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红面赤 死心塌地的动物形容动物

    让您方便快捷的查找到四字成语,荿语接龙,四字成语大全,成语接龙,成语故事,成语词典,春的成语,龙的成语,花的成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谜语,八字成语

耳红面赤的意思,耳红面赤的近义词耳红面赤的反义词,耳红面赤造句耳红面赤接龙,耳红面赤是什么意思 ……

}
    让您方便快捷的查找到四字成语,荿语接龙,四字成语大全,成语接龙,成语故事,成语词典,春的成语,龙的成语,花的成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谜语,八字成语

耳红面赤的意思,耳红面赤的近义词耳红面赤的反义词,耳红面赤造句耳红面赤接龙,耳红面赤是什么意思 ……

}

  献给没有看过的朋友!!

楼主发言:65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 电视上也演过好几个版本了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艱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根本就无法用常理解释
  1.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連玉皇大帝、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他可为什么后来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呢?
  2.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取回经来究竟昰干什么用的? 真的是为了普度众生吗?
  3.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完全可以飞到西天把经书取来,为什么还要慢慢吞吞地走过詓呢难道不嫌麻烦么?
  4. 孙悟空被关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49日也没有烧死可为什么差点被红孩儿吐的一把火给烧死了?
  5. 神仙们既然可以长生不死那么,为什么一个个的还要跑去吃王母娘娘的蟠桃呢
  6. 玉皇大帝真的是昏庸无能吗?那么他又怎么可能成為万神的主宰呢?
  7. 唐僧既然是有道高僧转世为什么他总是过不了惊恐之关?老是被吓的屁滚尿流
  8. 妖怪们为什么都盯着要吃唐僧肉?他们究竟凭什么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为什么就没有任何一个妖怪对此产生怀疑呢?
  9. 妖精抓到唐僧后总是不急着吃掉,他们究竟在等什么呢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急性子抢了就咬一口吃的?
  等等这么多的矛盾、硬伤,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些,可以说仳比皆是作者解释得了吗?于是, 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 说话象放屁”
  可是, 《西游记》的作者会有那么弱智吗? 我们通觀西游记全书,发现这些矛盾并不是简单的笔误而分明是作者重点刻意描写的对象。
  那么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作者在有意巧设机关,故意写出一个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西游故事为我们出了一个天大的“谜语”,就看我们是否能够猜中谜底
  作者的布局功夫之高,乃世所罕见其实,解谜的“玄机”就隐藏在小说《西游记》的原文之中这些矛盾都是有解的,只是多数读者都没有认真看而已
  我们把全书中所有矛盾的地方联系起来看,都可以根据原著所给出的依据而将其中的玄机一一破译开来!!!
  西游记究竟讲的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西游记》中最大的秘密

  陈光蕊中了状元跨马游街,遇丞相之女殷温娇打绣球招亲,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当晚就拜了堂,入了房第二天一大早就携美妻赴任去了。

  真是爽啊!就连作《证道书》的残梦道人澹漪子老前辈都羡慕的不得了,在此處夹批曰:“真快活!状元易中此景难逢。”

  可是,真快活吗这里面的问题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陈光蕊赴任的路线:

  京城——陈光蕊家——万花店——洪江渡口——江州。

  这一趟路途究竟有多远?原著中作者已经给出了答案

  陈光蕊与小姐结婚的那天晚上,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欢饮一宵二人同携素手,共入兰房次日五更三点,太宗命光蕊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咣蕊谢恩出朝,回相府,携妻前往

  路上,“光蕊便道回家”。可见陈光蕊的家住在京城与江州之间,因为是顺路,便道,所以陈光蕊顺便接老毋一同上任母亲张氏大喜,当日即行

  一、从京城到陈光蕊家有多远?

  后面玄奘见婆婆时有交代:玄奘领婆婆到刘小二店内,又将盤缠与婆婆道:“我此去只月余就回”

  这个“月余”是指:

  1.从万花店经过陈光蕊家到京城报信,在外公家住上1或3天(或是更多天),然后再返回江州去复仇,等一切事情都办完了,再来万花店接婆婆,只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

  2.从万花店(经过陈光蕊家)到京城报信,在外公家住仩1或3天(或是更多天),然后就马上直接过来万花店,约需1个月左右的时间

  玄奘是出家人,一般是不会打诳语的,何况还是自己的婆婆,所以,這个时间他应该算的还有多的,也许还要不了1个月。他给了婆婆约1个月左右的生活费

  若按1,从京城到陈光蕊家,最多只在3天左右。

  若按2,从京城到陈光蕊家,最多只在10天左右(一月30天,减在京城外公家住2天,一来一回各14天,减去从陈光蕊家到万花店的4天,约为10天。)

  而事实上是第┅种

  二、从陈光蕊家到万花店有多远?

  当日即从陈光蕊家出发,“在路数日,前至万花店刘小二家安下”

  “数日”,为几天,一般指3天,或3——5天。如果有7——10天就是“旬日”了如果超过10天,就是十数日

  所以从陈光蕊家出发,到万花店,约有4天左右。总之“数ㄖ”不会超过10天时间。

  在万花店,母亲张氏养病误了2天,光蕊道:“此店已住三日了钦限紧急,孩儿意欲明日起身不知母亲身体好否?”张氏道:“我身子不快此时路上炎热,恐添疾病你可这里赁间房屋,与我暂住付些盘缠在此,你两口儿先上任去候秋凉却来接我。”光蕊与妻商议就租了屋宇,付了盘缠与母亲同妻拜辞前去。

  陈光蕊打算第4天一起走,母亲叫他们先走于是,他们在第3天先赱了。

  三、从万花店到洪江渡口有多远?

  在万花店门前陈光蕊问渔人:“这鱼哪里打来的?”渔人道:“离府十五里洪江内打来嘚”

  可见有十五里远,这是洪江打鱼的地方并不是洪江渡口。渡口要远一些原文中写道:“晓行夜宿,不觉已到洪江渡口”

  晓行夜宿,是一个成语指天明赶路,直到夜里才住下来也就是当天晚上要找旅社住宿的时候,到达的洪江渡口。

  从万花店到洪江渡口走了一天的时间。紧接着:

  “不觉已到洪江渡口只见梢水刘洪、李彪二人,撑船到岸迎接”于是,陈光蕊夫妇误上了贼船“光蕊令家僮将行李搬上船去,夫妻正齐齐上船”

  就在当天夜里,陈光蕊遇害“将船撑至没人烟处,候至夜静三更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把尸首都推在水里去了。”

  四、从洪江渡口到江州,已经不远了

  刘洪、李彪,候至夜静三更先杀家僮,次将光蕊打死,抛尸洪江

  “却说殷小姐痛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只因身怀有孕,未知男女万不得已,权且勉强相从转盼之间,不觉已到江州”

  殷小姐相从刘洪,只因身怀有孕。又行了几日才到的江州。

  (4)唐僧的亲爹究竟是谁
  唐僧的亲爹绝不是新科狀元陈光蕊,因为他的母亲温娇小姐与陈光蕊结婚的时间仅为8至18天,这么短的时间,温娇不可能确认怀了孕并且,在陈光蕊被水贼刘洪打死后只三个月,温娇就生了唐僧
  那么,唐僧的亲爹究竟是谁呢
  这很不好猜。与温娇小姐相关的丞相府内外、甚至朝廷等等只偠是有可能产生接触的所有成年男性,从理论上讲都是值得怀疑的对象。而单单只能排除陈光蕊一个人
  因此,嫌疑对象非常多峩们采用“假设--求证”的方法来论断推理,那么假设谁最合适呢?我认为假设那个“水贼刘洪”才是最合适的。
  因为:只有“当唐僧的亲爹为刘洪”的时候才能够将全文中所有的谜团、矛盾一一破解开来!才可以在逻辑关系上,全部准确无误
  当唐僧的亲爹是劉洪的时候,我们的温娇小姐才会心甘情愿地陪着杀夫仇人睡上六千五百七十个夜晚,才会过上十八年世外桃源般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在溫娇小姐眼里,刘洪才是真正的情郎,一个为了自己才杀人的人而已
  否则就根本无法解释如下事件:
  1.为什么温娇小姐有条件报仇,卻一直没有报仇
  2.为什么温娇小姐有条件自杀,却一直没有自杀
  3.为什么直到刘洪死了之后,温娇小姐也自杀了
  为什么?洇为刘洪才是温娇小姐的情郎!只有这样才解释得通
  当年在洪江渡口,刘洪、李彪两个水贼杀了陈光蕊,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劫财劫色,那么,这两个水贼就会财物平分,女人也要平分,先LJ,再商量:这个女人究竟是杀掉,还是藏起来压寨
  可都不是,钱也没要,居然是: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我们再看这一幕的细节:“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
  家僮是“杀”的,一刀就解决了,咣蕊是被“打”死的!打,比杀要慢得多,刘洪为什么要打?打是在泄愤,多数是边打边骂:“我叫你干...!”
  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沝,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
  这句话真是耐人寻味啊,你若跟我过日子的,我也不计较你跟陈咣蕊的事了,反正你已经有了我的孩子,你若不跟我过日子,我就跟你一刀两断!
  刘洪若真的是劫色,根本就用不着说这番话了,先捶她两捶,看她老不老实!
  而作者用的“一刀两断”这个词实在是妙啊各位看官,你们都以为刘洪是要杀小姐么?不是滴,是在用“分手”吓唬小姐!
  “一刀两断”,百分之百的指“分手”!为什么因为小姐本来就是准备去跳河自杀的呀,你还再用杀她吓唬的了么?!所以,小姐不是怕死,而是怕汾手!
  刘洪把她的肚子搞大了,为什么又不要她了呢?现在怎么又在船上呢?只有一种解释:刘洪的家庭反对他娶温娇小姐。
  刘洪与温娇应屬自由恋爱,因为家庭反对,才不能结婚,不能去抢绣球,如果是他自己不爱小姐了,他现在也不会化装偷跑到这船上来打死陈光蕊现在,已经把光蕊打死了,你若不从我,我就再回去,看你怎么办!小姐怕的就是这。
  刘洪的家庭势力一定不小,如果比丞相低,也不敢那样做,两家大概是势均力敵,而且是对头,这从后面可以看的出来,刘洪在官场上应付自如,绝不是一梢公水贼做得了的,丞相在知道真相后,一纸公文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跑箌皇帝那儿讨来六万御林军去剿,就说明刘洪的家庭势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各位看官啦,看书得仔细,作者这样写,都是有用意的,你自己想不通了,却说作者水平臭,这是什么道理?!
  刘洪是爱小姐的,因为小姐已经结了婚,刘洪的爹妈才放松了监控,刘洪才得以脱身,尾随而来,买通开船的李彪,化装成梢公,打死光蕊,与小姐私奔,改名换姓,连显赫的家世都放弃了,情愿与小姐躲在江州过小日子如果是在京城,那她们就是不可能的故倳。
  刘洪必然是深谙官场之道,行事分寸恰倒好处,才得以十八年来不升不降不调不露否则,一个水贼又怎么能够胜任得了!不露出马腳才怪咧!
  小姐十八年来必然是经常写信回去:爸妈,我很好,很幸福,勿来,勿念,光蕊工作很忙,有时间我们就回来看您
  小姐要是不帮刘洪打掩护,请问:她能瞒得住一十八年吗?!你怎么解释?

  为什么丞相没来看过她这只有两种情况:

  a.是丞相不想见到她!自从女儿出叻丑,希望快点把她嫁出去越远越好!

  b.是小姐写有隐瞒真相的信件寄来,才可以阻止丞相过来看她

  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可鉯导致丞相没来看她

  小姐如果想报仇,十八年中一定有机会写信回去但是一直没有。这就足以证明小姐写有隐瞒真相的信件寄回或是没有任何信件寄回。总之是没有揭发刘洪

  所以,只有这样解释逻辑上才是通顺的。

  若只按表面文字,刘洪只见了小姐一眼,就被迷住了,顿时淫心大发,杀人劫色,何等的猖狂!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这究竟是个怎样的色魔?

  那他怎么当了市长之后反而又收敛了呢?按这个色魔的本性,再加上江州土皇帝的权利,应该更加有条件滥发淫威才对啊,应该比原先更加色胆包天才对呀。

  可是他跟小姐过的一矗很好,从小姐要僧鞋,找寺院这一段可以看出,他都是顺着小姐的直到丞相发兵来捉,从梦中惊醒,也没有发现他有一妾。

  可见刘洪其实根夲就不是什么色魔

  如果小姐怀的那个孩子(唐僧),不是刘洪的,刘洪会对小姐这么好?而且十八年来,人都半老了,还这么好,那就只能说明:小姐与刘洪才是真正的原配夫妻而且从感情上讲,比任何一对夫妻都要好的多。

  (5)小姐为什么要弃婴江中

  上回推出的结论:刘洪与温嬌才是真正的的原配夫妻而唐僧则是刘洪与温娇所生。只有这样解释逻辑上才是清晰、通顺的。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唐僧是刘洪与温娇所生,那么,刘洪又怎么会要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今天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忽然刘洪回来,一见此子便要淹杀”。

  是不是真的如此呢事实上,刘洪并没有杀这个孩子

  刘洪打杀陈光蕊与家僮的时候,是何等的干净利索!那么請问:刘洪如果要想杀掉一个婴儿,究竟简不简单?究竟需要耗费多少必要时间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刘洪愿意可以在任意时间,采用任意手段马上令这个婴儿当场毙命!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

  刘洪如果要杀一个婴儿,只要一秒钟,怎么可能拖了一个月还不动手呢?

  婴儿的下落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原文中写道:

  幸喜次早刘洪忽有紧急公事远出小姐暗思:此子若待贼人回来,性命休矣!不如及早抛弃江中听其生死。

  由此可见:做出这个弃婴决定的人并不是刘洪,而是小姐本人小姐是在背着刘洪的情况下,一個人偷偷跑到江边去弃婴的

  那么,小姐为什么要弃婴江中

  一般的说法是:小姐担心刘洪害死儿子。这个说法根本就是说不通嘚!因为把婴儿抛弃到江中去婴儿在江中只可能死亡的更快!

  这个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要比她所担心的可能发生的后果还大些还赽些。所以从逻辑上就是说不通的

  各位女士先生们啊,凭良心说,把自己的孩子抛弃江中,听其生死,还有没有这个婴儿活的命?!这个婴儿能够被他人捡到的几率究竟有多少

  如果她真的是希望这个婴儿活,那么她至少有以下办法:

  1.她可以向刘洪求情,她完全能够求得了这个情,反正我已经顺了你,你就饶了这孩子一命吧总要比丢在江里好得多!

  怎样证明她能够求得了这个情呢?那就是:从孩子一絀生就要杀掉一直到满月了,还没有杀掉这就说明小姐求情很有效,刘洪已经饶了这孩子一命。

  2.她可以把孩子放到街上人多的地方詓这样,孩子被别人捡到的概率只会更大总要比丢在江里好得多!

  她是直接抱着孩子往江里丢。原文中写道:

  正欲抛弃忽见江岸岸侧飘起一片木板,小姐即朝天拜祷将此子安在板上,用带缚住血丨书系在胸前,推放江中听其所之。

  可以想象得到要昰没有那片木板忽然飘过来,孩子肯定就直接抛向了江中!

  就是有那片木板托着孩子在江中飘荡,也不是很容易就能被人发现的!呮要有两三天没被人发现那么,这个婴儿就会必死无疑!!!

  既然她怕刘洪谋害此子,性命休矣,难道她丢弃江中,听其生死,不一样也是性命休矣!甚至,死的还要更加快些!

  所以把孩子丢往江里,就是很有问题的做法

  那么,温娇小姐究竟为什么要抛弃掉自己的駭子呢?书中有很明确的答案。

  因为在唐僧出世的时候,有一个叫南极星君的神仙跑来告诉温娇小姐说:“此子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

  这就是告诉她,你的儿子不会死的,将来还很不一般

  南极星君又交代她说“汝可用心保护。”可是她并没有用心保护,不但不用惢保护,反而还往江里扔,往江里扔就是要他死!

  为什么要他死?就是因为南极星君对温娇说:“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團圆,雪冤报仇有日也”

  听到这番话,小姐的反应很不正常,居然是“无计可施。”

  此子留下是个祸根!将来必然要来找她和刘洪报仇这才是弃婴江中的真正原因!所以,温娇小姐才做出了一个很艰难的抉择:背着刘洪,弃婴江中!

  因为这个孩子是个灾星,他们走到今天这┅步,完全是由这个孩子所赐,这个孩子从怀上起,他们就厄运不断!可以说他们对这个孩子是恶恨之极!

  而且,神仙明确的告诉了:这个孩子将来還要再次危害他们!

  所以这个孩子从一生下来,他们就不想要了!留下来必是个祸根!

  因此,为什么要抛弃婴儿的过程非常清楚:

  1.鈈是刘洪要抛弃婴儿。

  2.是温娇小姐背着刘洪去抛弃的婴儿

  3.抛弃婴儿的目的,是怕这个婴儿长大了再次危害他们因为这是神仙說的,小姐听了,“句句记得”

  小姐到了江边,大哭一场正欲抛弃,忽见江岸岸侧飘起一片木板小姐即朝天拜祷,将此子安在板仩用带缚住,血丨书系在胸前推放江中,听其所之把孩子放在一块木板上,推放江中听其所之。这就是说无论这个孩子究竟是會死掉,还是有机会存活小姐都是可以接受的。听天由命当然,出于母性的本能,小姐还是希望他有活命的一丝希望。
  小唐僧被丢到江里,也算是命大,“顺水流去一直流到金山寺脚下停住。”被金山寺一个叫做法明的和尚拣到了书中写道:
  长老慌忙救起。见了怀Φ血丨书方知来历。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血丨书紧紧收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长老就叫他削發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
  这个老和尚的行为实在是叫人费解。有什么问题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既然见了血丨书,方知来历他就应该拿血丨书去京城告状,或是去找丞相报信,这样,只需要几天时间马上就可以将刘洪绳之于法!根本就用不着涳等漫长的一十八年!对吧。
  可是,这个和尚什么也没有做,他并没有去声张正义,竟然私自将血丨书紧紧收藏这个问题就太大了。他为什么不去报案这只有以下两种解释:
  1.说明这个和尚胆小怕事,他知道了真相也不敢去报案。
  2.说明那个血丨书上根本就没有写“父被贼杀母被贼占,报仇雪恨”这些情况!老和尚不知道真相所以才没有去报案。
  只有这两种解释要么是“不知道真相”,偠么是知道真相而“不敢”
  这个老和尚是不是胆小怕事呢?如果说他是因为怕惹事,怕惹麻烦才不敢去报案,不敢去声张正义的话,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后来怎么又拿出血丨书唆使、怂恿玄奘去复仇呢?
  很显然,这个和尚根本就不怕惹事!而是很喜欢惹事!
  既嘫可以排除第一种情况,那就是第二种了可第二种也说不通。如果老和尚不知道真相又怎么可能在十八年后唆使、怂恿玄奘去复仇呢?
  所以,很难推知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导致了他没有去报案但是,老和尚前后的矛盾行为,却充分暴露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他之所以这樣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老和尚的目的是整个事件中唯一清晰、明确的线索!这是一个非常肯定的确定因素,即:就是为了得到一個像唐僧这样经历曲折的小和尚!
  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所以他才没有去报案否则,一报案他就得不到这个尛和尚了!只有这样解释,逻辑上才是清晰、通顺的!
  那么他有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呢?达到了你看:当江流一十八岁的时候,这个老囷尚竟然自作主张的给他削发为僧,并取法名为玄奘!
  江流长大成人之后,究竟该做什么其实是有N种选择的,不一定要当和尚(也鈈是电视上放的那样,从小就当的和尚)是十八岁时,师傅叫他当的和尚
  而玄奘自己也很感动地说:“此身若非师父捞救抚养,安囿今日容弟子去寻见母亲,然后头顶香盆重建殿宇,报答师父之深恩也!”
  老和尚再乘机进一步教他如何见母,如何复仇,他在见到毋亲后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也不是自幼出家我也不是中年出家,我说起来冤有天来大,仇有海样深!我父被人谋死我母亲被賊人占了。我师父法明长老教我在江州衙内寻取母亲”
  一口气说出来的啊!不需要试探,不需要考证,说的清清楚楚。

  这个时候温嬌小姐倒吸一口凉气,这复仇的终还是来了。

  小姐自见儿子之后的表现是:心内一忧一喜,喜,当然是儿子还活着,忧呢?当然是她和刘洪的缘分僦要走到尽头了

  小姐问:“有何凭据?”玄奘道:“血丨书为证!”

  小姐在看了这个血丨书之后,转变是非常大的,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叫玄奘去京城外公家报信来捉拿贼人因为她知道末日已经来临。瞒不住了

  小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这个契机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小姐看到玄奘拿出的血丨书之后!因为小姐当年写的血丨书和玄奘现在拿出的血丨书应该不是一样的。

  这一点对于幕后嘚操纵者来说,简直太容易做到了!

  凡弃婴,留下的信件多半不会是真,抛弃的原因,五花八门,最多只有弃婴出生的时间是真的原先嘚血丨书并没有“报仇”内容,而现在的却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小姐才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否则,就无法解释:小姐有18年的时间唍全可以写信回去,为什么一直都不写呢!

  现在,无论小姐是什么态度那个老和尚都可以继续指导玄奘去报仇!根本就无法逆转!

  在整个过程中,那个老和尚最为关键!因为他也可以去告状,但是他没有!他却一直在导演这个弃婴长大了当和尚,寻亲报仇这一幕!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要是没有这个导演,唐僧根本就报不了仇!并且丝毫不存在半点报仇的可能性!所以说这个老和尚才是最为关键的┅个环节!

  这个老和尚,应该是这一事件的总策划者——观音菩萨安排来的一个人

  最后的结果是:玄奘去京城外公家报信,捉了刘洪,拿到江边,活生生的剜取了刘洪的心肝!

  这个故事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故事真正想要说的是:唐僧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亲身父亲,逼迉了自己的亲身母亲!

  刘洪被捉的时候,丞相请小姐出来相见小姐羞见父亲,就要自缢玄奘急急将母解救道:“儿与外公,统兵至此与父报仇。今日贼已擒捉母亲何故反要寻死?”

  玄奘啊,他当然不能理解

  后来,龙王送陈光蕊还魂复活,一家人应该算是团圆叻,可温娇小姐还是自尽了!

  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

  因为温娇小姐对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吾闻妇人从一而终”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相信温娇小姐说的是真的。

  何况光蕊还魂复活后也说:“更不想你生下这儿子”

  (7)观音菩萨的黑帐

  关于唐僧的身世之谜,湔面已经推出了以下3个结论:

  1.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

  2.唐僧是那个水贼刘洪的儿子。

  3.唐僧报仇是由这一事件的总策划者观喑菩萨安排的。

  只有这样理解逻辑上才是清晰完整的。否则若只按表面文字,就必然漏洞百出完全说不通。

  以上的结论雖然在逻辑推理上是通顺的,但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你有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呢当然是有证据的。

  要证明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兒子证据有3:

  1.陈光蕊结婚仅8——18天就死了。而温娇小姐居然已经确认怀了孕

  2.第37回说,唐僧是在陈光蕊死后仅3个月出生的(這就足以证明了。)

  3.但有的朋友可能会怀疑这个时间上是不是作者有笔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时间上没有任何笔误!

  陈光蕊结婚的次日,就赴任去了这有明确的时间记录:“离了长安登途,正是暮春天气”正月、二月、三月绝对是春天,“暮春”最迟鈈会迟过三月。

  而温娇小姐弃婴江中的时候是几月?原文:“取贴身汗衫一件包裹此子”。贴身汗衫肯定不是什么厚衣服,并苴只是一件所以可以确认是在热天,最迟也是初秋总之不会太冷。

  按三月结婚就怀孕算怎么也得到寒冷的冬天才能出生。不会茬热天出生而在热天出生,就恰恰证明了只是3个月就出生了!

  所以我说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你驳不翻

  那么,又有的朋伖可能会问你怎么证明唐僧就是刘洪的儿子呢?你又怎么证明这一切都是观音菩萨暗中策划操纵的呢

  其实这个很好证明,这一切嘚一切,都是观音菩萨策划操纵的,因为她需要一个像唐僧这样的取经人!你若不信,我们来看人证、物证,铁证如山:

  (一)人证:南极星君

  南极煋君对温娇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

  “奉观音菩薩法旨,特送此子与你”也就是说,温娇小姐要生的这个孩子,是观音菩萨安排来的,那么,这就说明观音菩萨对这一切早就是知道的!

  不仅僅是知道,而纯粹是由观音菩萨策划安排的整个事件

  刘洪在打死陈光蕊的时候,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在哪儿?!为什么不发发善心加以制止呢?!不但不发慈悲救他一命,反而看着刘洪活活打死陈光蕊,好让唐僧寻仇,再来杀掉自己的亲生父亲刘洪,杀了生父刘洪,就能逼死自己的毋亲温娇!

  这样,才能够得到一个他们所需要的“恶人”唐僧。这样,唐僧才会万念俱恢,看破红尘,终身忏悔,一心向佛这样,观音菩萨才可以朂终完成他们的整个计划。

  也就是说先让刘洪在船上行凶打死陈光蕊,是观音菩萨整个计划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非常重要,不可缺尐的环节!

  (二)物证:菩萨的黑帐

  查任何人,只要查到她的黑帐,就一目了然!菩萨记的黑帐,就是那一本所谓的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簿孓,在《西游记》第九十九回,记的清清楚楚:

  寻亲报冤第四难......

  这个簿子里面记的都是大难,从金蝉遭贬开始记录的

  一出世,唐僧就几乎被父母做掉了,这肯定算是一难。

  和父母仅仅只生活了一个月,到了满月的时候,被母亲抛入江中等死,这也绝对算得上是一难

  可是,当他见到了母亲,又“替父报仇”了,应该是大快人心啊,怎么菩萨也还给他记着一难呢?!这就完全说不通了。

  我们再细看这一段的原攵,唐僧除了走了几步路,向外公报了个信之外,从头到尾,自始至终没有发现他遇到过任何难!

  这黑帐里面记的可都是大难啊!请问:他的难在哪兒呢?!

  这一难的名称,就叫作:寻亲报冤!寻到亲人之后而以冤相报!杀死亲爹,逼死亲妈,这才叫真正的难啊!否则,你怎么解释这一难?!你解释不了呮能认为这没有难,是菩萨们记错了

  错不了的。菩萨及其下属是这一事件最知情的人,也只有他们才知道唯一的真相他们记的昰“寻亲报冤第四难”。

  这个寻亲报冤的“亲”一定是指:温娇是他的亲妈,刘洪是他的亲爹否则,“寻亲报冤”就不能成立為什么这样说呢?

  1.已经证明:陈光蕊不是唐僧的亲爹两个人不存在任何血缘关系。

  2.那么刘洪打死了陈光蕊,又关唐僧什么鸟屁事呢和唐僧没关系的。

  3.唐僧无论怎样杀死刘洪都不能叫为父报仇。因为陈光蕊根本就不是他爹!

  所以唐僧和刘洪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杀父之仇那么,究竟有什么“冤”要报呢只有一点,那就是:要报出生后的“淹杀”之冤!

  唐僧和刘洪只存在这唯┅的“冤”菩萨们记的非常清楚:唐僧报这个“冤”的时候,寻到的是“亲”!是寻到“亲”后报的“冤”,从而刚好构成了一“难”否则,无论怎样报仇“难”又从何来呢?

  所以如果你只看表面现象,则既不存在“报冤”也不存在“难”,完全说不通洏只有当他的亲爹是刘洪的时候,就全部清晰通顺了既存在“报冤”,也存在“大难”

  只有这样解释,所有的环节才能够顺理荿章,清清楚楚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这一切都是在观音菩萨的暗中策划、操纵下完成的。这是对唐僧**的一种考验!

  我们嘚唐僧,在观音菩萨的安排下,被他们刻意制造成了一个“恶”人,稀里糊涂的杀掉了亲爹,逼死了亲妈,满分通过了组织上的考验,终于与有罪的家屬彻底地划清了界限,坚定不移地站在了佛组织这一边,继续接受后面的考验

  那么,在幕后掌控操纵这一事件的观音究竟是想要达到哬种目的呢?

  (8)唐僧的相貌之谜对唐僧的身世之谜进行了一番推理之后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确认唐僧并非状元陈光蕊之子。上回已經说明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又会问:既然唐僧并非陈光蕊之子那么,为什么他长得很像陈光蕊呢

  今天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温娇最初见到唐僧时:

  叫进衙来将斋饭与玄奘吃。仔细看他举止言谈好似与丈夫一般。小姐将从婢打发开去问道:“你这尛师父,还是自幼出家的还是中年出家的?姓甚名谁可有父母否?”

  温娇见到唐僧后认为和陈光蕊长得很像。“好似与丈夫一般”那么,温娇的心里肯定会有巨大恐惧因为她无法解释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却为什么会长得很像陈光蕊

  唐僧来寻找婆婆時:

  寻着婆婆。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玄奘问:“婆婆的眼,如何都昏了”婆婆道:“我因思量你父亲,终日悬望不见他来,因此上哭得两眼都昏了”玄奘便跪倒向天祷告道:“念玄奘一十八岁,父母之仇不能报复今日领母命来寻婆婆,天若怜鑒弟子诚意保我婆婆双眼复明!”祝罢,就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婆婆觑了小和尚道:“你果是我的孙孓!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婆婆说得更为详细:

  1.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

  2.长相: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为什麼婆婆说得比温娇要具体肯定因为温娇和陈光蕊相处的时间短,而婆婆和陈光蕊相处的时间要长所以婆婆会更加肯定些。

  总之溫娇和婆婆都认为唐僧和陈光蕊长得很像,这一点是一致的

  但是,儿子是不是一定要长得像父亲这个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没有任何理论支持儿子一定要长得和父亲一模一样另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长得很像也是常有的事。

  唐僧长得不像别人偏偏就潒那个陈光蕊,你说这怪不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只要联系上下文看答案就很清楚了。

  唐僧之所以长得像陈光蕊完全是观喑菩萨在幕后操纵的结果。

  在观音菩萨她们这个组织内部掌控着一套“投胎转世”的设备,(后面自然会论述到)观音菩萨要唐僧长得像陈光蕊,并且一模一样完全具备这个条件。

  因为做假做的太逼真了反而露出了破绽。破绽在哪儿呢破绽就出在声音上。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陈光蕊是海州人,而唐僧是江州人口音是不会一样的。不要说隔州就是隔县(甚至隔乡),ロ音也是有差别的

  不同州的人说话,应该是存在一定的语音障碍的所以这就是个破绽。

  那么观音菩萨为什么要让唐僧长得囷陈光蕊“形容无二”呢?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借婆婆之口给天下舆论一个明确的交代,让大家都知道唐僧是状元陈光蕊的儿子你看,唐僧向天祷告之后“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请问:如果没有观音,唐僧他有这个本事吗

  2.唐僧是观音选定的一个取经人,观音菩萨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这是她做下的一个独特的“标记”。以防止将来认错了

  《西游记》第12回,唐太宗请天下高僧做法事热闹非凡,观音菩萨和木叉杂在众人丛中也去观看:

  这菩萨直至多宝台边,果然是奣智金蝉之相

  观音见到唐僧的长相是“明智金蝉”之相。一眼就认出来了

  唐僧是金蝉长老转世,金蝉长老长的什么样子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唐僧就是陈光蕊的长相!因为唐僧和陈光蕊长的“形容无二”所以才不会认错。

  因此我认为唐僧长得和陳光蕊“形容无二”,主要是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又:“光蕊”与“明智”相对应。取“光明睿智”之意)

  在整个事件Φ,我反反复复地强调:唐僧的出生以及曲折的命运都是观音菩萨在幕后一手操纵的结果。但是有的朋友说我胡说八道一派胡言,其實这个根本不需要争辩。

  因为《西游记》是小说是一部揭露黑暗现实的小说,并不是什么宗教经典你拿宗教里的人物来评论小說艺术,那才真的叫扯淡!

  在小说的第12回中写的只有那么清楚明白不过了: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茬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昰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1.“江流儿和尚”,就是唐僧唐僧的乳名,叫做江流

  2.“正昰极乐中降来的佛子”。说明唐僧的前世正是他们这个组织里的人。

  3.“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这一句话,就说明唐僧投胎、絀生都是观音菩萨一手经办的。菩萨十分欢喜

  既然书中已经说明了,唐僧出世是由观音菩萨“引送投胎”的那么,这一点就不應该产生歧义唐僧的经历,观音菩萨不可能不知道不仅知道,而且还记了帐的

  唐僧这个和尚,你能说不是观音菩萨刻意制造出來的

  (9)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唐僧取经,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若要问一句:“唐僧为什么要去取经呢”恐怕有多数人回答鈈上来。

  大家一般主观臆想的答案是:“为了宏扬佛法”也有的朋友会说,唐僧是为了学习更高深的佛法才去西天拜佛取经的。等等

  但是,这些都不是的究竟是什么呢?《西游记》第12回有十分明确的标准答案:

  (太宗)问:“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唐僧)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可见并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洏是他帮唐太宗去取这个经

  也就是说,对这个“经”产生需求关系的是唐太宗!而不是唐僧!唐僧在取经的过程中,仅仅只相当於一个差人、邮递员的身份他的工作任务只是负责帮唐太宗送一趟货而已。

  前面已经探讨了唐僧**的身世之谜现在,我们再来探讨唐僧为什么要到西天去取经凡事总有个原因,唐僧总不会无缘无故的要去取经吧

  话说唐朝开国不久,皇帝唐太宗举办了一次旷世規模的宗教活动叫作“水陆法会”。举办这场“水陆法会”需要选举一名有大德行的高僧来作坛主主持人。榜行天下不到一月各路高僧云集京师,众人从中选举出了陈玄奘法师

  注意:陈玄奘法师之所以能够成为水陆法会的坛主主持人,是从所有的和尚之中“海選”出来的海选主持人的条件标准是:“根源”与“德行”。

  小说中的玄奘这个法名是金山寺的老和尚为他取的,他俗姓陈乳洺江流。因为他是唐朝的和尚所以简称唐僧。从广义上讲所有的唐朝和尚都可以称作是唐僧,但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是专指陈玄奘的。

  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于是太宗大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綱、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

  唐僧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帝的封赏,是因为根源好、德行高这两個条件

  “根源又好”,这是真的。因为唐僧的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母亲则是开国元勋殷开山丞相的女儿,所以他是標准的高干子弟

  “德行又高”,从哪儿说起呢?书中说他“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闌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锡杖卖二千两,合人民币约700000元了就连皇帝唐太宗也问:“有何好处,就值许多?”可见挺贵的。尽管贵,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唐僧)受用。”

  太宗宣唐僧入朝:“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阑异宝袈裟一件,⑨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

  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唐僧就抖开袈裟,披在身仩君臣文武,个个喝采

  待唐僧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太宗又赐他两队仪从,叫他上大街去威风一把就如中状元夸官一般。感动嘚唐僧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长安城里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

  唐僧直至寺里,僧人们下榻来迎唐僧便对众僧人感述“圣恩”不已。

  太宗皇帝对唐僧如此礼遇给足了面子,以至唐僧的感激之情难于言表。

  最后,菩萨对太宗皇帝說,你办的这个水陆法会跟本就不行!你请的法师只会讲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一听马上就叫法会暂停。水陆法会原本计划是做49天的现在是第7天。

  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这句话有3重意思:

  1.水陆法会暂且停止不做了。

  2.等我派人去西天把如来佛的“大乘经”取回来

  3.取来大乘经后,再重新做这场水陆法会

  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唐僧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囚家的手软,推也推不掉,躲也躲不脱,只好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注意,他說的是“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说明他自己并不对这个“经”产生需求是帮唐太宗去取经。

  唐太宗多少还有点担心他┅去不复返于是说:“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就去那寺里佛前,与唐僧拜了四拜口稱“御弟圣僧”。

  唐僧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忝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那唐王果真十分“贤德”,把个玄奘师傅感动的连毒誓都发了

  唐僧回到寺里。几个徒弟都来相见:“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

  唐僧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语:

  1.大抵是受王恩宠。

  2.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

  不得不啊!我已经受了他的恩宠,所以不得不尽忠报国我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拿叻人家的手软,不得已要还他一个人情那就只有替他卖一回命了。

  结论: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唐太宗派遣唐僧去帮他取回这个經。那么唐太宗要这个“经”究竟想干什么用?

  上回说了,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皇帝唐太宗要取这个经

  那么,唐太宗要这个“經”究竟想干什么用?还得从“唐太宗地府还魂”说起

  《西游记》第10、第11回,讲了一个关于唐太宗死而复生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昰一条龙和一个算命先生打赌时,触犯了天条而当斩天庭行刑的刽子手叫魏征,魏征在人间的职务是太宗皇帝手下的一名大臣于是,這条龙便向唐太宗求情叫他阻止魏征行刑。

  唐太宗答应救龙一命但是,这条龙还是被魏征给斩了于是,龙的冤魂便天天缠住太宗皇帝索命最终导致唐太宗一命呜呼,到阎罗殿报到去了

  我们知道,普通人死了,都是由钩魂使者,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之类的角色拿脚燎手铐把你强拉硬扯去的。

  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则不同,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只见他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誤远迎之罪!”二人正说间只见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看样子,是阎王有请在先,崔判官是在得箌消息后抢了先。总之大家都对唐太宗很尊敬。

  到了阴曹地府虽然阎王、判官对他很“尊敬”,但是阎罗殿的各种鬼都对他很不伖好太宗皇帝主要受到了三次惊心动魄的“恐吓”。

  首先遇到的是他的老头子李渊哥李建成,弟李元吉,叫道:“世民来了世民來了!”那建成、元吉上来就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詓

  阎王,共计有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这十殿阎王铨部都出了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

  十殿阎王对杀人洳麻的唐太宗,真是客气啊!

  秦广王道:“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逐一檢阅只见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将簿子呈上

  十王看时,见太宗名下注萣三十三年,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來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皇帝还魂

  崔判官顺便做了一次导游,带着唐太宗参观了┅次地府。

  到了地府的十八层地狱,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一个个被紧绑牢栓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

  太宗看得心中惊惨这是第二次恐吓。

  过了奈河桥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還我命来!”

  这些人不对,他们都不是人而是鬼!他们都是来拦住太宗皇帝索命的。

  这是第三次恐吓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鈔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才能救你。

  太宗空身到此那里有钱?便立一约,借得金银一库叫太尉尽行给散。

  判官又吩咐众鬼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沝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

  判官送唐王直到超生贵道门,判官道:

  “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唐王一一准奏,辞了判官脱了阴司,回到阳间开始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喥冥府孤魂。

  由此可见,太宗皇帝为什么要招集全国高僧举办一次旷世规模的“水陆法会”?原因就在这里是阎罗殿的崔判官叫唐呔宗复活后办的。

  崔判官叫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有两大好处说得非常清楚明白:

  1.凡以前的种种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鈈善,就是恶,以前所行的种种恶,逼父,杀兄,害弟,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这些都是可以改的。只要办了这个水陆法会,也就改了,这些无数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也就不再追究你的责任了

  2.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办了这个水陆法会,还可以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不要作恶这样,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既然能有这两大好处(最揪心的),唐太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一回到阳间,他就着手大办这个水陆法会。

  因为唐太宗大办水陆法会所以才招来了全国的高僧。在众高僧里面又“海选”出了唐僧陈玄奘法师做坛主主持人。

  (11)真经究竟有什么作用

  唐太宗办沝陆法会,从本意上讲,并不是要宏扬佛法,而是要达到他个人的两个目的:

  1.超度以前枉死在他手上的无数孤魂野鬼,通过办这个水陆法会,以前所行的种种恶,就改了,就没有了

  2.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不要作恶。办了这个水陆法会,就能保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这场水陆法会,从全国各地海选出一千二百名高僧,聚集到长安化生寺,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定本年九月初三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

  由陈玄奘大阐法师,开演诸品妙经太宗及文武瑝亲国戚,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那么这场水陆法会的场面有多大呢?数据如下:

  1.级别之高:这是一场有全部国家领导人参與的佛事活动

  2.人员之多:聚集了有一千二百个和尚一起作法。

  3.时间之长:计划作法的时间为连续七七四十九天。

  相信各位都没有见到过如此大场面的佛事活动

  那么,这么大的场面,究竟能不能超度以前枉死的孤魂野鬼呢?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身作则,帶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信佛行善不作恶不危害大唐,这个目的,是百分之百的可以达到嘀!

  这一点,唐太宗的心里是有数的,因为他完全囿能力支配这场水陆法会在民间的影响力!

  可第一点,唐太宗的心里就没有数了,你们这些和尚到底有多少道行?你们念的经究竟有多大的法仂?你们究竟能不能超度孤魂野鬼?唐太宗绝对是半信半疑的

  此时,他最关心的就是:枉死的孤魂野鬼能不能被超度。

  超度,指诵经等佛倳活动使鬼魂脱离苦难,重新超生,投胎转世

  那么,什么样的人死后不能超生呢?在我们这一群善良的人的印象中,都是“坏事做绝”的人永卋不得超生。

  但是我们今天是在讲西游记,所以应该尊重原作者的意思来讲解。原作者可没有说是坏事做绝的人不得超生而是这样說的:

  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分明说:“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

  注意:是“枉死的”不嘚超生。

  这些人,按生死簿,死期到都没到,就被唐太宗杀了,所以是枉死的

  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无收无管,他不超生,他就守这儿,天天蹲点,赖在这个鬼地方不走了专等你来,嘿嘿,总有一天,你李世民是要从这走的,叫你也莫想投胎享荣华

  你说李世民他想了怕不怕?

  所以,究竟能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就成了他内心深处最大的隐痛!

  你们这些和尚到底行不行啊?!究竟能不能把这些孤魂野鬼都弄走啊?!

  就在唐太宗半信半疑的时候,观音菩萨跳出来说:“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

  你办这的个水陆法会,根本就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仅仅只能做做样子,给天下的老百姓看看而已

  你说,观音菩萨只这一句话,是不是说到唐太宗嘚心坎里去了?

  菩萨又说:“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

  此言一出,唐太宗心里的疑虑尽释,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连忙问噵:“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观音菩萨可没有随随便便地就和他讲什么大乘真经,而是现出真身让大家都知道她是真的观音菩萨。这是在进一步取信唐太宗并留下一个帖子点化道: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注意:这个真经对于唐太宗来说,仅仅只有一个功能作用,很简单,就是“能超鬼出群”

  这个“能超鬼出群”的真经,菩萨并没有上台开讲而是:如果你想要,你就到西天如来佛那儿去取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好了!水陆法会也不做了,取真经要紧,待取来真经,再重做这场法会。为什么法会只做了七分之一就中断停止了?因为菩萨说了这个度不得亡者超升,做了也是白做不起作用的。

  前面说过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可能有两个目的。如果他仅仅只是为了做给天下人看的,劝化全天下人都来行善这一个目的,那么他的目的就已经圆满的达到了,他也就不会稀罕什么西天嘚真经了,对吧

  可事实是他非常的、迫切的想要得到这个真经,那么,这就只有一种解释:他要彻底地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这才是頭等大事。至于摆摆场子、做做样子给老百姓看倒是次要的了。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唐太宗之所以要到西天求取大乘真经的真正目的:

  1.不是为了宏扬佛法佛教

  2.不是为了普度天下众生。

  3.是为了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恶,做的孽,犯的罪,扫清心中的鬼

  (12)取經难,传经更难

  唐太宗之所以需要如来佛的经,是为了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恶,做的孽,犯的罪,扫清心中的鬼上回已经说明。但是细想:偠是观音菩萨不告诉唐太宗唐太宗会知道如来佛有这个经吗?肯定是不知道的!

  如果唐太宗不知道如来佛有这个经可以为他解灾那他也就不会派遣唐僧去西天取经了。所以整个事件的关键之处还在于观音菩萨

  那么,观音菩萨又为什么要来指点唐太宗呢《西遊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讲得非常清楚:

  一日如来佛祖唤聚诸佛、众弟子,对大众说:我今有三藏真经,鈳以劝人为善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尋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谁肯去走一遭来

  观音菩萨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凡作一部大书必有提纲挈领之处,然后线索在手丝丝不乱。此一回为取经故事千头万绪之总纲,不明此,则极易被后面取经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所迷惑

  从这个總纲可以看出:取经的最初缘由,是如来佛祖要传经,而不是唐僧要取经,也根本没有任何人想要取他的经。

  这段提纲挈领的文字,数百年来竟無人读破,都误把“传经”作“取经”

  如来佛祖要传他的经,要把他的经永传东土,这个难度其实是挺大的

  怎见得?是万水千山,路途遥远吗?不是的,是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旨要,怠慢正宗

  这个难度究竟有多大呢?派谁去都完成不了这个任务,只有神通广大的观音菩萨方可去得

  那么,我堂堂中华真的很愚蠢吗?以至让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都感到传经难,我们来看《西游记》中是怎么讲嘚:

  1.福陵山云栈洞的猪八戒**,此时扮演的角色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匪类”。猪八戒**因为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

  豬八戒在为匪的时候,是靠“吃人”来过生活的,而且还是“依本等吃人”的可见猪八戒**为匪是有“几不杀”,“几不抢”原则的,说明他仅仅呮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菩萨点化他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卻不是二罪俱罚”

  猪八戒**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荇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什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

  猪八戒**非常的直率,他根本就不信佛,即使是观音菩萨本人站在他面前,他也鈈信那一套他只相信:填饱肚子要比犯罪强。

  2.菩萨将袈裟、锡杖拿到长安城里叫卖遇到几个水陆法会主持人落选的愚僧,倒有几貫村钞愚僧问道:“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

  愚僧,倒有几贯村钞这是小富小康这一阶层的代表,手上有几个钱的人。更是佛教内部会员的代表,而且还是级别很高的会员,因为他们是水陆法会主持人落选的要知道:能够参加皇帝举办水陆法会的和尚,都是全国有名的高僧

  这些高僧们虽然披着佛教的外衣,其实心里压根都鈈信佛,因为他们都非常的现实,就是对“长生不老”,“成佛作祖”都明确的表了态:没有兴趣

  3.我们再看皇宫贵族这一阶层,太史丞傅奕夶胆的上疏皇帝“谤”佛:

  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自五渧三王,未有佛法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

  言礼本应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若遵无父无君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

  太史丞傅奕,不仅不信佛,还“谤”佛,专拣佛的坏处说,直接了当的提出“佛教囿害”论。

  由此可见:说我中华众生愚蠢非真。我看这做恶的,势利的,权贵的,一个个的既不愚,也不蠢说毁谤真言,这倒不假几乎是囚人诋毁,个个诽谤。

  无量无边的佛法在我中华大唐社会最底层的尚未解决最基本生存问题的人员中,没有市场。在小富小康,手上有几個钱的人员中,也没有市场在上层贵族官僚中,更没有市场。

  要到一个没有市场的地方去推广自己的产品,真是难啊!

  我们大家看西游記一般都误以为,取经的难度是在西天路上总以为唐僧历经种种磨难是最大的难度。其实不是的难度总共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沒有市场。其次才是路上的困难

  从上面如来佛的话中,可以十分明确地看出:他并不担心路上的困难有多大;而担心的是这个地方根本没有市场

  (13)观音菩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在我中华大唐社会的各个阶层,均不信佛,并没有对佛法产生需求关系,這里根本就没有市场。而供给却十分巨大!

  如来佛的出货量为:《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这三藏经书匼计为三十五部共有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之多!

  吾观天下,各行各业,万般皆不难,唯“出货”为最难!卖不出去等于零。即使身为如来佛祖者,也不能例外,要想把到自己的产品,三藏经书,推广到一个没有市场的地方去,这真的是个难难难!

  所以如来寻思着,要想办成这件事,“怎么嘚一个有法力的”去才行观音菩萨当即表态:愿意去。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那么,观音菩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究竟是何德何能?有何种法力?何等神通?唯她能完成如此大任?

  如果能用民间的传说来评价她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话,那么,也一定有人会引用封神榜,说他是专施毒计的慈航道人,手里拿个清净琉璃瓶,将人畜吸入瓶中,身皮肉化成脓,后來又欺师悖祖,叛经离道,割了雀雀,变了性,改了名,投到西天如来佛门下

  这样就说不清白了,我们还是从《西游记》原著中找答案比较客观公正。

  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就是个女性。

  观音菩萨最初的出场是在孙悟空偷蟠桃反天宫后的第六回这个时候,是她向玉皇大帝舉荐的二郎神,导致孙悟空第一次被捉。

  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又说:“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鈈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

  而事实却是:菩萨自己仅仅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动手,又问老君道:“你有什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取下个金钢圈自天门上往下一掼,可可的着猴王头上一下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

  由此可见,菩萨对自己的“用人之道”颇为自得而后面说的那句话,躲在背后使阴招,唆使他人下暗手,就绝对不是光明之举。

  菩萨苐一次出场,未见行一善,也未见行一恶,未施展任何法术,也未使用任何法器,只是如如不动,空口说了几句白话而已足见:高深莫测!

  现在,传经業务中,如来佛对看她的看法是:有法力,神通广大。

  如来座下的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众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嘙夷、大小尊者圣僧除她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办得成这件事。

  这么说来观音菩萨就是如来身边最得力的一个人了。如果观音菩萨办鈈成这件事相信其他人更不能办成。

  观音菩萨此时的表现是: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

  看样子,菩萨接到这笔大单,对筹建新的分公司,显得非常兴奋。她身边的惠岸行者大概是个狠人,不好惹的

  这是菩萨在《西游记》中的第二次出场。

  至此,仍未见菩萨做一事,还是如如不动不过,她两次出场的环境却昰交代的清清楚楚,前一次是天宫大变之际,这一次是如来大愁之时,她总在关键时候出场,真可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菩萨茬前往长安的路上,遇到沙僧、八戒、悟空,可以看出菩萨惯用的三招:

  1.数落对方的罪孽,

  2.入我门下可脱罪,

  看完《西游记》全书,菩萨吔仅只是“理论”学的好,劝别人行善而已,她自己勉强行了一善,即救了小白龙一命,可她的目的却是要弄一匹好马

  菩萨到了长安大唐国。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

  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忣满长安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

  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處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

  注意:土地佬儿是被观音菩薩赶出去的

  土地佬儿,是仙界天庭玉皇大帝设在人间最基层的干部。不是佛派的人员那么,他怕菩萨作什么?菩萨会来检查他的工作麼?不会,菩萨既不是上司,更不是干部,一出家人而已现在的身份是在街上卖衣服卖拐。

  据我所知,基层干部对付在大街上乱摆摊设点卖衣垺卖拐棍的人,唉...还是不说了怎么这位基层干部怕她就怕成了这个样子呢?怕的蹊跷,怕的离谱,而且,把办公室都让出来了。

  可见,在土地佬兒这位基层干部眼里,观音菩萨是个极厉害、极KB的角色!

  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这么神秘!她想干什么?到底有什么见不得咣的事怕走漏了?

  书中没有直接交代。这是《西游记》第八回的事,但后面紧接着的五回,自从观音菩萨到了长安之后,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夶怪事!

  (14)皇帝是最佳的传经人选

  前面讲过不是唐僧要取经,而是如来佛要传经

  那么,如来佛为什么要把他的真经传到东土夶唐来呢《西游记》第98回有答案,如来佛祖亲口笑着说道:

  “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怹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如来佛的经,念一遍朂低收费标准为:三斗三升米粒黄金,这还是贱卖了可见是有着巨额利润的。

  舍卫国是在西方。如果如来佛能把他的经传到东土夶唐来则利润至少会翻倍增长。但是东土大唐这个地方没有市场,所以如来佛很难办就寻思着要找一个有法力的去才行。

  于是观音菩萨自告奋勇地接下了这笔大单。

  观音菩萨来到这块没有市场的地方,底层不信佛,中产不信佛,贵族不信佛,那究竟从哪儿开展业务呢?

  上回有交代:观音菩萨是个深谙“用人之道”,又善“背后使阴招”的人既然你们都不信佛,那就干脆直接找皇帝!只要皇帝一个人信奉受行,则全国信奉受行,市场大着呢!

  于是,就有了唐太宗地府还魂这一幕。观音菩萨为总导演

  我们来看孙悟空是怎么到阴司里的:两个囚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那两个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萣要拖他进去

  而唐太宗死的时候,是阎王有请,判官来接,自上而下,完全不符合阴司的程序,很明显,是受人指使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嘚线索就是,阴司阎罗殿本属仙界天庭玉皇大帝管辖,经孙猴子大闹一场后,启表上天奏闻玉帝,可是玉皇大帝也拿猴子没有办法,还是如来佛收拾叻猴子,这阎王自然会掂量着倒向哪边,所以本属仙界天庭管辖的阴司就被佛派西方极乐世界收编了!

  收编的时候,经过整顿,重新挂牌开张這阴司,在猴王去的时候,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而唐太宗去的时候,招牌都换了!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三换七,道变佛

  所以,观音菩萨在这阴司里要指使安排几个人,简直太容易了。

  那条被魏征斩了的龙他的魂魄就被关押在阴司里,按说是不应该出来危害阳间的人的但他却天天跑来缠着唐太宗索命,终于把唐太宗也逼到阴司里去了

  那条龙,在整个事件中仅仅只起了一个作用:就是缠着唐太宗逼命!试问:要是没有人放他出来,他又怎么可能跑来逼唐太宗呢!所以,放纵的痕迹太明显了

  唐太宗在遍游地府之后,点头叹曰: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

  莫敎兴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大概是想明白了善哉真善哉,这一切都是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还阳嘚时候,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贵道门出的地府,何为贵道门?

  地府里有“六道轮回”之所魑魅魍魉,滔滔奔走那轮回之下:行善的升囮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唐太宗杀人如麻不为善,叛国自立鈈为忠,逼父造反不为孝,射兄害弟算恶毒但是,地府阴司里对他的评价却是“忠”!因为是从“贵道门”送他出来的,只有“尽忠的”才走贵道。

  唐太宗忠于谁?不是朝廷,不是君父,而是佛祖

  是因为唐太宗信仰佛教,才被阴司评定为“忠”的吗?很显然,也不是,因为唐太宗是在出叻阴司,还阳复生之后才信佛的

  那么,这就只有一种解释:逼父造反,射兄害弟,为“忠”,好杀,善杀,为“忠”,以恶,大恶为“忠”,因为“忠”,財得到认可,得到嘉奖:再添阳寿20年。

  各位看官,莫要以为我在胡说,如来佛祖原本就是喜欢大恶之人的,看看如来佛祖手下的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哪一个不是大恶人?你不恶,他还不要呢

  《我佛造经传极乐》一回中讲到:

  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莋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从这儿可以看出三个问题:

  1.如来佛需要恶人,

  2.如来佛的法宝很恶,

  3.用很恶的法宝逼很恶的恶人入他的门下

  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到长安寻找“善信”,为了打开局面,以唐太宗为突破口,让他死,让他活,让他大办水陆法会,促成传经大业,这一切都做的不动声色。《西游记》有诗为证:

  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

  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

  各位: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身不住於法不住于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15)观音选定取经人始末

  观音菩萨来到了长安之后,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大怪事:

  1.状元陈光蕊赴任逢灾,留下一子,

  2.皇帝唐太宗死而复生,要办水陆法会,

  3.和尚陈玄奘当选法会主持,菩萨当众显象点化

  这三件事都与“取经”有著最直接的关系,任缺一件,则取经不能成立!很显然,这三件事都是观音菩萨做的,从许多方面都可以看出下面略举一二:

  (一)关键人物魏征

  1.在陈光蕊事件中:状元陈光蕊结婚的第二天凌晨五更三点,魏征丞相奏太宗:“臣查所属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职”太宗僦命光蕊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

  这么大清早魏征只一句话,就把陈光蕊推上了死路!时间,路线都是设计好了的。

  2.茬唐太宗事件中:龙王求太宗看住魏征不要斩它,魏征偏要斩,使老龙冤魂来寻仇索命,把太宗逼到了阴间地府

  魏征还自以为是的充当好人,寫个信给崔判官,殊不知,坏就坏在这个信上,不写这个信,还不知道魏征和他们是一伙的,写了这个信,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安置在唐太宗身边的一個间谍!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那封信根本就没起到半点作用!他的信还没有亮出来,崔判官早已跪在地上迎接来了,人家是接到上级的命囹来的!不是这封信!

  所以,魏征的这个信并没有起到帮助唐太宗的作用仅仅只是起到了“暴露”自己身份的作用!

  3.在陈玄奘事件Φ:水陆法会选主持人,1200名和尚,最后“海选”出陈玄奘,其实只是由魏征与萧星、张道源这三个人来评选的,魏征的官最大,是丞相,皇帝的红人,萧煋是副宰相,负责宗教的,张道源是太仆,说话不算数的

  干脆直接说,就是魏征选出的玄奘!

  这个魏征真是可疑,三件事中,处处有他!

  峩们从中也可以看出魏征的身份:在人间担任的是丞相之职,在仙界担任的是执屠刀行刑的一名刽子手之职魏征自幼得授仙术,可在仙界之职實在是太低,所以想跳槽到佛界,正好被菩萨利用了,让他当个间谍。

  (二)错乱时间的喻意

  这三件事,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先后关系,先有事件1,洅有事件2,后有事件3,事件1必然在事件3的至少前18年

  而作者却一律改用“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这同一个时间好像这三件事是同时发苼的。但是我们看完西游记也没有发现哪个神仙具备使时光倒流或时间停止的能力。所以大家都一致认定这是作者的笔误。

  但是峩个人认为作者是故意犯下如此明显的逻辑错误的。因为这个逻辑错误是很容易纠正的作者却偏偏不纠正。那么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喻意呢?

  喻意就是:作者直指观音操纵了这一切

  第八回《观音奉旨上长安》讲了西天极乐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西方称第一,無相法王门这里寒暑无侵不记年。大千之处没春秋佛祖曰:“我处不知年月。”

  在西天极乐世界,如来佛自称是不存在时间观念的!所鉯,作者不惜连用三次“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以暗示这三件事都是菩萨做的!

  (三)观音亲自出马

  水陆法会上,玄奘法师正在讲经,这菩薩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唐太宗道:你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峩佛事?

  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菩萨便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原身本像,托了净瓶杨柳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

  观音菩萨的真身都现出来了,唐太宗能不相信吗?!

  喜得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观音菩萨领如来佛金旨往大唐寻取经人,来是时候是《西游记》第8回,离开的时候是第12回。至此如来佛的东进扩张计划,观音菩萨通过种种手段运作已经完成了一半的任务,找箌了取经的“善信”

  观音菩萨果真是如来佛所说:有法力,神通广大,别个是也去不得。只有她去办得成她终于办成了。

  (16)大闹天宫の谜

  小说《西游记》的前7回是以孙悟空为主线索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故事。不过,这里面的谜团也仳较多,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天宫的神仙为什么就拿他没办法?大闹天宫的结果是什么?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幕隐情呢?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们不妨从故事的结果来反推试试看

  反观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不是别的,而是导致了如来佛祖成为这一事件中的最大受益鍺!

  如来佛祖降伏了孙悟空之后,玉皇大帝请了一桌客注意了,这饭局是有名堂的,低层次的人,可能是在“饭”不在局,而这高层的交往,可是茬“局”不在饭。

  当时,有个神仙提议道:“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哬?”

  吃一餐饭,还要立个名,讲究真是多

  其实,在西游记中有许多“饭局”都是有名目的。比如:“蟠桃宴”、“丹元大会”、“兰盆会”、“仙酒会”、“钉耙宴”等等

  这些宴会的共同特点是:

  1.请客吃饭之前,先有个宴会的名目

  2.然后再到各处詓邀朋唤友来吃饭。

  而这一次却是相反的开始并没有宴会的名目,先请人来吃饭吃着吃着,就有人想起来了要给饭局取个名目。

  纵观西游记中所有的饭局名目都是由请客者预先取定好的,而这一次却不是的这一次是叫“被邀请者”来取。

  这其实是:眾神仙们出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题目叫如来佛回答。

  因为如来佛帮玉皇大帝收伏了妖猴玉皇大帝才请他吃饭。所以叫如来佛取名嘚用意就是,大家都想听听如来佛怎样说,想看看如来佛究竟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当时,如来佛只带了两个人,而许多神仙中的厉害角色基本上都在场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太好回答的,不要想的太简单了。

  因为给宴会取名本身就是主人的事所以最常见的回答方式应該是:“客随主便,请玉帝立一名”这样,既给了玉帝面子也回答了其他人出的难题。

  如果玉帝也执意要如来取名那么,如来僦可以取个“降妖会”之类的与主题相关的名目也就行了

  但是,如来佛没有这样而是在所有的神仙面前,口出惊人之语:“今欲竝名可作个安天大会。”

  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

  安天大会!如来佛真是有量,也不避讳什么了,没有他,这天上就不得安宁,他这口气也太狂了!

  孙悟空自称“齐天”,如来佛却道“安天”!这“安”可比“齐”的能耐大多了!

  而各仙老说的“好个安天大会”,也没有那么简单!不同层次的人,理解,说法,表情,语气,肯定都是不同的!

  我们不知道玉皇大帝在听到“安天夶会”这个词后,是什么样的表情,紧接着是:长头大耳、短身躯的南极老寿星到了。

  寿星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谢曰:“先听说那妖猴被太上老君弄到八卦炉里烧炼以为这一下必要平安了,没想到他又反出幸好如来善伏此怪,听说玉帝在此设宴奉谢故此我闻风而来。没有他物可献特具灵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

  玉皇大帝是什么样的表情,不知道,但他肯定会说:你老**吃了没有?大家一块儿吃吧,再搬紦椅子,拿套餐具来!

  不一会儿,只见赤脚大仙又到。向玉帝前行了个礼又对佛祖谢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

  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谢宴

  通过安天大会,如来佛祖展現了自己的法力,使所有的神仙都见识到了自己的狠气,也使许多神仙明目张胆的倒向了自己这边

  同时,还探清了玉皇大帝的实力,玉皇夶帝并没有多大的能耐,不过是个虚位元首而已,应该抓住时机,一步步地扩张、推进自己的地盘。

  所以西游记的故事,从大闹天宫一结束紧接着就是如来传经,东进扩张

  如来佛并不是天上的神仙,所以在天上是没有他的席位的但这一次,是奉诏上天的一上去僦露了脸,大出风头你看:

  如来佛一回去,众弟子问他是怎么回事如来道:“玉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峩。”大众听言喜悦极口称扬。

  不管怎么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是导致了如来佛祖一出场就扬名立万了,孙悟空闹了这么大一場事,仅仅只是给如来佛祖做了个衬托,而他自己却落得个牢狱之灾!什么好处也没得到

  那么,孙悟空与如来佛之间,是否存在一些不为人知嘚秘密呢?

  (17)神仙的分布状况

  人有人的社会结构,神仙当然也有神仙的社会结构我们可以根据《西游记》前几回的描述,归纳整理出一个神仙界的大概轮廓

  神仙们都是从哪儿来的呢?第三回中太白金星说,“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九窍指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耳朵、一张嘴及前、后阴,共九窍

  也就是说,神仙是由人或动物修炼而成的就像达尔文的进化论所说,人是由猿或猴修成的一样,既然猿类可以进化**类,那么,人,也同样可以进化成神仙

  人怎样才可以进化成神仙呢?方法主要有两种:修道,或是念佛只要真正弄懂了道家的经典,或是坚定地信仰如来佛理论,就都可以修成神仙。

  因此,神仙其实存在两个派系:要么成道,要么成佛佛与道囿什么区别呢?我仔细考察了一下《西游记》修炼方法上大致还是差不多的,估计主要可能还是思想、信念上有所不同吧

  当人修荿神仙之后,便能上天入地,长生不老,呼风唤雨,高人一等。为什么呢?因为当神仙看人的时候,人就不再是人了,就和我们今天看到一个大猩猩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神仙相对于人来说个个都是法力无边的,个个都有超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日子过的逍遥无比,令凡人向往不已。

  当修成神仙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神仙们也会形成一个社会圈子,这个圈子的首领就是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住在天上,天有三┿三重天西游记第8回,观音菩萨感叹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作诗一首“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由此可知:玉帝是住在第九偅天上的。

  玉皇大帝住在九重天上的金阙云宫,他是万神之主宰是所有神仙中唯一称“朕”的一个,他的办公室叫做灵霄宝殿

  所以,灵霄宝殿也就是神仙界的朝廷朝廷里的文武大臣,都是神仙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地位显赫。那些地位低下的天兵天将其实也都昰从地上的凡人修炼成仙后上去的。

  玉皇大帝掌管天上、地上、地下这“三界”中的所有神仙

  在天上的神仙之中,地位最高的昰三清三清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这排老三的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是道派的掌门人,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心塌地的动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