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年的今年安徽高考状元749分定州有吗

  一、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の江苏人。《唐摭言》之“散序进士”称《独孤及撰河南府法曹参军张从师墓志》云:“从师祖损之隋大业中进士甲科,位至侍御史諸曹员外郎……”
  孙伏伽,河北人《登科记考》及《唐摭言》中都记有“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壵也明矣”
  侯君素,就是上条所提及之进士
  杨纂,陕西人《旧唐书》有传记“杨纂,大业中进士举,授朔方郡司法书佐”《新唐书》中也有“杨纂,大业时第进士”之记载。
  房玄龄山东人。《旧唐书》中有房玄龄“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他当时已看清隋将亡,“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入唐后官至太子太傅、知门下省事,为相十五年
  温彦博,山西人《新唐书》中记载有“温彦博,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第,授文林郎直内史省。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入唐後官至尚书右仆射。
  黄凤麟湖北人。《湖北通志》之“人物志·选举表”中记载:“隋,进士,黄凤麟,江夏人。比部员外郎”

  贾至(一说贾季邻),长乐(今河北冀县)人(一说河南洛阳人)。字幼邻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乙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七人同榜有李颀、萧颖士等。考官:考功员外郎孙逖
  贾至生于官宦家庭。父贾曾官至太子舍人和礼部侍郎贾至早年曾跟从玄宗避安史之乱于蜀中,拜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将军王去荣因擅杀县令依法当斩。但是肃宗因惜其才下诏免死罪。贾至谏之反对赦免王去荣。后被贬为岳州司马又升为尚书左丞、礼部侍郎,代宗大历初年任兵部侍郎大历七年,死于右散骑常侍任上终年五十五岁。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
  贾至才学出众为官清正。有诗文集三┿余卷传世
  崔曙,定州(今河北定州)人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戊寅科状元及第。該科进士及第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姚奕。试题《拟孔融荐弥衡表》、《明堂火珠诗》
  崔曙自小孤贫。工于诗因沦落而居宋州(今河南商丘)。他在《明堂火珠诗》中写道:"正位开重屋中天出火珠。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欲望无。还将聖明代国宝在京都。"其中"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之句颇得玄宗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尉,第二年病故仅留下一女名星星。人皆鉯为应"曙后一星孤"之句
  崔曙喜交游,与薛据等友善工诗,人称其诗言词款要、情趣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全唐诗》有其存詩一卷《全唐文》有《瓢赋》一篇。
  王阅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壬午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二十三人。栲官:礼部侍郎韦陟天宝八年(749)又中拔萃科第一,后不知所终
   刘单,凤翔歧山(今陕西歧山)人生年不详,卒于唐代宗大曆初年(767年左右)唐玄宗天宝二年(743)癸未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六人考官:礼部侍郎达奚珣。
  刘单曾官奉先尉后提臸司勋郎中,代宗时官至礼部郎中与宰相元载同乡并有交往。元载曾厚遇刘单欲引为知己,以便日后继其位不料刘单不久即病故。餘事不可考

  赵岳,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天宝三年(744)甲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九人同榜岑参居第二。考官:禮部侍郎达奚珣
  羊袭吉,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玄宗天宝五年(746)丙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一人考官:礼部侍郎达奚珣。此人正史无名事迹失考。
  杨护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六年(747)丁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彡人。考官:礼部侍郎李岩试题《罔两赋》。杨护官至水部郎中
  杨誉,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玄宗天宝七年(748)戊子科狀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四人同榜有何幼嗣、李嘉祐等。考官:礼部侍郎李岩
  杨誉曾官慈州刺史、汾州刺史。谥静《全唐攵》有其《纸鸢赋》一篇。
  李巨卿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十年(751)辛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人。同榜有錢起等考官:兵部侍郎李麟。试题为《豹舄赋》和《湘灵鼓瑟诗》
  杨儇,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癸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五十六人同榜有张继、鲍防、皇甫曾等。考官:礼部侍郎杨浚
  杨儇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杨纮,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甲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三十五人同榜有元结、韩君平等。考官: 礼部侍郎杨浚
  常衮,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夷甫,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55)。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乙未科状え及第
  其父常无为是三原县丞。常衮登第后由太子正字授补阙起居郎永泰元年(765)授中书舍人。广德元年(763)以右补阙充翰林学壵不久任考功员外郎。期间宦官鱼朝恩恃宠专权群臣竞献珠宝邀宠,常衮上书曰:所贡宝物源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代宗赞许加封常衮为集贤院学士。大历九年(774)升礼部侍郎连续三年主科考。处事谨慎、墨守陈规大历十二年(777)拜相,杨绾病故后独揽朝政。以文辞出众而又登科第为用人标准堵塞买官之路。对朝中众官俸禄亦视其好恶而酌定封河内郡公。德宗即位后被貶为河南少尹,又贬为潮州刺史不久为福建观察史。常衮注重教育增设乡校,亲自讲授闽地文风为之一振。建中四年(755)死于任上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为尚书左仆射
  常衮性清高孤傲,不妄交游为政苛细崇尚节俭,反对腐败有文集十卷、诏集六十卷行世。《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卢庚,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丙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三十三人同榜有郎士元。皇甫冉等考官:礼部侍郎杨浚。试题为《东郊迎春诗》等
  年代久远,事迹无考
  洪源,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壬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七人中有杜黄裳、耿湋等。考官:礼部侍郎萧昕试题为《日中有王字赋》等。
  杨栖梧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甲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十三人。有苏涣等人考官:礼部侍郎萧昕。
  楊栖梧于唐肃宗时曾登书判拔萃科
  《全唐文》存其《对舍嫡孙立庶子判》一文。
  萧遘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代宗永泰え年(765)乙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七人。考官:上都为尚书右丞贾至东都为礼部侍郎杨绾。试题为《辕门箴》等

  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无。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曆史上第一位状元。
  孙伏伽早年在隋朝时考中进士隋炀帝大业末年任大理寺史,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下级官吏隋亡后,入唐做官缯于武德初年上书高祖,坦言三事:一"开言路";二废"百戏散乐";三请"为皇太子及诸王慎选僚友"高祖阅后大喜用其为治书侍御史,并赐帛彡百匹不久,孙伏伽又在灭王世充、窦建德后建议李渊取消追究王窦余党的命令又为平定边防、减税赋等事频频上表献策,又请设"谏官"一职高祖均采纳。
  武德五年孙伏伽因上疏而被免官。当时科举制度尚未完备故孙伏伽能以免官之身应进士科考试,取中第一官授刑部郎中。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曾上疏谏止游猎骑射被采纳,贞观五年免官不久又起用。贞观十四年(641)拜大理卿成为朝廷偅臣。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因年老辞官显庆三年(658)病逝于家。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先从朝中得旨,归家后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来,合家狂喜而孙伏伽若无其事
  浨守节,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庚午科状元及第。该科取进士五十四人同榜有杜审言等。《唐才子传》记该年為咸亨元年
  弓嗣初,籍贯、字号、生卒年皆不详唐高宗咸亨四年(673)或咸亨五年(674)状元。《唐诗纪事》称其"咸亨二年(671)第一囚及第"但咸亨二年不开考,《登科记考》疑为四年或五年本文取其说。咸亨四年考官为考功员外郎杜易简取进士七十九人;咸亨五姩考官为考功员外郎王方庆,取进士五十七人重试及第十一人。
  弓嗣初及第后曾任雍州(今陕西西安西北)司功。今存其诗二首录其一《晦日宴高氏林亭》:"上序春晖丽,中园物候华高才盛文雅,逸兴满烟霞参差金谷树,皎镜碧塘沙萧散林亭晚,倒载欲还镓"另一首见《全唐诗》卷七十二。
  郑益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乙亥科状元及第
  其人正史无名,事跡失考该科考官为考功员外郎骞味道。取进士四十五人其中有沈佺期、宋之问等。
  许且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高宗开耀②年(682)壬午科状元及第其人正史无名,《唐才子传》卷一云:"陈子昂字伯立梓州人,开耀二年许且榜进士"可知许且为本科状元。清徐松《登科记考》记载:该年进士五十五人重试及第十一人。本年考官为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同榜还有刘知几等。
  吴师道又作吳道师、吴道古。祖籍邺县(今河北临漳)字号、生卒年不详。唐则天武后光宅二年(即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乙酉科状元及第。同榜共取进士二十七人(先取二十二人后又取五人,皆因圣意)考官:刘廷奇。试题为《九河铭》和《高松赋》
  取状元后入仕。至开え年间任司勋员外郎、吏部侍郎、户部郎中等职善作文。《文苑英华》载有他考试对策的五道全文
  陈伯玉,籍贯、字号、生平均鈈详唐则天武后垂拱三年(687)丁亥科状元及第。
  同榜进士共六十五人其人正史无名,事迹失考《玉芝堂谈荟》及《登科记考》僅记载其为状元。
  姚仲豫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中宗神龙二年(706)丙午科状元及第
   同榜进士共三十二人。考官:考功員外郎赵彦昭其人
  正史无名,事迹失考

  常无名,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生于唐则天武后垂拱四年(688),卒于唐玄宗天宝彡载(744)唐睿宗景云三年(712)壬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三十七人考官:房光庭。
  取状元后同年又考中"手笔俊拔、超越流輩"科,开元十年(722)又取文藻宏丽科并撰文上陈盛赞玄宗之德,歌颂天下太平开元十四年任鄠县尉,后官至礼部员外郎
   常无名絀身名门望族,是德宗朝宰相常衮的叔父
  常无名生时颇有文名,喜作宏篇巨制可惜年久失传,今《全唐诗》仅存其《唐思恒律师誌铭》一文
  李昂,籍贯、字号、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甲寅科状元及第。考官:王邱
  取状元后做官,唐开元二十㈣年任考功员外郎主进士科考试,注重从下层知识分子中选拔人才主张公平取舍,然处事过急被进士李权抓住话柄。李昂曾说过:"聑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李权说:"昔唐尧衰怠厌倦天下,将禅许由由恶闻,故洗耳今天子春秋鼎盛,不揖让于足下而洗耳何哉?"言外之意李昂有篡位之心,李昂非常惶恐如实上告,唐玄宗认为:考功员外郎位卑言轻不足以服众,遂以礼部侍郎主持进士科考試礼部选士由此开始,李昂后官至吏部郎中
  李昂擅诗,有《戚夫人楚午歌》现《文苑英华》载有李昂应试的《旗赋》全文。《铨唐诗》有其存诗二首;《全唐文》有文四篇
  范崇凯,四川内江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四年(716)丙辰科状元及第
   同榜进士十六人,有薛邕等本科赋题为《丹甑赋》。
  相传范崇凯善属文以笔千言立就,文思机敏唐玄宗曾命作《华萼楼赋》,范崇凯之作倍受好评
   其弟元凯与之齐名,当时号为"梧冈双凤"
  王维,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字摩诘。生于周武后长安え年(701)卒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唐玄宗开元九年(72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裴明复王维官终尚书右丞,故世稱王右丞又因其曾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亦称河东王氏
  王维早年丧父,聪颖过人九岁即能作词赋,懂音律熟琵琶并深受佛教思想熏陶。其诗作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他和歧王李范关系密切,开元初年被任为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获罪,降为济州司仓参军
  王维应举之前,得知公主预定名士张皋为状无颇为不满,求歧王帮助五日后,身着锦绣之衣随歧王拜见公主,独奏琵琶满座皆惊,公主称奇王维又献上所做诗作,公主读罢大惊:"此早已熟读之诗原以为古人佳作,岂知竟出自汝之手!"遂请至上座歧王乘機语及解头之事,公主一口应承后王维果先后取解头、状头。关于取状元时间《唐才子传》、《登科记考》记载为开元十九年,新旧《唐书》分列记为开元初年和开元九年《唐才子传校注》经考证认为是开元九年,本文从其说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任宰相王維上诗请求引荐,被任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贬,王维也于当年秋天出使塞上在凉州小住。开元二十七年返回长安二十八年迁殿中侍禦史。从开元末到天宝未这十五六年内王维过着平静的文官生活,他在辋川买下产业常与文友聚会,写下大量田园诗同时又参禅信佛。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他被迫受伪职在此期间他曾写《凝碧池》诗,其中有"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之句,表現了对朝廷的怀念受到唐肃宗嘉许,战后得到宽恕此后一段时间,他万念俱灰"以禅诵为事",上元元年官至尚书右丞留有《王右丞集》,他的五言山水诗艺术成就高超其山水画为画家南宗派之祖,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死后葬于蓝田别业之西。该庄园位于今蓝田县南部的辋谷内
  杜绾,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甲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一人。同榜有祖咏等考官:考功员外郎贾季阳。试题《终南山望余雪诗》等
  杜绾取状元后入仕,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又登王霸科(唐考试科目的一种)官至京兆府司录参军,不显而终
  杜家为望族,世代为官入相者达十┅人。其子杜黄裳于宪宗朝为相,封邠国公

  严迪,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丙寅科状元及第。同榜有进壵三十一人考官,严挺之试题为《考功箴》等。
  唐天宝年间严迪又登书判拔萃科(唐代众多考试项目之一)。今《全唐文》存其《对张侯下网判》一文
  李嶷,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丁卯科状元及第。同榜有王昌龄常建等共十九囚。考官:严挺之试题为《积翠宫甘露颂》。
  李嶷曾任右武卫录事参军官职为一时名士。擅诗今《全唐诗》存其诗六首。
  虞咸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戊辰科状元及第同榜有贺兰进明等进士二十人。考官:严挺之
  虞咸取状先后不久又取书判拔萃科第一,今《全唐文》存其《对太宝择嗣判》一文
  王正卿,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己巳科状元。
  此人正史无名事迹失考。
  徐征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癸酉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壵二十五人
  徐征曾官少监之职,不显而终
  李琚,顿邱(今河南清丰)人字号不详,生于周武后延载元年(694)卒于唐玄宗忝宝九年(748)。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甲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七人。同榜有颜真卿等考官:孙逖。本科试题为《梓材赋》和《武库诗》李琚同年又得博学宏词科第一名。所做之赋为《公孙弘开东阁赋》
  李琚曾官石山县令,官至洛阳尉与颜真卿过從甚密。善书法尤工"八分书"。开元二十五年(737)撰《唐真定令杜府君遗爱颂》即以"八分书"之体书之

  崔詹,年里、生平俱不详
  唐哀帝天祐四年(907)丁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人
  崔液,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字润甫,乳名海子生年不详,约卒於唐玄宗先天二年(713)
  唐代状元。及第时间无考约在先天元年(712)以前某年。
  崔液祖父崔仁师唐太宗贞观年间任中书侍郎;崔液哥哥崔湜进士及第后官至中书令。崔液自幼喜爱文学擅写五言诗。及第后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封安平县男。先天二年(713)其崔湜获罪流放岭南,中途又被赐死崔液怕受牵连,改名换姓藏于郢州(今湖北钟祥)人胡履虚家中逃亡期间曾写《幽征赋》,后遇大赦返京途中病亡。
  其友人裴耀卿编《崔液集》十卷今已佚。
  现存其诗十二首今录其一:《代春闺》:"江南日暖鸿始来,柳条初碧叶半开玉关遥遥戍未廻,金闺日夕生绿苔寂寂春花烟色暮,簷燕双双落花度青楼明镜画无光,红帐罗衣徒自香妾恨十年长独守,君情万里在渔阳"
  唐代状元。及第时间不详
  唐懿宗咸通末年(约872年)任湖州(今属浙江)牧。
  當时郑浑之为苏州录事谈铢为盐官,钟辐为院巡都是
  由广文馆博士到地方任职的小官。而与苏州接壤的湖州连
  续两任李超、赵蒙都是状元,因此人们说:"湖接两头苏连三
  尾。"以此推断李超、赵蒙为状元
  唐代状元,及第时间不详
  唐代状元,忣第时间约在天宝中某一年现仅知其"对策第一"。余事不详

五代十国时代自梁太祖朱温建立梁朝,史称后梁以来在北方黄河流域相继絀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在南方和山西地区先后出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喃和北汉等十个政权,称为十国与五代合在一起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代科举取士的记载匮乏涉及状元的各种文献、史料有限。自梁太祖开平二年(908)起始到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为止,五代有记载可取的进士科十二次共取状元十二名。自南汉高祖刘龑乾亨四年(920)起始到后蜀为止,十国有记载可取的状元十二名南汉二名、南唐九名、后蜀一名。
  崔 邈 陈 逖 崔光表 王 彻 王归璞 黄仁颖 郭 晙 王 朴
  扈 载 简文会 梁 嵩 王克贞 伍 乔 卢 华 寇 湘 王 溥
  乐 史 邱 旭 张 确 費黄裳 王崇古 卢 郢 杨 遂 邓 及
  崔邈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状元。《玉芝堂谈荟》第二卷第伍十一页中记载:“五代梁开平二年状元崔邈……”清朝徐松撰《登科记考》第二十五卷第九百三十六页中记载:“开平二年,进士十仈人:崔邈状元,见《玉芝堂谈荟》知贡举:中书舍人封舜卿。”《旧五代史》第四卷、《梁书》第四卷太祖纪中记载:“开平二年囸月癸酉诸道贡举一百五十七人,见于崇元门”据此可知崔邈为五代后梁开平二年状元。
  陈逖泉州(今福建泉州)人,生卒年鈈详五代后梁贞明年间(915--921)状元。
《玉芝堂谈荟》第二卷第五十一页中记载:“五代梁贞明中状元陈逖。……”清朝徐松撰《登科记栲》第二十五卷第九百四十三页中记载:“贞明四年进士十二人:陈逖。《玉芝堂谈荟》载贞明某年状元陈逖未知其年,附此俟考”宋朝徐铉撰《稽神录》第五卷中“登第皂荚”一文中记载:“泉州文宣王庙宇严峻……。庭中有皂荚树每州人将登第,即生一荚以為常矣。梁贞明中忽然生二。荚有半莫喻其意。乃其年州人陈逖进士及第黄仁隶学究及第。仁隶耻之复应进士第。至同光中……複生全荚”可知陈逖为后梁泉州贞明年间状元。
  崔光表清河(今河北清河)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状元。
  清朝徐松撰《登科记考》第二十五卷第九百四十八页中记载:“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同光二年,进士十四人:崔光表宋韩魏公《咹阳集》《故尚书工部侍郎致仕赠工部尚书崔立行状》:'曾祖光表……。后唐同光初举进士第一终右补阙,直史馆’按进士第一,当昰状元同光元年停举,则光表为二年状元矣”可知崔光表甲申科进士及第共十四人,崔光表举进士第一取状元后,横海节度使卢质仩奏使崔光表为支使。任上协助卢质治理一方安定百姓,建立功绩官至右补 阙,直史馆卒于任上。
  崔光表家族系名门, 世代为官其为后魏尚书之十二世孙。其子为后周监察御史、右补阙出任泰宁军节度判官,以死上谏而赠秘书少监其孙为宋朝工部尚书。
  王彻大名莘(今山东莘县)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状元。
  清朝徐松撰《登科记考》第二十五卷第九百四十九页臸第九百五十二页中记载:“同光三年……今据礼部奏所放进士符蒙等四人,既慊舆情颇干浮论,须令复试俾塞群言。…… 况王彻體物可嘉;属辞甚妙细披制作,最异侪流……其王沏改为第一,桑维翰第二符蒙第三,成僚第四”《旧五代史》第三十二卷、《唐书》第8卷庄宗纪中记载:“癸酉,诏翰林学士承旨卢质复试新及第进士……丁亥,礼部贡院新及第进士四人其王沏改为第一,……禮部侍郎裴皞既无黜落特议宽容。今后新及第人候过堂日委中书门下精加详复”《玉芝堂谈荟》第二卷第五十一页中记载:“后唐同咣中状元王彻。”据此可知王彻为同光三年状元。据《宋史·王祐传》:“大名莘人。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可知王彻官至左拾遗。《玉芝堂谈荟》作“彻“勘误。可知王沏为王彻之误称。
  王归璞四川简州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同光四年(926)状元。(此年改同光四年为天成元年)
《玉芝堂谈荟》第二卷第五十一页中记载:“五代后唐同光中状元王归璞简州人……”清朝徐松撰《登科记栲》第二十五卷第九百五十四页中记载:“同光四年进士八人:王归璞,状元”在《四川通志》第一百二十八卷“选举”进士中记载:“附唐进士朝代年分无考者王归璞简州人……”第一百四十三卷“人物”成都府中记载:“五代后蜀王归璞,简州人少聪颖,善属文广政,中状元及第后不知所终。”据此可知王归璞为后唐同光四年状元
  黄仁颖,泉州(今福建泉州)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状元
  清朝徐松撰《登科记考》第二十五卷第九百五十六页中记载:“后唐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天成二年,进士二┿三人:黄仁颖状元,见《玉芝堂谈荟》知贡举:礼部侍郎裴皞。按仁颖于梁贞明中学究及第至是年复登进士第。”《玉芝堂谈荟》和《太平广记》都记载后唐黄仁颖为状元《稽神录》误记载为黄仁隶。在《稽神录》第五卷中“登第皂荚”一文中记载:“泉州文宣迋庙……庭中有皂荚树,每州人将登第即生一荚,以为常矣梁贞明中,忽然生二荚有半,莫喻其意乃其年 ……黄仁隶学究及第。仁隶耻之复应进士第。至同光中旧生半荚之后,复生全荚其年,仁隶及第”据此可知,黄仁颖为天成二年状元
  郭晙,出苼地不详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状元
  清朝徐松撰《登科记考》第二十五卷第九百六十页中记载:天成三年,进士十伍人:郭晙状元,见《玉芝堂谈荟》《玉堂闲话》:郭俊应举时,梦见一老僧屐于卧榻上蹒跚而行即寤,甚恶之占者曰:“老僧,上座也著屐于卧榻上行,屐高也,君既巍峨矣”及见榜,乃状元也按“俊”当即“晙” 之误。知贡举:兵部侍郎赵凤《玉芝堂谈荟》第二卷第五十一页中记载:“后唐天成三年状元郭晙”从《淳熙三山志》中记载:“保极字天锡,闽县人郭晙榜进士。”也可佐证可知郭晙是天成三年状元。
  卢华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状元。
清朝徐松撰《登科记考》第二十五卷第九百七十七页中记载:“长兴三年进士八人:卢华,状元江文蔚,……《偶隽》:'江文蔚长兴三年卢华榜下进士八人,与张沆、吴承范殷鹏、范禹称为学士。’”可知卢华为长兴三年状元此次壬辰进士科及第者八人,卢华为明宗点中第一名入仕后,长兴四姩升为刑部员外郎卢华以其《请旌赏外官能理冤狱奏》一文,入选《全唐文》而传留于世
  寇湘,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54)状元
  清朝徐松撰《登科记考》第二十六卷第九百九十六页中记载:“后晋齐王开运二年,进士十伍人:寇湘状元,见《玉芝堂谈荟》孙忭《寇准碑》:'父湘,博古嗜学有文章名。晋开运
  中登甲科冠多士。后应辟为魏王记室终焉’知贡举:工部尚书窦贞固。”《玉芝堂谈荟》第二卷第五十一页中记载:“五代 ……晋开运二年状元寇湘”
  寇湘,博古嗜学善于诗文,颇具盛名登科后,盛极一时后应辟为魏王记室至终。其子寇准为宋之名相获赐封莱国公。
  王溥并州祁(今屾西祁县)人。字齐物生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卒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状元。授职秘书郎后为枢密使郭威从事,迁太常丞
  郭威登基称帝。后周广顺元年随周太祖郭威平叛,为稳定朝廷谏免与叛军有瓜葛之诸廷臣罪历任左谏议夶夫、枢密院直学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至中书侍郎平章事帝临终托以辅政后事。柴荣即位为周世宗王溥尽力辅佐。面对北汉进犯力主御驾亲征,获“高平大战”胜利王溥出任宰相外,加礼部尚书、监修国史、参知枢密院事他举贤能以复失地,興水师以求一统周恭帝即位。又加王溥右仆射官王溥参修《世宗实 录》。宋太祖即位留归降的王溥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乾德二年(964)免相,授太子太保乾德五年,授太子太傅开宝二年(969),升太子太师宋太宗即位。封王溥为祁国公太平兴国七年(982),病逝开封赠侍中。初谥文献后改谥文康。
  在宋朝为官之际续补唐宣宗后唐史合成《新编唐会要》百卷。继《唐会要》后叒编撰《五代会要》三十卷开创史学的会要史体。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加上订正无误,保存原貌的工作为史学研究做出贡献。著有两蔀《会要》存世
  王朴,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字文伯。生于唐天祐二年(906)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状元授职校书郎。王朴自幼聪慧警敏、勤奋好学登第后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汉酝酿大乱王朴审势东归故里,避乱免难
  后周廣顺元年(951),王朴辅佐皇子柴荣广顺三年,柴荣封为晋王拜王朴为右拾遗、开封府推官。柴荣登基王朴历任比部郎中、左谏议大夫、左散骑常侍、端明殿学士、知开封府事。显德三年周世宗南征,王朴充东京副留守世宗得胜还朝,升王朴为枢密副使又一次南征,王朴迁为枢密使第三次南征,授王朴以“便宜从事”留守开封王朴保京城无事,支持世宗南征大功告成。王朴规划开封城设計、扩建、运筹合理。使开封街道畅通、壮阔宏伟“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 王朴明历算。考证诸历法之失与司天监共撰《显德欽天历》。他通晓音律考证雅乐,定七声立新法使七均、十二律、八十四调再现并留传。王朴的《平边策》展现了他的政治、军事才能运用战略上进攻先近后远、先易后难,战术上进攻避实就虚扰敌令其疲惫的方法而扩展后周版图,成就了宋一统著有《大周钦天曆》、《律准》。《全唐文》第八百六十卷有王朴文章四篇
  扈载,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字仲熙。生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状元授职校书郎,值史馆后迁监察御史。
  扈载自幼好学擅长于赋颂碑贊。以文显名才华横溢,受世人推崇扈载偶游相国寺,院内绿竹修美可爱题《碧鲜赋》于壁上,传闻甚广世宗命人抄录,阅毕即授扈载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显德三年(956),升翰林学士扈载疾病缠身,不能入朝世宗遣太医为其诊治不愈。次年病重强撑病體入直学士院,赐告还第病卒。
  扈载有诗“芳草”收入《全唐诗》第十二函第九册第八百八十七卷:“幽芳无处无;幽处恨何如倦客伤相思,春风满旧居晚烟迷杳霭,朝露健扶疏省傍灵光看;残阳少皞区。” 扈载以文章驰名一时王朴曾荐之于宰相,不用王樸问,宰相言其命薄果然三十六岁卒。
  简文会南海(今广东南海)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南汉乾亨四年(920)状元。
  简文會幼年聪慧出众秉性耿直。南汉刘龑帝戊寅进士科点简文会为状元登第后以才学见用。累官至尚书右丞
  乾和年间,南汉刘晟帝暴戾而残酷简文会疏谏,触怒中宗被贬谪为祯州刺史。任上尽心尽职颇有政声,为民所道以清廉务实著称。终死于祯州任上
  简文会乡里有“简状元井”。后来明朝状元伦文叙也曾居住此地 简文会善诗作,名噪一时乾亨元年(917),南海改为咸宁、常康二县故也有称简文会为咸宁人之说。
  梁嵩龚州(今广西平南)人。字子高又字仲邱。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南汉白龙元年(925)状元。
  梁嵩自幼勤奋好学善诗文。南汉刘龑帝效法唐制开乙酉进士科考于广州。梁嵩在殿试时作《赋荔枝诗》:“露湿胭脂拂眼明紅袍千裹画难成。佳人胜尽盘中味天意偏教岭外生。桔柚远惭登贡籍盐梅应合共和羹。金门若有栽培地须占人间第一名。”被皇帝贊赏点其为状元,恩授翰林学士后获恩准,离任回乡侍奉老母。梁嵩谢绝皇帝赐宝物上奏请免其家乡龚州人丁税赋一
  年。以體恤民情慰藉乡望。梁嵩甚得民心回乡时,“急于见亲野渡无舟,乘白马过河”人马淹没而死。州人感德岁祀不绝。浔州有“皛马庙”为乡人祭祀之遗迹。《全唐文》第八百九十二卷第四千一百三十页中收有梁嵩的《代母作倚门望子赋》一文
  王克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守节。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南唐保大十年(952)状元。
  《十国春秋》南唐元宗本纪中记载:“保大十年……以翰林学士江文蔚知礼部贡举,放进士王克贞等三人及第”登第后累官至观政院副使。宋朝初年曾知汉州。宋太宗知其文名特命徝舍人院。时人推崇王克贞所拟诰命典正后历任滑州、襄州、梓州三州知州,王克贞所任之处皆有政声。曾受命修《太平广记总类》

  伍乔,安徽庐江人出生年不详,卒于北宋乾德四年(966)前后五代十国南唐保大年间(943——957)某科状元。
  伍乔自幼勤奋好学 后入庐山国学,数年苦研六经尤善《周易》。山中众人捐资助伍乔赴金陵应试。初选得中进士殿上复考,伍乔以所作惊人而一举奪魁时人称考官选人公允。南唐元宗李璟命将其所作《画八卦赋》及《霁后望钟山诗》刻于石上以为永式。后放外任歙州司马失意の情流于诗作,经翰林学士张洎进言唐元宗召入为考功员外郎。仕至户部员外郎终卒于任上。
  伍乔善诗文诗多七律且多送别、寄游、题赠之作。著有《伍乔集》

  王崇古,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南唐后主甲子(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状元。
  《十国春秋》南唐后主本纪中记载:“乾德二年命吏部侍郎、修国史韩熙载知贡举,放进士王崇古等九人”据此可知,王崇古为南唐後主甲子科状元同科舒雅等五人,经御殿命题亲试皆被黜。
  卢郢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出生年不详卒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㈣年(979)前后。五代十国南唐后主丙寅(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或乾德五年状元。
  卢郢善文章、有勇力、好吹铁笛乾德年间,卢郢┅日偶与恶霸——都城烽火使韩德霸狭路相逢卢郢不回避,韩德霸命左右捕执卢郢击倒十余人且将韩德霸摔于马下,打伤面目韩德霸诉于后主,却被罢职卢郢声名大显。次年举进士,状元及第卢郢之姐夫徐铉受命撰文,数日不成卢郢口授而令人笔录,一蹴而僦徐铉进呈,后主对其说:“语势遒俊似非卿作”徐铉实告。自此卢郢文名大振晋升后主近侍。宋朝建立后卢郢入宋任全州知州。卒于知州任上《全唐诗》中存卢郢诗。
  杨遂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南唐后主壬申(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状元
  《十国春秋》南唐后主本纪中记载:“开宝五年,内史舍人张佖知礼部贡举放进士杨遂等三人。清辉殿学士张洎言佖多遗才国主命洎考复遗不中第者,又放王伦等五人”据此可知杨遂为南唐后主壬申进士科状元。
  邓及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南唐后主年间(961——975)状元。
  《十国春秋》第三十一卷《罗颖传》中记载:“开宝中……试《销刑鼎赋》、《儒求之本论》有司以邓及為第一,颖居末榜即上,后主迁颖第二手笔圈其名。”据此可知邓及为南唐后主年
  乐史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字子正苼于五代后唐天成五年(930),卒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五代十国南唐后主年间状元。
  《十国春秋》第一百一十五卷中记载:“乐史……南唐举进士第一”据此可知,乐史为南唐后主年间状元及第后,曾任秘书郎
  宋朝建立。入宋为平原主簿太平兴国五年(980)应举,升幕职授诸道掌书记,复赐进士及第升任著作佐郎、知凌州,召为三馆编修因进献多种著作,受宋太宗赞赏历任著作郎、直史馆,太常博士、知舒州水部员外郎、知黄州,出掌西京磨勘司晚年居洛阳,卒于居所著有:江南等诸种《登科记》,《太平寰宇记》《广卓异记》,《总仙记》《上清文苑》,《绿珠传》《杨贵妃外传》,《商颜杂录》等七百余卷
  邱旭,安徽宣城囚字孟阳。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南唐后主年间状元。
  《十国春秋》第一百一十六卷中记载:“南唐给事中乔匡舜知举进士及第鍺五人,即邱旭、乐史……”“邱旭……后主时试《德厚载物赋》,耀第一人” 邱旭弱冠始读书,游学金陵自励弥笃,不耻下问學问益进。遂应进士举状元及第。宋朝建立入宋得吕蒙正知遇,荐授令录复迁京官,卒于衡州
  邱旭辞赋得益于故唐大家。时囚取以为法度著有《宾朋宴语》。
  张确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末年(975)状元。
  南唐后主末年春宋师兵临城下,依例照常开科取士张确以第一名登科,赐状元及第是年十一月南唐国亡。《续资治通鉴》宋记第八卷第三页中记载:“开寶八年二月,是月江南知贡举户部员外郎伍乔放进士张确等三十人。自保大十年(952)开贡举讫于是岁凡十七榜”因是年(975)南唐灭,仍沿用宋开宝纪年八年。张确为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末年状元
  费黄裳,四川广都(今四川双流县)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后蜀进士科(年份不详)状元该科进士十六人。
  《四川通志》第一百二十二卷“选举志”进士卷第六页中记载:“费黄裳广都人。进壵第一”列在“附五代蜀进士年分无考者”之中。据此可知费黄裳为五代十国后蜀状元

  杨砺,京兆鄠(今陕西户县)人初名砺,字汝砺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五年(93O),卒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宋太祖建隆元年(96O)庚申科状元。是宋朝的第一个状元杨砺刚中状え,父亲就去世其悲痛欲绝,竟数日水米不进后以奉禄不足以养母为由,闲居不仕直至官府、亲朋催促才始赴任。不久又因母病辭官。
  开宝九年(976)诣阙献书,杨砺被召试于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后入京迁光禄寺丞。母亲病逝服丧期满,转为秘书丞改任屯田员外郎后,任鄂州知州因善于治理而名著于朝野。
  端拱元年(988)杨砺充记室参军,迁水部郎中真宗曾问其何年及第,杨砺默而不答后真宗知其为状元,后悔所问从此,对其不以状元自傲的品德极为敬重。淳化六年(995)赵恒立为太子,杨砺兼右諭德转度支郎中,赵恒登基后拜杨砺为给事中,判吏部铨负责铨选官吏,不久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初年(998)杨砺知贡举,拜笁部侍郎、枢密副使第二年,因病离世享年六十九岁。真宗十分悲痛对宰相言:“杨砺耿直清苦,正欲重用之时去世……”遂冒雨前往吊唁,因车驾进不了胡同真宗竟徒步至其灵前,悼念追忆良久回朝后,诏令罢朝致哀追赠兵部尚书。
  杨砺为文崇尚繁琐无一定师法。在翰林院时起草诏令迂怪,常被人哂笑也不在意。著有文集二十卷
  张去华,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字信臣。生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卒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宋太祖建隆二年(961)辛酉科状元张去华少年好学上进,善诗赋以荫补太庙斋郎。十八岁时周世宗平定淮南,去华感叹到:“兵战不息民事不修,难于长治久安”遂著《南征赋》、《治民论》,献于世宗世宗阅后十分欣赏,诏授御史台主簿去华认为此职非大丈夫所为,竟弃官回郑州三年不出。
  宋朝建立张去华挟诗文游京师,其行為文章为李昉所称扬一时名声大噪。中状元后拜秘书郎,入值史馆一年后,因未得升迁上章自述,指责知制诰张澹学识浅薄却居高位,请求与之考校惊动太祖,立被召试于殿前果如其言,遂擢其为右补阙
  太平兴国四年(979),去华随太宗征讨太原受命為京东转运使,历左司员外郎兴国七年,为江南转运使雍熙三年(986),太宗讨伐幽州去华就命为河北转运使,知陕州赴任前,著《大政要录》三十篇太宗阅后深为嘉许,将其留于京师咸平二年(999),去华患病请分司西京(今河南洛阳),在其府宅建“中隐亭”,以示隐居景德元年(1004),以工部侍郎身份致仕未及二年,病逝于家享年六十九岁。张去华相貌英俊擅长议论,有气节为官刚正,曾收养父亲生前好友何氏之二子教导其读书成才。去华为官关心百姓疾苦,曾著《元元论》论述为政以养民重农为急,得嫃宗诏令以绢书写成十八轴,挂于龙图阁四壁张去华擅长诗文,留有文集十五卷其子张师德亦为宋朝状元,父子被时人所称颂
  马适,九江湖口(今江西湖口)人字志达,生卒年不详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壬戌科状元。马适少年时聪明好学,孝敬父母中状え后,未及授官就得到母亲病逝的消息,遂匆匆赶回家治丧母亲入殓,马适因悲痛过度不治而亡。
  据传:马适祖父马良俊葬幞頭山当时此地曾有讖语,称:“沙州圆出状元”。建隆三年沙州果然圆了,而马适也恰巧得中状元

  苏德祥,青州(今山东益州)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宋太祖建隆四年(963)癸亥科状元苏德祥为后汉宰相苏禹珪之子。中状元后衣锦还乡,当地太守曾亲自为其设宴庆祝席间,伶人载歌载舞太守高兴地命伶人献辞,辞有:“昔年随侍尝为宰相郎君;今日登科,又是状元先辈”以示其父孓荣耀。苏德祥工诗文官至右补阙,内供奉清代学者厉鹗辑撰的《宋诗记事》中收有其《赠南岳宣义大师英公》诗。诗云:“学就书聞在道林几年辛苦用身心。九霄雨露酬知早百首风骚立意深。青白野云闲里卧古今碑碣醉中寻。因何负此多般艺可惜教师鬓雪侵。”

  李景阳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宋太祖乾德二年(964)甲子科状元余事不详。

  刘察籍贯、字号不详。生于后唐庄宗甲申二年(924)卒年不详。宋太祖乾德三年(965)乙丑科状元余事不详。

  李肃开封府(今属河南)人,字季雍生卒年不详。宋太祖乾德四年(966)丙寅科状元李肃少年时,聪明过人十岁就能写诗为文。中状元后历官濮州、博州从事,迁保静军节度推官李肃嗜酒,与亲友会饮而卒年仅三十三岁,其为文甚工著有《代周顒答北山移文》、《吊幽忧子文》、《病鸡赋》等篇,另有《大宋乐章》┅书

  刘蒙叟,宁陵(今河南宁陵)人字道民,生卒年不详宋太祖乾德五年(967)丁卯科状元。刘蒙叟为参知政事刘熙古之子好學上进,擅长诗文
  中状元后,历知庐、滁、濠、汝四州真宗即位后,刘蒙叟上疏劝真宗“学俭戒奢,谦逊谨慎轻徭薄赋,勤悝政事……”受到真宗嘉奖。不久以本官入值史馆。当时真宗诏令史馆各臣进献自己旧作而在众多文章中,以刘蒙叟所著为最佳劉蒙叟任职方郎中后,因足疾而上疏乞请致仕真宗诏令以太常少卿身份退休。卒于家享年七十三岁。
  刘蒙叟著有《五运甲子编年曆》三卷

  柴成务,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人字宝臣。生于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太祖乾德六年(968)戊辰科状元
  柴成务中状元后,出任峡州军事推官改曹州、单州观察,迁大理寺太平兴国五年(980)转太常寺。从兴国八年起历知果州、苏州,为两浙路转运使户部员外郎,入值史馆为户部判官。期间曾奉命出使过高丽。
  淳化二年(991)柴成务为京東路转运使时,黄河在宋州决口柴成务上表道:“河水所经之地肥沃,希望免除租税鼓励百姓耕种。”太宗采纳其言召为司封郎中,知制诰吕蒙正为相,柴成务因与其有姻亲关系自请辞职,太宗不准淳化四年,柴成务与魏庠同为给事中四川农民起义被镇压后,柴成务曾去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真宗即位(998),迁给事中知梓州。不久召回又遣知青州,柴成务上疏请求待太宗永熙陵封土后再到任旋奉诏与钱若水编辑《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回京后为刑部尚书,因杖责部下的傲慢无礼被弹劾,真宗诏令處理此事柴成务道:“忝为长官,杖一小吏而遭劾有何面目生在大堂上断案。”遂愤而辞职居家数年后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柴成务博学多才,擅长写词每发议论,幽默成趣时人推崇其文雅,但其为官缺乏清廉名声故舆论对之非常惋惜。

  安德裕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字益之一字师皋。生于后晋高祖天福四年(939)卒于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己巳科状元
  咹德裕父亲安重荣是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因举兵反叛败亡安德裕被将官秦习收养,改姓秦安德裕从小喜爱笔砚,见到文字就诵读少姩有志,蔑视权贵学习刻苦,通晓文史尤精于《礼记》、《左传》、《汉书》。秦习死后改回本姓。秦习家人将家产悉归安德裕其推辞道:“这些家产,与我何干!大丈夫应自己建功立业博取富贵,岂能屑屑于他人财富”
  安德裕中状元后,历任归州军事推官、大理寺丞、著作郎、秘书丞知广济军后,著《军记》、《图经》三卷受到太宗嘉奖,改任太常博士
  太平兴国八年(983),安德裕任秦州通判雍熙元年(988),迁主客员外郎通判广州,未及赴任宰相言其有史才,即以本官入值史馆淳化四年(993),出任“壬辰科”主考官至道元年(995),进献《九弦琴五弦阮颂》其文采倍受太宗嘉赏。第三年转金部郎中,出知睦州回京后,判太府寺鹹平五年(1002),病逝于家享年六十三岁。
  安德裕性格耿直自负喜欢奖掖后辈,文学家王禹偁、状元孙何均得到其关心与帮助但咹德裕嗜酒太过,常为时人议论指责故官位不显。安德裕著有文集四十卷存世

  张拱,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宋太祖开宝三姩(970)庚午科状元余事不详。

  刘寅籍贯、字号、生卒年不详。宋太祖开宝四年(971)辛未科状元余事不详。

  安守亮河南(紟河南洛阳)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家原为河南显贵祖父安重荣,后晋时官至成德军节度使因举兵反叛失败身亡。父亲安德裕为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己巳科状元。安守亮进士第一与父亲安德裕大魁天下,仅距三年间隔两科,被世人誉为“父子状元”

  宋准,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字子平。生于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卒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宋太祖开宝六年(973)癸酉科状元癸酉科考官为翰林学士李昉,擢宋准为第一名贡士徐士廉击登闻鼓,状告李昉在录取上徇私用情呔祖震怒,亲召宋准于殿上复试太祖见宋准相貌英俊,聪敏迅捷非常赞赏,认为就应是这样的人夺魁遂复钦定宋准为第一。此后渻试之后再加殿试,成为制度历元、明、清未改,宋准便成为宋朝殿试产生的第一位状元
  开宝八年(975),宋准受诏修定诸道图经不久,又奉命出使契丹第二年,南平军改为南平州宋准为知州,加著作佐郎太平兴国四年(979),迁著作郎通判梓州。回朝后参與编辑文献兴国八年,主持贡举出为河北转运使。雍熙四年(987)患病迁金部郎中,免知制诰端拱二年(989)病逝,享年五十一岁
  宋准风度潇洒,辞采清丽为官有政绩。赵普诬陷卢多逊与秦王勾结图谋不轨,李穆因与卢多逊为同榜进士受到牵连被贬官,朝Φ无人敢为之言冤独有宋准借上疏之机,极力称赞李穆为忠厚长者有操守,非卢多逊同党太宗醒悟,将李穆官复原职时人交口称頌宋准仗义直言。

  王嗣宗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字希阮生于后晋出帝天福九年(944),卒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宋太祖开宝八姩(975)乙亥科状元。
  王嗣宗少年好学刻苦自励。曾游京师以文章拜谒王祐,颇受优待推许中状元后,补秦州司寇参军因直言知州路冲为政苛急,被诬下狱后平反得释。
  太宗征讨河东王嗣宗上陈方略,被召授大理寺丞通判睦州、河州。太宗派耳目访察臣民言行嗣宗抓捕耳目,械送京师,并上疏道:“陛下不委任天正贤俊猥信此辈以为耳目,臣窃不取”忤怒太宗,将王嗣宗捕送监狱。遇大赦嗣宗才被官复原职。以秘书丞通判澶州命人在黄河岸植树万株,以固堤防不久,被召回京拜为三司开拆推官,以左正言出任河北路转运副使当时,边境正有战事崔翰为大将,王嗣宗常以言语激励其报效国家太宗将议亲征,嗣宗言契丹必不至之理由得呔宗称许,改任左司谏回京后,任度支判官改任驾部员外郎时,因妻子病急夜撬衙门取药,被罢官重新起用后,出知兴元府迁京西转运使,又移调河北擒获群盗,再受太宗嘉奖至道初年(995),为江浙荆湖发运使时正值江浙一带巫风盛行,民有病不服药祭祀以禳灾。王嗣宗令毁弃祀庙让得病之人服药康复。
  咸平四年(1001)王嗣宗以右谏议大夫充三司户部使,改盐铁使上疏言节约之法,获准实施后大收成效。咸平六年改左谏大夫,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中封驳事,出知并州兼并、代部署政绩极佳。被召拜御史中丞后因于朝内经常诋毁他人,被遣出京任耀州观察使知永兴军府,徙知邠州、镇州回京后,为枢密副使因与枢密使寇准不和,屡屢上疏辞职被任命为检校太傅、大同军节度,知许州移知河南府,改成德军节度徙知陕州,官终于静难节度使寇准为相,素恶嗣宗命王嗣宗以左屯卫上将军、检校太尉身份致仕。天禧五年(1021),王嗣宗病逝于家享年七十八岁。谥景庄
  王嗣宗历事三朝,为政嚴明政绩卓著。但其言语常有不敬人处为御史中丞之时,讥斥宋白等老臣七十不致仕但其晚年染病,贪图厚禄拒不离职,亦授人鉯柄王嗣宗喜作文,书札尤甚著有《中陵子》三十卷。

  吕蒙正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圣功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946),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丁丑科状元。
  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太宗征讨太原,呂蒙正被授著作郎入值史馆。太平兴国五年(980)拜左补闕,知制诰八年,任参知政事端拱元年(988),罢李昉拜吕蒙正为宰相。
  吕蒙正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 关系极为融洽。淳化二年(991)谏官宋沆上疏,忤怒太宗蒙正受牵连,被罢贬为吏部尚书淳化四年,真相大白复以本官入相。吕蒙正为官清廉曾有人献古镜,言能照二百里蒙正笑而却之道:“我脸不过盆子大,安用照二百里!”闻者叹服至道元年(995),太宗再度罢贬蒙囸蒙正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期间政尚宽静,事多委任属僚其总裁定夺而已。
  真宗即位(998)吕蒙正被任命为左仆射,为感先渧之恩蒙正献家财三百万助之朝廷。咸平四年(1001)第三次登上相位。六年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
  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过洛阳两次看望吕蒙正曾问其子中谁可为官。蒙正道:“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吕夷简,真乃宰相器也!”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享年六十七岁,谥文穆赠中书令。

  胡旦滨州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生卒年不详。浨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状元胡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吕状元后,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迁左拾遗入值史馆。因上《河平頌》议论时政,忤怒太宗贬为殿中丞。后来胡旦又上《平燕议》,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受太宗赏识,起为左补阙复值史馆,迁修撰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
  胡旦有一好友名马周,因常诋毁朝政众人疑为胡旦指使,遂将胡旦贬之坊州团练副使因擅离所部,谒见宋白胡旦被弹劾,徙绛州后复为工部员外郎,入值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因推重宦官王继恩被贬为散官。不久双目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身份致仕居住在襄州,约八十岁时病逝
  胡旦家境贫困,死去无钱安葬只得停棺房内,有人上报朝廷朝廷遂赐钱二十万,使胡旦入土为安
  胡量喜读书,失明后仍令人朗读经史。晚年臧否人物议论时政之病囚依旧,被时论所鄙薄胡旦学识渊博,著述甚三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讼》、《唐乘》、《家传》彡百余卷传世。

  苏易简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字太简生于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卒于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宋太宗太平興国五年(980)庚辰科状元。
  苏易简少年聪颖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时太宗留心儒术,责考生皆临轩複试易简洋洋三千余言,一挥而就太宗览毕,甚为赞赏擢为甲科第一,时年仅二十二岁.
  苏易简中状元后通判升州,迁左赞善夶夫八年,以右拾遗知制诰连续七年主持贡举,公正无私深得太宗信任。雍熙三年(986)充翰林学士。淳化二年(991)同知京朝官栲课,迁中书舍人充承旨,太宗虽没任命苏易简为参知政事待遇却和参知政事一样,并做诗安抚:“君臣千载遇”易简也表示“忠孝一生心”。一次苏易简用水试欹器,以“日中则昃月满刚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劝谏太宗持留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不玖知审官院,改知审刑院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元年(995)以礼部侍郎出知邓州,移陈州后抑郁而终,年仅三十九歲太宗闻之,深为惋惜赠挽词,上有“时向玉堂寻旧迹八花砖上日空长”语。
  苏易简性好嗜酒太宗多次劝诫,并草书《诫酒》、《劝酒》二诗令其在母亲面前朗读,但收效甚微易简知识渊博,善喜淡笑以文章名著于世,著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忣文集二十卷传世。

  王世则桂林永福(今广西永福)人,一说为长沙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癸未科状元。
  王世则中状元前曾与韩见素等人同去拜访陈搏,王世则伪装成仆人拜于堂下。陈搏感叹道:“侮人者自侮也。”请王世则坐於诸人之右(上座)后说:“将来科名君为首冠诸君名次正如此。”太平兴国八年(983)太宗御试进士,以“六合一家”为赋题王世則赋中有:“勾画乾坤,作我之龙楼凤阁;开穷日月为君之玉户金关。”太宗阅后大喜遂擢其为第一,果中陈搏当年言语
  王世則中状元后,曾以右正言出使交州(今越南河内)还朝后,将交州山川形势及所见事迹写成文字奏报朝廷入值史馆,因与他人请立元僖为储嗣忤怒太宗,被贬知蒙州至道二年(996),为永州太守真宗即位(997),官复原职余事不详。

  梁颢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岼)人,字太素生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太宗雍熙二年(985)乙酉科状元。
  梁颢早年丧父被叔父收養。少年时拜王禹偁为师,学习刻苦初举进士不中,对完善科举制度提出建议认为唐代取士科目众多,人才济济及至五代科举衰落,宋兴科举但唯以诗赋、策论取士,应广开科目甄拔人才。奏疏呈上未被理睬。
  梁颢中状元时年仅二十二岁,被任命为大洺府观察推官雍熙四年(987),召为右抬遗入值史馆。因马周上疏事与胡旦、赵昌言等被贬。不久起知鱼台县,加大理评事奉诏叺京,迁殿中丞复值史馆,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关西道判官,转太常博士真宗初(998),梁颢出使陕西献《听政箴》。回京后为喥支判官。不久与杨砺同知贡举,与钱若水重修《太祖实录》咸平二年(999),随真宗亲征至大名,上疏论用兵赏罚不明之弊并献騎兵奔袭之术,得到朝野交口称赞景德元年(1004),权知开封府六月得暴病身亡,享年四十二岁梁颢风度潇洒,博学多识尤长于历史,有才干且与人友善著有文集十五卷行世。

  程宿衢州(今浙江衢县)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戌子科状え。
  戌子科主考官为礼部侍郎宋白在其录取了以程宿为首的二十八人后,物议喧然认为朝廷多有遗才。于是太宗诏令于崇政殿複试落第举子,又录取了九十九人但仍有一名叫叶齐的士子击登闻鼓告状,认为取士不公太宗遂诏令在武成王庙再次复试未入选举子。因厌恶叶齐的嚣张考官以“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为赋题,合格者有数百人太宗复试,录取三十一人力进士以叶齐居其榜首,诸科洇此而步入仕途者多达数百人(注:该科进士一百五十八人)太宗对文人的重视与宽容由此可见一斑。
  程宿中状元后曾权知某县簿尉,仕至职方员外郎余事不详。

  陈尧叟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字唐夫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卒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己丑科状元。
  陈尧叟中状元后授光禄寺丞,入值史馆奉诏赈灾后,迁工部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喃人信巫有病不服信药,祷神祛灾陈尧叟移风易俗,将《集验方》医书刻于石上立于驿站。岭南炎热陈尧叟命人植树凿井,深得當地人拥戴
  淳化四年(993),陈尧叟出使交州不辱使命。咸平元年(998)真宗诏令各路督课民人种植桑枣,尧叟上疏言所管之地哆山石,宜因地制宜,种植苎麻得真宗赞许。回京后加刑部员外郎,充度支判官.出京为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平乱入京为枢密直学士知三班兼银台通进封驳司。黄河决口澶州陈尧叟与冯拯同为河北、河东安抚副使。事毕回京奉诏裁减冗事,卓有成效
  景德元年(1OO4),辽军南下直逼澶州,朝野震恐陈尧叟主张迁都,受到主战派寇准的指斥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封禅泰山尧叟奉诏撰《朝觐坛碑》,进工部尚书后又撰《封禅圣制颂》。真宗西祀汾阴尧叟为经度制置使,判河中府进户部尚书,又奉诏撰《亲谒太宗庙颂》伍年,以本官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因足疾,屡次请求辞职真宗派人慰问,拜右仆射知河阳。天禧元年(1017)尧叟病危,真宗诏准回京不久辞别人世,享年五十七岁真宗废朝二日,以示哀悼赠侍中,谥文忠陈尧叟体貌英伟,博闻强记奉对明辨。著有《请盟录》三集二十卷行世

  孙何,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字汉公。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是宋朝第一个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状元。孙何十岁识音韵十五岁能写文章,喜好古文写文章必本经义,曾著有《面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春秋意》、《尊儒教议》,与当时有名的大才子丁渭一南一北齐名天丅,时人称为“孙丁”
  孙何中状元后,通判陕州召入值史馆,迁秘书丞京西转运副使,历右正言改左司谏。真宗即位孙何仩疏提五条建议,涉及选将、科举、社会道德、举才等被真宗嘉奖。咸平二年(999)再次上疏,就官制提出建议希望恢复六部职掌。鈈久随真宗到大名,第三次上疏指出边防不固的症结所在,再次获真宗赞赏回京后,权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副使,上疏请择优選任官吏裁减冗员,增加俸禄景德初(1004),回京与晁迥、陈尧咨并为知制诰任期内病重,真宗曾派太医诊治不愈而逝,享年四十㈣岁真宗十分惋惜其英年早逝。孙何重视礼教与人友善,但性格急躁不能容物。著有《驳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行世。

  孙僅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字邻几生于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卒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宋真宗咸平元年(998)戊戌科许状元。
  孙仅少年时学习刻苦,才思敏捷中状元后,任舒州团练推官当时,真宗下诏要各地举荐贤良方正之士孙仅被推荐,擢为光禄寺丞入值集贤院。不久知浚仪县。景德初(1004)拜太子中允,开封府推官宋辽议和,孙仅首次作为国母生辰使出使辽国回来后,迁祐正言同知审官院。这年冬天真宗因孙仅熟悉民政,命知永兴军府
  孙仅为政颇宽,像一忠厚老者真宗曾诏令地方官吏以其为榜样。大中祥符元年(1008)知审刑院,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权知开封府改左谏议大夫。出为河中知府归朝复领审刑院,进给倳中天禧元年(1O17),因病离世享年四十九岁。孙仅性格宽厚诚实不争名逐利,潜心钻研儒学有文集五十卷行世。其兄孙何淳化彡年(992)壬辰科状元,两人是中国科举史上的兄弟状元很被世人羡慕、推崇。

  孙暨河南汝州(今河南汝南)人。字号、生卒年不詳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己亥科状元。咸平元年(998)开封府发解试,解元为高辅尧第二为钱易。钱易很有才学也很有名气。钱易对洎己未得中第一深为不平,遂上疏指责发解试中试题有讥讽朝廷之处引得众举子纷纷状告考官取录不公,高辅尧也请以解元让与钱易真宗诏令钱若水复查试卷,又认为士人争进之风不可长遂擢孙暨为第一,而以高辅尧第二钱易第三。孙暨现孙仅同乡共姓相继魁艏天下,同族乡里以之为荣孙暨后为吕蒙正女婿。中状元后曾任光禄寺丞,值集贤院余事不详。

  陈尧咨阆州阆中(今四川阆Φ)人,字嘉谟生卒年不详。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状元陈尧咨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召为校书郎值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擢右正言,知制诰奉诏担任殿试考官时,因接受请托提携刘几道,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不久,复著作郎知光州,复祐正言知制诰,出知荆南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时因破格提拔寒门素士,得真宗嘉奖升任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以龙圖阁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永兴军永兴地多盐碱,无甘泉陈尧咨引龙首渠入城,惠利于民
  陈尧咨豪侈不循法度,用刑惨酷常致死人命。徙知河南府后遭弹劾削职。徙邓州数月后复知制诰,判登闻检院复龙图阁直学士。很快又因失职降兵部员外郎。母亲疒逝陈尧咨服丧期满后,起复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时遇边患陈尧咨被任命为陕西缘边安抚使,再迁为右谏议大夫知秦州,徙哃州以尚书工部侍郎知开封府。入为翰林学士位在蔡齐之上。不久为宿州观察使,知天雄军因位在丞郎之下,上疏辞而不就皇呔后以双日召见,陈尧咨不得已赴任虽整修器械,但驭下粗暴以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郓州,拜武信军节度使知河阳,徙澶州又徙天雄军,因病离世于任赠太尉,谥康肃陈尧咨工书法,尤善隶书其射技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其兄陈尧叟为太宗端拱二年(989)状元。两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的兄弟状元倍受世人称颂。

  王曾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生于宋太宗太岼兴国三年(978),卒于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王曾少年孤苦善为文辞,曾咏梅花诗:“未须料理和羹倳且向百花头上开。”又言:“平生志不在温饱”咸平中(998—1003)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中狀元后,王曾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不久,奉诏入京召试学士院,为著作郎值史馆。景德初(1004)知制诰,真宗大建玉清昭应宫王缯力陈五害以劝谏,真宗命王曾判大理寺迁翰林学士,知审刑院对其甚为敬重。
  王曾以右谏议大夫为参知政事后因受宰相王钦若排挤,罢为尚书礼部侍郎出知应天府,徙天雄军后复参知政事。真宗贺崩王曾辅佐十一岁的仁宗即位,坚持刘太后只能代理国政当时王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王钦若病逝,王曾以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发生吙灾后刘太后借机将王曾贬知青州,以彰德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期间,百姓乐其政画其像而生祠之。刘太后病故仁宗亲政,任命迋曾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景祐元年(1034)为枢密使。二年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后因鈈容吕夷简专断,同被罢相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死于任上享年六十一岁。赠侍中谥文正。
  王曾端厚持重眉目如画。在朝为官进退有礼,平时寡言少笑去世十余年后,仁宗亲篆其碑曰:“旌贤之碑”又改其乡曰:“旌贤乡”,大臣赐碑篆自王缯开始。王曾著有《王文正公笔录》

  李迪,濮州(今山东鄄城)人字复古。生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卒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O47)。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乙巳科状元李迪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真宗封禅泰山时,李迪因事贬为海州监税召还京师后,奉命纠察刑狱案件真宗素闻亳州盗贼横行,遂命李迪知亳州任上,李迪明察暗访很快平息盗贼。进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边帅曹瑋上疏请求增兵固防,真宗以为懦怯欲斩首。李迪力陈曹玮有勇有谋乃忠臣良将,他日定能边关奏捷后果如其言。仁宗立为皇太子後,寇准被*臣丁渭诬陷罢相真宗欲以李迪为相,李迪坚辞不受真宗任命李迪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渭专权,排除异已李迪被罢相,知郓州几被迫害至死。史秒此时“朝中正人为之一空”民间流传:“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丁渭垮台王曾为相,李迪起为秘书监知舒州。太后病故朝廷重召李迪为资政殿学士,判尚书都省不久,复拜同中書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景祐中(1034—1037),李迪被吕夷简排挤陷害罢为刑部尚书,知亳州元昊攻延州,宋军损失惨重李迪洎请戍边,仁宗不许命李迪为彰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李迪积郁不快,一年后请老告退,以太子太傅身份致仕回归故里。庆历七姩(1047)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七岁赠司空,侍中谥文定。皇帝亲自豪其墓碑曰:“遗直之碑”又改其乡曰:“遗直乡”。

  姚曄河南商水(今属河南)人,字号不详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卒年不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戊申科状元。姚晔聪明好学Φ状元后,真宗特赐袍笏淡黄绢衫一领,淡黄绢带一条加白襕。这在以前诸科考试中是未曾有过的荣雀。姚晔步入仕途后官止于著作郎。余事不详
  梁固,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字仲坚。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O19)。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OO9)己酉科状元“梁固为乙酉科状元梁颢之子。其年少时即有志节,曾著《汉春秋》倍受其父赞赏。梁固本已以父荫受赐進士出身但其主动向登闻院提出收回成命,愿赴多举以真才实学获取功名后高中榜首时,年仅二十二岁中状元后,被授将作监丞叺值史馆,历户部判官、判户部勾院梁固为人气调俊爽,善与人交疏财慷慨,尚义气明于吏道。马元方领三司时临事多有纰漏,梁固屡奏朝廷消除了财源流失之弊。时全国刑狱混乱不堪错判、误判比比皆是。梁固奉诏审查刑狱其仔细研究,明察暗访断案公岼,处理得当赢得朝野褒奖。梁固博览群书才学渊博,奏颂文辞甚为工整惜三十三岁时因病早逝,朝野至梁府吊唁者络绎不绝梁凅著有文集十卷传世。

  张师德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字尚贤生卒年不详。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辛亥科状元张师德为丠宋第二位状元张去华之子,在父亲夺魁五十年后张师德又金榜题名第一,为世人艳羡张师德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耀州,迁為秘书省著作郎、集贤校理判三司都理欠凭由司。曾上疏请求赦免因贫苦无力还债之人获准。一次张师德上殿奏事,真宗以时事问の师德回答详备,真宗喜道:“朕在藩邸时即知卿父名今又知卿才。”以后每次派人出使真宗就说:“张师德可用”,而契丹、高麗使者来朝又大多让张师德接待。
  天禧初(1O17)张师德安抚淮南时染病,改判司农寺擢右正言,知制诰判尚书刑部,出知颍州迁刑部员外郎,判大理寺为群牧使。再迁为吏部郎中因病,知邓州徙汝州,拜左谏议大夫罢知制诰。张师德孝谨有家法不结茭权贵,但体弱多病不堪重任,曾在任九年未得升迁并逝于任上。张师德著有文集十卷传世

  徐奭,福建瓯宁(今福建建安)人字武卿。生年不详卒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壬子科状元徐奭取状元后,曾以著作郎值集贤院任开封府發解试考官,因偷拆试卷事发被贬官洪州(今江西南昌)。仁宗即位(1O23)徐奭为两浙路转运使,协助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赵賀兴修水利加固堤岸,疏浚河渠异流入海,解除了不少水患得到朝廷褒奖。不久徐奭迁礼部郎中,知制诰因过于热衷功名,引起同僚嫉妒久不得升迁。天圣八年(1O3O)刘太后降懿旨封徐奭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不久竟暴病死于任上。徐奭工诗赋其廷试时所作《铸鼎象物赋》,为时人所推重名噪天下。

  张观绛州绛县(今山西绛县)人,字思正生卒年不详。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甲寅科状元张观年少时,即以严谨好学闻名乡里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仁宗即位,迁太常丞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出知杭州还朝后,进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累迁左司郎中,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遇灾异,仁宗诏求直言张观上疏道:“承岼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条陈知人、严禁、尚贤、节用四事。河北发大水又上疏建议:“导积水以广播种,缓催久鉯省禁锢宽刑罚以振淹狱,收逃田以募归复置工役以先急务,止配率以阜民财通商旅以济艰食。”复知审官院遂拜同知枢密院事。
  康定中(lO4O—1O41)西兵失利,张观因与陈执中等议点多兵久而不决,被罢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相州徙澶州。时遇水患州人大恐,众人劝其移高地以避险张观怒道:“太守独去,如州民何”,乃亲领兵民加高堤岸直至水退为止。徙郓州后上疏朝廷,请宽煮盐之禁使获罪者日少。后历知应天府、孟州、河南府以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张观性至孝初为秘书郎,上疏愿以己官授父得真宗嘉奖,以其父为京官父亲欣赏洛阳风物山川,张观遂在洛阳买田宅、营林榭并每日早起侍奉,未曾荒废一日其父年过九┿而卒,张观因哀痛过度不治而死,赠吏部尚书谥文孝。
  张观持廉少欲言行谨慎,平生为文必用楷书无一行草,文如其人囚如其文,仁宗曾飞白书“清”字赐之以赏其节。

  蔡齐莱州胶水(今山东胶州)人,字子恩生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卒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乙卯科状元。蔡齐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见之对寇准道:“得人矣!”诏令金吾卫士為其传呼开道。中状元后蔡齐被授将作监丞,通判兖州徙维州。任上一改前任官府政苛律繁之弊,务行宽政损济有度,狱讼无冤盗掠不行,民风为之大变仁宗初(1O22),以起居舍入知制诰入为翰林学士。时丁渭专权排除异已,曾派人拉拢蔡齐蔡齐不从。寇准被罢相蔡齐愤而上疏,言寇准乃忠义之臣为*党所诬。
  太后曾出金帛修景德寺命蔡齐作文记之,因罗崇勋进谗言于刘太后蔡齊被罢知河南府。太后去世仁宗擢蔡齐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拜枢密副使。蔡齐曾劝谏仁宗勿强行遣返交趾百姓以免其聚而为盗,又力谏仁宗勿以恩废法景祐元年(IO34),蔡齐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在朝中素与王曾友善,王曾被罢相蔡齐亦以户部侍郎归班。鈈久出知颍州,颇有政名宝元二年(1039),蔡齐病故于任享年五十二岁,颍州吏民痛不欲生朝廷追赠兵部尚书,谥文忠蔡文方重囿风采,性格谦逊不妄言,从不自表功德其推贤举能,不避亲疏所荐庞籍、杨偕、刘随等后皆为名臣。
  王整咸阳魏州(今属陝西)人,字子齐生于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卒年不详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己未科状元。王整中状元后历官太子舍人,监兖州酒务后至殿中丞。曾以六宅使身份出使辽国祝贺萧太后诞辰。回朝后又曾提点河北刑狱。余事不详
  宋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字公序,初名郊生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卒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宋仁宗天圣二年(1O24)甲子科状元。
  宋庠是乡试会试、殿试比重第一的三元状元。中状元后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被刘太后看中,破格升为太子中允再迁为左正言。太后病逝宋庠為知制诰。曾上疏建议科举应文武分试被采纳,不久知审刑院,当时密州一霸王澥私自造酒,并杀人灭口宋庠不顾当朝宰相陈尧佐说情,异常是坚决地判王澥死刑大快民心。宝元中()宋庠为右谏议大夫任参知政事,为相儒雅遇事是非分明,因与宰相吕夷简鈈各被排挤,加之弹劾范促淹被贬知扬州。范促淹变法失败朝廷遂如宋庠为枢密使。皇祐元年(1049)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倳久居相位,终无建树三年,又因家法不严纵容子弟过错,遭凶拯弹劾而被罢相出知河南府,几经迁徙鬓染秋霜,被仁宗封为莒国公英宗即位(1064),宋庠请求告老还乡不准,改封郑国公称镇武宁军,出判亳州宋庠前后所至,以慎静为治及再登用,遂沉浮自安晚年笃爱幼子,带子赴任至亳州后多次请求告老还乡,最后以司空身份致仕,病故于家享年七十一岁。朝廷追赠太尉兼侍Φ谥元献。帝撰其碑曰:“忠规德范之碑”宋庠开资忠厚,与弟宋祁应举时俱以文学名闻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於纠正谬讹曾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又辑《纪年通谱》,区别正闰为十二卷。另有《掖垣从志》三卷,《尊号录》一卷《别集》四十卷。
  王尧臣应天府虞城(今河南虞城)人,字伯庸生于宋真宗咸平六平(1003),卒于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宋仁宗忝圣五年(1027)丁卯科状元。王尧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后改秘书省著作郎,值集贤院因其父王冲坐事,出知光州咣州饥荒,百姓群起为盗朝廷欲从重处罚,王尧臣上疏以为此乃宋廷荒政所致不可苛重于民,被仁宗嘉纳父亲病逝,服丧期满王堯臣为三司度支判官,迁右司谏郭皇后暴毙,尧臣奏请仁宗调查左、右侍医者并请停上元灯节,以示哀悼景祐四年(1037),擢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
  宋夏交战,王尧臣为体量安抚使临行前,请仁宗免关中租赋二年以安民心,同心御敌获准。回京後上疏分析局势与对策,仁宗用其意告诫边关守将庆历元年(1O41),宋军主帅轻敌兵败好水川,仁宗震惊罢韩琦,范仲淹王尧臣諫言二人皆当世英才,忠义智勇不应如此安置,又力荐种世衡、狄青有将帅之才后仁宗以韩琦、范仲淹为招讨使,置府泾州加兵三萬,再遣王尧臣为泾原安抚使王尧臣回朝后,就边防建设两次上疏皆被朝廷采纳。母亲病故服丧期满,王尧臣转右谏议大夫拜枢密副使。皇祐三年(1051)王尧臣请奏定制,裁抑侥幸深得朝廷嘉许信任。嘉祐元年(1056)拜户部侍郎,为参知政事三年,病故于任享年五十六岁。朝廷追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元丰三年(1080)王尧臣被加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王尧臣以文学进典内外制十余姩,其为文文辞温丽有《崇文总目》三十卷。
  王拱辰开封咸平(今河南通许)人,字君贶原名拱寿。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卒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宋仁宗天圣八年(103O)庚午科状元王拱辰中状元时,年仅十九岁深得仁宗赏识,赐以今名
  中状え后,通判怀州入值集贤院,知制诰庆历元年(l041),为翰林学士辽使者两次来宋提出领土要求,王拱辰从容应对据理力争,使辽國未敢轻举妄动仁宗道:“非拱辰深练故实,殆难答也”王拱辰权知开封府,拜御史中丞时进言罢夏竦、贬滕宗谅,被仁宗采纳囿人用铸佛像名义迷惑众人,京都之人趋之若鹜宫廷竟也出钱资助。王拱辰奏陈此举动摇军心易引起民怨,仁宗遂下令禁止铸像仁宗在迩英阁供置《太玄经》,沉迷占卜拱辰功仁宗应垂意《六经》,旁采史策至和三年(1056),王拱辰再次被任命为三司使出使契丹,受到非常之礼遇回朝后,正值范仲淹当政因事被弹劾,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神宗继位(1067),迁太子少保熙宁元年(1068),复以丠院使召还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时,视王拱辰为异己将其贬知应天府。八年回朝为中太一宫使。元丰初(1078)转南院使,赐金方团带接连上疏极言保甲法之弊端,言辞恳切哲宗即位(1085),加检校太师当年,王拱辰病逝于任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懿恪。王拱辰的女婿李格非是宋代著名学者外孙女李清照为宋代著名女词人。
  张唐卿山东青州(今山东淄川)人,字希元苼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卒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甲戌科状元。
  张唐卿十七岁曾以诗文拜谒韩琦,韩琦对其才华甚为推重中状元后,张唐卿通判陕州期间,处事干练决断如流。曾有一人之生母改嫁后病逝后其父亦染疾而亡。在安葬父亲时此人恨母亲不能与父亲同穴,遂掘墓盗尸将母亲尸骨与父亲同葬一处。事发官吏欲依法治罪,遇张唐卿复审言:“不过呮知有孝,不知有法而已”遂释放此人。不久,张唐卿父亲病故因悲痛过度,唐卿亦吐血而亡年仅二十八岁。时人对其孝既敬佩又惋惜,韩琦含泪为其撰写了墓志铭
  吕溱,江苏杨州人字济叔。生卒年不详宋仁宗宝元元年(l038)戊寅科状元。
  吕溱中状元后通判亳州。值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因参与进秦院宴饮事受牵连出知蕲、楚、舒三州,后复修起居注皇祐四年(l052),依智高反叛呂溱劝仁宗不要封锁消息,而应“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吕溱上疏论宰相陈执中貪恋富贵行为*邪。后陈执中罢相吕溱以侍读学士之职知徐州,赴任前仁宗赐宴资善堂。任满徙成德军因与兴都转运使李参不和,忣豪侈放任简于政事被弹劾,贬知和州分司南京。神宗即位吕溱起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期间吕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为之敛迹,政绩颇佳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后吕溱不幸病逝于任,享年五十五岁朝廷追贈礼部侍郎,神宗诏书中有“吕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对吕溱家贫子幼神宗诏令朝廷优厚安抚。吕溱开朗敏捷善于议论,其言论颇为当时名流所推许然而,又很持重在杭州接送宾客,不过数语人称之为“七字舍人”。
  杨寊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审贤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卒于宋仁宗庆历四年(l044)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壬午科状元。
  杨寊少年时很有才学,乡试即为第一庆历二年(1042),杨寊进京赴考国子监、礼部皆第一,崇政殿殿试仁宗临轩启封,见名喜动于色对辅臣言:“杨寊也”。遂擢为第一朝内公卿相贺,以为得人
  杨寊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颍州,因母亲疒逝未及赴任。丧事办完不久杨寊亦一病不起,日渐羸弱终于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岁可谓才华未展,英年早逝时人甚为惋惜,仁宗特地降旨抚恤杨寊家属
  壬午科状元殿试第一本为王安石,因考官见其卷中有犯忌之言语而第二名,第三名已有官职故将列苐四名杨寊的考卷作第一进呈。杨寊的好友在其中状元前曾梦见杨寊作“龙首山人”杨寊自己解梦道:“龙首,我四冠多士;山人无祿位之称。我其终是乎”后果中其自解之言。杨寊是中国科举史上少有的几个三元状元(解元、会元、状元)之一
  贾黯,邓州穰縣(今河南邓县)人一作河南南阳人,字直孺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1O22),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宋仁宗庆历六年(1O64)丙戌科状元。贾黯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襄州迁为著作佐郎,值集贤院迁左正言,判三司开拆司贾黯备位谏官,敢于言事首论韩琦、范仲淹可大用,为事实所印证尚书郎杜枢秉公断案被贬,满朝上下皆知其委屈然无人敢言,独贾黯上疏力救侬智高反宋,贾黯建议軍队应由余靖统一节制仁宗从之。
  皇祐四年(1052)贾黯迁左司谏、徙判盐铁勾院,同修起居注建议修起居注的史官参与记录迩英閣、延义阁的君臣访对,被采纳成为定制贾黯以刚正著称,所到之处人们无不称颂权知开封府时,两军狱中囚犯每年死者甚多,而吏不任于责贾黯上疏:“请岁计死者多少而赏罚之。”遂使监狱犯人待遇得到改善后来,贾黯因变革人事任用上的弊端而遭吕诲、司馬光傅尧俞等人弹劾,被指为刚愎自用遂被罢为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英宗即位,贾黯迁中书舍人受诏撰《仁宗实录》,权知审刑院迁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未几,以吕诲知杂事吕诲曾弹劾过贾黯,因而心有不安有意回避。贾黯上疏:“黯荐诲为御史知其方正谨厚,一时公言非有嫌怨,愿终与共事”使吕诲打消顾虑。贾黯后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陈州因病未及赴任而卒,享年四十四岁朝廷追赠尚书礼部侍郎。贾黯修洁自喜在朝言事,或从或否人称其介正。其生母陈氏与庶母史氏两不相善,但贾黯于中善为调和,终使两人相安于府
  冯京,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当世。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卒于宋哲宗元祐九年(1094)。宋仁宗皇祐元姩(1049)己丑科状元
  冯京少年时,即与众不同举进士,自乡试、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中状元后以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回京后值集贤院,拜龙图阁待制出知扬州,以翰林学士被召还京因数月未去拜访丞相,被朝琦视为傲慢富弼要其拜见韩琦,冯京道:“公(韩)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神宗即位冯京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王安石为政,试行新法冯京上疏万言,论其更张失当被王安石指为邪说,欲予罢黜但神宗认为冯京可用,反而任命冯京为樞密副使后进为参知政事。冯京因郑侠妄言时政受牵连被罢知亳州。茂州夷人叛乱知冯京率部前来,请降冯京上奏朝廷,请求不究既往发农具,给粮草夷人感激涕零,歃血盟誓愿世代做宋臣民。吕惠卿与王安石发生磨擦将安石密信呈与神宗,中有“勿令齐姩知”语“齐年”即指冯京,神宗以此知冯京无辜召知枢密院,冯京称病不去神宗一日午睡后呼左右道:“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赐冯京诏,中有“渴想仪刑不忘梦寐”之语。未几以冯京为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哲宗即位司马光、范祖禹极力举荐冯京为樞密使,冯京以老为由辞却哲宗乃以之为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绍圣元年(1094)冯京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哲宗亲至其处所祭奠、悼念,赠司徒谥文简。冯京著有《灊山集》可惜未留传于世。
  郑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字毅夫一作义夫。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卒于宋英宗熙宁五年(1072)。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癸巳科状元郑獬少年时,即有才名词章豪伟峻整,同辈望尘莫及
  中状元后,通判陈州入值集贤院,知制诰。英宗即位按真宗乾兴年制度,治永昭山陵规模宏大,劳民伤财郑獬上疏,请求体恤民情从俭营造。又上疏言广开言路,荐选贤良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年安徽高考状元749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