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1561991年属什么生肖肖

156年前丘吉尔遗嘱向公众开放 花10英镑即能查看-中新网
156年前丘吉尔遗嘱向公众开放 花10英镑即能查看
  英国政府已经把超过4100万份遗嘱录入一个数据库,将首次向公众开放查询。一些专家介绍,大多数遗嘱虽然具有私人性质,但它们同时也是不可忽视的公共文件。这批遗嘱中,年代最早的可追溯至156年前,其中包括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等名人的遗嘱。
  1858年开始收录遗嘱
  英国政府先前已经把1996年以后的遗嘱经由互联网向民众开放查询,如今进一步扩充相关数据库,把1858年至1996年期间的遗嘱录入数据库中,将于近期向民众开放查询。
  据了解,英国遗嘱服务中心从1858年开始收录遗嘱,其保存的不少遗嘱为手写。为了将这些遗嘱数字化,英国政府投入相当人力,把遗嘱逐篇扫描录入电脑。
  去年,英国政府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士兵的28万份遗嘱经由互联网向民众公开。很快,英国民众对该数据库的查询次数便突破了200万次,这表明不少人希望从这些遗嘱中了解逝去的亲人的战争经历。
  每查一份付10英镑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个遗嘱库是英国最大的网络数据库之一,有助于英国民众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世渊源。如今,不少遗嘱原件保存在伯明翰郊外一处安全设施内。
  参与该项目的铁山数据管理公司专家菲尔?格林伍德说,“这一档案库的规模之大,令人心生敬畏、印象深刻”。据一些专家介绍,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大多数遗嘱虽然具有私人性质,但是同时也是不可忽视的公共文件。
  英国民众可以登录遗嘱库进行查询,如果要打开某份遗嘱阅读,需要支付10英镑(约合15.6美元)。
  不少名人遗嘱可查看
  除了查询亲属的遗嘱,英国民众还可以查阅19世纪和20世纪不少名人的遗嘱,例如前首相丘吉尔、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创作“小熊维尼”形象的童话作家A?A?米尔恩等。
  据《每日邮报》报道,丘吉尔身后留下30.4004万英镑遗产,相当于今天的超过530万英镑(824.5万美元)。
  按照英国官员沙伊莱什?瓦拉的说法,这个遗嘱库能够帮助人们对“那些塑造英国和世界的普通人物或卓越人物”加深了解,是研究家族历史和社会历史的“了不起的资源库”。据新华社
  新闻链接
  荷兰博物馆推“名人临终体验”
  荷兰电影博物馆和多名科学家合作,推出一场特殊展览,利用气味和声音,让游客体验利比亚前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英国戴安娜王妃、歌坛天后惠特尼?休斯顿临终情景。现场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展品,却陈列着4个像太平间冷藏柜一样的银色金属箱。工作人员帮助游客躺进去,随后播放相关音乐,释放诸如杰奎琳?肯尼迪所用香水的气味等。一名小伙子体验过卡扎菲“最后一刻”后连呼“令人惊讶”,“觉得自己一直在被追捕”,就像卡扎菲一样。尽管这场展览引起争议,但电影博物馆仍计划在欧洲巡回展出。据新华社
  丘吉尔
  温斯顿?丘吉尔(日-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丘吉尔1874年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丘吉尔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人物》杂志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综合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大汉帝国(中国历史朝代) - 搜狗百科
中国历史朝代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之后的王朝。公元前206年被封为汉王,之后获胜建立西汉,汉初在消灭异姓后政局趋于稳定。、相继休养生息开创,即位后攘夷拓土,被称为,至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之治。公元8年,,西汉灭亡,不久爆发。,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开创。、沿袭轻徭薄赋开创,继位后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中后期发生了和,于爆发,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后东汉名存实亡。,东汉灭亡。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立,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The Han Dynasty
1300万平方公里
、、、、、曹操等
6300万(西汉),6500万(东汉)
长安、洛阳
成都、邯郸等
刺史、州牧
大汉帝国为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帝国。前期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后期定都洛阳,又称东汉、。大汉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强盛、富饶的帝国,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西汉先后经历了汉太祖的休养生息、汉太宗的文景之治、的汉武盛世、等多次繁荣昌盛,中国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前汉共传十四帝(其中正式的、为史书所公认的有十一位皇帝),前后经历。
政权在,绿林民变下终于灭亡。拥立汉宗室作皇帝,恢复汉的国号。25年立为帝,随后击败了绿林军。其后,汉朝宗室刘秀在鄗县之南即皇帝位,灭刘盆子,是为,沿用汉的国号,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即位后,于37年终于消灭赤眉等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一。废除王莽时的弊政,社会安定,加强中央集权,对严加限制,史称。之后,、执政期间称为“”。十七年,驾崩,大汉帝国由盛转衰。184年爆发,为魏王替代。
参见:及前,秦末,由于政令愈发严苛,而最终爆发、“揭竿而起”的事件,先秦六国诸侯旧贵族也借此时机纷纷复国。前四月,楚国贵族后代项羽在消灭主力,而则入关推翻秦廷。其后,项羽尊为“”,并自行天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之后两股势力开始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在、、等人的辅佐下,最终在中击败项羽,于前正式称帝,立国号“汉”,西汉建国。汉高祖刘邦登基后,采用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的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等为王,以及一些功臣为列侯(详见《西汉开国功臣封爵列表》)。称帝之后,势大,因此汉初几年对异姓分别翦除,改封刘氏宗亲为王,仅有长沙王吴臣因势小不构成威胁且忠心于中央而得以保留。后刘邦与功臣刑白马立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称“白马之誓”。汉初政府官员基本上由大大小的功臣充任,从而形成汉初“”的。此时,由于秦末以来动乱多年,国力虚弱,导致汉高祖刘邦在企图收复秦末被占据的时,遭匈奴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和平。据史料记载,前后一共送去10位宗室之女,即冒顿单于于前200年、前192年、前所收到的3位公主,于前、前所收到的2位公主,于前160年、前、前、前152年、前140年所收到的5位公主。
早在十二年,利用计谋于钟室将功臣韩信杀死,还灭其三族。汉高祖刘邦去世,太子继位,是为。时年16岁,大权尽为太后吕雉()掌握。因汉高祖刘邦在世时,刘邦之宠姬曾想谋立己子为太子,结果遭到吕后和功臣们的强烈抵制而未能成功。刘邦去世后,吕后即毒死赵王。刘如意死后,吕后使人挖去戚夫人的双眼、熏聋其耳、灌药致哑、断其手足,然后丢进茅房里,命名为“”,意即“如猪之人”。对其他刘氏诸王也多加残害。又逼汉惠帝立自己年仅十岁的外甥女为后,史称“孝惠”。但张氏实在年纪太小,一直无法怀孕。吕后于便设计她假装怀孕,然后在强取宫人之子,即,并伪称为张皇后所生,又秘密处死那个宫人,于是刘恭被立为皇太子。惠帝因吕后的残暴而惊恐,数年后抑郁病逝。之后两先后继位。少帝逐渐成长,获悉他的生母已为吕后所杀,公然表示长大后将会报复吕后。盛怒之下,便将他监禁于中,并对外宣称皇上生病,大臣均不得见。后来更废了少帝,并暗中诛杀。五月,立恒山王刘山为皇帝改名。吕后,开汉代皇太后临朝称制之先河,且数为后世所效仿。吕后,大封诸吕,并欲王诸吕,遭到时为右丞相的安国侯王陵坚决抵制。吕后曲升王陵为太傅,夺取实权。然后大封吕氏外戚为诸侯列侯。并且吕氏外戚亦掌控禁军,刘氏皇权遭到严重威胁。而朝中大臣多为随汉高祖的开国功臣,他们明里不敢反对吕后,但却已经开始为此准备。吕后临终时任命为相国,先封吕禄为赵王,再任命他为上将军,独掌军权。而以、为首之功臣派亦做好准备,并与刘氏皇族联合。吕后一死,功臣派与皇族立即先发制人,发动政变,一举诛平吕氏外戚,废掉少帝刘弘,迎立汉高祖刘邦与薄氏之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吕后为了增加吕氏的筹码,将吕氏之女与汉宗室联姻,不仅拥有权力,也可以借此监视刘氏子孙的一举一动。吕后掌权,惠帝七年,临朝称制八年,前后共15年。高层之权的夺权并没有影响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吕后仍能忠实执刘邦生所定的休养生息、恢复民力的政策。相国(或丞相)之人选一如刘邦生前安排。萧何去世后,继任,举事无所更改,一遵萧何约,力行之政,史称。除此之外,吕后秉政,继续薄罚,如废除“三族罪”、“挟书律”等恶法。对外政策上亦能理性冷静处理,继续“和亲”政策,避免战争。这样,吕后时期,国家经济呈上升之势,国力亦有很大增强。史称:“、之时,黎民得离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参见:及汉文帝之皇后尊崇道家,因此与宗族都必须学习道家学说。汉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在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的手段,奉行“无为无不为”的方针,实行轻徭薄赋、力行节俭的与民休息政策,恩威并施,以弥补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的多年动乱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大大得到减轻。通常认为文景之治的主角是汉文帝与汉景帝。实际上,窦太后在文景之治时代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卷三十《》对文景之治作出了仔细的描述,当中提到两帝在位其间,并无重大事故,百姓人给家足。国库累积了上亿的铜钱,因为久而不用,串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里堆满谷子,由于太多放不下,而只能放在仓外,以致腐烂而不能食用。汉文帝在位时,存在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国大陆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这些问题采取的是异常谨慎而且又有效的手法。对待诸侯王,文帝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小错不纠,在中央弱势的时候成功的安抚住了各地蠢蠢欲动的诸侯,为后来处理七国之乱造就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诸侯王和大臣。最重要的两个大动作是:安抚,使得吴王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没有假借丧子之仇反叛;在齐王死后将齐国一分为七,既满足了齐王的儿子们称王的需求,为自己赢得了贤德之名,又消除了最大的一个诸侯国齐国。假如文帝的谨慎稳重的做法被一直持续下去,汉朝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七国之乱,诸侯王问题亦有希望能够和平解决。文帝二年(前)和十二年(前)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是租率最终减为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文帝生活也十分节俭,宫室内车骑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文帝时,缇萦上文帝,痛陈的弊端,并愿意代父赎罪,亦即后人熟悉的故事“”。文帝纳言废除肉刑,下诏废除了黥刑、劓刑、等刑罚,改用苔刑代替,并饶恕其父,可见汉文帝是宽容的一代。景帝即位不久,就采纳的建议,削夺诸的封地,引发各封国的担忧,而在汉景帝三年正月()爆发以“清君侧”为名义的“七国之乱”,汉景帝因此杀了晁错,以寄达到平息叛乱的目的。但是七国之乱并未因此缓和,景帝任用出兵平叛,在三月即告弭平,各诸侯国的势力因此极大削弱。七国之乱以后,景帝开始专心打理朝政,据说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有大规模用过兵,和匈奴的战争始终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依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在与匈奴和(南粤)保持和平的同时,也在积蓄国力,透过马复令等措施来积极备战;此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成为帝国时代以来,第一次被传统历史学家赞誉的时期。
参见:及景帝驾崩后,其子即位,史称。在位期间(在位前141年—前87年),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西汉的政治、经济及军事整合起来。在政治上,武帝加强皇权,建立年号“建元”,始开中国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滥觞,采纳的建议,施行,削弱诸侯藩王的势力,从此,诸侯藩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朝廷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不纯为由,取消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大大的加强。文化上,废除在位之前以“、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的建议,使儒家思想从此逐步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对外关系上,积极对付西汉的最大外患—匈奴。在此期间,先后出现、等杰出名将,经过武帝、、三朝数十年用兵后,终于打败,使其“漠南无王庭”;又吞灭南越国,征讨朝鲜,使汉朝成为当时的东亚霸主。外交上,两次派,开辟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公主、和亲西域大国,而达到离间西域和匈奴关系,进而联络西域的目的。汉武帝晚年笃信巫术,听信谗言,导致发生著名的“巫蛊之祸”,被迫杀江充而谋反,结果兵败而死,皇后因此自杀。事后武帝也极为后悔,修建望思台以悼念太子。西汉经过多年对外战争,文景之治的积蓄耗费殆尽,经济遭受巨大冲击,国力也出现衰退的局面。为此,在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利用失利的时机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不再奉行穷兵黩武的政策。为提振经济,武帝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并创立、平准政策,统购统销,干预物价,与民争利,加强国家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此一系列政策使汉朝得以避免步入衰败。
主条目:武帝去世后,之子,年仅八岁的即位,是为。汉昭帝登基之初,由、和三人共同辅政。但是在元年(前80年),爆发,上官桀被杀,霍光从此大权独揽。霍光延续武帝在位晚年的政策,对内休养生息,放宽制度,提高儒生地位。昭帝死后,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他行为放纵,密谋排除霍光,但反被霍光所废。之后霍光又迎立即位,是为。元年(前73年),霍光还政于宣帝。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此后宣帝将霍氏集团一网打尽。但是,宣帝继续奉行霍光的治国路线,大力整顿吏治,劝民农桑,抑制兼并,降低国家在经济中的角色。这段时期,汉朝不仅内政清明,而且对于匈奴继续保持强势,在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设立以加强对所处地区的联络与控制。经过昭宣二帝的休养生息,国家经济得以从武帝中期以来面临衰退的困境下的明显恢复,史称“昭宣中兴”。
主条目:宣帝死后,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落。“柔仁好儒”,对于社会秩序采取放纵态度,经常下令大赦免,导致盗贼遍地,日益严重,也致使皇权旁落,与宦官势力兴起。他死后,成帝即位,成帝好女色,先后宠爱、和赵氏姐妹(、),赵氏姐妹不能生育,因而嫉恨其他可以生育的妃嫔与他们的子女,成帝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称“燕啄皇孙”。由于“酒色侵骨”,成帝最后竟死在“”之中。由于成帝不理朝政,为外戚的兴起提供条件,皇太后的家族权力急遽膨胀。成帝死后,由定陶王之子即位,哀帝有“断袖之癖”,终日与他宠信的厮混相好,外戚王氏的权力一度受压抑。此时国家已是一片末世之象,民间“”说法四起。二年(前1年)八月,哀帝去世。太皇太后王政君派接替董贤成为,并迎接即位,是为,改元元始。但是,刘衎已沦为王莽的傀儡。五年后,王莽毒死仅14岁的平帝,并迎立太子即位,号“”,自己担任“”,9年1月,王莽逼迫退位,建立,西汉结束。
参见:及天凤五年(17年)绿林起义爆发,23年,王莽政权在、绿林民变下终于灭亡。同年2月,拥立汉宗室作皇帝,恢复汉的国号,年号。25年立为帝,随后击败绿林军,刘玄向赤眉军投降。通常刘玄被认为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帝。汉更始三年(25年)六月,原本服从更始帝的汉朝宗室在鄗县(今东南)之南即皇帝位,是为,灭刘盆子,仍沿用汉的国号,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定都,史称东汉。即位后,于37年终于消灭赤眉、、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废除王莽时的弊政,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进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清查土地、新定税制、振兴农业,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另外提倡儒术,建立太学,设置,与并行的便是表彰气节,因此士大夫争相以名节为目标,为淳美的政教,奠下基础;对匈奴等外部势力实行防御的策略,纵容姑息放弃西域,对外戚严加限制,史称光武中兴。但由于土地,也造成土地兼并情况日益严重,地方豪强势力兴起,为东汉的最终灭亡埋下隐患。
主条目:和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期间,以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长驻三十多年,不仅善于使用武力威慑各国,更善于运用外交手段去联络距离较远的国家。但匈奴人亦同样在开展类似的行动,推翻各国亲汉的政权,再与新政权结盟。双方不断地反复攻防,一直到20年后,班超之子才完全掌控西域。章和二年(88年)十月,领军出塞,击破北匈奴,登,令班固作铭命,史称燕然勒石。二年后,三年(91年)窦宪派兵再次出击,出塞五千里进攻金微山,大破北主力,斩名王以下五千余人,俘虏皇太后,北单于仓皇逃窜不知所终,从此扫除数百年来匈奴对汉朝北方边境的威胁,汉朝国势也再一次到达时期的鼎盛;佛教也在此时传入中国。但是在后期,日益跋扈,揭开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两股势力争斗的序曲。
参见:及88年,年仅卅一岁的汉章帝突然驾崩,时仅十岁的太子即位,是为,他即位伊始,实际上朝政都由操纵,国家政治日益腐败。窦氏的跋扈引发和帝的不满,不久年仅14岁的和帝就抓捕外戚窦宪,外戚势力开始衰弱,和帝信用宦官,从此东汉的政治沦为外戚和宦官两股势力的争斗。不过,和帝仍然在政事上非常勤奋,不失为英明之主。元兴元年冬十二月,年仅廿七岁的和帝病逝。出生仅百日的少子即位,是为。殇帝仅在位8个月就驾崩了。接替即位的是清河王刘庆之子安帝。他即位早期由太后临朝理政。勤俭节约,任用贤良,同时对自己家族的势力有所限制,却也对宦官势力纵容。元年(121年),邓太后逝世,安帝亲政,将邓氏家族诛杀殆尽。安帝依赖外戚宋氏和以及宦官的力量。听信奸臣,肆意无忌,朝政昏庸不堪,东汉快速衰败下去。延光四年三月,在南巡途中死在叶城。外戚阎氏秘不发丧,拥立汉章帝之孙济北王刘寿之子,史称,其在位仅200余日就病死。死后,阎氏家族密谋再立傀儡,被击破,阎氏家族被诛杀。孙程迎立王刘保,是为。在顺帝执政早期,宦官势力膨胀,却引发社会各界的反弹。阳嘉元年(132年),贵人立为皇后,从此梁氏外戚势力开始崛起,梁妠的兄弟被任命为大将军。二年(143年)八月,顺帝病死,太子刘炳即位,是为,即位是年仅2岁,由临朝执政。永嘉元年(145年)正月初六,刘炳驾崩,年仅三岁。正月廿五日,梁冀拥立即位,是为质帝。质帝非常聪颖,称梁冀为“”,结果不久质帝就被毒杀。本初元年闰六月初七日,大将军梁冀拥立汉章帝之孙刘志即位,是为。桓帝年少,因此继续由梁太后临朝执政。桓帝即位之初,梁冀势力几无边界,他残害忠良,中饱私囊,无恶不作。桓帝对他暗中也颇为不满,二年八月初十,桓帝派兵士包围梁宅,梁冀与妻子双双自杀,梁氏外戚势力土崩瓦解。宦官成为新的权力中心。、、具瑗、、五人被封为县侯;单超食邑两万户,后又封为车骑将军,其他四人各一万户,世称五侯。五侯贪婪放纵,终致在延熹九年()引发第一次党锢之祸。永康元年十二月廿八日(),汉桓帝驾崩。桓帝没有留下子嗣,由河间王刘开的曾孙继位,是为。灵帝即位之初,就引发以、为首的外戚势力和以、为首的宦官势力的激烈权力斗争。永康元年九月初七,宦官发动政变,外戚势力被削弱。宦官则在永康二年(164年)制造第二次党锢之祸。而灵帝本人骄奢淫逸,为填补财政公开卖官,朝政腐败。
参见:及数十年的政争以及天灾动摇了汉朝的民生,终于在184年爆发由教主引发的黄巾之乱,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号召数十万民众参与,虽然叛乱不久即告平定,但是东汉朝廷经此一役已实力大减。关键是中央朝廷为了尽快平叛,又将军政权力下放给各州的。各地豪强从此开始慢慢拥兵自重,加以其原已具有强大经济实力,最终演变成众豪强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汉灵帝死后,外戚大将军和宦官双双火并而亡,终于结束戚宦之争。但掌权后,废少帝刘辩为,改立陈留王刘协,并且焚毁首都洛阳。董卓被诛杀后,经过几年混战,出现把持朝廷的曹操、位于河北的、位于淮南的、位于江东的、位于荆州的、位于益州的等势力。其中曹操“”,架空汉室权力,消灭各路割据势力,并在中消灭了最强大的敌人袁绍军队的主力,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建安十三年,罢三公官,复置丞相,曹操任丞相,独揽大权。曹操挥军南征,却在赤壁之战中被、联军击败,曹操退回北主。不久刘备以荆州为根本,进占益州,曹刘孙三分天下之势开始形成。而在这段期间,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真正实权掌握在曹操手中。曹操先是晋位为魏公,不久又晋位魏王。刘备亦晋位,汉至此已名存实亡。建安25年()春正月庚子,曹操去世,其世子继任汉丞相,袭封魏王。同年十一月,曹丕迫汉献帝“”帝位,东汉结束,汉朝也正式告终,三国时代正式开始。
汉朝早期实行,男子廿三岁起至五十六岁之间,服役两年。一年在地方服役,名为正卒;另一年戍守边郡,叫做戍卒。正卒在本郡服役,划分兵种,加以训练。屯戍各分为两种:在京城或王国都城屯戍的称“卫士”,在边郡屯戍的称“戍卒”。服役期满后,役男即可返乡,不过仍有随时应召服役的义务。兵役之外,还有繇役,即每年为郡县政府服力役一月,服役者称“更卒”,同样也是五十六岁免役。京师的驻军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和官署,另一支为北军,屯驻于地区保卫首都其他地区。它们名称的来源,是汉的、等宫,都在的南部,故宫廷卫军集中于城南,守城军队的重心则在城北,因此有南北军之称。所谓卫士,即是指南军士兵,由三辅以外的各郡役男轮番充任。但卫士是有经过选拔的,并非所有的役男都当卫士,不充卫士的则当戍卒。北军的士兵,则由三辅的役男轮流担任,可能即是服正卒役。至于王国的卫士,则只在本国首都服役,不须屯戍京师。屯边的戍卒,大都是关东人,此外尚有少数当地人;他们在边塞城堡中,担任守望的工作。服正卒役的役男,由各县集中于郡,划分兵种,给予训练。当时的兵种,主要有四种,即步卒、(精选的步卒),骑士、楼船士(水兵)。兵种的确定,皆依照当地的环境来做为标准。如西北产马,则当地役男多编为骑士;平原及山地区(如巴、蜀、三河、颍川诸郡)的役男,则多编为步卒和材官;东海沿海及江湖附近地区(如庐江、丹阳、会稽等郡)的役男,则多编为楼船士。此外还有一种车士,多用于丧仪。各郡的正卒统属于太,而由指挥监督,每年八月,由太守,都尉会同各县令长承尉一同检阅,评定高下,名曰“都试”。都试的科目,以射为主,并加试其他技术。靠水的地方,则作水师演习;边郡地方,则由太守率领马队巡行塞障。正国的正卒,则统属于相,而由中尉率领。
编制与调发
汉朝军队的编制,可分为三项:一是京师驻军的编制,二是边郡亭障的组织,三是战时的统率系统。京师驻军有南北军之分,其任务也不相同,南军由统领,守卫宫城。官城以内各殿舍的守卫,则以卫郎担,由统领。卫郎虽属南军系统,但其份子并非从各地的役男中抽调而来,而多半由以上大官的子弟,有军官的银家子,郡国推举的孝廉的博士弟子员等来充任,此外还有不少富人子弟。这个集团可以说是皇帝最亲信的卫队,也是未来将相大臣的储备所。时,于南军增置羽林、等兵,为皇帝的随从护卫,由统领。屯边的戍卒,多在边防工事的亭障中服役。亭的防御设备有用土做成的高墩,为四方或六角形,上有通信用的旗杆。士墩叫烽台,又叫堠;四围有墙叫坞,坞高约合市尺一丈乡右,每边长五丈余。烽台和坞合称为燧。发现敌人时,则于烽台上点燃烽火,敌人逼近,则据坞以守。两亭之间,相距约十里。每隔三亭以上,有特备公务人员食宿的“”,设于亭的附近。备有传舍的亭的,称都亭。障较亭为大,亦有围墙,可容二百人,也可以放烽火。亭多设于长城以外,障多设于长城沿线。障的首长为障尉;燧有燧长,由亭长兼任;均受太守、都尉的指挥。至于军队的调发,其权掌握在中央政府。国家有事,由中央下令调兵,太守发兵,而由都尉率领;至于中央下令时所颁的信物,高祖时用羽檄,是一块长一央二寸的木偶,上插羽毛,表示疾速。文帝时,以虎符及竹使符调兵,虎符是铜制的虎形,竹使符是五寸长的竹片,上刻篆书。两种符都是分成两半,一半存于中央,一半存于郡国,中央欲调某一郡军队,则派使者持符前往征调,太守勘验属实,然后指挥军队出发。但这办法只限于内部,边郡因应情形特殊,太守有自行发兵之权,汉代太守对军事所负的责任很重,如有过失,会被弹劾为“乏军兴”,其罪重则死,轻则免。
汉代的募兵,是东汉征兵制破坏后才普遍施行的,但早在西汉武帝时,那时便已经兼用募兵。当时对外战争频仍,征兵不敷使用,因此必须于征兵之外,再另外招募,的士卒,就是招募来的。此外,武帝也曾利用大量的及恶少年从军。武帝以后,募兵事由更为常见,有时甚至招募异族为兵,例如时代的羌骑,就是招募组成的骑兵。东汉光武初年,鉴于多年水旱为灾、连年战争造成户口锐减,决定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从建武六年至建武二十三年,共计五次罢省郡国兵。虽然百姓仍有随时应召当兵的义务,但平时没有受军事训练的机会,因此士兵素质大为降低。此外也因节省军费而停止执行训练,各郡国的役政,乃陷于停顿状态。但这种情形只限于内郡,边郡则不废都尉和都试。这种情况从之后,便一直持续下去,因此政府不得不募兵来临时补充兵源。再来官部郡征兵机构的撤销,虽然东汉法律有征兵的条文,但有事时临时征兵远不如招募来得方便,因此征兵的事,很少实行。灵帝时,黄巾乱起,屯兵不足以应付,因此大举招募,、等人的平乱军队中,便有大量的募兵。其后大将军也会招兵买马,以制宦官。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意见反馈及投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92年属什么生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