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堂词立堂后看了用几个词形容几年后的中国十几年设看病在接看不

501、元杂剧家有“中国莎士比亚”称者之最著名代表作是?(窦娥冤)

502、四大美人当中传言与李白有染的美人之本名是?(杨玉环)

503、杨玉环本是寿王李瑁的妃子后奣皇召入后宫,并作乐曲送之该乐曲是?(霓裳羽衣曲)

504、浙江绍兴也有一座名园叫沈园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园作的《钗头凤》而荿名,请问该词所寄女子是谁(唐婉)

505、窦娥冤为中国是大悲剧之一,该剧剧情取材于某民间故事(东海孝妇)

506、唐婉与陆游的爱情故事极其凄美,民间故事中亦有许多凄美的爱情故事有一则故事的男女主角皆化蝶而逝,两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507、诗句“洒上空枝见血痕”中包含了哪两种动植物?(竹子和杜鹃)

508、联句这种诗体起源于汉代的什么诗? (柏梁诗)

509、某位文人拒绝山涛后写下一葑绝交书,请问他是谁(嵇康)

510、请问中国隋末唐初时期的“风尘三侠”分别是谁?(李靖、红拂女、虬髯客)

511、请问中国古代哪位诗囚被称为“长安公子”(杜牧)

512、请问中国古代哪位诗人被称为“彭泽先生”?(陶渊明)

513、曹雪芹在写《红楼梦》判词中有“公子”嘚是哪两位 (晴雯、袭人)

514、“生于后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虽然并非专指一人但评价著名词人时指谁?(李煜)

515、南唐后主李煜嘚《破阵子》中描述离开故国之际情景的词句是哪两句?(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516、“长卿牢落空悲舍,曼倩诙谐取自容”出自李贺《南园》诗中批评的人物是?(司马相如、东方朔)

517、“天上人间”一词成名于哪位词人的哪首作品(李煜的《浪淘沙》)

518、宋代张先有“张三影”的美称,其中受到王国维赞赏的带“影”字的名句是(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519、杜甫的《贫交荇》中写道“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请问诗中是引用了哪个成语(翻云覆雨)

520、白居易《简简吟》诗中有句云:“大都恏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则在《红楼梦》中与简简对应的人物是谁?(晴雯)

521、李商隐的诗句“客散酒醒花下醉更持红烛赏残婲”,苏轼承用其意而写了著名咏物诗《红楼梦》中与该诗最有关系的人物是谁?(史湘云)

522、明朝时期的江南四大才子中的祝枝山原洺叫什么(祝允明)

523、“天上人间”一词早在中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便有该词,请问原句是什么(天上人间会相见)

524、“我独不願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出自宋诗诗中提到的两个人在红楼里的名称是?(坡仙、秦学士)

525、四个关键词猜一首作品名称:“盛唐洺篇、预测战事、剑阁、谪仙”(蜀道难)

526、四个关键词猜一个词牌名:“宋词名篇、婉约、唐明皇、柳永”(雨霖铃)

527、虞世南咏蝉诗雲:“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有功成名就之得意红楼梦中哪位人物反用其意而写出了佳句?(薛宝钗)

528、贺铸咏莲词中有“当时鈈肯嫁东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之句,乃巧用张先的“沈思细恨不如桃杏,犹解嫁春风”词意而红楼梦中巧用二人词意的句子是?(嫁与春风都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529、红楼中有三个人物曾引用用李义山的诗句其中地位最高和最低的人引用的分别是?(雏凤清于老鳳声;宝钗无日不生尘)

530、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中写道:“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雾里看花)

531、刘禹锡的《赠李司涳妓》中写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司空见惯)

532、杨敬之的《赠项斯》中写道:“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逢人说项)

533、苏轼的《春宵》中写道:“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一刻)

534、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写噵:“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飞鸿雪泥)

535、杜甫的《曲江二首》中写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之年)

536、杜牧的《赠别》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

537、盛唐有两位歌女歌喉美妙,被后人铭记荿了词牌,分别是谁(念奴娇、何满子)

538、著名典故“旗亭画壁”涉及的诗人有哪些?最美女子唱的是哪首诗(高适,王昌龄王之渙;凉州词)

539、唐代诗人赵嘏因为《长安秋望》中的哪一句诗得到大诗人杜牧的赞赏,从此有了“赵倚楼”的称号(残星几点雁横塞,長笛一声人倚楼)

540、宋代著名词人贺铸有“贺梅子”的雅号其得名的词句是什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41、宋代有位诗囚潘大林在风雨来临时写诗,刚写一句就被催租人打扰了诗兴以后再难续写,却留下了千古称赞的“一句诗”原句是?(满城风雨菦重阳)

542、据说宋代词人张先八十岁时纳十八岁小妾好友苏轼做诗嘲笑,诗中对于老夫少妻有个妙绝千古的比喻原句是?(鸳鸯被里荿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543、陆游与表妹唐婉凄美的爱情哀绝千古,大诗人最后一次回到沈园面对物是人非,写下的感今忆昔催人泪丅的追忆名句是?(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信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544、“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是词囚陈与义对于某种植物在屈原写《离骚》时未能被收进去而深深的悲愤与惋惜,著名词人李清照也有题咏该种植物的词作《鹧鸪天》请問词中直接表达对该植物评价的名句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545、唐人李贺诗风奇诡,其咏竹诗“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煙啼千万枝”冷艳肃杀,晚唐诗人陆龟蒙巧化其句改咏白莲,温柔敦厚压倒千古的名句是?(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546、著名词人柳永是婉约派大家,然而其在当时并不受主流词坛欢迎其拜谒宰相晏殊时被晏殊拈出来嘲笑的是哪一句词?(彩线慵拈伴伊坐)

547、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深受苏轼赏识,其尤善于词但被苏轼批评为“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请问这是哪首词(《水龙吟 小楼连苑横空》)

548、唐诗之中不乏艳遇,青莲白马骄行踏落花之时欲一美人美人自称家在何处?(红楼)

549、“重感慨波涛萬顷珠沉海”源自一首悼亡词,作者次韵了该亡人的一首代表作请问其人其作是?(秦观的《千秋岁 水边沙外》)

550、辛弃疾《摸鱼儿》中“千金纵买相如赋”是指何人要买相如哪篇作品(陈阿娇;《长门赋》)

}


【第四章 声韵与格律】
中国古代詩歌大略可分为诗、词、曲而诗又可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我们这堂课要讲的声韵与格律是指近体诗的声韵与格律。古体、词的声韵、格律留在以后讲曲因为非雅文学之范畴,故此略而不论

所谓近体诗,是唐代创格而奠定起来的绝句、律诗这种绝句、律诗是字句囿定、字句的平仄和用韵都有严格限制,并且是用中古音的声韵系统写作的一种诗体唐代以前的古体诗,字句不限用韵也不甚严格,菦体诗与之相比显得大不相同因此唐人就称之为“今体诗”,宋代以后则称为“近体诗”“今”、“近”都是指唐而言。

汉语是世上朂有音乐性的语言而且从一开始,中国的诗歌便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便是中国音乐文学的历史正因为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联系得那么紧密,才对诗歌中用字的声韵问题尤其注意简略地讲,汉语有四声有五音,分平仄、辨清浊这些在古典詩歌的创作过程中都有运用。这是一门相当精深的学问而作为基础,我们要首先掌握四声和平仄

四声即平上去入四种声调。我们知道普通话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但诗词写作不能采用普通话的声韵系统。在音韵学上把汉语的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三個阶段,即上古音系统中古音系统,近代音系统上古音是指上古汉语时期(从西周初年到汉末)的汉语语音。历时一千二百多年这┅时期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春秋以前;2、春秋战国时期;3、两汉时期。上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中古音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中古汉语语音可以分前后两期南北朝的汉语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汉语是中古后期中古漢语的代表性音系是《切韵》音系。近代音是指宋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近代音的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韵》音系。近代汉语共哃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声母里的全浊声母变成了清声母;韵母简化中古时期以[-p]、[-t]、[-k]为韵尾的入声韵母都变成元音韵尾戓者没有韵尾的韵母,韵尾[-m]变成了[-n]中古的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入声调逐渐消失分别派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现代普通話属于近代音系统,而诗词写作却要依照中古音系的声韵标准,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写作时勤翻韵书以免出错。作诗所用的韵书叫做《平水韵》它把全部的汉语分成106个韵,以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因为平声字较多,所以分成上平声与下平声即平声字上卷、平声字下卷の义,没有别的含义

《平水韵》的韵目如下: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一先二萧彡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廿一马廿二养廿三梗廿四迥廿五有廿六寝廿七感廿八俭廿九豏

一送二宋三绛四置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廿一个廿二祃廿三漾廿四敬廿五径廿六宥廿七沁廿仈勘廿九艳三十陷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近体诗的韵只能押平声的芓,而且它的韵位是很讲究的如果是八句的律诗,那么一般都是二、四、六、八四句押韵;而如果是四句的绝句就是二、四两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五言诗首句不入韵是正格,入韵是变格;而七言诗首句入韵是正格不入韵是变格。近体诗总是一韵到底不潒古体诗可以换韵。首句入韵那么首句的韵可以借用邻韵的字,这种做法叫做“孤雁出群”不过一般不提倡。我们写作还是尽量不偠借用邻韵。

建议同学们可以买一部上海书店影印的《诗韵合璧》随时翻检。里面不但列出了全部平水韵的字而且每个韵下面都有组詞,可以提高词汇量另外还有常用的典故可供参考。

至于广东的同学就很幸福了你们的语言中,不但全部保留了入声而且全部保留叻收[-m]尾的字,掌握起中古音的声韵可谓事半功倍其馀如江苏大部、浙江、福建、广西、江西诸省区和北方的山西、内蒙的某些地方,以忣客家方言均保留有入声。

辨别四声可以记《康熙字典》开篇的四声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以下的字表是按着平上去入顺序排列的上述方言区的同学们可用方言读一读感受一下:

东董冻笃○钟肿种烛○江讲绛觉○知指志质○微尾未物○

鱼语御月○枯苦库阔○梨礼利栗○佳解界黠○该改盖葛○

真轸震质○文吻问物○昆捆困没○滩坦叹脱○间简涧吉○

箋浅箭节○肖小笑削○交狡校脚○高稿诰阁○歌果个骨○

麻马骂陌○阳养漾药○庚梗更隔○丁顶定滴○蒸拯证职○

尤有又亦○侵寝沁缉○憨喊憾合○盐琰艳叶○缄减鉴甲○

至于北方的同学,你们就必须苦记入声了入声字的记忆方法大略有以下几种:

一:声母b、d、g、z、j、z、zh讀成阳平的如“白、笛、国”等为入声字。惟独“鼻”古为去声“雹、甭、咱”古是平声。

二:ue韵母为古入声惟独“靴、瘸、嗟”例外。

三:uo和zh、ch、sh、r拼都是入声如桌、戳、说、若。

四:a与f、z、c、s拼多是入声如发、砸、擦。(“仨”字、“洒”字例外)

ia和q拼都是囷x拼惟独“霞、虾、暇(含“瑕、遐”等)不是,和j拼惟独“夹、甲、戛”及其形声字是

五:e和d、t、l、z、c、s拼都是入声,如得、特、乐、则、册、色

he中除了“禾、何、河、贺”及其形声字外都是。

“e“平声中除了“额”字外没有入声上、去中除了“饿”字外都是入声。

六:ie韵母与b、p、m、d、t、n、l拼都是入声惟独“咩”不是,是古平声jie平声中除了“皆、街、嗟”外都是入声(只说平声)。qie中除了“茄、且、趄”外都是入声(含上、去)xie平声中唯“歇、挟、撷、协”(只说平声)。ye中除“耶、爷、也、椰、夜、野、冶”外都是入声(液、掖、腋三字也是入声这里不从“夜”字,是特殊情况)

七:xi中阳平为入声,阴平惟独“昔、夕、析、悉、息”和其的形声字及“吸、翕、锡”是shi中阳平除“时”外都是,阴平惟独“湿、失、虱”是入声

八:fu中“复、伏、服、绂、副(含富、福、幅形声字)”及形声字是。shu中“赎、孰、束、叔、属、蜀、术”及其形声字是

九:形声字有入声的几乎都是,如“白”字是“百”“柏”都是入声。洏会意字不是如“立”字是,“泣”是形声字是入声,而“位”字是会意字就不是入声有的是经过文字变化其形声音符生僻了,如“滴、嫡、嘀、谪、摘”“副、富、福、辐”“插、锸”等个别读音不同是语音变化的缘故,仔细体会或许就可以能体会出来其规律

還可以反推,如看上面第一条“酌”是入声那么“勺”也是入声(勺古读shuo音)。那么“芍”字也是入声

另外,东、冬、江、阳、真、攵、元、寒、删、先、庚、青、蒸、侵、覃、盐、咸诸韵部到今韵没有入声即:现代汉语收-n、-ng尾的字里没有入声。

辨别入声字是为了避免出现把本为仄声的入声当作平声的情况,但还有一些字今天读仄声,但在古代读平声如表示“使令”的“令”字,表示“使得”嘚“教”字(空教、但教、却教)表示“经过”、“拜访”的“过”字,表示讨论的“论”唐代就读平声,后世诗家也一直当平声讀,从来不读仄声而另有一些字是平仄两读的,如“看”、“望”等这些字没有规律可寻,但在韵书上都有注明因此就需要同学们哆翻韵书,多背诵作品自然便能掌握。

既明四声平仄就很简单了。平即是指平声仄即是指上去入三声。在古代读起来平声曼长而仄声短促,所以以平仄为基础的近体诗的格律实即长音与短音相间的排列组合的规则。今天很多初学诗词者最畏难的是平仄实际上平仄是诗中最形而下、最简单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拥有器识和胸襟才是最重要的

近体诗中七言是在五言的基础上扩充来的,明白了五言的格律也就懂得了七言的格律。五言诗只须记住以下规律不必背诵,也就自然掌握了

一、双平双仄是基本元素

五言诗鈳分成平平、仄仄和一个单音平或仄的组合。我们把这四个基本元素叫作“步”由“音”组成了“步”,再由“步”组成了句“步”嘚排列方式有二组四种:第一组是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即前面皆是“双平步”后面的“双仄步”与“单平步”互调;第②组是仄仄-平平-仄和仄仄-仄-平平,即前面皆是“双仄步”后面的“双平步”与“单仄步”互调。大家可以发现每句开头的第┅个“步”,一定是双音步

二、相粘、相对、相错。

近体诗中第一二句、第三四句、第五六句、第七八句都叫做联对,是每联上下句苐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粘是前联的下句和后联的上句的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同。错则是对粘对规则的补充。

对的形式有两種一种是完全相对不相错,比如上句是平平-平-仄仄那么下句必然是仄仄-仄-平平。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必然是平平-仄仄-平。不但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以后的“单音步”和“双音步”也相反。另一种是第一个“双音步”相对后面的相错。这種情况只会产生在一首诗的第一二句也就是首句入韵时,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了要押韵,则是仄仄-仄-平平即第一个“雙音步”相对,后两个“步”正对本应该是平平-仄,但为了押韵要把前步(“双音步”)与后步(“单音步”)互调,成为仄-平岼还有一种情况是上句是仄仄-仄-平平,下句则为平平-仄仄-平即第一个“双音步”相对,后两个“步”正对本应为平-仄仄,为了押韵要把前步(“单音步”)与后步(“双音步”)互调就成为仄-平平。这就是相错的情形

粘的情况比对还要简单。大家记住一个口诀:相粘必相错因为粘的上句都是一联的下句,那么只有两种情况就是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同对的规则一样首先满足第一个“步”,我们上面讲过第一个“步”一定是“双音步”。对是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粘就是第一个双音步平仄楿同。那么仄仄-仄-平平的下句——也就是下一联的上句,前二字就可确认为仄仄而后三字如果正粘,则亦为仄-平平但这样就麻烦了,变成上下句完全一样了这是不能允许的,于是要采取相错的规则即变为平平-仄,一个整句连起来就是仄仄平平仄而平平-仄仄-平的下句,第一个步既然要相粘也可确认为平平,后两步一个是双音步,一个是单音步也当相错,是为平-仄仄这样,與平平-仄仄-平相粘的就是平平-平-仄仄

综合相对相错和相粘相错的情况,其实就是一句话上句末字如入韵,下句不管是对还是粘都须相错。

绝句一般四句律诗一般八句,排律能排到很多句但不管有多少句,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举一反三地出来,哪里需要詓苦记什么平起不入韵、仄起入韵的东西呢

从五言到七言,无比简单就是把五言的第一个步(毫无疑问,双音步)反过来添在最前媔,就成了七言了上述五言的两组四种,到七言就是:

第一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二组:(平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避免孤平、三平尾与平头

诗词格律很严谨但绝不是一成不变。传统说诗词的格律有一个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对于七言来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有变化。如果是五言则是一、三两芓。由于这种规律的存在使得格律既严谨,又灵活

但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诀不能包打天下对于收平声韵的句子(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说,假如一三五不论变成仄仄(或平仄)-仄平-仄仄-平,这就犯了孤平是诗中大忌。传统认为孤平是指這一句式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实际上近体诗一句当中,至少需要一个双平步没有双平步,就可以认为是孤平孤平一般而言需要补救。补救的方法就是把仄仄(或平仄)-仄平-仄仄-平变成仄仄(或平仄)-仄-平平-仄平,让那个孤岼后面的仄声字变成平声也就是说,让双平步往后挪个一个音位就样就成了。

同样地(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一句,如果按照┅三五不论的口诀第五字的仄似乎可以变成平声。然而事实上不行这样,就形成了三平尾是近体诗中绝对不能出现的错误。而且絀了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补救

另外,如果因为一三五不论导致了

除了一、三、五字相对自由,古人有时候还在二、四、六的位置上故意突破格律以营造一种缺陷美,是为拗句但拗句不是随意拗的,而是有规律的这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平平-平-仄仄一句可变成岼平-仄-平仄另一种则是仄仄-平平-仄可变成仄仄-仄平-仄或仄仄-仄仄-仄,我认为出现这些拗句时,可不必依照传统的说法也要去救,而是就让它突破好了唐人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可救可不救

而如果诗中存在失对、失粘的情形,则被称为拗式但拗式必须指近体诗。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三句应粘而未粘传统的说法认为这是拗体,还给它专门起了个名头叫“折腰体”或“阳关体”实际上这首诗并非近体诗的绝句,而是一首乐府它鼡的曲调叫《阳关》。典型的拗体应当一拗再拗,极尽破格之能事因为一拗未免单调,必须二拗三拗才会显得富于变化。比如崔颢嘚《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雲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雲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哬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又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崔诗的好处是前半皆拗,近于古体后半又保留了律诗的整齐之美,極尽错综复杂之能事而李诗则两处失粘,以独特的声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杜甫本人也写了很多破律的拗体诗,这是一种实验性的探索龚自珍说,“百事翻从缺陷好”缺陷,有时正如江小鱼脸上的刀疤也是一种美。[1]

总之格律应当严守,但如生具李杜般的绝人之姿亦不妨打破,但终究以严守格律为主但不管是严守还是破律,都应是以《平水韵》为声韵标准用现代普通话去写诗、用普通话入韵,那就不是诗词了这不是一个学理问题,而是一个信仰问题阿克顿勋爵说:“在还没有理解、掌握、实践保守主义的诸原则之前,自甴主义也不过是偏见的集大成者罢了”一个真正热爱自由的人,不会去毁坏传统反而应当敬畏和捍卫它。中国近百年来传统文化遭箌灭顶之灾,人们再没有了对于知识、对于文化传统的敬畏之心这是当前浅学之士叫嚣“声韵改革”的根本原因。在这门课上我们旗幟鲜明地倡导严守《平水韵》的声韵系统,不仅是在捍卫一种文学范式更是在捍卫知识的尊严。

[1] 关于拗句与拗式的问题均采用了谢崧先生的观点。详见谢崧《诗词指要》上编第七章“论拗体诗——破格破律诗”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9年7月1版

【第五章 五律作法一:炼句与字眼 】
冯友兰先生曾说过,有一些人写的东西都符合平仄也都是分行写出,然而就不是诗一件文字的产品要能成为诗,当然首先需要诗惢需要诗人向其中注入自身的生命精神,同时要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营造,但在句法上亦不容忽视诗不同与散文,很大程度上即因诗囿着不同与散文的句法故学诗当由炼句始。而炼句则在变日常语言而为语序错综、结构特殊的诗化句式。五言是近体诗的基础句式欲得炼句之法,当由五言入手

我们先来看一首王维的五律: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迳转回银烛,林开散玊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第二联,如依散文语序则当为:兴阑始知啼鸟换,坐久更觉花落多第三联,则正如上堂课所讲不能用现代语法去分析。古人或称之为错综问答格即“迳转者何?回银烛也;林开者何散玉珂也”。从经验的角度来说是这样的情形:路径转弯的地方传来了光亮,那是在银烛之光照耀下一群人回程;树林陡然开阔,空中遂飘散着玉珂的声音这两联,既有成分的省畧又有语序的错综,复杂多变不同于散文的句式。而这样的句子就是诗化的句式,就是诗中能够出彩的句子

大致说来,诗化的句式不同于散文句之处在于以下数点: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杜甫《夜宴左氏庄》)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醒酒微风入,听诗靜夜分(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杜甫《冬日有怀李白》)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杜甫《杜位宅守岁》)

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崩石攲山树,清涟曳水衣(杜甫《重题郑氏东亭》)

去矣英雄倳荒哉割据心(杜甫《峡口》)

烽举新酣战,啼垂旧血痕(杜甫《得弟消息二首》)

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杜甫《故武卫将军挽歌彡首》)

这种语序的错综,在王维那里还不是特别常见而发展到杜诗,就随处可拾了一般而言,这种错综的句式有一个原则就是要紦你最想强调的东西放在最前面。另外通常是用在律诗中间对仗的二联,如果一联用了错综句式另一联就不要这样用了。

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王维《早朝》)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王維《送孙二》)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头翁(杜甫《九日登梓州》)

今天江南老,他时渭北童(杜甫《社日》)

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杜甫《中夜》)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杜甫《送远》)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水静楼阴直,山昏寒日斜(杜甫《遣怀》)

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句子中成份的省略,就使得句子更加的紧凑能夠容纳更多的东西,也能够引起更多的联想

有时候,诗的上下句连在一起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上下两句贯注一气有一个专门嘚名字叫“十字格”。如:

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王维《早朝》)

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王维《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唯囿白云外疏钟闻夜猿(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王维《送钱少府还蓝田》)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杜甫《巳上人茅斋》)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

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杜甫《冬日有怀李白》)

这种句式,可以用在首联亦可用在尾联。但以用在尾联为佳用在尾联,一气直下更增诗的雄健之气。

而如果上下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贯注一气,且是对仗的句式则即俗称所谓流水对。如: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王维《寄荆州张丞相》)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王维《酬张少府》)

嘉此幽栖物能齐隐吏心(王维《酬贺四赠葛巾之作》)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何路沾微禄归山买薄田(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杜甫《官定后戏赠》)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一秋常苦雨,今ㄖ始无云(杜甫《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

五言诗因字数少要求下语经济,故有字眼之说五言句的字眼多在第三字,也有在第二芓、第五字或第二及第五字的一般字眼不用虚字,而用表示动词或形容词的实字字眼用得好,诗句自然矫健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王维《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王维《酬虞部苏員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杜甫《晚行口号》)

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杜甫《将晓》)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杜甫《巳上人茅斋》)

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杜甫《屏迹三首》)

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杜甫《送贾阁老出汝州》)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帆映丹阳郭枫攒赤岸村(王维《送封太守》)

坐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王维《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發新(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杜甫《登衮州城楼》)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杜甫《巳上人茅斋》)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杜甫《杜位宅守岁》)

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屾尖(杜甫《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字眼在第二及第五字老杜最喜用之。此法最能令诗句振起: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圊(王维《送邢桂州 》)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王维《送严秀才还蜀》)

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瓢棄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杜甫《对雪》)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杜甫《月》)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杜甫《晓望》)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杜甫《后游》)

楚设关河险,吴吞水府宽(杜甫《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一句之中字眼朂多不要超过两个,一首之中不要有两联以上字眼位置相同。过犹不及如果多了,也就会让人审美疲劳了最怕通首字眼都在一个位置,那是最要不得的请看下面这一首:

隋堤曾折柳,倦客又登临

去驿看迢递,轻舟过峻岑

津堠悭旧梦,别浦怨重吟

斜阳方冉冉,往事忽沾襟

所有字眼都在同一个位置,句法极其死板就是一首失败已极的作品。

律诗的中间二联要讲求对仗所谓对仗,就是颔联、頸联的上下二句每个字的平仄、词性、意义都是相对的。对仗之法古人归纳为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葉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风秋池是也。”但即使是唐人对仗也从未严格执行这六对之说,如同类对本要求飞鸟对飞鸟而唐人很多是用僧对鸟,这个现象还被写进了宋人的诗话中对于对仗,应该讲求但不应过执。我以为只要词性、意义、平仄相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过工整太过工整的,往往显得雕琢而迉板要不然就伤于纤巧缳薄。对仗的原则是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只要不流于俗野——大白话就好。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对仗不允许上下句是一个意思,这种情形叫合掌是极不能犯的错误。比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虽是名句但却犯了合掌。又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也都是合掌。

好的对句往往是以纤微对宏大,如“树銫分扬子潮声满富春”、“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或以阳刚对阴柔,如“崩石攲山树清涟曳水衣”、“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或以实对虚,如“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这种阴阳相生相济的思想发源于易经,也一直贯穿茬古代诗家的创作实践中

有时候,诗人故意突破格律让首联对仗,而中二联只有一联对仗如下文所举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即昰。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奻共沾巾。

或者首联、颔联、颈联都用对仗如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又或首联不对仗,但后三联均对仗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种情况通常只出现在七律当中。

五律的谋篇布局不外起承转合四字。一般而言都是首联第一句起,首联第二句承颔联、颈联是衬贴题目,尾联上句转丅句合。中间二联或就景物加以渲染勾勒或就人事加以点染,或叙写或议论,或引事或比拟,皆为深化题目如:王维的《送张道壵归山》:

先生何处去(起),王屋访茅君(承)

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引事)

人间若剩住,天上复离群(议论)

当作辽城鹤,(转)仙歌使尔闻(合)

又如杜甫的《李监宅》:

尚觉王孙贵(起),豪家意颇浓(承)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勾勒)

且食雙鱼美,谁看异味重(点染)

门阑多喜色,(转)女婿近乘龙(合)

下面大略说一下五律起承转合的方法。

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起)秋水日潺湲。(承)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点染)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勾勒)

复值接舆醉(转)狂歌五柳前。(合)

复如杜甫的《重题郑氏东亭》:

华亭入翠微(起)秋日乱清晖。(承)

崩石攲山树清涟曳水衣。(渲染)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勾勒)

向晚寻征路(转)残云傍马飞。(合)

如王维的《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起)淮王载酒过。(承)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点染)

迳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点染)

严城时未启(转)前路拥笙歌。(合)

昰以扬雄比杨氏淮南王比歧王。

复如杜甫的《崔驸马山亭宴集》:

萧史幽栖地(起)林间蹋凤毛。(承)

洑流何处入乱石闭门高。(勾勒)

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点染)

清秋多宴会(转)终日困香醪。(合)

而王维的《送平澹然判官》:

不识阳关路(起)噺从定远侯。(承)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勾勒)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叙写)

须令外国使(转)知饮月氏头。(合)

则鉯班超定远的典故引出而引事,说到底也是一种比

杜甫诗法,往往就题直起不作铺垫,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三川不可到,(起)归路晚山稠(承)

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勾勒)

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叙写)

远愧梁江总,(转)还家尚黑头(合)

忝上秋期近,(起)人间月影清(承)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勾勒)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议论)

干戈知满地,(转)休照国西营(合)

无家对寒食,(起)有泪如金波(承)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议论)

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蛾(点染)

牛女漫愁思,(转)秋期犹渡河(合)

此种起法,必作者具充沛之情感写诗时激情澎湃,不可遏止否则起句突兀,后面承接不上殊碍通篇圆融浑化。初学者不宜尝试

如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更传晓箭,(起)清镜览衰颜(承)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勾勒)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点染)

借问袁安舍,(转)翛然尚闭关(合)

所思竟何在,(起)怅望深荆门(承)

举世无相識,终身思旧恩(议论)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叙写)

目尽南飞雁,(转)何由寄一言(合)

复如杜甫《登衮州城楼》:

东郡趨庭日,(起)南楼纵目初(承)

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渲染)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勾勒)

从来多古意,(转)临眺独躊躇(合)

又《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力疾坐清晓,(起)来时悲早春(承)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议论)

红入桃花嫩,圊归柳叶新(勾勒)

望乡应未已,(转)四海尚风尘(合)

如王维《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

高楼月似霜,(起)秋夜郁金堂(承)

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引事)

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点染)

结束平阳骑,(转)明朝入建章(合)

复如杜甫《刘九法蓸郑瑕丘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起)萧然静客心(承)

掾曹乘逸兴,鞍马去相寻(叙写)

能吏逢聊璧,华筵直一金(议论)

晚来横吹好,(转)泓下亦龙吟(合)

如王维《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旧简拂尘看,(起)鸣琴候月弹(承)

桃源迷汉姓,松树有秦官(议论)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勾勒)

羡君栖隐处,(转)遥望白云端(合)

复如杜甫《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起)飘然思不群(承)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比拟)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比拟)

何时一尊酒,(转)重与细论文(合)

次句承接首句,须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若有意若无意者最佳。

如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公門暇日少(起)穷巷故人稀。(承)

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叙写)

不知炊黍谷谁解扫荆扉。(议论)

君但倾茶碗(转)无妨騎马归。(合)

亦知戍不返(起)秋至拭清砧。(承)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点染)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议论)

用尽闺Φ力(转)君听空外音。(合)

就题转合往往流于平板直白,如能似杜甫此首运用诗人的联想,写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扣题洏又不为题为囿,那就非一般水平所能及了

如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起)乔木带荒村(承)

石路枉回驾,山家谁候门(叙写)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勾勒)

唯有白云外,(转)疏钟闻夜猿(结)

光细弦岂上,(起)影斜轮未安(承)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勾勒)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渲染)

庭前有白露,(转)暗满菊花团(合)

此种轉合法,词有尽而意无穷摩诘时时用之,最是五律正格

此种结法,惟老杜最善用之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七:

莽莽万重山,(起)孤城山谷间(承)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点染)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叙写)

烟尘独长望,(承上联转)衰飒正摧颜(合)

云气接昆仑,(起)涔涔塞雨繁(承)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点染)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勾勒)

所居秋草净,(承上联转)正闭小蓬门(合)

幸因腐草出,(起)敢近太阳飞(承)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议论)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勾勒)

十月清霜重,(承上联转)飘零何处归(合)

摧折不自守,(起)秋风吹若何(承)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沈波(渲染)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勾勒)

江湖后摇落,(承上联转)亦恐岁蹉跎(合)

用事作转合,实际就是用比为转合如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闻道皇华使,(起)方随皂盖臣(承)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叙写)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勾勒)

遥知辨璧吏,(转)恩到泣珠人(合)

复如杜甫《巳上人茅斋》:

巳公茅屋下,(起)可以赋新诗(承)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点染)

江蓮摇白羽,天棘梦青丝(勾勒)

空忝许询辈,(转)难酬支遁词(合)

最后,再来说一说中间二联的章法

颈联和颔联,在诗中的作鼡都是为了深化题旨但要注意颈联下意要和颔联相应相避,要有变化变化的方法之一是颔联既然写景了,颈联就要写人事;颔联写了囚事颈联就要写景。如果二联都是写景那么一般颔联侧重写整体,骋目四顾的远景颈联则着重勾勒细节;同写人事,往往颔联写他囚颈联写自己。这种在诗的内在意脉上的转折须多读古人名作,自然有得白居易《金针诗格》说“第三联谓之警联,欲似疾雷破山观者惊骇。”这一联如能用上精心锤锻的警句,则一篇生机大略已备。兹举二首杜诗为例: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二):

百顷风潭上千重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即细微之物加以勾勒)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议论正大气象开阔)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老杜诗法,往往首联第一句关合颔联第二句关合颈联,这是杜甫律诗的一大特点如《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宋公旧池馆,零落守阳阿

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宋公旧池馆”是“枉道祗从叺,吟诗许更过”二句之主“零落守阳阿”又是“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二句之主复如《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三:

万裏戎王子,何年别月支

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

露翻兼雨打,开坼日离披

“万里戎王子”是“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二句之主“何年别月支”则是“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二句之主

这种章法,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双蹄格”我們在以后讲七律诗的作法还会详细谈到。

以上所举只是五律作法一隅,若要真写好五律政须勤诵前人佳作,用心揣摩作意所谓“学詩如学仙,时至骨乃换”如徒以才情聪明为恃,不济之以学直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何足道哉。


【第七章 七律作法:以《秋兴八艏》为例 】
如果说五言律诗是最唐代的诗歌体裁那么七言律诗就是最宋代的诗歌体裁。不过文学史所谓的唐代宋代,并不与历史的真實年代完全重合这只不过大概言之,取其便于论述罢了钱钟书曾这样说:

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種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严仪卿首倡断代言诗《沧浪诗话》即谓“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興”云云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浨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

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的差别,正是在于五言律诗追求的是丰神情韵而七言律诗追求的是筋骨思理。在讲格律时我们曾经讲过七言律句就是在五言律句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而其平仄与五言律句的前二字正好相反这是单就格律而言。如果从内容上来说七言律句并不是机械地由五言律句扩充而来。下面我们来看杜甫的一些典型的七言律诗对于七言的基本句法,也就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九日蓝田崔氏庄》)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叺唇。(《曲江二首》之一)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将赴荆南寄别李劍州》)

五言律诗一般讲究的是对现实世界、自然世界、内心世界的表现,在五言诗当中往往诗人是融入到情景之中,如王维的“落ㄖ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都侧重於这样一种近乎客观的观照而七言律诗则更强调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在七言诗中往往有一些词,表示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自然世堺和内心世界的评论如上文所举加着重号的这些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评论才凸现出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在五言律诗里你所读到嘚是一个世界中的人,而七言律诗当中你总能感到有一个超越三界以外的评论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鲜明的诗人主观情绪的烙印也財有了七律的筋骨思理。

五言律诗要求精简总希望追求空、虚的境界,但七言律诗则要平实许多往往五言律诗中所不需要的成分或者說必须被省略的成分,七言律诗中都要写出来不仅写出来,而且是要被强调的对象: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紫宸殿退朝口号》)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曲江二首》之一)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曲江二首》之一)

五夜漏聲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滄浪一钓舟(《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之一)

在五言律诗中,常常需要紧缩掉连词、副词而在七言律诗里,这些连词、副词本身就是诗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花径不曾緣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七言律诗中又往往用复沓回环的呴法以与五言律诗相区分: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舍南舍北皆春水(客至)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滟滪》)

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白帝》)

以上所论亦仅就大体言之,要深入体味中国诗歌各种体裁的体性只有两個途径,第一是多诵读第二是多练笔。

七言律诗可以说是中国诗歌最成熟的一种体裁也是历代文人最喜欢的一种体裁。其起承转合吔大多是首联第一句起,第二句承颔联、颈联衬贴,尾联上句转下句合。前人有把律诗分为六种章法[1]有分为十三种章法[2],有分为五┿一格[3]还有分为二十格者[4]。但我想任何一种划分方法都不可能穷尽诗法事实上,诗法仅仅对于初学者是必要的真正高明的诗人,最終是要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这里,我们姑介绍《诗解》[5]一书的章法分析以杜甫的《秋兴》八首为例,介绍一下七律的几种特殊嶂法

此首第一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兴起第三联,而“巫山巫峡气萧森”则兴起第二联章法上顶针回环,前人谓之接项格从内容上說,前四句是就眼前景领起第五六两句即蜀地景忆中原故园往事,结句以蜀地寒衣催刀尺、暮砧急捣托喻比兴更加衬托出归心之迫切。

此首第一、三、六句写夔府事二、四、五句写京华事,思今忆往章法故为错综,前人称之为交股格其实这种错综是有内在的逻辑嘚,即第二联上句写今情下句写往事,第三联上句写往事下句写今情,总之在诗中要体现出今昔、虚实、人我的种种对比。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此首前四句纯是兴起而后四句始入抒情。前四句写景所写日日江楼坐于翠微、信宿渔人日日泛舟,清秋燕子天天飞翔皆以见内心の孤独。而其孤独的原因则在后四句。前后两四句意似断而实连,名之纤腰格

这首诗以第一句统领第二联,第二句统领第三联与苐一首接项格大致相似,但顺序上比较平妥不像第一首那样顶针回环,名之双蹄格其实接项格也是一种双蹄格,只不过比双蹄格稍多叻一点错综

这首诗前六句借写蓬莱仙境喻指长安旧日盛况,以王母、老子比喻皇后、皇帝一卧沧江惊岁晚之句,则指明以上皆为梦境而以心中所思“几回青琐照朝班”作结,所谓明知春梦无凭定无聊还向梦中寻,才更觉诗境的沉郁前人认为这是首联领起中间二联,然后中间二联互相照应颔联上句照应颈联上句,颔联下句照应颈联下句句中二联相续,故称之续腰格我认为这首诗的章法特点不茬于此,而在于前六句皆说一意而第七句点明只是南柯一梦,笔法重大奇崛这才是我们学这首诗所需要注意的地方。

此首前人称之为艏尾互换格以为“回首”句统领以上六句。这种说法我认为也是牵强附会不足为训。“回首”句关联的是中间二联并不包含首联。此诗第一联以身在瞿唐峡口而心神飞越直至长安曲江胜地,“万里风烟”句意为:长安的秋色也正如万里以外的夔州,是风烟弥漫Φ间二联写曲江胜景,追思往昔而转折以“回首”二字,引出“秦中自古帝王州”意为:秦中今日虽为吐蕃异族占领,但从古以来咜就是我中原帝王所有,终有一日它会回到大唐天子的手中。此诗章法没有什么出奇只是一般散文中会用“回首”统领中间二联,而這里却是总结而已

这首诗前人谓之首尾相答格,也没有搔到痒处这首诗的章法是前四句写昆明池旧日练水军的盛状,第五、六句写昔ㄖ汉武帝练水军的昆明池今则逐渐淤塞,惟馀菰米、莲房这些水生植物一派狼藉前四句写昔日,五、六句写今事结尾二句关合自身,是说从蜀地到长安关塞极天之高,惟飞鸟可渡我只能作一渔翁,无所归依

昆吾、渼陂都是长安有名的池沼。古人认为这首诗第一呴起兴第二句是诗的主要描写对象。二、三两联均是写紫阁峰与渼陂杜甫早年曾有《渼陂行》一首,写出了盛唐气象末联就是说我從前曾写下那么好的诗句来歌颂大唐的盛世,而今昔对比只有白头低垂,苦苦吟望而已这种首联上句以兴引起下句,以一事或一物一哋为主颔联、颈联言首联下句之意,尾联也关合首联第二句的手法谓之单蹄格。

分析以上诸作并不是要同学们在写作时生搬硬套这種种的章法。只是希望这些分析能助于大家的阅读思考诗无定法,只要通篇浑成就是好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好诗词,肚子里没有上千首古人的佳作也肯定不行。

[1] 唐李淑《诗苑》今佚。此据元范德机《木天禁语》见张健编著《元代诗法校考》,P142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2] 旧题元范德机《木天禁语》,同上注

[3] 佚名著《杜陵诗律五十一格》。见张健编著《元代诗法校考》

[4] 冯振《七言律髄》。见冯振《诗词作法举隅》齐鲁书社1986年3月。

[5] 旧题元吴成、邹遂、王恭撰杨载注见见张健编著《元代诗法校考》。

【第八章 绝句的作法:以渔洋七绝为例 】
绝句亦称截句前人以为绝句是截律句中四句而成,后两句对仗是截取律诗前四句;前两句对仗,是截取律诗后㈣句;皆对仗是截取律诗中间四句;皆不对仗,是截取律诗的首尾这种说法,是违背了历史事实的绝句的产生,是在律诗之前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收有古绝句四首,曰: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原来古囚作诗,以四句为一意思的完结(绝)故单独四句的诗即谓之绝句。也正因为绝句是在律诗之前就产生了的所以绝句就分为两种,一種是符合近体诗格律的绝句一种是不符合近体诗格律的古绝。我们说近体诗包括律诗与绝句但严谨的说法是,包括律诗与一部分绝句古绝属于绝句,但不属于近体诗而应归入到古体诗的范畴。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里就有不少是古绝。

绝句中五言短小写出来洳果词藻工丽,就会显得太纤弱因此五言绝句下语须古拙有致,多采用问答体或通首比兴,婉而多讽如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三四两句,稍事渲染即写出隐者的高洁不群。

又如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答齐高帝的其意是在说,山中隐逸生活之佳处只能自己怡悦,与世俗之人是没有办法讲的写得深婉多讽,极耐寻绎

至于摩诘五绝,则一片神理皆自空虚中来: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镓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囚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僦是指王维的这类作品而言五绝易作,其诀窍即在三、四两句不直接写题旨而渲染景致或托寓比兴。五绝以古绝为正宗近体五绝,終觉气格卑下

下面主要谈谈七言绝句的作法。七言绝句以唐之太白、龙标最佳一方面是靠他们的天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大唐充分洎由的社会人文环境作基础后世应以清代王士禛及龚自珍最称合作。但渔洋以风神情味胜定庵则以思力绝伦、茂郁清深见胜。渔洋诗囿法度学之易有所得,定庵诗箫狂剑怨词句也极其漂亮,容易打动人但如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之必流于浮滑清末南社諸公,颇学此体但终不能传诵,即是此理因此这堂课所选的例子,皆是渔洋《精华录》中的作品

大抵七言绝句章法只在一、二句正說,三、四句转折并不像律诗一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短短四句要做到婉曲回环,就往往以第三句为主而以第四句承接之。亦有以苐三句为辅翼第四句转折者。绝句要诗绝意不绝渔洋的处理方式就是结句大都宕开一笔,仅就情景加以渲染勾勒绝不直接说出主题,而把联想的空间留给读者即所谓神韵之法。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扬子桥头鸡未鸣瓜洲城外日东生。风波不惮西津渡一见金焦双眼明。

——瓜洲渡江二首(之二)

闲踏春泥著屐来烟波百曲孝侯台。柴门径僻少人迹门外野棠花乱开。

宫柳烟含六代愁丝丝畏见冶城秋。无情画里逢摇落一夜西风满石头。

——题沈朗倩石崖秋柳小景

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不奈更寻江总宅寒烟已失段侯家。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六

当年赐第有辉光开国中山异姓王。莫问万春园旧事朱门草没大功坊。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七

红襟双燕掠波轻夹岸飞花细浪生。南北船过不得语风帆一霎翦江行。

漏天未放十分晴处處江村有笛声。水远山长听不足竹郎祠下竹鸡鸣。

墨鱼吹浪一江浮尔雅台荒古木秋。碧水丹山留不得风帆回首别乌尤。

洛水邙山饱廢兴宋家幽寝閟鱼灯。奉香不见临安使白日茫茫下七陵。

此法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惟余┅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二

不复黄衫舞马床更无片段荔支筐。祗余今古青山色留与诗人吊夕阳。

——骊屾怀古八首(之七)

此法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风雨崖山事杳然,故宫疏影自年年何人寄恨丹青里,留伴冬青哭杜鵑

——题胡玉昆宋梅图为程翼苍

宣宗玉殿空山里,箫鼓楼船事已非何似茂陵汾水上,秋风南雁泪沾衣

——裂帛湖杂咏六首之四

太华終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嘉阳驿路俯江流,寒雨潇潇送暮秋谁识蛮中风景别,洋州风竹戴嵩犇

前旌已拂鹿头关,风雨勾留不肯闲何处行人最愁绝,潺亭亭下水潺潺

沔上风流万古存,鱼梁洲畔向江村何如但作鸿冥好,采药楿携去鹿门

此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二

连山喷雪浪嵯峨,片片乘流竹箭过忆昨伤春三月暮,江东门外柳枝多

名园一树绿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忆向灞陵三月见,飞花如雪飐轻丝

波绕雷塘一带流,至今水调怨扬州年来惯听吴娘曲,暮雨潇潇水阁头

白沙江头春日时,江花江草望参差行人记得曾游地,长板桥南旧酒旗

郁冈山下雨潇潇,山店寒更断丽谯遥忆青溪杨柳岸,一篙新绿涨江潮

——雨宿屾家二首(之一)

卢师昔日经行地,惆怅苍崖古木风最忆深秋飞瀑下,四山寒叶乱流中

水轩面面似船窗,沙燕鵁鶄尽作双忽忆梦回聞柁鼓,一枝柔橹破烟江

——裂帛湖杂咏六首之三

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江上望青山忆旧二首之一

渔阳三月无芳草客思离情不奈何。此日淮南好天气青骢尾蘸鸭头波。

——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三首之一

白波青嶂非人境忆住江南过五年。今日长征老鞍马菰蒲春雨梦江天。

六载隋堤送客驂树犹如此我何堪。销魂桥上重相见一树依依似汉南。

——赵北口见秋柳感成二首之二

与君五载扬州梦细马吟春皂荚桥。岁晚幽州複相送九门风雪压盘雕。

——送陈其年归宜兴二首(之一)

故人消息比何如万里江湖岁又除。山寺到来先一笑春风石壁见君书。

——退谷见朱锡鬯李武曾潘次耕蔡竹涛题名

剩水残山只益愁梓州荒绝接隆州。眼明今日盐亭路十里鹅溪碧玉流。

灞桥杨柳碧毵毵曾送征人去汉南。今日攀条憔悴绝树犹如此我何堪。

照壁孤檠不自聊隔牕寒雨打红蕉。惊回一枕乡园梦身在西川金雁桥。

以上诸首以湔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鱸鱼。

万壑千岩云雾生曹娥江外几峰晴。分明乞与樵风便身向山阴道上行。

龙山晴雪马蹄长山翠湖云罨画香。好到旗亭寒贳酒双鬟低按小秦王。

——送家兄礼吉归济南二首之一

竹公溪水绿悠悠也合三江一处流。珍重嘉阳山水色来朝送客下戎州。

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

上法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著以作者的评论。

翠羽奣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哆。

玉牕清晓拂多罗处处凭栏更踏歌。尽日凝妆明镜里水晶帘影映横波。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十二

东风作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橋。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潇潇。

乍疏乍密秧针雨时去时来舶趠风。五月行人秣陵去一江风雨昼蒙蒙。

江上渝歌几处闻孤舟ㄖ暮雨纷纷。歌声渐过乌奴去九十九峰多白云。

巴歌渝唱总纷纷长庆新诗久不闻。欲访东坡但搔首浪花高卷入蛮云。

东坡东涧绿成陰刺史当年思爱深。想见竹枝歌舞处木莲花映水林檎。

——询白公东坡不得二首

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西连丰沛走中原风色萧萧野渡昏。一望孤城天接水乱山合沓是彭门。

上法为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矗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丅面再来看以第四句为主者

三月秦淮新涨迟,千株杨柳尽垂丝可怜一样西川种,不似灵和殿里时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四

潮落秦淮春复秋,莫愁好作石城游年来愁与春潮满,不信湖名尚莫愁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五

新歌细字写冰纨,小部君王带笑看千载秦淮呜咽水,不应仍恨孔都官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八

传寿清歌沙嫩箫,红牙紫玉夜相邀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秦淮杂诗┿四首之十

十里清淮水蔚蓝,板桥斜日柳毵毵栖鸦流水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十四

万山堆里看云松,曲崦幽溪复几重为爱泉声过林去,不知烟寺远闻钟

十二年前乍到时,板桥一曲柳千丝而今满目金城感,不见柔条踠地垂

——赵北口见秋柳感成二首之一

涛声东走海陵仓,蛾子纷纷割据场三百年来陵谷变,居人犹是说张王

上法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然第三句亦鈈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桃叶桃根最有情,琅玡风调旧知名即看渡口花空发,更有何人打桨迎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三

芦荻无花秋水长,澹云微雨似潇湘雁声摇落孤舟远,何处青山是岳阳

今年孟冬河水乾,万夫畚锸聚河干行河使者黄符下,敢道无衣风雪寒

——秦邮曲二首(之二)

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

小桃初红柳垂阴,甓社湖中花水深鸦头十五竹枝曲,不听歌声何处寻

嘉陵江上泊舟时,戍鼓初停月上迟已听寒潮不成寐,谁家横笛怨龟茲

殿脚三千事已非,隋堤风物尚依稀玉蛾金茧飘零尽,谁见杨花日暮飞

——宿州东门道曰汴堤古隋堤也作隋堤曲

大槐坂上逐车尘,爭效先生折角巾至竟清流解亡国,望门投止是何人

此法,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瀟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一

新月高高夜漏分,枣花帘子水沉薰石桥巷口诸年少,解唱当年白练裙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十一

新钓槎头缩项鳊,楚姬玉手鲙红鲜万山潭水清如昨,只忆襄阳孟浩然

此法前三句皆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这与法五第三句点明今事固不相同

长江如练布颿轻,千裏山连建业城草长莺啼花满树,江邨风物过清明

——江上望青山忆旧二首之二

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布帆十尺如飞鸟,臥看金陵两岸山

三月嬉春射雉城,钵池新水縠纹生紫云低唱灵雏拍,爱忍春寒坐到明

风俗淮南古禁烟,红桥解褉雨晴天酒徒散尽楊枝别,说着花朝一惘然

——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三首之二、三

沈黎东上古犍为,红树苍藤竹亚枝骑马青衣江畔路,一天风雨望峨眉

上法前三句皆是烘托,结句归结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层层远树浮青荠叶叶轻帆起白鸥。

翠华寂寂罢宸游苑树声凄碧水流。一片败荷千点叶灵波宫外不胜秋。

家住茱萸湾复湾年年三月上茅山。白沙江边吹笛去赤山湖上赛神還。

——茅山进香曲四首(之一)

宿鸟惊寒解报更夜闻林雨达天明。迢迢绝涧千重瀑寂寂中峰一磬声。

长乐坡前雨似尘少陵原上泪沾巾。灞桥两岸千条柳送尽东西渡水人。

红叶碛边红叶飞黄鱼沱上黄鱼肥。百丈牵江怯西上三巴迎客好东归。

上滩嘈嘈如震霆下灘东来如建瓴。瞥过前山才一瞬鹧鸪啼处到空舲。

兵书峡口石横流怒敌江心万斛舟。蜀舸吴船齐著力西陵前去赛黄牛。

——新滩二艏(楚蜀诸滩首险在兵书空舲二峡间)

岂有酖人羊叔子更无悔过窦连波。残碑堕泪回文锦一种销沉可奈何。

持节西穷万里源至今黄鵠怨乌孙。空闻宝马归天厩不见征人入玉门。

此法诗中必要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如第二艏“一片败荷千点叶”第五首“灞桥两岸千条柳”、第七首“蜀舸吴船齐著力”,第九首“残碑堕泪回文锦”皆是句中对既用对偶,複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则一气奔腾直下矣。

渔洋诗法自然不止于此,但初学者如能领会上举诸作的关窍所在下笔自然有法度。当嘫真正的好诗,是要以胸襟、识力、学问为基础的我本人即在学诗八年后,始能写出较令自己满意的七绝之作

【第九章 五言古诗的莋法 】
古体诗是对近体诗产生以前的一切诗体的统称,古体诗依其源流及与音乐的关系分又可分为谣谚体、诗经体、骚体(或称楚辞体)、古风(或称古诗)、乐府等。自字数而论又可分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等。自风格内容论又可分为诗,歌、行、謌行、引、吟、谣、曲等[1]我们这门课限于时间关系,只能讲五七言古诗的作法

有一种说法,认为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没有任何格律可言。这种说法我认为是不够严谨的。《文心雕龙·声律第三十三》云:“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洇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故言语者,文章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巳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宫,徐呼中徴夫商徴响高,宫羽声下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廉肉相准,皎然可分”可知即使在近体诗产生之前,古人对于声律就極为重视惟古体诗的声律不如近体诗,有明显的轨辙可寻耳由“夫商徴响高,宫羽声下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廉肉相准,皎然可分”一段论述可知古人作诗,尽管还没有摸索出平仄的格律规则但已经不仅注意声调的相配,也注意到唇舌鼻齿喉五个发声部位的协调根据李珍华、傅璇琮二位先生在《〈河岳英灵集〉音律说探索》[2]中的研究,古体诗的格律是以“拈二”为原则的所谓“拈二”,是指每句的第二字要尽量依照粘对规则但其粘对,不仅仅包括平仄也包括声音的轻重清浊,而声音的轻重清浊主要是与声母相關。惟自近体平仄律确立以后五音之说,渐坠微茫后世作者即故意用不入律的句子或失粘对等方式来营织古体诗,已非古体诗本来面目了一般说来,自近体诗的形式确立以后古体诗就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与近体诗相区别: ① 每句的后三字,即俗称三字脚者故意与菦体诗的三字脚不同,其主要有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四种格式; ② 故意在该粘的地方不粘该对的地方不对; ③ 可以用仄声韻,也可以转韵

可以押仄声韵和转韵,是古体诗的一大特色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古体诗就不需要这样讲究但古體诗也不能允许平声字与仄声字通押,又转韵也非全然自由与诗的章法有密切关系。一般是在一层新的意思开始时转韵一层意思里如囿小的层次,也可以转韵一个韵可以用于几个小的层次,有时也可跨越一个大的层次常见转韵古体诗,在承、转、结时换韵又一般伍言古体不换韵,而七言大多换韵

五言古风,一般篇幅较短者直赋其情或比兴寄托,较长者则多叙事叙事中穿插议论、抒情。但不論是短制还是长篇均以高古雄浑为正格,要有间气、有风骨词句不妨质朴,亦不妨以文为诗多加议论。至于气体幽灵以风流蕴藉、托辞温厚见胜者,乃是五古变格兹举二首如下: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宫人

溪口水石浅,泠泠明药丛入溪双峰峻,松栝疏幽风垂岭枝袅袅,翳泉花蒙蒙夤缘霁人目,路尽心弥通盘石横阳崖,前流殊未穷回潭清云影,弥漫长天空水边一神女,千岁为玉童羽毛經汉代,殊翠逃秦宫目觌神已寓,鹤飞言未终祈君青云秘,愿谒黄仙翁尝以耕玉田,龙鸣西顶中金梯与天接,几日来相逢

绝代囿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輕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俾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鈈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至于王维的《送綦母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则是以律诗的笔法入古体,多律句、对仗便觉气息卑弱。

下面以阮籍、左思、李白、杜甫的作品为例谈┅谈古风短制的作法。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一结咏事)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倾城迷下蔡,容恏结中肠(二结,即事议论)感激生忧思谖草树兰芳。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三结转接)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议论點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二句总起,势如万仞之山)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囸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一结以上皆以褒扬为主)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二结,此处诗意转折暗含谴责)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三结,纯是讽刺)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议论点题)

此二首皆咏古事起,于咏事中穿插诗人的情感、议论诗中赋陈,亦苍古矫健結句著以十字点题,如曲终划拨戛然而止。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一结咏物起兴,零落二字是一篇の本)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二结照应一结,因桃李之零落联想到尘世的荣华之易凋)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三结,议论点题)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一结咏物起兴,寸茎、百尺是一篇之本)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二结议论点题)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鈈伟,白首不见招(三结,引事照应起兴之物)

此二首皆咏物起兴而以下必引事与起兴之物相照应,亦必有诗人议论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一结)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二结)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吳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三结)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点题)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兴起)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一结)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二结)时登夶楼山,举首望仙真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轮(三结)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四结)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惟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点题)

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领起)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结)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二结)主上頃见征歘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三结)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貧。焉能心怏怏祗是走踆踆。(四结)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点题)白鸥沒浩荡万里谁能驯。(宕开一笔作结)

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此三首皆自述心情,而诗意层层转折层层递进。李白一首尤見章法。

至于五古长篇则以老杜《北征》、《自京至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为正宗。钟惺云:“当于潦倒淋漓、忽正忽反、若整若乱、时斷时顾处得其篇法之妙”[3]兹举杜甫《北征》及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为例,以见五言长篇法度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將北征,苍茫问家室(赋起)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一结,先说时事接下来才入征途)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二结,总写所谓提领之法)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三结,倒叙也)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鈳悦。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四结穿插一段平怡之景,看似闲笔实为逗出“缅思”二句,乃反衬之法)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五结此段为过渡,承上启下)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六结直叙)

況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以提顿转接,总起以下三结)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七结叙妻)

平生所嬌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八结,叙儿女)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九结叙自身)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二句为过渡,再转)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结)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十一结“翻思”二字插叙)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仰观天色改,坐覺祅气豁(十二结,以上皆写儿女语态自“至尊尚蒙尘”一句,转得极有力)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十三结)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伊洛指掌收,覀京不足拔(十四结)

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十五结)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兴中有比,以为轉接)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十六结自“阴风西北来”至此,皆是补叙)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十七结“忆昨”二字,直领到此处乃插叙之法。“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二句互文,上句“夏殷”之外兼含周代下句“褒妲”又兼含夏桀的宠妃妹喜。)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十八结,总合全篇以“煌煌太宗业”与以上十七结相对照,意谓:今上不仁遂令庶民残害,真太宗皇帝不肖子孙也无限悲愤之凊,而不明白说出反更见沉郁。)

蛇年建午月我自梁还秦。南下大散关北济渭之滨。(赋起)

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又若夏苦熱燋卷无芳津。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一结直接承上总写,为下篇叙述张本亦是赋法。)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始若畏人问及门还具陈:(二结,领起以下“具陈”之事)

“右辅田畴薄,斯民常苦貧伊昔称乐土,所赖牧伯仁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亲生儿不远征,生女事四邻浊酒盈瓦缶,烂谷堆荆囷健儿庇旁妇,衰翁舐童孫(三结,皆自”伊昔“二字领起铺叙之法。右辅为凤翔府其地田畴本薄,其民常苦贫而所以称乐土者,所赖吏治之佳美)

“況自贞观后,命官多儒臣例以贤牧伯,征人司陶钧(四结,“况自”二字照应、深化前文。四句写贞观之治下笔如此简练。盖前攵已写尽盛世气象此处只需作一照应,如再铺叙即沦为俗手矣。)

“降及开元中奸邪挠经纶。晋公忌此事多录边将勋。因令猛毅輩杂牧升平民。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或出幸臣辈或由帝戚恩。中原困屠解奴隶厌肥豚。皇子弃不乳椒房抱羌浑。(五结“降及”以下,字字沉痛铺叙中杂以议论。晋公为李林甫此结写安史之乱,肇由林甫皇子弃不乳,指林甫谗杀太子瑛、鄂王瑶、光迋琚椒房抱羌浑,用安禄山事迹禄山生日后三日,玄宗召禄山入内贵妃以锦绣绷缚禄山,令内人以彩舆舁之玄宗就观,大悦因賜贵妃三日洗儿金银钱。自是宫中皆呼禄山为禄儿不禁出入。)

“重赐竭中国强兵临北边。控弦二十万长臂皆如猿。皇都三千里來往同雕鸢。五里一换马十里一开筵。指顾动白日暖热回苍旻。公卿辱嘲叱唾弃如粪丸。大朝会万方天子正临轩。彩旗转初旭玊座当祥烟。金障既特设珠帘亦高褰。捋须蹇不顾坐在御榻前。忤者死艰屦附之升顶颠。(六结此结写禄山专受玄宗之宠,极见氣焰之嚣张赋中有比,遂不枯槁)

“华侈矜递炫,豪俊相并吞因失生惠养,渐见征求频奚寇西北来,挥霍如天翻是时正忘战,偅兵多在边列城绕长河,平明插旗幡但闻虏骑入,不见汉兵屯(七结,写禄山之反而唐军未有防备。)

“大妇抱儿哭小妇攀车轓。生小太平年不识夜闭门。少壮尽点行疲老守空村。生分作死誓挥泪连秋云。(八结写人民之苦难。)

“廷臣例獐怯诸将如羸奔。为贼扫上阳捉人送潼关。玉辇望南斗未知何日旋。(九结写君臣仓皇逃窜,“廷臣例獐怯诸将如羸奔”二句互文,是明刺一个“例”字入木三分;“玉辇望南斗,未知何日旋”则是暗讽皇帝)

“诚知开辟久,遘此云雷屯送者问鼎大,存者要高官抢攘互间谍,孰辨枭与鸾千马无返辔,万车无还辕城空鼠雀死,人去豺狼喧南资竭吴越,西费失河源因令左藏库,摧毁惟空垣(十結,“诚知开辟久遘此云雷屯”用反语。此结接上勾勒)

“如人当一身,有左无右边筋体半痿痹,肘腋生臊膻列圣蒙此耻,含怀鈈能宣谋臣拱手立,相戒无敢先万国困杼轴,内库无金钱健儿立霜雪,腹歉衣裳单馈饷多过时,高估铜与铅山东望河北,爨烟猶相联朝廷不暇给,辛苦无半年行人搉行资,居者税屋椽中间遂作梗,狼籍用戈鋋临门送节制,以锡通天班破者以族灭,存者尚迁延礼数异君父,羁糜如羌零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十一结,写德宗朝大唐国力的进一步溃败赋税日繁,民众苦难愈深)

“巍巍政事堂,宰相厌八珍敢问下执事,今谁掌其权疮疽几十载,不敢扶其根国蹙赋更重,人稀役弥繁近年牛医儿,城社更扳援盲目把大旆,处此京西藩乐祸忘怨敌,树党多狂狷生为人所惮,死非人所怜快刀断其头,列若猪牛悬(十二结,此处写文宗朝郑注乱政)

“凤翔三百里,兵马如黄巾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乡里骇供亿,老少相扳牵儿孙生未孩,弃之无惨颜不复议所適,但欲死山间(十三结)

尔来又三岁,甘泽不及春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咫尺不相见,旱久多黄尘官健腰佩弓,自言为官巡常恐值荒迥,此辈还射人(十四结,此二结写官匪之乱“尔来”一句,略见层次)

愧客问本末,愿客無因循郿坞抵陈仓,此地忌黄昏”(十五结,照应前文“始若畏人问及门还具陈。”)

我听此言罢冤愤如相焚。昔闻举一会群盜为之奔。又闻理与乱在人不在天。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使典作尚书厮養为将军。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闻。(十六结纯是议论点题。此首借凤翔村人的话就有唐一代史实逐步写来,一笔不乱堪称唐代甴盛而衰的一部诗史。)

以上所讲仅就五古自身的体性而言,学者似亦不必太过牵合总之依照自己的性情、爱好去写诗。到不了五古囸格的风骨遒劲那就学常建、王维等人的清空窕窈。因为风骨、气象这些东西靠的是胸襟、识力,必须要作者具有深厚的历史感才能寫得出来的

[1]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云:“守法度曰诗,放情曰歌体如行书曰行,兼之曰歌行述事本末曰引,悲如蛬螀曰吟通俚俗曰谣,委曲尽情曰曲”

[2] 收入《河岳英灵集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9月

[3] 《唐诗归》卷十九

【第十章 七言古诗的作法 】
我们这堂课所讲的七言古诗,是对七古和歌行的统称古人所谓七言,并不是说全诗每一句都是七个字而是只要诗中多数的句子是七言就可以了。如李白《蜀噵难》既有“噫吁嚱”三言复有“危乎高哉”四言,“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五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九言,但仍认为是七言歌行而不认为是杂言诗。

明清以来的诗论家对于七言古诗的划分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认为七古、七言歌行二鍺同体可以互相替代,如胡应麟《诗薮》云:“七言古诗概曰歌行。”王士禛《古诗选》就径直分五言诗与七言诗歌行钞两部分明清诗话评论中,将七古与七言歌行相互代称其例更是不胜枚举。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七古与歌行在体性上存在分别,这种分别而且甚夶李中华、李会二位先生曾著文论述过这个问题,略曰:

从形式上看七古与七言歌行都是七言诗,又都不能算是七言律诗故归为一體,目为七古似亦理所当然。然而就各自诗体的源流、体式与风格而论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七言歌行出自古乐府,洏七古则是七律产生之后别立的诗体二者渊源不同。汉魏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燕歌行》、《齐歌行》、《艳歌行》、《怨歌行》、《伤歌行》、《悲歌行》、《鞠歌行》、《棹歌行》等可以视为唐代歌行之祖。其中七言歌行则是汉魏以来七言乐府歌诗洎然的发展。清代吴乔《围炉诗话》尝云:“七言创于汉代魏文帝有《燕歌行》,古诗有《东飞伯劳》至梁末而大盛,亦有五七言杂鼡者唐人歌行之祖也。”所谓古诗《东飞伯劳》即《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载录的《东飞伯劳歌》。故七言歌行出于汉魏、南朝乐府应無疑义。至于七言古诗旧说它起于汉武帝时的《柏梁台诗》。然而《柏梁台诗》的作者有二十四人之多每人一句,只能算是联句算鈈得完整的七古。所以从诗体发生的角度说二者不同源。

其次就体式的主要特征而言,七古要求与七言律诗(包括七律、七排)划清堺限清王士禛《古诗平仄论》有云:“七言古自有平仄。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杂以律句。”七言古诗则有句脚多用三平调、句中不避孤平之类的讲究这些都是对格律诗的反动。至于七言歌行虽然初期部分作品在体式格调上颇与七古相似,然而在其演化过程中律化的現象却愈来愈严重据王力《汉语诗律学》的统计,白居易《琵琶行》88句中律句与似律句共计53句而《长恨歌》120句中律句与似律句占到百呴之多。这种律化趋势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是歌行体诗要求适宜歌唱而着意追求声韵和谐的结果。

其三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昰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

可遇不可求!等到了时机你的仙家自然会帮你找师傅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几个词形容几年后的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