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时我思考人与人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比与不同点,谁知错误理解让我沉浸其中痛苦多年,后来又思考我为什么与大多数人不

11-1911-1911-18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杨扬~无预设)
(e小调患者)
(花落江南)
第三方登录:跑步是一项对天赋要求最小的运动,只要你坚持,就能胜利。
Category Archives: 思考
时代的关键词是焦虑,焦虑意味着追赶,意味着快速成长,意味着奋勇直前。科研结论中,媒体广告上,知识付费群体里,隐约都在诉说时代的大变迁,大变革,经济在曲折中复苏,科技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社会在迅速分化,造富神话随时响在耳畔。初出茅庐的人焦虑社会熔炉,学有所成的人焦虑知识更替,中产阶级焦虑阶层下滑,位居高位的人焦虑江湖地位。 如何对抗时代焦虑,安然自得,有些想法: 1. 精神世界中,提炼个人哲学,深度沉浸地创作。 人所处的世界是虚拟的,意识的,不是现实世界的直接映射,而是基于个人修养、经历、学识、观念基础上的二次建模。精神世界的波澜,决定了现实世界的喧嚣与平静与否。有意识专精于某类哲学,如无为而治,知行合一、极简主义,将其融会贯通,时刻提醒,提炼为基本行事原则,去除枝节分叉,也许一个平安喜乐的世界很容易浮现。 精神上的“创造”,而非物质的享用,也更容易获得平静愉悦。后者不过是一时的快感,“面包房”效应会快速释放。而前者持续而稳定,历久弥新。创造的内涵宽泛,是从无到有的创新,是从未知到已知的突破,是从陌生到熟悉的转变。创造,可以使有形的作品,如文章、课程,书籍,画作,甚至体型、演说。也可以是无形的感悟和洞察,如深思熟虑、打坐冥想。 创造需要深度专注和沉浸其中,在这个世界里,将忘却时间流逝,空间流转 ,享受“心流”带来的多巴胺释放。 2. 物质世界中,时刻秉承注意力优先原则。 在形而下之器的物质世界,我们凡夫俗子依然免不了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对于生活所需,个人建议按照价值排序进行选择。我非常赞同笑来老师提出的不等式,注意力&时间&金钱。 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是我们精神世界最具有生产力的核动力和财富源。时间也很宝贵,一寸光阴一寸金。不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不多不少1440分钟。时间本身不具有生产力,而取决于如何利用。至于金钱,乃身外物,前两者考虑透彻,使用精妙之后,金钱也许会作为附属品水到渠成。因此,在物质世界挑选物品和进行选择时,一定契合个人的价值取向,保护宝贵的注意力,节约宝贵的时间,能花钱搞定的,其实最为节省。当然这节省之后的时间和注意力,应毫不吝啬地投资在生产方面,享受“创造”红利。 一方面尽量简化物质需求,不是贴身贴心得物品,发挥其使用价值之后,要有随时丢弃的勇气。阿里的咸鱼市场是个不错选择。 另一方面,对于生活必须的衣食住行物品,挑选精细、贵重一些的长久使用,久而久之,质量好,使用久的物件与个人之间将产生情感,满心欢喜,不信,试一试。 当然,物质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必须亲力亲为,既无法积累生产力,市面上也无金钱可替代,想一想,这些事情也不少。如果可三心两用的事情,利用有声书边做边听,时有时无的外界刺激,也许能激发默认模式网络的灵感。如果必须一心一意的琐事,那就一心一意去做。啥也别想,dive in。人之为人,就是能善于、勇于承担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总结来看,回顾17年以来加入007的半年,陆陆续续写了些文字,有些发在简书、有些放在微信公众号,还有些在blog上,虽然部分内容是原来内容的范本改进,不过好歹基本坚持了一周一篇,这与清晨的冥想、跑步相得益彰,既撑起了博客,也对抗了焦虑的暗涌,安息了内心的焦躁。 1月7日——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建设 1月14日——重新认识刻意练习 1月21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信息化发展 1月28日——未交作业 2月7日——如何培养职场上的三种能力 2月14日——提炼个人写作观 2月21日—— 过年未交作业 2月28日——对抗消极 3月7日——网络新科学的基石:链接 3月14日——用行动塑造生活(为知笔记) 3月21日——认知贯穿的人类简史 3月28日——笑来给我带来的改变 4月7日——艺术之美 4月14日——进行一场分享的必要准备工作 4月21日——认识生活中的信噪比 4月28日——吴晓波接续那点亮的光 5月7日——收藏了那么多,形成自己的体系了么? 5月14日——灵感闪现的前提 5月21日——情绪管理与反脆弱性 5月28日——如何利用互联网加速改变社会? 6月7日——君子之交,兄弟白描 6月14日——最稀缺的资源 &
Posted in , ,
一. 政企协同是新型智慧城市新内涵之一 新型智慧城市与原有智慧城市在发展理念、推进模式、技术应用、推进与监管方式等方面均有较大不同。新理念强调人本、绿色、开放、安全,以智慧城市建设效果和效能水平倒逼建设。新模式强调政企合作,探索公私合营,充分利用社会化资本,协同提供社会化服务形成多元参与、协同互动的新局面,新技术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与城市各类管理、服务场景融合,新机制,强化由城市管理一把手挂帅,多部门协同推进的统筹机制,同时强调智慧城市发展与安全并举,形成贯穿规划、建设、运营全流程的安全防护体系。 二、政企合作形成三类典型模式 1.纯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建设运维。 这类模式主要针对智慧城市的基础性服务,此类服务必须由政府提供,如城市政府电子政务,共享与交换体系、安全与应急系统等 特点: 纯政府财政投入,无法形成市场收益,项目所有权完全归政府 模式: 政府全额买单出资。早期以自建自营为主,当前政府推行企业代建制。 可能的问题:隶属于政府信息中心的技术和智力支持能否到位,确保系统的长效化运营。 政府和企业协同配合,共同提供服务。这类模式针对智慧城市的非基本公共服务,由政府与企业合作提供社会化服务,补充和完善城市服务体系。 典型应用:如政府网站、政务数据中心、智慧教育服务、智慧高速公路,等。 模式(1)传统上,政府按照BT方式,委托企业建设,之后企业有偿转移给政府,政府一次性或分批支付建设费用。但这种方式,存在三个问题:BT模式缺乏规范和法律规范;BT模式容易滥用,小金额、短周期项目采用BT方式导致财政支出多余利息,导致浪费;流程不规范导致暗箱操作,例如先施工后招标、先采购后控制、先变更后设计。(2)目前,还有三大主流方向,一是政府直接购买服务,企业拥有系统产权,政府根据需求直接购买;二是政府转向采用BOT方式和企业合作,企业前期带资建设,通过运营收取费用,之后再根据协议有偿或无偿移交政府。三是PPP模式,政府与企业成立spv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建设、运维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实现利益共担,风险共享。 关键点: 政府对长期合同的承诺履行, 3.纯市场化服务。 典型应用: 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出行;打车服务;政府监督,企业提供服务。如城市交通出行,政府构建网约车出行环境,监督滴滴等平台,互联网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整套服务。 协同合作秉承:做优第一类,做大第二类,做活第三类。 Related Posts: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建设0326 电子证照
Posted in ,
注意力分散,不易集中不仅仅是现代人在过度依赖计算机而面临的一个问题,而且严重的话,已经成为了一种心理疾病,《三联生活周刊》上如是说。专注力的话题,我之前也撰文讨论过(《专注力的培养》)。但专注力的缺乏原因分析和对策都是自己的个人感受,缺乏数据支撑和有效实验。本文试图将三联周刊上几篇有关“大脑肥胖”的文章进行总结,提炼令人震撼的数据,以及归纳科研人员的进展和发现。 一. 网络依赖使得大脑构造发生变化 所谓大脑肥胖,即注意力分散导致的思维臃肿,无法专注在一点上的一种疾病。依赖互联网、缺乏面对面的沟通是导致大脑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斯坦福一项研究表明:我们在电脑前每度过1小时,用传统方式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减少30分钟。而交流时间的锐减,使得控制人类交流的神经回路发生退化,我们的社交能力变得笨拙不堪,经常会曲解甚至忽略微妙的非语言信息。 在长时间使用网络的情况下,我们的大脑正在为高速的网络搜索、网络社交发展新的神经布线,更适应信息过载和多任务处理的环境。比如研究人员发现,常使用internet的网民能同时用6种不同的媒体进行34个对话。但是与此同时,大脑额叶的移情功能,复杂推理功能都在退化。 二. 无止尽的信息干扰注意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大脑每秒只能处理110字节的信息,与计算机相比,这个速度实在是低下。而加州大学研究结果显示,现在都市人群每天被340亿个字节的信息轰炸。我们稍微做一个计算可知,每天人们所面对的信息量是我们可以处理的1000倍以上。所以,注意力是我们精神家园的石油,是一种有限的稀缺资源。选择如何使用这些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精神状态、工作效率和事业前景。 这些信息从何而来?不停地check邮箱,关注qq、twitter信息,刷新facebook,开心网找寻好友动态,漫无目地浏览与己无关的新闻等等,这些都能产生大量无用、无序、非结构化的信息。我们为何会对过量的信息着迷呢?研究表明:大脑对信息的渴求,与人们对性、美食、海洛因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些寻求刺激的欲望是由大脑的神经传递素多巴胺控制的,他能产生非常强烈的冲动,使我们不顾痛楚也要满足自己猎求新奇的欲望。 我欣赏的英国才子阿兰.得波顿对这个现象总结得很好:在计算机前,你很容易忘记自己在做什么,因为总会有比你手头的工作更刺激、更有趣的事情冒出来。 很多人每次上网平均要开8个窗口,每个25秒从一个链接跳到另一个链接,一个意外的搜索结果、一封新来的邮件、一段搞笑的视频,这些小小的随机事件轻而易举地启动了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系统,网络上的我们就像巴普洛夫实验中的狗。 三. 社会化网站带来的问题 社交网络、电子邮件虽然可以帮助人们沟通,但这类电子通信方式缺乏人类直接交流所具有的情感温度,反而会加深人们的孤独感。 社交网络上不被重视让我们焦虑。许多人会因为在社交网站上不被倾听、不被辨析或者不被承认而感到焦虑。因此,他们诉诸社会化媒体,告诉世界他们正在做的、吃的、想的和感受的,以帮助缓解焦虑情绪。人们得到越来越多碎片化的信息,并成为更加碎片化的信息传播者。 社交网站占据你的时间,并产生大量“垃圾”信息。西班牙生物学家frank认为,写blog,社交网站上留言、转帖评论、这些无关痛痒的行为是一种“社交粘合剂”,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坐类似的事情—喝咖啡或者散步,这都是在浪费时间,但这种“垃圾般的”互动可以维护你的社交圈子。而社会化网络产生的信息一般都不具备任何传播价值。其实看一看国内各大SNS火热的转帖就知道了,转来转去不是B门,就是凤姐,实在毫无信息量。 四. 大脑如何减肥?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处两种注意力。一种是由外界刺激驱动的注意力,自下而上的。比如有人在你背后摔了一个玻璃杯,立刻会引起你的注意力。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由大脑主动控制你的注意力,就像强迫自己阅读看不懂的paper,在众人欢腾下背诵GRE单词。大脑减肥针对第二种注意力方式。 冥想。研究证明,佛教中的冥想训练能提高前额叶皮质区神经元同步信号的能力,这种同步信号,经过共振后形成伽马波,能加强你的注意力。 执行严格时间管理制度。比如每天花2个小时在最为重要的任务上,不处理邮件,不打电话,不连网络。并将这段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 实在需要三心二用时,将使用不同通道的任务放在一起做。比如叠衣服(视觉-手动)的同时听股票信息(词汇任务)。神经学家发现,大脑通过不同的通道处理不同的信息,包括语言通道,视觉通道,听觉通道等。每种通道每次只能处理一定量的信息流,若负载过多,大脑就变得低效。一心多用往往指在一个通道内同时进行几个任务,好像打网球时用三个球。 Related Posts:No Related Posts
Posted in ,
前记:时光荏苒,昨日历历在目。这是我12年写的一篇文章,近期加班太多,实在没时间更新周文,等有空些后再更新。 昨天翻出一张去年此时的照片,当时北京还下了一场大雪,银装素裹,是我在YQ家的阳台上向外拍摄的,一个雪白的世界。一转眼,一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在YQ那里,住的一年半没有暖气、但也天不怕地不怕、大家一起跑步、一起吹牛逼的美好日子。于是给他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他能感受到我的快乐和喜悦,我也能听出他在事业上一步步的成长和蜕变。 说起YQ,之前我与他并不很熟。读研时,寝室里两位哥们曾与他本科同班,常提起YQ对技术的追求,以及技术的日臻跃升,比如常年钻技术、一行行垒代码、自学学校教授内容之外编程语言。总之,是一个技术上有追求、对编程情有独钟的人。在理工科学校,尤其在计算机系,技术牛犇和技术狂热,是大部分技术达不到精尖、对编程不那么热情的众生所膜拜的对象。 研究生第一次选课,我选择了一门有四个大作业、需要大量精力投入的计算机应用编程实验。因为之前本科我读的还不是正儿八经的计算机系,虽然也参加过几个实际项目,但感觉动手实践、对技术的应用还有待增强。当时选择这门课的班里同学不多,大部分选择了另一门相对更容易通过的实验课,关于voip协议栈的调试。在这里,我第一次碰到了YQ,恰好其中的一个大作业编程还需要配对,G老师要我们自由选择,形成一个两人小组共同完成,当时我俩就一拍即合,据事后YQ同志回忆,在那个大教室里,就觉得我特顺眼,能够一起做出些东西。 之后的一个学期,我们之间就经常会有些交流,宿舍之间也串来串去。解决大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谦逊、低调的人,从不张扬显摆自己的技术,而且有时遇到问题,自己搞不定,还“不耻下问”,让我去帮他调试。我记得特清楚,我从七楼跑到他们六楼的宿舍,调试的是一段对ip协议进行分析,并用mfc 编程实现可视化的代码。尽管我认真分析、捣鼓了半小时,当时也没搞定。不过,看到他编写的代码,被震撼了一下,面向对象编写,相当的优美,对,是一种代码之美,虽然我写东西也不那么烂七八糟,也读过不少设计、编程的书并努力实践着,也曾接触过一些写得挺不错的代码,但周遭有一位能将技术编程书中精髓演绎如此美妙的人,真是第一次见到。 读博时,我们恰好又分到了一间宿舍,对YQ的了解更多起来。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看书、买书、藏书。如果将他的必备品分两类,就是书和非书类。每次搬家,最让他头疼的就是那一箱箱厚实、有分量和重量的大部头,和那一柜柜的各种技术类、数学类、书非技术类书籍。这些书也有特点,大多是国外原版以及国外大学教材,国人的书他基本不碰,他的原则是,只求最有价值和原汁原味。 读研期间,bupter一直基本是在做工程、做开发项目,研究生更多可以说成是工程生,我还相对幸运些,中后期参与的973项目有些研究成分,但也仅是皮毛。因而,在读博初期,当宿舍里我们其它几位还没摸清楚搞科研、写论文的套路时,他已经发表过几篇英文会议文章了,对研究也积累了不少心得。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大家刚搬入没多久,一次夜间扯谈,他在下面挑灯翻书,我们其他几位已经滚上了床,YQ分析说,计算机研究一定要打牢数学基础、搞定英文表达、强化算法设计,才能出好文章,真正做些事情。在复杂网络分析的领域里,他很早就看到了应用数学的重要性,因而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大量的书籍中,计算机科目是最全的,包罗万象中只求经典,其次就是数学,数学下得各个门类和最新国外教材,应有尽有。这钟嗜书的习惯在他买房后,更加被深化,每一个进他家门的朋友都会被那一墙壁的书墙和到处可见的书堆所折服。 YQ的作息一般是这样的,白天勤勉敲键盘、编调程序,晚上在我们睡后他还睡不着,精力依然,继续奋战,但键盘声音又太大,就正好用看书、做笔记替代,白天与黑夜的一个轮回,是他理论与实践的完美交替。YQ的精力很旺盛,所需的睡眠时间较少,这点羡煞我等一睡就8,9个小时的凡人。不过也因为这一点,他总觉得熬夜会打扰我们的休息,不太方便,而且在bupt那个悲催的、和硕士生一般大小的博士四人宿舍里,他的书多到在狭小的屋子中,再找不到可容纳的空间了。终于,在读博第一个学期还没结束时,他就在bupt附近找了间租屋搬出去了,从此开始科研与自我提升的完美生涯,连同他一起带走的,是我们经常可以拿来翻阅的数不尽的图书资源,和那一只他养了很久、常喂5,6块钱一包死贵鱼片的千年小乌龟。 之后的读博期间,由于大家在不同的实验室工作,而理工宅男们也常常埋头做自己的工作,我俩的联系也不太多。只是当我们还在抓耳挠腮想下一个研究点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实验,如何寻找科学问题,如何发表篇论文时,会听到他的一路捷报,也只有垂涎羡慕的份。偶尔大家一起吃个饭,交流下心得,更多的是苦逼抱怨下灵感还不来,文章像便便一样被堵塞,我就会想着YQ,想聆听一下先行者的经验,也就很满足了。 博士读的就是一个孤独,老板没法帮你解决问题,同伴朋友也不能,大家方向其实相差还挺大,一切都是靠自己。很多人都说,YQ有天赋、技术牛、科研强,但我知道,他的牛逼,是建立在很多辛勤付出、全身心投入基础上应有的结果。而这一点,在我毕业后来与他“同居”的一年半时间里,感受得更为明显。 PhD后期临近毕业,我在赶大论文,工作量也不小,而bupt对博士生还像本科生一样管理,宿舍晚上要熄灯,晚上12点准时拉闸,不偏不倚,就是这条匪夷所思的管理规定,让我很是郁闷,因为那段时间,白天七里八里的事情,实验室的吵闹很难让人静心,晚上才是我灵感迸发、很有写作欲望的时期,但才弄几个小时,刚刚起步就得被迫摸黑上床就很不爽,而且心里也会一直想着未完的论文工作和毕业大事,常常辗转难以入眠。YQ得知这个事情后,打电话主动跟我说,CC,要不你来我这里住呗,一方面你晚上可以赶工论文,不用忍受“拉登(灯)“的折磨,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讨论技术、科研,相互启发,有些促进。 我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怕麻烦人,后来确实工期也紧,自己思想也紧张,需调剂一下,在YQ多次的盛情邀请下,我从宿舍搬到了距离BUPT一步之遥的YQ家。我记得,当天晚上过去后,我们在一起就扯了好久,一直聊到夜里近2点,从科研、技术到人生想法、追求等等,无所不谈,突然发现,不仅是技术上的认识很有见地,YQ和我在某些深层次价值观方面都很相似,而我郁积了很久的情绪在那一刻,得到很好的舒缓。此外,我还得知他想在学术生涯上真正有所精进,发表更好的paper,因而主动向老板申请延期一年。他的世界和精神追求是常人也难理解的,不过跟他聊过之后,我很赞同。人生就是自己的,自己过活,不用太在乎别人如何看,为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吃再多苦、走得再艰辛也值得。 后来,我终于毕业,准备开始在单位附近租房子,他看外面的租房行情日日渐长,早已不是之前那个价码,就说要不就先留在他这里住,因为大家聊得很投机,且曾在一起住几个月也住的非常融洽。于是,我又”恬不知耻“的在这里住了一段,这一住就是一年半载。 YQ 对知识和书籍的酷爱少有人及。他对我影响和改变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对书的态度。不得不说,之前的我也很爱读书,读杂书读专业书读闲书,但买书并不太多,一没地方放,二来学生时代还是有些囊中羞涩,买的书里还有不少盗版。YQ 很坚信,书是一种是一种相比于房产、股市、黄金等,更有价值、更无风险而且特别便宜的投资,唯有投资自己是最能保值升值的。一书一世界,薄薄一本书浓缩了人类知识的精华,在不经意间我们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去开拓新的领域。之前对这一点我有些模糊认识,但他把这一点点得很透,让我对书也形成了新的认识。而且,后来我专门去书市将之前看到的好书,但是是盗版的,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写在人生边上》等,又新买了一本正版,也受其影响。 YQ的牛是一步步熬出来的。我们大多数人只会看到一些牛人在风光时候的牛掰,却不能想象他们曾经遭受的痛苦磨砺,以及辛勤付出。其实,YQ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本科才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刚入门时,还是用两个手指头敲键盘,虽然对编程有好感,也挺喜欢敲键盘发出清脆响声的快感,但YQ依然感到编程的吃力,别人很快完成的实验作业,他需要花费挺久的时间,或者也不一定能取得成效,而且理论功课上,似乎也不占优势,成绩都在中等徘徊。他最爱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大二时候的电梯大作业程序,即使在他阅读无数技术书籍后,依然死活想不出怎么弄,而边上有哥们就能不经意在几个晚上搞定大程序。不过他丝毫不气馁,有股子蛮劲,和我们湖南人一样霸得蛮,就是与之死磕。就这么个电梯程序,他前前后后从头到尾编了四遍,用C,C++,Delphi, 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即使在这门课程结业后,当他有了新的技术知识和新想法后,就又推翻重新编,完全将其搞透。而正是这种舍得下功夫,不怕困难的精神支撑着他,在几次遇槛之后都死磕着提升自己,渐渐地他的技术能力就培养了起来。YQ也就从一个不懂得计算机的菜鸟变成了大家眼里的编程高手。 对数学的喜欢和钻研,也经历了勤奋付出后的涅槃。当年考研,他一向自觉学的不错的数学,考研成绩非常不理想,不理想到招收他的W老板直接当面问,怎么才这么点分数?他很苦闷,都以为读研悬了。在元大都公园的天桥上,YQ问一个同学,如果大家同时起跑,其它人很容易就达成了目标跑到终点,而自己需要花费数倍,乃至十倍的气力才能和他人做得差不多时该怎么办?他同学的回答今天他都记忆深刻。“不得不承认,有些领域和事情是需要天赋的,你也许再如何努力都很难赶上”。当我和他讨论这些的时候,我们都不禁哑然失笑。其实,事实证明,在长时间范围来看,天赋是可以被努力刻苦所替代的。拥有一时的天赋却不懂得时间投入,将最终落后于勤奋的人。 YQ是个”行为艺术家“。不仅在技术上追求精深、在科研上努力钻研,YQ的艺术小品味都蛮有意思,颇有建树。比如他很喜欢写字,不论是毛笔还是钢笔。而且,买了很多字帖以及宣纸,平时搞技术累了,就一笔一划地认真练字,有时用毛笔泼墨,更多时候,YQ是在追求毛笔字架构的钢笔字。在这个练习过程中,他很虔诚和专心,用他的话来说,一切烦闷、喧嚣都安静、平复了下来,此时的他能够与心灵对话。此外,他还有很多小爱好,比如收集小工艺品,如小紫砂坛坛罐罐,比如各种钢笔,YQ将他们拿在手上,左右端详,透露出一种艺术家欣赏的气质,我总是很难体会,虽然我好似还有些艺术眼光,但和他相比,小巫见大巫了。当然,他的艺术感,更多还体现在对代码质量和结构的美的欣赏上,就像他很喜欢的《黑客与画家》的作者Paul Graham一样,YQ对代码有种近乎完美的”洁癖“,对烂七八糟、不忍卒看的代码都忍不住重写一遍,而对漂亮的代码,他都忍不住啧啧称赞。 YQ是前瞻布局的”战略家“。YQ喜欢军事,尤其是德国将领,二战时的隆美尔,古德里安等等,好多我都还叫不上名字。他很喜欢将平时的学习战略化,将看待事情的眼光放长远,形成方法论和战略思想指导自身的工作。比如大鱼小鱼理论,比如迂回攻击战略,还有一条对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不追求一时一事的胜利,而是稳扎稳打,缓慢推进,深挖仓广积粮,在不断蓄积能量的过程中,最后将”敌人“一举歼灭。最开始,我与YQ谈话时不太习惯这种风格,因为说着说着他就会进入一种战略思想,我还跟不太上来。比如, 在我们刚参加工作的阶段,他问我要制定何种战略战术,可以在今后的竞争中占领制高点。我一开始依然不太懂得这个问题的含义。我说,你已经积累了很强的能量,无论是理论、还是编码技术实践上,在我看来,周围的技术圈子里,鲜有人出你之右,完全可以放心步入社会。但YQ很谦虚,尤其在朋友之间总是很平等、很真诚的交流想法。他说,我们应该抓住某个点,在工作环境和大氛围熏陶下,继续深挖,用不短的时间,如花费1-2年去加强自己,利用现在我们尚未被社会消磨的锐气和精力,投入地去学习一个今后无暇顾及、而聪明人、蠢人都无法在短时间内突击搞定的技能,这样才可以真正掌握战略高地,做到迅速出击,出奇兵而乘其不备。这种观点对我的冲击力是巨大的,现如今,他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我能真切看出他在思想上的成熟和远见。 关于好兄弟 YQ,还有好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他特有的”三心二意“,经常多路齐下多线程工作,比如喝牛奶要用温水稀释,做到不浪费一丝一毫奶香和营养,再比如,在写过几个自己的复杂网络应用库之后,就一直试图编写一个matlab的库,写一个web server的原型等等。 总之,YQ是一个非常有趣、很有思想的哥们,也是我逐步清晰价值观过程中,对我很有影响的一位同辈朋友。在生活哲学上,我们其实差别还挺大,不过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价值判断上,我们很投缘,也很聊得来。能结识这样的好兄弟,收获如此多新思维和新观念,是我人生的一大幸运,也是我的贵人。 今天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全都是因为昨天看到那张雪景照片,并回想我们曾经一起奋斗、扯蛋、畅想人生的一年多时光,而生发的感慨,一起笔,我就停不下来。 君子之交淡如水,谨用这篇文章,作为给兄弟YQ的一个小礼物。 Related Posts:12.20 未跑步-羽毛球-春天责备1217 游泳25min 800米吴晓波接续那点亮的光笑来带来的改变对开智社群印象最深刻的3个人好兄弟YQ (2)
Posted in ,
互联网对人民生活起到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呢?其实,要是将这个问题换种方式:互联网是否对人们生活带来了帮助?显然答案是肯定的。但正要回答上述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回答。 互联网对信息的加速传播。目前互联哇使得信息的传播和分享越来越快捷和便利。一个边防小镇的爆炸事件1,2个小时就能传遍全球。可以说,在这个时代,人们利用互联网可以极大的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数倍的扩大事件的影响。过去一个人想要做一番大事业,需要国家机器的帮忙,否则不能动用大量资源。但是现在利用互联网,一两个人就可以策划一起恐怖袭击事件,而且不费吹灰之力能将事件公而告之。因此,互联网使得人策划、组织事情所需的成本开销极小化。 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正所谓人们生活中所发生的现象一样:好事情传播得慢,坏事情传播的飞速。互联网更是加速和深化了这个现象。那么,如何能够让互联网传播好的信息,消除坏的消息呢?网络本身是中立无所谓好坏之分的。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地球。关键在于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具有什么样的想象力。若使用者有正面的想象力,他将利用互联网做有建设性的事情,提倡互助、宽容,追求公正和平。而反之,使用者将利用互联网做破坏性的事情,散布谩骂、怀疑不满、挑起是非冲突。 如何让人民拥有正面想象力?关键在于: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希望,而不是恐惧。统治当局有两种方式统治人民:1.给人希望。2.让人恐惧。两种方式下人民都会服从当前的秩序。但是第一种方式下人民愿意合作和建设。后一种方式人们产生负面的想象力,心中更多的是诅咒和怨恨。 如何在人们心中用希望代替恐惧呢?很简单,给予一个年轻人公平的环境,让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想法变成现实。那么他心中就有希望。比方即使你老爸来自肯尼亚,即使你位于社会的底层,即使你从小家里就没有钱。但是你能够被选举成为黑人总统。这样的社会中,你就拥有希望。反之,一个社会中没有言论自由,看到了社会弊病也无法将它说出来,没有向上反应的渠道反而还要受到说真话的威胁,这种社会下,你只能作为旧秩序的奴仆,而无法成为新世界的创造者。法国大革命大概就是这种情形下爆发的。 就这么简单,当你拥有成长的机会时,你会将自己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更好实现自己梦想。当你无路可走时,没有渠道可以发泄自己情绪,你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诅咒世界、如何宣泄愤懑的负面想象力上。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人们更多的希望。 互联网是一种改造社会的工具,它将放大和加速一起社会活动,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从这个层面上将,互联网是好的。只要社会能给人以希望,互联网能让它变得越来越好,而假如社会给人绝望,则互联网会放大对立和对抗的平台,激化矛盾,加速它的毁灭。 Related Posts:共享经济的发展0318 互联网+ 的思考|| 3km对互联网应用发展的思考8.17 2km & 创新工厂调研 & 历史怒吼0816 未跑步&加班&昂扬7.4 游泳1000 & 坚强且坚韧
Posted in , ,
现代心理学认为,行为先于情绪反应,随后通过情绪改变个体认知。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像风雨;不确定性低就是和风细雨,不确定性高 就是强风骤雨。 情绪像水,情绪平静就是细水长流,情绪激烈就是激流洪水。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强烈起来都是有很大能量的。 情绪管理的思路 堵;无异于情绪释放; 疏: 普遍做法,大禹治水; 用: 利用情绪产生更多价值,e.g 水电站对水资源的利用; 当代心理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情绪是我们对生理反应的解 读,先有身体反应,后有人的情绪。 这里的神经科学解读是: 我们的大脑里有快通道和慢通道, 以视觉信息为例,我们看到一个东西之后,信息抵达负责恐惧情绪的杏仁核比抵达高级认知功能的前额叶要慢,结果就是在你看 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前,他的生理反应已经被触动,导致你形成一 种情绪。行为脑先于情绪脑,先于认知脑,结果是行为影响情绪,情绪影响认知。在上述的行为、情绪与认知的关系背景下,可以得出情绪管理的逻辑,从改变行为与改变认知两条路入手; 改变行为 运动;《运动影响情绪》,输出体力,换回脑力的休息,收获更多自制力与意志力,控制情绪。 拥抱:在紧张、悲恸、伤痛等环境中,你与你的朋友的情绪是相互影响且受制于环境。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镜像神经元,就是两人之间任何一方的情绪可以可快感染对方,敌意换来敌意,友善获得友善。因此,要打破环境塑造的氛围,如果言语或认知难以启动,则用行动来破冰。比如一个热烈的拥抱,短促有力地拍拍后背,都能恰如其分地改善情绪。 朋友不开心,你也会不开心,因为我们脑子里有个叫镜像神 经元的东西,会复制与传播情绪。所以你朋友的朋友不开心,就 有可能影响到你也不开心,这个叫“三度影响力”,相对于传统的 六度分隔理论的。 起身拥抱身边的朋友,你的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后叶催产素的 东西,让你产生一种胸部有暖流的感觉。 ——建议大家起身拥抱 下身边的朋友? 微笑: 微笑,是千万年来刻录在人类底层的基因代码,微笑涉及几个肌肉群,他们的变化会反馈给脑神经回路,将当前情景赋予一个友善的状态,个人的情绪自然而然也会更积极。 创造:通过认知脑力来创造文字、创造作品,甚至作为普通人都能胜任的体力劳动,均是创造的体现。创造过程中,行为与认知都发生了变化,大脑负责区域从情绪模块转移到更高级的认知脑区,会忘却条件反射般的低幼情绪,而充分享受创作心流的美感。 改变认知 据当前很流行的积极心理学的观点,造成正面情绪的因素中,50%是遗传的, 10%是环境导致的, 剩下 40%纯粹是看你如何看待问题。 行为经济学家 Tversky 有一句经典语录,他说我们选择的不 &
Posted in ,
当前我们已经经历了物质匮乏的工业时代,迎来了物质富足,丰沛的信息时代,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我们不仅对各类食物、消费品,拥有广泛的选择权,而且,对于处于信息洪流中的资讯,我们也不得不睁大眼睛,认真筛选。但筛选过后的知识,是咀嚼后吞下,还是分门别类收藏,以备下次调取,其中大有文章。 现代人普遍养成了一个习惯,看到好的文章或资料,第一时间公开化分享,或者利用自带的收藏功能,或第三方工具存储备用,细心的人也许会定期对收藏的材料进行分类处理。这个方法看似满足了我们的求知欲,建立了通向未来待引用材料的索引,但实际上,存在诸多不足。包括: 1. 从认知上看,欺骗了大脑。我以为已经了解,学会,知晓了分享的内容,其实不过是浅表存储,若再让我们复述、指出重点时,大部分人无所适从,如同压根没读过一样。 2. 分类标签不易于定夺,缺乏一惯性。经常需要为谋篇文章的材料订标签而费时费脑。而且在这个时间段想到的标签,也许下次再回忆时又换了一个。例如,目前我的为知笔记中,以及blog系统中,有大量的标签只引用过一次。 3. 难以索引。如果缺乏全文检索功能,单凭标题文字,是很难完备地检索已收藏的文章。 解决方法: ## 1. 用自己的话,给收藏编注解。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中有一条,如果当你的输入(录入)越简单(例如,收藏之举,易如反掌),则输出(回忆)越困难。反之,如果输出越困难(例如,用自己的话提炼或改编,需要费时费力),但下次输出时更为简单。 如果每次对有价值的材料,简单的方式,就是自己复述一遍。复杂的方式就按照阳志平老师推荐的卡片打发,重新梳理内容,以笔记卡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两种方式,都便于下次再调取该材料时,形成自动回路。 这两种方式都已有牛人在实践,做出了活生生的榜样。 简单的方式,如写作笔杆子W,他曾经在广州回北京的候机楼点醒我,写作很多时候不能太依赖google等搜索引擎,作为搞创作的人,都应该自带干粮,记忆在脑袋中,写作时字词、观念呼呼往外冒。而他自带干粮的方式,就是随时随地将看到的、听到的价值事物自己主动复述。复述不求精准,但求将自己的理解深度编码。我亲历了短短两天的调研时间内,他边发表观点边总结每场的见闻,待到临近调研结束时,无需准备即席就能向领导口若悬河汇报两天的重要见闻,简洁且重点突出。这都依赖其口述反刍。 复杂的方式,亦师亦友的阳老今以自己多年实践,以及钱钟书、纳博科夫等牛人为例,撰文阐述卡片记录的意义和重要性。他每天写作卡片10张左右,在深谙卡片大法的优势和作用基础上,老阳甚至自己带领创业团队,在创业项目中,集成了卡片记录功能,向更多的人推广其理念。在他的卡片体系中,卡片是思维创意的加油站,是万丈高楼的基石,是功能齐备的瑞士军刀,用它可以生成更密集、更产生远距离联想的创意,可以构建浑然天成的长篇雄文,还可以降低生活复杂度,让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迎刃而解。 ## 2. 注重以核心观点(观念),生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但凡有价值的思想,原创的新锐想法,需要一套完整的知识与逻辑体系支持。依靠日常零星或者零碎的豆腐块输入材料,虽然也能逐步构建一套体系,但从时间上看,需要花费更长时间周期;从效率上看,需要输入更多领域的材料。 ### (1)在初步学习和入门之时,就积极构建知识体系。 但如果换一种思路,在整理一个领域、学科的知识和材料的初始阶段,就以一名专家的身份,从一开始就试图勾勒出全领域的知识体系。对这个知识体系,对错先不用辨析,框架优劣也无需考虑,完全凭借先验知识和初始理解,尽快搭建起来。在后续的持续输入中,不断调整、更改、完善、调优知识框架,调整概览,收拾细节,多方参考,多元引用。利用这种方式,更容易形成提取速度快、提取记忆好、以万变不离其宗的知识体系。 ###(2)在构建知识体系之时,力求以大观点、大论断作为主线。 在《精进》一书中,用了一个牛顿力学的经典案例,指出专家和新手的区别不在于知识量(知识点)多少,而是专家的逻辑组块(多个知识点通过观点、观念构成的更高层次的组块)更多。这些逻辑组块,以物理学中的核心定理、定律进行组织。专家们在思考不同问题时,都引用各自的知识框架体系,同时,辅以不同的逻辑组块,快速给出解决方向和方案。 当物理学出现的大量新的碎片内容和知识时,专家们均围绕一些核心定理(如牛三定律、热力守恒定律等)形成独特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都是由不同的观点、观念所驱动,一般专家一级观点能达到5-7个,每一个一级观点下还能组织4-5个二级观点。在这些观点框架下,专家就可化繁为简,将大量的新知、信息分门别类放置在自己的体系中。 不论这个体系是存在头脑中的隐性框架,还是将其写出来成为显性框架,对于灵活运用领域知识,对抗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都颇有意义。前者,需要我们在大脑中不断复盘,做思想体操;后者,从一开始,就要以写书的姿态,将已知领域或即将踏入的未知领域的知识框架体系,清晰勾勒出来。 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真假莫辨、排山倒海的信息洪流中立足,我们当今世界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现象,才不会表现出过度焦虑与不安。 Related Posts:认识生活中的信噪比需要勤于思考
Posted in ,
吴晓波在大学临近毕业时,恰逢1980年代后期的百废待兴,他和几位同学结伴想去中国南边疆考察,调研,但几个同学在上海苦苦筹措数月,也只募集到1000左右,与他们计划要游历调研南方11个省,五个月的历程目标差距有些远。突然有天他收到一封来自湖南娄底的信,信中一位自称廖厂长的人愿意资助他们一些,问了几个基本的问题,也提出两个小条件,一是调研完成后,希望收到一份调研报告,二是如果今后他所办的厂子发达后,还希望他们大学生团队能帮忙翻译一本韦尔斯博的论著。一个礼拜后,一笔巨款7000多元如数打到他们的账户,这些穷学生们因为有了廖厂长的帮助而最终得以成行。 在调研开始没多久,中国遭遇了政治风波,吴晓波的调研团队中途停止了访问,返回上海,而后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并没能和廖厂长取得联系。另一方面,廖厂长却在之后遇到了生意上的波折,亏损了近30万,而后十几年,辗转过许多地方,从事了各种职业和创业活动,相比于他大学上铺同学成为三一重工的董事长,廖厂长一生算是经历了各种坎坷和艰辛的不得意的企业家。 在15年后,当吴晓波开办了自己的媒体频道,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各地的网友就自发开始寻找当年的廖厂长,48小时之内竟然真找到了。令人感叹的是,由于一些记忆偏差,吴晓波给出的四个条件中只有廖厂长这个称谓是正确的,其余包括厂子里的产品、廖厂长的估计年龄等三个条件都是错误的。 之后,吴晓波专程去了一趟湖南,与当年的恩人廖厂长见面,并举办了一个媒体见面会。会上,廖厂长操着浓浓的乡音讲到: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心系祖国并保持着热血沸腾,将中国未来的命运与自己深刻关联起来,因而当他看到一群具有理想信仰的大学生希望深入基层调研中国时,他内心就非常赞成,不过他依然还要顶住家人的阻力和另外两名副厂长合伙人的退出,毅然决然将这笔现在相当于50-60万的巨款“不靠谱”地发给了大学生们。今天,他希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依然能有人在其他人遭受困难、亟需帮助时,伸出援手,用胸膛温暖他人。他的发言博得台下真诚的掌声。最后,吴晓波和廖厂长协商,各出资100万,成立一个创业基金,让当年的薪火通过基金资助的方式得以延续,帮助当前需要资金、需要帮扶一把的年青创业者们。 这个故事真实地发生在改革跌宕起伏、社会极速转型的中国,就像在黑暗的小屋里,突然找到几根火柴,燃亮了半壁房间,虽然力量微弱,易逝,但因为火柴的相继接力,持续发光发热,让这微光显得尤为可期,让我们坚定能等到小屋周遭明亮的那一天。 Related Posts:君子之交,兄弟白描笑来带来的改变对开智社群印象最深刻的3个人12.20 未跑步-羽毛球-春天责备1217 游泳25min 800米
Posted in ,
信噪比,是通信学科中的专有名词,表示信号(拟传递的有效信息)与噪音(无意义的干扰信息)的比例,在通信中越大越好。这个概念,放在当下的生活学习,有其独特启示,即我们目前身处一个历史以来信噪比最低的时期,如不刻意与噪音保持距离,则不知不觉就会被其吞没。 得益于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达,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与远在天边的朋友联络,与身处地球村的陌生人聊天,随时获悉地球上各种新鲜、猎奇、重要或不重要的新闻。从某一刻起,或者是blog、twitter的流行,或者是facebook等类社交网站的横空出世,亦或是微信这类颠覆运营商传统通信模式的产品出现,我们突然被强行链接、卷入进入了一个数字世界。也许,突然一个简单的远在天边的事件,美国飓风造成了当地居民生活伤亡,或者听闻一位久不联系,仅在社交网站上看到其吐陈纳气的朋友的只言片语分享,会实实在在破坏我们的情绪,进而影响心情,甚至触发行为。要知道,这类场景在互联网尚未普及之时,是根本不存在的。 当我们的眼界突然被打开后,有些人会主动去寻求、探索这个未知世界的答案。但更多的人,随时竖起来他们的“耳朵”,去阅读、浏览、捕获大千世界的风声。曾经我们波澜不惊的生活,似乎由于参入了这些“信息”佐料,而变得波澜壮阔起来。人人都有能对热点事件发表评论,人人都需要跟上快速飞驰的“信息流”列车,以免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和涌动的潮流。 这些新闻和信息,有价值么?一个基本的智慧是:你应该关注周遭附近所发生的事情,因为,只有它们才会对生活产生影响。亲人的别离,自来水的污染,突遭的车祸,眼见的风景,这些才构成了具有影响力的信息。虽然不可否认蝴蝶效应产生的重大影响,但到底应关注哪个方向的蝴蝶,哪个种类的蝴蝶,甚至是应该关注蝴蝶扇动翅膀还是猎狗愤怒的咆哮,都是不可提前预知的。有种显性的可怕是,现在很多人在互联网上人为制造“干货”,他们披着“精华”、“不可错过”等外衣,或者假借名人之口,为其信誉度背书,炮制励志鸡汤,或者大谈养生保健,传授独家秘方。实质在做广告营销,君不见文章中间或末尾,总能浮现商业机构的名称。这类所谓信息混淆视听,拉低你的辨识力和品味。 比这类显性可怕,更为可怕的是:隐性的信息无度消费。很多的确有价值、有思考力的信息,被源源不断搬上数字世界的渡轮,帮助我们渡向知识的彼岸。不过,在被动接受和快速浏览下,很少有人能记住昨天看过的内容,只有不断追求更新、更深、更有角度和观察力的新文字和新信息。你就像被拧上发条的钟表,一刻不停的向前去探身。这类有效信息庞杂而无序,过度接触将造成噪音混淆信号,削弱系统化思考能力。 Related Posts:收藏了那么多,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么?需要勤于思考
Posted in ,
熟悉内容的演讲方法论 根据听众构成进行内容裁剪与编排。 假如某一领域是自己擅长的部分,临近分享前必然脑海中会涌现许多想法,而过去成果的演讲经历也积累了大量素材。从这大量内容中进行筛选,要根据听众的年龄、专业结构,以及本次演讲对方最大的诉求期待,分先时间等维度,精心挑选内容,形成个性化裁剪的演讲版本。 吸收最新进展动向,为演讲注入新意。 如果演讲中涉及领域进展的动向,规模产业数据等,均需要定期更新数据和描述,反映最新、最近的实际情况。比如全国大数据交易所,每月都在增长 。重要的ICT政策也会持续不断地发布。此外,如果里面设计了些小段子,小故事,则可以根据近期热点事件,更新内容。例如政务云采购的零元中标,风起云涌,昭示云服务市场的全面崛起?掌握最新动向,不抱残守缺,可以让你的演讲内容永葆青春。 每次演讲都突破一点,不断攀爬新高度。 是不是每次都讲一样的内容就没有任何挑战了呢?这里可以学习古典老师的挑战方法。他在新东方授课时,一人连续授课近2个月,要面向大量同学,重复传授相同内容。每次开启一个新周期的授课前,他会设立一个小考核,这次讲课能否让学生故障十次? 下次授课能否让同学们大笑10次等。从相同的内容处找寻求新挑战,刻意练习和攻克某个重点,是演讲可以获得快速成长的重要法门。 不熟悉内容的首次演讲方法论 准备材料的数量远大于演讲所需时间。 首先要老老实实的准备素材,下苦功夫把基本材料和观点准备完善。根据几位老师,包括笑来、罗胖等,以及自己的以往经验,初次准备材料时,准备可以演讲的内容是实际演讲内容的1倍到2倍,也就是分享30分钟的内容,要准备1各小时甚至2各小时的素材。 以模拟演练,让自己熟悉所有内容。 演讲之前,一定要熟悉材料,至少应该通读每页ppt,对于页面基本布局,逻辑讲述路线做到心中有数。否则,现场临场发挥容易丢三落四,讲得并无逻辑性。另外,有一个很好的小方法,就是自我模拟,绘声绘色给其他人讲述,力求简洁、提纲挈领的把总体内容5-10分钟内讲完。 自信大胆,在演讲中寻求话语权。 由于首次演讲人而言,由于对内容的把控,熟练程度等均处于初级状态,往往会比较怯场。这个时候,要灵活运用元认知思维,即在演讲过程中分身另一个自我,监控自我的演讲节奏,声音大小。通过时刻督促,形成字正腔圆的演讲,可极大提高自信心,形成正向反馈,在演讲中也持续提升气场和话语权。 Related Posts:ICPP 2009 开会感慨
Posted in , ,
序言 20世界以来,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分而治之的科学思想在生物学、物理学等各个领域深入应用。人类花费了巨额科研资金,千方百计的分解自然,理解宇宙,如同一个孩子般,对拆解玩具、拆卸电器有着天然的追求。我们的大部分科学研究都是依据简化论思维,即希望通过理解各个部件与元素的运作方式,找到一览众山小、抓住全貌的路径。总体而言,分而治之的思想是硬币的一面,从计算机科学中的二分排序、动态规划,到物理学的热力守恒,超弦定律,生物学的分子结构、光合作用等等,无一不源于微观分解、逐个击破的想法,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然而,硬币另一端的情况是:对于整个自然界整体理解、重新组合的难度,以及对科学家们的智力挑战,要比预计的艰深、困难许多。我们的科研在简化论思维下突飞猛进的同时,诸多方向与领域撞上了复杂性这堵厚墙。人类暮然发现,自然界的组合方式千奇百怪、变化多端,不是一个只有唯一答案的谜题,她用数百万年的时光,将这个系统中的各类部件与元素,不费吹灰之力地优雅组装起来,形成了一个开放、包容的自组织体系。而这背后的规律、自然法则,人类却知之甚少,需要不断探究。不同领域的科学家逐渐发现,复杂体系与系统,也许存在着严格的架构,背后的复杂网络正呈现出高度统一性——小世界、无标度、网络中心性、关键链接者等,科学家们正试图研究表面呈现出复杂、混沌,背后却简单、可扩展的复杂网络规律。 Barabasi教授正是复杂网络科研队伍中的领军人物,他的开创性洞见与观察,对人类历史发展和科学思想演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发现带来的影响,目前依然在学术界、产业界渗透、发酵。1999年,Barabasi和ALbert在顶级杂志《science》撰文指出,复杂网络如互联网、电力网路、演员网、生物神经网络,节点的度分布完全符合幂率分布,具有典型的无标度特征。而之前一年,由另外两位杰出科学家Watts和Strogatz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小世界网络的研究成果表明,规则网络经过简单的、随机重连,就可以构成小世界网络。这两个研究发现开启了网络科学在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 当前,随着网络科学已经从最初的社会学、心理学研究范畴,以人与人实际发生互动关系的真实社会网络,开始拥抱互联网科学(web science),以复杂网络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科学正迅速成长。Barabasi教授所著的链接——网络新科学,虽然是2006年首次出版,距今已近10年,但凭借其思想深度和鲜活的内容,无疑依然是复杂网络领域的经典著作。 伟大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万物相互影响”。本书是Barabasi撰写的一本探讨复杂网络的出现与演进、网络的形状与模样,以及背后的演变规律的科普读物。语言浅显,内容通俗,以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复杂网络研究史,适合各领域关注网络科学、复杂系统、追求智慧的人们阅读。 作者简介: …… 当barabasi教授坐在飞往度假胜地的飞机上,脑海中涌现出无数对复杂网络的新思想,在撰写一篇划时代论文时,空姐不小心将咖啡打翻,电脑差点报销,这篇伟大论文却没有因之夭折,barabasi教授手写了一份论文稿子,在飞机落地后,稍作修订排版,投给science,接着享受愉悦的假期。然而,好事多磨,首次投稿居然被很快杂志社拒绝,审稿人不认为这是一个值得书写的研究点。他也因此错过了人类对网络产生伟大洞见的一个机遇。半年后,1999年,barabasi与其学生Albert在科学上发表划时代的文章,一步步揭示出网络世界的诸多特性。 …… 网络无所不在,从自然界的微生物、神经细胞连接,到社会领域的模式与组织,到商业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复杂网络的思想可以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复杂中的薄弱、复杂中的简单。 复杂网络的现象:1、菜鸟的攻击,导致巨头瘫痪。2、世界上传播最广的宗教,基督教依赖于保罗的随机游走;3、好莱坞影星合作连接以及数学家合作网络的异同。4、复杂网络与物理学熵的相似度。 复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与规律 一、宇宙是否随机? 基本的随机网络中,任意一个节点与另一个节点相连的概率是随机分配的。即节点与物理临近节点建立链接的概率约等于网络节点规模数的倒数。 在这个莱利的随机模型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是非常短的,与网络规模不成比例,严格而言,最短路径的长度与网络规模的对数相类似。这是典型的小世界特性。 但是我们的社会结构、互联网网络结构中,是不是都是随机链接的小世界呢?这与直觉感受迥然不同。 二、“六度分隔”勾勒出网络小世界的雏形 “六度分割”理论不论是在理论界或公众视野中,可能都是最为出名的一个。它的字面含义是:人类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距离可能不超过六个人。六度分隔历经了从文学假设到社会科学实验证实再到自然科学理论证明的路径。 1929年,世界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萧条,而文学界却相对繁荣。一位匈牙利的顶级作家凯伦斯出版了他的第46本书《万物有别》。当是,评论家们还在等待凯伦斯能够出版一本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传世之作,对这部由50多篇小数构成的书并不看好。然而,恰是这本书中的一篇不起眼的小说《链接》——从名字就能看出它与复杂网络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写道:为了证明世界上人的关系很亲密,小说主人公下了赌注,从世界上任意挑选一人,这个人最多说出5个人他认识人的名字,就能和指定的人拉上关系。虽然这部小说没能流行起来,但凯伦斯关于人与人之间最多需要5层关系的假设,成为“六度分隔”理论的最早表述。 而三十八年后的1967年,哈佛大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莱姆(Stanley Milgram)设计出一个精妙的大范围社会学实验,将六度分隔的假设,原理首次在科学层面得以验证。实验基本步骤是:实验组任意挑选美国市民,并给出一个目标人物的地址,让市民将信尽量寄给可能认识目标人物的朋友,同时给实验组寄回一张明信片,从而可以有效跟踪信件走向。米尔格莱姆在这个试验中,发现中间人的平均数是5.5,与凯伦斯的假设惊人相似。而米尔格莱姆也成为因“六度分隔”而闻名于世的社会科学家。 互联网之父英国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20世纪80年代,曾就职于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委员会(CERN)他当时就设想能将CERN甚至是全球所有电脑上存储的信息进行连接,并为人类所共享,那该是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于是,伯纳斯.李设计并编写了全球首个互联精灵——万维网(WWW)从此诞生,而后不到十年时间,成为了人类制造的最大规模虚拟网络。这个网络所迸释放的能量,在商业社会、民主政治、军事打击、公民服务等各个领域,快速迸发,指数增长,而这背后的力量,就是来自可自由跳转、无所不在的链接。 “链接就像缝纫机的针脚,把现代信息社会缝制成一匹完整的布。删除了链接,这个精灵就会立即消失。巨大的数据库,如果无人能访问,就会成为信息的废墟”。“在20世纪,世界不可逆转地坍缩为一个小小的世界。而且,我们的世界此刻正经历着另一次爆聚(implosion),互联网正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连为一体”。 六度分隔的世界是否真实存在?在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社会中,这个经验能否平移?本书作者barabasi带领他的博士研究生,用“网络爬虫”——以遍历整个互联网络链接关系,并下载所有网络内容的软件程序——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规模实验,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复杂网络节点数量与网络半径的关系,的确符合小世界原理,即由无数链接构成的庞大网络,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能很短,其距离与节点数量并不在一个数量级,并且,可以引申的推论是:复杂网络节点数从十万扩展至百万、甚至千万时,节点间的最短距离依然是线性增长。 “小世界的形成,和我们所熟悉的欧几里得几何所描述的世界存在很大不同。在欧式世界里,距离都是以里程计算,但人与人的交际,越来越和物理上的距离不相干……在非欧几里得世界里漫游,我们不断感到宇宙间存在一种新的几何学等待我们掌握,好让我们能够明白身边的复杂世界” 三、高网络群集模型,实现对随机网络与规则网络的统一,形成小世界的精髓 如果说,对小世界网络的理解——复杂网络中任意两节点的最短路径与网络总节点数量对数呈线性关系——属于复杂网络的共性规律,那么,科学家们在此基础,还挖掘了另一条共性特征,复杂网络存在群集效应,即如果将节点所链接的节点视为朋友,则朋友们之间相互认识的概率也非常高,远高于随机链接概率。这一点,过去我们从社交关系网中能隐隐约约感受,不过Watts和他的老师Strogatz,将其理论化体系化,建立了具有高度群集特性的网络模型,引入了节点群集系数,即节点朋友之间的实际链接数/朋友之间两两认识的理论连接数。该数如果越大,则意味朋友间相互认识越多,群集度越高,反之亦然。两人在观察过多类网络后,用数理定量分析的方式,提出群集现象与特性不仅人类真实社交网络中存在,而且广泛体现在电力网络、互联网网络、科学家论文合作网络、多细胞的神经细胞网络等复杂网络。这意味着,之前被视为独一无二社会网络特性,成为了复杂网络的普遍特性。 此外,Watts和Strogatz的开创性贡献不仅是提出了具有高度群集特性的新网络模型,而且,他们还对如果构建“小世界”网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绝佳思路。其主旨是,通过在规则化、具有群集结构的网络中,随意增加若干随机链接,便可以将规则网络与随机网络在形式上实现统一。在随机网络中,虽然它也是一个简单小世界,但不存在节点群集,不符合真实网络的基本特性,而在规则的网络结构中,比如,在一个每个人都只认识相邻两个人的社交网络里,小世界特性不复存在,也许相隔较远的两人则需要跨越很多朋友圈才能相识。而Watts和Strogatz的高明之处在于,从网络集群角度出发,很好地调和随机网络与高度集群网络。 四、“80/20法则”引申出复杂网络无标度幂率规律 Watts和Strogatz开创性的将群集概念融入了小世界模型,形成了复杂网络最为根本的创新。他们在Nature上发表的文章引发了物理、数学、生物、计算机等各领域科研人员的关注与研讨,在这些关注者中,本书作者barabasi和他领导的团队也在积极理解和挖掘这个创见背后的普遍规律。不过,随着barabasi团队通过爬虫在互联网上爬取各网站节点以及他们之间的链接关系,他们发现一个前人没有指明、同时现有模型也无法有效刻画的奇异现象,即互联网网站节点具有明显的等级分布,少数节点链接数量达到天文数字,而大部分的节点却鲜有多个链接。这是复杂网络的普遍特征,还是互联网作为复杂网络其中一种而具有的独特现象呢? 从这个简单的现象入手,Barabasi又一次将复杂网络的研究推向纵深,开启了一扇似乎能感知,却从未被理论化的窗户。无数个被科学家们研究过的复杂网络,如好莱坞的演员网络、细胞中的分子网络、期刊文章的引用网络等等,如果将节点的链接设为k,复杂网络中具有k个链接的节点数量设为N(k),则N(k)与k的-r次幂往往呈现正比例关系,而r就是这个系统的次数幂,并且绝大多数复杂系统的次数幂都在2-3之间。其重要特性是,网络中存在少数链接度极高的中心节点,同时随着链接数量的递减,节点也形成不同的梯队,这成为了众多复杂网络的一个普遍性规律。这也是与随机网络产生根本不同的规律。 我们之前观察的随机网络中,大部分节点的链接数都是随机分配的,故而所有节点的链接数k都八九不离十,显得比较平均,链接k值特别大、或特别小的情况非常少见,k成为网络的均值(峰值),因此,整个网络具有自身的尺度,这个尺度可以通过节点的平均链接数进行刻画。而在具有幂率特征的复杂网络中,不存在链接k的均值(峰值),节点形成了具有等级差别的梯队,一两个超级大节点之后,是几个中小中心节点,然后再是若干次小中心节点,循环往复,直至无数极小的节点。这样的网络中,网络不能用单一尺度进行衡量,所以,Barabasi给这样的网络取名为“无标尺”网络。 在物理学家、数学家大谈特谈幂率分布、幂率规律时,商业社会也出现了同一种 四、规律3:通俗的引爆点 vs 严格的中心节点 过去的随机网络,以及Watts、Strogatz构建的具有集群度的小世界网络,背后的理论构造者都通过严密的数学论证,指出网络中不存在中心节点。但是,Barabasi团队在万维网中发现的具有幂率规律的中心节点,却让研究者们打开了新的视窗。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社会、自然界包括细胞网络等大多数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网络,都是无尺度、且具有若干中心节点的。并且,这些中心节点的存在,决定了复杂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稳定性、动态容错以及稳健性,中心节点成为网络进化演进的基本原则。 &
Posted in ,
笑来老师的作文课,将写作提炼升华为人生的价值观选择。 树立输入(阅读),处理(组织),输出(写作)三位一体的写作观。 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输出,包括前期的阅读,中间的反刍思考,最后才是落笔成文。大脑是一个典型的用进废退生物体,和人的肌肉类似。如果将写作视为对大脑的肌肉操练,则作为输入的阅读,作为处理的逻辑组织,都是肌肉练习前的有氧运动。三者联合在一起,才能达到锻炼肌肉的效果。 2. 写作是谋生立足、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写作与思维相互依存,清晰的思维产生简洁有效的写作;连贯深刻的写作得益于缜密的思维。当写不清晰、表达不畅时,不是简单的一个输出环节出问题,而是缺乏逻辑清晰、前后连贯的深度思考。而逻辑思考力,是精神内核,贯穿人们的说话、写作。人们可以不以写作为生,但必须要写书面材料,参与社会生活,同时也经常面临讨论,需要说服他人,表达自我,这背后的支撑都是思维力。优秀、深刻的思维力,是一个脑子好使的聪明人核心武器。 在一切皆可积累的朴素观念下,作为纯依靠技术而非运气的代表——思维力——具有很强复利特性,持续积累和练习将带来未来指数级的能力提升。而一种简单、有效、人人皆可练习的方式就是写作。他简单到只需要一张纸或笔,甚至只是一个智能终端就能开始。写作让你理顺思绪,让你明辨是非,让你内心平和,内观自我,写作是为数不多的,持续投入可体会心流的一种脑力活动。 但同时也要注意,写作不能神话,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灵丹妙药。尤其,不要以挣钱作为写作的目标,也不要因为写得不错而沾沾自喜,文人相轻,陷入黑暗漩涡无法自拔。人只需与昨天的自己、前天的自己比较,在自我坚持、自我比较中体会写作的乐趣。 3. 写作将经历若干阶段,最后普度众生。 写作最初是锻炼自己的思维力,其次是训练感染力,表达力,影响他人;第三阶段是开始系统性、前后一致性地输出价值观,形成流派、自成体系;第四阶段是持续积累影响力。最终达到普度众生。 虽然这种分类是否科学合理有待商榷,但这是笑来老师坚守的原则,并为之付诸行动的实际路径。 4.打磨形成自己的宪法。 他这一点对我很有启发,在写作这件事情,或者生活中更多事情中,要秉承、恪守、执拗地执行个人价值观,让文章更为层次清晰,让生活秩序更为有序、和谐。这里所谓的价值观,就是1)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2)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不重要的。3)什么是不能去做的底线,什么是应该去做的上限等等。 这些原则,往往通过经历人生百态、持续打磨,不断修正,方能形成个人独有的价值体系。而这些要求、条文将成为个人生活准则的宪法,与之符合去执行,与之不符则丢弃。有些人看似成熟,但实则八面玲珑,毫无章法与原则,混成了犬儒主义者,有些人看似单纯,但秉承一贯立场与价值观,简单、质朴地生活。这些人可能会被生活坑,被成熟人坑,但他们从哪里被坑就从哪里爬起来。然后对价值观再打磨,打磨到不受外界恶心人、外界负面事件影响的程度,最后终成正果。 p.s :出差在外,一篇七月的旧闻占位“七年”作业。 Related Posts:从写作到打磨个人价值观对抗消极 花好月圆 _说话与写作决定一个的发展潜力公众号大阅兵0314 4km 开篇-思考说话与写作01.09 未跑 & 坚持写作
近年来,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涌现,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掀起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推广应用统称为信息化,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新引擎。 回顾我国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从政务信息化应用牵引到互联网带来的社会信息化蓬勃发展,从工厂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单点应用,到集成综合创新,从少部分精英人群驾驭和享受技术红利,到广大民众全面接入互联网,共享数字红利。信息化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成绩来之不易。但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和问题,尤其是制约信息化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 从历史经验看,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近年来互联网在经济社会的加速创新,广泛普及密不可分。而互联网效益的释放与助推动力,很大程度得益于市场主导下的野蛮生长和灵活的机制体制。我国三大互联网巨头BAT在成立之初,国家主要管理主要瞄准电信行业,在信息基础设施市场准入、运营运作、对外开放等方面制定规范,而对上层增值业务的互联网管理几乎空白。因此,从社交通讯、网络搜索到电子商务,各领域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风险投资的支持和市场风浪的冲刷下,大浪淘沙,野蛮生长出巨头型互联网公司,引领信息时代潮流。这个阶段,是互联网企业的群雄逐鹿期,也是政府培育新业态的静默观察期。尚未出现九龙治水,一拥而上的情形。 当互联网代表的新兴业态与势力日益增强,对传统产业和服务造成影响与冲击,这时,政府必须出台举措有效引导与规范发展,一方面,率先提出了“互联网+”,积极拥抱新生事物。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多部门的监管与制度约束。保持良好的政府机构间协同监管和规范发展,对于互联网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机制问题。 一是多部门齐抓共管,但实质边界权责依然不清晰,造成多头管理,机制尚未理顺。某一个创新应用例如互联网+金融,或者互联网+交通,一般有超过五六个部门均在管理,包括内容,技术、基础设施、业务等。主管行业发展的部门和负责信息产业发展的部门往往存在治理思路分歧,缺乏协同监管、协商调解等机制与手段。 二是制度规范对传统利益格局过度保护,不能体现支持创新的原则导向。在很多具体领域负责制定政策的部门往往代表传统行业利益,例如互联网+交通领域,在政府制定约束性政策过程中,一边倒地出现维护传统出租车利益的专家声音,而这与网络民意大相径庭。最后多轮博弈的结果,还是延续原有行业主管部门的思路为主,新业态的独特、创新往往被雪藏。最大的例子莫过于在汽车分享领域,提供分享服务的用户座驾,要获得专车营业执照,而司机还需具备地方城市户籍。 三是互联网+的协同、共治的环境尚未形成。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极大降低了个体从事业务运营的门槛,产生了大量的微运营主体,再沿袭过去的事前审批,市场准入备案等方式,将不能适应快速多变、主体多元的新经济特征。而作为互联网+行业主体的平台企业、第三方行业协调会等资源调度利用有限。政府、企业、机构多方协同共治模式尚未形成。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十三五”期间要高度重视,对阻碍、制约信息化释放潜能的体制机制,进行统筹协调,调整、改造,从而更大程度释放信息化带来的红利。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权责,鼓励让信息化综合牵头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治理和管理工作。 二是面向跨界融合的新业态管理,务必坚持多方会商、协调机制,充分吸纳、听取各方综合性意见。对未形成气候的新模式、新业态,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包容原则,放水养鱼,待业务发展起来,看清形势后,再严格管理和约束也不为迟。 三是政府利用购买服务、合同外包等形式,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手段,对互联网+业态的从业者、业务形态等管理,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并与互联网平台企业、行业协同会密切配合,构建多方参与、协同共治、“宽进严出”的行业管理模式。 Related Posts:No Related Posts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2013年习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以及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建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更深层次融入全球经济社会分工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世界各国文明互鉴、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历史基础,同时也是中国的现实战略需求。从发展历史看,自古以来,中国敞开国门,拥抱开放,带来历史的兴盛。从秦汉的西域和亲开创大一统格局,到唐宋长安的开门迎宾成为世界中心,中华民族儿女与欧洲、亚洲友人,共同历史性地开创了“丝绸之路”,以商贸往来与文明交流,紧密联通欧亚大陆,为沿途人民带来福祉。 从战略需求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的30年,年均GDP维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实属世界奇迹。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打破了世界经济平衡,同时也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冲击。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处于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实现,将成为重要突破口。一方面,面对国际贸易出口持续疲软,国内投资边际效用递减,以及国内消费正缓慢恢复等因素影响,中国需要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开放合作,将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投入四万亿货币刺激经济发展,大规模信贷涌入上游行业,我国在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多年都无法消化快速攀升的产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利用B2B等平台,助力中国制造企业与服务走出去,形成优势互补下的产能合作,是我国未来的重要方向。 推动网上丝绸之路建设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通过紧抓互联网时代信息革命浪潮,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动与沿线各国基础设施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促进经贸服务与投资贸易往来,促进人文合作交流,构建“网上丝绸之路”成为当前的重要命题。 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方向建设网上丝绸之路,有助于推动信息基础设施联通,推动跨境电商与服务合作的政策沟通,加快促进基于互联网的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以优秀产品与服务,实现人文交流与文明交融。对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网上丝绸之路内涵与重点 网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包括三大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以跨境电商为龙头,推动经贸服务便利化合作。三是通过网络文化促进人文与文明互鉴交流。其中,经贸服务合作是表现最为活跃,影响力最广泛的重点领域。例如,杭州市将推进跨境电商的自由化、便利化和规范化作为建设“网上丝绸之路”的核心。 围绕经贸合作领域的网上丝绸之路建设,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海关通关、检验检疫、结汇退税等领域,形成与沿线各国共建共享的在线化、一体化综合电商服务平台,构建由沿线数十亿消费者、零售商、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共同组成的网络经济体,探索建立与跨境电商贸易、跨境数据流动相匹配的监管模式、国际规则和发展方式,全面推动对外贸易与服务的转型升级。 网上丝绸之路有助于打破现有贸易不平衡格局。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初步形成,以发达国家作为规则主导,对外输出技术与产品,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国家提供市场,资源型国家输出资源的三角关系,后两者只能处于跟随状态并受制于发达国家经济政策取向。并且,随着近年来反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贸易合作与交流逐步陷入低迷。通过构建网上丝绸之路,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全球买与全球卖,消除信息壁垒和供需信息不对称,让更多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国家参与更广范围的全球贸易交易与合作,推动形成更开放、均衡、普惠的世界经济贸易体系。 网上丝绸之路有助于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 当前内需提振有限,外部需求不足,传统依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需要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要要素的新发展模式。打造网上信息丝绸之路,一方面,积极对接沿途各国经贸合作需求与商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降低贸易成本,深挖合作潜能,以发展跨境电商、互联网经济合作等新业态、新经济为抓手,培育新动能,扭转我国经济发展趋缓的态势。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缩小经贸合作的时空距离,精准对接各国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以优势产能合作为抓手,促进资源与服务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优效率进行全球化配置,促进拓展经济新空间。 网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态势 国家信息化战略提出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宁夏网上丝绸之路枢纽。近期出台的国家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将“网上丝绸之路”列为十二大优先行动计划之一。提出到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基于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的多双边经贸合作大通道。 宁夏、广西、浙江、重庆多个省市均已积极布局网上丝绸之路,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央地协同,吸引国内外企业携手共同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浙江省常委龚正日指出,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我们既要有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更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通过杭州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解决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通关物流、金融支持、人才支撑等难题。 敦煌网、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利用“一带一路”对外发展契机,已经与重点国家、重要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围绕跨境电商平台、经贸跨境综合服务、物流与通关一体化服务等领域,形成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或构想,并积极开展务实合作。 敦煌案例 敦煌网依托中国—土耳其跨境电商合作经验,形成了网上丝绸之路综合示范区的建设方案,重点包括(1)建立双边跨境电商点对点城市;(2)搭建双边跨境电商平台,促进双边电商政策便利化,打通关检税汇通道;(3)为双边中小企业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4)为中小企业提供跨境电商能力建设;(5)建立双方互认的跨境电商供应商评级体系。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提出建立一个全球买、全球卖、高效率、全透明、无障碍、全球中小企业可参与的全球新经济交易以及规则体系,利用中国制造优势,在供给侧改革的助力下,推动中国产品面向全球输出。同时,积极改善全球供应链流通效率,形成全球最大的消费与制造、供给与需求高效连接的互联网平台,既世界电子贸易平台,简称eWTP。并且,阿里巴巴将与杭州综合跨境电商试验区合作,推动eWTP率先落地。 Related Posts:智慧城市下的政企协同合作0326 电子证照
Posted in ,
& 一、 个人可支配的时间正在变多,感知可利用的时间却似乎日益减小。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在从事的各项劳动花费时间方面,占用更少时间,大部分都交给机器、工具自动化完成。从18世纪无日无夜从事体力劳作,仅有休闲的2-3小时,增长到当前朝九晚五工作之后,获得休闲的5-8小时。社会学家发现,从统计意义上看,除去部分个体的脑力劳作,创业投入等,人类整体的休闲时间在不断增长。 然而,若是询问任何劳作能力的现代人,不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不论是老中青哪个年龄段的人,大家似乎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如若身处都市体验其快节奏自不必说,而若是赋闲乡下,也依然难以体会长时间的悠闲。从客观上看,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偏不倚的24小时,这种资源既不可存储,也不可回溯。唯有主观感知发生变化,确切地说,是人们与时间相处之道发生了变化。 二、 时间应用观念和使用的不合理,导致主客观感知的矛盾。 现代人24小时的时间,可以粗略分为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虽然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普及,让在家办公成为可能,一定程度模糊了工作与休闲的边界。但大体上这两部分是具有客体时间载体,普遍而言,人们的工作时间在白天,休闲时间在夜晚以及法定节假日。 而客观高生产率下效率提升带来的休闲时间增长,与人们对时间主观感知的减少,两者间的矛盾归纳看有三点原因。分别是工作时间未用于内核刀刃,外围任务无谓消耗造成时间不足错觉;休闲时间未能主动参与体验,导致看似休息实则涣散精力,造成转瞬即逝的时间无感;此外,还有互联网碎片化与短收益半衰期事件,导致时间被无意识消耗。 (1)工作时间未能率先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带来任务蔓延与无效率时间消耗。现代社会,工作成为伴随人们一天最长的时间开销。而受拖延症困扰、被时间追赶得气喘吁吁的现代人发明了“时间管理”的显学,这门管理学将告诉人们如何通过四象限分析区分重要、紧急事项;如何合理划分与切块任务,做到最小可行动;如何运用列表、GTD、番茄时间等辅助工具更进一步提升效率。然而,这些都仅仅在“术”的层面提供解决方案,而“道”却鲜有提及。 在我看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的“道”,在于找准核心价值工作,抛开边边角角,以“心流”状态攻坚克难之,方可实现真正的工作效率,这也是有效节约、高效利用工作时间的核心观念。所谓工作效率,是指“完成的工作”/“完成工作的总时间”。而需要“完成的工作”,按照认知资源投入和客观难易程度,它必然存在一个重点核心,找到它,划定边界,用各类时间管理“术”完成之,则任务完成80%,剩下的20%优哉游哉毫无压力。若核心任务不完成,即使在前期、后期投入再多的精力,做多么扎实的准备与完善,都是白搭。整体工作效率也是零,因为分子为零。 而我们现代人,往往存在畏难情绪,总是在核心任务的周边做文章,用勤恳的态度、勤奋的加班来麻痹自己。同时,这些周边工作虽然也带来完成的成就感,但造成一种努力的假象,以及因为时间总是不够,任务无法完成的错误感知。 (2)休闲时间的使用深度不够,被动参与休闲难以体会时间带来的快乐。 也许繁忙工作让你疲累不堪,在仅有的休闲时光,我们愿意从事一些不费脑子、或者不费体力的休闲活动。比如看电视,听音乐,打游戏,上网逛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休闲时间由于“被动参与”与“被动接受”,大脑和体能依然难以有效恢复,而且带来的满足感将远远低于我们“主动出击”、“全情参与”的休闲活动,例如从事一些个体创作活动,陪家人创造独享时光。 所谓休闲,是让人们在非强制性、紧急任务下放松注意力和意志力,自主支配脑力与体能,以确保在下一个紧张周期,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恢复。如果当我们的大脑,在休闲时依然被各类事情牵绊,或被外界灌输思想,漫无目的的浏览热点,注意力和意志力将被不断消耗,不断涣散。回想一下,当我们看过原本想放松的综艺节目、追看几集平日难以跟上的美剧、上网浏览了大千世界的热点后,是否依然感觉疲累不堪,无所获得。而且,这些的欢愉时间也转瞬即逝,让人惊叹休闲时间这么快就过去了。反之,如果在休闲中,我们能保持全情投入,以有限的注意力和意志力投入我们热衷的个人兴趣或创造活动中去,那么时间将变得温馨、令人回味。 (3)互联网碎片化以及享受收益短半衰期事件中,我们的时间在无意识中被浪费。 在工作和休闲中,有时如果我们目标方向感不强烈,往往会失去焦点和目标。此时,仅在咫尺的智能设备会马上扑上来,激活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下被重塑的大脑神经回路,让我们不由自主刷无甚意义的朋友圈,或是实时更新、却岁岁年年都相似的头条新闻。 如果你逃脱了互联网碎片化的陷阱,还有短期收益的大坑在等着你。所谓收益,是指对于人在心智、体能方面的获益程度,以个体感知为主要衡量。而收益程度是否能在更远时期内积累发挥效益,则决定了其半衰期的长短。这个概念可以类比化学元素中半衰期。心理学人采铜曾经对让日常生活中,各类收益事件进行过分类,按照收益的高低,以及这类事件在未来收益的衰减程度。将所以事件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高收益、长半衰期。例如每日冥想、时刻保持好奇等。 第二类是高收益,短半衰期。例如饱餐一顿麦当劳等快餐。打一段紧张刺激的游戏等 第三类是低收益,长半衰期。例如洗冷水澡锻炼身体,建立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型等。 第四类是低收益,短半衰期。例如刷微信朋友圈,网上充当围观群众观战等。 人们若非刻意联系和反省,常常在工作学习中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接受采纳和从事短半衰期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立竿见影,声色味即时可感知。不过,这些事情虽然能给我们当下带来快乐,但这种快乐依然容易消逝,无法累积,而如果不经训练,人们却总伴随着懊悔与下一次的重新享受。时间就在一次次的回首过去叹息扼腕和下一次快捷享受中流逝了。 三、破解时间增减矛盾的对策 一是工作时间使用上,要先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攻克最难的部分,时间将释放更多效益。 1. 不要按照工作原本的先后次序,而是按照认知难以程度,对任务进行剖析,切出内核与外延。 2. 在工作中,将有限时间优先投入最困难、最核心的内容。如果无法确定时限,不妨用80%的时间总量。一旦超过且尚未完成,提前申请更多时间资源,直至内核攻克。不达内核,绝不放手。 3. 不要追求完美,内核内容要满足最小可行产品的原则(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如何满足MVP,在其他文章中论述。 二是休闲时间利用上,要创造主动参与、深度沉浸的体验。 1. 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相互交叉,工作时间如果体力劳动居多,则休闲时以脑力活动为主,放松体力;反之,工作中耗费脑力较多,则休闲时辅以体力运动,可科学有效恢复脑体力。 2. 避免无谓的“被动式”休闲。以自我主动参与为基本原则,创造机会,沉浸其中。如果能培养发展一项自己的业务爱好更好,尤其是以创造类项目为佳,休闲时持续、稳定地投入时间,在创造创新中获得休闲的快乐。 &
Posted in ,
Lean Startup一书提出了一种快速迭代、基于最小可行产品的创业方法论。这套理论不仅可用于技术研发和互联网创业,同时,在日常工作,如咨询规划、写作练习、艺术创作等方面,均可以应用。其核心思想是,用最快的时间,搭建出一个可运行、可评估的产品,并迅速投放局部市场,获得反馈后进行多轮迭代更新,直至创业产品日臻完善。如果产品失败,也是“快速的、廉价的”失败,而不会“昂贵的”失败,如果产品成功,也需要不断听取意见,更深挖掘需求,优化迭代产品。 结合Lean Startup,以及近期看的《精进》,提炼支撑精益创业背后的三个关键观念,一是摆脱“不准备好不上场”的习惯,二是摈弃“批评是对个人攻击”的错误观念,三是避免“陷入沉没成本不可自拔”的懦弱。 1. 不要等到万事俱备,才上场比赛,要有快速响应、敢于担当的勇气。人们总习惯在上场前,将各种影响因素考虑清晰,准备充分,以相对较小的不确定性迎接未知的挑战。在过去变化动荡不那么大的年代,这种想法可能有一定道理,比如,诸葛亮在曹操大军压境,敌强我弱的局面下,摆局设套想出火烧曹营的妙招,那时可用工具极少,手中也不掌握相关资源,只能万事俱备只待东风。而现如今,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时局变换风云莫测,准备得越久,往往发现漏洞越多,新机会又会不断涌现,而原有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反而被弱化。此外,当前个人能力可以通过互联网被快速放大,并与其它社群形成能量交换,人们在面对竞争或选择时,手中可用的工具和资源都会多很多,故而可以用更有效的手段,选择更及时、更快速的时机去应对每一次挑战。 在精益创业中,要在干中学,在实践中锻炼,在持续的准备中,完善准备,提炼经验。 2. 不要视他人批评为人格贬损,要将其当做完善个人思维的客观信息。批评,本意是对不正确、不合适、不合格的内容、行为进行评论。但在现实中,批评又分为善意和恶意,前者让人易于接受,可以丰富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弥补思维上的盲点,敦促自己不断改善。后者瞄向非问题领域,如个人的人格等,进行开火。容易引发受批者的肾上腺素,进而引发口舌之争。不论是善意还是恶意批评,我们应该秉承一种观念:批评是信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任何批评,都不值得我们动火动怒,破坏个人宝贵的注意力,和享受生活的心情。 在精益创业中,自己的最小可行性产品,要尽快面向市场,面向受众,在获得如潮般评价和批评声中,昂扬斗志,奋勇前行。 3. 不要在发现方向性错误后,固执坚持,要勇于壮士断腕,摒弃沉没成本。既然是最小可行产品,既然是准备得没那么充分就上场,那么遭遇坏运气,或因为考虑不周而导致的战略性方向偏离的概率可能都会高一些。不过快速投放最小可行产品,一旦成功,会比完全准备好后的收益更高,因为抓住窗口机会,将带来尚未稀释的巨大提前量收益。因此,从数学期望上看,坚持“准备得差不多就上场”依然是更优的选择。不过一旦发现的确出现战略性方向错误,要进行系统分析、全面评估,如果的确证明当前路径不可行,则不论前期投入多大的资源,精力,都要果断舍弃这些沉没成本,另谋新路。 & Related Posts:旅行艺术=快乐生活情绪管理和反脆弱性网络科学的基石:链接认知贯穿的人类简史&&&人类简史&读后感开启你心智的密码-Mindset读后感2.17 4km & 创业的国度
Posted in ,
笑来老师的作文课,将写作提炼升华为人生的价值观选择。 1. 树立输入(阅读),处理(组织),输出(写作)三位一体的写作观。 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输出,包括前期的阅读,中间的反刍思考,最后才是落笔成文。大脑是一个典型的用进废退生物体,和人的肌肉类似。如果将写作视为对大脑的肌肉操练,则作为输入的阅读,作为处理的逻辑组织,都是肌肉练习前的有氧运动。三者联合在一起,才能达到锻炼肌肉的效果。 2. 写作是谋生立足、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写作与思维相互依存,清晰的思维产生简洁有效的写作;连贯深刻的写作得益于缜密的思维。当写不清晰、表达不畅时,不是简单的一个输出环节出问题,而是缺乏逻辑清晰、前后连贯的深度思考。而逻辑思考力,是精神内核,贯穿人们的说话、写作。人们可以不以写作为生,但必须要写书面材料,参与社会生活,同时也经常面临讨论,需要说服他人,表达自我,这背后的支撑都是思维力。优秀、深刻的思维力,是一个脑子好使的聪明人核心武器。 在一切皆可积累的朴素观念下,作为纯依靠技术而非运气的代表——思维力——具有很强复利特性,持续积累和练习将带来未来指数级的能力提升。而一种简单、有效、人人皆可练习的方式就是写作。他简单到只需要一张纸或笔,甚至只是一个智能终端就能开始。写作让你理顺思绪,让你明辨是非,让你内心平和,内观自我,写作是为数不多的,持续投入可体会心流的一种脑力活动。 但同时也要注意,写作不能神话,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灵丹妙药。尤其,不要以挣钱作为写作的目标,也不要因为写得不错而沾沾自喜,文人相轻,陷入黑暗漩涡无法自拔。人只需与昨天的自己、前天的自己比较,在自我坚持、自我比较中体会写作的乐趣。 3. 写作将经历若干阶段,最后普度众生。 写作最初是锻炼自己的思维力,其次是训练感染力,表达力,影响他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同时间内的位移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