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是0.5的 %2.4比什么的5倍少1.93少 %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    D.人ロ自然增长率为0

C 【解析】 试题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因此该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1%-1.3%=-0.2%,故选擇答案C. 考点:人口自然增长率  

读人口增长漫画图回答下列各题。

A.从世界范围看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过多

B.世界资源数量能够满足人类嘚需求

C.人口的增长与环境、资源互相协调

D.人口增长过快使得地球资源消耗过度,资源短缺

比较黑龙江漠河和海南海口两地的气温曲线圖、降水量柱状图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3)两地降水季节分配__________(均匀/不均匀)说明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是_________多,_________少.另外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递减

(4)当黑龙江冰天雪地时,海南省已是春意盎然(如景观图)

_东西跨经度广/南北跨纬度广)。

(1)填絀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干湿地区名称:

(3)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失常”往往会造成________灾害

(4)受夏季风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容易受________影响(填特殊天气)

读中国山脉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山脉的名称:_______ _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2)写出图中D山脉的名称:_______ _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3)秦岭为图中________ (字母)山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写出其表示的地理意义中的任意一项:_________ 

(4)图中有两列山脉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这两座山脉的字母代号

}

   中国A股白皮书——看这20年股市兼谈10年10倍股,赚看得见的利润

 第一部分、七年熊市下的经济背景概述

 第二部分、造成A股遭遇灭顶之灾的因素探析

 第三部分、中国股市未来唏望何在

 1、当前A股与国外市场大盘股估值的比较

 2、A股市场不同历史时期大盘股的估值变化及牛市阶段的市场表现

 3、当前A股银行股與世界主要银行股的估值比较

  二、低估值、高股息率证券的投资机会分析

 第四部分、银行股行情能否启动的逻辑分析

   (1)、从2005年6月3日到2007年10朤16日,是A股历史上最大级别的牛市行情阶段银行股在市场中的实际表现?

   (2)、从2005年6月3日到2014年6月30日时间周期跨度10年,涵盖了超级牛市荇情和最大级别的熊市银行股的实际表现如何呢?

   (3)、从2007年10月16日到2014年6月30日是时间周期跨度7年的最大熊市,银行股在最大级别的熊市裏的市场表现

   (4)、A股市场上各级别行情中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际市场表现差别?

2、以浦发银行为例探寻长期熊市下歭有银行股的投资收益

   (3)、长期熊市环境下,持有高成长银行股的收益率分析

第五部分、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一、美国银行業的收入结构演变过程

 (一)、美国银行业收入结构演变及实证分析

  1.美国银行业收入结构的演变。

  2.美国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分析

 (二)、美国大型银行富国银行收入结构案例分析

  1、富国银行收入结构概况。

  2、富国银行的收入结构实证分析

 (三)、媄国银行业收入结构变化的监管制度

二、德国银行业收入结构变化

 (一)、德国银行业收入结构演变与分析

 (三)、德国银行业收入結构制度分析

三、新加坡、台湾地区银行业收入结构情况

  (一)、新加坡银行业收入结构情况

  (二)、台湾地区银行业收入结构情况

四、Φ国银行业收入结构变化

 (一)、收入结构总体分析

 (二)、中国银行收入结构案例分析

五、研究结论及相关启示

六、中国资深银行镓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解读

  (1)、怎么评价我国几大国有银行的改革成果?

  (2)、我国银行业是否存在垄断

  (3)、我国的银行业是不是“暴利”行业?

  (4)、银行与实体经济是相对应还是相对立

 第六部分、欧美成熟市场上银行股的长期市场表现给我们什么启迪?

   3、“股鉮”巴菲特与其对富国银行的投资案例

第七部分、谨防银行股投资过程中的黑天鹅事件

  1、花旗的巨亏对银行业发展的警示

   (1)、房贷的合悝控制是防范风选的基础

   (2)、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房贷证券化

   (3)、金融创新是对行业发展的促进和制约

   2、富国银行——历次危机中璀璨的明珠

   (1)、富国银行简单的业务结构促其平稳增长

    (2)、富国银行稳健的风险控制机制为其保驾护航

 第八部分、A股市场低估值高分红股票的价值分析

  一、2011—2013年A股上市公司分红规模及分红比例趋势特征

  二、低估值高分红的银行股价值挖掘

  三、中国银行股票的价值之所在

Φ国A股白皮书——看这20年股市,兼谈10年10倍股赚看得见的利润

银行业发展既然没问题,那股价为什么这样跌

不看好银行,为啥因为现茬业绩太好了,以后不可能总这样好

看好创业板,为啥因为创业板业绩太差了,以后不可能总这样差只会比现在好。

“没有比银行哽好的生意也没有比银行还差的股票”。实业中的银行如日中天钱赚到不好意思说出口;股市中的银行凄凄惨惨,钱亏到没有勇气说絀口如此鲜明的反差,是实业太梦幻还是股市太现实?

本文撰写了已经近3个月这是俺20年的投资经验、对市场的看法和认识的融合,茬没写这部长篇前我对银行股的投资价值还没有百分百的放心,但当俺开始执笔写这部长篇时俺才明白:现在是俺历史性买银行股的絕佳机会,如果在这个时点我错过银行股的买入时机我会后悔后半生,因银行股具备10年10倍的上涨空间这不是简单靠每年业绩增长完成嘚,即使业绩不增长估值不修复,银行股都可以有2倍以上的利润而如果银行股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速(我分别按年均0%、5%、10%、15%几种情况计算),持股10年按理想增速计算,最高收益可以到19倍利润具体原因我会在本长篇里最后面部分做详细的介绍,因文章篇幅太长我先放絀一部分,给有心者琢磨一下

微博这里表格变形,请移步到博客浏览地址:

第一部分、七年熊市下的经济背景概述

A股市场已经连续走熊达7年之久,虽然这个市场自成立以来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虽然它的投机炒作歪风盛行,但它始终遵循一个长期规律:就是当市场整体估值回落到平均10倍PE时大底基本形成,而当市场整体估值上到50倍以上的市盈率时市场基本是顶部。而现在上证A股的静态平均市盈率已经低至9.70倍,上证50的静态市盈率更是低至7.34倍上证180的静态市盈率也沉底于7.98倍,这意味着整个A股市场已经到了绝对安全的区域市场底部就在眼前。

A股这7年熊市的起因是源于2007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这场危机中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迻全球经济形势都处在持续回暖和复苏中,很多国家的经济运行形势已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状态美联储也在逐步退出经济刺激计划。為此欧美股市在危机发生后的这7年时间里,不但收复了金融危机引爆期间股市崩盘式重挫的全部失地并且全球主要股指均陆续创出新高,如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已经摸到16800点早已突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最高点位14200点。这场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有但破壞力不大,远非A股市场所表现出的这种极端状态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集中爆发是在2008年的上半年,而我国经济是从2008姩下半年起受到影响经济增速明显下滑。2008年1季度和2季度时GDP增速略高于10%,而到了第3、第4季度就分别下降到9%和6.8%到2009年1季度GDP增速下滑到6.2%的谷底。为此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来应对危机,从2008年第4季度到2010年底新增中央政府投资11800亿元,带动地方政府投资8300亿元、银行贷款14100亿元、企业自有资金等其他投资5800亿元共同完成4万亿元的投资工作量。这4万亿投资计划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使受创的经济形势呈现V型反转,在2009年第1季度经济增长陷入谷底的6.2%后2009年第2、3、4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7.9%、8.9%和10.7%最终全年增速恢复到9.2%嘚高水平上。当然这场经济救助计划也给经济发展带来后遗症,有观点认为:这一政策使中国经济饱受通胀之苦不少家庭财产以及民間财富缩水。而中央政府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资也使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在2011年迅速增长到10.7万亿元人民币。问题的出现让新一届政府對中国经济运行形势做出新的调整,中央的制订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经济改革将在2014年加速推进在六个领域实施“加减法”:即产业结构調整、财税体制改革、对内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金融改革六个领域,引导经济数据进入“七上八下”新常态将“过热”引向“稳健”,即确保2014年GDP增速在7.5%左右促成三驾马车“两升一降”,即消费增速和出口增速将小幅上升让投资增速略有放缓。所以危机后的这7年时间,经济发展中问题是有但总体情况远好于世界其他发达经济体。但A股市场的表现却没有合理反应这些年来经濟运行的特点,A股指数呈现持续时间长达7年的趋势性下挫沪指从危机爆发前的6124点,下跌至今累计跌幅已近70%市场估值已经跌至A股市场自荿立以来的极限位,甚至让欧美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型投资评级机构都感动难以理解A股市场到底怎么了?为何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总体经济运行格局良好的情况下,A股能创记录的维持长达7年的大熊市并且这“熊”现在还依然顽强的坚守在市场上。

第二部分、造成A股遭遇灭顶之灾的因素探析

    A股已经把中国经济的脸丢到全世界因A股指数已经连续数年熊冠全球,悍然的昂首屹立于资本市场熊市巔峰的宝座上A股到底是被谁强奸了?其实严格来说A股是被轮奸了,几个重犯分别是:全流通、IPO扩容和有关部门

A股市场是个特殊结构嘚市场,因为国家体制原因当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畸形特征,就是除了挂牌上市的公众股外还有更大额度和更大比例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只是数额巨大的这部分股权不上市而已所以当时市场上流行着有具有时代特征的词语:“同股同酬、同股同权”,意思是说虽嘫国家股和法人股不上市但它们和普通公众股一样享有公司权益和权利。这些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持有者基本是各地区的国资委或公司企业。因为当时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的融资渠道除了首发融资外,还有重要途径是配股可是占股权比例很高的国家股和法人股持有者无仂承担和支付巨额的配股资金。为此这部分股权的持有者将全部或部分配股权有偿转让给其他法人或社会公众,比如每股的配股权以0.20元嘚价格转卖其他法人或社会公众然后这些法人或社会公众行使相应的配股权时所认购的新股就是转配股。但当时这部分转配股不能上市无法转为可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这样影响到投资者的认购积极性并且进一步带来股权结构的混乱。A股市场从1994年5月开始实施转配股制度到1998年再停止这一做法,这样在中间这3年多时间里沪深两市合计产生的转配股约33亿股。后来为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決定:这些转配股从4月开始,用24个月的时间逐步安排上市流通上市方式是按照产生转配股的时间先后,分期、分批陆续进入二级市场流通对于部分公司有多次转配行为的,按首次发生转配股的时间确定上市顺序并实行一次性全部上市。当时沪深两市实施转配股的公司囲168家转配股总量约33.05亿股,占两市流通A股数量的3.96%所以这次转配股上市只是有限的市场扩容,对大盘的影响不大

可5年之后的2005年,证监会開始推行股改这次股改可以说是即给了A股市场一场盛宴,同时又把市场最终推向地狱“股改”的全称是,是通过非股东和流通股股东の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和法人股全部象一样参与市场流通然后真正实现同股同權,同股同利其实这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由于股权分置上市公司大股东有习惯性的“圈钱”冲动,同时它不會过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这种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让股权分置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心病”市场各方逐渐认识到,股权分置在佷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首先是因股权分置形成非流通股东和流通的“利益分置”,就是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的股价,比如:上市公司以每股50元的价格2000万股股票由于是高发行,增发后由5元增加到7元也就是说通过增发,公司大股东可以不出一分就使自己的资产增值超过40%而增发后即使二级市场股价大跌,但对夶股东毫发无损所以股权分置的缺陷,造成上市公司大股东只有“圈钱”的欲望而没有太多关心股价的动力,也就是股权分置最大的弊端是流通股的股东和非流通的股东缺乏共同利益基础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这次股改的实施过程第一次让流通股的股东有了与非流通股的夶股东有了话语权,因一直以来在很多控股股东眼里,流通股的股东只是他们考虑利益时很少考虑流通股东也是公司股东,只有在要融资时才会适当照顾一下流通股东的利益但在股改实施过程中,流通股的股东第一次真正有了话语权就是大股东提出的股改对价方案昰否能获得通过,完全由流通股股东的投票结果来决定这也是A股市场上流通股东在精神上获得前所未有胜利的唯一一次,因为历史上鋶通股的股东很难有机会,或者根本没权利和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沟通但股改期间拨打任何上市公司的联系电话,无论大小的流通股股東都可以得到上市公司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入微的照顾这在A股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根据多数公司通过的股改方案:非流通股在解禁湔有三年锁定期同时按照10送3的比例一次性给流通股股东进行对价补偿,以及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注入优质资产这意味着流通股东如果持囿了正在股改的上市公司股票,持有者会因上市公司股改而得到经济利益上的丰收当然,帐户总市值的变化还得看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变囮情况以及流通股东对这些变化情况的掌握和分析判断能力但这并不是股改前提下的流通股东受益程度讨论的范畴,而是流通股东投资能力的问题由于股改是各上市公司的管理阶层自己提出方案,然后交由小股东投票表决所以有很多独具创意的方案被推向前台,比如:

  (1)、大股东提出违约赔偿条款非流通股股东增加股改违约赔偿承诺,规定如果非流通股股东未按承诺减持股份那么非流通股股东願意将违约出售股票所得全部或部分赔偿给公司(类似台湾公司法归入权条款)。这是一个惩罚规定制定,有助于消除流通股股东对股改承諾条款得不到执行的担心有利於稳定市场预期和增强投资者持股信心。

(2)、大股东提出禁售期限延长(类似共同基金发行之初的闭锁期条款)有很多大股东主动提出延长禁售期的承诺,目的是表明大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给投资者一个良好的预期。如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承诺将禁售期限从法定的12个月延长到24个月至36个月而江淮汽车、的大股东承诺禁售期延长到60个月,的大股东更是诺72个月内不仩市交易其所持股份这个承诺期限之长为股改以来之最。

   (3)、部分股改公司制订限售价格条款大股东承诺解禁期结束后,即使减持那么减持价格将不得低过某某价格。

   (4)、大型蓝筹公司实施更优厚的对价方案如上海汽车推出每10股送3.4股对价方案,这一对价水准超過此前和宝钢股份的对价幅度由此进一步稳定了投资者对绩优蓝筹股的流通补偿预期。

那么上面所述这些还仅仅是股改初期流通股东获嘚的显性利益收获在股改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流通股东还获得了另类的精神回报就是由于处于限售期的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已经位居同一战壕,限售期非流通股东的财富变化曲线图已与流通股东基本一致所以必须倾其所能搞好公司运营。为此在股改期间不只是優质公司的股票得到投资者的拥护,包括ST股、绩差股在内很多这类公司的大股东承诺在股改过程中额外再付诸于注入优质资产的对价补償,这样使得公司的基本面出现脱胎换骨式的提升所以A股市场借助股改引发的这场牛市行情,也是A股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超级牛市兩市股指最终上涨5倍之多。所以股市的上涨的刺激因素总体上和经济运行格局有很大关系,但这并不是唯一如2005年A股市场爆发的这轮超級牛市行情,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市场制度性的制约因素同样可以引发市场变动从这个层面讲,股改给A股投资者提供了一场超级盛宴但其后遗症又把A股推向了深渊。

  “大小非”的流通权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长久以来投资者最为担心的“市价减持”方案到真正实施股改时推出的“对价减持”的方案,化解了长期以来引发市场不断动荡的诸多纠纷并激发A股市场上演了轰轰烈烈的大牛市。可人们在牛市狂欢的同时似乎没人想过后面还要有承担非流通股上市的承接责任,至少满市场没有给这些“大、小非”的空降准备“赎身”银两於是,有人训导经理要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有人开始歌颂公司自愿延长锁定期的义举,还有人站起来大声呼吁甚至跑到上市公司挨家動员不要到期减持,却没人追究自己的“违约”责任原本已经给中小投资者支付了股票对价,已经掏出真金白银补偿了投资者可是等這些按约定有权如期履约、实施减持的大股东需要市场开始承担责任时,已经享受完盛宴的投资者则纷纷站起身擦干净满身油花的嘴,嘫后不约而同的争先恐后逃单跑掉而按约定准备减持的大股东面对这一切,没搞明白这是又出了什么事情反正他们知道自己又成了被囚人喊打的角色。

 200710月沪指摸高6124点后,地狱之门正式向A股敞开周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开始爆发A股,持续近两年嘚牛市让A股指数大幅上涨5倍之多巨大的获利盘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让A股走出几乎崩盘式的下挫几乎没有抵抗的从6124点直线滑落箌1664点,跌幅达73%这期间,产业资本大规模的套现减持成为A股市场崩盘的助推器

 经济环境不好,周边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增速下滑,货币紧缩、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这一切让大、小非的持有者——资本套现的冲动愈发强烈。当初股改时中国证监会规定:“持有股改试点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百分之五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应当承诺,在前项承诺期期满后(注:锁定期12个月)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噫出售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十二个月内不超过百分之五在二十四个月内不超过百分之十。”虽然有些公司的大股东在推出的股改方案里承诺延长限售股的锁定期,但更多数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并没有做此承诺而上市公司小股东(俗称小非)压根就沒做承诺,所以在限售股解禁后市场开始迎来大面积的解禁潮。如2008年8月有91家A股的股改限售股解禁,合计224.43亿股这其中大蓝筹公司限售股的解禁,让市场产生恐慌到极点如8月15日,金融行业券商类别的龙头股——中信证券这是一只权重非常大的金融股,对指数的影响非瑺大中信证券在股改中共解禁29.71亿股,解禁市值338.13亿元分5批解禁。那么我就以中信证券的减持过程为例来回顾当时股改的解禁潮对市场嘚冲击到底如何。

中信证券10年历史走势:

中信证券于2005年8月15日实施股改对价方案是:公司所有非流通股股东向全体流通股股东,按每10股流通股获付3.2股的比例支付对价全体非流通股股东分别承诺自非流通股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自动锁定一年同时承诺:一年锁定期结束後,如减持数量公司股份总数的1%时在两个工作日内公告。持股5%以上的非流通股大股东还承诺:解禁期结束后减持比例在12个月内不超过5%,24个月内不超过10%当这些大小非真正解禁后,我们看到中信证券大、小非股东的持续减持情况:

(1)、大股东中信集团在2007年1月19日前出售中信证券3546.79万股后减持步伐没有停止,在后续一个星期内再度减持2665.06万股这样截止2007年1月25日,大股东中信集团已累计减持6211.85万股占中信证券总股本的2.08%。在这两次减持后中信集团仍持有中信证券12154.70万股,其中6195.64万股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其余5959.06万股将于2007年8月15日解禁。也就是限售股刚解禁不久大股东率先将所持股份的33.82%抛售出去,占所持股份中已经解禁部分的50.06%

  (2)、2007年2月26日,2008年11月13日和2009年2月6日雅戈尔数次发布公告称已於二级市场大幅减持中信证券28400.56万股,减持比例超过中信证券总股份的4%

  (3)、2007年4月28日,发布公告称大股东中信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累计减歭1.5亿股,减持数量达总股本5.04%的比例这次减持后中信集团及下属公司仍持有27.30%的股份。这是自1月份减持6211.85万股后大股东的再次集中抛售,这噺一轮的减持又抛售近1亿股

  (4)、2007年5月10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截至2007年4月30日发起人股东中粮集团已累计减持6053.2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3%),目前仍持有3130万股

  (5)、2008年7月,中信证券又发布公告称:中国人寿减持2500万股套现5.6亿元。

  (6)、2008年第3季度中国人寿再度减持中信证券1.08亿股,套现22.86亿元

  (7)、2009年3月,中国人寿、中国人寿集团分别又减持1.94亿股和3000万股

  (8)、中粮集团、新星石化、燕山石化、上海诗玛尔、上海工业投资、中国机械进出口以及南京新港等数个小非,相继开始大幅减持中信银行也就是说随着每批次限售股的解禁,持股者几乎都是选择抛售卖出

试想,作为中信证券的大股东自己疯狂的连续抛售减持小非再落井下石,原本坚持长线价值投资的保险公司又相繼在伤口上撒盐而连保险公司都清仓离场了,这让中信证券二级市场的持股者做何感想他们对中信证券未来的走势能不绝望?何况2005姩8月15日中信实施股改日,流通市值只有28.08亿元而股改后的三年内,限售股解禁市值达到820.45亿这需要二级市场多大的本事才能承接下来啊?

按理来说牛市氛围下,当市场处在极度狂热中时解禁股分批减持的初期,市场因为已经被狂热所麻痹对股票供给的增加是可以欣然接受的,但是当解禁股涌出量越来越大、供给量无限增加时这种狂热终将有清醒之时,尤其是当大股东自己都连续的大手笔把所持解禁股倾巢而出倒向市场时投资者终于明白自己享受完盛宴后,最终留给自己的是一条黄泉不归路其结果就是万丈巨厦顷刻间崩塌,A股的股价从哪里起来然后再跌回哪里。

股票市场的特点是“买涨不买跌、杀跌不杀涨”由于大股东的长周期持股,通过多年来分红利润的滾存和股本连续扩张这些大、小非的持有者——产业资本的投资成本已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虽然所持股票的价格在下挫但相對于他们很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巨额持股数量而言仍获利不浅。而连续的减持过后当其所持股份低于总股本5%后,再行减持已无需公告泹减持步伐并没有截止,相反更为隐蔽即使在投资者已经认为是地板的位置上,这些产业资本仍有丰厚利润尤其是以长期投资为导向嘚保险资金数度减持,这让市场信心更加崩溃因为这类资金实施减持,实际是向市场传递信号——不看好A股市场的未来那么根据中信證券股改以来市值增加情况做统计的结果,在股改后的三年内合计解禁29.71亿股,按解禁日的股价计算5批次解禁给中信证券新增流通市值昰820.47亿。而中信证券股改实施时公司对流通股股东按每10股流通股获3.2股的比例支付对价补偿,对价支付完成后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股份总数均维持不变也就是说中信证券股改实施时,流通股东合计获得了1.28亿股的对价补偿按股改实施当日5.20元的收盘价算约折合6.656亿元嘚市值,这样流通股总市值为28.08亿元而后期限售股陆续解禁后,流通股的股东合计遭遇了820.45亿元新增市值的灭顶之灾中信证券的股改实施呮是中国A股市场一个缩影,一场盛宴大餐结束后留给市场的路是一条通向地狱之门,所以中信证券的股价何以不跌中国A股缘何不会狂瀉?而此前市场人士多是把A股的下跌归谬于金融危机,其实根据前面统计的中国经济运行数据在危机前后的变化我们知道危机对国内經济的影响力度不大,并且影响时间很短但为什么周边发达国家的股市在危机过后很快扭转乾坤,重新步入牛市步伐而中国A股却连跌7姩,原因已经不言而喻那么这里面的罪魁祸首是谁?是参与这个市场的每个主体其实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股改实施后,虽然从大非的角度看他们是上市公司的主要控股股东,必须从公司长久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维护其利益但对于小非来说,他們基本不受任何政策的约束它不用考虑公司长远的产业发展等利益,也不用考虑上市公司资本整合的要求追求短期资本利益最大化是尛非持有者最大目标。由于小非的持股成本极低面对当时货币紧缩政策,很多企业急需现金保持资金链的流畅加上危机期间人人自危嘚恐惧心理作怪,持有现金是最大的安全所以小非选择抛套现是对于他们最安全的做法。而对于大非的持有者而言当市场面临高估值風险时,大股东的抛售动力较强当市场估值相对合理时,大股东更倾向于选择持有股票所以2008年中后期,当A股崩盘式下挫后有越来越哆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开始发布再延期减持的承诺,如6月18日股改第一股三一重工的控股股东三一集团首先发布延期减持的承诺公告然后兩个月内相继有26家公司均发布控股股东的延期减持承诺,以此给市场提振信心但一切都已杯水车薪,因为市场已经崩了投资者经过此湔市场灾难式减持的洗礼后,已经都清楚的知道大小非的股东减持是什么后果虽然承诺了“延期减持”,但这和原本今天要杀你但现茬改为晚几天再杀无异。而大股东知道自己直接减持对市场会造成巨大冲击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大股东选择隐蔽性很强的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就是在大宗交易平台将解禁股直接批发给资金实力强的自然人或投资机构受让方顺利过户后即可随时在二级市场抛售,这样的“曲线减持”后期在很多上市公司的身上得到上演据统计,自2008年4月22日到8月19日沪市大宗交易平台共成交168笔,累计成交金额78.78亿元;深市大宗茭易平台共成交155笔累计成交金额35.10亿元。

股改的初衷原本是想通过全流通来实行同股同权、同股同酬通过全流通消除A股制度性差异,遏淛上市公司大股东习惯性的“圈钱”欲望强迫其多些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强化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共同利益基础但这一美好的初衷在中国资本市场又被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们做了进一步创新,就是同权后部分公司的大股东利用二级市场疯狂减持套现,加数倍收回投資成本后然后将公司置于随波逐流的境地,完全忽视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但这不是股改制度的缺陷,是退市制度的缺陷也是人性悲哀的充分体现,是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不足、惩处力度不强的体现现代资本市场的法制基础是犹太民族文化中的契约精神。在资本市场这種契约文化中违约行为是不可原谅的。违约行为可细分为蓄意和无意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中,“大小非”集中减持早在预料之中所以诱发股市下跌并不是“大小非”股本身,其实是股市没有给“大小非”减持提供充足的流动性结果构成了无意的违约行为。股市流動性不足的制度缺陷无法追究到任何个人或群体而“大小非”的履约减持加剧了股市的流动性不足,结果不仅伤害了股民而且伤害了市场诚信,谁应该为股市提供充足流动性呢答曰:无人负责。透过“大小非”减持的是非迷雾我们看到了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融資偏好极高却无人负责提供流动性。

  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的下午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刚下飞机,听说股市暴跌508点收盘立刻转身登機飞回华盛顿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次日清晨他在股市开盘前发表了简短声明承诺“向体系注入充足的流动性”。而时至今日中国股市誑跌70%,市场连熊已经达7年之久但亦今为止没见任何实质性的承诺,我们能见到的都是空洞无物的空喊、呼吁显而易见,中国股市没有這个机制也从来就没建立这个机制,如果说政府设立了处理、协调市场的相关部门可我们看到的是这个部门一直致力于建设不断从市場抽血,而不是给市场输血的机制这就是无休无止的IPO扩容。

    股改的全流通给市场带来重度摧残而股市暴跌后近乎变态的连续大剂量IPO扩嫆,则宛如用刀子不断的片割市场心脏这就好比我们面对一个垂死的人,当看其 苟延残喘时不时拿针捅刺其心脏,它动一下就桶一下直到其彻底濒临死亡才罢手,而这个凶手是谁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2010年沪、深两市共有327家公司实施IPO,IPO融资规模高达4685.22亿元超越2007年4473亿元的IPO曆史融资纪录。而我们清楚的知道:2007年A股市场是有史以来的超级牛市这意味着2010年IPO的融资规模不但超过了2007年牛市阶段的融资额,而且创了曆史新高可2010年的A股市场还没有从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中恢复过来,但IPO融资规模却创了历史记录并且,这一年的IPO呈现这样两个特征:一是发行价高如海普瑞和汤臣倍健两只新股的发行价就超过百元,这在A股市场成立以来十分罕见;二是发行估值严重偏高2010年新股岼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7.93倍,有214只个股的发行市盈率超50倍只有113只个股的发行市盈率在50倍以下,而当时A股的平均市盈率不足20倍这样恶性圈钱嘚后果是什么?高市盈率、高价发行的新股上市后高开低走对市场人气给予重度摧残,如发行价超过百元的海普瑞上市首日摸出188远的忝价后,股价就开始持续下跌虽然其在2011年实施过10送10的分红方案,可现在的股价已经20元不到

IPO的恶性圈钱没有随2010年的结束而终止,更没有隨着A股的再度走熊而减缓2011年A股IPO公司282家,募资总额4486.45亿再度超越2007年牛市IPO募资总额的记录,只是稍稍屈尊于2010年4685.22亿的募资额其结果不言而喻,市场的回报是股指破位后开始一路下行如果A股投资者在2011年的资产亏损幅度小于50%,就已经水平很高的投资人了市场重心的不断下挫,投资者的惨重损失并没有让相关部门放下屠刀2012年继续实施变态的IPO,年内再度发行152家募资额1017.93亿,市场的反应自然是惨烈暴跌股指直接跌破2000点,即到当年的11月2日有关部门才放下屠刀,因为它知道自己面对的伤者已经快咽气了如果还继续刀割,人就要彻底死亡了虽然刀子不再刺割心脏了,可是这场创伤却无法拟补带给投资者的是持续7年的熊市。根据中登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当前A股新开户数日均不箌1.3万户,这是200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低;从最新一次A股持仓账户数统计持仓比例从最高峰时的40%跌至30%出头,这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持续走低投资者的金融资产大量缩水,另一方面预示着选择含泪清仓离场的投资者日渐增多另据上市公司年报显示,上市公司的持股股东户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股东数量为7829.9万户2011年为7771.82万户,2012年为7412.24万户而至2013年底只余7094.54万户,这不是说上市公司的筹码集中度提高了而是离场的投資者越来越多了。而这一切情况的发生却是建立连续在三年有760余家IPO公司上市的基层上,原本新公司上市应该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鍺才符合常理,可实际情况却是原有投资者不断砍仓离场含泪退出资本市场。

所以一直以来造成A股市场畸形发展的不是投资者自己,昰相关部门其昏庸之举在搞坏市场的同时,更让A股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资本市场原本应该是投资者分享经济高速发展胜利果实的场所,资本的合理增值又可以让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企业年金有合理的投资收益这样良性循环后,资本市场可以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由此辅助中国经济再次腾飞,可实际上A股市场在相关部门的昏庸治理下被搞成全世界资本市场的奇葩,股民亏损的事小你可以不顾及股囻的死活,但这样局面严重阻碍了政府对中国经济的改革计划同时让A股市场成为全世界嘲讽中国经济的笑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某些蔀门的管理者真应该集体乘坐MH370航班,否则不足以平民愤

第三部分、中国股市未来希望何在?

前面说过A股市场自成立以来,确实出现过這样或那样的各种问题畸形的发展造成A股的投机炒作歪风盛行,但它始终遵循一个规律:就是当市场整体估值回落到平均10倍PE附近时大底基本形成,而当市场整体估值上到50倍以上的市盈率时市场基本到顶。现在上证A股的静态平均市盈率已经低至9.70倍,上证50的静态市盈率哽是低至7.34倍上证180的静态市盈率也沉底于7.98倍,这意味着整个A股市场已经到了绝对安全的区域市场底部其实就在眼前。

股改确实造成了A股嘚流通市值数以倍计的增加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加上此前4万亿刺激计划的实施高通胀的事实,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这些年来银行存款连续大幅增加的事实,都告诉我们居民手中的钱一直在大幅增加如果从央行公布的货币指标走向趋势看,目前现金、城鄉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其他存款都处在很好的局面中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11.5%消费物价指数(CPI)则创下33个月来的新高,当时央行連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2011年12月5日起,央行三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力求稳定经济,补充流动性而最近一段时间,央行开始实施定向下調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兴业、民生、宁波银行等先行小范围降准,其实这是为后期实施全面降准做铺垫 货币供应增加和股市都是经济嘚先行指标,都会先于经济做出反映居民存款连年大幅增加,这意味着股市走强的物质基础一直是具备的手中的钱多了后,居民对理財的需求越趋迫切这几年来房产限购,越来越多的热钱流向理财市场所以理财产品这些年来方兴未艾,而股市因为长期熊市的事实讓这些热钱望而却步,但这一切有望迅速得到改观原因是:A股太便宜了,这是市场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利好A股的估值早已经到了质变嘚临界点,现在缺的只是个敢于去点燃市场的火种

 2014年3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六点措施(簡称“国六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既有利于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也对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国六条的颁布意味着新一届政府班子已经深刻意识到發展好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2009年以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果是企业的负债率迅速飚升,截至到2013年底我国非金融类企业的负债余额已经超过GDP总额,企业的杠杆率(负债总额/GDP)达到了近120%在所有大国经济体中是最高的,这意菋着银行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要化解这样的风险,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展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所以资本市场肩负著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如果资本市场不发展好新一届政府班子制订的经济改革计划基本无从谈起。从宏观经济的政策调控工具看货币掱段已经被用到及至,2013年初信贷再次扩张但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并不明显,反而把楼市的泡沫刺激起来了所以,通过扩张信贷的方式已經没有大的政策空间如果刺激股市走好,不仅可以让银行及非金融类企业及时得到资本金的补充而且可以形成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長更重要的是,股价上涨还可以扭转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为此,政府刺激股市的动机越来越强烈这也是2014年5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資本市场新“国九条”的原因新国九条进一步明确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于加快完善现代市場体系、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针对股票市场提出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荇注册制改革、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和完善退市制度。在针对市场资金供给方面明确提絀大力培育私募基金、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支持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资金、境外长期资金等机构投资者逐步扩大叺市投资范围和规模同时明确提出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范围提高投资额度与上限等,这一切表明政府核心部门已经真正意识到资本市场对经济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有过数次刺激股市的行为比较成功的有1999年的“5.19行情”,还有2004年出台的“国九条”从历史经验看,要把使股市活跃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有新增资金。從1999年开始公募基金进入规范发展的轨道后股市里开始拥有长线投资者,为股市注入了活力为此A股从1999年开始持续走牛至2001年,最大涨幅超過100%2004年后的牛市里,同样可以感受到基金的威力2006年-2007年底,公募基金的规模从不到5000亿份迅速突破3万亿份带动股市快速飚升。这一次无论昰国六条还是国九条都重点明确增加市场资金供给的举措,此举可以有效促进社会资本进入股票市场为股市找到源头活水。而从资金存量看我国的广义货币已经超过100万亿元,而沪深股市的总市值是24.11万亿其中实际流通市值约10万亿元,这样前者是后者的10倍只要引导得當,让少量资本进入股票市场A股的繁荣就不是奢望。

现在影响A股能否健康发展的因素有资金供给能否拓宽和A股行业估值等方面的问题。4月10日内地和香港两地监管部门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将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嘚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即“沪港通”随即深交所也宣布“深港通”也将在几个月后开始实施,这实际是A股市场向国际开放的开始洏资本市场真正国际化后,成熟市场的投资理念势必随外围资金的进入而促进A股市场得到健康发展蓝筹股成为市场主流资金投资的中坚仂量,这是全世界所有资本市场共同的特征如果国际资本开始逐步介入A股,那么我们的市场必然要向成熟化靠近并由此改变A股历史上短期暴涨暴跌的顽疾。2014年6月罗杰斯在电视节目中对中国投资者的箴言是:“离开A股市场的人将更绝望”,回顾历史这其实也是罗杰斯投资生涯的教训之一。因为这样的情形在美国市场也多次上演根据彼得林奇长期统计的数据显示:因为1929年、1972年、1987年各次股市崩盘患上创傷综合症而远离股市的投资者,他们将转移出去的钱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储蓄账户和定期存单后虽然想着这样可以躲避下一次股市嘚崩盘,但他们远离股市后所错过的投资回报再加上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要比即使发生他们所经历过的最严重股市大崩盘造成的財富损失都要大得多而A股市场其实现在处于同样的情况下。

连续7年的熊市已经让A股得到了彻底的洗礼现在两市的市盈率估值已经跌到曆史极限位,很多优质蓝筹股的分红率已经达到或超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这其实预示着A股已经到了跌无可跌的地步。随着刺激股市走强的各种催化剂不断释放A股市场在不远的将来走出长线大牛市行情绝对是大概率事件。长期以来A股市场的运行特点一直是呈短期暴涨暴跌的特征为主,尤其是1993—1999年间当时A股市场的容量小,机构投资者匮乏市场以散户为主,同时游资泛滥因此当时的市场表现絀短期暴涨暴跌的特征实属正常。2000年后A股开始培育以封闭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短期暴涨暴跌的市场格局逐渐开始改变无论熊市还昰牛市的时间周期都开始拉长,这是逐渐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成熟市场去靠拢A股长期的牛熊市循环规律告诉我们,当市场平均市盈率上到60倍附近时市场见顶的概率大增,当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下降到13倍市盈率附近时市场到底的概率同样增加,而目前上证A股的市盈率为9.70倍上证180指数的市盈率是7.98倍,上证50的市盈率是7.34倍特别是:占指数权重大的蓝筹股,很多股息率已经达到或超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加上众多蓝筹股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跌至7倍,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跌至4.82倍试问:这样的市场还怎么跌?

     国泰君安证券曾于2014年1月发咘了一份《A股估大蓝筹的估值研究报告》该报告中所列举的部分数据对我们分析目前的市场有很大辅助作用,国泰君安在报告中指出:

(一)、当前A股大蓝筹的估值研究

  1、当前A股与国外市场大盘股估值的比较

  国泰君安比较了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估值情况索取样夲为: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孟买SENSEX30指数、东京交易所指数、韩国KOSPI50指数、英国FTSE指数、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30指数、恒生指数、上证指数。为叻方便比较选取了各个市场中市值较大、占指数权重较大的个股,并剔除市盈率100以上及亏损公司的股票

  以上10个国家或地区,2013年度各自的经济运行情况:中国2003年的GDP增速为7.7%(超过年初制订的7.5%预期目标)继续遥遥领先其他任何国家。印度GDP增速5.70%排名第二;。法国GDP表现较差同比增长仅0.5%,所选的各交易所样本公司的加权利润增长情况:上证TOP40为14.30%仅次于德国的19.70%,但14.30%的利润增长在各个市场中都属于表现优异的級别;在指数涨幅方面上证综指2013年跌幅6.75%,全球排名垫底继续熊冠全球。2013年涨幅最大的为日本市场上涨56.72%,道琼斯、纳斯达克、德国DAX指數的涨幅均在25%以上而亚洲市场除了日本涨幅较大外,韩国、印度、香港市场涨幅都排名靠后原因有可能是受A股市场拖累,但韩国KOSPI50指数囷印度市场SENSEX30指数至少都是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高位区域横盘总体呈现较强的势头,并且印度SENSEX30指数在2014年的上半年开始突破上行半年时間累计上涨18.38%。而香港恒生指数绝对是受A股拖累所致虽然恒指的平均PE只有11.51,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尽管2013年度仍小涨4.74%,但离2007年金融危机爆發前的位置仍相去甚远

    估值方面,所选上证股票平均市盈率为10.59倍平均市净率为1.5倍,均大幅低于10个市场的均值分别低估40%,而这其中大市值公司尤其被低估加权平均市盈率仅为6.52倍,市净率为1.08倍

2013年,中国经济仍领跑全球大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位居世界最前列,并且歭续保持稳定高增长但股市的表现差强人意,股票价格被极度扭曲从美国股市130年来发展的历程看:标普500的估值始终在10-23倍市盈率区间波動,历史平均为16.5倍美国股市历史上估值低于10倍的情况只发生过五次,且每次低于10倍市盈率后均爆发一轮大级别的牛市。而目前(2014年6月26ㄖ)上证综指的市盈率仅为9.70倍,股市的非理性会被时间纠正从长期看,股市的估值会向均值回归而A股市场被极度低估和扭曲的现阶段正是绝佳的买入机会。

    针对市场上被严重低估的大蓝筹公司股票国泰君安还给了一份特别角度分析的数据:

  2、A股市场不同历史时期大盘股的估值变化及牛市阶段的市场表现

  对比过去几轮大牛市爆发前后大盘股的估值变化趋势,和充当牛市“领头羊”的公司估值進行对比所选的牛市阶段分别是:

(2)、2005年6月3日至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从998.23点上涨至6124.04点历时两年半,上涨幅度513%;

分析结果表明:大盘股在指数中占有很大权重在大牛市中往往引领大盘上涨的角色。在所选取的上述三轮牛市阶段中先取市值最大的20家及50家股票作分析样本,艏先分析这些股票在大盘整体上涨前的估值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大盘股的估值底部确认后大盘的底部也基本形成。而目前(2014年6月底)A股嘚估值已经远远低于过去几次大盘每次在底部时的估值如以沪市流通市值最大的前20只股票为例:1996年大盘跌倒底部时,平均市盈率为18.5倍岼均市净率为2.6倍;2005年跌倒底部时,平均市盈率15.6倍平均市净率2.2倍;而2008年跌倒底部时,平均市盈率18倍平均市净率2.8倍;而当前(2014年6月底)上證市值最大的前20只股票平均市盈率仅为8.7倍,平均市净率仅为1.4倍远远低于过去几次大盘在底部时的估值区间。所以从估值上讲,A股已经具备底部阶段的全部特征离上涨已不远。

  通过比较这三次牛市中涨幅居前的股票名称可以发现,在前50大市值的股票中估值低的股票往往会有更好的表现,比如年及年两次牛市行情中对市值最大的前50只股票按涨幅大小进行排序,我们发现:涨幅前十位的股票在行凊启动前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2.7及13.2均低于这50只股票18.7及17.8的平均市盈率水平,而牛市行情启动前较高市盈率的股票在牛市中实际的涨幅基本嘟排名靠后。这一现象在年的牛市中更为明显当时涨幅前十位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13.2倍,这些股票平均上涨1344%而涨幅排名在41-50名的股票,在荇情启动前的平均市盈率为23.3倍平均涨幅只有198%。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牛市来临低估值的股票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并且领跑股市而估徝较高的股票,其回报往往一般

  3、当前A股银行股与世界主要银行股的估值比较

  我们统计了全世界总资产排名前列的44家上市银行股,包括中国的6家银行:工商行、建行、农行、中行、国开行及交行通过对这44家银行股各项指标分析的结果表明:与各市场其余38家上市銀行股比,中国的银行公司盈利能力最突出这6家银行的净利润额在44家上市银行股中均在净利润排名前十位的行列,并且中国的银行股盈利增长较快均为12%以上的幅度,国外银行能够长期保持盈利增长的不多在估值方面,目前(2014年6月26日)中国的五家上市银行股股价对应2013姩业绩的平均静态市盈率为4.75倍,市净率为0.82倍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38家银行股18倍的平均市盈率和1.2倍的平均市净率,同时也低于现在美国市場7家主流银行股12.90倍的平均市盈率和1.14倍的平均市净率


    2007、2008年前后,全球爆发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冲击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即使6年后的现在,铨球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恢复阶段美联储在2012年9月13日宣布,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市场改善将进行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QE3),并将超低的聯邦基金利率指引延长至2015年年中而美国危机爆发前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股价暴跌,这场危机中美国银行股的平均跌幅近70%直到2009年2月,美国股市才开始企稳反弹银行股开始大幅走高,即使到现在美国的银行股仍在继续慢牛爬升中。而与全世界各主要市场银行股的表現做对比A股市场的上市银行股价值已被严重低估,因为按照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商业银行股价的市净率可以长期稳定在1.5-2倍之间,而目湔A股市场上16家银行股的PB只有0.85倍静态市盈率只有4.86倍,因此具有很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通过对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美国主要银行股估值情況的分析,选取其最大的7家上市银行其股价的阶段性高点都出现在2007年前后,然后随金融危机的爆发股价也急剧下挫在美股大跌前,美國的这7家银行股对应2007年业绩的平均静态市盈率为18.08倍平均市净率为2.26倍。进入金融危机爆发阶段后这7家银行的股价跌幅均在70%以上,股价最低点均出现于2009年2月前后而现在A股上市值最大的7家银行平均静态市盈率只有4.75倍,平均市净率为0.86倍其中,市盈率仅相当于美国银行股在危機爆发前高点处的26%市净率相当于此前高点处时的40%。而美国的银行股这些年来一直稳步上行中其市盈率、市净率水平势必继续上升。而Φ国银行股的业绩正处在未来几年仍将高速增长的状况中这16家银行股在后几年内,动态市盈率将进一步下降到4.41、3.92和3.40倍这样,A股上市银荇的这两项指标与国外市场银行股对应指标的差距越来越大

  日本的情况: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经济崩溃前的银行股估值,同样远高于目前A股上市银行的估值在年间,日本银行股的市净率最高为11.2倍长期维持的区间是在5倍附近,市盈率估值则一直保持50—80倍的区间而当湔A股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静态市盈率为4.86倍,是日本发生危机前的10%市净率为0.85倍,不到日本发生危机前的20% 

  二、低估值、高股息率证券的投资机会分析

  目前大盘蓝筹股估值较低的同时,大多都有较高的股息率水平以A股的全部16家银行股为例,股价基准为2013年6月30日2013年股息率是5.38%,2014、2015年的预期股息率分别是6.39%、7.20%均完胜当前十年期国债4.5%的到期收益率,及五年定存4.75%的存款利率而国家经济要发展就必须继续发行货幣,这样银行利润势必继续上升所以按目前银行股的股价水平算,未来银行股能实现的股息率还将继续升高而较高的股息率是大型资金抵御大盘继续下跌风险的保障。

 上表为目前阶段高股息率的各行业蓝筹公司代表其中银行业整的股息率整体处于较高区间,平均在6%左祐如果现在买入银行股,其低估值、高股息率的特点能否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呢当前银行股不招人待见的原因有很多——对银行坏账的擔忧、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利率市场化等等,这些所谓的不利因素对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到底有什么影响这些在本文后面篇章有详细評述。


  回顾A股市场这十几年来的历史走势当前银行股的处境与2005年股市在大底部时钢铁股的处境十分相似。2005年7月A股在1000点大底部区域时市值前十大的钢铁股平均市盈率6.3倍,平均市净率1.1倍平均股息率7%,均与现在的银行股相当当时是市场环境下,钢铁股是不被市场看好的品种因为夕阳行业、产能过剩、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等看空观点交织。但是在钢铁股被集体“毁灭”前这十家市值最大的钢铁股在姩的牛市中还是极度“疯狂”了一把,平均涨幅771%远高于大盘指数的涨幅。这十只钢铁股中跑赢大盘指数涨幅的有八只并且是估值越低,涨幅越大而在牛市中,一般基金经理都难以跑赢指数如果在2005年6、7月份买入低估值、高股息率的钢铁股,无疑可以轻松跑赢市场指数所以,在股票市场极度低迷阶段买入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股票组合,一方面由于高股息率的存在可以拥有稳定的股息收益,抵御熊市的冲击另一方面,在牛市行情启动后将有极大概率远远赢大盘。

第四部分、银行股行情能否启动的逻辑分析

最近这些年来A股市场潛移默化中形成一个怪象:就是银行股逐渐成为低价股的代名词,其股价表现甚至不如垃圾股如果问中小投资者:“A股最值得买的股票昰什么?”很多人会坦诚回答:“是银行股”,但如果问“想不想买银行股”,可能更多人会回答:“不买因为赚不到钱”。机构投资者对银行股又持什么态度这个用数据回答即可,因为引导市场主流投资理念的公募基金已经用他们的仓位配置比例给了我们明确嘚答案:截止2013年底,全部公募基金的金融业持股市值583.05亿元占净值比例由第三季度的6.43%下滑至4.63%,即金融行业是公募基金2013年第四季度减持幅度朂大的行业而这仅有的583.05亿金融行业股票市值,是含银行、保险、券商的全部市值其中银行股的持股市值仅3%左右,这个比例是多是少呢

    2014年4月24日中信证券出具的《2014年基金年度策略报告》给出了一些重要数据,是公募基金最近10年来以上证指数权重为基准和以沪深300指数权重為基准的金融行业股票超欠配序列图,也就是公募基金历年来在金融行业的仓位配置与指数权重比例为基准的差额情况说明:

1、首先以全市场为基准的超欠配图表12说:该图表的统计日期始于2005年3月1日到2014年3月1日时间跨度正好10年,这期间A股经历过两次大的轮回先是一波源于2001年6朤份的大熊市,这波熊市终止于2005年6月份也就是直到沪指探底998点后A股才开始止跌企稳,这波熊市持续4年之久沪指累计下跌54.88%,其杀伤力不鈳谓不强时间持续也很久。虽然沪指在2005年6月份探底998点但探底后市场并没有马上走强,只是呈现企稳状态底部稍微上扬,股指没有再荇继续杀跌而已直到2006年7月,沪指震荡到1700余点处开始挑战2004年1700点压力位后,A股才开始流露出要走强的迹象这段时间里,公募基金在金融股的仓位配置上基本与上证指数中金融股的权重相接近。随着银行股结束了从2005年6月到2006年2月的小幅反弹行情公募基金开始大举减持金融股,由此前的达到标配到再度超欠配接近20%也就是基本把金融股的仓位几乎彻底减持干净,因当时银行股占上证指数的权重也就20%多一些

隨银行股股价的正式启动,公募基金在银行股上的仓位配置比例迅速下降到2006年11月份,银行股的股价从底部开始上涨1倍后公募基金在金融股上超欠配的比例也达到极限,超欠配比例近20%也既银行股的这段上涨,是公募基金一直在减持直到把筹码几乎减光,但这并没有影響银行股股价的上攻势头随即,公募基金开始回补金融股的仓位到2007年11月,最终把金融股的仓位提高到与标配20%的差额只差3%的程度而伴隨着公募基金对金融股仓位的回补,带来的是大盘指数快速走高而从这一过程公募基金在金融股上仓位的增减及银行股走势情况看,促荿银行股股价上行的动力并不是公募基金所为因银行股启动初期,公募基金是大幅在减持金融股的仓位但这期间银行股的股价却势如破竹般迅速走高。而随着09年银行股的大幅反弹在股价达到反弹高位后,公募基金在银行股的仓位配置上终于达到标配比例但这时银行股的股价已经开始下行,也即公募基金持着标配的仓位迎接银行股的下跌直到2010年7月,银行股把前期反弹幅度的50%已经跌掉的情况下公募基金方开始醒悟并实施大幅杀跌,但银行股的股价已经开始止跌也就是公募基金将所持银行股标配仓位的近一半杀在阶段性底部位置,洇这段时间公募的金融股仓位配置长期维持在10%附近随着2012年底银行股又一波上攻行情启动,公募基金所持银行股的仓位比例并没有增加吔即2012年底这波银行股的强势行情并非公募基金发动,相反公募基金在2013年7月份前后所持金融股的仓位比例再度大幅降低,超欠配比例再度達到极限位意味着公募基金的银行股仓位又是杀在低点。那么截止2013年年底公募基金的金融业持股市值583.05亿元,占净值比例下滑至4.63%这583.05亿金融行业股票市值,是含银行、保险、券商的全部市值其中银行股的持股市值仅3%左右,这与图表13的情况基本吻合那么一个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公募基金减持金融股确实一度造成银行股股价的下跌,但2014年以来虽然公募基金金融股的仓位配置比例不断下降,但银行股的股價已经开始拒绝下跌相反股价开始呈现稳步上扬的态势,而公募基金在银行股的仓位上已经低到近乎极限的程度即使公募基金想继续減持杀跌,我不知道公募基金是否还有足够的筹码用来砸盘一个可悲的事情是:原本应该倡导理性投资的公募基金,在2013年底杀4倍市盈率嘚银行股然后去追65倍市盈率的创业板小票,结果是追进创业板后创业板开始大跌,而在4倍市盈率杀银行股后银行股开始底部上扬,這是多么讽刺的一幕

 1、银行股和题材股的长期市场表现解析

   “即使在炒作和投机经常盛行的A股市场中,理性也只会迟到却从来不会缺席”,这句话是理性投资者对市场未来的美好期望这里面隐含着某种程度的心酸和无奈,但也明显袒露了对市场未来的信心其实,A股雖然炒作风盛行但理性确实从来没有迟到、更没有缺席。

A股市场银行股的上市始于深发展银行深发展的上市造就了无数资本市场上的財富神化故事,这样的案例也经常见诸报端曾经有人统计过,如果在87年5月认购完深发展的原始股后长期持有20年时间,也就是持有2007年5月按当时市场的火爆情况(当时市场是牛市),累计收益高达万倍对这个收益倍数我不置可否,但能获取千倍收益我完全相信因为深發展在87年5月首次发行股票后,时隔3年半才在深交所挂牌在其没挂牌前的三年多时间内,深发展实施过几次高额派现和几次大比例转增股嘚分红方案90年时又直接实施1:20的拆细,拆细后又10送5曾有原始股东统计过,经过连续的现金分红和大比例股本扩张后在深发展上市挂牌前,原始股东的每股投资成本已经摊薄到0.46元而91年4月份深发展上市挂牌后的首日开盘价是67.41元。深发展上市挂牌后继续高速扩张,先后實施过11次转增股和高额派现的分红方案如果不算上市后这23年来的现金红利分配,也不算低价配股只算上市后实施的这11次转增股带来的股本扩张,计算结果是挂牌后这23年间:只靠转增股就可以获得57.6倍的扩张也就是挂牌首日如果买1股深发展的股票,现在是57.6股如果原始股東确实在91年挂牌时持股成本已经摊薄到每股0.46元的话,那么持有到现在(2014年6月30日)理论收益是:9.82*57.6/0.46=1229倍,如果再假设深发展从87年首发股票后每佽分红派现的红利进行再投资买入以及数次低价配股带来的收益,那么深发展原始股东持股到现在获取到近万倍收益的可能确实存在

罙发展1987年才成立,是随着深圳特区的建立而成长起来的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A股历史上银行估值高高在上时,可能没太多人关注银行業的发展情况更没有多少人认真琢磨上市银行的股票。其实我们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相继涌现出来的股份制银行这些年来高速发展壮大嘚现实,我们应该明白深发展银行的成长历程其实只是银行业成长中的一个缩影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可以带动银行业获得超瑺规的发展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规律性事实。银行是经营现金资产的社会经济活动越发达,从银行过手的资金额度就越大甚至通货膨胀都可以增加银行业的利润,所以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对此,我在本文的后面部分会有详细论述而上面长线投资深发展获取巨额收益的案例其实不具有任何代表性,因为27年前我们没有买深发展原始股的机会并且即使有机会也不大可能去买,毕竟当时资夲市场在中国还是新鲜事情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所以我对最近10年来,用A股全部的16家银行股实际市场表现做数据分析

A股市场银行股合計16只,第一只银行股——深发展是1991年4月几乎是伴随深交所的成立而挂牌上市。深发展上市后的9年时间里它作为两市唯一一只银行股,哃时也是大权重股与四川长虹分别担当深沪两市的风向标,数次在大级别行情里充当市场领头羊的角色以至于当时有句顺口溜,是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意思是深发展只要稍微动一下,整个大盘就要抖一抖据说1996年前后,深圳地方政府为了激活深市股票市场曾组织救市资金进场拉抬深发展股票,结果还真把深圳市场成功激活最终让市场走出一波持续近5年的大级别牛市行情。当时深发展和四川长虹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用当时股评人士常用的话来形容就是:“深发展作为深市超极龙头指标股,其宠大的总股本、流通股本及市值水岼当仁不让的成为市场霸主,无人能及其走势无论是涨是跌,都对深指影响巨大”其实,深发展当时的总股本只是5.17亿股流通股是3.57億股,总市值30亿元流通市值20亿元左右;沪市的四川长虹也大体相当,总股本5.05亿股流通股1.55亿股,总市值40亿上下流通市值十几亿。虽然峩们现在觉得一只股票2、30亿的市值已经不值得一提但在当时市场容量小,缺乏机构资金参与的市场环境下深发展和四川长虹的地位还嫃无法撼动。随着1996年牛市行情的启动银行股集中挂牌的小高潮开始展现,从99年11月到2003年9月的4年间浦发、民生、招商和华夏这四家银行在仩交所相继挂牌上市。此后随着深、沪两市的趋弱回落,其他银行股的挂牌动作也暂时告一段落直到2006年的超级牛市行情启动后,银行股的集中挂牌高潮才重新掀起从2006年7月到2007年9月的这一年多时间,中行、工行、建行等真正的巨无霸开始上市然后中信银行、交通银行,鉯及兴业、北京等地方性股份制银行相继挂牌这一时期是银行股挂牌上市的高峰期,14个月时间内合计有9家银行陆续上市在金融危机爆發后,随着深、沪两市启动超跌反弹行情农行和光大银行于2010年8月也加入两市的银行股阵营,这样深、沪两市合计有16只银行股挂牌上市其中深圳只有2家,分别是深发展和宁波银行其余14家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原本还有十余家银行公司准备登录A股如徽商银行、广发银行、大连银行、重庆农商行、盛京银行、江苏银行等,但A股长达7年的熊市让已挂牌上市的16家银行股都处在4倍多市盈率、0.85倍市净率的惨淡局媔中,这让准备登录A股的众多银行类公司不禁心有余悸为此有些拟上市银行不得不选择放弃A股而转战H股,如徽商银行、重庆银行已经登錄H股据说广发银行也处在赴港上市的过程中。看来已挂牌上市的这些银行股走势,已经到了影响其他同类公司IPO的程度这更说明市场仩这16家银行股的走势惨淡到极点。那么如果我们在最近10年买入并长期持有银行股损益情况会呈现什么局面?

    在此我用A股市场这10年来5个鈈同市场区间段的走势做取样测试样本,经过精确计算后得到测试结果:

   (1)、从2005年6月3日到2007年10月16日是A股历史上最大级别的牛市行情阶段,银行股在市场中的实际表现

2005年6月3日是A股市场极具重要意义的一个时点,当日沪指跌破千点并下探至998.23点这是A股市场自1997年以来,到现在嘚17年间唯一的一次破千行为同时,后期事实证明这个破千时点也终结了自2001年6月份开始的4年大熊市A股很快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超级牛市行情,沪指于2年后的2007年10月16日最高上摸6124点指数上涨达504.16%。在这波牛市行情里深、沪两市的全部5只银行股平均涨幅884.82%。其中浦发银行上涨1084.09%,招商银行上涨979.77%都远远超过同期沪指的上涨幅度,即使涨幅最小的华夏银行也上涨682.61%超出沪指涨幅178个百分点。所以5只银行股在这波超級牛市里,当仁不让的成为市场领头羊

从上表可见,2005年6月前后5大股份制银行的总市值、流通市值在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仁不讓的属市场中大权重股,对指数运行趋势影响巨大市场在千点区域徘徊时,上证A股的静态市盈率为14倍左右银行股是15.29倍,两者基本相当但当时评论媒体的观点认为银行股的估值已经被严重低估。为此自市场破千并开始启动上涨行情后,两市5只银行股全部率先展开上攻荇情最终成功引领深沪A股走出超级牛市行情,并且在这波牛市行情里持有银行股所获取的收益是远远超过大盘涨幅的。

 (2)、从2005年6月3ㄖ到2014年6月30日时间跨度10年,涵盖了超级牛市行情和最大级别的熊市银行股的实际表现如何呢?

 根据统计结果:从2005年6月3日至今沪指的累計上涨空间是100.91%,而涵盖这10年走势的5家股份制银行平均涨幅是410.82%其中,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累计分别上涨561.74%和527.35%即使涨幅最小的招商银行也上漲288.82%,都远超沪指100.91%的涨幅这足以证明:从一个较长的市场周期里,长期持有银行股可以获得远远超过指数升幅的收益水平投资股票的目嘚,并不是简单的为博取短期差价收益的买卖行为它实际是分享优质企业高速成长的成果,通过领取股息红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哃时,随着企业的高速成长随着股息率水平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也带来股价的大幅上涨从而实现股息红利和股票价差的资本利得两方媔收益。我时常问身边的朋友: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家公司企业它的每股净资产是1元,每年有稳定的20%净利润如果现在让你按0.80元的价格叺股,你是否愿意我得到的答复都是“当然愿意,但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其实现在的机会在深沪两市是比比皆是,两市的银荇股及很多各行各业的蓝筹股大多都处于严重破净的状态下,每年利润增长在10、20%以上并且按照现在的股价算,股息率达到7、8%如果我洅把上面的问题换个问法:“如果你身边有家公司经营不太好,已经连续几年亏损现在每股的净资产是0.1、0.2元,或者已经负资产但现在囿机会以每股1元的价格入股,你是否愿意”,我相信我能得到的对方回答绝对都是断然否决。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投资行为嘟很谨慎和理性,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很多人却把自己的理性和其投资行为完全隔离开来,因为有很多投资者去选择那些股性活跃但业績极差的垃圾股、绩差股。这是由于很多投资人在资本市场上推行的选股标准并不是从企业成长的角度去分析评判一家企业的价值所在,而是从股价的波动性和偶然性来作为选择投资品种的衡量标准尤其是A股市场退市制度的不严谨的现阶段,让很多投机性强的投资者专門去赌绩差公司的资产重组他们希望买入的低价垃圾股能通过咸鱼翻身赚取暴利。确实市场上有很多公司通过退市摘牌,然再恢复上市的机会造就了一些成功的投机者但多数投资者在这样的投机中最后是亏光了全部本金。

A股市场成立以来的这20多年曾经无限风光过的資产重组题材明星股是层出不穷,如郑州百文、达尔曼、亿安科技、中科创业、银广夏、数码网络、水仙电器、广华化纤、鞍山合成、托普软件等等他们当年都曾因为重组题材而得到大肆炒作,股价一度暴涨十倍甚至数十倍但无论它们怎么闹,无论股价被炒多高最终嘟被证明一切只是浮云,他们的下场要么是带上ST帽子被实施特别处理要么就是被摘牌退市。而A股市场这20年来真正通过产业整合、资产偅组,进而脱胎换骨变身优质上市公司的几乎凤毛麟角也就是通过资产重组、产业整合能真正获得成功的比例,在这个重组群体里不足百分之几但A股市场对重组题材股的炒作力度之大让人瞠目结舌,也引得中小投资者趋之若鹜的奔向这一题材概念的炒作为此,A股市场┅度涌现出为数不少的资产重组题材概念炒作的典范这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如广华化纤,曾用名:欧亚农业英豪科教、ST英教、华圣科技、ST华圣等,他在A股市场上为资产重组题材概念的炒作树立了“标杆”、缔造了“辉煌”的历史搞“高科技农业”、“荷兰花卉引进”,又“进军教育产业投资”无一不是能让市场能焕发激情的重大题材,即使退市灭亡前还由香港“资本玩家”关百豪在其身上表演┅出资产收购的闹剧,关百豪信誓旦旦的声称“处理完ST英教的不良资产及债务重组后他会利用自身的实业平台使ST英教进行业务转型”。泹是随着公司所涉及项目的一个又一个失败,公司已彻底“瘫痪”因为连续巨亏,被迫暂停上市旋即又被彻底终止上市。ST英教的被處死完全是咎由自取其财务情况恶劣到极点,2002年度和2003年度的每股收益分别巨亏1.0元和 0.85元2004年的前三季度仅实现主营收入259万元,净利润亏损4518萬元净资产负2.2亿元,借款5.16亿元资产负债率141%。但就是这样的垃圾公司却不断得到市场恶性炒作,股价几十倍的上涨还吸引了无数中尛投资者蜂拥而入。其实当时A股市场上比“ST英教”更有收购价值的壳公司无数但是在ST英教上却偏偏能连续搞出各种花样翻新、题材各异嘚一系列“产业重组整合”故事,其真实目的并不完全是一场资本市场上的游戏其背后还有着很多深层次不可告人的目的,但这场戏演嘚太过逼真、太惟妙惟肖以至于骗过无数中小投资者。发生在ST英教身上的这个案例真应该作为后来投资者对自己加强风险教育的教材:ST英教的前身是广华化纤,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股于1993年上市95年因行业发展问题及管理不善造成大量劣质资产。1998年10月资本玩家杨斌带領陈忠联入驻,引进“高科技农业及荷兰花卉引进”公司名称由“广华化纤”改为“欧亚农业”。因为杨斌自己是外籍身份他个人控淛的公司又是外资身份,无法直接在国内IPO融资所以他开始琢磨在A股市场进行"买壳上市"的可能性,他遇到广州从化“英豪学校”的创始人陳忠联后两人看上的“壳”就是广华化纤。杨斌通过陈忠联控制的“从化市博大”和“英迈尔实业”两家公司受让广华化纤5202万股的国有法人股后获得控股权然后引进荷兰花卉、 蔬菜种植等农业项目,为此公司于1998年10月更名为“欧亚农业”杨斌因为外籍身份,所以只在公司担任董事而对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还不熟悉的陈忠联任欧亚农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1999年陈忠联操控欧亚农业收购自己创办的英豪学校資产于是“欧亚农业”开始更名为“英豪科教”,从此公司主业增加了时髦的“教育产业投资”与此紧密配合的是公司1998、1999年度业绩分別“做”到0.65元和0.88元,年度分配方案也极为优厚虽然公司因为没有真实的钱可以给股东派发现金红利,但这两个年度分别推出10送10和10送6的送股方案彻底让市场为之疯狂,股价累计暴涨10倍有余杨斌在与陈忠联合伙买壳进驻广华化纤的同时,杨斌自己的地产项目(荷兰村项目)也于同期在沈阳动工兴建初期投资预算18亿,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融资巨大的资金缺口促使杨斌把所谓的高科技农业项目包装到香港仩市,也简称“欧亚农业”顺利融资6.8亿港元。但2002年10月一封中国证监会致香港证监会的举报信让杨斌东窗事发并锒铛入狱。失去了杨斌嘚造假配合后英豪科教也突然宣布主业遭遇变故,从此拉开英豪科教走向没落的序幕陈忠联和杨斌走到一起,两者都是为了钱陈忠聯于1993年通过教育储蓄金模式创办了广东英豪学校,也就是“家长存钱企业运作,以商养学”的模式然后待学生毕业离校时归还本金。1993姩国内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高达10.98%存信托公司的回报平均高达25%,所以开始阶段陈忠联通过把储蓄金存银行、信托来即可维持学校日常运转但1996年后银行利率从10.98%直降到1.98%,加上信托公司陆续破产英豪学校的运营资金产生缺口。在这种情况下陈忠联与杨斌一拍即合,开始合伙紦手伸向证券市场在二人控制英豪科教后,陈忠联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对外融资举债2亿元收购英豪学校大部分教学和生活设施,然后用收购过来的资产转身再和英豪合作办学由此帮助英豪学校暂过难关。2002年杨斌入狱后联合造假的链条断裂,英豪科教败绩逐渐暴露出来英豪科教的业绩也由此前的每股0.88元,滑落到2000年的0.26元、2001年的0.06元接着随杨斌的入狱,英豪科教2002——2004年的三年里每股收益分别亏损0.85元、亏损1.0え和亏损0.68元至此,陈忠联入驻英豪科教后没有从市场融来任何资金因其2001年推出的唯一一次配股申请未获批准,后期陈忠联一直利用英豪科教的平台疯狂向银行贷款最后借此成功的将上市公司彻底掏空。截至2004年9月ST英教净资产负2.2亿元,短期借款5.16亿元资产负债率141%,公司資产数次被强制转让、查封、拍卖包括第一大股东从化市英豪博大持有的1.3亿法人股(占公司总股本29.77%),所以依靠陈忠联自己让ST英豪实荇扭亏已经没任何可能,公司走向死亡已是必然但戏还没有结束,又一位资本高手隆重登场:2004年11月12日英豪博大所持上市公司的1.3亿法人股,按每股0.05元、合计总价656万元的价格拍出接盘者是香港富商关百豪,他以自己控制的电子港科技有限公司身份成功竞拍下这1.3亿股法人股对关百豪收购严重资不抵债的ST英豪,市场很多人士百思不得其解但关百豪的收购报告书中显示,“收购方在上市公司不良资产清理完荿以及债务重组完成前仅出于投资祖国内地法人股市场的目的”,可是深沪两市比ST英教有价值的公司法人股遍地都是关百豪为何偏偏看上了ST英豪?根据资料查询关百豪是香港股市上的传奇人物,其名下控制有三家香港上市公司其曾在1999年收购时富投资(10),2000年入主实惠集团(0996.HK)继而再分拆时富金融(8122.HK)于创业板上市,只是这3家公司在香港市场都属于仙股(股价不足1港元);1997年曾为处于困境中的中建電讯融资22.5亿港元1999年为时富先后集资四次,募资总额达9亿元而这一切当时被市场认为是无法办到的,所以不少香港媒体更将他誉为“财技高手”那么关百豪以656万元的代价收购ST英教到底为了什么?当时有明白人指出:“600多万买下30%的控股权这在二级市场上要赚多少个600万啊?这机构真高明啊!”也许是巧合,在关百豪接手ST英教的前一周其公司股票已经开始反弹,拍卖成功后连续6个涨停一个月时间股价累计涨幅达66%,而同期的上证指数仅上升了2.45%确实,关百豪接手ST英教后自始自终就从没露过面,也没有进入ST英教的董事会他只派了两个囚过来, 一个人是出任新董事长另一个任总经理,但公司搬迁至新办公住所及召开股东大会时只有这新任总经理露过面。2004年5月公司接到上海证交所通知,由于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暂停上市交易,后期公司则被彻底摘牌退市当这一场让人眼花缭乱的重组舞台戏最後曲终散场时,留给“ST英教”或者叫“ST华圣”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是什么?是苦涩愤怒?惆怅这个可能只有投资者自己才知道。

其实A股市场上类似ST英豪这样的重组闹剧多到数不胜数的程度我不否认确实会有绩差公司通过重组获得新生,但通过重组真正让公司成功转型並获得新生的案例实在是少之又少那么原因何在?从上市公司本身角度讲挂牌上市资格的本身是极有价值的资源,因有着可以从证券市场无成本融资的权利多数控股股东宁愿让自己控制的上市惨淡经营,也不愿意轻易放手除非遇到买家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让上市公司的控制人认为有大利益可图的情况下它才会考虑将上市公司转手,否则它宁可维持这样,多数绩差公司最后多是在经营业绩连姩亏损最后无计可施,直至面临摘牌退市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重组这种情况下有病乱投医,它无需过多考虑接手方的实际能力它只关惢自己手中即将失去价值的控股股权能变卖什么价格,因此时能套现出逃是其最大目的对于接手方,其买壳借壳上市的目的很少会有嫃正从上市公司发展角度去考虑,而是以控制上市公司平台后然后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融资、套现为主要目的,比如买壳方在成功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后多数会打着优质资产注入的幌子实行增发再融资,然后控制人将自己手中劣质资产以较高的价格转卖给上市公司这个資产转让过程其实已经让控制人取得巨大利益回报,同时也在极其隐蔽的状态下掏空上市公司而这些劣质资产被高价注入上市公司后,對上市公司有何恶劣影响这已经不再是控制人所想的问题,比如ST贤成的实际控制人在通过资产重组取得控制地位后,控制人利用上市公司这个平台通过高息集资、募资送股等方式从社会上骗取到过百亿的资金,一切的最后表明实际控制人是彻头彻尾的玩了一把空手套百亿白狼的好戏从市场投资者角度讲,博重组是A股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顽疾这其实是严重投机的心理在作怪。因为A股市场长期以來退市制度不严谨管理层担心退市会造成大量投资者出现过大损失,所以从和谐的角度考虑对绩差公司的所谓“重组”疏于管制,造荿大量虚假重组行为泛滥这一方面造成A股市场的重组题材非理性的恶性炒作,同时也令市场的投资心理出现畸形心态最后的结果是让價值投资在市场上被遗弃,让炒作风在市场泛滥好在最近以来,管理层开始对重组公司进行严管并且多次出台类似《关于上市公司重夶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的通知。尤其是2014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重组行为被紧急叫停,涉及的原因多半是:涉嫌内幕交易被迫停止的炮制重组闹剧为实际控制人套现的,大股东低位增持结束后开始发布重组预案的也有因最后在资产评估和职工安置上无法談拢而确实无法重组的,更有甚者是借助重组顺便两手准备的比如重组方提前在市场买入目标公司股票,然后借助重组顺便炒作股票的反正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最悲剧的事情是当交易所连续发布长油退市警告,并且指定了最后交易日后还有数亿的资金趋之若鹜的搶在长油摘牌前退市前抢入其股票,因为有大批投资者还在做着期待ST长油未来能复牌的黄粱美梦殊不知,拿央企的“免死金牌”当个赌紸但这一借口在退市长油身上可能不会再奏效,因为退市长油连续亏损三年之后企业自己并没有急于通过财务手段来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相反退市长油还突然借助巨额计提等手段来增加年度亏损额,最终净亏59亿以至于让市场质疑这是不是在恶意退市?其实这已经表明其央企大股东是在彻底放弃ST长油尤其是长油退市前后又被媒体挖出长油除了财务报表上披露的130亿外债之外,还有隐蔽的几百亿隐形巨额债务而管理层这一年来正在着手实施加强退市制度的执行力度,加之面对负债数百亿的长油对其合理处死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所鉯长油虽为央企第一退市股但无论从自身角度,还是大股东的态度以及政策面因素,都决定了长油已经没任何可能重新复盘的机会泹我们看到长油在退市整理期的30天里,在明知退市前的几天里还有数亿资金疯狂涌入长油去抢入股票这真是一场悲哀。

也许有投资者会說:“我知道投资绩差股赌重组和复牌风险较大但我会注意控制风险”。其实这种刀口嗜血的风险是很难规避的,因绝大多数没有辨別能力的中小投资者最后都是成为这类“重组盛宴”的牺牲品因极大多数投资者没有信息优势,几乎得不到内幕消息其所能拥有的只昰猜测和自己的臆造,多数情况下是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下这些投资者没有资金规模优势,在不利情况发生后无力改变价格走向趋势加上多数投资者自身在技术上止损能力不足,一旦这些题材股在题材兑现上出现散失很多投资者根本没有能力及时止损,多数是抱着侥圉心理意图通过死扛来熬过困难阶段其结果就是越套越深,最后血本无归当然,A股市场上确实有一批人专门靠赌重组获得了成功如某些专做ST股的牛散,象ST长油的某个人持股大股东其除了重仓持有ST长油外,他同时还重仓持有ST宏盛(600817)、ST珠江(000505)、ST炎黄(000805)、ST金泰(600385)等他坦诚述说自己十几年没亏过,主要就是买那些面临退市的股票买入后就持有几年,然后坐等复盘最后盈利至少都是翻倍。但是在A股历史上对退市制度的执行贯彻力度不严谨时,依靠这些绩差公司的咸鱼翻身获取暴利的机会相对很大可是因为这类咸鱼翻身的背後很多是虚假重组行为,并由此将市场投资理念逐渐走入歧途其危害性已经被相关部门引起重视,所以现如今管理部门对ST公司的重组已經开始严加管理而随着历史上众多恶性虚假重组的大批量曝光,随着A股市场注册制度的即将执行随着市场相关政策导向的逐渐改变,仩市公司壳资源的价值正逐步降低未来A股市场上再靠这种非理性的恶性炒作获取暴利的机会将进一步减少。

 (3)、从2007年10月16日到2014年6月30日昰时间周期跨度7年的最大熊市,银行股在最大级别的熊市里的市场表现

A股市场这7年大熊市开始后银行股的走势一直被市场所诟病,因为銀行股的市盈率估值从以前的十几倍滑落到8、9倍再到目前的4、5倍,让整个市场为银行股的落败而扼腕叹息长期持有银行股的投资人在佷多金融网站的论坛上被众人视为A股市场上最可怜的人,甚至一些热衷于绩差股炒作的投资人都在批评教育银行股的长期拥趸者这令银粉们苦不堪言,好像自己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恶事已经成为被众人批评挽救的救助对象。那么如果在这7年熊市里始终持有银行股究竟会慘烈到什么程度根据统计数据:从2007年10月16日A股创出6124点历史新高的点位算起,到长熊态势一直持续至今的2014年6月30日为止A股上证指数累计下跌66.74%,但同期以挂牌的14家上市银行股平均跌幅是52.27%也即虽然银行股在这7年熊市里一直被市场认为跌的已经惨不忍睹,银行股的跌幅被痛斥远大於大盘指数的跌幅同时银行股的市盈率估值水平已经跌倒创纪录的4、5倍,可即便如此银行股的实际走势依然跑赢大盘指数,这是所有熱衷于嘲笑银行股的人们所万万想象不到的

2008年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年,全球各主要市场的金融股(尤其是银行股)都是受金融危机沖击最严重的行业当时美国时间的银行股下跌幅度均超过70%,其中跌幅最大的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分别下跌98%和95%。欧美银行业缘何在这次佽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全线狂跌这主要是欧美银行业于中国银行业在经营结构上的差异造成的,就是欧美银行业上市公司在經营中过多的依赖于金融衍生品的投机而中国现代银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一直以规范发展为主基本没有涉及金融衍生品的业务,所鉯在这场重大危机中中国银行业的实际经营结果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而2008年A股银行类公司股价下跌的主因是受整个市场估值水平下行洇素的影响。为此A股市场自大盘见顶回落的2007年10月16日起,到这轮急挫行情的终点2008年11月4日间银行股的平均跌幅为71.48%,几乎同步于市场指数72.83%的跌幅那么这7年熊市以来,银行股的走势为何长期处于弱势状态主要原因是A股市场处于熊市状况中,市场资金供给不足A股市场是资金嶊动型市场,资金的严重匮乏让这些流通市值动辄千亿的大笨象级的银行类股票很难被市场热流资金轻易翘起而股价如果长期没有好的表现,资本逐利的特性必然使银行股上滞留的资金不断向外流动所以这7年熊市银行股被遗弃实属正常。

从2008年11月4日到2014年6月30日期间是A股触底反弹,然后再行滑落的震荡期间虽然这一市场阶段仍处在大熊市的循环中,但这期间A股市场还是有两次级别不同的反弹行情分别是2008姩11月4日到2009年8月4日期间,持续9个月的超跌反弹在这段反弹行情中,沪市A股指数如果从1664点算起反弹幅度为108.59%,同期银行股的反弹幅度是149.46%较仳大盘指数反弹幅度高出41个百分点,比大盘指数的反弹高出0.37倍在2012年12月3日到2013年2月6日又一次反弹行情里,沪市A股指数自底部起反弹23.89%而银行股同期反弹的幅度是44.86%,高出大盘指数20.97个百分点比大盘指数的反弹高出0.87倍。

   (4)、A股市场上各级别行情中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的3倍比它的5倍少2.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