输层提供两台计算机之间端到端的数据传送; 
④ 应用层处理特定的应用 
① 提供透明文件访问以及文件传输; 
② 容易扩充新的资源或软件,不需要改变现有的工作环境; 
③ 高性能可灵活配置。 
(4) NFS是基于UDP/IP协议的应用其实現主要是采用远程过程调用RPC机制,RPC提供了一组与机器、操作系统以及低层传送协议无关的存取远程文件的操作 
(5) RPC采用了XDR的支持。XDR是一種与机器无关的数据描述编码的协议他以独立与任意机器体系结构的格式对网上传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支持在异构系统之间数据嘚传送 


(1) 数据通信――两个实体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2.1.1 模拟数据通信和数字数据通信 
(2) 模拟数据――在某个区间为连续的值的數据 
(3) 数字数据――在某个区间为离散的值的数据 
(4) 模拟、数字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 
模拟数据通过编码解码器(CODEC)转换成数字數据,数字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转换成模拟数据(MODEM) 
(5) 数字信号传输与模拟信号传输各自的优缺点? 
模拟传输是一种不考虑内容的传输模擬信号的方法在传输过程中,模拟信号经过一定距离的传输之后必定会信号衰减,为实现长距离传输模拟信号传输都要使用信号放夶器,但是放大器也会增加噪音分量,如果通过串连的放大器来实现长距离传输信号将会越来越畸形; 
与此相反,数字传输与信号有關衰减会危及数据的完整性,数字信号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距离内传输但为了获得更远的传输距离,可以使用中继器中继器接收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转换成1的模式和0的模式 
(1) 多路复用的分类及其解释 
利用传输介质中不同的载波频率来同时运载多个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 B. 时分多路复用(TDM) 
利用介质能达到的位传输率超过传输数字数据所需的数据传输率的优点,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交叉从而传输多个数據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 
(2) T1载波的位结构及传输速率 
共193位,第8位是信令和控制信号第193位是帧编码,传输速率是1.544M/BPS 
(3) 两种PCM载波的传输速率鉯及T2、T3载波的传输速率 
一次传输一个字符的数据每个字符用一个起始位引导,用一个结束位结束一般起始位为0,停止位为1 
为了使接收方确定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还需要另外一级的同步,即每个数据块用一个前文(preamble)位的模式开始用一个后文(postamble)位模式结束,加有前后文的數据称为一帧。 
(1) 什么是线路交换 
通过网络中的节点在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专用的通信线路进行数据传输的交换方式 
(2) 线路交换所历經的三个阶段 
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 
(1) 什么是报文交换? 
将目的地址附加在报文中然后让报文从节点到节点的通过网络传输嘚交换方式 
(2) 报文交换比较线路交换的优缺点 
b. 无需同时使用发送器和接收器传送数据 
c. 不会出现如线路交换中因通信量变大而导致的呼叫被封锁现象,只是报文传送延迟 
d. 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 
e. 能够建立报文的优先权 
f. 报文交换网络可以进行速度和代码的轉换 
g. 发送部操作终端的保文可以被截获然后存储或重新选择到另一台终端的路径 
h. 报文交换的主要缺点是他不能满足实时或交互式的通信要求 
分组交换是一种结合了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各自优点的交换技术,其中它采用了限制长度的数据报,以及虚拟连接的虚电路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交换效果。 
(1) 三种交换技术适用的不同场合 
a. 对于交互式通信来说报文交换是不合适的; 
b. 对于较轻的和/或间歇式负载来说,线路交换是最合算的因为可以通过电话拨号线路来使用公用电话系统。 
c. 对于两个站点之间很重的和持续的负载来说使鼡租用的线路交换线是最合算的。 
d. 当有一批中等数量数据必须交换到大量的数据设备时宁可用分组交换方法,这种技术的线路利用率昰最高的 
e. 数据报分组交换适用于短报文和具有灵活性的报文。 
f. 虚电路分组交换事宜浴场交换和减轻各站的处理负担 
ATM(异步转移模式)采用信元交换 
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2) 在并行通信中数据传输所使用的并行数据总线的物理形式 
a. 计算机内部的数据总线很多就直接是电蕗板 
(1) 串行输入的特点 
串行数据传输中,每次只传送一位数据速度比并行传输慢,但是实现串行传输的硬件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1) 电话系统进行串行通行的三种方式 
(2) 串行数据的传输、接收的定时可以通过数据链路控制来实现 
(3) 串行数据通信的两种传輸方法 
通信硬件通过附加同步信息的方法传输数据 
同步信息包含在信息块内的方法 
(4)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的优缺点 
a. 同步通信取消了每个芓节的同步位从而使数据位在传送为中所占比率增大,提高了传送效率 
b. 同步通信容许用户传送没有意义的二进制数据 
c. 允许PC机用户通过哃步通信网络与计算机实现通信 
检错法是指在传输中仅仅发送足以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出差错的附加位。 
当发送站向接收站发送数据块时洳果无差错,则接收站回送一个肯定应答即ACK指令;如果接收站检测出错误,则发送一个否定应答即NCK指令,请求重发 
发送站发送能使接收站检错纠错的冗余位 
(1)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数据通信设备(DCE) 
(2) 调制解调器的作用就是将数据在数据格式与模拟格式之间转换 
c. ATA------应答指令(ATSO=0表示取消自动应达,=某个非零整数则表示振铃这个整数次后应答) 
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的数据终端设备与数据通信设备在進行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时的接口,EIA RS-232C 
接口标准的机械部分指定两个通信装置如何连接规定了有两个连接器,接到DCE的为母接到DTE的为公。標准规定使用25针连接器DB25连接器已成为一个事实上的标准。 
在-3V~+3V之间构成一个转换区域实际上,传输通常使用+(-)12V 
A. 数据线路:分为数据传送和接收两条线路发送数据(TD,引脚2)接收数据(RD,引脚3) 
B. 控制线路:控制线路传送PC或调制解调器中某些条件的ON/OFF指标来指示该引脚线路的状态处於开启或是关闭 
①DTR,引脚20:数据终端就绪,由PC产生以使调制解调器了解PC已准备就绪 
和电话线路连接好且处于数据传输模式 

③RTS,引脚4:请求发送由PC产生毅同志调制解调器它想要传送数据 

④CTS,引脚5:清除发送,由MODEM产生告诉PC它可以进行数据传送 

⑤CD,引脚8:载波检测也称为接收线路信号檢测装置(RLSD),有时还称为数据载波检测(DCD),他告诉PC机调制解调器是否已建立了有效的连接 

(3) 空调制解调器的连接,关键是将发送数据TD和接收数据RD交叉连接实际上是直接通信 


(1) 异步通信适配器 
也叫串口,异步通信界面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或UART 
(2) 同步通信适配器 

第三嶂 局域网基本特性 


(1)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三种技术: 
a. 用来传输数据的传输介质 
b. 用来连接各种设备的拓补结构 
c. 用以共享资源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这三种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输数据的类型、网络的响应、吞吐量和效率,以及网络的应用等各种网络特性 
(1) 局域网络嘚定义 
a. 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b. 从协议层次的观点,局域网可包含着下三层的功能将连接到局域网络的数據通信设备加上高层协议和网络软件组成为计算机网络。 
c. 小区域可以是一建筑物内、一个校园或者大至几十公里的大区域 

(2)局域网絡的典型特性: 


(3) 局域网中的协议结构 
`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因为局域网不存在路由问题所以,一般不单独设网络层;洇为LAN的介质访问控制比较复杂所以数据链路层分成逻辑链路控制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两层 
(1) 网络拓补的定义 
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相互連接的方法和形式称为网络拓补。 (2) 选择网络拓补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 
费用低灵活性,可靠性 
(1) 星型拓补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点鏈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采用星型拓补的交换方式主要有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线路交换更为普遍现有的数据处理和声音通信的信息网大多采用这种拓补结构,目前流行的PBX就是星型拓补的典型 
(2) 星型拓补的优缺点: 
b. 每个连接只接一个设备 
d. 集中控制和故障診断 
(1) 总线拓扑的定义 
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节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连接到传输介质上的拓扑方式 
(2) 总线拓扑的优點: 
a. 电缆长度短,布线容易; 
(3) 总线拓扑的缺点: 
b. 中继器配置:在总线的干线基础上扩充可采用中继器,需要重新配置包括电纜长度的剪裁、终端器的调整等。 
c. 因为接在总线上的站点要有介质访问控制能力所以终端必须是智能的。 
(1) 环型拓扑的定义 
由一些Φ继器和连接中继器的点到点链路组成一个闭合环的网络拓扑结构 
(2) 环型拓扑的优点 
(3) 环型拓扑的缺点 
a. 节点故障引起全网故障; 
c. 鈈易重新配置网络; 
d. 拓扑结构影响访问协议 
由总线拓扑演变过来,形状象一颗倒置的树顶端有一个带分支的根,每个分支还可延伸絀子分支的网络拓扑结构 
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常工作 
由一批接在环上的连接集中器组成的,结合了星型拓扑和环型拓扑的优点的网络拓扑结构 
在局域网中对数据传输介质进行访问管理的方法 
(2) 共享介质方式中最常用的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沖突检测(CSMA/CD)和标记环传递方法 
A. CSMA/CD是以太网中采用的MAC方法连接在以太网总线上的任何一个设备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尝试发送一个帧。 
B. 标记環传递是标记环网中采用的MAC方法标记是一个专用的控制帧,不停的传递于各站点间用来标志环路是否空闲以便站点用来发送数据帧 
C. 換方式是不同于共享介质方式的另一种在桥接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为解决网络冲突进一步提高网络有效带宽的一种MAC方法。 
A. 相当于集线器的位置但不象集线器那样需要向所有端口重发输入帧,而是去观察此帧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确定“转发”方向。 
B. 交换机通常是由I/O緩冲、I/O端口和交换部件三部分所组成经常采用“穿通” 、“存储转发”两种内部转发技术。 

第四章 局域网系统 


☆局域网系统是将小区域內各种通信设备连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1) 总线/树拓扑是一个多点介质,多个设备共享单个数据通路而同时只允许一个设备发送数据。 

(2) 在总线/树拓扑的多点介质传输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考虑: 


A. 要决定介质上哪个站可以发送数据的MAC方法; 
B. 要解决信号平衡問题。 

(3) 为了满足多点介质中数据传输不会因发送器信号过弱在信号衰减中达不到信号传输要求;或信号过强以致电路过载,产生谐波和其他假信号因此,对于N个站的系统为了满足上述要求,需要考虑n*(n-1)/2个排列的情况 

(4) 两种发送技术:基带传输(数字信号双向传輸的全频发送)和宽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无线电调制,采用FDM复用技术单向传输) 


(1) 基带发送技术的最长传输距离是500M最大站点数是100,数據速率可达到10MBPS可用中继器连接各段总线。 
(2) 以太网的五大组成部分: 
接收或发送信号监听总线上的信号,检测总线上的信号冲突以忣实现站和总线电缆的地隔离 
由四对电缆组成,连接控制器和收发器他的功能是传送数据和控制信号,给收发器提供电源 
吸收信号鉯防止反射效应。 
(3) 以太网三种不同大小的结构(见资料P49图4.5) 
(4) 基带总线系统也可以用价格便宜但性能较低的双绞线作为传输线,甴三部分:双绞线总线、终端匹配器、控制器接口最大长度为1公里,最大数据速率为1M/BPS连接站点数达几十个 
(1) 宽带的发送技术是一种單向传输技术,通常采用75欧姆的有限电视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并且采用模拟信号传输。 
(2) 两种不同的宽带结构: 
A. 单电缆结构采用不同嘚传输频率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端头是个有源的频率转换器; 
B. 双电缆结构采用相同的频率发送在不同的通路中发送和接收信号。 
C. 单電缆结构的缺点:使用复杂的元件;需要使用频率分叉器 
(3) 单电缆系统中三个标准分叉器及其低、高频带范围 
(4) 宽带系统由五部分組成: 
b.分布电缆:直径为0.4英寸~0.5英寸,衰减为每100英尺1.2dB~2.0dB用于短距离和分支电缆; 
C. 放大器:用来补偿电缆的衰减,对低频的系统不需要對单电缆的宽带系统,放大器必须是双向的 
D. 向偶合器和分叉器:功能是将一个输入分成两个输出,或将两个输入合成一个输出; 
优点:不需用Modem价格便宜;结构、技术简单;容易安装; 
缺点:只有一个通道;容量有限;距离有限; 
优点:容量大;多种通信模式;结构灵活;大的覆盖范围;采用成熟 的CATV。 
缺点:需要MODEM价格贵;安装和维护复杂;两倍的传播延迟。 
(1) 中继器提供了环型网的三个基本功能:數据插入环中、接收数据、数据从环中删除 
(2) 报文进入环中删除的方法: 
A. 当目的站接收到报文后即在目的站将报文从环中除去; 
B. 目的站接收了报问候,报文仍在环中直到返回发送站才将报文删除,这种方法有三个优点: 
a. 相对第一种方法可减少为了识别地址所產生的延迟为一位延迟; 
b. 由接收站点改变报文的某一标志位,回送至发送站可作为回答响应; 
(3) 中继器在环型网运行中的四个状态 
(1) 标记环三个不同的变化方案 
A. 当站点获得控制标记后能发送得报文数目; 
B. 控制标记的形势和位置是包含在信息帧内还是在信息帧外; 
C. 发送站何时将标记释放给下一个站点 
(3) 环型拓扑结构的最大优点是:由于采用点到点通信链路,被传送的信号在每一结点再生因此,传送错误可减到最小整个网的传送距离可很长。点到点通信的环型结构可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有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點。最大缺点是可靠性问题 
是一种高性能的光纤标记环局域网,运行速率为100Mbps最大距离可达200公里,最多可连接1000个站点 

(2) FDDI包含了两个咣纤环,一个顺时针方向传输一个逆时针方向传输。任意一个环发生故障另一个可做备用,如两个环在同一点发生故障则两个环可匼成一个单环,长度几乎增加一倍每个站点具有能加入两个环或旁路站点功能的开关。 


(3) FDDI定义了A和B两类站点A能连接到两个环上,B只能连接到其中一个环上 
(4) FDDI使用了4B/5B编码技术这种编码同曼彻斯特编码的比较失去了时钟自同步的优点,但大大节约了元件费用 
(1) 快速以太网产品分为适配器和HUB 
结构简单,一边是总线结构将数据传送至主机、中继器或HUB;另一边接到所选的介质。 
(1) 交换技术的两种主偠应用形式是折叠式主干网和高速服务器联接 
(2) 为了支持将交换器的使用逐渐向下过渡生产快速以太网的厂家开发了具有以下特点的產品: 
C. 更好的地址过滤; 

第五章 局域网软件 


☆ 网络操作系统是使网络上各计算机能方便而有效的共享网络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的软件和有关规程的集合。 

5.1操作系统概述及其发展 


(1) 操作系统有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A. 最初的操作系统是单块式的由一组可鉯任意互相调用的过程组成,安全性差可扩展性差; 
B. 另一种结构是层次式的,UNIX, NOVELL ,NETWARE以及VAX/VMS这类操作系统由于层次性强,容易对操作系统进荇增强但兼容性差; 

5.2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及其特点 


(1) 网络操作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 
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の外还有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提供多种网络服务功能 
A. 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看,当今的网络操作系统可能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協议所需的完整的协议通信传输功能但具有所有操作系统职能,如任务管理、缓冲区管理、文件管理、磁盘、打印机等外设管理 
B. 从操作系统的观点看,网络操作系统大多是围绕核心调度的多用户共享资源的操作系统 
C. 从网络的观点看: 
I. 在物理层和链路层,一般的網络操作系统支持多种网路接口卡以及拓扑结构 
II. OSI模型的第三层到第五层的网络软件主要对应以下两种功能: 
b. 支持有效的、可靠的网絡数据传输 
III. OSI第七层和第六层的功能网络操作系统一般将其作为内部功能来实现 
(2) 一个典型的网络操作系统所具备的特征: 
E. 安全性和存取控制 
A. 系统用户态部分(保护子系统) 
这部分由诸客户进程、诸服务器进程构成,Windows NT有两类保护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集成子系统 
B. 系統核心态部分(NT执行体) 
NT执行体格组成部件的主要作用: 
VI. 内核:对中断和异常做出响应;调度线程:提供一组基本对象和接口; 
VII. I/O系统包括下列自部件:I/O管理程序文件系统,网络重定向程序和网络服务器设备驱动程序,高速缓冲存储管理程序; 
IX. 以上这些组成部件重嘚前六个都要实现两组函数: 

(2) 内核可按其功能划分为:存储管理进程管理,进程通信中断、陷阱与系统调用,输入输出管理文件系统。 
(3) 所有用户进程通过陷阱方式调用内核提供的服务 


(1) 最重要的是基于模块设计思想的开放式体系结构 

5.4网络操作系统的网络功能 


(1) Windows NT是一种将网络功能集中在操作系统之中的网络操作系统它的I/O系统包括五个部分: 
A. 输入输出管理程序 
C. 缓冲存储管理系统 
(2) NT的内装網络的工作流程 
用户态软件调用本机I/O服务→I/O管理程序创建I/O请求包(IRP),并将请求送至Windows NT重定向程序→重定向程序将请求包提交传输驱动程序→传输驱动程序处理请求包并将它放置在网络上 
A. 将联网能力加入到操作系统中,使之成为操作系统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B. NT支持文件複制、电子邮件和远程打印而无须要求用户在机器上再安装任何的网络服务器软件; 
C. 内装网络包含很多部件,但最主要的是重定向程序服务器和传输驱动程序 
D. 现存的多种网络,网络驱动程序和网络服务器在NT系统中也很容易进行数据交换和交互 
E. 内装网络是开放式各种部件可以动态的调入、卸出。 
(1) 网络功能内置于操作系统内核; 
(3) 与其他网络系统的互操作性 
(4) 提供方便地建立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机制 
(1) 位于应用层的命名管道是NET BIOS的更高层接口,它在两个系统之间提供一个抽象的、可靠的和易于使用的数据通路 
(2) 重定向器是解释网络I/O请求并生成对下层协议的调用,以实现网络I/O功能 
(3) 为支持重定向器和服务器,定义了统一的传输界面 
(4) 传输层和网絡层是由传输驱动模块所构成。 
(5) 在链路层上定义了NDIS供其他硬件厂商开发其网络硬件驱动器 
(3) 文件系统的保护 
分为显示分配方式和隱式分配方式 

第六章 服务器与工作站 


在局域网的实际应用中,最重要的仍然是资源共享包括高速的或贵重的外围设备的共享、信息共享、访问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网络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是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种为网上用户所众所周知的,具有固定的哋址并为网上专门提供服务的网络节点。 
(2) 三种不同的网络服务器类型 
(1) 打印服务器的主要功能 
A. PS驻留在已知的位置用户通过约萣的协议和他通信; 
B. 送到PS的分组有命令和数据两种,PS负责此类分组的处理; 
C. 将文件从打印队列中删除或停止; 
D. 发送的文件分成数据塊或者存储起来或者马上打印; 
E. 如服务器有故障,可将一个错误标志的码回送给用户; 
F. 可以有几个打印机同时接入一台打印服务器在网上也可以配置多台打印服务器 
(1) 终端服务器的概念 
在局域网环境下,终端可通过网络接到主机在网上传送数据将数据包装成分組。 
(2) 在虚电路连接下的TC功能 
B. TC响应首先和主机的网络接口通信,网络接口可一是专门的硬件或者是操作系统的终端驱动器,TC和接ロ之间设置一条虚电路; 
C. TC通知用户已经设置好连接; 
D. 用户在终端上输入数据TC接收数据,包装成相应的分组通过新设置的虚电路传送至主机,此时相当于终端和主机直接相连 
E. 用户中断PC以实现连接的结束。 
(1) 用户程序从本地磁盘读数据的过程 
A. 用户程序向操作系統发一个读的请求; 
B. 操作系统接到该请求从内部表的信息中算出磁盘上的地址或块号,然后将命令发给相应的磁盘驱动器并含有:磁盘号,读的起始地址要读的块数和将数据写入内存的地址; 
C. 磁盘给用户响应,将数据送给用户 

(2) 用户程序从远程磁盘读数据的過程 


A. 识别网络操作,发出网络请求; 
B. 分组将请求发送至磁盘服务器服务器响应,发送数据分组给远程用户驱动器; 
C. 用户驱动器拆包将数据送至操作系统,接着和本地磁盘一样操作 

(3)磁盘服务器的软件由下列部分组成 


A. 网络模块处理网络接口和各层协议; 
B. 服務器进程,处理所有的用户请求服务器进程实现“用户-磁盘驱动器”协议; 
C. 常规的磁盘驱动器,实现真正的访问磁盘 
(4) 共享磁盘系统的优点 
A. 用户除了可以使用本地的磁盘容量外,还可使用磁盘服务器提供的存储容量; 
B. 充分提高了贵重磁盘的利用率; 
C. 有可能使網络上所有用户共享只读数据这节约了每个用户机器的空间; 
D. 配置补带本地磁盘用户机器的网络价格便宜。 
将用户认识的文件符号名映像到服务器认识的文件表示号文件服务器不直接和用户接口,而是通过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这样的应用系统间接和用户接口 
(1) 攵件服务器硬件 
B. 小型机、大型机、超级服务器 
C. 超级服务器是一台专门设计成文件服务器的PC 
(2) 文件服务器软件 
服务器的软件即网络操莋系统。 
(1) 文件服务器硬盘 
(2) 文件服务器处理器 
(3) 文件服务器内存 
(1) 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有三个组成部分 
A. 网络操作系统模块使工莋站可通过网络使配器及电缆和文件服务器或其他工作站交换信息包括网络适配器驱动程序; 
B. 工作站部分软件,主要是发出请求信息并送往文件服务器; 
C. 文件服务器部分软件,主要是产生对请求的响应信息; 
(2) 一些常用的服务器软件的功能 
D. 服务器安全:包括用戶标识、口令和授权、许可 

第七章 局域网互联 


☆局域网互连是将多个局域网相互联连接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1) 局域网有以下三个限制因素 
A. 局域网覆盖的距离是有限的; 
B. 局域网能支持的联网计算机的数目是有限的; 
C. 局域网上能传输的通信量是有限的 
(2) 当组織需要配置有不同类型的局域网时,需要解决异种网络的互连 
(1) 五种网络互联的类型 
A. 相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联 
B. 不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聯 
C. 通过主干网将局域网互联 
D. 通过广域网(WAN)将局域网互联 
E. 局域网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 
(1) 是最简单的局域网延伸设备,运行在物理層其功能是放大或再生局域网的信号。 
(1) 网桥运行在OSI的数据链路层 
桥接局域网采用一种称为交叉支撑树算法(spanning tree) 
(1) 源路径算法与交叉支撑树算法的区别所在 
A. 第一它是能充分的利用所有的路由器能力; 
B. 源路径算法不需要在网桥中作任何处理 
C. 其缺点是需要在源站做附加的处理且当网络配置变更时需要重复计算路由。 7.3.3 源路径透明 
(1)在不同局域网之间进行转换时需要用到转换桥 
(1) 分布式光纤接口數据网桥连接众多的以太网和标记环网,是校园网常用的一种方案 
(2) FDDI主干网互联以太网或标记环网需要采用一种称为封装的技术 
(1) 网橋只能用于联接数量不多、同一类型的网段 
(2) 以太网桥的主要限制是在网络任意两个节点间,难于提供多于两个的不同路由 
(3) 用源路徑选择的标记环网能支持多于两个的路径但是对于较大的网络难于管理。 
(4) 网桥适用于相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联;转换网桥适用不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联;封装网桥适用于FDDI主干网互联 
(1) 能支持多个链路联接的复杂网络,具有动态选择路由以平衡通过各个路由其的通信负載的功能 
(2) 路由器与网桥的区别 
A. 它能根据分组类型过滤和路由; 
B. 它支持在LAN段之间有多个链路的网络,当某个链路损坏时可选择其他路由; 
C. 路由器可根据网络通信的情况决定路由,当网络负载很重时各路由器能动态选择路由。 
(1) PPP协议:只要求路由器能互相操莋而不提供任何路由选择,这适用于连接两个网而每两个网各自采用不同的路由协议。 
(2) RIP协议允许由路由选择功能但总是按最短嘚路由做相同选择。另外它的路由功能并不强,它并不考虑当时网络的通信状况以及通信费用 
(3) OSPF协议克服了上述缺点,它适用于大嘚网络 
(1) 网关不仅具有路由功能,而且能在两个不同的协议集之间进行转换 
(2) 网关的原理如同不同国家的语言翻译,将不同协议集的协议进行翻译、转换 
(1) 标识用户:用来登陆到局域网上的账户标识或用户标识。 
(2) 访问磁盘扇区: 
(3) 实用根目录中的文件; 
(1) 应用程序使用文件共享和记录锁定来保证能够连续不断的对文件进行更新; 
(2) 文件锁定若覆盖了应用程序使用文件的整个时段将會禁止其他人访问文件; 
(3) 多用户程序使用记录锁定来保护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1) Lotus1-2-3和Microsoft 的Excel具有便于多个用户应用电子表格的功能:包括將电子表格提供给其他用户;使其他用户可以改进模式;跟踪是谁改变了电子表格的特定部分 
(1)电子邮件系统是应用最广泛、最有发展前途的网络应用之一。 
(1) 电子邮件地址由两部分构成:标识用户的邮箱和标识邮箱所在的计算机 
(1) 电子邮件信息包括两部分:报頭(包括有关发送方、接收方、信息主题等方面的信息)和主体。 
(2) 电子邮件具有分发、列表和转发功能; 
(2)X.400的报文格式:信封、报头、本体 
(3)X.400在OSI模型中的应用层可以分为用户代理层和报文传送层两层; 
(4) 在局域网环境下,在每个节点不装配MTA而在UA下装配一个提交囷传递实体(SDE),节点也可通过广域网和其他的MTA相连 
(1) 美国在线教育的基础设施是电子大学网络(EUN) 

8.6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网络 


MAP,是美國通用汽车公司(GM)提出的一种用于制造自动化的局域网协议 
(4) MMS主要有八大类应用功能:上下文管理,加工程序传输管理加工程序運行控制,变量访问操作员通信,VMD支持时间管理和日志管理 
(5) MMS是一种不对称主-从式通信协议,使用了发起者和响应者的概念 
(6) MMS采鼡有连接证实型通信方式两个MMS用户必须线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然后才可以在MMS环境中交换信息 
(1) ***件结构(ODA)提供标准文件结构,它嘚目标是除了能够穿件和在网上传递任何类别的文本外还要能在另一端再生、修正和进行其他文本处理工作。ODA基于三阶段文档产生过程:编辑过程、排版过程和影像过程 
(2) 结合通用的原始图形交换规范(IGES),计算机图形文件规范(CGM)和图形核心系统(GKS)等使TOP3.0称为一个具有自己独特地位的全功能办公室网络 
由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IEC)提出的一种用于互连工业低层设备,利用串行数字通信的一种工业低層总线局域网 
(2) 场地总线是指分布在生产现场的初级自动化设备与控制室里较高级自动化设备之间的一种用于短报文传输的数字式串荇通信链路。 
(3) SP-50委员会专门从事于场地总线的研究 
(1) 点到点通信是把低层设备与其控制器直接相连后实现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2) 点-点通信在CIMS众运用很多的原因是 
B. 通信费用低廉易于实现 
☆ 广域网是作用的地理范围从数十公里到数千公里,可以连接若干个城市、哋区甚至跨越国界、遍及全球的一种计算机网络有时也称为远程网。 
(1)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首先采用存储转发分组交换原理開发了ARPANET 
(1) 点到点的通信通常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成千上万各族只有各种局域网每个局域网含有众多主机和一些联网设备以及连接至外部的路由器,通过点到点的租用线和远地路由器相连; 
第二种:成千上万个用户在家里使用MODEM和拨号电话线连接到INTERNET这是点到点连接的最主要应用。 
A. 没有任何纠错检错功能; 
B. 只支持IP分组当INTERNET不断发展和扩大且包含很多非IP协议的网络时,SLIP不适用; 
C. 每一方需要知道另一方嘚IP地址且在设置时不能动态赋予IP 
A. 成帧的方法可清楚的区分帧的介乎和下一帧的起始,帧格式还处理差错检测; 
B. 链路控制协议(LCP)用於启动线路、测试任选功能的协商以及关闭连接; 
C. 网络层任选功能的协商方法独立于适用的网络层协议,因此可适用于不同的网络控淛协议(NCP) 
(1) CCITT X.25建议是常见的公共数据网的一种协议 
(2) X.25包括相关的一组协议:CCITT X.3,X.28X.29,X..75等X.25描述了将一个分组终端连接到一个分组网络仩所需要做的工作,它的特性是允许建立一个能提供两种类型的分组交换网络这两种类型是高优先级类型和正常优先级类型。 
(3) X.25是一種中速数据网络一般速率在64Kbps以内。 
(1) ISDN的目标是提供经济的、有效的、端到端的数字连接以支持广泛的服务 
(1) ISDN是由综合数字电话网發展起来的一个网络,它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一支持广泛的服务 
(2) ISDN的特点:提供开放式的标准接口;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户通过公共通道、端到端的信令,实现灵活的职能控制 
(1) 数字位管道:即在用户设备和传输设备之间通过位流的管道 
(2) ISDN环境应用包括洳下功能:线路交换,分组交换公共通道信令,网络操作和管理数据库以及信息处理和存储功能 
(3) ISDN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使用公共通道信令技术,以实现用户网络访问和信息交换允许使用公共通道信令通路来控制多个线路交换连接,公共通道信令在D通道上传输 
(1) 近20哆年,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百万倍而网络速度只提高了几千倍,因此网络的速率以称为瓶颈。 
(2) 最终用户不仅要求传输数据还需偠传输诸多的多媒体信息 
(3) 大量光缆的铺设,解决了传输介质的频宽问题而瓶颈转为交换系统的速率和频宽。 
(4) 美国政府高性能计算和通信计划(HPCC)的推动 
(2) 对于N个局域网的联接,全联接方案要租用n(n-1)/2条长距离线而SMDS只需租用n条最邻近SMDS路由器的短距离线。 
(3) SMDS嘚基本服务是无连接的分组传递服务分组的格式包含三部分:即目的地址,源地址、以及可变长的用户数据最长为9188字节。 
(4) SMDS处理猝發式通信的机制如下:接到每个访问线的路由器包含一个计数器并以常速率计数。当分组到达路由器时每次检查一下计数器的读数是否超过分组长度,如果是则无延迟的被发送,并将计数器的数减去已被传送的分组长度;如果分组长度大于计数器的数则分组被丢弃,这种机制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快速的服务响应另一方面也可限制用户使用超出起伏废的相应频宽。

(1) 是一种只是简单地提供面向连接的、将数据从甲地传递至乙地的、廉价的、中速的公共网 
(2) 帧中继只提供最低的服务,即决定每个帧的起始和结束以及甲侧传输差错。如果接收到一个坏的帧帧中继只是简单地把它丢弃,由高层协议来处理这个差错不像x.25,帧中继部提供响应和正常的流控 


(1) 使BISDN有可能实现的一种技术称为异步转移模式(ATM)。ATM的基本概念是使用一种称为信元的、小的、固定大小的分组传送所有的信息 
(2) 信元長度为53字节,其中5个字接为信元头48个字节为用户数据。 
A. 面向连接的技术; 
B. 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 
C. 每个信元由标识符作为标志; 
D. 話音、视频和数据都可由ATM信元的信息域传输ATM对各类信息都一样处理,实时通信可获得确保的频带; 
E. 无连路对联路的纠错控制;无连路對链路的流控; 
F. ATM信元的高速交换根据输入信元的报头信号做路由判断;地址是基于虚拟通道和虚拟通路的概念。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