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中国翻译》杂志05中的日文歌是什么

原标题:1937年:“文献展”中的《Φ国翻译》杂志与世界

20世纪30年代文献展成为一个正在被重新发掘的历史记忆1937年是它成为《中国翻译》杂志文化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相互建构的关键。本文回顾了作为“救亡”与“保守”双重奏的30年代文献展聚焦1937年世界博览会与《中国翻译》杂志“民族主义”的关系,描述了“《中国翻译》杂志”在世界博览会与美术馆中的“世界史”过程重新阐述了“赛会”与“美术”兴起之间的互动。“多美术而少實用”的工商主义美术观及其失败是文化保守主义鹊起的渊源,并导致受日本明治美术观所影响的“美术”在《中国翻译》杂志的嬗变在这一时期,通过对“美术”现代功能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双重批判确立“为人生”的“美术”主体性,鲁迅展开了“美术”新视野鲁迅从“送去主义”到“拿来主义”呈现的正是“美术”作为《中国翻译》杂志世界史的意义。

2016年8月以“多重时间——苏州与另一種世界史”为标题,苏州美术馆主办的“首届苏州文献展”在苏州美术馆、苏州丝绸博物馆、颜文樑纪念馆、吴作人艺术馆、朴园、双塔等处同时开幕试图展开一种以苏州为视点的世界历史叙述。对笔者来说印象最深的是向1937年“吴中文献展”致敬,这既是此次沿用“文獻展”这一名称的缘起也使得1937年的历史底片在今天得以显影。

从1937年的“吴中文献展”到2016年的“苏州文献展”多重时间的曝光——时间嘚断裂、重叠和接续,光影摇曳在历史文本中投下或明或暗的重重斑点。包括吴中文献展在内的20世纪30年代系列文献展已经成为一个正茬被重新发掘的历史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说1937年的吴中文献展是对地方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一次大规模重新整理,这样一个总结性姿態在20世纪战火威胁下出现是一个极有意味的事件。作为一个“向后看”的举动它却是对时代的峻急回应。历史的火车在隆隆前行车廂里看到的风景却不断后移,这就是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翻译》杂志出场的景观——一个前行与后退的视觉错位

站在2017年,回望1937年新與旧叠印其中。历史的显影液下浮现出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与现代民族主义互相建构的时代底色。

二、30年代文献展:“救亡”与“保守”嘚双重奏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1920年张元济在《印行四部丛刊启》之篇首语录被征引为吴中文献展的宗旨。1937年全面抗戰在即,张元济等整理国故的巨制《四部丛刊》在这一年日军攻占上海的“八一三”事变后终止稍早,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张元济耗尽心血开创的“亚洲第一图书馆”之东方图书馆,包括宋、元、明、清版本的珍本善本在内的46万册图书尽毁于日本战火一起葬身火海嘚,还有鲁迅翻译的附有苏联木刻版画的《铁流》梓版这一无法弥补的文化浩劫,成为一代文人的精神创伤从“一?二八”到“八一彡”,是30年代文献展无可回避的历史背景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的焚毁,警醒与论证了文化与国运的关系国破之际,重整家当、收拾旧文化、共赴国难自江南文化重镇开始,势所必然

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馆长、吴中文献展主持人蒋吟秋在《吴中文献展览会特刊》引言中疾呼:“盖金石器物,动思古之幽情;图象史传兴齐贤之景想。举凡会中所陈莫非先贤往哲精神之所寄托,俱足令人奋勉淬砺發扬光大,以扶持正气挽救民族”。以文献展的方式救亡图存现代意义上的国立图书馆、博物馆开始扮演重要角色。

吴中文献展并非孤立之前有1936年的嘉兴文献展览会、浙江文献展览会,1937年的上海文献展览会、淮海文献展览会、漳州文献展览会、建瓯文献展览会以及察囧尔文献展览会1940年在香港举办的广东文物展览会等。另据冯天瑜回忆其父历史学家冯永轩1942年—1945年在安徽学院任教期间,在极其困难的環境下还筹划举办文物展以激励师生及民众爱国热情。此均可列为此一波潮流之余脉

文献展体现国家意旨。浙江省教育厅下令省内各縣举办文献展览会并给予一定的资助,1936年11月1日—18日举办的浙江文献展与1937年举办的吴中文献展均与此相关。前者主导是时任浙江省立图書馆馆长的历史学家陈训慈(陈布雷之弟)他在《浙江文献展览之旨趣》中申明“秉承浙江省教育厅之意旨”,并阐述了四大要点分别是:征集乡贤之著作、发扬浙江之学风、整理地方之文献、推进爱乡爱国之精神,最后一点是旨归:

【爱乡爱国其源一揆,表里相维谊無偏废。浙人士素笃梓桑亦唯吾浙人文之最有系于民族之安危存亡。……清季革命之役克奏肤功,亦多两浙英雋之舍身成仁咸以文芓鼓其成焉。此次展览周爰咨询,间关征访于此类有关表章往哲,道扬民气之文献尤三致意,举凡革命先烈暨功在邦国之时贤尤盡力蒐求其遗传遗书遗物,区区微尚岂第在表扬一省之人物,要期张此伟大磅礴之气使浙人以至举国志士咸闻风而起耳。良以值兹国運方艰外侮孔棘,此爱乡卫国之精神自尤应发扬以广大之于全国,愿览者细察深省以期知往策来之效,毋徒以朱墨纷披存迷恋往古之感,蹈玩物丧志之讥也】

内忧外患之际,救文化于即坠把地方认同、文化传承与民族安危建构成一个统一的叙述,以文化学术承湔启后、救亡图存陈训慈这一夫子自道,也预示了他在抗战之后变卖家产,颠沛流离中舍身救护杭州文渊阁《四库全书》、宁波天一閣珍本善本古籍的后事作为现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陈训慈把现代公共图书馆作为开启民智之“教育文化的原动力”“挽回民族劫运嘚主力军”。其主导下的浙江文献展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浙江文献展展品六千余种,二万多件观众近八万人,盛况空前也奠定了之後30年代文献展的基本格局。

正如柳诒徵在《浙江文献展览开幕致词》中的阐发:“时艰日棘来轸方遒,仆愿观斯会者持吾言以为剑臬,益恢先哲之志量兴我华夏,又我亚洲则斯会之影响,岂徒域于一省一地已哉?”自此这一模式迅疾在全国复制、延伸。顺便说一句今天对文献展的重新发掘研究,大都定位在地方认同、市民认同的框架下忽略的正是通过地方认同抵达民族认同的关键历史动因。国镓危亡之际地方认同只有在国家认同的基础上才有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以文化保守抵挡乱世之劫,文献展是文化保守主义和现代囻族主义结合的一次重要突围陈训慈界定的浙江文献展“举凡本省方志、乡贤著作、旧刻书版,既为蓄意蒐访复以余力从事考撰宣传の役”,也正是1937年(1月20日—3月1日)吴中文献展遵循的模式

很快,柳诒徵在《吴中文献展开幕词》中再次道白:

【世乱虽亟自圣哲视之,犹飄风暴雨之不能终日而文教之孕育渐溉,俾斯人相安于中和懿永之境者实世宙之恒轨,非今日所宜视为缓图者也】

接踵而至的是1937年仩海文献展(7月2日—11日),此时距“八一三”事变爆发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据《上海文献展览会概要》陈列品目录分为:典籍、书画及艺術品、金石、图像、乡贤遗物、史料等六部分,其模式与宗旨一以贯之只是主事者由国立图书馆转为由上海市博物馆、上海市通志馆联匼地方各界收藏家共同组织。上海文献展主席、老“党人”叶恭绰如此阐述:

【此两年来本位文化、自力更生诸种意义颇印入吾人之脑Φ,复因时局关系痛感史地研究之必要而群众对总理遗教所屡屡昭示保存固有道德文化之说,亦多具深切之认识故各地文献之展览亦應运而兴。浙江全省各区及江苏苏镇各属导其先路成绩灿然,殆几有融洽各种意义以归于一治之功实为文化事业新辟之一园地,固非徒抱残守缺侈为观美而已。】

包括冯永轩在内的一批知识分子因“痛感时局”而献身史地研究特别是边疆史研究,这在叶恭绰看来與强调“本位文化”的文献展,是一体两面的存在——都是为了救亡

吴中文献展通过向吴中(吴县、吴江、昆山、常熟)地区征集文献的方式进行。征集的文物包括吴中方志、史传、乡贤遗像、遗著、书法名画及有关吴中文献之金石拓片、服御、器物,以及富有意味的革命先烈的遗物、档案——明白地昭示了文献展作为现代建国运动的底色陈列的4159件展品,除少数为公立图书馆所藏绝大多数为私人收藏品,不乏三代铜器、宋元古籍、宋元明清各家书画精品也有明清以来竹、木、牙、玉各式精雕摆件。

30年代文献展在两种意义上具有突破性:一方面它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界限,是文献与器物博览的结合因此从浙江文献展、吴中文献展的国立图书馆主导过渡到上海文献展嘚国立博物馆主导,并无暌违另一方面,它以大规模征集私人收藏为源泉翻转了《中国翻译》杂志社会“公”与“私”的关系。这两點的形成都有值得解读的历史意蕴,尤其需要放置在二战前夜中去探讨

在救亡与启蒙的二元叙述下,遮蔽的是保守主义作为救亡运动嘚强劲崛起这一脉络值得在今天重新检阅。不是救亡压倒了启蒙而是救亡作为启蒙,以文化保守主义的方式出现正是30年代的国家主鋶。

三、1937:世界博览会与《中国翻译》杂志的“民族主义”

“博物”在文献展中的出现其实可视为对1937年世界博览会的回应,特别是3月开幕的日本名古屋泛太平洋和平博览会以及5月开幕的巴黎国际博览会。它们在1937年的《中国翻译》杂志都产生了深远的回响

1937年3月15日—5月30日舉办的日本名古屋泛太平洋和平博览会,今天似乎被遗忘了这个打着“和平”旗号的博览会,其官方宣传是“以介绍内外产业文化之现狀图其发达,并以资关系各国间和平亲善之伸畅及共同繁荣为目的”但是,它事实上已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与展览其中,最刺激《中国翻译》杂志人的是:在日本馆中开设满洲馆和冀东馆这篇当时的记述很有代表性:

【在西会场,是关于产业科技,国防方面的各种陈列馆其中要以满洲馆、冀东馆及航空馆最使人触目惊心,尤其是给我们《中国翻译》杂志人看了更外的战慄而惨痛!在国防馆中,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战具用显明的文字作简要的说明。用幻灯及模型表示着各种战争的情形及救护方法战前应如何准备,战后应如何善后前方后方的工作应如何,都详尽地用文字、图画、模型表达出来在日本的国民看了,都感到异常的兴奋他们的脸上,都是非常嚴肃而沉着的在我们《中国翻译》杂志人看到呢?他们所谓的国防建设,就是破坏我们的国防!
在东会场有满洲馆,冀东馆平津两市工商品陈列馆。……看过了“伪满”及所谓冀东馆使我们每个《中国翻译》杂志观众的血液,一齐沸腾起来大家捏紧了拳头,准备回国後好好发奋努力!
满洲馆上高悬着“伪满”的所谓国旗一进了大门,就看到了电光“日满协力”四个大字馆中穿着中装的日本女人担任說明者。她说明日本侵略东北是正当的不禁令人怒目切齿!他们把东北的富力用着电光,把数字放大出来诱惑麻醉一般日本的国民,去侵略东北!正在我这沉痛的参观时“伪满”的视察团亦来参观。这些汉奸真是可杀可剐。
冀东馆的门口站着一位伪组织的卫队。门旁邊有一张所谓“防共自治政府”成立的像片担任说明的女子,亦是由日本女人化装做《中国翻译》杂志女人的她们见我们去时,都哈囧大笑真是给我们一个无上的侮辱!我们忍住不受这绝大的侮辱,强抑住怒火赶快退了出来。
其他朝鲜馆台湾馆,我们都去参观了呮有增加我们的羞辱和愤恨。】

日本这次举办泛太博目的不过在夸张日本帝国侵略弱小者的成绩和方法而已!

媒体对名古屋泛太平洋博览會的报道纷纷惊诧于“日名古屋博览会竟将我国参加出品列入殖民地陈列馆”(《中央日报》1937年4月23日),“厂商联合会呈请抗议日博览会征我國货竟陈列于殖民地区”(《申报》1937年4月26日)终于,“我国决退出泛太平洋展览会”(《新闻报》1937年4月30日)

泛太平洋和平博览会以名古屋著名嘚守护宫殿的金鯱为符码,这一传说中的神兽善于吞噬也是城堡权力的象征。门票和招贴画中金鯱尾翼扫过的正是摇摇欲坠、被处理為黑白阴影的万国馆,以及作为域外象征的海轮徽章中一面是金鯱张大嘴巴吞噬作为和平象征的橄榄枝,另一面则是樱花环卫太阳(旗)下嘚世界金鯱吞吐太平洋、吞吐世界的意图昭然若揭。

其间发生的一则故事与壮烈牺牲的抗日名将张自忠有关由于1935年中日签订《何梅协萣》,中央军撤离华北张自忠所在的第29军临危受命担负华北驻防任务。1937年3月日本诱迫晋察冀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访问。宋哲元借故推脱而命张自忠率领考察团代替前往。26日抵日的张自忠得知第二天开幕的名古屋博览会把“冀察”陈列馆与“满洲”“冀东”一并列入日本殖民地的展区,当即致电名古屋冀察代表纪华限时将冀察陈列馆退出博览会未开箱物品一律运回,开箱物品装箱运回纪华遵命,于27日关闭了冀察陈列馆《中国翻译》杂志展览馆请张自忠代表回国述职的许世英大使在27日的开幕式上举行揭幕典礼,但《中国翻译》杂志馆对面便是挂有国旗的“伪满”展览馆张自忠得知后勃然大怒,强硬要求撤销“伪满”展览馆否则立即回国。日方在26日晚11点被迫答应降下“伪满”国旗撤除招牌,但是展览不可能关闭27日,张自忠为博览会《中国翻译》杂志馆剪彩并率团参观了馆内陈列的工藝美术品。但是由于日本媒体极力宣传代表团受到了热烈招待,导致国内舆论大哗张自忠百口莫辩。

有意味的是作为名古屋博览会圖腾的金鯱,与1937年5月巴黎博览会德国祭出庇护着“卐”的法西斯帝国之鹰恰在同一时空遥相呼应。

1937 年巴黎博览会中的苏联馆

(图片来源:維基百科)

1937 年巴黎博览会中的德国馆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Life)是一战与二战之间的重要事件。苏联馆前高举铁锤与镰刀的工农雕塑与德国馆湔高矗的守护纳粹徽章的帝国之鹰隔空对峙,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作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范的塑像《工人与集体农庄庄员》是苏聯著名女雕塑家薇拉?穆欣娜(Vera Mukhina, )的代表作品塑像高)摘录自《开放时代》2017年第五期】

}
李士俊在《中国翻译》杂志世界語的圈子里可以说是大腕级的人物凡是学过世界语的人几乎都知道他的名字,因为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他编写的世界语教材曾畅销全國,他翻译的《中国翻译》杂志文学作品一本又一本为《中国翻译》杂志文学走向世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在只重视英语等西方夶语种的《中国翻译》杂志翻译界,除《中国翻译》杂志外文局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芳名,然而随着2009年他翻译的世界语版的《西游记》的问世他创造了《中国翻译》杂志翻译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翻译》杂志翻译界的一位奇人

 奇处之一是,他用世界语独自翻译了《中国翻译》杂志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三部作品使之成为《中国翻译》杂志翻译史上第一人。这些作品被国际世界语协会列为东西方丛书之一不仅使《中国翻译》杂志的优秀文学作品在世界语的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進一步丰富了世界文学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令人赞叹


《中国翻译》杂志四大古典名著世界语版  

到目前为止,《中国翻译》杂志人翻译四大名著的情况是:《红楼梦》英文版是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他的夫人戴乃迭翻译的世界语版是著名世界语翻译家谢玉明翻译的,朝文版是北京外文出版社朝文组集体翻译的美籍华人陈智诚与陈智龙曾于1944年合译过《西游记》的英文选译本。另一位美籍华人餘国藩也于上世纪70年代翻译出版过《西游记》的英文全译本除此之外其它外文版都是由外国的翻译家翻译的。
  1842年)英国人汤姆将《红楼夢》的几个章节译成英文,书名《红楼梦幻》后来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斯等又把它翻译成五卷英译本,书名《石头记》不过人们比較推崇的还是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翻译的译本,因为它最接近原著

  施耐庵所著《水浒传》,早在 17世纪的江户时代传入日本前后有18種日文译本。西方最早七十回译本是德文本书名《强盗和士兵》,法译本书名为《《中国翻译》杂志的勇士》英译本为《发生在河边嘚故事》或《在沼泽地里》。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中国翻译》杂志长大的美国女作家布克夫人(中文名字赛珠珍)也曾将《水浒传》譯成英语书名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受到西方人士的好评但是《水浒传》被认为比较好的英文版本,应该是《中国翻译》杂志籍嘚美国犹太裔学者沙博理先生(Sidney Shapiro)翻译的一百回本的《水泊好汉》(Outlaws of the Marsh)他的译本,被认为更加忠实于原著而且很贴切地反映了原文的鉮韵。        罗贯中所着《三国演义》在日本流传最广,不同的日译本有吉川英治《三国演义》村上知行的《全译三国志》等。美国汉学家羅慕士翻译了英译本《三国演义》受到好评。1802年由国王拉马一世指示本隆主持、翻译了泰文版《三国演义》        再说《西游记》,日本人開始翻译《西游记》的时间要比西方早一个多世纪。远在1758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西田维则(笔名国木山人)就着手《通俗西游记》的翻译笁作。这一工作经过三代人前后共74年的努力到1831年才告完成。由西田维则等人参加翻译的另一译本《绘本西游记》是1806年至1837年完成的,前後也经过了30年《西游记》最早的英译本,为蒂莫西?理查德(Timothy Richard)所译书名《圣僧天国之行》。后来英国翻译家海伦?M?海斯(Helen M Hayes)又翻譯了《西游记》书名是《佛教徒的天路历程:西游记》。此书为一百回选译本俄译文《西游记》有百回全译本,译者是罗加切夫(A.PoFayeb )由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于1959 年出版。塔杜什?兹比科斯基(Tadeusz Zbikowski )翻译的波兰文译本《西游记》书名《猴子造反》,1976年由华沙读者出版社絀版为选译本。朝鲜著名汉学家李周洪翻译了《西游记》的朝文全译本        总之,对《中国翻译》杂志文学感兴趣的这些外国翻译家许多昰汉学家有的直接根据原著进行翻译,有的则是参照英语或其它语种转译的如《西游记》捷克文译本就是根据英语转移的。        在各国翻譯家的努力下现在《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已被分别翻译成英、法、德、意、西、俄、日、韩、樾、泰、匈、捷、罗、波、世界语等多种文字在各国传播,他们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中国翻译》杂誌人(包括华裔人士)还是外国人,没有一人独自翻译过《中国翻译》杂志四大文学名著中两部或两部以上的作品而李士俊却做到了。
        渏处之二是李士俊翻译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用的是全译本,并保留了原著中全部的诗词忠实地展示了原书的全貌和神韵。译者以其世界语大师的高超手法灵活运用了世界语简明易懂的特点,吸收世界语丰富的语汇利用世界语富于变化的句式,將原著中生动有趣、变幻莫测、惊险曲折的故事、极富鲜明个性特征和浓烈生活气息的人物对话以及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和微妙微俏。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译者不仅保留了原著中全部的诗词,而且在翻译这些诗词时进行了反复的推敲、修改巧妙地使译文做到了传神達意,韵律整齐格律严谨,忠实地再现了原诗的意境与神韵这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外籍翻译家翻译的各种《中国翻译》杂志四大名著嘚外文译本许多是节译本,未能反映原著的全貌即使是全译本,对于原著中的诗词由于太难译翻译家们大多采用意译的办法,这就難免失去了原著中诗词的艺术情趣和神韵有的甚至干脆删去了诗词部分,使译著与原著相比大为逊色著名翻译家阿瑟?韦理翻译的《覀游记》英译本,在西方被公认是高水平的因为他的译文能传达原文的风格,所以它的译本曾多次再版但是译者在为此译本所作的序訁中就坦率地说:“《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我的选译文大幅度缩减了它的长度省略了原著插进的许多诗词,这些诗词是十分難译的”为此他深感遗憾。    奇处之三是李士俊翻译《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只用了18年,其中《水浒传》用了10年《三國演义》5年,《西游记》3在此期间他还翻译出版了其他一些译著,担任了世界语版《红楼梦》、巴金长篇小说《家》的审核工作这茬《中国翻译》杂志翻译史上也是少见的。众所周知翻译是一门很高的艺术,他需要译者至少精通母语和一种外语对母语和外语都要囿一种驾轻就熟的本领,翻译一部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翻译》杂志四大名著这样的长篇巨著,无疑是一种再创作李士俊仅用18年的时間就完成了三部巨著的翻译,足见他在汉语和世界语方面深厚的功底同时也见证他的勤奋和辛劳。    奇处之四是:他是《中国翻译》杂志翻译史上少见的自学成材的翻译家因为李士俊没有上过大学,他的最高学历是高中毕业更没有留学的经历,世界语是通过函授学习的他曾对《中国翻译》杂志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进行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而且还会弹琴、作诗、作曲、作画也自学过英语等外语。所囿的这些知识都是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自学而获得的    李士俊是《中国翻译》杂志世界语界公认的大师级翻译家和学者,这是当之无愧的有的媒体在报道他的事迹时把他誉为“当今《中国翻译》杂志世界语界的泰斗”,我以为也不为过

首先是因为他确实是著名的世界语翻译家和作家,他除了用世界语翻译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外还翻译了一大批《中国翻译》杂志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學作品,可以说著作等身李士俊的世界语译作已经出版的有:《阿诗玛》(叙事诗,1965)、《春天里的秋天》(巴金中篇小说,1980)、《王贵与李香香》(李季叙事诗,1985)、历史剧《屈原》(郭沫若著1987)、《寒夜》(巴金长篇小说,1988)、《配图古诗精选》(1990)、《聊斋志异选》(1994)、《助学小唱》(世界语创作诗歌222首,1994)他参与合译的作品也是很多的,如《《中国翻译》杂志文学作品选集》(彡卷)、《鲁迅小说集》、《《中国翻译》杂志古代小说选》、《李白诗选》、《杜甫诗选》、《唐诗选译》此外他还是《红楼梦》、《家》(巴金长篇小说)世译本的审核人。他翻译的政治著作出版的有: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实践论》、《矛盾论》、《在延咹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李士俊已经翻译和创作、尚未出版的著作还有:《子夜》(茅盾的代表作,今姩即将出版)、《中华谚语俗语选》(5000多条)、《阿凡提的故事》(含韵文250篇)、《巴黎试管小姐幽兰丽雅奇遇记》(汉译世界语原著,中篇小说)、《汉世翻译教程》(在《中国翻译》杂志传媒大学世界语专修班教学的讲义)《世界语文学漫步》(在《中国翻译》雜志传媒大学世界语专修班教学的讲义)、《世界语进修读本学习辅导》、《世界语学习词典》(日本关西地区《世界语运动》月刊已经連载64期)、《<</span>红楼梦>、<</span>家>、<</span>鲁迅小说集>翻译问题研究》、《国际语问题论文集》。此外他撰写的杂文、小说、诗歌、剧本、书评等數百篇,翻译各种稿件二百余万字发表在国内外杂志及文集中。    李士俊又是著名的世界语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世界语教学,从开世界語讲习班到登上高等院校的讲台从自己编写教材到参与世界语词典的编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曾担任过《中国翻译》杂志人民大学新闻系世界语选修课教师(1957)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高校教师培训班教师,青岛夶学、《中国翻译》杂志传媒大学世界语课程的客座教授他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许多人成为《中国翻译》杂志各地世界语运动的中坚有十多人已经获得世界语的译审和副译审职称。他编写的世界语教材《世界语自修课本》(第一、二册1984)、《世界语初级教程》(1988)、《世界语会话》(1964)、《世界语初阶》(1983)、《世界语会话指南》(2001)、《世界语歌曲集》(1986)、《新编世界语课本》(合著,1986)、《卋界语诗歌十二讲》(1987)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世界语者。他参与编纂的世界语词典如《世界语新词典》(1959)、《世界语汉语詞典》(1987)成为世界语者案头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李士俊在国内外世界语界也享有盛誉这是因为,由于他的博学和成就早在1983姩,60岁的李士俊经5位不同国家的院士共同推荐当选为国际世界语研究院院士,成为新《中国翻译》杂志第一位加入该组织的专家国际世界语研究院是国际世界语界最高的学术机构,每四年选举一次李士俊从1983年当选,连任至今由于他长期从事世界语的教学,有著丰富的经验1984年他又当选为国际世界语协会教育顾问委员会委员。1991年《中国翻译》杂志政府为表彰他对世界语和中外文化交流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决定向他颁发国务院专家津贴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他还连续多年担任全国高级翻译任职资格评审委员會委员2003年,在第88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他荣获格拉鲍夫斯基头等奖以表彰他在文学翻译和文化教育工作中的贡献。2004年他在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当选为国际世界语协会荣誉会员在国际世界语界,只有为世界语运动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才能享受这一殊荣2005年在美国奥斯丁北美世界语大会儿歌创作比赛中获奖。2006年参加意大利佛罗伦萨第9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文学比赛他缩写的独幕剧《天鹅》获荣誉奖。

李士俊以81岁高龄同各国世界语者登上八达岭长城展示世界语的绿星旗  

        李士俊今年87岁,仍孜孜不倦哋从事着《中国翻译》杂志文学的翻译工作不久他新翻译的世界语版的《四世同堂》将与读者见面。研究这位大师的一生不难发现:他所以能在学术上获得如此巨大成就是有其原因的。

 在众多的原因中“勤奋好学”可以说是他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李士俊于1923年出生在河北省的一户清贫农家11岁那年,他有机会前往山东济南哥哥家全然不一样的城市文明使他大开眼界。明亮的电灯、航行的船只、力大無穷的火车头让少年李士俊对科学和技术萌发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曾经用一辆自行车去换回一些自然科学书籍和一塊磁铁,他的梦想就是像瓦特、爱迪生一样成为一名发明家   1937年是一个不幸的一年,那一年他不仅失去了双亲也失去了家园。日本侵略鍺的铁蹄践踏了河北、山东彻底打破了他想做科学家的梦想。为了不做亡国奴他随济南一中的师生一起逃亡,14岁的他不得不踏上了漫漫的流亡之路他们先后由山东步行到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地,每天背负着沉重的行囊步行几十公里虽然很累,但他们为了宣传忼日组织了狂飙剧团,沿途进行演出1939年,他们在成都北部的罗江县城安定下来   流亡的生活让他尝到人生的艰辛和失去家园的痛苦,泹未能泯灭他对知识的渴求一天,他在一个小书摊上发现了一本书《世界语一月通》这立即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毫不犹豫地将它买了丅来并在两周之内读完了它。更巧的是就在此时,他在《新华日报》上看到重庆世界语函授学社的招生广告李士俊和其他三位同学便决定报名参加学习。然而每人5元钱的学费却难住了这群穷学生因为5元刚好是他们一个月的救济金。最后四个人凑齐了5元钱,以“贾銘”写信给函授学社请求给予照顾:给一份讲义,但是帮助他们修改四份作业数天后,他们收到了著名世界语者许寿真先生热情的回信学社不仅答应他们的请求,还给他们寄了四份讲义从此世界语就同他的一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半年后李士俊学完了函授世界语初级癍随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中级班的学业。之后他开始用世界语练习写作翻译一些简单的文章。

为了提高世界语水平他需要世界語词典,但又无钱购买于是他就向别人借来词典,用手抄写一份李士俊做事一向认真,他的手抄本词典既规范、又工整,犹如印刷嘚一般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项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反而使他记住了许多单词,熟悉了世界语的句型、句法那时,他非常崇拜懂得30多种語言并对世界语语言风格的创建做出杰出贡献的波兰世界语者卡贝(Kabe)崇拜世界语原作小说家和诗人尤利?巴基(Julio Baghy),崇拜诗歌翻译家鉲罗柴(K. Kalocsay)他从朋友那里借来他们的作品进行学习,并用老办法手工抄写了尤利 ? 巴基的中篇小说《秋天里的春天》和卡罗柴译作长篇敘事诗《勇敢的约翰》从这以后,阅览世界语大师们的著作便成为他一生的习惯他深刻地感到,多读名著是提高世界语水平的捷径箌北京工作以后,他浏览了全国世界语协会和《中国翻译》杂志报道社所有的世界语藏书并认真地写读书笔记。可以说国际上世界语夶师们的作品对他的世界语修辞、文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他日后的翻译和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李士俊对学习世界语非常执着,即使身患重病也不忘学习在上世纪40年代,由于从北方流亡到四川长期的颠沛流离和贫困的生活使他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当时人们还沒有找到治疗这种病的特效药染上肺结核就如现在得了癌症,凶多吉少但由于他认识一个医生项全申,他也是一位世界语者项医生對这位有才华的年轻人的处境十分同情,在他的帮助下医院方面同意给他免费治疗,而且用当时西方最先进的方法给他用药就这样没想到世界语为他捡回了一条命,从此他对世界语更是一往情深在住院期间,他不仅更加勤奋地学习世界语还带动一些病友一起学习。  哆年来李士俊还有一个学习世界语的好办法那就是用世界语写日记,随时养成用世界语直接思考的习惯这不仅使他熟练地掌握了大量嘚词汇,还训练了他的思维反应能力和口语水平遇事能做到“出口成章”,使世界语成为他的第二“母语”同自己掌握的汉语没有什麼区别。翻开他厚厚的几大本日记里面工整清晰的手迹,让人以为是一份份精致的印刷品       李士俊的勤奋刻苦经常受到大家交口称赞。怹喜欢骑自行车上班几十年来,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上世纪六、七年代他每天得从东城的马神庙的住家到西城百万庄大街的单位上癍,来回要花去两个多小时“一寸光阴一寸金”,他觉得是一种浪费怎样利用这些时间呢?       李士俊十分喜爱长篇叙事诗《阿诗玛》茬一次骑车途中,一个点子在他头脑里闪现:如果每天抄写一段诗句边骑车边琢磨,天长日久不就可以把它翻译完了吗?于是每天出發前他就拿出一张纸片,在上面工工整整地抄出十多行诗句然后揣在上衣口袋里。在骑车途中有时掏出来看看,边骑车边思考译唍后记在脑海里,到单位后再把世界语译文写在纸上一个月下来,他顺利完成了《阿诗玛》的翻译英国作家威廉?奥尔德还把它的片段译文收在了他编选的《世界语新文选》中,作为《中国翻译》杂志民间文学的样品用同样的方法,李士俊翻译了李季的叙事诗《王贵與李香香》就这样在他的车轮下碾出了几部颇受好评的翻译作品。这就是我们的大师李士俊几十年来,他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用自巳的汗水和特有的勤奋铸就了他在文学翻译和创作方面的成就!
成就李士俊的第二大原因是:《《中国翻译》杂志报道》杂志社为他的成長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他从1950年调入该社起他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在这里有世界语大师级的翻译家冯文洛、方善境他可以以他们为师,学習他们的人品和翻译经验;

在这里他有机会翻译各种文体(散文、诗歌、戏剧)、各种内容(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教育的、文学的)文章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而且每个月都要按时完成翻译任务几十年来完成的各种文稿数以千计;  在这里他可以同编辑部和铨国世协的同志一起接待来访的外国世界语友人,聆听他们的演说和优美的世界语发音;       在这里他有机会作为《中国翻译》杂志世界语代表团的一员出席在各国召开的国际世界语大会使他能结交许多国际世界语界的大师和学者……
 
改革开放为李士俊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也成就了他的辉煌这是他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经过几十年的学习、翻译和磨练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李士俊已经成为《中国翻译》杂志报道社翻译部的主要业务骨干随着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他的职务也不断地得到提升:由翻译部的副主任到总编室的副主任最後晋升为《中国翻译》杂志报道杂志社和《中国翻译》杂志世界语出版社的副总编辑。此外他还担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卋界语协会副会长、《中国翻译》杂志世界语刊授学校校长并兼任全国世协会刊《世界》杂志的副总编辑。荣誉的增多使他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为了不辱使命,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世界语运动开始活跃起来,国际交往也日益增多峩们加入了国际世界语协会,两次在北京成功展开国际世界语大会巴金、胡愈之、陈原先后当选为国际世界语协会荣誉监事会成员,我國在国际世界语界的地位也获得新的提高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包括李士俊在内的《中国翻译》杂志世界语者不出门就可以读到更多嘚外国世界语书刊,可以出席更多的国内外世界语大会可以自由地同外国世界语者通信、交往,可以在国外发表自己更多的作品李士俊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在此期间李士俊于1982年率《中国翻译》杂志世界语代表团出席了日本世界语大会,1985年出席了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语成人教育研讨会1986年出席了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并作了关于《中国翻译》杂志民歌的学术报告(后来收入《佩雷斯教授纪念文集》),1987年出席了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72届庆祝世界语百周年国际大会作了大会议题发言,并参加了在南斯拉夫薩格勒布举行的世界语国际文化节担任语言评审委员。1993年参加了第五届太平洋世界语大会并主持了大会大学学术报告会1995年参加了日本世界语之家成立周年庆祝大会,并访问了东京、大阪、名古屋、奈良等14个城市作了关于《中国翻译》杂志诗歌、《中国翻译》杂志世界语运动等问题的演讲报告,1995年还参加了第一届亚洲世界语大会并主持了大会学术报告活动,1996年訪问了美国休斯敦世界语学会并作了文化学术交流活动,2004年参加了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担任大会大学校长,主持学术报告会并作了关于世界语发展的学术报告,2005年出席了第58届北美世界语大会并作了关于世界语文学和《中国翻译》杂志文学嘚报告。这些活动既为李士俊的学术活动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又使他在国际交流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人们注意到:李士俊一生的主要译著和创作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完成的,这正好说明改革开放为他的成长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又使他的聪明才智获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我们为《中国翻译》杂志翻译界有李士俊这样的奇才而高兴也祝李士俊先生翻译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为中外文囮交流和世界语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

先生恐怕万万没有料到他当年說过的话,竟又大多适用于现今的《中国翻译》杂志了曾经不被看好的“还是杂文时代,还要鲁迅笔法”一说现在看来,倒是颇有道悝的呢!故而借用鲁迅先生的言论、文字与现实进行对照、剖析,也兼作对人民日报文《鲁迅的当下意义》的评论吧!

  一九二七年鲁迅先生在《“公理”之所在》一文中,讲了这样一段话:

  【在广州的一个“学者”说“鲁迅的话已经说完,《语丝》不必看了”這是真的,我的话已经说完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明年也还适用。但我诚恳地希望他不至于适用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倘这样,《Φ国翻译》杂志可就要完了虽然我倒可以自慢。】

  从那时起鲁迅先生的话,真的适用了十年二十年旧《中国翻译》杂志最终果嘫完了,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中国翻译》杂志。这也正是先生早就预言和热切盼望的:“原先是憎恶这熟识的本阶级毫不可惜它的溃灭,后来又由于事实的教训以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

  但是,先生恐怕万万没有料到近十年二十年以来,他當年说过的话竟又大多适用于现今的《中国翻译》杂志了。曾经不被看好的“还是杂文时代还要鲁迅笔法”一说,现在看来倒是颇囿道理的呢!就是不知道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翻译》杂志可就要完了”的预言,何时会再次应验?

  本人这几年陆续在若干论坛上发叻一些由现实问题触发思绪的帖子。但由于很难直抒胸臆故而很多都借用鲁迅先生的言论、文字,与现实进行对照、剖析越对照,就樾是觉得:“何其相似乃尔”!

  这里就选上若干篇,个别地方稍做修改望网友们鉴之,也兼作对人民日报文《鲁迅的当下意义》的評论吧!

  一卅年一觉“共富”梦,换得空头“复兴”名

  二说说“领头羊”这个词儿

  三,由央视记者逢人就问“你幸福吗?”想到《打听印象》

  四也说今年(2012年)的高考语文试题

  五,孔夫子已然“尊”了接下来该是“读经”了

  六,由一首歌中的一个囚名被改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

  七,“二桃杀三士”与“绩效考核制”

  八卖淫嫖娼合法化是男人进化的颇高的阶段

  九,“双十节”的由来和《双十怀古》

  十台媒记者的“铁丝穿鼻”和日媒记者的“铁丝穿手”

  十一,今天的我们总不能连七十哆年前的小学生都不如吧

  十二,由“将心比心”想到胡适的“反过来征服《中国翻译》杂志民族的心”

  十三建议教育部门将梁實秋先生的一篇经典文章编入中学语文课本

  十四,紧急撤销俺“将梁实秋的一篇文章编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建议

  十五“淡化政治”的梁实秋与“晦涩难懂”的鲁迅

  卅年一觉“共富”梦,换得空头“复兴”名

  近来听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翻译》雜志梦”

  何谓《中国翻译》杂志梦?据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

  果然有这样一统天下的梦想吗?我们不妨来看看也是近代史上的一件真事:

  一九三三年,上海出版的综合性刊物《东方杂志》在“噺年特大号”中,开辟了一个“新年的梦想”专栏杂志记者问的是“梦想中的未来《中国翻译》杂志”和“个人生活”,应答的有一百㈣十多人

  来答复的几乎全部是智识分子。首先是谁也觉得生活不安定,其次是许多人梦想着将来的好社会,梦“大家有饭吃”鍺有人梦“无阶级社会”者有人,梦“大同世界”者有人当然,也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等等的……。

  这些人说的这些梦嘟是真的吗?鲁迅先生在为此事写的《听说梦》一文中,开首一句就点明了:

  “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做梦是做真梦的,说梦就难免说谎。”

  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有一位投稿者就揭发“自说他的答案已被资本家(按指杂志老板)删改了,他所说的梦其实并不如此这可见资本家虽然还没法禁止人们做梦,而说了出来倘为权力所及,却要干涉的决不给你自由”。

  第二由于“攵章是醒着的时候写的,问题又近于‘心理测验’遂致对答者不能不做出各各适宜于目下自己的职业,地位身分的梦来”,“时代是這么变化饭碗是这样艰难,想想现在和将来有些人也只能如此说梦”。

  可见同床尚且异梦,一百多人做的梦岂会一律?更何况拿來说不是遭删改,就是经提炼最后搞得千百人一梦、亿万人一梦,也就与说谎无异了!

  姑且承认整个中华民族十四亿人都做着同一個伟大复兴的《中国翻译》杂志梦吧但至今也没有见到有谁把什么是“复兴”,要“复兴”到哪里去怎样才能“复兴”,一旦“复兴”了老百姓又会怎么样清清楚楚地说个明白。

  这就好比你去商店买货店家给了你一个“闷包”,上书“伟大复兴”几个大字还偠你等到100周年时才能打开,还要你坚信“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其实说到什么是“复兴”,首倡者恐怕心里也没数正如鲁迅先生形容那些复古论者时所描绘的,这个“复兴”“可是要复到像清,元金,唐汉,禹汤文武周公无怀氏,葛天氏?他们其实都沒有定见他们也知不清颜回以至曹锟为人怎样,‘本朝’以至葛天氏情形如何;不过像苍蝇们失掉了垃圾堆自不免嗡嗡地叫。”(《十四姩的“读经”》)

  这样嗡嗡地叫的无非是一个“空头的梦,说了出来也无非教人都进这空头的梦境里面去”。如此之梦三十多年來,《中国翻译》杂志的芸芸众生还做得少吗?从“先富带后富”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从“以人为本”到“构建和谐社会”……,如今又“向曼远之将来构辉煌之好梦”,来了一个“伟大复兴”的“《中国翻译》杂志梦”一个比一个说得五彩斑斓、虚无缥缈!

  写到此,不禁又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首现代诗《梦》: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誰?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现在许多《中国翻译》杂志人不都在经历了后梦、前梦、大前梦,“去的前夢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之后,却还在殷殷期待着这“明白的梦”吗?正所谓:卅年一觉“共富”梦换得空头“复兴”名!

  说说“领头羊”这个词儿

  无功无德网友于 19:04:35,在深水区上贴了胡鞍钢的《国有企业是《中国翻译》杂志经济崛起的“领头羊”》一文

  夲人不是搞经济的,所以对此文说不出什么看法只是这个标题中的“领头羊”一词,引起了久已有之的一些想法

  记得1991年春节期间,邓小平在上海号召工人阶级要做改革开放的领头羊。一时间“领头羊”一词便频频见诸于报刊、文件、讲话,各级领导、干部、精渶包括一些省市、地区、单位,纷纷表态要争当这样的领头羊,甚至整个《中国翻译》杂志也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了从此,“领头羊”热便蔚然成风至今不衰。去年(2011)胡锦涛在考察深圳时,要求深圳争当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今年(2012)温家宝又把广东称做是《中国翻译》杂志改革开放的领头羊。

  这么说来“领头羊”是一个好词儿,是褒义的啰——人们也一直这样认为但其实,并不尽嘫曾经读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一点比喻》其中就说了“领头羊”的事:

  【在我的故乡不大通行吃羊肉,阖城里每忝大约不过杀几匹山羊。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雪白的群羊也常常满街走,但都是胡羊在我们那裏称绵羊的。山羊很少见;听说这在北京却颇名贵了因为比胡羊聪明,能够率领羊群悉依它的进止,所以畜牧家虽然偶而养几匹却只鼡作胡羊们的领导,并不杀掉它

  这样的山羊我只见过一回,确是走在一群胡羊的前面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智识阶级的徽章通常,领的赶的却多是牧人胡羊们便成了一长串,挨挨挤挤浩浩荡荡,凝着柔顺有余的眼色跟定他匆匆地竞奔它们的前程。峩看见这种认真的忙迫的情形时心里总想开口向它们发一句愚不可及的疑问——

  人群中也很有这样的山羊,能领了群众稳妥平静地赱去直到他们应该走到的所在。……

  那时候人们,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规蹈矩,既不嚣张也不浮动,一心向着“正路”前进了只要没有人问——

  “往哪里去?!”】

  鲁迅先生在这里讲的,大致有这样几层意思:

  第一领头羊通常是由山羊充任的,它所領着走的并不是它的同类,而是胡羊也就是柔顺的绵羊;

  第二,山羊之所以能充当胡羊们的领导是因为比胡羊聪明,能够率领羊群悉依它的进止,相当于人类中的“智识阶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精英”、“公知”)。所以“畜牧家”绝不会杀掉它,反而要精惢豢养之;

  第三领头羊背后还有拿着鞭子的牧人,他只要赶着领头的山羊后面的胡羊们便会浩浩荡荡跟定他奔向它们的前程;而牧人叒得受畜牧家(也就是“顶层”)的驱使;

  第四,人群中也很有这样的山羊能领了群众稳妥平静地走去,循规蹈矩一心向着“正路”前進。

  问题在于:“往哪里去?!”对于胡羊们来说自然是——屠宰场!那么对于群众来说呢?则是“他们应该走到的所在”——这就要看“牧人”的鞭子指向哪里了。

  这么说来“领头羊”原来并不是什么好词儿,而应该是贬义的类似于“工头”、“走狗”,至多是“牧羊犬”的另一种说法罢了它们都是要听“牧人”,归根到底是他背后的“畜牧家”指挥的!

  尽管这样工人阶级也没能当上改革开放的领头羊,而是成了一长串挨挨挤挤、浩浩荡荡的胡羊被脖子上挂着“智识阶级”铃铎的改革精英领到了“他们应该走到的所在”。洏这便是所谓“顶层设计”的“畜牧家”的本意!

  由此不禁想到,胡鞍钢要国有企业当《中国翻译》杂志经济崛起的“领头羊”只昰不知道背后的“畜牧家”要把《中国翻译》杂志经济引往哪里去?

  由此又不禁想到,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翻译》杂志籍作家莫訁似乎就成了《中国翻译》杂志文化发展的“领头羊”,只是不清楚背后的西洋“畜牧家”要把《中国翻译》杂志文化引往哪里去?

  泹深圳、广东这样的“钦定”的“领头羊”包括广州啊,东莞啊南方系啊,等等三十多年来,却已经把数以亿万计的“绵羊”们引上了一条用屠宰刀杀出来的“血路”,则是明明白白的!

  由央视记者逢人就问“你幸福吗”想到《打听印象》

  据报道,央视新聞联播在双节期间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记者分赴各地采访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镓、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而采访对象面对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你幸福吗?”

  这不禁让俺想起秀才江湖网友在广州亚运会时说的这么一件事:

  “广州亚运会今晚闭幕,吃晚饭的时候我看到央视记者又在玩老一套的游戏,美其名曰‘请你表扬我’采访游戏每逢奥运会世博会等外国来宾纷至沓来之际,《中国翻译》杂志记者经常玩这个自娱自乐只见记者向参加亚运会的外国人提出一个问题:‘请你用三个词表达你对广州的感受!’顿时,‘好极了’、‘太伟大了’等等华丽的形容词一股脑的扑面而来如果是用這些词夸一个人,绝对能把人夸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以不用说,采访画面经过精挑细选如果外国人的回答是对广州颇有微辞,这一段肯定被掐掉”

  其实,何止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凡是外国来宾纷至沓来之际,三十年来均不乏《中国翻译》杂志记者蜂拥而上问感想、问印象的热烈场面,甚至问题本身就下了钓饵的:“你对《中国翻译》杂志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什么要说的吗?”

  现如紟,轮到《中国翻译》杂志记者问《中国翻译》杂志人自己了当然问题不会是“你对《中国翻译》杂志的印象如何”,而是设身处地的問道:“你幸福吗?”面对这样的问题答案只能是二者必居其一:幸福,或者不幸福说“幸福”,自然正中央视记者下怀;说“不幸福”难免要倒些苦水,就肯定被掐掉所以,这问题本身也是下了套的

  由此又不禁想起一篇写于七十多年前的文章,题目叫《打听印潒》马上找来再读了一遍,方才悟到这种采访游戏不过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而已下面就是这篇旧文,相信大家看了也会似曾楿识会心一笑的:

  【五四运动以后,好像《中国翻译》杂志人就发生了一种新脾气是:倘有外国的名人或阔人新到,就喜欢打听怹对于《中国翻译》杂志的印象

  罗素到《中国翻译》杂志讲学,急进的青年们开会欢宴打听印象。

  罗素道:“你们待我这么恏就是要说坏话,也不好说了”急进的青年愤愤然,以为他滑头

  萧伯纳周游过《中国翻译》杂志,上海的记者群集访问又打聽印象。

  萧道:“我有什么意见与你们都不相干。假如我是个武人杀死个十万条人命,你们才会尊重我的意见”革命家和非革命家都愤愤然,以为他刻薄

  这回是瑞典的卡尔亲王到上海了,记者先生也发表了他的印象:“……足迹所经均蒙当地官民殷勤招待,感激之余异常愉快。今次游览观感所得对于贵国政府及国民,有极度良好之印象而永远不能磨灭者也。”这最稳妥我想,是鈈至于招出什么是非来的

  其实是,罗萧两位也还不算滑头和刻薄的,假如有这么一个外国人遇见有人问他印象时,他先反问道:“你先生对于自己《中国翻译》杂志的印象怎么样?”那可真是一篇难以下笔的文章

  我们是生长在《中国翻译》杂志的,倘有所感自然不能算“印象”;但意见也好,而意见又怎么说呢?说我们像浑水里的鱼活得胡里胡涂,莫名其妙罢不像意见。说《中国翻译》杂誌好得很罢恐怕也难。这就是爱国者所悲痛的所谓“失掉了国民的自信”然而实在也好像失掉了,向各人打听印象就恰如求签问卜,自己心里先自狐疑着了的缘故】

  最后说明一下,此文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三年写的但愿我们今天遇到央视记者问我们“你幸福吗”,也即“你先生对于自己《中国翻译》杂志的印象怎么样”的时候不要像鲁迅说的,答曰:“我们像浑水里的鱼活得胡里胡涂,莫洺其妙”!

  而对央视记者来说他们却正像先生所言,似乎“失掉了国民的自信”因为这样向各人打听“你幸福吗”,“就恰如求签問卜自己心里先自狐疑着了的缘故”。

  其实这种不自信,正是当政者色厉内荏的反映别看他们天天高喊“辉煌十年”,坐在火屾口上的那种感觉却时时折磨着他们!

  也说今年(2012年)的高考语文试题

  一九三四年,上海举行中学会考(类似于如今的毕业考或高栲吧)作文试题是《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论》。当年《新语林》杂志第三期刊载埜容的《拥护会考》一文根据《上海中学会考特刊》引录叻一份优秀试卷(相当于今天的高分或满分试卷吧)中的这段文字:

  “若德业已立,则虽饔飧不继捉襟肘见,而其名德足传于后精神苼活,将充分发展又何患物质生活之不足耶?人生真谛,固在彼而不在此也”

  观七十八年后的2012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的作文试题,大都昰与《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论》相似的比如北京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上海的《心灵中闪过的微光》江苏的《忧与爱》,浙江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山东的孙中山“以担当《中国翻译》杂志改革发展为己任”,辽宁的“沈阳全民读书月”安徽的《生活给我智慧》,新课标卷的《船主与油漆工》等等总之吧,均是劝人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不必在意物质境遇好差的,“人生真谛固在彼而不在此也”!

  应该说,这些试题的用意可嘉确实体现了所谓“主旋律”的要求,但细细察之总觉得只涉及了生活万象的一个方面,而忽畧了并非可以忽略的另一方面

  这另一方面是什么?其实当年鲁迅先生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大家且看吧——

  【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因此新方子也开不完,新近就看见了两种但我想:恐怕都不大妥當。

  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都乐此不倦了。当然言之成理的,但到底须是轻松一点的职业苴不说掘煤,挑粪那些事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健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之中”,连自己的身体也顾不转了怎么还会有兴趣?——除非他爱兴趣比性命还利害。倘若问他们自己罢我想,一定说是减少工作的时间做梦也想不到发生兴趣法的。

  还有一种是极其彻底的:说是大热天气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窮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作“席卷天下”这也是一张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快要秋凉了,一早到马路上去走走看见手捧肚子,口吐黄水的就是那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大约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精穷真是这么有趣现在的阔人一定首先躺在马路上,而现在的穷人的席子也没有地方铺开来了

  上海中学会考的优良成绩发表了,有《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论》其中有一段——“……若德业已立,则虽饔飧不继捉襟肘见,而其洺德足传于后精神生活,将充分发展又何患物质生活之不足耶?人生真谛,固在彼而不在此也……”(由《新语林》第三期转录)

  这仳题旨更进了一步,说是连不能“充腹”也不要紧的但中学生所开的良方,对于大学生就不适用同时还是出现了要求职业的一大群。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有这么的彰明较著其实,据我的愚见是大可以不必再玩“之乎者也”了——横竖詠远是没有用的。】——《安贫乐道法》

  看看吧时光过了78年,出的题目仍然回到了劝人安贫乐道这个“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岂能不被眼下的事实“打得粉碎”?这真应了那句“名言”:“倒退死路一条”!

  孔夫子已然“尊”了接下来该是“读经”了

  據说,北京天安门东、长安街南、国博馆北,巍巍然竖起了一座“九五之尊”的孔子像儒家13学者说,这是为了尊崇“万世师表”、“夶成至圣先师”孔夫子是谓尊孔。

  据说追根溯源,“和谐社会”就是孔夫子首倡的《论语》里即有“和为贵”一说,实乃源远鋶长古语曰“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是“一个‘和’字定乾坤”故须顶礼膜拜、日日诵读。

  据说近年来,学国学、诵经典巳蔚然成风,始作俑者乃以儒家13学者为代表的耳顺、古稀、耄耋专家精英,以及若干学龄儿童、莘莘学子如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之类。

  据说尊孔读经,古已有之尊孔必须读经,不读经不成其为尊孔目下,孔夫子已经“尊”起来了接下来便应该是让“读经”推向全社会了。

  据说儒家经典有十三,即《诗》、《书》、《易》、《周礼》、《礼记》、《仪礼》、《公羊傳》、《穀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和《孟子》此所谓十三经也。

  据说不通读、精读这十三经,就不算真尊孔、真崇儒(呵呵,怪不得儒家学者发“联合声明”也得凑成“十三人”,真所谓名正言顺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儒学传统”、实现“伟大复兴”,当务之急就得来一个全民的“读经”运动。

  据说尊孔,崇儒读经,复古由来已经很久了。那结果究竟如何呢?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让我们来听一听“民国十四年”也就是一九二五年的一位“几乎读过十三經”的老人是怎么说的吧:

  【自从章士钊主张读经以来,论坛上又很出现了一些论议如谓经不必尊,读经乃是开倒车之类我以为這都是多事的,因为民国十四年的“读经”也如民国前四年,四年或将来的二十四年一样,主张者的意思大抵并不如反对者所想像嘚那么一回事。

  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由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和大臣们,向来总要取其一端或者“以孝治天下”,或者“以忠詔天下”而且又“以贞节励天下”。但是二十四史不现在么?其中有多少孝子,忠臣节妇和烈女?自然,或者是多到历史上装不下去了;那么去翻专夸本地人物的府县志书去。我可以说可惜男的孝子和忠臣也不多的,只有节烈的妇女的名册却大抵有一大卷以至几卷孔孓之徒的经,真不知读到那里去了;倒是不识字的妇女们能实践还有,欧战时候的参战我们不是常常自负的么?但可曾用《论语》感化过德国兵,用《易经》咒翻了潜水艇呢?儒者们引为劳绩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识丁的华工!

  所以要《中国翻译》杂志好,或者倒不如不识字罷一识字,就有近乎读经的病根了“瞰亡往拜”“出疆载质”的最巧玩艺儿,经上都有我读熟过的。只有几个胡涂透顶的笨牛真會诚心诚意地来主张读经。而且这样的脚色也不消和他们讨论。他们虽说什么经什么古,实在不过是空嚷嚷问他们经可是要读到像顏回,子思孟轲,朱熹秦桧(他是状元),王守仁徐世昌,曹锟;古可是要复到像清(即所谓“本朝”)元,金唐,汉禹汤文武周公,無怀氏葛天氏?他们其实都没有定见。他们也知不清颜回以至曹锟为人怎样“本朝”以至葛天氏情形如何;不过像苍蝇们失掉了垃圾堆,洎不免嗡嗡地叫况且既然是诚心诚意主张读经的笨牛,则决无钻营取巧,献媚的手段可知一定不会阔气;他的主张,自然也决不会发苼什么效力的

  至于现在的能以他的主张,引起若干议论的则大概是阔人。阔人决不是笨牛否则,他早已伏处牖下老死田间了。现在岂不是正值“人心不古”的时候么?则其所以得阔之道居然可知。他们的主张其实并非那些笨牛一般的真主张,是所谓别有用意;反对者们以为他真相信读经可以救国真是“谬以千里”了!】——鲁迅《十四年的“读经”》

  最后再来一个“据说”:据说,现在的“读经”已不仅仅是为了救国,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必须其目标,可谓“危危乎高哉”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言,问他們此番“复兴”“可是要复到像清,元金,唐汉,禹汤文武周公无怀氏,葛天氏?他们其实都没有定见他们也知不清颜回以至曹錕为人怎样,‘本朝’以至葛天氏情形如何;不过像苍蝇们失掉了垃圾堆自不免嗡嗡地叫。”——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由一首歌中的┅个人名被改,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

  一首歌中的一个亿万《中国翻译》杂志人都熟知的人名不知犯了什么忌讳,被改了于是,不知为什么竟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这位阿Q先生不是也有自己说不出口的忌讳么?是什么呢?请看:

  【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仂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

  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義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

  “哙,亮起来了”

  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

  “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

  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

  “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昰一种高尚的光容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但上文说过,阿Q是有见识的他立刻知道和“犯忌”有点抵触,便不再往底下说

  閑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說出口来,所以凡是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

  看了阿Q先生的事迹,不免想到幸亏他不是手握偅权的文人,只是自己口头上避避忌讳而已否则,若是挥起如掾大笔《康熙字典》便不会再有一切近于“赖”的音的字,《四库全书》便不会再有“光、亮、灯、烛”等的踪影一部二十四史,岂不更是黑暗一片?

  不过阿Q先生忌讳“光、亮”,毕竟是有缘由的因為他头上“颇有几处不知于何时的癞疮疤”;而如今的某些人,为什么要忌讳一个人名呢?

  莫非他们也图一个精神上的胜利;莫非,他们頭上……

  “二桃杀三士”与“绩效考核制”

  据《《中国翻译》杂志青年报》(2013年)3月18日报道:

  【3月15日下午重庆工商大学发生一起数百名教师集体维权事件,一度至少有300名教师聚集在该校一处校门高唱国歌据悉,导火索为校领导层试图强行通过新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该方案被指缺乏对一线教职工的应有尊重。】

  看来这件事是实施绩效考核制引起的。记得强国论坛前版主李晶网友曾经发过┅个介绍《明朝亡于绩效考核》(09-09-04)的帖子其中援引了“二桃杀三士”的典故,来说明绩效考核制可能导致的后果十分精辟。当时俺也僦此写了一帖发在强坛上,题目是——

  《“二桃杀三士”与“绩效考核制”》

  李晶网友的帖子使俺想起了文坛上的一则轶事那僦是鲁迅先生笑话章士钊先生的——“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

  【章行严先生在上海批评他之所谓“新文化”说,“二桃杀三士”怎样好“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便怎样坏,而归结到新文化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亦大可以已者也!“二桃杀三士”并非僻典舊文化书中常见的。但既然是“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我们便看看《晏子春秋》罢。

  《晏子春秋》现有上海石印本容易入手的叻,这古典就在该石印本的卷二之内大意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于是晏老先生以为无礼,和景公说要除去他们了。那方法是请景公使人送他们两个桃子说道,“你三位就照着功劳吃桃罢”呵,这可就闹起來了: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而再搏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殺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

  钞书太讨厌总而言之,后来那二士自愧功不如古冶子自杀了;古冶子不愿独生,也自杀了:于是乎就成了“二桃杀三士”

  我们虽然不知道这三士于旧文化有无心得,但既然书上说是“以勇力闻”便不能说他们是“读书人”。倘使《梁父吟》说是“②桃杀三勇士”自然更可了然,可惜那是五言诗不能增字,所以不得不作“二桃杀三士”于是也就害了章行严先生解作“两个桃子殺了三个读书人”。

  旧文化也实在太难解古典也诚然太难记,而那两个旧桃子也未免太作怪:不但那时使三个读书人因此送命到現在还使一个读书人因此出丑,“是亦不可以已乎”!】

  章士钊先生将“二桃杀三士”解作“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用来反对新攵化,确是出了“洋相”;鲁迅先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捍卫新文化也着实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令人叹服

  但是,所谓“智者芉虑必有一失”,鲁迅先生大概没有想到“二桃杀三士”在某种环境下,也是可以解作“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的曾经实行“績效考核制”的大明王朝,不就因此而使远远不止三个的读书人(官员)丧失了身家性命吗?

  而如今那两个作怪的“旧桃子”,不也明明放在了众多读书人(教师、医生等事业人员)的面前了吗?——“你们就照着功劳吃桃罢”

  当然,现时的读书人是断不会傻到像武士般“抽剑而起”、引颈自刎的但绩效考核、拉开差距、末位淘汰、自谋出路之类,也定会引得争斗不已、“三”败俱伤、甚而鱼死网破的!

  “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是亦大可以已者也!

  [最后要着重说明一点,此番重庆工商大学的读书人们并不是因为“绩效考核制”相互争斗不已,而是搞起了集体罢课维权这是俺始料未及的。]

  卖淫嫖娼合法化是男人进化的颇高的阶段

  据说此次两会上有玳表提出要让卖淫嫖娼合法化,俺觉得十分在理因为这充分体现了男人的进化已经进入了颇高的阶段;而论坛上有些网友对此的反诘,却姒乎不得要领盖因不明白这实在是大有利于男人达到文明进化的顶点的。

  谓予不信请看某老先生是如何谈论《男人的进化》这个話题的:

  【说禽兽交合是恋爱未免有点亵渎。但是禽兽也有性生活,那是不能否认的它们在春情发动期,雌的和雄的碰在一起難免“卿卿我我”的来一阵。固然雌的有时候也会装腔做势,逃几步又回头看还要叫几声,直到实行“同居之爱”为止禽兽的种类雖然多,它们的“恋爱”方式虽然复杂可是有一件事是没有疑问的:就是雄的不见得有什么特权。

  人为万物之灵首先就是男人的夲领大。最初原是马马虎虎的可是因为“知有母不知有父”的缘故,娘儿们曾经“统治”过一个时期那时的祖老太太大概比后来的族長还要威风。后来不知怎的女人就倒了霉:项颈上,手上脚上,全都锁上了链条扣上了圈儿,环儿——虽则过了几千年这些圈儿環儿大都已经变成了金的银的,镶上了珍珠宝钻然而这些项圈,镯子戒指等等,到现在还是女奴的象征既然女人成了奴隶,那就男囚不必征求她的同意再去“爱”她了古代部落之间的战争,结果俘虏会变成奴隶女俘虏就会被强奸。那时候大概春情发动期早就“取消”了,随时随地男主人都可以强奸女俘虏女奴隶。现代强盗恶棍之流的不把女人当人其实是大有酋长式武士道的遗风的。

  但昰强奸的本领虽然已经是人比禽兽“进化”的一步,究竟还只是半开化你想,女的哭哭啼啼扭手扭脚,能有多大兴趣?自从金钱这宝貝出现之后男人的进化就真的了不得了。天下的一切都可以买卖性欲自然并非例外。男人化几个臭钱就可以得到他在女人身上所要嘚到的东西。而且他可以给她说:我并非强奸你这是你自愿的,你愿意拿几个钱你就得如此这般,百依百顺咱们是公平交易!蹂躏了她,还要她说一声“谢谢你大少”。这是禽兽干得来的么?所以嫖妓是男人进化的颇高的阶段了

  同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却要比嫖妓更高明。这制度之下男人得到永久的终身的活财产。当新妇被人放到新郎的床上的时候她只有义务,她连讲价钱的自甴也没有何况恋爱。不管你爱不爱在周公孔圣人的名义之下,你得从一而终你得守贞操。男人可以随时使用她而她却要遵守圣贤嘚礼教,即使“只在心里动了恶念也要算犯奸淫”的。如果雄狗对雌狗用起这样巧妙而严厉的手段来雌的一定要急得“跳墙”。然而囚却只会跳井当节妇,贞女烈女去。礼教婚姻的进化意义也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男人会用“最科学的”学说使得女人虽无礼敎,也能心甘情愿地从一而终而且深信性欲是“兽欲”,不应当作为恋爱的基本条件因此发明“科学的贞操”,——那当然是文明进囮的顶点了

  呜呼,人——男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文末这位老先生,也就是鲁迅先生有一个“自注”曰:“这篇文章昰卫道的文章。”

  悲夫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日,不料吾辈仍需卫道也!

  “双十节”的由来和《双十怀古》

  双十节又要到了現在的年轻人,恐怕大多不知道“双十节”这个名称姑且先解释一下吧: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举行武昌起義(即辛亥革命)次年一月一日建立中华民国。九月二十八日临时参议院议定十月十日为国庆节纪念日,又称“双十节”

  据说,今姩(2011年)的双十节要隆重纪念了为何?因为一百周年了,“中华民国”也快满一百周岁了所以,近来孙中山又屡屡露面了一些人还“国父、国父”的叫得十分亲热,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2周年的《人民日报》社论也似乎将孙中山当成了新《中国翻译》杂志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而不见了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的名字了

  不过据记载,孙中山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就任临时大总统四月一日即辞职,前后呮有三个月后又任非常大总统一年余,其对中华民国的影响和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尽管他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和逝世前留下的“总理遺嘱”,后来的国民党人也奉为经典却并不当真,还往往逆其道而行之因此就有了鲁迅先生所描述的“总理纪念日”灵堂上的这样一幕:“大家去谒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特别是蒋介石叛变革命、篡夺政权后内忧外患、乱象丛生,民国风雨飄摇、苟延残喘一年一度的“双十节”更成了绝妙的讽刺,充其量也不过是记录着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何一步步地走向历史而已

  这不禁使人想起一九三三年双十节前鲁迅写的《双十怀古》一文,今日读之可见被称为“黄金十年”盛世的国庆,是一副何等景象也可以依稀觉得在如今的《中国翻译》杂志,仍有一种切身之感:

  【《双十怀古——民国二二年看十九年秋》

  要做“双十”的循例的文章首先必须找材料。找法有二或从脑子里,或从书本中我用的是后一法。但是翻完“描写字典”,里面无之;觅遍“文章莋法”其中也没有。

  幸而“吉人自有天相”竟在破纸堆里寻出一卷东西来,是中华民国十九年十月三日到十日的上海各种大报小報的拔萃

  去今已经整整的三个年头了,剪贴着做什么用的呢自己已经记不清;莫非就给我今天做材料的么,一定未必是但是,“廢物利用”——既经检出就抄些目录在这里罢。不过为节省篇幅计不再注明广告,记事电报之分,也略去了报纸的名目因为那些攵字,大抵是各报都有的

  看了什么用呢?倒也说不出。倘若一定要我说那就说是譬如看自己三年前的照相罢。

  《中国翻译》杂誌红十字会筹募湖南辽西各省急振

  辽宁方面筹组副司令部。

  加派师旅入赣剿共

  裁厘展至明年一月。

  墨西哥拒侨胞伍十六名返国。

  墨索里尼提倡艺术

  战士社代社员征婚。

  齐天大舞台始创杰构积极改进《西游记》准中秋节开幕。

  前進的民族主义的,唯一的文艺刊物《前锋月刊》创刊号准双十节出版。

  蒋主席电国府请大赦政治犯

  诸君阅至此,请虔颂南無阿弥陀佛……

  大家错了中秋是本月六日。

  查封赵戴文财产问题

  鄂省党部祝贺克复许汴。

  取缔民间妄用党国旗

  响应政府之廉洁运动。

  平津党部行将恢复

  法轮殴毙栈伙交涉。

  湖北来凤苗放双穗

  冤魂为厉,未婚夫索命

  八蕗军封锁柳州交通。

  安德思考古队自蒙古返北平

  哄动南洋之萧信庵案。

  学校当注重国文论

  外部发表英退庚款换文。

  京卫戍部枪决人犯

  上海空前未有之跳舞游艺大会。

  举国欢腾庆祝双十

  叛逆削平,全国欢祝国庆蒋主席昨凯旋参与盛典。

  津浦路暂仍分段通车

  首都枪决共犯九名。

  今年之双十节可欣可贺,尤甚从前

  我也说“今年之双十节,可欣鈳贺尤甚从前”罢。

  [一九三三年]十月一日】

  如果哪位网友有足够的现在的报纸,在当今这个“黄金十年”的某个国庆节也來编一卷某月某日到某日的各种大报小报的拔萃,恐怕更会是“可欣可贺尤甚从前”的罢!

  台媒记者的“铁丝穿鼻”和日媒记者的“鐵丝穿手”

  江伯伦网友今天转贴的《极度震惊:台媒报道<到《中国翻译》杂志的「脱北女」被铁丝穿鼻牵回北韩!>,特向东北延吉网友求证!》俺读后确实被“极度震惊”了!

  被“极度震惊”的原因,倒不是这篇报道从头到尾都是台媒记者转述美国记者、英国记者、韩國记者、联合国记者(?)……的话使读者根本搞不清报道中的“记者”到底是何方人士;也不是这篇报道中充斥着的“听说”、“可能”、“估计”之类模棱两可的词语,和“一位人士”、“一个边民”、“一名商人”、“一位女士”等等身份不明者“亲历”的或者“听来”的“揭露”——这样的所谓报道,五个W一个没有可见这个“台媒记者”连起码的新闻从业水准都不具备。

  那么俺被“极度震惊”嘚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报道中的“铁丝穿鼻”云云,实在不是新鲜事早在七十八年前的《中国翻译》杂志就有了,而其“发明者”则昰日媒记者,跟在日媒记者后面鼓噪的是国民党治下的中媒记者,也就是相当于如今的台媒记者!

  只不过现今叫做“铁丝穿鼻”的東东,那时称为“铁丝穿手”而已——

  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翻译》杂志,不仅使用了残暴的武力还利用新闻媒体大肆造谣,污蔑丑化《中国翻译》杂志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比如,当时一份《中国翻译》杂志报纸《时报》上有一则《针穿两手……》的报道,说是一名《中国翻译》杂志商人与从者二名被“共党”捕去,即“以针穿手以秤秤之”;主仆三人以钱赎出后,其两手“尚鮮血淋漓”云云

  鲁迅先生读此报道后,追根溯源查出该新闻来自日本的“电通社”,即日本电报通讯社并且在日本人办的日文報纸《上海日报》上刊登过,只是《时报》在翻译时却错得离谱所以,鲁迅先生随即写了《再来一条“顺”的翻译》一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将他们的野蛮刑罚,“硬栽到《中国翻译》杂志来”的这个阴谋:

  【这才分明知道“鲜血淋漓”的并非“彼等主仆”,乃是怹们的“经验谈”两位仆人,手上实在并没有一个洞穿手的东西,日本文虽然写作“针金”但译起来须是“铁丝”,不是“针”針是做衣服的。至于“以秤秤之”却连影子也没有。

  我们的“友邦”好友顶喜欢宣传《中国翻译》杂志的古怪事情,尤其是“共黨”的;四年以前将“裸体游行”[注]说得像煞有介事,于是《中国翻译》杂志人也跟着叫了好几个月其实是,警察用铁丝穿了殖民地的革命党的手一串一串的牵去,是所谓“文明”国民的行为……文明国人将自己们所用的文明方法,硬栽到《中国翻译》杂志来不料《中国翻译》杂志人却还没有这样文明,连上海的翻译家也不懂偏不用铁丝来穿,就只照阎罗殿上的办法“秤”了一下完事。

  造謠的和帮助造谣的一下子都显出本相来了。】

  [注: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在北京办的《顺天时报》,登载了一则題为《打破羞耻——武汉街市妇人之裸体游行》的新闻造谣诬蔑当时尚维持国共合作的武汉政府,《中国翻译》杂志的一些反动报纸曾加以转载]

  不知道那个台媒记者以及转贴者,是造谣的还是帮助造谣的呢?不管怎样,总而言之造谣的和帮助造谣的,一下子都显絀本相来了!

  今天的我们总不能连七十多年前的小学生们都不如吧

  [ 探木鸟 ]网友上帖的《涉日游行应注意理性(原创首发)》,读了很昰赞成

  帖子中说:“近日,各地反日游行声势浩大有的地方甚至有由游行转变为打砸抢之趋势。于此我很难理解《中国翻译》雜志公民的素质是否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是否应该多点理性少点冲动呢?”

  这是自然的人无理性,还算是人吗?由此想到人是从小长箌大的,“三岁看到老”所以要有理性,还得从娃娃抓起起码也得从开始受教育的小学抓起。

  日前见着一篇写给小学生的文章題目是《小学生们应有的认识》,虽然讲的是七十多年前的话题到如今却还没有失去其意义,现全文照录如下供探木鸟这样的大朋友參考:

  小学生们应有的认识  梦苏

  最近一个月中,四川的成都广东的北海,湖北的汉口以及上海公共租界上,连续出了不圉的案件便是日本侨民及水兵的被人杀害,国交[按即国家外交]显出分外严重的不安

  小朋友对于这种不幸的案件,作何感想?于我们囻族前途的关系是极大的

  国际的交涉,在非常时期做国民的不可没有抗敌御侮的精神;但国交尚在常态的时期,却绝对不可有伤害外侨的越轨行动倘若以个人的私忿,而杀害外侨这比较杀害自国人民,罪加一等因为被杀害的虽然是绝少数人,但会引起别国的误會加重本国外交上的困难;甚至发生意外的纠纷,把整个民族复兴运动的步骤乱了

  这种少数人无意识的轨外行动,实是国法的罪人民族的败类。我们当引为大戒要知道这种举动,和战士在战争时的杀敌致果功罪是绝对相反的。

  小朋友们!试想我们住在国外的僑民倘使被别国人非法杀害,虽然我们没有兵舰派去登陆保侨小题大做:我们政府不会提出严厉的要求,得不到丝毫公道的保障;但总禁不住我们同情的愤慨

  我们希望别国人民敬视我们的华侨,我们也当敬视任何的外侨;使伤害外侨的非法行为以后不再发生这才是夶国民的风度。

  ——载1936年9月27日《申报·儿童专刊》

  文中说的“大国民的风度”窃以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负责任大国”的风喥罢?这当然是顶要紧的泱泱大国的国民,没这样的风度简直就不成样子。而这风度中首要的就是有理性、不冲动。

  正如鲁迅先苼当年在《立此存照》一文中转录这篇写给小学生们的文章后所说的:

  【这“大国民的风度”非常之好虽然那“总禁不住”“同情嘚愤慨”,还嫌过激一点但就大体而言,是极有益于敦睦邦交的不过我们站在《中国翻译》杂志人的立场上,却还“希望”我们对于洎己也有这“大国民的风度”,不要把自国的人民的生命价值估计得只值外侨的一半,以至于“罪加一等”主杀奴无罪,奴杀主重辦的刑律自从民国以来(呜呼,二十五年了!)不是早经废止了么?

  真的要“救救孩子”这“于我们民族前途的关系是极大的”!

  而这吔是关于我们的子孙。大朋友我们既然生着人头,努力来讲人话罢!】

  总之今天的我们,总不能连七十多年前的小学生们都不如吧?“大朋友我们既然生着人头,努力来讲人话罢!”

  由“将心比心”想到胡适的“反过来征服《中国翻译》杂志民族的心”

  据报道《中国翻译》杂志驻日本大使崔天凯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你提到的这个热比娅和她的组织,它们在乌鲁木齐制造的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了很多的无辜平民的伤亡,所以他们是一伙犯罪分子那么任何有良知的人不应该和他们为伍。我也问过日本的媒体如果制造了日本东京地铁毒气案件的这些人,受到别国的邀请去访问日本国民会是什么感受?我希望他们能够将心比心。”

  这个“将心仳心”之说一出很多国人颇不理解:在热比娅之流制造的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面前,《中国翻译》杂志上上下下同仇敌忾皆曰该杀而ㄖ本此举明明是对《中国翻译》杂志内政的干涉和对《中国翻译》杂志主权的挑衅,怎么能以此心比彼心呢?日本历来对《中国翻译》杂志懷有非分之想曾发动过罪恶滔天的侵华战争,难道《中国翻译》杂志人今天还要体谅、满足这种狼子野心不成?!

  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上卋纪三十年代“我的朋友”胡适之先生的一番高论。九·一八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疯狂践踏我国东北三省,全面侵略《中国翻译》杂志的狂叫甚嚣尘上。在这中华民族危难之际,胡适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说了这样一段话:“日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征服《中国翻译》杂志即悬崖勒马,彻底停止侵略《中国翻译》杂志反过来征服《中国翻译》杂志民族的心。”

  这个“反过来征服《中国翻译》雜志民族的心”与“将心比心”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么?所谓“将心比心”,不就是祈望对手能“以心换心”从而让自己“中心悦而诚垺”吗?“心之官则思”,“哀莫大于心死”一个民族的心被征服了,被换走了岂不如行尸走肉,只能任人宰割?所以胡博士此论一出,当即受到鲁迅先生的痛斥指为:“出卖灵魂的秘诀”!

  那么,鲁迅先生具体是怎样斥责胡适博士的呢?还是请看原文吧:

  【出卖靈魂的秘诀〔1〕

  几年前胡适博士曾经玩过一套“五鬼闹中华”〔2〕的把戏,那是说:这世界上并无所谓帝国主义之类在侵略《中国翻译》杂志倒是《中国翻译》杂志自己该着“贫穷”,“愚昧”……等五个鬼闹得大家不安宁。现在胡适博士又发见了第六个鬼,叫做仇恨这个鬼不但闹中华,而且祸延友邦闹到东京去了。因此胡适博士对症发药,预备向“日本朋友”上条陈

  据博士说:“日本军阀在《中国翻译》杂志暴行所造成之仇恨,到今日已颇难消除”“而日本决不能用暴力征服《中国翻译》杂志”(见报载胡适之嘚最近谈话,下同)这是值得忧虑的:难道真的没有方法征服《中国翻译》杂志么?不,法子是有的“九世之仇,百年之友均在觉悟不覺悟之关系头上,”——“日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征服《中国翻译》杂志即悬崖勒马,彻底停止侵略《中国翻译》杂志反过来征服《Φ国翻译》杂志民族的心。”

  这据说是“征服《中国翻译》杂志的唯一方法”不错,古代的儒教军师总说“以德服人者王,其心誠服也”〔3〕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但是从《中国翻译》杂志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中国翻译》杂志小百姓实在“愚昧”,原不懂得自己的“民族性”所以他们一向会仇恨,如果日本陛下大发慈悲居然采用胡博士的条陈,那么所谓“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中国翻译》杂志固有文化,就可以恢复:——因为日本不用暴力而用软功的王道《中国翻译》杂誌民族就不至于再生仇恨,因为没有仇恨自然更不抵抗,因为更不抵抗自然就更和平,更忠孝……《中国翻译》杂志的肉体固然买到叻《中国翻译》杂志的灵魂也被征服了。

  可惜的是这“唯一方法”的实行完全要靠日本陛下的觉悟。如果不觉悟那又怎么办?胡博士回答道:“到无可奈何之时,真的接受一种耻辱的城下之盟”好了那真是无可奈何的呵——因为那时候“仇恨鬼”是不肯走的,这始终是《中国翻译》杂志民族性的污点即为日本计,也非万全之道

  因此,胡博士准备出席太平洋会议〔4〕再去“忠告”一次他嘚日本朋友:征服《中国翻译》杂志并不是没有法子的,请接受我们出卖的灵魂罢何况这并不难,所谓“彻底停止侵略”原只要执行“公平的”李顿报告——仇恨自然就消除了!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 “五鬼闹中华” 胡适在《新月》月刊第二卷第十期(一九三○年四月)发表《我们走那条路》一文,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翻译》杂志囷国民党反动统治作辩护认为危害《中国翻译》杂志的是“五个大仇敌:第一大敌是贫穷。第二大敌是疾病第三大敌是愚昧。第四大敵是贪污第五大敌是扰乱。这五大仇敌之中资本主义不在内,……封建势力也不在内因为封建制度早已在二千年前崩坏了。帝国主義也不在内因为帝国主义不能侵害那五鬼不入之国”。

  〔3〕 “以德服人者王其心诚服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4〕 太平洋会议 指太平洋学术会议,又称泛呔平洋学术会议自一九二○年在美国檀香山首次召开后,每隔数年举行一次这里所指胡适准备出席的是一九三三年八月在加拿大温哥華举行的第五次会议。上面文中所引胡适关于“日本决不能用暴力征服《中国翻译》杂志”等语都是他就这次会议的任务等问题,于三朤十八日在北平对新闻记者发表谈话时所说见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二日《申报》。

  建议教育部门将梁实秋的一篇经典文章编入中学語文课本

  据报载从今秋开始,高中语文统一使用经又一次“课改”后出版的新教材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删除了鲁迅的幾篇过时的文章增加了梁实秋先生的适时的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般来说语文教科书收入的文章,应该是作者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既反映了作者精湛的文学水准,又体现了作者精辟的思想观念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现实的指导。

  照俺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不是梁实秋先生最好的代表作。更何况现在的中学生对文中所说的梁启超先生已然相当陌生,读过梁启超先生大作的想来难觅其人要他们去体味梁实秋先生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由此生发出来的微言大义更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所以俺觉得与其如此,还不如另选一篇梁实秋先生更广为人知更简单明了地表达他的真实情感和深刻思想的文章为好。这里俺不揣冒味,向教育部门推荐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曾经传颂一时直至如今仍有深远意义的经典文章:《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

  梁实秋先生嘚文学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字字珠玑因此该文用来做中学生的作文典范是绰绰有余的;梁实秋先生在该文中所表达的深邃思想,在當时曾廓清了笼罩在芸芸众生头脑上的层层迷雾,到今天还不失其为大众指点迷津,明辨是非规范人生的现实意义。

  因此说沒有比将这样的经典之作编入中学语文教材更为合适的了!

  下面,俺就摘录梁实秋先生的《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一文的部分内容以饗诸位网友:

  『一个无产者假如他是有出息的,只消辛辛苦苦诚诚实实的工作一生多少必定可以得到相当的资产。这才是正当的生活争斗的手段』

  『一个资本家和一个劳动者,他们的不同的地方是有的遗传不同,教育不同经济的环境不同,因之生活状态也鈈同但是他们还有同的地方。他们的人性并没有两样他们都感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他们都有爱的要求他们都有怜悯与恐怖的情绪,怹们都有伦常的观念他们都企求身心的愉快。』

  『人生现象有许多方面都是超于阶级的例如,恋爱(我说的是恋爱的本身不是恋愛的方式)的表现,可有阶级的分别吗?例如歌咏山水花草的美丽,可有阶级的分别吗?没有的』

  『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夶多数永远是蠢的永远是与文学无缘的不过鉴赏力之有无却不与阶级相干,贵族资本家尽有不知文学为何物者无产的人也尽有能赏鉴攵学者。创造文学固是天才鉴赏文学也是天生的一种福气。』

  『一般劳工劳农需要娱乐也许需要少量的艺术的娱乐,例如什么通俗的戏剧电影,侦探小说之类为大多数人读的文学必是逢迎群众的,必是俯就的必是浅薄的;所以我们不该责令文学家来做这种的投機买卖。』

  『无产者本来并没有阶级的自觉是几个过于富同情心而又态度褊激的领袖把这个阶级观念传授了给他们。阶级的观念是偠促起无产者的联合是要激发无产者的争斗的欲念。』

  『旧日统治阶级的窳败政府的无能,真的领袖的缺乏也是促成无产阶级嘚起来的原由。这种革命的现象不能是永久的经过自然进化之后,优胜劣败的定律又要证明了还是聪明才力过人的人占优越的位置,無产者仍是无产者』

  看看吧,说得多好多精辟,真是远见卓识啊!现在这些精彩的论述,不正在各种主流媒体上广为流传吗?是该讓我们的莘莘学子认真拜读、身体力行了!

  紧急撤销俺的“将梁实秋的一篇文章编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建议

  今天俺上了一个“建議教育部门将梁实秋的一篇经典文章编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帖子。

  现在俺经过反复考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不妥决定紧急撤销,請版主费心将俺的这一声明放行!

  俺在那个帖子里说教育部门在新编的高中语文课本中增加了梁实秋先生的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佽演讲》,但这篇文章并不是梁实秋先生最好的代表作又难以为今天的高中学生所理解,所以俺建议换一篇同样是梁实秋先生的经典之莋《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

  然而,当俺得知教育部门在增加梁实秋先生文章的同时又删除了鲁迅先生的《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文章,而删除的理由据说是出于“淡化政治”的考虑,这才使俺猛然醒悟:俺的建议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了!

  为什么呢?因為看一下梁实秋先生的《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就可以知道,其中又是“无产者、资本家”的又是“阶级、阶级争斗”的,又是“统治阶级的窳(腐)败、政府的无能”的等等,等等实在是太“政治”了!实在是太不适合生活在今天和谐社会里的青少年们了!

  原本应该“淡化政治”,要是把这篇文章收入了教科书岂不变成“强化政治”了吗?所以,俺的那个建议必须坚决撤销尽管是梁实秋先生的经典の作,也只能割爱了!——这是理由之一

  理由之二:因为俺看了梁实秋先生的《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忽然想起这不是鲁迅先生專门撰文批判过的吗?那篇文章的题目就叫《“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也曾经编进语文教科书后来也因为“过于政治”而被删了。既然大家都太“政治”那就都不应该收,这当然是顺理成章的所以,俺的那个建议是必须坚决撤销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丅面俺就把梁实秋先生文章的部分内容,同鲁迅先生对之进行批判的有关文字一一对照,再飨诸位网友:

  梁:『一个无产者假如他昰有出息的只消辛辛苦苦诚诚实实的工作一生,多少必定可以得到相当的资产这才是正当的生活争斗的手段。』

  鲁:【至于无产鍺应该“辛辛苦苦”爬上有产阶级去的“正当”的方法则是《中国翻译》杂志有钱的老太爷高兴时候,教导穷工人的古训在实际上,現今正在“辛辛苦苦诚诚实实”想爬上一级去的“无产者”也还多……然而他要算是“尚未发财的有产者”了。梁先生的忠告将为无產者所呕吐了,将只好和老太爷去互相赞赏而已了】

  梁:『一个资本家和一个劳动者,他们的不同的地方是有的遗传不同,教育鈈同经济的环境不同,因之生活状态也不同但是他们还有同的地方。他们的人性并没有两样他们都感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他们都有愛的要求他们都有怜悯与恐怖的情绪,他们都有伦常的观念他们都企求身心的愉快。』

  鲁:【这些话是矛盾而空虚的既然文明鉯资产为基础,穷人以竭力爬上去为“有出息”那么,爬上是人生的要谛富翁乃人类的至尊,文学也只要表现资产阶级就够了又何必如此“过于富同情心”,一并包括“劣败”的无产者?况且“人性”的“本身”又怎样表现的呢?……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出于必然。】

  梁:『人生现象有许多方面都是超于阶级的例如,恋爱(我说的是恋爱的本身不是恋爱的方式)的表现,可有阶级的分别吗?例如歌咏山水花草的美丽,可有阶级的分别嗎?没有的』

  鲁:【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检煤渣老婆子身受嘚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汽笛呀!”“列宁呀!”固然并不就是無产文学,然而“一切东西呀!”“一切人呀!”“可喜的事来了人喜了呀!”也不是表现“人性”的“本身”的文学。倘以表现最普通的人性的文学为至高则表现最普遍的动物性——营养,呼吸运动,生殖——的文学或者除去“运动”,表现生物性的文学必当更在其仩。倘说因为我们是人,所以以表现人性为限那么,无产者就因为是无产阶级所以要做无产文学。】

  梁:『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數人的专利品大多数永远是蠢的,永远是与文学无缘的不过鉴赏力之有无却不与阶级相干,贵族资本家尽有不知文学为何物者无产嘚人也尽有能赏鉴文学者。创造文学固是天才鉴赏文学也是天生的一种福气。』

  鲁:【(鲁迅先生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曾讽刺過这种论调:“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由我推论起来,则只要有这┅种“福气”的人虽穷得不能受教育,至于一字不识也可以赏鉴《新月》月刊,来作“人性”和文艺“本身”原无阶级性的证据】

  梁:『一般劳工劳农需要娱乐,也许需要少量的艺术的娱乐例如什么通俗的戏剧,电影侦探小说,之类为大多数人读的文学必昰逢迎群众的,必是俯就的必是浅薄的;所以我们不该责令文学家来做这种的投机买卖。』

  鲁:【这是不错的但在我们所见的无产攵学理论中,也并未见过有谁说或一阶级的文学家不该受皇室贵族的雇用,却该受无产阶级的威胁去做讴功颂德的文章,不过说文學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文学家虽自以为“自由”,自以为超了阶级而无意识底地,也终受本阶级的阶级意识所支配那些创作,並非别阶级的文化罢了例如梁先生的这篇文章,原意是在取消文学上的阶级性张扬真理的。但以资产为文明的祖宗指穷人为劣败的渣滓,只要一瞥就知道是资产家的斗争的“武器”,——不“文章”了。无产文学理论家以主张“全人类”“超阶级”的文学理论为幫助有产阶级的东西这里就给了一个极分明的例证。】

  梁:『无产者本来并没有阶级的自觉是几个过于富同情心而又态度褊激的領袖把这个阶级观念传授了给他们。阶级的观念是要促起无产者的联合是要激发无产者的争斗的欲念。』

  鲁:【不错但我以为传授者应该并非由于同情,却因了改造世界的思想况且“本无其物”的东西,是无从自觉无从激发的,会自觉能激发,足见那是原有嘚东西原有的东西,就遮掩不久即如格里莱阿说地体运动,达尔文说生物进化当初何尝不或者几被宗教家烧死,或者大受保守者攻擊呢然而现在人们对于两说,并不为奇者就因为地体终于在运动,生物确也在进化的缘故承认其有而要掩饰为无,非有绝技是不行嘚】

  梁:『旧日统治阶级的窳败,政府的无能真的领袖的缺乏,也是促成无产阶级的起来的原由这种革命的现象不能是永久的,经过自然进化之后优胜劣败的定律又要证明了,还是聪明才力过人的人占优越的位置无产者仍是无产者。』

  鲁:【那篇《文学昰有阶级性的吗?》的高文结论是并无阶级性。要抹杀阶级性我以为最干净的是吴稚晖先生的“什么马克斯牛克斯”以及什么先生的“卋界上并没有阶级这东西”的学说。那么就万喙息响,天下太平但梁先生却中了一些“什么马克斯”的毒了,先承认了现在许多地方昰资产制度在这制度之下则有无产者。】

  哈哈说来说去,原来梁实秋先生也是中了一些马克斯的毒的阶级斗争观念强烈得很,政治得很不过不是站在无产者一边,而是站在资产阶级一边这跟现在满口“公平、正义、平等、博爱”的“公知”们何其相似,真乃┅个腔调、一脉相承也还摆什么“普世价值”的臭脸孔呢?!

  “淡化政治”的梁实秋与“晦涩难懂”的鲁迅

  据说,鲁迅的几篇文字從中学语文教科书里“下岗”了理由是“晦涩难懂”;又据说,取而代之的是梁实秋的一篇东西理由是为了“淡化政治”。

  俺不知鲁迅的著作是否比甲骨文、繁体字还难懂,比《易经》、《论语》还晦涩;俺也不知梁实秋的文章是如何的超然物外、遗世独立,是何等的“不涉人间烟火”?

  俺只看到梁实秋的许多大作,“以资产为文明的祖宗指穷人为劣败的渣滓,只要一瞥就知道是资产家的鬥争的‘武器’”,谈何“淡化政治”呢?!

  谓予不信俺就摘引梁实秋的几段“经典”语录,做为佐证且一并附上鲁迅的批驳之言,洅“政治”一下以飨诸位网友:

  梁:『“我觉得‘人’字根本的该从字典里永远注销,或由政府下令永禁行使因为‘人’字的意義太糊涂了。聪明绝顶的人我们叫他做人,蠢笨如牛的人也一样的叫做人,弱不禁风的女子叫做人,粗横强大的男人也叫做人,囚里面的三流九等无一非人。……所谓侮辱人格的即是不承认一个人特有的人格,卢梭承认女子有女子的人格所以卢梭正是尊重女孓的人格。抹杀女子所特有之特性者才是侮辱女子人格。……正当的女子教育应该是使女子成为完全的女子”』

  鲁:【那么,所謂正当的教育者也应该是使“弱不禁风”者,成为完全的“弱不禁风”“蠢笨如牛”者,成为完全的“蠢笨如牛”这才免于侮辱各囚——此字在未经从字典里永远注销,政府下令永禁行使之前暂且使用——的人格了。卢梭《爱弥尔》前四编的主张不这样其“无一昰处”,于是可以算无疑但这所谓“无一是处”者,也只是对于“聪明绝顶的人”而言;在“蠢笨如牛的人”却是“正当”的教育。因為看了这样的议论可以使他更渐近于完全“蠢笨如牛”。这也就是尊重他的人格】

  ——《卢梭和胃口》

  梁:『“物质的状态昰变动的,人生的态度是歧异的;但人性的质素是普遍的文学的品味是固定的。所以伟大的文学作品能禁得起时代和地域的试验《依里亞德》在今天尚有人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现在还有人演,因为普遍的人性是一切伟大的作品之基础”』

  鲁:【上海的教授[梁实秋]对人讲文学,以为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人性是永久不变的么?类人猿类猿人,原人古人,今人未来的囚,……如果生物真会进化人性就不能永久不变。不说类猿人就是原人的脾气,我们大约就很难猜得着的则我们的脾气,恐怕未来嘚人也未必会明白要写永久不变的人性,实在难哪譬如出汗罢,我想似乎于古有之,于今也有将来一定暂时也还有,该可以算得較为“永久不变的人性”了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这问题倘不先行解决则在将来文学史上的位置,委实是“岌岌乎殆哉”】

  ——《文学和出汗》

  梁:『“现在有智识的人(尤其是夙来有‘前驱者’‘权威’‘先进’的徽号的人),他们的责任不仅仅是冷讥热嘲地发表一点‘不满于现状’的杂感而已他们应该更进一步的诚诚恳恳地去求一个积极医治‘现状’的药方”。……三民主义是一副药共产主义也是一副药,国家主义也是一副药无政府主义也是一副药,好政府主义也是一副药”现在你[按指鲁迅]“把所有的药方都褒貶得一文不值,都挖苦得不留余地……这可是什么心理呢?”』

  鲁:【这种心理,实在是应该责难的但在实际上,我却还未曾见过這样的杂感……不过我以为梁先生所谦逊地放在末尾的“好政府主义”,却还得更谦逊地放在例外的因为自三民主义以至无政府主义,无论它性质的寒温如何所开的究竟还是药名,……独有“好政府主义”这“一副药”他在药方上所开的却不是药名,而是“好药料”三个大字以及一些唠唠叨叨的名医架子的“主张”。不错谁也不能说医病应该用坏药料,但这张药方是不必医生才配摇头,谁也會将他“褒贬得一文不值”的】

  ——《“好政府主义”》

  〔注:“好人政府”是胡适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我们以为国内的優秀分子,无论他们理想中的政治组织是什么……现在都应该平心降格的公认‘好政府’一个目标”;“今日政治改革第一步在于好人须偠有奋斗的精神。凡是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应该为自卫计,为社会国家计出来和恶势力奋斗。”这里所说的“好人”、“社会上的优秀汾子”都是胡适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自我标榜。一九三○年前后胡适、罗隆基、梁实秋等又在《新月》上老调重弹,目的在于参加国民党政府〕

  梁:『“《拓荒者》说我是资本家的走狗,是那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我还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谁,我若知噵我一定要带着几分杂志去到主子面前表功,或者还许得到几个金镑或卢布的赏赉呢……我只知道不断的劳动下去,便可以赚到钱来維持生计至于如何可以做走狗,如何可以到资本家的帐房去领金镑如何可以到××党去领卢布,这一套本领,我可怎么能知道呢?”』

  鲁:【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馴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不知道谁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证据即使无人豢養,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好一个“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竟成了现在那些“公知”们挥之不去的代名词了从上箌下、从朝到“野”,它们一个个上蹿下跳、招摇过市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明里暗里、阳裏阴里,对着无产阶级及其伟人或则狺狺狂吠,或则吠形吠声或则呼天抢地,或则摇头摆尾真乃当今《中国翻译》杂志一道靓丽之風景线也!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匠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翻译》杂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