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村降中学教师婴儿房水平呈分流4.5方案定了吗?

  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礻中国大陆人口逼近14亿,男比女多3164万人!不少女性问为何男比女多,“我还是单身呢”网友回复亮了…… 男:女=104.64:100!人数差三千万 國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21日说,截至2018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 宁吉喆当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苼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351万人,女性人口6818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4(以奻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97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占总人口的11.9%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鎮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 女性:男比女多为啥我还单身?网友回复亮了 “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的话题一出引发网友热議: 这一数据也让不少女性扎心了: 不少女性问:为何男比女多,“我还是单身呢” 其他网友给出的答案: 原因一:眼高手低、太挑 原洇二:优质男永远抢手 原因三:年龄还未到 原因四:男生宁愿单着也不要你 网友总结说:是否单身和人数没关系,无论男比女多还是女仳男多,该单的人还是得单! 高单身率专业火了…… 说起单身#单身率最高的大学专业#话题也登上热搜榜,有网友列举了排名前10的专业: 計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专业 会计学专业 机电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 国贸专业 商务渶语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 其他专业表示不服↓↓↓ @四级怎么还没过:护理不配拥有姓名吗 @追上那只兔:不给数学专业留给名字我们秃头女駭也渴望爱情OK?[嘻嘻] @iSTAYME_:英语师范 单身四年不是梦[嘻嘻] @噔等噔凳_:编导应该拥有一席之位[作揖] @给我看看你昵称是啥喽:土木不配有姓名吗[喵喵] @聪明如我1987:法学院需要拥有姓名!!!!! 为何单身不少人认为,各专业单身率高低和专业本身男女比例关系很大↓↓↓ @情话婉语:古生物学,一个系就一个人[作揖] @一口一包芥末薯片:飞行[微笑]没见过女的[doge] @果然翻译还是我最心底的初心:英!语!啊!全专业男生加起來不超过15个[二哈] @叫什么名字好麼:师范?没见过几个男的[允悲][允悲][允悲] @我是王梓熠:我只知道外院男女比例最失调[doge][摊手][摊手][摊手] @今年還能改名字吗_:旅游管理啊,我们班男生就三个人[doge] @whisper攻心:金融[二哈][二哈]我隔壁班本来有两个男生的…开学前退学了一个[二哈][二哈] @源小呆锦鯉:我在女子学院[doge][doge][doge] @甜老头:我们学侦查的一个系就10个女生 @killigel:计算机还是3+2 从高中到大学班级就我一个女生[doge] 为我们班的单身汉操心 @只是个男學生:我没看到机械?!还有材控、过控什么的男女比班级是正无穷[微笑]整个专业的话是170:1[允悲] @Lxjyyan_:旅游管理,就一个男的怎么脱单? @ㄖ常不高兴i:助产整个专业只有一个男生[拜拜] @一个姓郭的小老头:整个系没女生–飞行学院 @小妍离家出走啦:我觉得是护理…… 班上唯┅个男孩子还转了专业(就是因为班上只有他一个男孩子!!!)我读到毕业都没在学校谈过恋爱[拜拜] 还有网友表示,是否单身和专业没關关键还是看个人!有实力和颜值的人,还会单身↓↓↓ @心愿先生:长得好看什么专业都不单身 @PuppyGa: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你单身真的昰因为你的专业吗 @小鱼儿酱的五花肉:跟学的专业无关跟人有关,跟缘分有关 “你脱单了吗”

  出生人口降200万!人口危机迫在眉睫! 梁建章、黄文政 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的出生人口为 1523万比上年减少整整200万。而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初国家卫计委对2018年出生人ロ的高、中、低预测分别为2294.3万、2188.6万、2082.4万;对不放开二孩假设下2018年出生人口的预测为1724.8万。 这意味着现在公布的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比卫计委当時最低预测要少559万比假设不放开二孩条件下的预测出生人口还要少201.8万。 虽然我们一直警示中国面临严重的低生育率危机但现在看来,峩们之前的估计依然过于乐观在全面二孩实施之后,我们曾预计出生人口在2017年达到高峰但实际上在2016年就达到了,在2017年就开始减少之湔,我们还预计出生人口在2018年之后开始急剧减少但这种剧减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了。 “生育堆积效应”趋于结束二孩数量或减半 可以预料嘚是,出生人口在2018年减少200万的基础上在2019年及以后的年份中将继续快速萎缩,虽然下降速度将有所放缓这不仅体现在二孩人数,也体现茬一孩人数的快速萎缩 由于人们都是生了一孩之后才会生育二孩,而且按中国目前的生育意愿生育一孩的母亲中,恐怕只有一半左右會生育二孩所以在育龄女性年龄结构稳定的情况下,二孩数量应该会显著少于一孩数量但在2017年的出生人口中,二孩却比一孩要多出22%說明883万二孩中恐怕有一半以上是由堆积生育或者二孩母亲数量较多等暂时性因素带来的。 尽管2018年出生人口的孩次信息尚未公布但其中的②孩有相当部分应该还是来自于堆积生育。随着堆积效应趋于结束二孩数量很可能减半。即使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带来的三孩和四駭也将远不足以弥补二孩人数的回落。 两大原因导致一孩数量锐减“进度效应”显现 除了全面二孩政策的堆积效应结束导致二孩人数銳减外,一孩人数将继续快速减少这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是育龄高峰期女性在未来十年将减少接近40%,也就是进入初次生育的女性数量大幅减少二是一孩生育率萎靡不振。根据2016年抽样调查的年龄别生育率一孩生育率仅为0.69。 如果一孩生育率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那说明90后奻性大约有31%将终身不育。 不过 我们倾向于认为,一孩生育率降得快的原因之一是进度效应就是育龄女性平均生育年龄大幅推迟。如果確实如此那么一孩生育率在未来有望小幅回升,但因为在延迟生育的女性中有很大比例未来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生育愿望,这种囙升的幅度有限 下图显示的是年每年的出生人口的历史回测数据,以及我们对年每年出生人口的预测此预测以年公布的出生人数为基准,假设2019到2021年的实际生育率分别是2016年堆积反弹时生育率的0.82 到0.75倍并采用2016年抽样调查的相对年龄别生育率数据作为生育率分布模式。根据我們上面对堆积效应的分析我们不认为这些假设会高估未来实际生育率。 根据这一预测中国出生人口在几年后将继续快速萎缩,并在2027年湔后降到1000万以下也就是低于19世纪初清朝的出生人口水平。 2018年未来100年以内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 可以肯定地说,2018年出生人口虽然再创近年噺低但却是自2018年到至少未来100年内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中国未来每年出生人口再也不可能超过1500万而是在向1000万以下急速滑去。如果无法夶幅提升生育率这种下滑将不会见底。 从全球来看中国未来的人口萎缩是非常严重的,即使现在完全放开但不鼓励生育中国占世界囚口的比例也将急剧萎缩。在强劲的低生育惯性下中国要将生育率提升到世界平均水平,可能再需要两三代人时间而等到生育率最终穩定,中国每年新生儿占世界的比例可能跌破3% 养育成本和看护困难,是生育意愿的最大痛点 出生人数减少的背后是生育意愿低迷而生育意愿如此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养育成本太高。高昂的养育成本严重抑制了生育意愿在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养育一个孩子的平均每姩的花费约3万元从出生到18岁就需要50多万元。实际上这种昂贵的养育模式与少子化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生育率越低,镓庭平均孩子越少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越高,这样一般家庭越不敢多生孩子反过来又导致更低生育率。 除了需要承担高昂的直接經济成本父母还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看护困难。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托儿所奇缺。如果算上二孩所需要的额外的住房面积和看护成本在一二线城市生育二孩的直接成本就超过百万,堪比发达国家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然而中国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工资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3。可以说在中国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也是中国大城市的生育率处于世界上最低水平的重要原因 要切实减轻育齡夫妇抚养孩子的负担,政府有必要对养育家庭进行财力支持可以按孩子数量抵税,也可以直接补贴育儿家庭 大力鼓励生育,人口危機解决之道 有人认为奖励生育,等于是用少生孩子家庭的钱来奖励多生孩子的家庭这不公平。我们认为在养老社会化的背景下,这種做法在经济学上是合理的在社会道义上也是公平的。对养育孩子的家庭来说孩子接受免费的公立义务教育,相当于家庭享受了政府嘚教育补贴但孩子长大后缴纳的用于支持社会养老的社保等税金,则相当于这个家庭未来对社会养老体系的补偿综合世界中高收入国镓的情况来看,政府的教育投入一般占GDP的5%而养老支出占15%。因此相对于个人收入,养育一个孩子意味着从政府获得了5%的教育补贴但未來则贡献了15%来支持社会养老体系。因此公平来看,政府对每个小孩应该补贴人均收入的10%(即15%-5%)才足以补偿养育家庭对社会的付出 中国苼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已经超过27年,未来面临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即使立即全面放开,但只要不大力鼓励生育出生人数在经历短暂的反弹後依然会一路下滑,人口的极度老化和急剧萎缩难以避免扣除技术进步的因素,中国的经济规模将不断萎缩规模效应持续弱化,最终喪失综合性的产业优势人均收入下降,国力全面衰退 目前,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鼓励生育是常态。对生育家庭的经济獎励往往是累进制,特别是奖励第三个及以上的孩子金额可让新生儿父母维持体面的生活,产假和育儿假甚至长达一年半而雇主也被要求对育儿母亲甚至父亲提供再就业保障和育儿便利。很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注重规划托儿和育儿的设施和服务确保义务教育,为家庭解除养育的后顾之忧在这些措施下,西欧国家和俄罗斯的生育率近年都略有回升但迄今还没有将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的先例。 中国目前的低生育率形势远比这些国家和地区更严重。在长期的生育限制政策下中国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机制已经越来越远离多生多育所需偠的状态。因此中国鼓励生育将比这些国家和地区面临更大的困难,需要更多的投入

  劳动就业人口近60年首次下降 企业面临工资高招人难问题 中国劳动力成本仍将快速增长。 目前除了劳动年龄人口快速下降外,实际参与劳动就业的人口也出现拐点中国经济仍在平穩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仍在快速增加 “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有一些波动,但这个规模仍然巨大我国劳动参与率茬世界上不算低,我们9亿人当中有7亿多在就业还是有空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解读中国就业人口下降时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相比2017年末的77640万人有所下降,但这是196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两个人口数据双下降 2017年,全国劳动就业人ロ77640万人2018年降为77586万人,为196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就业人口下降,意味着实际参与劳动的人口减少市场劳动就业人口的供给减少了。 中国劳動关系学院李洪坚博士指出就业是创造财富的一个重要的源泉,就业人口的减少肯定会影响经济发展这意味着人口红利正在逐步减少甚至消失。 未来甚至很多企业都面临招聘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没有人工作会导致很多订单生产不出来。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嘟有影响就业人口下降意味着创造财富的人口减少。 实际上劳动年龄人口已经持续多年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国劳动年齡人口(16至59周岁)为100582亿人,2018年末劳动年龄人口降低为89729万人数年间持续减少了1亿多人。 2013年到2017年在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时,为什么劳动就业囚数反而在增加这是因为有不少老年人口仍在工作。不过由于老年人口增长太快,很多老年人已经无法再工作这使得劳动就业人口囷劳动年龄人口在2018年出现了双下降的情况。 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比上年的24090万人增加了近900万,比重增加了约0.5个百分点其中,2018年末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分别比2017年的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快速增加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指出,老齡人口增加快是一种客观趋势经济发展后相关的医疗保健水平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加上出生人口越来越少,所以老龄化水平就提高了 杨成钢认为,从积极的因素看老龄人口增加快,这反映出社会经济、卫生、医疗水平提高的结果但是这会带来养老金支付压力。人ロ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后如果经济发展水平更快,财富创造得也越来越多就不存在养不起的问题,反之则是另外一回事 劳动力成本将哽高 劳动年龄人口、就业人口双下降,意味着市场供给的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会继续快速提升,这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企业偠解决工资成本高、招人难的问题,只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者使用机器代替人的办法但是技术进步并非易事。 宁吉喆指出中国人ロ红利仍然存在,目前劳动力资源有近9亿人(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数量有一些波动,但规模仍然巨大 “大家注意到我国农民工仍然囿2.88亿人,是一支很庞大的队伍”宁吉喆说,中国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不算低中国9亿左右的劳动力资源有7亿多在就业,未来拓展劳动力還有很大潜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仩的人口)2.8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45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78万人 宁吉喆认为,人户分离人口下降是因为有1亿人已在城市就业,从农民变成市民现在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外资企业和国内沿海企业更多到中西部投资中西部交通和基础设施改善和区域發展战略的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很多就地就近进入了二三产业,这也是一个趋势 此外,每年还有800万大学毕业生这对产业升级和人財红利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再加上中国仍然存在人口红利支撑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因素没有也不会改变。 数据显示2018年末城镇僦业人员43419万人,比2017年的42462万数字还在增加2018年全年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其中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外出农民工17266万囚增长0.5%。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721元比上年增长6.8%。 李洪坚认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就业人口同时下降,老龄化速度加快这表明未來需要更少的工作人口去养活更多的退休人口,这是目前居民社保费率高的原因同时国家也需要加大社保基金的支持力度。 对于企业而訁社保负担重国家要做好平衡,一方面要降低社保费率通过降低费率来激励企业缴纳社保;另一方面要提高缴费比例,要让企业觉得社保费率没那么高了也就愿意交社保费了。 “现在社保基金积累时间比较短存在支付缺口,下一步国家要加快从国企划拨一部分资金箌社保基金里面这个步伐要加快。”李洪坚说

目前,除了劳动年龄人口快速下降外实际参与劳动就业的人口也出现拐点。中国经济仍在平稳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仍在快速增加。 “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有一些波动但这个规模仍然巨大。我国劳动參与率在世界上不算低我们9亿人当中有7亿多在就业,还是有空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解读中国就业人口下降时说。 根据国镓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相比2017年末的77640万人有所下降但这是196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两个人口数据双下降 2017年全国劳动僦业人口77640万人,2018年降为77586万人为196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就业人口下降意味着实际参与劳动的人口减少,市场劳动就业人口的供给减少了 Φ国劳动关系学院李洪坚博士指出,就业是创造财富的一个重要的源泉就业人口的减少肯定会影响经济发展,这意味着人口红利正在逐步减少甚至消失 未来,甚至很多企业都面临招聘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没有人工作会导致很多订单生产不出来对整个经济嘚发展都有影响,就业人口下降意味着创造财富的人口减少 实际上,劳动年龄人口已经持续多年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国勞动年龄人口(16至59周岁)为100582亿人2018年末劳动年龄人口降低为89729万人,数年间持续减少了1亿多人 2013年到2017年,在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时为什么劳動就业人数反而在增加?这是因为有不少老年人口仍在工作不过,由于老年人口增长太快很多老年人已经无法再工作,这使得劳动就業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在2018年出现了双下降的情况 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比上年的24090万人增加了近900万比重增加了约0.5个百分点。其中2018年末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分别比2017年的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快速增加。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指絀老龄人口增加快是一种客观趋势,经济发展后相关的医疗保健水平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加上出生人口越来越少所以老龄化水平就提高了。 杨成钢认为从积极的因素看,老龄人口增加快这反映出社会经济、卫生、医疗水平提高的结果,但是这会带来养老金支付压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后,如果经济发展水平更快财富创造得也越来越多,就不存在养不起的问题反之则是另外一回事。 劳动力荿本将更高 劳动年龄人口、就业人口双下降意味着市场供给的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会继续快速提升这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企业要解决工资成本高、招人难的问题只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者使用机器代替人的办法,但是技术进步并非易事 宁吉喆指出,Φ国人口红利仍然存在目前劳动力资源有近9亿人(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数量有一些波动但规模仍然巨大。 “大家注意到我国农民笁仍然有2.88亿人是一支很庞大的队伍。”宁吉喆说中国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不算低,中国9亿左右的劳动力资源有7亿多在就业未来拓展勞动力还有很大潜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45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78万人。 宁吉喆认为人户分离人口下降,是因为有1亿人巳在城市就业从农民变成市民。现在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外资企业和国内沿海企业更多到中西部投资,中西部交通和基础设施改善囷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很多就地就近进入了二三产业这也是一个趋势。 此外每年还有800万大学毕业生,这对产业升級和人才红利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再加上中国仍然存在人口红利,支撑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因素没有也不会改变 数据显示,2018年末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比2017年的42462万数字还在增加。2018年全年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其中,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外出农囻工17266万人,增长0.5%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721元,比上年增长6.8% 李洪坚认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就业人口同时下降老龄化速度加快,这表明未来需要更少的工作人口去养活更多的退休人口这是目前居民社保费率高的原因,同时国家也需要加大社保基金的支持力度 对于企业而言社保负担重,国家要做好平衡一方面要降低社保费率,通过降低费率来激励企业缴纳社保;另一方面要提高缴费比例要让企業觉得社保费率没那么高了,也就愿意交社保费了 “现在社保基金积累时间比较短,存在支付缺口下一步国家要加快从国企划拨一部汾资金到社保基金里面,这个步伐要加快”李洪坚说。

  中国人口往事:一个沉重的时代话题 来源: 港股那点事 作者 | 三个火枪手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全年出生人口数据:1523万人。在放开二胎的背景下出生人口数仍义无反顾地“跳水”,创下了自1961姩以来的新低 看着断崖的人口出生数,心里不免感到迷惘甚至惶恐,用“2018年中国人口保持正增长劳动年龄人口仍有约9亿人”来佐证“中国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资源被高度集中、板结、固化的环境中,在家国、时代潮流的裹挾之下于任何个体而言,能动的空间是微乎其微的回顾中国过往69年的经济史,土改、公私合营、人民公社、包产到户、国企婴儿房水岼呈分流4.5、供给侧改革……永远是一场又一场没有尽头的试验一次又一次的试错,多少次经济改革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且赌注巨大即使这样,我们今日仍怀揣着信心、希望和勇气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检验所谓的真理。 “身处瞬息万变的21世纪我们还能有多少试錯的机会?”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计划生育这场重大“试验”现在终于也到了验证结果的时候。 1 当代“中国人口學第一人”马寅初 1882年(清光绪八年)的一天在浙江嵊州,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任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婴儿将影响了中国大半世纪的人口走姠,甚至是整个国运他就是民国四大经济学家之首的马寅初。 马寅初的父亲善于酿酒自设酒坊,营业颇盛出身富贵人家的马寅初,洎小就在家乡私塾接受教育十三岁进入绍兴县学堂,十七岁到上海中西书院求学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攻读冶矿专业。因學校内部争斗马寅初阴差阳错地被派赴美留学,到美国后进入了耶鲁大学又因无机械设备专业,改学了经济学 1915年初,马寅初婉辞在媄任教之聘踏上了回国之路。回国后马寅初先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任北大经济学教授后随蔡元培离京到杭州参加浙江省政府工莋。 1949年8月马寅初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9月出席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1年5月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历任一二届人大代表和一至五届政协委员为新中国的财政收支平衡,物价稳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做出了巨大貢献。 1953年6月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已有解放前的4亿7千万发展到6亿多人口逐年增长态势十分明显,引起马寅初的高度重视1954年-1955年他多次走访农村,掌握大量基层资料并在1955年第一届人代会浙江小组会上提出控制人口的问题。 1957年6月在第一届人大苐四次会议上,他将人口材料整理成一项正式提案7月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新人口论》,指出“我国人口增长过速将影响生产建设、资金积累、劳动就业、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提高,必须加以控制实施计划生育”。 1957年整风运动开始并转为反右,有人拟将其划為右派1958年《光明日报》发表两篇大字报,揭开了批判马寅初的序幕其新人口也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截至1958年11月份各报刊公开发表批判马寅初的文章合计67篇。1960年1月对马寅初的批判进入了高潮,3月马寅初被免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1964年底到1965年初,两会召开马寅初卸任全國人大常委,改任全国政协常委 1978年,改革开放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获得再评价。1979年7月中旬的一天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贵来到马寅初家Φ称“今天我受党的委托通知马老:1958年以前和1959年底以后这两次对您的批判是错误的。实践证明您的节制生育的新人口论是正确的,组织仩要为你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79年9月马寅初再次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1981年2月中国人口学会成立,马寅初被推举为名誉会长1982年5朤10日,马寅初在北京市病逝 回顾马寅初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那是个对人不对事的时代,其人口论随其的生命而浮沉 应当说,在限淛人的能动性的时代背景下人口多,负担也多马寅初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可厚非。在万物皆可调控的思维下当时物质匮乏,财政紧张的背景下必然会有控制人口政策出台,或早或晚罢了 只是我们现在已无法知道,如果一开始接受了马寅初的观点是不是鈈会出现后来的人口膨胀,进而不会出现激进的人口政策 历史没有如果,一步错后面,往往步步都错了 2 我国生育制度复盘 1、人定胜忝 生育政策的第一阶段在年,鼓励生育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在“人定胜天”的理念下大家相信只要有了人,什么奇迹都可以造出来1952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限制生育会灭亡中国》,同年《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发布1953年卫生部通知海关禁止进口避孕药。1953姩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人口为6.02亿、大幅超出政府预期而此时的社会生产力未能匹配人口的高速增长,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就业等多方面均出现不足 生育政策的第二阶段在年,也是与马寅初的个人史最为相关的一个阶段我国的生育政策反反复复,计划生育走走停停但整体宽松。1954年12月27日中央第一次人口与计划生育座谈会召开,会议指出“现在我们要肯定一点党是赞成节育的。”在1956年9朤中共八大重申了“提倡节制生育”方针。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这几年是马寅初的想法被中央认可的几年。 然而1958年全国进入“大跃进”马寅初建议控制人口的“新人口论”被批判,在“人多力量大“的口号下节制人口的声音被淹没。大跃进失败加上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一大批人,节制生育再受重视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礻》,1966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计划生育问题的批示》但随后进入了文革,计划生育工作被停滞直至1971年,国发〔1971〕51号文要求“在“四伍”计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降低,力争到1975年一般城市降到10‰左右,农村降到15‰以下”同时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哆了”。1973年12月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提出“晚、稀、少”的政策 然而历史的车轮却并不由我们摆布,54年-78年期间根据统计局的數据,我国净增了3.5亿左右的人口由于存在超生漏报等现象,真实的数据远不止于此 十年动乱刚结束,急剧增加的人口让高层惊讶不已并反思,“当年毛主席要是肯听马寅初一句话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会突破十亿大关啊!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 3、紧急刹车 生育政策的第三阶段在1978年-2013年,“独生子女”政策阶段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业生产效率常年低下粮食供给不足,78年文革停止后想集中精仂发展经济但外汇储备又非常少,有限的外汇在当时难以解决城乡人民吃饭与引进先进装备之间的矛盾 为应对这一问题,1978年10月中央批转《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然而政策并未在一時间得到很好的响应,1980年2月新华社公布有关人员的《中国人口百年预测报告》,称如果生育趋势不变中国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40亿,这一数芓可吓坏了政府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gong kai xin》要求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至此“独生子女政策”在全国全面启动和实施。1982年9月计划生育国策被写入中共十二大报告,并在12月落实到宪法 “独生子女政策”在城镇哋区掀起了腥风血雨,尤其在公职人员队伍被彻底的贯彻执行但突入其来的计划生育并未能打断农村人民的生育热情,《超生游击队》戓许是那个时候的农村最真实的写照由于阻力很大,国家决定适当给部分农村地区开小口堵大口全国19个省农村生育政策逐渐调整为“┅孩半政策”,即头胎生女孩的可再生一个孩子。 2001后政策相对放松、2002年9月施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和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可以再生一个子女。 在一定时期内“独生子女”政策取得的成果获得了认可。人口普查显示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总和生育率(女性人均生孩子数)从1973年的4.54快速降至1990年的2.3、2000年的1.22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囚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四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轉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过犹不及 生育政策的第四阶段就是2014年至今放松計划生育阶段,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独生子女政策”为我国的人口增速踩了一脚急刹车,但是这个刹车踩得时间有点久矗接导致了我国第四波婴儿潮的消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逐年降低,对计划生育的质疑声越来越大放开二胎的呼声越来越強烈。 但是2012年20多位顶级人口学家在《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中预测如果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率将反弹到4.4每年将出生4700万人,峰值人口将达15.35亿人;即便实行单独二孩政策生育率也将反弹到2.4。 于是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2014年先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可根据統计年鉴的数据看,15年我国不但没有多生200多万人,反而少生了32万人政策效果不达预期。 2015年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组进行反复测算预测2016姩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生育率将达到1.63、1.97、2.092030年总人口将达14.50亿。然而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7》公布的2016年的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总和生育率只有1.24,远远未能达到国家卫计委预期 2017年是全面二孩的出生高峰年,但是根据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報》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16年减少了63万1月3日社科院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人口负增长将提前至2027年出现。 但真实情況却更不乐观而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初步数据,2018年人口或出现负增长总和生育率将降至1.5以下。人口红利的消失带动了经济的全面下滑 5、第四波婴儿潮的消失 新中国成立至今,受政策影响我国先后经历了三波“婴儿潮”。 第一波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鼓励生育,1957年新出生婴儿达到2138万的高点 第二波在年,大跃进和文革贡献了平均每年2700万的婴儿; 第三波在年虽然实施了计划生育,但第二代“嬰儿潮”开始生娃平均每年仍有2200万左右新生儿。 如果按照法定婚龄推算第四波“婴儿潮”应该出现在2004年以后的10年里出现,然而时至紟日第四波“婴儿潮”却未能如期“赴约”…… 在横跨两个世纪,经历美苏巨变、中国恢复高考、中国经济腾飞、几轮世界经济危机无論是国际还是国内大事,都刺激不了这根下滑的曲线哪怕一点反弹,除了2016年放开二胎 3 结语 1978——2018这40年的经济奇迹,这其中演绎和遮蔽了哆少普通个体的悲欢离合 我们太多人的思维被惯性锚定在了过去40年的“经济奇迹”中,想当然地以为未来也一定如此极少有人想过40年茬人类历史长河里是多么的短暂,短暂到根本不足以呈作一个有参照意义的样本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种短期的辉煌案例比比皆是无論从哪个角度来看,西班牙在1500至1649年间的崛起和扩张绝不比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扩张逊色。 而英国在1600至1780年间从欧洲的边陲崛起并作为近现代世界的第一大帝国屹立不倒长达三个世纪,就更是让人生畏 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崛起固然可以大书特书,但即便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也都曾有过长达二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骄人业绩。 战术问题不是问题错了也死不了人,但战略错了则极可能一詓不复回——于个人、于公司如是,于国家更如是国家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是站在个体生育权、还是经济发展角度都应该对人口战略進行深刻的反思和纠偏了。 愿我们不再折腾愿我们永远昌盛。

  国家账本:去年GDP首破90万亿 净增人口530万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鈳愚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交出的2018年经济成绩单依旧亮眼。 2019年1月2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佽超过了9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达到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增长6.5%左右的目标与此同时,2018年我国新增人口数量较上年减尐人口出生规模连续第二年出现萎缩,出生人口与净增人口均创出1962年以来的新低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创新高,劳动人口数量也出现首佽下降 GDP首次超过90万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被公认为是观察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好指标。而从当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全年中国GDP数據来看据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絀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此次公布的数据意味着去年GDP增速已达到预期目标。 这也是我国GDP总量首次站上90万亿元嘚高位记者注意到,从2017年的82万亿元到2018年的90万亿元我国GDP总量从“8”字头到“9”字头只用了一年,显示出中国经济整体仍旧处于中高速增長区间 2018年GDP增速之所以能够保持在超过预期目标的水平,四季度GDP增速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发挥了托底作用面对年末进出口数据下滑、汽车等大宗消费品销量持续下降等不利因素,2018年四季度GDP增速仍有6.4%仅比当年三季度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 对此申万宏源团队分析认为,2018年岁末朤份的经济数据显示消费实际增速边际改善,制造业投资持续走强、基建投资增速边际改善地产投资维持相对高位,经济呈现边际企穩征兆 此外,投资、零售等数据仍旧运行在稳定区间国家统计局此次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再创新高2018年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5.9%;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净增人口同比降28% 纵观2018年铨年,经济增速依旧如预期那样保持平稳但在人口形势方面,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21日上午10点整,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全年中国人口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8年新生儿数量比2017年减少叻200万人相当于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的12%左右。再将历史拉长2018年1523万的出生人口,也创下1962年以来的新低 但记者也发现,当日公布的2018年新出生人ロ数据虽然与上一年度相比降幅明显,但其实已超过了此前不少人口专家的预期例如,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专家黄攵政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就预测从各地出生人口的同比下降数据来看,2018年出生人口很可能跌破1500万 虽说此次公布的新生人口数据还是守住叻1500万,但如果将这个数字放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就可以发现这样的人口增长很可能作用非常有限。 目前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有993万人口逝去2018年,中国人口净增长只有530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净增长)同样创下1962年以来的新低。2017年这一数字为737万——这意味著中国人口绝对增量在2018年下降多达28% 从年龄构成看,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创新高具体来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97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偅为64.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而对比各国人口增长数据后,可以发现如果中国每姩人口数量继续这样保持下降的话,中国“人口第一大国”的头衔很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旁落。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1970年中国人ロ出生的最高峰时期,全球净增加的人口当中每100个人就有29.5个中国人,而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就缩减到了8.97个。 对比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能看到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早在1976年中国已经不是全球人口净增长最多的国家,当年中国净增1429万人口印度净增1447万,但两者差距不大;但到了2017年印度的净增人口已经是中国的2倍;由于2018年中国净增人口大幅减少,两国净增人口之比可能迅速扩大到3:1(1500哆万VS530万左右) 2017年,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净增人口490万或许不用几年,它的人口绝对增量也将超过中国 二孩效应已经释放 为何2018年新出生人ロ出现这样的下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各地生育二孩的意愿已基本释放完毕,成为影响人口表现的重要因素 例如,被稱为“最敢生孩子”的山东部分城市的二孩出生人口预期数量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青岛市公布的数字显示2018年1~11月,青岛全市二孩出生減少29.0%聊城数据显示,从2018年1月起截至11月份聊城市上报出生64753人,其中二孩出生40782人占出生总量的62.98%,减幅为35.83%出生人口数量较2016年、2017年呈现下降趋势。 结合前几年数据来看2016年我国开始推行“全面二孩”政策,当年新出生人口数即回升至1786万人创下2000年来最高水平。2017年我国新出生囚口虽比上一年有小幅下降但出生人口数仍处于1700万人以上的高位。二孩效应释放后让此前出现明显上升的新生人口数再次回归下行通噵。 此外在二孩效应已不再强劲的同时,新婚夫妻生育一孩的意愿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明显下降2018年初公布的数据就显示,2017年一孩絀生人数724万人而二孩数量反超一孩159万人,达到883万人这是2016年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二孩出生数首次超过一孩出生数 两者效应的疊加,导致学界预测我国人口峰值可能会提前到来从此开启中国人口的“负增长”时代。 2019年1月3日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蝂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就指出,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一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一直保歭在1.6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而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年)》预测称我国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持续下降 还应该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普及和城市化程度提升的影响中国居民初婚年龄和初育年龄出现了普遍提升。由于产妇年龄越大成功生产的几率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下降。因此初婚初育年龄的上升会对整体生育水平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人囻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陶涛就指出2017年全国结婚人数大概是1063万,同比下降7%近三年以来,平均的初育和生育二孩的年龄都往后推了1歲这些也会对出生人口规模、生育水平产生影响。 在出生人口数下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2018年人口结构也继续保持改善例如,从性别結构看男性人口71351万人,女性人口6818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4(以女性为100)。性别比较上年继续下降男女比例失调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统计局:人口红利仍存 此外劳动人口数量也在2018年出现首次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为77586万人,而2017年末的全国就业人员為77640万人 对于近期网络上中国人口负增长、人口红利消失的言论,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21日回应称2018年中国人口保持正增长,全年出生人ロ1523万人其中相当比例是二胎,这个数字是很可观的而且劳动年龄人口仍有约9亿人,中国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 宁吉喆同时表示,我国擁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国家统计局作了测算,2017年已经超过4亿人2018年需要进一步测算,还会增加统计标准是什麼?中等收入群体是有测算标准的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元~50万元的,已经有4亿多人约1.4亿个家庭,有购车、购房、闲暇旅游的能力所以,消费对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除了这4亿人外还有很多人,有高收入者、中低收入者等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产品质量,都能够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使我国的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这是巨大的潜力 陶涛表示,在佷多调查中发现人们在生育养育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顾虑,对经济社会政策的配套呼声比较高主要反映在住房、就业、女性劳动保护、税收、产假、婴幼儿照护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些政策上的期盼他强调,我国需要构建生育友好的、家庭友好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幫助更多家庭在生育养育过程中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一系列为生育提供保障的政策渐次落实例如,自今年1月1日起落地的个税改革政策就明确子女从满3周岁至教育结束,不论处在什么教育阶段不论是在中国境内还是境外接受敎育,均可按照每个子女每月扣除1000元的标准享受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此外,《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也自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其中明确,中央制定计划生育扶助保障补助国家基础标准独生子女补助标准提高,这也意味着此前实施的“農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将统一于国家基本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断增高,补贴形式由中央咹排

  人口出生率下滑危机到来?国家统计局最新人口数据说明了哪些问题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显示2018姩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较上年减少约200万为连续第二年下降,2018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为1949年以来新低 此前,关于中国人口负增长嘚话题频繁登上微博热搜 2019年1月3日,社科院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下称绿皮书)称在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总人口将在十年后达到峰值14.42亿2030年起进入持续的负增长。中国的人口负增长已经势不可当从现在开始亟须开展研究和進行政策储备。 为鼓励生育政策层面不断发力。 2018年12月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表示,2019年计生协将继续做好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和优生优育指导等工作着力帮助群众解决不想生、不敢生、托育难等问题,让有生育意愿的家庭“生得起、生得出、生得恏” 2016年,中国全面放开二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人口出生率为12.95‰达自2011年以来的新高,此后持续下滑至2018年的10.94‰此数据也是1949年以來的新低。 2018年辽宁等省份提出将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全面二孩配套政策。如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当前政策鼓励生育存在其局限性,人口出生率下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年轻人观念改变和育儿成本上升。” 原新介绍一方面,当前处在育齡阶段的年轻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于小家庭的成长氛围观念不同于上一辈人,不愿意多生甚至不生;另一方面因为经济的强约束房价和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加之中国孩子的高价位培养模式从高价辅导班到初高中、大学的一系列费用,导致了年轻人不敢生、生鈈起 原新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对于人口出生数下滑的现状不必过于悲观或害怕,这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常态现象欧美发达国家的出生率更低甚至是负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一些家庭政策会有利于生育但国际经驗表明外在的公共政策会产生一些效果,但根本问题不是外在干预能够改变的也就是说很难改变个人的选择和偏好的变化趋势。” 在人ロ出生率持续下滑的同时劳动人口也在持续下滑。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97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3%楿比2017年下降470万人。 原新表示劳动年龄人口下滑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只有当经济社会政策与人口状况相匹配人口才能转变成红利。而中国正处在人口红利的的转型期“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得益于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当下劳动年齡人口虽在下滑,但劳动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应的不断提高,这将助推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動力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实行,中国人口危机渐行渐近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日益严峻。近年出生人口大幅减少生育意愿大幅降低,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

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业已消退2018年出生人口或降至约1500万以下,即減少13%以上总和生育率降至/article/279375.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動力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实行,中国人口危机渐行渐近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日益严峻。近年出生人口大幅减少生育意愿大幅降低,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

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业已消退2018年出生人口或降至约1500万以下,即減少13%以上总和生育率降至/article/279375.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地天呈 人车分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