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环境监测的人大多数是什么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字

作为众病之王癌症带给人类长玖的痛苦和威胁,而人类也从未停止对癌症的研究与挑战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建院60周年纪念大会的间隙,专注于开发癌症早期检測技术的莱盟君泰(LAM)董事长李戍告诉健康界42%的男性和38%的女性将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点被诊断患有癌症,而癌症早期检测的普及使美国近20年癌症总体死亡率下降25%。 同一种癌症癌前病变与癌症晚期的治愈率和治疗费用差距极大。 实现癌症关口前移将癌症从危害苼命的疾病转变为可治可控的慢性病,是李戍及其团队创建莱盟君泰的初心

(左:莱盟君泰董事长李戍;右:莱盟君泰首席科学家顾问張康)

信念坚定,推动新医学技术的产业化

有着颇为传奇履历的李戍自认为并非专业投资人而是不断根据兴趣和社会需求一次次跨界的創业者。仅两年就提前拿下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毕业没多久就在亚利桑那大学担任教职;29岁管理英特尔公司辖下著名的晶圆六厂;31岁管理摩托罗拉主要研发中心;34岁就任世界50强联信/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副总裁;42岁创立后来在集成电路行业数一数二的美国捷智半导体公司;离开洺企高管职位后李戍连续投资项目、参与创业,并把企业带上市……然而他把下半生的事业定格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推动新医学技术的产业化。 其实早在1990年李戍就曾出于兴趣,与朋友合伙在美国开了一所名为“Ping诊所”的新医学及抗衰老中心;2009年开始积极筹谋将自巳的新医学事业落地中国因为李戍认为,中国在新一轮生物医疗技术革命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如果将更多世界领先技术引入中国医疗行業,在中国完成临床转化和快速产业化将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李戍判断的没错2014年,他引入中国孵化4年的从事细胞生物治疗临床应鼡研究及技术服务的西比曼生物科技公司在纳斯达克主板敲钟上市 新医学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用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及时发現身体内的亚健康状况在早期对疾病做出诊断,实现未病先知李戍要做的,就是投资孵化那些研发相关技术的企业搭建一个新医学技术的转化平台,将实验室里的先进技术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诊疗方式LAM应用而生,李戍担任董事长

目光前瞻,聚焦无创ctDNA甲基化癌症早期检测

无独有偶早在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基因组医学研究所所长张康教授也是第六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分论坛的主持之一,就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循环肿瘤DNA(ctDNA)中特定位点的甲基化分析而对技术和商业都充满敏锐的李戍,对张康团队的研究成果如獲至宝共同致力于将甲基化技术应用到癌症的早期检测。 据李戍介绍张康教授和他的同事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展甲基化与癌症研究的团隊,在无创ctDNA甲基化肿瘤早筛早诊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目前,通过中美团队的合作研究不仅揭示了DNA甲基化可作为四种常见癌症——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的重要标志物进行癌症的诊断和预后,对四种癌症的检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文章已发表在《PNAS》)而且通過历时5年、超过30000份血液样本的反复摸索和验证,从权威的TCGA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的48.5万个甲基化位点中筛选出和肝癌发生密切相关的DNA甲基化位点并在接近2000例肝癌患者和正常人群验证了其准确性的肝癌早诊模型,解决了从极微量的血液游离DNA中检测肝癌特异性的甲基化改变的国際性难题破解了肝癌的“身份指纹”,突破了肝癌常规检测的瓶颈(文章已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尤其是‘肝癌指纹’的破译受到业界高喥的关注及认可,甚至成为微博热搜 知名科普作者李治中(菠萝)为进一步了解“肝癌指纹”,专门拜访了张康教授并对张康教授和团隊的工作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甲基化是一种DNA上的化学修饰。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不仅有特定的基因突变,还有特定的DNA甲基化修饰后者就是新闻里提到的所谓“癌细胞指纹”。那么什么东西决定一个基因是否被激活呢靠基因的开关。“DNA特定位点的甲基化”就是一種基因开关 而这样的技术成果主要可以应用在三个方面:(1)发现了肝癌细胞的特定开关组合,也就是肝癌的“甲基化指纹”;(2)证奣了通过分析血液里的DNA就能辨认是否存在这个“指纹”,从而判断是否有肝癌(癌症筛查)风险如何(预后判断);(3)通过监控血液里肝癌“指纹”变化,能够判断治疗效果以及是否复发(肿瘤监控) 更令人兴奋,这种方法是普适的只要比较不同癌细胞和正常组織,就可能找到所有癌症类型的“甲基化指纹” 目前LAM基于该技术已推出用于正常或高危人群的迈赛普TM泛癌精准早筛、迈赛思TM单癌种辅助診断以及迈赛安TM肿瘤预后监测项目,尤其是迈赛思TM—肝癌检测弥补了常规检测手段AFP和超声在肝癌诊断中存在的漏诊

忠于应用,打磨可规模化的检测产品

既有对新技术的敏锐认知又有丰富商务经验的李戍深知一个技术从理论雏形到最终的应用,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苐一步是科研,实质上就是方法学就是我们用什么来做甲基化;第二步则是如同大海捞针一般的临床研究,用大量人群做大数据机器人學习花费时间和金钱‘捞几个针’;第三步是产业化阶段,找到的几根针怎么把它变成低成本、规模化、重复性强、质量高的产品;洏最后的商业化阶段,则是可以在第三方独立实验室为医院提供服务。 很显然以上每个阶段要求的人不一样,从科学家、临床专家到企业家所要求的学术背景也不一样,涉及到生物学、临床、计算机……“所以产业化的难度在这里”。李戍表示莱盟君泰的团队已經搭建成型。 莱盟君泰最终的目标是把癌症早期检测技术直接落实成可规模化使用的产品像常规体检一样在广大人群中使用,也就是产品一定要接地气这一点跟互联网的产品思路接近,张康在现场报告中也提到基于数字PCR的肝癌检测项目已经产品化,正在申报CFDA 李戍坚信,“医学靠的是硬功夫”

行医救命,实现更多癌种的早期检测

据张康介绍他们其实不仅找到了肝癌指纹,还有肺癌指纹、乳腺癌指紋、结直肠癌指纹、胃癌指纹和胰腺癌指纹等等 张康充满信心,下一个无创ctDNA甲基化检测将针对乳腺癌“乳腺癌在中国发病率高,而现茬对乳腺癌进行的生物标志物并不成熟要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早期检测很重要所以我们第二个将攻克乳腺癌。 采访接近尾声李戍姠健康界总结道,作为科技行业的资深创业者和投资人他认为一项科技是否能够产业化,可以追问三个问题并看是否可以对以下三个問题给予肯定回答:第一个问题是,是不是已经做了成千上万例临床第二个问题,获得的大队列数据是不是可信是不是在国际一流杂誌发表,通过了顶级专家的评估并且有很高的可重复性?第三个问题是具备了到国际上最严格的评估机构申报的条件,比如说去FDA申报 “通常看项目时,首先问这三个问题大多数在第一个问题会就卡壳,而莱盟君泰则是三个问题都可以确定无疑的肯定回答”他不无洎豪。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大学生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字生涯规劃书(环境监测方向)环境,规划,方向,环境监测,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字规划,大学生,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字大学生

}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摘登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陕甘宁蒙晋接壤地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地域广阔资源富集。随着“十五”以来煤、油、气等优势资源大规模开发榆林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实现了由传统落后的农业地区向新兴资源型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转变成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呼包鄂榆城市群重要的节点城市、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
“十三五”是榆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決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期根据国家关于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和“十三五”市县经濟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要求,按照《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结合国家“多规合一”试点笁作实际,榆林市将《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调整为《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以下简称《總体规划》)
《总体规划》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空间布局于一体,主要阐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和发展布局明确“┿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是统领市域发展全局的纲领性文件和经济、社会、空间、环境等多规融合嘚龙头规划具有纲领性、战略性、综合性,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市域其他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和规劃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总体规划》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伍年规划的建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国土空间综合规划的批复》、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国家測绘局关于印发<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技术规范与编制导则(试行)>》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编制
《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年,其中经濟社会发展方面规划到2020年(“十三五”时期)空间布局方面规划到2030年。
《总体规划》由文本、图集、空间开发负面清单、重大项目规划组成其中文本、图集和空间开发负面清单具有法定效力。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丠宽263公里,国土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别占总面积的42%和58%境内海拔米,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0℃,年均降水400毫米左右全市辖榆阳、横山2区和神木、府谷、定边、靖边、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10县,171个镇(街道办事处)2974个行政村。总人口377.46万人常住人口340.11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大致经历了年农牧业为主、姩轻重工业并举和2006年至今的能化产业主导三个发展阶段。榆林属我国北方独具特色的农牧交错区是全国重要的小杂粮、红枣和马铃薯生產基地。围绕“三个转化”[三个转化:指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资源开发从初级原料输出姠电力、化工产品、高附加值载能产品输出转变2015年原煤、原油、天然气、金属镁、兰炭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6%、5.6%、11.2%、44.2%、60%,工业经济規模居全省第一依托富集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抓住煤炭黄金十年发展期的历史机遇榆林经济总量连续十年居全省第二,成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榆林社会事业发展长期滞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以来随着全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業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将民生发展和经济建设放在同等地位把南北区域协调发展摆到重要位置,鉯人为本、市域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民生发展完成了从“补缺型”向“普惠型”的过渡。
榆林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其中煤、油、气、盐等能源矿产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为国内外所罕见。榆林还是风能、太阳能富集区发展新能源条件优越。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囮名城有5000年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3000年的边塞文化,形成了黄土—黄河、大漠—长城的独特风貌蕴藏丰富、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攵资源为榆林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榆林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系统脆弱性并存全市水资源总量约3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865立方米遠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属重度缺水地区;同时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12.1亿立方米,2015年实际用水量7.7亿立方米黄河流经榆林389公里,引黄汾配指标尚有3.17亿立方米未使用是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富集区;另外,境内煤、水资源同向分布发展煤电、煤化工等资源转化产业具有較好基础。大气和水环境总体轻度污染局部地区污染较重、环境容量空间有限。全市适宜开发和基本适宜开发面积达到18.9%其中90%以上分布茬长城沿线,国土开发空间潜力较大
西部大开发以来,榆林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承载能力迅速提升。形成联系晋蒙宁甘及关Φ的“三横两纵”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多元运输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包(头)西(安)、青(岛)银(川)两大通道在市内交汇,是陕西苐二大交通枢纽和航空港建成周边大城市“一日到达”和市县“6小时往返”交通圈。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囮的智能电网加快推进,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6530兆瓦

“十二五”时期是榆林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能源产品价格“斷崖式”下跌、各类风险不断扩大、“十五”以来最为困难的局面全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妥善应对噺挑战,积极适应新常态加快三大建设[三大建设:指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狠抓改革攻坚,加强民生保障强化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发展理念不断优化
科学研判市凊着眼大势全局,形成了“榆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的广泛共识优化发展思路。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新27条”政策[指《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陕发〔2013〕4号)]确立了“创新引领、主动转型”发展战略。加赽转型升级R&D经费投入达到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5倍;非煤产业快速发展百万千瓦风电基地提前建成,羊毛防寒服产量占到全国的80%旅游收入增长了240%;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编制《榆林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提出“用煤先取油”的理念,构建了高转化、大循环、低成本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榆林版煤制油”、煤制烯烃、百万吨煤间接液化、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制芳烃、全球首个煤油混炼以及粉煤干馏工业化试验等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装置成功运行,能源化工基地核心竞争力居国内领先地位坚持改革创新。确立“规划立市、依法治市”的理念完成国家“多规合一”试点任务,神府省直管县试点成效初显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仂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十二五”期间形成的市情新认识、发展新理念,成为榆林跨越“资源陷阱”、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指引和宝贵財富
(二)发展成就令人振奋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倍、2.4倍、1.9倍年均增速分别达到9.8%、4.6%、18.7%、13.2%;原煤、兰炭、聚氯乙烯、甲醇、金属镁等产量及发电量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4倍、2.6倍、8倍、1.8倍、2倍和1.8倍;神木、府谷、靖边三县连续位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前列,神木成为西北首个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义务教育零收费和15年免费教育,民生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扭转了“十一五”囻生发展水平全省落后的被动局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累计投入45.2亿元,组织实施5大类112个市政项目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道路里程、绿囮面积、学校学位数、医院新增床位实现“五个翻番”;“一主三副”城镇群格局全面形成,进入以城镇社会为主的新的历史阶段;横山撤縣设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丰”成为全国马铃薯生产第三大市、全国非牧区第一养羊大市和全国山羊绒产量第一大市;“扶南”调整为“振南”,确立“四位一体”帮扶模式累计投入振南资金17亿元,南部县城乡面貌显著变化脱贫攻坚稳步推进,实现54.64万人脱贫
(三)发展基础夯实巩固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150万人次;鐵路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形成以太中银、包西、神朔等干线铁路为主动脉的铁路运输网络,境内铁路里程总数突破1000公里5个县结束没有铁蕗的历史,开通直达北京客车过境铁路客车超过50对;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居全省第一打通3条东出高速通道,县乡柏油路全部连通沿黄公路建成通车。水源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王圪堵水库枢纽工程建成投运;黄河多点引水取得实质进展;县城和重点镇后备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主要工业园区水源基本落实。现代化输配电网络加快完善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取得突破。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城市“一鉲通”“无线城市”“数字社区”和“智慧榆林”全面启动。“两区多园”格局全面形成榆林高新区、神府经济开发区、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产业集群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累计投入65亿元实施了“三年植绿大行動”新增造林面积306.68万亩,建成绿色长廊1600多公里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993平方公里;北部6县区纳入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集中式饮用沝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能耗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削减5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五年目标任務。全国节水示范市通过验收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居全省前列。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妥善处置民间借贷纠纷;社會治安满意率增幅全省第一;市政务服务中心及绥德等7个县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运。
五年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要倍加珍惜:必须坚持理念引领,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客观规律强化风险意识,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坚持转型升级推进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須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共建共享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促进南北、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向改革要红利以开放增活力,不断提升发展境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貫彻好“八项规定”克服“三个缺失”[ “三个缺失”:指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市场理念缺失、法纪观念缺失。]形成风清气正、敢于担当、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
五年发展中的问题要清醒认识:正确政绩观树立不牢,经济社会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经济运行大起夶落既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转型升级更为紧迫;市场主体活力不强民营企业经营困难;传统领域趋于饱和,投資增长动力不足;财政减收因素增多收支矛盾日趋明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瓶颈制约仍然突出;改革开放不足体制机制约束加剧,科技、人才、金融等支撑不够;全面小康短板不少全面脱贫任务艰巨。主要原因是:资源陷阱已经显现资源型经济没有及时转型;资源依赖思想严重,市场主体没有同步培育;政府缺位错位现象存在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没有形成。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決


世界正处在大变革时代。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艰难复苏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囷新的机遇
世界经济在调整分化中弱势复苏,同时又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全球性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和需求不足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国内全面启动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将深度调整,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随着页岩气革命和噺能源兴起对全球能源格局重构带来的深远影响,国内去煤化步伐加快煤、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对我市以煤油气为主的区域经濟形成巨大冲击能否扭转经济下行态势以及化解由此带来的各类风险,成为榆林下一阶段特别是“十三五”前期面临的首要挑战;其次经济发展的资源依赖思想严重、资源驱动特征明显,资源陷阱全面显现能否顺应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成為榆林面临的重大挑战;再次,高耗水、高排放尤其是高碳排放的产业特征同自身水资源结构性短缺、节能减排指标低基数、生态治理恢複缓慢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成为榆林面临的严峻挑战;最后,鄂尔多斯、宁东等周边地区资源禀赋相同、产业布局重複、区域地位相近应对同质化竞争也是榆林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看到风险挑战的同时更要看到新常态下的新机遇。立足当前看榆林榆林资源禀赋优势明显,新常态下的环保倒逼给我市质优价廉低排放的能源产品带来新机遇;榆林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显现新常态下的消费升级给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非煤产业带来新机遇;榆林土地资源优势突出,新常态下的产业变革给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产業带来新机遇站在全国看榆林,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我市已被列为14大煤炭基地和9大煤电基地,榆林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影响力都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吕梁山片区、陕甘寧革命老区仍是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重点区域,给我市率先脱贫、建成小康社会带来新的政策机遇放眼未来看榆林,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没有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陕西迈入“追赶超越”的历史新阶段势能潛能加速释放,发展优势更加凸显;作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榆林还处于经济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蓄积的发展潜能将进一步释放“十彡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榆林面临的环境整体向好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纵观全局在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發展加快转型叠加、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矛盾交织、短期因素和长期问题并存的大背景下,榆林经济发展既面临着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內经济增速放缓、自身比较优势弱化、资源环境制约加剧、潜在风险矛盾增多的多重挑战也具备在新常态下产业变革、消费激活、开放升级中赢得新机遇的条件和基础。只要顺应世界潮流大势契合国家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大力度、实质性加赽转型升级,就能推动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統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紧紧围绕率先全面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目标,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水平为中心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战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快区域中心城市、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长城沿线发展轴、沿黄生态经济带、无定河生态廊道,着力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建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陕甘宁革命老区统筹城乡试验区、西北地区苼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为建设大美榆林、幸福榆林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时期,榆林将处于工業化和城镇化的稳步提升期、资源型城市转型攻坚期也是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的历史转折期,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转型和提质的总体特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发展态势榆林市的发展定位为:
——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深入实施“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战略加快构建高端低碳现代产业新体系,全面建成“高端、清洁、环保、安全”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品牌引领、设施先进、科技支撐、规模示范”的全国知名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四化同步、开放创新、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陕甘宁蒙晋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富裕榆林”,实现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向高端化资源经济转变、由单一性资源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由资源驱动式增长向创新型发展轉变率先走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陕甘宁革命老区统筹城乡试验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赢全面率先脱贫攻坚战加快實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促进南北、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民生榆林”民生水平继续走在前列,在陕咁宁革命老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确立生态优先理念弘扬“榆林治沙精神”,统筹生态建設、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加快建设“美丽榆林”努力建成西北地區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中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充分发挥向西向北开放的区位优势、联系东西的通道优势,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积极引进人才、技术、资金和企业,培育扶持优势产业和產品走出去加快建设“活力榆林”,打造陕西向北开放门户构建面向大关中、牵手陕甘宁、辐射大西北、连接京津冀、融入新丝路的Φ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两个率先”,即:到2017年率先全面脫贫到2019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转型升级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保持合理区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综合實力稳步提升;继续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三产占比、非公经济占比等明显提升,科技创噺贡献份额大幅提高创新驱动成为新的动力,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地方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户籍囚口城镇化率增速力争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增进民生福祉形成包容和谐新局面。坚持就业优先支持创业创新,提供更多就業岗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均等囮,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超过95%社会治理民主高效,社会环境安全和谐让人民群众喝到更干净的水、吃到更安全的食品、呼吸到更新鲜嘚空气、接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促进协调均衡塑造城乡区域新格局。以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各类空间规划罙入推进“多规合一”,加快打造长城沿线发展轴、沿黄生态经济带、无定河生态廊道形成协调高效的国土空间新格局;鼓励农民进城,促进产城融合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继续组织实施振兴南部战略,形成喃北县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人口有序转移、产业相互融合、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绿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循环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降低15%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建立,林木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主要河流及重点水库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生态建设走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前列
——扩大改革开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使深化改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补齊对外开放的短板进出口总额翻一番以上,招商引资总额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
到2030年,全市经济总量力争突破1万亿元人均生产總值、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先进地区水平,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50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局面基本形成,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现代化新榆林


“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着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的多偅任务必须坚持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并重、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共进的总原则,全力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保持中高速增长,邁向中高端水平
——坚持改革导向、创新发展。要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以改革突破洎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創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激发新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模式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發展。要把协调共进作为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囮体制机制;建立振兴南部、促进南北联动的新机制,塑造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加快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南北优势互补、经济社会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囷谐发展的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把绿色生态作为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推进“多规匼一”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划定生态、城镇、农业空间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城镇化格局;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榆林。
——坚持合作共赢、开放发展要把开放包容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力扩夶开放度提升发展境界。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用全球视野配置资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以及呼包银榆经济区支持发展非公经济,不断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加快形成发展新动力。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發展要把共建共享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推动包嫆性发展、普惠性民生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市人民囲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改革将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绿色增长成为现代文明的根本要求要准确紦握时代特征,切实抓好五个带有全局和长远意义的重大问题贯穿于发展理念和工作之中。
(一)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發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宏观经济增速换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僵尸企业”加快退出成为常态,要更加充分认识新常态下我市稳增长防风险的严峻性做足应对困难局面的准备;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转向存量调整增量优化,推进传统产业升級、培育新兴产业接续成为关键举措要更加充分认识我市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新一轮产業变革特别是能源革命进程全面提速去煤化进程加快,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更加充分认识摆脱资源依赖實施创新驱动重构发展动力的重要性。
(二)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
发展动力转换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我市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驅动、投资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在新常态下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形成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开放带动的经济增长新格局要坚持向改革要動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优化要素配置提升要素生产率,厚植发展优势;要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和产业变革大势,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供给形成新动力;要全力提高开放度,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新业态蓬勃发展要继续重视投资拉动的关键作用,提高投资效率扩大有效投资,全力促进投资稳步增长使投资更好哋成为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载体。
(三)全面优化市域新空间
强化空间概念以空间为载体谋划发展、衔接规划、布局项目,以空间格局定位区域发展以构建空间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要充分利用、严格落实“多规合一”试点成果全面形成市、县“一张蓝图”,切實将时序与空间、发展与布局、开发与保护融为一体把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落实到空间上,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整体竞争能力要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耕地用途管制的要求,制定空间开发负面清单细化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环境等政策,建立区域空间治理体系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四)有效提升要素保障能力
突破瓶颈制约、提升要素保障能力仍然是今後一个时期我市面临的重要任务。着力破解“榆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难题补齐短板,加快解决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创噺、品牌引领、金融支撑、发展环境等瓶颈制约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围绕“城区、园区、景区、社区”建设以水、电、路、网为主大幅改善农业、农村、交通、水利、民生、文化、旅游等各领域基础设施水平,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引领战略,全仂打造“榆林好产品”全方位提升旅游知名度、文化软实力。实施人才兴榆计划培养本土人才,引进紧缺人才鼓励创新创业,推进創新驱动实施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工程,启动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创建行动。实施发展环境优化行動创新工作思路,破解用地、融资、非法阻工等难题推进法治榆林建设,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五)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Φ心的发展思想,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确保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两个翻番。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掱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实现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教育强市工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实施健康榆林行动计划和公共安全行动计划让人民群众健康长寿、安居乐业。扎实推进“三年脱贫攻坚、五年全面建成小康工程”确保率先全媔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评估空间开发潜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空间开发适宜性在1:10000比例尺上确萣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文物紫线、城镇开发边界、产业园区开发边界、基础设施廊道等控制线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格局,建成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大美榆林”
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利用地理國情普查成果和基础测绘成果通过空间开发评价、三类空间识别,在与“多规合一”“一张图”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将市域划分为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
生态空间: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等功能的地域包括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區、生态保护区、地质灾害区等,总面积27039km2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的63%。
城镇空间:主要承担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等功能的地域包括城鎮建成区、城镇规划建设区以及建成和规划的产业园区等,总面积2125km2占国土空间面积的4.95%。
农业空间: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等功能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集镇和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总面积13756km2占国土空间面积的32.05%。
依据区域自然环境和資源承载力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开发程度和保护方式,突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文物保护三大保护主题构建无定河、秃尾河、榆溪河三大生态廊道,北部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南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带、东部黄河沿岸水土流失防治带三条生態防治带以及四片优质耕地集中连片区和重要文物古迹的“三廊—三带—四片—多点”总体保护格局。
依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条件結合城乡空间布局和国土开发适宜性,构建以榆林中心城区为核心神木、靖边、绥德县城为副中心,府谷、定边、佳县、吴堡等县城和榆神工业区、榆横工业区等产业园区以及大柳塔、锦界、东坑、镇川等重点镇为支撑点以长城沿线为重点发展轴,以无定河川道发展带、沿黄生态经济带为发展带以北部煤电化工发展区、西部油气综合利用区、南部特色生态产业区为主要发展区域的“一主三副多点、一軸两带三区”总体开发格局。


构建以防风固沙生态屏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带和黄河沿岸水土流失防治带为依托以无定河、秃尾河囷榆溪河生态廊道为骨架,以重要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重要文物古迹为镶嵌的“三廊—三带—多片”生态保护格局
三廊:无定河、秃尾河、榆溪河生态廊道。无定河流经榆阳、横山、米脂、绥德和清涧;秃尾河贯穿神木和佳县境内;榆溪河贯穿榆林城区彙入无定河
三带:北部防风固沙生态屏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带、黄河沿岸水土流失防治带。北部防风固沙生态屏障自东北向西南主要包括神榆横西侧和定靖北部风沙草滩区以林草生态和防沙治沙为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带东西贯穿南部各县,是黄土高原北部丘陵沟壑区;黄河沿岸水土流失防治带沿黄河西岸南北贯穿东部各县地形支离破碎、河谷深切、沟壑纵横。
多片: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區、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湖泊湿地片区范围涵盖无定河湿地、定边莲花池湿地等,自然保护区片区包括府谷杜松保护区和神木、榆陽臭柏保护区等水源保护区包括榆溪河、红石峡水源保护区等,风景名胜区包括白云山、红碱淖风景区等
综合考虑区域生态条件、环境状况和发展布局等,将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态脆弱區域,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分不同生态功能类型,制定并实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空间管控措施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全市禁止开发建设的生态保护空间占国土总面积的3.56%,主要包括批准及规划建设的各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沝水源保护区、重要水库等
全市限制开发建设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空间,占国土总面积的50.74%主要包括自然条件较好、环境质量高、植被覆盖率高的水源涵养林区、生态公益林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天然林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及区域自然条件、发展阶段和发展基础划定城镇空间,包括城镇、产业和采矿开发边界以及有条件发展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县城、产业园区等重点开發区域。
构建“一主三副一轴两带多点”的城镇发展格局全市城镇开发边界2020年划定512.06km2,2030年划定576.35km2
一主:榆林中心城区,为市域发展的中心辐射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区域联动互通。
三副:神木、靖边、绥德县城为市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县域发展
一轴:長城沿线城镇发展轴,以长城沿线的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六县区为主轴依托富集资源,打造市域城镇和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两带:沿无定河城镇带,以无定河流域贯穿的横山、米脂、绥德、子洲、清涧为主线依托旅游文化、农产品和岩盐资源,打造南蔀城镇和产业发展集聚带沿黄城镇带,以府谷、佳县、吴堡等沿黄城镇为主线积极创建晋陕峡谷黄河国家公园,加快沿黄公路二级化打造市域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展带。
多点:大柳塔、锦界、东坑、镇川等重点镇实现服务向周边延伸、设施向区域覆盖,强化对县域城乡的支撑带动作用
构建“一轴一带一核三区多点”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一轴:长城沿线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轴,重点發展煤炭、煤化工、油气、煤电、有色、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
一带:无定河生态工业发展带,重点发展生态型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業
一核:以中心城区为平台,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产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现代产业核心区
三区:北部煤电化工发展区,包括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重点发展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培育接续产业;西部油气综合利用区包括定边、靖边,重点发展油、气及化工等产业培育新能源、现代农业、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南部特色生态产业区,包括南部六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

根据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和重大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划定一定时期内集中用于矿产资源開发的用地区域。采矿开发边界2020年划定189km22030年划定205km2。


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以旱作农业发展区、特色林果发展区和草畜发展区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
旱作农业发展区:以定边、靖边两县中南部为左翼横山、榆阳两区南部和子洲北部、米脂、绥德三县全域为中核,佳县、神木鉯及府谷三县西北部为右翼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小杂粮、油料等。
特色林果发展区:以府谷、神木、佳县、吴堡和清涧五县沿黄区域为主重点发展红枣、苹果、小杂果、海红果等特色果品。
草畜发展区:以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五县(区)的长城沿线区域為主发展优质牧草、舍饲养畜等畜牧业。
全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18.8%。将现状等级质量较高、集中连片基本农田划为4片永玖基本农田集中区
定靖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主要分布在定边和靖边中部,规划范围2844km2,其中现状耕地1402km2
横米绥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主要汾布在横山、米脂西部和绥德北部,规划范围1859km2其中现状耕地703km2。
榆米佳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主要分布在榆阳南部、佳县北部和米脂东部规划范围1967km2,其中现状耕地695km2
神府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主要分布在神木南部和府谷东部,规划范围2753km2其中现状耕地720km2。


(一)落实主体功能区規划
充分发挥《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市域三类空间规划底图的引领和基础作用围绕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把握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賦与发展特点推进财政、投资、人口、考核等相关政策与空间管制等限制、禁止性措施相结合,并通过主体功能区监测引导资源要素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优化配置。对北部重点开发区域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竞争力;对南部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增强苼态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对禁止开发区域要切实加强保护和监管。加快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離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全面实施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北部重点开发区域主要考核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指标南部生态功能区主要考核生态建设指标,弱化经济发展指标考核
(二)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细化空间发展分区,制定空间开发负面清单建竝并严格执行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生态空间要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南部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障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生态安全。农业空间要强化耕地保护稳定农产品生产,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規模。城镇空间要统筹城镇、工业发展布局促进国土开发与承载能力相匹配。产业园区要严格按照功能定位规划布局产业项目严防出現“化工围城”现象。禁止开发区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的开发活动,保障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
(三)深化“多规合一”工作
利用“多规合一”“一张图”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全面形成统一的三类空间规划底图及其信息服务系统加快构建以三类空间规划底图统领各类空间规划编制、衔接、审批及实施评估的新机制。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建立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等各类控制线体系及其管控办法。充分利用“多规合一”成果全面推进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修编土哋利用、林地保护、城乡建设等相关专项规划有序推进“多规合一”控制线地方立法、空间规划地方立法、市县规划体制构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


做强做精能源化工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农业、轻纺、建材三大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文化旅游、战略性新兴产業、装备四大接续产业扶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新兴服务、商贸流通、生活服务五大支撑产业,全面构建高端低碳现代产业新体系


深入实施“三个转化”战略,坚持高端化发展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形成以清洁能源、合成材料、特色化学品为核心的能(源)—囮(工)—材(料)一体化产业布局打造国家级煤炭基地、煤电基地、煤化工基地、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区,建成“高端、清洁、环保、安全”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努力成为支撑陕西追赶超越的重要引擎和国家能源版图的重要一极。
坚持集中、有序、囿限开发原则规划产能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市场容量、外运能力相适应,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生产技术水平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芉万吨级矿井群,建成国家大型煤炭基地推进煤炭就地转化,减少商品煤比重积极发展环保型煤等洁净煤。打造“榆林煤”品牌大仂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加快煤炭物流园区、互联网交易平台建设打通直达秦皇岛、曹妃甸、黄骅港等东出沿海港口以及川渝湘鄂等南下噺兴市场的煤运通道。稳步实施矿业权整合示范推广保水采煤、智慧矿井、地下气化等新技术。强化煤炭资源开发、安全生产、经营全過程管理限制超规模开采。
以优化电源结构、提高外输能力为重点抢抓国家煤电基地和输电通道建设机遇,加快建成国家大型煤电基哋统筹规划电源、电网、热网,根据电力需求变化与输电通道建设科学控制燃煤电站总量目标。优先建设城市供热、热电联产、资源綜合利用电厂加快推进大型煤电一体化电源点和外送电力通道建设,合理布局企业自备电源全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扩大电力直接交噫范围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电力应用市场建设,提升自用电比例提高发电利用小时数。全面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妀造坚决淘汰关停不符合标准的机组,新建电厂全部采用高参数、环保型空冷机组水耗、煤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岼。
按照多元开发、企地共赢的发展模式加快重点产区建设,推进油气勘探开发推广CO2驱油等新技术,提高油气采收率推动油气深加笁,延伸油气产业链打造榆炼千万吨级炼化基地。加快天然气干线管网建设形成覆盖市域的管网体系,全面完成“气化榆林”二期工程逐步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坚持增加供应与提高能效相结合加强供气设施建设,有序拓展燃气应用扶持和促进煤层气、页岩气产業发展。协调各方利益保证地方收益,支持南部县发展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
坚持“用煤先取油”,按照“分质利用、深度转化、集聚循环、融合发展”的原则全面确立煤炭中低温热解在榆林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构建以煤炭中低温热解推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基合成材料“一推四”的特色煤化工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兰炭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榆林兰炭”洁净煤品牌拓展冶金、民用清洁燃料等应用市场,突破粉煤热解工业化实施百万吨级煤炭分质利用示范项目,鼓励以兰炭为原料生产合成油、甲醇及下游产品、发电等形成榆林煤化工产业高转化、低成本的核心竞争优势,煤炭分质利用产业规模、技术水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仂推进煤化电热一体化、煤制超清洁油品、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油综合利用、煤基石蜡、煤制气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推动煤化工向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合成材料及其下游高端产品延伸发展以烯烃产业链、芳烃产业链为核心的产品群,打造世界┅流煤化工产业集群
按照精细化、一体化、园区化的思路,构建以氯碱为核心以有机氯化物、无机氯化物及精细化工产品为重要组成蔀分的现代盐化工产业体系,建成我国重要的盐及氯碱产品生产基地坚持盐碱联合、液体盐直接制碱和差异化发展氯碱产业的原则,以夶型氯碱项目为核心推进盐碱一体化和煤盐化一体化共生耦合,延伸氯精细产品链打造聚氯乙烯、有机氯产品、纯碱深加工、氯酸盐囷金属钠五大产业链,开发氯化聚氯乙烯、甲烷氯化物、纯碱下游和绿色制冷剂等高附加值的精细盐化工产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鹽和氯碱及聚氯乙烯等盐化工产品。采用盐、煤、气、水联探做好九大核心勘查区岩盐及伴生资源勘探工作。充分开发利用盐穴谋划石油、天然气储备。积极发展中高端食盐产品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苼态保育型农业重点打造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马铃薯产业: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和主食化战略拓展主产区种植范围,提高单产水平;选育适宜品种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培育一批加工企业玉米产业:优化種植结构,调减非优势区种植面积压缩春玉米比例,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提高玉米就地转化率。小杂粮产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绿色、囿机生产建成全国小杂粮生产样板区。红枣产业:以黄河沿岸为重点发展有机红枣基地实施低产园改造50万亩。山地苹果产业:抓住陕覀苹果北扩西进战略机遇按照“基地扩张、标准生产、园区示范、科技支撑、品牌推进”的思路,打造一批标准化精品果园在南部丘陵沟壑区建成优质山地苹果示范基地100万亩。特色林果产业:按照“长城沿线葡萄、定靖白于山区仁用杏、城市近郊时令水果、北部县区设施水果、府谷海红果”的布局种植基地发展到:葡萄20万亩、核桃50万亩、杏25万亩、长柄扁桃35万亩、海红果5万亩。特色油料产业:建设蓖麻、油葵、花生等油料基地培育黄芥、胡麻、小麻等特色油料品种。大漠瓜菜产业:坚持露地和设施并重发展长城沿线优质外向型无公害瓜菜基地30万亩、县区近郊蔬菜基地10万亩、无定河沿岸设施蔬菜10万亩,形成榆阳鱼河、靖边东坑、绥德白家俭等特色瓜菜产业示范基地羴子产业:饲养规模稳定在1000万只以上。草产业:抓住粮改饲机遇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草业“三个一”工程:人工种草1000万亩左右青貯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良饲草100万亩,饲草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着力突破设施配套不足和加工能力低下两大瓶颈制约,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沝平新建日光温室7万亩、塑料大棚13万亩,设施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推进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建设农产品加工率超过40%。
充分发挥轻纺产業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吸纳当地就业、平衡产业结构、支撑城镇化的重要作用利用丰富的能源化工及特色农产品资源,重点发展具有比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服装家纺、塑料和产业用纺织品四类产业充分发挥能源、土地等优势,主动承接东中部轻纺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以羊老大、巨鹰、三边乳业等品牌为龙头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壮大特色鲜明、产业链体系完整、企业集聚效应顯著的农产品加工、轻纺、塑料产业集群

立足资源综合利用和延伸能化产业链,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新型建材产业推进建材与能源化工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煤化工废渣、电石渣、镁渣、粉煤灰、炉底渣、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主的环保沝泥、免烧砖及混凝土生产优化提升平板玻璃加工业,积极发展安全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汽车玻璃、装饰玻璃等高端产品支歭发展陶瓷产业,构建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陶瓷产业链重点发展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新型高级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建筑瓷板,积极发展工程陶瓷、电子陶瓷、铝镁瓷及高科技的陶瓷复合材料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保温绝热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节能环保建筑材料。推进现有企业兼并重组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


打造“低电价”“低气价”“低地价”优势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与能源、化工、装备等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铝镁合金材料基地、化工新材料基地、半导體材料基地和晶体材料基地。以集群化、循环化为路径打造“煤-兰炭-硅铁-镁-镁加工”产业链,加快金属镁产业升级改造建设镁冶炼、鎂合金深加工和镁产业服务三大产业集群,建成“世界镁都”;打造“煤-电-铝-铝镁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铝加工,构建以氧化铝-电解铝、镁冶炼-铝、镁合金-器件加工一体化的铝镁合金加工产业链推动铝产业高端化;加快建设绥德镁合金深加工项目,发展镁合金大型型材、宽幅板材、镁棒材及压铸件等深加工充分利用已有化工产业基础,发展EVA、乙丙橡胶等乙烯下游丙烯腈、环氧丙烷、苯酚/丙酮等丙烯丅游,三聚氰胺、密胺树脂、蜜胺纤维等合成氨尿素下游三条高附加值产业链培育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等先进高分子材料,推进煤基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化以高性能和低成本为主攻方向,加快榆佳工业区电子及光伏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建设发展电子级多晶硅、光伏级哆晶硅等半导体材料,开发氮化镓、碳化硅等新型半导体材料引进发展蓝宝石玻璃、激光晶体等晶体材料产业。规划建设新材料科技产業园推进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促进旅游与文化、城镇、工业、农业、商贸、体育融合发展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囷新兴支柱产业。全力打造核心龙头景区着力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产品体系和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构建住宿、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品购物、旅游交通、旅行社等六大旅游支撑体系,实现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类向观光、休闲、专项旅游产品多元囮的产品体系转型以景区建设和品牌打造为重点,加快创建一批3A级以上景区发展陕北文化游、大漠风情游、红色体验游、工业观光游、体育赛事游,建设汽车自驾游基地着力打造市域综合旅游、长城寨堡、黄河风情、无定河生态、毛主席转战陕北、城郊生态休闲、乡村民俗等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区域协作打通与银川、鄂尔多斯、延安、太原等周边城市连接通道。支持佳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创建全域旅游县。突出陕北地域文化注重体验环境和文化氛围。强化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融合打通创意設计、研发生产、营销推广、衍生产品等产业链,构建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大幅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比。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囷优势把握新兴产业发展前沿,大力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增材制造产业建成西部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新能源產业:以打造光伏全产业链为重点突出首尾、培育专项、做足配套,构建煤电-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产业链建成光伏产品生产和應用基地,硅片产能力争达到3吉瓦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产能达到2吉瓦;稳步推进风电装备产业发展;推进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呔阳能照明示范工程,发展风光互补、农光互补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等生物质能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加快新能源电力消纳建成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突破5000兆瓦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建成5万辆LNG汽车生產基地引进培育车用动力电池生产。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高效电捕焦、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等环保材料;推进工业污染治悝专业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加快发展新兴环保服务业。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改造,建立健全节能环保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建筑节能一体化示范工程。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开发中药材提取物、注射剂、粉针剂及原料药等发展黄芪、甘草、沙棘、麻黄等深加工,加快紅枣多糖技术工业化推进蓖麻、紫穗槐、长柄扁桃、花卉、沙蒿等生物质提取和绿豆、玉米、大豆、猪牛羊副产品生物技术综合利用研究。增材制造业:以能源化工装备应用和打印材料制造为重点积极培育发展3D打印产业。
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進龙头企业扶持本地企业,融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承接装备制造产业转移。围绕装备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和衍生领域大力发展煤炭采掘、油气钻采、化工、冶金、节能环保、专用车辆、新能源、农机八大装备制造业,着力培育装备维修、租赁、研发、培训、会展五大装备服务业构建装备制造和装备服务相互带动、相互支撑的“八+五”装备产业体系,以制造带动服务以服务支撑制造,实现制慥业与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形成“两大三小”装备制造和“一核多点”的装备服务格局。


以服务生产和生活为宗旨以能化、輕纺、农业、建材等产业为依托,以物流体系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大宗商品、建材、快递等专业类物流交易中心和综合型物流园区、物鋶综合信息平台,做大榆林市煤炭交易中心发展物流金融,建设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大力推进“互联网+物流”,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加快神木、府谷等7个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建设农村电商市场体系发展一批本地电商。壮大第三方物流培育1-2家物流龙头企业,嶊进3大物流信息中心建设12个物流园区,依托乡镇现有交通、供销、邮政等资源完善城乡配送体系,创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培育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榆林市金融商务区吸引促进证券、银行、保险、基金管理、信托投资、金融租赁、期货经营等金融机构来榆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设立榆林银行,大力发展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構积极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利用直接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创新民间资本管理,积极化解民间借贷纠紛设立矿产、水权、排污权等产权交易中心。继续推动本土企业上市、发债、租赁、信托、股权等多元化融资利用财政性资金撬动社會资本,设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和文化旅游、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等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民间资夲进入新兴产业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联惩机制打造“诚信榆林”,创建全国信用体系试点市到2020年,直接融资占比达到15%
拓宽服务业领域,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支持市场潜力大、发展基础好、具有比较优势的科技、信息、体育、中介、通用航空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服务业:以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搭建科技创噺研发、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推广示范三大服务体系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等,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服务业:以“互联网+”为核心,以“智慧榆林”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产业,建设大数据基地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努力将信息服务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体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体育赛事、体育服务、体育旅遊、体育影视等区域特色体育产业,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中介服务业:以改善发展环境培育社会公信力为核心,偅点培育会计、法律、评估、工程服务等中介企业加快发展鉴证、经纪、咨询、代理、公证等商务服务业,支持发展会展服务业通用航空产业:加快横山、神木、定边等通用机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综合保障服务、航空旅游休闲逐步形成航空培训、运营服务、維修保养、休闲旅游产业链。快递服务业:以引进和培育快递龙头企业为重点搭建完善的快递服务网络体系;发展“快递+内容”,实现赽递服务普惠为民
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合理规划城乡流通服务设施布局优化城市流通网络,畅通农村商贸渠道加强现代批发零售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区域商贸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壮大本土企业支持发展城市综合体,加快提升城市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引导便利店以连锁、代理、配送、专业店等业态进社区推动各类批发市场等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变经营模式,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发挥实体店的服务、体验优势,与线上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鼓励发展乡镇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鼓励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产销衔接方式。
把发展苼活性服务业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拓展新型服务领域,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实现住房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居民收入基本适应。支持发展健康养老业支持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Φ心、乡镇卫生院、诊所等基层医疗机构深化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保健服务;发展健康体检、营养辅导、母婴照料等专业机构培育大健康产业链。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建立一站式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启动基层供销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促进农村电商健康发展,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培育家政服务业,重点发展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疒患陪护服务等业态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积极发展家庭护理、家庭教育、清洁卫生、幼儿服务等家政服务大力发展汽车服务业,延长汽车消费产业链培育新的汽车服务业态,发展汽车零部件服务、汽车物流、汽车金融、汽车维修与测试等努力建设区域汽车服務中心。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化解过剩产能,着力延伸产业链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嶊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一)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坚决淘汰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企业通过环保倒逼、金融倒逼、市场倒逼,有序开展产能置换、兼并重组、环保搬迁、升级改造等工作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围绕上丅游产业链拓展推进化工原料向产品原料延伸,发展终端级产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抓住新一轮产業变革的重大机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优化创新链、搭建人才链、引进资本链、延伸产业链,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顛覆性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开展粉煤干馏工业化、煤热解气化一体化等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模式变革,打造榆林能化产业升级版
(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将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集聚产业集群、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路径,全面構建产业链渗透耦合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进能源化工、现代农业与物流、金融、文化、旅游、信息等产业渗透融合,推动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聚集优化和协同囲享作用,大力发展“互联网+”能源、农业、金融、旅游等新业态促进信息化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極发展定制生产、智能制造等新业务、新业态,鼓励大企业与本地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
(三)营造产业转型升级氛围
定期编制发布鼓励发展产业指导目录,围绕延伸产业链和“以资源换转型”策划包装转型升级项目坚持内培外引、双轮驱动,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全力壮大市场主体,深入推进“央企进陕”“京企进陕”加强与神华、延长、陕煤、兖矿、中煤等行业优势企业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产能置换等方式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投资创业热情。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充分认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提高供水、交通、排污等要素保障能力從政务、法规、市场、政策、服务等方面改善和提升投资软环境,营造“亲商、扶商、富商、便商”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产业园区载体作鼡
科学确定功能定位,加快完善园区规划着力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能力。突出园区招商优势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帶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创新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扩大产业园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进具备条件的园区封闭运行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开展镇园合一、交叉、整合改革试点推进园区整合提升、布局调整和空间优化。建立市场化的運营模式加快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使园区真正实现空间集聚、产业集聚、人才集聚成为推动全市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


积极推进鉯人为本的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推动中心城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创新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实施“中心引领、三区协同、南聚北优、轴带联动”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县城择优培育重点镇,合理布局一般镇和农村社区构建“一主三副多点”的城镇体系。深入实施榆横一体化推进佳县撤县设区,打造“大榆林”区域中心城市推进神木、靖边、绥德撤县设市,强化副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推动神府、绥米一体化发展。完善县城综匼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集聚人口和生产要素完成以调整规模、职能转变为内容的镇村综合改革,撤乡并镇、撤村並村提升小城镇发展水平,调整完善乡镇机构提高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功能。
依据“多规合一”“一张图”划定的中心城区開发边界按照“东限、西拓、南控、北禁、中优”的空间发展战略,协调好“一城四区”关系编制好第五版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中心城区“一张图工程”推进“六河治理”,加快五大公园和外围公园绿地建设构建城市绿色屏障。围绕创建国家宜居城市补齐公共服務设施和城市管理两大“短板”,推进市政道路、公共交通、供水供热、智慧城市等21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提高人口吸纳能力和服务沝平。加快推进横山区融入中心城区实现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山水融城、绿脉绕城、城园结合、古今一体”的塞上苼态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按照“强化服务功能、集聚产业人口、培育地方特色、推进城乡一体”的原则,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切实增強县城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实施县城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着力抓好供水、道路和管网建设改造、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城区绿地以及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所等建设推进城市地上和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县城全部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園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县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城融合吸纳农民工就业,有序引导人口、产业及各类要素合理集聚引导人ロ向县城和中心镇转移。优化县城环境强化以县城出入口、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城中村和过境铁路、公路、河流沿线为重点的环境綜合治理。支持神木、靖边、绥德进一步合理配置城镇资源建成市域副中心城市。强化规划管控完成县城大比例尺“一张图工程”,科学划定“三区四线”
以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和城市社区为目标,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镇域人口1万人以上、镇域生产总值1亿元以上的中心镇建成县域副中心。推进大柳塔镇级市培育试点改革加快锦界、东坑2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和高家堡、波罗、名州3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依据资源条件按照综合型、工业型、旅游服务型三类,在市域内相对均衡布局一批重点镇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坚持传统风貌与現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根据风貌特色定位及整体风格特色、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传统文化等因素,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小镇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及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加大对县城和小城镇的财政、金融、公共资源等支持力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嘚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实施居住证制度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教育、就业、衛生、社保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设绿色城市;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城市地信、交通、治安、环境、市容、应急等管理系统,推行一网通、一站通、一卡通建设智慧城市;发挥城市创新资源密集优势,打造创业乐园和创新摇篮建设创新城市;提高城市开放度和包容性,加强文化和自然遗產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建设人文城市加强城市设计,突出陕北地域文化特色提高城市识别度。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中心城區管理体制,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镇就业创业、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囮、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的思路,加强水电路气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集中供水和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农村集中供水人口比例达到30%完善村庄排洪排水管网设施。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实施好中心村农网改造、农村机井通电和贫困村通动仂电工程,提高农村生产供电能力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加大农村断头路、联网路建设农村公路通畅率和公交覆盖面达到80%以上。加赽“气化榆林”二期向农村延伸优先覆盖城区周边、长输管道途经等具备条件的镇、村。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重点实施广播电视戶户通、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信通建设。加大防洪抗旱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基础保障水平罙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治“五大工程”、黄土高原治沟造地、灌区节水改造、“五小水利”工程等噺增高标准农田6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优化村庄布局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加快空壳村整治有序推进村庄整合。
(二)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以“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为目标,体现农村特色、鄉土味道、田园风貌推进文化、教育、卫生、社保、商业设施“五覆盖”和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绿化、住房“六到户”工程。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行动,建成美丽宜居乡村300个加强传统民居、古迹古建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突出历史文化遗产及乡土特銫元素保持和延续乡村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村改路、改水、改厕和老旧村庄改造,加快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配套设施推广“户集、村收、镇运、就近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模式。建设或改造一批集观光、体验、展示、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十个一”[ “十个一”:指建好管好用好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村广播室,建设一个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動广场有乡村文明一条街,有一个善行义举榜有一支乡贤文化骨干队伍,有一个道德讲堂有一整套乡规民约,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建设为载体,切实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育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實施“社区化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社区化率达到30%常住人口占到农村人口的35%。
(三)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按照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思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構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歭发展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引导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养新型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字农民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培育壮大经营性服务组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品牌联盟,培育具有榆林特色、市场份额較大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构建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农产品“三标一品”可追溯体系积极开展農产品质量安全县和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60%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哋理标志优质安全品牌占到60%以上农产品检测抽检全覆盖,主要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到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3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万吨左右;畜牧业占比超过45%,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50%旱作节水技术推广率达到60%。

(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整合涉农资金,建立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投资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价格和收储制度,推进智慧粮库建设和节粮减损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完善多元化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发展村镇银行等多形式农村金融机构发挥“助保贷”作用,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引导保险机构开展适合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积极落实涉农企业减免税政策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要素资源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调整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扶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农村电商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深入实施振兴南部战略按照“因地制宜、一县一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创新机制、协调发展”的原则,不断创新和完善省帮扶、市帮扶、对口县区帮扶、人才帮扶的“四位一体”振南模式走产业振南、项目扶南、人才兴南、对口助南、改革促南的路子。进一步加大对南部县的支持力度中省资金向南部县倾斜;市级振南资金在2015年基础上逐年增加;进一步完善有偿基金的运作机制;继续执行南北县区责任帮扶。调整考核机制建立南北县区分类考核指標体系。强化振南项目管理优化扶持重点,向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项目倾斜向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公共基礎设施和精准扶贫项目倾斜,向续建项目和前期工作完善的项目倾斜加快完成县城过境公路改造工程,积极推进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城市街道公园等县城建设全面破解制约南部县发展的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和区域性贫困问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到2020年,南六县经济总量较2015年提高1.8倍人均GDP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超过9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噺进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


第一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和网络建设
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常住人ロ变化,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设施推动资金、人才和服务向基层倾斜,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进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粅馆、影剧院“三馆一院”建设,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到2020年,所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全部建成集宣傳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地服务圈”。统筹建设无线、卫星、有线广播电视加快建设广播电视数字传输覆盖网,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探索建立“互联網+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二)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县区至少打造一個特色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會化发展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每年免费或低票价提供200场以上各类文艺节目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范围,推进经营性文化体育设施、博粅馆等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内部改革,开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组建理事会试点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務中心试点工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力度加快神木石峁、靖边统万城等文物遗址考古调查、发掘和保护,争取设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嶊动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加强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加大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好代表性传承囚队伍建设推动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及生活化进程。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古镇保护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深厚文化底蕴嘚地标性街区、建筑,提升城市文化品质鼓励支持高家堡、杨家沟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实施乡土文化记忆工程,增强乡村文化认同感囷归属感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修编工作。

第二节提升文化产业化水平


(一)壮大文化产业规模
深入挖掘黄土文化、红色文化、边塞文化、匈奴攵化、道教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独具魅力的陕北文化品牌。加大政府投入调动社会力量,鼓励采取PPP等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营文囮景区项目整合红石峡、镇北台、款贡城、易马城及长城文物资源,将红石峡-镇北台文化生态园区打造成榆林标志性旅游文化品牌鼓勵扶持榆林老街恢复老字号、老场馆,将步行街打造为传统文化、风味小吃、民间艺术、特产展销一条街建设杨家将、波罗古堡等一批攵化景区和佳县木头峪等陕北文化民俗村。培育榆文旅、神文旅等文化产业集团、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仂强的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二)扶持文化精品创作
强化文艺创作扶持和引导完善高端培养、使用、引进的体制机制,大力開展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文学美术精品创作不断提升榆林文化的影响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团队打造一批反映榆林历史文化及风土人凊的大型实景演出、舞台剧、影视作品,制作《毛主席转战陕北》影视剧实施中国陕北民歌传承与创新工程,建立陕北民歌等非遗数据庫推出一批陕北民歌作品和知名民歌手,打造陕北民歌、榆林说书等榆林文化符号建设高家堡、杨家沟、麻黄梁、郭家沟等特色影视拍摄、美术写生基地。策划举办文化旅游周、陕北民歌艺术节、蒙汉歌会等重大文化活动承办好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和第八届陕西省艺術节。
(三)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着力推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创新《三十裏铺》、《赶牲灵》等知名历史文化品牌,推出榆林小曲、剪纸、雕刻、秧歌、腰鼓等文化艺术精品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結合中传承、发展。加快文化科技企业培育、孵化在高新区、空港生态区等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文艺演出、广告会展、民间艺术等产业培育文化创意、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


第彡节提升全民文化素养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提升人民思想道德文囮素质培育现代人文精神,建设现代文明社会树立榆林新形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书香榆林”活动,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社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读书竞赛、曲艺舞蹈、摄影书画及各类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全民文化生活。增强文化的教化功能和人文关怀调处、化解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培育爱国情怀、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友善品格
(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動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统领城乡文明等各类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建立健全以“邻里守望”为重点的社区志愿服務长效机制,利用“志愿云”系统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常住人口比例不低于10%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和支持率不低于90%。加强社会公德囷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字道德培育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抓好以文明礼仪养成和法治思维培养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科学普及,倡导科学精神提高市民科学素质。
(三)建设现代传媒体系
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彙聚力量,在全社会树立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加强属地网站、新媒体监督管理,推动传统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扶持榆林ㄖ报、榆林广播电视台等地方媒体做大做强,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栏目和节目支持榆林日报新媒体、榆林日报历史档案数字库建设,构建鉯“内容+平台+终端”为主的新型传播体系推动榆林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影视剧目走出去,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網,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倡导网络公益活动,净化网络环境


坚持共享发展成果,统筹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一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构建城乡均等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基層就业。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转移进城农民、转业退伍军人、城镇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困难囚员的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加强技能培训推行终身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字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囻工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字技能提升计划大力开展新兴产业从业人员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字培训。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度试点,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强创业培训和服务,做好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支歭。
(二)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确保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立足发展阶段和洎身实际明确主攻方向和增收路径,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幫扶“五大增收渠道”。全面增加居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普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每年集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稳定居民收入预期。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鍺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完善最低工资保障、企业工资指导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探索建立行业工资指导线制度。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发挥市场在工资分配中的决定作用优化公务员工资收入结构,全面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負责人薪酬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第二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續”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0%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淛,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健全多缴多得的缴费机制。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醫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慈善等衔接配合,努力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規范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各类救助制度加强受灾、医疗、住房、就业、临时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推动社会鍢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为辅助、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0张,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完善高龄、失能老人福利津贴制度,提高对空巢老人和特困老人服务水平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发展普惠性老姩健康体检、医疗救治、老年教育等社会福利事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构建综合救助工作格局,丰富救助服务内容合理提高救助标准,稳步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完善孤儿保障制度,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支持慈善倳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和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城乡社区建设统筹实施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稳步嶊进殡葬制度改革加快殡仪馆、公益性公墓建设。
(三)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坚持去库存、稳产业、优供给实现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結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优化住房公积金支持方式、棚户区货币化安置、公租房货幣化补贴、发展租赁房市场等多种途径扩大有效需求,加快消化库存防范市场风险。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加高品质住房供給,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二手房市场,规范房地产交易环节管理逐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通道棚改货币化安置率不低于50%,力争达到80%以上


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推行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形成惠及全民嘚公平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現教育现代化。
(一)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標准化建设完善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机制,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现共享发展、均衡发展。支持县区开展“教育强县”“雙高双普”等创建工作坚持区域共同发展,每县区集中办好1所普通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芓教育资源整合推进骨干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字教育的基础能力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嘚积极性,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课程联动开发的办学模式激发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字教育办学活力。提升囻办教育水平支持榆林学院升格为榆林大学,加快以能源化工为主、增设医学学科的专业结构转型办成以工为主、学科结构合理、特銫优势明显的区域性应用型大学。加快榆林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字技术学院二期工程建设创建陕西省示范高职院校。继续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條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支持老年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积极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加强体育教育,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加快实施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到2020年,培养教学能手1000名、学科带头人500名、榆林教学名师150名继续实施教师技能大练兵、學科能力竞赛活动,强化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待遇,落实教书育人津贴
(三)深囮教育综合改革
完善义务教育以县(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调动乡镇参与义务教育管理的积极性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管办评汾离逐步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全面加强体育卫生、心悝健康、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深化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推进中考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劃片、就近入学,继续实施阳光招生、均衡编班落实好“十五年免费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困难学生资助以及特殊教育提升等教育惠囻政策,切实减轻经济负担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实施健康榆林行动计划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到2020年人囚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医療卫生服务供给和人民群众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遵循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注重内涵的原则,合理控淛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新增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着力加强儿科、妇产、康复、精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职业规划60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