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加入什么物质后结冰不空调膨胀阀结冰?最好是无毒的。

有0℃以下不结冰的水吗 | 死理性派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895257人加入此小组
压强越小,水的沸点越低。在平原地区,水的沸点是100℃,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水的沸点是93℃,而在海拔8844米的珠峰顶上,水的沸点只有69℃了。水的冰点也会随压强的降低而降低吗?如果不是,还有什么办法让水的冰点低于0℃
+ 加入我的果篮
把纯水在高度静止环境里迅速冷却,可在零下好几十度不结冰。。。
引用 的话:把纯水在高度静止环境里迅速冷却,可在零下好几十度不结冰。。。过冷水不算冰点降低吧?来自
搜:水相图
引用 的话:过冷水不算冰点降低吧?题目就是 有0℃以下不结冰的水吗
引用 的话:为什么熔点的曲线有点左偏以至于有些地方会有两个压强同一熔点?
我们不算过冷水的情况,看七楼相图,水的液固相界限非常陡峭,几乎垂直,也就是说在很大范围内,压力对水的凝固点影响很小,几乎就是零度,大约只有在10MPa以上才会出现偏差,大约对应水深1000米,但也就几度。
引用 的话:很简单, 放点盐!其实。。这是真的。。也许在磁场里可以做到
引用 的话:很简单, 放点盐!没错,盐度很高的盐湖-5、-6℃都不结冰呢
引用 的话:啊!8000大气压才出现热冰,610帕以下沸点比冰点还低……
粘贴 水在0℃以下不结冰凝固有4种情形:1) 水过于纯净2) 水中有不能作为晶核的杂质3) 水在流动4) 低气压
引用 的话:气压在611帕以下的情况下,冰直接汽化算升华吗
引用 的话:图下方,水相图固态和气态相邻的地方,固变气算升华吗
引用 的话:原来还有一个点跟三个状态都相邻!#TIL
引用 的话:原来还有一个点跟三个状态都相邻!#TIL这种转变算升华和凝华吗
过冷却的算吗……?
引用 的话:过冷却的算吗……?不算
生命科学专业,天函地方小组长
三相很奇怪吗……一般学校大物都会讲这个吧
引用 的话:许多抗冻剂的原理也就是在水里加点什么东西, 形成溶液, 降低冰点.在冰面上撒盐可以融冰就是这个原理
根据拉乌尔定律,稀溶液有“凝固点降低和沸点升高”两个通性......用 的话:很简单, 放点盐!
引用 的话:很简单, 放点盐!那就不是水了
引用 的话:那就不是水了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你能说海水不是水?!
引用 的话: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你能说海水不是水?!我的意思是说,你答非所问了,楼主问的是那个密度为1.0g/cm?的水
对一个单独存在的水分子进行降温,理论上不到绝对零度就不会结冰。这个绝对是”超冷水“。
黑白纵横小组管理员
引用 的话:咦, 居然刚发现果壳没有表情可发....乃说啥?
黑白纵横小组管理员
引用 的话:你这是贴图, 费劲啊.
引用 的话:你仔细看看楼主的贴子, 没有这样问过, 只是你的理解而已.“压强越小,水的沸点越低。在平原地区,水的沸点是100℃,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水的沸点是93℃,而在海拔8844米的珠峰顶上,水的沸点只有69℃了。水的冰点也会随压强的降低而降低吗?如果不是,还有什么办法让水的冰点低于0℃”不过我很奇怪既然楼主已经说明了是水,为什么还要问我问题,是他自己没弄懂吗?反正只是发表下一件而已
引用 的话:“压强越小,水的沸点越低。在平原地区,水的沸点是100℃,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水的沸点是93℃,而在海拔8844米的珠峰顶上,水的沸点只有69℃了。水的冰点也会随压强的降低而降低吗?如果不是,还有...恩,抛开具体的环境谈一个特殊的现象是没有正解的。
引用 的话:我觉得确实很有可能是楼主没有弄明白才问的. 那也是很正常的事么= = 所以说赛
1、超冻水2、超冻水3、超冻水
其实换个思路,只要找到使0℃以下的液态水就可以了,那就简单了:百度告诉我们,有这种东西以下引用自人人网:
011年8月1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网站头条刊登《揭开水之奥秘》的新闻,以此祝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张杨(MIT2010届博士)揭示生命之源水特性的重要成就。张杨博士的实验验证了水在有限空间的临界现象理论,该成果有可能对生物,化工,土木工程等产生重要影响。张杨在MIT博士毕业答辩时留影,其身后是核燃料棒组件。水是生命之源——人们喝水、在水中游泳;人体大部由水组成。水无所不在,但是水的许多科学问题却依然困扰着人们。例如,大部分物质遇冷收缩,唯独水在结冰时反而膨胀,所以冰浮于水面。然而,人们对这个自然现象的根本原因的了解却依然非常有限。张杨及其导师,MIT教授陈守信共同揭开水的部分神秘特性,并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论文。张杨是这项工作的主要作者。图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网站日首页,头条以“揭秘水之奥妙”祝贺中国科大9923校友张杨(MIT2010届核能工程博士)的成果。他在接受采访时称“水大概是地球上最诡异的物质了”。所有物质在固态、液态与气态间转变时将经历相变(phase transition)。相变过程中,物质特性将发生重大突变。20多年前,科学家们提出了一套理论解释水的奇怪特性——在水的密度迥异的两种相异液态间,可能存在着一种类似的液—液相变(liqu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可惜,该理论长期以来很难验证,因为“液—液相变”的存在条件非常难实现。例如,它可能发生在零下60度,但糟糕的是,通常情况下此时的水早已结冰。科学家们一直希望有更好的办法来绕过此限制,获得特殊状态下的“过冷水”(在通常的冰点之下仍保持液态的水)。 张杨等人通过一系列设计精巧的实验验证了“液—液相变”的存在——他们利用硅纳米管紧紧束缚水分子,使它们没法结冰。因此,水在远低于冰点的温度下仍保持液态。张杨通过中子束来探测这种有限空间的水的密度。在试验中,从常压到3000个大气压,从室温到零下140度,他通过升温和降温,测出水在不同状态下密度的变化,从而验证了液—液相变的存在。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和应用学教授Pablo Debenedetti评论称(张杨等人)“通过优美的实验,试图回答液态水特性的开放难题,并找出了相异液态间的相变。”其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见到“过冷水”现象。张杨甚至用放在冰箱里的瓶装水做出简单演示。与“过冷水”类似,通过微波炉加热,还可以生成超出通常沸点但仍未汽化的“过热水” ——遇扰动立即沸腾,易造成烫伤。无论是结冰还是沸腾,水都需要有结核点(nucleation point),例如气泡或涟漪(ripple)来诱发状态的转变。水对人类生活非常重要,张杨的导师陈守信院士2011年7月说:生命在零下45度之下显然没法生存——因为水密度会变化到蛋白质无法存活的地步,而蛋白质又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水密度的变化还可能影响土木建设——极地温度降到零下45度以下时,混凝土中的微颗粒态水可能导致建筑物或道路裂化。张杨博士说:人类身体与人类社会的基石正常运作都有温度下限,这都和水特性休戚相关。如果我们可以了解水本身的基本性质,也许我们能够突破这个下限 。张杨博士和导师、MIT教授陈守信(转自MIT网站)。张杨1999年毕业于吉林四平市一中,并前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学习。他曾荣获优秀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联想奖学金、三星奖学金、多次国内外数学建模竞赛优胜奖、中国科大优秀毕业生、安徽省优秀毕业生等多种荣誉。2003年更获得中国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2008年获得MIT核科学与工程系最高荣誉Masson Benedict Award。2010年获得MIT核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其后他获得以1994年诺贝尔奖物理学获得者冠名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lifford G. Shull Fellowship,在该国家实验室继续研究生涯。说明:新闻根据MIT网站日新闻头条编译,原文请见。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答案带解析】水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水的问题: (1)将装满一瓶...
水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水的问题:(1)将装满一瓶水的塑料瓶放入冰箱,待水结冰时,塑料瓶膨胀了,试解释其原因:______.(2)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如果你想知道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我们可以用______检验,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一些危害,如,水壶内容易结成水垢,如果你想除去家里水壶中的水垢,可以用厨房中的______;长期饮用硬水对人的身体健康也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应采取的方法.______.(3)空气中也含有水分,试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来证明这一结论.______(4)茶杯内的纱网,可以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5)试归纳水的化学性质,并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如:通电能分解2H2O2H2↑+O2↑与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合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合反应&
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和质量守恒定律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水结冰时体积变大,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使用加酸的方法除去,
(1)将装满一瓶水的塑料瓶放入冰箱,待水结冰时,塑料瓶膨胀了,这是因为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增大.故填: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增大.
(2)肥皂水可以检验水的硬度,食醋可以除去水垢,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
考点分析:
考点1: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根据滤纸能够透过液体和溶于液体的物质的特殊功能,将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常用来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等等.所需器材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等.要想过滤,首先要制过滤器,具体如图所示:,将一张滤纸对折两次后,展成圆锥形,用水润湿倒贴在漏斗内壁水即可.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有: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过滤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滤液浑浊的原因分析等等.题型有操作题、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和滤液浑浊的原因分析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过滤的方法、原理、所需器材、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者图示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好实验方案,或者是按照给出实验方案,进行细心探究即可.
考点2: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由此可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或者是直接命题设问,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气体等;以及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等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另外,为了准确、熟练地牢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可以运用如下口决:“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稀有气;还有两个零零三,二氧化碳气杂唤”,来导学导记之.
考点3:水的性质和应用
水的性质和应用【知识点的认识】水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部分.1.物理性质是: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形的透明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相对密度最大1g/cm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还有,水能够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2.化学性质有:(1)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够分解成氢气和氧气;(2)水能够与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等相应的酸;(3)水能够与氧化钙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相应的碱;(4)水能够与氧气、铁等金属发生反应,使金属锈蚀;(5)水与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利用,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6)水能够跟较活泼金属或碳反应(即氧化性),使氢被还原成氢气;例如,2Na+2H2O=2NaOH+H2↑,Mg+2H2O=Mg(OH)2+H2↑,C+H2O高温ˉCO+H2,等等.至于水的应用可以是非常的广泛,它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都比较熟悉,就不多说了.农业上用水在浇灌农作物,使之进行光合作用等;工业上用水作原料、制冷或洗涤等;化学实验中常用水作反应物、制冷、溶解物质、稀释浓溶液、洗涤仪器、灭火或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以及有关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电解水实验、灭火的原理、光合作用、生石灰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或水煤气、金属的锈蚀、活泼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根据水的密度、常温下的状态和溶解性,来分析、推断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或者是选择收集装置;并且,还经常考查其固态形式--干冰的制冷作用,二氧化碳的前三个化学性质,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尤其是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密度来推断其收集的方法,或者是选择收集装置的方法,以及干冰的制冷作用等;还有二氧化碳参与的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考点4:硬水与软水
硬水与软水【知识点的认识】所谓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分方法如图所示:,就是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鉴别水质软硬,还可以在洗净的容器中把水煮沸,然后倒出水,观察有水垢是硬水,无水垢是软水.硬水的危害: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如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硬水软化的方法:将硬水软化,实际上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之软化成软水.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采用蒸馏的方法,就可降低水的硬度,使之软化,制取蒸馏水(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而生活中通过煮沸水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情景或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分析后,选择、解答与硬水、软水等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硬水的危害、硬水软化的方法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来考查学生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硬水的危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混合物的分离、硬水软化的方法,以及相关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或者分析探究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区分方法,以及硬水的危害、硬水软化的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方法、有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与硬水、软水相关的实际问题等.特别注意的是,在区分硬水、软水时,如果能联系到控制变量法,将会是事半功倍.
考点5: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
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知识点的认识】醋酸的化学名称是乙酸.其物理性质是:它在常温下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易溶于水,熔点16.6℃(纯乙酸在16.6℃以下时能结成冰状的固体,所以无水乙酸常称为冰醋酸),沸点117.9℃,密度比水略大(相对密度是1.0492g/cm3).其化学性质主要是具有酸的通性(具体如下),其它的性质在初中阶段不做要求.1.它具有酸性,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即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将其简记为:“石红酚无”. 2.它能跟多种活泼金属(如铁、镁和锌等)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例如:Mg+2CH3COOH=(CH3COO)2Mg+H2↑.3.它能跟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4.它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u(OH)2=(CH3COO)2Cu+2H2O.5.它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2H2O、NaHCO3+CH3COOH=CH3COONa+CO2↑+H2O.醋酸的含量测定就是指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的测定或计算.一般都是用氢氧化钠来中和其中的醋酸的方法来测定或计算.具体操作是将一定量的食醋平均分为三等份,倒入三只同样的小烧杯中,再分别滴入2滴酚酞试液,先向一只小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氢氧化钠溶液(注意称量并记录好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质量),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接近中和时要半滴半滴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到小烧杯中的溶液呈微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即终点.然后重新称量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并推算出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重复操作,平行实验测定另两份;并记录好有关数据.最后利用三次实验数据,根据化学方程式,并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出三份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取其平均值即可.【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海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醋酸是一种有机酸,它的化学性质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之外,还有其它化学性质(只是初中阶段不做要求罢了).并且,对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大致了解即可;但是其反应规律要记住.2.在醋酸的含量测定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对反应终点的判断;并且,为了减少误差,最好多做几次实验,最后取其平均值比较准确些.
考点6: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知识点的认识】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溶解现象与溶解的原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分子与原子的彼此之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八个字.在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即分子还是原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之.2.在解释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等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来进行思考、分析.但是,不能认为“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当然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该分子保持的,而构成该分子的原子是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可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对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来说,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
考点7: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相关试题推荐
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1≠2”的有趣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此现象的是( )A.n个N2与n个O2混合后得到的分子总数B.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C.1g饱和食盐水中加1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D.1g氢氧化钠稀溶液和1g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现象推测原因,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A.生成氧气一端的装置气密性不好B.相同条件下,在水中溶解的氧气比氢气稍多C.连接生成氧气一端的电极被氧气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气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下列变化中,酒精分子发生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酒精燃烧C.酒精与水混合D.酒精凝固成固体
点燃前不需要验纯的物质是( )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木炭
区别以下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火焰的颜色区别一氧化碳和氢气B.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C.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D.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水比冷水更容易结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