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贷被骗的案例搞的网贷多了会有麻烦吗

&&&新闻热线:021-
不少大学生有网贷经历 解决“校园货”乱象须多方努力
&nbsp&nbsp&nbsp&nbsp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的消费,一名大学生冒用多名同学的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上贷出近百万元,当她无力偿还时,同学们不得不面临着代人还款的麻烦损失。本报在6月16日报道了这起案件。为什么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能通过网贷获得如此巨大的金额?为什么非本人信息也能申请到贷款呢?对此,记者展开调查,发现省会不少大学生都有参与网贷的经历,相关专家也表示,目前部分网贷平台存在漏洞,行业仍待规范发展。&nbsp&nbsp&nbsp&nbsp事件&nbsp&nbsp&nbsp&nbsp大学生利用同学信息申请近百万元网贷&nbsp&nbsp&nbsp&nbsp王某是省会某高校的学生,平素穿着奢侈,出手大方,是同学们眼中的“豪门子弟”。自2015年上半年开始,王某以开店资金周转不开为由,向多名同学提出,利用他们的身份信息在网上申请贷款的请求。因为知道王某身家阔绰,有30多名同学同意了王某的请求,就这样,王某利用同学的信息,在多家“校园贷”平台上贷出了近百万元的资金。一年后,王某玩起了失踪,当初被借用信息的同学不得不替王某背上了债务。&nbsp&nbsp&nbsp&nbsp经警方调查,原来王某根本不是什么富家子弟,贷款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的消费需求而已,直到发现自己无力偿还,她才玩起了失踪。虽然王某被抓获,但此案留下的问题却发人深省。为什么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能通过网贷快速获得如此巨大的贷款金额?为什么非本人信息也能轻易申请到贷款呢?&nbsp&nbsp&nbsp&nbsp调查&nbsp&nbsp&nbsp&nbsp不少大学生都有网贷经历&nbsp&nbsp&nbsp&nbsp为了了解省会大学生对网贷的看法,记者来到省会多所高校走访。&nbsp&nbsp&nbsp&nbsp小马是河北师大的一名大三学生,因为平时家里按月给她生活费,所以她手头可支配的钱并不宽裕。不久前,她看上了一款手机,可是又无力一次性付清,于是她在一家电商平台申请了白条分期。申请很快被批准,几天后小马就拿到了手机,但随之而来的,是她在未来的两年内,除了每月要偿还一定的本金外,还要支付0.9%的利息。“我觉得这种预支消费的方式挺适合大学生,只要量力而行,就不会有什么风险!”小马告诉记者,在她身边,不少同学都有网贷的经历。&nbsp&nbsp&nbsp&nbsp和小马的观点不同,河北经贸大学的小吴却坦言:“试过,但再也不打算入‘坑’了!”去年年底时,因为生活费提前花光,他经同学推荐在一家网贷平台申请了3千元的贷款。可是因为对自己的偿还能力预估不够,3个月后,小吴就遭遇了还款难题。因为过了还款期限,平台多次催缴,无奈之下小吴只好向家人“坦白”,由家人出钱偿还才算了事。“我听说有的人在多家平台贷款,拆东补西,最后陷入死循环无力偿还,说到底,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偿还借款,所以对网贷还是要慎之又慎!”小吴说。&nbsp&nbsp&nbsp&nbsp在记者采访的17位大学生中,所有人都表示有网贷的经历,大部分是网上分期购物,也有一些是套现,有人对此持支持态度,但也有人表示曾遭遇还款难题。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不少大学生有网贷经历 解决“校园货”乱象须多方努力
日 16:05 来源:光明网
&nbsp&nbsp&nbsp&nbsp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的消费,一名大学生冒用多名同学的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上贷出近百万元,当她无力偿还时,同学们不得不面临着代人还款的麻烦损失。本报在6月16日报道了这起案件。为什么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能通过网贷获得如此巨大的金额?为什么非本人信息也能申请到贷款呢?对此,记者展开调查,发现省会不少大学生都有参与网贷的经历,相关专家也表示,目前部分网贷平台存在漏洞,行业仍待规范发展。&nbsp&nbsp&nbsp&nbsp事件&nbsp&nbsp&nbsp&nbsp大学生利用同学信息申请近百万元网贷&nbsp&nbsp&nbsp&nbsp王某是省会某高校的学生,平素穿着奢侈,出手大方,是同学们眼中的“豪门子弟”。自2015年上半年开始,王某以开店资金周转不开为由,向多名同学提出,利用他们的身份信息在网上申请贷款的请求。因为知道王某身家阔绰,有30多名同学同意了王某的请求,就这样,王某利用同学的信息,在多家“校园贷”平台上贷出了近百万元的资金。一年后,王某玩起了失踪,当初被借用信息的同学不得不替王某背上了债务。&nbsp&nbsp&nbsp&nbsp经警方调查,原来王某根本不是什么富家子弟,贷款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的消费需求而已,直到发现自己无力偿还,她才玩起了失踪。虽然王某被抓获,但此案留下的问题却发人深省。为什么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能通过网贷快速获得如此巨大的贷款金额?为什么非本人信息也能轻易申请到贷款呢?&nbsp&nbsp&nbsp&nbsp调查&nbsp&nbsp&nbsp&nbsp不少大学生都有网贷经历&nbsp&nbsp&nbsp&nbsp为了了解省会大学生对网贷的看法,记者来到省会多所高校走访。&nbsp&nbsp&nbsp&nbsp小马是河北师大的一名大三学生,因为平时家里按月给她生活费,所以她手头可支配的钱并不宽裕。不久前,她看上了一款手机,可是又无力一次性付清,于是她在一家电商平台申请了白条分期。申请很快被批准,几天后小马就拿到了手机,但随之而来的,是她在未来的两年内,除了每月要偿还一定的本金外,还要支付0.9%的利息。“我觉得这种预支消费的方式挺适合大学生,只要量力而行,就不会有什么风险!”小马告诉记者,在她身边,不少同学都有网贷的经历。&nbsp&nbsp&nbsp&nbsp和小马的观点不同,河北经贸大学的小吴却坦言:“试过,但再也不打算入‘坑’了!”去年年底时,因为生活费提前花光,他经同学推荐在一家网贷平台申请了3千元的贷款。可是因为对自己的偿还能力预估不够,3个月后,小吴就遭遇了还款难题。因为过了还款期限,平台多次催缴,无奈之下小吴只好向家人“坦白”,由家人出钱偿还才算了事。“我听说有的人在多家平台贷款,拆东补西,最后陷入死循环无力偿还,说到底,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偿还借款,所以对网贷还是要慎之又慎!”小吴说。&nbsp&nbsp&nbsp&nbsp在记者采访的17位大学生中,所有人都表示有网贷的经历,大部分是网上分期购物,也有一些是套现,有人对此持支持态度,但也有人表示曾遭遇还款难题。大学生网贷的危害!同学们可注意啦!
随着互联网金融异军崛起,引来众多行业巨头在行业内肆意跑马圈地,而大学生消费分期一度被视为“肥肉”,利益的引诱化作一只黑手,把本应宁静的校园推向悬崖之巅。当下,大学生贷款正逐渐成为各大网贷、小贷公司拓展校园市场的主推服务,市面上的“名校贷”、“爱学贷”、“趣分期”、“优分期”等一批贷款平台提供了众多优惠政策及条件,手续便捷、下款速度快、利率相对较低,但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据了解,很多高校均已发现有民间借贷公司小额贷款向大学校园学生放贷的情况,此类贷款属于“高利贷”性质,危害极大,影响极坏。接下来2018招生网小美带你看看这类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如何避免这类事件再发生。
案件特点分析
一.作案手段: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发布贷款信息,以快速提供贷款、无抵押担保、给予好处费、无需还款为诱饵,利用大学生在校用钱心理,骗取大学生个人信息,利用其身份办理贷款,拿到贷款后便失去联系,或者帮大学生成功贷款后,冒用大学生的身份继续贷款,另外以提供贷款前需收取担保金、人身保证金为借口,反复要求受害人汇款。
二.案件特点:此类案件迷惑性强,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不法分子与受害人无过多正面接触,作案手段比较隐蔽,待受害人上当受骗后便失去联系,使案件的侦破难度较大。且此类案件作案获利快,作案又不受地域限制,不法分子可反复、大范围作案。
三.原因分析:大学生对银行业务、金融知识了解不够,防备心理不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些大学生受物质诱惑,希望赚取好处费或者攀比用高档手机、电脑,辨不清真伪,盲目相信网上贷款会帮其解决资金问题,是犯罪分子容易得手的关键所在。
校园贷款的危害
一.校园贷款具有高利贷性质: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高校,利用高校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势,进行短期、小额的贷款活动,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薄利多销”,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30倍,肆意赚取学生的钱。
二.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高校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若学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时就有恶习,那么父母提供的费用肯定不足以满足其需求。因此,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不良恶习,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
三.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四.有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贷”进行其他犯罪: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的抵押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请大家要谨慎办理“网贷”、“小额贷”,切勿因他人劝说或被所谓的“好处费”等蒙蔽,以自己的名义办理贷款给他人使用或为他人提供担保。如需办理“网贷”、“小额贷”的务必咨询家长和银行,谨防被骗。
下面跟大家分享几个网络贷款危害的实例
事件回顾:
案例一、长沙一高校学生陷“贷款购手机”骗局40多人欠下37万元
长沙某大学40余名学生被骗,这些被诱骗的大学生分别贷款购买了一到三台不等的苹果手机,总共购买了66台,每台的市场价都在六千元左右,办完贷款购机手续后,手机没拿到,却背负了一身的欠款。总欠款额度达到37万元。
案例二、大学生请同学出面贷款20多万拿去赌球血本无归
杭州某大学生谎称家里开船厂,在新加坡有酒店,兼之出手阔绰,是同学眼中的标准的壕,在取得同学信任后,以做代购生意,向家里证明自己的能力,但缺乏启动资金为名,骗取同学帮他到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拿到钱后却用于赌球,最终全部输光。据悉,被骗学生多达40余人,被骗贷款最多达数万元。
案例三、大学生买手机贷3万滚成70多万负债
湖北某大学的一名学生,去年10月为了购买苹果6手机及其他消费,申请网上贷款。随后,经过拆东墙补西墙,不断找其他小贷公司贷款还债,其最终欠下多家公司共计70余万元的债务,而原始金额仅为3万元。
案例四、河南一大学生以同学名义贷款百万终以命相赎
郑州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在校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畸形的消费需求,并且参与非法赌球活动,利用同学的身份证件骗取校园贷款,最后因债务缠身无力偿还在山东青岛跳楼自杀。
网络贷款、校园贷款、分期付款那么到底有哪些风险呢?
1. 这种小型借贷公司多为非法民间借贷组织,借贷手续不规范,不合法,并伴有利息高、暴力收账等性质特点。
2. 当你无法支付高额利息时,便以不法手段去威胁甚至勒索你或者你的家人、担保人。
3.一些借贷公司还是分期平台,并没有在用户申请分期时,主动、明确地告知逾期还款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或者将要如何赔偿。这也让一些同学并不清楚拖延还款要负担多少,导致一些学生借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4.协议诸多陷阱:有些平台的利息并不低,而且学生签署的协议里有很多专业术语和法律条文,如果不认真阅读根本无法理解,稍不留神就会吃亏。
5.贷款前先交押金,却再无下文。
众多悲剧问题出在哪里?
校园网贷,原本是要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以及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显然,不是让大家拿来助长赌博欲望的,那为什么大学生贷款3万利滚利变为70万、吉林高校学生遭遇高利贷等骇人听闻的事件会频频进入我们视野呢?
1、问题出在网贷平台合规性
一个合规的网贷平台,必然有着严格的风控体系,是不可能让贷款人有冒用他人名义进行贷款机会的。
据中申网()调查发现,部分校园分期平台在个人信息审核方面并不严格,不是本人都能通过,协议上虽说采集指纹,但只要是手印,不是自己也能通过。这表明一些借款平台在身份核实这方面几乎是形同虚设。而对于大学生借款用途,有的平台监控也不到位。
2、问题出在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纯信用贷有待考量
中申网认为,在当前的征信环境下,怎么去查重复借贷的情况,不仅是校园贷面临的问题,还是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探讨和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征信体系缺位,信用贷被大面积使用暂不适合我国国情。通过观察,凡是拥有信用贷业务的平台违约率都相对较高。而有实物做抵押的平台,相对违约率较小。
3、问题出在大学生消费观念超前,还款能力和还款意识却没跟上潮流
在一定程度上,“校园贷”帮助了部分大学生资金周转,满足了一定量的资金需求。平台本身没有对错,就是无论出借方,还是借入方,都欠缺对自身责任的审视,使平台的价值产生了扭曲。大学生群体方面,存在着无节制消费的潜在现实,“校园贷”的逐利性,也在有意无意地放任着这种无节制性累积壮大。一如吹泡泡一样,小孩要吹泡泡,大人就使足劲去吹,最后泡沫破裂。
这样不仅需要平台、监管部门以及使用用户共同治理,用户还要积极提高危机意识,不轻易相信天上掉下的馅饼,保持本心才是最好的选择。
为预防更多学生上当受骗或走上歧途,中申网在此为各位支招:
1、严密保管个人信息及证件
一旦被心怀不轨者利用,就会造成个人声誉、利益损失,甚至有可能吃上官司。像上述事件中,如果被骗个人信息到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不止蒙受现金损失,不良借贷信息还有可能录入征信体系,不利于将来购房、购车贷款。
2、贷款一定要到正规平台
由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不够,存在不少买羊头挂狗肉的平台,一定要登录官网仔细查看,并搜索比较各类评价信息。像大学生贷款就要认准久融金融,因为他们审核严格,风控接入大数据中心,学生的基本动态都能审核出来,除此之外,还要跟借款学生,电话确认,是否为借款本人,资金用途是否正规等。
3、贷款一定要用在正途上
大学生目前还处于消费期,还款能力非常有限,如果出现逾期,最终还是家长买单,加重他们的负担,所以大学生网上贷款一定要慎重。
1.当涉及个人信息时,大家一定要谨慎,切勿轻易将个人信息告诉他人;
2.贷款需通过正规手续、合法途径到银行去办理;
3.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当有危险或者被不法分子威胁时,要学会用正当手段或者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从以上的种种事例可以体现出网贷的危害性,害人害己。
最后,在这温馨提示各位学子,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的父母, 请理性消费,有些事该拒绝就拒绝,要懂得 say no !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爱民街49号  电话:
Copyright(C)内蒙古工业大学学工处. All rights reserved.一切网贷远离校园!大学生们可长点心吧_凤凰科技
一切网贷远离校园!大学生们可长点心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一切网贷远离校园!大学生们可长点心吧
  从 2015 年年底开始,网贷成为一个热词,活跃的网贷平台高达数千家。你现在去百度随便搜一下网贷关键词,会看到不少于 100 种网贷机构和平台的广告信息。  网贷即网络借贷,属于互联网金融的子类,区别于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网贷的利息普遍要比信用卡利息要高很多,甚至年化利率可以达到 70% 的惊人数字。常规网贷如蚂蚁借呗、微粒贷、京东金条、招联好期贷、马上金融等利息比较低,想来大家可能多少接触过借呗或者花呗。另外还有什么玖富、厚本、现金白卡、钱急送、天神贷之类的小额短期的网贷。利息则要高很多。
  网贷属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产物,明显存在着“无门槛、无监管、无标准”的问题,更要命的是,他们瞄准了开始追求消费,但又暂时缺少稳定收入的大学生人群。 年年间,校园贷制造的乱子不胜枚举。前一段时期,大学女生裸贷丑闻不绝于网络,因学生贷款导致家长破产、卖方还贷的不在少数,欠下高额贷款的学生失踪死亡也时有传闻,这些悲剧的背后往往有校园贷的影子。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如果能够借贷助学、减轻家里负担,或者用借贷为创业搭个梯子,也不失为一种选择。然而事实上,“校园贷”并非如此单纯,过多地鼓吹低门槛、高额度、无抵押……伴随着夸张甚至虚假的宣传,携带着强大功利性目的。所谓的低息往往是营销把戏,背后隐藏的实际年息甚至能高达 40%,而且还伴随着高额违约金,对于没有金融常识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上当受骗”,而且一旦逾期,那可就要任网贷平台宰割了。
  高校疏于监管,制止不力;野蛮的放贷平台坑蒙拐骗;部分大学生不正确的消费观念;这三者加在一起,就很容易出事,一旦陷入网贷这个坑,想要脱身就难了。即便是一个上班族也招架不住网贷的大坑,更何况一个资历尚浅能力有限的大学生!
  去年以来,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出台了很多措施来治理校园网贷的问题,尤其是今年初,教育部和银监会、人力资源部联合印发了规范校园贷管理的文件,明确取缔校园贷款这个业务,不允许任何网络贷款机构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根据调查统计,文件出台后,有超过 60% 的网贷平台陆续退出了校园,但还有少数网贷机构肆无忌惮。
  9 月 6 日,教育部再次发声,对校园贷说不。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网贷被“扫地出门”后,正规的银行商业贷款将接手。教育部相关发言人表示,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接下来政策所要跟进的重头戏,就是如何引导商业银行更多地为大学生提供小额信贷服务。
  对校园网贷的一刀切禁止,有利于校园环境的纯净,对我们的年轻人也是一种保护手段。当然,大学生朋友们也应该得到警醒,不要轻易把网贷当成救命稻草。对于推销的网贷产品,切勿盲目信任,尤其警惕熟人推销。有必要普及金融信贷和网络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网贷的抵制能力,学会如何更好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总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计划,比向任何人任何平台借钱花更靠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14785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8970
播放数:5808920大学生网贷成瘾&后果谁来负责
最近微博爆出,一女大学生以“裸条形式”在网络上借贷,5百变成5万,还不上钱,被借贷人拿裸照威胁。在大学校园中,贷款需求极大,信用卡被赶走,网贷成了的大学生借贷的主要途径,然而,相比于信用卡,网贷带来的隐患更大。那大学生网贷“成瘾”谁之过?&
校园信用卡的“遗憾”退市
2002年时,招商银行,发行了首张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以后多家银行都开始进入校园市场,但是大学生持卡人数增多的同时,逾期情况也不断的增加。很多大学生缺乏自制力,过度透支,又无还款能力,家长被迫还债,引起家长不满。2009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对大学生信用卡发放严加限制,此后,多家银行停止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
“网贷”顺势进入校园市场
大学生是一个新潮、年轻的群体,容易接受新事物,信用卡消费、网贷消费等超前消费的观念,早已被他们接受。加上信用卡在校园市场的“退出”,给了如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留足了进入校园市场的空间。
在网贷进入校园以后,
学生贷款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学生人群也有贷款的需求,信用卡无法办理,就会寻找别的贷款途径,例如小贷公司或高利贷,网贷产品因为其便利性,更是受到学生群体的欢迎。
大学生网贷“成瘾”谁之过?
时下,网贷成为大多是大学生有资金需求的选择对象。但是分析现在大学生资金短缺,需要贷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社交、旅游、购买电子产品等娱乐性消费,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有问题,有攀比、虚荣的情况出现。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很多大学生网贷“成瘾”,债务难以还清,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大学生染上“网贷瘾”,是谁的原因呢?网贷平台只是一个工具,大学生的借款行为是自愿的,而且作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借贷后果应该承担责任。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贷款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校园没有信用卡,没有网络平台,并不能杜绝大学生私下贷款的行为。要真正解决大学生网贷的“成瘾”的问题,还需要信用意识的教育。应该引导大学生建立信用和投资意识,加强风险意识,懂得在超前消费的范围内,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
文章来自,如果转载,请标明出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学校园网贷真有那么简单?里面猫腻多-中青在线
大学校园网贷真有那么简单?里面猫腻多发布时间: 08:38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黄康
近期,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某某贷”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野蛮生长的背后,“骗贷”“追债”等闹剧在大学校园不断上演,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贷款最终跳楼自杀的极端个案。近日,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校园网贷究竟风行到什么程度?学生们借钱都用来如何消费?打着“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万”、“3分钟快速审核”等各色旗号的校园网贷平台,真如广告所说的“全心全意低息”服务学生?还是轻审核瞒漏洞,编织出“服务费”、“逾期费”等陷阱,让贷款学生陷入网贷泥沼的不良中介?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在已经少多啦,以前教学楼厕所里都贴满了”
“再也不用因为‘口袋’问题而搁浅梦想,因为你拥有一台‘网上提款机’”;
“‘我来贷’——放款最快的大学生借贷,公司目前推出了‘3分钟审批’项目,只需3分钟,快速通过审核”;“‘名校贷’——大学生借款平台领军者,月利率仅为0.99%”……在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一带,记者走访几所大学校园发现,校园网贷宣传广告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现在已经少很多啦,以前教学楼厕所里都贴满了,好像学校在清理这类广告。”中央民族大学小东门附近,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王菡告诉记者,近期校园里有关贷款的广告被集中清理了许多。自己宿舍就有两名同学使用过校园网贷,都是想换新手机又不想向家里要钱,于是就选择了贷款。
“男生敢贷一些,基本用来买电子产品,苹果手机、游戏机这类的,还有用来买游戏点卡的。听说一些师兄师姐毕业后租房也用网贷呢,现在超前消费是潮流嘛。”王菡表示,自己周围用网贷的人还真不少。
记者在附近的北外、北理工等高校随机采访了多位在校生,他们都坦言身边有使用网贷的同学。“不知不觉就流行开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侯同学说,像“分期乐”、“趣分期”、“人人分期”、“名校贷”这些知名网贷平台,许多同学都注册有账号。而自己偶尔也会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来“救急”。
记者通过手机注册进入某知名贷款平台的官网,页面显示其平台的申请人数已超过70万人,并实时滚动播报着某学校某同学已申请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元至2万元不等。
“全心全意”服务学生?里面猫腻多着呢
校园网贷这么火,真如宣传广告所说的“全心全意低息”服务学生?对此,北京某P2P公司员工尹涛不以为然。他告诉记者,许多校园网贷平台吹嘘的“低息”经不起推敲,且审核程序、条款明细等方面漏洞不少。他举例说,一些产品抛出“利率低至0.99%每月”甚至“零首付、零利息”这样的噱头,但实际的贷款资金成本并不低。不少网贷平台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但这些平台的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间,明显高于目前银行信用卡分期费率。
“这里面猫腻多着呢,这些平台都会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逾期滞纳金、违约金等,学生真正签约借钱或产生了逾期后,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业内人士付先生指出,校园网贷机构利润来源的很大一块是贷款的利息、服务费等收入。这些费用一般都由网贷公司自行定标准,杂七杂八的服务费、滞纳费能占贷款总额的5%,有的平台甚至超过了10%。
“我一个朋友曾经分两年分期付款过一个苹果6S,在每月900多元的还款总额里,莫名其妙有一项每月40元的保险费,后来打电话询问客服保险费是什么?对方支支吾吾,一会说是发生纠纷后请律师的费用,一会说如果不需要可立即取消。”侯同学表示,因为发现及时,朋友及时止损,可已稀里糊涂额外多支出了7个月280元保险费,看似一笔没“黑”多少,可量一大就是暴利了。“这哪叫服务学生,就是忽悠嘛。”她觉得。
就读于江西省某司法职业学校的大三学生杨军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向记者表示,“校园网贷太容易申请了,许多人越陷越深。”在他看来,大部分的校园网贷平台审核十分随意,有些甚至凭学生证即可在线办理,根本不去评估申请学生的还款能力。“1000元的贷款,只要注册,然后网上填写自己的身份证、校名、银行卡号、同学以及辅导员的姓名电话即可。借款5000元以上则要中等级V2认证,录一段视频,发一段念自己身份证号、家庭地址的语音,签一份电子版合同,也可轻松搞定。”
要是影响个人征信,后悔也来不及
“审核不严,借钱容易,就会控制不住。可只要逾期还不起钱,校园贷平台可就没那么好说话。”杨军告诉记者,因为网贷纠纷自己一位同班同学甚至被当地法院起诉。而另一位室友也因为找同学帮忙在不同的平台贷款,每个月一到还贷日期就焦虑。“拆东墙补西墙,拖一天是一天,又不敢告诉父母,天天在宿舍唉声叹气。”他感叹说。
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资金紧张,很容易还不上贷款。侯同学告诉记者,自己也差点因为逾期惹上麻烦,“我当时实在没钱,就想先拖一下,可逾期的第二天,催款的短信和电话就来了。对方一上来就劈头盖脸地威胁,‘先联系你学校老师,再找家长’。吓得我冷汗都出来了,编了个理由找家里要钱赶紧还了。”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校园网贷产品还款时一旦发生逾期,随之而来的“利滚利”十分惊人。例如,“名校贷”会收取逾期未还金额的0.5%/天作为违约金,“趣分期”则要收取贷款金额的1%/天。
“这样在学校里乱贷,一旦逾期,不良记录可能会影响孩子今后的个人信用。现在信用记录这么重要,要是影响以后的房贷、车贷,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一位张姓学生家长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尹涛认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他告诉记者,许多贷款平台与银行有合作,比如一家名为“伯仟分期”的贷款平台,一家哈尔滨的商业股份制银行是其合作伙伴之一。而另一家“趣分期”的机构则在逾期还款的影响一栏明确标注,其业务是与银行合作的,不还款会影响个人终身征信。(记者
【责任编辑:郭艳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网贷的利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