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姑娘的雪绒花这话真有意思,这哪里

粘粘的黄梅雨季终于已经过去,作为在乡间摸爬滚打走过少年青年岁月的我,头脑里始终萦绕着梅雨中艰苦劳作的情景。
十一二岁时,每逢黄梅雨季,我就跟着父母一起,在水田里种秧了。起初总是在大人们种剩了的田角里学着种,往往是东歪一棵西歪一棵,总要让父亲来重新扶定。
八十年代初,我高中即将毕业,在乡间大人眼中似乎已经是整劳力了。队里开始试行分组承包种秧,一根秧绳一拉下去就是四五区田的田排。我拼命地插秧还是追不上大人们。尤其是队里的两个“顺仙”一个“凤仙”插秧最快,没有人不佩服的。
我记着父亲多次对我说的,手插秧要像屠夫在滚水锅里拔猪毛一样,也只管一个劲地插。速度是快了,可好了回头一看,我插的秧居然是很醒目的“白水秧”,究其原因全是因我插秧的力太重了。
我离开中学校门绝了上大学的缘份之后,就整天和乡人们奔忙于农事之中。结婚成家后,我家同样分得了几亩水田。按照乡间习俗,总要吃了夏至馄饨后才开梅。开梅那天,妻子总是早早的在自家楼房前的秧田里拔秧。我听着楼下秧田里传来拔秧声,赶紧拉起贪睡的儿子,帮他穿好衣服,塞给他一只粽子,让他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玩,就急匆匆穿着雨衣挑着化肥带着铁耙赤着脚一步一滑走向不远处的大水田了。我的最先的任务是“搨田”,也就是把水田里的泥适当搨平些,有利于种秧。一区田搨好,我又回家来到秧田把担子装满妻子拔好的秧。这时才发现我和妻子都还没有来及吃早饭。于是,两人回家吃个把粽子,看着看电视玩的儿子吩咐几句,就两人都挑着秧担走向大田了。自此,除了中午回家吃饭,我们的时间就一直在水田里插秧。身上穿着雨衣,即使雨最大也无妨。我们把一区大田种完秧一般要到天暗。
种南桥上的田,最艰难的事情是挑着重重的秧担,要跨过大基耕路和大田小田埂间的宽宽的水沟,路上滑,一不小心就会滑进水沟里。大雨的夜晚,种好那里的田挑着放有铁耙等农具的担子回家,在泥泞的基耕路上行走,自然是一步一小心。稍不留神,滑跤小事,赤着的脚要是踩着锋利的东西受伤了可不好。一直到后来几年有人出售水田袜,这样的顾虑才减轻些。
黄梅雨季,有亲戚家帮忙的人家肯定秧种得快。
我父母家的水田和我家相邻,田里活都是同步,一般谁先种好就去帮晚种好的。我岳父母家的责任田比我家多一倍,我们夫妻俩常常是先去帮他们家种秧,种好了我岳父母和两个阿舅就回到我家的田里帮我家种。我家门前不远处的大田还算方便些,还有一区大田在相隔几条河步行要绕行很远的西圩里,岳父总是早早摇着他的农船来帮我家运肥运秧。黄梅雨季,亲戚们相互帮种秧,显现了乡间这个时节独有的亲情。
乡村里黄梅雨季最热闹的时候自然是完了黄梅种好了秧的时候。
当插完最后一把秧种完所有的秧,站在田埂上绕秧绳时,终于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看着若大的水田终于种满了秧,手里轻松地绕着秧绳,觉得身体最累也值得。亲戚来帮忙的,完梅了肯定要在家烧好一桌菜,喝上点小酒,妻子肯定会拿出她的全部本事变着法子烧菜。
早年集体干活种好秧时举行的了梅酒宴,场面甚是了得。几排用门板和竹床搭成的台面上摆放了一盆盆大鱼大肉,男人们喝酒划拳,小孩们跟着热闹。这样的场景真正把黄梅雨季推向了高潮。
黄梅一完,男人们照样上班。女人们则三五成群相约着去不远处的县城,买上些杨梅桃子“嘉庆子”,扯些时髦夏装名牌货。孩子们跟着去自然也解了馋。
这就是我生命旅程里独特的黄梅雨季。没有诗意。没有浪漫。更多的是乡人们风雨中直面艰辛耕作不止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令我终身钦佩终身受益。
开春后的一天,我刚走进厂里我们安保科兼人事科的办公室,电话就响了。我接过一听,是窑务车间李主任打来的。
王科,你快些到窑上来看看,老姚师傅不知道怎么躺在值班室不能起床,身上受伤了,今天可是新年要开窑点火的日子,那可怎么办?
我马上回答,别急,我马上到。
我很快换上警服,带了两个干事和一个厂医,几经转弯,登上红砖窑高高的二层窑面门口的烧窑师傅值班室。
我走进室内,只见姚师傅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一条腿露在被子外面,腿上是凝固了的血印。我马上吩咐一个干事,一个厂医,连同车间李主任安排的年轻人一起把姚师傅送到镇卫生院去。
我和李主任说,莫不是姚师傅昨天晚上喝酒多了在哪里跌跤了。
李主任说,没有呀,昨天晚上姚师傅在我们车间值班室打牌的,因为要准备今天的点火开窑事情,我们一直忙到很晚,见准备工作差不多了,就陪姚师傅打一局牌,他一个人从开窑起就住在这个窑上的值班室,我们说要陪陪他,也祝愿今天点火开窑成功。我们到十一点多觉得都有点累,就回家了。姚师傅也肯定回到楼上值班室了。想不到今天一早我来窑上喊姚师傅,却发现他躺在床上不能行动。
我忙安慰他,老姚师傅的事情我们安保科来处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找到新的烧窑师傅,顺利完成今天的开窑点火事情。今天可是厂长选中的良辰吉日,要是开窑不成功,影响全年业务不说,对厂长也没有交待,对全厂500多号职工都没有交代。
李主任也知道这个事情的辣手。
这时,窑下上来一个年轻人,看着我们站在二楼窑面着急的样子说,王科,李主任,你们如果信任我的话,今天的开窑点火仪式有我来操作,要是不能成功,你们随时开除我。
我一看他,知道他是从外地来企业工作多年的小张。我知道他头脑聪明,但一直干的出窑装窑的工作,没有见他烧过窑,更没有见他点过火,就说,你能行吗?
小张说,王科,我是你从我们老家招工招来的,这几年我干得不错吧?
李主任也说,小张,你不行就不要逞强,别以为自己年轻什么都能来一下,要是点火不成功,你去留小事情,我这个做了十来年的窑务车间主任也保不住。
这时,只见小张从口袋里摸出一张,上面竟是他画的红砖隧道窑工作流程图,把预热区,烧成区,冷却区设计得很到位。
我们看到这个,知道他平时已经在偷偷学烧窑工艺,而且能够做到分析燃料成本、温度控制和砖的烧成火候。
我们不得不相信小张的虔诚。在这样的节骨眼上,我们只有让小张上了。
上午十点,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小张上下里外对整座窑的每个封门和风口都检查了遍。来到窑肚里,庄严地点着了火。又带着我们上得二楼窑上一一查看脚下一个个添煤的小孔。我们不得不佩服小张的能耐。
小张开窑点火成功,我作为安保科长兼人事科长,就和李主任商量,是否干脆将小张从出窑组直接调至烧窑组。离主任作为车间主任其实有权安排他车间工人的岗位,马上说可以,既然你这个厂长的红人,又是管人事的这样说,我没有不同意见。
我们一起把这个决定告诉小张。小张很快接受了我们的决定,但他又提出了两个要求。我们问什么要求尽管说。他说一是等老姚师傅腿好了,继续请他来烧窑车间,两人可以日夜轮流,一个人看窑吃不消;二是要把制砖车间定坯组的小凤姑娘调至机头组,也即制坯车间的制砖机上。
李主任一愣,说第一个条件他可以答应,第二个条件要制砖车间主任决定,他没有这个权。我知道李主任是在看我表态,我就说小凤姑娘是事情由我出面,放心吧。只是姚师傅没有回来上班前,窑上的重任就要小张负责了。
小张说,谢谢领导信任,这里的工作请放心。
老姚其实不老,五十不到。小张其实也不小,已经三十有余。不过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至今单身。
老姚是我初进砖瓦厂就在制砖车间运泥组一起干苦力的同事。那时我不满二十岁,因高考落榜,无心恋学,就走进了氿南地带最热门的砖瓦厂。这家厂是乡办企业,比一般的村办厂规模要大得多。因而这里的厂长书记都是乡政府派来的,被叫做乡管干部,他们的年工资都有乡政府年终考核了确定。就是李主任这样的车间主任也是从厂周边的村干部里选任的。
我在这样的乡办砖瓦厂运泥车间一干就是整三年,从白面书生干到满脸黑黝黝。初进运泥组,比我大十岁的老姚就对我特别关照。我家离厂远,他家离厂近,遇到加班至深夜突然下起大雨不得不停止露天作业时,他就等我放好工具,把我领到他家住。我那时起就知道他一直未成家。他每次把我领到他家,不是马上休息,而是叫他老娘炒了几个小菜,我们俩就在他家堂屋的大台子是喝起了小酒。每当这个时刻,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老天帮忙,知道我们做累了就下场大雨不能作业,就是要我们好好休息。他知道我回家要经过几处又窄小又沿河的小路,特别是一两处仅有一块水泥板搭的小桥,更有那落雨了泥泞不堪的小田埂,他实在不放心我深夜回家。我也就听从了他的安排,和他一起喝酒到凌晨才睡。
老姚不仅这些生活上对我关照,而且对我的婚姻特别关心。他简直把全厂的漂亮女工与我对照,暗暗帮我使劲。他先后不至十余次把他亲自买的电影票塞到我手里,让我好好陪哪位姑娘看场电影。我知道看电影是那时牵红线的最热方式。他的电影票其实都被我丟弃了。他知道后也不责怪我,说,你看来心不放在这里吧。我笑笑。老姚最成功一次是把厂址所在村书记的女儿给我牵线,并说你如果这次再不赴约就别想在这个厂里干了。我与那位书记女儿去居然真的去看了电影,几经联络居然山盟海誓,还按照当地习俗订了亲。老姚满心欢喜可以做个大媒,却不料那位村书记全家说是六十年代下放的,正可以落实政策全家上放转户口。我这个乡村小子自认不配只得退出。
我干了三年苦力后经过努力终于考取了带薪脱产学习的电大。厂长与我约定学成必须回厂。我说可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就是把老姚调到窑务车间,凭他的能干负责的劲,放在运泥组委屈了。厂长真是英明,我考电大是他鼓励的,我提出这样的要求他居然也答应了。
我念了三年电大,学成而归。厂长居然直接任命我为安保科长兼人事科长。
小张和小凤他们则是我就任科长后第一批到安徽去招来的职工。他们知道我是氿南地区的企业去招的,很乐意就跟我来到厂里了。
他们被分别安排在厂里的工棚似的职工宿舍里。小张被安排在最灰最热的出窑岗位工作。小凤则被安排在女工最多的制砖车间定坯组工作。
我知道他们还没有完全到恋爱的程度,只是同一个村里出来的,比较热络。
小张在出窑后经常穿条短裤混身灰尘地跑进厂里的浴室洗澡。洗好后出来,他居然穿着打扮得很周正。他知道我经常要夜间巡查,在没有上岗的时间里,他就邀我进他们的宿舍和我讨论理想社会人生。由此我对小张另有了好看。
这样的情况下,老姚窑上值班室的夜间小酒宴上就时常有我和小张同时在场的现象。
小张自负责烧窑起确实不错,他每天很勤快地巡查每个窑孔,时不时地加煤。他有空还专门到窑洞里他工作过的装窑工作面和出窑工作面和新来的工友们一起做上一阵。在装窑工作处,他吩咐新来的装窑工一定要按照科学的干坯堆放形状摆放干坯,这样才可以让干坯受热均匀,又不浪费窑里的空间。在出窑工作处,他则经常提醒新手要轻手轻脚,不要随意抛掷成品红砖,一不小心,脆脆的被叫做八五砖的红砖掉在地上就能破。大家对他的吩咐觉得有道理,也不会嫌他烦。有时,他也会去看看封窑门的师傅,和师傅聊聊砖的烧成时间。
我心里记挂着老姚师傅受伤的事情,虽然已经知道他尽管只是腿受伤,在医院多养养就可以出院。但对他是如何受伤的一直是个疑问。
我趁值夜班的时间,就在吃了晚饭后就来到窑上,找到了小张,问及老姚受伤的事情。
我知道小张和老姚一直走得很近,时常请老姚喝酒,小范围时就直喊老姚师傅。
小张经我一再问起,才吞吞吐吐地告诉我,那天老姚打牌了是他请老姚到厂门口小吃店吃夜宵喝酒的。想不到老姚喝酒了回窑上值班室的路上就摔跤了,把腿摔伤了。
小张一再表示,是自己不好,这么晚了不该叫老姚去喝酒,特别是老姚喝酒了没有送他上窑上。
我知道了这个情况,觉得他们平时也经常在一起喝酒,为预祝开窑喝点酒没有什么。也许老姚喝多了,回窑上的路上自己不小心。我就说,往后工作时间绝对不能喝酒,非但自己不能喝,也不能邀请别人喝。要是影响到工作,按照厂规处理不容商量。
小张虚心地接受了我的批评。
时隔不久,小凤在我的努力下真的调到了制砖车间机头组。小凤因没有上机操作机械的技术,只能在制砖机出坯处撤放装水坯的木板。这样的工作虽然整天要站着操作,但因在室内,比整天在室外弯腰定水坯要开心得多。与小凤搭档的一名女工还是制砖车间主任的女儿呢。
小张和小凤为了感谢我,还特地请我们安保科兼人事科的四个兄弟到厂附近村部一个规模较大的农家乐饭店吃饭呢。从小张这几天的表现看,小张和小凤的关系已经很不错了。因他们俩都是我招来的,也希望他们能够真的在这里成家立业。这样对稳定其他外来职工也是树立了榜样。
&&&&老姚终于基本养好了他的腿回厂里上班了,自然是仍做他的烧窑工作。老姚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好好谢谢小张。我以为是小张为他完成开窑点火事情。老姚却说,他受伤那夜是小张第一个发现他躺在窑边大沟坎上,把他沿斜坡扶是二楼窑务值班室的。我哦了一声,可从来没有听小张提过。老姚主动提出自己上夜班,让小张上日班,可以让小张有个正常的作息时间。车间李主任也同意了他的要求。
老姚上班了,自然仍住进了二楼窑务值班室,小张搬回他原来的厂区宿舍住。两人之间好像更加默契了。小张虽说只上日班,但吃过了晚饭,依然把该添煤的窑孔一一添好,一再说,老姚师傅有什么事情尽管说,腿刚好还需要多养。
我看着窑务上他俩的工作配合得这么好,就不去多问窑务的事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红砖发货的码头上。
这个码头设在一条大河的尽头。河里停满了随时要装砖的大船。红砖通过吊车一筐一筐吊放到大船上,这样的发货渠道基本是做到万无一失。问题是出在码头边陆路发货的拖拉机身上。拖拉机手都是当地厂周围的农民,地被砖瓦厂征用了只有靠运红砖吃饭。这些拖拉机凌晨四五点钟就来码头边的主干道一侧停满了。到早晨发货员上班开始发货,居然发现许多夜里出窑工人堆放好的200块一堆的砖堆上20块被称为帽子的红砖都被人拿掉了。
人们自然怀疑这些拖拉机手。我们安保组四个人,两个白天两个夜间轮流值班,也不能分分妙妙看在码头。这样的事情连续发生了几天。我的压力不小,就和老姚师傅商量,毕竟他是当地人,对地方上几个拖拉机手都非常熟悉。他想有一两个人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但也不能连续做这个事情。绝大多数拖拉机手都很本份。我就委托他暗底调查。
一天以后,老姚告诉我,拖拉机手中确实有个把人半夜里偷过砖堆上的“帽子”,但次数不多。我就纳闷,会是谁这么大胆呢?让老姚师傅继续明查暗访。
几天过去了,老姚师傅没有告诉我发现了什么情况,但是码头上偷砖的事情明显减少,渐渐的到了基本没有减少的地步。我知道都是辛苦了老姚师傅,不知道他用什么方法,防止了码头偷砖事件的发生。我问他,他只是笑笑,说,你别问我是什么办法了,只要没有少砖的事情发生就可以了,以往的事情就算了,你们安保科也要加大防范力度。
我被老姚师傅这么一说,再也不便多问。发生这样的事情,首要的责任自然就是我们安保科。我一再谢谢老姚师傅,并摸给了他几包好香烟。
有一天,又轮到我值夜班,与我同班的小老弟因家里有事情到了十点多就让他回家。已经是后半夜,我巡查了全厂重要安全部位,就走进我们安保科办公室后半间的值班室想稍微躺一躺。
突然我听到有人在轻轻地敲我办公室的门。好在我办公室的灯是一直开着的。我打开值班室腰门,问外面,谁呀?只听一个女的声音在说,是我,开我进门。
我只得开了门,却发现正是小凤。忙问,小凤你怎么现在还不休息,还有事情吗?
小凤进了我的办公室,并把门关上了,轻轻地告诉我,我今夜要住在你这里,只有住在你这里我才安全。
我问小凤,发生什么事情啦?
小凤这才告诉我,这几天与她同一宿舍的两个姐妹请假了到大城市去玩了,小张天天夜里来敲她的门,并要她与他发生关系。小凤说,小张虽然没有结婚,但老家村上早就有了订了婚的对象。自己告诉小张,老家的对象不解约,她是不会答应嫁给小张的。小张的理由是老家的对象是父母看中的,自己从来不承认,也不会回老家去承这门亲,自己心里只要小凤。
听小凤这么一说,就想到我自己,也虽然没有结婚但也有了订了婚的对象。我就同情小凤说,放心,我明天就找小张,一定叫他别乱来,先把老家的事情解决好了再说。
小凤长得漂亮,只是脸稍微黑了点,平时对我一直感恩戴德的神态。特别是帮她调动了工作,她更是感激我,还偷偷为我织了毛衣围巾。这时,她走进了我的值班室,拉过我的手,甚至扑在来我的怀里,说,他不解决老家的事情,我就不能让他碰,他真的要我,我可要先给你,我觉得你是我的大贵人也是他的大贵人,我把我的第一次交给你,值。
我一听这话,愣住了。我连自己订了婚的她都没有碰过,怎么能乘人之危和小凤那个呢。我扶起小凤,对她说,你是一个好姑娘,我要谢谢你对我的看重,但我不能对不起你,要是我和你做了这个事情,又不能和你结婚,我是伤害你,更会伤害到小张。
小凤一再说,我知道你也有了对象,我不要你负责,我是自己甘心情愿给你的,我觉得我的身子给了你,别人才有资格碰。
我被小凤的真情打动,深深地吻了她。终究让理智战胜了冲动。我告诉她,我就做你最好的哥吧,只能到此为止,更深的事情不能做。你要住这里就住下,我另外想办法。
小凤看见我这样的态度,很委屈地说,我知道你看不上我,我不怪你,你刚才吻了我我已经满足了,谢谢你。今夜我可真的要住这里了。
我说,你不要难过,我明天就去找小张谈谈,让他一定把老家的事情解决了再向你提亲。
小凤又抱着我吻着我,一再说,谢谢。
我让小凤安心地睡下了,就关上了办公室的门,顶着夜风看着远处码头来亮着的灯,砖过几个弯,来到了窑务值班室。
我知道老姚师傅肯定还没有睡,还在孤灯下陪着他的酒杯。我敲门进了房间。他问我怎么还不躺一会。我说我办公室的钥匙反锁在门里了,今天只能在你这里借宿了。
老姚一听来劲了,忙说,好呀,那咱俩再喝几口。只见他很快从竹柜里拿出几只红烧大猪蹄和一包花生肉,又开了一瓶白酒。
我说,你把你一个星期的菜都拿出来了吧?他笑笑说,一个人吃没有意思,有你陪最开心,菜吃完了明天叫侄儿侄女们送来,放心吧。
我真的和老姚喝起了酒。我知道老姚夜间喝点酒是为了排解他长夜的孤独。我就问他,这么多年了,你怎么就不找一个女人过日子么?
他喝了一口酒,叹了一口气说,别提了,年轻时也想过,可因为家里的成份问题一直没有找到对象。现在早已不存在出身成份问题了,可人已经老了,现在只要看到你们年轻人幸福就开心了。
我真的为老姚师傅伤心,一辈子就这么一个人孤独地过日子。
我酒多了就问他一个问题,你认为你徒弟小张的为人怎么样?
老姚师傅说,你问他干吗,这小子太机灵,人有时太聪明也不好,你要多提防他点,我觉得这小子变了,没有初进厂时那么纯了。
我奇怪地问,你不是一直夸他么,怎么这样说?
他说,不瞒你说,反正事情也过去了,你也不必再追究,上次连续十几天码头上砖堆“帽子”被盗的事情其实是这小子干的。我接受了你吩咐的任务,就连续几夜躲在码头不远处的墙角里观察。发现居然每天深夜出窑完了,夜里在出窑处加班的小张就把他自己堆的几十个的砖堆的“帽子”拿下了放到离码头较远的河边,让一早来运货的拖拉机手提前拉回家,拖拉机手自然给点小张好处。我三个夜里看得清清楚楚,到第三个夜里趁小张又要拿砖堆“帽子”时,打亮了手电筒朝他走去。他一见是我,马上把“帽子”放回砖堆上,一再说,师傅,是我不好,我再也不敢了,你就念在我认你师傅的面上,别告诉王科吧,我对不起他。我说,我不告诉可以,但你再也不能做这样的事情了,而且不允许拖拉机手做这样的事情,要是再发现这样的事情,以前的损失全部要你赔,而且你也别想再做现在这份工作。他听我这一说立下保证。所以这之后,码头就再也没有出现以前的问题。
我听老姚师傅这么一说,觉得对小张果真要另眼相看了。
我又问小张和小凤的事情,老姚师傅说,我看这两个年轻人很难走到一起,就怕小凤太单纯,会容易上当。
我被老姚师傅的一番话惊醒,今天深夜幸亏自己没有和小凤姑娘怎么样,说不定是小张这小子设下的圈套。他知道自己的事情早晚会暴露,想抓住我的把柄。
我干脆和老姚师傅喝了一个通宵酒。天一亮我就回我的办公室,见值班室被子早已叠得整整齐齐。或许小凤这个深夜就根本没有睡在这里。
这个夏天有点复杂。先是落不完的雨造成了洪涝,运泥塘里积满了水。幸亏干坯组提前收堆了许多干坯,否则砖窑只能停窑歇火。雨过后又是持续高温,露天作业的运泥工、定坯工中午只能休息一点时间避高温。
这时,窑里出现了一件事故。出窑时,居然发现一窑的红砖烧坏了,红转都烧得变形了。我知道这是火太旺的缘故造成的。我到窑务车间李主任那里一查,那天正是小张当班。我觉得奇怪,小张自做烧窑工作以来可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我只能问老姚。老姚开始不多说,只说烧坏砖正常的,但这次坏的砖太多了。
我又问,是不是小张脱岗了。
老姚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年轻人,也难怪。
我问,为什么?
老姚说,小凤肚子里有了,是小张的,可小凤又不准备嫁给小张,小张在老家有订婚了的对象,是小凤的表姐。小张只能陪小凤去卫生院打胎。小张就特地在窑孔里多加点煤,以为回来了来及,想不到到了卫生院要许多手续,等小凤的打胎手术做好回来,他知道这窑砖肯定烧坏了。
我又说,他可以请假呀。
老姚说,小凤的事情不是光彩的事情,小张不想声张,出了这个事件,他才告诉我实情的。
事情已经明确了,按照厂规,要扣除小张的工资。老姚明确提出也要扣他的工资,他说自己也有连带责任。车间李主任更是提出来自己要负领导责任。于是报给厂长,厂长说,这件事情,老姚没有责任,小张要负主要责任,李主任要负领导责任,所以小张和李主任都要扣工资。厂长这么一说,我只能照办。
时隔一周后的一天,小凤突然跑到我办公室说,哥,小张烧坏窑那事情都是为了我,我来向你辞职。再说,我对不起你,我经不起小张的劝,终于在一次喝酒了后被他得手了。
我说,你们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你没有错,你们既然事已如此,真希望你们能够结婚,好好过日子。
小凤流着泪说,不瞒你说,小张老家的对象是我表姐,我已经对不起她,要是真嫁给了小张,我都无法回家面对所有亲戚,更无脸面对表姐。
我问小凤,那你往后有什么打算呢?
小凤说,我已经联系好了,你不要告诉小张,我要离他远远的,我要去深圳打工,那里一家电子厂工作条件比这里好。
我知道小凤去意已决,无奈地说,你实在要走,我也没有办法,这里工作环境真的不好,我会按照厂里规定,给你多发一个月工资,你要去深圳的路费我来出。
小凤忙说,是我自己要走到,你不要这样。
我知道我能够为小凤做的就只能这样,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苦。
小凤临走告诉我,你要当心小张,他的鬼头心思太多。也许是我不好,他要追求我,我就说除非你能够做上烧窑技术工,并帮我调到机头上工作。他为了做烧窑技术工就在开窑前夜特地请老姚师傅喝了许多酒,并提前叫人把老姚师傅回窑路上唯一要跨过的一条窑边大沟上的水泥板撤掉了,让老姚师傅回去摔坏了,他这才做上了烧窑工。
我听这一说一愣,想不到这个小张这么阴损。
我默默地看着小凤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我在最短时间里帮小凤办好了离职手续和该发给她的补贴,又用自己帮她准备的交通费一起放在补助款里交给了她。她在一个清晨悄悄地离开了砖瓦厂。
小张因为出了那件事情,一直避着不见我,直到发现小凤已经离开了厂才来找我,问我为什么让她离开。
我说,所有的原因要问你。
他正准备要发火,我说,你知道你这个烧窑岗位是如何得来的吗?你对得起老姚师傅吗?
被我教训了一通,小张自知无理,只得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我又见到老姚,把小凤执意要辞职和小张当初想当烧窑工的事情告诉了老姚。
老姚叹了口气说,我早就知道小张当时的做法了。我开始就想不通,怎么好好的一块大水泥板就会在我那晚喝酒了回窑场路上就没有了呢。我后来从别人嘴里得知是小张搞的鬼。我也知道他的用心,一直没有点穿,他看到我总有种愧疚。我希望他对小凤能够好一点,想不到他老家有了对象。
我佩服老姚的度量。
时隔一月多,突然乡政府召开会议,要求粘土砖瓦窑一律关闭,说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我和厂长书记都参加了这个会议,因为涉及人事分流,厂长要我掌握乡政府的政策。
回厂后,厂长专门召开全厂职工大会,传达了乡政府会议的精神。书记作讲话说,幸亏我们的厂长早就有打算,已经先期转产开发了大理石厂和橡胶厂,按照乡政府人员安置政策,年龄大的一次性发给补偿金回家。年纪轻的分别安置到两家新厂扩大生产。外地来的职工愿意走的也发给补偿金,愿意留的欢迎留下来。更鼓励职工自谋职业。
这个大会一开,我以为会有许多职工提出要求,居然一个也没有。本地工按照年龄安排好了,外地工大部分走了,小张居然没有走。
重新分流时,老姚因为年纪大,被安排到大理石厂做了门卫。小张则被安排到橡胶厂当上了业务员。我真佩服厂长的高明。
我则被一纸调令,调至乡政府专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离开厂时,已被任命为大理石厂副厂长的李主任约了老姚小张他们一起欢送我。我也许是激动,当晚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只知道模糊感觉中被人送回家的。第二天醒来我才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自己家的床上。家里人说,昨天晚上是小张老姚送你回家的。
我只能默默地说,谢谢他们了,我会记着他们的。
& & 我是看着宜园长大的。我虽然没有单独写过宜园,但在我的团氿系列散文中或许已经时常提到。
& & 宜园属地本非公园,系氿滨东溪人家的圩田。在这块田地里,我曾经在风雨中耕种了好多年。及至有一次我和妻子从东溪岳父家责任田里干好活,正准备回家,岳母说,你们回家再也不要往后巷转了,在东溪村东南角已经在建造公园,公园两边的大路已经可以走了。我们很高兴,即听从岳母的吩咐,好奇地穿过东溪村的小桥往东边走去。
& & 沿着刚铺就的大道,往东走不远,果然发现一座假山已经建起,假山面南全是大石磊筑,山下是一潭清水,山上的树木已经植好。我知道这是宜园最初的雏型,也是最初的门面。
& & 意想不到的是宜园正门往南,正有从城边世纪大桥连接来的团氿观光带直角转向南的一条新建大道,直通我们即将要搬进的新小区。我后悔当初住城里的我没有多到老家这带来看看。时间不长,这里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 有了这条道,我知道我即将要搬进的新小区离宜园很近很近了。自然少不了我会经常去宜园观赏休闲。
& & 宜园最快建好也是最先开放的就是东区吧。走近东区,就见狭长的荷花池映入眼帘。盛夏荷花盛开的季节,那里成了游人观赏荷花的最妙处。游人可以在东区西南角的休闲处略微休息下,就可以走过曲桥,走上柳堤边漫步边观赏荷花,也可望见东面不远处的宜兴城。沿柳堤往北跨过两座小桥走到荷花池的最北端,可以看到“荆溪览胜”的大石临氿而立,站在这里真可将团氿风光一览无余。那里北岸停放着的游船可以让游客横渡团氿直达城中氿滨广场。
& & 宜园接着开放的应该是中区吧。走过长长的和顺桥,就可以走进中区。这里绕湖兴建的石矶、渔榭别有风味。特别是西侧的迷宫让游人留下深刻印象。中区西侧长长的廊桥,让人浮想联翩。中区最令我看重的是路边的大树,秋天来了,路边的树叶或黄或红,让人立刻就感受到秋天的意蕴。
& & 宜园最迟开放但也是范围最大的应该是西区吧。走过连接中区和西区的三亭桥,就可以看到西区那独特的八卦生肖广场,游人都会惊喜地找到和自己属相一致的生肖像,不妨看看生肖石像下有关该生肖的性格特征。西区东侧临氿高高的云溪楼,成为了整个宜园的中心。因所处的位置,我每每站在云溪楼下,顾盼四周,觉得团氿的北岸湿地公园,东岸城区中心,南岸风光带均离自己很近,倒是把团氿看小了。西区临氿的滨湖景廊、劝学长廊成为整个宜园的特色。有年冬天下大雪,我径直来到西区,摄下了这里的一处处雪景,湖中红红的五龙戏珠成为雪景中的一点红,格外醒目。
& & & &&春天里赏宜园,宜园的万般风情更是扣人心弦。宜园的桥、石、廊、房,亭、台、楼、榭,集古今艺术于一体,呈现了江南风情园林的独有特色,被誉为“阳羡山水甲江南”的典型代表。园内的桥都是国内著名石拱桥的仿作,宜园可以说成了古桥的“博物馆”,深有意境。三大区分别采用地产湖石、黄石、卵石造景。园内景点柳堤春晓、荆溪揽胜、碧叶红英、玉崖飞瀑、云溪楼、竹林茶吧、涌泉石矶、知渔榭、渔乐广场、八卦生肖广场、滨湖景廊、松山劝学廊、五龙戏珠、翠湖泛舟等32处,各富特色。
& & & &&园内绿化全部按照国家生态园林要求建设,充分采集了地方特色的花草苗木,并择优引进珍稀名贵苗木300多种,使宜园成为一个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四季飘香的宜人乐园。全园配置了齐备的亮化设施,一到夜晚华灯竞放,亭台楼榭倒映水中,流光溢彩,美不胜收。遍布全园的音响系统,使游客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欣赏到优美动人的经典乐曲。
& & 宜园的建设还注入了诸多宜兴地方历史文化元素,园内分布的楹联、匾额、刻石达100多处。其中,滨湖景廊各景都以宜兴的历史传说为题材,劝学廊22个勤学故事中有4个取材于宜兴,集中展示了宜兴自古以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淳朴、踏实的学风;园内的桥亭多以“和”字开头命名,寓指宜兴人要具有宽宏、包容、热爱和平、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整个宜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集文化、娱乐、休闲、教育、趣味于一体。
& & 宜园离我现在居住的小区往北,步行仅十分钟。因而,许多文学朋友把宜园嬉称为我家的“后花园”。事实上,每逢节假日,只要天气晴好,我就会带着我家的孙宝宝,前去宜园散步观赏。在她尚不能走路时,我就多次把她抱在胸前绕宜园步行一大圈。她学会了走路甚至学会了骑小自行车,我就总带她骑着自行车到宜园漫步。如今,她已经上幼儿园,每次进了宜园,总要从假山的西侧登上山顶,再延山的东侧下山。宜园里有什么展览活动或游乐项目,宜园更成了她必到的快乐之处。
宜园早已经成了宜兴人自己的家园,也成为更多异地贵客赞不绝口的地方。因此,每逢外地客人来访,我更会把他们领进宜园,让他们一一分享宜园的美景美影。也许,他们对宜园会比我有更多更深的感慨吧。
& & 我一向不愿意写旅游之类的随笔,也无意作宜园的导游。但看着宜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朴到丰润,从清静到繁华的过程,作为日夜相守在宜园边的我,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写到宜园。也许我有更多的情感要向宜园倾诉,也许正是宜园那风雅脱俗的风姿印证了我的性格追求。我理应为宜园歌唱。
久居团氿南岸,很少去团氿北岸,我的笔端也很少写到团氿北岸。团氿北岸的水田和氿滩,是那里留给我们最原始的记忆。只知道那里有被我们成为“大家干”的谈家干村。宜城镇早年曾在团氿北岸建有液化汽站,后来也撤掉了。及至新建金山角长途汽车站,团氿北岸走进了新城区开发时代。
真正令我们惊叹的是氿北湿地公园的建成。它位于宜城城区氿北路南侧,东起张师桥广场,西至团氿西路,根据现状地形分成三个地块,总用地面积17.2公顷,其中内河水系面积1.1公顷,广场面积约2.1公顷,园林步道面积约0.52公顷,绿地面积13.48公顷(芦苇荡4.8公顷),绿地率高达84.8%。
据有关资料显示,氿北湿地是宜城城区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整个氿北湿地公园的设计以团氿水体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团氿湖面,以动、静两种类型来制造水景,譬如以跌水的形式,制造动态的水,形成形态不一、变化多端的水的景色,为了最充分地保障水的容量,使湿地内丰水期有足够的排水能力而枯水期又有足够的蓄水能力,设计中的湿地排水系统采用自然排水与渗渠相结合的方式,这样让雨水尽可能长久得到存储,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了水生植物的健康生长。临水内湖绿地、靠近团氿水面主要以湿地景观为主,而且整个公园依据水上地形形成远、中、近三个层次分明且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主调树种和副调树种的搭配将更加突出这种鲜明的个性。氿北湿地公园的绿地广场、公共建筑、停车场等系统也根据各自特点,配置了各式各样的亮化灯具,使湿地公园形成鲜明的夜间景观特色。
初到氿北湿地公园,是这个公园刚建成后的一年元旦。市里组织长跑迎新年,我们机关的同志也都积极参加。我们一早顶着寒风到达了氿北湿地公园广场,只见许多前来参加长跑的人员都已经集中到了这里。不一会儿,长跑发令抢响起,我们按照线路安排往西跑去。参加长跑的同时,大家更在观赏团氿北岸的风光。长跑结束,我便一一欣赏起氿北湿地公园的风景来。
尔后的日子里,我经常带着家人从团氿南岸专门跑到团氿北岸来看风景。站在团氿北岸的水榭上,往东看,宜兴城真如水上城市,城市的英姿倒影在水中,现代化的楼房无不透射出城市日益发达的气派。往西看,云溪大桥犹似一条彩虹,纵贯南北,把团氿两岸连成一体。更精彩的风景是,站在团氿北岸往南看,远处是南山连绵不断,近处是宜园风景美妙无比。此刻,我总会产生对我久居的有山有水的氿南地带更多的骄傲和自豪。
走在团氿北岸的公园里,只见氿边绿色的草地上,年轻人正或躺或坐享受着阳光。爱好垂钓的人,坐在水榭上静心地钓鱼。站在北岸看团氿,远处的山,岸边的花,碧波的水,自由的鸟,仿佛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团氿北岸公园里更有一处处奇妙的雕塑,仿佛在诉说着宜兴更悠久的历史传奇。
氿北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而与之不远的氿北地块的中星湖滨城的开发建设更带动了氿北地带的繁荣。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别墅区,都把氿北地带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偶尔到访中星湖滨城,发现这里的街道、学校已经建设得越来越美,不由得感叹团氿北岸的变迁。
作为关山之笔的氿北湿地公园,在团氿风景区的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团氿北岸风景的建成,把环团氿风景区建设推向了高潮,将团氿风景形成一体,成为了宜兴城中风光的最集中体现。难怪越来越多的市民一早起来就要绕团氿散步或跑步一周,正是团氿的美时刻在吸引着他们吧。
虾笼泾,是连接宜兴西氿和团氿的河名,也是一个地段名称。因其位于团氿与西氿之间,犹如人的头部与身体之间的颈部一样,被乡人俗称虾笼泾。
近从多处的历史风情类文章中可以看到,在虾笼泾地带曾经有过宜兴历史上很早的虾虎城。人们曾在大旱干涸后的西氿里发现过古迹。传说中虾虎古城比现在的宜兴城都要建立得早。这给虾笼泾增加了许多历史的厚重。
虾笼泾南侧的东溪村曾有一个关于史贞女舍身救伍子胥的传说。后人在虾笼泾南岸建起了伍相公寺,在虾笼泾北岸建起了贞义庙,并请名家书写立起了贞义女碑,以示纪念。
&&&&我与虾笼泾的缘份,起源于在虾笼泾岸东溪村娶到了我的妻子。于是每逢农忙季节,我们夫妻俩在工作之余就赶到虾笼泾边岳父母家的责任田里帮助耕种。儿子稍大了,就把他带到田头,给他一张小凳,让他坐在宽大的虾笼泾南岸大堤上欣赏往返的各式船队。我们在田地里完成任务就把他带回家。岳父家有条农船,农忙时就摇了船到了虾笼泾责任田边,用缆绳把船结在河边的大树上。这时儿子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看着船,不要让船被来往大船队引起的水浪而冲走。
虾笼泾中间其实有两条河,一条河是主航道既宽且深可以航行通过大船队,另一条适当小些,可以行驶一些小船。两条河中间被称为荡,荡上早年也有改造而成的水田,后因地势低又因交通不便,即被东溪村人改造成了鱼塘。虾笼泾荡上曾经成为我妻子小时候夏天经常去摸蛤蜊游泳玩耍的地方。要经过主航道去荡上,她就双手抓住大菱盆,让和她差不多年纪的表兄弟们推着大菱盆游过航道,游到荡上。返回虾笼泾南岸来依然如此。这样充满风险的童年时光,让她中年时候回想起来都觉得惊悸。因为虾笼泾航道里的水流很急,稍不小心就有落水的可能。
虾笼泾是西氿地区甚至宜兴西部溧阳地带人家船只进入团氿往东最主要的河道。东溪村因位于虾笼泾南岸,历史的长河里,村人们无数次地到虾笼泾里抢救过因遭遇风浪遇险的船家。往往是在深更半夜,村人忽然听到虾笼泾处传来呼救声,便纷纷出动来到虾笼泾救人。救得船上人,非但不计回报,还争着把遇险的船上人同回家安顿生活。
&&&&虾笼泾直至新世纪之交改建了芜申运河才断航,原经虾笼泾的船只都改道进了运河绕城而过,虾笼泾终于完成了它作为主航道日夜通航的功能,有了宁静的时刻。
&&&&虾笼泾上一直没有桥。早年氿南氿北间有过渡船,但时间不长,因而更多的时候氿南氿北人不相往来。因虾笼泾处是西氿团氿中间河面最狭的地段。于是,新世纪之际,虾笼泾处纷纷建起了西氿铁路桥、国道公路桥、高速公路桥,虾笼泾处一下子成了氿南氿北最热闹的交通中心。
&&&虾笼泾处建得最长的桥应该是云溪大桥吧。云溪大桥位于团氿西侧、氿北湿地公园旁,南北纵贯虾笼泾。大桥全长455米,主桥长205米、宽28米。大桥形态简洁优美,轻盈飘逸,与宜园“云溪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云溪大桥大约于2008年元旦竣工通车。作为连通团氿南北的重要节点,云溪大桥竣工后,总长7公里的环团氿交通线实现了四面环通,让宜园、氿北湿地公园以及全长近2公里的氿滨风光带连成一片。
虾笼泾上有了云溪桥,虾笼泾就有了可以给人直接观赏的机会。人们站在桥上可以一睹虾笼泾的风采。一堤一草,都是那么亲近。站在桥上往东可以看到仿佛水上城市的宜兴城的英姿,往西可以望见西氿水的清澈。有了云溪桥,虾笼泾南岸已经建起了高楼大厦,虾笼泾北岸建起了别墅区,可虾笼泾依然从容不迫,淡泊宁静。这也许正是我欣赏虾笼泾的最优之处吧?!
南虹,一个美丽的名字。她是一条河的名字,也是一座桥的名字。那条河静静地淌在小城的南侧,是连接团氿东氿穿城而过的主干河道之一。在南虹桥北侧很早就有小城的古老城墙,南虹河也许有更早的地址,我们知道时已经在现在的位置了。南虹桥是多少年前城南人进城的标志。南虹桥南堍一直有开满小店的街面,与桥北侧连接着的人民南路大街遥相呼应,别有韵味。那河那桥,在小城人的思维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南虹河西端连着团氿。宁杭公路边南虹河北侧是宜兴人非常熟悉的老体育场也即现在的体育公园。那里是我们少年时经常在节假日里去游玩的地方。体育场北侧是文化馆,可以听到馆里小京班唱戏的声音。体育场东侧是古典园林风格的市工人文化宫,南虹河边是大型体育馆。在体育场上看到很多的大型文艺演出、大型灯展和商品交易会,体育馆里则经常看到体育比赛和合唱节目。体育场西侧中间有高高的司令台,我们曾经多次去那里看公判大会,看着一个个犯罪嫌疑人被从车里押上司令台接受公判,自然每次也有少数被判极刑的,就为他们的家人感到悲伤。&
南虹河中间地带南侧有家生产多年的宜兴酒厂,每逢沿着河南岸的南仓村路走到酒厂门前时就可以闻到阵阵酒香。紧挨酒厂是酱醋厂,往东行走,酒香飘过后就会闻到酸酸的酱醋味。酒厂对面河的北侧则是宜兴最大的人民医院,自然是南虹河边的重要一景。
南虹河上一直只有一座南虹桥,及至开辟荆溪路才有了荆溪桥,我还特地去看了新建成的荆溪桥,为南虹河上终于有了新桥可以连接河两岸的市民而感到兴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南虹河北侧西尤场巷的乡政府工作,时常穿过南虹桥再沿河往西到河南岸的文化站郭站长家,向他学习文学和群众文艺创作,郭站长和他家人都很热情地招待我们。正是那个时候我开始真正走上了文学之路,可以说多才多艺的郭站长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
儿子就读省宜中那年,我的城郊旧楼被拆迁,我们一家干脆租住在了南虹河畔的教工住宅楼,于是更有了和南虹河朝夕相伴的日子。住在南虹河畔,首先亲近的是小城生活。一过桥就到了小城的中心地带。吃过晚饭,天气较好,就携同夫人到城中逛街。买不买东西是小事,主要是感受一下小城的晚间氛围。从人民路再转向,或到氿边看看风光,或到城东观观风景。一则爽心,二则健身。双休日,那是我一个人漫步大街的时光,或逛书店或看商场,要买的东西就买,不想买东西看看大街上的风景也是一种享受。
夜间到了省宜中晚自习放学的时刻,遇上下雨,那就总要夹了雨伞到学校门口等儿子出来。那时的校门口,应该是一道很特别的风景线。一边是学校里放学走出校门的学生人流,一边是在雨中目光专注地盼着自己孩子的家长,街边则是停靠在那里等待孩子放学的各式车辆。悠悠父母心,尽在雨幕中。
在南虹河畔一住就是二十个月,正合了我的房子从拆迁到返还的过渡期。在那里最大的感受就是经历了南虹河的彻底改造。先是看着把河里的水全部抽光,河底朝了天。再是两岸的河堤修筑,接着是浇注路面、两岸绿化。虽然进出家门不大方便,但看着在冷风热雨里依然劳作,夜间则在路边简陋工棚里过夜的民工们,心里就再也没有抱怨。是他们在为着小城的美化出力流汗,而享受成果的是我们,路一时难走就成不了什么困难了。
那年“五一”,南虹河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一下子,一条美丽无比的南虹河呈现在人们眼前。古城墙、水城门、宰相石雕、长廊小亭、树光倒影。几乎全城的人都来观看南虹河的景观。感叹。称赞。惊呼。南虹河畔的小城生活,虽然只是我人生长河中的一段插曲,但让人彻底领略了一番特别的体验,肯定会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久远的印象。人们不得不佩服政府的举动,不得不由衷地惊叹小城的变美变靓。
南虹河维系着小城人的生活。如今的南虹河体育公园长廊处,常年有爱好歌咏的人们在那里引亢高歌,那样的激情时时令经过那里的人们感动。体育公园每天更有许多人在健身,西侧甩石锁、舞太极、翻双杠的人,中间跑道上或跑步或竞走的人和体育场东侧打篮球打门球的人,一起形成了南虹河畔独特的风景。
&&&&南虹河犹如一条彩带,始终在团氿之边的小城南侧,日益精彩地飘舞着。我们有理由为南虹河歌唱。
烟雨江南,小巷悠悠。跨街的树枝抖动着树叶,在氿滨小城主街的上空,随风摇曳。
几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正穿着雨披骑着自行车,从城南的露天工厂出发,骑进小城,冲向影院。宜兴人民电影院,是大家进了小城必到的第一站,不管电影院里放什么片子,只要有看,大家就争着挤进售票窗口,谁先排队排在前就谁买票。这时的票,肯定不会是当场次的票,一般是往下第二甚至第三场的票。于是,大家相拥着走出电影院门口广场,走到人民路左转,发现并排开着两爿小吃店,其中一爿就叫民主街小吃。他们其实对这两家小吃店早已经熟悉了,每次来城里看电影的同时必到小吃店品尝小馄饨。两家小吃店的小馄饨都很鲜,有人觉得民主街的小馄饨味道更美一些,于是大家一齐挤进了民主街小吃店。有座位先坐下,经常的情况是没有空座位就先叫了下几碗小馄饨,等先到的客人吃好了再坐下。
这就是我们几个八十年代的城郊小青年。感谢午后的雨给了我们机会,我们终于可以放下手中苦累的工作,钻进城里,看场电影,吃碗馄饨,享受一下城里人的日子。我们觉得那小吃店里的小馄饨特别鲜,都说吃饭时如果有这样的汤浇饭,肯定不要别的菜。我们终于等来了冒着热气的小馄饨。不管有多烫,要紧吃上鲜美的小馄饨,就怕错过电影的开场。
一场电影看完,我们知道已经是吃夜饭的时间了,我们干脆又挤进小吃店,点了几个冷菜,要了点无锡白酒,喝起小酒来了。那时的小馄饨开始只要八分一碗,后来到一角二分一碗,再到两角一碗。不论价格变化,我们觉得那小吃店里馄饨的味道一直是那么鲜美。我们边喝着小酒,边看着店外大街上灯光下的雨水树叶,觉得真的很温馨。我就告诉他们,七十年代我还小时就看到父亲和厂里的工友一起在人民路上挖掉青石板浇起来水泥路面。大家觉得青石板路面更有韵味,那时的通真观路还是青石板。我们正吃得欢,突然几个戴红袖章的老大妈走进店来,到处查看着什么。我们开始不知道她们查看什么,一打听原来她们都是居委里的大妈,来小吃店检查灭“四害”的情况,说是要定期考核。我们想,这居委会的大妈们管得真够细了。店主则直夸她们,说是店里有什么事情只要告诉居委会,居委的大妈们肯定会第一时间来帮助解决问题。店主告诉我们,这沿街的许多小店,都是居委创办的三产,既方便了群众又安排了城镇青年的就业。自那次,我对居委干部有了最初的认识。
真正和宜城镇的居委干部打交道,还是在八十年代中期。那时我已经在位于西尤场巷铜峰乡政府里的铜峰派出所工作。我们派出所一有重要任务,总会发现有位大妈风风火火地来到派出所,问我们有什么需要她帮忙的。我们也不客气,就把可以交由居委了解情况的事情交给她去办。她没有几天就把了解到的情况来告诉我们了。我一打听,她就是我们派出所宋所长的姐姐,民主居委的宋主任。宋主任经常帮我们办事情,熟悉我们了总爱和我们开玩笑,总叫我“小王小王”什么的。有一次,我们为了破获一起案件,宋主任陪了我们在城内许多旅社转了一夜。我们派出所里经常会碰到一些因为家常事闹矛盾的夫妻。只要是民主居委范围的,宋主任马上就来把这些人领到她的居委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快就解决了这些夫妻间的矛盾。我们真佩服宋主任的调解能力。
乡镇合并后,我在宜城镇政府工作。全市创建卫生城市,我们有任务分到各居委联系工作,我被安排到建设居委。我第一次去是跟了我们科室的头去的。刚进居委的门,我就看到居委会办公室墙上的什么什么组织网络挂满了。我就觉得居委会的事情真多,真的可以说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钉,众多的事情最后落脚点都到了居委。我们进了居委会,还没有看到周主任,等了一会,周主任终于来了, 一再地打招呼,说是不好意思。她来不及坐定,就告诉我们,她是去处理一家到期需要续签的门店房的,到那之前,我就知道周主任在全镇居委中是办三产最出名的主任,她一个人就创办了十几个三产企业。那个时候,办三产是上面的要求,但领执照不知道要跑多少部门。周主任就是凭着自己的韧劲,办好了许多三产。她向我们诉苦说,这些三产办起来的苦不说,要维持下去也是挺烦的事情。有的因店面房漏雨了要请人去修,有的店主超范围经营了工商要罚,有的租期到了可承租人交不起上交款,她都得去交涉。我们的头也怜见她的辛苦,就说她,你不可以问镇里多要几个人呀。周主任苦笑笑说,谁愿意来做这样的苦差使呀,工资没有几个,还要挂靠在企业里。居委里的开支都要去争取企业支持,好的企业主还可以,不好的企业主就是你再跑几趟也是给你冷脸色看。周主任也是因为这个要自己去办三产,省得去问企业要支持。我们和周主任谈起卫生城市创建的正事,她如数家珍,知道哪个角落是卫生死角,哪幢楼里的居民素质最差。但她等我们把任务说完,连忙说,你们放心,有我在绝不会拖创建工作的后腿。这之后的一个月里,周主任见到我就“小王小王”地把她解决的一个个创建老大难问题告诉我,还要我写成消息在镇政府办的油印简报上刊登。临近上级来检查,我们几个宣传组的人提前一天在大街主要道口都挂出了横幅。可第二天刚醒来,就听到外面的落雨声。我说不好,昨天挂的横幅肯定受到了影响。那时已经七点多钟了,我们赶到城里几个主街道口,发现建设居委地段的大街横幅都好好的。周主任告诉我们,她早上听到落雨声,六点就起来叫了几个人把大街上横幅检查了遍,有影响的马上加固加牢。我们由衷地感谢周主任。
九十年代中期,我调到了市总工会工作,想不到又和居委的干部们联系上了。社区里的小企业越来越多,用工形式也多种多样,于是建立社区工会成了那时的重要任务。要建立社区里的小企业工会,首先要建好社区工会。于是我们组织了宜城镇的所有社区居委主任书记分批到南京学习考察。考察一会来,民主社区的许主任就一家一家动员社区里的小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并在位于白果巷的社区办公楼上召开了社区工会成立大会。看着社区居委里这么多组织,我想再加个工会工作给她们做,实在是于心不忍,但许主任干得非常出色,还带动了其它社区的工会工作。
作为一个一直在城郊乡村长大的我,原来对城里居委的工作一无所知,总认为她们非常轻松。但经过我这几个阶段与社区居委干部的接触,才真正了解到她们工作的不一般。她们从不计较报酬,而是凭着满腔热情,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只要政府街道有任务下来,她们都会毫无怨言地接受,并很快落实下去。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还在想方设法创新着,总要做出不同于别的社区别的居委的特色工作。查阅《宜城镇志》,知道我所熟悉的民主居委、建设居委,在八十年代就是无锡市模范居委。我想这其中不知道融入了这两个居委主任多少的心血哦。
岁月飞逝,当年的居委主任如今已经进入了老年,但她们那种敬业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社区干部。
每次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看着街边时常变化着的店面,想着青春年少时的我们坐在雨中的街边小吃店吃着鲜美的小馄饨,消除连续劳作的苦累,那暖暖的温馨始终在心头。我想一直要感谢社区居委干部们,是她们办起的小吃店,让我们有了温馨如家的感觉。
独独桥是团氿南侧连接后袁河与团氿之间小河上的一座名不经传的小桥。我不止一次地分别来到后袁河南岸的西花园和后袁河北侧的荷兰岛郁金香庄园,寻找独独桥的身影,可我终究未能找到。经一番了解,再看新开发后的新小区地貌,我知道这座独独桥大概在新世纪之初建设新长铁路时就被拆除了。
我之所以要写这座无名的独独桥,实在是这座桥在我岁月的记忆里留下了太深刻的东西,在氿南人家的心中永远是抹不掉的记忆。
独独桥也许没有正规的桥名,也许只是氿南人家口中自然形成的叫法。但独独桥在数十年的岁月里,作为氿滨人家往东进城连接土干人家的官道上的唯一的一座桥。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有了独独桥这个桥名。
独独桥连接的官道就是后袁河北侧的沿河大道。虽然这条道宽不足五米,但一直是氿南地带氿滨人家进城的唯一一条大道。民国年间,也走过许多骑着高头大马的高级将官。岁月的风雨,洗净了这条官道的铅华。没有楞角的大道,四季繁忙。一边是宽大的被俗称荡河的后袁河,一边是平坦的氿南田地。
独独桥桥顶高出路面好多。桥的东侧正连着官道很直,但桥的西侧一下桥堍就有一个直角转弯往南,再连向氿滨后巷人家。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着上下独独桥都必须小心。骑自行车的人到了此地肯定只能先下车了,推着自行车上桥,下桥了再上车继续骑行。骑摩托车的高手们自然不怕桥的高度,一下子就冲过桥去。
我第一次走过独独桥,是在读初中时,应邀到好同学家玩,放学了一路欢笑一路前行。走到独独桥顶上,同学就指着位于氿滨东堰的他的家给我看,我知道离他家不远了。我想想那时步行上学的氿滨的学子,不管风霜雨雪,都要走过独独桥,走七八里路去我们的中学读书,真的不容易。
走过独独桥次数开始频繁时,是因为结识了妻子。她娘家就在氿滨东溪村,到她娘家去,独独桥是必经之处。第一年去她家张八月半,我挑着母亲精心为我准备的礼担,跟在媒人身后,一步步走去东溪村。而后订婚后到结婚的一年时间了,因她在宜兴城中心白果巷口的红旗服装厂工作,每天要加班到晚上十点下班。时在派出所工作的我每天晚上这个时间总在服装厂门口守候,她一旦下班,我们就骑着自行车,穿过土干村,来到独独桥,再绕道骑进她家所在东溪村。送她到了村口,我再骑着车绕过几个村子,回经独独桥,再沿后袁河绕回我家所在的西村。
农忙时,因为岳父母家的责任田比我家多,为了赶时间,我总在下班时就骑上自行车匆匆经过独独桥,赶去东溪村的田里干活。第二天一早,从东溪村出发去上班,路经独独桥时,虽然发现桥栏和桥堍上到处是厚厚的霜,但为了赶时间,竟然不顾桥堍的陡,直接冲上桥顶,再往前。有了第一次,胆子就越来越大,只要是白天,经过独独桥时就不下车直接冲上桥去。
独独桥上下最繁忙的时候,自然也是农忙时。桥面上,用板车运送庄稼,桥底下是农船载着肥料和庄稼往返。桥面上,谁家的载满庄稼的板车要过桥,路过的人或者同样在运庄稼的人都会停下来把要过桥的板车先一起推过桥,再一起推下一辆。桥底下的农船,也不会因为桥洞的狭窄而争着过桥洞,而是相互谦让着过桥洞。特别是黄梅雨季,我岳父总会摇着他心爱的农船穿过独独桥,来到我们村附近的河边,为我家的责任田运庄稼运肥料,唯恐影响了最佳的收种时节。
风雪交加的年关,独独桥没有因为风雪而影响热闹。忙着办年货的氿滨人家,或挑担或提篮或骑车,总要到城里买上心爱的年货带回家,让过年时能够好好接待亲戚朋友。
我走过许多桥,但没有听到过一座桥起有这样孤独的桥名。也许人生之路上,总要经过许多这样孤独的桥。有了勇气和经验就会顺利经过那些桥。每每经过独独桥,我就会幻想着什么时候能在独独桥附近修建宽阔的公路,可以驶上汽车,那就可以减少一些氿南人家种田的辛苦。我甚至梦见过独独桥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桥,有汽车平坦地来往。
这样的梦想并不遥远,随着新世纪之初,工业园区的开发,氿南地带多处建起的宽阔的公路和大桥,很快结束了氿南水乡交通不畅的局面。这样的时代,结束了独独桥名字虽孤独其实并不孤独的历史。
新长铁路的兴建,把独独桥拆掉了。现在几经周折看到的仅仅是独独桥的桥基。我看着这个桥基,想起不远年月里有关独独桥的点点滴滴,觉得那个时代和独独桥一样已经不复存在,但那个时代因为独独桥带来的独特的岁月风景,依然在人生的思绪中激荡。
后袁河,在我更多的与之朝夕相伴的时光里,只知道她有一个很普通的名字叫荡河。也许是因她的宽大,在我们河网密布的氿南地带,显得又宽又长,所以被乡人唤作荡河。及至我读了《宜兴地名志》和其它宜兴的风土风物丛书后,才知道与我朝夕相伴的这条河流,是东汉阳羡长袁玘为避免西氿团氿里的风浪,在氿南主持开挖的一条东西向的长河。这条河的开挖,为宜兴水运开辟了一条黄金水道。
少年时的我们在离后袁河南侧不远的村庄玩耍时,总要利用割草的机会,挎着竹蓝手握镰刀夸过村西的小桥,沿着圩堤往北,再绕过一个河湾,穿过一大片田地,来到后袁河南岸大堤上,看河面上穿梭的船只,瞧河对岸官道上匆忙行走的人们。我们为了看河里河岸的风景,总是忘了割草的任务。玩到很晚时,才急匆匆地从庄稼地里拔了几把草回家。春天麦苗疯长的时刻,河边那片属于河对岸土干人家的田地总有人渡河过来看庄稼,唯恐我们在割草时损坏他们的庄稼。因为麦田里麦苗疯长的同时,田沟里的草也在疯长。这就给了我们顺手拔草的机会。钻在麦田沟里只管拔草的时机,往往就会造成我们的草篮被看田老人收了去的结局。当我们捧了草从麦田沟里回到田埂上发现草篮不见了时知道一切已经晚了。我们回到家只能对父母如实以告。父亲稍微说了我们几句也没有更多的指责,仅说下次不要去那里田里就可以了,河对岸有许多亲戚,竹篮如果是新的就托亲戚去要回来,如果旧了就算了。
后袁河和我们村边的西河相连,如果说后袁河是东西向的主流,那么我们村边南北相的西河只能说是主杆上的一条支流。西河的水从后袁河起步一直往南直达铜官山脚下。西河的水流进后袁河,再一路向东,直至团氿南端,注入团氿。我所知道的后袁河的西端位于西氿南岸的新街,也许远不止。只是我小时候到新街亲戚家玩了总是从那里上船一路向东回家。坐在船上就可以看到河的南边有几条支流,都是从铜官山脚下过来。河的北侧也有几条支流连向西氿和团氿。这个年代的后袁河里,专门跑运输的大船接连不断。我们坐的小农船被那些大挂浆机船超前时,总被他们带来的水浪把我们的小农船冲得摇晃不停。
后袁河里最繁忙的季节自然是一年两季农忙的时节。水乡人家陆路不便,收种只能依靠船只。于是农忙季节河里来去运庄稼运肥料的小农船穿梭不停,演绎着水乡人耕种和收获的情景。后袁河里最漂亮的船自然的迎亲的船。水乡人家的迎亲大船扎着彩带装扮得十分喜气。新娘的嫁妆放在船头,迎亲送亲的人员坐在船舱里。邻近新郎家的村庄时,迎亲船上早早地燃响了鞭炮。迎亲船驶进村庄时,河边看热闹的人们早已经站在河边等着看新娘子了。
我第一次坐船沿后袁河进城时是在家里卖大猪时。大猪被捆着躺在船舱里,我们坐在另一个船舱里。农船经过我们村东的田干、土干、东村时,我被河两岸风格不同的村舍吸引,更被河里的倒影倾倒。岸上时不时有认识我方面的乡亲看着我们的船总要夸我父母的勤劳,也祝愿我家养的猪能够卖得好价钱。
外出求学和工作时间,很少到后袁河边看看。直到氿南一带开发成工业园区,原有村落都被拆迁,三村上下的乡人都集中到了紧挨着的几个小区里住上了商品房。这时才发现,后袁河居然就在小区里流淌着。早年繁忙的船只早已经在西氿里改道芜申运河往北绕过城区而行了。后袁河变得格外宁静了。河的两岸不同地段呈现着不同的住宅楼,不论是多层还是别墅,河两岸的人都显得那么安宁。今年夏天洪灾来临,后袁河显示了她固有的泄洪防洪的功能,虽然氿南有的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淹涝,但后袁河里的水位最高时还离地面一尺有余。如此说来,后袁河边人家应该真心感谢后袁河,是后袁河给氿南这带河边人家以安宁和富足。
我至今相伴后袁河而居,时不时就会去河边漫步,观赏她的风姿,更感念她给河畔人家带来的一切。
&&&&一谷走马上任氿南街道氿光社区书记的第一天,就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要拆迁氿南村东边的那座庙。一谷知道街道党工委把他从文卫科长的位置上选派到这个由行政村改建而成的新社区任书记,就是让他这个在这里土生土长又考取大学回乡工作的年轻人,到最基层的社区锻炼。他无从选择,他知道这样的锻炼机会是许多机关里的年轻人都期盼的事情。
&&&&氿光村这带的自然村已经不多了,就是最难缠的几个钉子户也在村改社区前的老村书记手里解决了。作为新任的社区书记,一谷真的要感谢老书记。要不是他,凭自己如何去面对都是父辈亲朋的邻里乡亲呢。
&&&&一谷上班第二天,刚把社区班子成员们召集起来听取各方面情况的汇报结束,脚一走进办公室,就发现有个白发老人坐在自己办公室等他。一谷仔细一看,发现这位老先生居然是自已的小学老师宁老师。一谷忙泡了杯红茶递给宁老师。
&&&&一谷坐在宁老师边上问,宁老师,好多年没见过你了,你好吗?今天怎么来找我,有事说好了。
&&&&宁老师就把他这几年常去美国的儿子那里走走的情况说了下,又郑重地问,听说上面要拆迁氿光寺,这可不好呀?
&&&&一谷听宁老师提到村东那座庙,心想莫非是宁老师和当地村民一样是来为氿光寺求情。
&&&&宁老师说,我知道你有任务要拆迁氿光寺,老百姓是为有个?求风调雨顺的地方,才不同意拆迁氿光寺。而我认为,氿光寺不是一般的寺庙,而是我们这一带有名的书院。虽然如今的氿光寺已经是一座荒庙,但历史上曾从这里走出了民国时期的省级高官、新中国许多大学的教授和各方面的杰出人才,因此政府应该在建设工业园区中加以保护。
&&&&一谷知道老师的来意,忙说,这件事情我们正在研究之中,上面的要求是要拆迁,我们正在考虑多方面因素,谢谢宁老师的建议。
&&&&一谷把宁老师送出办公室之后,心里又多了一分困惑。说真的,一谷又何曾不想留下这座给自已童年留下许多美好回忆的氿光寺呢?
&&&&一谷最早知道村东有座庙,就是在刚刚记事起。
&&&&一谷第一次跟着爹到村东那座庙玩是在一个春节。一谷一到庙前广场上,只见调龙灯的队伍在锣鼓声中欢快地舞着长龙。一会儿,两条青狮在“咚咚锵”的鼓声中争相着爬上高高的几张方台,又爬上横竖交叉的几张长凳,争抢顶尖的红绣球。 爹告诉他这叫作庙会,每年这个时候会在这里举行。一谷又跟着爹走过一排摊位,很快就跑到了奶奶的摊位前。一谷连声叫着奶奶,奶奶就从摊位下摸出糖果给一谷。一谷看到奶奶的摊位上无非是香烟、杂货,但生意很好。人家到摊位来买东西也喜欢叫上一声奶奶。一谷知道是奶奶经常在村里小孩受惊失魄时被邻里请了去为这些小孩招魂的结果。一谷几次偷看到奶奶单膝跪在这些人家的门角里一遍遍用手指醮了水滴到封有黄裱纸的酒盅里,嘴里边喊着这些小孩的名字,让他逢山过山逢水过水回家。等黃裱纸上冒出一个个气泡,奶奶就起身,吩咐那户人家的大人,把酒盅里的水去给失魂的小孩喝了,那小孩睡一觉就浑身好了。那些人家的大人总要对奶奶千恩万谢。这时的一谷感到特别骄傲。此刻,一谷看到奶奶笑容满面地站在摊位里招呼一个个买东西的人,更觉得奶奶了不起。一谷想象奶奶年轻时肯定很漂亮,不然这个年纪的奶奶怎么会风采依旧。
&&&&一谷直正进得氿光寺,是在念小学一年级时。一谷跟着拎了长凳的爹从东门走进氿光寺,爹把自家的长凳放在了寺内最大的殿堂里一张长台后面。一谷发现一张张长台分成南北两排,每排前后有五六张同样长的长台。一谷就坐在里边第三张长台后的自家的长凳上,把母亲自制的书包挂在长凳边。一谷知道这个大殿就是教室,长台长凳就是课桌课椅了。这时,先到的另一排稍大的孩子们就把新书一个个发到一谷他们面前。
&&&&钟声响起,孩子们全部起立。门外走来了一个老师,清瘦,精神。这就是他们的宁老师。同学们齐声高喊“宁老师好!”一谷也跟着喊。
&&&&尔后的日子里,一谷知道了他们这样的班级叫复式班,按照南北两排长台的区别分为一年级、二年级。两个班级就一个宁老师。宁老师一年级教了语文,再到二年级教算术,一年级的学生就写作业。下午的课一般是音乐、美术、体育课,两个班级五十几个学生就在一起上。升三年级,他们就要去那时乡里的中心小学念书了。
&&&&一谷在这座庙里念完了小学二年级,也确实领教了宁老师的严厉。宁老师只要发现有学生在社会上做了坏事,就把学生关在庙的西厢房里,再严重的就用麻绳绑在庙里前殿的柱子上。都要等他们自省到自己的错误后,才在放学时让家长来领。一个年纪稍大的被叫做钉头的学生经常在外面做坏事,不是偷了人家的南瓜西瓜,就是故意去药死人家的鸡。宁老师火得把钉头绑在前殿大柱上,还用自已的皮带抽他。
&&&&放假时,宁老师就会到庙周围的村庄家访。学生们既怕他来家访又谢他来家访。怕他家访,是怕他在家长面前提到自己在学校的缺点。谢他来家访是谢他在家长面前为学生求情,让孩子少为家里做些事,要多放些精力在念书上。说真的,学生们放学就要割草做家务,农忙都要到田地里帮干活,根本没有时间读书做功课。
&&&&宁老师一直在那座庙里教书,除了寒暑假回离庙三里外的家外,都吃住在庙里。虽然大队中心小学不定期派些教师来,可都呆不长,最多一个学期,少的只有两三个月。宁老师在周围村庄里成了乡人心中的圣人。乡人们儿女结婚要写日帖,认寄亲要写寄单,砌屋上梁要写对联,过年要写春联都来找宁老师。宁老师有求必应。乡人们就带些自家地里的蔬菜给他,以示谢意。当然客气人家也会特地用票买了香烟送给宁老师。乡人们自然就把宁老师的本领当作了孩子们念书成才的目标。
&&&&晚上,月光如洗。一谷从新搬进的商品房里吃了晚饭出来散步。他不由得走向那座氿光寺。他知道庙里的两个年级班并进村里的中心小学后,庙就渐渐荒废了。虽然每个月的初一月半有部分周围村民来烧点香外,再也没有太多的人来庙里。一谷在街道机关里上班也很少有时间光顾。
&&&&一谷走近庙的东门,发现东厢房里有灯光亮着,就觉得奇怪,怎么庙里现在还住着人呢。一谷叩开东门,见东厢房里不是别人,正是宁老师。
&&&&一谷忙喊了声宁老师。宁老师见是一谷来了,连忙招呼一谷进屋。
&&&&一谷不解地问,宁老师,你现在就住在这里呀?
&&&&宁老师说,是呀,还没有告诉你,我那村部边的小房子拆迁后,老书记问我先准备住哪里,我就提出住到这个庙里吧,趁这里还没有拆迁,让我多陪陪这座让我住了十几年的庙吧,老书记就答应了我的要求。我就住在这里东厢房的阁楼里,也是我以前在这里做老师时住的房间。我想等到这座庙要拆迁,返还房大概也造好了。
&&&&一谷见宁老师灯下的台上摊放着整齐的宣纸本,本子上已留下了宁老师许多工整的毛笔字,就问,宁老师,你在写什么呀?
&&&&宁老师笑笑说,一个人住这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就随便整理点资料。
&&&&一谷翻到封面一看,《氿光寺年谱》五字苍劲有力。桌上摆上几本旧装书籍。一谷直夸宁老师,让你费心了。
&&&&宁老师说,我知道这座庙要拆除是迟早的事,所以我要抓紧时间整理些资料,特别是对资料里没有记载的情况,要察看庙里现况再写进去。
&&&&一谷忙说,宁老师你真了不起,你做的这件事很有意义,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
&&&&宁老师认真地说,说要你帮什么忙也没有什么,只希望上级晚些来拆迁,让我有足够的时间把这里的一切记清楚。
&&&&一谷说,我有数了,需要年轻人帮你,我来安排。
&&&&宁老师说,年轻人会电脑上网,如果能找到氿光寺更多的资料,可以给我看看,我来笔录进年谱。
&&&&一谷说,你这个建议好,我会安排,不过你也不要太辛苦。
&&&&一谷又问及宁老师在美国的儿子的情况,边聊边为宁老师烧了几壶水。一谷知道宁老师当年为了供唯一的儿子去国外念书,居然把家里两间两层楼房都卖掉了,只剩一座三十平方的小平屋住住。老伴走后,他就一个人住。这样的壮举在氿南这一带一直成为人们的美谈,没有一个人不夸宁老师的。
&&&&自那晚后,一谷晚上只要有空,就会去那旧庙里的灯光下坐坐,和宁老师聊聊。
&&&&一天,一谷刚从街道办事处开会回来,有人就跟着他进了办公室。一谷开始没认出人,那人自报小名后,一谷方知,这位吴总就是当年的小钉头。二十多年不见,这位钉头的头上已经头发所剩无几,人也完全发福了。
&&&&一谷请他入座,问了来意。
&&&&钉头说,不瞒你说,这几年靠政府支持,靠朋友帮忙,自己在西部地区开了几个矿,也在本地办了一个厂,虽说没有发大财但也有一点积累,听说村东那座庙要拆迁,如果街道里相信我的话,我想买下来,重新在南山脚下移建氿光寺。当然,这样的手续很繁,需要什么费用全部由我出。
&&&&一谷听他说,知道他的心思,但又想起前段时间这一带民间有传有人在鼓动民间集资,莫非就是这家伙在牵头。一谷想了想说,氿光寺拆迁已列入市政府规划,一切由政府在操作,交由个人出资重建,估计目前没有这个政策,我只能把你的想法记下,希望不要有人借机在民间敛财,请你理解。
&&&&说着,钉头从包里摸出两条香烟给一谷。一谷忙拒绝道,你这样做就陷我不义了。我初任这个书记还要大家支持,怎么好收你的东西呢?何况我们从小就是同学,真的不好。
&&&&钉头见一谷态度坚决,只得放回香烟,一再说着请多关照的话退出了办公室。
一天晚上,一谷吃过晚饭,正又要去氿光寺看宁老师,可还未走近氿光寺时,就听到寺庙的门口广场上传来嘈杂的吵闹声。一谷走近了一看,居然是寺边一些老村上的村民正对着旧庙的正门在吵骂。
宁老师,你一生从教,大家敬你,可你到老了怎么一直呆在这里不让政府拆迁,不让我们重建新庙,是什么意思呀?
宁老师,这里已经不是你的家,你还好意思一直住在这里,是想政府把整个庙拆迁的补偿都给你一个人占了吧?
宁老师,你已经退休多年,谁要你来管这旧庙的事情呀,你还不快到美国的儿子那里去享享清福呀,难道要我们为你送终?
宁老师,我们现在敬你还叫你一声老师,你再不识相,当心我们把你的被头铺盖丢到氿里去……
一谷再也听不下去了,走到庙的正门前,拦住大家说,谁叫你们来这里骂人的呀?宁老师到这里来,是街道社区派他来工作的,他是在这里抢救整理这座庙的资料,你们只知道这是一座旧庙吧,可你们中间有谁知道这座庙原来根本不是庙,而是一座书院,出过许多名人。宁老师正在整理有关历史资料,做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下次再有谁来干扰他,我就叫派出所民警来处理。这座庙的去向和安排,政府在研究,不要大家太操心,你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去。
大伙看到一谷书记理直气壮地在帮宁老师说话,知道再闹也没有什么理由,只得纷纷散去。
这时,一谷看到远处正站着钉头吴总,他就知道这些人是钉头鼓动来的。
一谷推开虚俺的门走进庙里,看到宁老师在大殿前的走廊里叹气。一谷说,放心,有我在,这些不明真相的人再也不敢来骚扰你,我知道肯定是有人在背地里做鬼。
宁老师说,一谷呀,不瞒你说,那个吴总不知道来过这里几趟了,他开始的态度还好,说是让我尽快离开这里,他要买下这里的资产重新移建氿光寺。我只是笑笑,我说这里本来就不是一座庙,而是一座书院,要移建也是建书院。
一谷说,你说的有道理,政府会考虑。
宁老师又说,我已经多方打听,那个吴总其实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财力了,他在西部来的几个矿一个也没有成功,非但没有挣到钱,还因为出过几次矿难让他赔了许多,他在本地的一家小厂也是开开停停,半死不活,他就是想利用购买移建氿光寺的借口,吸引不明真相的群众到他那里投资捞一笔。所以后来他几次再来我就不理他,门都不让他进,他就鼓动不明事理的人来和我吵架。
一谷安慰着说,宁老师,你也不必太难过,钉头这样的人整天想着歪门邪道发财,我们就不能让他得成,你抓紧整理资料,有需要打印复印的材料我带到社区服务中心,让年轻人帮你,生活上需要帮忙的你尽管说。
宁老师说,放心,我会尽快完成手头的工作的,这样一来,我的这本《氿光寺年谱》的名称真的要改成《氿光书院年谱》了。
一谷说,好,就叫《氿光书院年谱》,你整理工作完成了,我们来帮你出一本全部是你手写体的《氿光书院年谱》的书。
宁老师笑着说,那太感谢你们了。
一谷发现,自自己那次在旧庙前帮宁老师说了话后,周围的人再也没有去庙前闹事。
拆迁旧庙的时间一天天在逼近。可就在七月初,这里却连续下了十几天的暴雨,这一带一下子成了水乡泽国,除了新建的几个小区地势高外,大部分地方都淹在了水中,有的旧村家里水都齐腰深。
一谷立即召集社区的党员干部和所有工作人员一心扑在了抗洪排涝救灾中。
一谷日夜战斗在一线,第一夜就组织把困在水中的住户群众转移到了地势较高的地方安置。临近十点,一谷突然说,不好,我们快去看看宁老师。
一谷带领几个人赶到旧庙东门时,发现门早已被大风吹开,门里门外的水都有齐腰深。一谷带头进得门去,叫着宁老师,可没有听到回音。随着手电筒灯光照进东厢房时,一谷发现宁老师居然伏在阁楼楼梯的下部,手里捏着几叠材料。一谷抱起宁老师一看,只见宁老师已经没有了呼吸,额头上还流着血。
一谷知道自己来晚了,宁老师肯定是为了救他整理的书稿在大水中上楼梯时不小心滑倒了再也没有起来。
一谷只得连忙安排人通知宁老师在美国的儿子宁教授。
宁老师儿子宁教授赶来氿南街已经是一周以后了。在殡仪馆送别宁老师的仪式上,一谷一再地向宁教授道歉,说是没有保护好宁老师。
宁教授说,不能怪你们,是我做儿子的不孝,没有让老人家安享晚年,当年父亲把家里的老宅变卖了供我到国外念书,我却不能陪伴在父亲的身边。现在的结果都是我的罪过。
宁老师的同事和学生都来参加告别仪式,氿南街许多熟悉宁老师的人也都自发地来送别。一些当时参与庙前闹事的人也一再自责。
宁教授办完父亲的后事,对一谷书记说,父亲身前最大的愿望其实早就告诉我了,要我在团氿边投资兴建新的氿光书院,这次我来送别父亲,一定要完成他的心愿,我把协议都带来了,希望故乡的领导能够同意这个协议,帮助他完成父亲的心愿。
一谷握着宁教授的手说,你放心,我会尽快向上面汇报,一定会让你的协议生效。同时我们会按照宁老师身前另一个心愿,出版他的手写体《氿光书院年谱》一书,在书院正式建成时公开发行。
宁教授真心感谢一谷的支持,几天后安排助理留下来处理投资一事,自己先回美国了。
洪灾过后,氿南街又出了一个新闻,那个吴总的什么集团企业宣布破产。那些原来向他企业投资的人纷纷向吴总要回自己的钱。最后在政府的帮忙下才使这件事情得到平息。
入秋之后,旧庙如期拆迁。
氿光书院新建工程奠基仪式在风光优美的团氿湖畔隆重举行,宁教授、一谷和街道的领导都参加了这个仪式。
氿南街许多前来围观这个仪式的人,想象着自家的孩子马上就可以进入这座新建的规模宏大的氿光书院学习国学知识,都感到很激动,激动的同时,大家又想起了那个一直守护旧庙的宁老师。
&&&&一个乍暖还寒的早春的上午,李小春开着他的爱车带着他的办公室主任何丽,绕过一大片麦田转过几个陈年的村庄终于到达了溪沿村
后背的河边村道上。
&&&&李小春的心里很复杂,他想来这里又不想来这里。因为这里又让他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痛。虽然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可他始终不会忘记。他今天是有特殊任务来的。他奉命调任氿城市团氿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不到一个月,就接下了这个市政府最大的实事工程,要在三年内全面开发这个团氿,把现在荒凉的氿滩改造成为休闲观光、宜居宜游的氿城市的外滩。团氿东岸城市区域已经先期行动,沿岸的公园、大楼、宽街已经初见雏型。现在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就是撤掉渔场,开发团氿南岸。
李小春一见吴场长就忙握住他的手,笑着说,吴场长,我是小春呀,你认不出我了吧?
吴场长招呼小春和何丽坐下来。渔场的会计倒了茶递上来。吴场长握着小春的手又仔细地朝小春看着,愣了一会说,你真是小春呀,好,你终于回来了,想不到负责这里工程的老总就是你小春呀。
李小春说,是呀,我也想不到我还会来这里。
吴场长叹了口气说,大道理大家应该也都是懂的,也许一下子头脑还转不过弯了,前阵子你们公司的余总和镇政府的人都来解释宣传过这些道理,我们再一起来做做工作吧。
李小春看着吴场长这样一说,真的不忍心再说下去,就边喝茶边问起渔场的人事安排。吴场长就说,自己反正到退休年纪了,渔场一撤自己正好回家享清福,至于渔场的十几名职工,镇政府已经决定,如果有人愿意买断工龄的可以领了补偿金自找门路,愿意继续留下的统一划归镇副业公司管理。
李小春听老场长说话,知道万小明因为渔场的撤除,在经济和政治上将要受到双重打击,觉得这对于任何人来说,确实是一下子无法接受的。
李小春和何丽在吴场长的带领下,又走过一段高高的大堤,只见有两个人在一片水面上荡着的小船里忙着,一个年轻人摇着船,一个年壮者在向鱼塘里撒鱼饲料。李小春心想,这个大概就是万小明,看是在作长期打算,一点没有要准备撤的迹象。
吴场长指着不远处说,撒鱼饲料的就是万小明。
李小春和何丽就跟着吴场长慢慢地走下大堤,走进了筑在鱼塘中央的一个小草亭里。这个草亭虽小,却很别致,九曲桥连接着草亭和鱼塘的大堤,草亭中央放着一张八角型陶台,陶台周围放满了陶凳。草亭外围的木栏上居然还放着钓鱼杆。看来这个草亭的作用非同一般,既可用做管理鱼塘用,又可以作为人们钓鱼休闲的地方,看来这个万小明真的是太精明了。听到吴场长招呼,万小明的船就靠近了草亭。李小春对万小明没有什么印象,但对船上的那年轻人却有点面熟,只是一时想不起哪里见过。
李小春正想与刚进草亭的万小明握手,并自我介绍说,我叫李小春。可李小春话还没有说完,万小明就甩开了李小春的手说,你就是李小春呀,别人来和我谈还可以,偏偏你来,我更不买你的帐。你二十年前在这里害过人,现在又来害人啦,休想。我本不认识你今天终于见到你了,本来就要跟你讨二十年前的债,你想好怎么还再来吧。
李小春自小就在团氿北岸的一个小村里长大,一直对这片团氿情有独钟。由于这个团氿的位置就在氿城的西侧,相当于西湖紧挨杭州城一样。李小春不知做过多少梦,团氿要能够变成西湖该多好呀。他很小就把团氿当作了他心中的西湖。
李小春高中毕业那年十八岁,团氿南岸兴起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浩大工程。那就是围氿筑堤,建设氿南渔场。大队里抽男劳力去筑渔场,李小春第一个报了名。他知道也许自己的书已经念到头了,应该为家里挣点工分。他在家里是三个兄弟中的老大,他不外出挣工分,谁去呢。在他的争取下,父母也同意了,小队和大队的干部也都同意了。
那是个极冷的冬天,氿岸边都是大面积的冰。
李小春坐在大队里的拖拉机车厢里,连同一起前往的同伴们,兴高采烈地从氿北赶到氿南去,心里真的有点激动。仅看看那个长长的拖拉机队,他的心里就激动不已,几辆载人几辆载工具,就像奔赴战场的队伍。他只知道好多年前这里的人被抽去修筑横山水库,场面也颇为壮观,想到自己一出校门居然能够赶上这样的修筑全市最大渔场的大工程,能不激动吗?
他们来到了氿南,被安排在溪沿村一队。他们一个大队的人都被分别安排在同一个生产队的人家家里。
李小春被安排到了吴大根家。李小春从拖拉机车厢里取了自己简单的行李,走进了吴大根家。
小春一走进屋,就见一个秀丽大方的姑娘从里屋走出来接他的行李。小春知道大概这位就是吴芬了。姑娘见他的眼光,指着大厅边的房门说,你就住这里吧,我叫吴芬,你就叫我小芬好了,我娘在里屋灶间洗菜,几天前就已经知道你们要来,今天你们终于来了,娘说你们是来帮氿南人家修筑渔场,你们就是我们的客人,我们要好好招待你们。小春有点不好意思,他们是来修筑渔场不错,可他们也是来挣工分挣钱的,这里开挖渔场的钱都是氿南公社和几个大队出的,请他们来参与修筑渔场工程可以说是看得起他们,据说有好多地方的人要来,是氿南公社的干部不让别的地方人来做,只让他们氿北公社的人来做呢。
小春看到房里的床宽宽大大,而且已经铺好了厚厚的稻草和一张与床一般大的席条,就觉得这户人家想得真周到,真好。小春就把自己带来的床单和被子放下,连声对姑娘说,你们真好。
小春住的地方安排好后,就去找同来的领头人。大家一起拿了工具,排着队走过村后的一座小桥,绕到小河对面,走向了氿滩工地。
李小春远远望去,知道这里这片氿滩,一直是荒滩,可现在已经是人山人海,到处插着红旗和彩旗。彩旗上分别写着什么地方工程队的名字。早到的工程队基本上是氿南公社各个大队的。李小春他们找到自己的队旗,知道了他们的具体任务,于是一下子挖土的挖土挑土的挑土忙开了。
天寒地冻,原先高出氿面的圩埂上,力气小的人一铁耙挖进土里只有点影子,根本挖不动。有人说先从滩涂地挖起,等中午地面开阳了再挖圩埂就容易了多。而滩涂地里却又到处是冰,深挖下去又是水藻地。李小春想不管这氿滩是什么样的地块,既然任务已经分给他们了,他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哪怕是赤了脚做也得干。
干了一上午,虽然没有多少成绩,但大家对这里的地况已经有了了解也就放下心了,反正这里的活本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按照计划就要三个月完成。
到该吃饭的时候,小春他们就丢下工具,走上圩埂,排着队走回溪沿村吃午饭。小春跟着大伙竟是来到了自己住的吴芬家,一进家门只见厅堂里已经放了两桌菜。小春他们正好十六个人分成两桌,马上就坐上了八仙桌四周的长凳上。一会儿,吴芬和她娘就给每个人盛上了热热的米饭。大家边吃边夸吴芬娘烧的菜好吃。
吴芬则站在小春边,准备随时给大家添饭。吴芬娘跑出跑进,一再劝大家氿滩里的生活可以慢慢做饭可要吃饱。
大家吃饱了饭,就稍微休息一下,又一起进发去了氿滩。
整个下午,由于大家已经熟悉了地形,活干起来顺多了。下午两点多,吴芬居然挑了担子到工地上来了。小春不知道她来做什么,等吴芬喊大家吃点心才知道她是送点心来了。小春根本不知道这里干活还会有点心吃。大家一起放了手里的活走上圩埂,只见吴芬给每人递上两块米粉饼子,又叫大家喝热茶。小春早就知道氿南人家在七十年代初就积极发展社队工业,大部分人都在公社大队办的厂矿里工作,家里的日子都比较富裕。这回是真的让他开眼界了。
当天晚上,小春等大家一起吃完夜饭回了各自的住地后,就一个人回了自己的房间。他知道别人这个时间都在抽烟闲聊,他不会抽烟,和那些人也没有什么多话说,就只能一个人在房间里。这时,吴芬进了他的房间说,今天为了迎接你们,我爹特地在村中心的大石场上为大家包了一场电影,你马上就和我一起去看吧。
吴芬牵着小春的手,挤过几个位置,找到了她早已经放着的长凳,就叫小春坐下,电影马上要开始了。小春从来没有和姑娘家一起看过电影,何况是在露天里,他看着和自己坐在一张长凳上身子贴得很紧的吴芬,心里不觉得就有种说不出的开心。他似乎看到周围越来越多的看电影的人都在用眼光看他们,真的有点脸热。可看吴芬的样子却一点看不出她的不自在。事实上,今天的电影是吴芬爹包场请来的,她今天就好像是整个电影场的中心,就是今天的公主。电影终于开始了,虽然是小春已经看过多次的战争片,但他觉得今天真的有点特别。一会儿,吴芬捏住了小春的手,并朝后边不远处放映机边正和放映员悄悄说着话的一个人说,你看那个正说话的人就是我爹,他一般不回家,今天因为请了放电影的才回来的。小春就问吴芬,他看到你和我这么亲近,不好吧,我又不是你家什么人。吴芬说,你放心,他才没有功夫管我们的事情呢,谁叫你是我们家的客人呀。
那场电影,小春没有看进多少,但手一直被吴芬捏着,时不时又被她因为电影里的情节感染而把身子靠在他的臂上。回到屋里,小春刚进房间,就见吴芬把洗脸水洗脚水打了进来,并一再说,你们来这里做活真辛苦哦。
这夜,小春很晚才睡着。想不到自己到氿南来的第一天,人家就对自己这么好,不知道自己能够用什么办法报答。直到很晚小芬爹也回家了,他才渐渐睡去。
第二天一早,只听得小芬爹说石矿上事情多要早点去就出门了。小芬娘已经在里屋灶间做早饭了。这时,李小春心生一计,马上起床,顾不得洗脸,就到灶间门角落里取了扁担,挑起两只空水桶就往门外走。这时,天已大亮。小春挑着水桶来到村后边的溪河桥埠头一步步走到河边取水。却看见河埠最低的一级上已经有人在清洗衣服,而且看这衣服就是自己的。小芬一回头,小春也看出了是她,忙说,你怎么这样早呀,我还不知道你什么时间出门的。小芬也站起来说,怎么好让你来挑水呀,我娘烧好早饭就要挑的,我是从我家后门出来的,因为怕走前门吵醒你呀。小春说,我在家也挑惯水了,早点挑河里水清一些。小芬就说,那真的要谢谢你了,当心桥埠上滑哦。小春忙说,要说谢应该谢你和你娘呀,你和你娘对我这么好,我再不找点事情做,真的有点住不习惯了哦。说着,小春挽起两桶水就挑上岸了。
自那时开始,小春仿佛成了小芬家里的人,一收工就帮着小芬家做些事情,小芬娘也直夸小春这小伙子勤快聪明能干。小芬则是打心里喜欢上了小春。而后,就发生了小春和吴芬的爱情故事。
李小春还想再进一步想起以前的事情,万小明领着李小春上了高高的大堤,跟李小春说,你今天来的目的你不说我也清楚,你先跟我去看一个人。
李小春听他这一说,只得跟着他走向远处的氿滩,后面跟着小何、老吴场长和从小船上上来的年轻人。
李小春跟着万小明走了好长一段长堤,来到渔场西北角的芦苇荡边。他想这里有什么人呀,怎么要他来这里?李小春还没有细想,万小明就揪着他的手说,你过来认认她,我本来找你好多年了,今天你来了正好,你仔细看看。
李小春一看,只见大堤边的芦苇荡里,有一处不高不低的坟,坟前立着一块碑,碑上写着:“吴芬之墓”。
李小春这一看不打紧,一看竟浑身一抖,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他问老吴场长,这是怎么一回事?
老吴场长只得长叹一声,说来话长,有时间再慢慢告诉你吧。
万小明拉过身后的年轻人说,你让小刚说吧。
小刚说,这是我娘的坟,我一出生,我娘就没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姑娘的雪绒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