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阳属于安徽算南方还是北方方

『安徽泗县属于哪个市』相关搜索
(C) 列表网&琼ICP备号-12&琼公网安备08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池州山区先秦到两汉皆为越人聚居地.doc.doc 10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10 &&
池州山区先秦到两汉皆为越人聚居地.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目录池州 2池州山区先秦到两汉皆为越人聚居地 9周笃文先生在安徽被所谓“徽学”界蒙了 22池州市域内何时建置石城县? 25《水经注》有关“石城”部分疏正 28贵口的贵字有必要加个“鱼”字意符吗? 31梁代所设南陵郡县新考 33池州名胜三《志》校点整理后记 55秋江雁影临川梦 游子归宗费踅旋(续) 61一个三百五十年多年的误会 82明明池道,何以“徽”名? 85杏花村与梅龙镇 86如何增强志书适用性 88关于地方志资料工作的几点思考 91断代之轻,难承资政化民之重 94池州——皖江上最古久的濒江郡城万里长江过海门关亦即安徽宿松小孤山与江西彭泽彭郎矶之间的狭窄断面后,进入其下游,也进入安徽境内之所谓“皖江”,在其南岸座标东经116°33′至118°05′,北纬29°33′至30°51′区境北濒长江与安庆市隔江相望,东与铜陵市、芜湖市毗邻,东南与黄山市交界,西南与江西省、接壤。的西北边陲。於越国从勾践开始,曾一度以武力称霸中原。战国中期,楚国打败并击毙於越国勾践之后六世的国王无彊、尽取越国占领的春秋时代吴国故地后,越王“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皆朝服于楚”,这一带应为不载于史册的某越人诸君、王的“土司国”。当时,池州东部乃至今安徽境内青弋江、水阳江流域的丘陵和河流冲击平原地区都是吴故地,这在《春秋·左传》上所载的吴楚相争的战事上可以管窥,后来成为秦汉时的春谷县地。但从后来秦汉两朝在皖南立县的情况看,楚人为威慑镇服那些争立后的越遗族诸王君们,在山区的河谷平原和山口的吴越故地边境甚至进入越故地的边缘地区建立了一批单纯的军事基地(戍)以驻扎军队,其中有田有地的勉强适于华夏化的楚人居住的地方,这些军队的将士逐渐繁衍后代,收纳部曲,建起城邑如后来的黟、歙、泾、宛陵等县。在池州范围内,大概就是为镇服九华山周边这个(或若干位)滨江的争立后的王(君?),东南部楚人设置了陵阳这个戍城,镇守在青弋江上游的“淮水”(今称清溪河,尾部已于1959年筑坝建成陈村水库,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皖南旅游经济区的进程中,改称“太平湖”)之北、九华山南的山口地带。屈原正外于楚威王、怀王两代君王打败越王无彊之后不久的时代,他在被楚怀王放逐后,就曾到达过陵阳,《哀郢》中他沉痛地诘问:“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而在沿江的春谷县到作为青弋秦皇朝对越人“弃弗属”,同样未实行有效统治。两汉时山口期,开始是淮南王国及其后身庐江国势力幅射范围,汉景帝平七国之乱后,是朝廷直属的庐江郡江南诸县名义上的辖区,却未对山区有效治理;到武帝时代,可能又是原处今浙江温州的瓯越王国和福建福清一带的闽越王国政治移民的放逐“保留地”,山区人口骤增,汉皇朝将原楚国建立的监控震慑越人的陵阳城邑升级建成陵阳县,连同庐江郡江南五县(芜湖、春谷、泾、歙、黝)划归新设置的丹阳郡管辖,实际上却视山区为未化之境,朝廷命官“足迹所未到”,任随越人“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却利用山口河谷冲击平原上的城邑和沿江军事要塞对越人实行禁锢封锁,使这一带越人文化及其身份认同仍然停滞定格于“周朝”。三国鼎立,孙吴正式称帝后,诸葛恪用非常手段逼越人下山归顺,将四万越人壮丁编入军队,才终结作为越人“保留地”的历史,汉族移民才陆续进入。历史地理界权威人士认定:西晋之初原位于牛渚(采石)之下的石城县沿江上迁到彭泽县和春谷县(时称阳谷县)之间,填补濒城邑设置的真空地带。南北朝时期,随着汉人大量南迁并逐渐习惯适应南方山区生存环境,池州一带汉族人口增多,加上在历次南北战争和南朝内部战乱中表现出来的战略地位,到萧梁皇朝初年,江南贵长池水(今秋浦河)和清溪河两河入江口之间、深水季节实际上濒江的十里长岗古南陵戍上,建起南陵郡县治,南陵郡领石城、南陵二县;到陈朝,南陵郡城又是北江州州镇所驻,南陵郡领南陵、石城、故冶、定陵、临城五县。直到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派遣他的儿子杨广为统帅,发起“平陈之役”,陈朝北江州南陵郡的军民进行了抵抗,隋军先于江北岸击破陈军拥有战船六百余艘的水寨,后渡江拔除南陵郡城,擒其守将许翼,撤销北江州、南陵郡,将南陵郡所辖南陵、石城、故冶、临城、定陵五县并入南陵一县,还隶宣州。矗立在池州城西的十里长岗上的南陵郡城在隋军铁蹄下夷为废墟鬼城。这一历史进程,大致起自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至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历两朝计86年。隋皇朝在平陈之役后,不到三十年就在骄奢淫逸的杨广手里垮台。天下群雄竞起,逐渐归顺于原为唐公的唐皇李渊。而李渊为抚慰他们,将历史上本为一郡之地甚至一两个县的地方,都作为自东汉以来的直属朝廷下的第一级行政区划赏赐给这些英雄豪杰,让他们都来过一下当朝廷方伯——刺史的瘾,所谓“权置州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猷州刺史左难当升为宣州总管府总管,奏请朝廷设置池州这一刺史州,管秋浦(隋开皇十九年割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Anhui Province
皖,江淮,上江
所属地区:
下辖地区:
等16个地级市
13.96万平方公里
6912万人(2015年)
8874亿元(2008年)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4°54′~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
著名景点:
地标建筑:
黄山,长江,淮河
地域名人:
地方特产:
,,,,,,,,,
知名产业:
煤炭,钢铁,汽车制造,酿酒,家电,农业
知名企业:
淮北矿业,淮南矿业,马钢,,古井贡,口子窖,
电话区码:
邮编区码:
行政类别:
地方方言:
车牌代码:
气候条件:
下辖地区:
等16个地级市
13.96万平方公里
6912万人(2015年)
著名景点:
地方特产:
徽墨,宣纸,屯溪绿茶等
行政类别:
电话区码:
邮编区码:
地方方言:
赣语,吴语,徽语等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自然地理/安徽省
安徽省是中国目前34个省级区划之一。位于腹地,是中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中下游,东连、,西接、,南邻,北靠。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全省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本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黄山安徽大地,既兼跨中国大陆南北两大板块,又位近
的衔接之处,无论是地质发育历史、地层发育、岩浆活动、地壳变质,还是构造活动,构造体系,多处多有
所别,尤其是南北差异明显,矿产种类较多。地貌类型比较齐全,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台地、平原。各类型所占比例,对生产来说,比较适当。山地、丘陵、台地、平原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3%、14.0%、13.0%、49.6%(其余8.1%为大水面),极有利于以农耕为主的农、林、牧、渔、副各业的全面发展。境内河流众多,河网密布。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300余条,总长度约1.5万公里。自北向南依次属淮河、长江、钱塘江3大水系。淮河干流和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穿全省,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南部山区。
在安徽省境内,淮河干流属中游河段,长江干流属下游河段,钱塘江属上游河段。大小湖泊有580多个,总面积35万公顷。其中,0.67万公顷(10万亩)以上的大型湖泊14个,666.7公顷(万亩)至0.67万公顷(10万亩)的中型湖泊37个。湖泊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沿岸,其中长江水系湖泊面积25.3万公顷,占安徽全省湖泊总面积的70%左右;淮河水系湖泊面积9.7万公顷,占安徽全省湖泊总面积的30%左右。安徽省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具有地形复杂,成土母质多样,水热条件变化大的特点,加上农耕历史悠久,导致了土壤类型多种多样。根据1979年开始的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安徽省共有5个土纲,8个亚纲,13个土类,34个亚类,111个土属,218个土种。5个土纲分别是铁铝土纲、淋溶土纲、潴育土纲、半水成土纲和人为土纲。13个土类分别是红壤、黄壤、黄棕壤、黄褐土、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石质土、粗骨土、山地草甸土、砂姜(礓)黑土、潮土和水稻土。土地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45%,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二十二位。安徽省地处于中国南北方的过渡之处,气候上的南北过渡特征十分明显,且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岗地兼备,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而使植物和动物资源十分丰富而多样。
历史沿革/安徽省
(前16世纪-前11世纪)的开国君主汤曾经短期定都在北部的,当时安徽大部份居民并非华夏族,而是后来融入汉族的东夷。末期,前278年,楚国的郢都(今湖北荆州)被秦国攻占,于是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前224年,大将项燕被的王翦60万大军击败,前223年,寿春陷落,楚国灭亡。前221年,秦国完成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计划。安徽大部分地区属于九江郡(寿县),北端属于泗水郡和砀郡。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在今安徽灵璧县的垓下之战中败给刘邦,自刎于乌江(安徽和县)。刘邦建立汉朝。时东瓯国举国迁到(今庐江、舒城一带)。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不久病死,寿春归属军阀(亳州人,三国中魏国的实际开创者)。期间,从4世纪开始的几百年间,几支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国北方相继建立政权,南方则一直保持着汉人的王朝。安徽北部成为南北方对峙的前线,战火不断。383年在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东晋之间展开的淝水之战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次战役。 (581年-618年)统一了中原。经过短暂的混战,唐朝 (618年-907年)建立政权,并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和平和统一。安史之乱中,北部淮河地区遭受战火蹂躏。唐末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从河南经安徽和县渡长江入皖南,到福建、广东,后经安徽攻长安,天下大乱,藩镇割据,不久唐朝灭亡。后期,北方的崛起。1127年以后,安徽北部的淮河再次成为南北对峙的前沿:北方的和南方的南宋。1161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出兵伐宋,在今安徽马鞍山采石大战失败。1234年,金亡于帝国。1276年,蒙古人攻占南宋京城杭州。安徽全境归元朝。1368年,()在南京建立明朝,把蒙古人赶到塞外。明朝时期称直接隶属于首都(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明朝洪武初年建都南京应天府,以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等14个府级单位(注:明朝时期的直隶州与府平级,有别于低一级的散州)为直隶,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明朝永乐初年迁都顺天府(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于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直隶于南京的地区被称为南直隶,简称南直。自宣德三年(1428年)以后,全国统分为两京、13布政使司。两京是京师(即北直隶)和南京(即南直隶)。备注:明朝有两个首都:北京和南京。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迁都北京,但朱棣迁都时,并未取消南京的首都地位,而首都辖区为朝廷直辖,故称直隶,明朝就有两个直隶地区,分别为南直隶和北直隶。至于南京六部,那是齐备的,六部都有,是明朝政府的一个备份。这样,万一猝然变生,北京朝廷覆灭,则南京朝廷就可以马上行驶政府职能了。说南京无吏部,这是不对的。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就曾经担任过南京吏部尚书。皖南事变1645年,的八旗兵攻占天京(),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1667年,又将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安徽省会设在安庆,驻有安徽巡抚以及安徽按察使。管理安徽民政的江南左布政使则长期寄驻江宁府(南京),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也一并迁来安庆。至此,安徽省界基本稳定下来。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南部是其主要粮食和军事基地,在的湘军和陈玉成的太平军惨烈的反复拉锯战过程中,安徽南部的绝大部分人口死亡,经济文化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今天当地人口主要是战后从河南、湖北迁来,文化习俗改变很大,并从此退出富裕地区的行列。成立之后,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蚌埠兴起。1926年北伐占领安徽。1937年全面爆发。安徽成了日本人、汪精卫政权、国军和中国共产党的新四军势力交错的地方。1940年在安徽发生国共冲突的。抗战期间,省会一度迁到立煌县,即今天的金寨县。1946年日本投降后,政府把安徽省会从安庆迁往合肥。1948年到1949年,安徽是国共内战期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1949年成立后,安徽一度以长江为界分为皖北和皖南2个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合并。省界有小幅的调整:徽州的婺源县划归江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 在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安徽省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达到500~600万人,占灾前人口3446万人的18.37%,其比例居中国各省的第一位。当时的省委书记曾希圣因此被调职。&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安徽的农村和城市改革也逐步开始。在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进行,农村市场逐步放开;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科技兴农”方针被提出,乡镇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兴起。日,安徽农民秘密将土地公开,创造性地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使得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结果是,1979年粮食比上年增长6倍,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的5年粮食总和,农业获得大丰收。与此同时,安徽省肥西县、来安县也开始试验包产到户。&  1980年,全省开始推行企业经营责任制,并改革工资制度和奖金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企业“”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善。&1982年1月,中共中央总结经验,发出了《》,肯定了安徽的做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推开。安徽农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安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行政区划/安徽省
安徽省地图共有16地级市,44市辖区,6县级市,56县,省会合肥市。,总面积11408平方公里,下辖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巢湖市和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全市总人口752万人。&,总面积8522.58平方公里,下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全市总人口534万人。&,总面积2725平方公里,下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和濉溪县,全市总人口201万人。&,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下辖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和墉桥区,全市总人口588万人。 ,总面积9775平方公里,下辖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及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三区,全市总人口900万人。&,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下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和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四区,全市总人口343万人。,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下辖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五区和凤台县、寿县以及毛集综合实验区,全市总人口210万人。&,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下辖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凤阳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全市总人口431万人。&,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下辖舒城县、霍山县、金寨县、霍邱县、及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叶集试验区和金安区、裕安区两区,全市总人口668万人。&,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下辖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含山县和居巢区,全市总人口384万人。&,总面积5988平方公里,下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和弋江区、三山区、镜湖区、鸠江区四区,全市总人口222万人。&,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下辖当涂县、和县、含山县和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全市总人口219万人。&,总面积1.54万平方公里,下辖桐城市、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和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个区,全市总人口604万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下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全市总人口154万人。&,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下辖铜陵县、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全市总人口70万人。&,总面积12340平方公里,下辖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和宣州区,全市总人口275万人。&,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下辖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全市总人口147万人。备注:原巢湖市已于2011年8月被拆划分至合肥、芜湖、马鞍山管辖。
地理概况/安徽省
地形地貌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1)淮北平原。(2)江淮丘陵。(3)皖西大别山区。(4)沿江平原。(5)皖南山区。 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文状况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14.9度至119.8度与北纬29.4度至34.6度之间。主要河流分属、、三大水系。北部地区境内,有一小部属废,一小部属沂沭泗流域的水系。总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6.69万平方公里(包括废黄河470平方公里、复兴河163平方公里),水系6.6万平方公里,水系6500平方公里。 其水文特征变化明显。夏季普遍水源充足,为丰水期。冬春季水量明显减少。对当地的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气候条件安徽省日0~10cm土壤相对湿度分布安徽地处南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区,以类型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所以大陆性气候不明显。除少数年份外,一般寒期和酷热期较短促。全省年降水量在750─1700毫米之间,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等特点。淮北一般在900毫米以下,江南、沿江西部和大别山区在1200毫米以上,1000毫米的等雨量线横贯江淮丘陵中部。山区降水一般随高度增加,黄山光明顶年平均雨量达2300毫米。从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安徽省雨量比较适中,一般年份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雨热同季,并具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加上多样的土地类型和丰富的森林、动植物和水产资源,适应农林牧渔业的多样化发展。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的气候明显。若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那么我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2个月,夏冬各4个月,冬夏长,春秋短。因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淮北冬长于夏,江南则夏长于冬。季节的开始日期,春夏先南后北,秋冬先北后南,前后约差5─15天,春季差别最大,夏季差别最小。 &4、5月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南北相互争雄,进退不定,锋面带南北移动,气旋活动频繁,天气气候变化无常,因此,时冷时暖、时雨时晴是我省春季气候的一大特色。春季气温上升不稳定,日际变化大,春温低于秋温,春雨多于秋雨。3、4、5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38%,自北而南增大。江南雨季来得早,全年雨量集中期在4、5、6三个月,沿江西部、屯溪、祁门一带春雨甚至多于夏雨。春温低、春雨多,特别是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对早稻及棉花等春播作物的苗期生长不利。秋季,除地面常有冷高压盘据外,高空仍有副热带暖高压维持,大气层结比较稳定,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秋季9─11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20%左右,南北差异不大。因此,安徽省各地常出现夹秋旱和秋旱。少数年份,在夏季风撤退和冬季风加强过程中,气旋、锋面,带来的秋风秋雨,对秋收秋种不利。&梅雨天气期最长为(1954年)达57天,梅雨量超过正常年份降水量的1─2倍,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等年,由于梅雨期很短或者空梅,造成了严重干旱乃至百年未见的大旱。可见梅雨量的多寡与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极大。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是雨带由南而北缓行的结果。我省夏雨集中的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大,6、7、8三个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3─60%。沿江、江南春、夏雨量几乎相当,江淮之间夏雨占40─50%,淮北大多数地区占50%以上。夏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需水量大,夏雨集中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过于集中,雨量过大,则易出现涝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危害。人口民族人口统计2003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1.15‰,比上年降低0.0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20‰,比上年上升0.0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95‰,比上年降低0.08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410万人,常住人口6163万人。省内民族主要为,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7.6万人,占0.63%。少数民族主要为族,此外还有、、、等52个少数民族。
自然资源/安徽省
动植物资源扬子鳄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最为珍贵。矿产丰富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5种(含普通建筑用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9种,非金属矿产79种,水气矿产2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204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20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发规模较大的矿产有、、、、,已形成能源、建村、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础产业,是国家级的材料工业基地和华东的能源供应基地。两淮煤田(淮南、淮北)是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原煤4677.77万吨。全省发电量为319.3亿千瓦时。&土地肥沃安徽休宁安徽全省耕地422万公顷,林地329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长江、淮河分别流经安徽416公里和430公里,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水资源充足安徽省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属钱塘江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淮河流域。长江自江西省湖口进入安徽省境内至和县乌江后流入江苏省境内,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安徽南部,在省境内416公里,属长江下游,流域面积6.6万平方公里。安徽省共有湖泊500余个,总面积为1750平方公里,其大型12个、中型37个,湖泊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积为1250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72.1%。主要有、黄湖、泊湖、、菜子湖、白荡湖、破罡湖、石塘湖、武昌湖、升金湖、巢湖、南漪湖和石臼湖等。其中巢湖面积390平方公里,为全省最大的湖泊,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安徽省地下水在淮河平原和沿江平原最为丰沛,占全省地下水总储量的78%,尤其淮河平原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26.6%,而地下水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55%,即73.89亿吨/年。而皖西、皖南两个丘陵山区和江淮之间台地丘陵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但地下水储量仅占22%。
政治/安徽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历届领导职务姓名任期职务姓名任期皖北区委书记曾希圣2.01皖南区委书记牛树才2.01皖北区行署主任宋日昌0.03皖南区行署主任魏明52.08皖北区行署主任黄岩2.08省委会书记曾希圣6.07省人民政府主席曾希圣5.03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2.02省人民委员会省长黄岩1955.03~文革初期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1962.02~文革初期中共核心小组组长李德生1.01省军管会主任钱钧8.04省委第一书记李德生3.12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3.12省委第一书记宋佩璋7.06省革委会主任宋佩璋7.06省委第一书记万里0.03省革委会主任万里9.12省委第一书记张劲夫2.04省人民政府省长张劲夫1.03省委第一书记周子健3.03省长周子健3.04省委会书记黄璜6.04省长王郁昭7.06省委会书记李贵鲜8.04省长卢荣景9.04省委会书记卢荣景8.08省长傅锡寿4.12省长回良玉8.10省委会书记回良玉9.12省长王太华0.01省委会书记王太华4.12省长许仲林2.10省委会书记郭金龙7.12省长王金山7.12省委会书记王金山0.05省长王三运1.12省委会书记张宝顺5.06省长省长李斌3.03省长王学军5.06省委会书记王学军2015.06~省长李锦斌2015.06~
经济发展/安徽省
概述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汽车、机械、家电、化工、电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2015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2005.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45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34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206.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2:51.5:37.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9%。人均GDP35997元(折合5779美元)。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2647.9亿元,占GDP比重由上年的57.3%提高到57.5%。全年财政收入401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54亿元。安徽省各市GDP(2015年)排名城市gdp总量(亿元)增长率/%城镇人均收入(元)农村人均收入(元)1合肥560010.5%32080158902芜湖245710%21600-3安庆16208%24815116184马鞍山13609.5%30950139205滁州13139.3%21750110006蚌埠128010.5%21600-7阜阳1267.48.6%2171582138宿州12359.7%2177581479六安11677.1%20378835410宣城9709.1%25000- 11亳州9507.5%22500753012铜陵93010%25057-13淮南788.180.01%261701040014淮北7654.5%256901003015池州5509.2%256421001716黄山5309.4%2360010900安徽县域经济GDP20强(2015年)名次城市gdp名次城市gdp1肥西551.811桐城227.12肥东481.712繁昌226.13长丰36113涡阳223.74无为355.614霍邱223.55天长291.315庐江221.16巢湖273.116萧县219.87当涂271.217凤台218.98怀远239.218蒙城216.79宁国234.119颍上205.410濉溪233.220芜湖196.5第一产业安徽农业历史悠久,从建国以来出土文物中发现的烧焦稻谷、炭化麦粒,盛酒陶鬲、酒杯,石制及铁制农具以及牛、马、羊等角骨的化石考证,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已在江淮这片土地上从事农牧业生产了。2014年,安徽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28.9千公顷,比上年扩大3.6千公顷,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142千公顷,扩大35.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88.4千公顷,减少13.6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65.2千公顷,减少19.9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62.1千公顷,扩大26.1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415.8万吨,比上年增产136.2万吨,增长4.2%。棉花产量26.3万吨,增长4.8%。
2014年,全省生猪存栏1585.3万头,比上年下降1.7%;全年生猪出栏3089.2万头,增长4%。肉类总产量414万吨,增长2.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98.2万吨,增长4.1%。禽蛋产量122.5万吨,下降1.6%。牛奶产量27.9万吨,增长10%。水产品产量223.7万吨,增长3.8%。第二产业安徽工业主要以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化工,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建材工业等为主。
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75.2亿元,增长0.1%,其中国有企业增长4%,股份制企业下降0.8%,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6.1%,中小企业增长5.8%,民营企业增长4.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13个利润超50亿元的行业,合计实现利润1463亿元,增长6.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2.4%。第三产业&2015年,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2396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08.0亿元,进出口总额488.1亿美元。全年新增贷款3389.7亿元,直接融资2980.3亿元,新增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7家。旅游总收入4120.2亿元。全年实外商直接投资136.2亿美元,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8968.9亿元,对外投资9.7亿美元。
交通便利/安徽省
公路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71万公里。高速公路客运异军突起,零担和大件、集装箱货运满足了不同的运输需求。以合肥为中心,城市为枢纽,内联乡村,外联省际的客货运输网络初步形成。货运量逐年增长,大件运输生产初具规模。自1986年以来,累计投资18791万元,建成黄山、安庆、芜湖等地市级汽车客运站14个,建成桐城、金寨、蒙城等65个县级汽车客运站,建成货运站20个和社会公用型汽车站65个。使旅客乘车环境、运输生产条件大为改善。&铁路铁路线主要有、、、、、、等。建设西安至南京铁路,形成横贯安徽的国家东西铁路通道,根本提高安徽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建设铜陵至九江铁路,与沿江既有断头铁路连接,构成贯穿整个长江沿岸的沿江铁路通道。动工兴建京沪高速铁路(安徽段),形成高速铁路客运专用通道,逐步实现京沪线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分线进行,根本解决现有京沪铁路运能不足的矛盾。对既有(安徽段)进行电气化改造,增建津浦铁路淮河复线桥(即津浦铁路K831线路所至蚌埠站第二线),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益;建设宁芜复线,配合铜九铁路贯通沿江铁路通道;建设水家湖—蚌埠复线,局部改造皖赣线和宣杭线,适应芜湖大桥开通后分流路网运量和新增运量的要求。开展黄山—金华铁路、安庆—景德镇铁路等重要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水路疏浚合肥—裕溪口航道,形成合肥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尽快实施蚌埠复线船闸工程,早日扭转现有船闸闸底过高造成的碍航、滞航状况;实施沙颍河复航工程,恢复郑州—阜阳—淮河的水路运输;建设芜太运河,形成芜湖—太湖—上海的水路运输捷径。开展引江济淮涉及航运问题的相关研究工作。改造芜湖港现有集装箱码头,增建10万TEU集装箱码头,构筑安徽省集装箱中心港;建设芜湖散装水泥专用码头,形成皖南水泥铁水联运通道;扩建、改造马鞍山港9号码头,扩大件杂货和集装箱吞吐能力;建设池州港泥州港区一期工程,形成池州港新的散货、件杂货兼集装箱作业区;改造安庆港五里庙一期工程和19号、20号码头,增加件杂货、集装箱和散货吞吐能力;建设枞阳水泥专用码头,构成江北水泥生产基地的运输配套系统;扩建铜陵港磷矿码头和硫矿码头,适应铜陵市相关工业企业发展需要。&民航主要民用机场为:、、、 ,另外正在兴建合肥和池州九华山旅游机场。完成黄山机场扩建工程,形成国家旅游干线机场;完成空军蚌埠机场迁建工程,建设支线民用航站;建成阜阳机场供油工程,实现机场功能配套。开展合肥机场候机楼扩建工程前期工作。要千方百计增加民航航线和航班密度,尽快解决空中交通瓶颈问题,改善投资环境。同时围绕“两山一湖”旅游大力发展支线航空。管道运输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设省内支线管道,实现安徽省管道运输“零”的突破。根据安庆石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南京—安庆输油管道的前期工作。交通枢纽重点建设、芜湖、、阜阳、安庆、黄山等中心枢纽,抓紧黄山等火车站建设,同步改造建设全省市级公路快速客运站。地铁名称备注合肥地铁建设中(通车时间:日)芜湖地铁建设中(通车时间:2020年10月)阜阳市轨道交通筹建中安庆地铁规划中淮北地铁规划中马鞍山地铁建设中(通车时间:日)徐州地铁S3号线萧县段规划中南京地铁S2号线马鞍山段建设中南京地铁S3号线和县段建设中南京地铁S4号线滁州段建设中南京地铁S8号线天长段规划中淮南地铁规划中铜陵地铁规划中蚌埠地铁建设中(通车时间:日)广德地铁规划中无锡地铁9号线广德段规划中杭州地铁宁国线宁国段规划中衢州地铁13号线黄山段规划中湖州地铁2号线广德段规划中常州地铁南庙线广德段规划中九江地铁池州线池州段规划中有轨电车宿州有轨电车规划中铜陵有轨电车规划中合肥有轨电车规划中芜湖有轨电车规划中
人口民族/安徽省
人口2015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49.1万人,比上年增加13.3万人;常住人口6143.6万人,比上年增加60.7万人。城镇化率50.5%,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2.92‰,比上年上升0.06个千分点;死亡率5.94‰,上升0.0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98‰,上升0.01个千分点。地区年末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比上年增长(%)全省6082.949.151.29合肥市769.669.101.31芜湖市361.760.671.30蚌埠市325.850.911.24淮南市237.567.901.25马鞍山市222.963.861.29淮北市215.959.761.23铜陵市73.878.681.10安庆市537.642.231.27黄山市136.347.001.26滁州市398.547.751.28阜阳市782.337.501.27宿州市548.637.431.27六安市572.541.441.25亳州市499.635.661.26池州市143.050.061.24宣城市257.449.321.26民族安徽省属少数民族散居省份,共有52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遍布全省各地,呈大分散、小聚居状态。淮河沿岸和豫皖接壤地区人数较多且集中,皖南人数较少而分散。
文化传承/安徽省
古老的徽州大地,明清时代的徽商曾叱咤商界300余年,又因徽商贾而好儒形成了父子同朝宰相的局面,“十户之家,无不诵读”。徽商的经济实力和政治背景,创造出灿烂的。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从实力上来看可以与山西商帮相抗衡。徽商,即徽州商人,始于南宋(1127年-1279年),发展于元(1271年-1368年)末明(1368年-1644年)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1644年-1840年)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600余年,称雄300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与徽商文化分不开,这也造就了徽商的本质——。徽商好儒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官的道路。徽商所在地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为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在商业活动中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利;讲究诚信,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徽商在致富后重视文化建设,捐资兴学,刻书藏书,培养子弟读书入仕,谋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国家的杰出人才。自明清以来,徽商以自身的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业绩——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成就,同时形成了一种儒商精神,树立了一代儒商的形象。徽商是我国古代商业的一次崛起,是商业文化的一次革命;徽商倡导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商业道德;徽商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商务理念。戏曲黄梅戏《女驸马》:因发源于湖北黄梅县而名。又称“黄梅调”,古称“采茶戏”。采茶戏,约形成于清康熙中叶,由黄梅人逃水荒带至皖西南,传人安庆一带,首先进入农村灯会,由一丑一旦演唱一些时兴小曲。其后,采茶戏在唱灯的基础上,增添了情节,以一丑一旦表演,或增加一老丑、一生角,是为“三小”阶段;最后,采茶戏受到青阳腔(池州调)高腔滚调的影响,变高腔的专用曲调为通用曲调,再将曲牌体的长短句唱词改为通俗的说唱体,即以七言、十言演唱,通称“二高腔”。黄梅戏主要人物:郑小娇、韩再芬、朱尧堃、程长庚 。: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泗州戏代表剧目:回娘家、拾棉花、打干棒、卖甜瓜、小二姐做梦;泗州戏代表人物:李宝琴、霍桂霞、陈若梅、李书君等。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庐剧在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音乐由原来的只以锣鼓伴奏改为丝弦伴奏,并增加了部分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在唱腔和表演上,剔除了某些京、庐混杂的表现手法,着重发挥了本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整理了《》、《双丝带》、《双锁柜》、《张太和休妻》等一批传统剧目,创作了《李华英》、《程红梅》等现代戏和民间故事剧《》;也培养了一批出色的青年演员。较有影响的剧目为《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花园扎枪》等。早期名演员有丁玉兰、孙邦栋、董少轩、张金桂、刘正元等。 当前活跃在舞台上的则有民间艺术家周小五、朱德顺、谷大妹、武道芳、孙晓云、魏小波、盛小五、汪莉、夏巧云等。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二黄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清初,徽剧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期,风靡全国。清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清代后期,京剧兴盛,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然流行。徽剧是一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是新安文化灿烂篇章的重要一页。饮食臭桂鱼安徽风味包括徽州、沿江、沿淮之地的菜点特色。是安徽菜的主要代表,其分布在原徽州(今黄山市)地域。皖南菜肴讲究火功。以善于烹制山珍海味而闻名,芡大油重,朴素实惠,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炖、煨而成,汤清味醇,原锅上席,香气四溢。徽菜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区和浙江西部。和江苏菜系中的苏南菜、浙江菜系较近。&徽州风味主要特点是:擅长烧、炖,讲究火功,并习以火腿佐味,冰糖是鲜,善于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用木炭火单炖、单火靠,原锅上桌,不仅体现了徽州古朴典雅的风格,而且香气四溢,诱人食欲。其代表菜有:“清炖马蹄”、“黄山炖鸽”、“”、“红烧果子狸”、“徽州毛豆腐”、“徽州桃脂烧肉”等。安徽其他地区的菜系沿江风味和沿淮风味,沿江风味,以芜湖、安庆地区为代表。主要流行于沿江以后也传到合肥地区。沿江风味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讲究刀工,注意形色,善于用糖调味,擅长红烧、清蒸和烟熏技艺,其菜肴具有酥嫩、鲜醇、清爽、浓香的特色。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鸡”、“”、“”、“毛峰熏鲥鱼”、“火烘鱼”、“蟹黄虾盅”等。“菜花甲鱼菊花蟹,刀鱼过后鲥鱼来,春笋蚕豆荷花藕,八月桂花鹅鸭肥”,鲜明地体现了沿江人民的食俗情趣。沿淮风味,以、宿县、阜阳等地为代表,主要流行于安徽中北部。沿淮风味有质朴、酥脆,咸鲜、爽口的特色。在烹调上长于烧、炸、馏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香炸琵琶虾”,“鱼咬羊”、“老蚌怀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安徽著名的风味菜点有:八公山豆腐、巢湖银鱼、五河大闸蟹、无为板鸭、毛峰熏鲥鱼、符离集烧鸡、淮北卤狗肉、萧县临涣羊肉、石耳炖鸡、方腊鱼、咖喱蚌肉、云雾肉、荠菜圆子、耿福兴酥烧饼、绿豆煎饼、蝴蝶面、太和板面、阜阳格拉条、定远卤老鹅、天长进贡甘露饼。高校安徽高校众多,而省会合肥更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省共计有985工程院校一所,211工程院校三所,本科以上数十所。位于安徽的较重要高校(本科院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于合肥的高校:、、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学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合肥炮兵学院、安徽新华学院。&
位于芜湖的高校: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皖南医学院。&
位于蚌埠的高校: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蚌埠学院。&位于淮南的高校: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
位于淮北的:淮北师范大学。&
位于马鞍山的高校:安徽工业大学。&
位于滁州的高校:滁州学院、安徽科技学院。&
位于阜阳的高校:阜阳师范学院。&&
位于安庆的:安庆师范学院。
位于六安的:皖西学院。&
其余本科院校:巢湖学院、黄山学院、池州学院、宿州学院、铜陵学院。
风景名胜/安徽省
黄山迎客松雄居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她以三奇、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奇异风采名冠于世。黄山所具有的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雄峻瑰奇、奇中见雄、奇中藏幽、奇中怀秀、奇中有险。黄山景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峨嵋之清凉、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衡山之烟云。景区内奇峰耸立,有36大峰、36小峰,其中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地跨市内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078平方公里。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黄山风景区自然景观秀丽,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素称黄山“五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黄山82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三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黄山旅游小贴士:&1、着装:黄山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青壮年游人春夏秋冬四季都适合来黄山作短期旅游,只需按时令着装,不必特地带许多衣物,停下时主要住宿点都有大衣出租。因景区海拔在1600米以上,气温比山下低8-10度年老体弱者和冬季来黄山的游人,可比居家时稍多带一些御寒衣物。2、住宿:如果决定到黄山住宿的第一天住黄山市,可以选择青年旅馆,就在汽车站边上,据说如果不住那里,也可以寄存行李。也可以选择住汤口,房价是20-70/天,条件还不错,服务很好。千万不要到达黄山脚下被人或司机拉去宾馆,会贵一倍的价格。3、交通:黄山的交通费用并不贵,做出租车一定要打表,不坐黑车,不去黑市,这个原则全国的旅游景点都通用。&4、饮食:风景区内吃饭、购物等价格都非常贵,建议在山下购买食品和矿泉水带上山。5、安全:登山以穿布鞋、胶底鞋、旅游鞋为宜,切忌穿高跟皮鞋、塑料凉鞋。黄山风大,夏季时有雷雨。不宜打伞,特别不宜撑带金属柄雨伞,易遭雷击。可买一件轻便塑料雨衣穿戴在身。黄山多石阶磴道,且有多处险段,登山时身体宜前俯,下山尤需缓步。途中边走边看即分散注意力,又易失足,故游人应铭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的游览原则。&九华山九华山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北纬30°。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天柱山天柱山安徽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将其列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寺院有一座,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经不为游人所开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还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2005年9月,经专家评审,国土资源部批准天柱山为国家地质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西递宏村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凤阳明皇陵太祖朱元璋即帝位以后,建都南京,而以临濠(今凤阳)为中都。中都始建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至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停建,由于兴建和使用的时间短暂,没有形成政治中心,但它在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思想,包括它城内的宫殿布局,却影响了明北京城的规划。明皇陵位于中都城西南7公里处,陵墓中安葬着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儿的遗骨。朱元璋出身贫寒,元至正四年(公元 1344年),其父母、兄嫂相继去世。朱元璋年仅10余岁,无力大办丧事,仅以“被体恶裳,浮掩三尺”之礼,安厝亲人。20多年后,朱元璋受封吴王,命故臣汪文等赴濠州修缮父母陵寝。洪武二年,他下诏在家乡兴建中都城,同时诏谕因旧陵之地,培土加封。洪武八年,罢建中都,又用中都余材,再次营建父母之陵。到洪武十二年,皇陵的总体格局基本形式,外有城垣,内有护所、祭祀设施;又在陵前竖起高大的皇陵碑和成双成对的石像生。&明中都城明中都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朱元璋诏以家乡临濠为中都。集全国名材和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罪犯等近百万人,经过六年的营建,到洪武八年四月,突然以“劳费”为由罢建。然而此时,一座宏伟豪华的都城已经屹立在凤阳大地之上。&中都建有内、中、外三道城。外为中都城,周长60余里,开9门。中为禁垣,周长15里多,开4门,曰午门、东华、西华、玄武门。城内有正殿、文华和英武两殿,文、武二楼,东、西、后三宫,金水河、金水桥等。正南午门外,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大社稷。中都城内外,还有城隍庙、国子监、会同馆、历代帝王庙、功臣庙、观星台、百万仓、军士营房、公侯第宅、钟楼、鼓楼等。《中都志》称“规制之盛,实冠天下”,历六百年余载,中都城内外建筑皆毁,仅剩皇城午门、西华门台基及1100米长的城墙,但观其旧址和遗物,仍可见巍峨壮观之一斑。&龙兴寺在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建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因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名刹之一。198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牛湖卧牛湖景区距安徽凤阳县城20公里,南与禅窟寺景区相依,西与韭山洞景区相接,总面积29平方公里。是以起伏的山峦、开阔的湖面、曲折的岸线以及平缓的泥沙滩为游览内容的景区。卧牛湖亦即凤阳山水库,因湖边一小山酷似卧牛而得名。它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1.5—2公里,水面面积11平方公里。水体深,水面阔,万顷碧波,静谧安宁,无纤尘污染,无乱声纷扰。湖上游艇如梭,渔帆点点;湖边山光水色,相映成趣;湖中竹岛引来百鸟栖息,构成鸟的天堂。登临一览,竹树茂密深秀,百鸟跳跃欢唱,是江淮大地上不可多得的绿岛。卧牛山三面临水,屹立湖边。山上怪石嶙峋,林树苍翠,登山可收湖的全景。每至傍晚时分,霞光满天,远山叠嶂,如在烟雾之中,此乃湖中双峰烟霞。卧牛湖景现为安徽省风景名胜区——凤阳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的主要景区之一。已建有游船码头,购置了游艇,开展水上游乐。卧牛湖正逐渐成为江淮一带水上游乐中心。&太极洞太极洞风景区位于宣城市广德县东北35公里处,正当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太极洞古名颇多,或称太极真境,或称广德埋藏,或称长乐洞。远在两汉时即已成为旅游胜地。宋明时声名益著,被视为人间奇景。为石灰岩溶洞,长5.4公里,由上洞、下洞、水洞、天洞组成。而且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构成一个险峻壮观、神奇绚丽的大洞天。现已开放19个大厅,160多个景点,其中最著名者为“十大景观”。所谓十六景观,即:太上老君、滴水穿石、槐荫古树、仙舟覆挂、双塔凌霄、金龙盘柱、洞中黄山、万象揽胜、太极壁画、壶天极目。它们大都以“物象’命名,睹名即可知其形。只不过有的以“单象”命名,有的以“群象”命名而已。如“太上老君”似白发苍苍,合掌诵经的老人;“槐荫古树”似树干挺拔、枝叶繁茂的古树;“仙舟覆挂”似底面朝上、高悬半空的小舟;“双塔凌霄”似上下倒置、基座入云的古塔;“金龙盘柱”似祥云缭绕、长龙缠裹的玉柱;“洞中黄山”似雄伟峻峭、秀丽奇幻的黄山。以上“六奇”即以“单象”命名。“万象揽胜”为太极洞最大厅“万象宫”的奇景,其景物荟萃,气象万千。“太极壁画”为太极洞回廊两侧石壁上的奇景,它像众仙聚会、雄师出征、沙场交兵、困兽争斗等。“壶天极目”为太极洞“壶天宫”钟乳石的奇景,其吊顶悬空,姿态万千。以上“三奇”即以“群象”命名。只有“滴水穿石”例外,其名揭示了兔形石上小孔的成因,是以“成因”命名。太极洞水洞亦为一奇,其水面开阔,可容小舟倘徉其间,任意东西。如乘小舟游水洞,只见洞壁上的奇石,在五色光的照耀下,灿若群星,使人有置身银河之感。水洞中最著名景观有“擎天玉柱”、“蝙蝠神蚕”、“悬关隘口”等,它们或以“单象”命名,或以“群象”命名,皆睹名可知其形。2004年2月,太极洞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太极洞外景物优美,古迹众多。景物有绵延起伏的山峦,野趣横生的竹海,鸡鸣狗吠的村舍等。古迹有东汉刘秀避难的“卧龙桥”,三国吕蒙发令的“将军台”,北宋涤砚的“涤砚池”,南宋岳飞明志的“剑峡石”等。
著名特产/安徽省
名酒是我国八大名酒之一,产于毫州市。古井贡酒是用古井泉水酿造而成,其井系遗迹,井水堪称甘露,呈乳白色。由于井水天然味甜,酿成的酒颜色清澈如水,香纯如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同时它还具有润喉止渴、通胃解劳之功能,是我国宴请国内外嘉宾之珍品。产于,系浓香型白酒。口子酒酿造历史悠久。据传,战国时期,宋国迁都相山,就大量酿造。口子酒历时千年,素有“名驰冀北三千里,昧占江南第一家”之誉。口子酒人口昧道甘美,酒后心悦神恰,素有“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美誉。名茶黄山毛峰:中国极品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黄山。黄山毛峰外形美观,每片茶叶约半寸,绿中略泛微黄,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酷似雀舌,全身披白色绒毫,为其他名茶所不及。黄山毛峰是历代皇帝点名要的贡品茶。1949年以后,也一直作为我国外事活动中馈赠国宾的礼品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黄山市黄山区。因其品质超群,人称“尖茶魁首”,冠以地名,故名“太平猴魁”。因每朵茶都是两叶抱一芽,芽长藏而不露,有“两刀夹一枪”之说。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和奖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中国著名的工夫茶。主要产地为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默县等地。素有“茶中英豪”和“群芳最”之称。“祁门红茶”品质优异,制造工艺精湛。条索紧细,色泽乌润,汤色红艳,饮之醇和,回味隽厚。国际上称之为“祁门香”。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名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信誉。: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中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中国传统名茶,简称“屯绿”,有“绿色黄金”之誉,是皖南地区数县绿茶的统称。因黄山辖清县和相邻县的绿茶旧日均在屯溪茶市总经销转口,故称之为“屯溪绿茶”,是黄山市大宗出口产品,也是我国炒育中出类拔革的品种。:以其优异的品质、独特的风格、峻峭的外表已跻身于全国名茶之列,因其外形扁平如宝剑而得名。 &徽州漆器主产于黄山徽州。盛产国漆,以国漆作原料,掺以绿松石、丹砂、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制成漆器。徽州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现代产品继承了传统细嵌螺甸漆的风格,髹漆打磨推光,需经几十道工序。成品图案花纹瑰丽,光彩夺目。人立其上,不见漆损;沸水茶杯置其上,不伤漆面丝毫。漆器色泽艳丽多彩,有天蓝、墨绿、淡绿、奶油、铁锈红、朱砂红以及淡紫、洁白等品种有镶嵌、刻漆、描金绘彩、磨漆、堆漆五大类。产品有挂屏、台屏、屏风、炕几、书橱、果盘、花瓶、电视机柜、啤酒橱等,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及东南亚各国,享誉甚高。芜湖铁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芜湖市特有的品,原名“铁花”。吸取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等工艺技法,以低碳钢作原料,以铁代墨,以锤代笔,经过出稿、剪、砸、烧打、上漆蜡、上框等工序和“打活”、“钻活”等工艺,精致成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等各种艺术品。其特点既有国画、水墨画之境,又有强烈的艺术立体感,黑白分明,苍劲凝重,被称为“巧夺万代所未有”。徽墨徽墨主产于黄山屯溪、、绩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创始人为南唐制墨名家奚超和其子奚延珪。以松为原料,经过点烟、和料、压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致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馨香浓郁、造型美观、防腐防蛀等,宜书宜画,既畅销国内,又远销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尤其是“超顶漆烟墨”更是珍品中精品。宣纸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始产于唐代,因生产于宣城泾县而得名。其主要采用皖南山区的青檀皮和砂田稻草为原料,经过揉、蒸、浆、水捞、贴烘等18道工序、100多项操作过程精制而成。其特点质地细薄、绵韧、洁白、紧密,不蛀不腐,搓折无损,润墨性强,尤以耐老化、拉力强及不变色而被称为“纸中之王”、“千年寿纸”,是古今中外书画艺术的珍贵载体。据史载,早在明年间(),就远销欧洲。地处宣城泾县的中国宣纸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宣纸生产基地,“红星牌”宣纸曾两次获国家金质奖,是国家出口免检商品。2002年8月,宣纸被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正式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域产品”。宣城泾县被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它是我国“”中第一个获此保护的产品。
社会事业/安徽省
居民收入2015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3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3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7234元;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75元。教育2008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8个,在学34982人。普通高校93所,在校生80.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1.2%,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88万人。普通高中782所,在校生133.7万人。普通初中3181所。科学截至2015年末,全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0.4万人。科研机构4093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1025个。2015年从事研发活动人员18.7万人。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32亿元;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96%。全省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21个,省级(含重点)实验室106个,部属(含院属)实验室51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7家,其中国家级30家。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6个,其中国家级4个。有高新技术企业3157家。2015年,全省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05项。受理申请专利127709件,授权专利59039件。年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2.6万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2491项;成交金额190.5亿元。实施15个科技重大专项,新建国家级研发机构18家,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5人,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93个。被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体育事业足球:安徽三川足球俱乐部&篮球:安徽文一篮球俱乐部、安徽江淮闪电篮球俱乐部、东部陆军篮球俱乐部
赛事:宿州国际网球公开赛医疗卫生安徽历史上具有名医多、御医多、医学著作多等特点,历代名医千余人,御医、官医百余人,存世医学著作500余种,形成徽州新安医学、建安医学、西园喉科等独具特色的地方医学流派,涌现出以亳州华佗为代表的建安医学,在中国中医史上具有极为重要地位。
2014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24838个,其中医院96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02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757个,其他卫生机构86个。全省卫生技术人员26.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4.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2.7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2.67亿人次。对外交往截至2015年,安徽与美国马里兰州、韩国缔结为姐妹省州、友好省道,安徽省友城关系总数达78对,同时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种联系,与外国150多个科研院所、产品研发和培训机构、各类学校等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外国70多个友好组织建立了交往关系,与东南亚、美洲、欧洲、大洋洲的近200个华侨华人社团组织及500多位侨界知名人士建立了联系。民风民俗自唐代以来,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吉诞日)前后,佛教徒和当地工商界都联合举办盛大纪念活动,远近朝山拜佛者和游人纷至。1983年制度恢复,至1989年共举办7届。1989年庙会为期1个月,举办各种活动12项。&大型的佛事活动有:百岁宫金堂佛像和无瑕真身开光仪式、水陆法会、纪念金地藏(金乔觉)诞辰1294周年法会、祗园寺传授三坛大戒和佛教禅宗二祖慧可法师道场地址证会等。联谊活动有首届中国四大佛山联谊会、海内外高僧大德座谈会等。&
历代名人/安徽省
时期人物古代、曹操、管仲、周瑜、华佗、张居正、刘安、刘伶、徐达、朱权、年羹尧、朱棣、朱淑真、朱温、朱友贞、曹植、曹真、曹丕、杨光先、曹霸、陈抟、老子、庄子、闵子、鲍叔牙、蹇叔、毕昇、朱能、英布、吴敬梓、方以智、曹洪、包拯、桓谭、文翁、桓荣、范滂、左慈、陈阿娇、陈婴、周景、、桓伊、桓温、左光斗、吴长庆、吕蒙、鲁肃、夏侯霸、桓玄、刘惔、马其昶、陈武、蒋钦、夏侯惇、张乐行、薛综、戴逵、夏侯渊、夏侯玄、耿询、陆建章、戴本孝、方腊、胡仔、吕本中、吕祖谦、胡舜陟、汤和、文钦、汪华、李绅、司空图、崔白、杨行密、、罗愿、吕夷简、张孝祥、高太后、张耒、何敬容、汪伦、张籍、杜荀鹤、陈翥、刘长卿、、李公麟、梁红玉、鲁宗道、、程敏政、汪机、邓愈、马秀英、何震、刘福通、郭子兴、胡惟庸、常遇春、冯胜、傅友德、沐英、蓝玉、廖永忠、廖永安、薛显、金朝兴、丁德兴、李善长、陈德、胡大海、顾时、许国、耿再成、郭英、吕公弼、龚鼎孳、耿炳文、沐天波、仇成、华高、赵普胜、陈德、郭兴、冯国胜、吴祯、韩政、程大位、张德胜、王希吕、何文辉、郑用、陶安、乐韶凤、齐杰、汪之瑞、戴名世、查士标、萧云从、张子明、张英、方苞、胡宗宪、姚鼐、齐之鸾、张潮、刘大櫆、梅文鼎、王贞仪、孙逸、缪大亨、汤鹏、弘仁、曹振镛、戴震、叶天赐、、张廷玉、凌廷堪、梅清、刘铭传、许褚、王蕃、孙家鼐、刘馥、、甘罗、李鸿章、袁大化、曹仁、聂士诚、桓范、丁奉、丁汝昌、庞勋、姚莹、钱澄之、方士庶、方东树、巴慰祖、梅庚、汪士慎、吴敬梓、汪道昆近代陈独秀、、张恨水、朱光潜、陶行知、刘开渠、邓稼先、杨文会、、孙大光、韩伯棠、周学熙、卫立煌、周馥、吴汝纶、王亚樵、李经方、、徐树铮、柯庆施、杨月楼、孙多森、戴安澜、张治中、李克农、黄纬禄、吴谷、叶春善、任新民、许世英、徐谦、叶元龙、、柏文蔚、陈长庚、杨小楼、冯玉祥、陈延年、王明、陈乔年、皮定均、方先觉、、黄宾虹、刘文典、张曙、许继慎、赵朴初、洪学智、徐克勤、、王稼祥当代、吴邦国、李克强、江泽民、汪洋、王克、张平、王胜俊、沈浩、王石、王传福、祝义才、、杨振宁、刘奇葆、张劲夫、王珉、袁贵仁、李从军、丁士、张凯帆、温宗仁、、丁文昌、杨多良、车俊、赵正永、乔传秀、王伟中、孙大发、胡静林、李长才、周坚卫、陈运和、赵化勇、蔡雯、严阵、公刘、淮君、刘亚洲、崇泉、陆元九、方兆祥、罗世谦、骆惠宁、吴启英、应祚智、张军、卢秉恒、樊映川、王国强、江帆、金涛、刘凤鸣、冯国佩、杨再先、欧家林、、陈敬之、郑九如、孙凤城、石金礼、李宝琴、、金明、鹿士彬、严凤英、邓红、吴琼、韩再芬、黄新德、王少舫、张恒、杨俊、李琳、丁玉兰、吴亚玲、赵普、孙国庆、、尹同耀、张衍华、张怀军、陈光标、张近东、李文科、释永信、、赵薇、李小璐、许嵩、周涛、周礼虎、甘婷婷、蒋梦婕、陈晓、田海蓉、翁美玲、马兰、马东伟、杨诚俊、谢雨欣、张志政、费玉清、韩再芬、汤加丽、董玉峰、余声、张远、陆宏志、陈燃、蔡维燕、、张玮琪、吴琼、邰正宵、非行、解晓东、王祖贤、李荣浩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农业工程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
市辖区、县级市、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见:、)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7次
参与编辑人数:5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50:24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