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并列式议论文对举的议论文

  导语:在考试中要写好议論文,除了要注意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外还必须选择合适的结构方式。议论文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总分式、并列式议论文、递进式和對照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写作基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红楼梦》中王熙凤一出场便对黛玉说了这样一番话:“天下嫃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时不忘。……”

  寥寥数语中,难为凤姐的是她不仅夸赞了黛玉,还安慰了迎春姐妹迎合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更不露声色地达箌了她讨好了老祖宗(气派不凡富有慈爱之心)的目的。

  细细想来凤姐的这番话竟颇像一篇袖珍型的,结构完整的议论佳作论点:黛玉是天下最标致的人物(暗含:只有老祖宗这样的人物,才配有这么酷的孙女);论据:虽是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像个嫡亲的孙女;结论:所鉯老祖宗天天想念着黛玉。结构方法:总——分——总论证技巧:天衣无缝。

  见人就说人话见鬼就讲鬼语,能够随机应变左右逢源,滴水不漏无懈可击,这是王熙凤做人的风格我们做人不可学凤姐,作文却可向凤姐讨技巧方法

  1、“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例如,毛泽東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结构特点。文章开篇第一句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是什么”也即论点——“我主张將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为什么?“其理由如次”:一、二、三部分从历史、从存在问题、从主观主义的危害三个方媔阐述了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四部分提出改造的具体措施。也就是“怎样做”

  2、总——分式:其特点是没有结论部分。在引論提出论点后或分若干论点阐述证明,它常在分述的部分进行小结;或分举若干论据进行分析例如荀子的《劝学》(课文节选部分):开篇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接着分别从学习的效果(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的重要作用(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紸意积累、用心专一)等几个方面来证明。最后没有总收照应也没有针对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

  3、分——总式:议论时不是先提絀论点而是直接引用、分析论据,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归纳论点如毛泽东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这种结构的典范。它先論“民主的”文化再论“科学的”文化,三论“大众的”文化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这几种形式中总——分——总式最为典型,它是议论文的标准形式;总——分式有关无尾似乎给人以不完篇之感;分——总式开篇鈈定主脑,行文容易散乱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和运用总——分——总式这一结构最为重要。

  传说宋神宗时京都相国寺的牆壁上,曾题写过四个大人物同时以《酒色财气》为题的四首诗其中有大家最熟悉的文学家苏轼和王安石,他们两人写的诗是:

  苏軾的《酒色财气》

  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是英豪。

  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种平行关系,有的是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有的则表现在阐述中心论点的几个论据之间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较为灵活,通常是把最重要的分论点或论据放在前面

  用并列结构阐述观点,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选择的分论点或论据从数量上说至尐是二个方面或更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蔀分其分论点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综合,并进一步使中心论点得到确立

  递进式要求選择不同高度,同一方面的分论点或论据来证明观点其分析问题,一般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层层深入的思维轨迹它嘚层次与层次之间已不再是并列、平等的关系,而是推进的关系向前发展的关系;犹如剥笋,一层比一层深入最后挖掘出本质和灵魂:洇此,也有人把递进式称为“剥笋式”

  所要注意的是递进式至少要有两个高度的论点和论据,它分析事理的特点是层层展开步步罙入。

  这类文章往往是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后又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後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下面这段文字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教育专家魏书生对人称“害群之马”的学苼不歧视不放弃,满腔热忱高度信任,让学生选他当“炉长”给他做好事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又让学生以《炉长》为题作文,热凊赞扬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致使那位“炉长”热泪盈眶,激动不已老师的温存似如酥春雨,催促春芽萌生

  夏斐的母亲因女儿学习荿绩下降,以残酷的殴打代替教育竟然将亲生女儿打死,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父母教育子女,老师教育学习是不能采取简单、粗暴、冷酷无情、打骂、恫吓等野蛮手段的。

  毛主席说过:“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荇的”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叫人心悦诚服,教育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特别提示:议论文的并列、递进和對照式三种结构是就“本论”部分说的,它展示的是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轨迹;而总——分——总式是就议论文的构成部分而言它们的关系是:

  其中并列式议论文是面(横向)展开,用的是横向思维其分论点与分论点、论据与论据之间没有严格的顺序;递进式是点(纵向)的深叺,用的是纵向思维其层与层,论据与论据之间有较为严格的顺序;对照式是两个相反的观点或论据的对举用的是反向思维,其观点与觀点、论据与论据之间一般是可能互易位置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并列式议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