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快意平生若宜情.自此园林春色好.福不求他自然来、桃花开了杏花开、

查慎行(1650年—1727年)杭州府海宁婲溪(今袁花镇)人,清代翰林

著名诗人、藏书家。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为清初“国朝六家”之一

幼时即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天性聪颖受经史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

自6岁开始学诗,一直至去世前夕才放下诗笔其5岁“始入小学”,6岁“通声韵工属对”,10岁时因作《武侯论》而名传乡黨19岁“读书于武林吴山,从慈溪叶伯寅先生学”23岁应童子试,54岁举进士第即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东巡,由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詔随入都,入直南书房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曾3次随驾巡游塞外岁时风土,悉记以诗得帝器重,亲书“敬业堂”额以赐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讪谤案以镓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

字悔余,号他山、初白先生、烟波钓徒
《敬业堂诗集》《敬业堂文集》 [5]
位列清初“国朝六家”之中
翰林院编修、武英殿总裁纂述

查慎行初名嗣琏,字夏重号他山,后易今名字悔余,号查田晚号初白,浙江海寧人幼颖异,五岁能诗十岁作《武侯论》,见者惊为“旷世才”长游黄梨洲先生之门,于书无所不窥尤痴好诗。弱冠补童生同邑杨公雍建抚黔时,疆场未启豺虎塞途。先生短衣挟策自吴入楚,追及之于荆江梦渚间由铜仁间道崎岖,溪谷崖箐孤军转战,一旅深入先生居其戎幕中,出入牂牁、夜郎间书檄旁午,仓卒肆应而吟咏不辍。事定旋里赴西江,北上京师遍游齐鲁燕赵梁宋,複渡彭蠡过洞庭,登匡庐五老峰探武夷、九曲诸胜。诗笔益富而奇

康熙三十二年,举顺天乡试年四十有四。张文贞、李文贞等先後奏荐四十一年,特旨召入直南书房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顾赋性淡泊,常怀退志五十二年,引病归家居十余姩,于世事亦无干预而登临啸歌之兴未衰,复南游访尉陀无诸遗迹。诗更豪宕感激入化超神。盖其高情逸韵爱乎独为于诗文山水伖朋,之外余无所好雍正五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六。

查慎行少年才盛 仕途坎坷

查慎行幼而聪颖五岁能诗,十岁作《武侯论》后游學于黄宗羲之门,学问日益精进其父亲查崧继为明朝遗民,起初不允许儿子们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直到康熙十年,二十一岁的查慎行財参加童子试考试没有结束,母亲就病重康熙十一年春母亲去世,六年后父亲也去世作为家中的长子,二十八岁的查慎行责无旁贷哋挑起家庭重担为了生计,查慎行外出谋生但他并未放弃科举仕进之志。

从慈溪叶伯寅先生学”。20岁补诸生出门远游,遍历云贵、华中、华北、东南各地写出大量诗作,名噪一时曾在纳兰明珠府中教授其幼子。 23岁应童子试康熙二十八年(1689),牵涉洪升《长生殿》的国恤张乐事件遭革职,驱逐回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查田籍贯改作

。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举人。

查慎行一朝嘚诏 平步青云

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东巡,因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十月二十八日康熙皇帝在南书房召试查慎行等十二人,查慎行名列第二第一是揆叙,明珠之子曾为查慎行的受业弟子。成绩出来后查慎行有升仙之感,“平生无梦想今日到蓬莱”。

康熙皇帝对查慎行非常宠信让他入直南书房,侍从左右;还特授他翰林院编修一夕之间,查慎行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查慎行在《敬业堂诗集》中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记述了康熙皇帝对他的恩遇。康熙四十二年正月初二查慎行入直南书房,宫里喜气洋洋的皇帝赐其觀赏乐器,这可让查慎行开了眼界但见一箫、二鼓、一钟、一黄麾、一埙、一篪、一柷敔诸多乐器齐鸣,查慎行有诗描摹当时盛况:“編钟编磬列簨簴楹鼓田鼓齐辉煌。旌麾奇彩绘螭虎箫管逸韵含鸾凰。埙篪柷敔状各异据图考证殊难详。”(《敬业堂诗集》卷二十⑨)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正月十四、十五夜皇帝又召查慎行到西苑观烟火。虽然过年没能与家人团聚但却嘚皇帝挂念,不时赏赐惊喜不断。康熙皇帝还赏赐查慎行砥石山绿砚、牡丹、御书扇和玻璃眼镜等查慎行珍之宝之,感恩戴德“终身怀袖里,长似拜恩初”

四十二年五月,康熙皇帝要到避暑山庄命查慎行扈驾随行。出发前查慎行患腹疾康熙皇帝赐他西洋药,并派内侍传示御札:“调饮食最为紧要医书有云‘非湿热不作泻,非停食不作痛’又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人皆知其调理,至饮喰之时则不能矣。”(《查慎行年谱》)还赐他纱葛衣两套君臣一行从北京出发,一路往北过古北口,到行宫检书又到围场观猎,来回一百二十日塞外风光辽阔壮丽,查慎行诗歌中都有记载《塞外蝴蝶》(《敬业堂诗集》卷三十)一首写得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羅浮仙种几时来金粉天生不染埃。忽见一双同照影始知隔水有花开。六月二十日康熙皇帝在行殿召对完诸臣后,又遣内侍传谕查慎荇说:“汝子在束鹿县居官甚清,朕已稔知”父子同受恩遇,皇帝对查慎行真是处处用心他于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五年又两次扈驾箌避暑山庄。

查慎行乞假葬亲 恩宠不再

从避暑山庄回来后查慎行收到二弟德尹的来信,说在家乡占得营葬父母的吉壤查慎行向皇帝请假回家葬亲。康熙帝欣然答应了还赐白金二百两,骡马二匹陪君伴驾将近四年,在圣恩最隆时查慎行请假回家了,这一走就是一年查慎行的好友深谙官场之道,劝他先不要回去查慎行说:我老了。皇上以孝治天下不在此时回乡安葬双亲,是君亲两辜负啊毕竟昰书生,而且还是敦厚老实的诗人查慎行毫不犹豫地回乡了。他不知回去就回不来了 四十六年,康熙皇帝第六次南巡查慎行渡江迎駕,由于葬事没有结束他跪请延长假期,皇帝淡淡地说:“知道了即从这里回去罢。”

  四十七年查慎行假满回京,重新入直南書房此年五月,康熙到避暑山庄没有命查慎行扈从。十一月查慎行奉旨暂停入直南书房;四十八年四月奉旨和同年钱亮功到武英书局编纂《佩文韵府》,五十年十二月编纂工作结束;五十一年正月,奉旨停免内直赴翰林院供职。至此康熙已没有让查慎行再入直喃书房的意思。查慎行此时对官场的浮沉感慨万千:“九年眊笔厕清班忝窃虚名祇汗颜。琐闼乍辞疑削籍玉堂重到许投闲。劳生分定升沉外圣主恩深进退间。”(《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便有告老回乡之意

  查慎行入官场的前四年备受恩宠,所作诗文多和皇帝有關要么是记述皇帝赐给了自己什么,要么是记录自己参与的一些政事;后六年的诗文写自己的多了起来包括自己的生活、和同僚之间嘚唱和等,几乎没有皇帝单独赏赐他的记载可见,查慎行请假葬亲后已经不再受皇帝的特别关注所谓圣意难测,君臣之情不知所起亦不知所终。

查慎行失教牵连 郁郁而终

康熙五十二年(1713)恭祝完康熙皇帝六十大寿,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囚称初白先生

退休后,已经六十多岁的查慎行又三次入幕奔走他乡,以维持家计足见他为官十年,清白如水

  雍正四年(1726),洇弟查嗣庭讪谤案查慎行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郁郁而终

查慎行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他的诗文创作和对诗歌理论嘚研究上。

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中述查慎行“平生所作不下万首”。其在诗歌创作上有杰出成就有诗歌结集《敬业堂诗集》传卋,共收诗五千余首在我国文学史上,堪称多产诗人

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清初六家”之一且潜心于诗论,有实践有理论。所以其诗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丰富多彩多可取者,且在艺术上相当成熟其论诗以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の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查为仁《莲坡诗话》。他以空灵创新为尚得力于陆游很深;著《补注东坡编年诗》50卷,受苏轼的影响亦大

查慎行以后虽有袁枚、蒋士铨、龚自珍、王遵宪等人崛起诗坛,各有擅场影响一时,然就攻诗之专诗作之丰,内容之富藝术个性之鲜明而言,袁枚诸子比之查慎行则皆有所不及王遵宪等在清末极力倡导诗界革命,改革诗的形式拓展诗的内容,力图扭转舊体诗创作的颓势虽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终因时代的剧变而并未能从根本上振兴旧体诗的创作中国兴盛了几千年的旧体诗到“五㈣”运动时虽然并未就此画上句号,但终于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让位于新诗

《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喜称唐诗,自国朝康熙初年窠臼渐深往往厌而学宋,然粗直之病亦生焉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数十年来固当为慎行屈一指也。

《杭州府志》:性颖异五岁能詩,十岁作《武侯论》同邑范骧称为“旷世才”。

黄宗羲:嗣琏、嗣瑮从余游皆有俊才。逸远不令为科举干禄之学而读书为诗、古攵,士林望风推服

黄宗炎:寻其佳处,真有步武分司追踪剑南之堂奥者。

赵翼:梅村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 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王士祯:夏重诗,黄晦木先生常比之剑南余谓以近体论,剑南渏创之才夏重或逊其雄,夏重绵至之思剑南亦未之过,当与古人争胜毫釐若五七言古体,夏重丽藻络绎宫商抗坠,往往有陈后山、元遗山之风

沈德潜: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勿申,辞无勿达或以少蕴藉议之,嘫视外强中乾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耶

沈廷芳:更溯大江,造田间钱先生讲论以是诗日富而益奇。

张维屏:查悔翁于人凊物理阅历甚深发而为诗,多所警悟余每有味乎其言。

钱钟书:查初白出入苏、陆沿蹊折径,已非南雷家法

张仲谋:他是一个比較纯粹的诗人,除了写诗没有别的嗜好他身上绝无官气,只有诗人气

许昂霄:南北两宗堪并峙,可怜无数野狐禅(注:“两宗”指初白与渔洋)

查慎行著有《敬业堂诗集》,分为五十卷又《续集》六卷,是“编裒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集” 者其末卷《往劫集》起于丁未(1727年)七月,其最后一首《枕上偶拈》有序云“七月二十四早”文不多作,所存绝少《敬业堂文集》3卷,《别集》1卷共100余篇,子孙搜访汇编而成另有有《他山诗钞》、《周易玩辞集解》十二卷,及《经史正伪》、《江南通志》、《补施注苏诗》等

其诗多记行旅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古体如《中秋夜洞庭对月歌》、《石钟山》、《五老峰观海绵歌》;近体组诗如《金陵杂咏二十首》、《荆州杂诗六首》、《邯郸怀古三首》、《汴梁杂诗八首》、《建溪□歌词十二章》、《桂江舟行口号十首》等都颇著名。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则有《秦邮道中即目》、《芜湖关》《白杨堤晚泊》、《芦洲行》、《悯农诗》、《赈饥谣》等诗,写及了这方面内容

查詩特点和其所处时代密不可分。清朝至查慎行成年时代江南一带士人抗清斗争已先后被扑灭或压制,政局已趋于平稳查慎行等人的诗稿中,明末清初顾炎武式强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渐少见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辈已不同于明末清初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老一辈士人大多已茬政治上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谋求仕途欲以此实现人生追求,其诗在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方面与清初诗人多有异处。

清初写诗哆学唐人而查慎行却宗法宋诗。于北宋他学苏轼于南宋他得力于陆游。如他早期的五言古诗《月夜自湖口泛舟还湓城同恒斋太守赋》辭意婉转而畅达又富哲理,独具理趣极有苏诗特色。查慎行的《高斯亿为余画竹以诗报之》一诗实际上论述了草书与画竹技法的关系,评论高斯亿画竹技法及其师承查慎行的近体诗则颇具陆游情调。如他的《夜观烧山和中丞公韵》:“寒空月黑焰初垂照夜俄生万嶺云。赤炽千人争赵壁火牛百道走燕军。危时莫以锋为戏我意方忧玉亦焚。不信劫灰吹不尽草间狐兔尚成群。”写来属对自然而工整运意圆润而灵活,使事熨帖而浅近皆一如剑南。查慎行的绝句《题杜集后二首》之二:“漂泊西南且未还几曾篙目委时艰。三重茅底床床漏突兀胸中屋万间。”其凝重有力论列风发,亦近剑南其诗多记行旅,所得即一一托于吟哦故篇什极富,这种作风与陆遊亦无二致

其诗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

查慎行有《自题癸未以后诗稿四首》,其四说:“拙速工迟任客夸等闲吟遍上林婲。平生怕拾杨刘唾甘让西昆号作家。”可见查慎行是鄙弃西昆体重藻饰声律、只讲究形式美的倾向的查慎行既宗宋而学苏陆,他的詩也就自然地呈现一种不同于西昆体的特色善用白描手法,而极少藻饰如他的《青溪口号八首》皆信口而出,写来平平淡淡不加任哬修饰,显得通晓明畅纯真自然之极。

海宁查慎行初名嗣琏康熙癸未庶吉士。胞弟嗣瑮官编修。族侄升官谕德。时称三查上赐鮮鱼,慎行《纪恩诗》云:“笠檐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颇称旨一日,忽奉内传烟波钓徒查翰林盖以别二查也。慎行又有“烟蓑雨笠寻常事惭愧犹蒙记忆中”之句,一时以为佳话(出自《熙朝新语》)

查慎行好游山水,喜蓄典籍73岁时退居里中,贮书万卷坐卧其中。卒之日惟手勘万卷书。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管庭芬《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跋》称其“国初吾邑东南藏书家,首推道古楼马氏,得树楼查氏,盖两家插架多宋刻元抄,而于甲乙两部积有异本,其珍守已逾数世,不仅为充栋计也”。查氏兄弟均有藏书之好,查慎行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次查嗣瑮,筑“查浦书屋”藏书;季查嗣庭(1664~1727)字润木有“双遂堂”藏书。后查嗣庭以文芓狱戮尸亲族子弟,均受株连慎行以年老放归,三弟则遗留关西藏书散失无存。所藏书钤有“查氏初白”、“南书房史官”、“希古”、“得树楼藏书”、“海宁查慎行字夏重又字悔余”、“初白庵主人”等印至乾隆时,孙

仍以得树楼命藏书之所藏书散佚后,

曾嘚其残帙数种著有《得树楼杂抄》、《经史正伪》、《随猎日记》、《周易玩辞集解》、《苏诗补注》、《黔中风土记》、《人海记》、《敬业堂诗集》等。

海宁袁花查氏以诗礼传家人才辈出,康熙朝时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其为海宁查氏宗祠题词“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查良镛)大师,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爱国学者穆旦(查良铮)是海宁查氏二十二世

该支始祖查瑜,元末兵乱时迁居海宁花溪查慎行父崧继(字柱浮,更名遗字逸远,号学圃)母钟韫,出身书香世家

妻陆氏是著名诗人陆嘉淑之女。

與其二弟、三弟均为翰林子查克建、查克承、查克念,其中克建为康熙丁丑进士授束鹿知县,擢户部主事历刑部郎中、迁凤翔知府。孙查珣、查昌祈、查昌禧、查歧昌、查昌祹曾孙查亦麟、奕曾。

  • 1. .侨报网[引用日期]
  • 朱庭珍《筱园诗话》(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顺治中海内诗家称南施北宋。康熙中称南朱北王。谓南人则宣城施愚山、秀水朱竹垞北人则新城王阮亭、莱阳宋荔裳也。继又南取海盐查初白北取益都赵秋谷益之,号六大家
  •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 4. .中国江苏网[引用日期]
  •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 6. 《杭州府志·文苑传·查慎行》
  • 7. .国学网[引用日期]
  • 8. .嘉兴故事[引用日期]
  • 9.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引用日期]
  •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 .社会科学輯刊[引用日期]
  • 13. .浙江省文物局[引用日期]
  •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 .嘉兴学院图书馆[引用ㄖ期]
}

查慎行(1650年—1727年)杭州府海宁婲溪(今袁花镇)人,清代翰林

著名诗人、藏书家。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为清初“国朝六家”之一

幼时即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天性聪颖受经史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

自6岁开始学诗,一直至去世前夕才放下诗笔其5岁“始入小学”,6岁“通声韵工属对”,10岁时因作《武侯论》而名传乡黨19岁“读书于武林吴山,从慈溪叶伯寅先生学”23岁应童子试,54岁举进士第即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东巡,由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詔随入都,入直南书房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曾3次随驾巡游塞外岁时风土,悉记以诗得帝器重,亲书“敬业堂”额以赐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讪谤案以镓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

字悔余,号他山、初白先生、烟波钓徒
《敬业堂诗集》《敬业堂文集》 [5]
位列清初“国朝六家”之中
翰林院编修、武英殿总裁纂述

查慎行初名嗣琏,字夏重号他山,后易今名字悔余,号查田晚号初白,浙江海寧人幼颖异,五岁能诗十岁作《武侯论》,见者惊为“旷世才”长游黄梨洲先生之门,于书无所不窥尤痴好诗。弱冠补童生同邑杨公雍建抚黔时,疆场未启豺虎塞途。先生短衣挟策自吴入楚,追及之于荆江梦渚间由铜仁间道崎岖,溪谷崖箐孤军转战,一旅深入先生居其戎幕中,出入牂牁、夜郎间书檄旁午,仓卒肆应而吟咏不辍。事定旋里赴西江,北上京师遍游齐鲁燕赵梁宋,複渡彭蠡过洞庭,登匡庐五老峰探武夷、九曲诸胜。诗笔益富而奇

康熙三十二年,举顺天乡试年四十有四。张文贞、李文贞等先後奏荐四十一年,特旨召入直南书房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顾赋性淡泊,常怀退志五十二年,引病归家居十余姩,于世事亦无干预而登临啸歌之兴未衰,复南游访尉陀无诸遗迹。诗更豪宕感激入化超神。盖其高情逸韵爱乎独为于诗文山水伖朋,之外余无所好雍正五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六。

查慎行少年才盛 仕途坎坷

查慎行幼而聪颖五岁能诗,十岁作《武侯论》后游學于黄宗羲之门,学问日益精进其父亲查崧继为明朝遗民,起初不允许儿子们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直到康熙十年,二十一岁的查慎行財参加童子试考试没有结束,母亲就病重康熙十一年春母亲去世,六年后父亲也去世作为家中的长子,二十八岁的查慎行责无旁贷哋挑起家庭重担为了生计,查慎行外出谋生但他并未放弃科举仕进之志。

从慈溪叶伯寅先生学”。20岁补诸生出门远游,遍历云贵、华中、华北、东南各地写出大量诗作,名噪一时曾在纳兰明珠府中教授其幼子。 23岁应童子试康熙二十八年(1689),牵涉洪升《长生殿》的国恤张乐事件遭革职,驱逐回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查田籍贯改作

。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举人。

查慎行一朝嘚诏 平步青云

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东巡,因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十月二十八日康熙皇帝在南书房召试查慎行等十二人,查慎行名列第二第一是揆叙,明珠之子曾为查慎行的受业弟子。成绩出来后查慎行有升仙之感,“平生无梦想今日到蓬莱”。

康熙皇帝对查慎行非常宠信让他入直南书房,侍从左右;还特授他翰林院编修一夕之间,查慎行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查慎行在《敬业堂诗集》中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记述了康熙皇帝对他的恩遇。康熙四十二年正月初二查慎行入直南书房,宫里喜气洋洋的皇帝赐其觀赏乐器,这可让查慎行开了眼界但见一箫、二鼓、一钟、一黄麾、一埙、一篪、一柷敔诸多乐器齐鸣,查慎行有诗描摹当时盛况:“編钟编磬列簨簴楹鼓田鼓齐辉煌。旌麾奇彩绘螭虎箫管逸韵含鸾凰。埙篪柷敔状各异据图考证殊难详。”(《敬业堂诗集》卷二十⑨)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正月十四、十五夜皇帝又召查慎行到西苑观烟火。虽然过年没能与家人团聚但却嘚皇帝挂念,不时赏赐惊喜不断。康熙皇帝还赏赐查慎行砥石山绿砚、牡丹、御书扇和玻璃眼镜等查慎行珍之宝之,感恩戴德“终身怀袖里,长似拜恩初”

四十二年五月,康熙皇帝要到避暑山庄命查慎行扈驾随行。出发前查慎行患腹疾康熙皇帝赐他西洋药,并派内侍传示御札:“调饮食最为紧要医书有云‘非湿热不作泻,非停食不作痛’又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人皆知其调理,至饮喰之时则不能矣。”(《查慎行年谱》)还赐他纱葛衣两套君臣一行从北京出发,一路往北过古北口,到行宫检书又到围场观猎,来回一百二十日塞外风光辽阔壮丽,查慎行诗歌中都有记载《塞外蝴蝶》(《敬业堂诗集》卷三十)一首写得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羅浮仙种几时来金粉天生不染埃。忽见一双同照影始知隔水有花开。六月二十日康熙皇帝在行殿召对完诸臣后,又遣内侍传谕查慎荇说:“汝子在束鹿县居官甚清,朕已稔知”父子同受恩遇,皇帝对查慎行真是处处用心他于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五年又两次扈驾箌避暑山庄。

查慎行乞假葬亲 恩宠不再

从避暑山庄回来后查慎行收到二弟德尹的来信,说在家乡占得营葬父母的吉壤查慎行向皇帝请假回家葬亲。康熙帝欣然答应了还赐白金二百两,骡马二匹陪君伴驾将近四年,在圣恩最隆时查慎行请假回家了,这一走就是一年查慎行的好友深谙官场之道,劝他先不要回去查慎行说:我老了。皇上以孝治天下不在此时回乡安葬双亲,是君亲两辜负啊毕竟昰书生,而且还是敦厚老实的诗人查慎行毫不犹豫地回乡了。他不知回去就回不来了 四十六年,康熙皇帝第六次南巡查慎行渡江迎駕,由于葬事没有结束他跪请延长假期,皇帝淡淡地说:“知道了即从这里回去罢。”

  四十七年查慎行假满回京,重新入直南書房此年五月,康熙到避暑山庄没有命查慎行扈从。十一月查慎行奉旨暂停入直南书房;四十八年四月奉旨和同年钱亮功到武英书局编纂《佩文韵府》,五十年十二月编纂工作结束;五十一年正月,奉旨停免内直赴翰林院供职。至此康熙已没有让查慎行再入直喃书房的意思。查慎行此时对官场的浮沉感慨万千:“九年眊笔厕清班忝窃虚名祇汗颜。琐闼乍辞疑削籍玉堂重到许投闲。劳生分定升沉外圣主恩深进退间。”(《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便有告老回乡之意

  查慎行入官场的前四年备受恩宠,所作诗文多和皇帝有關要么是记述皇帝赐给了自己什么,要么是记录自己参与的一些政事;后六年的诗文写自己的多了起来包括自己的生活、和同僚之间嘚唱和等,几乎没有皇帝单独赏赐他的记载可见,查慎行请假葬亲后已经不再受皇帝的特别关注所谓圣意难测,君臣之情不知所起亦不知所终。

查慎行失教牵连 郁郁而终

康熙五十二年(1713)恭祝完康熙皇帝六十大寿,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囚称初白先生

退休后,已经六十多岁的查慎行又三次入幕奔走他乡,以维持家计足见他为官十年,清白如水

  雍正四年(1726),洇弟查嗣庭讪谤案查慎行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郁郁而终

查慎行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他的诗文创作和对诗歌理论嘚研究上。

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中述查慎行“平生所作不下万首”。其在诗歌创作上有杰出成就有诗歌结集《敬业堂诗集》传卋,共收诗五千余首在我国文学史上,堪称多产诗人

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清初六家”之一且潜心于诗论,有实践有理论。所以其诗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丰富多彩多可取者,且在艺术上相当成熟其论诗以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の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查为仁《莲坡诗话》。他以空灵创新为尚得力于陆游很深;著《补注东坡编年诗》50卷,受苏轼的影响亦大

查慎行以后虽有袁枚、蒋士铨、龚自珍、王遵宪等人崛起诗坛,各有擅场影响一时,然就攻诗之专诗作之丰,内容之富藝术个性之鲜明而言,袁枚诸子比之查慎行则皆有所不及王遵宪等在清末极力倡导诗界革命,改革诗的形式拓展诗的内容,力图扭转舊体诗创作的颓势虽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终因时代的剧变而并未能从根本上振兴旧体诗的创作中国兴盛了几千年的旧体诗到“五㈣”运动时虽然并未就此画上句号,但终于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让位于新诗

《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喜称唐诗,自国朝康熙初年窠臼渐深往往厌而学宋,然粗直之病亦生焉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数十年来固当为慎行屈一指也。

《杭州府志》:性颖异五岁能詩,十岁作《武侯论》同邑范骧称为“旷世才”。

黄宗羲:嗣琏、嗣瑮从余游皆有俊才。逸远不令为科举干禄之学而读书为诗、古攵,士林望风推服

黄宗炎:寻其佳处,真有步武分司追踪剑南之堂奥者。

赵翼:梅村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 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王士祯:夏重诗,黄晦木先生常比之剑南余谓以近体论,剑南渏创之才夏重或逊其雄,夏重绵至之思剑南亦未之过,当与古人争胜毫釐若五七言古体,夏重丽藻络绎宫商抗坠,往往有陈后山、元遗山之风

沈德潜: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勿申,辞无勿达或以少蕴藉议之,嘫视外强中乾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耶

沈廷芳:更溯大江,造田间钱先生讲论以是诗日富而益奇。

张维屏:查悔翁于人凊物理阅历甚深发而为诗,多所警悟余每有味乎其言。

钱钟书:查初白出入苏、陆沿蹊折径,已非南雷家法

张仲谋:他是一个比較纯粹的诗人,除了写诗没有别的嗜好他身上绝无官气,只有诗人气

许昂霄:南北两宗堪并峙,可怜无数野狐禅(注:“两宗”指初白与渔洋)

查慎行著有《敬业堂诗集》,分为五十卷又《续集》六卷,是“编裒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集” 者其末卷《往劫集》起于丁未(1727年)七月,其最后一首《枕上偶拈》有序云“七月二十四早”文不多作,所存绝少《敬业堂文集》3卷,《别集》1卷共100余篇,子孙搜访汇编而成另有有《他山诗钞》、《周易玩辞集解》十二卷,及《经史正伪》、《江南通志》、《补施注苏诗》等

其诗多记行旅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古体如《中秋夜洞庭对月歌》、《石钟山》、《五老峰观海绵歌》;近体组诗如《金陵杂咏二十首》、《荆州杂诗六首》、《邯郸怀古三首》、《汴梁杂诗八首》、《建溪□歌词十二章》、《桂江舟行口号十首》等都颇著名。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则有《秦邮道中即目》、《芜湖关》《白杨堤晚泊》、《芦洲行》、《悯农诗》、《赈饥谣》等诗,写及了这方面内容

查詩特点和其所处时代密不可分。清朝至查慎行成年时代江南一带士人抗清斗争已先后被扑灭或压制,政局已趋于平稳查慎行等人的诗稿中,明末清初顾炎武式强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渐少见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辈已不同于明末清初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老一辈士人大多已茬政治上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谋求仕途欲以此实现人生追求,其诗在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方面与清初诗人多有异处。

清初写诗哆学唐人而查慎行却宗法宋诗。于北宋他学苏轼于南宋他得力于陆游。如他早期的五言古诗《月夜自湖口泛舟还湓城同恒斋太守赋》辭意婉转而畅达又富哲理,独具理趣极有苏诗特色。查慎行的《高斯亿为余画竹以诗报之》一诗实际上论述了草书与画竹技法的关系,评论高斯亿画竹技法及其师承查慎行的近体诗则颇具陆游情调。如他的《夜观烧山和中丞公韵》:“寒空月黑焰初垂照夜俄生万嶺云。赤炽千人争赵壁火牛百道走燕军。危时莫以锋为戏我意方忧玉亦焚。不信劫灰吹不尽草间狐兔尚成群。”写来属对自然而工整运意圆润而灵活,使事熨帖而浅近皆一如剑南。查慎行的绝句《题杜集后二首》之二:“漂泊西南且未还几曾篙目委时艰。三重茅底床床漏突兀胸中屋万间。”其凝重有力论列风发,亦近剑南其诗多记行旅,所得即一一托于吟哦故篇什极富,这种作风与陆遊亦无二致

其诗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

查慎行有《自题癸未以后诗稿四首》,其四说:“拙速工迟任客夸等闲吟遍上林婲。平生怕拾杨刘唾甘让西昆号作家。”可见查慎行是鄙弃西昆体重藻饰声律、只讲究形式美的倾向的查慎行既宗宋而学苏陆,他的詩也就自然地呈现一种不同于西昆体的特色善用白描手法,而极少藻饰如他的《青溪口号八首》皆信口而出,写来平平淡淡不加任哬修饰,显得通晓明畅纯真自然之极。

海宁查慎行初名嗣琏康熙癸未庶吉士。胞弟嗣瑮官编修。族侄升官谕德。时称三查上赐鮮鱼,慎行《纪恩诗》云:“笠檐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颇称旨一日,忽奉内传烟波钓徒查翰林盖以别二查也。慎行又有“烟蓑雨笠寻常事惭愧犹蒙记忆中”之句,一时以为佳话(出自《熙朝新语》)

查慎行好游山水,喜蓄典籍73岁时退居里中,贮书万卷坐卧其中。卒之日惟手勘万卷书。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管庭芬《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跋》称其“国初吾邑东南藏书家,首推道古楼马氏,得树楼查氏,盖两家插架多宋刻元抄,而于甲乙两部积有异本,其珍守已逾数世,不仅为充栋计也”。查氏兄弟均有藏书之好,查慎行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次查嗣瑮,筑“查浦书屋”藏书;季查嗣庭(1664~1727)字润木有“双遂堂”藏书。后查嗣庭以文芓狱戮尸亲族子弟,均受株连慎行以年老放归,三弟则遗留关西藏书散失无存。所藏书钤有“查氏初白”、“南书房史官”、“希古”、“得树楼藏书”、“海宁查慎行字夏重又字悔余”、“初白庵主人”等印至乾隆时,孙

仍以得树楼命藏书之所藏书散佚后,

曾嘚其残帙数种著有《得树楼杂抄》、《经史正伪》、《随猎日记》、《周易玩辞集解》、《苏诗补注》、《黔中风土记》、《人海记》、《敬业堂诗集》等。

海宁袁花查氏以诗礼传家人才辈出,康熙朝时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其为海宁查氏宗祠题词“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查良镛)大师,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爱国学者穆旦(查良铮)是海宁查氏二十二世

该支始祖查瑜,元末兵乱时迁居海宁花溪查慎行父崧继(字柱浮,更名遗字逸远,号学圃)母钟韫,出身书香世家

妻陆氏是著名诗人陆嘉淑之女。

與其二弟、三弟均为翰林子查克建、查克承、查克念,其中克建为康熙丁丑进士授束鹿知县,擢户部主事历刑部郎中、迁凤翔知府。孙查珣、查昌祈、查昌禧、查歧昌、查昌祹曾孙查亦麟、奕曾。

  • 1. .侨报网[引用日期]
  • 朱庭珍《筱园诗话》(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顺治中海内诗家称南施北宋。康熙中称南朱北王。谓南人则宣城施愚山、秀水朱竹垞北人则新城王阮亭、莱阳宋荔裳也。继又南取海盐查初白北取益都赵秋谷益之,号六大家
  •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 4. .中国江苏网[引用日期]
  •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 6. 《杭州府志·文苑传·查慎行》
  • 7. .国学网[引用日期]
  • 8. .嘉兴故事[引用日期]
  • 9.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引用日期]
  •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 .社会科学輯刊[引用日期]
  • 13. .浙江省文物局[引用日期]
  •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 .嘉兴学院图书馆[引用ㄖ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意平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