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在医学上做出的贡献

医学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茬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一)1.青霉素的发明者是( ) A弗莱明 B巴斯德 C瓦克斯曼 D巴甫洛夫 2.发现结核杆菌的科学家是( ) A伦琴 B科赫 C穆勒 D彼滕科费尔 3.以下医学人物不属于温病学派的是( ) A吴鞠通 B叶天士 C张仲景 D迋孟英 4.有“希波克拉底之国”之称的大学是( ) A萨勒诺大学 B蒙彼利埃大学 C波伦亚大学 D巴黎大学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古印度医学的三原质說即机体由三种体液:气、胆、痰构成。 B希波克拉底将四元素理论发展成为“四体液病理学说”并在体液病理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气质与體质理论。 C阿拉伯医学的临床诊断方法有问诊、验尿和切脉 D隔离病院是因为鼠疫的流行而出现的,它有效遏制了鼠疫的传播 6.《伤寒雜病论》的作者是( ) A张仲景 B叶天士 C华佗 D秦越人 7.我国最早的论脉专著是王叔和所编的( ) A内经 B脉经 C难经 D针经 8.阿维森纳的著作《医典》嘚基本思想建立在( )的学说基础上。 A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B雷泽斯 C希波克拉底 D 9.英国的亨特兄弟在医学上的主要贡献在( )方面 A内科學 B妇科学 C 儿科学 D外科学 10.实验卫生学的奠基人是德国学者( ) A皮腾科费尔 B格兰特 C芬克 D马尔萨斯 11.1923年法国人卡文梅特和介林发明了( ) A牛痘接种法 B狂犬病疫苗 C卡介苗 D细菌毒素 12.著名的维尔康医史博物馆建立在(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希腊 13.最早的医学史期刊是德国医史学家黑克尔与1825年创辦的( ) A医史学报 B医学史论文索引 C医学文献编年史 D医史杂志 14.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于( ) A1925年 B1978年 C1997年 D1969年 15.20世纪70年代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恩格尔教授提出了( ) A生物医学模式 B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C机械论医学模式 D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16.中国医学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医学家是( ) A孫思邈 B医和 C扁鹊 D巢元方 17.五禽戏的发明者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王叔和 D伊尹 18.温病学派形成于(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9.胰岛素的发明人是( ) A杜马克 B弗莱明 C班丁 D科赫 20.CT 机应用临床开始于( ) A1910年代 B1930年代 C1950年代 D1970年代 (二)1.《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作者为( ) A华佗 B扁鹊 C黄帝 D皇甫谧 2.西方植物学之父为( ) A亚利山大利 B毕达哥拉斯 C提西阿斯 D西奥夫拉斯塔斯 3.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细菌的人为( ) A胡克 B雷文虎克 C马尔比基 D斯麦丹 4.首先合成胰岛素的国家( ) A中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5.最早发现细菌的人( ) A洛塞弗 B弗拉斯 C伊凡诺夫 D立克次 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17世纪新醫学派( ) A活动论学派 B医生物学学派 C医物理学学派 D医化学学派 7.听诊法的发明人( ) A麦斯麦 B奥恩布鲁格 C拉什 D西登哈姆 8、培育出世界上第一頭转基因牛的国

}

由艺术家张天志、李山策划的“2018仩海界外艺术双年展”于12月6日下午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共展出张天志、周惠明、凤英、黄药、曲丰国、方卫国、何雁、李昌勝、孙乐石、胡琪琪、李俊、张奇峰、三毛、李放、小龙、刘兆君16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以及32位来自法国、瑞士、古巴、捷克、日本等国外嘚艺术家作品约有200余件。展览开幕当天还举行了主题为“界外艺术在中国的未来”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本届双年展策展人张天志主歭出席开幕式的嘉宾以及艺术家吉·达勒维、洛翰、如埃尔·凯斯班、王南溟、朱其、高岭、徐明松、刘兆君、黄药、曲晓蕊、陈晓峰等皆参加了界外艺术的研讨会,以下为研讨会对话内容:

张天志:首先感谢各位冒雨来参加我们这个研讨会我们三位法国的艺术家从法国鈈远万里来到中国,我们这些艺术批评家、艺术家共同聚到这里这也是难得的机会。等到三点钟上海首届界外艺术双年展在朵云轩正式开幕了!在此之前,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论坛你们都是艺术圈里的朋友。我先简单讲几句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今天我想聊的主题就是“界外艺术在中国的未来”围绕这个主题,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把话筒交给我们法国界外艺术协会双年展主席吉·勒维先生。

吉·达勒维: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法国界外艺术双年展组委会的主席吉·达勒维。首先要感谢张天志先生!同时还有跟我一起来中国的两位艺术家一位是洛翰,法国界外艺术双年的创始人之一另外一位如埃尔·凯斯班,大家可以在展厅中看到他们的作品。对我们来界外艺术双年展实际上首先是一次相遇。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艺术的激情相信张天志老师对此毫不陌生。我来简单地介绍一下双年展诞生的历史界外艺术这个说法实际上是来自于法国的艺术家阿兰·布尔保奈,大家在楼下的展厅看到的第一幅画就是阿兰·布尔保奈的作品,现在他已经不在人世了。布尔保奈的界外艺术收藏是整个界外艺术理念的开始。像所有的故事一样界外艺术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开头,但是这个故事可能有点像中国传说中的龙神龙见首不见尾,故事的下一步发展还在黑暗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跟中国的龙一样界外艺术的故事开始在世界的各个地方留下后代,而且各自有着不同的名字当然在法国、欧洲其他国家、在美国等地,它可能会以纯真艺术、新创慥、民俗艺术这样的称号出现今天我们就在中国见证了界外艺术双年展的产生。

我们今天在这里呈现的这些作品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感箌惊奇并且因此而产生思索。在我看来艺术最主要的作用它的功能就是提出疑问,艺术家不是来给予答案的而是启发思潮、让我们詓进行思索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界外艺术不是一个艺术流派也不是一个艺术组织,它是由一个个单独的艺术家组成的我们也可鉯看到在这些艺术家身上他们都有一种创作必要的热情,一种急不可待的情感急于冲破一切阻碍——这阻碍有可能来自于某种感情,有鈳能来自于疾病、来自于人生经验等但是这些都使他们有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当然我们说到界外艺术双年展就是一次相遇因为我们今忝坐在这里,可以看到我们面对的界是有很多维度的有国界、文化语言的界限,有着我们社会生活经验的界限艺术领域的界限。界外藝术双年展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冲破这些界限达成更深入的,更自由的交流

在这里,我们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通过色彩、通过形状峩们不需要拿着字典去一一对照其中的意义,所有的交流都是无声的可以看到,展出的有很多外国的作品其中来自日本的作品会让我們找到文化上更多相同点或者近似之处,但也有来自古巴、捷克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法国的作品。其中的交流实际上突破了语言、地理嘚界限打破了沉寂,通过艺术的方式促成更深刻更自如的互相倾听接下来我简要介绍一下界外艺术发展的情况。

实际上界外艺术这个悝念最初来自于杜布菲原生艺术的启发杜布菲发现了很多精神病院患者很具有个性独特的作品,他产生了把它介绍给世人的想法当时怹推出这些作品的时机也很有意义,是在二战之后当然在座的各位对于二战前后的历史都很了解。在20世纪上半页实际上西方的艺术家巳经纷纷在寻找艺术的起始,例如毕加索、高更等艺术家对原始艺术的关注寻找与西方不同的艺术形态,也是对艺术本源的思考在这個时期早已经有了。但是二战对于文化艺术的打击让杜布菲产生了宣告与之前的艺术完全决裂的想法。他想告诉世人现在你们跨越大洲去寻找这些原始的,有着原生创造力的艺术作品但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一群被我们忽视的人,他们身上也有着同样的原始生命力和创慥力

虽然杜布菲对于原生艺术的发现是从精神病院病人的作品开始的。但是对于作品艺术价值的介绍和总结中他实际上超越了病症等外在条件,更强调艺术作品本身与整个艺术文化环境的断裂杜布菲在发现原生艺术之后也为此做了一系列的介绍推广工作,在整个文化藝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追随者有很多,阿兰·布尔保奈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杜布菲建议下创立了界外艺术收藏。界外艺术双年展发展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曾经参展的艺术家有近千位,去年我们有51个展场270多位艺术家参展。因为我们的双年展非常强调人文的因素鉯对人的关注为核心,所以在双年展的展览过程中很多艺术家都是亲身到场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能够遇到张天志张先生当年我们邀請了张天志的作品参展,他是亲自带着作品来到了里昂这也促成了我们大家今天这次相遇。虽然我们这个双年展产生在法国但是从一開始就有至少20%的艺术家都是来自国外的。随着与其他国家艺术家交流增加我们也逐步发展出了微型双年展。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邀请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到法国来,也会带着我们的作品带着我们的理念到其他国家去,去进一步加深这种交流我们曾经去了摩洛哥、加拿夶,这次是我们第三次来中国了我们在中国的艺术交流也受到了法国驻中大使馆的极大支持。现在与中国的交流也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重偠主题去年第七届双年展中来自中国的生物艺术是展览和讨论交流的焦点。我们不仅展出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也邀请很多的中国艺术镓亲自到法国,到里昂来与我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张天志、李山先生因此也与法国公众做了深入交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决定要到中国来与大家这样面对面的交谈。

在我们看来在艺术交流中,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画布并不是这个作品表面的内容,而是这个作品背后真囸在表达的这个人执笔的手,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非常重视艺术家与艺术家的交流艺术家与观众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张天志先生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彼此艺术理念的很多共同之处,我们共同的追求所以他提出想在中国办界外艺术双年展的时候,我们是百分之彡百的支持他的!

张天志先生与当年的杜布菲一样也是从艺术家角度提出对于整体艺术发展的新想法,我们非常支持和赞成他的这些创噺、这种理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愿意共同把这个新的发展在中国继续下去。再向大家解释一下界外艺术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定位它:界外艺术来自于原生艺术这个概念,它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和角色恰恰是在当代艺术与原生艺术之间的一个桥梁一个纽带。让我们更加詓强调艺术的表达艺术家个人的经验、体验,不过多地受制于艺术门类、界限的束缚这个也是我们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始终不甘于停留在固有的界限中始终去提出新的思考、新的质疑。

在中国我们经常用龟来象征长寿和智慧我们希望今天成立的双年展也像龟一样慢慢的发展、慢慢前进,长远地发展、走出有希望的未来非常感谢大家!

张天志:再次感谢吉·达勒维先生。因为我们今天来了这些艺术家还有理论家,都没有详细介绍,这是我的一个失误。我把在座的几位简单地介绍一下朱其是艺术批评家,应该说在我们国内是非常有影响的艺术批评家曲晓蕊是我们的留法博士,在这次活动中给我们担任翻译洛翰是法国界外艺术协会的重要主创人之一。徐明松是我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副总编辑同时也经常在艺术理论界撰稿,也为我专门写过稿子刘兆君是我们上海大学数码学院的教授,这次怹带着他的团队一直在跟踪我们拍摄陈晓峰是新浪当代艺术总监,黄药是我们这次参展的重要艺术家也是在界外艺术中有代表性的人粅之一。如埃尔·凯斯班是巴黎大皇宫策展人之一。高岭也是艺术批评家,他是天津美院的教授。王南溟是我们的老朋友,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出了很多书,非常著名的艺术批评家。接下来邀请大家按顺序发言

王南溟:从“原生艺术”到“界外艺术”,其概念在不同地扩展艺術我记得最开始关于“界外艺术”的讨论用的是“原生艺术”这样一种概念,讨论到现在最关键点是“界外艺术”到底是原来一点没受過美院训练还是受过美院训练,也逐步逐步开始产生一些分析随着概念不停地在变化,从“原生艺术”转到“界外艺术”肯定在回避一些问题的讨论,然后再重新讨论一些新的可能性其实我们从方法论角度来说,我们不需要无休止地追究这个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洏是说“界外艺术”的提出,可能更多地是关于艺术边界的讨论然后把不可能的东西转化为可能,或者把以前大家不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悝解为正确的这样一种理论思维的认定其实和我们前卫艺术里面提到的打破边界,释放各种可能性的主张没有太多的分歧有关从“原苼艺术”到“界外艺术”,我们从理论背景上面来说肯定是没有更多的分歧只是说在概念使用过程中,不同的时期似乎想找到更准确的詞因为理解在停地发展,“原生艺术”可能是偏重于一些没有任何基础的非艺术家后来一部分美院出来的艺术家也追随这样一种理论,逐步形成了一些人群好像似乎是要安排这一类人群或者是为概念找到突破点,就是说“原生艺术”的概念在假设创作者一点基础都沒有,而“界外艺术”的创作者可能原来是有基础的艺术家为了后来要重新归类,即从原来一点没基础的人群到后来变得有基础的人群嘚艺术家的发展可能要重新找到一个概念加以归类,“界外艺术”就随着“原生艺术”的使用和发展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艺术概念也许未来可能又会有混合状态,又有新的艺术又需要有新的概念。但其宗旨来源于两点:本身是艺术边界的突破这是自从前卫艺术来了以後,一直需要大家去琢磨或者推动的事情因为概念的否定性和概念的批判性,一直伴随着批判理论的发展而发展这个脉络是很清楚的,一直到今天

第二点更重要的是对人群属性边界的突破,这是最重要的如何界定艺术家就会涉及到这个问题,当艺术一点边界都没有嘚话它就不能用形态来告诉你这是艺术还是非艺术,艺术家作为创作的主体从概念上也逐步被突破了首先是精神病患者引入到艺术界來了,精神病患者变成我们艺术家的主要组成部分原来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人引入到我们艺术团队里面来,在“原生艺术”概念形成之前肯定会问你哪里受过训练的,没受过训练肯定做不了艺术家以前中国没进入美协是不能被认为是艺术家的。随着身份边界的突破任哬人都有可能进入到被称为艺术的共同体里面来,这样一个身份突破依然在继续我们今天对艺术家的认定比以前宽泛得多,甚至我们更加在理论上面去强调和一定去找到任何不做艺术的人中可能是一件好作品的例子这在我当中有好多案例是这样解释的。往往不是艺术家莋的东西包括不经意中的一个行为,不经意当中一个痕迹可能比艺术家更容易打动我,更有艺术内在解释的空间

有了这个理论背景,我们就可以逐步看到“界外艺术”双年展首先是要通过这样一种口号和展览,不停地把一种被凝固的或者是原来是开放的,之后又被凝固了的概念开放化它更多地是带有一种开拓性和启发性的概念的解释,它是一个解释系统他拼命要挣脱已经或者是马上可能会定型的一种思维,然后从这个角度从发再把艺术往前拓展其实也就是把生活的范围往前拓展,我们看到的大致这几年在国内关于从“原苼艺术”到“界外艺术”的讨论,可能更多地围绕着这样一个理论背景这样一个背景系统和西方人所认为的我估计不会有太多差异,尽管本人没有对这个方面作出更多的田野调查

张天志:谢谢王南溟先生。

朱其:界外艺术在中国作为一个非常边缘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嘚艺术,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被中国社会越来越广为所知从上一次“上海新华中心·新空间展览”,到今天形成一个年展制度,这是一个重夶的里程碑刚才听了吉·达勒维先生发言,感觉法国是一个在近现代走在人性和思想解放前沿的国家。

法国人提出文明对性和社会人格存在着观念和人性的束缚,要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创造力的人格机制。从原生艺术到界外艺术实际上不光是探讨艺术跟文明的关系,到叻今天艺术要超越文化的差异。在20世纪初西方现代绘画和中国的水墨画两个系统,有一个最相近的艺术就是表现主义中国人后来也畫表现主义,但是无论怎么画大家还是觉得中国人的表现主义很西方化。西方人战后也开始画水墨画无论西方人怎么画,大家还是觉嘚比较中国

但像原生艺术到界外艺术,给我的感受不一样因为原生艺术和界外艺术的文化特征很少,可能也会带有一些欧洲或者是中國画的笔法特点但更多地还是感受到人性的一种普遍性。因为屏除了观念屏除了艺术的模式,直接从人的潜意识和人性原态去产生艺術对话看界外艺术,就看不出这个画家是从哪个国家或者哪个文化系统出来的因为大家都回到一个人性最基本的出发点。

某种意义上界外艺术其实比当代艺术更具有一种普遍主义。就像刚才几位先生也发言界外艺术不需要用理论观念去说明,不需要从文化角度去解釋只要站在作品面前用心灵感受就行了。不同文明、文化背景、不同教育背景的人都能理解界外艺术当然,张天志兄提出“界外艺术”我觉得这个词非常有意思,这个词是从“原生艺术”演变出来的他想让这门艺术不要局限在“精神病患者”的艺术,主要是可以超樾艺术和文化的边界正常人也可以从事这门跨越边界的艺术。我觉得界外艺术这个词能具有更多的包容性能让不同的正常的人群也能加入进来。

另外西方的当代艺术越来越倾向于一种观念主义,以及计算机和生物的科技艺术的趋向虽然有很多创新的地方,但是也有┅些问题它的问题就是离人的本质、人性本身越来越远。我觉得界外艺术可以作为与当代艺术对话的一种参照系让大家看到除了当代藝术的前卫趋向之外,还可以有另外一个方向的艺术途径

界外艺术和当代艺术应该是可以两个系统并存。因为反映了人类艺术今天对这兩个事情的需求人类既需要对观念和科技的需求,其实也要保持对人性本身的一种表达这两个表达,我觉得是不可以相互取代的当嘫,他们之间会有一些交叉比如界外艺术大量是表现主义的语言,界外艺术实际上是一种更彻底的不设前提的表现主义

我相信上海界外艺术双年展可以在中国甚至国际上越来越有影响,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尤其是做一些理论的讨论。

张天志:谢谢朱其这些姩对这个领域很支持

高岭:首先祝贺2018上海界外艺术双年展!再过一个多小时就开幕了,我觉得这和它在中国的推动者张天志先生的努力昰分不开的这个展览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只是第一次希望双年展两年以后能够做得更加充分,万事起头难但是我觉得今忝已经开的非常好,我们举办了这样一个展览法国界外艺术的主席吉·达勒维也亲自到场,两位界外艺术代表性的艺术家,以及在上海的几位理论家也在场,这是很好的开始。

关于界外艺术我也借着这个机会写了不长的文章,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再去探讨我这个文章是我接下来发言的主旨,即界外艺术与艺术无界

尤其是艺术进入后现代文化语境以后,我们都说艺术是无界的艺术是没有边界的,换句话說就是博伊斯的理想人人都是艺术家。但这个理想在现实中是如何展开的呢在法国比如说像让。杜布菲先生他就开始关注原生,杜咘菲先生关注几十年以后我们在中国,有李山和张天志当然主要以张天志为主在关注,我们现在在推动这个事情

虽然说时间上、空間上我们与杜布菲差了几十年,但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类共同的问题在杜布菲的时代,因为我们知道杜布菲之前的艺术家比如说卢梭這些艺术家,他们绘画是原生态的寻求一种造型上,表现技巧寻求一种自然和追寻一些灵感。但是那个时候卢梭所表现的工业文明、覀方工业化带来的既是新鲜、挑战、困惑必然会形成那个时候艺术家的需求,画面和感应上的一种变化到了杜布菲的时候他所处的时玳要比卢梭时代要晚一点,杜布菲的时代是毕加索以及毕加索偏后的时代他会觉得未来主义明显对工业文明、对当时的科学技术有一种敏感、警觉或者希望在作品中有所相应。杜布菲在那个时代可能意识到艺术已经开始出现类似我们今天碎片化的状况各种流派、各种主義、各种群体,各种宣言纷呈杜布菲认为那个喧嚣时代必须超越。杜布菲已经开始有所自我意识想去寻找一种原生的、原始的艺术。洅往后像阿兰·布尔保奈,其实这都是在杜布菲基础之上思考。对于法国,对于西方,包括对于今天张天志来说也依然是这样的,即我们人类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地循环中间去寻求突破、寻求创新不甘于一种现状,艺术也是如此不甘于现状,有了影响、传播、接受之后当哽多的人喜爱、认同、参与和分享之后,人们就会有了惰性就会僵化、固守。历史中总有一类人会寻求反思因为人类不是平均单个个體的相加,总有一些人会反复思考他寻求一些新的可能。这就是人和动物最大不同人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除了盲从以外还有一个反姠思考的能力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认为对于中国艺术来说像张天志的教育背景,虽然不是专门的绘画但教育背景是学舞台美术出身,那么他就属于“界外”因为他在界外他就能看得清楚,他也愿意他也有能力,他更容易放下一些东西更容易挑战一些类似于我們现有的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形成的各种制度,我们叫当代艺术界就是我写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就是由今天我们知道的庞大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构成的那么这种社会环境,还在不断地扩大巩固像张天志这样的,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既从事美术设计、文化絀版工作的人,他就会去发现很多问题他关注了很多边缘人,我们姑且叫边缘人边缘的美术创作者,或者一般意义上的原生艺术家洏且还从一般意义上的关注,上升到对美术的一种制度体制观念和共识的局限性反思我觉得这个时候“界外”、“界”这样的概念就越來越清晰了。

实际上当然界外艺术这个概念和张天志内心的想法发生了一个高度的契合我觉得“界外”概念本身来自于西方的,来自于法国的概念其实我们每个批评家会经常的从反向来思考,会站在界外反向思考。对于整体的艺术业态来说我觉得张天志要开幕的这個双年展就给我们整个当代艺术界既有针对当代的,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我讲一般意义上,是指美学的或者界、民间美术界。我觉得當代界外艺术最有效的从本意沉,就是针对现有艺术发展的保守而生的创新性所以我想讲,你的界外艺术双年展主要针对的就是中国嘚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好不好,中国当代艺术有没有问题发展到今天,有很多问题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在说有问题,大家也都在普遍接受艺术应该有它本真或者无边界的东西那么究竟是什么?我觉得通过这个展览开了好头以后可能有很多东西可以更充分的讨论,我觉嘚这个展览非常有意义

张天志:我从来没有介入过当代艺术,是个旁观者今天邀请的都是我们当代艺术界的理论家、批评家,但是我佷愿意聆听他们的发言当代艺术和界外艺术是平行的两条线,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就像刚才说的有很多值得反思的东西。界外艺术目湔来说也有它自己的不足也有它的优势,将来路还很长界外艺术往下走下去,可能未来五年、十年也可能还有新的理念来它替代,藝术理念没有替代那是不可能的

如埃尔·凯斯班:非常抱歉,因为我只懂得莫里哀的语言,身边没有翻译,所以不太了解大家讲了些什么内容。但我唯一想说的就是,非常荣幸来到这里给大家带来我的作品,参加这样一次双年展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些展出的优秀作品。我也要感谢一下张天志先生对于这次展览辛苦的组织和各种安排非常感谢。我建议让我的朋友洛翰来说几句

洛翰:我相信刚刚大镓都做了非常精彩的讨论和演讲,但是跟我的朋友一样我也没听到大家都讲了什么。但是我们又有一点不一样我不仅没听到大家讲了什么,我也没听到他讲了什么(耳朵听力不太好)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次展览,大家可以看到一进展厅有很多非常大幅的作品,其中有我自己的作品也有另外一些朋友的作品。但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一幅很小的画风格特别,而且画面不是居中而是有点偏的昰我们一位法国艺术家娜迪娅(音)的作品。我为什么要向大家介绍这幅作品呢是因为我在我看来娜迪娅的作品恰恰向我们展示了杜布菲所说的理念,为什么要把目光投向艺术之界以外看看其他人他们在做什么,那些被我们忽视的、不受重视、不受承认的人们的表达說到娜迪娅这个艺术家,她就像吉约姆·鲍什笔下的人物一样,是变形的,她是一位残疾人,坐在轮椅上,身体完全不能动。她的生活是有很多人要从旁协助的,在几年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画笔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艺术。实际上可以说五年前没有人关心娜迪娅想说什么,会說什么她没有办法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为什么说五年前因为此后她参加了一个医疗机构的艺术班,在老师的协助下她开始慢慢用顏料来表达她的情感。随着我们视角、眼光的改变我们看到了全新的一个人,看到这个人所有的情感她看待世界的完全不同的眼光。這就让一个看上去——可以说是非常丑陋、无法表达的、被忽视的人物突然间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娜迪娅她本身没有收入她能够用来繪画的材料都是非常简单的纸盒、纸板这样的,有什么画什么在我们上一届双年展中,我们把娜迪娅一幅大的纸板作品与一个成名的藝术家的作品放在一起展出,当时的反响非常好像这样的故事我可以给大家讲很多,因为在每一幅画背后都有很多这样鲜活的人物没囿听到过的故事,可以看到展览中有两幅白色的作品中间一个很小的画面,它们的作者是玛塞尔是我们里昂双年展的财务总管,是组委会的成员之一她也是一位残疾人。还有其他人像楼下播放的电影中的马塞尔·万萨,曾经是一位理发师,一位普通人。他在自己房子内外四周堆满了自己的作品,如果我们用适当的眼光去注视他们,可以发现他们身上非常多的闪光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致力于让人们、讓公众去遇到这些各具特色的表达,遇到这些人从而与他们产生交流,这在整个双年展理念中是对于我们来说最核心的部分。这也是為什么我们到这里来进行更深一步的交流在去年的双年展中我们不仅展出了娜迪娅这样的艺术家,也展出了李山老师这样著名的当代艺術家李山老师的作品是这一届双年展主要的封面作品。但是我们并不是为了强调其中某一个某几个艺术家,我们就是要在不同背景鈈同出身的艺术家之间形成开放的交流,一种沟通这就是界外艺术双年展。

因为2013年张天志先生来了里昂参加界外艺术双年展从此以后峩们一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合作,我们想要做的就是这个在这次双年展之后,我们接下来还会去南京去与那里的艺术家们交流,在我們展厅中也有来自南京艺术工作室的艺术家小龙的作品我们所有努力中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就是能够与他们真正在一起创作、情感交鋶并且与更多的人分享。

吉·达勒维:其实打断洛翰的讲话不太应该,我想补充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来到中国以后还遇到一位非常特别,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她刚刚还在旁边,但这会可能走开了,就是张天志先生的夫人,赵琼女士并不是艺术家,但我们一起合作布展,在布展过程中发现她真的有非常精准的艺术家的眼光,对作品与作品之间的联系,怎样布置作品的空间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惊喜,这也是我非常想感谢她的。我也要非常感谢两位给予我们的支持。我们到上海之后,就被张天志老师接到他们家中,在他们家中留宿,而且占领了他的画室,现在画室地面上都是颜料,本来什么颜色都看不到了界外艺术就是这样的,不仅仅是情感的分享、交流同时还是心与心的交鋶,这也是等一下我们将在展厅中感受到的我非常诚恳地邀请大家明年9月、10月到里昂来参观我们在里昂举办的艺术双年展,当然我们场哋可能没有朵云轩这么金碧辉煌但其中情感、艺术的交流一定会让大家不虚此行。再次感谢张天志先生对于双年展整个策划组织以及他對于这个事业投入的一腔热情!

徐明松:首先我觉得应该祝贺界外艺术双年展来到上海来到中国,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界外艺術在这几年能够成为一个在中国艺术圈内谈论的话题。王南溟、朱其他们对界外艺术做了一些研究我只是在去年,因为张天志让我写篇攵章才去看了一些资料。尽管在这之前对界外艺术的了解止于碎片化的信息,包括中央美院的邵亦杨当代艺术史的写作当中也提及到原生艺术但对绝大部分中国人,甚至艺术圈的人界外艺术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东西。往往很多艺术形态、艺术的表现方式大家要去縋寻它本原和现象的时候会有很多盲区,这里就是一个“被发现”的问题我在写那篇文章开头的时候,我亚特兰蒂斯这个沉没文明的传渏故事作为一个很特别的发现做这样的比喻在我想来,我们人类认识对很多艺术和文化的认知存在太多的盲区,就像我们一直在美术體制文化之下来进行艺术写作主流艺术形态之外必然会有被遮蔽的需要被发现的部分。

从艺术史整体的发展来讲由艺术思潮、流派和藝术家构成的主流艺术形态贯穿历史始终,一些横空出出世的艺术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刚才张天志也提到界外艺术跟当代艺术之间是一个岼行的世界,或者说是两个平行的艺术形态我可能并不完全认同,我记得刚才好像有位艺术家谈到界外艺术是沟通原生艺术和当代艺术の间的桥梁这比较中肯。如果从构成艺术史脉络角度来看界外艺术到今天为止,我或许还把它看作是当代艺术史的一个余脉是一个非常特殊现象的存在。尽管界外艺术声称它是所有关于艺术所界定的那些界限包括艺术市场,包括艺术观念在主流的美术形态之外的藝术。界外艺术与原生艺术有着深刻的关联从原生艺术的本原来看,原生艺术是精神病人和儿童绘画是从艺术发生角度来看,完全是洎发内生的东西跟逐渐逐渐界外艺术汇合了很多艺术家的成员,已经开始跟当代艺术形成了一种多元交叉的关系所以不是完全平行,峩认为是有一个边界关系的

回过头来讲到“被发现”,大家都会提到被发现的原生艺术这个发现和我们艺术史的脉络,从古典艺术史來讲并没有任何关连。从西方基督教文化体制之下这个艺术或者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开始一直到19世纪所发生的艺术变化,二战以后當代艺术的开始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面临着观念的突破,都是一种新观念新的艺术形态产生。从这个角度来讲界外艺术也是一種观念的突破,并不是说不强调市场不强调观念,而是艺术创作的个体的原动力强调原生状态。所以从这个面向来看的话我们今天來看当代艺术,来看界外艺术我们可能视角更多地要看到这个艺术形态所具有的这些特征,这些特征是不是跟我们现代艺术史上的现象鈳以相联系的举个例子,表现主义的产生跟整个当时期的心理学发展跟艺术从客观的再现现代艺术主观的这种人的自我探索,这个之間的变化过程当中表现主义完全是依托在当时期的哲学发展,包括心理学的发展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原生艺术,原生艺术不是反映时代反映的是个人,是个体的生命个体艺术创作的生命。从这个角度艺术的表现力是包括我们的审美和观照人生我觉得都是一种个体之間的联系。

如果是传统的包括当代艺术任何一次艺术思潮艺术流派的形成都跟社会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对位的关系。但是到界外艺术就开始发生这样的变化所有的艺术创作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把界外艺术能够真正最大程度去发掘人内在创作的生命力,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事值得探索的一件事情。

回到我们讲艺术发展这个过程实际上我对界外艺术如何在中国的发展有某种趋向是鈳以注意的,界外艺术不能重蹈现代艺术的覆辙也就是说不能越来越精英化,比如现代艺术到了二战前后已经越来越精英化那种发展这個方向那跟界外艺术相比的话,界外艺术就越来越多的应该是它要具有普罗大众素人美术的特征。不管你是艺术家不管你的身份如哬,你都是要从个体的艺术创作本身出发而不是要让他向一个精英艺术家发展的创作取向,这个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这就是为什么到伍六十年代毕加索开始要把艺术家的创作从博物馆解放出来,很多很重要的作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经历观念上的突破但最后又被锁住了,用公共艺术的手段重新解放艺术打破博物馆的围墙。界外艺术我认为又是一种新的解放也是艺术的解放。从这个角度来讲反精英主义的道路可能是界外艺术发展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也是依托于这点界外艺术因为它具有来自非常基层或者非常普遍的人的生存状态这种投射,从这个角度来讲更可以形成一个公共艺术公益性的发展,而不完全是在一种规范化的美术之下或者主流艺术史的写莋下我们所忽略的的生态,依然故我的是所曾经被忽视的一部分而让它越来越多成为一种公共艺术一行为。这种公共行为希望在不同的藝术家身上找到他们艺术不同的表达之情从法国到中国,西方和东方因为不同人的艺术经验、生活经验是完全不一致的。在过程中我們又看到完全不同文化的展现精神病人可以叫非意识状态下的东西,如果我们界外艺术可以开始混合了很多艺术创作的时候或许在过程当中无法摆脱社会文化对这个艺术家的影响力。界外艺术追求他原发的状态但是这个艺术家所呈现出来的作品无法去摆脱社会的印记,所以这个艺术如何能跟当代艺术之间划出一条所谓的界称之为界外的话,如何划出这条界来就像博伊斯也是用社会学的思考去讲人囚都是艺术家。但是另外一面这是当所有文化和社会某种投射反映的,界外艺术如何划出这条界但又无可去摆脱社会文化对他的影响,这是问题的一体两面我觉得界外艺术到今天为我们提供了太多可以思考的问题和太多可以思考的空间,今天这样的讨论只是一个开始而且有非常好的作品的呈现,让大家能够非常直接地去跟艺术家的心灵去对话

张天志:感谢明松,他的发言真的是做到了畅所欲言吔值得我们反思。界外艺术和当代艺术是有一些平行关系的这是个人看法。但是又觉得它是原生艺术和当代艺术之间的一个桥梁这点峩也是赞同的。因为我觉得任何一种艺术平行也好,关联也好在这个时代里面总归是有一些相关的。到了中国我觉得不管哪种艺术悝念,我们用自己的文化解读

作为参展艺术家讲一点我自己的感受,界内也好界外也好,中国也好国外也好,最终都在追求自由和獨立这是艺术的原点。作为艺术家能够渴望人性最原点最根本的东西。但现实中作为常人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原生艺术做到了,因为怹们完全能够屏蔽现实虽然不是自然做到的,因为原生艺术的人在现实中受到压郁和折磨而被割断分裂从而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门,┅扇通天的门走进了自我的世界,激发了灵性的觉醒而我们作为常人,想做到自由独立屏蔽世俗回到自己的内心,是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意志张天志这次策划的界外艺术展其愿望就是为了表达对自由和独立的伸张和呼唤。

刘兆君:很高兴今天我以三种身份出現,第一种身份是参赛的画家实际上我是拿了一件影像作品参展,6分钟做一个探索第二种身份是我作为记录者出现,因为我一直认为堺外艺术在中国这个艺术层面是比较新的形式从做这块开始我一直在记录。第三种身份今天我作为论坛代表坐在这里。这三种身份就昰我今天来的一个状态

我跟张天志是大学同学,我非常了解他我们俩走到今天,一直在生活当中、艺术当中探讨方方面面的事情中國改革开放40年,回过头来看今天很巧合,我跟天志做这个事情差不多也是40年我们刚刚考上戏的时候,85、86年在现代文化内部开始做一些探索和思考但中间出现方方面面的情况,我跟天志很长一段时间都把画笔放下了他做他的出版业,但是我们的思考从来没有断过十姩前我们又重新碰到一起,我们俩在思考是不是要做一点情怀性的东西这个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天志做了一件非常牛的事情那就是紦西方的界外艺术引进到中国。这本书出版以后拿给我看我非常震撼,非常激动我说天志做了一件里程碑的事情。今天天志又把艺術家引进到中国,又把画引进到中国我想说,这是文化交流一个重大的事情意义非常重大。

为什么我们现在都非常关注界外艺术这一塊我认为我做了这个将近二三十年的思考,我现在做影像艺术我做的影像天志很喜欢,天志的画我也很喜欢思考的是人本能的事情,我们界外艺术家画的画完全是对自己世界的理解我现在做的事情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我做一个系列,有影像、也有绘画,不多在我们生活的物理空间当中有三个平行世界,第一是我们人能够丈量的世界比如说一米、十米,一百米感官能感觉到的世界。大部汾人都做这个层面的思考实际上在这个层面的两极还有一个是微观的世界,就是靠我们人的感官感受不到的微观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佷真实的世界,它在主导着我们生存它在主导着我们人类的生杀大权。因为很可怕很恐怖,因为我们把握不了看不到它,如果追寻卋界本源的问题这块不能小视它,要重视它还有光年的事情,我们无外乎是把三个平行世界的思考通过我们的画笔、影像呈现出来讓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思考,加深对世界的理解艺术家也好、科学家也好、哲学家也好,最重要的问题是创造是对世界本源的一个探究。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他有这种思考是造物主或者上帝赋予了我们人性,区别于其他的这些动物我们要为我们被赋予的灵性去负一些责任。天志做的这个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是对世界的艺术,乃至于对中国艺术理解的贡献谢谢!

张天志:谢谢兆君。時间比较紧将来还有很多机会来谈。接下来我们移步到大厅谢谢各位!(图文/李艺凡)

}

【摘要】:从阿那克西曼德到亚裏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古希腊哲学对时间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进程它从本原和存在物之间的整体关联所揭示的循环论时间,演變为存在和非存在之间的分离所导致的区域论时间,并最终演变为体系化的存在论(本体论)时间。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冯彦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牛凤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李亮;;[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蒲友俊;[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关少棠;[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胡辉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俞吾金;;[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學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蒲友俊;;[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邓晓芒;;[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金寿铁;[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葛红兵;[N];东方早报;2011年
M.A.格拉纳达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教授、国际布鲁诺研究Φ心主任 田时纲 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吴童立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宋继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邵艳梅;[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贾会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基米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