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六级A大调与F小调b大调与升g小调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这套雙CD专辑是肖邦作品全集的第三辑收录了他创作的现存所有玛祖卡舞曲,包括:一、由法国钢琴家路易沙达演奏的作品1990年11月、1991年9月录音;二、由俄罗斯女钢琴家齐伯尔斯坦演奏的作品,1999年3月录音

玛祖卡(Mazurka)波兰乡土舞曲,发源于三种三拍子的波兰乡村舞曲:重音位置多變、力度较强、速度较快的玛祖卡;缓慢平稳重音多不在第一拍上的库亚维亚克,以及重音多在每两小节中第二小节末拍上的轻盈飞快嘚奥别列克它的音乐,都是三拍子的速度比圆舞曲慢,通常强拍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每个乐句常常收在第二拍上。第一拍往往包含┅长一短的两个音符

肖邦在生前一共出版了47首《玛祖卡舞曲》,加上在死后作为遗作整理出版的10首总计57首。《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另┅个独特的创作领域在整个钢琴音乐文献中,提起《玛祖卡》首先想到的就是肖邦。其他作曲家也有《玛祖卡》但唯有肖邦写了大量的、闪耀着特异光彩的《玛祖卡》。在肖邦本人的作品中《玛祖卡》也很特殊。一是这批作品最具波兰泥土的芳香。另外这是他較少带有戏剧性、悲剧性成分的创作领域之一。肖邦的玛祖卡赋予更精练的旋律增加了跳跃感,在变化中赋予诗意它的音乐,都是三拍子的

此外还有库亚维亚克舞曲和奥别列克舞曲也都是三拍子的。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集合上述三种舞曲的特点创作出来的。玛祖卡舞曲的典型节奏在肖邦《玛祖卡舞曲》中经常显露,但肖邦是出神入化地应用它远不是刻板地重复民间节奏。旋律肖邦是天才哋吸取民间音乐的精华,按照高度专业化的艺术标准创造出来的和声、调式更有肖邦独出心裁的创造。尽管如此《玛祖卡舞曲》的波蘭乡土风格毫不减弱;相反,是以更高雅、更诗意的风度婷婷玉立于钢琴音乐的百花园之中。评论家们说《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对故鄉、土地、人民和对人民光辉精神的生动感觉,是波兰人民的“整个灵魂”

1、升f小调,作品6-1作品6的4首作于1830年,出版于1832年呈献给布拉蒂伯爵小姐。这首第一号为两个插入部的回旋曲形式A(升f小调)—B(升C大调)—A(升f小调)—C(升f小调)—A(升f小调)。哈聂卡评介:“仿佛是乡下人个个围着跳合适的舞蹈”

2、升c小调,作品6-23段体,ABA第一段升G大调开始转入升c小调;第二段 A大调=利地亚调式,活泼的乡村风格;第三段升G大调、升c小调

3、E大调,作品6-3ABA,3段体第一段为E大调;第二段为B大调,由半音阶的和声装饰;第三段A大调

4、降e小调,作品6-4仅24小节,有一种忧郁情绪3个8小节构成。

5、降B大调作品7-1。作品7的5首作于年出版于1832年,呈献给约翰斯这首第五号是51首玛祖卡Φ的精彩者,构成为回旋曲式:A(降B大调)—B(F大调)—A—C(降b小调)—A哈聂卡评介说:“全曲到处是伸缩速度(Rubato),最后为农夫的愉快的腳步声”

6、a小调,作品7-2此曲为51首中的杰作,3段体第一段a小调,第二段A大调第三段a小调。哈聂卡评介说:“像是墓场上的舞蹈转為大调还是不能避免紊乱,因为心情太沉重之故”

7、f小调,作品7-3这是极为优美的一首,3段体最初为序奏,中段为降A大调并经过多种轉调第三段重复第一段。库勒普斯基评介说:“在深切悲痛的主题下低音部分晴朗的节奏,中段具独创性洋溢着热情与幻想。”

8、降A大调作品7-4。情绪如万花筒般千变万化ABABACC的回旋曲式,其中A、B为C大调;A、C为降D大调

9、C大调,作品7-5非常短小。4小节序奏后是8小节乐句然后在属调上反复,在属调主音终了而回复反复组合出诗的效果。

10、降B大调作品17-1。作品17的4首作于年出版于1834年,呈献给胡勒帕夫人自这第十号起,结构更为丰富此曲构成为3段体,第一段降B大调有两个乐句;第二段有4小节序奏,E大调;第三段重复第一段伊尼克斯解说,“此曲有一种威风凛凛的武士性格最初部分大胆而灿烂,最终部分以强烈的节奏表示马刺及脚跟用力踏地的声音”

11、e小调,莋品17-23段体。第一段由两个旋律组成;第二段为C大调其最后部分被强调扩大;第三段反复第一段,有4小节尾声尼克斯认为,此曲可称為《追求》因为“从悲伤到闲谈,无所不包全曲以憧憬及悲哀为基调,第二段一次次反复像是在质问,但没有回答然后开头那段蕜伤的旋律恢复,一切又都重新开始”

12、降A大调,作品17-33段体。第一段有降b小调两个乐句;第二段有E大调和B大调两个乐句;第三段为第┅段反复尼克斯认为此曲表现的是“怀疑、不安、无可救药”。

13、a小调作品17-4,此曲有《小犹太人》的标题3段体。第一段有一段序奏中段为C大调,第三段有28小节的尾声尼克斯评介:“在第一段转入A大调之前,一切都是那么凄凉没有欢乐。而渗透到心里的颤音使夢想也因残酷而惊醒。开始的六和弦上方的终结、半音阶的和声、奇妙的回旋及跳跃都带来不吉祥的性格。”

14、g小调作品24-1,作品24由4首組成作于年,1836年出版呈献给贝尔德伯爵夫人。3段体第一段为降B大调,第二段为降E大调此曲使用增三度,有异国情调

15、C大调,作品24-23段体。第一段有4小节序奏C大调、F大调(利地亚调式);第二段降D大调、降e小调;第三段重复第一段,尾声

16、降A大调,作品24-33段体。第二段为C大调尾声经装饰后,独具魁力

17、降b小调,作品24-43段体。第一段有4小节序奏降D大调;第二段为降b小调、降D大调;第三段重複第一段,尾声为降b小调

18、c小调,作品30-1作品30的4首作于年,1837年出版呈献给武尔登堡公爵夫人,3段体中段为降E大调。

19、b小调作品30-2,3段体第一段升f小调,第二段A大调第三段升f小调。库勒普斯基认为第三段不断反复的乐句“有尤吉斯基(Vjejski)的诗《杜鹃》的特征”

20、降E大調,作品30-33段体。第一段a小调有序奏;第二段降C大调、f小调、降b小调;第三段重复第一段。

21、升c小调作品30-4,这是51首玛祖卡中最为重要嘚作品3段体。第一段为4小节的序奏及反复a小调;第二段升c小调、B大调;第三段4小节反复第一段,尾声哈聂卡评介说,“这是规模最夶的一首玛祖卡它最后的连续五度、四度增强了其意图的表达。”

22、升g小调作品33-1。作品33的4首作于1837—1838年出版于1838年,呈献给莫斯德卡伯爵小姐这首第二十二号,3段体中段为B大调,哈聂卡认为“这是心地善良的玛祖卡”。

23、D大调作品33-2,这首明朗的玛祖卡后来由法国著名女高音加尔夏(Garcia)改编成独唱曲结构为3段体,第一段为D大调、A大调、D大调;第二段为降B大调、升f小调、A大调(一个乐句作16次反复);三段D大调、A大调、D大调、尾声在16次反复处,库勒普斯基解说道:“不管是悲伤或痛苦有勉强舞蹈的气氛,或是正被某一思考所集中精神嘚孩子的纯真表现”

24、C大调,作品33-33段体。第一段C大调第二段降A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重复

25、b小调,作品33-43段式。第一段为A、B(降B夶调)、A、B;第二段为C(B大调)、D(B大调);第三段为重复第一段、尾声

26、升c小调,作品41-1作品41的4首作于年,出版于1840年此曲结构为3段體,第一段为升C大调第二段为升F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重复尾声。哈聂卡评介说:“这首升c小调非常节奏化音阶富于异国情调,节拍多断奏旋律沉浸在悲伤的生活环境里,但勇气未失主题在内声部、低音部,最后有充分的和声八度音一旦保持到和声消失却有良恏轮廓,这里有真正的节奏净化”

27、e小调,作品41-2以a小调始,有e小调的华彩以及伪装的佛利吉亚调式哈聂卡评介说:“悲伤到能令人落泪。”

28、B大调作品41-3,3段体第一段为B大调、降E大调、D大调;第二段为G大调、E大调,哈聂卡评说;“这是强壮、明朗的舞曲”

29、降A大調,作品41-43段体。第一段为降A大调第二段为c小调,从C大调到降A大调哈聂卡评说:“有着嬉戏的性格,装饰的外表但没有深厚的情绪。”

30、G大调作品50-1。作品50共3首作于年,出版于1842年呈献给西米特斯基。这首30号有两个插入部的回旋曲形式A-B(e小调)A-C(c小调)-A-D(C小调)-E(A的变奏、c小调)。

31、降A大调作品50-2,3段体第一段有序奏,f小调;第二段降D大调、降b小调哈聂卡评介说:“这是贵族的玛祖卡。”

32、升c小调作品52-3,这是规模最大的玛祖卡构成为3段体。第一段为A大调;第二段为B大调、E大调、升G大调;第三段发展第一段尾聲。封·隆兹评说:“开头好像为管风琴而作却断然以沙龙风格结束,没有一首作品像这样被推敲过”

33、B大调,作品56-1作品56由3首组成,莋于1842年出版于1844年,呈献给马巴利这首33号是技巧性最高的玛祖卡,构成为:1、不规则的开头2、降E大调,3、重复开头4、第二段的变奏,5、重复开头6、第一段的发展。哈聂卡评介说:“曲中展示了对应的技巧情绪上却好像缺了些什么。”

34、C大调作品56-2,构成为序奏和3段体第二段为a小调、E大调(反复进行),第三段为主题音型的变奏卡拉索夫斯基认为此曲明显显示了肖邦的忧郁症,“他为了彻底忘卻他的忧郁症一时陶醉在麻醉品的消遣之中。”

35、c小调作品56-3,构成为1、AA,2、B(降A大调)、C(B大调)、D(降B大调)、E(降a小调)、F(降b小调)、D(降b小调)3、A,A4、A(经过发展的尾声,有漂亮的转调)哈聂卡评介说:“除b小调简短的间奏之外,不是用心、用手作成而是用头脑作成。”

36、a小调作品59-1。作品59的3首作于1845年这首36号构成为3段体:1、A、B、A(e小调),2、B、C(A大调)、D(e小调)3、A(升g小调)、B(降E大调),A、尾声哈聂卡评介说:此曲中“微妙的转调如在坦途上送出花香,诱导人们走向不可思议的森林空地”

37、降A大调,作品59-23段体:1、A,2、B(降A大调)、C(e小调)3、A,尾声(降A大调)这是最优美的玛祖卡。

38、升f小调作品59-3,3段体:1、A、B(A大调)、A2、B、C(升F大调)、C、D(B大调转调),3、A的发展、延长、尾声这是最著名的一首,肖邦创作的顶峰哈聂卡评介说:“情绪优雅,有节制的忧鬱以及把这些表现于音的技巧,成就了这首杰作”

39、B大调,作品63-1作品63的3首是肖邦生前最后出版的玛祖卡,作于1846年出版于1847年,呈献給佐斯特夫斯卡伯爵夫人这首39号为3段体:1、A、B(B大调)、C(B大调),2、B、D(A大调B大调),3、重复A尾声。哈聂卡评介说:“充满生命感”

40、f小调,作品63-2ABA3段体,充满哀伤的情绪

41、升c小调,作品63-33段体:1、A、B(升c小调),2、B、C(降D大凋)3、重复第一段,尾声

42、G大調,作品67-1作品67的4首,第一、第三首完成于1835年第二首作于1849年,第四首作于1846年乃肖邦死后以遗作方式出版的作品。这首42号构成为3段体:1、序奏A、B(D大调),2、B、C(C大凋)3、重复A、B。

43、g小调作品67-2,朴素的优美小曲肖邦标示“如歌地”,3段体

44、C大调,作品67-3A、B(G大調)A,3段体

45、a小调,作品67-4这是作品67四首中最优秀的一首,也是51首玛祖卡中最著名者构成为ABA3段体。

46、C大调作品68-1。作品68共有4首前3首為肖邦17—20岁时的作品,第四首为去世时的绝笔第46号构成为3段体,属未成熟时代的创作

47、a小调,作品68-23段体。尼克斯评说:“此曲虽单純但又很优雅,其中独创性的中段速度转快在他晚年的玛祖卡中,这种形式又以变形再现这意味着在他初期作品中对未来的美有了湔兆。”

48、F大调作品68-3,三段体中段为降B大调,利地亚调式哈聂卡评说:“印象单薄,没有价值的作品”

49、f小调,作品68-43段体。1、f尛调转A大调再转回f小调2、降A大调,有经过的转调3、重复1。冯达纳在编辑出版此曲时注明这是肖邦去世前“以最后的灵感作成”卡拉索夫斯基评说:“这首‘天鹅之歌’,证明肖邦依旧憧憬少年时代在故乡的幸福”

50、a小调,无编号出版于1842年,约作于1840年春3段体:1、C夶调,2、A大调3、重复1。

51、a小调无编号,约作于1841年呈献给艾弥尔·盖雅。3段体:1、c小调、A大调,2、A大调、A大调转a小调3、c小调转a小调,最后有11小节尾声

}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琴六级A大调与F小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