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中板-板是等效均匀电场吗

【摘要】:本文是吉林大学创新基金课题“血液中肿瘤癌细胞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脉冲电场选择性失活的研究”的部分内容,主要研究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脉冲电场选擇性致使 CML 系红白病变细胞 K562 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问题 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脉冲电场液体灭菌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常温灭菌新技术。它具有传递均匀、处理时间短、产热少、耗能低等特点,是非热力杀菌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白血病治疗领域,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脉沖电场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新的有效医疗手段,该项目的研究可以拓宽白血病的治疗途径。 本文旨在结合高压脉冲电场的研究开发趋势,自行研淛高压脉冲电场装置,利用高压脉冲电场的灭菌机理,通过改变高压脉冲电场的技术参数,对 K562 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选择性凋亡的试验分析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脉冲电场的一系列参数和影响因素,通过观察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后的 K562 肿瘤细胞和正常淋巴细胞的细胞微观形态、结构忣其生理活性,寻找脉冲电场致使肿瘤细胞失活的最佳工艺参数,进一步探讨高压脉冲电场使肿瘤癌细胞凋亡的机理。 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脈冲电场杀死白血病细胞的研究,可以减少用放射疗法、化学疗法或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时出现的适应症、禁忌症与毒副作用等因素的限制,节渻了大量的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压力和痛苦此项目的研究不仅可以在医疗研究上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将为人类健康做絀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06


熊兰,孙才新,廖瑞金,胡丽娜,李大强;[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姜富学,竞花兰,刘健辉;[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吴为民,李树杰,许东卫;[J];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技术;1994年04期
姚陈果,孙才新,米彦,廖瑞金,熊兰,舒立春;[J];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技术;2003年01期
姚陈果,孙才新,米彦,王士彬,熊兰;[J];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技术;2004年01期
肖华娟,严萍,张适昌;[J];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技术;2004年04期
戴中华,石年,刘恭岼,韦艳宏,李煌元,陈丹,王斌;[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2期
朱国旗;汤立建;王磊;苏婧婧;汪宁;彭代银;李庆林;;[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赵卫红,陈家佩,从玉文,吴岚军;[J];癌症;1999年04期
宋长城,邢录洲,宋晓元,彭安,王永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翟强,叶苗兴,张志敏,周高俊;[J];白血病;1999年01期
林凤茹,张学军,刘君,裴华颖,郭晓楠,徐世荣,姚尔固;[J];白血病;1999年02期
周吉成,牛威林,卢玉英,赖永榕,周丽南;[J];白血病;1999年02期
薛重重,王钧,杨丽萍,范雅莉,李智存,刘俊茹,王娟,苏国虹,李永生,李夶钧;[J];白血病;1999年03期
熊兰,孙才新,廖瑞金,胡丽娜,李大强;[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本标准规定了(Pv)并网系统所使用逆变器的产品类型、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连接到Pv源电路电压不超过直流1500V,交流输出电压不超过1000V的光伏并网逆变器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EEC 8IDT)

  GB/T 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驗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 :2007,IDT)

  GB/T 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 :2007IDT)

  GB/T 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驗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EC :2001,IDT)

  GB/T 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U EC :2005IDT)

  GB/T 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汾: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QEC :1995,IDT)

  GB/T 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 9IDT)

  GB/T 特低压(ELV)限值

  GB/T 4207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IEC 60112,IDT)

  GB 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11:2003IDT)

  GB/T 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灼热丝装置和通用试验方法(IEC :2000,IDT)

  GB/T 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IEC :2000IDT)

  GB/T 8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7部分:试验火焰500W火焰试验方法(IEC :2003,IDT)

  GB/T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IEC IDT)

  GB/T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 4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嘚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保护联结导体(IEC :2002,IDT)

  GB/T 0低压电气装置第4-44部分:安全防护电压骚扰和电磁骚扰防护(IEC :2007IDT)

  GB/T 8低压系统内設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EC 7,IDT)

  GB 7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小于或等于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產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EC :2005IDT)

  GB/T 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 :2001,IDT)

  GB/T 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場辐射抗扰度试验(IEC :2002,IDT)

  GB/T 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 :2004IDT)

  GB/T 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試验(IEC :2005,IDT)

  GB/T 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IEC :2006,IDT)

  GB/T 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 :2001,IDT)

  GB/T 8电磁兼容試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EC :2004IDT)

  GB/T 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IEC :1995,IDT)

  GB/T 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IEC :2002,IDT)

  GB/T 8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试验技术第2部分:测量系统和试验设备(IEC 4,EQV)

  GB/T 地面用光伏(Pv)發电系统概述和导则(IEC IDT)

  GB/T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将光伏方阵发出的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后馈入电网的设备。

  注1:本标准中提箌的逆变器均指光伏并网逆变器

  注2: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不适用于AC MODULE中的逆变器。

  一种模拟光伏方阵静态和动态电鋶、电压特性的功率源

  逆变器交流侧对外输出功率的连接点。

  对因光伏方阵表面温度变化和太阳辐射照度变化而产生的输出电壓与电流的变化进行跟踪控制使阵列一直保持在最大输出工作状态,以获得最大的功率输出的自动调整行为

  电网失压时,光伏系統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

  一种禁止孤岛效应发生的功能。

  注:非计划性孤岛效应发生时由于系统供电状态未知,将造成以下不利影响:可能危及电网线路维修人员和用户的生命安全;干扰电网的正常合闸;电网不能控制孤岛中的电压囷频率从而损坏配电设备和用户设备。

  用来模拟公共电网的测试电源装置其输出电压和频率可调。

  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的最短空间距离

  电气设备使用的房间或区域,该区域有明显的警告标识只允许具有相关技能或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进入,且需用钥匙戓工具打开门或移动安全栅后才能进入

  在两导电零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包围内部零部件可防止外部影响、吙焰蔓延、触及危险的设备部件。

  包围内部零部件最大限度减少内部火焰和燃烧物蔓延的设备部件。

  包围内部零部件可限制觸及电击、能量或灼伤危险的区域的设备部件。

  用数字分级表示的设备内部或周围微观环境受预期污染的程度。

  正常使用时通電的导体或导电部件包括中性导体,但按惯例不包括保护中性(PEN)导体

  注:该部件不一定包含电击危险。

  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的试验

  对按某一设计而制造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进行的试验,以表明该设备设计符合一定的规范

  在额萣电压下,设备的任何特定绝缘两端可能产生的交流电压或直流电压的最高有效值

  注:不考虑瞬时现象。开路和正常运行两种情况嘟要考虑

  在非故障条件下对防触电起基本保护作用的绝缘。

  注:不适用于专门用作功能目的的绝缘

  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緣两者组成的绝缘。

  加在带电部件上的一种单一绝缘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其提供的防电击保护等级相当于双重绝缘

  注:单┅绝缘系统并不意味着该绝缘必须是均匀物质。它可以由多个绝缘层组成只不过无法逐层拆分为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来进行试验。

  除用于故障保护的基本绝缘外另外设置的独立绝缘。

  振荡的或非振荡的通常高阻尼持续时间只有几毫秒或更短的时间过电压。

  通过基本绝缘和可接触导电部件的保护接地来防止电击因此当基本绝缘失效时可接触导体不能带电。

  不仅通过基本绝缘来防止电擊还提供了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等附加安全防范措施。这种保护既不依靠保护接地也不依赖于安装条件。

  通过限制电压等级来防止电击且本身不产生危险电压的设备。

  注:对于保护等级Ⅲ类的设备虽然对防止电击没有要求,但适用于本标准的所有其他要求

  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注:对于低压装置、系统和设备其基本防护通常对应于GB 1规定的直接接触防护。

  电极之间的電压梯度基本恒定的电场(一致电场)例如,两个球之间每个球的半径均大于二者间的距离的电场

  注:均匀电场条件被称为情况B。

  电极之间的电压梯度基本上不恒定的电场(非一致电场)

  注:关于电压耐受能力,尖端对平面电极结构的非均匀电场条件是朂差的情况被称为情况A。它可以用一个半径为30μm的点电极和一个1m× 1m的平面电极代表

  持续相对长时间(相对于瞬时过电压)的工频過电压。

  4.1按交流侧输出相位数分类

  按交流侧输出相位数可分为:

  4.2按安装环境分类

  按安装环境可分为:

  ——户内Ⅰ型(带气温调整装置);

  ——户内Ⅱ型(不带气温调整装置);

  4.3按电气隔离情况分类

  按电气隔离情况可分为:

  4.4按应用场合汾类

  按应用场合可分为:

  ——工业用型(如电站、工厂等)

  4.5按使用规模分类

  按使用规模可分为:

  ——电站型并网逆变器(不小于1MW的电站使用);

  ——非电站型并网逆变器。

  4.6其他分类情况

  以上未列出的、制造商申明的其他类型

  5逆变器标识和资料

  5.1.1一般要求

  a)除内部零部件的标识之外,所有标识在产品安装之后需能从外部看见;针对整个产品的标识不应放在操莋人员无需工具即可拆卸的零部件上

  b)标识可以使用图形符号,但须依照A.1或GB/T 8的相关要求逆变器提供的文档应解释所使用的图形符號。

  c)逆变器至少应永久标注以下内容:

  1)制造商或供应商的名称或商标;

  2)用于识别逆变器的型号或命名;

  3)用于识别产地、批次或日期的序列号、代码或其他标识批次或日期精确到3个月以内,标识日期的方法在30年内不会出现重复的数字

  本条款的符合性通过检查来验证。

  5.1.2逆变器额定参数

  除非本标准其他部分有特别规定逆变器上应标注以下适用的参数:

  ——输入电压范围、电压类型以及最大输入电流;

  ——输出电压等级、电压类型、频率、最大连续工作电流,以及交流输出端的额定功率;

  ——IP防護等级

  本条款的符合性通过检查来验证。

  5.1.3逆变器零部件及接口

  a)熔断器标识应给出其额定电流若熔断器底座可以装入不同電压等级的熔断体,标识还应给出其额定电压标识应靠近熔断器或熔断器底座,或者直接标注在熔断器底座上也可以标注在其他位置,但需明显区分标识所指的熔断器

  b)如果必须使用特定熔断特性(例如延迟时间和断开容量)的熔断器,则应标明熔断器类型

  c)对于安装在操作人员接触区以外的熔断器,以及在操作人员接触区内但固定焊接的熔断器可以只标注一个明确的参考符号(例如FU1,FU2等)并需在维修手册中说明相关信息。

  开关设备的开与关位置需标注清楚如果电源采用按钮开关,可以使用表A.1中的第10个或第16个符号來标注“开”的位置用表A.1中第11个或第17个符号来标注“关”的位置。这些符号需配对使用即用表A.1中第10个与第11个符号,或用第16个和第17个符號

  a)如果安全方面有必要,应给出端子、连接器、控制器和指示器及其各种位置的指示包括冷却液加注和排线的连接(适用时)。可以参考表A.1给出的符号;如果位置不够可以用表A.1中的第9个符号。

  注:有多个管脚的信号、控制和通信用连接器不必逐个管脚进荇标注,只需标明整个连接器的用途

  b)在紧急制动装置的按钮和制动器上,用于警示危险或指示需要紧急处理的指示灯均须使用红銫。

  c)多电压供电逆变器需标明出厂时设置的电压该标识允许用纸标签或其他非永久性材料。

  d)逆变器的直流端子需明确标注連接的极性:

  1)“+”号表示正极“-”号表示负极;

  2)其他能够准确说明极性的图形符号。

  e)保护接地导体的连接端子用以下方式标注:

  1)表A.1中的第7个符号;

  2)字母“PE”;

  3)黄绿双色导线

  5.1.4标识的耐久性

  本条款要求逆变器上的标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需保持清晰可辨,而且能够耐受制造商所指定的清洗剂的腐蚀

  本条款的符合性通过检查和对逆变器外部的标识进行耐久性试验來验证。用浸渍了指定清洗剂的布以正常压力(约10N)手工快速擦拭标识15s。若制造商没有指定清洗剂则用丙酮替代。擦拭之后标识须保持清晰可辨,粘贴的标签不能出现松脱或卷边现象

  5.2.1一般要求

  a)文档需对逆变器的安全操作和安装进行说明;若有需要,也可鉯给出逆变器的维护说明及以下内容:

  1)解释逆变器上的标识包括所用的符号。

  2)端子和控制器的位置和功能

  3)所有与安全咹装和操作逆变器相关的参数和规格,包括以下环境参数并解释其含义及影响:

    ——环境分类;

    ——潮湿场所分类;

    ——預置外部环境的污染等级;

    ——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每个输入、输出端口的过电压类别。

  4)光伏矩阵受到光照而向逆变器输入直流电压的警告

  b)安装说明,操作说明维护说明等与安全相关的说明文档应采用逆变器预定安装使用所在地的通用语言。

  c)文档必须采用印刷形式并随逆变器一起提供。

  注:电子版文档可以随印刷文档一起提供但不能替代印刷文档。

  5.2.2安装说奣

  文档需包括安装说明也可以包括详细调试说明。基于安全考虑对于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需给出警示文档提供嘚信息应包括:

  a)组装、定位和固定的要求;

  b)每个电源的参数和连接方式,关于配线、外部控制器、导线颜色代码、断开方式囷所需过电流保护的要求以及关于安装位置不得妨碍断开电源的说明;

  c)逆变器各个输出端的参数和连接方式,以及关于配线、外蔀控制器、导线颜色代码和所需过电流保护的要求;

  e)特殊保养要求例如对冷却液(适用时)的要求;

  f)噪声等级相关指示和说奣;

  g)保护接地的说明。

  5.2.3操作说明

  操作说明应包括所有保证安全操作的必要信息包括以下适用的内容:

  a)控制器的设置、调节方法以及调整效果的说明;

  b)关于连接附件和其他设备的说明,并明确适用的附件、可拆卸零部件和专用材料;

  c)烫伤危险的警告以及要求操作人员采取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d)关于逆变器没有按照制造商规定的方式使用时其保护措施可能失效的说明。

  5.2.4维护说明

  a)维护说明包括以下信息:

  1)保证安全所需要的定期维护周期和说明(例如更换空气过滤器或定期加固接线端子等);

  2)操作人员接触区(适用时)的说明,包括不要进入逆变器特定区域的警告;

  3)零部件的编号和说明方便找到可以由操作人員更换的零部件;

  4)说明安全的清洁方式(适用时)。

  b)如果逆变器由多路供电手册中需说明开关装置断开的顺序。

  6使用、安装及运输条件

  6.1正常使用、安装及运输条件

  6.1.1正常使用条件

  6.1.1.1周围空气温度

  ——户内型逆变器周围空气温度范围:户内Ⅰ型0℃一+40℃;户内Ⅱ型-20℃一+40℃

  ——户外型逆变器周围空气温度范围:一5℃~+60℃。

  安装地点的海拔不超过1000m

  注:当海拔高于1000m时,逆变器电流容量随海拔升高将低于规定值;当海拔高于2000m时需要考虑到空气冷却作用和介电强度的下降。对于该条件下运行的逆变器应根据制造商和用户的协议进行设计或使用非正常使用海拔见6.2.2.2。

  ——户内型逆变器相对湿度范围:户内Ⅰ型5%一85%无凝露;户内Ⅱ型5%一95%,无凝露

  ——户外型逆变器相对湿度范围:4%一100%,有凝露

  温度为+40℃时,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下允许有较高的相对湿度,如+25℃时可达100%针对温度变化偶尔产生的凝露应采取特殊的措施。

  a)污染等级与逆变器使用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

  注: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的微观环境确定对电器绝缘的影响,而不是产品的环境确定其影响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的微观环境可能好于戓劣于产品的环境。微观环境包括所有影响绝缘的因素例如气候条件、电磁条件、污染的产生等。

  b)对用在外壳中的电器或本身带囿外壳的电器其污染等级可选用壳内的环境污染等级。

  c)为了便于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微观环境可分为4个污染等级。

  1)污染等级1:无污染或仅有干燥的非导电性污染

  2)污染等级2:一般情况下仅有非导电性污染,但是必须考虑到偶然由于凝露造成的短暂導电性污染

  3)污染等级3:有导电性污染,或由于凝露使干燥的非导电性污染变为导电性污染

  4)污染等级4:持久的导电性污染,例如由于导电尘埃或雨雪造成的污染。

  户外型逆变器和户内Ⅱ型逆变器一般适用于污染等级3的环境;户内Ⅰ型逆变器一般适用于汙染等级2的环境但是,对于特殊的用途和微观环境可考虑采用其他污染等级如预定在污染等级4的环境下使用的逆变器,需采取措施将微观环境的污染等级降低至12,3级

  如果逆变器本身会产生污染或潮湿(例如,电动机碳刷产生的导电污染物或冷却系统引起的凝露),则逆变器特定区域的污染等级会提高

  逆变器在生产、运输、安装、操作和维护等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冲击振动,因此需要有合悝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其损坏在正常工作、运输等环境中使用的逆变器可采用8.6.4的方法来验证。

  逆变器在非正常工作、运输等环境中使鼡时所能承受的冲击和振动条件正在考虑中

  6.1.2运输和储存

  如果逆变器的运输和储存条件不同于6.1中的规定,制造商和用户应达成特殊协议对于50kg以上的逆变器,包装上须给出逆变器重心的标识以便于运输和搬运。

  逆变器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书安装

  6.2非正常使用、安装及运输条件

  如果逆变器的实际运行和使用条件与6.1规定的条件不同时,用户应提出其在该条件下使用时与标准条件的差异並与制造商协商在该条件下使用的适应性。运输、安装条件参见6.1.26.1.3。

  6.2.2非正常条件

  6.2.2.1周围空气温度

  预期周围空气温度低于-25℃或高於+60℃

  a)逆变器安装场所的海拔高于1000m时,由于空气稀薄影响其散热能力,电流容量将低于规定值假定冷却媒质温度保持不变,圖1给出了电流容量随海拔变化的关系曲线

  b)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根据我国气候特点海拔每升高100m环境温度下降0.5℃。对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逆变器进行电流容量修正时应同时考虑电流容量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的不利因素和环境温度降低的有利因素。

  c)逆变器安装場所的海拔高于2000m时还需考虑电气介电强度的下降。

  逆变器安装场所的大气相对湿度大于6.1.3的规定值或大气中含有过量的灰尘、酸性粅质、腐蚀气体等。如逆变器安装在近海处

  逆变器安装在移动装置上,或长期或短期处于倾斜位置的电器支持件上(例如安装在轮船上)或逆变器在使用中受到非正常的冲击或振动。

  其他非正常条件正在考虑中

  a)在电的作用下,逆变器受到热应力的作用和影响其结构的安全性有可能降低,同时有可能产生不利于安全的影响非正常温度可引起危险的,要求进行防护的部位:

  1)超过安全溫度的可接触部位

  2)超过特定温度的部件、零件、绝缘和塑料材料。逆变器在其预期使用寿命内且正常使用时,如果超过该特定温喥时电气、机械及其他性能有可能会降低。

  3)超过特定温度的结构和安装表面超过该温度,则可能会使逆变器及其元器件预期使用壽命缩短

  b)一般情况下,若逆变器的相关元器件或其表面温度变化不超过1K/h时则认为逆变器已达到热稳定状态。在全功率条件下溫升试验最多持续7h(模拟一天日照情况)。但如果更长时间的测试会使其产生更大的危险的情况除外

  c)温度对材料的影响及测试方法見8.4.2.2。

  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温升可能与试验值有所差异取决于安装条件和连接导体尺寸。

  7.1.2紫外线暴露

  户外型逆变器的外部塑料件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危险防护等级应不低于附录B的规定。聚合物材料需要经过耐紫外线辐射的评估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如果部件降级不影响其提供的保护可忽略本条款要求。

  7.1.3外壳防护等级

  逆变器应具有防止人体接近壳内危险部件防止固体异物和水进叺的外壳防护措施,避免其对逆变器造成不利影响逆变器可以根据不同使用场合采取不同的外壳防护措施。户外型逆变器最低需满足IP54要求户内型逆变器最低需满足IP20要求。

  7.2电击防护要求

  电击防护是逆变器在其预期使用寿命期间安装、操作和维修过程中,对可预見的误操作所带来的危险采取的一种防护措施

  7.2.2直接接触防护要求

  a)防止人直接接触到对人产生伤害的带电零部件,防止直接接触嘚措施应通过7.2.2.2或7.2.2.3规定的一种或多种措施来实现

  b)开放式部件和装置不需要采取直接接触防护措施,但其操作说明书中需明确要求最終产品在安装完成后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c)预定安装在封闭电气操作区域的逆变器不需要采取直接接触防护措施。若维修人员在安裝或维修期间需要对逆变器通电则防护措施需符合7.2.2.2.3的要求。

  7.2.2.2外壳和遮栏防护

  提供保护的外壳和安全遮栏其零部件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应不能拆卸。满足这些要求的聚合物材料应同时符合7.1.1及7.4的规定逆变器在户外使用时,其外壳聚合物材料受阳光照射时则需同時符合7.1.2的规定

  a)通过外壳和安全的防护后,人与带电部件之间的距离需达到以下要求:

  1)带电部件电压小于等于规定安全电压——可以触及;

  2)带电部件电压大于规定安全电压——不可触及且与带电零部件之间必须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即达到根据所考虑电路的偅复峰值工作电压确定的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

  注:规定安全电压限值按GB/T 的规定。

  b)若逆变器采用外壳或遮栏防护应采用GB 規定的最低为IPXXB(也可按IP2X)的外壳防护等级,按8.2.3.1的方法进行检验以防止触及危险的带电部分。

  安装或维修期间需打开外壳且逆变器需通电时,对于维修过程中可能无意触碰到的大于规定安全

  电压的带电零部件应提供防接触保护防护要求按8.2.3.1检验。

  7.2.2.3带电部件的绝緣防护

  绝缘需根据逆变器的冲击电压、暂时过电压或工作电压来确定并按7.2.4的要求选择其中最严酷的情况。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絕缘防护应不能被去除。

  7.2.3间接接触防护要求

  a)在绝缘失效的情况下为防止接触存在电击危险的电流,要求对间接接触进行防护間接接触

  防护的方式一般有三种:

  保护等级Ⅰ——基本绝缘和保护接地;

  保护等级Ⅱ——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保护等級Ⅲ——电压限值。

  b)如果间接接触防护依赖于安装方式安装说明书中需明确指示相关的危险并详细说明安装方式。

  c)采用绝缘方式进行间接防护的电路按7.2.4进行防护

  d)电压小于规定安全电压[见7.2.2.2.2中a)项]的电路不存在电击危险。

  7.2.3.2接地保护连接要求

  a)当带电零蔀件和可接触导电零部件出现错误连接时相应的保护连接应能承受因此引起的最大热应力和动应力。保护连接在可接触导电零部件出现故障情况下也应一直保持有效除非前级的保护装置切断该部分电源。

  b)逆变器提供保护连接并且确保导体可触及部件与外部接地保護的电气连接。图2所示为逆变器及其相关保护连接的示例

  a)逆变器的电气接地保护连接应当选择以下方式:

  1)通过直接的金属连接;

  2)通过逆变器使用时不会被卸掉的其他零部件连接;

  3)通过专用的保护连接;

  4)通过逆变器其他金属元器件连接。

  b)直接金属连接的两部件接触处有涂层或油漆时,应刮去涂层或油漆以确保金属与金属的直接接触

  c)当电气逆变器安装在盖、门或罩上時,可采用例如专门的连接导体、紧固件、铰链以确保保护连接的连续性其阻抗需要满足7.2.3.2.3的要求。

  d)金属软管或硬管以及金属套一般鈈能用作保护导体除非这些装置或材料经过研究证明适用于保护连接。

  保护连接应满足以下要求:

  a)对于电路中过电流保护装置的额定值小于或等于16A的逆变器保护连接的阻值不超过O.1Ω。

  b)对于电路中过电流保护装置的额定值大于16A的逆变器,保护连接上的压降不超过2.5V

  保护连接测量及检查见8.2.3.2.

  7.2.3.3外部保护接地连接要求

  逆变器通电后外部保护接地导体应始终保持连接。除非当地的配线設计规则有不同要求否则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横截面积需符合表1的要求,或者根据GB 4进行计算

  a)每个预定需通过保护连接与地相连的逆变器,都需在靠近相应保护连接导体的地方提供一个连接端子这个连接端子需进行防腐蚀处理,并且符合7.2.3.3.1的规定

  b)外部保护接哋导体的连接方式不能用作其他连接的机械组件。

  c)每个外部保护接地导体应使用单独的连接方式

  d)连接点的电流容量不能因機械、化学或电化学影响而降低。若外壳和导体采用铝或铝合金需特别注意电解液腐蚀的问题。

  e)接地回路中不应安装熔断器等短蕗保护开关装置

  为了在保护接地导体受损或被断开的情况下保持安全,对于插头连接的逆变器使用GB/T 12113-

  2003试验图4所规定的试验电路,测得的接触电流不应超过3.5mAAC或10mA DC

  注1:GB/T 试验图4参见附录C。

  注2:注意外部试验源和地之间的电容对接触电流测量的影响

  对于所有其他逆变器或根据以上要求测量接触电流(见8.2.3.3),可采用以下一个或多个保护措施:

  1)保护接地导体的横截面积至少为10mm2(铜)或16mm2(铝);

  2)在保护接地导体中断情况下自动断开电源;

  3)有二次保护接地要求的须在安装说明书中注明且采用的二次保护接地导体的截媔积须与一次保护接地导体的截面积相同,并提供另外的接地端

  b)用IEC 5规定的工业连接器进行连接,而且多导体电缆中保护接地导体的朂小横截面积为2.5mm2

  7.2.4绝缘配合

  根据逆变器的使用及其周围的环境来确定其电气特性。

  只有基于在其期望寿命中所承受的应力(洳电压)时才能实现的绝缘配合

  逆变器的绝缘在使用期间会受到污染的影响,尤其是通过电气间隙的空气绝缘和爬电距离的固体绝緣逆变器需满足的最低污染等级应根据6.1.1.3.2的要求确定。

  过电压类别按GB/T 0中443条款判别:

  ——类别Ⅳ的设备是使用在配电装置电源中的設备

  注:此类设备包含如测量仪和前级过电流保护设备。

  ——类别Ⅲ的设备是固定式配电装置中的设备以及设备的可靠性和適用性必须符合特殊要求者。

  注:此类设备包含如安装在固定式配电装置中的开关电器和永久连接至固定式配电装置的工业用设备

  ——类别Ⅱ的设备是由固定式配电装置供电的耗能设备。

  注:此类设备包含如器具、可移动式工具及其他家用和类似用途负载洳果对此类设备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有特殊要求时,则采用过电压类别Ⅲ

  ——类别Ⅰ的设备是连接至具有限制瞬时过电压至相当低水岼措施的电路的设备。

  注:除非电路设计时考虑了暂时过电压否则过电压类别为Ⅰ的设备不能直接连接于电网中。

  一般情况下Pv电路的过电压等级定为Ⅱ级,冲击耐压分级依据Pv系统电压见表20 PV电路冲击耐压不小于2500V

  一般情况下,电源电路过电压考虑等级为Ⅲ级冲击耐压见表2。

  注:电源电路过电压等级不一定为m级某些安装环境需要考虑W级过电压。逆变器提供的安装信息需说明过电压等级

  7.2.4.4.1电路与其周边电路之间

  电路及其周边电路之间的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计需考虑以下因素:

  ——电路的额定笁作电压。

  7.2.4.4.2直接连接电网的电路

  直接连接到电网的电路及其周边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和固体绝缘应根据冲击电压、暂时过电压或笁作电压进行设计选择三者中要求最严酷的。

  7.2.4.4.3主电路以外的电路

  a)两个电路之间的绝缘设计应根据对绝缘有较高要求的电路来確定对于电气间隙和固体绝缘,由有较高冲击电压要求的电路决定对于爬电距离,由有较高的工作电压有效值的电路决定

  b)主電路以外的电路及其周边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和固体绝缘,需根据冲击电压和重复峰值电压进行设计并考虑以下要求:

  ——系统电壓:对于Pv电路,取最大额定Pv开路电压;对于其他电路取工作电压。

  ——冲击电压见表2根据上述系统电压和7.2.4.3规定的过电压等级查表確定。

  ——电气间隙的设计根据工作电压或冲击电压来确定取二者中要求较严酷的。

  绝缘材料应符合GB/T 8中4.8的要求

  将绝缘材料按相比电痕化指数CTi值划分为4组,CTi值是根据GB/T 4207使用溶液A测得的具体的分组如下:

  ——绝缘材料组别Ⅰ CTI≥600;

  ——绝缘材料组别Ⅱ CTI≥400;

  ——绝缘材料组别Ⅲa CTI≥175;

  ——绝缘材料组别Ⅲb CTI≥100。

  绝缘材料可用耐电痕化指数(PTI)来表明耐电痕化性能根据GB/T 4207规定的方法使用溶液A验证PTI值。

  按GB/T 4207中相比电痕化指数(CTi)试验比较各种绝缘材料在试验条件下的性能可进行定性比较,同时就绝缘材料具有形成漏电痕跡的趋向来说相比电痕化指数试验也可进行定量比较。

  玻璃、陶瓷或其他无机绝缘材料不会发生电痕化爬电距离无需大于其相应嘚为实现绝缘配合而要求的电气间隙。

  电气间隙除考虑7.2.4.2要求外还需考虑如下影响因素:

  ——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件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要求;

  导电部件(电极)的形状和布置会影响电场的均匀性,进而影响耐受规定的电压所需要的电气间隙

  由于不能控制形状结构,可能会对电场的均匀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通过绝缘材料外壳缝隙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非均匀电场条件规定嘚电气间隙。

  表3为非均匀电场的电气间隙选用不小于表3所列的电气间隙可不必考虑导电部件的形状结构,也不必用电压耐受试验进荇验证

  用在海拔m的逆变器,电气间隙需根据GB/T 8表A.2(参见附录D)的修正因子进行修正

  电气间隙的符合性应通过测量来验证;必要时需进行8.2.3.4的冲击耐压试验和绝缘耐压试验。

  只有当导电部件(电极)的形状结构设计成使该处电场强度基本上为恒定的电压梯度时才能認为电场均匀如果确定电场是均匀分布的,而且冲击电压大于或等于6000V(对于直接连接电网的电路)或4000V(电路内部)那么电气间隙可以減小到GB/T 8表E2中情况B的电气间隙值。

  7.2.4.6.3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的确定

  要求耐受电压是逆变器在额定条件下跨电气间隙两端预期发生的最大沖击电压或暂时过电压(见表2)对应的电气间隙见表3。

  7.2.4.6.4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的确定

  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電气间隙按表3的第2.3列确定

  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按表3的第1列确定。对应的电压值应以下一个更高的脉冲电压或者1.6倍的暂时过电压,戓1.6倍的工作电压为最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值

  表3中规定的非均匀电场的电气间隙对从海平面至海拔2000m均有效,附录D规定的海拔修正系數适合于海拔高于2000m的电气间隙

  a)爬电距离要足够大以防止固体绝缘表面长期退化。对于功能绝缘、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直接采用表4Φ的数值。对于加强绝缘表4中数值要加倍

  b)当表4规定的爬电距离小于7.2.4.6规定的或由冲击试验确定的电气间隙时,爬电距离要增加到与电氣间隙相同

  c)表4中的值适用于大多数情况,爬电距离应从表4中选取且必须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爬电距离的方向和位置;

  ——绝缘表面的形状;

  爬电距离通过测量检验,测试方法见8.2.3.4.7

  确定爬电距离是以作用在跨接爬电距离两端的长期电压有效值为基础的。电压见表4中的第1列允许插值。

  表4中数据已考虑了微观环境污染等级对确定爬电距离的影响

  注:逆变器中可能存在不哃的微观环境条件。

  7.2.4.7.4爬电距离的方向和位置

  如有必要制造商应指明逆变器或元件预期使用的方向和位置,以便在设计时考虑污染的积累对爬电距离的不利影响

  注:必须考虑长期存放的情况。

  7.2.4.7.5功能绝缘的爬电距离的确定

  功能绝缘的爬电距离应按表4规萣的对应于跨接爬电距离两端的实际工作电压确定

  当用实际工作电压来确定爬电距离时,允许用插入值确定中间电压的爬电距离應使用线性插入法求插入值,并将所得值的位数保留到与表4中数值相同的有效位数

  7.2.4.7.6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的确萣

  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应从表4中确定。允许使用插入值确定中间电压的爬电距离应使用线性插入法求插入值,并将所得徝的位数调整到与表中数值相同的位数

  因双重绝缘是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组成的,故双重绝缘的爬电距离是基本绝缘爬电距离和附加绝缘爬电距离的总和

  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应为表4中基本绝缘所确定值的2倍。

  由于固体绝缘的电气强度远远大于空气的电气強度故在设计低压绝缘系统时可能不够重视。一方面通过固体绝缘材料的绝缘距离通常远小于电气间隙而产生高的电应力,另一方面实际上很少采用高电气强度的材料。在绝缘系统中电极与绝缘之间和不同的绝缘层之间均可能产生间隙或绝缘材料本身有气隙。在这些间隙或气隙中即使电压远小于击穿水平,仍可能发生局部放电这就会影响固体绝缘的使用寿命。

  许多不利影响会在固体绝缘的使用寿命期内积累由此形成复杂的过程,且最终导致绝缘老化电应力和其他应力(例如热、环境)的叠加会造成绝缘老化。

  可用短期试验结合适当的条件处理(见8.6)来模拟固体绝缘的长期性能

  固体绝缘的厚度与其失效机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固体绝缘的厚度減少电场强度随之增加,失效的风险也随之上升由于不可能计算出固体绝缘的所需厚度,因此只能通过试验来验证其性能

  电压頻率会极大地影响电气强度,介质发热和热不稳定性的概率基本与频率成正比按照GB/T 6,在工频下测量时厚度为3mm的固体绝缘的击穿电场强喥为10kV/mm-40kV/mm。提高施加的电压频率会降低大多数绝缘材料的电气强度

  注:高于30kHz的频率对电气强度的影响见IEC 5.

  ——由于内应力的消除造成機械上的变形;

  ——在高于环境温度(例如温度高于60℃)的较低温升下热塑性材料软化;

  ——由于塑化剂损失造成某些材料脆裂;

  ——如果超过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某些交联材料会软化;

  ——增大介电损耗导致热不稳定性和损坏

  如果材料不具有足够的抗撞击强度,机械冲击会造成绝缘损坏因此,在规定运输、储存、安装和使用的环境条件时要考虑此情况

  如果跨在绝缘件仩的工作电压重复峰值大于700V且绝缘件上的电压应力大于1kV/mm,要进行局部放电试验

  局部放电特性受外施电压频率的影响。在增高频率的條件下进行加速寿命试验可证实失效时间基本与外施电压的频率成反比。但实际经验仅包括5kHz及以下的频率因为在较高的频率下也会存茬一些其他的失效机理,如电介质发热

  注:高于30kHz的频率对局部放电的影响见IEC 5。

  水蒸气可能会影响绝缘电阻和放电熄灭电压加劇表面污染,腐蚀外形对于某些材料,高湿度会大大降低其电气强度在某些情况下,低湿度也可能是不利的例如会增大静电电荷的滯留,会降低某些材料(如聚酞胺)的机械强度

  某些应力的影响不太重要或影响较小,但在特定情况下还是应引起注意,如:

  ——紫外线辐射和电离辐射;

  ——暴露于溶剂或活性化学剂中造成的应力裂纹或应力断裂;

  ——塑化剂迁移作用;

  ——霉菌等菌类、细菌的作用;

  ——机械塑性变形等

  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固定绝缘应能持久地承受电场强度和机械应力,并能在逆变器的预期寿命期内承受可能产生的热影响和环境影响

  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应能承受以下试验电压:

  a)根据8.2.3.4.2确定冲擊电压;

  b)根据8.2.3.4.3确定适当的交流或直流电压。

  双重或加强绝缘应能承受以下试验电压:

  a)根据8.2.3.4.2确定冲击电压;

  b)根据8.2.3.4.3确萣适当的交流或直流电压;

  c)如果跨在绝缘件上的工作电压重复峰值大于700V且绝缘件上的电压应力大于1kV/mm要进行8.2.3.4.6的局部放电试验。

  洳果逆变器的试验不能考核元器件或组件内部的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还应在元器件或组件上进行。

  如果元器件符合相关标准并且其淛造商有可靠的质量控制体系那么元器件的抽样试验可以不做。

  在预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机械振动或冲击不应损坏固体绝缘

  逆变器在规定湿度条件下应保持绝缘配合。

  逆变器可能承受其他应力这些应力可能会对固体绝缘产生的不利影响正在考虑中。

  7.2.5電能危险防护

  7.2.5.1危险能量等级的确定

  出现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则认为存在危险能量等级:

  a)电压大于等于2V,且60s之后容量超过240VA

  通过以下试验来检验其符合性:逆变器工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调整连接元器件的可变电阻负载使输出达到240VA,然后维持60s(适用时可進一步调整)。如果此时电压大于等于2V则输出功率处于

  危险能量水平,除非过电流保护装置在试验期间动作或出于某种原因功率鈈能在240VA下维持60s。

  b)电容器电压U大于等于2V按以下公式计算的电能E超过20J。

  7.2.5.2操作人员接触区

  逆变器的设计应保证操作人员在接触區内可触及的电路不产生危险能量

  如果两个或更多裸露零部件(其中一个可能接地)之间存在危险能量,它们被金属物体桥接时可能会引起伤害零部件之间被桥接的可能性通过图E.1规定的试验指来确定。能够被试验指桥接的零部件之间一定不能存在危险能量。

  除了限制能量外还可提供屏障、护栏和类似的防止无意接触的措施。

  7.2.5.3维修人员接触区

  位于维修或安装时可能被移动或移除的操莋面板中的电容器逆变器断电之后电容器存储的电荷应不构成危险能量。

  逆变器电源断开后内部的电容器应在lOs内放电至能量低于7.2.5.1規定的2盯。如果由于功能性或其他原因不能满足要求应在外壳、电容器的保护屏障或电容器附件上清楚地标示表A.1中第21个警告符号及放电時间。在维修手册中也需说明逆变器断电之后电容器放电时间

  本条款的符合性通过检查和测量来验证:检查逆变器和相关电路图;栲虑各种情况下断电的可能性,所有开关应分别处于“开”或“关”的位置逆变器内的周期性耗电装置或元器件应处于非工作状态。

  如果不能精确计算电容器的放电时间则应该进行测量。

  7.3机械防护要求

  7.3.1通用要求

  逆变器不应产生机械危险棱缘、凸起、拐角、孔洞、护罩和手柄等操作人员能够接触的部位需圆滑、无毛刺,在正常使用时不能引起伤害

  7.3.2运动部件要求

  运动部件不能碾压、切割、刺破与之接触的操作人员的身体,也不能严重擦伤操作人员的皮肤逆变器的危险运动部件需合理布局、封闭安装或加保护罩,为人身提供足够的保护在例行维护期间,若因技术原因不可避免地要求操作人员接触危险运动部件例如对运动部件进行调整,则逆变器必须提供以下所有预防措施才允许操作人员接触:

  a)只有借助工具才能接触

  b)为操作人员提供的说明书须有声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允许执行危险操作。

  c)必须拆卸才能接触到危险部位的盖子或零部件上需有警告标识以防止未经培训的操作人员误接触。

  如果热继电器、过电流保护装置以及自动定时启动装置等在其复位时产生危险,则逆变器不应加装这些装置;本条款的符合性通过检查来验证必要时用试验指(见附录E)进行试验,实验要求见8.2.3.1

  试验前先将操作人员可拆卸零部件卸掉,将操作人员可触及嘚门和盖打开对于没有采取以上预防措施的逆变器,不允许试验指以不明显力从任何方向触及危险运动部件对于防止试验指进入的孔洞,需进一步用直的不带关节的试验指施加30N的力进行试验。如果这种试验指能进入孔洞则应重新使用新的试验指进行试验;如有必要,则应对该试验指施加至30N的力推入孔洞内

  7.3.3稳定性试验

  如果逆变器没有固定到建筑构件上,则在正常使用时其本身须具有物理稳萣性在操作人员打开逆变器的门或抽屉后,逆变器自身需能保持稳定若不能,则制造商应给出警告标识

  稳定性要求需通过8.2.4.1试验來检验。

  7.3.4搬运措施

  a)如果逆变器安装搬运手柄则手柄必须能够承受逆变器本身重力4倍的力。

  b)质量为18kg及以上的逆变器或部件需提供搬运措施,或者在制造商文档中给出搬运指引

  c)对每个手柄施加大小等于逆变器重力4倍的力,不用夹具直接将力均匀地施加在手柄中间70mm宽的范围内。力要逐渐地增加10s后达到预定大小,并保持1min如果逆变器安装了多个手柄,力按正常使用的比例分配到各个掱柄上;如果逆变器安装了多个手柄但预定可以通过一个手柄来搬运则不能进行力的分配,而要求每个手柄都需承受全部的力且手柄鈈能从逆变器上松脱,或者出现永久性变形、破裂或其他失效现象

  7.3.5抛射出的零部件

  在故障条件下,逆变器不能安装抛射出来可能导致危险的零部件若安装则必须限制其能量。逆变器对抛射零部件的防护措施必须使用工具才能拆卸。

  7.3.6接线端子

  a)接线端子嘚结构应保证具有良好的电接触和电气载流能力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接线端子的连接应用螺钉、弹簧或其他等效方法与导体连接鉯保证维持必要的接触压力。

  b)接线端子的结构应能在合适接触面间压紧导体而不会对导体和接线端子造成任何显著的损伤。

  c)接线端子应设计成不允许导体移动或其移动不应有害于逆变器的正常运行及不应使绝缘电压值下降至低于额定值

  d)接线端子结构要求应通过8.2.4.3试验验证。

  e)接线端子也可采用光伏连接器连接器需经检验证明适用。

  7.3.6.2接线端子导电能力

  制造商应规定接线端子适鼡连接的导线类型(硬线或软线单芯线或多股线),最大和最小导线截面积以及同时能接至接线端子的导线根数(如适用)接线端子能够连接的最大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8.4.2温升试验所规定的导线截面积,可用于接线端子的导体应是同一种类型(硬线或软线单芯线或多股線),而相同导线类型的最小截面积应至少要比温升试验规定的小两个等级的标准截面积尺寸(见表5相应列中所列值)

  圆铜导线(公制尺寸和AWG/MCM尺寸)标准截面积值见表5,表5中列出了ISO公制尺寸和AWG/MCM尺寸的近似关系

  7.3.6.3接线端子的连接

  用于连接外部导线的接线端子在咹装时应容易进入并便于接线。

  接线端子紧固用螺钉和螺母除固定接线端子本身就位或防止其松动外不应作为固定其他任何零部件の用。

  7.4.1一般要求

  在电的作用下可能受到热应力影响且有可能使逆变器的安全性能降低的绝缘材料在非正常热和火的作用下不应產生不利的影响。在逆变器内部和逆变器外侧通过使用适当的材料和元器件以及采用适当的结构,减少引燃危险和火焰蔓延危险

  紸1:通过提高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元器件的最高温度或限制电路的有效功率来减小引燃的危险。

  注2:通过使用阻燃材料和绝缘或者提供足够的隔离减少引燃火焰蔓延的可能。

  7.4.2减少引燃和火焰蔓延的方法

  对逆变器或逆变器的一部分阻止引燃和火焰蔓延有两种方法:

  a)方法1:选择和使用能将引燃危险和火焰蔓延的可能性减小的元器件、配线和材料,必要时使用防火外壳

  注:对于元器件数量比较多的逆变器,推荐使用方法1

  b)方法2:所有模拟试验不会导致元器件引燃,或使温度达到燃点或导致其他着火危险迹象,则此类逆变器或逆变器的一部分不要求有防火外壳

  注:对于元器件数量比较少的逆变器,推荐使用方法20

  7.4.3材料防火

  a)外壳、元器件和其他零部件的结构或所使用的材料应能限制火焰的蔓延。

  b)从燃烧性能来讲可燃性等级为VTM-0,VTM-1和VTM-2的材料可认为分别等效于可燃性等级为V0V-1和V-2的材料,但其电气和机械性能不一定等效

  c)当材料的可燃性等级适用HB级或HBF级时,按照GB/T 6的规定可将在550℃下通过灼热丝試验的材料作为替换材料。

  d)若无法防止元器件在故障条件下过热则这些元器件应安装在可燃性等级为V1级的材料上,且应与可燃性等級低于V1级的材料相隔至少13mm的空气间隙或用可燃性等级为V1级的实心挡板隔开。

  e)用作外层外壳的聚合物材料如果表面积大于,M2或单个方向的长度超过2m,则根据ASTM E162或ANSI/ASTM E84的方法测定火焰蔓延指数最大不能超过100,7.4.2规定的方法1、方法2均适用

  f)材料可燃性要求汇总见表6。

  7.4.3.2防吙外壳的材料

  如果外壳材料不属于以下规定的类别则需对最终定型的外壳或其一部分进行试验,而且要进行定期的抽样检验

  a)防火外壳所采用的最薄有效壁厚的材料,其可燃性等级根据GB/T 8可判为5VB级或者最终产品通过5VB级试验。无论分级还是试验试验结果需符合以丅所有要求:

  1)样品不应释放燃烧的滴落物或者能引燃脱脂棉的颗粒;

  2)在试验火焰第5次施加后,样品持续燃烧不应超过1min;

  3)试驗后燃烧孔洞直径不能大于25mm以。

  b)防火外壳材料距离起弧零部件(例如非密封功率器件和未封装的开关接点)的空气间隙应大于13mm

  c)防火外壳材料若距离非起弧零部件的空气间隙小于13mm,而这些零部件在正常或异常工作条件下能达到足以引燃外壳材料的温度外壳材料应通过IEC :2004的热丝引燃试验。

  d)如果样品熔穿但没有点燃则孔洞尺寸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金属、陶瓷材料和玻璃无须进行试验即可認为符合要求

  7.4.3.3防火外壳内的元器件和其他零部件的材料

  在防火外壳内的元器件(包括安置在防火外壳内的机械防护外壳和电气防护外壳)和其他零部件的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之一:

  a)可燃性等级为V-2级或HF-2级;

  b)符合包含相关要求的IEC元器件标准。

  不适用於以上要求的情况:

  a)按7.4.2方法2试验确认不存在着火危险的电子元器件

  b)安装在体积不超过0.06m3、全部由金属制成且无通风孔的外壳内嘚材料和元器件,或者装在充有惰性气体的密封单元内的材料和元器件

  c)直接用于防火外壳内的任何表面(包括载流零部件表面)嘚一层或多层的薄层绝缘材料(例如胶带),如果薄层绝缘材料和应用表面的组合符合可燃性等级V-2级或HF-2级的要求

  d)电子元器件,例洳集成电路封装件、光祸合器封装件、电容器和其他安装在可燃性等级为V1级材料上的小零部件

  e)带有PVC.TFE,PTFEFEP.氯丁橡胶或聚酞亚胺绝缘的導线、电缆和连接器。

  f)用于线束的各种夹持件(不包括螺旋缠绕式的或其他连续形式的夹持件)、带子、细绳和电缆捆绑材料

  g)以下零部件与故障条件下可能达到引燃温度的电子零部件(绝缘导线和电缆除外)之间的空间距离至少为13mm,或者相互之间用可燃性等级為VI级的材料做成的实心挡板隔开:

  1)作为燃烧物质可以忽略不计的小零部件包括标签、安装脚轮、键帽、把手等。

  2)用可燃性等級为HB级的材料做成的气动或液压系统的管道粉末和液体的容器,以及泡沫塑料零部件

  7.4.3.4空气过滤装置的材料

  空气过滤装置应使鼡可燃性等级为V2级或HF-2级的材料制成,要求不适用于以下的结构:

  a)空气循环系统中不向防火外壳外面排风的空气过滤装置不管其是否气密。

  b)安置在防火外壳内侧或外侧与可能达到引燃温度的电气零部件之间是通过金属屏隔离的空气过滤装置,金属屏可以打孔泹是需满足对防火外壳底板的要求。

  c)由可燃性等级为HB级的材料构成的空气过滤构件该构件与在故障条件下可能达到引燃温度的电氣零部件(绝缘导线和电缆除外)之间的空间距离至少为13mm,或者中间用可燃性等级为V1级的材料做成的实心挡板隔开

  d)安装在防火外殼外侧,用可燃性等级为HB级的材料做成的空气过滤装置

  本条款的符合性通过检查逆变器和材料数据来验证。

  7.5基本功能要求

  7.5.1電气参数

  逆变器最大输入电流或功率要求不超过额定输入的110%

  逆变器输出电流或输出功率的偏差应在标称的额定输出的+10%以内。

  对于逆变器决定其能量转换的效率包括动态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和转换效率。

  动态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和静态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的具体限值正在考虑中

  要求不带隔离变压器型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最大值应不低于%%,带隔离变压器型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最大徝应不低于94%

  注1:对逆变器效率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是不同负载情况下逆变效率的加权平均值。但是一方面由于没有足够的数据,叧一方面国内的各地辐照条件差异较大能够广泛接受的权重值还没有形成,因此给出一个具有尽量多的负载点的逆变效率曲线作为推荐嘚替代方法

  注2: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直接影响对光伏系统所发出电能的有效利用,推荐进行科学的测试以確定实际的动态跟踪效率

  7.5.2自动开关机

  逆变器应能根据电压输入情况,或故障及故障恢复后等情形实现对应的自动开、关机操莋。

  逆变器启动运行时输出功率应缓慢增加,不应对电网造成冲击逆变器输出功率从启动至额定值的变化速率可根据电网的具体凊况进行设定且最大不超过50kW/s,或者逆变器输出电流从启动至额定值的过程中电流最大值不超过逆变器额定值的110%

  7.5.4恢复并网

  由于电網故障原因导致逆变器向电网停止送电,在电网的电压和频率恢复到正常范围后逆变器应能在20s-5min内自动重新向电网送电,送电时应满足7.5.3要求

  逆变器应设置本地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应具有固定措施以确保其连接的有效性。通信端口电磁兼容应符合7.8要求并易于组成网絡。通信可以选用RS485等常规电气接口及Modbus等常规通信协议

  7.5.6冷却系统

  逆变器应具有冷却系统,以确保逆变器持续正常工作时不因温度過高而损坏

  逆变器应设有防雷保护装置。

  在最严酷的工况下在距离逆变器水平位置lm处用声级计测量噪声。户用逆变器要求噪聲不超过65dB工业用逆变器不超过80dB。对于声压等级大于80dB的逆变器应在其明显位置粘贴“听力损害”的警示标识,并在说明书中给出减少听仂损害的指导

  7.6电能质量要求

  7.6.1谐波和波形畸变

  7.6.1.1谐波电流含有率

  逆变器运行时,注入电网的电流谐波总畸变率限值为5%奇佽谐波电流含有率限值见表7,偶次谐波电流含有率限值见表8

  注:由于电压畸变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电流畸变,使得谐波测试存在一萣的问题注入谐波电流不应包括任何由未连接光伏系统的电网上的谐波电压畸变引起的谐波电流。满足上述要求的逆变器可视为符合条件不需要进一步的检验。

  7.6.1.2谐波电流允许值

  公共连接点的全部用户向该点注入的谐波电流分量应不超过GB/T 规定的允许值

  7.6.3三相鈈平衡度

  逆变器并网运行时(三相输出),引起接入电网的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不应超过GB/T 规定的限值逆变器引起该点负序电压不平衡度一般不超过1.3%,短时不超过2.6%根据连接点负荷情况及安全运行要求可做适当变动,但必须满足负序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2%短时不得超过4%的要求。

  注:针对逆变器控制其输出电流不平衡度的要求正在考虑中

  7.6.4直流分量

  逆变器额定功率并网运行时,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应不超过其输出电流额定值的0.5%或5mA取二者中较大值。

  7.7电气保护功能要求

  7.7.1过电压/欠电压保护

  7.7.1.1矗流输入侧过电压保护

  当直流侧输入电压高于逆变器允许的直流方阵接入电压最大值时逆变器不得启动或在0.1s内停机(正在运行的逆變器),同时发出警示信号直流侧电压恢复到逆变器允许工作范围后,逆变器应能正常启动

  7.7.1.2交流输出侧过电压/欠电压保护

  逆变器交流输出端电压超出电网允许电压范围时,允许逆变器断开向电网供电切断时应发出警示信号。除大功率逆变器外对异常电压的響应时间应满足表9的要求电站型逆变器电压异常响应时间应满足表10的要求。在电网电压恢复到允许的电压范围时逆变器应能正常启动运荇此要求适用于多相系统中的任何一相。

  注1:最大脱网时间是指从异常状态发生到逆变器停止向电网供电的时间

  注2:对于具囿低电压穿越功能的逆变器,以低电压穿越功能优先

  7.7.2交流输出过频/欠频保护

  电网频率变化时,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应该满足表11嘚要求当因为频率响应的问题逆变器切出电网后,在电网频率恢复到允许运行的电网频率时逆变器应能重新启动运行

  7.7.3相序或极性錯误

  7.7.3.1直流极性误接

  逆变器直流输入极性误接时逆变器能自动保护,待极性和相序正确接入时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

  7.7.3.2交流缺楿保护

  逆变器交流输出缺相时逆变器自动保护,并停止工作正确连接后逆变器应能正常运行。

  7.7.4直流输入过载保护

  a)若逆变器输入端不具备限功率的功能则当逆变器输入侧输入功率超过额定功率的1.1倍时需跳保护。

  b)若逆变器输入端具有限功率功能当光伏方阵输出的功率超过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功率时,逆变器应自动限流工作在允许的最大交流输出功率处

  注:具有最大功率点哏踪控制功能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其过载保护通常采用将工作点偏离光伏方阵的最大功率点的方法

  7.7.5短路保护

  逆变器开机或运行Φ,检测到输出侧发生短路时逆变器应能自动保护。逆变器最大跳闸时间应小于0.1S短路容量要求正在考虑中。

  7.7.6反放电保护

  当逆變器直流侧电压低于允许工作范围或逆变器处于关机状态时逆变器直流侧应无反向电流流过。

  7.7.7防孤岛效应保护

  逆变器并入10kV及以丅电压等级配电网时应具有防孤岛效应保护功能。若逆变器并入的电网供电中断逆变器应在2s内停止向电网供电,同时发出警示信号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的选取规则参见附录F。对于并入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网的逆变器可由继电保护装置完成保护。

  7.7.8低电压穿越

  a)專门适用于大型光伏电站的电站型逆变器应具备一定的耐受异常电压的能力即并入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逆变器必须具备电网支撑能力,避免在电网电压异常时脱离引起电网电源的波动。对于并入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光伏逆变器具备故障脱离功能即可。

  b)逆变器茭流侧电压跌至0时逆变器能够保证不间断并网运行0.15s后恢复至标称电压的20%;整个跌落时间持续0.625s后逆变器交流侧电压开始恢复,并且电压在发苼跌落后2s内能够恢复到标称电压的90%时逆变器能够保证不间断并网运行。

  c)对电力系统故障期间没有切出的逆变器在故障清除后應快速恢复其有功功率。自故障清除时刻开始以至少10%额定功率每秒的功率变化率恢复至故障前的值。

  d)低电压穿越过程中逆变器宜提供动态无功支撑

  e)当并网点电压在图3中曲线1及以上的区域内时,该类逆变器必须保证不间断并网运行;当并网点电压在图3中曲线1鉯下时允许脱网

  7.8电磁兼容(EMC)要求

  7.8.1发射测试

  按照GB ,考虑如下两种电磁环境:

  ——环境A:与低压非公用电网或工业电网嘚场所/装置有关含高骚扰源。

  ——环境B:与低压公用电网诸如家用、商用和轻工业场所/装置有关,不包括高骚扰源

  制慥商应在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中规定逆变器的应用环境(即设备应用类别)。

  非家用或不直接连接到住宅的低压供电网设施中使用的逆變器应满足GB 中1组A类限值见表13。

  家用或直接连接到住宅的低压供电网设施中使用的逆变器应满足GB 中1组B类限值见表14。

  家用或直接連接到住宅的低压供电网设施中使用的逆变器应满足GB 中1组B类限值见表15。

  非家用或不直接连接到住宅的低压供电网设施中使用的逆变器应满足GB 中1组A类限值见表15。

  7.8.2抗扰度测试

  制造商应提供在EMC测试期间或测试结果中性能判据定义的功能说明测试结果按如下判据記录在测试报告里。抗扰度测试的性能判据等级见表16

  7.8.2.1静电放电抗扰度

  逆变器应符合GB/T 6的规定,能承受接触放电6kV、空气放电8kV的静电放电骚扰满足性能判据等级B.

  7.8.2.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逆变器应符合GB/T 6的规定,能承受10V/m的射频电磁场辐射场强骚扰满足性能判据等級A。

  7.8.2.3电快速脉冲群抗扰度

  逆变器应符合GB/T 8的规定能承受电源线±2kV、信号±1kV的电快速脉冲群骚扰,满足性能判据等级B

  7.8.2.4浪涌(沖击)抗扰度

  逆变器应符合GB/T 8的规定,能承受共模±2kV、差模±1kV的浪涌骚扰满足性能判据等级B。

  7.8.2.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逆变器应符合GB/T 8的规定能承受10V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满足性能判据等级A

  7.8.2.6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逆变器应苻合GB/T 8的规定,满足性能判据等级B具体测试等级要求见8.5.2.6。

  7.8.2.7工频磁场抗扰度

  逆变器应符合GB/T 6的规定依据逆变器的预期工作环境承受鈈同试验等级的工频磁场骚扰,满足性能判据等级A具体试验等级选择见8.5.2.7。

  7.8.2.8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逆变器应符合GB/T 8的规定依据逆变器嘚预期工作环境承受不同试验等级的阻尼振荡波骚扰,满足性能判据等级A具体试验等级选择见8.5.2.8。

  7.8.2.9电压波动抗扰度

  逆变器应符合GB/T 5嘚规定依据逆变器的预期工作环境承受不同试验等级的电压波动骚扰,满足性能判据等级A具体试验等级选择见8.5.2.9。

  7.9功率控制要求

  7.9.1有功功率控制

  电站型逆变器应具有有功功率输出限制能力及有功功率调节功能逆变器在正常运行时有功功率变化的速率不应超过10%的额定功率。实际光伏电站发电时允许出现因辐照度降低而引起的有功功率变化速率超出限值的情况

  7.9.2电压/无功调节

  电站型逆变器应具备电压/无功调节功能,应满足额定有功出力下功率因数在超前0.95一滞后0.95的范围内动态可调并应满足在图4所示矩形框内动态可調,有特殊要求时可以与电网经营企业协商确定在逆变器无功输出范围内,应具备根据并网点电压水平调节无功输出参与电网电压调節的能力,其调节方式、参考电压、电压调差率等参数应可由电网调度机构远程设定

  7.10.1方阵绝缘阻抗检测

  7.10.1.1与不接地光伏方阵连接嘚逆变器

  与不接地的光伏方阵连接的逆变器应在系统启动前测量光伏方阵输入端与地之间的直流绝缘电阻。

  如果阻抗小于Umaxpv/30mA (Umaxp、是光伏方阵最大输出电压)则:

  a)对带电气隔离的逆变器,应指示故障但故障期间仍可进行其他动作和操作。在绝缘电阻满足上述要求時允许其停止报警

  b)对非隔离逆变器或虽有隔离但其漏电流不符合要求的逆变器,应指示故障并限制其接入电网。此时允许其继续監测方阵的绝缘电阻并且在绝缘电阻满足上述要求时,允许停止报警也允许接入电网

  7.10.1.2需要功能性接地的逆变器

  若逆变器需要通过一个集成的电阻实现光伏}

  •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载
  •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安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