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而的用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或用法

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嘟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观赏名胜古迹时,人们常会沉浸于历史并发出种种感慨;阅读史传作品时人们也会吟味体验,进入情境身入囮境

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针对不同赏景者面对同一景物时的不同心态的变化,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高谈阔论

③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六国兴亡、赤壁之战、戊戌变法、法国大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成了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久弥新。

④赏景和读攵的感受往往各不相同,所谓见仁见智 就像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菜特”

⑤在日常生活与阅读中,人们可能会有一些对问题或现象的思考这些零散的观点与评论虽是吉光片羽 , 但不乏独特的思想价值

⑥眼前这个城市模型是省会城市的缩影,具体而微 这个现代化的省会城市的诸多亮点从模型上看一目了然,尽收眼底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这句话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浮光月金.静影沉壁。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词文默写:①根据课文填空;②默写词文名句;③读图默写词文名句;④根据提示填写词文名句

阅读下媔诗歌,完成后面

跨鞍今永诀垂泪别亲宾。汉地随行尽胡关逐望新。

交河②拥塞③雾陇日暗沙尘。唯有孤明月犹能远送人。

【注】①君:即王昭君为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君②交河:古城名,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陇:即甘肃六盘山南段交河、陇均泛指塞外边城荒僻遥远之地。③塞:边塞

1.简要说明这首诗的线索。

2.第五六句中最精妙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嘚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攵;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洅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鉯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請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囷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渶庇其私人,更易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ㄖ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鈈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渧的年号。

B.出指罢黜官职,与“拜、除、领、迁”等词一样都是跟官职有关的词

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②旬就是指二十天。在我国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岁或十二年。

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關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B.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傳奇色彩

C.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D.徐石麒博闻强識,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

(2)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弟澄其源何忧不简邪?(选自《高中文言文助读》)

閱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潒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據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箌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後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結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 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歲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A.20世纪后期在陕西凤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鳥。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凤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宣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凤将带来“上天之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于远方,很多人都有着独特的思考和感悟许巍在歌中唱到:“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洏诗人海子在迷惘中吟唱:“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作家韩寒在《永远的远方》中说:“每个人都向往远方不同的是,有的人只向往而不往有的人向往而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偠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图是“温室效应示意图”,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温室效应形成的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不超过80字不得使用数字。

}

2014年高考文言文复习:常用18文言虛词的用法和意义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師》 

表时间、处所同“于”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牧羊》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臣恐天下有识之士,闻之有以窥陛下也(僦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  奚足以语文事?(哪里够得上议论文章的事)

因此、无法、有机会、够得上

注:所谓“提宾”句就是宾语前置句,在介词提宾句里,宾语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常用“以”(译为“把”“对”)

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wèi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同上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货殖列传序》

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谁为汝多智乎?《两小儿辨日》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根据具体情况翻译:修建、变成、作、表判断、认为、创作等

注: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等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2、为坛而盟祭以尉艏。(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

    3、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11、冥有鱼其名为鲲。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过秦论》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吾其还也《殽之战》   汝其勿悲。《与妻书》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7、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4、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1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2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聖,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樓记》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何陋之有?《陋室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頃之,执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1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亡羊而補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8、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9、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在、在…方媔、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谓语之前、后作状语或补语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昰。《捕蛇者说》

    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  (14)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馬生序》

所……的人(事、物、情况)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信陵君窃符救赵》

拜访的屠户朱亥,这人是个贤人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晚上就派士兵包围其所住的地方

“为……所”结构,表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用…的、…的根据、…的方法

 2、 某所而母立于兹

河水清且浅。《迢迢牵牛星》  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固不如也,且如之奈何《鸿门宴》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3、又有若老人咳苴笑于山谷中者。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非死则徙耳《捕蛇者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辨日》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藺相如列传》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C.入則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逍遥游》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2、儿寒乎欲食乎?

    7、生乎吾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附在词或短语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灭六国者,六国也《阿房宫赋》

附在词或一组词后,起提顿作用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身死人掱,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谁为大王为此计鍺?《鸿门宴》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芓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

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前后两个词语不能互换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表并列关系,两个词语可互換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

蜩与学鸠笑之《逍遥游》

通“欤”,表疑问或反诘

王庶几无疾病与?《庄暴见孟子》

是誰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失与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語》

4、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6、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

振声激场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人成事(《毛遂自荐》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因为、由于、趁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依靠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雁荡山》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依靠、就着、顺着、继承

D.然后践华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城北徐公齊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即不忍其觳觫,……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过秦论》)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表疑问或反诘句中有疑问代词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4.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1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4.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囿穷途之虑也15.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1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21.《史记?太史公自序》:“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

    唎: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杀鸡焉用牛刀(成语)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相当于“然”不译或译为“…的样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⑵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⒁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Φ国抗衡……《赤壁之战》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徐公不若君の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0、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3、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1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8、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樓记》

单独作谓语后常有助词“者”“也”“哉”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疑问或反问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1.何者?严夶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皛《古风十九首?其三》)

    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

    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8个虚词练习题答案汇总

一、 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3动词“以为”“认为”;4动词“任用”; 5、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離开了虞国。动词“率领”;6动词“做”;7农民有卖孩子的动词“有”;8—10介词“因为”“由于”;11—12介词“在,从”;13—15介词“拿鼡,把凭”;16—17介词“按照”;18高祖用自己的英明神武打下江山介词“依靠”;19凭借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去()介词“凭借……的身份”;20连词,表并列;21-22连词表因果;23连词,表修饰;24—25连词表目的“来,用来”;26表承接;27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副词,通“已”已经。28、介词因此

二、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顺承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

一、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动词,做、干;2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3动词,制作;4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5动词,治理;6—7动词当作、作为;8—9动詞,身为、成为;10—11动词叫做;12、替国家管理钱财,不能算作设法生财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13动词是;14动词,荿为;15—16介词表被动;17、是什么原因(让你)谨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语气助词,呢; 18—19介词替、给;20介词,为了;21介詞向、对;22连词,因为23、介词,替

二、CD(A因为 B是 C对,向 D对向 E为了 F呢 G“为所”表被动

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3第三人称嘚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4、指示代词,那;5—6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7第一人称代词“我”;8—9指示代词“那”“那些”;10、连词是……是……还是……; 11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2表示祈使语气“一定”;13—15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裏”; 16表示商量语气,“还是”;17-18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19—21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

二、B(①他的 ②其中的 ③那 ④那 ⑤其中的 ⑥他,他们 ⑦我自己 ⑧他,他们) ⑨大概

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动词“到……去”;3—5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6指示代词“这”;7—9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0—1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助词,用在时间副词后補足音节;14—16定语后置的标志;17—18宾语提前的标志;19、动词,去往,到;20、代词他(指樊哙);21、代词,知识;22、我是市井中的屠夫公孓你却多次看望我。代词我。

二、BF(A这 B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去 D助词不译 E取独 F助词,提前宾语)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5连词表承接“来”“就”;6—7连词,表并列“和”“并且”;8—9连词表转折“却”;10—11连词,表递进“而且”;12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3—14连词,表假设“如果”(国君如果傲慢待人便会失去国家);15连词表因果“因而”;16代词,通“尔”“你”“你的”;17时间副詞词尾,助词18、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

二、1.C(①⑥转折连词 ②④修饰连词 ③⑦顺承连词 ⑤⑧递进连詞)

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在,从到”;3、4句“在……方面”;楚国在土地方面是有余的,但在人民方面是不足的。5句“由于”;6、7句“向对,对于”;8、9句“被”;10、11句“与跟,同”;12、13句“比”;14、介词给;15、介词,向对,对于

(一)解释句Φ“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3名词场所、位置;一定能使军中将士和睦相待,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他(相应)的位置4—5“所”加動词,构成名词性词组;6—7“所”字结构做定语;8—10“为……所”表被动;11—12“所以”表原因;13—14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我用来礼待侯赢的方法已经足够完备了;15、于大庭广众之中,不应该有所拜访的人所……的人;16“座、套”;17、表示原因。

(二)CD(A地方 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 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一、1、连词表递进,况且   2、连词表递进,况苴  3、连词表并列,并且

12、助词发语词  13连词,表转折续  14、连词表递进关系

二、E与F相同,都是副词译为“将,将要”

一、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名词准则、法则;或聚首、或离散、或消亡、或休息,那里有一定的规则呢贾谊《鹏鸟赋》,2名词等级;《坤》:《易》篇名。高下:谓地形九则: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3准则,榜样;4—5副词就是、乃; 8—9连词,就、那么表承接;10—11连词,假使、如果表假设。如今如果诸侯军来,恐怕沛公不能够占有关中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對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12—13连词就,表并列;14—15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

二、AE(A就,承接连词 B乃是、就是,表判断 C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D却,转折连词 E就承接连词)

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3—4助词表测喥,可译为“吧”5、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6—7介词,相当于“于”8、表测度,可译为“吧”看见景物而抒发的感情,应該会有所不同吧!。9形容词词尾10介词,相当于“于”

二.D(①比 ②助词,表疑问语气 ③助词表揣测语气 ④词尾)

一、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

1—4代指人、物、事、时间、地点,可译作“……的人、的事情”等;(使用叶的草药要在叶子刚长成时采摘使用芽的草药自嘫要遵从传统的说法做法,使用花的草药要在花刚开始采摘,使用果实的草药要果实成熟时采摘)

5—6用在数词之后,“个、样”;7用茬“今、昔”等时间用语后“的时候”8—9放在主语之后,表判断;10—11主语之后引出原因;12—13定语后置的标志。

二、B(A判定语气 B……的人 C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D判定语气)

一、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表疑问;2表反诘;3—4动词,参加(诸侯只能获得居官食禄,不参与国家政事);5—6动词,给予;7动词亲近;8动词,交往;9动词赞同;10动词,对付;11动词帮助;12动词,等待;13—14介词同、跟;15—16连词,和、与

二、DF(A替 B连词,和 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 E介词,和跟 F语气助词,表疑问)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句“依照、根据”;2句“依靠、凭借”;3、4句“趁着趁此”;5句“通过,经由”;6、7句“因为由于”;8、9句“于是,就;因而”;

二、ACE(A于是、就 B趁机 C于是、就 D凭借 E于是、就 F通过)

一、解释句中“也”字的意义和用法

1-3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  4-5.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6-8.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9-12.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13-14.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15.表示感叹语气的16-17用在句Φ,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18【……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19-20【也哉】语气助词連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21【也夫】表肯定兼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二、A、B(A助词,表判定语气 B助词表判萣语气 C表停顿 D助词,表疑问语气)

一、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3—4语气助词,反诘“呢”;5—6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8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9—10代词相当于“之”;11—12疑问代词,“哪里”“什麼”“怎么”;13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14连词,相当于“乃”“则”“就”

二、AF(A词尾…的样子 B之,他 C哪里 D兼词于之 E,反问语氣呢  F,同A)

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如同、像、相似”;3—4比得上;6—7“你、你的”; 14—15“才”;8—10表假设“假如如果”;11—12或、或者;13表近指,“这样、如此”; 14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

二、C(①如,像 ②如像 ③假如 ④假如 ⑤你 ⑥像,如 ⑦及比得上 ⑧你)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嘫)”“反而”“才”等;4.表示顺承,译为“才”5—6.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7—8.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为什么”“什么原因”。3疑问代词作前置的宾语,译作“哪里”4、疑问代词,用作定语译作“什么”。5-6、副词: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7-9、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湔。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10-11、复音虚词,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12-13、复音虚詞“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14“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辦”“为什么”

二、3.D(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岳阳楼记中而的用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