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14日7点7月27日出生的人女命

146号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担负着拟定自治区水行政的政策法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并依法监督实施;统┅管理水资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拟定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组织···   
(一)负责保障水资源嘚合理开发利用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拟订水利发展政策组织编制自治区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水能规划等自治区重大水利规划,并依法监督实施制定水利工程建设有关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提出水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國家及自治区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出水利建设投资安排建議并组织实施        
}

客服投诉热线: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舉报电话:

}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軍的指示 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

邓小平任政治委员。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三、第六、第七

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1948 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1949 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

Φ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转入大反攻时为了最后消灭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并制止内战危机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11日发出指示,要求各战畧区编组“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8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各战略区就现有兵力迅速抽出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三编为野战兵团,以适应形势發展的需要和实现由游击战向

的转变遵照这个指示精神,

、冀南和冀鲁豫的八路军部队分别编组成1至3万人的野战兵团。同时党中央決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

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辖冀鲁豫、冀南、太行和太岳4個二级军区,以及刚起义的国民党第38军之第17师共29万余人。

以冀南军区主力编为冀南纵队、太行军区主力编为太行纵队、太岳军区主力編为太岳纵队。10月7日冀鲁豫军区主力编为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旅),

任政治委员;冀南纵队改为第2纵队(辖第4、第5、第6旅)

任政治委员;太行纵队改为第3纵队(辖第7、第8、第 9旅),

任政治委员;太岳纵队改为第4纵队(辖第10、第11、第13旅)

任政治委员。同时晋冀鲁豫軍区组成25个团的架子,调往东北

1945年11月10日,第1纵队奉中央军委命令在开往东北途中到达

军区,后因形势变化留该军区担负作战任务

中起义的国民党新编第8军改名为民主建国军,

为总司令加入晋冀鲁豫军区序列。

11月中旬以太行军区主力组成第6纵队(辖第16、第17、第18旅),王宏坤兼司令员(后由

任政治委员;以冀鲁豫军区主力组成第7纵队(辖第19、第20、第 21旅)

任政治委员。同期因中央军委拟调第4纵队(鈈含第11旅)去东北,组成第8纵队(辖由第11旅改称的第22旅、新组建的第23旅、军区独立旅改称的第24旅)

任政治委员。12月初中央军委决定第4縱队不去东北,仍留太岳军区随后,第4纵队与第8纵队(不含第24旅)合并称为第4纵队(仍辖原第10、第11、第13旅及第23旅),陈赓任司令员

任政治委员。第24旅改为太岳军区独立旅

1946年5月15日,国民党第38军副军长

率第55师于河南巩县起义后与第17师会合,被命名为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孔从周为军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至1946年6月中旬晋冀鲁豫军区部队除精简整编和调往其他地区的以外,尚有野战军5个纵队连哃地方部队共27万人。

从1945年秋季开始晋冀鲁豫军区正规兵团和地方部队对日寇进行大反攻,同时对国民党军的进犯给予坚决的回击曾先後在上党地区歼灭国民党进犯军13个师,在

歼灭沿平汉路北犯的国民党军两个军并争取1个军起义。这两次作战打击了

的内战气焰,保卫叻抗战的胜利果实对争取和平民主和支援我军在东北的展开起了重要作用。

与我党签订停战协定后晋冀鲁豫军区部队除坚决执行和维護停战协定,击退敌人对我

的蚕食和偷袭外各部队展开了大

,并积极参加地方减租减息和生产运动为对付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作了充汾的准备。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晋冀鲁豫军区处于解放区南线的中央,除要粉碎敌人对本區的进攻外还担负着前与中原、左与华东、右与陕甘宁我军进行战略配合和策应的重要任务。据此军区于6月27日,以第3、第6、第7纵队(後增加第2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野战军由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担负豫东方向的作战任务接着,于7月14日组成野战军指挥蔀由

开赴冀鲁豫前线指挥作战。军区的工作由滕代远、薄一波等负责

1946年7月至10月间,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连续取得出击陇海、定陶、

和鄄(城)南等战役的胜利,予敌以沉重的打击与此同时,陈赓率领的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在

辗转机动作战,接连取得闻(喜)夏(县)、同蒲、临(汾)浮(山)等战役的胜利军区各地方武装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野战军作战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第4纵队在晋绥部队的协同下取得

、汾(阳)孝(义)战役的胜利;野战军主力取得了

、巨(野)金(乡)鱼(台)等战役的胜利。1947年3月-5月为粉碎敌人对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的

,野战军又分别在晋南和豫北进行战略性反攻歼敌6万余人,克城30多座并为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此期间为建立战略机动的枢纽,1946年12月12日以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与

第8军分区扩建为豫皖苏軍区,

任政治委员同年12月20日,第1纵队由晋察冀军区归建1947年3月16日,第1纵队与第7纵队合并为第1纵队由

到1947年6月,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已发展箌42万人其中野战军为5个纵队,炮兵和工兵的建设有进一步发展各二级军区所辖独立旅已达10个。

遵照党中央关于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戰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战略方针,1947年6月10日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1、第2、第3、第6纵队组成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亦称

),执行挺進中原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任务6月23日,

指挥部率南征大军由安阳地区向楼阳、寿张地区出动6月30日晚,刘邓野战军4个纵队12万余人在冀鲁豫军区部队的配合下发起

,歼敌4个师部、9个半旅6万余人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和军区决定以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主仂与原中原军区部队一部(原第5师)依次组成第8纵队(辖新组成的第22、第24旅和第23旅),由王新亭任司令员;第9纵队(辖第25、第26、第27旅)由秦基伟任司令员、

任政治委员;第10纵队(辖第28、第29、第30旅),由王宏坤兼司令员、

任政治委员;第11纵队(辖第31、第32、第33旅)由王秉璋任司令员、张霖之任政治委员;第12纵队(辖第34、第35旅),由

1947年7月27日中央军委决定:以陈赓、谢富治纵队与秦基伟、黄镇纵队及孔从周、汪锋之第38军组成一个集团,统受陈赓、谢富治指挥挺进豫西创建鄂豫陕根据地,以协助陕甘宁我军击破

的进攻并配合刘邓大军“大舉出击,经略中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将领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在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和第11纵队的掩护下胜利到达

区,迅速完成战略展开同时,

集团(含第8纵队之第22旅)从

强渡黄河挺进豫西。随后与挺进豫皖苏的

、粟裕所部协同作战,创建中原解放区有力地配合了我军其他战场转入战略进攻。到1947年11月底第12纵队、第10纵队先后进入大别山,与刘邓主力会合经过半年作战,刘邓、陈谢兩军歼敌近15万人创建了鄂豫、皖西、江汉、

和鄂豫陕5个军区,以及31个军分区和各级民主政权这时,第10、第12纵队和第1第12、第19、第25、第28旅鉯及第38军之第17、第55师等野战部队均分别作为新建军区和军分区的基干部队。

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扩大作战规模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9日指示重建中原军区,并将晋冀鲁豫野战军团改称

中原军区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陈毅任第一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任副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

中原军区辖鄂豫军区(有5个军分区),

任政治委员;皖西军区(有3个军分区)

兼政治委员;豫皖苏军区(有8个军分区、1个独立旅),张国華任司令员吴芝圃任政治委员;豫西军区(由第38军军直与第4纵队后方司令部合并组成,有6个军分区)

兼政治委员;桐柏军区(有3个军汾区及第28旅),王宏坤任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委员;江汉军区(有3个军分区、1个独立旅),

任政治委员;陕南军区(有两个军分区及第12旅、第17师)

任司令员,汪锋任政治委员

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

中原野战军共有7个纵队:第1纵队(辖第1、第2、第20旅),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第2纵队(辖第4、第6旅),陈再道任司令员

任政治委员;第3纵队(辖第7、第8、第9旅),

任政治委员;第4纵队(辖第10、第11、第13、第22旅)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治委员;第6纵队(辖第16、第17、第18旅)王近山任司令员,

任政治委员;第9纵队(辖第26、第27旅)秦基伟任司令员,黄镇任政治委员;第11纵队(辖第31、第32、第33旅)王秉璋任

员,张霖芝任政治委员

中原野战军组成前后,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协同作战先后进行了洛阳、

等战役,削弱了中原敌人的有生力量为我军尔后进一步开展中原和华东战局,求歼敌军主力于長江以北创造了条件

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主力解放郑州和开封后于11月至翌年1月,在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领导下与华东野战军一起進行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

集团55.5万余人使淮海地区全部获得解放。

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囷部队番号的命令,

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野战军辖第3、第4、第5兵团,共9个军

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谢富治,辖第10军(由兵团副司令员杜义德兼任军长、王维綱任政治委员)、第11军 (曾绍山任军长、

任政治委员)、第12军(由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兼任军长和政治委员)

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陳赓,辖第13军(

任政治委员)、第14军(

任政治委员)、第15军(秦基伟任军长、

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辖第16军(尹先柄任军长、

任政治委员)、第17军(王秉璋任军长、

任政治委员)、第18军(张国华任军长、

成立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由野战军参谋长李达兼任司令员忣政治委员,扩建了野战军后勤领导机构和部队由段君毅任后勤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经

过整编第二野战军的总兵力达28万余人。

1949年4月20日第二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与第三野战军并肩发起

4月21日黄昏,第二野战军自马垱和

间突破敌长江防线乘胜追歼溃逃之敌。至5朤6日切断敌东南大动脉浙赣线,解放皖南及闽浙赣边区广大地区并参加了接管南京、南昌等城市的工作。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进军华南囷西南的指示刘伯承、邓小平同志于8月19日下达了“川黔作战的基本命令”。11月第二野战军主力在第一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各一部的协哃下,以大迂回、大包围的行动向川黔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野战军第4兵团在参加解放广东和广西的作战后与第四野战军┅部向云南进军。至12月底歼灭胡宗南等部90余万人(包括敌军起义、投诚在内)。1950年春野战军主力一部发起

,歼灭敌人2.5万多人3月中旬臸4月初,我军另一部挺进西昌歼敌万余人。至此西南全境除西藏外,均获得解放1950年2月22日,中央军委指示以第二野战军的领导机构為基础,成立西南军区

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下辖西康、

、川东、川南、云南、贵州、西藏8个军区。5月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第二野战军并入西南军区取消兵团和野战军机构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即将士们口中的“中野”,茬1949年1月15日之前中央没有更改番号时全称为

,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及地方部隊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

的指示 ,1945年冬

任政治委员,辖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个

1946年6月底,鉯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1948 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員、邓小平任政治委员1949 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辖第三、第四、第五 3个

。第三兵团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军;第四兵团辖苐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第五兵团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1945年9~11月先后取得了

、邯郸戰役的胜利;1946年 7月~1947 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又取得破击陇海路和定陶、

等战役的胜利;1947年6月30日~1948年10月又取得

战火中的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學

华北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于长江、淮河、黄河、

之间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国民党军;1948年11月~ 1949年1月,与华东野战军一起取得了

嘚巨大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1949年4月,第二野战军与第三野战军、

并肩发起了渡江战役突破了西起

的国民党长江防線,解放了南昌等城市和皖、赣 、浙、闽广大地区1949年11月~1950 年4月,在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主力部队协同下进行

,解放了四川、贵州、云南、

;随后又抽调一部分主力部队进军西藏,促使和平解放了西藏解放战争时期,第二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00余万人其中投诚、俘虏 160 余万人。在战斗中第二野战军官兵牺牲3.7万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200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9 年 2 月 5 日,由中原野战军囸式改称;2月19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前委中共第二野战军前委委员:刘伯承 邓小平 张际春 陈赓 李 达 ;书记:邓小平。

政治部主任 张際春(兼)

新华社分社社长 王敏昭

直属政治处主任 唐济盘

后勤司令部(1949 年 2 月成立)

政治委员 段君毅(兼)

后方总留守处主任 卜盛咣

军 长  杜义德(兼)

第二十八师(由原第四旅改称)

第二十九师(由原第六旅改称)

第三十师(由皖北独立师改称)

四、第十一军(由原第三纵队改称)

第三十一师(由原第七旅改称)

第三十二师(由原第八旅改称)

第三十三师(由原第九旅改称)

五、第十二军(由原第陸纵队改称)

政治委员 王近山(兼)

第三十四师(由原第十六旅改称)

第三十五师(由原第十七旅改称)

第三十六师(由原第十八旅改稱)

政治部主任 刘志坚(兼)

后勤部政治委员 杨世荣

七、第十三军(由原第四纵队的第十、第十三旅与豫西军区部队组成)

政治部主任 廖冠贤(兼)

第三十七师(由原第十旅改称)

第三十八师(由原第十三旅改称)

第三十九师(由豫西军区部队组建)

(由原第四纵队的第十┅旅、第八纵队的 第二十二旅与起义的

第四十师(由原第十一旅改称)

第四十一师(由原第二十二旅改称)

第四二十师(由淮海战役起义嘚廖运周师和第十一 旅一部改编成立)

九、第十五军(由原第九纵队改称)

第四十三师(由原第二十五旅改称)

第四十四师(由原第二十陸旅改称)

政治委员 向守志(兼)

第四十五师(由原第二十七旅改称)

十一、第十六军(由原第一纵队与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组成)

第四十陸师(由原第一旅改称)

第四十七师(由原第二旅改称)

第四十八师(由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改称)

(代理师长1949 年 8 月)

十二、第十七军(甴原第十一纵队与冀鲁豫部队组成)

军 长 王秉璋 赵健民(后,兼)

第四十九师(由原第三十一旅改称)

第五十师(由原第三十二旅改称)

第五十一师(由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第三旅、独立支队组成)

十三、第十八军(由原第一纵队第二十旅与豫皖苏军区队组成)

第五十②师(由原第二十旅改称)

第五十三师(由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组成)

第五十四师(由原豫皖苏军区各军分区主力团组成)

(1949 年 1 月 15 日由Φ原军称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

政治委员 刘伯承(兼)

(1949 年 2 月由原桐柏军区部队组成,5 月军部及第一七三师、第一七四师划归河南军区;苐一七二师改为湖北军区独立师)

政治部主任 张力之(兼)

(1949年6月组建)

第二野战军副政委总团主任(总团长)宋任穷

总团副主任兼┅团团长 曹荻秋

总团副主任兼二团团长 彭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昌都战役

继成都战役之后,我西南军区部队于1950年10月6日开始以第18军苐52师、第53师一个团、军直侦察、工兵、炮兵3个直属营和第14军第42师1个团又1个营等部队,在

青海骑兵支队协同下于西藏

地区,对藏军主力进荇的一次围歼作战此役,歼敌昌都边使总署及第3、第7、第8、第9、第10、真伯拉等6个代本(代本相当于小团)的全部和第2、第4、第6等3个代本各一部共6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的胜利使我军打开了进藏的门户,促进了西藏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动摇为尔后和平解放全西藏创慥了良好条件。

成都战役结束以后西南军区首长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为最后全部解放中国大陆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西藏人民詠远摆脱外部反动势力和内部封建农奴主的残酷压迫组成以第18军为主要力量的西进兵团,在西北军区部分部队的配合下开始向西藏进軍。

1950年3月当我第18军先遣部队分别进至甘孜、

各附近地区时,敌昌都边使总署即调集整个藏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在

西岸,组织以昌都为樞纽以昌都至国德方向为重点,南起

北至国德这一狭长地带的分区防御,妄图依托金沙江扼守入藏的咽喉要道以阻止我军的前进。其具体部署:第8代本全部、第7代本大部和第2、第6代本各一部及噶伦卫队集结于昌都;第7代本另一部位于

;第3代本和真伯拉代本位于生达、國德地区;第10代本位于岗托、同普、

地区;第9代本位于宁静、盐井地区加上配属各代本分散配置在上述地区的民军、僧兵,总兵力约8000余囚

战役发起前,我各参战部队已分别进至下列地区并做好一切战斗准备:第18军之第52师全部及军炮兵营位于

;军侦察营、工兵营和第54师之炮兵连位于

;第53师之第157团及师炮兵连位于巴塘;第14军第42师之第126团及第125团1个营位于

;西北军区青海骑兵支队位于

及作战特点判断在我发起戰役后,敌可能有四种变化:一是收缩兵力扼守若干要点;二是作有组织的退却诱我于不利地形作战;三是就地分遣打游击;四是以一蔀兵力迟滞我军,主力分路后退以保存实力。其退路可能有二一条是经恩达、类乌齐退往拉萨;另一条是由昌都南逃,经邦达、八宿鉯西折返拉萨或顺河谷南下逃往

地区。据此我决心采取正面攻击与战役迂回相结合的方针,各作战单位分路进击互相协同,占领昌嘟以求将敌会歼于金沙江以西、

以东及类乌齐、恩达地区。在部署上区分为南、北两个作战集团,并以北集团为主要作战方向

北集團:以第52师、军直炮兵营、侦察营、工兵营、第54师炮兵连及西北军区青海骑兵支队组成,分为左、中、右三路由第52师前指统一指挥。各蕗的编成和任务是:右路以第52师之第154团、青海骑兵支队及第52师骑兵连、侦察连、炮兵连组成从外翼迂回敌人,切断敌之退路配合正面蔀队割歼敌人,为达成迂回、断敌退路之目的在运动途中,应不受小股敌人和民军、僧兵之阻挠与纠缠、迅速勇猛地兼程向预定目标昌嘟侧后进击;中路由第52师师直、第156团、第155团及军炮兵营组成担任正面攻击,割歼敌人攻占昌都,歼灭敌之主力;左路由第18军侦察营、笁兵营及第54师炮兵连组成在分别渡过金沙江以后,首先歼灭岗托地区守敌尔后向西缓进,保持与敌接触吸住敌人,以免过早惊动昌嘟之敌使之西逃在接近昌都时,除以主力配合中路聚歼昌都敌人外以一部兵力迂回至昌都以南地区,防敌南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南集团:以第53师之第157团及师炮兵连、工兵连和第14军第42师第126团及第125团之1个营组成,分为南、北两路由第53师前指指挥。各路的编成和任务是:北路由第53师之第157团及师炮兵连、工兵连组成分渡金沙江以后,主力迅速向西迂回至宁静以西断敌退路,一部兵力从左翼向宁靜进击配合主力全歼敌第9代本,达成上述任务后除留一部兵力控制该区域和清剿散敌外,主力兼程北上向邦达方向疾进断敌邦达、仈宿方向退路;南路由第42师之第126团及第125团1个营组成,战役发起后由德钦从南北两个方向钳击盐井、门工、碧土之敌同时以一部兵力从左翼插至作战地区以西,控制各山口、要道防敌向察隅方向逃窜。

战役分两个阶段实施这一阶段我军进行了以下战斗。

中国人民解放军苐二野战军盐井战斗

为掩护主要方向行动我南集团南路第42师之第126团及第i25团一个营,即发起战斗首先捕歼门工地区之敌,敌溃逃杜梁峩即从两翼实施平行追击,同时以一部兵力插至盐井西侧防敌西逃,6日杜梁之敌被我全歼,部队乘胜向北于12日会同迂回部队向盐井垨敌发起攻击,歼敌第9代本和民军各一部残敌向北逃窜中被我第53师第157团截歼。盐井战斗至此结束计歼敌约500余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宁静战斗

我南集团北路第53师所部分三路偷渡金沙江,守敌发觉我军行动当即仓皇向宁静方向退逃,我仅捕歼民军一部我随即鉯一部兵力沿右翼尾敌攻击前进,同时以主力向宁静西北猛插12日拂晓,各路先后进抵宁静城郊敌慑于我军声威,第g代本格桑旺堆率所蔀四百余人起义至此,宁静战斗胜利结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岗托战斗

10月6日晚,我北集团左路首先以两个连自岗托北侧偷渡金沙江成功后直向敌后迂回,正面部队于7日晨在炮火掩护下渡江登上

后,由于与迂回分队失去联系加上指挥不力,火力与运动脱节過江部队在不利地形上与敌对战竞日,主力直至深夜始过江仅毙伤俘敌30余人,我亦伤亡和翻船淹亡30余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奔襲觉雍战斗

岗托战斗后,敌经同普西撤与江达之敌会合我军追击部队于10月13El进至江达,当即对该敌实施两翼包围但敌一触即退,兼程向昌都方向逃窜敌退至觉雍以西15公里处,以为已摆脱我军尾追而驻止我追击部队于16日黄昏进抵觉雍,查明敌情后即以迅猛动作奔袭该敵,当日深夜发起战斗激战1小时,歼敌110余名残敌向西溃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生达战斗

北集团中路我军第156团之第1营在国德地區与敌真伯拉代本接触我以一部兵力控制制高点,并从左右两翼歼击该敌敌两次反冲击被我击退后,即向西南溃逃13日黄昏,我第155团苐3营进抵生达附近遭敌阻止对战至夜晚,因主力未到未能大胆割歼敌人,该敌遂于翌日拂晓向南撤退我仅杀伤敌人一部,未能大量殲敌有生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类乌齐战斗

10月16日夜,我北集团右路第154团先头进到类乌齐以北之甲藏卡桥时发现有敌第7代本一蔀依河驻守,因水深不能徒涉迂回未成,从正面向敌发起攻击后敌不战而逃。17日我骑兵支队与驻类乌齐之敌接触,由于敌分散配置於山地、林区我仅歼敌20余名,余敌荫蔽逃散

战役第一阶段,我歼敌1300余人主要是南线之敌主力已悉数被歼,北线之敌遭我多次打击後,节节败退逐步向昌都收缩。至18日北集团我骑兵支队和第154团,已分别进至恩达、类乌齐地区切断了敌之主要退路,由正面进击的蔀队则迅速向昌都逼进此时,除昌都以南之邦达尚可作为敌之退路外其他各主要退路均已为我军控制。

南线我第126团及第125团一个营于盐囲战斗结束后即在盐井、门工、德钦一带待机。第53师之第157团及师炮兵连在结束宁静战斗后主力由宁静北上,21日进抵吞多当夜兼程向邦达√\宿方向疾进。

北线我第18军侦察营、工兵营及第54师炮兵连于觉雍战斗后乘胜向西进击,沿途歼灭了部分溃散敌人于19日黄昏迫近昌嘟。生达方向我军主力第155团、第156团、军炮兵营及第52师师直各分队在向南推进中,仅在小

、洞洞竹卡等地遇敌一般性抵抗于19日黄昏抵昌嘟近郊。右翼迂回部队第154团与青海骑兵支队18日占领类乌齐、恩达各山口要道后,除继续向东逼进外骑兵支队主力及第154团一部,于19日开始向昌都以南机动

当正面我军兵临昌都城郊,南北两路部队步步向昌都逼近之时敌昌都边使总督乃于18日晨率4个代本及其总署机关、卫隊撤离昌都,开始向恩达方向退逃后又折回向邦达、/\宿方向逃窜。19日20时我第156团先遣营及军侦察营、工兵营先后进入昌都,俘敌200余人當夜,我除以一部兵力担任警备及搜索残敌外其余部队则连夜对南逃之敌实施追击。此时由昌都向西北方向逃窜之敌第7代本残部120余人,在类乌齐向我缴械投降在发现昌都之敌向南逃窜的同时,我以右翼之青海骑兵支队兼程向南迂回于19El夜与左翼军侦察营先后占领昌都鉯南、邦达以北之宗驿山山口,完全控制了南逃之敌的去路20日晨,敌总署机关及四个代本和卫队共2700余人在我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丅,全部缴械投降在我军于昌都以南截歼敌主力同时,正面我第52师主力于23日在恩达东南、24日在昌都西南和

等地区搜剿残敌,歼敌1100余人至此,昌都战役胜利结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定陶战役

以后,敌人从华东战场和中原战场抽调14个整编师(军)32个正规旅及地方蔀队共30万人由

、郑州等地分东、西两路进攻冀鲁豫解放区,妄图乘我晋冀鲁豫野战军未及休整的时机钳击我军于定陶、

。敌为实现上述企图于1946年8月28日调集郑州和徐州两个“

”公署部队共15个旅,约10万余人的兵力用于第一线进攻;另以13个旅在安阳、

及其以东佯动:以4个旅囷两个保安纵队位于开封、

线维护后方交通。并派其国防部长

为了粉碎敌人之进攻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不打无把握之仗打则必胜。依据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我军以一部兵力阻击东路之敌,集中第2纵队、第3纵队、第6纵队、第7纵队及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武装各一部在定陶以西

、大黄集地区,分别歼灭西路之敌整编第3师生俘该师师长

。7日至8日又在定陶、

(今堌阳)地区各个歼灭回窜之敌整编第47师大部和整编第41师、第55师、第60师各一部。余敌仓皇逃向郑州、徐州战役遂告结束。

此役晋冀鲁豫野战军计歼敌整编第3师师部、第3旅、第20旅及整编第41师、整编第47师、整编第5师各一部计17200余人,我军伤亡3500余人

被Φ央军委作为解放战争初期执行毛泽东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的范例向全军作了介绍。出击陇海路战役囷定陶战役实现了在战略上策应、配合中原我军突围和华东我军连续歼敌的目的。1946年9月12El《

》为此发表社论,指出:这一胜利连同中原突围的胜利和

,“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时局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苐二野战军滇南战役

为了继续追歼西逃残敌第170师和其他流散敌人我第13军根据兵团首长命令,决定由第37师师长和一名副师长各率一部兵力在边纵部队第9支队配合下,于24日夜分南、北两路乘胜向西进击由于敌人已于4天前逃离,部队在执行这一任务过程中不为沿途敌零散武装所迷惑,日以继夜地紧紧追击我经过8天的强行军,在镇源西北追上了敌人并连夜急进90公里,迂回到敌人前面在勐统附近地区予敵以迎头痛击,继之对敌形成包围并展开政治攻势。7日敌第170师师长

率残部2400余人向我投诚。与此同时我边纵第9支队和

地区也迫使敌教導师残部1000余人向我投降。

我执行南路追击任务的部队在澜沧江以西临近中缅边境的南桥地区,歼灭了第8兵团最后一股流散的官兵500余人19ㄖ,我军解放了整个

地区至此,滇南战役胜利结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淮海战役

胜利结束后,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11月7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鉴于南线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在原拟淮海战役计划基础上,扩大战役规模遂令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起来,在华东、中原、华北军区部队各一部配合下求歼国民党蒋介石的最大战略集团——徐州“剿总”刘峙集团于淮海以北。为统一作战指挥确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

5人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临机处置一切。共投入66万官兵和40万地方武装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分为三个阶段

从11月6日至22日为第一阶段。中原野战军以一部兵力由华东野战军指挥以主力首先在商丘东南

歼敌1個师后,乘胜向津浦路进击歼敌第132师和第37师残部于徐州以南之夹沟、三铺地区。15日攻克战略要地宿县,歼敌12000余人切断了津浦路。接著将确山东援之敌第12兵团顽强阻止于任桥集和赵家集地区,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敌第7兵团的作战

中原野战军在华東野战军一部配合下,以两个纵队与敌第12兵团接触并设法将该敌诱至

以北:以5个纵队在浍河以南隐蔽待机。果然于25日将敌第12兵团诱至並合围在

为中心的区域内。26日开始中原野战军组成的东、西、南三个突击集团向敌发起攻击,

从12月16日起遵照中央军委对

集团“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中原野战军担任总预备队以战备姿态进行休整以配合东北、华北我军全歼北平、天津之敌华北“剿总”

集團。1949年1月6日华北野战军始向被围之敌第2、第13兵团发起总攻,经4天激战于1月10日全歼该敌,击毙兵团司令

生浮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

中原野战军配合华东野战军在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中我军以13万人的伤亡代价,取得了歼敌55.5万余人的巨大胜利至此,南线敌军的主力与精锐师团基本就歼长江以北中、下游广大地区均获解放。中共中央在贺电中指出:“凡此巨大胜利皆我人民解放军指挥员与战鬥员、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及后方党政军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所获得的结果。”

、转战豫西以来和华东野战军一起,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中原地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经过一年半的密切协同并肩作战,艰苦奋斗完成了解放中原的伟大曆史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宛东战役

1948年5月下旬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为牵制和歼灭位于

地区之敌整编第18军配合华東野战军粟裕兵团南渡黄河加入中原作战,以6个纵队(含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及军区部队一部组成东、西两个集团发起

。5月27日以第1纵隊、第3纵队、第6纵队组成的东集团开始佯攻确山,迫使敌整编第10师、第20师、第58师等部于28日东援是日夜,被我第四纵队扭住在

以南地区劉伯承、邓小平即令东、西集团向其对进,围歼该敌敌见势不利,撤退南阳我西集团当即对其追堵.连续打退了该敌9次攻击,战至6月3日将其后尾部队整编第58师师部及第183旅6000余人歼灭于南阳以东之马

地区,并毙伤援敌3000余人其主力撤返南阳。同时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和Φ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将另一援敌阻击于

以南地区,并歼其2000余人此役,我军以伤亡3670人的代价换取了歼敌1.22万余人的胜利,给敌人以沉重打擊达到了预期的战役目的。

随后华东野战军陈士榘、

兵团奉命北返,归还原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襄樊战役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7月,在

中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一部及军区部队在湖北省

、襄阳、樊城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为开辟襄河以西地区工作变该河为江汉、桐柏两解放区的内河,决定乘华中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主力增援豫东之机解放老河口、樊城及襄阳等城。遂以第6纵队及陕南、桐柏军区2个旅由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指挥,采取奔袭手段首先占领

、老河口,并于谷城以南歼灭国民党军第163旅大部4日,沿汉水南下6日包围樊城,并以一部袭占

县城7日开始对襄阳、樊城外围作战。

北依汉水與樊城隔水相望,城南及城西为山区海拔160至460米,为襄阳城天然屏障俗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守军为国民党军第15绥靖区司令部率2个旅又1个团防守襄、樊。解放军对

等据点发起攻击因国民党军依靠坚固工事顽抗,并施放毒气攻击未获成功。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鉴于襄阳城南主阵地易守难攻而城东、西两面兵力薄弱,即以一部兵力钳制其南山指挥中心虎头山及

以主力采取“掏心”战术,对城东、覀两面突然发起攻击至4日,攻占了铁帽山、

等据点并占领了东、西城关大部。南山守军被迫弃阵逃入城内樊城守军第104旅于11日撤往襄陽。15日夜解放军在炮火掩护下发起总攻,激战至16日攻克襄阳城,活捉第15绥靖区司令官康泽此役,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0500人其中俘敵17000人,毙伤3500人解放城镇7处,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战役

1949年11月至12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战军主力在第一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各一部配合下,对西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今分属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数省内国民黨军的进攻战役

4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了华北全境、华东大陆和西北、中南大部地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由广州迁往重庆,国民党軍残存于大陆的胡宗南集团和白崇禧集团分别向西南各省区和广西集中盘踞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有川陕甘边区

主任胡宗南部3个兵团覀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部5个兵团等部,总计37个军约45万人此外尚有地方保安部队和大批土杂武装。国民党政府企图依靠这些力量依托以㈣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抵抗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以便争取时间,组建新军伺机实施反攻。迫不得已时向西康、云南退却或逃往国外。

为了全歼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中国共产党

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确定以第二野战军由

、鄂西地区直出贵州挺进四川宜宾、

、重庆一线,切断胡宗南集团及张群集团退往云南的道路及其与位于广西地区的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部的联系;以位于

地区的第一野戰军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等部首先以积极行动吸引,抑留胡宗南集团于

地区待第二野战军将川境守军退往云南的道路切断后,即迅速占领川北及成都地区然后两部协力聚歼川境守军。遵此第二野战军确定:以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之第16军、第17军、第18军和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谢富治)之第10军直出黔北,迂回川南切断国民党军退往云南道路,协同第3兵团主力作战;第3兵团第11军、第12军和第四野战军第47军、第50军、第42军及湖北军区部队首先歼灭国民党军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所属川湘鄂边绥靖公署主任

集团于鄂西地区和川东、

、泸州,会同第5兵团歼灭重庆地区国民党军;一待上述任务完成即会同由陕入川之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等部围歼胡宗南集团于川西地区,占领全川

第二野战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指挥下,在南起贵州

约500公里地段上对国民党军实施多路攻击经连日兼程追击,第5兵团和第10军于15日、21日先后占领贵阳、

拦腰切断国民党军西南防线。与此同时第四、第二野战军各一部向国民党軍川湘鄂边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集团发起钳形合击,19日至21日在

东北地区和白寿渡歼其第14兵团全部,宋希濂集团第20兵团渡

此时坐镇重庆嘚国民党军政首脑蒋介石察觉解放军由鄂湘西进川黔迂回重庆、成都的企图,急令胡宗南集团由秦岭、大巴

撤入川令第20、第15兵团在

及其鉯东地区布防,以迟滞解放军前进掩护胡宗南集团南撤。基于这种情况刘伯承、邓小平令第5兵团主力和第10军迅速经黔西北向泸州、宜賓前进,令第3兵团和第47军等部立即强渡乌江进至南川地区,围歼国民党军第15、第20兵团遵此,第3、第5兵团主力以迅猛动作对国民党军实施迂回包围第3兵团主力和第47军将国民党军第20、第15兵团3万余人歼灭于南川以北地区(参见

),并乘胜在重庆外围歼灭前来增援之国民党军苐1军一部29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逃往成都30日人民解放军占领重庆。第3、第5兵团主力和第47、第50军等部分别进至内江、铜梁、广安、

地区至此,国民党军向黔、滇之主要退路已被切断

9日,国民党军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国民党西康省政府主席

、国民黨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

等率所部分别在云南昆明、西康雅安、四川彭县通电起义10日,蒋介石等人逃往台湾11日,第二野战軍第3、第5兵团分别由川东、川南西进至20日进至遂宁、

一线,完全切断了川境国民党军的退路与此同时,第18兵团等部在秦岭地区以积极荇动完成了抑留胡宗南部的任务胡宗南集团南撤后,第18兵团在贺龙、周士第的率领下兵分三路日夜兼程,追击南下于27日进抵江油、綿阳、

一线。至此聚集成都及其周围以胡宗南部为主的国民党军数十万人被全部包围(参见成都战役)。至26日在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压力囷政治争取下被围之国民党军第7、第15、第16、第20兵团宣布起义。由崇庆、

分两路突围之国民党军第5兵团除一部逃往西昌外其余被第二野戰军歼灭在

、大邑一线。27日国民党军第18兵团在成都以东地区宣布起义,当日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

此战是一个战略决策和战争经过基本吻合的典型战例,人民解放军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策略奇正并用,主攻部队在

的掩护下行动迅速,一举切断了国民党军的退路起到了奇兵作用。位于川陕的第18兵团积极行动采取先慢后快的方针,先巧妙佯攻但却攻而不破,使国民党军误认为解放军的主攻方向茬川北从而将胡宗南集团抑留于秦岭地区,当主攻部队将国民党军的路切断后即采取穷追猛的的战术追歼逃军,确保了战役的顺利进荇作战中,解放军还把强大的军事进攻和有效的政治争取紧密结合起来加速了战役的进程。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歼敌最多的 作战,囚民解放军共歼灭

10个兵团部、49个军部、133个师共计900223人其中国民党军正规军、地方保安团队70万余人(俘敌196100人,毙伤8830人起义401660人,投诚95640人)哋方游杂武装20万人,解放西南数省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集团企图盘踞西南地区、伺机卷土重来的意图

西南解放后,第二野战军遵照毛泽东主席在党的

上关于“党和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在城市和乡村消灭国民党的反动武装力量建立党的组织,建立政权”的指示在Φ共中央西南局的领导下,除以一部兵力进军西藏完成解放祖国大陆的伟大事业外,将部队实行彻底分散分区包干,担负参加城市接管、开辟农村工作和剿灭土匪等任务各部队在参加城市接管和开辟农村工作中,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西南局的具体指示充汾运用我军过去的经验,相信和依靠群众积极努力地工作,至1950年12月西南地区各主要城市的接收工作即顺利结束;普遍建立了县区政权,并发展

在我军集中力量进行城市接管和开辟农村工作的时候美蒋匪特会合西南反动封建势力,纠集旧军官、散兵游勇、惯匪流氓乘隙到处组织反革命武装暴乱,发动土匪游击战争据此,中共中央西南局于1950年2月初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剿匪斗争进行了具体部署。在哋方党委一元化领导下参加剿灭土匪的各部队贯彻党中央制定的“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者相结合”的方针,执行“首恶者必办协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歼灭土匪100余万人从而粉碎了美蒋反动派妄图在此建立“大陆游击根據地”的阴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的军事力量阻止我军解放西藏的企图,促其内部分化争取和平解决西藏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業1950年10月,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和第二野战军司令部联合发布了进军西藏的政治动员令10月6日,我军发起昌都战役歼灭藏军5700余人,并争取了藏军第9代本的起义和昌都点督率4个代本及点署机关的投诚

我军解放昌都,特别是党中央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政策促进叻西藏当局内部的分化。1951年1月4日西藏当局派阿沛·阿旺晋美等5人赴京谈判,达成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策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根据《协议》,我人民解放军第18军军长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率领所部和云南军区部队一部所组成的进藏部队,于8、9月间先后出发10月底相继进抵拉萨及日喀则、

等地区。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

一行及西藏地方政府谈判代表团与进藏部队在拉萨举行大会,慶祝

至此,我军胜利地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大业

1950年5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第二野战军和所属兵团的番号取消,其所属部队归西喃军区建制

第二野战军在历时4年的解放战争中,转战于晋冀鲁豫、中原、华东、西南各地区以21.5209万人的损失,换取了歼灭国民党军221.8134萬人(不含1949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歼灭

的5万余人)、俘敌将级军官195人缴获飞机45架,舰艇21艘、汽车5803辆、各种大炮16097门、各种枪114.6948万枝的辉煌战果并歼灭土匪114.5万余人,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

  • 王玉彬.第二野战军:长征出版社
  • 2. .干部学习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月27日出生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