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孩子大学毕业家长会礼物送什么礼物

妈妈亲述:在美国小学开家长会是怎样的体验|国际学校|美国小学|国际教育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妈妈亲述:在美国小学开家长会是怎样的体验
  开学第二周,小妞学校有个“back to school night”,说白了就是家长会。分年级分时间来举行。大概是MP(多功能厅)不够大。2年级的家长首先集中在MP room,2年级的各位班主任和其他老师一一和大家见面,班主任会自我介绍。小妞班主任已经从事教育二十多年了。然后还有音乐老师,科学老师,体育老师,图书馆老师以及living classroom(生活教室)的老师。然后每个班主任都会简单介绍一下孩子们在二年级要学习的课程以及要达成的目的和内容以及方法。这个集体会议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结束了。没有领导出面,也没有领导讲话。开会前倒看到校长,但开会时校长没有出面。会议很简洁也很实用。
  集体会议之后,我们就随着各个班主任到各自班级教室去开班级会议。小妞的班主任MRS。 HOFF,大概四十多岁,比较有经验,感觉也是比较讲纪律,某些程度上和中国老师有点类似,看起来比较严肃,但小妞说她从不生气,说话比较慢,小妞很喜欢她。
  我们走进教室,每个孩子的座位上都有一些打印资料。有一封班主任老师写给家长的信,有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有体育课的简介,还有图书馆的介绍,还有一份XTRAMATH(额外数学)的介绍。
  班主任老师主要给我们介绍了课堂阅读以及阅读家庭作业的要求。这几周,班主任会对每个孩子进行阅读测试来确定每个孩子的阅读水平。老师把书都分门别类,按照水平高低和体裁不同,放在不同的收纳盒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书盒,每周二是“book shopping day”(挑选书本日),每个孩子可以挑选五本书,如果阅读过程中不喜欢或者觉得读起来有困难,也可以换一到两次,争取以后能达到不换书,让孩子明白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水平的书。每周会精读其中的一本。每个孩子都有一本阅读记录本,老师会单独和孩子讨论一本书,会慢慢讲清楚书的体裁,比如是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然后会从列出的二十几个问题中,挑选一个问题,让孩子来写,(这其实就和写作练习起来了,阅读和写作本身就分不开,可以相辅相成。)当然这些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等到学期结束,真的就很可观了。
  回家的阅读作业是每周一带回家一个阅读folder,周五上交。Folder里有一张每周阅读表格,其中要求,周一到周四,每天孩子阅读至少20分钟,还有两项是“books someone read aloud to me”,应该就相当于亲子阅读,家人读给孩子听。要记录下书名。还会不定时发送学乐出版社的这种阅读刊物,回家阅读,并且要根据阅读材料做一些习题。这周小妞拿回来得阅读材料是“社区的夏日”,内容是讲述乡村(rural),郊区(suburban),城市(urban)这三类社区的不同夏日活动。老师列了一张表格,孩子们根据阅读材料来填写,有的也要经过自己的理解归纳填写的。相当于阅读理解吧。
  还有一些单词学习的作业,Spelling book每周要学习新的单词。也会要求回家练习,老师也会测试的。
  还有一个内容就是登记义工。主要有图书馆,科学实验,生活教室等。我全部登记了一遍,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去看看。还是对美国各种课堂充满好奇心。
  放在孩子课桌上的一些材料,其中是一些课程简介。比如阅读,写作,数学,科学等。认真读完这些资料,你就会对孩子这学期学习的内容非常清楚。比如科学的项目,一年级有三个主题:昆虫和植物;鹅卵石,沙子和淤泥;平衡和运动。还有通过这些学习要达到什么要求和目的,还需要写实验报告呢。
  其中还有两张资料时关于体育课和图书馆课的。体育课K-3年级,每周一次,每次30分钟,4-5年级每周两次,每次30-40分钟。体育课的时间好像没国内的多。问过小妞,体育课内容就是各种游戏各种球类。感觉很好玩,没什么正步走之类的。也没要求必须得穿什么衣服,只说穿适合运动的衣服,对鞋子倒有要求,要穿不露脚趾头的运动鞋。资料的最后是体育老师简介,从事体育教育二十年,是palo a lot本地人。
  另一张是关于图书馆的。学校把去图书馆也列入单独的课程。每周五上午,小妞班级的图书馆日,每次30分钟。平时也可以随时去,周三是下午两点关门,其他时间都是从8点15分一直开到3点30分。这段时间,只要需要都可以随时去,父母也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去。图书馆日,图书馆里有专门的老师,会读书给孩子听,孩子也可以借书,年级不同,一次可借的书本数也不同,一年级可以借两本,二年级可以借三本。年级越高一次可借的书越多。借期为两周,可续借。大概一个学校图书馆藏书数目有限,不能借太多。不过这里社区图书馆很发达,而且借书无上限,随便借多少都可以。从校图书馆借书,如果书本丢失或者损坏,是需要赔偿的。
  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更主要的形式是conferences,也就是家长和老师一对一的形式。在这个conference上,老师会提前和家长约定会面时间,在约定的时间内,老师会对家长展示孩子的在校情况,会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会和家长讨论孩子的进步,分数,家庭作业,在校行为。老师还会询问家长在哪些方面,孩子需要老师关注或者注意的问题,以便她在学校可以更好的关照孩子。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帮助孩子,而不是为了让家长不舒服。家长老师一对一恳谈会,是列入学校的项目的,是每个班主任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每个学期结束,老师都会给孩子一张报告卡。里面会非常详细的列出孩子各学科各个项目所达到的程度,有些,老师还会提出学习的建议。
  我现在觉得,美国老师的工作量真的超级大啊。
  本文转自《》的新浪博客,点击。
新浪教育家长课堂开课啦!!
  家长课堂课程: 
  8月2日祁连山[干货文章]
  8月4日许轶[干货文章]
  8月9日许轶[干货文章]
  8月10日 《》字文莉[干货文章]
  8月11日《》祁连山[干货文章]
  8月16日 《》卢巍[干货文章]
  8月17日 《》李凯[干货文章]
  8月18日《》老查[干货文章]
  8月23日《》老查[干货文章]
  8月24日 《》宁嘉晨[干货文章]
  9月5日《》黄德容[干货文章]
  9月6日《》黄德容[干货文章]
  9月7日《》黄德容[干货文章]
  9月13日 《》祁连山[干货文章]
  9月14日《》Luc Bin Wang[干货文章]
  9月19日《》丁巍[干货文章]
  9月26日《》黄德荣[干货文章]
  9月27日《》黄德荣[干货文章]
  9月29日《》钱甜[干货文章]
  10月8日《》李素荣[干货文章]
  10月10日《》刘宇[干货文章]
  10月12日《》宋璟[干货文章]
  10月13日《》朱凡[干货文章]
  10月18日《》王欲弘[干货文章]
  如何听课:扫描二维码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回复“入群”,查看
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回复入群
  责任编辑:尹菲
  更多信息请访问:& &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2681人已测试
87804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你知道美国家长是怎么给老师送礼的吗?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
圣诞节到了!我最近收到了很多礼物,每天搬一些回家,不知不觉礼物竟堆满了一地。
其实,圣诞节送礼对老师和某些家庭来说不仅仅是形式而已,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让我从礼物中对一个家庭有了更多的了解,而这些了解也会逐渐影响我在教学中做出一些细微的改变。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讲我收到的礼物和我的感受。
对我来说,礼物的价钱不重要,也不能让我对一个家庭和这个学生有更多有益的了解。那你可能会想:价钱不重要,那怎么看一个礼物送得“好”不好呢?
我说一说这段时间印象深刻的几个事情吧。
首先是送礼物这件事。我从来没有把家长送礼物这个事当成理所当然,送礼物本来就是一个需要时间的事情。
有位爸爸亲自来学校跑一趟,只为了送礼物到老师手上,亲口说一声谢谢。为什么说他特地跑一趟呢?他的小孩最后一个星期因为要去纽约看外婆都没来上课,所以这位家长完全没必要来学校。我们看到他出现在学校都很惊讶。他说:“虽然我儿子去纽约玩得很开心,但我还是该来学校,要把礼物送到你们手上啊。” 这位爸爸平时看起来不苟言笑,可是还是很贴心呢。
有位妈妈因为只能中午抽空来送礼物,时间本来就比较赶,但是学校附近中午停车很困难,她找停车位花了太多时间,到最后她是跑着进来学校。匆匆忙忙送完礼物,她和我们说了一句“太感谢你们,节日快乐哈!”小跑地走了。我站在原地看着她匆忙的背影,就这样被她感动了。
如果家长愿意来送礼物,而不是把礼物给小孩子装在书包里顺便带回学校,说明他们很愿意花时间在孩子的教育上。这是一种耐心,也是一种取舍,他们本可以把时间花在其他地方。
我想下次再看到这些小孩幸福的笑容时,我会联想到他们父母给他们的爱是那样的多,多到作为他们老师的我也能感受到。如果他们以后调皮不听话,我也可以提醒他们爸爸妈妈为你们默默地付出了很多,可不要辜负他们的爱哦。
其次,如果礼物是家长自己做的,我印象会很深,也能清楚地记得哪个礼物是谁做的。
有位妈妈自己做了两瓶果酱,从果酱的口味搭配就能看出她很用心。红莓配玫瑰香,罗勒草配香草,都是超市里不常看到的搭配。再看装果酱的瓶子上还系着精美的丝带,附上了一张小纸条,给我们解释里面的成分。另一位妈妈自己烤了几盒饼干,看起来不算特别华丽。听其他老师说这位妈妈每年都会为老师烤饼干,最重要的是这些饼干不甜不腻,比外面买的健康很多,老师们都很欣赏她的贴心。
如果家长愿意自己去制作礼物,并细心地为老师考虑周到,那很有可能他们平时在家对孩子也是这么用心、细心。我又联想到平时看这两个孩子的午餐盒,瞬间对这两位妈妈感到十分敬佩。这也提醒我,课上课下对待这两个孩子需要更多的细心和注意。因为他们平时在家里已经享受惯了这样的细心和周到,自然而然对细节方面比其他小孩子要更敏感。
当然,不是每个礼物都是家长自己做的,但有的家长在祝福语里也花了一些心思。有好几位家长送了一张卡片给我们,这张卡片是他们会寄给所有朋友的,里面写了自己对孩子的感受,对朋友的感谢。可不是一两句套话,而是真心诚意地回顾这一年,说了几句心里话。比如下面这张卡片,从照片的选择到配的文字,都看得出心思。
说完家长送的礼物,不得不说学生亲手做或参与挑选的礼物。如果家长送礼物能让我间接地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学生自己送礼物给我的感触更深。
有位小男孩叫威廉,如果你读过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就会知道他是个完全静不下来、坐不住的小孩。他看着我不停地在收礼物,轻轻地说了一句:“可是、可是我爸爸妈妈都没有给你准备礼物。” 我告诉他没关系,只要他开开心心地过圣诞节,老师就会开心。他没理我就跑了。等到下午放学后,他在我离开之前抱了我一下,然后把一张卡片偷偷放在我的口袋里。等他走了以后,我拿出卡片一看,原来封面上做了一棵小圣诞树,而打开卡片,发现里面空空的,只有左上角和右下角画了东西,一个字也没有写。那一瞬间,这张没做完的卡片让我特别感动。因为是威廉,一个一小时都未必能写一张卡片的人,居然用一天里的空闲时间,做了这张未完成的卡片。他一定是又愧疚,又不好意思,但仍然想和我分享节日的喜悦吧。
还有的礼物,虽然是买的,但一看就知道小孩子在其中参与了挑选和制作的过程,分享了ta的想法和建议。比如这个马克杯,就算不看名字我也能猜到是谁送的,因为它太有孩子本身的特色了。可爱呆萌又单纯的熊猫脸像极了这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就连表情都很像。我问她为什么想要送我这个,她说I don't know. I feel like it。这个答案简单得很真实。我曾经告诉她我很喜欢她丰富的面部表情,很可爱。她和她的家长竟然想到要送一个很像她的杯子给我,这不是让我每天喝水时看到都感到很开心嘛。
其实,学校的很多老师都和我一样,在学期的最后一天抱着一堆礼物开心地回家。而收到这么多礼物之后,我已经开始构思和准备写thank you card了。我想把对每个孩子新年的祝福和对他们礼物的感谢放在一起,在开学的第一天带给他们。卡片里一半内容写给孩子,另一半写给家长。
就算没有给我送礼物的小朋友或家庭,我也会写一张卡片,因为我也很感谢他们成为我的学生以及他们对我的帮助。
我一直不掩饰自己很需要小朋友的提醒和帮助这个事实。我经常会在他们面前故意犯错,一是让他们意识到犯错也没关系,二是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有能力帮助老师,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并没有办法打造一个精彩的课堂。
我相信,每个小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感,也都会有一些独特的成就。至少,他们都给我的世界带来很多温暖和新鲜的灵感。
还记得我第一天成为小学老师的时候,其他老师都告诉我:你会从孩子们身上感受到很多很多的爱。
在英文里,这叫做touchy feely。事实也证明,我们学校低年级的小朋友非常touchy feely,他们从不会隐藏自己的感情,如果他们喜欢你,他们就想要第一时间让你知道,会用他们短小的手臂紧紧地抱住你,会为了让你开心用你喜欢的颜色、画你喜欢的东西。有一次放学,一个小男生跑过来把自己做的中国剪纸递给我,一句话也没说。拿着剪纸的我有点尴尬,只好问他:“这是送我的吗?” 然后我看到他狂点头,笑得乐开了花,可到最后还是一句话也没有说。
还有一次,有个小女生拉着我的手问:“老师你喜不喜欢我画的画?” 我笑着说喜欢啊。第二天我就看到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画画,画上面还写着“万圣节快乐!”。只见她一画完就跑过来递给我,“老师,这是我画给你的。你喜欢吗?”
还记得秋天的时候,正是丰收的季节,有时家长会把自己家里种的水果带来学校和老师分享。而当冬天快到了的时候,我又收到学生做的毛线球玫瑰花,摸起来毛茸茸的,还特暖和。
总之,小学老师这个职业有它异常辛苦的一面,但也有它令人着迷和幸福的一面。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自己的孩子让你最感动的礼物是什么呢?
欢迎随手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下图二维码 关注【新东方家庭教育】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儿子在美国上小学》。不同于市面常见的畅销书,这本书是一个儿童家长的亲身体会,借鉴性强、真实。对中美教育的优劣进行了剖析、比对。对我的启发很大,和大家分享一下。  《儿子在美国上小学》的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通过对孩子在美国读小学的全部经历进行的详细介绍,着眼于中美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的区别,对美式精英教育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不仅向中国父母揭开了“美国学校、家长是如何教孩子”的神秘面纱,而且给中国家长制定自己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建议。  作者本身是高校教师。,2011年赴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儿子鸣鸣赴美“陪读”小学一年。4个学期,365天观察,上百篇体悟与随笔,作者认真分析观察美国小学教育特点,寻找最适合中国孩子的教育方法。用专家的严谨视角,俯身观察幼儿教育;用心体味中美教育优劣”。  书中更有多幅真实图片,直观展示美国教育。有对美国小学校长的采访,分享美式教育理念。有作者作为一个在美中国知性家长的思考,取它山之石攻玉。
楼主发言:43次 发图: | 更多
  有机会去看看这本书
    芭芭拉的风光
  楼主请继续,等看中。。。
    美国小学生们到农场参观。感觉和我们70后的童年差不多。就是服装 先进点,心情是一样滴!哈哈
  *美国小学状况一览表*  小学学制  美国实行6-3-3 学制,即小学6 年,初中、  高中各3 年  入学年龄6 岁以上  学期时间  分为两种:第一种一年两个学期,春季  学期和秋季学期,每个学期18 周;另一  种一年三个学期,春季、秋季和冬季,  每个学期10 周  入学原则就近入学原则  每日就读时间  早8 点~ 下午3 点,各州根据情况不同  有所调整
    这一张是在温哥华郊外的,共享一下。
  美国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要背诵的单词表:  am and at as An had pan  has ask cat be he we me  She see old so go no is  in it his If him six big  did with yes get let pet Fed  red went best then them all wall  ball call Fall small tell well bell  smell she ship dish wish Much such  car jar far star made make cake  bake Shake came game name ate gate  too soon room moon balloon good look  wood book stood fast last nest rest  Best just must most list first long  song gong sing Ring wing swing thing  going being see sheep bee need Sleep  seek tree three keep green day may  say stay Pay way play okay away  today so go old cold Home note  rope joke broke froze could would should  what Were where when want there they
    芭芭拉当地的社区活动
    2012年的圣诞节,儿子写给圣诞老人的信——想要一个礼物,又怕礼物太大,袜子装不下,哈哈哈。14年圣诞节很快就到了,提前祝大家圣诞快乐!
    夏天拍的双彩虹
    south colifinia sea
    美国小学生的剧
  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点内容,但敲字总是太慢,而且字数受限。看机会吧,哈哈
  怎么样,才能把图片弄的小一点哪?
  今天图片传不上了,简单发一点东西,看有没有大家感兴趣的》  Chapter 1 我想在美国上小学… ……………… 001  突然的决定与等待的日子… ………………… 002  哪所小学最合适… …………………………… 005  上学准备之早餐和午餐… …………………… 010  上学准备之英语启蒙… ……………………… 014  上学准备之融入环境… ……………………… 019
  Chapter 2 美国的课堂… ……………………… 027  美国小学“一天亲历记”… ………………… 028  管得“严”还是管得“松”?… …………… 036  让孩子学会阅读… …………………………… 044  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 ……………………… 050  “应用数学”和“题海战术”… ……………… 054  让孩子学会表达——充满童趣的作文课… … 061  灵活自主的“研究型”家庭作业… ………… 066  孩子是学校的上帝… ………………………… 071  学生不急学校急的加州统考… ……………… 077  奖励不仅限于学习成绩… …………………… 084  教师采访手记… ……………………………… 088
  Chapter3 别样的教育… ……………………… 099  版权意识教育… ……………………………… 100  犯忌讳的“肢体接触”… …………………… 103  让孩子尝试“工作”的实验… ……………… 109  兴趣比知识重要… …………………………… 114  商业头脑从小培养——小小生意经… ……… 119  给孩子时间,他会创意无穷… ……………… 123  带孩子拥抱自然——早春种植日… ………… 128  乐感培养也是重中之重… …………………… 133  美国小学提倡骑自行车… …………………… 138  暖心的特殊教育… …………………………… 143  校长采访手记… ……………………………… 147
  Chapter 4 别样的家校关系——VIP家长会… 155  良好的家校关系在于沟通… ………………… 156  尊师重教和合法“送礼”… ………………… 164  感受华人教会… ……………………………… 167  学校的“天然”志愿者… …………………… 171  不要忽视了家长教师协会… ………………… 176  人人都是VIP家长会… ……………………… 181  家长采访手记… ……………………………… 188
  Chapter 5 别样的生活与引导… ……………… 199  知识在娱乐中增长——春假免费游… ……… 200  快乐的童年——春日狂欢… ………………… 207  孩子的节日——疯狂万圣节… ……………… 212  遵守游戏规则——复活节的彩蛋… ………… 219  友谊比金钱珍贵——美国孩子过生日… …… 222  不铺张与讲个性——个性生日聚会… ……… 228  勇于承担责任——迪士尼3D电影…………… 235  歧视不应根植于心——墨西哥孩子… ……… 240  体验创意之美——会发光的房子… ………… 245  从小学会关爱——画画不是为了评比… …… 250  艺术的熏陶——墨西哥舞蹈表演… ………… 255  科学不枯燥——纳米科学展… ……………… 259  影响源自生活——耳濡目染的美国习惯… … 264  志愿者采访手记… …………………………… 270
  把目录发给大家,有喜欢的章节可以回复我,我贴给大家。我想应该不算侵权,哈哈
    社区捐给小学的娱乐设施
    传一张新西伯利亚的雪景,哈哈
  今天照片不能上传!
    志愿者在陪小朋友玩耍
  进度太慢了!
    墨西哥人家,赞一个
  儿子在美国上小学:中美儿童教育精华对比及启示
  俄罗斯的网不行,就行卢布一样。传一张图片很费劲,对不起大家了
  新年好,祝大家:2015年,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今年,礼物是一个火石,还有一套野外求生。孩子在慢慢长大
  Preface  前 言  002  简单平淡的生活的确不错,可是我却希望儿子将来  不要像我一样,生活这么教条,我希望他自由,有更多  选择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当然我也不会将我的希望和梦  想强加给他。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孩子必经的、最重要的  教育经历。孩子还没有上小学,但是关于小学的“传闻”  我却听了许多。我工作的外语系,女教师比较多,课下  年长老师的话题都是小孩的补习班、小升初、高中分班、  大学志愿等,每次都听得我压力重重、惊心动魄,感叹  如今小孩的辛苦、家长的无奈。虽说我也读书多年,但  没有现如今的小孩子压力那么大,小时候也没有上过任  何补习班。记忆中的童年,总是做完作业,就在外面疯  玩;寒暑假也会利用几天时间,将作业全部搞定,然后  玩上一整个假期。  所以,每次听完她们聊天,我都在心里想:要给儿  子玩的权利,让他有快乐的童年。将来儿子上了小学,  我才不给他报那么多补习班……可是我的这些“一厢情  愿”能够实现吗?更不要说,我对小学孩子该如何教还  是俩眼一摸黑。怎样才能给孩子找到一个最适合他的教  育方法,让他能够自由地成长?即使学校教育暂时不能  改变,家庭教育是不是可以做一个弥补?在这种担忧与  思考中,我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  经常听人讲美国的教育十分自由、崇尚创新,而不  003  前言  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有人讲美国的生活像是在天堂,  也有人讲哪里也不如自己的家乡,众说纷纭。我决定自  己到美国看一看,体会美国生活,了解美国教育,看看  儿子能不能在这里过上如我想象般的童年生活。  于是我在2011年9月来到了美国加州,20天之后儿  子过来和我团聚,在“Santa Barbara”(圣塔巴巴拉)的“Isla  Vista Elementary School ”(埃拉维斯塔小学)上一年级。  通过一年的观察、体会、参与,我全方位感受了美国公  立学校的小学教育。所以我想把我和儿子所经历、感受  到的一切记录下来,不夸大、不妄加评论,只是真实地  呈现和记录。希望能为和我有同样想法和困惑的年轻父  母提供一点参考。  时至今日,我也没有下定决心做选择——中国教育  和美国教育都不是完美无缺,都需要家长的平衡和选择,  毕竟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带孩子去美国,让他在美国读小学,这个想法是那么的  突如其来,实施起来又是那么的艰难而有趣。其实,  这是一次教育实验,也是我能够为孩子作的一点贡献。从  出发前的艰难决定到开始时的尽心准备、努力适应,我们  在美国展开了一段别样的学习生活。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对我今后的教育有启示,这是我的原动力。
  ◎ 突然的决定与等待的日子  决定送孩子去美国读小学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虽然在  此之前我曾经无数次“策划”过,但是都没有找到说服自  己的理由,直到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我面前。  儿子的生日是9月30日,熟悉中国小学入学制度的朋  友应该了解这个日子的尴尬。8月31日之前出生的孩子可  以入学读一年级,而9月1日之后出生的孩子要等一年再入  学。如果托关系入学,那么儿子在班里就差不多是最小的  (何况也没什么关系可以托);如果等到下一年入学,那么  他差不多就是班里最大的孩子。身边有经验的过来人告诉  我男孩子晚上一年比较好。看着懵懂的儿子,我也觉得晚  一年比较明智。可是事到临头,我又犯了难——在此情况  下,要安排他再读一年幼儿园大班,重复的学习和生活应  该很枯燥吧?送他去学前班?这么早就学那么多机械的知  识也是很折磨人的。一时间,我愁肠百结。  这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蹦进了我的脑海:为什  么不送儿子去美国读一年小学?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想法有  点异想天开,但是当时的我恰恰有这个机会。按照所在学  校规定,教师工作满三年可以申请去国外深造。如果我能  够与美国高校研究相同课题的教授取得联系,请他们对我  003  Chapter 1 我想在美国上小学  发出邀请,那么我就可以带孩子一起去美国。我深造,孩  子上小学。这个念头一经冒出,马上就不可抑制地生发  了……短短几天时间,我就做出了决定。  现在回想起来,在带儿子出国读书这件事上,我似乎  没有正式征询过儿子的意见,但在我和老公讨论以及与朋  友聊天的过程中,儿子多少也知道了一些。一直到申请批  下来,我才跟儿子说,我要带他去美国读一年级。他没有  表现出多激动或者多高兴,因为他那么小,不是很懂去美  国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要飞越重洋,到另一个陌生的国  度。所以他谈不上有多愿意或是有多不愿意。倒是在和幼  儿园小朋友玩时,听说家长都在讨论孩子该上什么小学,  他便得出了一条结论:“21世纪学校”坚决不能上。因为  那个小学是个寄宿学校,周一至周五不可以回家。他说:  “妈妈,我可不上21世纪学校,那个学校是不让回家的学  校,看不见妈妈爸爸。”  很快,幼儿园要求家长报小朋友下一个学年的意愿  了,询问小朋友是否继续留园再读一年大班。我在意见表  上填写了“不再读大班,出国读一年级” 。于是,晚上去  幼儿园接儿子的时候,儿子出来对我说:“老师问我去哪  里读书,我说去美国。”然后就把书包递给我,和小朋友  去小广场疯跑去了。  最后,我们家庭会议决定,我自己先去美国安顿,之  后请老公把儿子送到美国。于是我就开始办各种手续,买  004  各种东西。随着我出发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儿子也开始有  些犹豫,一会儿想留下来跟爸爸,一会儿又想跟我一起走。  儿子的成长经历也比较特殊,因为出生时我还在清华读博  士没有办法照顾他,他从小一直跟着姥姥生活;直到他3  岁,我博士毕业才正式把他接到我和老公身边,所以他不  是那么黏人,只是比较胆小,总体来说比较听话、比较变  通,不会坚持己见。我耐心给他解释:“妈妈先过去租房子,  买床,买家具,一切安顿好了,再让爸爸送你过来,否则  我们到了那里没有地方睡觉,而且我办各种手续,要走很  远的路,不知道学校让不让带小孩去报道。”儿子没有表  示异议,有时他很懂事,反而让我觉得心虚。我总是因为  学业和工作把他留在家里,这次一定要早点把他接过来,  陪他一年。我出发时,儿子和爸爸去机场送我,他很不舍  地哭了。等待就此开始。  在等待期间,爸爸带他在北京上了20天左右的学。因  为园里很多小朋友选择上学前班,或者上小学,所以在9  月的某一天,他们班级举行的小型的毕业典礼,也有一项  安排是为不能继续留园的小朋友送别。爸爸作为家长代表  去参加了,给儿子和小朋友拍照留念,看照片,小朋友们  还是很高兴和开心,小孩子不知离别愁为何物。  团聚的日子很快到来。在我到美国机场去接儿子和老  公时,儿子老远看到我,就开始响亮地喊“妈妈”,看来  他也很想念我,很期待美国的生活吧!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会送给家长礼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