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台台式显微镜镜

当前位置:
>>>一台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如果想使物像放大50倍,应选..
一台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如果想使物像放大50倍,应选择哪组镜头?
A.①和②&&&&&&&&&&&&&&&&&&&&B.④和⑤ C.①和⑤&&&&&&&&&&&&&&&&&&&&D.③和⑥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山东省会考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一台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如果想使物像放大50倍,应选..”主要考查你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放大成虚像)→眼特别提示: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是物镜和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显微镜的使用:1. 取镜和安放取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安放时,动作要轻,一般放在实验台左侧,距实验台边缘7理米左右处。安装物镜或目镜时,镜筒向前,镜臂朝向操作者。用毛巾擦拭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擦拭光学部分。 2. 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③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3. 观察①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a.放置标本: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b.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 5毫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c.低倍镜的观察: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所得的积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再适当进行调节。 ②高倍镜的使用 a.定位目称: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操作要卜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b.调焦: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4. 整理将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向两旁,取下目镜放进镜头盒,反光镜与水平面垂直,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回箱内。5. 整理(1)在镜筒下降时,眼髓一定要注视物镜,以防物镜碰到玻片而损伤物镜或将玻片标本压碎更换物镜时血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着物镜转动。(2)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都要睁开。(3)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所以,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例如,物像偏左上方,则应往左上方移动玻片。(4)显微镜下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5. 辨别镜头的放大规格①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6. 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则污点肯定在物镜上;若污点在反光镜上则不会在视野中看到。7. 正确使用准焦螺旋:准焦螺旋有粗细之分。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位于镜臂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上下移动,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位于镜臂的下方,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8.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9. 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①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②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观察细胞的结构知识梳理:易错点: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对光操作上的差错:在对光前应先使低倍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环境中光线的强弱正确选择光圈的大小和反光镜的平面或凹面。对好光后,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但不刺眼的视野。
误认为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同:&& 由于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是一个倒像,且物像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完全颠倒。所以物像和玻片的移动方向一定相反。如果物像偏右,应向右移动玻片;如果要想让物像向右移动,则需向左移动玻片。
误认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视野大小是不变的,如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增大,原来视野边缘的细胞就到了视野之外,细胞数目就一定比原来少了。
发现相似题
与“一台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如果想使物像放大50倍,应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5159195215176572182488127582187648查看: 16205|回复: 12
真的猛士,自制了一台电子显微镜
本帖最后由 cegiir 于
11:53 编辑
为了防止显微镜的真空泵过热,Krasnow使用了先前自制的液氮发生器。
Ben Krasnow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奇怪玩意,比如把空调改装成了液氮发生器。把商用灭火器改装用来冰镇啤酒。现在,这个28岁的工程师想挑战最难的DIY之一:。
实验室要配置一台高端的SEM需要25万美刀,而Krasnow调查得知目前没有人成功自制过。他首先花了一些时间自学了电镜的物理原理,随后在eBay购入了一些便宜的组件。剩下那些买不到的组件他全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典型的SEM工作机理如下:对样品发射电子流,根据电子的衍射来转换成图片信号。
& && && && && && && && && && && && && && && && && && && && &100小时+$1500=扫描电子显微镜
灰色小颗粒是蒂氏荚蒾的花粉,其中一个已开始长出管状结构。黄色颗粒是另一种植物的花粉
照片中是桦树的花粉。桦树花粉是引起英国花粉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桦树一般在3月至5月间释放花粉,花粉热患者的症状可能在4月最为严重。& && && && &电子显微镜
利用电子,一般是利用电子透镜聚焦的电子束,形成放大倍数很高的物体图像的设备。
  电子显微镜(以下简称电镜)属电子光学仪器。由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比光波短几个量级,所以电镜具有高分辨成像的能力。首先发明的是透射电镜,由M.诺尔和E.鲁斯卡于1932年发明并突破了光学显微镜分辨极限。
一、& && & 电镜类别
1、& && & 透射电镜 (TEM)
(原文件名:11.jpg)
样品必须制成电子能穿透的,厚度为100~2000 ?的薄膜。成像方式与光学生物显微镜相似,只是以电子透镜代替玻璃透镜。放大后的电子像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图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光路示意图是其光路示意图。TEM的分辨本领能达 3 ?左右。在特殊情况下能更高些。
  (1)超高压电镜 (HVEM) 是一种TEM,不过常用的 TEM加速电压为 100 kV。只能穿透几千埃厚的样品。电子的穿透能力随 b2 = v2/c2 ( 电子速度与光速之比 )而增。由于相对论性效应,b2在 500 kV以上增加得就很慢了。目前有200 kV、300 kV和1000 kV的商品电镜。法国和日本有3000 kV的特制电镜。HVEM除加速筒以外与一般 TEM相似,只是尺寸放大了。1000 kV的电镜有两层楼高。放大尺寸后,样品周围空间增大,便于安置各种处理样品的附件,如拉伸、加热、冷却、化学反应等副件,并能把它们与倾斜样品台结合起来;还可以做动态观察,用电视记录样品处理过程中的变化。高能量的电子能造成样品中的辐射损伤,这对研究材料辐射损伤的微观机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原文件名:12.jpg)
  (2) 高分辨电镜(HREM) 提高加速电压,使电子波长更短,能提高分辨本领。由于技术上的难度高,所以至70年代初超高压电镜主要针对提高穿透率。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技术上的提高带来了200 kV、300 kV的高分辨商品电镜及个别500 kV、600 kV和1000 kV的HREM。分辨本领能达2 ?左右。不久将能达到1.5 ? 。由于生物学分子极易被辐照损伤,所以目前HREM主要用于观察无机材料中的原子排列。
& & 2、扫描电镜 (SEM)
(原文件名:13.jpg)
 &&主要用于直接观察固体表面的形貌,其原理如图2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图所示。先利用电子透镜将一个电子束斑缩小到几十埃,用偏转系统使电子束在样品面上作光栅扫描。电子束在它所到之处激发出次级电子,经探测器收集后成为信号,调制一个同步扫描的显像管的亮度,显示出图像。样品表面上的凹凸不平使某些局部朝向次级电子探测器,另一些背向探测器。朝向探测器的部分发出的次级电子被集收得多,就显得亮,反之就显得暗,由此产生阴阳面、富有立体感的图像。像的放大倍数为显像管的扫描幅度比上样品面上电子束的扫描幅度。SEM的分辨本领比电子束斑直径略大。目前SEM的分辨本领能达60 ? 。
& & 3、扫描透射电镜(STEM)
(原文件名:14.jpg)
成像方式与扫描电镜相似,不过接收的不是次级电子而是透射电子(包括部分小角散射电子)。样品也必须是薄膜,STEM的分辨本领与电子束斑直径相当。专门的STEM用高亮度场致发射电子枪(要求10-10托的超高真空)。分辨本领能达3 ? 。利用这种STEM已观察到轻元素支持膜上的单个重原子。对实际工作尤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它的微小电子束斑作极微区(几十埃)的晶体结构分析(用电子衍射)和成分分析(用电子束激发的标识X 射线或者用电子能量损失谱)。目前商品TEM可以带有STEM附件,不过因为没有高亮度场致发射枪,所以只能将束斑缩到几十埃。能做约100 ?范围内的结构和成分分析。能在观察显微像的同时在其任意一个微小的局部做上述分析的电镜叫“分析电镜”。
  二、衬度(反差)的来源 现按各种电镜分别叙述。
1、& &&&透射电镜
TEM衬度的形成,物镜后焦面是起重要作用的部位。电子经样品散射后,相对光轴以同一角度进入物镜的电子在物镜后焦面上聚焦在一个点上。散射角越大,聚焦点离轴越远,如果样品是一个晶体,在后焦面上出现的是一幅衍射图样。与短晶面间距(或者说“高空间频率”)对应的衍射束被聚焦在离轴远处。在后焦面上设有一个光阑。它截取那一部分电子不但对衬度,而且对分辨本领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光阑太小,把需要的高空间频率部分截去,那么和细微结构对应的高分辨信息就丢失了(见阿贝成像原理)。
  样品上厚的部分或重元素多的部分对电子散射的几率大。透过这些部分的电子在后焦面上分布在轴外的多。用光阑截去部分散射电子会使“质量厚度”大的部位在像中显得暗。这种衬度可以人为地造成,如生物样品中用重元素染色,在材料表面的复形膜上从一个方向喷镀一层金属,造成阴阳面等。散射吸收(指被光阑挡住)衬度是最早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衬度机制。就表面复型技术而言,它的分辨本领可达几十埃。至于晶体样品的衍衬像和高分辨的点阵像的衬度来源,见点阵像和电子衍衬像。
2、& &&&扫描电镜
除次级电子外,用背散射电子(经过多次散射后又从试样表面出来的入射电子)成像可辨别原子序数的差别。用标识X 射线成像可辨别元素分布。其他效应如阴极荧光、电子束诱导电流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中有其应用。用电子沟道效应可得出晶体取向信息。
  扫描透射电镜与TEM之间有一个倒易关系。如果一个STEM中入射电子的孔径角与一个 TEM中出射电子的孔径角相等,STEM的出射孔径角也与TEM的入射孔径角相等,那么两者图像的反差就相同。
& && && && && && && && && &&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是用聚焦电子束在试样表面逐点扫描成像。试样为块状或粉末颗 粒,成像信号可以是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或吸收电子。其中二次电子是最主要的成像信号。由电子枪发射的能量为 5 ~ 35keV 的电子,以其交 叉斑作为电子源,经二级聚光镜及物镜的缩小形成具有一定能量、一定束流强度和束斑直径的微细电子束,在扫描线圈驱动下,于试样表面按一定时间、空间顺 序作栅网式扫描。聚焦电子束与试样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以及其它物理信号),二次电子发射量随试样表面形貌而变化。二次电子信号被探测器收集 转换成电讯号,经视频放大后输入到显像管栅极,调制与入射电子束同步扫描的显像管亮度,得到反映试样表面形貌的二次电子像。
(原文件名:21.jpg)
& && && && && && && && && && && && && && &自制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非原创)
提起电子显微镜,大多数人都认为高不可攀,深奥莫测,其实不然,自制一台简易扫描电子显微镜并非难事,笔者十年前曾经制作过一台,下面给打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与黑白工业电视非常相似,显示部分与黑白工业电视可以说是完全相同,只不过显像管用的是长余辉的,扫描电路是慢扫描的,再把屏幕转九十度观看而已;摄像部分的区别略大一些,它是把闪烁体上的图像用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电信号,而不是用CCD或者CMOS等传感器直接转换成电信号。闪烁体(相当于摄像管)上的图像是二次电子所激发产生的,这个图像面积很小,和电子曙在样品上扫描的面积相同,这个小面积上的图像将显示在整个显像管屏幕上。如果图像面积为1.8×140=25200平方毫米,那么放大倍数便为一万倍,见图1。业余爱好者制作一台简易的,用来观察集成电路芯片,各种金属、花粉以及死掉的昆虫等,十分有趣;只不过真空部分繁(烦)一些,必要时还得找个帮手。
(原文件名:1.jpg)
(原文件名:2.jpg)
电子成像是在镜筒里完成的。镜筒上部是电子枪,顶端有一条V字形灯丝(即阴极)是用0.12mm钨丝做成的,通入10~30KV的负高压。第二层是栅极,它像一个漏斗,用镍做成,中心有一个2毫米的小圆孔能让电子束穿过,加速极,也是一个中央有孔的圆镍片,四周与镜筒密合(接地)。镜筒中部有第一和第二聚光镜线圈、行场偏转线圈以及物镜线圈。镜筒最底下是样品台,它有机械手,可以调节样品台上下左右与倾角。电子束打在样品上便会产生第二子电子,二次电子又再打到闪烁晶体(碘化钠)上就发出荧光,很弱的荧光要由光电倍增管放大才能变成电信号。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杯水平地安装在镜筒侧面,与镜筒垂直。请参看图2左边。镜筒内要保证约5×10-6左右的真空,故所用的真空系统至少也要扩散泵才行。
第一、第二聚光镜以及物镜共三个线圈,其尺寸和匝数都是一样的,要求每个大约1000安匝,为方便起见,三个都绕成1000匝的空心线圈,可不加极靴;行场偏转线圈共四个,尺寸和匝数也都是一样的(行、场对称),绕好后套在四个圆柱形铜心上。偏转线圈本应该用木模绕成马鞍形,但由于扫描面积很小,线性较易保证,故绕成圆柱形也无妨,见图3所示。第一、二聚光镜线圈时串联起来用,它和物镜线圈都要用恒流源供电,其电原理图见图4所示。该电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若把线圈与标准电阻串联,只要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恒定,则流过线圈的电流必定是恒流的。详细的原理与其他注意事项,大家可以参考《电子报》日第6期第七版上本人的文章“电子显微镜用的恒流电源”。为节约篇幅,此处便不仔细讲了。调节它们的电流大小,事先要用一小片荧光屏(10平方毫米即可)代替样品水平放置在镜筒内的样品台上,抽至真空,一边看着光斑的大小,一边调节两个电位器,使光斑又圆又细小才行。但是如果改变加速负高压,聚焦的情况则会变动,还需重调。
(原文件名:3.jpg)
(原文件名:4.jpg)
正规的显示器应该有两个对称的显像管,长短余辉各一个,屏幕尺寸为138×99mm2(七吋),工作行频有500Hz、100Hz、50Hz及20Hz等几挡(对应的帧频为2Hz、0.2 Hz、0.1 Hz及0.02 Hz),采用逐行扫描,所以帧频及场频。扫描频率越低图像越清楚。但由于长余辉显像管买不到,本人只好用一台九吋黑白电视机代替,由于它是中余辉管,所以行频不可能降得太低,我把行频定为4000 Hz,场频10 Hz,比原来电视的频率低了许多倍,原有的行场扫描系统当然不能用了,管颈上的行场偏转线圈要引出来接到新的慢扫描电路上。但为保持原来的高、中压工作正常,使屏幕能发光且亮度可调,还得再买一套同型号的行场偏转线圈作为假负载接上。原来的释放电路略加改造即可沿用,当然其中的行场消隐电路要改接到新的慢扫描电路上(本人曾按图5装过显示器,可效果尚不及用现成电视机改造者佳,所以图5的电路仅供参考,不作介绍。
(原文件名:5.jpg)
行场扫描电路见图6 所示,扫盲的锯齿波不论行或者场均用单结晶体管产生,同时它们又是同步电路。单结晶体管产生的锯齿波,分别由两块集成功放放大后驱动显示器及镜筒内的行场偏转线圈。因为行场偏转线圈均系电感,为获得良好的线性,驱动电流应当是锯齿波,线圈两端的电压应当是矩形波,但在实践中情况没那么单纯,调节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电位器P1、P2是调节行、场频率的,用示波器监视着,分别调成4000和10Hz即可锁住。另外四个电位器都是用来调节扫描幅度的,其中调节镜筒内扫描幅度的两个电位器,实际上就起着调节图像放大倍数的作用,图上已有说明。为简化起见,本人在扫描电路中没有设置线性补偿电路。
(原文件名:6.jpg)
电子束加速高压电源见图7所示,它的主电路是一个它激式高频开关电源,开关管为Q4,型号3DD15,用555集成块构成的方波振荡器来激励。高频变压器次级获得的高压,经四倍压整流便可输出。此输出的负高压经330M电阻取样后分两路走:第一路送到运放比较器LM324的反相输入端与给定电压比较,然后输出,再经Q1、Q2和Q3放大后来调整开关管的供电电压+Ec。假设输出的负高压不稳变高,经此负反馈后+Ec就会自动变低,使输出的负高压下降以保持稳定。三个电位器P1、P2及P3分别把负高压调到10KV、20KV和30KV即可锁住。第二路送到一只100μA的表头上,作为高压指示,电流30μA则相当于-10KV,而61μA则相当于-20KV。高频变压器的次级是一个14吋的黑白机的高压包,磁芯为口字形。高压部分一定要放入邮箱中,注入变压器油浸泡一天后方可通电,而且引出线要用高压屏蔽线。该高压电源电路稳定度很高,笔者已作过许多台,其中一台现在正稳定地用于其他设备中呢!
既然图7这高压电源电路性能又好稳定度又高,那么其他高压电源为河不可借鉴呢!闪烁体电源时正高压。所以只需把倍压整流器的二极管极性调一下,并把比较器的两个输入端也对调一下即可,见图8所示。光电倍增管用的高压电源也如法炮制,只不过不必使用倍压整流了,见图9岁所示。(过去本人所制作的扫描电镜中,这两个电源,是借用成品JGY-3型高压稳压电源)。
(原文件名:7.jpg)
(原文件名:8.jpg)
(原文件名:9.jpg)
灯丝电源电路已绘于图10中,亦采用它激式开关电源,次级至少要用一毫米粗的线来绕,因为高频电流难以测量,故先接到一只汽车大灯(50W者)上试,电位器开到最大时,能点得发红才行。工作时,因为次级上带有数万伏高压,故一定要放入油里,引出线照样要用高压屏蔽线。
(原文件名:10.jpg)
光电倍增管电路见图12所示,因为电路很简单,这里就不再赘述其工作原理。场效应管后面若能加一级宽带放大器,再送到显示器的视放中,效果将更好。关于光电倍增管,各位还可以参考《电子报》日第15期七版上本人的文章。
(原文件名:12.jpg)
图13二次电子收集电源,这是一台很普通的串联型稳压器,输出电压有100V和150V两挡。正规的电镜要求250V,但经本人多年试验证明,100V和250V效果毫无区别,因为100V时收集到的二次电子即已饱和。
(原文件名:13.jpg)
图14是最后一张图了,它把我使用的镜筒内各主要电极的安装尺寸标出,供读者参考,这些尺寸不是唯一的,有许多种方案可采用。各位可参考有关“电子光学”方面的书籍。&&
& && && && && && && &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与黑白工业电视非常相似,显示部分与黑白工业电视可以说是完全相同,只不过显像管用的是长余辉的,扫描电路是慢扫描的,再把屏幕转九十度观看而已;摄像部分的区别略大一些,它是把闪烁体上的图像用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电信号,而不是用CCD或者CMOS等传感器直接转换成电信号。闪烁体(相当于摄像管)上的图像是二次电子所激发产生的,这个图像面积很小,和电子曙在样品上扫描的面积相同,这个小面积上的图像将显示在整个显像管屏幕上。如果图像面积为1.8×140=25200平方毫米,那么放大倍数便为一万倍,见图1。业余爱好者制作一台简易的,用来观察集成电路芯片,各种金属、花粉以及死掉的昆虫等,十分有趣;只不过真空部分繁(烦)一些,必要时还得找个帮手......
::.jpg::上边几张图挂了。
强。。。。。。。。。。。。。。。。。。。。。。。。。。。
除了惊叹外,还是惊叹。。。佩服之至。。。::.jpg::::.jpg::再::.jpg::
本帖最后由 cegiir 于
12:19 编辑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显微镜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实验室与工业使用的电子显微镜动则数十万元,实在让一般学生望之却步,在教授的带领下,这个研究企图在最少的材料花费下,配合电脑软体呈象的技术,自制电子显微镜,以作为未来学生自制廉价电子显微镜的参考。
  研究动机:
  在教授的指导下,我们搜寻国内外自制电子显微镜的网站,意外发现一个网站Simple STM Project(),内容详细介绍自制电子显微镜的过程,好奇心的驱使我们决定要尝试看看,可否在有限资源下完成一台学生用的STM.
  研究目的:
  这个研究的目的除了要验证自制电子显微镜的可行性外,还要评估与改良电子显微镜的效能。
  研究设备与材料:
  设备:
  一般电子学实验室设备,车床,数位类比转换器,电脑,实物摄影机。
  材料:
  电子电路材料,压电材料,自动铅笔笔头,铝板,螺丝,银胶,9伏特电池两个,铜钱。
仪器制造过程方法:
  一、机械部分
  自制STM侧面构造简图,(图一)首先依据设计图切割铝板,(图二)O代表穿螺丝孔,黑色的O代表螺丝凹槽,为避免电子显微镜调节时不必要的震动,凹槽务必要研磨圆滑。
上层铝板的大圆孔为压电片摆放位置,大圆孔左右各有一个圆孔是固定压电板螺丝所使用,螺丝圆孔大小直径约为2mm,A,B两线相距约为1mm,A,C两线相距10CM,应用杠杆原理透过以A线作为支点,细调节轮可以产生比粗调节轮百分之一调节能力。
  以本实验为例,本实验螺丝螺纹2.5圈为1mm,所以粗调节转一圈约为0.4mm,而细调节一圈则为0.004mm,约4000纳米,转90度约1000纳米,在实际操作中,人的手感约可控制3~5度,也就是说,透过细调节,针尖到载物台的间距可以控制在几十纳米左右。
  为提升机械稳定性,我们在上层铝板上搁置重物,下层铝板四角下方加上硬塑胶垫,事实上我们的经验发现,过程中些微的震动都会影响穿隧电流产生。
强,不是一般的强..............
世上无难事,只怕肯攀登。
我去磨根控针,不做扫描电子显微镜了,做扫描隧道显微镜。
壮士~~~&&太震撼了,要是能发明个什么更妙了
这不是一般人能做的::.jpg::
哪天咱们也能普通得像他那样就cow了
Powered by怎样利用两个放大镜做一个简易显微镜?
这是初二物理题.首先准备两个放大镜,一个大一个小,把大的放在离眼睛近的地方,小的放在里眼睛远的地方,慢慢调试就可以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细胞库/细胞培养
ELISA试剂盒
实验室仪器/设备
原辅料包材
体外检测试剂
如何选购显微镜
如何选购显微镜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1720
显微镜是生物实验室最为常用的仪器之一,配备量比较大,一般是2到4人一台,条件好的学校是每人一台。因此正确选购显微镜很重要,不但能满足需要,还能避免浪费经费。1 、一般结构显微镜是耐用品,一般可用数年,甚至10多年,高质量的零部件和严密的装配是使用寿命的保证。因此,应选择具有稳固结实镜架的显微镜,材料最好是合金的,以减少变形。塑料制的显微镜不适合学校使用。除此之外,还应切记,镜头应是光学玻璃的,调焦螺旋必须是金属的齿轮并且用金属的螺丝固定于镜架上,重点转动的地方应装配滚珠,而不是仅仅靠润滑油。此外,漆层应光滑均匀,各种部件使用应顺畅等。如果暂时见不到实物,只能见到样本上或网上的照片,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重量和包装的尺寸,来初步判断它们的大小和金属的结实程度。一般原则是重量越重就越稳固结实。要确信你所购买的显微镜是按照有关通用标准生产的,尤其是物镜和目镜,这样才能确保你今后可方便地购买到所需要的配件。目前,我们国家有关显微镜主要有以下生产标准:GB/T 生物显微镜GB/T 显微镜物镜GB/T 显微镜目镜GB/T 显微镜聚光镜JB/T 显微镜2 、光学部分光学部件,也即物镜和目镜是显微镜质量的核心。先说物镜,按其性能大致分成几个级别。首先是消色差物镜。使用该物镜的显微镜不是成像所有的地方都清晰,而只是视野中央60%左右的范围清晰,外周40%部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把被观察的部分放在视野的中央,于是这并不影响观察。如果你想要100%视野而几乎没有缺陷的物镜,那就应该选择平场消色差物镜。它在消色差的基础上,还校正了场曲,但价格就昂贵多了,一般装配于医疗和科研用的显微镜上。还有一个等级介于两者之间,即半平场消色差物镜,允许视野外周20%部分可以有一定的缺陷。还有再高级的物镜,一般学校用不上,就不多介绍了。学生显微镜选择前两个级别应该足够了。再说目镜,重要的是要能看大视野。大视野目镜和一般目镜的区别是它具有更大的开口,通常视场数达18mm。由于大视野目镜具有更大的通光孔,于是学生就更容易调整眼睛的位置来观察。其次,大视野显微镜具有更大的视场,视觉效果更好。虽说显微镜的分辨率由物镜和目镜共同决定,但物镜是所谓的技术瓶颈或质量控制性部件。因此,要想获得高的分辨率,关键得选用品质高的物镜。品质越高的物镜,其数值孔径NA就越高。NA一般都会标示于每个物镜的上面。国家标准《显微镜物镜》对各种放大率的物镜的NA做了推荐要求,物镜的数值孔径不得低于表1中的数据。至于选择单筒还是双筒,这要看你的用途和预算宽松情况。双筒观察时比较舒适,其它并无区别。但也应注意,由于双筒的光学观察系统比单筒的复杂,如果制造时未校正好或使用中有失误,会造成观察时眼睛疲劳或头痛。
相关实验方法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难度系数:
共404人点评打分
难度系数:
共183人点评打分
难度系数:
共153人点评打分
难度系数:
共147人点评打分
难度系数:
共124人点评打分
丁香通采购热线:400-
Copyright (C)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