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性人类对海洋充满好奇倾向的例子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Error 404--Not Found
Error 404--Not Found
From RFC 2068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HTTP/1.1:
10.4.5 404 Not Found
The server has not found anything matching the Request-URI. No indication is given of whether the condition is temporary or permanent.If the server does not wish to make this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the client, the status code 403 (Forbidden) can be used instead. The 410 (Gone) status code SHOULD be used if the server knows, through some internally configurable mechanism, that an old resource is permanently unavailable and has no forwarding address.人类演变形态,看看你倾向于哪一种! | 微科幻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289090人加入此小组
当科学家们通过探究人类的昨天,把从猿到人的进化史拼图归于原貌时,新的疑问又开始了:人类的未来将会怎样?对于大多数严谨的进化论学者来说,这是一个他们更希望能回避的推测。但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物种,进化的脚步不会停止,追寻演进的足迹,我们能否看到自己的未来?1 天文人 为了适应移居外星的生活,人类的形体也会发生变化。低重力状态下四肢无需像在地球这般发达,人类的毛发也不再有用。2 半机械人 人类同机械的结合会使身体更强大,但这种“混血儿”可能仅仅是进化过渡阶段的产物。3 基因人 通过基因技术改造的人在某些方面的特质会超出常人,如智力和寿命。但这一变革需要通过道德和技术的障碍。4 幸存人 全球灾难后幸存下来的人。 他们会有适应当地特殊环境的特征,如对病毒免疫,或防辐射的皮肤。 5 单一人 智人中的智人。100万年后,全球人种融合成一种稳定的状态,不同肤色融合到一起,种族特征消失。 古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祖先智人曾经有过两个“兄弟”———身材健壮的尼安德特人和弗洛里斯小矮人。虽然他们都在进化的历程中逐渐销声匿迹直至灭亡,但仍有科学家提出这样的疑问———人类进化中的“副产品”是否可能在未来重新出现?此外,有人还提出,迅速发展的基因技术能“催生”出新的人种;也有人认为,人类将与机器结合成一体,使纯粹的自然人成为濒危物种。这样的想法听上去是在科幻片中无数次出现的场景,但事实上,人类现在已经面临着有关未来人类发展的选择———随着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干细胞研究到人体内植入芯片的争论却变得越发激烈,其根源也和关于进化论的非议一样,涉及到宗教、政治和价值观的分歧。科学无法准确预测出未来一千年直至上百万年间的环境变化,也无法知晓人类是否能适应这样的变化,但是人类的好奇心并不会因此而平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家彼得·沃特在《未来进化》一书中提到,人类正在利用自然和科技的力量让自己永存,人类至少还能存在5亿年。在未来的演进过程中,人类也会像过去一样重现进化历程。人类究竟会走向何方,科学家和学者们做出了5种大胆的猜测:单一人世界大同,人种融合一百万年后,高度全球化的后果导致不同人种均被同化,不同肤色融合到一起,种族特征逐渐消失。做出这一推测的依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虽然进化论一直在起作用,但在过去的上万年内,人类的基因库不是在发散而是在收敛,而这一趋势的加剧会最终导致单一人种的诞生。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全球化的飞速进程,不同人种文化上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失,这在人类语种的变化上尤为明显。目前,全球人类拥有6500种语言。而能够流传到我们的下一代的语言仅剩600种。在通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全球人类前所未有地联系起来,虽然有很多个人和组织都在尽力维持少数民族正在丢失的文化遗迹,但文化的单一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生物学家认为,一个物种的不同种群必须互相隔离才能导致这些种群朝不同的物种分化。这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岛出现13种不同的“达尔文雀”的原因。但问题是,如果地球上人类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这是否会造成人类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分化?进化为单一人的好处显而易见———地球上会出现从未有过的和谐的社会,人类的政治经济发展将取得质的飞跃,实现所谓世界大同。但是,像所有的单一物种一样,单一人也更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基因上的可变性能够在一些病毒来袭时保护基因多样化的物种不受大规模的伤害。因此就像培育出的超级水稻一样,虽然品种优良,同时也极易受到某种病害毁灭性的伤害。同时,全球环境的急剧变化也会威胁到单一人种。由于工业污染等人类活动,地球环境的变化可能将超过人类的适应能力。因此,短时间内单一人种的辉煌背后很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的危险。幸存人浩劫过后,人类分化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为我们描述了浩劫对幸存的人类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地球文明被一场天外灾难毁灭后,幸存的人类演变成了两个种族———残忍的地下食人族和日渐衰微的地面文明种族。事实上,劫后余生的故事从诺亚方舟时代就开始了。从超级洪水、瘟疫、核战争到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些难以预料的灾难都可能将绝大部分人类建设的辉煌文明摧毁。之后浩劫的幸存者会走上自己的进化道路。如果不同人群被分隔在不同的地方长达上千代,不同的种族就会自然产生。打个比方说:如果全球遭受致命生化恐怖袭击,对该生化病毒具有抵抗力的人将存活下来并在被污染的环境下繁衍具有免疫力的后代。而那些没有免疫力但在庇护所求生的人就在被隔离的区域形成自己的种族。这一理论的依据能在艾滋病病毒在人类的传播中找到。生物学家称,有一些人虽然经常暴露于易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环境下,却不会显示HIV阳性。原因可能就是他们的祖先在500年前的一场瘟疫中幸存。不过如果灾难真的发生,人类如果能幸存,会让自己长期处于互相隔离的状态吗?答案很可能是“不”,即使出现种族分化,也必会有一个种族完全取代或同化其竞争者。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人类的“兄弟”———尼安德特人的灭亡。很多古生物学家认为:虽然尼安德特人在体格上比我们的祖先智人健壮得多,也曾和智人部族有过接触,却由于智力上的劣势,最终被能制造高级武器,掌握了艺术文明的智人所取代。以至于在现代人的基因中找不到任何尼安德特人血统的痕迹。基因人药理超人,抑或怪物?用基因和药理学方法来强化人类事实上早已经出现———那些服用类固醇的好莱坞动作明星和运动健将就是最鲜活的例子。社会观察家乔尔·加罗在《激进的进化》一书中称这些领域的发展之快可以被视作一种新形式的进化。那么这种进化导致一个新的人种的诞生需要多长时间呢?加罗给出的答案是:20年。而类固醇药物制造的肌肉男仅仅是科学技术打造新人种的一个早期范例。加罗认为,科技对人类身体上的强化作用最初出现在运动场和战场上,但最终将进入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工作甚至求偶。目前,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找到了让老鼠更聪明和长寿的方法,设想一下,经过强化之后,一个人能在100岁的高龄保持最佳状态,并且还希望他/她的后代也具有这些强化的优势,很可能出现的状况便是寻找将这些基因传到自己的后代的方法,最终导致新的人种的产生。这让人联想到科幻影片《基因》中描绘的故事———社会等级以基因为划分标准,只有具备优等基因的人才能身居要职。但是要制造优等基因人,还需要跨技术和道义上的障碍。目前,基因疗法只能在个人身上奏效,也就是说不能遗传给后代,要是其能够遗传,必须对种系干细胞进行修改,而这必将引发道德上的争议。同时,种系干细胞修改技术虽然能够制造新一代的超人,但由于其不确定性,也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甚至将人变成怪物。半机械人人工智能,人机合体而除了改变人类自身的基因,同越来越先进的高科技机器结合也可能成为人类增强自身能力的另一种方法。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创造的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化”,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工智能在一些领域就已经超过了人类本身。因此有科学家预测,真正具有智能的机器人可能在2030年诞生。这就意味着新的机器人种族的诞生。另一方面,人类已经推开了将自己“机械人化”的大门:从人工心脏、人工视网膜到越来越智能化的假肢。而在未来,技术的发展能允许在大脑植入智能芯片,让我们更加聪明。但问题是,在身体中加入了智能机器后,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物种还会存在吗?而当机器人进化到完全超出人类的层面时,人类又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智慧的机器人会同人类共存,但与过去不同的是他们的地位会高于人类,成为新一代的地球主宰。天文人征服太空,适者生存如果人类延续的时间足够长,那么一定就会向太空扩张,形成新的人种。这些新的繁衍地必须像达尔文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进化实验室一样,要与地球足够近,以便人类能够到达;同时又要足够远,使其居民不大可能与母系物种的基因混合。诞生太空新人种的前提是人类能达到另一个恒星并定居下来。目前已知的具有行星的最近星系是天苑四,它离地球有10.5光年。即使人类宇宙飞船速度能够达到光速的1%———每秒3千公里,也需要一千年才能达到最近的星系。不过即使不出太阳系,我们的邻居行星也可能就足够了。如果人类在火星上建设家园,由于火星同地球的极大差异,在那儿出生并长大的人类就不可能适应地球的环境———地球上的重力是火星的3倍。因此在火星殖民地上,新的人种“火星人”可能仅需要几代繁衍就能形成。如果要走出太阳系,一种设想是修建诺亚方舟式的巨型太空飞船,将人类送到遥远的星系,其间人类可能经历数代繁衍。低重力状态下四肢无需像在地球般发达。人类的毛发也不再有用。他们还可能让生命进入长期休眠状态,让机器人进行导航。当到了新的殖民地后,再重新苏醒,繁衍下一代,延续人类的存在。但是由于太空探险的不确定性,作为地球生命的人类能否在太空极端的环境生存下来可能还是一个问题。因此,科学家还提出一种更极端的方法:把制造人的指令,而不是实体的人送到宇宙的另一个角落,机器人在某个行星上建设了基地之后,利用收到的人类指令制造出新的人类。
+ 加入我的果篮
引用 的话:人种融合用不了100万年一定都中国人,或印度人样子。我们人多。
引用 的话:要是融合的话应该会全部变成黑发黑眼吧,感觉这个基因很强势。。。不过到时的染发和美瞳技术肯定更先进了,喜欢弄成什么颜色应该都很简单~不要以为,我几个朋友悲剧告诉我。金发的力量不容小看。我几个崽子,已经中招了
引用 的话:唔总觉得信息量有点……貌似我所知道的黄白混血都是黑毛的,倒是没见过黄毛呢…大点再看看,而且等一下,他的崽 不会是皮黄的。中文对于他就是图像。
(C)2016果壳网&&&&&京ICP备号-2&&&&&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类有喜爱赌博的天性?
小至一件事的结果(我打赌明天不会下雨,你看现在天多晴哪),大至一国领导用人民的生命来赌自己前程(萨达姆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打得过美国,依旧「毅然」应战)??毋宁说还有各种赌博游戏,用钱,或者用赌徒的生命。还有各种奖券。——前阵子有个朋友很认真的告诉我,「我买了个彩票,你知道要赢了我能得多少钱?六百万!」我仔细想了想,他貌似是当真的。说起来,「赌徒心理」这东西貌似与人类的历史俱在??(或者它就是 2001 A Space Odyssey 里那块黑色的巨石?)
按投票排序
109 个回答
人们之所以爱赌博,和两个大脑机制有密切的关系。1.当预期有好事情将要发生时,大脑就已经开始分泌多巴胺,而不是真的等好事情发生才开始分泌。2.在赌博活动中,“差一点就赢”也会引起多巴胺的分泌,程度只比“真的赢”稍差而已。人类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虽然本质上的利其实是食物、繁殖机会这样的东西,但人类主观上的“利”全都是愉悦感。当人吃美食、进行性行为、使用精神药物(毒品等)、运动、学习、捐钱时,都会激发大脑中负责奖赏的那部分组织,多巴胺开始分泌,你主观上就觉得很开心。于是就像眼前的行为与主观上的开心联系到了一起,开始实行更多这样的行为,从而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就能变得开心。赌博也不例外,赌博时也会激发多巴胺的分泌,我们便觉得很开心。解释美食、性行为为什么会激发多巴胺的分泌,其实很简单。因为人类都是要觅食和繁衍后代的,演化出来的神经机制需要将觅食和性行为与开心联系在一起,促使人类实施更多这样的行为。精神药物则不能采用类似的解释,因为精神药物对人体无利。但精神药物是搭了便车,它直接以生理化学方式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或者降低多巴胺回收以增加其浓度。而赌博带来的快感,也是类似的。比起确定的收益,人脑更喜欢不确定的收益。假设我们俩玩一个游戏,我每一轮游戏都给你10块钱,然后玩50轮。这个游戏你很喜欢,因为你每一轮都有收益,每次你拿到钱,你就会很开心。但我们俩还可以玩另一个游戏,我抛硬币,当正面朝上时,就给你20块钱,一样玩50轮。这个游戏你更喜欢,因为当我开始抛硬币的时候,你会开始预期自己有可能获得收益。而在每一轮都有固定收益时,你会很坦然地觉得这是一个无聊但是有收益的游戏,你并不会刻意地预期自己有没有收益。所以,当“不确定”被引入游戏后,不仅仅是你每次拿到钱会觉得开心,每次我开始抛硬币你就已经在开心了。现在我们玩第三个游戏,我把硬币给你,你来抛,当正面朝上时,就给你20块钱,一样玩50轮。这个游戏你甚至更加喜欢。因为当你直接触摸到硬币,有一种自己能掌握游戏的错觉。每当你自己抛硬币,你会觉得开心。结果是正面,你会觉得开心,结果是反面,你会觉得“差一点就是正面了”,然后也觉得开心。不管是开始抛,还是结果被确定为正面,甚至结果被确定为反面,你的大脑都在分泌多巴胺。以上就是人类为什么喜欢赌博的神经机制,但我们还有一个更深刻的问题要问,为什么人类会有这种神经?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不同于觅食、性行为或者精神药物。具体的原因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有一种解释很有希望,那就是来自演化心理学的解释。不确定的奖励之所以要格外诱人,是因为它能在关键时刻帮助动物们做出决定。人们要敢于冒险,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而冒险就意味着不确定。以所描述的例子来说明,当一个穴居人食物短缺,现在有2个选择。A:这个穴居人到周围找吃的。这个行为的风险较低,但收益也很小,因为周围的吃的早就被他搜刮过了。B:这个穴居人到更远处找吃的。这个行为的风险更大,因为更远处的环境对他来说很陌生,说不定他会被猛兽吃掉。但收益也更大,因为更远处才更可能有吃的。如果这个穴居人没有一个冒险奖励机制,那他就会选择A,这是他的习惯。如果他到了远处又没有收益,消耗了更多能量却没有得到补充,那他的处境就更糟糕了。但这个穴居人一旦有了冒险奖励机制,当他想到选项B的时候,已经开始开心了,然后他就更可能选择选项B。如果他到了远处觅食,发现了一头鹿,但是没有打中。不过他还是很开心,因为“差一点就打中了”能和“打中了”一样让他开心,从而促进他下次也选择到远处觅食。这种穴居人能更好地生存下来,繁衍更多后代。我们就是这种人的后代,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冒险,让我们能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但是大自然没考虑到赌场这种东西,所以也想不到人类可能会沉迷于自己发明的“不确定奖励制造厂”。
受到这么多的赞内心还是有些小激动,但为了不误人子弟,必须声明,我写的这些并不是非常学术和专业的观点,回答中个人经验占比更多。——————————这是神秘的分割线————————————谢谢邀请,受宠若惊。在某些行为主义心理咨询过程中,治疗的收尾阶段,当来访者表现出适应行为时,咨询师并不是每次都给积极反馈,而是偶尔给积极反馈。因为咨询师总结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每次给反馈的效果,不如偶尔给反馈的效果那么好。赌博的特点也在于此,不光光是赌博,几乎大部分网络游戏和其他让人成瘾的行为都有这个特点,行为本身的反馈有一定的随机性或概率性。游戏开宝箱的时候你不是每次都能开到好东西,但有人就会沉浸于打开宝箱一瞬间的那种快感。我们总是对那些任务奖品有一定不确定性的副本,比对那些奖励明确的副本感兴趣一点。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为什么人们对那些反馈不确定的行为充满兴趣?反馈明确的行为特点在于,给人安全感。我设置了七点的闹钟,就安心的睡下了,因为知道明天闹钟会准时叫醒我。我认真地在蓝翔学习挖掘机,因为知道我毕业了就能月薪上万。这种使人有安全感的行为占了我们行为的大多数,这些行为极大程度上避免了生命能量的浪费。但是安全感跟环境是相互适应的,环境变了,原来能够给你带来安全感的行为,很有可能不能给你带来安全感了。比如,二十年前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分配到工作,但是现在好好学习可能还是会面临失业。同样的行为在新环境中已经不再适应。面对新环境人类会怎么办呢?环境改变初期,几乎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会一维持原来的行为模式。等尝试了几次发现行为无效之后,个体发生分化。有些仍然沉湎于过去的美好日子,觉得新环境不好,不愿意改变自己。他们不断重复之前的行为,大多数时候并不能得到积极的反馈,只有偶尔才会有,一旦个体获得积极的反馈,由于心理需要的积累,大脑会分泌更多多巴胺,这个行为便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另外一些个体,则会逐渐反思,为什么同样的行为不能得到以前的结果了呢?他们可能会找到原因,可能不会找到原因。这里就不再一一展开,但不管是哪一类,这时候最适应的行为,就是不断尝试新的行为,尝试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适应新环境。这些尝试的结果往往是不确定的。比如今年建筑行业开始不景气,你继续开挖掘机的话,过不上以前你想要的生活了。你就去尝试去开拖拉机,开出租车,如果这些行为给了你想要的反馈,那你就会停下来,如果没有给你想要的,你就会继续尝试,不断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同样会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有些行为有时能得到积极反馈,有些时候不能。这个时候个体同样由于需要的积累,在获得积极反馈时,会分泌过多的多巴胺,这个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如果以后在行为中还是能偶尔获得积极反馈,他们就容易沉湎与这个行为。如果你把全世界的车都开遍了还是没有得到你想要的,这个时候个体的适应就会出问题,因为毕竟每个个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这个时候这些个体,尤其需要群体中其他个体的指引,比如推荐他去新东方当老师,或者去当新东方当厨师。由此看出,成瘾行为,往往发生在,当环境改变时,某个相同的行为,无法得到与之前相同的结果,而又缺少替代的适应性行为的时候。这是典型的功能固着,非外力不可破。不管哪种情况,在环境改变时,非适应性行为,如果偶尔得到积极反馈,该行为就能得到巩固,要纠正过来就十分困难。比如赌博,虽然大都属于非适应性行为,但是偶尔却能让你赢钱,偶尔得到这种积极反馈,就足够困住某些人一辈子了。虽然有点跑题,但应该能找到最初问题的答案了。本回答虽然没有系统整理,但都是原创,涉及到本人对成瘾行为的研究。所以谢绝一切转载。——-----------------------------------这是神秘的分割线--------------------------------------------------------------------随机性的正面反馈,是赌博等行为能够使人成瘾的最重要的原因。另一个内在原因,是个人往往对行为结果有期待,这种期待就如同激素一样,随着行为的增加会累积,等到满足时,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导致比一般行为得到更强的巩固。期待是使人成瘾的一部分原因,不管期待是否理性,不管这种期待的结果本身对个体是否有适应意义。如果个体对行为结果没有期待,就算事情的结果对个体有适应意义,也很难让你成瘾。杀人诛心,戒赌要从戒除期待着手。——————————————自己以前受到成瘾行为的困扰(现在没那么严重了),也一直在寻找见效较快的治疗方法,但都不是很满意。唯一一次我了解的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我督导告诉我的,她的一个同学,曾经用家庭系统排列的方法,治疗过某个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效果很好。只是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并不实用。想和感兴趣的人一起开个专栏,《成瘾行为自助手册》(虽然个人认为成瘾行为非外力不可破,但鉴于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的实际情况,这种形式可能更能帮助有需要的人),鉴于个人能力有限,近期又忙着结婚的事情,估计还会拖延一阵子——-谁推荐我一本《拖延症自助手册》?不管是大牛还是小菜,有感兴趣的请私信我。本月下旬我决定把这个事情提上日程。
有用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就是间隔强化中的不定期强化在起作用,你赌博一次然后赢了,接下来你就渴望下一次赢,但是这个赢又不知何时会出现,按照概率如果你坚持肯定会再赢,等到这次赢出现了,你又会期待下一次的赢,如此循环往复。每一次的赢都强化了你相信一定还会赢的信念,所以这个信念不断的驱使你去赌博。当然这只是行为主义这样解释的。肯定不够全面,中间还会存在一些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比如人的自利偏差,你觉得你赌赢了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别人赌对了就是运气,然后坚信自己还会赢;还有就是盲目乐观,虚假独特性效应。
人类进化从某些方面来说是一个奖励冒险的过程 (no risk no gain),住山洞那会儿出远门打猎的人,可能死,可能带着食物回来,守在山洞里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萨达母看了看未来的卡扎菲和穆巴拉克,就“毅然”选了应战)。大脑喜欢被奖励。“赢”的时候分泌肽和多巴胺,冒险的过程中分泌肾上腺素,都是让我们爽翻的东西。人喜欢感觉一切尽在控制之中,期待侥幸,人类从来不是理性的动物。
从操作性条件反射来看,部分强化效应可以解释赌徒行为。所谓强化,是指提高反应概率的手段,比如夸奖孩子让座行为,那么孩子由于得到了喜欢的反馈而增加这种行为。而部分强化就是指个体虽不断做出某种行为,但是并不是每次都能得到强化的,这种强化看起来是随机的,在这种条件作用下,个体的行为模式会变得连续并且稳定,就好像课堂上老师时不时地来点小测验,学生们会表现出持续稳定的学习(而不是期末死命复习QAQ…)。赌博就是这样的~因为个体会随机获得强化物(就是赌博所得),个体不造哪次行为就能获得,所以他需要做出连续的反应,而某次的强化物又强化了这种行为~~这种行为的消退又是另一话题了不赘述~
伟大的操盘手利弗莫尔说过:“投机就像山岳一样古老”。当然,由于赌博一词不太好听,我们现在一般都称之为投机或者是投资。很多古老的历史记载中都有关于赌博的记录,比如印度的史诗《摩诃婆罗多》,总而言之,人类对于这种以小博大的投机活动从来都是很热衷的。当然有些投机活动的确能够让人取得不错的收益,但大多数人类发明的赌博活动的期望收益一般都是零或者是负数。不过很不幸,人类从来对概率都是极不敏感的,我们对概率的一切体会莫过于运气两个字而已,这点今后再论述。那为什么人类还要继续进行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这就要从心理学上来找原因了。其中一个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行为主义学派的间歇性强化理论。就是那些能够对人类行为进行强化的刺激如果是间歇性出现,而且不固定,对人的强化作用往往是更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做过老鼠的强化实验。他设计了一种拉杆,只要老鼠一踩拉杆,就会有食物掉下来,不过食物的数量是不固定的,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有时候没有。结果对比另外一种情况---每次食物掉落的数量恒定,前者会让老鼠更加“上瘾”。至于上瘾,也有着自己一整套的生理因素,具体可见拙著《坍塌的心墙》中的分析。赌博也是一样,我们的回报总是不固定的,有时候让人沮丧,有时候让人狂喜。就好像男人约会女人一样,如果每次约会女人都答应,那么男人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如果每次都拒绝,那么男人也会失去希望。好的方法就是偶尔答应一次,要欲说还休的那种状态,往往让男人最为着迷。赌博由于社会文化的因素,是个不太好听的词汇,比如在我们国家通常和黄、毒联系在一起,但赌博也是有一些优点的。虽然对于个人来讲,冒着生命危险去干一些事情好像不太值得,但对整个人类来讲,真是一部分人的冒险行为,极大的拓展了人类的认知局限,我们登上了珠峰,深入到危险的丛林,还踏上的地球的两极,进入了浩淼的太空。很多人都为此付出生命,甚至大部分连名字都没有在历史上留下来,不过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很怀念。另外对男人来讲,这些行为也有一些特殊的意义。比如进化心理学就提出了一个信号代价理论。雄孔雀留一条华而不实的大尾巴,很容易引起天敌的注意,逃跑的时候也是一个累赘,为什么几万年的进化还留着?因为这个可以像雌孔雀传递信号---我很健康,跟我一起啪啪啪吧。男人也是一样,通过冒险的行为,有时候只是为了向外界传达一种哥很强大,哥有钱的信号,吸引异性的注意力,即便有时候这些行为会让他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你看那些一天围在赌注前的基本上都是男人了。-------------------------------------------------
题主的问题可以换一个表述方式:即,为什么人们在一些状况下偏好风险?基于我个人接触到的知识,我不认为人们在所有情况下都偏好风险,而只在部分状况下偏好。换而言之,我认为题主的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只是描述了人们对赌博(风险)偏好的一面,没有描述人们对赌博(风险)规避的一面。而这个对风险的偏好的问题在行为经济学中被解释的很清楚,就是——卡尼曼的“前景理论”。所以下面的内容,我们可能重点在于区分什么时候人们倾向于赌博(风险偏好),而什么时候倾向于避免赌博(风险规避)。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进行解释。~~~~~~~~~~~~~~~~~~~~~给定下面两个选择:A:你一定会损失80万B:你有80%的概率损失100万,但是有20%的概率什么也不损失。那么你会选择哪个?对许多人决策的研究证明,大多数人选择了:【B】但从数学上来说,这两者是等价的,前者的期望为 -80万,后者的期望为 -100X80%+0X20%=-80万总结规律:人们在必然损失的状况下,倾向于“赌一把”,表现为风险偏好再给定下面两个选择:C:你一定能够得到 8000 元D:你有80%的概率得到 10000 元,但也有20%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对许多人的决策研究证明,大多数选择了:【C】同样,两者在数学上也是等价的,前者期望为8000,后者为10000X80% + 0X20% = 8000总结规律:人们在必然受益的状况下,倾向于保守,表现为风险规避。这就是行为经济学基础规律:规则一 : 人们在必然损失的状况下,表现为风险偏好;在必然受益的状况下,表现为风险规避它告诉我们,我们人类的决策并不如我们相信的那么理性,对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提出了挑战。~~~~~~~~~~~~~~~~~~~~~~~~~~~~~~~~~~~~~那么回到题目本身来说,题主给出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人们具有风险偏好的倾向,但我觉得大多数都可归结于必然损失这一点:比如,一国领导人拿性命冒险这事儿,并不如同我们相信的那样。我们来模拟一下他的内心动态:“不和美国开战,意味着必然损失一些东西,经济利益、外交优势、军事优势等等,这是赤裸裸的割肉。”“但是,如果开战,美国天高皇帝远,再加上美国民众的自由概念,你懂得,政府不一定下本儿收拾咱们。”推出结论: 【打!】这种在必然损失的状况下,加上侥幸心理,打就成了一个群体同仇敌忾的决策了。这种损失状况下的风险偏好如此顽固,以至于在许多案例中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子:美国对越南战争的投入,就经历了经济援助、派遣军队、全面参战,这种越陷越深的决策怪圈;公司在一个项目亏本之后,没有果断放弃子公司,却想着资金投入,使得公司越陷越深,最后资金链断裂,公司轰然倒塌,(这样的公司案例有很多很多,但题主一时举不出例子来,安然不知道是不是);经典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和《黑鹰坠落》都反映了当局部战友被围困,却要花上更多战友的生命来拯救的必然损失决策泥潭。当然,也正是掌握了人的这种决策特点,中国三十六计中有一记可谓甚的其中三昧————围点打援。当然,有意思的还不仅仅这一点:给定选项如下:E: 你必然失去 400 民众的生命F: 你有80%的概率失去500民众的生命,但有 20%的概率一个人也不死根据我们的总结的规律,我们认为大多数人会选择 【F】来,看看下面这个选项呢?H: 你必然拯救 100 民众I : 有 20% 概率拯救的 全部民众,但有80%的概率一个也救不了!那,根据规律,我们认为你更可能选择 【H】但是,对照E和H,F和I,你会发现,它们是完全一样的!只是换了一个表述,就能够带来决策倾向的变化~~~~~~~~~~~~~~~~~~~~~~~~~当然,纯粹从决策上来说,未免显得冷冰冰的了我们不妨思考,是什么趋势人们拥有这种倾向的呢?没错,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进化的问题当我们必然有所获得的时候,我们保守些,更可能增加生存的概率;而当我们必然损失时,如果愿意冒险,虽然失败也很多,但成功后会对我们生存带来更大改善,因此,进化在必然损失时对我们的冒风险的行为非常鼓励。而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群体领导者角色的研究认为,往往领导者表现的比群体其他成员更加“极端”些,比如希特勒,比如各种洗脑抗日剧中的英雄,比如各个学术领域大拿的见解这种极端性,可能有着深层次的解释,因为“极端”更可能鼓舞群体的其他成员,在面对困难时更少怀疑,更加坚定那么,是否偏好赌博也有这样的意义呢?答案是,(也许)是这样的【个人见解】。这就可以解释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表现的“极端”?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表现的更不害怕危险,更加坚定,更加残忍、诡异或者试图表现的更加开朗、热情等等,这都是基于一种社交的认同。君可见,曹操气魄横生遥指江南岸,君可见,乔布斯狂妄吹毛求疵4S,君可见,杰克逊合约面前重录《Thriller》,君可见,项羽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其实,我们的社会好像更加鼓励领袖追求风险的倾向。所以,当一些人炫耀自己不惧怕风险的时候,他只是表现一种更加勇敢的潜质,是一种社交的需求~~~~~~~~~~~~~~~~~~~~~~~~~~~~~~最后,彩票问题数学期望: .000001 = 1选项G: 你有必然的概率得到 1元选项K: 你有0.000001的概率获得1000000元研究显示,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 【K】选项L : 你有必然的概率损失1元选项M : 你有 0.000001的概率损失 1000000元一般而言,傻子才选【M】这似乎揭示了另一条规律:规则二 : 当人们面对小概率的损失时,人们倾向于风险规避;当人们面对小概率的获得时,人们倾向于风险偏好(注意,规则一的概率往往偏大)这可能是人类在进化中面临即便是很小的概率的灾难时,依然倾向于免除掉它,来增加自己的进化筹码;而小概率的获益却可能带来非常大的帮助,付出和成本之间强烈的对比让人们倾向于冒险现实生活中,人们买保险,买彩票,买各种防患于未的东西,就是基于这种心理;许多公司未来免除小概率事件,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规避它,其实挺没必要的。而后,总结以上内容,人们偏好风险是有条件的,具体表现为:在必然损失时,人们倾向于风险偏好;在小概率获益时,人们也倾向风险偏好另外,我们还认为:这种对风险偏好的强调,也许有某种社交性的需求和显示勇敢的倾向
赌博,吸毒,性常被同时提起并不是偶然,甚至包括暴饮暴食和网络游戏,其实这些现象有很多的生理因素在其中。心理因素涉及operant conditioning,有空来编辑吧。这些活动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都是刺激大脑中的reward path,整个奖励回路被激活,多巴胺分泌加快,人会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获得巨大的快感。人遇到赌博,性,毒品,甚至美食,都会不由自主的生理上兴奋,比如心跳加快,瞳孔放大,血液循环加速等。抛却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个体差异较大。比如自控能力(self control)差的人更容易赌博成瘾,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风险因素。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我肯定这一领域有很多文献可考。
不劳而获,一本万利
来点新鲜的,不谈人类进化的宏大叙事,也不谈硬邦邦的行为科学和神经科学,我谈谈精神分析对早期母婴互动的关注和洞察,及其与赌博心理之间的关系。我的核心观点是:对自己的不明原因的挫折和满足的控制幻想,是导致个体不同程度的喜欢赌博的基本原因。赌博心理的内容和成因实际上极为复杂,牵扯到很多内容,这里我试图描述的只是赌博心理的一个我认为重要,但少有人提及的因素。个人认为赌博和普通的目的性行为其实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比如考试想考高分,如果我花很多的时间来幻想题目恰好考到我复习到的地方的可能性,这里其实就有赌博心理的特征。其中我会迷恋于对自己的运气的幻想。赌博在我看来其本质是一种关于运气的游戏,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痴迷赌博的人具有一种对运气的固着。什么是运气对不明原因的挫折感和满足感的归因,比如你中了彩票,或者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被车撞了,这都可以称之为运气,又称人品。运气的起源与发展在婴儿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极为幼小脆弱的婴儿,运气几乎就是他(她,下略)的整个世界,当他感到饥饿时,有时被喂食,有时没有;婴儿脆弱的身体也会承受阵发的疼痛。他的世界是混沌的,他所面对的几乎全是完全不明原因的挫折和满足感。这是一种原始的运气雏形。稍大些的孩子开始能够将母亲认作一个完整的人,母亲会赞许他、也会揍他,有时他明白这取决于他是否在指定的地点大小便,但另一些时候似乎原因不明(比如说婴儿是不可能理解母亲在单位被升职还是被老板骂这种事所带给他的影响的)。这个时候,母亲的那种莫名其妙的赞许和惩罚,是他的运气。此后运气开始通过各种人际关系发散开来,不断被尝试整合进清晰的经验中,一些过去无法理解的挫折感和满足感不断被找到来源。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新的不明原因的挫折和满足被发现,个体在掌握了语言之后将之命名为运气,并把一切暂时无法解释的挫折和满足扔到这个概念中。运气的发展与赌博心理的关系所谓赌博心理,代表了心理内容中能够控制运气的幻想部分,在最疯狂的赌徒那里,这种幻想可能占据了他的全部大脑,以至于他相信他最终可以通过完全控制运气来回避挫折、得到满足,由于心理内容被这种幻想大量占据,让他们彻底失去了对现实的判断力。每个人皆是潜在的赌徒,多大程度上存有对运气的控制幻想,决定了一个人对赌博的易感性,幻想越强烈越丰富,他就越容易参与各种更具赌博性的活动。从上面描述的婴儿期运气的起源与发展,可以看出在对运气的控制幻想中,其内核是由对早期关于挫折和满足的经验的控制幻想发展而来的,这些幻想与养育者照料孩子的方式、外界的物体环境、婴儿的躯体感觉都有很大关系:1. 不明原因的挫折,会促使他通过控制运气的幻想来回避。2. 不明原因的满足,会促使他通过控制运气的幻想来寻求。二者都必然存在于每个个体的发生过程之中,并协同作用于一个关于赌博的心理动力模型,驱动着人们的赌博心理的发生发展,也导致了人们对赌博的喜爱的程度不同。总之,赌徒输赢都不是钱或其他具体的事物,当他们赢钱时,他们赢得是到对运气被控制的全能自恋满足,也是对过去经验的重复以及对创伤的尝试修复。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