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乡镇设有乡村旅游产品设计部吗?

专项精准扶贫
大余:乡村旅游开启脱贫致富新捷径
中共大余县委书记
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
访问次数:
发布时间:
文章分享:
&&& 大余县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开发新路子,开辟了一条&建基础、美生态、惠百姓、早脱贫&的扶贫新模式。上半年全县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97.8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亿元,旅游创汇660.2万美元,均同比增长20%以上。全县3.5万余人直接或间接受益,其中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达1800多户7000多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0%以上,户均增收近3万元。
&&& 一、树立&乡村旅游﹢&理念,四种模式助推旅游扶贫全面发展
&&& 依托大余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特色农业等优势资源,全县乡村旅游遍地开花,示范点达23处。
& & 1.乡村旅游+爱国主义教育,以&红色游&促扶贫。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先后规划建设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陈毅隐蔽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洞长岭会议旧址、池江改编旧址等红色景点,促进旅游业持续升温。截至2015年9月止,全县红色旅游累计接待游客33万人次,同比增长68.5%;红色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60%。红色旅游吸纳当地群众直接或间接就业1200余人,其中贫困户288户,年户均收入1.8万元。
&&& 2.乡村旅游+生态文明建设,以&景区游&促扶贫。高标准打造提升了丫山旅游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天华山高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河洞温泉漂流等旅游景区,共帮带贫困户680多户。其中丫山旅游风景区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目前首家且唯一一家5A级乡村旅游点景区,开放以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00余万人次,旅游创收逾10亿元,惠及周边1000余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00多户,通过土地流转、林地流转、建设施工、景区就业、农家旅社、农家乐、乡村导游以及农产品销售等多个途径,年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
&&& 3.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游&促扶贫。将牡丹亭文化、古驿道文化、理学文化、佛教文化、钨都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融入旅游,规划建设了牡丹亭文化公园、梅关古驿道、新城周屋理学文化旅游新村、左拔围屋古村落、青龙赤江阳明心园、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青龙元龙畲族特色村寨等文化旅游景区,共帮带贫困户380户。新城镇以周屋为核心,开发融理学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农庄和景区住宿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项目。青龙镇以元龙畲族村、赤江阳明心园、河南农家乐新村建设为重点,打造以畲族文化、阳明文化、乡村民俗体验、果园采摘为主的特色畲寨,每个周未接待游客达300余人次,当地100多户贫困户通过&保底+提成+务工&的方式,户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
&&& 4.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游&促扶贫。按照&一乡一品牌&、&一村一优势&、&一庄一特色&的思路,着力发展花卉观赏、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皮筏冲浪、池塘垂钓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县级主要打造了大龙山乡村旅游点、现代农业示范园黄龙核心区乡村旅游点、浮江双田&三月三&乡村旅游点、青龙河南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旅游点等,每个乡镇也打造了1-3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县现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市级11处,市三星级农家饭馆5家,星级农家旅馆近百家,带动惠及近千户农户参与乡村旅游,贫困户就达480多户。浮江乡整合&天籁人家&旅游新村、双田&三月三&乡村旅游点建设园林度假园,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2000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万元,惠及当地130余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6户。
&&& 二、强化&全县一盘棋&意识,四项措施凝聚旅游扶贫强大合力
& & 1.规划先行,政府推动。坚持规划先行,聘请国家顶级规划队伍,修编全县旅游整体规划,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如牡丹亭文化公园项目,网上公告吸引13个国家顶级规划设计队伍,经过初审、复审和民主投票,确定和完善建设方案,确保了景区定位准、标准高。县级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由分管县领导任组长的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全县11个乡镇相应成立了由&一把手&亲自抓的领导机构,制定了详细易操作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任务分工和时序进展,确保旅游扶贫产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扶贫办、旅游局、林业局、国土局、城建局、金融工作局、工商局、交通运输局和县委农工部等相关单位强化协调、管理和服务,对旅游扶贫产业给予项目、资金、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保障。
&&& 2.整合资金,多方投入。制定出台各种扶持政策,推动形成&政府+投资商+金融机构+农户&的多主体、多渠道投资体系。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今年上半年筹措近亿元用于乡村旅游精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000万元用于旅游宣传推广和旅游产品展示等,投入500万元开展特色小吃评比推广活动,等等。组建一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围绕旅游扶贫产业开展项目招商,精心包装策划项目,今年上半年已达成意向性协议6个。县金融局和各金融机构开发了一整套旅游扶贫产业小额贷款政策,提供一定额度的无需担保贷款,浮江乡&三月三&景区就是通过这项政策得以启动运作。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村、贫困户,采取以资源入股、产业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既得到股份分红,又加快了旅游扶贫项目的建设运行。
&&& 3.完善配套,合力保障。从设施、营销和环境三个方面完善配套,打好&组合拳&。设施方面,完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游客集散中心、服务中心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打造星级农家乐、农家宾馆等,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营销方面,按照&七个一&(即一套整体的策划方案、一部高水平的旅游宣传片、一首大余县歌、一句形象的大余宣传口号、一本高质量的旅游宣传画册、一个高水平的游客集散中心、一个人人会讲的大余故事)的标准,提升旅游知名度;环境方面,围绕&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目标,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对国道沿线重点路段、市容环境开展&三整治三提升&工作,提升旅游满意度。
&&& 4.培养人才,创优服务。围绕乡村旅游发展,着力培养乡土人才。整合&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阳光培训&等资源,以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对在乡村旅游点从事讲解员、厨师、餐厅和客房服务,以及在农家旅馆、农家乐从业的贫困户,进行全面系统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同时,强化对景区周边农民的乡村旅游和环境意识教育,营造和谐亲善的旅游环境。
&&& 三、发挥&致富主引擎&作用,四大实效凸显旅游扶贫致富捷径
&&& 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有效拓宽当地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增收渠道,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 & 1.贫困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整合支农惠农资金,将旅游扶贫与新农村建设、土坯房改造、交通、水利、农业开发、产业扶持等工作有机结合,在全县58个贫困村建设道路34.8千米、水渠46.4千米、桥梁16座、文体设施61套,并按乡镇现有人口每人每年40元的标准建设环境保洁设施,各贫困村基础设施有效完善,乡村面貌明显改观。
&&& 2.贫困户收入水平不断增长。旅游扶贫从七个方面,为全县近2000多户贫困户带来稳定收入:①土地流转收入。每亩年收益600-900元;②林地流转收入。每亩年收益18-30元;③临时建设用工收入。通过参与建设景区公路、水渠、度假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每人每天收入不低于80元;④固定公益岗位收入。通过担任景区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清洁员、保安员、服务员等,月人均收入可达1600元以上;⑤开农家旅社收入。通过为热爱农家体验的游客提供农家旅社,每间农房每天可收益100元;⑥开农家餐馆收入。通过到农家餐馆、农家乐当服务员、保洁员、帮厨员,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⑦销售农副土特产收入。通过售卖特产小吃、旅游小商品,或为度假酒店和农家餐馆供应生猪、鸡鸭鹅和青菜等农产品等,每年户稳定增收1.5万元以上。
&&& 3.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旅游扶贫产业&一业兴、百业旺&,带动餐饮业、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包装销售、民俗工艺品开发、客运业等蓬勃发展,促进贫困村、贫困户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副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景区周边出售的农特产品,如茶叶、板鸭、芋荷、酸枣糕、花生吧、多味花生、笋干、小鱼干、杨梅青梅等,售价比之前普遍高出30%-50%,有的竹木工艺品售价甚至是以前的2-3倍,农产品价格的提升使贫困村、贫困户直接受益,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 4.群众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旅游扶贫产业使贫困村、贫困户拓宽了眼界,增强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一些乡村尤其是景区周边的贫困村、贫困户,积极开展创评&文明礼仪村&、&文明礼仪户&活动,邻里更加和睦,卫生习惯、待人接物、文化教养等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一些乡村民俗文化,如吉村的旁牌舞、右源山歌、香火龙、青龙龙狮涧传统武术、新城周屋的理学文化、左拔的采茶舞、黄龙的舞狮等都得到传承发扬,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大余乡村旅游景观收费标准 - 建筑 - 十堰网
咨询电话:
> 企业资讯
大余乡村旅游景观收费标准
&&& 大余乡村旅游景观收费标准-赣州园中园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以承接园林景观为主,专业对城市居住小区、别墅区、公园旅游区、工厂、酒店及会所等室内外园林景观从事美化设计与诗意的环境营造。乡村旅游景观 小区园林景观设计项目要拥有良好景观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在进行绿化种植时应为创造一个清新疏朗、自然简洁的开放型生态绿地,即以疏林草地、配合适量的灌木、地被以及配合人造微地形营造植物景观。采用疏密相间的手法布置利用植物的不同形态,形成起伏有致,收放有序的天际线和林冠线。通过不同品种植物的搭配,形成春花烂漫、夏日浓阴、冬季有绿的丰富植物景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项目中大量使用乡土树种,效果好、易生长、好管养的植物。少用、甚至不用难管养、无遮阴效果、难移植的植物,如棕榈科植物、胸径很大的大树等,“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式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乡村旅游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乡村旅游景观内容&乡村旅游景观 & &&大余乡村旅游景观 & &&大余乡村旅游景观收费标准&&&&【纪念“三个90周年”】 江西大余:红色基因带火乡村旅游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央视网消息(记者 袁育堃)&大余整编&旧址是江西省一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留下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成为了大余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如今的大余,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拥有了&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大余丫山等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1927年10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到达大余县城。朱德、陈毅在大余县用一个星期时间对部队进行组织整顿,这就是著名的&大余整编&。通过整编开创了思想教育、组织整顿、军事训练三者结合起来的先河,为整党、整军积累了最早的经验。
  乡村旅游发展有了&大余模式&
  站在新的起点,大余县没有让红色资源沉睡,而是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此推动城市转型和带领乡亲致富。
  &没想过家里的老房子也能成金饽饽,一年有7000多元的租金收入!&在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黄龙镇大龙村,村民罗光斌和丫山景区签订了租房合同,将老房子改造成了民宿,加上夫妻俩在景区务工的工资,家里一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
  目前,大龙村八成村民从事乡村旅游,许多贫困户捧上了乡村旅游的&金饭碗&,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大龙村是大余县依托乡村旅游龙头景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成功案例。利用龙头景区的辐射效应,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多岗位就业、开设农家旅馆餐馆等途径实现创业就业,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寻求城市转型中,大余紧紧牵住了乡村旅游的牛鼻子,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为城市转型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去年以来,大余县以建设&旅游名县&为目标,发掘&红、古、绿、黑&旅游资源,投入2.5亿元,在每个乡镇都高起点规划建设了1至3个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百花齐放、百景争艳&的喜人态势。
  目前,全县建成乡村旅游点20多个,成功打造出全省首个5A级乡村旅游点丫山乡村生态园和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今年上半年,该县接待旅游观光人数超过173.75万人次,同比增长34%;实现旅游总收入逾8亿元,同比增长32%。
  此外,大余县还大力提升生态品质,护住青山绿水。大力推进&河长制&&路长制&,章水国家湿地公园入围2017年度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成功创建了9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和36个市级生态村,获评&江西省生态文明十佳示范县&。
编辑:唐诗颖
责任编辑: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大余: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精准扶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年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大余县主动策应“旅游强省”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扎实推进旅游扶贫,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从“扶贫”到“富民”再到“强县”三位一体,从“农家乐”到“乡村旅游”再到“乡村度假”并向“美丽乡村生活”华丽转身的大余乡村旅游共享发展之路。
近年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大余县主动策应&强省&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扎实推进旅游扶贫,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从&扶贫&到&富民&再到&强县&三位一体,从&农家乐&到&乡村旅游&再到&乡村度假&并向&美丽乡村生活&华丽转身的大余乡村旅游共享发展之路。去年,该县建设了22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成功打造出17个开放景点,大余县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目前,该县贫困人口收入的38.5%来源于乡村旅游。高位推动,形成&一股力&把旅游扶贫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的重要引擎,坚持全县一盘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超常推进。一是组织有力。实行&一把手&工程,县、乡均成立了由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旅游扶贫开发工作。各乡镇都设置了乡村旅游管理办公室,实现职能、机构、编制、职数、经费&五个到位&,同时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充分吸纳群众、发动群众、富裕群众;将旅游扶贫工作纳入该县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和专家对各乡镇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发建设进行考评打分,对乡村旅游工作先进单位进行重奖,对排名倒数第一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扶持给力。出台《大余县乡村旅游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大余县&产业扶贫信贷通&实施方案》等20多个政策文件,涵盖旅游用地、旅游扶贫示范点建设、旅游扶贫创业奖励等方面扶持政策。从2015年起,每年安排旅游扶贫专项经费6000万元,并逐年递增;对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旅游食品、旅游手工艺品等乡旅配套产品的贫困户,县财政给予每户1至2万元的设备采购补贴。三是融资有方。将秀美乡村建设、交通、水利、农业开发、产业扶持、土地流转奖补等各项涉农资金打包运作,共同用于旅游扶贫。与各大银行沟通协调开发一整套旅游小额贷款政策,对发展乡村旅游给予一定额度的无需担保贷款。同时,还组建了县旅游投资公司进行融资,探索推行动产抵押、权益抵押、林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门票和经营管理权抵押六种融资担保形式,着力解决乡村旅游资金难题;探索采用PPP、BT等模式,引入社会资金、民营资金参与景区建设。四是宣传有势。打响大余乡村旅游扶贫品牌,吸引游客,积聚人气。项目带动,串成&一条线&大力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旅游扶贫精品项目,着力打造&百里乡村旅游扶贫长廊&。一是全域化规划。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和建设。聘请国内外资深的旅游策划机构进行总体策划,高标准、高起点、大手笔整合和布局全县旅游资源。二是项目化布局。规划建设了牡丹亭文化公园、国家湿地公园、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黄龙花木产业旅游示范园、大龙山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河洞温泉漂流、天华山高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梅山红色旅游景区、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等12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同时,在每个乡镇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1至3个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旅游扶贫示范点,形成了&百花齐放、百景争艳&的喜人态势。目前,全县建成开放乡村旅游点17个,成功打造出了全省唯一一个5A级乡村旅游点丫山乡村生态园,还有黄龙花木产业园、新城周屋等2个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三是多点化建设。在旅游扶贫示范点打造上,扎实推进乡村旅游点、精准扶贫点、党建工作示范点等一批&多点合一&精品示范点,重点打造了乡愁体验型、产业观赏型、山水游乐型、民俗文化型、红色基地型、遗迹探究型六种类型的旅游扶贫示范点。同时,坚持连点成线、以点带面推进旅游扶贫景点开发,立足现有11个乡镇22个旅游扶贫示范点,以路串点、以路联景,串联红色旅游文化带、特色农业产业带、生态养生度假基地和民俗文化廊道等&红、古、绿、黑&特色项目、特色景点,打造&百里乡村旅游扶贫长廊&。丫山乡村生态度假村项目入选2016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6个景区(点)和29家农家乐列入2016年赣州市国家扶贫试验区建设计划。产业联动,开辟&一条路&把乡村旅游作为&带一接二连三&的综合性富民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有机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特别是立足于增强产业对扶贫的&造血&功能,在乡村旅游谋划、建设、管理和制定政策时,均充分考虑、吸纳和倾斜贫困户,主要采取景区(公司)+旅游合作社(协会)+贫困户、旅游公司+贫困户、旅游协会+贫困户、景区(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贫困户五种捆绑模式,帮助贫困户获得自主经营、劳动务工、土地流转、资产入股、资金入股、特产销售六个方面的收入。目前,旅游扶贫已成为该县最直接、最稳定、最全面、最持续、最生态的脱贫致富新路径。一是依托旅游开发,帮助贫困户参与经营,流转田土,发展种养,入股分红,获得稳定收入。结合土地确权、林地确权,引导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流转田土、林地,贫困户每亩田土年收益1000元以上,每亩林地年收益500多元,景区景点门票收入的10%补助给土地流转户。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为度假酒店和农家餐馆供应生猪、鸡、鸭、鹅和蔬菜等农副产品30多种。贫困户通过扶贫补贴资金或&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贷款,集中捆绑给合作社、龙头企业或旅游公司经营运作,贫困户不掏一分钱就可以定期按比例分红。2016年,共落实1.79亿元&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为贫困户发展产业。二是依托旅游公司,引导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就地转移,就近就业。旅游公司与政府签订合同,在景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对贫困户实施&四个优先&:贫困户优先参与建设景区公路、水渠、度假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优先担任景区的管理人员、乡村导游、清洁员、保安员、服务员等;优先支持发展经营农家餐(旅)馆、农家超市;优先安排到景区内及周边的农家餐(旅)馆、农家乐当服务员、保洁员、帮厨员。三是依托电子商务,帮助贫困户推广旅游项目,销售土特产品。打造了&互联网+乡村旅游电商示范基地&,建设了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孵化园、电商交易馆、大余乡村旅游020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城乡互动,绘就&一幅画&坚持乡旅扶贫与易地搬迁脱贫、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土坯房改造、农村垃圾处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同谋划、同部署,绘就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新画卷。一是着眼建设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结合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强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大余县荣获&2015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称号。二是着眼提升乡村文明,弘扬新风正气。注重转变贫困户落后的思想观念,培育文明乡风,让贫困户既鼓了&钱袋&,更富了&脑袋&。坚持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深度挖掘&周程&理学、牡丹亭故事、百年钨都、千年驿道、南安九城、佛教等传统文化精髓,激发人文正能量,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从思想上立下&去穷志&。加强对农户的接待礼仪、卫生习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开展创评&十佳媳妇&&十大好人&&五好家庭&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农户的综合素养,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正气。三是着眼引导创新创业,激发脱贫活力。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疗养健等旅游要素,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创业平台,吸引外出农民工以及各类&创客&回乡创业,投资建设乡村旅游点以及发展餐饮、住宿、绿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等配套旅游,逐渐形成集游览、商贸、流通于一体的各类旅游综合体。目前,该县共打造109个旅游扶贫产业基地,新发展农家旅馆350家,农家饭馆586家,带动该县直接或间接劳动就业数3.5万人。
(作者系大余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彭颖姣]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江西大余 乡村旅游撬动“美丽经济”
  来源:江西省政府网站  作者:
  江西省大余县位于赣南地区西南角,借助乡村旅游,大余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不仅如此,在2015年全国品牌推介暨旅游项目投融资大会上,大余县还荣获“中国最美绿色旅游生态名县”和“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两项大奖。
  全民齐心,集众智兴办旅游
  经过几年的培育,大余旅游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发展势头日趋红火。在此基础上,该县适时提出把乡村旅游当作“带一接二连三”的大产业来抓。
  打铁需趁热,大余借势掀起了一股全民兴旅的热潮。岁末年初,以“发展15问”为主题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拉开帷幕,课题“旅游活县”备受关注。同时,还面向全社会汇集民意民智,其中涉及乡村旅游方面的“金点子”就达500多条。
  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每年50万元递增至1000万元,每个乡镇成立乡村旅游办……大余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政府主导下,大余在全民参与中凝聚共识,在奋进中形成合力,为乡村旅游的崛起积蓄了力量。去年, 该县旅游总收入和全年接待人数由2011年的5.32亿元和80.1万人次跃升到11.29亿元和171.23万人次。三年间实现翻番,其中,乡村旅游的贡献占六成。
  百花齐放,留住了最美乡愁
  “第一高峰天华山、神秘的东庄纸造纸作坊、纯粹的畲乡风情、引人垂涎的原生态美食……这深山里的少数民族村落给我留下了太多回忆。”从大余内良乡李洞畲族村回到广东南雄,自驾游游客朱晓倩便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美妙的旅程。
  大余以“一乡一品牌”“一村一优势”“一庄一特色”的新思路,整合全县红色、古色、绿色乡村旅游资源,聘请国家级规划设计队伍,把乡村地域生态、文化、民俗原汁原味地展现在游客面前。据县旅游局局长廖晓初介绍,该县借鉴工业经济抓项目的经验做法,精心挑选了大龙山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国家湿地公园、黄龙花卉苗木核心区等一批好项目重点打造。同时,实行多渠道投入。政府筹措近3000万元用于乡村旅游精品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了一支专业招商小分队,重点围绕乡村旅游招商,目前已经达成意向性协议6个。如今,该县一批以传统文化、红色经典、乡村民俗体验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客人前来观光游玩。
  产业齐兴,农民享发展红利
  “没想过家里的老房子也能成_金饽饽_,一年有7000多元的租金。”近日,黄龙镇大龙村村民罗光斌和丫山景区签订了租房合同,加上夫妻俩在景区务工工资,一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大龙村是该县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目前全村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到村民总数的80%,其中有20多户贫困户捧上了乡村旅游的“金饭碗”,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大龙村是大余县依托乡村旅游龙头景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成功案例。利用龙头景区的辐射效应,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多岗位就业、开设农家旅馆和餐馆等途径实现创业和就业,增加收入。
  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 大余走上了一条依托旅游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去年,该县还被列入赣州生态休闲旅游扶贫区,有7个旅游扶贫重点小镇和62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列入旅游扶贫“十百千”工程。
  此外,大余还通过建立绿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和花卉苗木核心示范区发展休闲农业,扶持周屋芋荷、南安板鸭等乡村旅游特产企业,摸索出农旅融合、旅游商品制造销售等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使6000余人依靠旅游脱贫致富,享受到乡村旅游发展“红利”。
创行合一旅游规划设计院 官方微信
上一篇:下一篇:
热门推荐: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一站式规划设计院,专业从事  ,拥有甲级资质。"十年磨一剑"经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累计!
Beijing a combin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