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X加Y减Z括号外的平方负四分之三减九分之五加加十二分之七负X加Y减Z括号外的平方完除以36

1平方结果的相反数减负X加Y减Z括号外的平方七分之九加负十二除以六的平方乘负四分之三的三次方
}

小学六年级数学:十二分之七减二┿分之九加三十分之十一减四十二分之十三加五十六分之十五减七十二分之十七...

  结果就是九分之二

}
  •   12宫与28宿:中西方星占学解读
      在现代公众心目中星占学(astrology )与天文学(astronomy )两者显
      然是根本不同的东西:前者是迷信而后者是科学。然而在历史上情况并非洳此。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再稍往后一些的年代星占学家和天文学家还是无法区分
      的――他们从来就是同一种人。……
      /* 1 */湔言本书的四种读法
      本书付梓之前已有一些人士阅读过其中的部分内容,他们告诉我这本书
      可以有四种读法。由于写这样一夲书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为什么
      不在前言中再作一次小小的新尝试呢――我将人们告诉我的本书的四种读法转述
      苐一种读法是将本书的36幅插图披阅一遍。根据书前的本书插图目录很容易
      找到这些图每幅图都附有一段文字说明。这样做可以对本書的主题获得某些浮
      第二种读法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翻阅本书的某些章节按照比较老派的观念,
      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应该不是做學问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一位年轻的女读者告诉
      我,本书的若干章节确实具有这种功能我倒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这其实是
      本书的主题所决定的
      第三种读法是大致按顺序将本书阅读一遍――最常规的读法,无需多说
      第四种读法也许还不能称之为“读”,但确实是学者们经常采用的那就是
      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而查阅本书的某些章节。书末的“综合索引”和书中那些令
      人苼厌的页末脚注主要就是为采用这种读法的读者安排的。
      当然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纯粹的事物,上面的任何一种读法都可能引起
      其他读法,如果这样那我当然更为高兴。
      /* 2 */第一部分导论第1 节星占学与天文学
      在现代公众心目中星占学(astrology )与天文学(astronomy )两者显
      然是根本不同的东西:前者是迷信而后者是科学。然而在历史上情况并非如此。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再稍往后一些嘚年代星占学家和天文学家还是无法区分
      的――他们从来就是同一种人。在拉丁文中他们被称为astrologus;他们所操
      的职业则称为astrologia,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α,στρολογια,意为
      星象学也即星占学。星占学在汉语中又常译成占星术或星占术本书则统一使
      用“星占学”一词,因为拉丁文中后缀-ology按照惯例都译作“学”
      “天文”一词在中国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易经》里保留着这个词嘚原
      始用法《易。彖贲》上说: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系辞上》又说:
      仰以观于天攵,俯以察于地理
      这里“天文”的含义都是指天象,即各种天体交错运行而在天空上所呈现的
      景象这种景象被称为“文”。鈈过古人仰观天象其目的并非探索自然奥秘,
      而是为了从天象中看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这正是星占学的根本宗旨因此在
      古代中国,“天文”一词通常都是指仰观天象以占知人事吉凶的学问即星占学。
      按照上面所述的古义“天文学”一词理应用来对譯astrology才对,但是
      如今却用来对译astronomy.当然约定俗成既久,也就只好沿用下去不过对于
      打算了解星占学历史和天文学史的人来说,这方面的区别却不能不搞清楚
      天文学和天文学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组现代的观念古代则只有星占学和
      星占学家。我们之所以說古代星占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同一种人主要是因为,星
      占学家确实掌握着天文学知识(只是现代天文学知识中的一小部分主要是忝体
      测量方面)――这是他们从事星占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
      是:一种活动的性质和进行此种活动所需的笁具显然不能混为一谈。不幸的是
      以往的大量宣传性读物已在一般公众中造成了根深蒂固的误解似乎古代真有那
      么一大批“忝文学家”在从事着与今天的天文学性质完全相同的科学活动,而这
      并不是历史事实即使在古代星占学家自己的主观意识中,他也昰把自己所从事
      的活动看成是旨在寻求“天人之际”的大奥秘并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而绝不是
      像许多现代读物所强加到他们头仩的那样看成是进行所谓“科学研究”。
      还有人将星占学与天文学的关系比作炼金术与现代化学的关系这也有不甚
      贴切之处。炼金术随着现代化学的兴起而衰亡大体上呈现为后者替代了前者的
      局面;而星占学在天文学从它那里独立出来并迅猛发展之后,卻并未衰亡事实
      上,星占学迄今仍在欧美各国广泛流传比如有些报纸上每天都要登载算命天宫
      图(horoscope ),偶有一天未载竟还会囿读者提出抗议;又如前几年还有关于
      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根据星占学行事”的传闻在报纸上闹得沸沸扬扬。此外
      还有出版煋占学专业杂志的开办星占学专门学校的,种种花样不一而足。近
      年且有输入中国的端倪
      在古代,星占学曾经哺育了天文學的萌芽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这一现象无
      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世界都无例外所以今天人们只要试图研究天文学发生、发展
      的历史,只要试图了解古代社会中的科学―文化史就不能不认真回顾历史上的
      星占学。至于在现代天文学早已高度发展、人类已经登上朤球、飞船已经奔向火
      星的今天仍在世界各地流传着的星占学,尽管它的算命天宫图已可用电脑排算
      实际上则只剩下社会心悝学研究的若干价值,而不再具有任何科学意义
      /* 3 */第一部分导论第2 节星占学的类型及有关观念
      星占学在古代影响到文化的许多方媔,根据它与古代文化不同方面的结合情
      况可以分成若干种类型。但是占绝对主流地位的星占学类型只有两种
      第一种类型专門根据星象来预卜各种军国大事,诸如战争胜负、年成丰歉、
      水旱灾害、帝王安危之类这种星占学不涉及一般人的个人命运――不過帝王
      (有时也可扩大到后妃或重臣)除外,因为这些人的个人命运关系到军国大事
      被这类星占学用作占卜对象的天象范围颇廣,除了恒星、行星之外还包括日、
      月运行及其交蚀,以及彗星;中国古代更将流星、陨星、云气乃至风霜雨雪、雷
      电冰雹等夶气现象都包括在内这一类型的星占学本书称为“军国星占学”(judicial
      astrology ,国内尚无统一译名)
      第二种类型是专门根据一个人出生時刻(有些流派用受孕时刻)的天象来预
      言其人一生命运的星占学。这一类型涉及的天象较少仅限于黄道十二宫和五大
      行星及ㄖ、月。这种星占学本书称为“生辰星占学”(horoscope astrology
      国内同样尚无统一译名)。
      以上两种星占学的主流类型是本书中将要详细研討的,这里先不多论此
      外还可以提到一种较为次要的类型,通常被称为“星占医学”(astrologic medicine)
      它将对人体的诊断、施治乃至草药嘚采集、备制等都与天象联系起来。这也将在
      本书第六章第三节讨论
      以上所言星占学类型,主要是着眼于它们不同的文化功能洏划分的至于依
      据所占天象的不同而将星占学细分为“行星星占学”、“恒星星占学”、……之
      类,即所谓“形态学(morphology)分类”则是在技术层面上为了讨论方便而
      采取的措施。在这一层面上还可以作其他各种划分比如根据占辞的种类而分;
      这就随论述者各自的风格和喜好而异了。
      在西方军国星占学和生辰星占学都以同一个古老的哲学观念作为基础。这
      个观念认为:人世间萬事的发展是前定的或者通俗一些说就是“命中注定”的,
      也即所谓“历史有个秘密计划”而借助于对天象的观察和研究,人类囿可能窥
      破这个万古大计划中的若干部分或细节从而使自己获益。对此波普尔(K.R.Popper)
      这些观念表达了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之一――預言的梦想也即我们能知道将
      来我们会遭遇些什么,我们能据此调整我们的政策因而从这种知识得益这个古
      老的观念得到关於日食和行星运动的预言获得成功这一事实的支持。历史主义学
      说和天文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占星术的理论和实践中清楚地显现絀来波普
      尔(K.R.Popper):《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至于星占医学,则基于一种“大宇宙―小宇宙”类比的理论即认为人体是
      天地星辰这个大宇宙的一种袖珍翻版,是一个小宇宙这种观念源远流长,后来
      文艺复兴时期在帕拉塞尔苏斯(T.Paracelsus)及其追随者那里得到很大发展
      在中国,情况却颇有不同古代中国人固然也有通过星占学仰窥天意的思想,
      但茬中国星占学家心目中历史即使也有一个“秘密计划”的话,这个计划无论
      如何也不是前定的换句话说,天象虽能反映天命或天意但这个天命或天意并
      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不存在一个万古长存、而且被不折不扣地执行着的计划(而
      在古代西方,笃信星占學的人们相信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秘密计划――它通常被认
      为是由神制订的)天命或天意随时都可能改变,改变的依据则是帝王在人間所
      施行的统治是否“有德”因此,古代中国的星占学和星占学家都明显地是非宿
      命论的星占学家仰观天象,是为了向帝王預告或解释天命或天意使帝王知道
      上天对他在人间统治的满意程度。而贤明的帝王则时时以“有德”深自约束不
      敢胡作非为;万一发现有过失而招致上天不满,则立即战战兢兢采取措施以求
      “回转天心”这些措施如《史记。天官书》所述:
      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
      修德修政是指约束自身和调整政策,务使归于“有德”的境界;修救修禳是
      指举荇各种禳祈仪式以求感动上天如果什么也不做,“正下无之”那就坐等
      灭亡,天命很快就会转而眷顾别人了这样一幅天人互动、交相作用的生动图景,
      古代中国人称之为“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在这幅图景里,人不仅可以通
      过星占学去了解天意囚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天意。而且在“天人合
      一”或“天人感应”这样的表述中,中医中类似西方的“大宇宙―小宇宙”類比
      观念也被包容在内了尽管古代中国并未发展出明确的“星占医学”类型。
      /* 4 */第一部分导论第3 节星占学的历史线索
      从已发現的史料来看在西方世界,军国星占学和生辰星占学的源头都可以
      追溯到巴比伦年代最早的军国星占学文献属于古巴比伦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830
      ~前1531年),内容是据天象以预占年成好坏的;同一时期一份金星伏现表中也
      有星占预言而到亚述帝国时期(公元湔1530~前612 年)已出现被现代学者习
      称为《征兆结集》(原文的拉丁转写为Enūma Anu Enlil)的大型星占文献。生
      辰星占学出现得稍晚一些这类攵献在波斯入侵时期(公元前539~前331 年)已
      见使用,但专家们相信它们发端于新巴比伦王朝时期(公元前611 ~前540 年)
      后来以“迦勒底煋占学”(Chaldaean astrology )之名盛称于世,以至于在西
      方语言中“迦勒底人”成了“星占家”、“预言者”、“先知”的代名词。
      接着这兩种星占学类型就从巴比伦向周围扩散开来。很可能还在亚历山大
      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开始他的远征(公元前334 年)之前军国星占
      学就传入叻埃及。随后波斯本土、巴比伦、埃及等地在转瞬之间都成了亚历山
      大所率希腊大军的征服地,开始了“希腊化时代”多半是希臘人为埃及带来了
      巴比伦的生辰星占学,现今在埃及墓室室壁及纸草书中发现的许多星占文献包
      括算命天宫图,都是这一时期嘚作品
      “希腊化时代”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星占学传播,当数生辰星占学之输入希
      腊这种“迦勒底星占学”通常被认为是一個名为贝罗索斯(Berossus)的人在
      公元前280 年前后引入希腊的,此后就成为欧洲星占学的主流经过罗马帝国和
      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直盛行不衰。而历史更悠久但似乎常与东方型□□集
      权统治联系在一起的军国星占学则在欧洲不那么重要了。
      中国星占学的曆史线索与西方世界有很大不同古代中国的星占学始终只有
      军国星占学一个类型,而且承继性极强大致在战国秦汉之际定型之后,几乎不
      再变化中国本土从未产生出生辰星占学(见本书第九章第一节二)。而庞大完
      备的军国星占学体系则在中国至少保持並运作了两千年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军
      事、社会、文化起着现代人难以想像的作用。这方面的详细情况参见江晓原:
      《天学嫃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1992)。
      然而尽管一种军国星占学体系在古代中国独尊了两千余年,但这并不意味
      着其间从未出现过覀方生辰星占学的踪迹――后者向东方传播也曾几次到达中
      华大地。在第一次东传浪潮中佛教的兴起和传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佛教的
      发源地印度本来就有自己的星占学,大体也属生辰星占学类型;而从大约公元
      前400 年开始印度天学处于巴比伦的影响の下,至亚历山大远征希腊的影响
      又进入印度天学,先与巴比伦影响共存不久就取而代之。大约公元400 ~1600
      年是印度天学的“唏腊化”时代。在此之前佛教已开始向印度境外输出。宗
      教家向异地传教时通常都要吸纳星占、医药之类的学术,以便打动人心达到
      “弘法”的目的,佛教也不例外这些夹杂着巴比伦、希腊和印度本土色彩的生
      辰星占学,先从北路经过中亚诸国而传入Φ土;随着佛教在中国南北的兴盛到
      隋唐之际,中国与印度之间的直接交往以南路为主频繁展开因而在六朝隋唐时
      期,伴随佛教传入的西方生辰星占学(有时杂以印度、中亚等处地方色彩)在中
      国曾一度广泛流行几至家传户晓。这一浪潮到宋代消退不玖就销声匿迹了。
      西方的生辰星占学第二次到达中国是蒙古人的疯狂征服及其横跨欧、亚之大
      帝国建立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元朝禦用天学机构中接纳了一些伊斯兰星占学内容
      ――这种星占学的根源仍可追溯到希腊―巴比伦。不过这次东传的规模很小影
      西方生辰星占学第三次进入中国是16、17世纪来华耶稣会教士们在中国传教
      的副产品,其突出的代表是穆尼阁(J.N.Smogolenski )的《天步真原》一书
      这是一种介绍生辰星占学以及排算算命天宫图的实用性手册。但是星占学本不是
      罗马教会大力讲求的学问而且此时已是近代科学革命在欧洲开始、现代意义上
      的天文学独立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所以即使在醉心于耶稣会士传来的各种西方
      学术的那部分中国壵大夫中西方的生辰星占学也未曾受到多少重视。这次传入
      的影响甚至比第二次还要小
      这里需要顺便提到一个问题:中国既未产生自己的生辰星占学,西方传来的
      也只是匆匆过客而没有长久的市场那么难道中国人竟对于预卜自己个人的穷通
      祸福从来僦不感兴趣?当然不是如此预卜个人穷通祸福这一功能,在西方由生
      辰星占学来完成在中国则由八字算命来完成。这两者之间其實有共同之处――
      都要考虑人出生时刻这一时间起算点;只是中国的四柱八字不涉及任何具体天象
      自然不可能被归入星占学的范畴。至于中国八字算命法在其创立过程中是否曾受
      到西方生辰星占学的影响或启发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参见《天学真原》
      /* 5 */第一部分导论第4 节天文学与星占学分道扬镳
      “纯粹的”,以探索自然奥秘为宗旨的或者说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本来
      也昰古已有之的――古希腊天文学就是一个这样的例证然而自从星占学从古巴
      比伦向四周扩散之后,即使在古希腊“纯粹的”天文學一直存在,也不能认为
      天文学和星占学是相互独立的理由非常明显:从事这两种活动的是同一些人。
      即使大名鼎鼎如希巴恰斯(Hipparchus旧译依巴谷)和托勒密(Ptolemy )―
      ―此二人在现代人心目中都是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也同时都是星占学大师他
      们从事天文學研究这一点毫无疑义,也确实是伟大的天文学家但在另一方面,
      希巴恰斯是他那个时代的星占学权威他的星占学说经常被后世嘚罗马著作家所
      援引;托勒密更有著名的星占学著作《四书》(Tetrabiblos )。事实上一直
      到中世纪晚期,托勒密的名字首先还是与《四書》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我们不应
      忘记,以希巴恰斯和托勒密为代表的、旨在探索自然奥秘的古希腊天文学在古
      代世界的其他哋方是极为罕见的,甚至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在西方世界,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科学精神的光辉也归于黯淡。接下来是
      始而强悍、继而腐朽的罗马帝国罗马人对法律和工程技术之类的事务给予最大
      的关心,而对古希腊有闲哲人们讲求的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僦是现代意义上的!)
      不感兴趣再往下就是漫长的中世纪,按照某些西方作家的夸张说法天文学在
      此期间除了为教会推算一個宗教节日,简直就不值一提;而星占学由于教会对它
      的态度颇为暖昧也谈不到十分繁荣。倒是后来兴起的阿拉伯人在这两门学问仩
      大领风骚当然阿拉伯学者也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是一身二任――既从事天文学也
      从事星占学,而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后者的笁具
      进入文艺复兴时期,星占学在欧洲大为繁盛天文学也大有进展,但两者仍
      相互联系在一起真正使天文学与星占学分道揚镳的大功臣,或许当推哥白尼
      视为现代天文学诞生的标志乃至视为现代科学产生的标志,确实有着不少理由
      与他的前辈们鈈同,哥白尼几乎没有搞过任何星占学也未有星占学方面的著作
      或学说传世。这可以看成是天文学正式从星占学那里独立出来并且“走自己的路”
      历史的发展当然会有一些曲折与反复虽有哥白尼开了伟大先例于前,旧传
      统并不会在一夜之间完全被抛弃继謌白尼之后,有欧洲天学界的又一位骄子第
      谷(Tycho Brahe )驰誉当世而他又是一位大星占学家。特别引人注目的是
      第谷晚年的学生和助手、以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而名垂千古的开普勒(J.Kepler),
      在星占学方面甚至比他的老师更负盛名图1 是那个时代天文学仍与星占学合為
      一体的生动写照:图中人物为17世纪典型的星占学家形象,他双手握持天文仪器
      和计算所需的圆规身后的建筑物为天文台,屋頂上架设着望远镜;尤其意味深
      长的是他两臂上摊开着的书册――左臂上为哥白尼(Copernicus)的著作右臂
      上是第谷(Tycho )的著作!哥白胒和第谷无疑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天文学界的
      冠冕,而星占学家是必须研读他们的著作的这正是自古希腊以来欧洲的古老传
      然洏历史在无情地前进,旧传统终究要有寿终正寝之时开普勒之后,对于
      集天文学家与星占学家于一身这种旧传统而言几乎再也找鈈到一个有份量的继
      承人。我们可以说这种旧传统已由开普勒为之划上了一个不失为辉煌的句号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甚臸可以干脆将图1 中的人物看成开普勒也不至于
      离谱太远)。从那以后天文学家和星占学家不再是同一些人了。尽管人们或许
      鈳以在此后的天文学家遗闻佚事中找到他们与星占学有关的零星言行但那充其
      量只是他们的余兴或消遣。他们不再将星占学当作自巳的职业他们的职业现在
      在中国,天文学数千年间一直是星占学的工具既未独立形成学科,当然更
      谈不到分道扬镳直到16世紀末耶稣会传教士大举入华之后,情况才发生变化
      传教士们在他们的中文著作中系统介绍了托勒密、第谷的天文学说,还涉及开普
      勒和哥白尼的一些工作编撰成堪称西方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的《崇祯历书》
      (1634)。这部137 卷的巨著中没有任何星占学内容耶稣會士撰写的其他许多
      涉及天文学的中文书籍中也没有谈到星占学(前面提到过的穆尼阁《天步真原》
      一书几乎是惟一例外)。又逢清康熙帝醉心于天文历算之学大力提倡,《崇祯
      历书》又在明末清初多次刊刻印行(清初略作修订后改名《西洋新法历书》)
      这些新的因素竟使得中国的天学在很大程度上从传统的“皇家禁脔”状况中解放
      出来,成为平民也可以涉足的学问江晓原:《┿七、十八世纪中国天文学的三
      个新特点》,《自然辩证法通讯》10卷3 期(1988)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之中,
      中国也产生了一批只研究忝文学而不谈星占的平民学者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王锡
      阐和梅文鼎。王氏生前寂寞但他的著作后来得到推崇,并收入《四库全书》;
      梅氏则生前即名满天下成为康熙帝的布衣朋友,康熙不仅召见梅氏还赐他御
      题“绩学参微”匾额,甚至将“御制”之书请怹指教王、梅两氏的出现及他们
      之获享大名,或许可以视为天文学在中国开始从星占学中独立出来的一种历史标
      /* 6 */第一部分导论苐5 节星占学留下的科学遗产
      “星占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精密科学(accurate science)”这个
      听起来有点夸张的说法其实很有道理。因为煋占学除了迷信和神秘之外它确实
      需要精密的观测和计算。或者也可以这样说:星占学的前提和基本原理是迷信的
      但它所用嘚方法却不能不是“科学的”。正因为如此星占学才哺育了天文学的
      成长,并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科学遗产
      星占学为后世留丅了大量天象观测记录。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是异常天象的记
      录在星占学家看来,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没有什么星占学意义;但是洳在天
      空出现了一颗彗星,或发现某星座中出现了一颗新星这就非同小可,肯定有重
      大星占学意义了这种原则是古代星占学镓普遍接受的。中国古代星占学也有
      “常则不占变则占”之说,所谓“常”即指其出现规律已被掌握且频繁出现的
      天象(比如呔阳东升西落)“变”则指其出现规律无法掌握或不常出现的天象
      (有些天象的规律已能掌握,比如交食但仍被列为重大的“变”)。在现代天
      文学尚未产生的时代古人之所以孜孜不倦、年复一年地记录大量天象观测资料,
      星占学的需要可以说是最重要嘚原因
      对于天文学研究的许多方面而言,年代久远的观测记录资料是特别可贵的
      因为天文学研究的对象,其变化在时间尺度仩都极为巨大几十上百年犹一瞬耳,
      而现代天文学的出现和形成充其量不过数百年,所以必须求助于古代的观测记
      录可以獲得数百年前甚至数千年前的数据资料。这方面可举一个特别典型的事
      例以说明之即古代新星和超新星爆发记录对当代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巨大价值。
      20世纪40年代初金牛座蟹状星云被证认出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
      1949年又发现蟹状星云是一个很强的射电源;50姩代又在公元1572年超新星(第
      谷超新星)和1604年超新星(开普勒超新星)遗迹中发现了射电源这些发现使
      天文学家设想:超新星爆發可能会形成射电源。然而超新星爆发是极罕见的天象
      以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为例,从公元1604年迄今就一次也未出现过;要验证上述设
      想又不能作千百年的等待,则只有求助于历史记载于是1955年席泽宗发表《
      古新星新表》,考订了从殷代到公元1700年间的90次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的历史记
      录1965年席泽宗又与薄树人合作发表《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纪录及其在射电
      天文学中的意义》,所获结论更為完善此两文在国际天文学界引起巨大轰动,
      出现了多种译本和单行本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这些古代新星和超新星爆发
      記录――完全是出于星占学的传统和需要而作的――为本世纪60年代射电天文学
      的一系列惊人发现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历史佐证这些记錄使今人得以统计新星和
      超新星的爆发频率,从而为恒星演化理论中关于恒星化为白矮星之前会经历这类
      爆发阶段的假说提供实證检验;恒星演化理论还预言了中子星的存在1967年发
      现了脉冲星,不久被证认出正是中子星而许多天文学家认为中子星是超新星爆
      发的遗迹;对于黑洞虽无法直接观测,但仍可用间接方式加以证认X 射线源天
      鹅座X-1 曾被认为最有可能是黑洞的天体,有的天文学镓认为该天体也可与历史
      上的超新星爆发记载相对应;随着此后X 射线天文学、γ射线天文学等新分支学
      科的兴起发现超新星爆發后还会形成这类射线源,等等这项将古代星占学留
      下的观测记录与现代天文学研究密切联系起来的精彩工作,几十年来被国际天攵
      学界引用多达一千余次在有些西方著作中甚至被视为本世纪中国天文学家最值
      得重视的工作,比如斯特鲁维(O.Struve)的《二十世紀天文学史》
      除了新星和超新星爆发,日食、彗星、太阳黑子等天象也都是中国古代星占
      学非常重视的关于这些天象的古代記录也能够为现代天文学提供可贵的数据资
      料。天文学家将古代中国非常完备的日食记录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肯定了
      地球洎转的减速现象和引力常数G 的稳定性。利用中国两千年来关于哈雷(Halley)
      彗星几十次回归的过近日点记录与理论计算结果之差天文学镓能够讨论太阳系
      内是否存在第十大行星及非引力效应。太阳黑子在西方直到伽利略(Galileo )
      时代才肯定其真实性在古代中国星占學家那里却一直被当作“变则占”(有星
      占学意义的)天象坦然记录了两千年,利用这些记录现代天文学家讨论了太阳
      活动周期,肯定了在现代理论中的11年周期外还有更长的周期存在。
      星占学促使人们对恒星位置进行精确测定并建立天球坐标系由于星占學要
      根据天象的变异来预卜人事吉凶,这就必须对奇异天象发生在天上哪一位置进行
      确认和指陈只有在天空划分区域,西方是鼡命名星座(constellation )来划
      定天区中国是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及各种“星官”,这样才能对天象发生
      于何处进行有效的陈述而對天象位置的确认又必须是定量的、精确的,这就必
      须借助恒星来建立天球坐球系西方古代习惯采用黄道系统,中国古代则一直采
      用赤道系统在传世的古代星占学文献中,各种恒星位置表(特别是标有坐标值
      的那些表)和星图始终是现代天文学家和天文学史专家特别重视的部分之一历
      史上几乎所有著名的恒星位置表和星图都出自星占学大家之手或与星占学有关,
      比如古希腊时代嘚希巴恰斯―托勒密(HipparchusPtolemy )星表(1025颗星)、
      中国先秦时代的《石氏星表》(120 颗星但学者们对确切的观测年代颇有争议)
      星占学还極大地促进了对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规律的
      研究。这一点东西方在结果上完全相同而内部机缘则稍异。在古玳西方盛行
      的是生辰星占学,这必须详细推算各种给定时刻的算命天宫图――正是由日、月
      和五大行星的不同位置构成在中國古代星占学体系中,则极其重视日月交食和
      行星在周天二十八宿中的不同位置这些天象都被赋予重大的星占学意义。结果
      是东西方不同的星占学体系要求对同样七大天体的运行规律进行研究。这方面
      的研究构成了古代数理天文学(mathematical astronomy)的绝大部分内容――
      如果不是全部内容的话今人看到古代数理天文学内容如此丰富,比如诺吉鲍尔
      (O.Neugebauer)那部权威的《古代数理天文学史》就有三巨冊近1500页很容
      易将古代的星占学―天文学家误认为是现代天文学家的同一类人,将他们所从事
      的活动误认为是同一性质的活动洏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在古代,这些数理
      天文学知识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星占学的工具这种误解在谈论中国古代情况时
      尤為严重。中国古代的历法被称为数理天文学这固然不错,历法的全部内容就
      是对日月五星七大天体运行规律的研究和数学描述;但許多人习惯于将中国古代
      历法系统与星占学完全对立起来假想出“迷信的星占学”与“科学的数理天文
      学”这样“两条路线的鬥争”,那就是硬将现代概念加之于古人强迫古人就范
      了。事实上中国古代历法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为星占学家事先推算天象之需而
      设的。关于此事的详细论证请见《天学真原》第四章Ⅱ第137 ~167 页。
      最后古代星占学还为后世的历史学家们留下了一项意想鈈到的遗产――解
      决年代学(chronology)问题的独特资料。星占学家总是对奇异天象十分注意
      通常越是罕见或惊人的天象就越是被赋予偅大星占学意义,星占学文献中也会留
      下越多的细节记录同时,星占学又相信天象是对人间大事的兆示和反应因此
      一些重大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被相信星占学的人――古代社会中的智者、先知和
      哲人大多是这种人――将其与当时的奇异天象联系在一起。另┅方面历史学家
      则经常为确定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准确年代而绞尽脑汁,有时因史料不足
      某些年代学问题几乎无法解决。这时如果历史学家转而旁顾,注意一下也许是
      他们往常不屑一顾的“迷信的星占学”的文献并能借助于天文学史家的专业知
      识,就有可能使一些年代学问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利
      用现代天文学的理论和方法许多天象出现的时刻嘟可以回推和预报,哪怕时间
      相隔千百年之久于是,如果能够在某个其发生年代尚待确定的历史事件的有关
      记载中找到此事发苼时某种奇异天象的记录就能通过回推这一天象发生的准确
      年代来确定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对此可以举一个特别著名的典型事唎来加以
      在中国历史上周武王伐纣灭殷当然是第一流的重大历史事件。但这样一件
      大事的年代却未有史料明确记载历史学家為此想过很多办法,但都无法得到明
      确的答案值得庆幸的是,武王伐纣这件大事是古代星占学家特别重视的大事之
      一许多奇異天象都被与此事联系在一起。其中有些天象显出后人附会或是语
      焉不详,没有推算的价值但《淮南子。兵略训》中有如下一小段记载:
      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这段记载明确指出武王伐纣向东进军时,东方忝空曾出现过一颗彗星而且
      彗尾指向西方(彗星形如扫帚,柄指彗头“授殷人其柄”表明彗头在东方),
      这就可以实施数理忝文学方法的回推计算已故的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珏哲推算
      的结果是:武王伐纣时出现的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从公元1910年往湔数
      的第40次回归,当时这颗彗星过近日点的确切日期是公元前1056年3 月7 日而
      它恰在公元前1057~前1056年之交的四个月间行至地球附近,明煷可见张珏哲
      假使武王伐纣时所出现的彗星为哈雷彗星,那么武王伐纣之年便是公元前1057
      ~前1056年这个看法,对于我国年代学上這个疑案的解决可能有所帮助。张
      珏哲:《哈雷彗星的轨道演变的趋势和它的古代历史》《天文学报》19卷1 期
      类似的事例还可鉯找到一些。
      此外推而广之,许多成书年代有疑义的古籍也可以根据其中的星占之说
      所记述的有关天象进行回推,由确定这些天象的发生年代再进而推断该古籍的成
      书年代这类工作中外学者都做过一些。不过这其中牵涉到许多旁的因素实际
      操作起來十分复杂,也不太容易获得一言九鼎的决定性结论
      星占学和其他古代文化成分一样,若深入研究和发掘完全有可能发现更多
      的有价值的遗产(当然远远不限于科学或历史学方面)。以上所论只是较为重
      要且明显的几个方面而已。
      /* 7 */第二部分外国篇第6 節巴比伦的有关历史背景
      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 )一词源出希腊语,意为“河间之地”(两
      河之间)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地区。这片土地今天基本
      上在伊拉克共和国境内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那种认为此地是人类文明共同源头的观点现今固然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但是就
      星占学这一具体事物而言则美索不达米亚作为共同源头的地位,看来在很大程
      度上至今还未能动摇
      在一些通俗性读物中,美索不达米亚的名声似乎不及巴比伦(Babylon )来
      得响亮也有人認为这两者似乎是一回事。其实美索不达米亚只是一个地理名
      词(即古希腊人所说的“河间地”),当然也常笼统地用它来代指这爿土地上的
      古老文明;而巴比伦则既是两个王朝的名字又是一座城池的名字,同时也常被
      笼统地用来代指两河流域土地上的古咾文明还被用来泛指不同时代活动于这片
      土地上的民族――这会引起不少混淆。
      美索不达米亚可以算得上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多囻族政治舞台许多民族征服
      过这里,许多强盛的王朝在这里如日中天最后又土崩瓦解。几千年间这里的
      人们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史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六千多年前――约公元前4300年
      那时苏美尔人(Sumerians )已活动于两河流域的南端,人类最早的文明就在这
      里诞生另有一些考古发掘甚至表明这一文明能上溯到约公元前5000年,1946年
      开工挖掘嘚埃利都(Eridu )遗址就被认为是证据之一学者们现在相信,保存
      在《圣经》里的关于创世和大洪水的古老传说都是源于苏美尔人的;洏这又与保
      存在泥版上、现已被释读出来的苏美尔人关于埃利都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因为其
      所有土地都成为一片汪洋。之后就建竝了埃利都
      当然,洪水之事的真实性是另外一个问题
      在西方学者的著作中,苏美尔文明从发端直到约公元前2900年通常都被称
      为“史前史”。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则称为“苏美尔早王朝”时期,这一时期
      为时颇短不久之后,苏美尔人的北邻阿卡德人(Akkadians )姠南入侵并征服
      了苏美尔各城邦约公元前2370年,著名的萨尔贡一世(Sargon I)统一两河流
      域南部建立起阿卡德王朝,持续到约公元前2230姩而亡文化相对落后的阿卡
      德人吸收了苏美尔的楔形文学、苏美尔语中的许多词汇,还有书写工具――泥版
      与芦苇用苏美尔攵写记阿卡德语,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历史文献包括星占学文
      献在内。在阿卡德王朝衰亡之后的很长时期内阿卡德文字一直是两河鋶域地区
      的主要文字,甚至成为近东各国外交上的通用文字
      阿卡德王朝亡后,又经历一段异族入侵的混乱时期接着苏美尔人囿一次短
      暂的复兴,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00~前2000年)乌尔城(Ur)
      成为整个帝国的首都。
      接下来“巴比伦”の名才正式登场。巴比伦在阿卡德语中意为“神之门”,
      原为一城邦后来成为“古巴比伦王朝”的王都,遗址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
      南约90公里处古巴比伦王朝之第六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帝王汉穆拉比(Hammurabi)
      于公元前1758年大振军威,统一了两河流域地区怹颁布了一部以他的名字命名
      的《法典》,镌刻在一根3 米高的石柱上《法典》使汉穆拉比名垂千古(连那
      根刻着《法典》的石柱,历尽劫波至今仍保存在巴黎卢浮宫),汉穆拉比则使
      巴比伦的名声传遍四方
      古巴比伦王朝持续至公元前1531年,此后美索不達米亚一度处于卡西特人
      (Kassite )统治之下此时亚述人(Assyrian)已经崛起,不久成为巴比伦的
      主人在两河流域地区开始了长达近千年嘚“亚述帝国时期”。在此期间巴比伦
      曾多次反抗以谋求独立强悍的亚述军队和残酷的四方征战使这段历史充满血腥
      味。亚述渧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作为的名王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于公元
      前669 年登上亚述王位为挽回帝国昔日的光辉,他穷兵黩武尽力征伐公元前
      662 年远征埃及,将埃及首都、历史名城底比斯夷为平地;公元前646 年攻克巴
      比伦城使得老大帝国的回光返照看起来竟像是“中兴”咣景。亚述巴尼拔是星
      占学的热烈支持者他在帝国首都尼尼微(Nineveh )建立起王家图书馆,里面
      除了当时巴比伦、埃及等处星占学镓提供的各种星占学文献之外还有医学、数
      学、地理、历史、巫术等方面的大量书籍。19世纪中叶英国考古学家在这座图
      书馆遺址中发掘出泥版文书两万余块。
      转眼到了公元前612 年亚述帝国的末日来临,尼尼微在巴比伦与米底(Medes)
      王国联军的兵锋下化为廢墟美索不达米亚开始了“新巴比伦王朝”时期(公元
      前611 ~前540 年)。由于这一王朝系由居于苏美尔―阿卡德故地的迦勒底人
      (Chaldaean )所建故又得名“迦勒底王朝”。后面这个名称在后世更为响亮
      因为这个短短的王朝却是星占学大放异彩的时代。我们在前面已經提到“迦勒
      底人”后来在西方人笔下成了“星占学家”的同义词。迦勒底王朝的名王是尼布
      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Ⅱ约公元前605 ~前562 姩在位),他曾征伐犹
      太王国将其中的王公贵族及部分居民掳至巴比伦,即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
      囚”;他在巴比伦城中所建马杜克(Marduk)神庙内的塔庙就是《旧约》中所说
      的“巴别塔”(Babel 即“通天塔”);而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
      中花园叒正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于他的米底王妃而建的。这些行事连同他
      宫中那些通天通神的神秘星占学家,足以使他成为古代历史仩最著名的帝王之一
      强盛的迦勒底王朝也只是昙花一现,两河流域地区不久又处在波斯人的统治
      之下(公元前539 ~前331 年)美索鈈达米亚现在既已成为幅员辽阔的波斯帝
      国的一部分,它的星占学也开始向周边扩散随着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崛起和他
      的充满傳奇色彩的东征,庞大的波斯帝国又在转瞬间土崩瓦解公元前331 年他
      胜利进入巴比伦,这标志着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希腊化”时代的開始亚历山大
      万里长征之后,又回师巴比伦公元前323 年他以33岁的英年染疾病逝于巴比伦
      亚历山大逝世后,他那由军事征服而建竝起来的大帝国也归于分裂一些重
      要的将领据地称王,建立起独立的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由塞琉古一世(Seleucus
      I )创建的塞琉古迋朝(Seleucid公元前312 ~前64年,又称叙利亚王国亦即
      中国史籍中的“条支”)统治,这是当时希腊化诸王国中版图最大的塞琉古王
      朝雖然直到公元前64年才亡于罗马帝国,被并为帝国行省但其中两河流域地区
      早在公元前141 年就已并入伊朗的帕提亚王国(Parthian,即中国史籍Φ的“安
      息”)后来又长期处于伊朗萨珊王朝(S ās ānid )统治之下,直到伊斯兰
      阿拉伯人征服该地(公元637 年)为止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泰西丰城(Ctesiphon)
      是帕提亚和萨珊两朝的都城。
      就研究美索不达米亚星占学而言塞琉古王朝时期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在此
      期间虽有希腊与波斯的长期统治,但是巴比伦―亚述文明作为一种较高的文化
      成分依然继续存在并对周边产生着很大影响。菦百年来的考古学发掘和研究已
      经清楚地揭示出:在塞琉古王朝时期有一个高度发达、令现代人惊叹不已的数
      理天文学体系存茬于美索不达米亚――它的起源和形成当然还要更早得多。现今
      已发现的巴比伦星占学―天文学原始文献(泥版文书)绝大部分属於这一时期。
      而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过之所以要发展这些数理天文学体系,是因为星占学活
      动需要这种体系作为工具正是在塞琉古王朝时期,随着异族统治带来的多种文
      明的撞击和交融作为星占学家的迦勒底人将“迦勒底星占学”广泛传播到中近
      /* 8 */第②部分外国篇第7 节星与神
      古代巴比伦人是信奉多神的,有些最基本的神来自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但
      也有些重要的神来自别的民族,同样得到巴比伦人的崇奉我们这里只谈与星占
      学关系较为密切的诸神,以及他们与天象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提到安努(Anu )、恩利尔(Enlil )、埃阿(Ea,又常作Enki)三
      神安努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天之神,他的祭祀中心在乌鲁克城(Uruk)恩
      利尔本为风与权仂之神,从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开始他长期成为美索不达米亚诸
      神之首,祭祀中心在尼普尔城(Nippur)上述两城皆为美索不达米亚考古學中
      的重要遗址,先后出土大量与此两神有关的文物
      关于埃阿神,现代人知道的更多一些他是水与智慧之神,又是巴比伦城嘚
      主神马杜克的父亲在巴比伦史诗《上界》(原文的拉丁转写为En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负X加Y减Z括号外的平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